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9 10:47:1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護理護士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目前,越來越多新的醫療科技應用到了腔鏡室臨床護理當中,因此對護士的護理要求也越來越嚴格,隨著護士業務范圍的不斷擴展,護士的專業知識必須及時完善,護士的綜合素質也必須提高。護士在這種壓力之下護理技能卻越來越低,導致護理風險出現。腔鏡室疾病是比較復雜的,疾病涉及到的知識也比較多,如果護士專業知識比較匱乏的話,或者經驗不足的話,不僅會耽誤患者治理,還會造成自我感染。因此,護士如果不注重擴展知識面的話,就會引發一系列護理風險。
1.2患者擺放不合理問題
由于腔鏡手術技術性強,要求較特殊,正確的可充分暴露術野,便于手術操作,減少損傷,縮短手術時間,是手術室護士應掌握的一項護理技術。因此,在完成各類腔鏡手術時,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手術的進展與成敗。由于手術時間相對較長,擺放不當易導致壓瘡等并發癥發生;長時間四肢外展或束帶壓迫致神經損傷或缺血等危險因素。全身麻醉后由于患者肌肉完全松弛,脊柱和肢體各大、小關節均處于無支撐無保護狀態,搬動患者時如果頸部保護不當,使頸椎過度扭轉、牽拉,可造成頸髓損傷甚至高位截癱等。
1.3其他護理風險因素
腔鏡室護理風險因素還包括以下內容:護理人員因為對醫療設備不熟悉,不會使用醫療設備或者操作不熟練,導致醫療操作無法正常完成,耽誤患者治療;護士沒有及時清理醫療垃圾,危害患者和家屬的身體健康;護理人員由于經驗不足,無法正確判斷患者的發病原因,導致患者治療時間被延長;護理人員沒有在規定時間內為患者分發藥品,耽誤患者的吃藥時間,沒有告訴患者禁食的重要性;護理人員護理意識不強、護理安全知識宣傳力度不足等。
2防范對策分析
2.1擴大護士的專業知識面
護士要想提高護理水平,必須首先擴大自己的專業知識面,要多閱讀有關腔鏡室治療護理的相關書籍,要多向科室醫師討教,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協作能力,豐富自己的臨床經驗。要熟練操作各種儀器,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對有感染性疾病或疑有重度污染的患者,嚴格按照清洗消毒技術規范徹底清洗消毒,避免感染,要重視專業知識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
2.2提高患者擺放的合理性
病人在手術臺上正確,醫生就能得到最佳的手術部位暴露,就能觀察麻醉及靜脈注射的效果。病人在被充分的支撐和固定后,也能在手術全過程中盡可能保持舒適安全的。因此,手術室護士掌握手術臺的機械原理、保護方法和正確的,采取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醫療事故,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以保證病人的生命安全。擺放時,動作要輕柔,避免拖、拉、拽等動作,以免病人皮膚受損,固定好患者,防止改變時發生墜床,并注意保暖。因改變可能會導致病人呼吸和循環等生理功能的改變且身體的負重點和支點也會發生改變,肌肉組織承受的壓力和拉力也會隨之改變,術中改變時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2.3增強護士安全風險防護意識
在護理人員的護理過程中,存在很多護理隱患和安全風險,因此,護理人員首先要注意護理過程中的各個環節,要注重護理細節,要認真謹慎地完成護理工作,降低護理安全風險,護士應加強患者監護,監測生命體征,防窒息、防墜床,并交代麻醉后的注意事項,保障患者安全,減少醫療糾紛。然后,護理人員要加大安全教育宣傳力度,提高自身的護理水平,把護理工作進行細化,提高自身的專業程度;其次,醫院還要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增強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最后,護理人員要加大醫藥質量檢查力度,定期對治療設備的質量進行檢查,增強管理科學性。
2.4增強護士的法制觀念
在當前的腔鏡室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的法制觀念還是比較弱的,但護理安全是和法律相連相牽的,如果護理人員的法制意識很弱的話,必定無法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很容易引發法律糾紛,因此,醫院應當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法律制度知識學習,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制觀念,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管理水平,不斷培養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減少醫療糾紛,改善護理人員和患者及家屬之間的關系,提高科室護理效果和患者護理滿意率。
2.5加大對護士的監管力度
要想從根本上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降低不安全隱患,醫院就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檢查護理人員的護理情況,實現護理質量和薪酬相結合的管理制度,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的重視程度,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完善護理質量評估制度,提高醫院的整體護理水平,促進醫院的長期穩定發展。
1.1.1分級護理醫囑的準確性肖小文[2]調查發現:一級、二級護理所占比例高,達43.2%、50.4%,比相關資料[3]高;一級護理符合率僅27.8%,二級護理符合率僅36.2%,護理級別實際評定符合率低;從入院到出院一直是一級護理者占38.5%,一直是二級護理者占40.0%,護理級別大多未能客觀反映病情變化;醫生下達的護理級別整體向一級護理偏移,而且多數護士認為醫生確定的護理級別與病情不符,畢慧敏等[4]調查結果是52.55%,具有大專學歷或中級職稱的護士持這一觀點的比例更高。畢慧敏等[5]將醫囑護理分級和標準護理分級作比較,發現兩者有統計學意義。王淑琴等[6,7]將醫囑護理分級與Barthel指數護理分級作比較,也得出同樣結論。
1.1.2護士落實分級護理的隨意性較大由于沒有明確的執行標準和護理級別的不確定性,使醫囑逐漸失去嚴肅性和應有的權威性[4,8];護士淡化分級護理并形成思維定勢,對不按相應護理級別護理司空見慣,對確需按規定執行的護理也敷衍了事,結果是分級護理對部分病人只是一種形式[2,8]。
1.1.3臨床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魏暢[9]調查發現,分級護理執行人員中有9.01%~58.57%是由分級護理服務體系規定的最低資質標準人員提供的;2.21%~87.96%是由低于規定的最低資質標準人員執行的;1.83%~41.68%是由超過最低資質標準人員執行的,這說明臨床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
1.2原因分析
1.2.1醫學教育要求與分級護理制度不相符醫療與護理相輔相成,但在醫學教育中很少涉及分級護理的相關內容,絕大多數醫學生不甚了解分級護理的相關知識[10]。王淑琴等[6]調查發現:住院醫師在校期間僅有31.75%的人接受過分級護理的相關知識,其余68.25%的人在后期工作實踐中逐漸了解;對分級護理依據即病情依據完全了解者為20.63%,部分了解者為79.37%;對各護理等級的具體要求了解者為12.70%,部分了解者為86.51%。由于臨床醫生對分級護理的知識了解有限,醫生往往根據主觀經驗或以慣性思維提出護理級別,造成分級護理制度執行中的不規范[6,10]。
1.2.2醫生認識上的偏差如有些醫生對護理級別從思想上未引起重視,下達的醫囑存在隨意性[2];有些醫生對新入院病人傾向于開出一級護理醫囑,以提醒護士注意[5];有些醫生從經濟考慮,認為把護理級別開高1個或2個等級可增加科室的收入[2];有些醫生為自我保護,在病人病情變化時不及時更改護理級別[9]。這些原因也導致分級護理制度執行的不規范。
1.2.3護理人員嚴重短缺國家衛生部曾調查了全國210所醫院,結果顯示,護士缺編的醫院占被調查醫院的93.3%[11]。有些護士認為人員缺編是分級護理不能落實的重要原因,而這種觀點在學歷、職稱高者比例更高[4]。現有護士很難滿足分級護理的需要。
2護士下達分級護理的可行性
2.1由護理學科的課程設置看護士下達分級護理的可行性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護理學基礎》及全國中等衛生職業學校教材《護理理論》都對分級護理的標準和要求作了詳細的闡述,護士對特級護理、一級護理、二級護理的適用范圍、護理內容極為熟悉,而且能熟練掌握操作規程[12],理論上說,護士是有能力下達分級護理的。
2.2由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的發展現狀看護士下達分級護理的可行性我國恢復高等護理教育20余年來,已形成中專、大專、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多層次護理教育體系[13,14]。高等護理教育的年招生量已經超過護理專業年招生總量的30%。據教育部統計,至2005年,我國已有4所學校開設了護理學博士教育,30余所學校開設了護理學碩士教育、133所學校
設了本科護理教育,近250所學校開設了護理高職教育,400余所學校開設了護理中職教育。除學校教育以外,成人自學考試專科和本科段均開設了護理專業,加上畢業后教育和繼續教育,我國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護理教育體系[14]。
完善的教育體系使護士掌握了大量護理專業知識,在理論上,護士具有分析病人病情、了解病人疾病的能力;在實際工作中,護士可以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做出決策,對病人進行分級護理,組織安排護理措施的有效實施[15]。
2.3由我國醫院護士的發展現狀看護士下達分級護理的可行性我國已經培養了大批護理人才,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護理隊伍不斷壯大[12]。至2004年底,全國護士數量為130.78萬名,其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者達25.6%[13]。根據“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年—2010年)”的要求:到2010年,護士中有大專及以上學歷者不低于30%,三級醫院工作的護士中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者應不低于50%,二級醫院工作的護士中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者應不低于30%[13]。
高學歷護士的加入是醫院一筆寶貴的財富。但是在現實的工作中卻存在著高低學歷護士、不同等級護士同等使用的問題[16],這不僅大大挫傷高學歷護士的工作積極性,而且極易造成由于不能體現自身價值而流失的現象;而由護士下達分級護理就是體現自身價值、展示護理工作獨立性的一個嘗試。
2.4由護理專業的自主性看護士下達分級護理的可行性專業自主性是指個人有權利自由的獨立作業且能對自己的行為有所說明,負完全責任[17]。目前,盡管護理專業在不斷發展,但護理專業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還未被社會乃至被醫院的管理者所認可,護理工作仍被看作是從屬于醫療工作之下,甚至有人認為在醫院是“以醫養護”。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醫生是醫院的主體,具有絕對的權威性和決策權,護士沒有權利參與真正的決策和決定[18],護士的工作自主性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一定的束縛[19],工作滿意度也受到影響。有研究[20]認為,對工作環境缺乏支配能力、參與機構決策機會過少是影響護士工作滿意度的因素之一。
弗萊德森在他著名的《醫療職業:應用知識的社會學研究》(Freidson,1970)一書中認為:將職業與其他行業區分開來的唯一標準在于“自主性的事實”,即一種對工作具有合法性控制的狀態,一個職業只有獲得了對于決定從事其職業工作的正確內容和有效方法的排他性權力的時候,才具有穩固的地位[21]。但是在臨床護理實踐中卻普遍存在著由醫生確定病人護理級別,護士被動執行的現象,如此下去護理專業自主性將如何體現?護士的專業知識將如何綜合應用?
2.5從護理倫理角度看護士下達分級護理的可行性護理倫理是以醫德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范為指導而形成的一種意識形態,它控制和調整著護理人員的思想感情和形態。護理倫理學的基本概念:支持維護、行動負責、互助合作、關懷照顧。
分級護理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常常使護理人員陷入了“倫理困境”,出現專業倫理與專業角色要求的沖突[22]:一方面在護理專業的倫理規范中,護士應該支持維護病人的利益和權利,給予其相應的護理;另一方面,在專業角色上,護士應配合醫囑的執行。護理倫理學指出,護士對自己所做的行動負有責任,即行動負責,指在護理領域內有關護理決策由護士做出,可見護理業務范圍內如分級護理的問題應由護士自己決策并采取措施[19]。2.6由學者觀點看護士下達分級護理的可行性胡斌春等[8]通過了解香港地區部分醫院的分級護理情況發現:香港地區的護理級別由護士確定,這樣既有利于保證護理質量,又避免引起護患糾紛,值得借鑒。肖小文等[2,4,5,19]認為,分級護理是護士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護理服務的依據,應由護理人員在對病人的健康狀況進行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做出;這樣既可避免跨專業指揮帶來的問題,又可調動護士工作的積極性,發揮各級護士主觀能動性,體現責權利和專業價值[23]。
在醫療護理工作中,醫療與護理是既有合作又有分工的兩個專業。護理當然要根據醫囑進行,但不等于說護理工作沒有相對獨立性;護士與醫生是平等的分工合作關系,而不是主從關系。因而在如何護理病人問題上,應該由護士做出決策,進行組織安排,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護士工作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樹立職業責任感和自豪感[19]。護理人員若能取得下達分級護理的權力,其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必能提高,我國護理事業必將翻開進一步發展的新篇章。
論文關鍵詞:護士護囑病人分級護理可行性
論文摘要:闡述現行分級護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原因,從護理學科的課程設置、高等護理教育發展現狀、醫院護士發展現狀、護理專業的自主性、護理倫理角度等分析由護士下達分級護理護囑的可行性。
分級護理是按照國家衛生部統一制定的分級護理標準和要求,對不同病情的病人實施相應的護理和照顧的制度,通常是在病人入院后由醫生下達、護士依據醫囑實施[1],目前已成為護理工作中一項重要的管理制度。分級護理在規范臨床醫療護理工作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執行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從而引發了護士下達分級護理的思考。
參考文獻:
[1]鄭雪梅,鄭水利,車文芳,等.醫院護理活動時間分配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2):917.
[2]肖小文
基層醫院護理級別現狀的調查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06,6(4):19-20.
[3]楊英華.護理管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61-63.
[4]畢慧敏,吳箭,史雅軒,等.護理人員對分級護理的認知調查[J].護理研究,2005,19(6A):966-968.
[5]畢慧敏,蔣蘭芬,來桂英.住院病人護理分級的差異性研究[J].護理研究,2004,18(8A):1394-1395.
[6]王淑琴,劉雁梅,湯紅梅,等.臨床分級護理現狀及存在問題的調查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05,5(7):15-17.
[7]王淑琴,劉雁梅,湯紅梅,等.軍隊醫院病人分級護理差異性分析[J].護理研究,2005,19(6A):1014-1015.
[8]胡斌春,黃麗華.分級護理制度實施中的問題與建議[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57-58.
[9]魏暢.軍隊三級甲等醫院分級護理服務體系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軍區進修學院,2005:32-33.
[10]霍麗杰.分級護理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護理雜志,2003,20(1):77-78.
[11]胡玲,歐陽山蓓.我國護理人員開發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04,4(5):31-33.
[12]楊俊蘭,于洪.淺議護士處方權[J].包頭醫學,2006,30(3):38.
[13]楊英華.護理教育現狀與反思[J].上海護理,2006,6(4):1-2.
[14]沈寧.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護理教育健康發展[J].中國護理管理,2006,6(2):8-9.
[15]鄭潔,郜玉珍.淺淡現代醫護關系中的護士角色[J].臨床醫藥實踐雜志,2006,15(2):143-144.
[16]鄭麗芬,陶慧娟,諸永蓮.不同學歷護士的組織管理及專業自主性的研究[J].中華醫學實踐雜志,2006,5(10):1193-1194.
[17]蘇麗智.最新護理學導論[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41-49.
[18]劉玉馥.護士壓力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8,17(1):4-5.
[19]王芳,喬巨峰.護理專業自主性發展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0,15(6):417-419.
[20]張立紅,韓英軍,朱月珍,等.部隊醫院護理科研開展現狀的調查[J].南方護理雜志,1997,4(1):36-37.
隨著我國衛生事業正在實現由醫療型為主向保健型為主的歷史性跨越,護理工作范圍及工作職能也在不斷地拓展和轉變,社區護理也從單純醫院搬家轉向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六位一體化”的服務,我院1997年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后成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社區護士長開展社區護理,覆蓋6.4平方公里,為轄區近13萬居民健康服務,形成自己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深受社區居民的認可,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社區中心配合市、區開展10多項科研調研工作,并有多篇社區論文在各種護理雜志上發表,社區護理科研也進展良好。在8年的社區管理護理實踐中,護士長在社區護士的建站、培訓、服務和質量管理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現總結如下。
1建立管理制度,制訂各項考核細則,以制度管理人
1.1根據《北京市城鎮衛生管理體制改革意見》及有關文件要求建立社區護理管理網絡,各社區站設立護理組長建立了各崗位人員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項登記、記錄、統計制度,制定了常見病、多發病護理常規;社區護理操作規程;制定社區護理工作考核標準。在工作中不斷探索、拓展護理服務項目,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和護理工作流程。SARS期間完善了社區站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為社區護理管理工作標準化、制度化、規范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1]。
1.2依法執業在醫療舉證責任倒置的形勢下,強化社區護士職業風險意識,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恪守行業規范,加強法律法規教育,組織學習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執業護士管理辦法、傳染病法、消毒技術規范、職業安全防范辦法等,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安全,減少護理糾紛和缺陷。
2轉變服務意識,加大培訓力度做到持證上崗
社區知識的培訓是保證護理質量的基礎。社區護理具有住地分散、工作獨立、面對人群廣泛等特點,應具備高度責任心、崇高的敬業精神、能獨立解決護理具體問題的知識和技能,有一定的社會工作經驗和一定的交流能力,應采取多形式、對多渠道、多方法對人員進行培訓。
2.1社區站根據環境、服務功能、管轄人口來定編人員每個站7~9個人,共同承擔“六位一體”的服務,每人有重點負責項目,每項工作有交叉部分,團隊協作程度直接影響工作量完成。要培養護士樹立團隊精神,轉變思想觀念,進行護理執業道德教育。建立社區站激勵機制促進社區站健康發展。
2.2護士由專科轉向社區,應學習全科護理理論,重點加強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監測、管理知識組織護士每季度學習一個單元內容,出臺重點復習提綱,并進行理論考核一次。由于臨床護理與社區護理工作內容存在較大差別,社區護士除了要將臨床護理中的基礎護理技術應用到社區外,還要學習掌握社區急救、家庭搶救、外傷清創等技術操作。要學會母乳喂養指導、家庭護理、臨終關懷、傷殘康復護理等,以保證護理服務質量。同時還要掌握財務、藥品、計算機信息管理知識,以適應社區護理服務需求。
2.3制定系統理論培訓計劃,分階段組織系列知識培訓班學習如:《高血壓防治指南》、《糖尿病系列管理》、《心電圖學習與指導》、《流行病學調查與統計》等系列講座,并有重點考核。全員分期分批組織護士參加市、區社區協會舉辦的社區護士崗位培訓、培養重點人員參加護理管理干部培訓、殘疾人康復指導知識培訓、計劃生育指導知識培訓等,按照北京市社區護士培養大綱要求組織技能操作訓練,全員參加人人過關。
2.4鼓勵護士參加《北京市社區護士崗位培訓證書》考試帶動全體護士參考,參考率100%,持證率3年內達90%以上。盡早實現護理人員持證上崗要求。
3社區服務工作遵循法律原則
3.1社區服務按照服務項目管理社區護理治療遠不同于醫院,醫患關系也不同于醫院,醫院護理不能照搬到社區,拓展護理服務項目滿足居民需求是護理工作的目標,同時也增加了護理工作難度,特別是家庭護理服務增加了護理風險,根據實際工作的問題研究并出臺了《站內患者輸液須知》、《家庭護理、輸液協議書》等,對社區站用藥做了嚴格的控制,如生物制品、抗生素等藥物應用做了嚴格限制;外帶藥患者治療的實施方案等,以降低護理工作風險,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3.2應用護理程序開展家庭護理對家庭護理技術操作規程也根據家庭環境也做了明確規范,特別是入戶輸液治療的患者觀察做了具體要求。同時社區護理還承擔健康課堂、康復制導等工作。根據家庭護理工作流程,制定了家庭護理的護理病歷書寫模式,對家庭護理的病人按整體護理的要求,對患者評估、制定護理計劃、護理措施、記錄每次入戶時患者的病情,如觀察病情、心理、飲食、治療、健康教育等內容,掌握患者病情進展,為醫生診療提供參考。對完成的護理病歷歸入個人健康檔案管理。
3.3拓展服務項目依據居民需求基礎護理及健康指導對于長期在家臥床患者極為重要,根據患者需求護士在上門開展基礎護理,如:褥瘡護理、口腔護理等操作,并對患者及家屬開展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指導。盡管這些工作繁雜、消耗成本高、經濟效益低,但更多的是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服務,同時帶來了社會效益。
4抓好質量管理是社區工作健康運轉的重要環節
4.1社區質控工作在護理部和院感科的監督管理下執行的,將護理工作制成表格進行量化并制定考核標準護理質量檢查采用堅持每月不定期抽查、定期月查和護理部季度大查相結合,在站上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研討,采取措施解決,并按照社區獎懲制度實施,做到獎懲分明。
4.2每月召開護理組長例會布置、傳達有關文件精神和要求,定期反饋護理工作中的問題,對社區站發生的特殊問題,特殊病例加以討論,修改工作流程、制定解決方案。限于社區站條件,對布局和工作程序進行多次規范、調整,堅持質量持續改進。
4.3每季度召開全員護士大會學習法律法規知識,結合站上特殊事例,增強法律意識,加強醫療事故的防范。根據社區培訓要求,組織全員加強重點知識培訓和考核,做到學習有系統,考核有重點、實效。
4.4每月質量檢查同時在社區站進行現場訪談每半年對轄區居民電話調查了解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需求和社區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一方面考核屬區護理質量、一方面不斷拓展護理服務項目、完善社區護理工作,最大限度內滿足居民需求。
4.5加強消毒隔離管理和醫用廢物處理管理社區站雖然設置在院外,地方小、條件差,但消毒隔離要求及醫用廢物管理和醫院是相同的,由于消毒是在醫院供應室進行,故對消毒包增訂了運輸管理規定,確保消毒包使用安全。社區站物品均由醫院消毒、監測、管理,如:醫用垃圾存放和運輸嚴格按《消毒技術規范》要求處理,醫院有專人、專車回收,社區站有詳細的醫用垃圾回收登記。全科醫生也參與了治療,所以社區全員要掌握消毒技術規范知識,嚴格按規范要求落實,責任落實到個人。
隨著人類對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社會對社區護士的要求標準和期望值越來越高,如何建立社區護理組織體系,加強社區護理質量管理[2],使社區護理健康發展,是每個社區護理管理者必須思考、實踐與努力的方向。
1素質與培訓
1.1素質
要求護士應具有教育、管理經驗及良好的人際關系,熱愛本職工作,具備責任心及溝通能力1.2培訓
(1)通過教學指導,讓每一位護士掌握造口術前宣教、術后飲食、生活方式咨詢、出院后護理咨詢及并發癥的處理。向患者提供可促進傷口愈合、具有皮膚保護作用的產品及使用方法;(2)成立專業護理小組:把護士分為兩組,分別由年資高、經驗豐富的護士擔任組長,制訂教學計劃,討論具體工作的實施。
2護理方法
2.1建立查房制度
每周2次與護士長一起查房,了解造口病人的病情變化,加強與醫生的溝通。
2.2床邊教育
包括基礎知識、操作示范和心理護理等。如告訴患者:腸造口患者周圍縫線已拆除,可用清水清洗造口及周圍皮膚,清洗造口皮膚時,應選擇柔軟、清潔的毛巾,避免皮膚破損。不能用酒精、碘酒或雙氧水等刺激性液體清洗。術后避免食用韭菜、芹菜、蜂蜜等粗纖維含量高及潤腸類食物,以免導致腹瀉。如果腹瀉,可食用蘋果醬、花生醬、米飯、煮沸的牛奶等。蛋、乳酪、豆類等易產生氣體應少食。術前進食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少渣飲食,如高湯制成的面湯、稀飯、餅干、蛋糕、雞蛋羹、果汁、菜汁等。禁食粗糧、肉類、蔬菜等多渣食物。
2.3心理護理
通過護患交流,給予患者信息和信心。調動病人家庭成員的積極性,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減輕其心理壓力。相互關愛的家庭是對患者心理上最大的支持。
2.4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
在床頭護理病人的基礎上,進行每周一次的課堂教育,重點介紹出院后的自我護理,同時把有共性的床邊護理放到課堂上反復加深患者的記憶。使用多媒體、小冊子等,用個案討論的方式,由淺入深,提問和講解相結合。在護患溝通中,護理人員恰當地提出問題,往往能促進、鼓勵患者提供更多的消息,有助于雙方和諧關系的建立[2]。
3結果
3.1提高了臨床工作質量
腸造口護理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工作,需要護理人員具有很強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3]。5年來我科護士為160例患者進行了床邊教育,為86例患者進行了課堂教育。通過飲食起居、健康教育、定期隨訪等對患者進行生理、心理方面的護理干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2成為醫生、護士、病人和家屬的咨詢者
腸造口術后患者常有焦慮、抑郁、自卑、依賴等心理問題[4],使患者學會腸造口的護理方法,可促進其心理康復,提高重返社會的信心。而在患者學習造口護理的時機方面,有的專家則更傾向于當患者有主動學習愿望與興趣時才教患者學習,以保持患者的心理平衡,使其對恢復原來的生活充滿信心[5]。因此,在建立患者自信心的同時,鼓勵病人提問,并給予耐心細致的講解,是治療成功的保證。
【參考文獻】
[1]張勝本,童衛東.重視腸造口的康復治療[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3,6(3):146147.
[2]殷磊.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0.
喉癌是喉部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主要以鱗狀上皮癌多見。占耳、鼻、咽、喉惡性腫瘤的11~22%,居第三位。手術為最根本的治療,但手術創傷大,出血較多益引起多種并發癥,可能會導致患者呼吸改道,發音功能喪失,外形破壞及各種心理問題,因此術后護理和并發癥的防止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的關鍵。現總結我科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25例喉癌患者,談談其術后護理要點。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5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齡42~60歲,平均年齡52歲,病理檢查為鱗狀細胞癌。均無術后并發癥,并于住院第20~25d好轉出院。
1.2方法在全麻下行垂直或水平半喉切除術,在取盡腫瘤的基礎上盡量保留部分軟骨達到既根治腫瘤有保留發全喉音功能,但全喉切除術只有在術中或術后進行發音重建。
2術后護理
2、1減輕疼痛、合理、充分休息術后疼痛既不利于患者配合治療,又影響患者的休息質量,不利于患者恢復。疼痛的程度因手術方式、麻醉及患者個體對疼痛耐受力的差別而不同。在護理上以保持患者正確舒適的臥位,抬高床頭30~45.,減輕頸部切口張力利于呼吸和減輕頭面部水腫,有預防發生肺部感染的作用。教會患者起床時保持頭部和頸部在同一平面上,避免頭部過度牽屈,防止劇烈咳嗽等。必要時可遵醫囑使用止痛藥物。同時輔以心理疏導,解釋疼痛的原因及可能持續的時間,做好基礎護理,讓患者有一個舒適的休息環境,是減輕患者疼痛感的有效措施。
2.2做好氣管切口的護理
防止呼吸道阻塞、切口出血和肺部感染氣管切開是喉手術必須實施的治療手段,也是術后感染,發生咽瘺的直接誘因;喉全切和次全切除后,嚴格無菌操作,防止傷口感染,保持呼吸道通暢,做好氣管切開術后護理是防止術后并發癥的關鍵。保持室內相對濕度50~60%以上,必要時每日2~3次霧化吸入,隨時吸出氣管及口腔內分泌物,防止痰痂堵套管,預防吻合日瘺部引起病人窒息。觀察體溫、血壓、呼吸頻率、出血傾向,如發現頸部血管結扎滑脫或靜、動脈破裂出血,應立即壓迫出血點,并立即報告醫生積極配合搶救。嚴格按氣管切開術后常規護理,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定時消毒和更換氣管內套管,氣管內滴入抗生素藥水,預防感染。保持負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壓引流管通暢、防止脫出每天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量,24h引流量少于10ml可拔管。
2.3飲食護理
喉癌大多數患者術前存在營養不良加之手術引起高分解代謝,營養缺乏極易發生。術后24~48h鼻飼管用于胃腸減壓患者依靠靜脈供給營養,如蛋白質、脂肪乳、氨基酸等。胃腸功能恢復后,可鼻飼高熱量、高蛋白、高纖維和豐富維生素的食物。若傷口未并發咽瘺和下咽狹窄術后l0d可拔除胃管經口進食,開始進食時,囑病人細嚼慢咽,部分喉切除者應先進粘稠半流食物,防止誤人氣管造成嗆咳。若并發咽瘺,鼻飼應保留到咽瘺愈合。
2.4心理護理
建立有效的語言交流方法由于氣管造口和手術切除改變了形象,患者常常有自卑和焦慮的心理。要鼓勵患者傾訴自己的感受,建立有效的語言交流方法是達到有效護理的保證,患者術后因氣管切開,呼吸改道而至發音功能喪失,其個人的需要和身體的不適無法象正常人一樣表達,術前評估患者的讀寫能力,教會患者簡單的手語,如有一定的讀寫能力的患者,術后可使用寫字板、筆和紙來表達需要;對不能讀寫的患者可用圖片與醫護人員進行溝通。護士在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要體現出充分的耐心和體貼,并給患者以充足的交流時間,告知患者切口愈合后,可以學習其他發音方式如食管發音、電子喉等。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保持心情舒暢、精神愉快可以使人身心健康加速康復,鼓勵患者多聽音樂、看電視遇事開朗豁達盡可能為患者解除心理負擔,幫助患者在長期康復治療中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5健康指導
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共有注冊護士841名,本次試驗選取呼吸內科病房、心內科病房、重癥監護病房、骨科病房、胃腸外科病房、兒科病房、消化內科、眼科病房等8個病房的護士進行試驗,每個科室內隨機分成2組,人數均等,一組為對照組,不接受任何措施,另一組為人文關懷試驗組,給予一定的人文關懷措施。8個科室共計218名護士,護士工作年限為:1~5年67名,占30.73%;6~10年82名,占37.61%;11年及以上69名,占31.65%。性別:女性210名,男性8名。年齡21~51歲,平均(27.65±7.01)歲。職稱:護士72名,護師102名,主管護師44名。2組護士的年齡、性別、職稱、工作年限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正式注冊的在職臨床護士在本科室工作1年以上;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進修或輪轉科室的護理人員。
1.2方法
1.2.1定期進行人文知識講座
結合本院實際情況,每月開展一次人文知識講座,請知名大學的教授或者社會學者就社會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展開講座,普及人文知識,使平日在醫院工作的護士了解更多的社會現象,學到更多的專業之外的知識。
1.2.2開展心理咨詢
針對護理工作要求高、壓力大,年輕護士多是獨生子女群體,抗壓、抗挫折能力差以及各醫院護理隊伍中普遍存在的臨聘護士比例逐年增大,隊伍穩定性差等因素,護士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勢必影響護理工作成效。為此,護理部特意聘請心理咨詢師為護士提供咨詢治療,并設立心理咨詢熱線,保障護士的隱私,讓護士可以有一個傾訴平臺。同時,鼓勵護士自發成立關懷小組,小組內設立心理觀察員,及時與護士長溝通小組內成員情況,并請咨詢師為其治療。
1.2.3增加學習交流的機會
本院與多家醫院達成合作協議,選拔優秀護士到其他醫院參觀學習。由護理部工作人員親自參與設計參觀學習日程,安排合理,學習內容豐富,活動的開展對本院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工作有著深刻的意義,回院后護理部舉辦專場的護理見聞交流會,交流的護士進行匯報,與護士分享見聞。開設網絡學習課程,使護士們可以在家中接受護理學習教育,并與本市醫學院校繼續教育學院協商,促進學分互認制度。加快職稱的提升,為未來的規劃提供幫助。
1.2.4護士長微笑式管理
(1)每天早上護士長與每一位護士問好,并且面帶微笑。(2)提前1周排班時,考慮護士自身情況,有需要的護士提出調班申請時,盡力滿足。(3)在保障工作正常順利進行的前提下,允許在排班之后,因臨時情況請假。(4)處事公平,發生糾紛時,保護護士合法權益,獎金分配透明。(5)時刻注意尊重護士,在業務工作中多指導鼓勵,少批評命令,對護士作出的工作成績及時給予認可和鼓勵。(6)每周在晨交班時抽出一定時間,由護士提出對科室提出不足,并就問題一同討論。(7)在科室管理中注意觀察護士的長處或優勢,安排與其特長或能力相適應的科室管理任務,并授予相應的權力。
1.2.5保障護士權益,滿足護士訴求
成立由護士組成的護士維權小組,當工作中遇到糾紛時,協同護理部領導,護士長一同處理,增加護士自己做主的權利,使護士們可以更好的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
1.3評價標準
護士工作滿意度:調查工具采用衛生部根據明尼蘇達工作滿意度問卷及優質護理服務等政策文件修訂的《護理人員體驗與滿意度》問卷,該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為0.966,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分別計5、4、3、2、1分。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及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準,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在團隊協作、本職工作、職業生涯展望等維度上均有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合總體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對照組離職率15%,試驗組離職率9%,離職率下降6%;對照組患者滿意度91%,試驗組患者滿意度94%,患者滿意度提高3%。提高對護士的人文關懷后,有效地提高了護士對本職工作的滿意度,增強了工作合作,降低了護士離職率,患者滿意度相應提高,均說明增強對護士的人文關懷對護理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討論
3.1人文關懷提高護士對工作的滿意度
護士是一項辛苦的職業,除了需要基礎扎實的業務技能,還需要過硬的心理素質、敏捷的思維和應急處理的能力等,繁重的工作及社會輿論都無形地增加了護士的壓力。近些年,護士離職率逐年增高,這與護士得不到足夠的人文關懷有關。本試驗通過多種措施增加對護士的人文關懷,1年后,護士對工作的滿意度明顯提升,離職率也相應減低,不僅有利于護士隊伍的穩定,也促進護士工作的積極性。
3.2降低護理差錯發生率
提高對護士的人文關懷后,護理差錯發生率明顯下降,這可能與增加人文關懷后,護士對工作的認可度增加,工作熱情提升,進行護理操作時更加認真,對患者十分負責,這也充分證明了加強對護士的人文關懷的重要性。降低護理差錯率有利于保障患者的安全降低對患者的傷害,減少臨故的發生,最終可以促進優質護理的開展。
2護士長的業務素質是搞好護理管理的關鍵
一個優秀的護理管理者,應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我們做的是“人”的工作,廣博的專業知識,精湛的操作技能是為“人”服務的資本與手段,護士長具有精良的業務素質,才能一馬當先,臨危不亂,沉著冷靜地組織搶救與實施各種護理操作,即所謂內行領導內行,才能有效地把握住護理管理質量關。
3護士長的能力素質是搞好護理管理的保證
在護理實踐中,護士長是參與者,又是主要組織者,要具有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遇事果斷,如果在危重病人的搶救中,護士長不能及時有效的組織護理干預,就有可能延誤搶救,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分析與處理問題失策,組織參與不力是護理管理中的最大漏洞。
4護士長的經驗素質和身體素質是搞好管理的基礎
護理工作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強壯的身體,良好的健康狀態才能承受繁雜的護理實踐,才能身先士卒,時時處處起到帶頭作用,才能帶出一支朝氣蓬勃、生龍活虎的護士隊伍。反之則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經驗的指導作用,往往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一個具有豐富經驗管理者也是一本活的教科書。
2結果
2.1本組護士護理軟技能各維度及總分與全國常模評分比較
2.2不同人口學特征的護士護理軟技能評分比較
3討論
3.1護理軟技能的重要性護理軟技能是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關鍵。周向萍認為在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中開展護理軟技能,能提高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優質、安全、滿意的護理服務,真正達到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目的。張建梅等認為強化護士護理軟技能培訓,可提高其綜合素質、職業情感和主動服務意識,有助于“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順利開展。護理專業是一個服務性的專業,需要高度的情感力。軟技能在提升護理品質中占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們首次運用軟技能測評量表,對南昌市推行“優質護理服務活動”醫院的護士進行調查,以了解護士軟技能現狀,對以后的培訓提供針對性的指導依據。
3.2護理軟技能總體水平狀況本組護士人際關系技能、組織管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職業情操維度評分及護理軟技能總分均明顯高于全國常模,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一方面由于目前護理隊伍學歷的提升和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因本研究抽取開展“優質護理示范工程”醫院的護士,隨著軟技能培訓的增多,提高了護士護理軟技能能力,從而提高了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3.3影響因素
3.3.1工作年限工作年限<10年與16~20年者組織管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職業情操評分呈增高的趨勢,但工作年限≥20年者職業情操技能減少,分析原因可能是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護士不斷積累經驗,各方面護理軟技能得到了提升,尤其是組織管理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但工作年限≥20年者年齡普遍偏大,對新知識的吸收能力弱,加之領導不重視,其工作積極性受到影響。影響職業情操的因素很多,趙芳芳等認為護士對工作態度與工作負荷重有關,且工作年限越長,越易出現工作熱情下降,從而導致職業倦怠和離職傾向。
3.3.2婚姻狀況未婚護士護理軟技能總分、組織管理技能及自我管理技能評分均高于已婚者(P<0.05),說明已婚護士與未婚護士相比,在工作外需承擔家庭責任、經濟壓力,處理復雜的社會關系,對工作的積極性均弱于未婚護士。
3.3.3受聘形式正式在編護士護理軟技能總分、組織管理技能評分高于合同聘用制護士(P<0.05),與以往調查一致,分析原因可能與正式在編護士培訓、進修機會及得到學習鍛煉的機會多有關。而合同聘用制護士年齡小、工齡低、接觸社會時間短、社會閱歷少,不善于利用和支配周圍有利的資源,其組織管理能力稍差。
3.3.4醫院等級三級醫院護士護理軟技能總分、人際關系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及職業情操評分均明顯高于二級醫院(P<0.05),一方面在入院選拔時,三級醫院對新護士的整體素質要求較二級醫院及其他醫院高;另一方面,三級醫院后期培訓嚴格,定期會組織各種培訓和考試,不斷引進新知識來提高護士的整體水平。二級醫院患者及病種較少,對護士要求較低,故二級醫院管理者應加強護士培訓,增加外出進修學習的機會,從而提高其學習意識。
3.3.5文化程度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護士護理軟技能總分、組織管理技能及職業情操評分均呈增加的趨勢,文化程度高者綜合素質較高、理解分析問題能力強,學習課程類型范圍面較廣,為進入臨床做好充分的準備,在進入臨床后能迅速適應環境,加上求知欲較強、自主學習能力較強,因此其護理軟技能較強。護理管理者應挖掘每個人的優勢和潛力,為低學歷護士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以提升其護理軟技能的能力。
以往評估護士對重癥患者的護理水平從患者床單位是否清潔、患者的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是否到位等進行靜態的評估及從護士是否掌握“七知道”來了解護士對病情的掌握程度,然而患者的病情變化是動態的,當病情突然出現變化時護士是怎樣判斷并解決的,這需要進行動態評估才能了解。目前,重癥護理記錄還不能充分體現護士的臨床思維能力,不能看出重癥護理的動態信息。我院護理小組2004年建立了重癥及死亡討論制度,在重癥及死亡討論中采用護理敘事研究的方法,讓參加重癥及死亡搶救的護士講述患者出現病情變化時的護理場景,再現護士的分析判斷及處理過程,評估護士在重癥護理中的思維能力,這是對重癥護理質量管理方法的重要補充,也為優化護理隊伍合理配置護理人員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依據。
1臨床資料
選取2005年1月一2006年8月我科急診收治的糖尿病重癥患者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齡歲。糖尿病合并心臟病心功能Ⅳ級8例;糖尿病合并腎病尿毒癥期10例;高滲性非酮癥昏迷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15例。死亡8例,好轉30例。護理人員12名,學歷:全日制本科2名(均為主管護師),夜校大專4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2名),中專名(護師2名、護士4名);平均工作年限:主管護師年,護師8年,護士4年。
2方法
由12名護理人員及參加救治的主治醫師1名、住院醫師1名、科主任1名成立重癥及死亡討論小組,在38例重癥患者好轉出院后或死亡后1周開始討論,由參加救治的主要護理人員3—4名(其中必須有主管護師1名,護師1名,護士1名,當參加搶救的護士多時可隨機增加1名護理人員)回憶患者的護理場景,主要講述患者當時的總體狀況如何,護士對患者進行怎樣的整體評估與分析,發現的病情變化有哪些,當時的護理重點在哪里,對患者及家屬作如何指導,向醫生如何反映情況及與醫生如何協商,怎樣根據病情準確判斷護理問題并果斷處理。先進行集體討論,確定該患者的護理標準,用于評價參加救治護士的分析與處理是否正確與全面,然后發放評分表,評分表按照提前發現病情變化、全面對患者整體分析與評估、充分把握護理重點、隨時指導患者與家屬、根據病情準確判斷護理問題并果斷處理或其他處理這項進行4級(很好、較好、一般、較差)評分,分別是分、3分、2分、1分,總分為20分,最低分為5分,由其他9名護理人員及以上3名醫生對敘述救治過程的3名護理人員進行打分,去掉1個最高分和1個最低分,計算出平均分。規定18分以上為優秀,分為良好,12分以下為不合格。每個護士均被評分次(即隨機護理10個不同重癥患者),統計出不同層次護理人員優秀、良好、不合格的人次,將數據輸入.5軟件,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
3結果
3.1不同學歷護理人員重癥護理思維能力比較顯示:不同學歷護理人員重癥護理思維能力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全日制本科學歷護士的重癥護理思維能力明顯好于夜校大專學歷護士和中專學歷護士;夜校大專學歷護士與中專學歷護士重癥護理思維能力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2不同職稱護理人員重癥護理思維能力比較顯示:不同職稱護理人員重癥護理思維能力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主管護師的重癥護理思維能力明顯好于護師與護士;護師與護士的重癥護理思維能力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4討論
4.1不同學歷護士重癥護理思維能力分析及管理對策重癥護理要求護士要有較廣泛的專科護理知識,有一定的病理生理學知識,善于創新及應用邏輯思維發現問題及總結經驗并不斷學習[21。表1結果表明:
全日制本科學歷護士重癥護理思維能力明顯優于夜校大專學歷護士和中專學歷護士。本科學歷護士理論知識全面,工作細致,能夠提前發現患者病情突發的先兆并能理解和積極配合醫生工作,采取預防措施,減少疾病突發,此外,她們分析能力強、表達能力較好,在I臨床工作中能夠迅速把握不同患者的護理重點,并能有效指導患者和家屬,共同促進疾病康復。夜校大專學歷護士與中專學歷護士重癥護理思維能力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提高護士重癥護理思維能力首先要鼓勵護士提升全日制學歷,增加全Et制本科護士的比例,還要在臨床注意對護士進行繼續教育,以增加護士多學科的醫學知識和多種專科護理知識。可對護士進行集中培訓,還可請本科醫師講述常見危重癥的臨床表現、搶救及監護,并在學習后進行書面考試。護士只有掌握了多學科疾病的臨床表現,特別是各種疾病病情加重的先兆,才能早期觀察病情變化。
有了理論知識作基礎,如何將理論用于實踐又是一個問題。長期以來護理工作以被動執行醫囑為主,養成了很多護士遇到問題過分依賴醫生,不養成自己動腦思考解決問題的習慣,這對提高思維能力是一個障礙。只有護士學會遇到問題首先獨立分析病情,并給予醫生必要的提示,從護理角度與醫生共同商量處理的辦法,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
4.2不同職稱護士重癥護理思維能力分析及管理對策重癥護理要求護士要有較廣泛的實踐經驗,積極穩定的情緒,操作敏捷、工作細致耐心,善于用語言和非語言交流來減輕患者及家屬的依賴和焦慮心理,有頑強堅韌的意志品質從容面對緊張的局面和復雜的情況【21。表2結果表明:主管護師重癥護理思維能力明顯優于護師與護士。本組主管護師平均工作年限較長(15年),在臨床工作中遇到的重癥病例較多,能夠掌握不同重癥患者的護理對策,對突然出現的病情變化能夠冷靜果斷地處理,并且操作技術熟練,與家屬溝通交流較好。護師的工作年限相對短,約有113的人重癥護理思維能力處于良好階段,她們經過一定時間的經驗積累與學習,其中的優秀者重癥護理思維能力會出現新的飛躍。護士臨床經驗和專科知識都較少,臨床思維還以護理操作為主,不能全面整體評估患者,把握護理重點。如何更快地提高低職稱護士的重癥護理思維能力是目前需要探討的另一個問題。國外研究表明高水平的護理不把護理視為單純的操作,還通過患者的血液循環、灌注、營養狀況、皮膚完整性等全身的物理狀況來評估患者的總體情況【3】,而我國目前的護理正是以護理操作及急救技術為主,忽視了對護士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培養臨床思維能力的最好途徑是醫護查房和病歷討論,在其中可以學習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的處理方法、診療思路等,從而促進臨床經驗的積累。此外,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起點應定在學校教育,尤其是在護生的臨床實習期間,在實習期間多開展各種個案查房,在查房中要求護生對患者的病情首先進行整體評估,然后用討論式教學法啟發學生思考患者的護理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護理措施的實施階段,讓護生學會如何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對患者及家屬作必要的護理指導,與患者及家屬配合共同促進疾病好轉。超級秘書網
4.3積極推進護理的分層次上崗根據美國健康護理質量研究機構報道:1993年由于較高水平的注冊護士護理患者,醫院獲得性肺炎、尿路感染、失去搶救機會、休克或心衰、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時間延長等危險明顯減少,護理的技術越全面,患者痛苦的機會越少【41。醫院不僅需要有足夠數量的護士,而且需要有足夠的具有一定經驗、學歷和技術水平的護士才能滿足人民健康服務的需要【5】。不同層次護士重癥護理思維能力有所不同,如何優化護理隊伍整體結構,合理配置護理人員,成為護理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在部分醫院推行的護理分級管理模式是應目前我國護理人力資源現狀提出的新的發展思路與趨勢,這種分層次上崗賦予了護理人才結構的新形式,有利于加快學科建設【6】。本研究對不同層次護理人員重癥護理思維能力進行評估,為護理分級管理模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參考文獻】
【1】王磊,蔣曉蓮.敘事研究一護理質性研究的新方法[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4):352—354.
【2】王志紅,周蘭姝.重癥護理學嗍.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
【3】侯桂英.美國注冊護士與非注冊護士對護理質量影響的比較【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1,20(2):70.
成都衛校2008屆畢業的756名實習護生;年齡在18~22歲,實習時間近一年;學歷層次,中專護生287人,大專護生469人。(其中包括男生17人);實習醫院包括三甲醫院5所,二甲醫院6所,二乙醫院8所,其它醫院7所。
1.2問卷設計
根據牟雪梅等[1-3]對護理風險的描述,通過咨詢專家、出院病人回訪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一般資料;護理風險情況及常見原因;對護理風險認知及經歷護理風險的心理行為反應。
1.3調查方法
為實地調查,通過各醫院護理部將事先打印好的問卷發給各科護士長,由護士長負責問卷的發放和回收,說明填寫方法和注意事項,采用不記名的方式,最后收回問卷逐項統計。共發放問卷800份,回收問卷772份,其中有效問卷756份,有效率94.5%
2結果
2.1護理風險調查結果
2.2易導致護理風險原因調查結果
2.3實習護士對護理風險的認知調查結果
2.3.1對護理風險是否可避免的認知
在被調查實習護士中,57.0%的護生認為護理風險發生護理風險發生不可避免;24.8%的護生認為有可能避免;18.2%的護生認為可以避免。
2.3.2對護理風險發生的機率的認知
在被調查實習護士中,59.7%的認為護理風險發生機會較大,22.2%的認為較小,16.1%的認為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2%的沒有考慮這個問題。
2.3.3對護理風險發生的后果的認知
在被調查實習護士中,65.2%的認為風險發生后會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經濟負擔甚至誘發醫療糾紛;21.6%的認為會遭到批評或指責影響實習和就業;7.4%認為醫院的病人會減少,丟失市場份額。4.8%沒有想過會有什么后果。
2.4護理風險發生后實習護士心理行為變化的調查結果
3討論
3.1護理風險普遍存在
護理風險是指醫院內病人在接受護理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實習護士由于參加臨床實踐時間短,操作技術水不夠熟練,缺乏護患溝通,備皮時損傷皮膚,導尿時造成尿道損傷,靜脈穿刺成功率低,尤其是對兒童和危重病人,易引起病人和家屬的不滿,從而產生糾紛[1]。從表1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756位被調查者近一年中,有678人有經歷過護理風險,發生率89.7%,而2次以上者占總數的35.2%,因此護理風險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值得認真關注。3.2護理風險不可避免的原因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57.0%的實習護士認為風險不可避免,24.8%的護生認為有可能避免;僅有18.2%的護生認為可以避免。這說明實習護生對護理風險的防范缺乏信心。產生這種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護理風險的廣泛性,容易使護生認為這種風險是從事護理工作必須要承受的;(2)本次調查中發現專業素質及技術能力較差,工作經驗不足,操作不熟練,應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護理風險;(3)護患溝通缺乏技巧,護理服務質量欠佳也是導致護理風險重要原因;實習護士不重視操作前對病人的有效準備與解釋、操作中的指導與關心、操作后的囑咐與觀察,對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溝通方式又簡單,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認可和理解也易導致護理風險;(4)病人情況千差萬別,病情變化多端,病人家屬的期望值高,醫院環境的特殊性,不可預料的突發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護理風險的高危因素。(5)學校、醫院缺乏對實習護士進行必要的預防護理風險知識教育;風險管理制度督導檢查落實工作缺乏力度,實行護士意識不到護理工作哪些環節容易發生風險,也就不知用何種方式去減少護理風險。實際上,護理風險是可以避免和預防的,加強實習前對護生進行護理安全與風險管理教育是預防護患糾紛、減少護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實習護士通過學習懂得自己該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樣維護患者與自己的權益。告誡實習護士在護理工作過程中及時履行告知義務,主動介紹病區環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項,告知病人有關治療、檢查可能存在的風險,教會病人如何配合治療,以履行病人及家屬的知情權;加強對實習護士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考核,從細節入手,針對不同病人的特點設計場景,以培養實習護士觀察、分析、解決問題和應急的能力,以增強實習護士預防風險的信心。建立多途徑、多視角的護理質量監控系統,幫助實習護士識別風險、分析風險,從而達到控制與應對風險。
3.3實習護士對護理風險的認知
在被調查的756名實習護士中,59.7%的認為護理風險發生機會較大;40.3%的實習護士認為護理風險的幾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實習護士認為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存在僥幸心理,2%的實習護士沒有考慮這個問題;調查還發現有4.1%的實習護士對護理風險無所謂,這說明她們安全意識弱,是非常危險的。臨床上護士的一個小的失誤就會威脅病人的生命,護理差錯不再是過去意義上的單純差錯概念,而是具備雙重性,既是差錯又是糾紛的導火線[5]一旦造成病人嚴重殘障或死亡,將會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或賠償,還會影響到護士一身的職業生涯,損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從不同角度對護士進行護理安全教育,提高護士對風險的認識,糾正少數護生對風險的僥幸心理和無所謂態度,提高她們預防風險的自覺性。
3.4實習護生對護理風險發生后果的認知
調查結果顯示,756名實習護士中,有72.6%的實習護生士認識到護理風險的后果嚴重:①會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經濟負擔,甚至造成病人嚴重殘障或死亡,導致醫療糾紛②醫院的病人會因此而減少,丟失市場份額、削弱競爭實力。美國杜克大學將醫療風險定義為“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這種損失可以是對病人的傷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賠償代價,也可以是投訴、糾紛等影響醫院良好形象和市場分額[2]。③遭遇風險后會遭到老師的批評、處分,影響今后的就業和職業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實習中表現出膽怯,這對技術的提高、風險的預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護理風險管理機制,把風險管理與質量管理緊密聯系在一起,運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使護理管理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為實習護士營造安全、輕松工作環境,才有可能創造出優質服務,達到真正意義上醫院與護士共同發
調查結果顯示57.0%的實習護士認為風險不可避免,24.8%的護生認為有可能避免;僅有18.2%的護生認為可以避免。這說明實習護生對護理風險的防范缺乏信心。產生這種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護理風險的廣泛性,容易使護生認為這種風險是從事護理工作必須要承受的;(2)本次調查中發現專業素質及技術能力較差,工作經驗不足,操作不熟練,應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護理風險;(3)護患溝通缺乏技巧,護理服務質量欠佳也是導致護理風險重要原因;實習護士不重視操作前對病人的有效準備與解釋、操作中的指導與關心、操作后的囑咐與觀察,對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溝通方式又簡單,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認可和理解也易導致護理風險;(4)病人情況千差萬別,病情變化多端,病人家屬的期望值高,醫院環境的特殊性,不可預料的突發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護理風險的高危因素。(5)學校、醫院缺乏對實習護士進行必要的預防護理風險知識教育;風險管理制度督導檢查落實工作缺乏力度,實行護士意識不到護理工作哪些環節容易發生風險,也就不知用何種方式去減少護理風險。實際上,護理風險是可以避免和預防的,加強實習前對護生進行護理安全與風險管理教育是預防護患糾紛、減少護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實習護士通過學習懂得自己該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樣維護患者與自己的權益。告誡實習護士在護理工作過程中及時履行告知義務,主動介紹病區環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項,告知病人有關治療、檢查可能存在的風險,教會病人如何配合治療,以履行病人及家屬的知情權;加強對實習護士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考核,從細節入手,針對不同病人的特點設計場景,以培養實習護士觀察、分析、解決問題和應急的能力,以增強實習護士預防風險的信心。建立多途徑、多視角的護理質量監控系統,幫助實習護士識別風險、分析風險,從而達到控制與應對風險。
3.3實習護士對護理風險的認知
在被調查的756名實習護士中,59.7%的認為護理風險發生機會較大;40.3%的實習護士認為護理風險的幾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實習護士認為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存在僥幸心理,2%的實習護士沒有考慮這個問題;調查還發現有4.1%的實習護士對護理風險無所謂,這說明她們安全意識弱,是非常危險的。臨床上護士的一個小的失誤就會威脅病人的生命,護理差錯不再是過去意義上的單純差錯概念,而是具備雙重性,既是差錯又是糾紛的導火線[5]一旦造成病人嚴重殘障或死亡,將會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或賠償,還會影響到護士一身的職業生涯,損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從不同角度對護士進行護理安全教育,提高護士對風險的認識,糾正少數護生對風險的僥幸心理和無所謂態度,提高她們預防風險的自覺性。
3.4實習護生對護理風險發生后果的認知
調查結果顯示,756名實習護士中,有72.6%的實習護生士認識到護理風險的后果嚴重:①會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經濟負擔,甚至造成病人嚴重殘障或死亡,導致醫療糾紛②醫院的病人會因此而減少,丟失市場份額、削弱競爭實力。美國杜克大學將醫療風險定義為“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這種損失可以是對病人的傷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賠償代價,也可以是投訴、糾紛等影響醫院良好形象和市場分額[2]。③遭遇風險后會遭到老師的批評、處分,影響今后的就業和職業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實習中表現出膽怯,這對技術的提高、風險的預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護理風險管理機制,把風險管理與質量管理緊密聯系在一起,運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使護理管理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為實習護士營造安全、輕松工作環境,才有可能創造出優質服務,達到真正意義上醫院與護士共同發
調查結果顯示57.0%的實習護士認為風險不可避免,24.8%的護生認為有可能避免;僅有18.2%的護生認為可以避免。這說明實習護生對護理風險的防范缺乏信心。產生這種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護理風險的廣泛性,容易使護生認為這種風險是從事護理工作必須要承受的;(2)本次調查中發現專業素質及技術能力較差,工作經驗不足,操作不熟練,應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護理風險;(3)護患溝通缺乏技巧,護理服務質量欠佳也是導致護理風險重要原因;實習護士不重視操作前對病人的有效準備與解釋、操作中的指導與關心、操作后的囑咐與觀察,對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溝通方式又簡單,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認可和理解也易導致護理風險;(4)病人情況千差萬別,病情變化多端,病人家屬的期望值高,醫院環境的特殊性,不可預料的突發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護理風險的高危因素。(5)學校、醫院缺乏對實習護士進行必要的預防護理風險知識教育;風險管理制度督導檢查落實工作缺乏力度,實行護士意識不到護理工作哪些環節容易發生風險,也就不知用何種方式去減少護理風險。實際上,護理風險是可以避免和預防的,加強實習前對護生進行護理安全與風險管理教育是預防護患糾紛、減少護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實習護士通過學習懂得自己該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樣維護患者與自己的權益。告誡實習護士在護理工作過程中及時履行告知義務,主動介紹病區環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項,告知病人有關治療、檢查可能存在的風險,教會病人如何配合治療,以履行病人及家屬的知情權;加強對實習護士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考核,從細節入手,針對不同病人的特點設計場景,以培養實習護士觀察、分析、解決問題和應急的能力,以增強實習護士預防風險的信心。建立多途徑、多視角的護理質量監控系統,幫助實習護士識別風險、分析風險,從而達到控制與應對風險。
3.3實習護士對護理風險的認知
在被調查的756名實習護士中,59.7%的認為護理風險發生機會較大;40.3%的實習護士認為護理風險的幾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實習護士認為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存在僥幸心理,2%的實習護士沒有考慮這個問題;調查還發現有4.1%的實習護士對護理風險無所謂,這說明她們安全意識弱,是非常危險的。臨床上護士的一個小的失誤就會威脅病人的生命,護理差錯不再是過去意義上的單純差錯概念,而是具備雙重性,既是差錯又是糾紛的導火線[5]一旦造成病人嚴重殘障或死亡,將會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或賠償,還會影響到護士一身的職業生涯,損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從不同角度對護士進行護理安全教育,提高護士對風險的認識,糾正少數護生對風險的僥幸心理和無所謂態度,提高她們預防風險的自覺性。
3.4實習護生對護理風險發生后果的認知
調查結果顯示,756名實習護士中,有72.6%的實習護生士認識到護理風險的后果嚴重:①會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經濟負擔,甚至造成病人嚴重殘障或死亡,導致醫療糾紛②醫院的病人會因此而減少,丟失市場份額、削弱競爭實力。美國杜克大學將醫療風險定義為“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這種損失可以是對病人的傷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賠償代價,也可以是投訴、糾紛等影響醫院良好形象和市場分額[2]。③遭遇風險后會遭到老師的批評、處分,影響今后的就業和職業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實習中表現出膽怯,這對技術的提高、風險的預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護理風險管理機制,把風險管理與質量管理緊密聯系在一起,運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使護理管理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為實習護士營造安全、輕松工作環境,才有可能創造出優質服務,達到真正意義上醫院與護士共同發
調查結果顯示57.0%的實習護士認為風險不可避免,24.8%的護生認為有可能避免;僅有18.2%的護生認為可以避免。這說明實習護生對護理風險的防范缺乏信心。產生這種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護理風險的廣泛性,容易使護生認為這種風險是從事護理工作必須要承受的;(2)本次調查中發現專業素質及技術能力較差,工作經驗不足,操作不熟練,應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護理風險;(3)護患溝通缺乏技巧,護理服務質量欠佳也是導致護理風險重要原因;實習護士不重視操作前對病人的有效準備與解釋、操作中的指導與關心、操作后的囑咐與觀察,對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溝通方式又簡單,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認可和理解也易導致護理風險;(4)病人情況千差萬別,病情變化多端,病人家屬的期望值高,醫院環境的特殊性,不可預料的突發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護理風險的高危因素。(5)學校、醫院缺乏對實習護士進行必要的預防護理風險知識教育;風險管理制度督導檢查落實工作缺乏力度,實行護士意識不到護理工作哪些環節容易發生風險,也就不知用何種方式去減少護理風險。實際上,護理風險是可以避免和預防的,加強實習前對護生進行護理安全與風險管理教育是預防護患糾紛、減少護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實習護士通過學習懂得自己該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樣維護患者與自己的權益。告誡實習護士在護理工作過程中及時履行告知義務,主動介紹病區環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項,告知病人有關治療、檢查可能存在的風險,教會病人如何配合治療,以履行病人及家屬的知情權;加強對實習護士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考核,從細節入手,針對不同病人的特點設計場景,以培養實習護士觀察、分析、解決問題和應急的能力,以增強實習護士預防風險的信心。建立多途徑、多視角的護理質量監控系統,幫助實習護士識別風險、分析風險,從而達到控制與應對風險。
3.3實習護士對護理風險的認知
在被調查的756名實習護士中,59.7%的認為護理風險發生機會較大;40.3%的實習護士認為護理風險的幾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實習護士認為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存在僥幸心理,2%的實習護士沒有考慮這個問題;調查還發現有4.1%的實習護士對護理風險無所謂,這說明她們安全意識弱,是非常危險的。臨床上護士的一個小的失誤就會威脅病人的生命,護理差錯不再是過去意義上的單純差錯概念,而是具備雙重性,既是差錯又是糾紛的導火線[5]一旦造成病人嚴重殘障或死亡,將會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或賠償,還會影響到護士一身的職業生涯,損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從不同角度對護士進行護理安全教育,提高護士對風險的認識,糾正少數護生對風險的僥幸心理和無所謂態度,提高她們預防風險的自覺性。
3.4實習護生對護理風險發生后果的認知
調查結果顯示,756名實習護士中,有72.6%的實習護生士認識到護理風險的后果嚴重:①會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經濟負擔,甚至造成病人嚴重殘障或死亡,導致醫療糾紛②醫院的病人會因此而減少,丟失市場份額、削弱競爭實力。美國杜克大學將醫療風險定義為“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這種損失可以是對病人的傷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賠償代價,也可以是投訴、糾紛等影響醫院良好形象和市場分額[2]。③遭遇風險后會遭到老師的批評、處分,影響今后的就業和職業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實習中表現出膽怯,這對技術的提高、風險的預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護理風險管理機制,把風險管理與質量管理緊密聯系在一起,運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使護理管理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為實習護士營造安全、輕松工作環境,才有可能創造出優質服務,達到真正意義上醫院與護士共同發
調查結果顯示57.0%的實習護士認為風險不可避免,24.8%的護生認為有可能避免;僅有18.2%的護生認為可以避免。這說明實習護生對護理風險的防范缺乏信心。產生這種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護理風險的廣泛性,容易使護生認為這種風險是從事護理工作必須要承受的;(2)本次調查中發現專業素質及技術能力較差,工作經驗不足,操作不熟練,應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護理風險;(3)護患溝通缺乏技巧,護理服務質量欠佳也是導致護理風險重要原因;實習護士不重視操作前對病人的有效準備與解釋、操作中的指導與關心、操作后的囑咐與觀察,對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溝通方式又簡單,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認可和理解也易導致護理風險;(4)病人情況千差萬別,病情變化多端,病人家屬的期望值高,醫院環境的特殊性,不可預料的突發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護理風險的高危因素。(5)學校、醫院缺乏對實習護士進行必要的預防護理風險知識教育;風險管理制度督導檢查落實工作缺乏力度,實行護士意識不到護理工作哪些環節容易發生風險,也就不知用何種方式去減少護理風險。實際上,護理風險是可以避免和預防的,加強實習前對護生進行護理安全與風險管理教育是預防護患糾紛、減少護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實習護士通過學習懂得自己該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樣維護患者與自己的權益。告誡實習護士在護理工作過程中及時履行告知義務,主動介紹病區環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項,告知病人有關治療、檢查可能存在的風險,教會病人如何配合治療,以履行病人及家屬的知情權;加強對實習護士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考核,從細節入手,針對不同病人的特點設計場景,以培養實習護士觀察、分析、解決問題和應急的能力,以增強實習護士預防風險的信心。建立多途徑、多視角的護理質量監控系統,幫助實習護士識別風險、分析風險,從而達到控制與應對風險。
3.3實習護士對護理風險的認知
在被調查的756名實習護士中,59.7%的認為護理風險發生機會較大;40.3%的實習護士認為護理風險的幾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實習護士認為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存在僥幸心理,2%的實習護士沒有考慮這個問題;調查還發現有4.1%的實習護士對護理風險無所謂,這說明她們安全意識弱,是非常危險的。臨床上護士的一個小的失誤就會威脅病人的生命,護理差錯不再是過去意義上的單純差錯概念,而是具備雙重性,既是差錯又是糾紛的導火線[5]一旦造成病人嚴重殘障或死亡,將會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或賠償,還會影響到護士一身的職業生涯,損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從不同角度對護士進行護理安全教育,提高護士對風險的認識,糾正少數護生對風險的僥幸心理和無所謂態度,提高她們預防風險的自覺性。
3.4實習護生對護理風險發生后果的認知
調查結果顯示,756名實習護士中,有72.6%的實習護生士認識到護理風險的后果嚴重:①會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經濟負擔,甚至造成病人嚴重殘障或死亡,導致醫療糾紛②醫院的病人會因此而減少,丟失市場份額、削弱競爭實力。美國杜克大學將醫療風險定義為“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這種損失可以是對病人的傷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賠償代價,也可以是投訴、糾紛等影響醫院良好形象和市場分額[2]。③遭遇風險后會遭到老師的批評、處分,影響今后的就業和職業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實習中表現出膽怯,這對技術的提高、風險的預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護理風險管理機制,把風險管理與質量管理緊密聯系在一起,運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使護理管理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為實習護士營造安全、輕松工作環境,才有可能創造出優質服務,達到真正意義上醫院與護士共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