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2 15:29:5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文化調研報告,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通過實地考察系列旅游產業項目,我更深切的感受到了全市文化旅游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運營的全域旅游理念,也對文化旅游的未來可持續發展充滿信心。邱山山谷漫山遍野的葡萄種植園,簡約大氣的葡萄酒莊,別具特色的各類民宿和藝術酒店,簡樸自然的鄉村旅游點等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讓我充分的體驗到“大隱隱于市”的美好感受和幸福感。
蓬萊的人文條件與自然稟賦都非常好,具備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的條件。結合此次觀摩,就如何做好做強蓬萊旅游工作,有如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強化一流品牌策劃。
作為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蓬萊來說,風景名勝眾多,須高點定位,進一步強化品牌意識。結合當前社會的發展和形勢,建議打造“黨建文化旅游”品牌,通過評選“蓬萊市黨建文化旅游”示范單位,培育推選出一批黨性忠誠度高、經營管理規范、誠信度高、特色明顯、綜合質量高、黨建元素與文化旅游元素結合度高、讓游客信任安心放心的優秀示范單位,并加以推廣。
二、強化旅游資源整合。
蓬萊旅游資源開發雖然開展了多年,但資源整合不夠,需要通過以游客需求為導向的規劃,形成對游客產生吸引力的旅游產品。通過整合旅游資源,突出旅游產品主題和特色,增強旅游產品的體驗性、趣味性,豐富旅游產品的內容,讓游客來了以后既有景可看,又有事可做,既能放松身心,又能擁有不同尋常的難忘的感受和體驗。
針對當前的旅游形勢,整合現有旅游資源,主要面向省內游客、學生家庭和本地市民,著力推廣周末游,打造體驗度高、帶有研學內容、康體養生、美食美宿等不同類別的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產品,按照游客不同的年齡段、消費水平、不同需求細化旅游產品,做到人性化服務。
依托現有旅游資源,開發品質高的特色旅游商品,比如鄉村旅游點,從鄉村旅游起步,實現由三產帶二產促一產,三產融合發展,良性循環。以“旅游+”、“互聯網+”,推動農副產品的線上線下銷售,不斷培育發展新動能和發展后勁,使產業持續發展,使農民持續增收。
三、強化文化元素融合。
蓬萊歷史文化資源、民俗文化資源、神仙文化資源、海洋文化資源、精武文化資源等都非常豐富。把先進文化、優秀文化注入旅游,可以使旅游發展的品味更高,格調更雅,亮點更多、商機更旺。
四、強化旅游網絡營銷。
-----從“××*”問鼎“中國馳名商標”引發的思考
“××*”出名了!成了“中國馳名商標”!這個消息傳來,作為××人,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鼓舞。但歡愉過后,內心不免有些許失落:××為什么沒有名牌,什么時候有啊!這種企盼、這種焦慮,我想大多數××人都會有吧。這個美好的愿望也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久久難以散去,而且愈久愈強烈,一種寫作的沖動,令我欲罷不能,于是扶案提筆,寫下了下面這段話。
為什么會是××*?
不知道“××*”家底的人,都暗暗稱奇,××這么多企業,為什么偏偏是“××*”奪得“桂冠”,它有什么特別之處呢?多年的磨礪,“××*”自有獨到的“生意經”。
發展:大踏步邁向前。“××*”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家產”已有兩個多億,銷售收入突破四個億,在全國同行業排名第二,產品覆蓋大半個中國。面對如此“驕人”的成績,他們絲毫沒有滿足和停步,在南京投資8000萬元的新廠即將投產,同時計劃在青縣再建設一個占地200畝的新廠。
質量:讓市場來說話。多年來,“××*”以良好的質量,贏得了社會一致贊譽。除一套嚴格的檢驗制度外,他們還非常重視市場反饋,每當新產品投放市場,總是先讓小學生、出租車司機品嘗。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呀,98年以來,“××*”連續兩屆被評為“河北省著名商標”,獲得河北省第六屆“消費者信得過產品”。
產品:創新才能致勝。在產品研發上,“××*”投入了相當大的精力。最近,推出的鮮果奶“透明看得見”系列包裝,這在全國“獨一份兒”,而當時專家認為材料不過關,不能作為外包裝。但他們不信這個邪,硬是啃下了這塊“硬骨頭”。現在,“××*”又在研制一種早餐新產品,力求貼近消費者,更適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不久將投放市場。
宣傳:走入千家萬戶。“××*”看準了宣傳的巨大“威力”,斥巨資投入宣傳,在國家和各級媒體上“輪番轟炸”,僅今年廣告投入已達3000萬元。巨額的宣傳,自然獲得了頗豐的回報,“××*”不但在消費者面前混了個“臉熟”,更為企業的不斷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定位:把一行干到極致。“××*”目前的銷量,已超過“樂百氏”,直逼“娃哈哈”。當這些“巨頭”熱衷于“全面開花”時,“××*”卻堅持做一種產品,用他們的話說“要做就做最好”,把產品做到極致、把成本降到最低,在業內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感悟:“××*”的成功,告訴我們一個理兒:事在人為,路在腳下。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不管什么事兒,只要真想做,并付出十分的努力,甚至碰得頭破血流,到最后不成功的還真不多見。一個人需要有自己的定位,企業也是一樣,也要有自己的目標,只要圍繞定位去拼搏、圍繞目標去奮斗,終有一天,我們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勇于問鼎,惟旗是奪,是精神、更是毅力,這樣做了、堅持了,勝利就在我們手中,成功就在我們腳下。
我們反思什么
“××*”就象一個名醫,替我們“把脈問診”,為我們開出了一劑良方,讓我們清醒,讓我們反思,更讓我們理性。人不怕有缺點,就怕知道缺點而不去改正。一個企業、產業也是一樣,要勇于面對問題,這就是進步、就是收獲。
好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時代不同了,“好酒也怕巷子深”,這個時代,是靠品牌賺錢的時代。談及我們的特色產業,人們一般都能想到,無非就是××、××、××,還有××,但再深究一步,這些產業有哪些知名企業,又有哪些叫得響的品牌,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有好的產品,卻沒有知名品牌,這是一件讓人非常痛心的事。比如,我們的××,外界都有很高的評價,的確在北方獨樹一幟,但是從來沒有聽說有什么牌子,搞專業的人恐怕也不知道。還有,我們的××××*上了國宴,這應該是大書特書的一件事,但總讓人提不起精神來,沒有牌子自己也覺著不硬氣。我市品牌的這種“尷尬”,揭示了企業在發展上的“矛盾”心理。
搞“代工”,為他人做“嫁衣”。“代工”這個詞,時下非常時髦。中國的服裝、鞋子、電子產品,好多都在為國外大廠“代工”。當然,這在一定時期,確實帶動了經濟的發展。比如,深圳、東莞,以至江蘇的昆山、吳江等地,無一不是靠外資,靠“代工”發展起來的,創造了經濟奇跡。但這種經濟模式的弊端,也慢慢暴露出來,沒有知識產權,沒有核心技術,授人以柄,絲毫不能越雷池一步。說得不客氣一點,就是人家的“高級打工仔”。同全國一樣,我們也受到品牌的困擾。以××為例,做什么,什么規格,由商下訂單,按要求供貨,然后貼上人家的牌子,我們只賺取少得可憐的“加工費”,根本見不到“買家”,與市場更是“無緣”。這樣的事實,只能是看人家臉色行事,人家一感冒,我們就得跟著吃藥。今年××行業原材料不斷波動,對我市一些無牌企業的產品造成很大沖擊,而一些有品牌的企業則相對要好得多,這也再次提醒我們,企業發展的主動權要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就必須擁有生產自,就必須有自己的品牌。
空有“招牌”,卻束之高閣。拿××來講,“原產地域保護”、“××××證明商標”,是我們多少年的心血換來的。我們應該掂得出它的份量頭,國家級的牌子,可不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等地,都在爭奪“正宗”,他們雖虎視眈眈,但沒有辦法,我們已捷足先登,主動權在我們手里。另外,這兩塊牌子的價值,還在于歷史、文化、品質,這也是無法估量的,花多少錢也辦不到。但事實是,政府和部門的努力,在企業層面卻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各家在宣傳上,各打各的牌子,各亮各的招數,使這兩塊招牌成了事實上的“擺設”。這種情況,我們非常不愿意看到,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必須盡快予以解決。標準、商標、宣傳口徑的不統一,不單單是××一個產業遇到的問題,這也是我市經濟發展中的一個共性問題。
差距:與“××*”相比,我們的企業存有一種坐井觀天的短視,面對品牌的“沖擊”不為所動,有牌、無牌一個樣兒,以銷定量,靠數量賺得利潤,以賣出去論英雄,產品多少年沒有變化。更值得深思的是,我們與“××*”同齡的企業,有的已邁上發展的快車道,有的則一蹶不振,甚至有的已是“銷聲匿跡”,這種反差讓人痛心。我們的企業,已處在十字路口,是以“××*”為榜樣,還是依舊故我,只在一念之間。
我們怎么辦
古語講,“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同樣,我們的創牌之路,也不是坦途,需要付出艱辛,僅靠羨慕不行,還要有勇于“結網”的能力,更要有“出海”的魄力,打破禁錮,路就在腳下。
抓住關鍵打造名牌。在創“名牌”這個問題上,應明確一個重點,不能東一個、西一個,如果都是重點,那就沒有重點而言。綜合分析,我們的××最有潛力、最有希望沖擊“名牌”。應圍繞“原產地域保護”、“××××證明商標”兩塊牌子,重點打好歷史和文化牌。這兩塊牌子,全市要統一使用,由相關部門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只要是外銷的××,都要冠以“××××”的牌子,雖然這樣難度很大,但是推行開來,對企業也好,對農民也好,都有巨大的現實利益,而且對整個產業的發展是非常有益的。同時,在宣傳上也要創新,把工作做足,舍得“下本錢”,付出一分的努力,換來十倍的回報。另外,其他一些品牌也小有名氣,比如“*”字牌滑車、××家具、××專用汽車、××*等商標,還有××城的整體品牌,只要用心培育,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這些品牌第一步要爭取省著名商標,通過擴大自身影響,不斷向“中國馳名商標”發起沖擊。不管是××,還是其它產業,我們最大的愿望是,當人們提到某種牌子時,就會想到××,當提及××時,也會自然想到我們的產品。到那時,我們的品牌真正做大做強就為期不遠了。
提升實力是當務之急。創名牌,歸根結底要靠實力說話。我們看,搞宣傳、開發產品、建銷售網絡等等,哪一樣也離不開錢,所以壯大實力,是擺在第一位的。沒有實力,何言名牌。目前最緊要的是,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證一些優勢產品的品質。產品標準不統一,品質參差不齊,是我們創名牌的一大障礙,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拿××產業來說,鮮*要盡快解決以次充好、青摘青貯、外地*當本地*賣的問題;脆*的外觀要改善,解決形狀不一、外觀不美的問題,這些解決不好,就會砸了××××的牌子。圍繞主導產品,縱向拉長、橫向拓展,逐步把鏈條做起來,把“網”織起來。這個問題應提起高度關注,比如××產業,賣鮮*涉及到保鮮、運輸和銷售渠道的問題,需要盡快解決。脆*除了制造工藝外,還有一個降低成本的問題。除了這些產品,我們還能否開發其它的,比如果汁、飲料等深加工食品,總之,圍繞這個鏈條,把*文章做足、做透、做深。產業的發展,還需要一批“龍頭”帶動,如果沒有一個產值幾億甚至十幾億的大企業,我們的產業很難發展起來,始終小打小鬧,很難形成氣候。可通過引進外資,或通過政策、資金的扶持,優先培育“重量級”企業發展,可發展集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也可在每個流通環節上培育一批“小巨人”企業,促進整個產業的發展。找準產品定位,是我們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比如,我們的××產品,應面向市場主動出擊,不能坐門等客,要以市場為導向,多開發一些異型產品,圍繞重點領域“使勁”,把追求科技含量高、配套能力強作為產品的終極目標,盡快與汽車、電子、工程機械等領域對接。還有××,不能僅盯高消費市場,應把重心轉向一般消費群體,××××只有進入平民百姓家,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我們的××產品,也不能僅在釘絲網上打轉,要在線路板、三車配件、球化線材下游產品等帶動能力強、有自主生產權的領域有所動作,提升產業層次。總之,要力求在產業、企業發展上,爭取突破,打牢創名牌的基礎。
一、市文化產業發展概況
隨著加快實施“文化強市”戰略,近年來。市文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和帶動力逐年提高,產業得到較快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和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產業規模初具
省級文化產業基地4個,市現擁有安美文化藝術中心、國家動漫產業基地等國家級文化產業基地2個。1個市級文化娛樂試點街區,產業集群效應初步顯現。產業分布行業廣泛,新聞傳媒、出版物流、演藝娛樂、文化旅游、創意設計和體育產業等初具規模,多種所有制文化產業競相發展。文化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顯著增強,據統計,市文化產業擁有固定資產92.5億元,比上年凈增10.15億元,占gdp比重達到4.2%比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分別高于全省、全國1.9個和1.7個百分點,分別高于、0.1個和0.9個百分點,增速達29%快于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11.5個百分點,占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1.7%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55.23億元,占全市gdp比重達4.34%
2、產業結構逐步改善
市文化產業結構漸趨合理,從文化產業的核心層、層和相關層三個層次看。文化產業核心層的分量明顯突出。據普查,市文化產業的核心層、層和相關層增加值之比為60.59.030.5直接從事文化活動的文化服務“業占絕對主導地位(文化產業的核心層、層)各行業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30.99億元,占全部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近七成,為69.5%比上年增長26%提供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生產和銷售活動的相關文化服務”業(文化產業的相關層)增長明顯較快,各行業實現增加值13.64億元,占全部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0.5%比上年增長38%作為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集中了一批以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藝術為主的核心層文化產業,全省文化產業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引領優勢明顯。
3、文化企業實力增強
廣電系統近3年來經營創收平均增幅達15%以上,國有文化企業發展迅速。經營創收總額達2億元,比凈增4000萬元,增幅達25%省地市廣電行業中穩居第一;文化系統截至底,國有資產達3億元;晚報經營總收入1.47億元,廣告收入9900萬元,發行收入3440萬元,總資產已達2.2億元。
新的文化業態不斷出現,民營文化企業充滿活力。涌現出“琴港演藝”璀璨明珠“阿里巴巴”安美文博“杏花印務”中設會展“儒林書業”等一批龍頭文化企業。截至12月,市網吧、音像、歌舞娛樂等社會文化經營戶近3000家,從業人員2萬余人;印刷、打字復印、出版物批零等經營戶1100多家,從業人員2.2萬余人,年產值38.8億元;各類體育經營場所700多家,從業人員5000多人,固定資產投入8.5億元。
4、文化事業持續發展
以社區和鄉鎮基層文化設施為基礎,以大型公共文化設施為骨干。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布局初步完善。一批文化體育場館和重點文化設施興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建立。市市級財政投入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超30億元。文藝創作精品迭出,一批作品在全國、全省獲獎。文化活動惠澤民眾,形成了廣玉蘭“藝術節、文化新春廟會等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成功舉辦了第16屆世界美術大會、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評選活動、兩博會”文博會“等文化會展、文化活動。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規模逐步擴大,獲得了2010年全國體育大會舉辦權。
5、體制改革不斷推進
市文化體制改革相繼推出一系列舉措:一是成立了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近年來。進一步理順了政府與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系,實現了政企、政事分開,政府文化管理職能得到切實轉變;二是完成了宣傳文化系統5家經營性事業單位的事轉企”改革和四家電影放映單位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啟動了文博圖等公益性事業單位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專業藝術院團目前正按照“出人、出戲、出效益”思路積極推進改革。這些舉措進一步激發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活力,形成了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化產業快速崛起的良好局面。
二、市文化產業發展存在主要問題
市文化產業發展雖取得了一定成績,從調研了解的情況看。但總體還處于起步、探索、培育階段,加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到8%以上的目標。市的文化產業發展任重道遠,一些影響文化產業發展的問題亟待解決。
1、管理機構有待加強和理順
涉及多個行業和部門。目前我市尚未成立專門的統抓統管的文化產業管理機構,文化產業是文化與經濟的融合。致使一些政策和項目的落實乏力推進。
市政府機構改革,從政府管理部門來說。經有關部門批準,市文化局作為全市文化塊面的管理機關,單獨設立了文化產業處,指導、協調全市文化產業工作,有獨立的人員編制和財政經費,文化和廣電合并后,取消了獨立的文化產業處及相應的編制和財政經費,相關工作納入局科技處(文化產業處)處室工作職能中,百分之九十是原廣電局科技處工作職責,涉及到文化產業的職能大大削弱,和現在各級領導對文化產業的高度重視及市場的迅猛發展勢頭極不相稱。
2、文化產業總量和比重偏低
但主體“小、弱、散”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比較薄弱。與長沙和昆明兩城市相比,市文化產業雖然門類較齊全。長沙、昆明文化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171.56億元和84.4億元,占gdp比重分別是9.5%和6.1%而我市實現增加值為44.63億元,占gdp比重為4.2%明顯低于長沙和昆明。因此,不論是從產業規模還是從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來看,市文化產業發展尚顯滯后。
3、文化產業發展格局不均衡
但是總體實力弱小。以公有資本為主體的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文化藝術等傳統文化服務業增加值(核心層)占據了大半壁江山,而在已經處于一般競爭性和完全競爭性、國家已經向非公有資本完全放開的文化創意、網絡游戲、廣告會展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文化旅游、文化休閑娛樂、文化經紀等高成長性新興文化服務業(層)方面,市與文化產業發達城市長沙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從核心層、層、相關層增加值的比例看,市為60.59.030.5長沙為35.6:39.1:25.3全國平均為421840三層次結構與長沙乃至全國有明顯的差異。相比之下,以新興文化服務業為代表的層,占有比重低于長沙30.1個百分點,增加值比長沙少63.04億元,雖然我市新興文化產業發展迅猛。市新興文化產業仍處于弱小的產業發展階段,透視出我市文化產業結構不均衡,新興產業發展空間亟待開拓。
4、文化產業和產品存在特色危機
科教人才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三國名城、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濱湖新城已成為“名片”同時,作為省會城市,還有著融匯各地文化的優勢地位。但是文化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開發利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業態尚未形成。現有的文化產品多處于粗放型經營,缺乏文化產品的宣傳推廣和后續的配套經營。大多數文化產品缺乏創意和創新,缺少能夠體現地域特色和人文風情的文化精品。
5、配套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政府支持和鼓勵文化產業的決策受到文化企業的普遍認同和歡迎,近年來。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如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合發〔〕22號)市政府《關于印發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試行)通知》合政〔〕89號)特別是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5等,對我市文化產業的發展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但是目前為止,尚未出臺具體的專門的文化產業發展配套政策;文化產業發展的統計指標體系沒有建立,許多統計數字都是普查數據;政府扶持、政策傾斜、稅收及土地優惠的力度還遠遠不夠;文化市場、行業規范和投融資等體系還不健全;為文化企業提供技術創新、信息咨詢、市場拓展、人才培訓等方面還沒形成完整、多層次、全方位的服務平臺,特別是民營文化企業的待遇尚待提高。
6、文化產業精英人才缺乏
奪取文化產業發展制高點的決勝因素。文化產業需要高層次復合型人才,一是缺乏文化創意人才。文化創意人才是文化產業最核心的生產要素。尤其需要既通曉文化產業內容、又具有自主創作能力的本土人才,既懂產品研發又懂藝術創作的實用專業人才,以及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高層次文化領軍人才,而現有的人才儲備遠遠不夠;二是缺乏文化經營人才。文化經營人才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領軍人物,數量和質量決定了文化產業發展的規模和質量。市的文化經營人才屈指可數。
三、發展我市文化產業的建議
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培育文化產業骨干企業和戰略投資者,繁榮文化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這為文化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標志,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文化對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顯而易見,可以說,沒有文化的發展繁榮,就難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因此,針對存在問題,就進一步促進我市的文化產業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確立文化產業的支柱地位
即進入到文化消費的快速啟動階段;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世界各國的發展實踐表明: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即進入文化消費的快速增長階段。人均gdp達到3853美元;人均gdp已超過5000美元,這預示著文化消費的快速增長階段已經到來,文化產業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戰略期。因此,應該進一步解放思想,用大的氣魄,把文化產業的發展作為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戰略舉措來抓,把文化產業作為支柱性、戰略性產業加以推動,確立文化產業在全市的支柱產業地位,力爭到2010年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增加值占全市gdp8%以上的支柱產業,成為經濟結構優化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推動產業發展2設立專門機構。
一項系統工程。現有的工作機構已經適應不了產業發展的需求,文化產業的發展涉及方方面面。尤其是協調不了各種關系,必須建立健全新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建議成立市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宣傳、文廣、財政、規劃、國土等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可參照蕪湖的經驗,定期召開協調會和企業家座談會,協調重點項目的推進落實,聽取意見,改善投資及政策環境。政府職能部門設立文化產業辦公室,具有獨立的人員編制和財政專項經費,具體實施和落實文化產業發展的各項工作,行使政府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日常協調推進和統一調控、監管職能。
扎實有力推進3修訂完善規劃。
缺乏權威性、持久性和可操作性,市的文化產業規劃目前還停留在行業規劃和部門規劃層面。需要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建議在十二五規劃制定中,將文化產業真正放到支柱產業的戰略地位,作為全市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現代化濱湖大城市總體規劃,統籌考慮、合理布局,提升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層次。同時,強化規劃的貫徹力度,由市委、市政府來推動落實,用規委會、土委會的工作力度來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發展。
做大做強文化企業4培育龍頭骨干。
既要有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文化產業要成為支柱產業。又要有頂天立地的大企業。建議政府對我市各類文化企業有重點、有階段、有針對的扶持。一是對特色鮮明、實力較強、成長性較好的文化企業如“櫻藝緣”動漫、綜藝、音谷“與中科院聲學所合作)等科技含量高,有較長產業鏈,能夠形成企業集群的好項目,通過出臺土地、稅收、規劃、金融等相關優惠政策,進行重點培育和扶持,將其打造為上市公司,按現代企業制度及股份制方式運作,形成一批有實力、有影響的文化企業;二是對一些由于歷史原因造成體制不順、競爭乏力的文化企事業單位,進行必要的經營體制改革。例如三個專業演出團體,如果還在國字”號概念上兜圈是走不出困境的必須轉變思想和機制,通過產權交易、共同投資、公司化運作等形式,掛大靠強,實施重組,實現新生,及至做活做強。
發揮項目帶動作用5實施大項目戰略。
發揮大項目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一是借助外力,強化項目帶動。積極引進境內外戰略投資者。特別要吸引具有雄厚資金、經營策略和營銷人才優勢的外來文化投資企業落戶有重點地打造象蕪湖方特這樣的產業航空母艦;二是確定重大項目,實施定向招商。結合老城區改造,將桐城路打造成文化戲曲休閑一條街;將具有一定歷史價值和文化底蘊的類似于“合鋼”這樣的老企業,其所閑置的部分廠房,可以作為早期工業文明遺址保留下來,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文化產業開發,改造成為具有文化、藝術特色的創意產業集聚區,等等。可采取政府先投入,做大做強后,再退出方式,如無錫尚德公司那樣,政府投入的資金可以逐步退出。這部分資金可以循環使用,支持新的企業發展。通過大項目的實施,既能做大做強文化產業,也能帶動周邊傳統餐飲業、商業、旅游業的繁榮,形成文化搭臺,多方唱戲,各方共贏局面。市應抓住10年舉辦全國體育大會的契機,有力帶動文化產業的大發展。
成立文化產業投資公司6設立專項基金。
-----從“***”問鼎“中國馳名商標”引發的思考
“***”出名了!成了“中國馳名商標”!這個消息傳來,作為**人,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鼓舞。但歡愉過后,內心不免有些許失落:**為什么沒有名牌,什么時候有啊!這種企盼、這種焦慮,我想大多數**人都會有吧。這個美好的愿望也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久久難以散去,而且愈久愈強烈,一種寫作的沖動,令我欲罷不能,于是扶案提筆,寫下了下面這段話。
為什么會是***?
不知道“***”家底的人,都暗暗稱奇,**這么多企業,為什么偏偏是“***”奪得“桂冠”,它有什么特別之處呢?多年的磨礪,“***”自有獨到的“生意經”。
發展:大踏步邁向前。“***”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家產”已有兩個多億,銷售收入突破四個億,在全國同行業排名第二,產品覆蓋大半個中國。面對如此“驕人”的成績,他們絲毫沒有滿足和停步,在南京投資8000萬元的新廠即將投產,同時計劃在青縣再建設一個占地200畝的新廠。
質量:讓市場來說話。多年來,“***”以良好的質量,贏得了社會一致贊譽。除一套嚴格的檢驗制度外,他們還非常重視市場反饋,每當新產品投放市場,總是先讓小學生、出租車司機品嘗。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呀,98年以來,“***”連續兩屆被評為“河北省著名商標”,獲得河北省第六屆“消費者信得過產品”。
產品:創新才能致勝。在產品研發上,“***”投入了相當大的精力。最近,推出的鮮果奶“透明看得見”系列包裝,這在全國“獨一份兒”,而當時專家認為材料不過關,不能作為外包裝。但他們不信這個邪,硬是啃下了這塊“硬骨頭”。現在,“***”又在研制一種早餐新產品,力求貼近消費者,更適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不久將投放市場。
宣傳:走入千家萬戶。“***”看準了宣傳的巨大“威力”,斥巨資投入宣傳,在國家和各級媒體上“輪番轟炸”,僅今年廣告投入已達3000萬元。巨額的宣傳,自然獲得了頗豐的回報,“***”不但在消費者面前混了個“臉熟”,更為企業的不斷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定位:把一行干到極致。“***”目前的銷量,已超過“樂百氏”,直逼“娃哈哈”。當這些“巨頭”熱衷于“全面開花”時,“***”卻堅持做一種產品,用他們的話說“要做就做最好”,把產品做到極致、把成本降到最低,在業內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感悟:“***”的成功,告訴我們一個理兒:事在人為,路在腳下。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不管什么事兒,只要真想做,并付出十分的努力,甚至碰得頭破血流,到最后不成功的還真不多見。一個人需要有自己的定位,企業也是一樣,也要有自己的目標,只要圍繞定位去拼搏、圍繞目標去奮斗,終有一天,我們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勇于問鼎,惟旗是奪,是精神、更是毅力,這樣做了、堅持了,勝利就在我們手中,成功就在我們腳下。
我們反思什么
“***”就象一個名醫,替我們“把脈問診”,為我們開出了一劑良方,讓我們清醒,讓我們反思,更讓我們理性。人不怕有缺點,就怕知道缺點而不去改正。一個企業、產業也是一樣,要勇于面對問題,這就是進步、就是收獲。
好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時代不同了,“好酒也怕巷子深”,這個時代,是靠品牌賺錢的時代。談及我們的特色產業,人們一般都能想到,無非就是**、**、**,還有**,但再深究一步,這些產業有哪些知名企業,又有哪些叫得響的品牌,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有好的產品,卻沒有知名品牌,這是一件讓人非常痛心的事。比如,我們的**,外界都有很高的評價,的確在北方獨樹一幟,但是從來沒有聽說有什么牌子,搞專業的人恐怕也不知道。還有,我們的*****上了國宴,這應該是大書特書的一件事,但總讓人提不起精神來,沒有牌子自己也覺著不硬氣。我市品牌的這種“尷尬”,揭示了企業在發展上的“矛盾”心理。
搞“代工”,為他人做“嫁衣”。“代工”這個詞,時下非常 時髦。中國的服裝、鞋子、電子產品,好多都在為國外大廠“代工”。當然,這在一定時期,確實帶動了經濟的發展。比如,深圳、東莞,以至江蘇的昆山、吳江等地,無一不是靠外資,靠“代工”發展起來的,創造了經濟奇跡。但這種經濟模式的弊端,也慢慢暴露出來,沒有知識產權,沒有核心技術,授人以柄,絲毫不能越雷池一步。說得不客氣一點,就是人家的“高級打工仔”。同全國一樣,我們也受到品牌的困擾。以**為例,做什么,什么規格,由商下訂單,按要求供貨,然后貼上人家的牌子,我們只賺取少得可憐的“加工費”,根本見不到“買家”,與市場更是“無緣”。這樣的事實,只能是看人家臉色行事,人家一感冒,我們就得跟著吃藥。今年**行業原材料不斷波動,對我市一些無牌企業的產品造成很大沖擊,而一些有品牌的企業則相對要好得多,這也再次提醒我們,企業發展的主動權要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就必須擁有生產自主權,就必須有自己的品牌。
空有“招牌”,卻束之高閣。拿**來講,“原產地域保護”、“****證明商標”,是我們多少年的心血換來的。我們應該掂得出它的份量頭,國家級的牌子,可不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等地,都在爭奪“正宗”,他們雖虎視眈眈,但沒有辦法,我們已捷足先登,主動權在我們手里。另外,這兩塊牌子的價值,還在于歷史、文化、品質,這也是無法估量的,花多少錢也辦不到。但事實是,政府和部門的努力,在企業層面卻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各家在宣傳上,各打各的牌子,各亮各的招數,使這兩塊招牌成了事實上的“擺設”。這種情況,我們非常不愿意看到,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必須盡快予以解決。標準、商標、宣傳口徑的不統一,不單單是**一個產業遇到的問題,這也是我市經濟發展中的一個共性問題。
差距:與“***”相比,我們的企業存有一種坐井觀天的短視,面對品牌的“沖擊”不為所動,有牌、無牌一個樣兒,以銷定量,靠數量賺得利潤,以賣出去論英雄,產品多少年沒有變化。更值得深思的是,我們與“***”同齡的企業,有的已邁上發展的快車道,有的則一蹶不振,甚至有的已是“銷聲匿跡”,這種反差讓人痛心。我們的企業,已處在十字路口,是以“***”為榜樣,還是依舊故我,只在一念之間。
我們怎么辦
古語講,“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同樣,我們的創牌之路,也不是坦途,需要付出艱辛,僅靠羨慕不行,還要有勇于“結網”的能力,更要有“出海”的魄力,打破禁錮,路就在腳下。
抓住關鍵打造名牌。在創“名牌”這個問題上,應明確一個重點,不能東一個、西一個,如果都是重點,那就沒有重點而言。綜合分析,我們的**最有潛力、最有希望沖擊“名牌”。應圍繞“原產地域保護”、“****證明商標”兩塊牌子,重點打好歷史和文化牌。這兩塊牌子,全市要統一使用,由相關部門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只要是外銷的**,都要冠以“****”的牌子,雖然這樣難度很大,但是推行開來,對企業也好,對農民也好,都有巨大的現實利益,而且對整個產業的發展是非常有益的。同時,在宣傳上也要創新,把工作做足,舍得“下本錢”,付出一分的努力,換來十倍的回報。另外,其他一些品牌也小有名氣,比如“*”字牌滑車、**家具、**專用汽車、***等商標,還有**城的整體品牌,只要用心培育,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這些品牌第一步要爭取省著名商標,通過擴大自身影響,不斷向“中國馳名商標”發起沖擊。不管是**,還是其它產業,我們最大的愿望是,當人們提到某種牌子時,就會想到**,當提及**時,也會自然想到我們的產品。到那時,我們的品牌真正做大做強就為期不遠了。
提升實力是當務之急。創名牌,歸根結底要靠實力說話。我們看,搞宣傳、開發產品、建銷售網絡等等,哪一樣也離不開錢,所以壯大實力,是擺在第一位的。沒有實力,何言名牌。目前最緊要的是,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證一些優勢產品的品質。產品標準不統一,品質參差不齊,是我們創名牌的一大障礙,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拿**產業來說,鮮*要盡快解決以次充好、青摘青貯、外地*當本地*賣的問題;脆*的外觀要改善,解決形狀不一、外觀不美的問題,這些解決不好,就會砸了****的牌子。圍繞主導產品,縱向拉長、橫向拓展,逐步把鏈條做起來,把“網”織起來。這個問題應提起高度關注,比如**產業,賣鮮*涉及到保鮮、運輸和銷售渠道的問題,需要盡快解決。脆*除了制造工藝外,還有一個降低成本的問題。除了這些產品,我們還能否開發其它的,比如果汁、飲料等深加工食品,總之,圍繞這個鏈條,把*文章做足、做透、做深。產業的發展,還需要一批“龍頭”帶動,如果沒有一個產值幾億甚至十幾億的大企業,我們的產業很難發展起來,始終小打小鬧,很難形成氣候。可通過引進外資,或通過政策、資金的扶持,優先培育“重量級”企業發展,可發展集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也可在每個流通環節上培育一批“小巨人”企業,促進整個產業的發展。找準產品定位,是我們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比如,我們的**產品,應面向市場主動出擊,不能坐門等客,要以市場為導向,多開發一些異型產品,圍繞重點領域“使勁”,把追求科技含量高、配套能力強作為產品的終極目標,盡快與汽車、電子、工程機械等領域對接。還有**,不能僅盯高消費市場,應把重心轉向一般消費群體,****只有進入平民百姓家,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我們的**產品,也不能僅在釘絲網上打轉,要在線路板、三車配件、球化線材下游產品等帶動能力強、有自主生產權的領域有所動作,提升產業層次。總之,要力求在產業、企業發展上,爭取突破,打牢創名牌的基礎。
在中華傳統美德中,孝是諸德之本,人倫之始。"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是從古至今人們在家庭生活中達成的孝道共識。行孝,讓父母老有所依,讓家庭和諧美滿、讓社會穩定團結。初到鮑家屯,村口兩大棵迎賓柏樹、對面的古水利,身后軸對稱的石板建筑,以及穿梭在村里田間地頭的寬袍大袖的屯堡婦女,儼然一副和諧完美的靜謐畫面。推開村里的展覽室,翻開鮑氏明、清、民國創修、續修的家譜上寫著的"天下第一是孝悌,人能孝親敬兄長"的訓族格言,讓我們對鮑家屯村淳樸的民風民情和濃厚的孝文化找到了最佳答案。
一、基本情況
安順市西秀區大西橋鎮鮑家屯村(簡稱"鮑屯"),位于貴州省貴陽至黃果樹高速公路沿線,距貴陽市75公里,安順市22公里,村莊北有滇黔公路、貴黃公路、清黃高速公路以及貴昆鐵路,交通便利。鮑屯村在屯堡村寨中聲名顯赫,被譽為"大明屯堡第一屯".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文化遺跡,鮑屯村始建于大明洪武二年(1369年),是屯堡村寨建設最早的屯,距今已有近640年歷史。鮑屯村現有人口5168人,1138戶,19個村民組,轄區面積11.9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10畝。經過數年的研究和發掘,近年來鮑屯這個小小的村落已經獲得了五塊金字招牌,其中:兩塊是關于古村落的,也就是"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和"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三塊是關于古水利工程的,也就是國家水利部有關部門頒發的水利遺產保護獎",國家文物部門頒發的"第七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文化遺產保護卓越獎(一等獎)".鮑屯屯堡文化的特色和價值,還體現在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上。鳳陽漢裝1、鮑家拳2、儺戲、抬汪公3等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體現了鮑屯村獨特的民情習俗和濃濃的屯堡風情。
2013年11月份農業部將鮑屯村定為國家級"美麗鄉村"示范建設村,這里不僅有布局獨特的古村落、修舊如舊的古水利工程、而且還有著濃厚的孝文化。鮑屯村雖沒有成文的家風家訓,但是家道、家教、家風、家業、養親、事親、尊親、悅親等孝道傳統在該村表現得自然和諧。
二、主要做法
在調研走訪中,我們很難找到一份關于孝文化的成文表述,但是在與該村屯堡文化宣傳員的交流座談中,清明祭祖、厚養厚葬、孝道精神、重陽壽宴、瞧老姑太、典型引領等卻散發出人性的光輝和溫暖,孝文化的傳承與發揚,照亮了古村落的生存空間。
(一)清明祭祖——追本溯源,醇厚民心
中國文化重祭祀,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敦親睦族、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在鮑屯村,隆重的鮑氏清明祭祖活動彰顯了清明祭祖的真正意義。清明掃墓是鮑氏子孫的人倫傳統,飲水思源,緬古懷賢,是鮑氏子孫的立身之道,通過"極本追遠",表達子孫對祖先的感恩之情。鮑氏2007年續修第6次家譜后裔一萬二千三百多人,分布在23個城市的86個村寨,每年清明來自四面八方的鮑氏子孫代表多達三千人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整個祭祖掃墓活動安排得井然有序。參觀鮑氏孝文化長廊是祭祖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孝文化長廊展出的圖畫以新二十四孝和古二十四孝記載的感人故事為主要內容,在鮑氏族長的引領下,一起共同感受孝老、伺老、尊老、親老的中國孝文化。傍晚時分,莊重的祭祖儀式開始。3000多桌人圍坐在一起,共同聆聽《祭始祖文》。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振威將軍,征南英難,屯田模范,勛業著于朝廷;專家贊美、藝林歌頌、風水學者、水利專家、經濟博士、名譽震于城鄉;橫額:大地豐碑" 52字長聯歌頌始祖,緬懷始祖豐功偉績。短聯"清明日,舉目滿含詩,高朋滿座,鮑氏孝文化燦爛;祖墳院,披彩迎貴賓,群賢畢至,始祖眾裔孫如云。"懷念親人,寄托思念與敬意。接下來的儀式是蔚為壯觀的大會餐。三千多人,三百多桌,一百多人的服務隊伍,使整個大會餐場面熱鬧非常。有趣的是會餐完后,人們還要帶上一點吃的東西回去送給沒來的親人,當地人俗稱"精神扎包",表達對已逝親人的追憶。
祭祖儀式,鑒證了鮑氏世代相傳的家訓家教——從屬于公益性事業的集體主義,互助團結,熱心義務奉獻精神,以及老有所養、困有所助、貧有所幫、災有所救的鮑氏傳統社會美德。鮑家屯清明祭祖的大場面、大聚會、大文化、大服務啟發人們,我們緬懷先人,祭祀先祖,是因為他們是自己的來源,他們的辛勞和奮斗是我們繼續前行的起點,這是尊重生命與敬畏歷史的不絕之流,從而讓活著的人的道德更高尚,踐行"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進而關愛他人、奉獻社會。
(二)孝道精華——家庭和睦,社會和諧
孝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以血緣、親情為基礎,在家庭和睦、凝聚家族、純化民風、社會和諧等方面,始終起著積極的歷史作用。《孝經》中的養親、敬親、諫親、尊親等孝道精華在鮑屯村找到最好的注腳。該村四代同堂的家庭有七八家,都是20多人的大家庭,家人之間很少發生不愉快的事,大家互相禮讓,彼此理解、包容,每個人都盡力把大家庭中能做的事做好。養親是傳統孝道最基本的要求,鮑屯村的人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就像羊跪乳、鴉反哺一樣,竭盡所能善事雙親,敬養父母。像吳忠賢、汪婧、吳春娥、肖維珍、何明翠、徐啟風等家庭,晚輩對長輩始終能做到盡量滿足他們在物質生活方面的需要,使他們居有其所、腹有所食、體有所依、疾有所治。正如《孝經?庶人章》中說的"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像典型的吳忠賢家庭,這是個四代同堂的20人大家庭。說起這家人對父母的孝順,村里沒有不夸贊的。2001年,其父親患病時,一家人不惜花錢,請省里專家醫生會診、手術、治療,但終因病入膏肓,無能為力。當時,醫生說期年而已。后來在一家人無微的不至護理下,老父親硬是活了三年多才安詳地離開了人間。在來看看他們家的老母親,村里人更是沒有不夸的。她雖然大字不識一個,但是什么道理她都懂,在村里幾十年沒有與任何人紅過臉、拌過嘴。勤勞、節儉更是出了名,至今還下地勞動,趕場賣菜,常年穿一身干凈整潔的舊衣服。對敬老也是她老人家的所為。早年,她總是把外祖婆、舅祖婆接到家里奉養,每餐都會給她們另外準備肉蛋等營養的飯菜。也許是她身教的原因,在她的兒女們這里同樣得到了傳承。敬親是孝道的高層次要求,即子女滿足父母精神方面的需求,對他們恭敬、讓他們快樂。鮑優倫家庭,每逢周六陪老人聊天成了他們家十多年雷打不動的鐵規。隨著家庭條件的好轉,近年來,姊妹們還陪父母外出旅游,先后去了新疆、三亞、北京、上海、西湖、桂林等城市,老人看到了生活的變化,感受到了兒女的孝順,覺得晚年生活幸福無比。在鮑屯村,子女對父母的孝順,值得提倡的是一種雙向交流,并能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并非一味的愚孝,這就是所謂的諫親。對父母的過失好言規勸,不盲從。正因為諫親的存在,使長輩與晚輩之間更顯開明、更加和諧完美。尊親在鮑屯村表現得更是無以復加。走進鮑屯村,男女老少團聚在迎賓柏樹下,小孩頑皮可愛,年輕人各做各的事,老年人神情怡然,不經意間還傳來一陣陣歡笑聲。在鮑屯村,尊老讓孝文化達到了最高境界,人們從狹義的對父母的孝推廣到對全村老年人的愛。孟子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整個村寨呈現出尊老愛幼的祥和畫面。
鮑屯村對傳統的孝道精華的傳承與發展,給我們現代人很多啟發,即子女必須贍養父母,孝敬父母;父母要關心愛護子女;社會要加強孝道教育,構建和諧家庭,在此基礎上構建和諧社會。
(三)重陽壽宴——關愛老人,孝暖村落
自1989年國務院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開始,鮑屯村村支兩委根據村里空巢老人現象日益嚴重的情況,決定每年重陽節為村里60歲以上的老人舉行集體壽宴,送上一份溫暖。這一天,村支兩委將拿出3000元作為壽宴經費,挨個邀請全村年滿60歲以上的303位老人參加壽宴。壽宴設在中軸線(俗稱大街)上,壽宴之前,鮑屯村的婦女歌舞隊——"鳳陽漢裝"將為老人們表演歌舞,歌舞以倡導孝老愛親為主要內容。歌舞會上,將頒發孝老愛親先進典型獎。壽宴開始后,300多位老人將接受村支兩委的祝福,喝酒、吃飯、聊天,老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熱鬧祥和的氣氛充滿古村落。就算有老人因病未到,村支兩委也要安排專人負責將飯菜送至家中,讓人感到集體壽宴并非流于形式,而是實實在在地關愛著每一位老人。重陽壽宴,屬鮑屯村獨有,其他屯堡村寨還未見一例。
在鮑屯村,除了村支兩委舉行集體壽宴外,全村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即每家每戶對自家年滿60歲、70歲、80歲、90歲以上整歲的老人在生日當天都要為他們祝壽,無論身在何方,無論有多忙,都要敢回家來表達不忘父母養育之恩的心情。鮑屯村的重陽壽宴,很好地宣揚了重陽節的文化內涵,將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很好地結合起來,傳播一種敬老愛老、思念雙親、渴望團圓的美好祝愿。
(四)瞧老姑太——血脈相連,親情相系
通過與村民們閑談,欣喜地了解到一種習俗——瞧老姑太。據該村熱心于村集體事業的鮑中權老人介紹,瞧老姑太是所有屯堡村寨共有的一種風俗習慣,鮑屯村尤顯突出。瞧老姑太一般選在農閑時候,即六七月間、冬月間、臘月間、正月間,不用顧慮農活。每家每戶,侄兒媳婦,少則20左右人,多則40左右人,經過精心籌備,買上老姑太愛穿的衣服襪子、酒肉、愛吃的點心前往老姑太家看望。老老少少幾桌人,團坐在一起噓寒問暖,共話思念之情。人多,也忙夠了老姑太,但卻讓遠離家鄉的老姑太們感覺親情的溫暖,親人的關愛。
俗話說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鮑家屯村的瞧老姑太,一方面體現了親人間的血脈之情,另一方面也體現了鮑家屯村尊老敬老的孝道傳統,更為重要的是對重男輕女的封建傳統思想給予有力的回擊。
(五)樹立典型——弘揚孝道、激勵世人
注重挖掘在行孝上涌現出的典型人物,讓典型真正發揮引領作用,在全村營造學典型、當典型的濃厚氛圍,鮑家屯村在這方面做了很大努力。近幾年來,鮑家屯村先后涌現出許多優秀的孝女、孝媳,甚至孝侄、孝孫。鮑家屯村善于抓住政策規定,在一切評先選優活動中深挖村里的孝順典型。在評選典型時,村支兩委嚴格按照村規民約進行首推,凡符合"尊老、敬老、愛老、護老、慰老"標準的才能初步進入下一環節的評選。經過召開由村民代表、黨員代表、老協會組成的會議討論通過,對初評人選在全村進行公示,通過后方可向上級推薦。鮑家屯村這種嚴格認真、程序規范的評選工作,使推出的典型在全鎮、全區、全市都有一定的影響力。鮑苗妹,現年72歲,又聾又啞,子女已不在人世,她的侄孫把她接到家中,親自照料其生活起居,像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對待,這在遠近村寨是出了名的典型。
鮑屯村重視對典型的培養、挖掘,使該村的子女媳婦有了學習的標桿,近年來不斷涌現出養老、尊老、敬老、愛老的行進典型,在孝文化的浸潤下,人性的光輝照亮和溫暖了這個穿著寬袍大袖的古屯堡村落。
三、幾點思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創造和傳承孝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從鮑屯村對孝文化的傳承做法中,如何多措并舉、結合地方特色、發揮村民主體作用,依托政策支持等方面有如下幾點思考:
(一)整合宣傳資源,大力宣揚孝文化建設
古村落鮑屯,憑著五塊金子招牌而被譽為"六百年屯堡文化,活著的大明歷史".從2005年11份月至今,全國、海峽兩岸、乃至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及相關領導,旅游者接踵而至,使鮑家屯村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攀升。鮑屯村作為國家級"美麗鄉村"示范建設村,曾先后有八一電影制片廠在此拍攝紀錄片《中華文化與生態文明》、北京大學擬將鮑屯村作為建筑設計研究院的教學點。(本文來自于范-文-先-生-網)同時,鮑屯村是市委書記周建琨的聯系點。面對千載難逢的好機遇,鮑屯村要以敏銳的政治眼光,以古水利、古村落為媒,把鮑屯村優良的孝道美德向外人傳播,弘揚敬老孝老的社會新風尚。
(二)重視孝文化傳承,加強孝文化隊伍建設
這次鮑屯之行,特別感謝鮑中權、鮑吉品兩位老人。據大西橋鎮文化站站長介紹,目前對鮑屯村孝文化了解比較多的就數他們倆位老人。兩位老人談起村里的孝文化時神采飛揚,如數家珍。雖然都是70歲以上的老人,可是依然耳聰目明,記憶力很強。手中拿著厚厚的一疊資料,介紹時卻不看一眼。為了續修家譜、弘揚鮑氏孝道文化,鮑中權老人常常拿出自己的錢來做著公家的事,無怨無悔。在續修家譜中,鮑中權老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另一方因為骨質增生和前列腺炎,身體不如從前硬朗。面對鮑屯村孝文化傳承人出現斷層的趨勢,我們一行人很是擔憂,由誰接過孝文化傳播的接力棒是擺在當前村里的一件不容忽視的大事。正當我們擔憂的時候,接下了的幾次調研,讓我們找到了一點靈感,看到了一線曙光。鮑家屯村村支兩委對每年考取的大學生要獎勵他們500元。我們在想,現在的年輕人對孝文化越來越淡薄,甚至有反感的情緒,可他們又是文化水平較高的群體。村里可以以獎勵他們這500元為由,將他們吸收為鮑家屯村孝文化的宣傳隊伍,每年寒暑假跟著鮑中權、鮑吉品兩位老宣傳員學習、了解鮑氏孝文化,進而傳承孝文化,讓鮑家屯孝文化永遠發揚光大。這點建議,讓鮑中權老人心頭如釋負重,仿佛看到了鮑屯孝文化傳播后繼有人的一線曙光。
(三)關注家庭養老模式,助推家庭社會和諧
目前,我國老年人口規模較大,中國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居世界第一位,我國已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目前的特殊國情,決定了家庭養老始終是目前一種比較可行的養老模式。從幾次的走訪調研看出,鮑屯村的老人們比較樂于接受家庭養老這種方式,認為養兒防老是天經地義的事,老人們覺得有子女的贍養是件令人驕傲的事。另一方面,家庭養老也彰顯了中華民族幾千年重老行孝的傳統美德。在鮑屯村,鮑優倫、鮑中材這兩個大家庭,父母、姊妹、妯娌、郎舅、兒孫輩20多人,晚輩對長輩畢恭畢敬,從不推諉扯皮,竭盡子女之能事侍奉老人,讓他們生活上衣食無憂,生病時有人盡心照料,老人們常常在人們面前夸耀晚輩的孝順。在鮑屯村,沒有一個老人住進敬老院,無論家庭負擔有多重,把父母留在身邊,好好奉養老人幾乎成了每家子女的自覺行為。
鮑屯村和諧美滿的家庭養老與當前我國家庭養老出現許多不盡人意之處形成了鮮明對比。老人的生存狀況令人擔憂,尤其是高齡、多病、失能、半失能、無收入、無配偶、生活在農村的老人的贍養問題更是困難重重。探索鮑屯村人們身上的孝道精髓,發揮以血緣、親情為基礎的孝文化,對于家庭和睦、凝聚家族、純化民風、和諧社會等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
(四)發揮村民主體作用,有效推動孝文化建設
老人在身邊,行孝也就在身邊。及時有效解決孝老愛親問題,坐等靠要不是長久之計。讓村民自己管理自己,以主人翁精神積極投入尊老行老的隊伍,成為宣揚孝道傳統的主力軍。在鮑屯村有一個由7個人組成的老協會,它是由村民自己投票選舉產生,主要負責民事調解、私人建房調解、環境衛生監督三項事務。其中的民事調解主要用于解決家庭中晚輩與長輩之間、子女之間在贍養老人上發生的矛盾。比如當子女虐待老人、不孝順老人,或者子女之間為了贍養老人發生紛爭時,老協會就會利用晚上的時間出面解決這些問題。由于老協會組成人員都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對村里每戶家庭情況又比較熟悉,所以在化解以上矛盾時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規勸方法。由村民組織起來解決家庭糾紛,既能使許多不該發生的不孝行為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又能發揮老年人的余熱,不失為推動新農村孝文化建設的主力軍隊伍。
(五)利用民風民俗,開展孝文化主題實踐活動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人,只有憑借自身的獨特性,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才能獲得不斷發展的動力源泉。孝文化的傳播、發揚光大,靠的就是原滋原味的風土人情,從大家熟悉的地方文化為撬動的支點,開啟弘揚孝文化的各種有效嘗試。
在鮑屯村,每年正月十七日的"抬汪公"廟會文化,村長戴文俊將在這天舉行大型慈善晚會,以他為首,所有到場的人采取自愿的原則紛紛捐款,募捐款用于解決鮑屯村的五保戶、孤兒、殘疾人、父母離異跟著老人住的孩子等特殊群體,晚會上所有申請慈善款的錄像將通過大屏幕播放出來,通過全體村民的比較推選,最后確定33人可以享受慈善募捐款,每人每月可獲得慈善募捐款100元。這種結合地方特色,抓住地方獨有的民俗習慣開展孝文化主題活動,不僅讓村民們坐在家門口享受歌舞盛宴,豐富精神生活,而且還能在物質上給予特殊群體適當的生活補助,更為重要的是它宣揚了一種敬老、助老、慰老的良好風尚,為構建和諧新農村提供有力參考。
(六)發揮"大宣孝"合力,弘揚中華民族孝道傳統
調研目的:了解新生對大學教室環境的要求,對于學習環境的要求,切實為同學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教師文化建設指明方向。
調研單位:文學院生衛部
調研內容:
教室衛生的打掃與維護
整潔、美觀的環境,能振奮精神。教室的凈化是一個班級精神風貌的外在表現。教室衛生是教室文化中首當其沖的一環,沒有良好的衛生,教室文化就無從談起。一個臟兮兮的教室,何談塑造教室文化?只怕都不會有人來學習。因此就需要有人來對教室進行打掃,限于人力物力,這項工作只能由同學們自己來做。在對09級同學進行的走訪調研中,大部分同學是希望有個良好的教室環境的,因此對于安排的衛生工作也是理解的。
結合文學院數屆生衛部以來形成的傳統,文學院生衛部每周組織三次對教室的打掃,基本上09級每個班有一個衛生責任教室,自習室則每兩個分配一個班,基本使各班任務量持平。應對于學校生衛部每周四的衛生檢查,每周四會對各教室進行檢查,挑選打掃最好的兩個教室作為模范教教室,供學校生衛部檢查。事實上學院衛生是由生衛部與值班室共同負責的,值班室則是組織值周的同學進行衛生的打掃。他們負責的是學院走廊、樓梯的衛生。兩方面結合,才能使文學院的衛生工作全面進行。在正常的打掃機制之外,生衛部還會組織不定期的大掃除。
既然是任務,必然存在著積極性的問題,為了更好的做好衛生工作,就必須有一套相應的鼓勵與懲罰機制。每周學院生衛部檢查衛生情況時,會對各個教室進行評分,并進行公示,以激勵同學們。并會有階段性的表彰與批評。衛生委員是同學們與生衛部之間最直接的接觸者,因此經常性的對各班衛生委員進行工作上的指導與培訓,也是必要的。
“我們打掃衛生,希望上課的同學們能夠保持,將自己的垃圾帶走。”在對同學們的問卷調查中,有很多同學這樣寫道。這說明有很多同學對于衛生工作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工作重在維護,打掃的再快也不如破壞的快。因此就需要每個人切實的去維護教室衛生,做到自己的垃圾隨手帶走扔進垃圾箱,盡量為衛生打掃減輕負擔。這樣才是良好的循環。如此就需要同學們提高自身素質,不亂扔垃圾,自覺維護衛生。
教室環境的塑造
與高中學習時不同,大學里已經沒有固定的教室,各班也不會有自己的教室。分配的衛生任務教室只是需要打掃的教室,未必會在該教室上課。這對教室環境的塑造帶來了不小的困難,只能由在教室上課的同學們來維護教室環境。教室文化環境是以學生為主體創造出來的,而文化環境反過來又給學生以改造,決定和影響他們的成長發展。一個幽雅的、健康的環境,無不影響著學生個性的培養,心理素質的鍛煉,道德習慣的形成,知識才能的增長,法律意識的強化。
文學院的很多教室里的桌椅和墻上,被人用筆寫上了字,詩詞、交友、胡侃,五花八門應有盡有。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在上課時的信手涂鴉。這些字跡并非打掃衛生時用抹布可以擦去的,給衛生打掃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也使教室的嚴肅的氣氛大打折扣。要塑造良好的教室環境,這種現象一定要減少。可以通過提倡同學們提高自身素質的方法,呼吁愛護教室環境。
筆者曾在文學院的一些教室中,發現教室后面的墻上張貼著一些文章,是由06/07級的學長學姐寫的。由于沒有打聽到那些文章的由來,猜想之下,可能是老師布置的作業,也可能是某次征文的獲獎作品。而08級進入大學一年多來,卻沒有過這種舉動,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室功能的退化。一個房間里面貼上文章,給人的感覺立刻就不只是一個房間那么簡單,而是具有人的文化氣息的教室。在電子寫作和閱讀泛濫的今天,連用筆的的機會都已經不多,看到墻上貼的紙質的/用筆一筆一劃寫就的文章心理必然會有一種原始的對于寫作的溫馨感覺升起。由此學院老師應當提倡同學們將所寫的文章/或是由學習部組織將征文獲獎作品張貼在教室里,供同學們上課、自習之余觀看。這對于文學院的專業方向來講,也是大有裨益。
在一個充滿學習氣氛的教室里,如果有人伴著朗朗的讀書聲吃飯,那么這種氣氛一定大打折扣,因此要塑造良好的教室環境,就要盡量減少在教室里吃飯的情況的發生。杜絕在教室吃飯,意義不僅僅是利于教室衛生的打掃,更有利于良好個人習慣的養成。原因很簡單,一般在教室吃飯的,都在早晨,而早晨在教室吃飯,則說明早晨起的晚,沒有足夠的時間吃早飯。因此禁止在教室吃早飯可以引導同學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更深層次的,是讓教室成為單純的學習場所。讓人一坐在教室里,感覺到的是它作為學習場所的功能,而不是用來吃飯、睡覺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努力使學校的墻壁也說話。教室的墻壁也應盡可能體現出積極的精神和理想。對于教室的外在,筆者在其他學院上課時,發現很多學院教室的墻上都貼著一些名言警句之類的,這些舉措至少能給人些許的教室感覺,借鑒一下也未嘗不可
教室氛圍的培養
一定程度上講,教室氣氛代表的是一個群體的學習積極性,良好的氣氛,可以激發這個群體的學習熱情。而不好的學習氣氛,則讓人越來越沒有學習的熱情,而教室的氣氛也就會越來越差,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的循環。
09級的一位同學說,他們班每次上課都得占座,不然就沒有好的位置。據他講,占座的不僅有同一級一塊上課的,還有高年級的學長學姐。“有一次我們七點就去了,可到了還是發現前面的座位上都坐滿了人,可無奈了。”這位同學笑著說。占座實際上是一種學習積極的表現,于此相對的,有的班級上課存在著爭先恐后的向后坐的畸形現象。一個教室里上一堂課的時候,所有人都在積極地向前面坐,這對于老師、對于這堂課來講,都是成功的。
占座,并不是教室氣氛的全部。良好的教室氣氛還應該包括這樣幾個方面: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和老師積極溝通;對課業不懂之處及時咨詢老師;上課安靜、無睡覺者等等。
調研結論:教室文化是班級成員共同創造的群體文化,學生是教室文化建設的主體,教室文化建設寄托著全體學生的共同理想和追求,體現著他們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文化習性。這種共同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文化習性會激發成員對班級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和作為班級一員的使命感、自豪感和歸屬感。從而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體意識。
(一)群眾文化陣地建設有力推進。搶抓國家投資基層文化建設機遇,全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縣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分別被評定為國家二級館和三級館。全縣創建命名了13個基層示范文化鎮,22個鎮均建成了綜合文化站、村村通服務站和電影放映隊;318個村(居)設立了綜合文化活動室和廣播室,成立了村民自樂班,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全面鋪開,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全縣廣播綜合覆蓋人口37.91萬人,綜合覆蓋率達84%。電視綜合覆蓋人口41.62萬人,綜合覆蓋率達92%。同時,群眾性文藝組織蓬勃興起,發展壯大。目前,縣一級發展群眾性文藝協會15個,鎮鎮建起了業余文藝演出隊,村村了辦起村民自樂班,發展文化大村、文化大院、文化大戶和管樂隊、歌舞隊、鑼鼓隊、民樂隊、秧歌隊、皮影隊、嗩吶隊、廣場舞隊等群眾性文藝組織100余個,為繁榮群眾文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城鄉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堅持做到“大型活動重點組織、群文活動常年不斷、陣地活動天天堅持”,城鄉群眾文化活動逢節必動、常年不斷、迭起。在全縣組織實施了“樹立百名民間藝人、培訓千名文藝骨干、發展萬名文藝愛好者”的農村文化隊伍發展“百千萬”工程和“每年組織全縣性活動不少于10場以上,鎮一級活動不少于100場以上(每鎮5場以上),村組一級活動不少于1000場以上(每村3場以上)”的群眾文化活動“十百千”工程。每年組織舉辦全縣性大型群眾文化藝術活動二十余場次,堅持開展送戲、送書、送電影的文化三下鄉,送戲下鄉二十余年不間斷,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惠及千家萬戶,文化館站室實行免費開放。各鎮、各部門、社會團體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迭起,各具特色的廣場文化、鎮村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活動已深入人心,形成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三)傳統文化傳承保護創出了新特色。在全縣啟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組織實施了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先后出版了30余部(盤)太極城文化研究、旬陽民間故事、旬陽民歌、民間戲曲、漢劇、文學、漢江號子等系列叢書及音像制品。開展了普查,縣政府公布保護了非保名錄。舉辦了一系列文化遺產保護活動,先后承辦了“陜西省陜南民歌大賽”、“全省首屆農民戲劇節分會場”等大型活動,舉辦了三屆“農民文化節”和“鄉村自樂班調演”。如今,漢調二黃、民曲、民歌等民間傳統文藝在旬陽城鄉到處傳唱。旬陽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稱號。
幾年來,我縣群眾文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精神更加充裕、生活更加幸福。群眾文化工作得到了上級充分肯定和人民群眾的贊揚。但是也存在著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
一是公共文化基礎陣地建設還不適應發展要求。縣城區群眾文化陣地不足,縣文化館、圖書館位置偏僻、場地狹小。文化中心僅有一個容納不足500人的劇場,縣城除廣場外,基本無其它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二是農村文化陣地作用發揮不突出。目前我縣鎮、村兩級都建起了文化站室和農家書屋,配備了一定設施,但由于一些鎮村重視程度、機制管理、經費人才等問題,加之自然環境較差,陣地作用發揮不突出,少數甚至閑置;三是文化專業人才饋乏。縣一級文化方面的人才,特別是群眾文化輔導人才嚴重不足。鎮文化站基本上沒有專業人才,文化干部缺乏管理能力、組織能力和專業才能,嚴重制約了事業發展;四是城鄉文化差別仍然存在。
這些問題的存在,既有發展條件制約問題,也有思想觀念和重視程度不平衡等問題。或多或少還存在著群眾文化就是“寫寫畫畫、唱唱跳跳、熱熱鬧鬧”的淺顯認識,需進一步增強對大力發展群眾文化重要性的認識,營造全社會大辦群眾文化的環境氛圍。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越來越強烈,群眾參與文化、享受文化的熱情空前高漲。如何進一步繁榮群眾文化事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當前和今后要著力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小河鎮地處大藥山東麓,牛欄江西岸,距縣城143公里,北接紅山鄉,西北倚東坪鄉,西南連藥山鎮,東南鄰新店鄉,東隔牛欄江與魯甸縣樂紅鄉、梭山鄉相望;地處兩縣六鄉鎮腹心地帶,國土面積191.3平方公里···略去部分 境內山高谷深,溝壑縱橫,最高海拔3950米,最低海拔701米,相對高差3249米,典型的立體氣候,獨特的地形地貌,獨特的自然條件,獨特的資源優勢,獨特的人文景觀,獨特的歷史積淀,形成了小河鎮特有的歷史文化。
二、發展優勢
一是竹山“狗鼻子”當年大軍生與死的剿匪精神歷代傳誦;現存拖車的龍氏碉堡體現著中國“龍文化”的精髓;著名治癌專家黃傳貴展示著小河人的風采。小河鎮發展歷程中積淀的歷史文化,豐富了小河思想文化發展、繁榮的內涵。
二是小河鎮是多民族聚居鄉鎮,民族特色文化種類多、內容廣,少數民族服飾、語言、原生態音樂、舞蹈等民族文化豐富多彩。民族傳統節日如彝族“火把節”、苗族“四月八”、“姊妹節”、“蘆笙節”、“趕秋節”、“鼓藏節”等。苗族能歌善舞,古歌、飛歌、情歌,蘆笙舞、古瓢舞、木鼓舞、板凳舞,盡展苗族風情。苗族人口主要聚居馬安村、竹山村、山堡村,依然保留著獨具本民族特色的衣著打扮、服飾制作工藝、語言、節日等民族風俗。苗族服飾有“穿在身上的史書”之稱。一年一度的苗族花山節,既詮釋了苗族歷史和“穿在身上的史書”,又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延續和拓展了民族民間文化,形成獨具一格的地方文化。
小河鎮文化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文藝事業成績斐然。····小河鎮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廣場舞為載體的集鎮文化活動繁榮,小河鎮廣場舞曾被昭通電視臺選播,全民健身運動氣氛較好。
一是通過不懈努力,集鎮新區建設和老區改造完成投資XX萬元,老區磚混房屋立面改造已全部完成,兩座高架橋、兩座人行石拱橋已全面竣工,展現了青瓦白墻、深具“水鄉古韻”的新小河。二是全鎮14個村遠程教育設備全部安裝調試完成,鎮黨委督促村兩委干部定期組織群眾學習黨的方針政策、農業科學技術和各種文化藝術宣傳片,使群眾思想道德素質得以提升、文化生活不斷豐富、科學種養水平逐步提高。三是村級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鎮文化站、文化活動廣場改擴建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為小河鎮思想文化發展繁榮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重視不夠、保障不強。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西方一些先進思想大量涌入,人們在盲目追求“西化”的進程中,逐漸忽略了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發展,各級政府部門、社會對群眾文化、民族文化發展繁榮的重視、支持力度較弱,投入農村文化建設資金總量偏少,嚴重制約了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農村文化建設氛圍不濃,社會力量參與仍然缺位。部分村級干部對農村文化建設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認識,認為文化建設是上級部門的事,是“城里人”的事,農村文化建設可有可無,而上級主管部門對農村文化建設投入較少,導致部分村級文化活動場所常年沒有或只有很少活動經費,農村文化活動處于癱瘓或半癱瘓狀態,鄉鎮文化活動經費無保障,文化設施簡陋,無法起到宣傳教化、休閑娛樂的作用。
(二)是投入不足、設施滯后。各項建設任務增多、資金投入增多,使得投入到文化發展的資金極為有限,從而制約了文化的發展繁榮。小河鎮馬鞍、竹山、山堡等3個苗族彝族村,距離集鎮較遠,而當地沒有民族文化廣場,許多活動無法正常開展,民族文化潛力無法得到全面挖掘、民族精神無法完全得以體現。投入不足,設施滯后,成為小河鎮文化事業發展的瓶頸。
(三)是人才缺乏、力量薄弱。小河鎮文化站技術人員配備嚴重不足,目前只有2個人,而且都不是專業的文化工作者,加之長期得不到培訓學習,整體素質亟待提高,而且大多數村級文化活動場所沒有文化管理員,農村文化工作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的正確引導,文化工作沒有“腳”,難以站穩。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紛紛外出務工,農村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婦女、兒童,使得農村文化隊伍建設后備力量明顯不足,文化工作質量不高,各項文化活動難以正常開展,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四)是挖掘不深、推介不力。小河鎮由于地處偏遠,山高路陡,在歷史建筑的保護和民族文化研究方面都相對滯后。一方面缺乏專業的文藝工作者和民族民俗文化研究者,對小河鎮人文地理優勢、歷史事件、民間傳說、民族文化、名人軼事等進行深入細致的挖掘和推介,缺少有深度的研究論文和成果,阻礙了小河民族文化“走出去”和“引進來”戰略的實施。另一方面由于鎮村集體經濟基礎薄弱,使傳統手工藝、民族民間文化和土特產資源開發、推介力度不大,沒有形成規模,未能創造經濟效益反哺文化經濟的增長,從而制約了小河鎮思想文化的發展繁榮。
(五)是思想保守、觀念陳舊。小河鎮雖然歷史文化積淀厚重,但與發達地方和其他鄉鎮相比,思想文化建設水平還比較滯后,思想觀念保守陳舊,羈絆和束縛了小河鎮文化的發展繁榮,在有形無形之中妨礙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機制創新,阻礙文化市場體系構建和文化人才培育引進,影響文化資源開發和文化創新等等,這是需要我們引起注意并著力轉變的一個思想困境。
四、對策措施
推進小河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潛力在小河特有人文歷史的挖掘和拓展,核心在小河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具體的舉措就是要做到戰略化
規劃、工程化建設、目標化管理、責任化落實、特色化挖掘、歷史化整理、市場化推介。(一)著力抓好發展規劃。城鎮是文化的載體,可以說,集鎮建設就是一項工程浩大、影響深遠的文化建設。小河鎮作為全市40個重點集鎮之一,集鎮的建設給小河歷史文化的展現帶來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因此要強化文化意識,樹立發展文化就是發展經濟社會的理念,從小河鎮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高度,把文化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總體規劃,切實把文化理念貫穿到集鎮規劃、建設與管理全過程,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二)著力抓好組織領導。建立和完善文化發展的組織機構,加強對文化建設的組織領導,層層落實責任、層層明確職責,形成有人抓、有人管的格局。建立和健全目標考核機制,制定文化投入保障、文化設施改善、文化隊伍建設、公共文化服務質量、階段目標實現、文化活動創建等相關考評體系,量化指標到鎮文化中心、村進行考核。同時,把文化建設與文明集鎮、文明單位、文明行業、文明村組等文明創建活動有機結合,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一起檢查和考核,提高鎮文化中心、村組對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調動他們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三)著力抓好設施改善。文化設施是開展群眾文化、傳播先進文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主平臺。積極呼吁和爭取投入,加大文化設施建設力度,改善文化基礎設施,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接受文化產品、享受文化服務、開展文化活動的設施。抓好文化共享資源工程建設,抓緊建設鎮文化中心,切實加強村級文化室、農家書屋、村廣播室建設,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努力提高農村廣播電視覆蓋率。開展文明單位結對幫扶,幫助農村改善文化設施條件,深入開展凈化社會文化環境整治工作,凈化和優化文化市場。以鎮文化中心、村級文化室、農家書屋、農民自辦文化戶為基礎,不斷改善文化設施,擴展文化陣地。
近年來,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新農村文化建設,特別是新農村文化陣地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不斷豐富了城鄉干部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1、文化陣地建設日新月異。全縣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11個,其余7個在建當中;文化資源信息共享工程336個(縣級中心1個,鄉鎮6個,村級329個);村級文體廣場61個;農家書屋361個(包括部分社區);為62個村(社區)配備了秧歌服裝器材。文化廣播電視綜合大樓即將完工,大樓建成后可提供文物民俗展覽、大型會議、文藝演出等各項服務。小河灘廣場、南大街廣場、河濱公園已全面投入使用,為城鄉群眾提供了休閑娛樂、健身的場地。縣、鄉、村三級公益性文化服務體系即將實現全覆蓋。
2、文化經費投入逐年增高。文化廣播電視綜合大樓縣政府投資了7000余萬元,建成后成為橫山地標性建筑;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每站中央補貼20萬元,縣財政配套5萬元,并且從____1年開始,對大部分開展活動的鄉鎮綜合文化站每站每年補助5萬元(含設備)用于開展群眾文化活動,這一支持政策將持續貫徹并擴大范圍至全覆蓋;對開展活動的村文化活動室,今后將每年支持1萬元。
3、文化精品工程成效顯著。縣政府提出文化“七個一”精品工程后,一大批優秀節目和優秀人才走出了橫山,走向了全國。央視3套、7套、10套、12套,旅游衛視等品牌電視臺向全國觀眾展示了橫山說書、民歌、剪紙、面祭等文藝節目和民俗活動。趙大地、李光明、周琳等優秀文藝人才也在央視欄目中大展風姿。近年來,一些優秀的文藝作品也大放異彩。例如:《吉祥腰鼓》在文化部組織的群星獎評獎活動中一舉奪魁;橫山老腰鼓在第二屆膠州秧歌節上榮獲一等獎;《馬家婚事》、《心系白岔峁》、《好親家》等一批戲劇小品在全省農民戲劇節和農民藝術節上分獲最高獎;《我叫二狗娃》、《實想你》在第二屆陜北民歌大賽中分別獲得新創民歌一、三等獎。另外,在我省舉辦陜北民歌大賽的兩屆20名“十大陜北民歌手”中,橫山籍歌手有7人;全省兩屆20名“十大陜北說書藝人”中,橫山有7人獲此殊榮。
4、節慶文娛活動異彩紛呈。我縣每年在元宵佳節都舉辦大型文娛活動,十里八鄉的群眾匯聚縣城,秧歌匯演、攝影展、書畫展、燈會……,這些文化活動已經成為全縣人民節日期間的一道豐盛的文化大餐。此外,黨岔鎮的“杏花節”、響水鎮的“關公文化節”、石灣鎮的“公雞會”等文化活動,在當地也小有名氣。這些節慶活動為弘揚當地文化,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5、文化旅游產業蓬勃興起。截至目前,我縣組織了三次文物普查,新登記的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共計1178處。全縣擁有8處省級,9處市級,21處縣級重點文保單位。橫山老腰鼓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橫山說書、牛王大會申報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依托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我縣全面推開了旅游產業發展大門。全縣旅游發展規劃即將形成,“一體兩翼”的發展藍圖即將變為現實。波羅古堡文物保護維修工程進展順利,____1年以來已累計實際投資近3000萬元。北城墻、南甕城等一些標志性建筑即將竣工,主街道兩側門面房、參將府等一大批明清古建筑群正在緊張施工;王圪堵旅游度假中心提上了議事日程;李自成故里、曹陽灣、圁水旅游圣景名園等依托歷史與自然風光的旅游項目也即將上馬動工。橫山旅游產業迎來了發展的高峰期。
二、我縣新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存在的問題
我縣新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發展勢頭良好,但是通過調研,發現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思想認識不到位。部分基層領導干部對文化工作,對新農村文化建設意識淡薄,沒有深刻理解了新農村文化建設的豐富內涵,特別是對新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認為新農村文化陣地建設投入多,見效慢,以至于“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雖然將文化陣地建設納入了政府工作目標中,但執行目標的速度和力度不強。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往往處于應付檢查,無序發展的狀態。
2、文化資源配置不合理。目前,我縣行政村已基本完成了農家書屋、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全覆蓋。但是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在文化資源配置上存在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我縣人口密度大的村有千余人甚至幾千人,而人口少的村只有幾十人且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和老人。例如:石窯溝辦事處的韓臺村,在家人口800余人,且群眾居住集中,而蘇家園村在家人口不足百人,由于地勢原因,群眾居住分散,且多為老人。塔灣鎮的塔灣村和蘆溝村因地理位置優越,常住人口分別為1300余人 和1400余人。由此看出,投入同樣的經費、圖書和文化設施,建設同樣規模的村文化活動室,必然會導致資源的浪費。因此,“一刀切”的做法顯然不符合我縣的實際,要因村、因地、因人
而異做好文化資源的配置。 3、文化人才匱乏。我縣農村因大量勞動力轉移,留在農村有文體特長的人才十分缺乏,絕大部分鄉鎮沒有吹、拉、彈、唱和文學創作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也沒有專業的文藝輔導人才。所有這些,對繁榮新農村文化造成了很大的阻礙。鄉鎮文化站干部隊伍也令人堪憂:一是專干不專。我縣鄉鎮多數文化站站長由鄉鎮分管文化的副職領導兼任,主要精力從事農村中心工作,文化站工作只掛名,力不從心,難以作為。二是水平偏低。由于受到體制、編制、職稱等因素的制約,文化專業人才很難調動和引進,極少數文藝工作者文藝專長大都是靠自悟自學形成的,沒有與文藝對口專業學習的基礎,其特長往往停留在“會”的層面上,談不上“精”、“專”、“博”,因此存在專業人才青黃不接,后繼乏人現象。三是受經濟思潮的沖擊,農村大部分青壯年皆外出打工,地方的民間文化傳承瀕臨失傳。
4、管理體制不健全。我縣新農村文化發展存在一個顯著問題,就是文化事業發展滯后于經濟的發展。在一些鄉鎮農村經濟建設不斷升溫與農村文化生活單調、滯后形成強烈的反差。新農村文化缺乏個性化和時代感,良好的管理機制尚未形成。調研中發現,我縣多數新農村文化生活單調貧乏,一些鄉鎮可謂“文權”旁落,鎮村領導干部缺乏先進文化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而將引領、導向作用讓位與民間“會頭”,使得他們在農村“神氣活現”、“一呼百應”,建廟迎會請神,以致封建迷信活動,賭博打麻將之風盛行。如此現象,固然與大量青壯年且素質相對高些的農民外出打工,留守老少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偏低、認識不到先進文化的重要性有關,但主要原因則是鎮村干部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宣傳力度不夠,工作方法不對路,缺乏相應的組織和因勢利導,以致不能調動農民群眾參與先進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發展繁榮新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的建議
1、多舉措強化新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的組織領導。一是提高認識。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從戰略上認識新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的重要性,樹立文化也是生產力的觀念,增強責任意識;二是落實責任。縣文廣部門及其他相關職能部門和鄉鎮,要定期對農村文化陣地建設進行監督、檢查,文化陣地建設情況要與文化專干和領導干部的績效考核相掛鉤,實行年度考核;三是完善制度。鄉鎮要根據實際,出臺有針對性的鄉鎮文化陣地管理使用辦法,健全文化設施、文化活動、工作人員、設施保養等各項管理制度;四是搞好規劃。把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列入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中,制定要符合當地實際,設計要科學,布局要合理,可采取新建、改建、合建等多種形式,實行資源共享。
2、多渠道籌集新農村文化陣地建設資金。在新農村文化陣地建設中,要形成政府投資、鄉鎮補充和農村自籌等多種籌資渠道。近年來,中央和省、市政府頒發了一系列有利于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經濟政策,我們應不折不扣地執行和兌現。建議政府應把用于新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的資金形成專項經費,認真履行“文化事業資金投入率不低于同年當地財政收入增長率”這一政策。另外,相關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研究解決因增加新農村文化服務項目和內容而需要增補經費的問題,確保專項經費及時足額到位。各級黨委政府亦可采取文企聯辦、民辦公助、公辦民助等形式,引導企業和民營資本積極參與文化活動,為活動提供資金和物質上的支持,企業在參與文化活動的同時也得到了宣傳,實現了雙贏。此外,鄉鎮和村委應充分挖掘鄉友和各界知名人士的潛力,大力采取“投、引、捐、集、融”資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法,鼓勵他們為新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多做貢獻。
3、多手段優化文化資源的配置。調研中發現,由于農村教育布局調整,不少行政村學校撤并后校舍閑置,建議通過整修后開發成為當地村文化活動室,有條件的鄉鎮可將文化陣地建設與新農村建設同步安排實施,也可將中小學遠程教育、黨員遠程教育與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同步安排實施,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同時,鄉鎮文化站及村文化活動室的選址應選擇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如學校、車站、市場附近,便于群眾到文化站(室)參與活動。對于人口少的村組,在文化資源配置上適當縮減規模,剩余的資源可分流到人多的村組,也可轉移到學校,定期讓孩子們將所需圖書帶回家中供家長們學習閱讀。文化站和文化活動室應根據群眾活動的特點,在開放時間上應打破機關化的管理模式,雙休日、節假日、趕集日要確保開放,要有專人負責,并做好日常的活動的記錄。
二、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有影響作用
校園的環境文化通過教育者的組織和利用可以對受教育者產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養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積極作用。這種積極性的功能需要通過教育者的設計而體現。校園以環境文化的育人功能僅僅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是不能充分發揮的,學校的老師,尤其是領導必須有意識地利用校園環境文化,甚至可以改變某些校園環境文化來為學樣教育育人服務。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生的心理平衡;學生的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學習的內容和方式。
三、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
近些年來,學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加強了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和設施建設,校園的環境文化建設有了很大的改觀。為適應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學校都進行以學校內部綜合改革,并把比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上來,特別是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給予了高度重視。這都是因為我們已經認識到了學校校園環境文化的創建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的發展有著其獨特的潛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響作用:
1、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需要。
前些年來,特別是90年代以來,校園環境文化建設中出現了令人擔憂,必須須引起高度重視的嚴竣問題。
2、營造校園環境文化氣息是學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
校園環境文化,它具有特殊而多樣化的育人功能。如果說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角,那么學校校園環境文化好比是他們活動的舞臺,缺少這個舞臺,師生的活動就失去了依托,并將直接影響教育教學活動的進程和效果。校園環境文化在學校思想教育中表現出以下幾種功能:1凝聚功能。學校環境文化建設的核心是樹立群體的共同價值觀,通過它的影響力在青年學生中形成一種無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青年學生行為系于一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之上,從而在高雅古富的精神生活中,陶冶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品格。2激勵功能。不同的校園環境文化會將教育教學活動導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產生不同的育人效果。良好的校園環境文化,必然會出現“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校風,深刻地影響著師生的內心節辦,激發著師生的工作和學習熱情,比起千遍萬遍地說教方法,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3熏陶功能。學校按照審美的要求去加強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這對學生的審美理想、審美趣味和審美觀念的形成具有無形的熏陶、感染和潛移默化的作用。4益智功能。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的智能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一般地說,豐富良好的環境文化因素刺激,可以促進智力發展,還能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并以此為中介來促進智能的提高,特別是學習興趣的提高。3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