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9 01:40:2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四年級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小學四年級學生的特點天真,活潑、好動,愛表現,愛好廣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時間相對較短,也讓許多的老師頭疼。如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 數學課堂,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可持續學習的一個支點。同時,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突破點。一個師生關系和諧、賞識、寬容、富有人格 魅力的教師必然會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保持、產生不凡的影響。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形成良好課堂氣氛的基礎; 寬容,能為學生創造溫馨和諧的學習環境; 賞識,更能為學生興趣之火的燃燒添加無盡的燃劑。課堂交往中,學生對教師的人格態度、專業水平、教學方法、甚至對某一問題的看法,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進行評 價,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斷,和"親近"或"不親近"的情感反應;甚至于把對教師的好惡遷移到教師所授課程上來。對教師沒有好感,也就不想學他教 的課。在新課程改革的理論指導下,我們一直在實踐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自己膚淺的體會。
一、轉換教師角色
師者,所以傳道,解惑者也。在現代教育中,教師究竟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隨著“應試教育”逐步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多年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而形 成的一套傳統、滯后的教育教學模式顯然已不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特別是作為一位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我認為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要進行創新,教師必須改變已 經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識為核心的觀念和行為,改變那種把注意力集中在課堂知識教學目標上,而忽視能力、態度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切實改掉過去一味的教師“講” 一味學生的“聽”注入式的教學方式;真正體現教學形式多樣化,讓學生自己探討、討論、實際操作、合作學習、交流體會、互相幫助,使得教學氣氛和諧,學生能 活潑地、愉快地進行學習,真正實現把數學的課堂還給學生,切實讓學生多"想一想", 讓學生多“看一看”, 讓學生多“做一做”, 讓學生多“說一說”。 因此,我認為教師角色應該定位為學生學習上的指導者,要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從感知中領悟到知識,從而達到化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還學生主體的地位。充分讓他 們在學中玩,在玩中學,促進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二、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
實踐活動是兒童發展成長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學生形成實踐能力的載體。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數學教學中,我認為應重視通過實踐操作的方式,培養學 生的思維能力,主動參與意識和勇于探索創新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擺、弄 直觀材料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自己去發現規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體驗中領悟數學、學會想象、學會創造,讓學生擺脫數學的枯燥乏味,從而促進學 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三角形三邊的關系》一課中,學生們都準備了三根木棒,我先讓他們自己擺一一個三角形,然后再讓他們逐一說說自己擺的是三角形,為 什么?從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讓他們通過比較兩根木棒一另一根木棒的長短,自己進行發現、總結。在“你說我來做”這個環節中,當一個學生說出一種三角形 的時候,其他學生都爭先恐后擺弄,根本沒有空閑去做小動作。整節課,學生們注意力集中,興趣昂然,表現活躍積極,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讓數學課堂生動起來
新課程改革對教學手段的運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讓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工具走進教學,肯定會給課堂帶來無限生機。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現代化的教 學工具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時代的需要。多媒體集聲音、文字、圖像和視頻于一體,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大大彌補了自制教具的局限。當我在運用多媒體進行 教學時,鮮艷的色彩,可愛的形象,逼真的動感,迅捷的切換吸引了學生,集中了他們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主要就是提 高了學生對數字的興趣,對數學興趣。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整個世界特別是發達國家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教育改革浪潮,各國幾乎不約而同地將課程改革置于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1998年我國教育部公布《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標志著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正式展開,2001年6月教育部印發實施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通知,至此形成適應21世紀需要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體系。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方案的實施,教師的教學方式研究成為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新課程體系正處于實施的過渡和轉型時期,探討教師的教學方式具有積極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1.有利于了解教育教學的現狀。新課程改革所確立的指導思想與目標充分地反映了當代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要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與意義。然而由于受到個人價值觀、學校升學的壓力等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在教育教學實際中,教師教學現狀與期望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對教師教學方式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教師的教學現狀,為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發展提供理論支撐,鞏固和擴大新課程改革的成果。
2.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有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就有什么樣的參與方式,教師的教應該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學方式是否變化和學生學習方式是否改變被視為本次課程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教師怎么教直接決定了學生怎么學,以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來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課堂教學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學校培養合格人才目標的實現,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教學方式的變革直接影響著教育質量的提高。因此,及時了解教學活動的真實狀況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重大意義。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學習效果如何,教學質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式。因此研究教師教學方式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根本途徑,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
二、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方式
近十多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開展,課堂教學有了不少新的組織形式,開始注重學生的主動投入。但大多數的課堂教學以及在教師的教學觀方面,在深層次上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為適應時展的需要,2004年秋,我國啟動了新課程改革實驗。這是立足我國實際,借鑒國際課程改革的有益經驗而推進的教育創新。以下是新課程理念下提倡的幾種教學方式。
1.探究教學。探究教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運用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實踐活動。與以灌輸、記誦、被動接受為特征的舊教學體系相比,探究教學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像科學家研究那樣獨立地通過探究活動過程來獲得知識,而不是由教師安排—切;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取知識、發展技能、培養能力;教師的責任就是促使這種探究的順利進行。
2.體驗教學。新課程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體驗,要求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轉向注重學生體驗的教學。體驗教學倡導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思考與體驗,肯定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認識和感悟世界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設各種情景,通過學生觀察、實驗、實踐等活動,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引導學生對教育情景進行體驗。
3.討論教學。討論式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參與式教學的—種重要方式。它是教師通過預先的設計與組織,學生經過思考、合作、交流,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主動探尋知識的教學模式。討論式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小組討論學習。小組討論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一個講述、展示自己、表現自己的機會,它是促進學生思考和領悟最有效的途徑。
4.活動教學。活動教學指在以活動教學思想和理念為指導的各學科的教學中,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或教學設施,把學生的學習內容設計為特定情境中的“活動”內容,采取有針對性的活動方式,讓學生在特定情境中根據提供的活動材料(實物或文字材料等),通過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的自主參與、自主體驗、自主探究,實現整體素質發展的一種教學方式。[1]491活動教學的首要的教學原則就是“盡可能把時間讓給學生”,這就使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
三、促進教師教學方式變革的具體措施
教學方式變革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和命脈,因此,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學與學習方式也提出了變革的期望,要求我們轉變傳統的“教”與“學”的觀念,從而推動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在教學實踐中要有效地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真正達到課程改革所期待的目標,必須制定切實有效的機制,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提高教師的教學和教育水平。
(一)將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與加強實踐教學結合起來
觀念決定著人的行為及其方式,任何教育行為都是不可能離開教育觀念的,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最大挑戰是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必須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如果沒有教育觀念的轉變,就很難把握好課程標準和新教材,改變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也就無從談起。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必須與加強自身的實踐學習結合起來,具體來說教師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1.教師應適當減少課堂講授,加大新型教學方式在教學中的比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僅把課堂講授作為教學目的,還應加強對專題討論、合作學習等的研究與實踐,讓學生學會通過自己的活動來獲取知識得到發展。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觀摩國外課堂教學,以了解他們的模式和方法。還要多聽與自己所教科目相同的教學效果好的課,以幫助教師真正領悟新課程的理念。學校除了組織理論學習外,還應當針對問題進行個案分析,對實施新課程的教師進行現場指導和幫助,使教師盡快掌握新課程的要求和方法,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
2.革新家庭作業的內容。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前提,嘗試設計形式多樣的作業。如教師應多布置一些諸如專題研究、社會調查等實踐性的作業,因為學生的學習不應該只是解題目,而應該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將所學知識加以運用,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學生來說是終身受益的。作為教師應考慮什么類型的家庭作業最有利于開啟學生的智慧,什么類型的家庭作業能最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作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家庭作業,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3.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提問、質疑精神的培養。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質疑精神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應在課堂教學中以問題為中心,有意識地讓學生產生疑問,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釋疑、去探索,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達到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發展的目的。教師還要立足于學生學習的需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以促進學生質疑能力的發展。
(二)建立校本培訓制度,關注教師的實際教學需求
面對傳統的培訓模式與新課程新要求的沖突,如何更新培訓觀念,變革培訓模式,提高培訓的質量和實效,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在今后的教師培訓中,要注意以下兩點。
1.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訓制度。學校應科學地制定教師校本培訓方案,突出學科培訓。學校應該是教師培訓的主陣地,在學校內部組織各類與日常教學緊密相連的教研活動才是教師培訓的最好途徑。參加學校組織的培訓還應與具體的課堂教學實例相結合,尤其是注重開展課堂研討、即席指導,可以將培訓地點設在課堂,一邊教學,一邊研討。培訓者先親自上課,然后結合實踐講理論,將新課程的理念通過課堂直觀地表現出來。也可以讓教師先講,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培訓者進行即席指導,引導教師討論,以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診斷與評價、研究與分析,為教師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提供有力的指導和幫助。
2.培訓工作要關注教師的需求,要與他們的教學實際問題進行聯系。合理、科學地制定培訓方案,是提高教師培訓質量的前提與基礎,學校要針對教師的年齡、教齡、學歷層次和任教學科等不同的個人條件與需要,開展針對性強的培訓,對教師進行系統的教學技能訓練,如美國建立了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教學中心,中心設立圖書館,收藏和出借有關教學法的圖書,還利用錄音和錄像等設備,組織有經驗的教師傳授教學經驗,幫助教師分析教學中的優缺點。學校應真正使教師的培訓工作達到制度化、經常化、科學化和序列化,為課改工作的深入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改革考試和評價方法,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學生學業評價體系
目前的考試制度和評價方法重甄別與選拔,重結果輕過程,評價主體和方法單一,嚴重制約了素質教育的推進,影響著億萬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新課程怎樣建立符合素質教育思想的評價與考試制度,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轉變評價觀念。在評價觀念上,要把“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評價”的基本觀念落到實處,以激勵性評價為主,不要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評價主要是為了發現問題、改正問題,而不是為了評等級、排名次。
2.改變評價對象。在評價對象上,改過去僅僅以考試分數作為唯一評價標準的單一評價為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并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元評價。長久以來我國實行的是以考試為主的選拔制度,考試成績作為升學的依據,認為優秀學生就是學習成績良好的學生,這就導致評價內容過于注重學業成績,而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差異及一些特別重要的東西。新課程提出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同時要繼續改革和完善考試制度。”但這些制度改革還只是停留在口號上。要想改變這一現象就不能僅把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平時還應著重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識字教學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解決和處理學生理解慢、記不住的問題,怎樣培養和調動孩子的積極主動性,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提高教學效率等問題,已經成為現階段語文教師進行識字教學工作時所面臨的新問題以及新挑戰。
一、努力營造一種輕松歡快的教學氛圍
要想讓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喜歡識字、樂于識字,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學生沒有任何心理負擔,敢于在課堂上說出自己的觀點以及看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努力營造一種輕松歡快的教學氛圍,構建一種和諧溫馨的師生關系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通過與學生拉近關系,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在輕松歡快的教學氛圍中接受和學習知識。經過以往的實踐可以證明,學生在一種輕松、溫馨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借助先進的教學設備輔助教學
一般來說,小學生的感知思維以及理性思維都比較差,如果只是通過教師的口頭講述、簡單書寫以及學生的拓展思維,很難對某些漢字產生比較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小學生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基于教學直觀性的基本原則,合理適當地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以及教學工具,比如電腦、多媒體教學設備、卡片等,將比較抽象的內容加以形象化以及直觀化,再加以聲音渲染、圖像渲染等,這樣不但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識字的主動性。通過以往的實踐證明,利用比較直觀、易懂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工具能夠將漢字更直觀、更形象地呈現出來,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有效增強了教學效果。
三、多表揚,多鼓勵
小學生的思想比較簡單,在平常的學習以及生活中,一旦受到老師的表揚,一般都會變得積極主動。因此,我國先進教師高林生曾經說: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怎樣去“哄”孩子,而且要準備一百頂甚至是一千頂高帽給學生戴,而且要戴得樂意、戴得真心。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識字教學時,應對學生多表揚、多
鼓力。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指導學生去識字、去學習:
1.隨文識字
一般來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比較注重強調聯系語言環境,要盡量做到“字詞相連,詞句相連,句不離篇”。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的過程中,也要聯系語言環境來進行。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科學地引導學生將所學的“詞”分離開來,讓學生在理解和知曉該詞意思的同時,對詞中的字加以認識和了解。
比如在教學生認識“裂”“薔”時,應指導學生讀寫和理解“裂隙”“薔薇”,然后再讓他們試著去記寫“裂”“薔”兩個字。這樣讓學生在識字以及記憶時,感覺更加有連貫性。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應將學生比較熟悉和常見的詞、句等語言因素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材料,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種手段和工具來幫助學生認識和記憶所學漢字。
2.歸類識字
單從我們所學漢字的形象以及造法來看,可以分為象形、會
意以及形聲等幾種,而且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應科學地指導學生對其進行歸類、劃分,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漢字,提高他們的記憶效果,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寬學生的學習范圍。比如在學習以及記憶“剛、崗、鋼、綱”等漢字時,它們都是形音詞,而且還都帶有“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科學、合理的辦法,引導學生發現和區分這些字的共同點以及不同點,進而讓學生自己發現,這些字都念gng,且都帶有“岡”,此時借機進行進一步拓展練習,讓學生開動腦筋,想想哪些字還帶有“岡”,并據此進行相關交流。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不僅正確、合理地讓學生認識和記住了課文中的生字,而且還通過科學的方法,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接觸和認識了更多的生字。
在小學初級語文教學過程中,識字教學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解決和處理學生理解慢、記不住的問題,怎樣培養和調動孩子的積極主動性,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提高教學效率等問題,已經成為現階段語文教師進行識字教學工作時所面臨的新問題以及新挑戰。因此,這要求小學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通過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作文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靳健;;我國小學、初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百年變遷[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2]石錄;;反思小學作文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年05期
[3]王芳;;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小學三、四年級寫作標準分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4]王銘;;談小學作文教學理念的轉變[J];課程.教材.教法;2006年11期
[5]董俊英;;來源于生活流露于自然——淺談小學作文教學[J];科教文匯(下半月);2006年01期
[6]尚鳳英;;論小學作文教學的策略[J];科技信息;2007年09期
[7]楊瀾;;用《語文課程標準》指導學生習作的幾點嘗試[J];科技信息;2008年27期
[8]潘杏麗;;小學作文教學的憂思與探究[J];科學大眾;2008年11期
[9]李桂平;;小學作文教學之我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7年02期
[10]蔡名華;;創設情境提高小學作文教學課堂實效[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8年05期
小學作文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高鳳妹;新課程理念下的寫作命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2]魯進;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生活作文教學研究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王琪;小學作文“先放后收”的基本理念與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4]周世國;小學作文遷移訓練與作文主體性開發教學策略初探[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5]楊柳;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對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6]趙東陽;小學作文教學低效原因及對策[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7]楊瑞;小學生習作“失真”的原因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8]張文彬;小學生作文中審美體驗教育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9年
小學作文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萬增奎;教育行動研究的構思與設計[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2]李志遠,梁毅剛,李素英;論大學管理類專業畢業論文的選題[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3]郭鳴宇;學習動機理論在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4]閆蒙鋼;高師化學系學生職業素質結構的調查與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2期
[5]張雪峰;陳丹;;《環境藝術設計》課程中國化改革的嘗試[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6]楊厚芳;;站在學生的角度看教材和教學——體育課改有關問題的思考與實踐[J];安徽體育科技;2012年03期
[7]袁勇;云瑞江;;初中生課外閱讀狀況調查[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本年度,我都是擔任四年級年級班主任、語文課及高級組級長工作。一年來,本人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在教學中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服從學校領導的工作安排,順利地完成本年度的教育教學任務。現對自己這一學年的工作總結如下:
在教學工作中,我以抓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為主,按照實施新課標的工作要求,認真鉆研教材,備好課,上好每一節課,精心設計作業,細致地批改,及時評講,做好每個單元的測試,并做好質量分析,尋找教學中的不足,以便做好輔導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主要做好這幾點:1、選擇培養班干部,實行師生共管。2、跟緊班,時刻做好安全紀律教育。3、采取多種鼓勵學生進步的方式,帶領學生爭創文明班。4、做好學生思想工作,關心愛護學生。5、取得與家長的聯系,共同教育好學生。
本年度,本人能積極參與各項教研活動及帶領學生參加學校各項活動,本人撰寫的《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美育》獲2017年度恩平市中小學優秀教學論文評選三等獎;本人被評為恩城街道辦事處2017年度教書育人先進工作者。工作中存在不足之處,今后需加以改進,爭取把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為了改變語文教學相對封閉的狀態,為了改變課本是惟一的課程資源的狀況,更是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學習的弊端,在語文課程改革上采取的一個重要的舉措。《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
我市新一輪課程改革進行已近四年,回顧四年中各校開展綜合性學習情況,尤其是農村學校相對滯后的教學觀念,簡陋的教學設施,年齡結構偏大和學歷層次參差不齊的教師隊伍現狀,經過認真調查分析,我認為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觀念更新不到位。多數教師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語文學習只是拼音、識字、閱讀、作文,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補充,是附屬,可學可不學,淡化和削弱了綜合性學習應該作為“必修”的地位。受功利思想影響,認為上級、學校對學生的綜合性學習無從考查,擔心設計了語文綜合性學習而影響語文教學成績,因此不夠重視,也有學科教師間的相互不配合,缺乏溝通,協作精神差。
2、教學資源不豐富。過分依賴語文課本,認為教材中的內容是學習開展的唯一,缺乏課程開發意識,不去或不愿聯系學生生活,聯系社區和學校的實際來開發學習資源,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下。
3、活動指導不得法。把教室作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唯一場所,放在課堂上按部就班地進行,一支粉筆一張嘴,學生或一潭死水毫無生氣,或嬉戲玩耍悠閑逍遙;教師或包辦代替津津樂道,或放任自流不加引導。對綜合性學習的策略不得而知。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綜合性學習,旨在改變過去那種學生單純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的單純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多層面的學習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語文綜合性學習以語文學科為依托,注重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學生生活、社會生活之間的整體聯系。它以問題為中心內容,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綜合性的學習內容和綜合性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綜上所述,要改變農村學校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現狀,筆者認為,教師起決定性的因素。要明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基本特征,切實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轉變教育觀念;多方開拓課程資源;探索實施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學校要加強制度建設和監管力度,改革評價機制,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一、要把教師的理論更新放在首位,調動和發掘教師投身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理論內化為自身的自覺行為,不斷實踐創新,提高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效。
首先,各學校應借助校本教研這一平臺語文教學論文,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和相關資料,調整思路,更新觀念,重新審視和反思學校開展這一語文活動的問題與不足,直對突出問題,面向全體教師,共同研討,力圖有所感悟;校長是學校校本教研的第一責任人,更要帶頭學習,到第一線指導教學的開展,親手打造學校的研究生活。
其次,要正確把握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基本特征。語文綜合性學習具有以下特征:1、綜合性。2、實踐性。3、文化性。4、主體性。5、全體性。6、開放性。7、生成性。8、有序性。通過學習、領悟,做到心中有底,前瞻設計。
另外、要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創設展示自我的平臺,促進教師思想的轉變。對照兄弟學校學習取經,明確目標,尋找差距,拓展比較,在理性學習與感性實踐中提升認識;通過“三課”活動,交流觀摩,參觀學習,自我展示,研討提升,逐步把教師的教學思想引向正規,趨于完善。
同時,還要注意發揮教師間協作,互助的優勢,使教師知道教師團隊需要合作,教學活動需要合作,語文綜合性學習更需要教師、學科間交流與合作;明確教師的任務就在于把學習知識的規律和方法教給學生,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流暢地讀、主動地說、大膽地唱、活潑地跳、自由地畫……鼓勵他們勇敢地發展自我、認識自我、發掘自我,實現良好個性的自主發展。
二、貼近生活,充分發掘課程資源
首先要善于發掘教師資源。農村教師來自農村,生活經驗非常豐富,尤其是目前農村教師年齡結構偏大,雖是劣勢,但也要看到自身的優勢,他們生活的閱歷,經驗,也要恰當地轉化為課程資源免費論文下載。如三年級語文上冊,搜集《中華傳統文化》這一綜合性學習,在學生充分搜集資料的基礎上,可通過展示會,讓教師講如民間故事、神話故事;組織學生看教師帶來的剪紙、老虎頭、布娃娃等一系列來自農村,充滿泥土芳香的活生生的材料,更大激發教師投身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熱情。
其次,要充分發掘農村社會生活資源。“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這一教育名言,揭示了母語和生活的深層聯系,只有為學生創設大語文教育環境,讓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整合,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在社會的大課堂里學習語文,運用語文,豐富閱歷,提高素養,增長才干。這樣才能落實小學語文課程“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如四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走進田園”這一活動,可以想一想家鄉值得自豪的景物是什么?自己或身邊的人的生活是怎樣的?然后在教師的帶領下觀察田園風光,了解不同季節里莊稼、瓜果蔬菜的成長,調查當地人生活的變化,回憶和小伙伴之間的趣事。到生活中去,到社會上去,學到更多的知識。當然,農村自然風景,舊址遺貌,民風民俗,田間勞作,勞動模范,致富能手,都將成為語文綜合性學習可以開發利用的最佳資源。
最后,要善于挖掘學生資源,根據學生年齡、實際、興趣、愛好、家庭背景,生活狀況進行適度開發,從不同的側面,讓學生自己說話,為教學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如四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大自然的啟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個人條件等方面分若干組。如“金龜子組”去觀察動物、植物的生長狀況,看看有什么發現;“天線寶寶組”可以查閱圖書,搜集資料,調查訪問,了解人類從大自然中受到的啟發;“愛迪生組”可以自己動手,做做實驗或搞搞小發明。最后,把收集到的信息、成果匯總展示,用學生慧眼去發現、獲取來自各個層面的知識,每個學生都是小小播報員,都有來自自己獲取、加工的知識,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實施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首先,加強課堂教學中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在識字、寫字教學中進行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充分利用母語環境,采用貼近兒童生活的語言和生活情節,在具體的情境中識字,如標簽識字法、找好朋友識字法等。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力求探索幾種課型:感悟式、討論式、實踐式、探究式、專題式課型。在作文教學中進行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不管是低年級的口語交際,還是中高年級的習作,首要是激起學生興趣,后發展學生寫作能力,同時還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努力改變課堂教學重技能傳授的現狀,努力使作文教學生活化、情境化。也可以在口語交際過程中,采取演講、朗誦、資料展示、相聲小品等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培養學生初步的綜合學習能力。
其次,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橫向聯系,促進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注重綜合,把自然、社會、人類歷史等方方面面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學習,使學生在不同
摘要的語文實踐。可以和舞蹈、音樂、繪畫、詩朗誦等形式有機結合。三年級“走進春天”這一活動,可設計各學科教師共同參與:美術教師作畫,音樂教師伴奏、科學教師做氣象分析預報、語文教師寫下水文,信息技術教師做網絡支持的全方位展示,使學生語文素養得以提升語文教學論文,教師的協作、互助精神得到體現。
另外,要走出教室,利用生活大舞臺,實施語文綜合性學習。盡可能多創造機會,多留出時間,放手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農村生活中體驗、學習、積累。創設能激起學生探究興趣,綜合運用知識的主題,通過學生走訪調查、聽老爺爺講故事、進圖書館及上網搜索、寫調查報告、辦專題小報、創作童話和漫畫、布置專題會場等活動,獲取更多知識,鍛煉學習語文,運用語文工具的綜合能力。
同時,要重整合,多形式展示成果。相信學生是最棒的,讓他們自己動手,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讓他們盡情展示。農村學生有來來自自身的實踐感受,有旁聽道聞的奇聞軼事,也有父母熏陶、懷抱中的回憶,教師做好引導,把展示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盡管較為粗糙,但重在表現。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在活動中得到鍛煉。
四、改革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方式
2、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仍將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科學教師的培訓。以各種形式,靈活、有效、充分發揮科學課程改革進程中的亮點與精華,向全鎮科學教師展示一些精品課例、精典案例等。
3、加強與溧陽市教研室的聯系,積極爭取各種培訓的機會。
二、加強學習與研究,提升教師科學素養。
1、精心組織各種學習活動,積極構建學習型組織。
本學期擬圍繞以下專題開展學習活動:
(1)繼續組織科學教師認真學習和鉆研《科學課程標準》、《科學課程標準解讀》兩本最基本的導向性書,把握科學教學的基本方向與目標。
(2)組織學習《科學課》等專業性雜志,加強平時的總結與反思。
(3)學習和鉆研有關“做中學”教學案例專著,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要求科學教師在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采取各種形式進行“教學反思”,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并參加“教海探航”論文評比活動。
3、“上網學習”是現代教師應具備的一種的能力,要求教師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加強網上學習實踐活動。
三、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依托遠程教學資源,帶動學校科學教學水平的穩步提升。
1、調動教師參與科學教學課程改革的積極性,挖掘廣大教師的研究意識,組織教師學習遠程教育資源,通過不斷學習,汲取營養,共同協商、互動交流,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
2、積極探索“看中學”的形式、內容,依托遠程教育資源,自主開發一批適合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教學資源。
3、注重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走出課堂,親近自然,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教學的內涵。
4.根據學科特點,開展四年級科學興趣小組活動,做到有計劃,有活動,有記錄,培養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的能力和科學探究的興趣。
5、實驗室工作人員做好實驗儀器的保管使用及實驗登記工作。
6、繼續做好小小氣象臺的指導工作。
四、具體工作:
九月份:
1、制訂課題組計劃。
2、制訂各年級教學計劃
十月份:
1、中學《科學》新教材分析與培訓活動。
2、組建科學興趣小組并開展活動。
十一月份:
1、積極參加“做中學”科學教育項目組實驗教師研討活動。
2、科學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十二月份:
1、“優秀課”評比活動;
2、科學課堂教學研究活動;
以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以提高師資整體素質為核心,以“農村小學四項規范達標”為抓手,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重點,以強化教學過程的精細化管理為突破口,推進區域學科聯片教研,促進全校教師專業化發展,有效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
二、工作重點:
(一)、做好校本教研文章,重在教研組建設
1、加強教研組建設和管理,開展靈活多樣、講求實效的教學研究活動。設立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綜合等教研組,周二下午(語文)、周四下午(數學)、周三下午(英語)、周三上午(英語)為半日教研活動時間。根據各教研組、教師取得成績參加片、區先進教研組和教研組長以及課改先進教師的評選。
2、組織利用教學開放周或開放日,上好常態課、研究課、示范課,促進教研活動百科齊放、百師爭鳴,讓每個教師都有展示的舞臺。
3、繼續開展作文和數學應用題教學研究活動,不斷提升教師作文教學水平和應用題教學能力。
4、進一步加強指導綜合學科教研活動。教研重點要進一步轉移到研究課堂、研究學生上,促進學生主動、全面、充分地發展。 (二)、做好“各項評比”文章,重在提高師生素養
1、繼續組織教師參與瑞安市2009年優秀教學論文評比活動,提倡誠信教研,嚴防并杜絕論文抄襲現象,不斷增強實效意識和精品意識。
2、認真做好市二、四年級學生規范漢字書寫比賽、小學生英文書寫比賽、小學畢業班學生科學實驗技能操作設計比賽,促進學生書寫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提高,不斷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3、舉辦校級各類競賽活動,豐富學生課余生活:
(1)、中高年級作文競賽比賽;
(2)、四年級學生英文書寫比賽;
(3)、溫州市小學二、四年級書寫競賽;
(4)、一、二年級口算競賽;
(5)、小學六年級學生實驗操作、實驗設計比賽;
(三)、做好新課程實施文章,重在“三課”建設
1、組織骨干教師參加市級第十二次新課程學科語文、數學備課會,不斷增強培訓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圍繞“三課”(課程、課堂、課外),加強課程建設,聚焦課堂教學,活躍課外生活,加強教材研讀和學生研究,強化課型創新,力求體現“扎實、有效、簡潔、靈動”的特色。
3、針對新課程學科教學研究的重點、熱點問題,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專題教學研討和課堂教學觀摩活動。
4、積極抓好必修課“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與實施工作。結合實際用好省編通用地方課程和《話說溫州》地方專題課程,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5、加強、深化聯片校本教研工作。以改變聯片教研活動過程的監督和指導為突破口,改變教研活動的形式,強化教師的參與意識,進一步提高校本教研的實效性。
(四)、做好“四項教學規范達標”文章,重在教學常規管理
1、90%以上的教師在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質量評測、參加規范活動等方面達到評估標準,學會撰寫教學案例、論文、敘事和反思,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2、進行兩次教學常規檢查,評估表套用《溫州市義務教育學校“教學規范達標”評估表》,并予以具體化、數字化。
3、學校在課程管理、教學管理和研修管理等方面要規范,開足開齊課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2009年上學期要通過市級達標驗收。
4、建立學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加強對教師的過程評價和教學質量的監控,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的提高,每位教師要編擬試卷一份,會做學科質量分析報告。
5、加強新教師和中老年教師的培養培訓,造就一批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
6、加強德育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推進“書香工程”,創設學生全面發展的良好環境。
7、大力推進教師“教育博客”建設,創建個人工作室。
(五)、做好師資提升文章,重在“素質年”培訓
1、讀書活動。全校教師進行閱讀教育名著活動,每位教師每年閱讀不低于3本名著,每本理論書籍名著要有1000字以上的讀書評論或讀后感。
教研活動案例:針對新任語文教師的教學培訓
真正讓教師將課標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需要在一定階段內,充分調動教師學習的積極性,思考的積極性、實踐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制定了“持續關注、跟進指導、縱向深入”的培訓策略。
以新教師培訓為例: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我們為新入職教師量身打造了六項序列培訓,使新教師迅速適應并勝任教學教研工作。
第一項――視導摸底,詳細講解。教研員在開學初逐一聽新教師的課,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細致的講解,并提出詳細的修改建議。根據教研員的修改建議,新教師在另一個教學班再次授課,學校教導主任進行跟進指導。本項活動,重點在于充分了解各位新教師的教學能力起點,以此為基礎我們設計了進一步的培訓。
第二項――送課下鄉,實例分析。我們安排了兩場送課下鄉的研討活動。首先,由送課骨干教師解讀主題選擇,授課意圖,教研員以此為例講解如何選取課例研究主題,進行課前說課,捕捉觀課要點。第二步,骨干教師現場做課,新教師根據確定的觀課要點觀課思考。第三步,骨干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教研員以此為例講解教學反思要點,并引導新教師在教學反思中進一步發掘議課時的問題點。第四步,新教師就觀課時的關注點和在教學反思中發現的問題點進行議課。教研員對議課的方式,內容進行現場指導。兩場送課研討后,我們發現新教師對如何備課,如何進行課堂教學,如何在觀課、議課中實現專業成長有了初步的認識。
第三項――集中培訓,理論提升。教研員與兼職教研員密切配合,結合大量的案例,為新教師系統講解了如何上課、說課、觀課、議課,這次集中培訓,使老師們對教學教研的各項基本技能有了更進一步理性的認識。
第四項――課例展示,現場示范。為使理性的認識與真正的教學實踐相結合,于是我們讓區內優秀教師呈現教學示范,并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解讀;課后教研員呈現多元化評課示范,并對如何開展課堂教學進行進一步的指導。
第五項――師徒備課,牛刀小試。組織區內骨干教師以自己的優質課為例,手把手指導新教師備課、上課并跟進新教師的課堂教學。
第六項――課堂觀察,臨床指導。新教師根據所學的技巧備課、授課、說課、觀課、議課,教研員與學校領導對教師的實踐情況進行課堂觀察,臨床式指導。
在培訓中,從需求入手,按照教育規律,我們以教學基本技能為重點,循序而進,由學到用,由扶到放,理論結合實踐,使新教師的教學能力在實踐中得到鍛煉與提升。
二、橫向策略――橫向聯合 智慧共享 同研并進
教研案例:針對四年級教師的單元整體教學研討
為進一步探索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課堂教學方式,自2012年2月起我們以四年級作為實驗基地,運用“持續關注、跟進指導、縱向深入”的縱向策略開展了系列專題研究。但仍存有諸多困惑,如何突破這些難點呢?我們決定借助于聯合體教研的活動形式。
我們借助于這種形式針對單元整體教學中的三個難點課型“單元整理課”“單元拓展課”“單元作文課”,開展了遞進式主題研究。9月份,古城聯合體負責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研討,根據上半年探索中發現的核心問題確定了研討主題“如何在單元整體教學中凸顯語文味”;10月份興華聯合體負責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研討,我們結合市區教育局倡導的“生本教育”,將研討主題提升為“生本理念在語文單元整體教學中的體現”;11月份,根據市研討會精神,我們將南園聯合體負責的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學研討,主題調整為“合理設置單元整體教學前置作業,實現生本課堂”。
在縱向推進中,主題研究逐步深入;橫向互助中,充分調動了基層學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了學校特色和區域特色,減少了教研活動的指令性,使得教育智慧共享,在互相砥礪中實現同研并進。
三、立體策略――聚焦難點 多措并舉 立體推進
教研案例:針對中高年級教師的作文教學研討
這兩年一到開學,校領導就頭疼,因為好多班主任要求辭職。究其原因,大家都明白這個世界上最小的主任擔負著的責任一點也不小,工作職責可謂是無極限:既要鉆研學科教學,又要搞好班級管理和建設,還要配合學校組織書畫比賽、運動會、藝術節等繁多的活動……面對嚴重超載的班主任工作,學校應該做出一些改變,而不是一味地強調他們要愛學生、愛工作、無私奉獻,因為一個身心都處于亞健康狀態的班主任,不可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去智慧地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筆者所在學校已經在嘗試為班主任的工作減負。
安全教育集體備課。班主任感到工作累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學常規工作繁重:除了記學習筆記、聽課、寫教學論文、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和輔導潛能生,還要登記班主任工作手冊(包含工作計劃、學生信息、工作周記、學生操行、家訪記錄、與科任教師聯系等)、備安全教育課(每周一個主題),上完課回到辦公室就開始伏案疾書。這樣勢必造成班主任像陀螺一樣被這些常規工作抽打著高速運轉。所以,當教師提出安全教育集體備課的建議時,學校領導當即采納。因為全校每周的安全教育主題相同,讓每位老師各備一個課題,不如讓一兩位老師備好一個課題存入電子資源庫,這樣其他班級的班主任要用時,只要結合自己學生的情況進行微調即可。現在一年下來,班主任都用上了安全教育集體備課的校本教材,減輕了工作負擔。
德育處負擔部分與家長的溝通工作。班主任的另一個煩惱是下班后不斷接到家長的電話,往往是剛和一個家長說完,另一個家長又打來電話。家長來電中有兩項占了很大的比例,一是詢問節假日放假安排,二是詢問家庭作業。為此,學校德育處將這部分工作承擔過來,通過印發《告家長書》,傳達節假日具體放假安排、春秋季作息時間變化和安全事故高發期預警及注意事項。針對家庭作業問題,每班選出一名學生擔任作業登記員,把各科教師布置的作業抄寫好之后送到德育處,再由專人用校訊通發給各班家長,為班主任減輕了一部分工作量。
學生活動分年級組織。學校為了實施素質教育或接受上級評估檢查,需要開展各種各樣的學生活動。一個學年下來有書畫比賽、跳繩比賽、手抄報比賽、藝術節、運動會……讓班主任感到應接不暇。后來學校經過統籌安排,對學生活動進行分級,如九月份第二周一年級新生入學典禮,第三周三、四年級組織歌唱童謠活動,第四周五、六年級舉辦“國慶”手抄報比賽。這樣,將學生活動由原來的“一刀切”轉為分年級梯度進行,使教育活動更有針對性、更具教育意義,班主任也從原來的要組織學生參加多項活動變為每個階段只準備一項活動,感覺輕松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