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5 20:47:5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任務型教學,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藝術類專業大學生是一組特殊的英語學習群體,有獨特的群體特征和專業學習特點。由于自身和外在的種種因素,藝術類專業大學英語教學一直處于英語教育的邊緣和弱勢。時代的發展對藝術類畢業生的英語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學生想學好,教師想教好,藝術類的英語教學應采取什么策略,對于廣大的英語教師來說是一個新的課題。要解決問題,首先要分析問題及問題對象的特點。
一、藝術類專業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藝術類專業大學生文化課素質普遍較低,英語水平薄弱,英語學習動機單一,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對英語學習產生了畏懼心理。由于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認識不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缺乏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動力,大部分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反應遲鈍,缺乏學習興趣,學習被動,氣氛不活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不適合藝術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學習。
二、藝術類專業大學生的特點
藝術類專業的學生受藝術思維特征的影響,一般更習慣于直覺和形象思維,更富于情緒、情感和想象,往往喜歡追求浪漫情調和美感。這個群體的普遍特點是表現欲強、聯想豐富、精力旺盛、記憶力好、模仿力強、個性鮮明、思維活躍、直覺和形象思維能力好,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具有很強的語言可塑性等。但是他們往往重視專業課的學習,忽視英語等文化課的學習,思想上比較自由散漫,組織性和紀律性較差。這些特點使得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厭倦了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渴望表現自己,喜歡寬松、自由、活潑的課堂氣氛。要解決目前藝術類專業大學生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必須找的適合他們特點的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
任務型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做中學”的語言教學方法,把語言應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體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是近20年來交際教學思想的一種發展形勢。國外對英語任務型教學研究得比較多,但主要集中于中學。國內對任務型英語教學法的研究相對集中于中小學,而對大學英語任務型教學研究得較少,對藝術類大學英語任務型教學研究的人少之又少。
三、任務型外語教學
“任務型語言教學”的英文是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從這個英語術語看,任務型語言教學是一種基于任務或以任務為基礎的語言教學途徑(有人稱之為任務型教學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是逐一學習各個語言項目,而是完成各種各樣的交際任務。
四、任務型教學原則與藝術類專業大學生特點的綜合分析
1.任務型教學最大的特點是互動性
藝術類專業大學生有很強的表現欲,對任務型教學來說,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用學會的語言進行交際,而互動性能夠促進語言自動生成。為了達到交際的目的,學習者把關注的焦點放在意義的表達和信息的理解上,而不是語法和其他語言形式上。這有利于學生運用豐富的想象力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2.引進真實文本原則
真實文本使學習者直接接觸目的語文化,能促進學習者以與母語者交流的方式使用新習得的語言,參與有意義的交際,有利于培養學習者的文化意識和語境意識。語境使語言學習變得生動有趣,習得的語言是動態的,從而調動了學習者的積極性,活躍了他們的思維和參與意識。
3.過程性原則
語言規則是程序性知識,學用結合才能很好地掌握。任務型外語教學將學習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過程上來,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接觸、感受、體驗并使用這些語言點。同時強調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在課堂的大部分時間,是獨立或以小組形式完成任務,這些活動任務是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這一特點有利于解決藝術類專業大學生上課自由散漫,漫無目的的問題。
4.重視學習者個人經歷對學習的促進原則
這種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是通過親身感受獲得個人體驗,建立對客體的認識和理解,二是學習者新習得的信息豐富或調整原有的認知結構。這一理念允許學生犯語言錯誤,認為這種錯誤有積極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在語言運用方面,學生有較大的自由度,可以進行創造性的發揮;在完成任務的方式、任務結果等方面,要充分發揮想象力。
5.課堂語言學習與課外語言運用的相關性原則
任務型教學注意到傳統語言教學與社會實踐脫節的問題,課堂學習與課外運用緊密聯系的重要意義是縮小課堂和社會的距離,激發學習者的內在動機。
本文分析了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特點、英語教學的現狀及任務型教學的特點,研究結果發現任務型教學有利于培養藝術類大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動機,激發藝術類大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參考文獻:
一、任務的設計要有明確的指向目標
按照一般教育理論書籍較一致的提法,教學目的是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這說明教師在設計任何一個教學任務時,必定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作指引,教師要明確通過這個教學任務,期望學生有什么語言或行為上的變化,這也是教學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然而任何一個教學活動不可能窮盡一堂課所有的教學目標,每一個教學活動都因為其特殊性,有著其特殊的作用。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有明確的指向目標,比如,有的活動可以用來調節課堂氣氛,有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增加對單詞的理解,有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表達時更加順暢,而有的活動則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一些相關的學習策略和方法等。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能比較明確地預見到活動前和活動后,學生的區別會有哪些等等,這樣,設計出來的教學活動目標指向明確,操作性強,教學效益也高。
二、任務的設計要和教材提供的文本內容緊密相關
《課標》指出:英語學習是知識積累和能力實踐的過程,需要有合適的課程內容,而教材是課程內容的主要載體,。所以,對教師而言,要自覺地去學習和鉆研課程標準,研究教材,根據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課程目標和教材提供的文本內容,規劃設計每一個教學活動,使活動設計不僅能和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相吻合,而且還應該和整個單元或整個模塊的教學主題相吻合,真正做到通過教材來教英語,使學生接觸和學習現實生活中鮮活的語言知識,為日后真實交際作準備。
三、任務的設計要和學生的生活背景或生活經驗相聯系
我們常說,備課不光是備教材,更重要地是備學生。不同的地區,即使是同一地區的學生,其成長的背景、生活的環境都是不盡相同的,那么,他們所具有的生活經驗也存在著差異。但教材提供給教師和學生的是統一的學習內容。所以,教師在設計活動時,一定要關注活動的內容和方式等是否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特別要注重從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出發來設計教學活動。這樣,才能把教材上的語言知識內容通過不同的活動方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效掌握,從而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要,以真正做到當前英語課堂教學提倡的“學中用,用中學,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讓英語成為學生真正用來交際的工具,而非僅僅是停留在腦袋中的語言知識。
四、任務的設計要有一定的層次性與遞進性
語言學習是有規律的,因為沒有自然的語言環境,通常第二外語的獲得都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一定的方法,花費一定的時間,循序漸進地學習。所以,作為一個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一定要考慮活動的層次性和遞進性,比如:活動一和活動二的內容是什么?這兩個活動在對學生語言訓練上面是否有遞進的要求。通過連續的幾個活動,對學生的語言訓練仍舊是停留在同一個層面上,還是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提高?如果忽略了這些的話,表面上學生參與活動的面或許很廣,課堂氣氛或許也很活躍,但對學生的語言訓練卻停留在一個層面上,這對于擴充學生的語言知識,增加學生的語言量輸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幫助不大。所以任務的設計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構建由初級任務到高級任務,并由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使教學階梯式地層層遞進。
五、任務的設計要兼顧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
時代的發展為教育提出許多新的發展目標,如創新精神、實踐動手能力、合作意識、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等等。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培養個性完滿發展的人,是落實全面發展教育理念的需要,也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追求。所以,在這種現代教育觀念的背景下,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不僅要關注基礎的教學目標的達成,比如語言知識的落實,語言技能的培養,語用能力的發展,也要關注更高的教育目標的達成,比如:學生在參與和實施整個活動的過程中所得到的積極愉悅的體驗,而這些體驗對于學生的美好情感的形成,良好的個性、學習習慣和學習意志的培養,各種智能的發展要起到積極引導的作用。另外合作意識的培養,任務的設計必須依賴于學習者之間的共同合作,每一個學習者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都擔當各自不同的角色,都需要提供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合作精神。
六、任務的設計的難易度要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
二、任務的選擇要體現人文性
選擇任務既要注意德、智、體、美、勞的全面滲透,也要注意社會、生活、交際、跨文化的相互滲透,并要融哲史、文學、藝術、環保、法律于一體,使學生鑒賞水平和表達能力不斷提高,使學生思辨能力和審美能力得到不斷培養。
三、任務的設計
任務的設計就是要給學生提供明確、真實的語言信息,使學生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境中體會語言、掌握語言的應用。任務設計要堅持從實性:第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和知識水平的實際,本著各有所需,各盡所能,教有重點,學有收獲的宗旨,設計學生可接受的任務;第二,活動要面向全體學生。
四、教學的處理
由于各校的生源和師資水平等教學條件和環境存在差異性,教師們在實施任務型教學法的過程中還要聯系實際,注意處理好幾個方面的問題。同時,我們也要正視到它所面臨的一些挑戰,盡量克服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任務型教學法的作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缺乏興趣,學生只能被迫去學,根本談不上創造學習。要把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就需要教師持續不斷地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要注意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充滿情緒讓學生扮演各角色,相互對話,講故事,當小老師,表演短劇節目。聽英語歌曲和看英語電影等。這些活動極大地激發學習熱情。時間一久,這些興趣就會轉化為強大內部學習動機。使學生進行自覺、自主、有創造思維的學
要結合實際、實事求是實行新課程改革,推行任務型教學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具體推進和實施的時候,不要一哄而上,要因地制宜,要結合當地的教學環境和條件而開展。
教師和學生之間要協調分工在開展任務型語言教學活動時,教師和學生的分工要合理、科學,出現由老師或學生單獨承擔一切任務的現象是不可取的。所謂“教學相長”,教學活動是雙邊活動,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要在師生共同配合下完成教學任務。在任務型語言教學中,學生要主動地應用已有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去嘗試語言交際等活動。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在任務型語言教學活動中,基礎差的學生由于語言知識相對缺乏,往往動口和動手的能力比較差,在設計和實施任務時喜歡被動等待他人完成任務,成了一個旁觀者。而成績優異的同學往往能爭取更多的組織和表現的機會,有很強的優越感,總以自我為中心,忽略了身邊后進的同學。
然而任務型教學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很多誤區,總體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主面的誤區:
1.對任務型教學的概念認識模糊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earning,簡稱TBL)是在20世紀80年代外語教學研究者經過大量研究和實踐提出的一個具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模式,是20年來交際教學思想的最新發展成果。傳統英語教學中的PPP教學法(presntation介紹―practice操練一production產出)強調語言知識無語境的機械性訓練,而任務型教學“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而不是測試的分數)來體現教學的成就”。
2.把任務等同于練習
任務就是換了件“新衣服”的練習。有些教師對什么是任務有著模糊的認識,把任務和我們傳統教學中的練習等同起來。概念的誤解會導致任務設計和實施上的偏差,甚至會背離而馳。
3.把任務型教學當著當成“靈丹妙藥”能治百病
任務型教學仿佛適合所有年齡段的學習者。有些教師認為只要設計了各式各樣的活動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卻全然不考慮學習者的心理發展特征,忽視了任務對學習者的可適合性。
4.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實際,將任務絕對化
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在要求學生完成任務之前,缺乏必要的準備環節。即在沒有給學生呈現完成任務所需的語言知識的情況下,便讓學生倉促接受“任務”,致使學生從一開始就難以開口或無話可說,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在分配“任務”前,教師沒有介紹任務的具體要求或對“任務”說明不夠清楚,導致學生一頭霧水,不明就里,使課堂教學經常出現“斷線”現象。究其原因在于,不少教師錯把任務型教學夸大理解為完全以學生自我為中心,任其隨意發展,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一些必要的知識傳授、語言訓練及任務交代等一些進行任務型教學的必要準備工作。
5.缺乏科學的管理和必要的分工,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流于形式
在任務型教學過程,兩人結對和小組活動是其主要的教學活動形式,采取這種活動形式目的是為了解決大班教學兩級分化問題。但事實上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所進行的小組活動僅僅是機械地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缺乏科學的管理和必要的分工,只是為做而做,為演而演,其結果是“放得開”卻“收不住”。從表面看課堂氣氛熱熱鬧鬧,實際上卻是亂烘烘一團糟,從“滿堂灌”的極端走向了“滿堂動”的另一個極端。
6.教學環節僵化機械,任務環節的實施過程程式化
在進行任務型教學時,不少教師為了追求任務環節的完整性,常常會出現簡單機械的按部就班,缺乏有針對性和靈活性的錯誤。例如:在匯報任務結果時,不管大班多組的實際困難,也不管課堂節奏和效率如何,機械地要求十幾個小組輪流過“堂”,而當某個小組在匯報任務完成的情況時,其他小組卻在漫長的聽匯報的過程中無事可做,或開小差或做其他事情,課堂教學效果和效率都非常令人質疑。
參考文獻
[1]高文.教學模式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盧莉.關于任務型教學.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7)
[3]黃子成.中學英語教學建模.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
[4]David Nunan.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英語課程改革.哈爾濱: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提倡任務型教學模式,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落實在教學過程中,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和合作的學習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強調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是將英語的教學目標整合到一個或多個具體的活動任務當中,使學生在使用英語完成任務的同時,不知不覺中學會英語,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這是一種以人為本,以應用為動力,以應用為目的,以應用為核心的教學途徑,它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實踐空間,能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我在實踐與嘗試的過程中,有以下感悟,愿與同仁一道探討。
一、布置任務宜早,明確任務目標
通過實踐我發現:在課堂教學的一開始就將任務布置下去效果更好。因為在開始學習教學內容之前,學生還沒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完成這個任務,因此學生就通過學習有關知識,獲得能力,最后完成了任務,教師在此期間不斷關照所布置的任務,關注在完成任務時特別困難的學生和內容,讓學生帶著任務學習,在學中不斷獲得完成任務所必需的知識、能力等直至最終完成任務。這個過程是對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培養過程。
二、任務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提高學習興趣
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新的語言知識,而且更應注重新的語言技能的形成和擴展過程。因此,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交際情景更加重要,讓學生置身于貼近自己生活的語境中,產生親切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這種教學設計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將英語語言知識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所設計的任務對學生來說,應該具有實際意義,貼近他們的生活、學習經歷和社會實際,使學生樂于參與,有話可說。如在進行字母教學時,給學生上完第一堂英語課后,我考慮到每個班都有幾個學生在小學時學過英語,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培養學生互教互學,團結合作的精神。我就讓學生收集帶有英文字母的商標品牌和英文縮寫,看誰收集的多,看誰認識的英文字母多。結果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收集到很多很多,像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英文縮寫CCTV、SYTV、NBA、WTO、USA、UFO、RMB等都是學生收集的。另外,學生還收集了十堰市幾個有名的服裝品牌,如依高、真維斯等。學完字母后,為了檢查學生對26個字母的掌握情況,我又讓學生每人制作一個計算機鍵盤,看誰能以最快的速度從A找到Z。還讓學生自制字母卡片,開展找“鄰居”和找“朋友”的游戲活動,通過以上任務型活動的開展,學生很快掌握了26個字母的大小寫的規范書寫及正確讀音,使單調枯燥的字母教學變得新鮮有趣。在學習水果名稱時,我事先讓學生收集自己知道的水果名稱,并把它們畫在一張白紙上,染上顏色,把英語單詞寫在畫的下面,比一比,看誰知道的水果名稱多,學生們也非常感興趣。在學生們準備的同時,我也做了充分的準備,以免學生在課堂上問一些不常見的水果名稱,準備充當學生的“活字典”。在教學詢問姓名的對話之前,我讓學生們制作自己最喜歡的明星頭飾,以備上課時用,給學生創造一個真實情景,結果學生制作了劉德華、趙薇、林心茹、蘇有朋等頭飾,真是“明星大薈萃”,學生仍異常興奮。學生詢問姓名的對話后,我又設計了一次記者采訪“外賓”的任務活動,當采訪到女性“外賓”時,問年齡時都一律回答“It’s a secret(秘密)”,此次活動的開展,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英 美國的女性忌問自己年齡,符合英美文化禮儀,從而明白了中外文化的差異。
三、教師要轉變角色,促進自主發展
傳統的英語教學活動主要是“精講多練”,因此教師擔任著“主講”和“指揮”兩個角色。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既是演員,又是觀眾。教師不在處于獨占講臺的靜態格局,不是單方面的向學生灌輸,而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是一種媒介、橋梁,是學生活動的伙伴。在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積極熱情地參加學生的活動;同時組織和控制好課堂;給學生充分的實踐機會和時間,這樣學生才有充分表現和自我表現發展的空間,才會成為學習的主人。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發揮主體作用,充分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通過對話、交流等學習活動,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新知識,并能將所學的語言融會貫通。
四、任務要面向全體,體驗學習成功
任務的設計除了考慮學生的興趣,情景的真實性,還要考慮任務的難度。過易,學生達不到訓練的目的;過難,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教師設計的任務要從實際出發,要讓學生跳一跳就夠得到,學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產生更持久的學習熱情。素質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不是為了培養特殊的尖子生,而是要讓大部分學生完成任務,又要考慮兼顧兩頭。因此,可以給所有學生同樣的材料,但設計不同的要求,給予不同程度的幫助;可以給不同學生不同程度的材料,執行共同的任務,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各盡其職,發揮各自優勢、特長完成任務。
比如,讓學生根據提供的情景,圍繞所學語言內容和知識編對話,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要求就對書上的對話進行背誦表演;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要求對書上對話稍加改編后并進行表演;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求能根據語境,改編和拓展對話,表演要有一定的可視性,就好比是一次真實的語言交際活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
小學英語任務型課堂教學要讓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做到“有的放矢”,這既讓學習活動的目的性增強,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圍繞著教師設計好的“任務”,積極參與,通過語言信息的大量輸入,從而營造另一個語言的環境,使學生不知不覺中習得語言。任務型教學要求采用活動形式,讓學生通過玩、演、視、聽、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及合作等活動方式,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以實現完成任務的目的;同時,讓學生感受成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設計任務型教學的任務方法,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呢?
一、實施猜測性的任務設計
猜測性的任務設計是一種極為常見的任務設計。這種任務需要的時間短,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可得到充分鍛煉,并適合教學的各個環節。如學習第三冊中的第五課My bedroom中的There be句型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活動:讓學生猜猜Anne的房間里有什么?讓學生盡量用英語說出來。然后,出示Anne的房間圖畫,檢查學生剛才猜得對不對,猜對的給予獎勵。這種任務設計能在短短時間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在猜測的過程中獲得了快樂和成就感。但設計猜測性任務時,要注意任務目的的針對性,不要單純地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進行猜謎游戲。同時,教師要細化猜測的規則,注意任務的進程、時間以及紀律。
二、實施聽、說、玩、演的游戲活動
英語教學要求聽說領先, 在教學中貫穿這個教學理念,通過聽、說、玩、演等多種游戲活動形式,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練,以完成具體的任務來達到鞏固知識的作用,學生通過完成特定的任務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品嘗成功的喜悅,從而大大提高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1、設計聽、說的游戲活動。如教學了There be 句型后,可以用這個游戲來進行鞏固訓練。教師可先用There be …句型發出指令,讓學生根據指令把身邊的物品放在一定的位置,放對的小組得勝;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There be …句型說出。
2、設計玩、演的游戲活動。如教學了stand ,run ,swim ,climb ,ride a bike等詞后,可設計這樣一個游戲來進行鞏固訓練:擊鼓傳花,鼓停,花在誰手上,誰就站起來說出所學過的動詞,說對的就得分。這種活動簡單有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實施調查性任務設計
用英語調查能培養學生用英語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小學階段所學內容不多,但可以設計簡單、易操作的調查。如學習了《新交際英語》第三冊第十一課中的六個單詞(American stamp, English stamp, Australian stamp ,Japanese stamp ,Chinese stamp ,Canadian stamp )后,可以設計一個調查表,讓學生去調查同學們有什么郵票,通過調查,使學生認識各國郵票。如:讓學生拿著調查表在班內用如下的例子展開調查,有的打√,沒有的打╳。
Model: A: Do you have any English stamps , Katy?
B: No. I have got only Australian stamps.
A: May I look at your stamps ?
B: Sure.
這樣的一個調查,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還可以借助學生的問一問、看一看來增廣學生的見識。通過郵票,幫助學生了解中外文化,拓展視野,進一步培養學生集郵的興趣。
四、實施競賽性任務活動
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勝心強,根據這一點,通過英語競賽不僅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而且還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學習單詞或句子時,一開始就布置任務,讓全班開展小組競賽。有了任務以后,學生積極練習,組內成員互相幫助。這樣學習效率明顯提高,學生也喜歡這樣的活動。如:我在教學Zoo Animal這一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競賽游戲:首先,出示問題“What animals do you know?’”, 然后說明比賽規則,看哪組答得又快又對,不會答的就被淘汰。由于學生的好勝心強,都想自己的小組勝利,所以每個學生都踴躍參與,學習積極性高。通過這一比賽活動的開展,有效地鞏固復習了學過的動物,完成了教學任務。競賽結束后,給獲勝的小組插上紅旗,鼓勵其他小組繼續努力。起到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
(一)討論或辯論式任務
小學生爭強好勝。教學時適當引入競爭機制,讓學生針對某一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鍛煉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如在教學Holidays時,我不僅讓學生在畫一畫、說一說的任務型學習中掌握了課文內容,而且拓展教材,設計了如下表格:
針對表格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最后,我把學生按照喜歡的節日分成了幾個組,就題目“When is…?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Did you…last year?”進行辯論。這樣的任務能使學生在組內討論、交換意見,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二)操作性任務
貼近學生生活、具有現實意義的語言場景更利于學生產生語言學習的興趣并促使其主動地內化、吸收與運用。因此,通過設計一定的操作性任務,可以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感受語言的學習和運用,并有效地展現其個性化特征。制作賀卡、生日卡片等活動都是操作性的任務。如在教師節時,圍繞“給教師送賀卡”這一情境,我設計由學生自制賀卡的活動:“賀卡表心意,同學們親手制作的更是精品,你可以將它贈給老師,表達你對老師的節目祝賀。你可以在賀卡上畫好插圖,再在上面寫上一句祝福的話。”全班同學一下子都忙開了。當同學們把賀卡送給我時,我看到了賀卡上美麗的圖畫和各種祝福的話語:“Happy Teachers’Day!”(教師節快樂!)“BestWishes!”(致以最誠摯的祝福!)“I wishyou well and happy!”(祝您健康愉快!)我心中充滿了幸福和欣慰,因為在這一刻,每一位同學在寫下祝愿的同時,正在自覺地嘗試著語言的綜合運用,英語正成為他們生活、活動的工具。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任務設計;英語教學;開拓創新
一、任務型教學法的內涵
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要求教師應該避免單純傳授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
任務型教學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外語教學研究者經過大量研究和實踐提出的一個具有重要影響意義的教學模式,是近20年來交際教學思想的一種新的發展形態,它能把語言應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簡單地說,任務型教學就是以具體的任務為載體,以完成任務為動力,把知識和技能融為一體,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活動用所學語言去完成學習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學語言,并進一步發展和完善語言能力。概括成一句話:“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了就用。”
二、任務型教學的步驟
(一)前任務。
前任務就是指教師提出任務,教師在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活動要有明確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2.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要提供給學生明確、真實的語言信息、語言情景和語言形式,要符合語言實際功能和語言規律,使學生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景中體會和學習語言,從而掌握語言的運用。
3.任務要分層設置,因人而異,充分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做到心中有數,對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任務,做到有階梯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后相連,層層深入。
4.活動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它學科相互滲透和聯系,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5.活動不應該僅限于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總之,“任務”應該具有這些特點:即有意義,可完成,有差距,有運用性,有真實性。
(二)中任務。
這是一個教師指導、幫助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比較豐富,充當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還要充當學生的“活字典”、“資料庫”,是媒介,是橋梁,是學生的活動中的伙伴。在“學生發展為本”的全新觀念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而就應是綜合的。作為課堂學習指導者、組織者以及學生在探究性課堂上的合作者,教師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讓其獲得情感體驗,知識積累以及自我探究的內在需求,重視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
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我們應注意幾個問題:
1.有競爭才會有刺激。(Tension and challenge games )
競爭類的游戲活動會增加活動的緊張性和挑戰性,競爭離不開規則,設置合理的規則會增加參與活動的樂趣,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改變自己的角色,在師生之間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要尊重、寬容、愛護學生,讓學生感到自己在這個環境中是寬松的,師生是平等的,交流是愉悅的,要給他們樹立一個個榮譽,讓學生維護現有的榮譽,為追求更高的榮譽而自強不息。
2.教學過程充滿情趣。
如果課堂活動具有娛樂性,則更容易充滿樂趣,從而激發參與活動的動機,教師充分把握教材,創設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學習經歷和社會實際的語言情景,使學生感到學習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學習,教師要注意語言的幽默性,動作的藝術性,可以穿插一些歌曲、電影剪輯、圖片資料等,以增加活動的吸引力。
3.教學模式的轉變。
“任務型”教學模式必須從教師本位向學生本位轉變,從獨白式教學向對話式教學轉變,從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從傳遞接受式教學向以引導式探究為主要特征的多樣化教學轉變。通過教師不斷改革創新,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具體目標和要求是什么,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從而實現發現式學習。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時,可以這樣設計任務:
(1)小組活動。以坐在一起的每四位同學為一小組,學生相互之間詢問家人的職業及其工作地點,以及家人喜歡這些職業的理由。
(2)全班活動。各組選一名代表,介紹本組及家人的職業和工作場所。For example , Student A’s father is a worker . He works in a factory . But he wants to be a policeman . Because he thinks it’s an exciting job . Student B’s sister is a/an …etc .
(3)統計班內學生家人所從事的工作種類,討論學生們長大以后想從事什么種類的職業以及通過什么樣的努力來實現自己理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相互配合,互相幫助,交往能力、表達能力、責任意識、領導才能等都會得到培養。
(三)后任務。
“后任務”是進一步分析、歸納、總結所完成的任務,既是學習者對學習的反思,也是教學者對教學的反思。缺少任務后的反思,往往會使任務流于形式,這是一個教師接受學生匯報結果或進行總結、評價的過程。每一堂課后,教師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任務中有哪些做得比較成功?哪些還有待于改進?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有哪些使用不當的語言形式?任務設計是否達到預期效果?任務難度是否適宜?這些問題都應該進行反思,這樣才有助于下一次任務的設計和執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任務型教學的優點
1.任務型教學目標明確,內容真實,可以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由以往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
2.任務型教學采取小組合作方式,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啟發和借鑒,吸取群體智慧,開拓學習思路,形成新的認識。
3.任務型可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都有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從而轉化為學生的后繼動力。
總之,任務型教學模式,是初中語言教學的有效途徑,它給初中英語課程帶來了更多的活力,也對教師的素質、專業水平和創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在實踐有不斷探索,不斷反思,更新教育觀念,使任務型教學在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上發揮最大作用。
參考文獻:
下面我就從什么是任務型教學以及它的步驟、優點、特點、意義以及需要改進的幾個方面等談談我的觀點,供大家參考。任務型的教學模式是具有重要影響的語言學習理論和學習模式,它把語言應用的基本理念轉化成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新的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
一、什么是任務型教學
任務型教學就是設定一個任務,即做事,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習得語言,此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學習心理狀態。它重視的是學生在執行任務過程中的能力培養和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參與和交流活動;任務型教學強調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交流來學會交際;將真實的語言材料引入學習的環境;既關注語言本身,也關注學習過程;把學生個人的經歷作為課堂學習的重要因素;把課內的語言學習與社會的語言活動相結合; 任務型教學提供了一種由語法訓練轉向交際訓練的機會。它以實現特定的學習目標為任務(task-based),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在沒有失敗、沒有他人糾錯的情況下去運用語言進行交際。課堂活動的任務化是英語教學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具體手段。有了任務,學生的思維、直覺和想象就會遵循一定的方向展開,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表達較多的思想;有了任務,語言學習就能從知識的講解和規則的理解,發展到意義的表達和能力培養。“活動、任務、操作”是任務型教學活動的三要素。任務化的教學活動是優化交際性教學的具體手段,在設計上應當高于單純的用于解釋語言認知意義的直觀手段。
二、任務型課堂教學的基本步驟
1、Pre—task(呈現畫題,進入任務,介紹任務的要求和實施任務的步驟)
2、While—task (學生以個人伙伴或小組形式完成各項任務,并進行匯報,評價其完成情況)
3、Post—task(學生鞏固和操練語言知識)
比如在教學七年級英語下冊第11單元A部分時,根據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四個任務:1、根據圖片學習 ,了解電視節目種類。對話談論自己的喜好。復習What kind of TV shows do you know?2、對不同種類的電視節目發表意見。練習What do you thinkof soap operas/sitcoms/comedies?ect.以及表達喜好的I love it/ them .I like it /them. I don’t like it. I can’t stand it. I don’t mind it.ect.3.完成練習,并根據聽力內容進行對話。4、進行調查,并能做口頭及書面報告。在充滿“變化性互動”的英語課堂上,從接受任務、準備任務、執行任務、報告任務到分析任務,學生一直處于積極、活躍、變化的活動中。活動越多,學生可理解性的輸入越多,語言習得就越多。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爭論往往使學生閃現出富有獨到見解的、與眾不同的思維火花。任務的挑戰性刺激著學生的思維、激勵著學生創造性的活動。就是在不斷的挑戰、刺激和激勵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意識逐步得到訓練、培養、加強和鞏固并發展成為良好的習慣。
三、任務型教學具有三個特點:
1、給學生帶來愉悅的情感體驗。
2、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3、又靜態學習變為動態學習。
四、任務型教學的意義:
1、任務型教學中,教師則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活動的,學生的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和具體的操作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大腦始終處于一種激活狀態,他們獲得的不僅是語言知識,還獲得了運用語言的能力。隨著學習任務的不斷深化,學生語言能力的不斷提高,整個語言學習的過程越趨自動化和自主化,學生了愈能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2、由于有意義的任務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習經歷和社會實際,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并能激發學生
3、小組討論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口頭操練的機會,而且是一個集思廣益和互相學習的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其智力水平。
4、任務完成的結果為學生提供了自我評價標準,并使其產生成就感,可轉化為后續學習的動力
五、任務型學習活動的優點
1.任務型學習活動的一大優點那就是能激勵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盡快大面積地提高學困生的成績,這是以往各種改革收效甚微的癥結所在。
2.“任務型學習活動的第二個優點就是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從學習中看到提高,從提高中形成了能力。這一過程完全是學生自己完成的,教師只是一個引導的作用。這完全符合新大綱對學生能力的要求。
3、任務型語言教學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學生的助手。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生有更多的參與和合作的機會,可以互相幫助。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練習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如信息轉換、配對活動和小組動等,不僅掌握基本語法知識,而且得到了更多的實踐機會,提高了聽、說等運用語言的技能。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一切活動都是主動的,教師只是參與者和合作者。“任務型學習活動與形成性評價”的課題研究,現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它的優勢是以往任何改革都不能取代的。它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發展。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展與完善。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任務型教學的是好處多多,當然,筆者也發現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完成一項大型的學習任務需要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從短期效果看,在同等消耗的時間內可以通過其它方式幫助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因此,教師如何更新觀念,如何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如何正確處理能力培養和考試成績的關系,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 基本理論 特點 基本框架
作者簡介:郝蕊,女,陜西延安人,(1983―),西安醫學院英語系,助教
一、引言
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傳統的PPP (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英語教學法雖然有其優勢,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生僅靠機械地練習、記憶,在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上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交際理論的提出對英語教學的主導方向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教學模式由過去的“教師主導型”轉向“學生主導型”,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語言交際能力。如今,我們提出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任務教學法”是有理論依據且經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這種教學法將對當代大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具有重大意義。
二、對任務型教學法的基本認識
1、任務型教學法的界定
所謂“任務”,就是帶有某種目的性的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學習者運用語言達到某一真實的結果。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我們即使提倡了對語言的應用,也是為了使用語言而使用語言;而在任務型教學過程中,語言回歸到作為交際工具的本來角色,使用語言只是完成任務的途徑和手段。舉個簡單的例子,教師要求學習者根據指令畫一些圖形,這個看似簡單的指令就是我們所說的任務,而語言學習的過程就是通過對指令的理解和對任務的完成來進行的。
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核心就是模擬人們在社會、學校生活中運用語言所從事的各類活動,把語言教學與學習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應用結合起來。任務型語言教學把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細分為若干非常具體的“任務”,并把培養學生具備完成這些任務的能力作為教學的目標。傳統的語言教學只是注重對語言知識的掌握,而任務型教學法則是把學生使用目標語互相進行交流作為途徑去實現某種目的。任務型教學法使學習者帶有目的性地使用語言,因此語言本身就不再是訓練的目標了,任務活動的開展是運用或理解語言的結果。
在任務型教學過程中,雖然任務的設計和任務的種類千差萬別,但它們都強調統一的準則:1.交際是意義的表達、解釋和協商;2.交際需要兩個或更多的自主參與者;3.交際應該強調學習者而非指導者對語言的使用。
2、任務型教學法的基本理論
Nunan(1989)指出:任務就是在課堂上使用目的語所做的一件事。它涉及到對語言的理解、操作、運用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意義的表達上,而不是在形式上。Skehan(1996)也認為任務是以意義表達為其核心的。任務完成與否是根據結果是否達到而評價的。一般說來,任務與現實生活中的語言運用有極大相似性。因此,任務教學法與交際語言教學法幾乎是一脈相承的。
3、任務型教學法的特點
任務型語言教學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在做中學,在用中練”。它為學習者提供一系列交際性任務,要求他們使用目的語來完成這些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接觸、感受、體驗并使用這些語言項目。同時它強調學習活動和學習形式接近真實世界和真實生活。任務型教學注重真實場景下的、以明確目標為導向的語言交際活動,要求學生通過完成任務的學習活動來掌握真實、實用和有意義的語言。
任務型教學法目的明確,動機性強,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是激勵人行動的內部力量是個體發動和維持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有密切的聯系。任務動機(task motivation),指完成具體任務的動機。這種動機具有可操控性,易于被教師控制和把握。有了任務就有了動機,任務會使學習者集中精力,提高興趣度、關注度和參與程度,完成任務的過程就是使用語言的過程,而任務的完成又有助于提升信心,增加成就感,從而形成了語言學習的良性鏈條。
4、任務型教學的基本框架
對于任務教學法的框架,Willis(1996)做出了總結了,將其描述為三個環節:
1.前任務(PRE-TASK)
教師幫助學生理解任務的主題和目的,可給予學生一定時間回憶相關詞匯短語,思考如何做任務。
2.任務循環流程(TASK CYCLE)
(1)任務(Task):學生執行任務,教師巡視監控;
(2)計劃(Planning):學生為下一步匯報做準備;
(3)報告(Report):學生完成任務匯報,教師給予評論。
3.語言聚焦(LANGUAGE FOCUS)
(1)分析(Analysis):教師布置語言聚焦任務,解答學生各自提出的問題,然后回顧總結相關語言知識,學生做好記錄;
(2)操練(Practice):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基于之前語言分析工作上操練活動。
三、總結
當今高等教育界所倡導的任務教學法對于解決我國當前外語教學表現出了積極的作用。它在學習者的母語和目的語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為學習者提供了互動機會,能開掘學習者運用語言的潛力,激發他們創造性運用語言的活力。任務教學法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同時對教師自身的發展、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促進作用,我們堅信掌握和運用好這種教學法必將對大學英語教學帶來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夏紀梅“任務教學法”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的效益[J]《中國大學教學》.2001.(2)32~34.
[2]Shrum,Judith L and Glisan,Eileen W.Teacher’s Handbook:Contextualized Language Instruc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166― 171.
[3]Harmer,Jeremy.How to Teach English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
[4]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4。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應該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采用“任務型”教學途徑。即教師應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它的最顯著特點是“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了就用”。它立足于學生本身,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運用語言的能力,能“自己站起來走路。
一、實施意義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和學習環境等外因的影響只有通過學習主體的參與和內化才能起作用。任務型教學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和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設計不同的任務,讓學生通過與學習伙伴合作去完成任務,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其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發展其認知策略,培養其與人共處的合作精神和參與意識;還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實現自我價值,這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之一。
二.活動設計原則
1.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即任務設計的“真實性”和“趣味性”。任務的設計要有興趣性和真實性,因為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及教學效果密切相關。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而設計的活動根本引不起學生的興趣,更達不到目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盡量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
2.活動的內容應層次分明,形式應多樣化,即任務的編排具有“階梯性”。多角度創設富有層次的任務目標,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的目標,考慮學生的需要,興趣和能力,即必須根據學生英語學校的心理差異和環境差異,設計為達到某一特定目的的不同任務目標,確定不同任務目標的課程資源以及時間序列。
3.互動活動的難度要適中,即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語言水平。初中學生無論在認知水平和語言水平上都還處于初級階段,所以為其設計的語言活動的難度既不能超越其發展階段,又不能太幼稚。活動內容過于淺顯,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活動內容過于繁雜,會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挫傷他們的參與積極性。同時,教學活動的設計要做到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后相連,層層深入,逐步把以課本為中心的活動轉化,從而讓學生在模仿中熟悉和感知所學語言,實現任務目標,感受成功的喜悅,以形成積極地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要設計難易適中的活動,這樣才能使教學活動順利進行。
4.活動不應該僅限于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任務型的課外活動有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展現才能。比如可組織英文歌曲、英文書法、英文手抄報、英文課本劇、英語晚會等各種活動。
三、基本框架
任務型教學并不是一味地讓學生一個任務接一個任務的去做,而是要在保證質量的同時確保語言訓練的流暢性和準確性。如果不注意質的要求,很快就會出現高原現象。任務型教學過程可分為任務前、任務環、任務后三個階段。
1.任務前階段通常是最短的一個階段,一般持續2-10分鐘,它包括話題和任務。課堂教學一開始就應提出任務,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習語言知識和進行語言技能的訓練,任務一定要明確具體。在這一階段,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話題,著重介紹有用的詞匯和短語,并幫助學生理解指令和準備任務。任務前階段非常重要,這些活動能起到介紹新的語言知識,激活學生原有相關的原有語言知識,減輕任務的信息處理負擔,引導學生按任務的要求更好地理解任務的作用。
2.任務環階段主要有三個小環節——任務,計劃和報告。學生以pair work或group work的形式來完成任務,期間教師不直接指導,以使學生在做中學,同時又通過語言做事情。面對所要求的任務,學生共同設計完成任務的計劃。他們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在全班匯報他們怎樣完成任務以及決定或發現了什么,最后以向全班匯報或小組之間交換書面報告的形式比較任務的結果。這一階段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機會,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基礎知識,發展語言技能,提供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3.任務后階段又稱語言焦點階段,它包括分析和操練。在這一階段,讓學生進一步發分析,歸納,總結所完成的任務,形成正確的概念進行有提升的語言運用操練。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點撥語法并找出規律性的語言現象,圍繞重點和難點設計一些口頭或筆頭練習,讓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進行語言操練。讓學生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下,通過聽、說、讀、寫練習對語言進行積極的認知加工,感受其所承載的意義。
四、常見的任務類型
1.指令性任務
2. 猜測性任務
這種任務在課堂上很常用。此類任務用時短,適用于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語言技能的訓練,適用于語言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在設計此類任務時,要細化游戲規則,注意目的性和針對性;在任務進行時,教師要把握好任務的進程和時間。
3.競賽性任務
競賽可以在課堂上的任何階段。此類任務既可以鍛煉學生個人的反應能力,也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合作精神,使他們積極參與,互相幫助,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課堂上可以個人或四人小組的形式來進行各種學形式的競賽,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盡可能多地寫出所記的單詞、短語或句子。如在一分鐘內寫出有關食物、數字、顏色、月份等的單詞;在規定時間內寫出介詞及其短語,或看圖用他們造句,看誰或哪個小組的速度最快。最快的小組即為獲勝者,給予適當的獎勵,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因為從八年級開始,學生已沒有七年級那樣的發言積極性了,應適當增加此項練習,保護他們的學習熱情。
4.調查性任務
此類任務能培養學生用英語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加強學生間的了解和親人間的溝通,增進彼此間的感情。開始的時候,學生所學的內容較少,可設計簡單易做的調查性任務。如可以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建立一個家庭成員或好友的小檔案,內容包括稱呼、年齡、性別,再慢慢增加食物、飲料、職業、運動、業余愛好、座右銘等等。然后,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調查結果先在小組內交流匯報,挑出部分佳作在全班進行匯報。
5.展示性任務
此類任務可以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平臺,促進他們個性的張揚和創造性的發揮。在實施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掌握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技能,從而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
6.交際性任務
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用英語進行交際。但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往往缺乏真實的交際情景,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盡量創設較為真實的情景,讓學生通過相互交際來完成任務,從而達到學習和使用的目的。如讓學生把教室布置成商店或醫務室來教學真實交際就起到很好的效果。
7.表演性任務
表演可以讓學生產生成就感,感受自信,從中得到滿足和快樂,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表演形式可以用多種形式,如對話表演、朗誦、小話劇等。
8.德育性任務
教師的任務就是教書育人。因此,教師應該把德育教育滲透到教學的過程中。新教材中有不少有關思想教育的話題(如幫助別人、集體主義、環境保護、植樹造林等)。學完這些內容以后讓學生說說寫寫以加深印象,并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注意問題
1.轉變教師角色
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因任務的類型和內容的不同而不同。總的來說,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和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的角色應是學生的幫助者,任務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完成任務的監督者和語言顧問、參與者、主持人、調研員。
2.任務的目的和要求要明確。
3.教師的講解要適度。教師在學生執行任務前不要過多,過細地講解,以免學生以來教師的思路二不進行積極思考。
4.完成任務的報告要兼顧大多數學生。任務完成后,教師請學生報告完成任務人物報告的情況時,不要只叫那些能說會道的學生發言,而忽視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否則就會降低他們參與的積極性。
總之,作為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任務型教學法使教學過程任務化,充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任務活動為主要途徑,讓學生積極“動“起來,讓英語教學”活“起來。但任務型教學法并不是唯一的有效方法,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神丹妙藥“,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觀察,不斷體會,不斷研究,才能把它用得得心應手,恰如其分,并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實施任務型教學時,教師應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并及時進行相應的調整,使我們的教學方法日臻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