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9 12:03:1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扶貧技能培訓工作,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017年,以全縣整村脫貧貧困村有培訓需求的勞動力為重點,同時統籌安排其他有培訓需求貧困勞動力,開展各類精準扶貧勞動力培訓5600人。其中職業技能培訓4650人,農村致富帶頭人示范培訓省級示范培訓600人(配套班50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脫貧培訓示范工程職業技能培訓100人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250人。
二、培訓分類和資金來源
培訓分類為: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創業培訓、勞務品牌培訓、“兩后生”職業技能學歷教育培訓、農村致富帶頭人示范培訓省級示范培訓、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脫貧培訓示范工程勞務技能培訓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其中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創業培訓、勞務品牌培訓資金來源為就業專項資金。農村致富帶頭人示范培訓資金由省人社廳和縣財政共同籌集,其中省人社廳補貼10萬元用于省級示范培訓,配套班資金自籌解決。“兩后生”職業技能學歷教育培訓補貼資金來源為專項資金和扶貧資金。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資金來源為中央資金和省級配套資金。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脫貧培訓示范工程勞務技能培訓經費由省扶貧辦安排。
三、責任分工
精準扶貧勞動力培訓工作由縣人社局聯合縣扶貧辦、縣農牧局、縣教育局、縣婦聯共同組織實施。
(一)縣人社局負責實施全縣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創業培訓、示范培訓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脫貧培訓示范工程勞務技能培訓。縣扶貧辦、縣教育局負責實施“兩后生”職業技能學歷教育培訓(雨露計劃)。縣農牧局負責實施貧困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縣婦聯負責實施省婦聯下達的勞務品牌培訓。縣扶貧辦負責向相關部門(單位)提供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礎數據。
(二)縣人社局、扶貧辦、農牧局、教育局、婦聯等部門要結合本計劃制定本部門的培訓年度實施方案,健全培訓臺賬,定期向縣精準扶貧勞動力培訓工作實施辦公室匯總上報培訓進度情況,組織實施本部門的培訓工作。
(三)縣人社局、扶貧辦、農牧局、教育局、婦聯等部門要建立精準到人到戶的培訓臺帳,細化培訓計劃,負責本部門培訓人員大數據管理平臺信息審核錄入,組織實施精準培訓工作。
(四)承擔培訓工作的職業學校和民辦職業培訓學校,具體開展精準培訓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精準實施培訓。各部門要結合我縣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的需求,以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方面的技能和創業培訓為主,科學制定2017年精準扶貧培訓實施方案。按照實施方案,對照培訓進度和項目安排,根據貧困家庭勞動力培訓意愿和技能需求,開展現場示范、訂單培訓、定向培訓、校企聯合等培訓方式精準實施培訓,確保精準扶貧培訓取得實效(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脫貧示范工程職業培訓按照《省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脫貧示范工程實施方案》(甘農牧〔2017〕14號)執行。
期間,全省各級扶貧、財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新階段扶貧開發的部署,把實施雨露計劃作為扶貧開發的一項重點工作,按照省扶貧辦、省財政廳《關于加強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意見》(政扶發〔〕14號)要求,以農村貧困家庭青壯年勞動力為對象,以提高轉移就業能力為重點,以幫助貧困農戶增收脫貧為目標,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實施機制,轉移培訓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應看到,一些地方存在著項目資金監管不力、運行機制不夠完善、培訓質量不高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雨露計劃的實施效果。隨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就業市場需求變化,目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已經由指令性、引導型、“短平快”向指導性、技能型、常態化轉變,進一步加強雨露計劃管理并改革完善實施方式,不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緊迫。
加強雨露計劃管理、改革完善實施方式是充分利用“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試點成果,實現扶貧培訓補貼政策跟進入戶,提高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的需要;是完善轉移培訓工作機制,規范項目資金管理,確保補貼資金安全有效運行,實現雨露計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創新扶貧開發機制,提高扶貧開發工作水平,開創“十二五”時期扶貧開發新局面的需要。全省各級扶貧、財政部門務必統一思想,深化認識,轉變觀念,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調整工作思路,完善工作舉措,認真履行職責,確保雨露計劃工作在“十二五”期間管理更加科學、運行更加規范、效果更加明顯。
二、加強雨露計劃管理、改革完善實施方式的總體思路和基本目標
加強雨露計劃管理、改革完善實施方式的總體思路是,實行“計劃指導、資金到縣、培訓到戶、直補到人、部門協作、全程監管”。通過改革完善實施方式,達到以下基本目標:
應用“兩項制度”銜接、建檔立卡成果,進一步完善雨露計劃瞄準機制,通過培訓到戶、直補到人的政策激勵,引導有轉移愿望的貧困家庭勞動力接受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其就業技能和增收能力,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實現雨露計劃項目運行更加規范,補貼資金更加安全,部門監管更加科學、簡便、有效,從制度機制上堵塞漏洞、防范風險,確保雨露計劃健康順利實施。
建立一套適應雨露計劃轉移培訓常態化的實施辦法、操作程序和長效機制,調動各相關方面的積極性,提高雨露計劃工作整體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進一步明確雨露計劃工作重點
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扶貧開發工作的決定》(發〔〕8號)提出的雨露計劃轉移培訓“兩個為主”的工作要求,為適應農村未參訓青壯年存量勞動力日益減少、新生勞動力培訓需求增多、企業對技能型工人需求日益旺盛的這一形勢變化,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雨露計劃轉移培訓工作要立足提升培訓質量,逐步減少短訓規模,增加職教長訓比重,把工作重點放在扶持有轉移愿望的貧困家庭新生勞動力接受職業技術學歷教育上,培養中、高級技能人才。根據實際需要,適量開展貧困家庭青壯年勞動力短期技能培訓,培養初、中級技能人才。同時,積極做好國家雨露計劃實施方式改革試點工作,有關縣(市)嚴格按照試點要求,把握工作重點,如期完成試點任務。
四、實行培訓任務和補貼資金計劃直達到縣
改革轉移培訓任務計劃管理方式,實行計劃到縣(市、區),變指令性計劃為指導性計劃。省扶貧辦按因素法制定年度轉移培訓指導性計劃方案,經與省財政廳會商后,直接下達到各縣(市、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市)要根據省下達的指導性計劃,認真做好雨露計劃政策宣傳和貧困家庭勞動力參訓的組織動員工作,本著“政策引導、農戶自愿、實事求是、據實補貼”的原則,最終確定本縣(市)當年實際完成的轉移培訓人數。非重點縣(市、區)要以省下達的指導性計劃為控制數,本著“擇貧、擇老”的原則,將計劃分解到鄉(鎮)、村。省扶貧辦將根據各地實際完成情況,對次年各縣(市、區)的指導性計劃進行適當調整。從年開始,各地扶貧部門不再直接向培訓基地下達指令性的轉移培訓任務計劃。
改革雨露計劃轉移培訓補貼資金計劃下達方式,由縣(市、區)根據培訓任務測算資金量,直接在省里安排到各縣(市、區)財政扶貧資金總量中實行單列。完善補貼資金使用方式,當年雨露計劃資金有結余的,可接轉到下一個年度繼續使用;當年雨露計劃資金不足的,由縣(市、區)從地方財政扶貧資金中補足。
五、實行推薦培訓基地與農民自主選擇相結合
為了確保貧困農民能自主選擇和接受優質的職業教育培訓,從年開始,扶貧部門實行向貧困農民推薦一批優質的中職學校、培訓機構作為雨露計劃培訓基地,由貧困農民自主選擇參訓學校和專業。各地扶貧部門所推薦的中職學校、培訓機構,一是從現有的雨露計劃培訓基地中直接擇優產生,二是對新納入推薦范圍的基地,必須是國家和省重點中職學校和優質專業培訓機構。各地所推薦的基地數量規模要適度,每個市(州)按2-3所市屬中職學校、每個縣(市、區)按1-2所縣屬中職學校或專業培訓機構的規模進行掌握,讓貧困農民有一定的自主選擇范圍。
基地推薦工作自下而上進行,先由各縣(市、區)扶貧辦篩選初薦,再由市(州)扶貧辦甄選推薦,最后報省扶貧辦備案進行公開公示。各地對納入雨露計劃推薦的培訓基地,要根據培訓質量、就業安置、收費水平、群眾公認度等建立淘汰機制,實行一學年一評估和調整,每年由市(州)扶貧辦征求縣(市、區)意見調整后報省扶貧辦備案。
六、完善培訓補貼對象的確認方式
全省29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市)的雨露計劃轉移培訓補貼對象,必須是實行“兩項制度”銜接、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勞動力,由縣(市)扶貧部門依據本縣貧困人口建檔立卡數據庫進行審核確認。其中,列為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補貼對象,必須是當年新入學就讀于扶貧部門推薦的中職培訓基地且已正式注冊中職學籍的貧困家庭子女;列為短期技能培訓的補貼對象,必須是當年在扶貧部門推薦的專業培訓基地中參加短期技能培訓并獲得“兩證”(即技能培訓合格證、職業資格等級證)的貧困家庭青壯年勞動力。
對于非重點縣中沒有實施“兩項制度”銜接、建檔立卡工作的,暫停短期技能培訓,只開展貧困家庭新生勞動力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培訓,其補貼對象確認方式,仍采取“農戶申請、鄉村證明、縣辦審定”程序進行;列為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補貼對象,也必須是當年新入學就讀于扶貧部門推薦的中職培訓基地且已正式注冊中職學籍的貧困家庭子女。
七、建立貧困農民按需自主參訓和補貼申請機制
本著尊重貧困農民“自愿培訓、自主選擇”的原則,建立貧困農民按需自主參訓和補貼申請機制,充分調動貧困家庭勞動力參加雨露計劃轉移培訓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主性。
凡當年有子女新入學并在扶貧部門推薦的中職培訓基地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貧困農戶,可向縣(市、區)扶貧部門提出享受雨露計劃轉移培訓補貼的申請,并如實填寫《雨露計劃貧困家庭子女接受中職教育補貼資金申請表》(附件1)。
凡當年有參加短期技能培訓愿望、年齡在16-45歲的貧困家庭勞動力,可向當地縣(市、區)扶貧部門提出要求參加短期技能培訓并享受雨露計劃培訓補貼的申請,并填寫《雨露計劃貧困勞動力短期技能培訓登記卡》(附件2)。貧困家庭勞動力憑卡從扶貧部門推薦的培訓基地中,自主選擇基地和專業工種參加培訓。
對在非雨露計劃推薦培訓基地就讀的農村貧困家庭子女,如其所學專業在雨露計劃推薦培訓基地沒有開設、而本人確有需要的,可先由本人提出申請,經縣(市、區)扶貧辦備案后,納入雨露計劃培訓補貼對象。
八、實行統一補貼標準和資金直補到戶
省里制定統一的雨露計劃轉移培訓補貼標準,每個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勞動力可以且只能享受一次雨露計劃資金補貼。年的補貼標準是:對當年新入學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貧困家庭子女,每人一次性補貼1000元;對當年參加短期技能培訓且獲得“兩證”的貧困家庭勞動力,每人一次性補貼600元。
凡當年提出申請享受雨露計劃中等職業教育補貼資金的貧困農戶,須提供就讀子女的居民身份證和學校出具的全日制中職學校在讀學籍注冊證明。各縣(市、區)扶貧辦要認真對其申請資格和在校就讀情況進行審核。對審核合格的,在次年3月底前由縣(市、區)財政局根據扶貧部門提供的建檔立卡資料和基地名錄等進行復核后,采用“一卡通”方式,將補貼資金一次性直補到戶,并在湖北省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網上公示公開。對于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貧困家庭子女,可以同時申請享受國家中職免學費、補貼生活費資助政策。
對參加短期技能培訓的貧困家庭勞動力,由參訓勞動力本人持居民身份證、《雨露計劃貧困勞動力短期技能培訓登記卡》、合法有效的技能培訓合格證書和職業資格等級證書,向所在縣(市、區)扶貧辦提出享受培訓補貼申請,先經縣(市、區)扶貧辦審核,再由縣(市、區)財政局復核相關資料后,采用“一卡通”方式,將補貼資金一次性直補到戶。
對納入國家雨露計劃實施方式改革試點工作的縣(市),試點期間被列為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補貼對象,執行國家補貼政策,不重復享受省雨露計劃長訓補貼政策;被列為短期技能培訓的補貼對象,執行省雨露計劃短訓補貼政策。
九、做好培訓檔案資料臺賬管理和上網登錄公示公開工作
雨露計劃轉移培訓實施方式改革后,實行“兩表一卡”檔案資料臺賬管理制度,即《雨露計劃轉移培訓及補貼資金發放匯總臺賬表》(附件3)、《雨露計劃貧困家庭子女接受中職教育補貼資金申請表》、《雨露計劃貧困勞動力短期技能培訓登記卡》。每份《雨露計劃貧困家庭子女接受中職教育補貼資金申請表》必須附上就讀子女的居民身份證復印件和學校出具的全日制中職學校在讀學籍注冊證明原件。每份《雨露計劃貧困勞動力短期技能培訓登記卡》必須附上參訓勞動力的居民身份證、技能培訓合格證和職業資格等級證的復印件。各縣(市、區)扶貧辦要負責做好上述紙質檔案資料的審核、整理和歸檔工作,并及時做好《雨露計劃轉移培訓及補貼資金發放匯總臺賬表》(電子臺賬)登錄湖北省雨露計劃信息管理系統的工作。
積極推行上網登錄公示公開制度。省扶貧辦、省財政廳分別在湖北扶貧網、湖北雨露網和湖北省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網上公開推薦基地的相關信息。各市(州)、縣(市、區)扶貧部門要將納入推薦范圍的雨露計劃培訓基地及其專業設置、收費標準、國家資助政策和扶貧補貼標準等相關信息,統一制作成“基地名錄和專業菜單”,采取多途徑、多形式向社會公開,并廣泛宣傳到農村基層,直達到貧困農戶,讓貧困農戶擁有知情權和選擇權。各縣(市、區)要建立雨露計劃培訓補貼資格審查公示制度,將享受培訓補貼的人員名單、補貼數額等信息,及時通過互聯網等形式向社會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和群眾問詢。
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扶貧、財政部門要把實施雨露計劃作為新時期扶貧開發的重點工作,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狠抓落實。要進一步強化“一切為了貧困的父老鄉親”的服務理念,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和政策觀念,以積極負責的態度和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兢兢業業地做好雨露計劃轉移培訓項目的組織實施和管理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受益。要把雨露計劃補貼資金管理納入財政扶貧資金管理績效考評范疇,實行全程監管,采取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預防和杜絕違規違紀現象發生。
課 題: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湖南武陵山區農村人才扶貧與職教研究》(項目批準號:14YBX064)階段性成果。
一、背景
2011年,國務院批準實施了《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12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的71個縣(區、市)范圍中,湖南省被納入規劃就有37個縣(區、市),是典型的老、少、邊、貧地區,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世居少數民族聚居區,其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數民族總人口的90%。同年11月,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啟動,省委、省政府近日出臺《湖南省農村扶貧開發實施綱要(2011-2020年)》(簡稱《綱要》),《綱要》提出了我省農村扶貧開發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在新的起點上,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湘西州內唯一一所高職院校,并于2004年被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為全國勞動力轉移培訓十大示范基地之一。筆者學校利用其擁有的“國家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湘西州新農村建設人才隊伍培訓基地”教育平臺,結合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財政廳《關于在全省實施農村黨員干部"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的意見》(湘組發[2007]12號)文件、州勞動局的"陽光工程"精神、州移民局“移民培訓計劃”和州民政局“退伍軍人培訓計劃”等渠道,為我州培養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夠適應武陵山區經濟發展需求的技術骨干和管理人才,助推湘西精準扶貧。
二、職業培訓
學院培訓工作在國務院、省、州扶貧辦及各級有關部門的關懷和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湘西州扶貧攻堅戰略,把各項職業技能培訓作為服務地方經濟,改善貧困落后面貌,實現精準扶貧的有效途徑,始終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一方面,狠抓全日制學歷教育;另一方面,廣泛開展系列職業技能培訓,形成了多形式、多規格、多層次的辦學格局。先后開展了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庫區移民轉行培訓、城鎮下崗工人轉崗培訓、農村大學生創業培訓、農村實用技術推廣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培訓、農村基層骨干素質提高培訓、農村孤兒與殘疾人員關懷培訓、退役士兵轉業培訓、“一村一名農民大學生”學歷教育培訓等,共培訓各類學員30000多人次。特別是在為“三農”服務的各項培訓中,“一村一名農民大學生”培訓更具特色,得到了州委州政府的充分肯定。農村“一村一名大學生”項目計劃自2009年實施以來,得到了各級各部門特別是州委組織部和州扶貧辦的大力支持,經過五年的努力工作,逐步形成了有效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確保了該項目計劃的順利實施。學院目前共有“一村一大”學員1280名,其中在籍942名,已畢業338名,學員中有黨員618名,各大村主要干部540名,先后有12名學員考上國家公務員,相當一部分學員成為了農村種養殖大戶、致富能手和農村基層管理骨干,他們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公共事務的管理及社會穩定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通過各類培訓的開展,使受訓學員增強了就業與再就業能力,提高了專業技能水平,真正做到“一人受訓,全家脫貧”,“受訓回崗,專技專能”,從根本上改變了他們的命運,走向了脫貧致富之路。學院作為全國勞動力轉移培訓示范基地之一,真正發揮了其職能示范作用,為湘西州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學院先后被農業部授予“開展科技扶貧,為農村經濟建設服務先進單位”;被省教育廳評為“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和“教學工作優秀學校”;被團中央評為“全國青年轉移就業先進單位”。
三、工作總結
回顧過來的培訓工作,學院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點:
1.創新模式走新路
在多年的培訓中,不斷摸索培訓方法,使學院形成了多形式、多層次、多格局的培訓模式:
(1)開展中長期的技能培訓,采取2~3年制的學歷教育扶貧長訓,如“雨露計劃”扶貧培訓、農村庫區移民培訓、農村基層干部“一村一名大學生”的培訓、農村青年婦女技能培訓、農村孤兒關懷培訓、校企聯合定向委培(如與深圳特蕾新幼教集團合作的幼師培訓)等。這類培訓對象主要為“9+2”模式的學員和一部分五年制大專的學員。他們大多數年齡偏小,為了保證他們多學專業知識,掌握技能,保證就業,學院采取經費籌措“四個一點”:即國家補助一點,家長負擔一點,學生勤工儉學解決一點,學院減免一點(其中農村孤兒辦,由扶貧部門和民政部門實行全免學費、生活費),畢業生頒發中專或大專文憑。這樣,學員既有了學習的壓力,也有了學習技能的時間保證,既可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又能穩定實現就業,真正達到“一人受訓,全家脫貧”的目的。這類培訓模式,得到了上級領導的高度評價和推介。
(2)開展短期的引導性培訓,主要是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培訓,下崗再就業培訓,“一對一”的農村實用技術推廣培訓,農村基層骨干素質提升培訓,退役士兵轉業培訓等等,譬如:我們聯合香港嘉里集團郭氏基金會保靖項目部,為扶貧示范點200多名青年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返鄉后,他們在為當地農業經濟服務中,社會反響非常好。
2.示范帶動促發展
學院一直以“全國勞動力轉移培訓示范基地”為軸心,在全心全意致力于扶貧培訓工作的同時,按照全州“一盤棋”的整體規劃,積極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聯合相關職能部門,主動開展各類培訓,形成了培訓工作大格局。學院相繼被確定為:湖南省庫區移民就業技能培訓的定點院校、省總工會重點扶持就業技能培訓基地、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定點機構、湘西州農村系統技能培訓示范基地、湘西州退役士兵轉業培訓示范基地。目前學院共有各類培訓基地掛牌八個,培訓工種涵蓋一、二、三產業,實現了培訓工作全方位、全覆蓋,切切實實為湘西州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3.把握政策抓落實
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深入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工作
近日,市人社局、就業局到我區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對我區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進行調研。調研對象包括基層就業服務人員、企業負責人、培訓機構負責人、返鄉農民工、創業大學生代表等。調研活動中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對我區培訓工作具體困難、問題進行討論,提出合理化建議。調研結束后,我區進行全面梳理,深入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工作。
2018年,我區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服務經濟發展,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切實提高各類群體的就業創業能力和水平。一是分解任務、明確責任。年初召開會議,要求每一個計劃當年脫貧的村舉辦一期技能培訓。二是創新模式、針對性強。學習與應用相結合;集中授課與自學交流相結合;傳統教學與視頻指導相結合。三是后續服務,帶動就業。向創業培訓學員提供創業指導、創業巡診、創業擔保貸款等后續服務。四是加強監管、確保質量。嚴格按照“開班申請、過程檢查、結業審核”的程序,組織開展各類培訓規范培訓行為。
扶貧先扶智,扶智扶教育。根據江蘇省今年幫扶工作要點,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貫徹精準扶貧要求,聚焦低收入農戶,立足開發式扶貧,針對經濟薄弱村人口現狀特別是勞動力情況,發揮本地師資優勢,開展了“兩后生”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促進就業創業,取得積極成效。
整合資源,共商幫扶政策
近年來,為發揮整體優勢共同推進幫扶工作,江蘇省廣泛構建了涵蓋各個行業的幫扶單位體系。以淮陰區古寨鄉為例,目前確定的幫扶單位分別有省“五方掛鉤”單位、省市級精神文明單位、市區級單位以及各類企業等,集中了政府、部門、院校、企業等多方優勢資源。
為主動對接幫扶工作,2014年9月3日,我們召集“古寨鄉幫扶后方單位座談會”,獲得所有后方單位的積極響應。會上,古寨鄉領導匯報了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提出了經濟薄弱村集體以及低收入農戶急需幫扶的項目方案,各后方單位深入交流了幫扶措施并提出相關建議,與會各方在鄉村需求與幫扶措施方面進行了充分對接。會后,幫扶工作隊會同古寨鄉黨委政府,研究精準扶貧、整體幫扶突破方向,確定了開展“兩后生”職業技能培訓的工作思路。
統籌推進,定制培訓計劃
幫扶工作隊與鄉鎮研究確定工作方案,分別從“兩后生”統計、院校對接、培訓科目定制等方面統籌推進工作。
一是開展“兩后生”調研統計。經過摸底,本地區存在相當數量的“兩后生”,初中或者高中畢業后即外出從事勞務或者閑散在家,其中絕大多數為初中畢業生,文化程度較低,80%以上未參加過職業技能培訓,多數外出人員從事低技能、高體力、低收入的低端產業工作。經過鄉鎮宣傳發動,駐村干部逐戶了解情況,統計培訓人員以及專業意愿,并組織部分培訓人員和家長代表前往院校實地參觀,確定古寨鄉符合條件的“兩后生”28人參加首輪培訓。
二是深入院校對接。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和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是江蘇省“城鄉結對、文明共建”單位,作為重點職業教育院校,具有豐富的理論教育特別是教學實訓優勢資源。通過走訪院校開展對接,幫扶工作隊與兩所院校達成共識,詳細商議了培訓方案。培訓經費主要由幫扶工作隊和兩所院校共同承擔,學員無需支付學費。
三是定制培訓計劃。經過需求分析,采取專門定制的方法確定培訓科目,在院校提供的8個專業中,選出具有普遍認可和發展前景的培訓專業,分別為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的淮揚菜初、中級初級烹飪專業和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汽車維修保養與鈑噴專業。培訓班計劃為180課時,小班化教學,周一至周五在院校封閉學習,全部課程結束后頒發結業證書,并組織學員參加國家統一職業資格專業技能考核,合格者分別頒發中式烹調師國家職業資格四級證書和汽車維修初級工證書。
精心組織,注重實訓考核
2014年11月25日上午,首屆“兩后生”職業技能培訓班正式啟動。幫扶工作隊、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和淮陰區古寨鄉有關領導同志參加了開班儀式。
課程設置方面。院校按照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原則制訂了教學計劃,以理論講授為基礎,以實訓操作為重點,以職業技能考核為導向,配備專業老師,其中淮揚菜烹飪專業由國家級淮揚菜大師張勝來和朱紅星親自擔任培訓指導。
班級管理方面。每個班級分別由鄉鎮安排一名干部和學校安排一名老師擔任班主任和輔導員,學員簽署培訓守則,約定學習生活等規章制度;嚴格班級管理,實行每日考勤,推選小組長負責日常事務管理;引入激勵機制,學完全部課程的學員給予一定生活與交通補助,通過國家技能考核的學員給予一定獎勵,成績優異者安排參加在校國民教育繼續教育。
后勤保障方面。校方免費安排學生住宿,辦理學生食堂就餐,開放圖書館、實訓車間等教學設施,學員進入大學校園后能夠全方位體驗高等教育的魅力。
2014年12月17日,幫扶工作隊符偉星隊長一行赴院校看望培訓學員。在實訓場所,學員分別演示了汽車日常維護保養和淮揚菜肴烹飪等技藝,展示了嫻熟的操作技能,也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幫扶工作隊與院校進行座談,聽取學員交流,大家充分肯定了“兩后生”職業技能培訓所取得的積極成效。
持續幫扶,搭建致富平臺
去年12月底,兩個培訓班相繼完成全部教學計劃,通過專業技能考核,學員全部獲得結業證書。參加烹飪專業培訓的學員中8名學員獲得初級資格證,13名學員獲得中級資格證,參加汽車維修專業培訓的學員獲得從業資格證,鄧方等7名學員被評為優秀學員。結業典禮上,古寨鄉黨委政府向院校7名專家頒發了“扶貧助創烹飪技術策劃創業指導專家”和“農民創業導師”聘書,建立長效合作聯系機制。
結合培訓情況,幫扶工作隊、院校和鄉鎮開展了就業指導和創業支持。目前,參加烹飪專業培訓的鄧方夫婦的飯店已開業;有學員已經推薦在酒店工作;汽修專業的張彬、程兵約300平方米的汽車修理店面也準備開業;優秀學員參加在校國民教育繼續教育工作也在推進中。
首屆“兩后生”職業技能培訓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光明網、江蘇文明網、江蘇經濟報、淮安日報、淮安電視臺、淮安視聽網、淮陰日報,淮安政務網、淮陰政府門戶網等媒體進行了宣傳報道。培訓期間還接受了市城鄉一體化和生態文明專題班、地市職老領導的考察。
總結經驗,創新幫扶機制
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圍繞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工作思路,以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增加農村勞動力經濟收入目標,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推進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建設進程結合起來。按照“鄉村宣傳發動,縣里組織實施,學校負責培訓,保證農民受益”的工作機制,運用扶持政策和市場規劃,依托教育培訓機制,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以培訓促就業、以就業促增收,不斷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和轉移就業能力,促進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地向二、三產業和城鎮轉移,加快農村建設全面小康進程。
目標要求
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基本原則,突出重點,分步開展計劃從今年開始,力爭用3~5年時間把現有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和未考上高中的初中畢業生,都動員其參加各種職業技能培訓,通過培訓,使他們都能掌握一技之長,都能實現就業,都有穩定的收入,盡快擺脫貧困,實現小康。
扶持政策
為鼓勵農村勞動力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盡可能地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今年,對報名參加我縣指定的技能培訓學校進行培訓,培訓合格后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農村學員按文件精神給予補助,其中又是貧困戶的學員,在貧困戶勞動力轉移培訓定點學校參加培訓并合格后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老區扶貧部門按規定每人給予補助400元;對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確有困難的貧困戶學員,可申請小額信貸資金1000~2000元予以扶持;各定點培訓學校對農村學員及貧困戶學員也相應的給予照顧,減免費用。
培訓方法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具有意愿向非農產業轉移和已向非農產業轉移需要提高技能的農村勞動力為培訓對象,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技能培訓、轉移就業為核心,以承接陽光工程項目,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城鎮就業技能培訓及其他企業急需工種為抓手,以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認真貫徹自治區、地區農業工作會議精神,爭取黨政重視,尋求多方支持,整合科技教育資源,聯合社會力量,切實有效地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工作,為服務“三農”,促進我地區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做出貢獻。
二、目標任務
總體任務:建立健全20xx年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工作體系,配置完善培訓基地、設施、手段、師資、教材、信息、臺帳、檔案等基礎條件,加強系統內培訓工作管理,申請陽光工程培訓、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城鎮就業職業技能培訓及其他培訓,努力形成上下聯動,橫向協作,運作優良,優質高效的工作格局。
20xx年全地區開展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10000人次,任務分配情況如下:略
三、基本措施
1、積極爭取重視和支持。各縣(市)農廣校及其他培訓機構要將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的政策要求、目標任務、實施措施、需要解決的困難和問題等認真向當地黨委、政府做好匯報工作,主動向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教育局、工商局、稅務局、農業局、陽光工程辦公室、扶貧辦等有關部門搞好協調和配合工作,以取得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將農村勞動力轉移職業技能培訓納入項目培訓工作中去。
2、虛心接受主管部門的領導。各縣(市)農廣校及培訓機構要根據實際情況,加強內部培訓工作管理,虛心接受主管部門的支持和領導,以保證培訓工作有序進行。
3、整合教育培訓資源,提高培訓效率。在充分發揮現有教育培訓資源作用的基礎上,改造和完善培訓機構,加強基地建設,完善教學培訓條件,培訓建立一批能起示范帶頭作用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基地,增加培訓項目,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的質量和效率。
4、強化培訓機構工作力度。各培訓機構在工作中加大管理,強化工作環節連續制度,在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的師資、教材、市場信息、培訓資質認定、就業推薦、建檔立卡、跟蹤服務工作等具體工作中都要加大管理,落到實處。
5、完善培訓基礎條件
各培訓機構要采取自建、聯建、加盟和利用科技園培訓陣地等多種行之有效地方式建立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基地,并根據市場需求設置培訓內容和專業,根據培訓專業配備教學設施和篩選實習基地,落實培訓教材和師資隊伍,以保證培訓質量,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大家好!
今天,2012年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暨"扶貧培訓"兩個班在二郎吳家溝村正式開學,在此,我代表四川省**凱元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四川省**勞務輸出有限公司、**縣建筑勞動技能培訓中心,向各位領導的到來表示熱情歡迎!并對各位領導一貫重視、支持勞務培訓工作致以衷心感謝!向參加培訓的各位學員表示祝賀、預祝大家取得好的學習成績!
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是縣委、縣政府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惠民工程,也是為了促進農民工更好的就業和創業的重要舉措。這次培訓的抹灰工、砌筑工兩個專業就是有針對性的根據農民工在就業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而開設的。近些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支持下,我縣建筑行業對外勞務用工輸出已經從松散、零星、沒有形成有建制等形式轉變為有組織、有計劃,有建制的勞動力轉移輸出。"扶貧培訓"主要是為了通過技能培訓,實現就業轉移,擺脫貧困,最終實現培訓一人,致富一家的目的。這次通過抹灰工、砌筑工兩個專業的培訓,將促進農民工素質的提高,使他們學得一技之長,真正掌握專業技能。**勞務公司將在學員培訓期間,有計劃組織學員到貴州、等集團公司所屬項目工程基地進行實習,學員培訓合格后,可進行有建制地對外輸出,切實解決就業,我們一定努力開創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新局面,將黨和政府的這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培訓期間,請各位學員遵守課堂紀律,認真聽講做筆記,珍惜這次培訓機會;培訓中心要按照教學計劃的安排,在規定的培訓時間內,提高教學質量,完成教學內容。
提升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民、林場職工及其子女、退伍軍人等人員觀念,增強林業生產技能、豐富產業知識,掌握當前林業實用科學技術、信息,適應市場需求,推進林業產業化經營,提供更多生產方式與途徑,從而達到增收脫貧目的。
二、培訓內容
(一)種植栽培技能培訓。根據3個村的實用技術需求情況,重點開設平歐大榛子栽培技術及市場前景、較高經濟價值樹木或花卉等種苗繁育技術、五味子栽培技術、羊肚菌栽培技術、鈣果培育技術、元寶楓栽培技術、云杉育苗造林是實用技術、羊藿培育技術等培訓。
(二)養殖技能培訓。重點開設森林雞的養殖技術、森林豬養殖技術、獺兔養殖技術、柳根魚池塘養殖等培訓。
(三)動、植物防護技能培訓。動、植物常見疾病預防、控制等開展培訓。
(四)參觀、學習、交流具有一定種植規模林下經濟作物基地與苗木繁育基地。
(五)綜合內容講解包括森林生態修復與生態經濟、林草產品深加工相關技術、職業規范、林業生產過程中需要遵守的相關法律等。
三、培訓方式
邀請鄉土專家或產業技術骨干給予“面對面”“手把手”相關內容傳授。
四、培訓對象
參加培訓的對象主要是鄉村、鎮村、3個村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員、農民、林場職工及其子女、退伍軍人等人員。
五、提供資料
為培訓人員提供平歐榛、鈣果、羊肚菌、五味子、羊藿等科普材料,以及《林業實用技術資料》小讀本。
六、培訓地點
按實際情況在、、等村子進行培訓或參觀具有一定規模的林下經濟作物基地。
七、培訓時間
2020年3月—2020年12月
八、培訓要求
二、時間安排
從月份開始,集中三個月時間,組織實施全市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
三、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政府主導、統籌謀劃、部門參與、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合理推進”總體要求,各縣(區)要在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的協調下,勞動保障、勞務、扶貧、農牧、財政、教育、建設、科技、婦聯、團委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集中抓好今冬明春農民工培訓的組織實施工作,協調解決好培訓前及培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確保培訓工作順利進行。
2廣泛宣傳動員,營造培訓氛圍。要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國家、省、市鼓勵農民工參加培訓的相關扶持政策,宣傳經技能培訓后輸出農民工的典型事跡,讓廣大農民工充分了解有關培訓內容、經費補助標準等方面的情況,通過廣泛宣傳動員,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提高農民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