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31 19:22:1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法制知識學習材料,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是組工干部要帶頭學習科學發展觀。此次在全黨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主體是廣大黨員干部,關鍵是各級領導干部。組工干部身為“管黨員”的黨員、“管干部”的干部,理應率先學習,自覺學習、深入學習,先學一步,深學一層,爭做學習科學發展觀的模范。廣大組工干部只有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要義,才能以自身的學習帶動廣大黨員干部的學習,才能有效組織和推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深入開展。組工干部要真學、深學、精學,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深刻認識科學發展觀科學內涵、精神實質,透徹領悟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根本要求,強化對科學發展觀的堅定信仰。要真學真信,入腦入心,真正把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變為一種理論信仰、一種精神力量、一種的思想方法,切忌僅僅掛在口上、學在紙上、記在本上。
二是組織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組織工作是一項務虛的工作,一項系統工程,同時也是政治建設的一部分,也是全面發展的一部分,因此組織工作同樣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各級組織部門要堅持用科學的眼光審視組織工作,用科學的態度發展組織工作,用科學的思路謀劃組織工作,用科學的舉措落實組織工作。組織工作要把圍繞發展、服務發展、促進發展作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社會全面發展中找準自身定位。組織工作的主體是“人”,組織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在組織工作中必須堅持以人為主體、以人為動力、以人為目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著眼當前,立足長遠,增強工作的前瞻性、預見性,做到干部、組織和人才“三個輪子”一起轉,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四大建設”一起抓,實現組織工作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是要在組織工作中落實科學發展觀。要依照“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方法論,堅持“在學中用、在用中學”,堅持“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努力將科學發展觀這一偉大理論成果有效應用于組織工作,落實于組織工作,實踐于組織工作,務必做到真學真用、活學活用。要切實把科學發展觀貫穿于組織工作全過程,落實到組織工作的各個環節,不斷推進組織工作創新,為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持。組織工作是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因此組織部門要站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來定位組織工作,要以發展為中心來把握組織工作方向,以發展為主題來統一黨員干部思想。要圍繞全面建設小康、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著力抓好以“基本陣地、基本制度、基本隊伍、基本活動、基本保障”為主要內容的組織工作“五個基本”建設,為經濟建設添磚加瓦,為社會進步增力助航。
1、在對照合格黨員標準上,在業務學習方面,有時靠吃老本,缺少鉆研的精神,很多都是來自平時的工作經驗,管理上缺乏激情和拼搏精神,要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政治責任,切實加強理論學習。學習上存在畏難情緒,有時比較懶惰,即便學了些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但停留在表面的多,深入不夠。
2、在對照入黨誓詞上,作為一名向黨靠攏的預備黨員應該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地成長成熟。首先要認真學習哲學,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基本方法,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3、在對照身邊先進典型上,聯系服務員群眾不夠密切。與職工面對面交流較少,不能撲下身子、放下架子切實深入到職工當中,無法及時了解職工反應的相關問題和一些困難,缺乏和那個之間情感上的交流,不接地氣。
二、原因分析
1、學習自覺性不強。學習專業知識的時候比較多,學習相關政治理論方面的知識的時候較少,及時進行政治理論方面的學習,也只是僅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照貓畫虎,缺乏深入系統的仔細學習,從而就達不到理想的學習最佳效果。
2、服務群眾意識不強。與職工面對面的時間少之又少,艱苦樸素作風不夠,學習的自覺性不高,不能及時幫助群眾解決困難。聽取干部意見多,聽取群眾意見少,不能真正深入群眾中去了解實際情況。
3、工作創新性不強。工作當中存在墨守成規的想法。不能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有效的結合起來,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缺乏深入研究的精神,已經習慣用老方法、老辦法、老觀念,創新意識還需要全面提升。
三、整改措施
1、要加強學習,在提升個人業務素質水平上多下功夫。這是作為一名合格黨員的基本要求。學習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作為一名預備黨員,必須勤于學習、善于學習。只有多學習,加強學識方面的修養,才能博采眾長,提高自己;只有善于學習,加強政治方面的修養,才能集思廣益,提高個人素質,不斷提高解決問題、服務全局的能力和本事,成為一名堅定不移跟黨走,盡心竭力跟發展的合格黨員。
2、要從嚴從實,在真抓實干上下功夫。這是做一名合格黨員的必要要求。要敬業愛崗、勤奮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和黨的形象及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努力在工作崗位上做出貢獻。
通過近段時間的黨史系統學習,我深深感悟到,我們黨發展壯大,帶領人民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堅定不移的信仰和為之前赴后繼的努力。我們要從革命傳統和紅色基因中汲取“信”的力量;從黨應對危局困境、不斷攻堅克難的歷程中夯實“信”的根基;從我們黨心系人民、情系人民的立場中增強“信”的底氣。
我們要做“鐵心人”,時刻保持堅如磐石的政治信心,凡事要服從安排,要有政治覺悟,政治敏感性;要做“貼心人”,時刻保持為人民服務的使命初心,要保持耐心,不計較個人得失,盡可能的在解決職工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要做“有心人”,時刻保持不斷學習的恒心,我們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不僅是業務方面,還有政治理論方面,學習不是一個階段,而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在學習和工作中也要學會思考,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二、持之以恒解決排查的各類問題
1.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論”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在對學習類型做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將“學習”按照其效果劃分為“有意義學習”與“機械學習”兩種類型。有意義學習,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適當觀念建立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因此,客觀上學習的材料必須具有邏輯意義,即在學習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主觀上學習者必須具有積極主動將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適當知識加以聯系的傾向性,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適當的知識,以便與這種知識進行聯系,必須積極主動地使這種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有關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使認知結構或舊知識得到改善,使新知識獲得實際意義,即心理意義。相反,如果學習材料本身缺乏邏輯意義或雖然學習材料本身具有邏輯意義但學習者認知結構中缺乏與新知識進行聯系溝通的原有經驗,或者學生缺乏主動將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的知識加以聯系的傾向性,即使學習材料對學習者具有潛在意義性,也無法使它變為心理意義,必然導致機械學習。
奧蘇伯爾指出,要想實現有意義學習可以有兩種不同的途徑或方式: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接受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習者接受事物意義的學習,這也是概念同化過程和課堂學習的主要形式。學習者接受新知識的心理過程表現為:首先在認知結構中找到能同化新知識的有關觀念;然后找到新知識與起固定點作用的觀念的相同點;最后找到新舊知識的不同點,使新概念與原有概念之間有清晰區別,并在積極思維活動中融會貫通,使知識不斷系統化。其中的關鍵因素是認知結構中適當的起固定作用的觀念的可利用性。因此,奧蘇伯爾提出了“先行組織者”的教學策略,即: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高于學習任務,并且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相關聯。目的是為新的學習任務提供觀念上的固著點,增加新舊知識之間的可辨別性,以促進學習的遷移。
2.大學生的學習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大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強、思想活躍,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強的階段,他們渴望通過課堂學習加深對自己所處社會和環境的認識,更深入透徹地解釋各種自然和社會現象。這也是促使他們學習的動力之一。由于大學生學習方法具有自學方式占有重要地位,學習的獨立性、批判性和自覺性增強,課堂學習與課外和校外學習相結合等特點,決定了大學生的學習只能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由于大學生的學習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在大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知識的轉化需要主體自身的思考。對資料性較強而與現實聯系又不密切的學科,由于缺乏聯想和受體,學生會對這種知識難以產生認同,感覺枯燥。加之聯系較強的學科能夠立即學以致用,而此類學科與現實缺乏直接的密切聯系,會導致學習動力的缺乏。因此,大學生對待與自身身邊的社會實際聯系較強的學科和與自身環境聯系較弱甚至無表面直接聯系的學科,以及對待同一學科內與實踐聯系較多的部分和聯系較弱的部分,他們表現出的熱情可能會存在很大差距。這是正常且合乎邏輯的現象。
3.結合“有意義結受學習論”來看《外國法制史》的教學技巧
史學的教學,由于其與現實沒有直接的聯系,很容易使大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從“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來看,由于史學本身表現為大量資料的堆積,沒有明顯的邏輯性,且與現實聯系不很密切,使大學生很難自覺將其與本人已有認知結構中的原有知識相聯系,找著新知識與已有知識間的固著點,導致學習的遷移發生困難。明確原因之后,對《外國法制史》的教學,授課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加強對授課技巧的關注,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加強教師的法制教育,積極推動依法執教和依法治校工作。
1、加強法制知識學習。組織教師學習了關于《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師法》的相關知識,并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2、在每周的教師例會上,及時的學習了關于依法治校的知識。如關于如何對待學生的心理問題,如何處理問題學生,如何處理課堂突發事件等,同時學習報刊雜志上的相關法制知識。
3、組織教師進行了普法知識考試,及時考察教師的依法執教能力。
4、加強對教育教學環節的檢查和督促。教導處和校領導定期、不定期的對教師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和處理學生的方式方法進行嚴格的、經常性的檢查,以確保依法執教,推進普法工作。
5、認真做好各種報刊、雜志等普法學習材料的征訂工作,為教職員工的學習提供條件。
6、完善學校的規章制度和班級管理制度,做到事事有法可依,處理教師和學生問題嚴格依法辦事,逐步從人治走上法治,積極推進依法治校工作。
三、加強學生的法制宣傳工作。
1、圍繞學校中心工作,突出宣傳重點,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充分發揮各種宣傳媒介的作用,多形式多渠道搞好輿論宣傳工作。
2、充分利用品德與社會教學課堂,集中有序的組織學生學習相關法制知識。
3、組織各班利用黑板報、班會的形式開展法制宣傳。
4、充分利用每周的國旗下講話和每天的廣播時間,及時對學生傳達信息,進行法制教育和宣傳。
5、組織學生學習《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開辟公民道德建設欄目,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宣傳中華傳統,以抵制不良思想和不法行為。
6、配合“12.4”法制宣傳,在校營造普法氣氛,做好各項宣傳工作。
7、加強與村委的合作,利用課余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與宣傳。
8、加強與派出所的合作,邀請他們給學生做法制講座。
總之,這一年來的工作基本完成各項任務,教職工的依法執教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校園的學習氣氛明顯改善,為明年的法制教育工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但同時也看到了存在的問題,說明了法制教育工作的艱巨性,長期性,任重而道遠。
1、加強法制知識學習。組織教師學習了關于《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師法》的相關知識,并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2、在每周的教師例會上,及時的學習了關于依法治校的知識。如關于如何對待學生的心理問題,如何處理問題學生,如何處理課堂突發事件等,同時學習報刊雜志上的相關法制知識。
3、組織教師進行了普法知識考試,及時考察教師的依法執教能力。
4、加強對教育教學環節的檢查和督促。教導處和校領導定期、不定期的對教師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和處理學生的方式方法進行嚴格的、經常性的檢查,以確保依法執教,推進普法工作。
5、認真做好各種報刊、雜志等普法學習材料的征訂工作,為教職員工的學習提供條件。
6、完善學校的規章制度和班級管理制度,做到事事有法可依,處理教師和學生問題嚴格依法辦事,逐步從人治走上法治,積極推進依法治校工作。
二、加強學生的普法宣傳工作。
1、圍繞學校中心工作,突出宣傳重點,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充分發揮各種宣傳媒介的作用,多形式多渠道搞好輿論宣傳工作。
2、充分利用品德與社會教學課堂,集中有序的組織學生學習相關法制知識。
3、組織各班利用黑板報、班會的形式開展法制宣傳。
4、充分利用每周的國旗下講話和每天的廣播時間,及時對學生傳達信息,進行法制教育和宣傳。
5、組織學生學習《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開辟公民道德建設欄目,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宣傳中華傳統,以抵制不良思想和不法行為。
6、配合“12.4”法制宣傳,在校營造普法氣氛,做好各項宣傳工作。
7、加強與村委的合作,利用課余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與宣傳。
8、加強與派出所的合作,邀請他們給學生做法制講座。
一、“五、五”普法開展的基本情況
1、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全面落實新一輪的法制教育依法治理工作
在年,為認真做好新時期的法制教育工作,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把法制教育依法治理工作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街道普法依法治理領導小組具體問題上著重抓了三件事。一是會同司法所,對街道“一會兩站”工作成員作了相關調整;二是增加了對法制宣傳員的兩堂業務培訓輔導課;三是為各村、社區增設宣傳欄,并定制了統一的法制宣傳品。這些措施都為“五五”普法的有效開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堅持抓重點、分層面、針對性的工作方針,廣泛深入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在普法對象上突出了四個層面,并掌握了各層面的測重內容。
一是堅持干部學法。
幾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干部學法制度和干部學法檔案制度,按照年度普法計劃和業余法制學校的一年課程安排,組織街道機關干部學法。年著重學習了憲法、憲法修整案、行政許可法、公務員法、民事法律知識、行政訴訟法等法律知識和《干部法律知識讀本》有關內容(分發學習材料96份)。
二是積極創新載體,進一步深化青少年學生的法制、道德教育。
自“五五”普法以來,我們在對青少年學生的法制、道德教育在堅持和鞏固法制學校、法制副校長和法制輔導員制度的同時,不斷創新載體,加大送法進校園力度,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進一步增強了普法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抓陣地、師資、制度三個建設和教材、課時、內容、人員“四落實”,為常年開展對轄區7所中小學校以及大中專院校(技師學校)的法制、道德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保證。通過多種載體的教育活動,使青少年學生牢固地樹立起遵紀守法、愛黨愛國、崇尚科學和先進文化、崇尚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爭做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堅定信念和正確人生觀。
三是抓企業干部和經營管理人員的學法、用法,促進依法經營、安全生產、誠信服務。
在每年度的普法教育、學法培訓輔導中,我們針對性地安排了企業骨干的學法內容,組織企業骨干參加學習聽課,并檢查已送發的《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法律知識讀本》學習情況,以加強整頓規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為重點,進行法律、法規和wto知識的宣講學習。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誠信經營,依法經營意識和自我依法維權能力。
四是以“民主法治村社區”建設為契機,深入開展農民、城鎮居民的法制宣傳教育。
為使來廈務工人員法制系統教育活動得到貫徹落實,我們在已往制定的《關于開展全區外來人口法制系統教育的實施意見》和開展“四個一”(即一本法律書、一堂法制課、一次法律考試、一本普法合格證)普法教育工程的基礎上,制訂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外來人員法制教育的工作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學習內容、方法步驟和工作要求,明確實行“誰用工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責任制,即治區辦負責編寫教材,培訓骨干和處理日常事務;轄區市屬“三資”企業由各企業負責,特區勞務公司負責監督落實;區屬“三資”企業由用人單位和主管部門共同負責;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由工商部門負責。明確企業、主管部門及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形成較為完善的教育管理責任機制,保障整個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貼近實際,編印教材,為來廈務工人員提供及時適用的學習材料
普法實踐給了我們深刻的啟迪,普法不僅是法律知識的傳播,更主要的是法律意識和法律理念的培養,法制宣傳教育的內容,應以滿足來廈務工人員對法律的要求作為根本的出發點。我們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進城務工人員在日常生活中反映出的普遍規律問題,提出了“權利義務并重,服務管理結合”的法制教育思路,加大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
*年,我們結合區情,組織編寫了《*區進城務工人員法律知識讀本》的文字和視聽教材,并根據法律法規的變化,先后三次重新修訂。《讀本》分社會管理篇(涵蓋如何求職、如何辦理相關證件、*市城市管理等),勞動保障篇(包括如何訂立勞動合同、勞動者的權利義務、最低工資標準、勞動安全、醫療保障等)、婚姻家庭篇(包括婚姻登記、外來人員的計生管理、財產繼承等),社會治安篇(包括《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服務篇(包括如何聘請律師、辦理公證、申請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的受理范圍等),集知識性、實用性、可讀性于一體,使進城務工人員的普法教育內容豐富,貼近實際,系統規范,更具有針對性。幾年來,共印發《*區進城務工人員法律知識讀本》70多萬冊,為來廈務工人員提供了及時適用的法制學習材料,收到了好的社會法制宣傳效果。
三、密切合作,分層實施,整體推進來廈務工人員法制教育工作
由治區辦牽頭,公安、工商、特區勞務公司密切配合,本著“抓大、帶中、促小”的原則,緊緊抓住大型“三資”企業這個重點,分片三次召開來廈務工人員法制系統教育動員培訓會,要求街道、社區以及轄區具有20人以上進城人員的經營企業,選派一名主管領導和一名政治文化素質高、有授課能力的人員參加動員部署和統一培訓,廈華、燦坤等大型企業積極參與,帶動轄區近*家“三資”企業的主管領導和法制宣傳員接受統一培訓,使之成為各街道、社區和各企業單位來廈務工人員法制系統教育的骨干隊伍。各企業根據各自不同的實際情況,利用非生產時間,采取集中授課,輔以自學、觀看錄像等形式,開展系統法制教育培訓。治區辦每周五對轄區小型企業新招聘的來廈務工人員進行崗前法律培訓。團區委積極發動優秀外來青年,組建來廈務工人員普法聯絡員隊伍,通過組織法律知識競賽、專題活動或發放宣傳材料,進一步拓展來廈務工人員系統法制教育的輻射面。街道指導社區對流動外來人口進行宣傳。形成“目標明確,有的放矢,分層實施”的良好格局。幾年來,全區已有37萬多名來廈務工人員接受了系統法制教育培訓。
四、與時俱進,創新載體,不斷把來廈務工人員法制教育引向深入
堅持在充分運用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法制宣傳教育手段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普法載體,在針對性和實效性強的宣傳形式上下工夫,努力搭建不同形式的法制宣傳教育平臺,提供多方位的法制宣傳教育服務。
以*市進城務工人員服務中心為依托,創建*區來廈務工人員法制培訓基地,并成立來廈務工人員法制教育講師團,制定法制培訓計劃,以《*區進城務工人員法律知識讀本》為主要內容,每月四次(每周日下午)舉辦法制講座,同時,根據不同的教育培訓對象,穿插補充相關法律知識,把法制教育與培訓中心的業務培訓緊密結合在一起;建立基地“法制長廊”、“法制圖書室”開展法制宣傳;與此同時,我們還在部分企業建立“外來員工之家”,在來廈務工人員居住相對集中的社區和外口公寓建立了“外來人員法制學校”,利用這一陣地舉辦開放式的法制講座,發放法制宣傳材料。
針對來廈務工人員范圍廣,結構復雜、接受能力千差萬別的特點,組織開展“送法進企業”活動,舉辦“新聞大篷車”進社區,“關注外來員工”活動,為來廈務工人員提供法律咨詢、就業指導等相關服務;創辦《*外來青年》和《新家園》等刊物,以報刊為載體,開展法制宣傳,在刊物上增設“政策解讀”“維權之窗”“以案說法”“感悟人生”;與*市來廈務工人員服務中心合作,開設網上法制視頻欄目,以滿足來廈務工人員對法律的要求;成立外來青年文學社,舉辦“法在我心中”征文活動;組建外來青年藝術團,由外來青年自編自導法制文藝節目到各社區巡回演出。以貼近群眾為指導,摒棄教條式、純理論的宣講,采取不同的形式和載體,分類施教,既豐富他們的業余文化生活,寓教于樂,又使法制宣傳教育更加生動活潑,深入人心。逐步形成“多方位、成網絡、相互補充、密切配合”的來廈務工人員系統法制教育培訓模式,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五、服務維權,以人為本,增強來廈務工人員學法用法成效
在來廈務工人員的問題上,我們始終堅持“勸導式的教育、人性化的管理、親人般的服務”,在法律宣傳教育的措施上,堅持以服務來廈務工人員法制實踐為原則,寓宣傳于法律服務和解決法律問題之中,并將“抓維權、抓監督、樹典型”三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抓維權。區人勞和社會保障部門組織編寫《用人單位法人(經營者)必讀》和《勞動和社會保障政策法律法規匯編》等,把有關的法律書籍送到企業,增強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依法經營、依法管理意識;建立來廈務工人員維權熱線平臺和法律援助站,為來廈務工人員提供法律咨詢和維權服務;成立“外口調解委員會”,為來廈務工人員排憂解難,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幾年來,共受理來電咨詢近*人次,提供法律援助170多人,調解勞動糾紛*起。
為使來廈務工人員法制系統教育活動得到貫徹落實,我們在已往制定的《關于開展全區外來人口法制系統教育的實施意見》和開展“四個一”(即一本法律書、一堂法制課、一次法律考試、一本普法合格證)普法教育工程的基礎上,制訂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外來人員法制教育的工作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學習內容、方法步驟和工作要求,明確實行“誰用工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責任制,即治區辦負責編寫教材,培訓骨干和處理日常事務;轄區市屬“三資”企業由各企業負責,特區勞務公司負責監督落實;區屬“三資”企業由用人單位和主管部門共同負責;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由工商部門負責。明確企業、主管部門及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形成較為完善的教育管理責任機制,保障整個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貼近實際,編印教材,為來廈務工人員提供及時適用的學習材料
普法實踐給了我們深刻的啟迪,普法不僅是法律知識的傳播,更主要的是法律意識和法律理念的培養,法制宣傳教育的內容,應以滿足來廈務工人員對法律的要求作為根本的出發點。我們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進城務工人員在日常生活中反映出的普遍規律問題,提出了“權利義務并重,服務管理結合”的法制教育思路,加大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
*年,我們結合區情,組織編寫了《*區進城務工人員法律知識讀本》的文字和視聽教材,并根據法律法規的變化,先后三次重新修訂。《讀本》分社會管理篇(涵蓋如何求職、如何辦理相關證件、*市城市管理等),勞動保障篇(包括如何訂立勞動合同、勞動者的權利義務、最低工資標準、勞動安全、醫療保障等)、婚姻家庭篇(包括婚姻登記、外來人員的計生管理、財產繼承等),社會治安篇(包括《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服務篇(包括如何聘請律師、辦理公證、申請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的受理范圍等),集知識性、實用性、可讀性于一體,使進城務工人員的普法教育內容豐富,貼近實際,系統規范,更具有針對性。幾年來,共印發《*區進城務工人員法律知識讀本》70多萬冊,為來廈務工人員提供了及時適用的法制學習材料,收到了好的社會法制宣傳效果。
三、密切合作,分層實施,整體推進來廈務工人員法制教育工作
由治區辦牽頭,公安、工商、特區勞務公司密切配合,本著“抓大、帶中、促小”的原則,緊緊抓住大型“三資”企業這個重點,分片三次召開來廈務工人員法制系統教育動員培訓會,要求街道、社區以及轄區具有20人以上進城人員的經營企業,選派一名主管領導和一名政治文化素質高、有授課能力的人員參加動員部署和統一培訓,廈華、燦坤等大型企業積極參與,帶動轄區近*家“三資”企業的主管領導和法制宣傳員接受統一培訓,使之成為各街道、社區和各企業單位來廈務工人員法制系統教育的骨干隊伍。各企業根據各自不同的實際情況,利用非生產時間,采取集中授課,輔以自學、觀看錄像等形式,開展系統法制教育培訓。治區辦每周五對轄區小型企業新招聘的來廈務工人員進行崗前法律培訓。團區委積極發動優秀外來青年,組建來廈務工人員普法聯絡員隊伍,通過組織法律知識競賽、專題活動或發放宣傳材料,進一步拓展來廈務工人員系統法制教育的輻射面。街道指導社區對流動外來人口進行宣傳。形成“目標明確,有的放矢,分層實施”的良好格局。幾年來,全區已有37萬多名來廈務工人員接受了系統法制教育培訓。
四、與時俱進,創新載體,不斷把來廈務工人員法制教育引向深入
堅持在充分運用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法制宣傳教育手段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普法載體,在針對性和實效性強的宣傳形式上下工夫,努力搭建不同形式的法制宣傳教育平臺,提供多方位的法制宣傳教育服務。
以*市進城務工人員服務中心為依托,創建*區來廈務工人員法制培訓基地,并成立來廈務工人員法制教育講師團,制定法制培訓計劃,以《*區進城務工人員法律知識讀本》為主要內容,每月四次(每周日下午)舉辦法制講座,同時,根據不同的教育培訓對象,穿插補充相關法律知識,把法制教育與培訓中心的業務培訓緊密結合在一起;建立基地“法制長廊”、“法制圖書室”開展法制宣傳;與此同時,我們還在部分企業建立“外來員工之家”,在來廈務工人員居住相對集中的社區和外口公寓建立了“外來人員法制學校”,利用這一陣地舉辦開放式的法制講座,發放法制宣傳材料。
針對來廈務工人員范圍廣,結構復雜、接受能力千差萬別的特點,組織開展“送法進企業”活動,舉辦“新聞大篷車”進社區,“關注外來員工”活動,為來廈務工人員提供法律咨詢、就業指導等相關服務;創辦《*外來青年》和《新家園》等刊物,以報刊為載體,開展法制宣傳,在刊物上增設“政策解讀”“維權之窗”“以案說法”“感悟人生”;與*市來廈務工人員服務中心合作,開設網上法制視頻欄目,以滿足來廈務工人員對法律的要求;成立外來青年文學社,舉辦“法在我心中”征文活動;組建外來青年藝術團,由外來青年自編自導法制文藝節目到各社區巡回演出。以貼近群眾為指導,摒棄教條式、純理論的宣講,采取不同的形式和載體,分類施教,既豐富他們的業余文化生活,寓教于樂,又使法制宣傳教育更加生動活潑,深入人心。逐步形成“多方位、成網絡、相互補充、密切配合”的來廈務工人員系統法制教育培訓模式,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五、服務維權,以人為本,增強來廈務工人員學法用法成效
在來廈務工人員的問題上,我們始終堅持“勸導式的教育、人性化的管理、親人般的服務”,在法律宣傳教育的措施上,堅持以服務來廈務工人員法制實踐為原則,寓宣傳于法律服務和解決法律問題之中,并將“抓維權、抓監督、樹典型”三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抓維權。區人勞和社會保障部門組織編寫《用人單位法人(經營者)必讀》和《勞動和社會保障政策法律法規匯編》等,把有關的法律書籍送到企業,增強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依法經營、依法管理意識;建立來廈務工人員維權熱線平臺和法律援助站,為來廈務工人員提供法律咨詢和維權服務;成立“外口調解委員會”,為來廈務工人員排憂解難,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幾年來,共受理來電咨詢近*人次,提供法律援助170多人,調解勞動糾紛*起。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2)02 ― 0170 ― 02
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現代教育與培養能夠承擔社會責任的優秀人才息息相關。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科技和日益多樣化的現代文化的發展背景下,現代教育如何堅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以培養自主性發展的個人為目的,完成現代教育的使命,是一個值得每一代人認真思考的問題。現代社會發展迫切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現代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出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然而,當前我們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存在著嚴重脫節,具體表現就是在培養人的過程中,教育者一直輕視乃至忽視教育主體的自主性發展。多年來,我國一直實行整齊劃一的模式化教育,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與掌握,忽略了受教育者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個性發展的培養。學生本是教育的主體,卻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因而,其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差,參與意識不強也就是必然的結果。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明確指出:大學英語課程的設計應充分考慮聽說能力培養的要求,并給予足夠的學時和學分;應大量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開發和建設各種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課程,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與條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同時,《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也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各高等學校開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力求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把計算機引入大學英語課堂,試圖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解放教師和學生,把選擇權還給學生。自主學習概念的提出正適應了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潮流,符合我國教育現狀發展的要求和現實的國情。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是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整合的一種新型教學形式,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信息加工的主體、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教師只是扮演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支持者和評價者的角色。引入了自主學習的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英語視聽說教學其實并沒有脫離傳統課堂教學的條件,它只是有效結合了網絡,以期望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新的教學模式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的教與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
因為自主學習既是由學習者的態度、能力和學習策略等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主導學習的內在機制又是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內容、方法以及使用的學習材料的控制情況,是學習者可以自由選擇學習目標、內容、方法和材料的程度,也就是教育機制包括教育行政部門、教學大綱、學校、教師、教科書等給予學習者的自主程度,或者是對學習者自由選擇的寬容度,還是一種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制訂并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所以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內容。如果學習者自身不能良好地指導和控制自己的學習的能力,如果教育機制沒有提供給學生足夠的自由度,如果教師沒有給予及時有效的指導,自主學習也只能是空談。
首先,受教育的主體應該具備較強的疏導和自控能力。
學習效果的好壞在最大的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己,因為內因決定外因,主體制約客體。無論是教師還是知識,對學生而言,都是客體的存在。網絡可以為教學提供一個環境,但這終究是一個外部因素。學生自身的學習才是根本的內因。在基于網絡的大學英語視聽說學習中,每個學生都是他自己的主宰。教師的職責由傳道授業解惑的師者變成了促進學習繼續深入和引起學習發生的外在因素之一。在教育發生的過程中,學生的思想具有相對很大的獨立性,教師不得干預。教師自能起一個組織者的作用,研究、表達、創造、選擇甚至是評價都由學生自己完成。從而,要采用自主學習方式,就必須注意培養學習者自身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習者自己發展的。學習者自身也必須要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夠主動地對自己形成約束。內因決定外因。教師再怎么努力,學生全然不知所以然,那就談不上自主不自主學習了。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從很多方面著手。首先學習者要對自己的主觀和客觀條件有充分的恰當的了解。學生可以自行對自己進行綜合評估:比如,成績測試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當前的水平;學能測試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成功的概率和程度;而心理和智力測試則可以讓學生全面了解自己的智力水平、學習風格、個性特征、情感特征等。其次,學習者還要充分明確自身的需要和學習的最終目的。不了解自己的需要和自己學習的目的,就沒有辦法制訂具體的和學習計劃和合適的學習目標。事實證明,有計劃的地學習比沒有計劃地學習更有效;有目的的學習比沒有目的的學習更有效。另外,在教育體制提供給足夠自由度的前提下,學習者要善于主動地拓寬信息渠道、掌握更多獲取信息的技能,以便在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材料等方面具備更高的自由度。學生可以與教師或其他學習者進行交流探討。好的學習方法、學習體會和學習材料可以拿出來分享,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經過交流和探討后,也許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在整個與他人交流情感、分享經驗的過程中,還能夠在必要的情況下尋求適當的幫助,這是非常有益的鍛煉。這種相互之間的幫助和支持非常有助于培養每個參與其中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同時,在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英語視聽說學習中,要想真正做到自主學習,在網絡條件充分,教育機構允許的條件下,學生本身必須對自主學習具有相當的愿意和自信心。其實,并非所有的學生都愿意為自己的學習負主要責任。傳統的視聽說教學在學生中已經形成了一種錯誤的認識,就是學生學得好和老師沒有關系,學生學得不好完全是老師的責任。所以,一方面,長期以來,大學之前的教育已經使得中國的學生養成了依靠教師的被動學習習慣。教師提供什么學生就學什么,教師讓做什么,學生就做什么。學生普遍缺乏管理自己的能力和自控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學生不愿意為自己可能的不良學習后果承擔責任。從而,李明研究后總結道:中國外語學習者要成為合格的自主學習者相對來說難度更大(李明,2001)。
網絡環境下的視聽說給學生創造了自由選擇的學習材料、活動場所、學習方式和手段等硬件設施。既然豐富多彩的學習材料是滿足個別化學習的前提條件,也是達到自主學習的重要物質條件,那么學生在面對眾彩紛呈的學習材料的時候,如果沒有足夠的自信和愿意,很有可能會由于思想的偏差導致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活動方式、學習進度都不一樣。所以,在自主學習中,主觀條件是否成熟就顯得尤為重要。當學生的學習成為一種內在的需要,學生就會主動發起學習的活動。如果學生沒有這種學習的內驅力,無論教育者和教育機構給予什么樣的吸引和誘惑,無論外界給予多大的壓力,主動的學習、發現根本不會發生,就更不用提掌握和領會了。
其次,教育機制的各個環節都必須進行觀念的更新。學生的自主學習存在程度上的差別((Gardener & Miller, 1999)),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必須要起到組織管理的作用,教育系統也要擔起自己的那一份責任。越來越精致的學生有了越來越精致的需要,對教師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了。雖然教師們都不愿意承認,但是事實就是知識越來越商業化了,作為提供商品的人,教師不改變自身去適應消費者,結果就只能被淘汰。在學習材料的選擇上,網絡提供的學習材料紛繁復雜、浩如煙海,學習者要想在其中鑒別出有益的、選擇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材料,有相當的難度。此時,教師需要對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教師必須要考慮到學生的需要。現代社會對行將就業的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學生學習的東西不能滿足其就業的需要,不能用于實現他們的愿望,學生在大學期間基本上就會一無所獲。就算當時老師強迫著學了點書本上的東西,也很快就會忘掉。毛明勇說:“教育技術永遠不可能取代教師。但是懂教育技術的教師無疑將淘汰不懂教育技術的教師。”(毛明勇,2007)理論觀念亦如此。當前,教師必須改變對學生恨鐵不成鋼的態度,填鴨式教學顯然已經沒有用武之地。只有對學生抱有相當的信任,能夠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才能在不斷地自我探索和摸爬滾打中,在與教師的平等交往中形成適合自己的、能夠促進自己進步和成長的最佳方法。在教學條件和設施上,教育機構和學校要盡可能改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的條件,積極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英語視聽說自主學習對教學設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學生可利用的資源,像網絡資源庫、網絡教室、網絡學習中心、多種多樣的視聽說音像資料,有線電視上的各種外語頻道、圖書館的各種外語報刊和書籍等都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外因。在體制和觀念的更新上,教育機構要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為大學英語視聽說的教學改革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體制上,教育系統要加快學分制的完善和積極鼓勵教學管理和學生工作管理人員的參與等;在理論研究基礎上,要不斷地調整機構編制和更新教育觀念。沒有教育體制和觀念的根本性變革,自主性學習也只是一句空談。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選擇以學習者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多媒體化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是具有相當意義的。教育的發展不斷地證明“教育的主體應該是受教育者”。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主動探究發現的過程;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主動參與學習、獲取知識的主體。在自主學習模式下, 無論是教育體制本身,還是教育機構,還是教學實施過程中的主體和客體都必須從心理上做出改變,從實踐上付出努力。
〔參考文獻〕
〔1〕 David Gardner, Lindsay Miller. 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