時間:2022-10-29 18:48:2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國民經濟管理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政府組織的變革
政企分開以及政經分開,政府組織不直接參與經濟活動領域,由民營企業進入其中,參與競爭,給民眾創業提供條件,給經濟創新提供基礎,清除創新路上的阻礙,提供便利。尤其是政府組織的領導,應該要打破行政壟斷,讓組織結構退出經濟領域。如果政府在經濟領域過度的活躍,乃至于與民眾爭奪利益的時候,那么就不能夠讓經濟的自由全面發展得以實現,從民眾可以自由競爭的經濟領域中退出來,對民眾組織進行扶植,建立社會公共經濟組織,促使民眾組織得到健康的發展。
(2)國民經濟管理組織中的社會自組織生長起來
構成國民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設立第三部門來對法治經濟秩序責任進行承擔,能夠幫助政府緩解負擔,同時提升了經濟的民主性,對法治社會的完善具有非常大的幫助,這也是國民經濟管理一直以來都希望能夠實現的目的。社會自組織系統是必須存在的,企業和國家之間形成的社會自組織系統能夠確保國民經濟管理的正常運行。新的國民經濟管理組織除了注重上下級關系之外,微觀主體活力也是其關注的焦點,希望能夠將微觀和宏觀主體聚合能量給無限放大。
(3)權利平衡和分割的組織結構
政府進行國民經濟管理是利用其行政身份,而當其職能發生了轉變之后,其有了更多的責任,因此,新的國家經濟管理組織中,權利應該劃分得更清楚,防止相互之間的推諉現象,避免責任無法追究的情況發生。
一、國民經濟管理的職能理念的創新
國民經濟還要能夠將創新融入進去,使我們的社會各個方面,體現著健康的創新氣息。它還要能夠在一些新產業新產品爆發出巨大經濟力量的同時,凸顯出文化的內涵,甚至于讓文化產業成為社會真正的主導產業。另外,我們希望,將傳統的一些產業也要賦予其新的內涵,新的時代內涵以及意義。就拿農業來說,我們要以信息化,生態化,知識化,自動化來改造,并且尋找合適的切入口,與主導產業鏈接,使之在總體上,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這樣,才能讓它維持作為最基礎的產業的地位,讓它不衰落下去,還能在這個社會獲得好的發展。不過它已經獲得了新的面孔,有了新的面貌了。我們認為,現代社會的轉型不應該徹底抹殺以往的舊產業,舊產業應該存在,只是它存在的方式較以往已經有了巨大的不同。我們當然也不能以這些傳統產業尚存在,尚落后為借口,去否認我國國民經濟管理制度職能創新的這個必然趨勢。之所以會有人否認,是因為先前的舊觀念實在是太過于根深蒂固并且強大了。
二、國民經濟管理制度特征理念的創新
我國現行的經濟管理有著一種歷史的慣性與沿襲。所謂歷史的慣性與沿襲指的是和我國以往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有一定的繼承,與我國傳統工業經濟粗放式的經營相匹配。仔細看就能發現,行政指令幾乎是宏觀調控中十分常用和十分好用的手段。緣何?因為我國這一套國民經濟管理幾乎是上級對下級的行政調控。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向里追溯又能發現,因為我國的經濟管理系統是帶有很強的封閉性的,類似于行政登記管理系統。現在,我們站在的是現代新經濟的高度上來看待這個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重新審視國民經濟管理中存在的行政慣性特征。在能夠把握這個特征的基礎上,還要能夠提出切實的解決之道。自從黨的十召開以來,我們的政府將服務兩個字提出地很多,尤其在與經濟層面,政府確定了自己的職能不是管理,而是服務,不是主導,不是上位者,它應該放權,在保留必要的法制管理,契約管理的基礎上,將權力大膽地交給市場,交給企業。這樣的理念無疑是正確的,它能夠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無比的優越性。并且,它也和西方以前鼓吹的政府只要當好守夜人,政府無用的論調不同,我們的政府并不是在現代的經濟管理中將行政管理徹底放棄,而是要在法治的前提下。這是依法的,合乎我國市場經濟的實際的。因而現在宏觀調控的主體該明確了,只能是立法,執法,司法這三者。與之一起改變的,還有一些關系的變化。比如宏觀主體與微觀主體的關系。它們之間,再也不是類似于行政管理的那種上下級之間的關系,宏觀主體不會再有那種上級的權威,而微觀主體將得到充分尊重,它再不是被控制的對象,它有充分的自,有充分的的空間在現代市場經濟的天地中一展手腳。因而我們能夠預料,一個談判協商程序將被或者正在被建立,這個協商談判程序,類似于契約的形式。那么現在對于他們之間的關系已經十分清楚明白了。宏觀主體能夠對微觀主體產生規范的,唯有法律手段,而不是先前的行政手段——這體現出我國法律體系更加健全,法治社會更加健康發展——進而,我們能夠以更加深層的角度來看待二者關系。他們之間關系的第一個進步是先前所說——不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而第二個進步,則是由第一個進步衍生的。因為宏觀主體是政府,政府的權力是由人民授予,微觀主體的經營者是來自于人民,那么,現在的宏觀主體與微觀主體有了那種委托人與人的關系。宏觀主體自然要依照法律程序對微觀主體進行管理和引導,而微觀主體卻也自然擁有監督宏觀主體的權利了。有了這樣一層關系的回歸(說回歸而不是出現,是之前這種關系本來就存在,只是長期被淹沒在舊的體制之下),將會比較有效地促進宏觀主體經濟管理制度的創新。因為現在這個創新是來自于人民的訴求,是人民為了自身利益的呼聲。那么這樣的創新則勢必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總之,在新的形勢下要對經濟管理制度做一個創新,進行一個突破,這樣才能使得我國國民經濟良好發展的新格局。
作者:李闖 單位:黑山縣委黨校
一、國有物流企業的特點
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一個企業的經營和決策,這對于物流企業也不例外,強化財務監管是增強物流企業競爭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成本結構復雜
物流企業的主營業務成本構成較為復雜,對主營業務成本進行較為清楚分類可以向管理者提供更多對決策產生影響的細節問題。鑒于企業物流活動是按照功能的不同來組織進行的,因此按照業務活動來對成本進行分類比較合理。第一,銷售成本。對于物流企業來說,前期的廣告費用必不可少。第二,訂單信息處理成本。從客戶下訂單開始到安排運輸環節,再到客戶收到貨物,最后到客戶的信息反饋為止,整個過程中所有的信息處理與安排發生的費用均屬于訂單處理費用。第三,貨物運輸成本。物流企業在對貨物進行運輸的過程中產生的所有費用,包括直接運輸費用、保險費用和管理費用等。第四,與物流業務直接相關的其他成本。包括電子設備的購置費、維護費、折舊費,物流銷售人員、運輸人員、管理人員的工資、福利費等。主營業務成本是物流企業成本的主要構成,除此之外,物流企業還包括與主營業務不直接相關的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期間費用。由于物流業務的特殊性,使得物流企業的財務管理呈現出與其他企業不同的特征。
(二)融資需求難以得到滿足
對于物流企業來說,利潤率水平比其他行業較低,企業自有資產有限,資產信用不足。金融機構貸款的條件一般要求貸款抵押或較高的信用。而對于物流企業來說,抵押資產的缺乏和信用水平的限制使得融資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同時由于物流企業屬于國民經濟基礎行業,投資回收期較長,注重盈利性的金融機構不傾向于向物流企業貸款,導致物流企業的融資需求難以通過金融貸款得到滿足。在我國已經實現上市的30家左右的物流企業中,總體融資規模較為有限,因此從上市公司數量和融資規模來看,我國物流企業在資本市場的比重都比較小。由此來看,對于物流企業的融資需求,在我國現有市場發展環境下,大規模的資金需求依靠物流企業自身是難以籌集的,而通過資本市場或者金融機構籌集資金也存在重重障礙。
二、國有物流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
就目前情況看,物流企業的財務管理還不能很好的適應與滿足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的要求,既有外在因素更有內在問題。
(一)財務監管力度不夠
面臨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和國外同行的壓力,我國物流企業必須從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變,企業規模也將向大型化和國際化的方向發展。由于物流企業特別是國有的集團型物流企業,組織機構復雜,大多具有龐大的下屬分支機構;集團內部關聯性公司較多,對子公司持股比例不同;子孫公司較多。集團公司財務管理本身就是個難題,在組織機構復雜的集團性物流企業中,財務監管力度和方式方法成為財務管理是否有效可行的重要前提。從目前我國集團性物流企業財務監管情況來看,集團公司對下屬公司的財務管理與控制力度不夠,現有的核算和內控制度不盡合理,對分支機構和資公司的財務監督缺乏有效可行的的方法等。
(二)資金管理方式落后
資金管理方式的有效與否,是決定物流企業經濟消息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國國有物流企業的資金管理方式還缺乏有效手段。如有的國有集團物流企業的某些子公司帳面存在閑置資金,而有的子公司卻急缺運轉資金,由于缺乏資金調度中心的功能,導致閑置資金無法有效流轉,大大降低了資金運用的效率。
三、加強國有物流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
根據現代企業管理的經營理念,財務管理的最終目標是圍繞著企業價值最大化這個中心目標展開的。要使企業價值最大化,必須從內外部同時采取有力手段,加強國有物流企業的財務管理。
(一)拓展融資渠道
面對物流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以及難以通過金融機構和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的現狀,要積極從其他方面拓寬融資渠道,給物流企業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通過多種渠道解決物流企業的融資需求,推進物流企業的發展。一方面,國家相關部門應適當放寬物流企業的上市審批條件,支持鼓勵資產質量好、具有發展成長潛力的物流企業上市。另一方面,國家應增加對金融機構的要求與政策,鼓勵金融機構結合國家產業發展目標作為信貸標準,對物流企業增加信貸資金支持,推進我國物流業的發展。
(二)加強財務監管與控制
要從企業內部加強財務管理,就要建立健全物流企業的內部監控制度,并使之有效運行。一方面,要強化對物流企業法人代表的管理,真正貫徹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約束其行為。加強公司治理結構建設,劃清“三會一層”的職權范圍。另一方面,理順物流企業集團財務部門的組織結構,必要時建立財務中心,核心在于資金調度中心和財務核算中心,對物流企業的資金運轉形成有效約束,監督資金運行使用的效率。同時加強財務部門工作的合規合法性,建立完善企業各項內部管理制度并保證有效執行,從各角度加強與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最終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一、市場經濟的核心問題之一是信用
這里講的信用”,是以社會成員之間相互信任為基礎的廣義信用。在市場經濟中,信用集中、具體地體現在以資金為紐帶的市場參與者的相互信任上。信用實現的程度高,市場經濟的發展就規范,社會擴大再生產就可以在正常、高效的基礎上進行,反之,市場經濟的發展就會扭曲,會波折重重。
信用問題在市場經濟中有特殊的重要性:
首先,信用問題貫穿于市場經濟的各個角落。在市場經濟中,市場參與者的信用關系形成了一個環環相扣、互為前提的有機網絡,這個網絡中的某些環節斷裂,必然對整個網絡產生連鎖性的破壞,且這種破壞呈現放射性惡性擴張的特征。特別是信用網絡中的某些重要環節如金融、大企業間的相互信用等出現問題,對市場經濟秩序的破壞就更為嚴重、影響波及面就更為廣泛和深遠,其實際破壞性要比表面上體現出來的大得多。
其次,信用問題從根本上制約著市場經濟能否健康發展。社會信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對社會道德水平發生影響,在一個信用水平不高的社會里,人們的價值觀念、道德水平都會扭曲,這就會使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礎動搖;同時,社會信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約著市場經濟的保障水準,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依靠法律作保障,而法律的威嚴只有在絕大多數社會成員對其行為負責任的基礎上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自80年代初開始,我國企業之間相互拖欠資金漸成風氣,進入90年代后,債務拖欠的規模越來越大,牽進去的企業越來越多。至今,債務拖欠關涉到幾乎所有企業,整個經濟領域信用嚴重貶值。不良的信用導致不正常的經濟和金融運作:銀行作為結算中介,對企業相互間的信用監督逐漸失效;因企業間相互不信任而設置的結算障礙如現金交易、款到發貨等使商品流通速度減慢;商業銀行在社會信用水平過低的現實下只能苛求過高的信貸安全保障,如要求貸款的高抵押率、項目的低風險性等,使得社會資金供給總量萎縮,制約社會再生產規模的擴大等。現在已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良信用正從根子上腐蝕著我們的國民經濟。
二、中國市場經濟中形成不良信用的三大原因
(一)重復建設導致大量企業出現支付危機
我國市場經濟還處于起步階段,市場的盲目導向具有相當的普遍性,我國的許多世界第一”就是明證:如彩電生產線的數量世界第一;汽車整車生產廠的數量世界第一;電冰箱廠家數量世界第一;摩托車廠的數量世界第一;高星級酒店的數量世界第一等。市場旺盛的短暫需求盲目引導了大量的重復建設,重復建設的后果就是大量的企業因其商品價值不能實現而面臨淘汰。這些面臨淘汰的企業,無例外地發生支付危機,成為我國市場經濟信用不良的發源地。
(二)企業集團不良信用成為社會不良信用的關鍵
企業集團的組建,自80年代以來一直是中國經濟改革的重頭戲之一。不可否認,企業集團作為一種生產要素的優化組織形式,在生產的集約化、產業的互補性、資金的集中使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優越性,近代西方發達國家經濟起飛的主要推動者就是按托拉斯、康采恩、辛迪加等方式組織起來的企業集團。即使是現在,企業集團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國民經濟中依然發揮著骨干作用。西方國家企業集團的組建,有一點特別值得注意,即其是一種生產要素的自然組合。
我國企業集團的組建,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拉郎配”的產物,如早期自行車行業中“永久”集團、“鳳凰”集團的組建,就是把生產同一類產品而生產技術、管理水平、經營機制等方面都有巨大差距的企業人為地攏在一堆,事實上成為一個松散的企業集團,這并非生產要素自然組合的結果,除了商標統一外,根本失去了企業集團資源優化組合的意義。遺憾的是,類似行為在我國風起云涌,呈不斷蔓延之勢。90年代以來,大量的非公有制企業加入了集團化改造的行列,企業集團”隊伍更是空前膨脹。由于我國經濟管理制度方面的漏洞較多,如對工商注冊資本金的真實性無法實施有效監控;對企業集團并表核算的資產負債無權威機構去加以認定并負責;加上社會中介機構過多過濫而導致的不規范操作使企業資產的價值難以得到真實評定等,導致大量的企業集團空殼運行。貌似強大而實際虛化的集團”往往成為巨額融資的載體,集團在運行時其債務往往被架空,而一旦停止運行其債務就會落空。虛化的企業集團已成了吞食資金的黑洞,其不良信用是社會不良信用的關鍵。
(三)泡沫經濟逐漸破滅為不良信用火上澆油
我國企業的高負債經營恐怕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在我國生產型企業的營運資金中,負債要占到70%以上,流通型的企業則這一比例為80%以上。尤為突出的是負債基本上是銀行貸款(近年來拖欠應付款已成為企業負債的重要部份,但歸根結底,這一部份拖欠款又會主要轉化為被拖欠企業的銀行負債)。這樣的資金結構,使我國市場經濟對銀行信貸的變動過度敏感。用銀行貸款進行投資與用自己的錢進行投資,在投資主體對投資沖動的自我約束力度上是絕對不同的,拿來”的錢用起來總是“大手筆”!由于我們的市場靠信貸支撐,信貸一傾斜,市場就繁榮,反過來又需要更大的信貸投入去支撐這種繁榮,一旦這種繁榮畸型化,則大量的信貸資金就無法正常循環,社會信用就受到嚴重破壞。
近年來國際經濟領域的例證和我國的實踐,已充分證明靠高額信貸刺激和支撐的泡沫經濟必然會逐漸破滅,進而導致大量的信用鏈斷裂,最終對國民經濟產生根本的破壞。1996年以來席卷東南亞的金融危機,近來已嚴重危及到號稱世界經濟強國的韓國、日本,并有演變成經濟危機的跡象。有人將此次金融危機歸罪于國際金融炒家的襲擊,我認為這僅是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現象,事實上,卷入此次危機的國家均是經濟發展過度依賴于信貸擴張的高泡沫經濟國家,泡沫經濟表面上十分繁榮,在金融領域風平浪靜的時候可以維持較長時期的興旺發展,但過度依賴信貸的脆弱性,決定了其經受不起沖擊,出問題、甚至發生危機只是遲早的事!
歐美國家對這個問題認識得較早,解決得較好,這些國家的企業,其營運資金中絕大部份是自有資金,銀行貸款只占其總資金運用額的15%左右,無論是單個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還是整體國民經濟的抗風險能力都是比較高的。這些國家市場經濟的運作基本建立在平實的基礎上,盡管發展速度可能沒有搞泡沫經濟的國家快,但安全性、穩定性、可持續發展性則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三、重整信用、再理市場,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要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待理之事千頭萬緒,但首先要牢牢抓住信用”這個綱。在目前信用水平嚴重滑坡的現實下,重整信用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一)由國家出面,大規模重整國有企業的信用。
國有企業現在最頭痛的問題莫過于資金不足、負債過重,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并帶來一系列問題,如:償付能力不足而互相拖欠貨款并引起鏈狀反應;負債過重使企業難于進行擴大再生產而導致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下降,大量職工下崗;無力進行新投資促進產品上檔次導致競爭力下降、逐漸被市場淘汰等等。國有企業形成今天這樣的困難局面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但過多地對此進行探究沒有太大的意義,重要的是正視現實并尋求解決辦法。國家有關部門近來準備采取三項重大措施解決國有企業資金困難問題:一是通過稅收上照顧以增強企業積累能力;二是對原來撥改貸”的資金逐漸轉化為國家對企業的投資以減輕企業的利息負擔;三是對企業的債務委托專門機構托管以助企業解脫債務包袱。我認為前兩條確有利于增強企業活力且立竿見影,后一條其利弊有待實踐檢驗。這些措施的實施,為重理企業信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國家應委托或組織專門的機構,將企業從上述優惠條款中得到的資金優先用于解開信用上的死結。從一時一事或單個企業看此舉可能收效不明顯,但這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效果會逐漸從根本上體現出來。
(二)對企業集團的融資,應抓住牛鼻子——統借統還。
企業集團之間、企業集團與其它企業之間、企業集團與金融機構之間的資金拖欠一般來說數額較大,實際債權債務關系有相當多的部份不明確。這里僅舉一例:一個企業集團包括集團總部在內的多家成員單位,若都由集團作擔保,或這些成員企業之間相互擔保,在多家金融機構貸款,這個集團就很容易獲得巨額資金。集團內部通過資金調度以后,往往會出現借錢的不用錢,用錢的不借錢,或以張三名義欠的債,而實際債務人卻是李四。一旦發生信用危機,一是資金額過大難于清償,二是債權債務關系錯綜復雜,難于找出頭緒。近年來許多企業集團空心化動作,大量的資金金蟬脫殼,債務甩給一個空殼集團,給社會留下巨大的信用不良問題。
西方發達國家大型企業集團一般來說資信情況較好,有一個經驗特別值得我們借鑒:這些國家的大型企業集團在融資上一般都由集團統籌,縱使有的下屬公司直接對外融資,其集團也實實在在地對債務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其保證資格在實有資產擔保能力范圍內,企業融資保證能力的真偽由社會中介機構評判并承擔連帶責任,因此,很少有大規模詐取或套取資金的情況發生。我國有必要迅速、及時地建立企業集團融資的有效監控機制,這個機制的牛鼻子就是對企業集團的融資實行集中統一管理,手段可硬一點。對企業集團融資實行集中管理一刀切,這樣,一則便于融資對象對企業集團的實力進行把握,二則也便于企業集團加強內部管理,強化集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現代企業集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實質上是以資金為紐帶的),有效制約住盲目的投資擴張欲望。這樣做的代價可能是企業的經營活力受到一定影響,經濟發展速度受到一定制約,但減小了泡沫經濟的影響,經濟發展速度更有實際意義,通過整頓集團信用而促使社會信用狀況好轉,對理順市場關系、規范市場行為更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三)加強宏觀調控,盡量減少重復建設。
中國最大的腐敗是什么?我認為是盲目的重復建設。一個大的投資決策失誤,幾億、幾十億、甚至幾百億的投資就可能付諸東流,而最終往往連基本責任人都找不到,這在中國是屢見不鮮的教訓!投資失誤的最直接結果就是破壞社會信用,因此、加強宏觀調控,減小投資失誤是重整信用、再理市場的重中之重。
經常有人有意無意地將國家調控與市場經濟對立起來,其實,無論哪一個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其宏觀調控手段和機制都是有力和成熟的。我國現階段不是宏觀調控過頭了,而是國家宏觀調控的力度太小!可以肯定,在較長的時期內,我國市場經濟的盲目調節行為還會繼續存在和發展,國家只有不斷加強宏觀調控力量,特別是通過必要的行政手段和金融調控手段,將市場盲目調節的危害盡可能降低,才能從源頭上制約不良信用的擴張。
(四)建立信用形象管理機制,營造良好守信氛圍。
建立有效的信用形象管理機制、營造良好的社會守信氛圍,是解決不良信用問題的治本工程。
現達國家普遍重視信用形象,而且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機制。在那些國家里,一個企業、一個公民,若信用形象不良,會遭到社會的唾棄,并很難再有發展機會。這就使得信用問題幾乎受到每一個人的珍視。企業是由人管理的,企業的信用問題,根本上還是人的信用問題。長期以來,因科技水平所限,我國經濟領域信息閉塞,一些信譽掃地的企業法人和個人,往往騙了東家騙西家,一路得逞。隨著電子計算機在經濟領域應用的大規模推廣,信息的傳遞、調閱已經相當簡易,但我國經濟領域的信用問題,卻依然相當嚴重,原因何在?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我國的信息網絡大多自成體系,這就為信息資源的共享設置了障礙。以銀行為例,我國每家國有商業銀行的信息網絡均自成一體,各地方商業銀行的信息網絡又自成體系,這樣,在本系統范圍內對往來企業和個人的信用形象還勉強可以把握,但跨系統的信息就無從得知了,一些信用不良的法人和個人照樣可以在各個金融系統之間游刃有余地行騙。
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已經迫切需要在全社會建立信用形象管理機制、營造良好的信用氛圍。此事應該由國家成立專門的權威機構來管理,也可主要依托金融系統來進行,原因有三:
1、成熟的技術手段。金融系統經過十多年的電子化建設,計算機的普及程度已相當高,只需要由人民銀行出面籌建統一的電子管理網絡,就可以實現金融系統間的信息資源共享。
2、良好的管理基礎。金融機構是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管理最為嚴密、最為細致的部門之一,人員的整體素質較高,資料的完備性較好,凡往來法人及個人的業務資料,均有很長的保存期。這就為建立信用形象檔案奠定了良好的基
2.國防科研事業計劃經濟管理應遵守價值規律
3.中國計劃經濟時期計劃管理的若干問題
4.加強宏觀經濟管理 推動計劃體制改革——全國宏觀經濟管理問題討論會綜述
5.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計劃管理面臨的難點與對策
6.關于不同計劃管理形式下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研究
7.適應新的經濟情況 改進計劃管理體制——在計劃管理體制改革討論會上的書面發言
8.淺析資本主義國家對國民經濟的計劃管理——兼談計劃機制與市場機制兼施并用的必要性
9.略論社會主義宏觀經濟計劃管理
10.正確貫徹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搞好計劃管理工作
11.加強我國國民經濟計劃管理的幾個問題
12.不同計劃管理形式下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的結合
13.加強宏觀經濟管理 推動計劃體制改革——全國宏觀經濟管理問題討論會紀要
14.第四章 國民經濟計劃管理體制
15.計劃經濟的兩種宏觀控制理論——計劃管理體制改革的若干問題
16.論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在建國初期的歷史作用及其局限
17.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是價格管理的基本原則
18.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車材計劃管理
19.市場經濟中企業的計劃管理
20.電力市場環境下電力企業經濟活動分析及綜合計劃管理
21.國有林場經濟計劃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22.發展橫向經濟聯合與計劃管理體制改革淺探
23.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是一種管理方法
2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宏觀經濟計劃管理
25.山東省縣(市)級計劃經濟管理研究會一屆一次年會在平度市召開
26.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計劃管理
27.淺談海洋石油開發項目經濟評價與計劃管理
28.政府在經濟轉型中的作用——“計劃經濟管理在全球的變化”國際研討會紀要
29.適應市場經濟形勢 搞好建筑企業內部計劃管理
30.第六講 經濟管理過程(三)——編制和實施計劃
31.正確處理經濟管理體制中的計劃與自由的關系
32.世界銀行經濟發展學院與我院聯合舉辦的中級干部一般項目計劃管理講習班結業
33.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是我國經濟管理的重要原則
34.計劃經濟理論在醫院經濟管理中的應用
35.宏觀經濟計劃在宏觀經濟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6.以企業資源計劃為核心構建經濟管理類專業綜合實驗平臺
37.國民經濟管理講座 第八講 國民經濟計劃管理
38.企業計劃管理與市場經濟
39.印度的計劃管理——印度宏觀經濟管理情況之一
40.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搞好計劃管理
41.電力市場環境下電力企業經濟活動分析及綜合計劃管理
42.國民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一個文獻回顧
43.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下的計劃管理工作探討
44.加強計劃管理 提高經濟效益
45.“計劃”必須緊隨“變化”——談新形勢下的企業計劃管理
46.堅持計劃經濟制度提高計劃管理的科學性——讀《中國財政問題》
47.關于《社會主義經濟管理學原理》中計劃管理部分的改寫思路
48.推行綜合計劃管理,實現電力企業持續發展
49.計劃經濟要求財政加強對宏觀經濟的管理
50.關于有計劃商品經濟的貨幣管理問題
5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計劃管理
52.試論市場經濟下的生產計劃管理
53.從計劃到規劃:宏觀經濟管理手段的邏輯建構
5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農業科研計劃管理
55.計劃和市場相結合是我國經濟管理改革的基本途徑
56.市場經濟條件下 必須加強企業的計劃管理工作
57.市場經濟與企業計劃管理
58.電力經濟發展中計劃管理的優缺點分析
59.論電力經濟發展中計劃管理的優缺點
60.在商業管理體制改革中如何堅持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
61.試論經濟合同在計劃管理中的作用
62.試論科研的經濟效果與科技計劃管理
63.在市場經濟中企業更要加強計劃管理
64.論慈善事業的管理方式及其轉型
65.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 努力辦好《宏觀經濟管理》
66.社會主義經濟如何進行計劃管理
67.計劃經濟時期計劃管理的若干問題
68.計劃管理體制初探
69.總會計師制度遭遇人才瓶頸國家衛生計生委實施經濟管理領軍者培養計劃
70.計劃管理與經濟杠桿
71.民主德國的國民經濟管理、計劃和經濟核算
72.企業計劃管理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新視角
73.關于建立市場經濟下計劃管理新體制的幾個問題
74.華東經濟管理·青年學者培育計劃(Ⅳ期)
75.我院經濟管理系在省“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中摘得銀牌
76.推進與鞏固建設監理制的重要條件是改革計劃經濟建設管理體制
77.榮享副省級城市級格 譽享在國家計劃中單列模式 高享省一級經濟管理權限
78.我國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管理方式
79.質量管理:“計劃經濟”或“市場經濟”
80.華東經濟管理·青年學者培育計劃(Ⅳ期)
81.華東經濟管理·青年學者培育計劃(Ⅰ期)
82.市場經濟與計劃管理
83.談談商品分類與價格管理
84.慈善事業的管理方式及其轉型
85.市場調節為基礎 計劃調節為主導——試論我國經濟管理中的計劃與市場
86.對衛生經濟計劃管理問題的探討
87.蘇聯新計劃體制下的農業經濟管理
88.關于法國控制通貨膨脹的幾個問題——中國計劃部門宏觀經濟管理研討團
89.建立計劃調節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管理體制
90.以利益機制協調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強化當前我國宏觀經濟管理的思考
91.更新思想觀念 轉入有計劃商品經濟的軌道
92.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改革運輸計劃管理模式
93.30年來國家計劃實踐與理論互動:從計劃到規劃
94.農業經濟管理專業教學計劃改革的幾個問題
95.印度的計劃管理體制及其改革趨勢
96.華東經濟管理·青年學者培育計劃(Ⅰ期)
97.建立計劃調節為主、自發調節為輔的市場經濟管理體制
摘要:隨著知識經濟社會的發展,經濟管理也需要實現現代化,而這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需要不斷長期實踐和深化。經濟管理現代化可以借鑒和吸收西方先進管理經驗,但是必須立足國情和實際,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特點制定發展策略。
關鍵詞:現代化;發展經濟管理
一、經濟管理現代化的表現
1.經濟管理思想與組織建設實現現代化
要想實現經濟現代化,管理思想首先應該與時俱進,然后組織建設也要跟上步伐。在傳統的經濟管理思想下,企業生產不重視局部問題,不顧及生產環境,而在現代化管理思想下,企業必須改變以往的做法。企業首先應該從整體利益出發,各項經濟活動要符合社會、環境發展的客觀規律;從事管理活動時我們要依據現代化的原則,堅持現代化的方法,制定現代化的整體發展策略。另外,企業的組織建設也要現代化,通過科學工具的使用不斷完善管理組織的建設。
2.經濟管理工具與管理方法實現現代化
經濟活動現代化的科學管理最終目的是提高效益,但同時還必須符合一切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企業的經營管理工具和手段也在不斷完善和創新。很多新管理工具的運用使企業的各項工作效率得到極大提高。例如在現代化經濟管理下,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化器械等廣泛被使用,企業的經濟管理更加合理,更加準確,更加及時有效,而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因此,在經濟管理現代化過程中,很多內容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在企業的現代化經濟管理中一定要堅持全局發展戰略。
3.經濟管理更為民主化、專業化
不管是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還是企業的經濟效益提升,企業員工都功不可沒,他們在企業的經濟管理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正是由于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企業帶來了利益。因此,企業的經濟管理應該以員工為核心,給予他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企業通過民主化的決策可以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得到最大發揮。國家的經濟發展也離不開民主化的實施。企業經濟管理現代化的另一重要表現就是管理人員專業化。作為管理人員,對國家法律法規、政治經濟發展規律、經濟管理策略等等都要具備專業的素養,通過制定合理的策略落實到具體的經濟管理活動之中。
二、經濟管理現代化的實施策略
1.從我國國情出發,體現中華民族特色
經濟管理的發展應該從具體情況出發,根據我國實際國情制定發展戰略。經濟管理不管是思想、模式還是方式的發展都要遵循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與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社會生產力還存在一定差距,我國的社會制度與西方國家也大不相同,我國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因此,我國的經濟管理應該立足國情,結合各個區域生產力發展水平,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如果盲目地照搬西方經濟管理方式未必符合我國經濟發展。因此,經濟管理現代化應該在符合我國國情的基礎上實施管理思想、模式以及手段的合理調整,從而體現出本民族的特色。
2.引進和借鑒西方先進管理理念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發展趨勢迅猛,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很多經驗,也逐步開始向全球發展,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下,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受到世界經濟的影響。因此,我國需要不斷引進和吸收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管理理念。西方發達國家生產力水平較高,經濟管理經驗十分豐富,因此,我國可以立足國情,從實際出發,借鑒他們的先進管理思想和模式,加快現代化的步伐,快速融入世界經濟發展潮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發展完全符合我國國情的現代化經濟管理理念。
三、經濟管理發展新趨勢
1.經濟管理制度更為人性化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經濟管理的發展更離不開人發揮主觀能動性。因此,在經濟管理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始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經濟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須人性化,符合人類發展客觀規律,這樣才能為經濟管理服務,創造更多的價值。
2.經濟管理方式更加民主化
在經濟管理活動中,制定民主化的決策相當重要,如果決策不夠民主則很難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因此,在從事經濟管理活動的過程中,管理方式一定民主和合理,制定決策的時候充分征得員工意見,發揚民主精神,這樣一來既能凝聚大家的集體智慧又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扁平化組織結構誕生
在經濟管理中,傳統我們采用的是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這一種組織結構對人們思維的發展、創造性的發揮、積極性的提升極為不利。在知識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與經濟管理的發展不相適應,由此誕生了扁平化的組織結構。扁平化的組織結構有利于員工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調動他們的創造性與積極性。同時,這也是一種新的組織管理方式,可以提高經濟管理的有效性。
4.堅持以顧客為導向
傳統的經濟管理堅持以技術與生產者作為重心。但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企業越來越多地堅持以顧客為重心,確定顧客需求然后決定生產數量與規模。企業生產什么、生產的量是多少要根據市場需求而定。因此,在現代化經濟管理下,顧客是企業發展的核心,企業只有堅持以顧客為導向才能最終獲利。
5.借助互聯網進行溝通
經濟發展過程中,企業內部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是少不了的,一旦發展生產過程中存在問題就要及時溝通解決。互聯網的發展為企業內部交流提供了便利,企業員工之間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信息傳遞,經濟管理現代化離不開互聯網的支持,它幫助企業更好地運行。
6.培養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企業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是必要的。團隊合作精神在經濟管理活動中不僅可以帶來更多的價值,還能創造更多的效益。因此,經濟管理活動中企業要加強員工的團隊合作,充分發揮員工各自優勢,凝聚員工的智慧和力量,這樣才能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對于企業來說,團隊合作精神必不可少,在經濟管理中,它也起到推動作用。
四、結語
隨著知識經濟社會的發展,經濟管理也需要實現現代化,而這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需要不斷長期實踐和深化。經濟管理現代化可以借鑒和吸收西方先進管理經驗,但是必須立足國情和實際,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特點制定發展策略。經濟管理現代化的新趨勢也要朝著更加人性化、民主化、扁平化、以顧客為導向、借助互聯網并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等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理論的若干經濟學質疑黎潔,趙西萍旅游學刊2001-07-18
2、新結構經濟學重構發展經濟學的框架林毅夫;經濟學(季刊)2010-10-15
發展經濟學管理課程論文范文二:經濟發展經濟管理論文
摘要:目前我國是開放型經濟,施行劃小經濟范圍管理能夠增加內陸成為貿易區的可能性。結束語綜上,首先分析了我國經濟管理的發展過程,介紹了我國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分析了劃小經濟管理范圍的實際情況。
關鍵詞:經濟發展;經濟管理
1.我國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下面將從幾個方面分析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問題。
1.1總體水平不高
經過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我國2014年的GDP將高達10萬億美元,雖然近年來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一直在增長,但是總體水平不高,我國仍然處于發展中階段,收入處于中低水平。
1.2各地區發展不平衡
國西部、中部的經濟發展長期不如東部、南部沿海城市,反映出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且情況比較嚴重,數據顯示,經濟水平最低的城市甚至不如經濟水平最高城市的十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這種平衡不僅是鄉鎮和城市之間的,而且是城市和城市、地區和地區之間的。
1.3工業化水平低
雖然在數量上我國工業在經濟中占據的比例已經超出了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當前國家工業化程度是從工業化附加增值效率反映出來的,而不僅僅是工業化數量。工業效率提高才能帶動經濟水平提高,人民才有更強大的消費能力,以此帶動諸如服務業等行業的增長。因此我國的工業化水平仍然不高,特別是在計算機、汽車等高科技領域,基本上都是依靠國外知識產權和先進技術,核心技術并不屬于我們。
1.4城市化水平不高
我國的城市人口數量在2012年超過了農村人口,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但是由于城市化不平衡現象,由于城市建設占據了大量耕地,農民不得已進入城市從事薪資很低的艱辛工作,這并不能稱之為城市化,實際上我國的城市化水平并不高。
1.5人民生活壓力大
物價上漲是現在人民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前段時間燃料價格也在上漲,這也說明很多行業、物品價格也會隨之上漲,這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生活壓力。
1.6自然資源負擔重
我國人口數量急劇增長,人口密度也在不斷加大,但是可用土地是有限的,因此人均耕地面積越來越小。目前我國的淡水資源是每人2160立方米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為每人7000立方米,還有我國的石油已經很難滿足自身需求,大部分石油需要進口。
2.劃小經濟管理范圍的重要性
我國的經濟體系正處于轉型時期,人均GDP僅是世界人均GPD的一半左右,造成社會發展和國家組織管理結構不相適應,因此必須劃小經濟管理范圍,才能達到管理的目的;隨著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發展和成熟,中西部和中部發展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些都制約了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劃小經濟管理范圍,施行適合區域實際的經濟發展計劃;我國沿海地區的科技水平較為先進,已經開始廣泛應用各種新技術和新產品,而相對的我國中西部由于缺乏先進技術的支持,生產力不及沿海地區,因此劃小經濟管理范圍才能實現經濟協調發展。
3.劃小經濟管理范圍的實際情況
3.1放眼世界,針對實際
要做好劃小經濟范圍管理工作,必須立足實際和本地,放眼世界,必須要充分了解每個地區的人文狀況和地理情況,才能針對當地實際經濟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對自身的缺點和優勢有充分了解,才能抑短揚長。
3.2加強沿海和內陸城市的合作
我國內陸城市經濟水平不及沿海城市,因此內陸城市要在劃小經濟管理范圍的基礎上,首先明確發展目標,和經濟發達的沿海城市開展合作,爭取獲得更多的投資,讓沿海城市帶動內陸城市發展,最終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3.3把握機遇,開拓市場
要充分實施劃小經濟范圍管理工作,應該發揮地區優勢,加強發展地方產業。例如廣西河池有一個小縣城叫天峨縣,水資源豐富,當地居民原先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產業大都是種植果樹和沙木,經濟水平不高。隨后意識到該縣豐富的水資源,在這里建立了龍灘水電站,這也是亞洲最大的水電站。而該縣的旅游產業也隨之發展起來,整個地區的經濟水平都得了大幅度提升。
3.4促進經濟穩定健康發展
目前我國是開放型經濟,施行劃小經濟范圍管理能夠增加內陸成為貿易區的可能性。結束語綜上,首先分析了我國經濟管理的發展過程,介紹了我國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分析了劃小經濟管理范圍的實際情況。
一、企業環境成本核算的重要意義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經濟步入了快速發展軌道,但是,資源環境也日益受到破壞。強化企業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對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1 是社會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環境為企業提供了生產的資源,同時環境質量的優劣又影響著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式。離開了生態環境系統的支持,社會經濟活動將無法進行。社會經濟在發展中創造大量財富,同時又使生態環境系統發生結構和質量變化。可持續發展是在經濟增長、生態環境和資源儲備三者間尋求發展的均衡,它以“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為原則⑴。進行環境成本核算,以環境成本為尺度對生態環境系統進行補償是社會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2 是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的需要
合理準確地核算環境成本是對其進行有效控制的基礎。確認環境成本核算范圍,對其進行計量,形成成本報告,從而進行嚴格控制是環環相扣的過程。企業主動追求生態效益,獲取綠色比較優勢,是企業順應綠色潮流,擴大出口,參與國際競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重要途徑。環境成本核算不能單純以降低環境成本來獲取“成本比較優勢”成本管理論文,亦不能僅僅為了獲取“綠色比較優勢”而制定過高的環境標準,應當權衡分析二者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最終實現的是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3 是彌補傳統成本理論缺陷、完善環境成本理論的需要
傳統的成本理論只反映生產中的直接消耗,反映能夠以貨幣計量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耗費,而環境的消耗破壞沒有計入成本。這不僅導致了利潤的虛增和稅收的虛夸,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導向企業注重短期利益、用犧牲環境和透支未來以換取經濟的增長⑵。環境成本理論認為,環境資源是稀缺的,理應賦予一定價值并進行損耗補償。將環境成本理論補充到傳統成本理論中,使商品的市場價值較為準確地反映由于經濟活動所造成的資源環境的代價,有償開發使用環境資源將會使資金的流向集中到環境成本較低的方向。
二、企業實施環境成本核算的障礙分析
我國實施環境成本核算己經具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實施環境成本核算不僅是必要的,而且非常迫切,但我國的壞境成本會計實踐還非常少,當前我國還存在諸多障礙,制約了環境成本會計在我國的發展與實踐。
1 觀念障礙
(1)地方政府官員錯誤的政績觀與發展觀
“唯GDP論英雄”是不少地方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綠色GDP沒有獲得地方政府普遍支持,2004年全國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118億元,占當年GDP的3.05%。綠色GDP作為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需要有微觀的企業環境會計核算作為基礎⑶。不少地方政府官員認為,經濟發展不上去,餓著肚子談環保就是一句空話,先污染后治理,已經被西方國家反復論證了許多年,要發展工業都逃不過這一劫。這種觀點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2)企業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忽視環境生態效益
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經濟組織,在收入既定的前提下,成本越低,利潤就越大。而如果企業考慮環境成本的話,總成本就會提高,利潤就會降低,企業的經營者當然不愿意考慮環境成本了。企業經營者為了保證經營業績實現,企業的經營者可能也會忽視環境問題。
對實施環境會計核算也缺乏動力。
2 制度障礙
(1)環境資源市場尚未建立
環境資源要充分發揮其價值,就要通過環境資源市場配置于最能發揮其作用的行業。環境資源市場的建立,將為企業獲取環境資源提供了最佳場所和途徑,同時也為以成本和價值為確認和計量對象的環境會計的推行奠定了基礎。但是,我國目前尚未建立起環境資源市場,這與可持續發展戰略構想是格格不入的成本管理論文,這不僅有礙于全社會環境資源的合理配置,而且也不利于環境成本核算的有效實施。
(2)環境(成本)會計法律制度還不健全
我國開展環境成本核算的研究起步比較晚,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才引進環境會計理論。90年代,我國逐漸開展了對“綠色GDP”的研究,進而延伸至環境(成本)會計理論與方法。我國現行的會計準則、財務通則、行業會計制度、財務制度以及中國證監會的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執行的信息披露規則和準則,總體看來,這些法規對環境成本問題基本上沒有涉及。
3 技術障礙
(1)環境成本的確認障礙
會計核算系統的首要問題是會計確認問題。環境成本基本確認標準可以參考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第5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中對基本確認標準的描述,如定義性、可計量性、相關性和可靠性等。但是由于環境會計要素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很難借鑒。我國目前還沒有制定《環境會計準則》,資源、環境、生態方面的法律法規也不很很完善,全國范圍內只有廢水、廢氣排放物等幾項國家標準,雖然有關部委己下達通知要求盡快制定有關環境資源的規章制度,推進“三綠工程”,但這與環境成本核算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環境成本要素的確認具體標準就是缺失的。
(2)環境成本的計量障礙
會計計量是根據被計量對象的計量屬性,選擇運用一定的計量基礎和計量方法對符合會計要素的事項進行貨幣量化的過程,其目的是確保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計量屬性和計量單位的選擇取決于外部經濟環境、人們對會計計量作用的認識程度、經濟管理對會計信息的需求,以及計量技術手段的發展等條件⑷。在環境會計中,由于環境成本和環境收益不能通過市場進行交易,因此也就沒有市場交易價格,所以,單純以交易價格為前提就不能作為環境會計計量屬性。目前環境成本計量的方法有歷史成本法、防護費用法、恢復費用法、法院裁定法、比例法等等。由于環境成本計價方法多種多樣,計量對象的多變性也使得在計量方法的選擇上有時會帶有較強的主觀性。
(3)環境成本報告的障礙
環境成本披露的模式和內容的不確定形成了環境成本報告的障礙。環境成本報告的模式有兩種主要觀點:一種是環境成本信息與現行會計報表合并披露,另一種則是編制環境成本報表或者環境成本報告書的方式單獨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對于這兩種披露模式的選擇和設計,目前會計界還存在許多爭議,尚未達成共識。就內容而言,不論哪種形式,應包含哪些項目,哪些是必須披露項目,哪些是選擇披露項目,也未形成統一的標準。
三、加強企業環境成本核算的建議
1 對政府官員加強科學的政績觀和發展觀教育
科學的政績觀就是既要看政績給眼前帶來的變化,又要看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影響,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和后人的評判,其實質是用可持續發展的標準評價政績,對社會和歷史負責。貫徹科學發展觀,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成本管理論文,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要完善有利于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
2 對企業的管理者加強企業的社會責任觀教育
社會責任觀是以社會為著眼點,企業的目標除了追求經濟利益外,還應盡可能地維護和增進社會利益。企業不能因為片面強調社會責任而忽視經濟責任,企業也不能因為片面強調經濟責任而忽視、逃避社會責任。2000年全球18個跨國公司制定了“社會約束”的生產守則(即社會責任標準),其中保護環境就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主要內容。中國企業要進入世界經濟市場并和國外企業經營接軌,就必須在理性共識的基礎上認同該標準所體現的核心理念,并積極參與其中,從而,應對全球范圍內企業社會責任運動所帶來的挑戰。
3 充分發揮資源市場的調節作用
政府應抓緊建立健全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環境資源市場,徹底改變傳統的環境資源使用模式,優化環境資源配置。健全的環境資源市場,可以促使環境資源配置于社會最急需又適合的行業和部門,最大限度地發揮環境資源的價值,促使環境資源自身價值的完全實現和社會價值的增值,最終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4 加強和完善環境會計立法
環境成本核算是環境會計的主要內容之一。要實施環境會計核算,必須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確定環境會計的地位和作用,使環境會計有法可依,使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有統一的標準。借鑒丹麥等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我們應該采取的做法是:第一,將環境會計核算和監督列入《會計法》,以法律形式確定環境會計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制定環境會計準則,將涉及環境的內容列入會計要素,擴充報表體系。第三,設立環境會計制度,即依據會計準則所規定的有關環境原則設計會計制度,使環境會計具有實際可操作性。
5 明確環境成本的確認標準,合理計量環境成本
環境成本是依照對環境負責的原則,為管理企業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業執行環境目標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包括污染補償成本、環境損失成本、環境治理成本、環境保護維持成本、環境保護發展成本等。從環境經濟學角度把環境成本分為外部環境成本(社會成本)和內部環境成本(私人成本)⑸。
環境成本的計量單位不能僅限于貨幣,必要時可用非貨幣比,如實物來計量;環境成本的計量基礎既可以用傳統的歷史成本,還可以用機會成本、邊際成本、替代成本、公允價值等;其計量方法要考慮環境資源具有效用性、稀缺性、替代性、非交易性等特點。環境成本由于所涉及的內容復雜,其不確定性更為突出成本管理論文,因而要做到絕對精確是比較困難的。環境成本的數據雖然有一定的模糊性,但并不排除它對決策的有用性。隨著計量技術的發展,隨著它反映和控制的內容性質界定越來越清晰,它提供的信息將會越來越精確。
6 完善環境成本信息披露模式
環境成本信息批露宜采用編制壞境會計報表或者環境成本報告書的方式單獨披露環境成本信息,而不是環境成本信息與現行會計報表合并披露的方式。如果采用與現行會計報表合并方式披露環境信息,可能會出現有些企業利用環境信息調整企業利潤,以達到避稅或者上市等目的,而且環境信息和財務信息合并報送容易引起混亂,導致報表使用者對財務會計信息的錯誤理解。
四、結束語
我們對企業環境成本的研究,分析環境成本核算存在的各種主觀、客觀障礙,提出各方面的解決對策,就在于要引導、監督企業自覺地保護環境,減少污染,培養企業環保意識,通過對環境成本形成過程中各因素的控制,合理利用資源、減少資源耗量、減少廢棄物排放量,進而減少環境成本,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協調企業發展與環境效益之間的關系,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環境效益的雙贏。
參考文獻
⑴張薇,環境成本定義辨析---兼論環境成本核算的困境及其出路,[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
⑵劉建勝,廖珍珍:略論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指標,[J] .企業活力,2010(10)
⑶岳希宇,我國全面實施環境會計的障礙與對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⑷,李建發:《現代環境會計問題、概念與實務》第一版[M] 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在科技及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體制也在不斷的改革。而對于電力企業,在電力工程的建設中,對于電力工程經濟的管理方法的確立及完善也在不斷的增高。在當今社會的發展態勢之下,全球的用電需求也在不斷的加大,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電力企業的從業者的從業素養也挺不斷增高,電力企業的管理也應不斷提升,本文就電力企業的管理方法的問題及解決對策入手,期望以這樣的問題論證方式使得電力企業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電力工程;經濟管理;方法
一、管理方法在電力工程經濟管理中的重要性
對于現今的經濟發展水平,處于節節攀升的狀態,企業間國家間的競爭也愈加激烈,對于傳統的電力企業更是如此,壓力也是非常巨大的。目前我們國家的電力工程行業發展的勢頭很猛,在這樣的激烈競爭中傳統的電力工程企業想要獲得一席之地,掌握科學的電力工程經濟管理方法就顯得尤其重要。把對企業的管理方法放在第一位,就需要對企業內部的進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及控制,對于企業的核心支撐--工程建設,也需要開展有效的管控。對于電力工程的控制管理就要從設計、實施、監管三個大的方面入手具體在工程造價、成本、施工費用的具體階段入手。通過對傳統電力企業的管理方法的提升,讓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又有一席之位,得到更好的進步與發展。在針對傳統電力企業施工全過程管理方法的提升,還能夠有效的控制成本,使得預算達到更好的效果,從而保證企業在施工完畢后合理利潤得以保障。在電力施工中的各種類型、各種因素實施有效的管理,會對整體的管理產生積極的效果,尤其是電力工程當中經濟因素的各項控制,會有決定性的作用。
二、具體管理方法概述
電力工程經濟管控是一個復雜多面的工作,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也需要全方位的調整,具體來說,成本的控制降低、資源的優化利用、工程的如期完工都是需要完成的步驟。
1、設計階段
設計是一項工程最開始的階段,也是一項電力工程結構中的核心,并且設計環節所需要的資金大約僅占總工程預算成本的百分之一,但是設計階段對于整個工程的經濟影響比重可高達百分之七十五甚至更多。在設計階段,從電力工程的規模預計、結構標準、功能等多個因素進行綜合考量,從而確定整個工程的最大成本需求,在初步的施工圖紙制作完成之后,對于準確的造價具有很好的標準參考作用。當然,在實際的施工階段,還需要結合施工地點的具體條件,如地理位置、天氣、技術、經濟發展水平等一系列因素做出具體方案的調整,從而使得工程依據最佳方案開展,使得工期、成本都能控制在預算之內。
2、施工階段
在施工階段,對于各階段的控制工作為管理的重點。對于預算,一定要進行切實有效的管理,預算管理的成功,對于整個電力工程的順利完工乃至整個企業的合理運作都至為重要。所以,在施工的預算管理要保證管理的全面性、合理性,專業人員的參與必不可少。而且,在施工過程中,還要根據具體的施工情況,如當地的經濟水平、施工難度、天氣及其他因素對預算做出合理的編制,保證施工階段預算控制的合理性、可行性。第二,預算審查也是一項重要工作,而且,由于具體施工情況的復雜性多變性,工程變更也是預算審查的一個難點和一個重點。設計的變更,施工方法的變更、工期的變化、人員的調整等多種因素都會對預算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但是,如果能夠在順利審核施工中的變量,從而很好地完成預算審查,是能夠極大促進電力工程經濟的管理效果的。特別是在一些大型的電力工程中,往往設計工作不能很好地預估所發生的各種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做好施工變化簽證工作,做好預算審查,往往是工程能夠順利完成的基礎,對于預算變化審核工作完成得越早,對于電力企業最終的成本控制意義越大。所以,在施工階段,能夠保證變更預算審核順利完成的關鍵是現場簽證制度的完善和審查,這就要求在施工現場的管理工作人員,在業務上不僅要具備基礎的業務知識,對于預算管控的基本概念,工程簽證的變更規則也應熟練掌握,這樣才能保證整個施工過程中的順利,保證不合格項目的篩查完整、保證預防施工企業偷工減料弄虛作假行為的發生。而且對于施工合同的履行也應依法進行。所以,在施工階段的預算控制和審核,對于工程經濟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招投標階段的過程中的參與單位也應做到規范報價,要結合工作量來進行成本的核算,保證標底在預算制定過程中的正確引導作用。
3、結算階段
在工程完工,進行結算之前,都需要進行工程量的清算,以工程量的清算結果作為核準施工單位是否依照合同合法完工的標準與依據。而從事這項工作的工作人員,需要具備對圖紙的熟悉掌握,施工流程的充分了解、還需要具備能充分了解電力工程施工過程中相關方案的制定及事實程序等專業技能。除過工程量的的審核外,定額的審核也是結算階段一項重要的審查項目。定額通常指工程中各項消耗而形成的費用支出。一般來說,定額單價可以在項目核算中直接套用,但前提是確實保證定額單價的準確性。但在結算中有些項目則需要進行定額的換算,以確保結算的的取費基數的準確性,防止錯套、高套情況的發生。當然,在核算中,取費類型也要與招標合同、施工合同保持一致。
【參考文獻】
[1]宋芳超.電力工程管理手段與節能設計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10)
[2]邵福平.電力工程管理的問題及改進方法研究[J].通訊世界,2013(11)
工程經濟管理論文范文二:工程經濟管理風險控制措施
摘要:工程項目在運行過程中,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工程風險不但會造成經濟損失,還會影響整個工程項目的順利進行。這些潛在的風險會嚴重影響施工的進度和質量,對于工程的安全性影響較大。因此,必須加大對工程風險的預防和管理,才能提高工程的整體質量。特別是對于經濟風險的管理尤為重要,其是工程順利完工的保證。文章分析了工程經濟管理過程中的主要風險,提出了應對風險的有效控制手段。
關鍵詞:工程經濟管理;風險;控制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學科交叉現象逐漸成為經濟的主流。其中,經濟學和工程學的交叉所產生的工程經濟學,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工程經濟中常常隱藏著一些潛在的風險,嚴重影響工程的順利進行。因此,對于工程經濟的風險管理至關重要。工程經濟風險防范主要是指以最小的成本投入,獲取最大的經濟收益,同時確保企業能夠可持續發展。我國企業想要適應目前供大于求的市場環境,就要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降低工程經濟管理的風險,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
一、工程經濟管理過程中風險控制的意義
工程項目在運行過程中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阻礙著工程項目的順利進行和經濟管理的有效實現,企業想要有效防范經濟管理風險,首先要對各種風險進行正確地識別,預測風險可能給工程項目造成的損失,準確評估各種風險的影響,進而制定有效的風險控制對策,降低風險對工程項目的影響。工程經濟管理風險控制可以降低風險對企業的影響,及時規避風險造成的損失,準確把握工程項目的風險,以確保工程項目的順利進行,提高工程的質量。有效地控制了工程經濟管理的風險,確保工程按時完成,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投資方的權益。做好工程項目的經濟管理風險防范,可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保證施工人員的財產和生命安全,提高企業的社會收益。
二、工程經濟管理中的風險分析
(一)施工方案風險
在工程項目建設時,施工過程會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導致工程項目進度緩慢,工程質量難以保證。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資金的周轉情況、工期的改變、政策和環境的變化、施工技術的選擇,施工材料的變化等都會提高工程項目的風險。如果在工程施工時沒有充分考慮這些風險,沒有按照環境和企業實際情況進行施工方案制定,將會出現施工方案選擇不當,影響工程項目的質量。
(二)項目投標風險
招標是工程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往往工程設計環節就會涉及。施工企業設計深度不足,其標價的單價無法完全涵蓋工程的全部,在工程施工后會出現實際施工圖紙和設計的工程施工圖存在差別,而想要變更這些差異,就會與投標時的單價不符。企業想要進行風險轉移,就會在簽訂合同時將這些風險轉嫁給承包方。而在工程項目招標過程中,存在嚴重的惡意壓價現象,施工企業想要招標成功,就會壓低招標的價格,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業的風險。而我國對于工程項目的管理制度仍不完善,業主為了實現自身的利益往往會強制企業采用不合理的結算方式。
(三)材料采購風險
工程經濟管理的目的就是確保工作人員共同發揮作用,提高經濟管理的效果。但是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工程經濟管理仍然只是針對自身的管轄范圍,而對于其他部分的管理難以開展。材料的采購是工程項目能夠順利開展的基礎,其管理質量將直接決定工程項目的質量,是保證工程項目質量的關鍵。但是在材料采購時,企業對于采購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材料采購管理質量低下。工程材料的價格會受到一定因素的影響出現波動,材料采購不可能在市場價格較低時全部完成。因此,當材料價格上漲時,就會給施工企業帶來一定的風險。另一方面,工程施工時還需要租賃一些大型機械設備,而這些設備管理不當或者出現一些意外等,就會導致工程停工,降低這些設備的使用效率,給企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四)施工風險
工程項目施工風險會直接制約工程的進度和質量,對企業的整體效益造成影響。企業為了保證工程的質量,在合同簽訂前都會分析施工的成本,將人員費用、材料費用等詳細分析,從而制定科學的施工計劃,但是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響,施工過程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設計的變更、外界環境的變化、政策的變化都會對企業施工造成風險,嚴重損害企業的利益。工程項目想要順利完成,需要雇傭大量的施工人員,而施工人員的素質存在差異,其整體素質不高,且安全意識較差,容易在施工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影響工程的順利進行。
三、工程經濟管理風險的有效控制措施
(一)完善對工程經濟管理認識
企業想要提高工程經濟管理的效果,首先要提高工程項目參與人員的管理意識。工程項目經濟管理較為復雜,需要各個部門密切配合,形成一個有機的系統性管理。工程項目的工作人員必須提高成本控制意識,充分考慮成本和工程進度的關系,實現成本控制的同時,確保工程項目的質量,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收益。工程項目施工時,有時會出現追趕工期情況,這對工程項目的質量保證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容易出現安全隱患。而企業的工程造價人員基本不會參與工程施工方案的制訂,這導致工程項目的經濟和技術關系難以一致,容易出現忽視經濟的現象,提高了工程項目的造價。因此,企業要加強造價和設計人員之間的合作,提高工程項目施工的經濟性。
(二)構建工程經濟管理體系
工程項目建設企業要構建工程經濟管理部門,全面管理工程項目的運轉工作。企業需要建立設計和營銷等專業化機構,進而更好地服務于工程項目的開展。工程經濟管理部門能夠保證將經濟管理落到實處,監督工程成本的預算,將各個部門的經濟管理有機結合。企業的管理層主要負責工程項目施工方案的制訂、施工分包以及資金調動等工作,而工作人員主要負責工程進度、建設質量和安全的監督。企業必須構建內部控制制度,以保證施工漏洞有據可循。企業在工程項目招標過程中,要盡量使工作透明化,以保證招投企業的利益。在材料采購時,可以通過規模化采購,構建企業內部的物流配送機制,形成科學的材料配送網絡,降低材料的采購成本。
(三)構建風險控制體系
工程項目經濟管理中,需要合理化管理工程合同,通過專業人員審核合同的內容,分析合同的有利內容和不利內容,進而維護建設企業的權益。在合同簽訂時,要積極與對方交流,進行有效的談判,盡量爭取合同的平等性,降低企業所要承擔的風險比重,提高建設企業的權益。同時還應最大限度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在工程項目施工時,要嚴格按照合同規定進行,并做好詳細的記錄,一旦出現與合同內容不符的情況,要及時收集客觀的、公正的證據,積極維護施工企業的合法權益。工程項目在建設之前,要聘用綜合素質高、管理經驗豐富的施工人員進行管理和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質量和安全意識以及施工技能,以確保工程項目的質量。企業要最大限度地使施工人員熟悉項目的內容和工作環境,培養工作人員應對危機、處理危機的能力,降低勞務風險對工程項目的影響。企業還要對施工材料和設備進行相應的風險管理,與供貨商簽訂供貨協議,降低市場價格變動對企業造成的影響。企業采供部門要密切關注施工材料的變化情況,合理的預測材料價格的變動,提前做好采購,避免材料漲價影響企業的資金周轉。如果遇到不可控制的價格上漲,企業可以延長相應的工作時間,縮短工程的工期,以降低材料價格上漲對企業收益的影響。同時企業要做好時間安排,切不可盲目延長施工時間,要保證施工人員充足的休息,才能在縮短工期的同時,保證工程的施工質量。
四、總結
工程項目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管理過程,其設計諸多方面。其中,工程經濟管理是結合經濟性和技術性的全方位管理,其可以保證工程項目的良好運行,降低施工的成本,確保工程項目的質量。企業必須提高對工程經濟管理的重視,分析工程經濟管理中的風險,制定科學的風險控制措施,才能確保工程項目的質量和安全,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韓福君.工程經濟管理風險及防范措施的探討[J].科技創業家,2013(23)
在大力發展工業來促進國民經濟的提高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污染問題日趨嚴重,霧霾、溫室效應這些污染已嚴重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排污收費是一項重要環境保護制度,是從經濟學角度制定出來的、典型的外部性內部化的法律制度,因此本文將試從法律經濟學的角度探討排污收費制度。
一、排污收費制度概述
排污收費,又稱為征收排污費,是根據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對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污染者,應當按照環境保護部門依法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的種類和數量,向法律授權的行政主管部門繳納一定費用的行為規范。①排污收費是一項重要環境保護制度,要求污染者承擔環境污染對社會損害的經濟責任,使得外部不經濟性內部化,促進污染者積極治理環境污染,最終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我國排污收費的征收主要有:污水、海洋石油勘探開發超標、廢氣、危險廢物和噪聲超標排污費五項。排污費由負責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環保部門征收,根據排污費征收標準和污染者排放的污染物的種類與數量,環保部門確定排污者應當繳納的排污費數額并向排污者送達排污費繳納通知單。所有收繳的排污費,都必須納入財政預算,列入環境保護專項資金進行管理,主要用于:重點污染源防治,區域性污染防治,污染防治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示范、應用,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項目。
二、對我國排污收費制度的經濟學分析
20世紀初,英國經濟學家庇古從福利經濟學的角度,系統地對外部性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外部性實質是私人收益率與社會收益率的差額問題,這種外部性分為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外部性是指某個經濟主體決策行為產生的結果,沒有全部被該經濟主體承擔。如果行為產生的收益全部或部分被他人占有,則產生的外部性是正外部性;反之,行為所產生的成本全部或部分被他人承擔,這時產生的外部性是負外部性。克服外部不經濟性的基本途徑是使負外部性內部化,即通過確立一定的制度使經濟主體決策行為的成本和收益之間重新具有一致性,排污收費是實現外部不經濟性內部化,治理環境污染的一項重要制度。例如,我國現在嚴重的霧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可吸入顆粒物組成,是一種典型的大氣污染。產生霧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大氣資源的使用費未加入到污染者的生產成本中,污染者出于生產效益與利潤的考慮,無約束的開發、利用,不僅浪費了大氣資源,而且嚴重地破壞了大氣環境,沒有排污者會主動限制自己使用大氣資源或改善大氣資源狀態。經濟主體都把利潤作為自己的追求,每個排污者都肆無忌憚的往大氣中排放污染物,由于外部成本順利轉嫁到社會,排污者便會喪失保護環境、減少排污、治理污染的自我約束,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由此可以看出,利用環境資源從事經濟活動,所產生的污染具有典型的外在性,即外部性,并且屬于負外部性。環境污染者應當承擔造成這種外部不經濟性的經濟責任,即外部不經濟性的內部化過程。環境污染者要么建立治污設備、及時治理污染,要么繳納排污費繼續排污。還是拿霧霾來說,污染者建立治理大氣污染設備的費用和繳納的大氣排污費都會核算到生產成本中,出于對生產效益與利潤的追求,污染者會對建立大氣污染治理設備所需要的費用和繳納的排污費做一個對比,如果建立治污設備的費用高于排污費時,就會選擇繳納排污費繼續排污;反之,需要繳納的排污費高于建立治污設備的費用,就會選擇建立治污設備,治理污染。
三、對我國排污收費制度的評析
從以上對排污收費制度的探究,筆者認為從經濟學的角度制定出來的排污收費制度,作為市場經濟體制下一條成功的環境管理經驗,激勵了我們對生態環的保護。排污收費制度是典型的外部性內部化的法律制度,使污染這種外部不經濟性內部化,無疑會促使企業建立治污設備,并積極投入使用到生產過程中,最終達到改善環境的目的。排污收費制度不僅體現了我國環境法受益者負擔的基本原則,而且是經濟學和法律相結合的成功典范,發揮了法律這只看不見的手的強制作用。雖然,排污收費制度的確立對我國的環境保護帶來了一定的效益,但是我們也得看到其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主要存在收費標準的制定復雜、難度大,收費標準明顯偏低,信息不真實性,排污費據實收繳難度大等問題。
四、結論
綜上所述,確立排污費制度,對我們的生態保護具有積極作用,也是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我們在看到排污收費制度帶來的效益的同時,還應該看到排污收費制度本身也存在的一些缺陷和實施過程中的難度。這些問題的出現,勢必要求我們要繼續完善排污收費制度,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收費標準,加大懲治污染的力度,真正地做到開發者養護,污染者治理,使我國的自然資源得到合理地使用。
制度經濟學畢業論文范文二:現代企業制度經濟管理論文
1現代企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①現代企業經濟管理缺乏明確的職責
縱觀現代企業經濟管理工作,企業雖然引進了不少優秀的管理人才,但是,由于各部門之間存在一定的隔閡,難以實現很好的溝通與合作,導致出現管理問題時各個部門相互推諉責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管理職責的不明確,并且在企業內部企業經營者更多的是將管理重點放在生產經營環節中,而對經濟管理工作則忽視,相關管理制度的制定與實施大多形同虛設,各崗位也沒有制定明確的責任制,這樣不但影響了經濟管理部門的工作效率和質量,也抑制了部分積極上進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最終導致現代企業的經濟管理部門出現管理混亂現象。
②現代企業經濟管理組織結構松散
當前現代企業經濟管理組織結構松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企業經濟管理組織結構單一。在企業規模較小的時候,直線式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執行相關管理命令,提高生產效率,但是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這種管理組織結構對于企業來說是弊大于利的,很容易造成人浮于事、機構重疊的問題;二是,經濟管理組織結構中領導層次的缺失。這種現象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業經營者一把抓造成的,但什么事情都由經營者管理注定會導致管理上的漏洞,而這種漏洞無疑會對企業的發展造成不好影響;三是,企業各部門之間的隔閡比較大,這種隔閡會嚴重影響到企業內部的交流合作,造成矛盾的增加,進而影響企業自身價值的實現,自身利益的提高。
③現代企業經濟管理制度不健全
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現代企業經濟管理的開展。就目前而言,很多企業至今仍舊在使用傳統的管理制度,而這種管理制度毫無疑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和市場的需要了。沒有一個完善的經濟管理制度就無法保證企業內部分工明確,進而影響到企業的資源利用率不高,生產效率不高,導致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2解決現代企業經濟管理問題的方法
①實現經濟管理理念的更新
管理理念是實現現代企業經濟管理的思想基礎,也是引導具體管理工作的指導思想。因此,在現代企業經濟管理工作中管理層管理理念的更新是十分重要的。要盡快的轉變傳統守舊的管理理念,樹立最新的現代企業經濟管理理念,在企業內部廣泛的宣傳經濟管理的重要性,同時,積極引入危機管理意識和戰略意識,也有利于企業在經濟管理方針和目標的制定中形成科學的管理觀念和全局觀念。
②構建現代企業的經濟管理制度
現代企業作為社會主要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管理制度的創新過程中,不但要解決企業內部現有制度問題,更要為企業的發展和生產注入新的活力,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更好的服務。因此,構建現代企業的經濟管理制度,必須堅持全面分析、綜合考慮的原則,結合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在原有的經濟管理制度基礎之上,對其進行一定的調整,使其更能夠適應企業發展的需求。
③優化現代企業經濟管理體系
經濟管理體系是企業經營的組織基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形勢下,企業經濟管理工作開展必須依靠經濟管理體系,例如,當領導確定企業的發展模式和方向之后,接下來就要依靠經濟管理體系通過各部門的具體實施來進行經濟活動,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由此可見,構建經濟管理體系的重要性,而對于現代企業經濟管理體系進行優化時,應該具有一種超前的意識和長遠目光,充分考慮企業自身的優勢和劣勢,結合企業經濟管理體系存在諸多特點的同時,采用分解評審和分層次優化的方法,然后將各個方面評審的結果進行綜合,以辯證的手段使經濟管理體系得到系統性優化。
④調整現代企業經濟管理方式
隨著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逐步加深,我國企業的組織結構也變得復雜,在社會管理的體系中工商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行政執法和政府主管市場的監督方面,工商管理依然擁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我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T0)后,我國的經濟貿易與世界經濟接軌,來往更為密切,如何在新形勢下充分發揮工商管理的綜合職能,是能夠促進我國經濟市場穩定、持續、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性環節。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學者都在重點研究新形勢之下世界工商管理的發展方向,深入探索工商管理的性質和制度創新,為提高我國的工商管理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我國工商管理現狀分析
隨著近幾年來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工商管理機關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時,不論是在夯實基礎還是優化組織結構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國的經濟市場發展形勢復雜,在工商管理的相關工作方面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
(一)工商管理的制度不完善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工商管理在市場監控方面發揮的作用和功能也越來越大。客觀形勢上需要拓寬工商管理的管理范圍,使薄弱環節加強。不僅要管理好個體私營的經濟,還要關注公有經濟體制的發展,維護好社會主義市場秩序,并且要把握好市場經濟調節的活動管理,在對宏觀調控計劃上也要監督實現。這便要求建立完善的工商管理體制,而目前我國的工商管理制度是按照行政區來管理,因此,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一步就是建立健全社會主義經濟條件之下的工商管理制度,這也有助于我國經濟管理與國際慣例的接軌。
(二)工商管理人才缺乏
根據人才招聘的數據統計情況來看,初級工商管理的人才需求是比較可觀的,但是作為中級和高級工商管理人才的部分卻存在著很大的缺口,尤其是高級工商管理人才更是十分緊缺。現代的市場經濟是新形態的經濟體制,建立在知識的生產分配和消費上。但是它要求從事管理的人才必須具有國際金融、經濟、貿易等思想,要有市場競爭意識,這樣才能夠適應時代和市場經濟的要求。一直以來,工商管理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都比較注重于專業的傳授和需要,偏重于知識理論的學習,實際上是不利于創新性人才的培養。首先,工商管理培養的途徑過于單一,缺乏創新,教學方法也很傳統,在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方面都偏重理論知識,而與實際的工作不符,沒有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應用;其次,工商管理學習考核的方法比較單一,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鍛煉,也使得高校培養的發展停滯不前。在我國,大部分的高校工商管理專業考核都是以考試成績來判定學生的能力,這種評估模式并不能完全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并且也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
(三)工商管理執法力度不強
工商管理機關是促進社會和諧、有效推動依法治國的重要力量。工商管理人員在執行工商職責時要嚴格依法行政,切實履行工商管理的行政執法職能,并且還要不斷加強執法力度,保證執法效能,以促進社會和諧為工作的主要基礎。在現實的工商管理執法過程中,現代社會關系日趨復雜,工商管理部門遇到很多難題,并不能自如方便地應對,執法手段也不被社會大眾認可。首先,《反不正當競爭法》限制了行政處罰權和行政強制執行權的結合使用,以至于工商部門在做出行政處罰之后卻并不具有強制執行的權利,這也就減弱了執法的權威性和嚴肅性,沒有威懾力;其次,工商行政的管理執法嚴重受到地方干預。地方政府一般都認為工商行政管理阻礙了地方的經濟發展,持不支持態度,并且會私自決定工商管理部門在不得到政府許可的情況下不得對企業進行檢查并處罰,從根本上大大增加了工商管理人員的執法難度。
(四)工商管理內部制度不夠完善
在市場經濟和社會管理體系中作為政府主管市場監督和行政執法工作部門的工商管理機關起著重要作用,但是部門內部的管理問題也是存在的。首先,因為工商管理部門的職能部門很多,導致國家投資很多,而由于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以至于資產使用率較低,出現嚴重的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其次,工商管理部門審計機構不健全。但目前來看,我國工商管理的內部審計制度不夠健全,無法開展獨立的經濟監督活動,以至于會出現影響內部會計的控制效果。
二、創新我國工商管理的對策
(一)滿足工商管理專業人才需求,創新工商茜理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我國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加快,高等教育也在不斷普及,工商管理的專業化教育也面臨著國際化和市場化的發展和挑戰,并且也對工商管理的專業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必須要具有創新能力和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因此,我國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必須要不斷改革,創新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1.教育理念創新。工商管理的人才培養應以創新教育為主要目標,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以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為手段,培養出卓越的有市場經濟意識的綜合性素質人才,不斷吸收新的知識和能力,以求進一步的發展。
2.增強市場競爭意識。要加強工商管理人才市場競爭意識的樹立,適應經濟全球化而成為熱門專業。在新時期的經濟管理人才必須具備競爭思想,樹立競爭意識,具備國際貿易、金融和經濟思想。
3.提高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工商管理的人才主要是從事管理和分析工作,所以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必須十分重視管理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理論和管理實踐的結合,增強管理實踐的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工商管理制度
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市場日益復雜化、多元化。而在現代的經濟社會形勢之下,建立健全完善的工商管理體制,這不僅滿足了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工商管理職能充分發揮的關鍵所在。
1.健全工商管理體制宏觀控制。相關的工商管理部門必須要嚴格配合國家在各個時期對于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政策、目標和要求,才能更好促進發揮職能作用。在建設工商管理體制的過程之中,可以應用登記管理制度,要求工商管理部門以本地的經濟發展現狀為基礎,促進產業和產品結構協調發展,避免出現比例失調的情況。同時可應用綜合監督和管理職能,促進市場制度的完善。
2.建立統一協調的工商管理制度。為保證工商行政管理新的體制能夠適應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應加快對現行的工商管理制度的改革,可實行省以下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垂直領導,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