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3 14:24:3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中小學數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讓學生了解數學語言的特性
語言是文明的載體。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載體,任何學科、藝術都有它與眾不同的語言。數學語言和日常生活的語言有本質區別,生活語言達成了大家之間的溝通,簡易通俗,根據生活需要,根據個人的情感,可以侃侃而談;而數學語言為數學所特有,它表述了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數學學習實質上是數學思維活動,交流是思維活動中重要的環節,其文字簡潔抽象,符號明朗獨特。讓學生學好數學的前提就是使用數學語言進行溝通交流,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從而能夠順利地進行思維活動,完成數學學習活動。認識到數學語言的重要性,加深對數學語言的研究和使用,對提升數學成績有明顯的幫助。熟練地使用數學語言,學生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準確性才會點睛出髓,熟能生巧。在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首先要做到熟練地運用數學語言,帶動學生一齊來學習,養成使用數學語言的良好習慣。例如,關于“長短”的概念,我們常常這樣形容:A長或B短。在數學語言當中,這樣的描述是不精確的,我們要這樣說:A比B長或A比B短。再如,學生的體重,不要根據生活的習慣和一般的說法說成是一百斤,而要說是五十千克。走進數學課堂,不知不覺地形成說數學語言的習慣,就會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快速發展。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明白了數學語言和生活語言的不同之處,認識到了數學的特質,從而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
三、發展“模型思想”
數學是生活的基礎,世界離不開數學,人類文明和數學息息相關。作為必不可少的工具,數學在生活、學習、工作、研究中起著巨大的作用,指導著人們將數據處理得更加嚴密,計算得更為精確。數學模型因采用了形式化的數學語言,去抽象、概括地表征所研究的對象,因此形成的數學結構在整個推理和證明的過程中,在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時愈發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讓知識擁有生命力,讓學到的知識能夠不斷使用。而應用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感受,形成良性循環,逐漸提高了學生學以致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應變能力,拓展了他們的思維。學習中最為關鍵的是對建模過程有所感悟,能夠領略數學模型的意義,在頭腦中形成完善的思路,從而具備和發展“模型思想”。大自然天地廣闊,小學生具備青春的活力,學習又處在萌芽階段,進行數學建模教學要從基礎開始,便于學生掌握,要具備初始性特征。因此,要從自然和生活出發,從生活中尋找經驗,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感性認識,引導他們經歷將實際問題初步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運用的過程,養成習慣,就能夠增進對知識的深層理解,更好地對新舊知識舉一反三,并能夠為數學表達提供思路,為體悟數學之妙和同學之間的交流提供便利。數學本來是抽象的,有了數學模型的幫助,就有了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對于數學來說,數學模型不僅讓學生了解了數學的價值,認識到了它的意義,還能正確、全面地挖掘它的能量,增強數學意識,發展數學思維,在鍛煉中不斷成長。
在用瓷磚鋪成的地面或墻面上,相鄰的地磚或瓷磚平整地貼合在一起,整個地面或墻面沒有一點空隙。這些形狀的地磚或瓷磚為什么能鋪滿地面而不留一點空隙呢?
例如,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條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線段首尾順次連結組成的平面圖形。我們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6個正三角形就可以鋪滿地面。
再看正四邊形,它可以分成2個三角形,內角和是360度,一個內角的度數是9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4個正四邊形就可以鋪滿地面。
正五邊形呢?它可以分成3個三角形,內角和是540度,一個內角的度數是108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鋪滿地面。
……
由此,我們得出了。n邊形,可以分成(n-2)個三角形,內角和是(n-2)*180度,一個內角的度數是(n-2)*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么就能用它來鋪滿地面,若不能,則不能用其鋪滿地面。
瓷磚,這樣一種平常的東西里都存在了這么有趣的數學奧秘,更何況生活中的其它呢?
至于文藝、體育,也無一不用到數學.我們從中央電視臺的文藝大獎賽節目中看到,給一位演員計分時,往往先“去掉一個最高分”,再“去掉一個最低分”.然后就剩下的分數計算平均分,作為這位演員的得分.從統計學來說,“最高分”、“最低分”的可信度最低,因此把它們去掉.這一切都包含著數學道理.
正如華羅庚先生所說的:近100年來,數學發展突飛猛進,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在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等各個方面,用“無處不有數學”來概括數學的廣泛應用.可以預見,科學越進步,應用數學的范圍也就越大.一切科學研究在原則上都可以用數學來解決有關的問題.
可以斷言:只有現在還不會應用數學的部門,卻絕對找不到原則上不能應用數學的領域。
今天的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
【拓展延伸】
初中數學小論文怎么寫
一、論文形式:科學論文
科學論文是對某一課題進行探討、研究,表述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或創見的文章。
注意:它不是感想,也不是調查報告。
二、論文選題:新穎,有意義,力所能及
要求:
1.有背景.
應用問題要來源于學生生活及其周圍世界的真實問題,要有具體的對象和真實的數據。
2.有價值.
預習是最傳統的學習方式,一直深受教育界的廣泛重視。那么為什么要組織學生預習?怎樣組織學生預習呢?其實預習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也就是自學的過程。經過預習,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鍛煉,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正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同時,預習是數學教學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之一,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
一、預習是組織教學中的必要組成部分,其意義在于:
1、預習給學生一個自由探索的活動空間。預習從形式上看也就是在沒有教師的具體指導下學生感受、學習新知識的過程,能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預習時學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興趣與能力進行活動,有選擇地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如在預習“認識乘法”時,基礎不同的學生選擇方法也就不同,基礎好的學生很快就能明白書中的意思,直接就用乘法算式做題,而基礎不好的學生剛開始肯定是運用加法慢慢過渡到乘法,導致做題的方法也就大不一樣,但通過預習讓學生都能認識了乘法。預習新知識時學生是作為活動的獨立主體小學數學論文,自由地探索新內容。使學生學會邊看書邊思考,并把自學的發現用語言表述出來。
2、預習給學生一個鍛煉自學能力的舞臺。預習從功能上看有助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小學數學教材編寫具有簡煉性、概括性、邏輯性強的特點。如在預習“認識多邊形”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先找一找各種不同的圖形,找一找日常的生活用品中都有哪些圖形,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概念,然后學生試著用語句來概括不同的圖形,增強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又能深層次了解數學的概括性,而不同圖形之間實質上也有一定的相同之處,這些知識學生在預習時都會搜集,都會去理解、分析,這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鍛煉。對于大多數的學生來說,經常預習的學生自學的能力明顯增強,學習主動高效。
3、預習是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的前奏。學生預習過后,對要學的
摘要細心講解,預習過程中常常看到學生思維的碰撞,創造的火花。課堂教學充滿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活力。
二、培養良好的預習習慣是一個長期復雜過程。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呢?
第一、能正常開設好預習指導課
老師在每節課上都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內容,創設在家里預習的情境,一步一步地指導學生預習。例如:小學數學第六冊“年、月、日”一課時,我是讓學生從以下四個步驟由淺入深預習這一內容:
1、初讀課本內容后,了解其主要內容。再讀課本內容,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句子劃上線。
2、想一想,新知識新在什么地方?與舊知識有什么關系?
3、試一試,課本上的練習會不會做,這樣做的道理是什么?先留20分鐘給學生自學論文參考文獻格式。
學生預習完后,教師必需及時組織集體交流每一步預習的結果:
(1)、主要內容是關于時間單位年、月、日的知識和相互之間的聯系。細讀課本內容,教師帶領學生一句一句邊讀邊理解
關鍵詞語。如“常用的時間單位,除了時、分、秒以外,還有年、月、日。”中的“除了……以外,還有……”;“二月,平年是28天,閏年是29天。”中的“平年”、閏年”;“通常每4年里有3個平年,1個閏年。”中的“通常”;“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都是閏年。”中的“公歷年份”、“一般”;“1993年是平年,所以1993年二月有28天。”師:1993年是平年怎么判斷的?你能不能判斷任意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嗎?
(2)、思考新舊知識的聯系:年、月、日是較大的時間單位。
(3)、集體訂正學生完成的練習,教師及時的給予評價。
第二、教師注重評價,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
作為教師我們要善于對學生積極閱讀、主動思考的表現及時給予評價。檢查“疑問”的數量與質量小學數學論文,了解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與掌握,觀察學生課堂發言的積極性與流暢性,從而對學生的預習作出評價。如在預習“位置也方向”這部分內容時,不同的學生預習的效果就截然不同,有同學提出的問題就很有針對性,試著問自己在教室中的座位,也有些同學問自己的家在鎮政府的哪個方位,像這樣的問題提出時讓預習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這些學生我們應該很好表揚,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要試著讓學生說說問這些問題時的想法,讓其他同學也去借鑒借鑒,對沒有認真預習的學生及時與家長聯系,了解情況,共同幫助每一位孩子,讓他們都養成勤于預習的習慣。
第三、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合理利用學生的預習成果
現在的課堂教學過程就作如下的變革:(1)學生提出問題,師生集體討論,從點入手。(2)教師穿針引線,師生共同討論,以點帶面。(3)師生共同小結,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引深提高。(4)鞏固練習,教師個別輔導(時間不少于20分鐘)。現在評價一節課好壞的標準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育界有成功人士曾這樣評價一節課:看一節課是不是真正的好課主要就是看老師講有沒有超過五分鐘,這也就是說現在的課堂是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這樣高標準的課堂更是?粗不易,這就更需要學生課前能認真的預習,熟悉所要講的內容,能讓預習時的問題貫穿整節課堂,這樣教υ誑翁蒙喜拍芮崴傻慕行引導,這也就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三個方面的特點:讓學生多說,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Γ蝗醚生多交流,培養學生合作的能Γ蝗醚生多體驗,培養學生感知的能Α?
第四、自主學習,集中攻克課本中的思考題
自主學習是現在教學大力倡導的小學數學論文,而預習思考題也集中反映了學習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有利于提高學生預習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可以有效地防止預習中“走馬觀花”、“信馬游韁”的傾向。如:預習筆算“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時,讓學生思考:(1)乘數是二位數的乘法法則是怎樣的?先讓學生回憶計算的方法,達到溫故而知新,并比較一下與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法則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2)你認為怎樣才能比較準確地計算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還試著讓學生寫一寫你能列出幾種方法來?
第五、鼓勵課外閱讀,拓展學生知識面
學習不能只局限于課內知識,其實課內外知識是相輔相成的。比如在預習“厘米和米”時,學生可參考的課外知識就很多,而真正書本上的卻很少,課外各種測量工具多少是書本上都沒見過的,這樣對學生真正認識長度單位有很大幫助,而且學生在遇到疑問時,不急于提示,幫助釋疑,而是指導學生看書,自己嘗試解決。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是很有益處的。
關鍵詞:人文教育;情境教學;認知沖突
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要求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那么,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如何實施情境教學呢,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四種實施策略。
一、利用誘發主動進行情境教學
新課標新教材要求我們:教育應以學生為本。面對當今新時期的青少年,服務于這樣一種充滿生氣、有真摯情感、有更大可塑性的學習活動主體,教師絕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識的講授替代主體的活動。情境教學就是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在優化的情境中產生動機、充分感受、主動探究。因此,課堂情境的創設應以啟發學生思維為立足點。
二、利用認知沖突進行情境教學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良好的問題情境在于它有效地引起學生認知的不平衡,而這恰好是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切入點。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利用知識的新舊之間、整體與局部之間、不同特點之間的差異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動搖學生已有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從而延長學生的有效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使學生養成批判型的思維習慣,主動完成認知結構的構建。
三、利用強化感覺進行情境教學
(1)打開科學大門的鑰匙。科學史表明,一些劃時代的科學理論成就的出現,無一不借助于數學的力量。馬克思曾明確指出:“一種科學只有在成功地運用數學時,才算達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事實上,數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幾乎影響了人類智力活動的所有領域。數學以其特有的精確性、簡潔性、邏輯性和抽象性進入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2)充滿理性精神。數學對于人類理性精神發展有著特殊的意義,這亦清楚地說明數學作為整個人類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成分的重要性。正如M·克萊因指出:“在最廣泛的意義上說,數學是一種精神,一種理性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得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美的程度。亦正是這種精神,試圖決定性地影響人類的物質、道德和社會生活,試圖回答有關人類自身存在提出的問題,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盡力去探求和確立已經獲得知識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內涵。”
(3)理性的藝術。通常人們認為,藝術與數學是人類所創造的風格與本質都迥然不同的兩類文化產品。兩者一個處于高度理性化的巔峰,一個居于情感世界的中心;一個是科學(自然科學)的典范,另一個是美學構筑的杰作。然而,在種種表面上無關甚至完全不同的現象背后,隱匿著藝術與數學極其豐富的普遍意義。藝術與數學都是描繪世界圖式的有力工具,都是通用的理性化的世界語言,都具有普適的精神價值。
二、數學文化在小學教育中的育人作用
在數學文化的教育中,知識與方法的傳授是伴隨著數學精神的熏陶同時進行的。數學文化教育摒棄把數學當作單純的科學工具的數學教育觀,而推崇以理性主義和實事求是為基準的數學化的人格與品性。數學文化教育把育人放在首位,把弘揚科學精神,養成良好的科學思維習慣,培養正確的科學態度,建立科學的世界觀放在首位。從數學教育看,在升學教育的制度下,我們過分地關心學生概念、定理的掌握,解題的技巧;而恰恰忘記了怎樣把數學的思想精神和文化品格灌輸給學生。因此,數學教育的本質不是別的,而只能是數學文化教育。
三、教科書中數學文化的體現
(一)數學精神
美國應用數學家M·克萊因在他的名著《西方文化中的數學》中指出:“數學是一種精神,一種理性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激發、促進、鼓舞并驅使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也正是這種精神,試圖決定性地影響人類的物質、道德和社會生活;試圖回答人類自身存在提出的問題;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盡力去探求和確立己經獲得知識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內涵。”因此,充分認識數學精神及其教育價值,確立科學與人文融合的新教育價值觀,是全面實施數學素質教育的嶄新課題。
齊民友則進一步地認定數學精神集中地體現為“徹底的理性探索精神”,他特別強調數學文化對人類精神生活的重大影響。之所以如此強調數學精神,是因為它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
數學精神水平上的數學教育是一項著眼于人的素質不斷發展和提高的教育,也許它將代表著未來數學教育發展的新方向。
(二)數學觀念與數學意識
《標準》與以前的教學大綱的最大區別是對數學觀念與數學意識的強調。《標準》在“關于學習內容”中明確指出了“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與應用意識”等數學觀念與數學意識,旨在促使這些原本處于“隱性”狀態的數學,成為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習內容和新的數學課程的主題。
(1)數感的體現。數感主要表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并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數感,目的就在于使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學會用數學的方法理解和解釋現實問題。數感在教科書中有多處體現,比如在認識數的過程中,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身邊的數,生活中用到的數,如何用數表示周圍的事物等,會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運用數可以簡單明了地表示許多現象;還有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學號、自己家所在的街道號碼、住宅的門牌(或單元)號碼、汽車和自行車牌的號碼;估計l頁書有多少字、1本故事書有多少字、1把黃豆有多少粒等。對這些具體數量的感知與體驗,是學生建立數感的基礎,這對學生理解數的意義會有很大的幫助。
(2)符號感的體現。符號是數學的語言,是人們進行表示、計算、推理、交流和解決問題的工具。符號表示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學習數學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學生懂得符號的意義、會運用符號解決實際問題和數學本身的問題,發展學生的符號感。符號感主要表現在:能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并用符號來表示;理解符號所代表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會進行符號間的轉換;能選擇適當的程序和方法解決用符號所表達的問題。比如從第二學段開始接觸用字母表示數,是學習數學符號的重要一步。從研究一個個特定的數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數,是學生認識上的一個飛躍,要盡可能從實際問題中引入,使學生感受到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肖剛.有效性教學理論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
[2]曹瓊.有效性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04.
數學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指出“要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通過創設有效的問題教學情境,可以寓枯燥而機械的知識講解于生動而形象的情境之中,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讓學生以飽滿的學習熱情來展開主動認知,加深學生對抽象而深奧的數學知識的理解。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來巧妙地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展開獨立的思考與思維,展開主動探究,在探究中建構知識,成為探究的主人,快樂的主人。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是學生的學堂,為課堂教學帶來勃勃生機。
一、問題要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動都依賴于興趣。興趣是學生認知的內在動力與推動力量。如果教學索然無味,任憑教師再努力,付出再多的精力,學生依舊是一臉茫然,機械而被動地參與,這樣的教學如何能取得成功?為此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規律,將問題置于生動有趣的情境之中,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感受到新鮮有趣,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參與數學探究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如以生動的故事、豐富的生活、趣味游戲來引出問題,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主動地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如在學習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我們就可以與學生來進行一場判斷數字能否被3整除的游戲,在激烈的競爭中學生紛紛敗下陣來,這樣自然就會引發學生更大的關注與困惑,究竟老師是用什么方法來判斷的。此時再引入新知的學習自然水到渠成,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問題要有真實性
數學學科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脫離生活的數學教學勢必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會讓學生認為數學遙不可及,沒有用處,而使得厭學情緒滋生。因此,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充分考慮到問題的真實性,要站在生活的角度來設計問題,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現象來引出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問題的真實性,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進而才能激起學生參與探究的主體性。如在學習正負數時,我們讓學生思考當溫度到達零下多少度時如何來記錄。這樣的問題真實可信,自然可以縮短學生與教學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進而激起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三、問題要有思考性
提出問題,創設情境不是教學的擺設,而是為了引導學生的思考,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們不要為問而問,只是就知識本身來提出一些簡單的檢查型問題,而是要提出一系列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但同時要充分地認識到有價值的問題并不是單純的高難度,嚴重超出學生的認知范圍,這會大大打擊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不僅無法完成探究,相反還會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因此我們要將問題的著眼點放在已知與未知的聯結處,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樣的問題才能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維空間,具有思考價值與探索價值,學生才能運用所學過的知識來學習新知。
四、問題要有針對性
數學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形成數學思考與思維能力。因此,問題的設計要具有針對性,要就事物的核心與本質來提問,要讓學生通過探究可以直達知識的本質,通過不斷地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來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設計問題時要不可主觀臆斷,而是要在學生與知識之間找到最佳的結合點。一方面,教師要深入地研究教材,理清教材各部分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系,對教學順序與主次進行合理地調整,這樣才能讓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另一方面,要深入學生,對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規律有一個深入而全面的了解,這樣在教學時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學生。只有深入地解讀教材、了解學生,才能找到教學的最佳切入點,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以通過探究實現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數學創造性思維能力。
五、問題要有挑戰性
學生與生俱來具有強烈的心理需求,即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與探索者,在兒童世界這種心理需求更為強烈。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更能激勵學生不斷地進取,展開深入的思考與思維,以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調控好問題的難易程度,多提出一些具有挑戰性與開放性的問題,以不斷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在享受智力角逐的樂趣。尤其是開放性問題,并不是局限于標準答案,更能為學生提供寬廣的思考空間,讓學生能夠更加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富有個性化的學習,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一解等,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實現對知識的再加工與再創造,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這樣更加利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一、前言
通過這幾年的發展,對于小班化的教學方式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見解,但是中小班化的教學方式已經在現代的教流著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并且根據相關實踐可以得知,將教學規模中小班化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以及教學的效果,針對上述我們可以在小學數學的教學當中適當推行中小班化的教學方式,但是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經驗還比較缺失,下面我們針對小學數學中小班化教學方式的解決以及教育的問題進行相關的探討。
二、現狀
三、問題
1、老師不能再教學的過程中隨意摧毀每一位學生的自信心
2、老師在整個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充當一名組織人員
3、要充分利用教學過程中每一個活動的意義,
四、對策
1、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2、適當的課堂上開展實驗的環節
3、將學生們進行分組并且讓他們互相之間產生一種競爭
4、教學的內容要避免枯燥
日常教學中,常見到這樣的現象,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順利地進行一些數學活動,教師很滿足這種“無疑”的狀態,便很快進入下一個預設的環節。一位教師在講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她沒有照本宣科,作簡單的比較和推導,而是追問了兩個問題:①為什么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呢?②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能剪拼成長方形嗎?問題一提出,學生們有的在比劃,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許多教師認為將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對于學生來說雖然“無疑”,但操作后的追問更有意義。傳統的教法是目標直指公式的推導和應用,極少有人去想為什么這樣做,對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公式理解得必然膚淺。而這兩問促使學生將外在操作與抽象思維結合起來,更為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這樣一來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還滲透了一個重要的數學思想――歸納法。
二、在梗阻處引問
當學生的思維發生梗阻或進入狹長地段時,教師的一句引問往往能使學生產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筆者曾聽過一節“送教下鄉”的課,開始上課時教師出示了這樣兩個數據:180本書,六(1)班和六(2)班的人數比是3:2,要求學生們自己編一道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學生們很快編出了幾道題,在反饋時,教師發現學生們都是把180本書當作總數來編的,便幽默地問道:“我們可不可以把180本書換換角色呢?”這一巧妙的問題,立即激活了學生們的思維,學生的思路一下子開闊起來,有的把180當成部分數,有的把180當成了相差數。
三、在初步時探問
二、讓學生正確認識數學,提高學習效果
小學數學是今后數學學習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教學固然重要,但是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才是最重要的,多媒體教學可以使用動畫效果,將一些語言教授中學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識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讓學生深刻的了解知識的內涵。比如小學數學課本中有一課是“長方形周長公式”,其中有公式的推導過程,“能夠用幾根4厘米和6厘米的小棍,能拼出一個長方形?請同學動手動腦,拼一下。”先讓學生拿小棍拼一下試試,然后思考周長的計算方式,然后再利用多媒體演示計算過程:4+6+4+6=20(厘米),4*2+6*2=20(厘米),(4+6)*2=20(厘米)。這樣分解的過程展示給學生,學生也跟著動手動腦思考,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更加深刻,提高學習效率。
三、設置故事情節,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喜歡聽故事和新鮮事物,我們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進行教學。比如在學習“9加幾”時,用計算機作出幻燈片,小貓和小狗進行數學競賽,小狗說什么數學題都難不倒他,小貓不相信,馬上出題考考他:一共有9個蘋果,放在籃子里,小猴帶來了4個蘋果,問共有幾個蘋果?怎么列式?這個問題確實難不倒小狗,但是森林里的其他小動物卻不知道了,這個時候老師可以問,那么我們的同學知道么?從而引出一節課的主要內容“9的加法”。通過使用多媒體教學和教師的指導,不但可以將知識更加直接的反映給學生,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擴充知識領域,還能培養學生對于空間的認識。可以說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習慣的形成,這些更為重要。
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新課標要求對學生進行“減負”,這就意味著要減少學生學習的時間,把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充分利用課余的時間。所以,老師要保證課堂的教學效率,在45分鐘里是否充分的利用了時間,讓學生有效的進行學習和吸收新的知識,那么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就是提升課堂效率的重要表現。多媒體教學的重要作用就是使得課堂更加生動、輕松、吸引人,做到這些的前提是老師了解學生們的喜好,比如喜歡什么樣動畫,什么樣的音樂等。了解到了這些,教師在教學中就針對學生的興趣對癥下藥,把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起來。小學生,這個年紀的孩子正是好動的時候,對很多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不時的在課堂上安排一部分潮流的東西,引起學生的共鳴,然后引導出本節課要學習的知識,使課堂的氛圍在輕松愉快中度過。此外,也可以設置一些游戲,“數學知識誰最懂”總結現階段所學的知識,看誰回答對的多,勝利的給一朵小紅花,鼓勵學生的學習熱情。
(一)缺乏整體統一規劃
目前,大部分中職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仍停留在硬件投資上,對軟件建設還不夠重視,存在著有路有車而無貨的現象。對于教學資源庫建設缺乏統籌規劃,購置教學軟件存在一定的隨意性,造成了有些專業教學軟件重復投資,而有些專業教學資源又嚴重老化的現象。自制資源缺乏管理,校內教師自主開發的教學課件、軟件、教案等教學資源,往往是學科教師根據課程實際需要而開發制作的,缺乏規范性、完整性,資源內容重復、形式單一。有些中職校在著手進行教學資源庫建設時,缺乏交流溝通環節,使許多相同的內容在不同的資源庫中重復,既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又造成了資源內容的冗余。[1]
(二)缺乏優質教學素材
目前,中職校教學資源形式比較單一,僅僅能滿足傳統信息化教學,交互性差。大部分素材仍局限于一些文字材料、圖片、積件、單機版課件以及試題,即使有動畫也只是二維動畫,缺乏三維動畫,缺乏視頻、音頻等多媒體資料以及中職校迫切需要的網絡課件、網絡課程、虛擬仿真實驗平臺等高質量的實用教學資源。
(三)缺乏專業特色資源
中職校教學資源庫的開發仍處于邊緣化狀態,沒有一家教育機構、軟件開發商能提供一套針對中職校的教學資源庫(不包括單獨開發的專業學習軟件),遠不及中小學教學資源豐富,中小學教學資源有專門軟件開發商、教學儀器生產商和出版機構。中職校購買的大多數資源庫都是由商業化的非職教經歷人員開發的,既粗糙又不能直接運用。有些專業教師從網上下載的資源也需要進行二次加工,主要是中職校專業門類太多所致。(四)缺乏校際與校企合作由于中職校普遍實施數字化教學的要求較晚,沒有專門管理與研究機構,因此學校管理人員和教師都在按照已有的經驗、想法各自為戰,使有限的優質教學資源未能得到交流共享和有效利用,更沒有在中職校間的交流與合作。另外,很少有學校在軟件開發時聘請行業專家參與,在教學資源庫結構、資源內容組織形式、資源文件類型和技術處理方式等方面都沒有一個統一標準,這不僅給使用者帶來了不便,也影響了教學資源庫之間信息的交換和共享。[2]
二、中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有效途徑
由于中職校專業課程門類多、教學資源嚴重匱乏和教學軟件開發人員緊缺,應當從建立教學資源建設隊伍、完善數字化教學設施入手,構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框架體系,加速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進程,從而加快中職校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
(一)組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隊伍
根據中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現狀,首先應當建立由學校領導、課程專家、軟件企業專家、學科骨干教師、學校軟件開發人員組成的學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指導委員會,負責指導與審核學校各專業、學科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方案;其次以專業或學科為單位建立以學科(專業)骨干教師、信息技術教師教學資源開發團隊,同時聘請相關專業軟件公司技術人員擔任顧問,進行項目論證與評估;然后在此基礎上以學校學科(專業)教研室為單位,組建教師和管理人員全員參與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運用與評價團隊,通過具體教學過程的實施,提出相應整改意見和新的需求,供教學資源庫開發團隊進行調整或二次開發參考。在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過程中應當根據具體校情,除學校組織教師自主開發外,還可以通過校際合作、校企合作方式進行,利用教學設施供應商和出版社的教學素材資源進行開發。對于目前有些學校暫不具備條件開發的教學軟件如虛擬仿真實驗系統,應當采用先購買、后合作開發的方式進行,并在合作開發的過程中提升學校教師開發與運用軟件的能力。
(二)完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設施
中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設施除數碼攝像機、數碼照相機、高配置計算機和一體化編輯機外,還需要有一系列圖像、動畫、音視頻和編輯軟件,需要百兆乃至千兆接入、百兆到桌面到校園網系統,需要海容量的儲存系統和各類服務器群,甚至需要云計算機技術的支持。為了使教學資源得到較好的運用,不能停留在一個學校有幾臺液晶投影儀,而需要裝備多媒體網絡教室。在目前全面實施數字化教學環境下,學校除了為所有教學人員配備筆記本電腦,所有教學場所裝備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系統外,還得配備標清或高清智能錄播室,利用多方位標清或高清攝像頭、自動拾音儀器用于全自動采集師生教學過程,并自動合成教學資源,而對于技能教學場所可以采用移動式定位型自動采集系統進行,從而提高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效率。
(三)構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框架
中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必須遵循在數字化教學環境下的師生在教學過程中角色觀的改變原則。因此,在建立數字化教學資源系統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重視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和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具體體現在:支持教學過程的多樣性,實現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講授式教學、探究式學習等多種教學與學習模式;支持教學過程的交互性,實現師生間暢通無阻地交流與協作;體現網絡化的特點,具備大容量、大規模、開放式、共享性、共建性、實時性等特性;體現資源豐富的特點,形式多樣;充分體現多媒體的特點,信息顯示多媒體化,交互界面設計友好,建立超文本鏈接,管理及使用便捷,能應用于各教學與學習環節,為全方位、多層次的數字化教學提供服務。[3]
三、中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運用效能
中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可提升教師收集、整理、加工和開發教學資源能力,可以實現多種教學模式,改變課堂教學方式。總之,教學資源庫是動態變化和開放的,可以延伸學生學習時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終身發展。
(一)提升了教師信息素養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數字化信息技術與各個教學環節有機融合起來,更新了教學理念,掌握了數字化教學理論,從而使教師具有高效獲取信息與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具有數字化教學資源的使用和開發能力,具備數字化備課和課程整合的能力。
(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中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成后,教師在網上備好課后,可將課件存儲在與中心交換機直接相連的資源體系服務器上,或上傳到個人教學網站的相應位置,上課時,利用教室內的交互式電子白板系統,調用已備好的文件進行上課。這種課件圖、文、聲并茂,可有效激發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興趣與熱情。
(三)構建了新型教學模式
數字化教學模式是依托數字化教學環境,綜合運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和數字化教學工具,師生通過對數字化教學信息的展示、收集、利用、探索、發現、創作、重組等方式進行的各類教學活動的模式。這種模式讓自主交互式學習模式、網絡資源利用的研究性教學模式和基于Internet的遠程教學模式更有利于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