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7 22:38:2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初二歷史復習提綱,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我認為教育應該以鼓勵為主,所以本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比較注意鼓勵學生,比較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教育是愛心事業,為培養高素質的下一代,本人時刻從學生身心健康,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點拔引導,對于個別差生,利用課間多次傾談,鼓勵其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積極面對人生,而對優生,教育其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厲,再創佳績。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典范,讓學生樹立自覺地從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去發展自己的觀念,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
區分短語的類型要注意掌握三點:一是詞性;二是詞與詞之間所構成的關系;三是詞的位置。作為初二學生,我們重點要掌握以下六種短語結構類型:
一、并列短語。即詞和詞之間沒有輕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并列的詞語之間用頓號或者是連詞。
1.類型
(1)名詞+名詞,如:科學文化、今天或明天。
(2)動詞+動詞,如:調查研究、愿意并實行。
(3)形容詞+形容詞,如:光輝燦爛、莊嚴肅穆。
(4)代詞+代詞,如:你和我、這樣那樣。
(5)數量詞+數量詞,如:四面八方、千秋萬代、三言兩語。
2.特點:一般前后可以互換位置,但有些并列短語是不能前后顛倒位置的,因為它有一定的次序。如:
(1)時間順序:春、夏、秋、冬。
(2)大小順序:省、市、縣。
(3)年齡順序:老、中、青。
(4)邏輯順序:認錯和改錯、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
(5)語言習慣:男女老少、金銀銅鐵、 油鹽醬醋。
3.并列短語一般要求詞性相同,但個別也有不同。例如:爸爸和他(名詞+代詞)。
二、偏正短語。即前面的詞修飾、限制后面的名詞、動詞或形容詞,前偏后正,“偏”修飾、限制“正”。短語類型如下:
1.定語+中心詞,如:(華北)平原、 (六輛)汽車、(前進)的步伐。
2.狀語+中心詞,如:[很]好看 [獨立]思考、[悄悄]地離開。
三、動賓短語。即動賓之間是支配與被支配、關涉與被關涉的關系,前面的動詞支配或關涉后面的詞。形式為“動詞+賓語”,賓語是回答動詞“誰”“什么”“哪兒”等。如:打掃教室、放下包袱、發展生產、進行斗爭、取得信任、恢復平靜、愛熱鬧、有幽默感。
四、后補短語。顧名思義,后補短語為中心詞后面加補語形成的短語,后面的詞補充說明前面的動詞或形容詞。一般有兩種形式:
1.動補短語(形式:動詞+補語)。動補短語中的補語不能回答動詞“誰”“什么”“哪兒”。如:看清楚、去一趟、拿起來、印在腦子里。
2.形補短語(形式:形容詞+補語)。以形容詞為中心時它的后面只有補語,因為形容詞不能帶賓語。注意:結構助詞“得”是補語的標志。如:跑得快、高興得跳起來、機靈得很、密得不透氣。
五、主謂短語。陳述與被陳述的關系。后面的詞陳述前面的詞,前后有被陳述和陳述關系,形式:名詞(代詞)+動詞(形容詞),主語可以回答謂語“誰”“什么”;謂語可以回答主語“怎么樣”。如:水兵洗澡、思想解放、商店開業、月光皎潔、心情舒暢。
特殊主謂短語:名詞作謂語。如:今天星期三、明天國慶節、他中等身材。
六、復指短語。兩部分組成,語法地位一樣,所指內容相同,意義上有復指關系,結構上是同位關系,在句中做同一成分。其構成的主要方式有名詞+動詞、代詞+代詞、代詞加名詞或名詞短語。如:首都北京、經理張鵬、華羅庚教授、他自己、春秋兩季。
注意:復指短語都是名詞性的,中間一般不能加入虛詞;加后意義有變化。如:我們漁民,我們的漁民。一些復指短語中間可以加入指量短語,如:我們漁民,我們這些漁民。
【實戰演練】
1.請在括號內寫出下列短語的結
構類型。
變化規律( ) 歷史悠久( )
整修一新( ) 交頭接耳( )
廢寢忘食( ) 前程遠大( )
全神貫注( ) 愚公移山( )
競選州長( ) 作家張潔( )
風和日麗( ) 激動不已( )
禁止吸煙( ) 巍峨挺立( )
不斷發生( ) 氣氛熱烈( )
2.選出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保衛祖國 調查研究
熱烈祝賀 保持安靜(動詞短語)
B.風俗習慣 復習提綱
我的志愿 偉大祖國(名詞短語)
C.雄偉壯麗 賞心悅目
美麗極了 他高興(形容詞短語)
D.人民強大 成果輝煌
大地振動 房屋倒了(主謂短語)
3.下列各組短語分別以一種類型
短語為主,請用( )標出不同的短語類型。
(1)祖國萬歲 品質優良
天氣晴和 思想品質 成績好
(2)看了兩眼 打掃教室
洗得干凈 熱了起來 扔出去
(3)十分偉大 我的書包
小聲地說 追殲敵人 很熱鬧
(4)講解語法 講述清楚
從教師的角度講,有效的教指的是促進學生成長進步的教,它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間接的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能力,以教達到不需要教。直接促進是立竿見影的,能夠即時顯現的;間接促進是著眼于長遠的。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學是教師在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學行為,是教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表現。在新課程理念下,有效的教學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為學生發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
在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性研究上,我們在初中歷史課程改革的道路上不斷探索著,探索路途艱辛,但我們有喜有憂,喜的是我們進行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績,在課堂教學中要應用好教學策略,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憂的是我們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有些課上得很不盡如人意。
比如說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下面的情況:
1.每個教學環節都安排好了,但是就是不連貫,并且連接生硬。
2.教學過程很單調,方法方式單一,想變化一下卻心有余而力不足。
3.教師很用心地教完之后,學生卻掌握不了,記不住。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我想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設計一些有效的教學過程。那么該如何設計有效的教學過程呢?我認為可從這幾方面來探討這個問題。
一、課堂設計富于變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教師應該在一節課中盡可能地有所變化,不要一講到底、一練到底、一背到底等,以免課堂氣氛沉悶,學生不感興趣。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詹姆士曾用實驗證明,通過激發興趣,人的積極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這樣一個描繪性公式:學生的學習成績=能力×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索。設置懸念,激發興趣,這確實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
由于學生每天起床很早,晚上學習要到很晚,一天的學習時間比較長,學生容易疲勞,課堂注意力往往難以集中,再加上教材內容本身大都比較簡單、枯燥,若不能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做到靈活多變,學生很快就不會產生興趣,甚至出現昏昏欲睡的現象。那么怎樣進行變化呢?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把握好一節課的開端。一節課的開端,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教師要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開端引趣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聯舊引新、制造懸念、故事激趣、渲染氣氛、描繪形象、激感、設疑問難、直觀演示、解題釋意、引用資料、聯系已知、啟發談話、概括提示、尋找發現等,一節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
2.不同年級采用不同要求和方法。如初一年級,由于種種原因,學生掌握的歷史知識不多,所以教師可以在保證完成教學任務時適當補充些學生感興趣的小趣聞、小軼事等,還可以編排一些歷史劇,使學生置身于其中,真實地感悟歷史情境,提高學生上歷史的積極性,使他們對歷史課有所期待。初二年級由于學生功課加深,學習并不是太輕松,但學習時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如讓學生自己列復習提綱、默寫競賽、根據考綱編寫考卷等,讓學生體會到成功。初三面臨中考,所以學起來就更不輕松了,教師更要注意方法,除了初二學生做的活動可以搞外,還可以用PPT上課,除了復習書本內容外,增加一些中考題及相應的背景也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不同的技能訓練相結合,如選擇、判斷、材料分析,等等。并在訓練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重要措施。
4.動、靜結合起來,如既有情景劇、競賽等讓學生興奮的活動,又有默寫、分析等讓學生安靜的活動。
5.多種互動的形式相結合,如師生、生生個人、小組集體互動相結合。(在師生互動時,教師一定要走下講臺和學生融為一體。)
6.旨在提高語言表達準確性的和旨在提高分析能力的活動相結合。現在很注重材料分析的能力,材料分析會出現在選擇題和非選擇題中,能力要求很高,教師可以利用書本上的圖片、歷史縱橫、學思之窗等一切條件進行訓練。
7.教師控制的練習和學生自由運用材料活動相結合。
8.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積極思維的活動與活潑的活動相結合。
二、提問和活動難度適中
太難的問題和活動容易讓學生失去信心,過于簡單的提問和活動缺乏挑戰,也會讓學生失去興趣。如果教材設計的活動難度比較大,教師在分析該活動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要求的基礎上,可以設計鋪墊活動,幫助學生做好準備。如在講授“帝國主義的狂潮”時,要進行中外古今的比較,如果直接問帝國主義和今天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的政策有何不同,這樣的問題太過籠統,學生就很難把握教師問的意圖。可以這樣設計問題:(1)帝國主義資本輸出的這些形式與我們今天的吸引外資有何不同?(2)我國已與英國達成協議,將于1997年收回香港,請回顧歷史,香港問題是怎么逐步產生的?(3)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與我們今天的對外開放有什么本質區別?這樣的聯系對比,既加深理解了歷史問題,又有助于學生思維遷移,認識現實問題,而且學生從中還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積極性。
三、教學活動連貫緊湊
連貫緊湊是一節有效課的必備條件,一堂課既要有變化又有順序,一堂課并不是一堆或有趣或無趣的活動的無序集合,而應該是一個內在聯系的活動序列,這些活動相互強化和鞏固,從而使學習朝著教師努力的方向發展,將不同的活動任意堆砌在一起會使人覺得不舒服和混亂。因此,我們必須事先考慮好教學活動如何安排。如:
1.在動的活動前安排靜的活動,學生一旦動起來就很難靜下去。因此,如果課的中心活動是需要沉靜思考的,那么它應該安排在動的活動之前。
2.考慮過渡。如果相連的兩個教學內容差別很大,如講授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學生剛領會了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的輝煌,還沉浸在自豪之中,下面就要講授中國古代科技為什么到了近代卻開始落后了,教師則需要考慮如何設計過渡語或簡短的活動,使學生順利地轉入下一個環節所需要的狀態。
3.在課的開始和結束時安排集體活動,課開始時的集體問候、宣講教學內容和目標及課結束時的集體小結,可以給予學生結構緊湊的感覺。個人或小組活動安排在課的中間進行會更順利一些。
4.課應該在一種積極肯定的氣氛中結束,這并不是說一定要用笑、或趣味活動來結束,對整堂課的回顧,對所學到的內容的小結,對學生表現的肯定,都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教師還可以將學生有能力完成的任務放在最后,給予學生滿足感。這種情緒體驗對學生興趣和信心的建立大有好處。
教學設計是為教學服務的,但課堂教學不應該被課前的設計所束縛。課堂上教師應以學生作為行為決策的依據,而不是以事先寫好的依據。特別是當教學不能按計劃進行時,教師不勉強為之,而要隨機應變。
四、及時評估教學效果,反思教學得失
教學活動結束以后,教師有必要回顧教學情況,反思教學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可以改進的方面等,為今后的教學決策提供參考,這也是教師實現職業進步的重要途徑。
對教學的評估和反思不能只停留在籠統感覺的層次,得意回答“滿意”或“不滿意”對教學的提高并無多大幫助。教師需要問自己一些具體的問題以引起對教學的深入思考。如:
1.教學是否按計劃進行?如果不是,哪里出現了問題?為什么?
2.教學目標是否達到?怎樣判斷?
3.學生是否喜歡這堂課?怎樣判斷?
4.學生的反應與你的期望一致嗎?哪里不一致?為什么?
5.對本堂課,你自己最滿意的是什么?不滿意的是什么?為什么?
6.如果有機會,哪些地方你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境的因素,等等。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通過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