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2 08:59:3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三年級數學教案,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教學重點
如何分析文字敘述題意,依據題意用混合運算順序列出綜合算式并解答一般二步應用題.
教學難點
能正確使用小括號解答一般二步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建立聯系.
1.先說出運算順序,再口算出結果.
(1)8+2×3(2)45-(3+7)(3)(26-14)÷6(4)18÷9×3
2.列出算式并說出各部分名稱,并口算出結果.
350減去240,差是多少?
270乘以3,積是多少?
72與28的和是多少?
75除以15商是多少?
結合學生的回答,逐步出示:
3.導入:剛才復習了一步文字題,熟悉了和、差、積、商的含義及加、減、乘、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今天我們要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學習新知識.(板書課題)
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
第一層:討論探究,初步認識.
1.學習例3.
(1)出示例3:350減去80乘以3的積,差是多少?
分組討論:這道題最后求什么?能一步解答嗎?
被減數是誰?減數是誰?題目直接給了嗎?
必須先算什么?
列出一個式子時,要把誰寫在前面,誰寫在后面?為什么?
(學生討論時,教師注意巡視,掌握信息進行指導.)
討論后學生嘗試列出綜合算式.
板書:
引導學生說出:這道題最后求差是多少?被減數直接給出,減數沒有直接給出,要先算出來.列綜合算式時被減數350寫在前面,減數“80×3”寫在后面.
(教師板書350-80×3=350-240=110)
教師指出:象這樣由幾個式子合并在一起寫成一個式子叫綜合算式,與分步計算道理一樣,但書寫過程簡單了.
(2)反饋練習.
第二層:試做探究,初步掌握.
教師提問:如果把上題改成:“350減去80,再乘以3,積是多少?”該怎么列式呢?
學生試做時,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指導.巡視中發現學生的不同解法,讓學生板演.學生可能出現兩種解法:
小組討論:以上兩種解法哪個對,為什么?
教師說明:這道題最后求積是多少,就要先確定誰是第一個因數,誰是第二個因數,第一個因數沒有直接給出,要用“350-80”作第一個因數.要先算出減法,求出第一個因數,再乘以3.所以必須加上小括號.如果不加上小括號,即第二種解法,最后求出的是差是多少,不符合題意.
第三層:分析比較,加深理解.
請學生看書,對例3和改編的題進行比較.
小組討論:例3和改編的題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師補充概括:相同點:數相同,計算符號相同.
三、反饋調節,總結歸納.
1.400減去170與80的和,差是多少?
2.16與24的和除以8,商是多少?
師問:第二題為什么要加小括號?
四、鞏固練習,發展提高.
1.列出綜合算式,不計算.
(1)42乘以5,加上36,積是多少?
(2)800減去18乘以16的積,差是多少?
(3)525加上525除以25的商,和是多少?
(4)57與43的和,乘以87,積是多少?
(5)930除以48與42的差,商是多少?
2.先在里填上數,再列出綜合算式.
3.正確答案.(使用手勢表示)
(1)75加上25乘以3的積,和是多少?
①75+25×3②(75+25)×3③75+(25×3)
(2)75加上25的和,再乘以3的,積是多少?
①75+25×3②(75+25)×3
(3)400除以25減去21的差,商是多少?
①400÷25-21②400÷(25-21)
(4)400加上25減去21的差,和是多少?
①400+25-21②400+(25-21)
說明:第1題中③中的括號是多余的,按照運算順序先乘后加,沒必要加小括號.
五、看書質疑,總結全課.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用綜合算式解答兩步文字題.解答時應注意:從問題入手,弄清最后求什么?哪部分是直接的,哪部分是要先算的,列式時哪部分應寫在前面,哪部分應寫在后面,注意正確使用小括號,并檢驗列出的綜合算式是否符合題意,計算是否正確.
六、布置作業.
列出綜合算式,并算出結果.
1.42乘5,再加上36,和是多少?
2.800減去18乘15的積,差是多少?
四年級下冊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設計
一、教學背景及學習目標設計
學習內容:《三角形的內角和》是西師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
課程標準:
通過觀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內角和是180o。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
設計學習目標的依據,主要是學習內容、學習者特征,內容標準。
1、學習內容分析
《三角形的內角和》屬于“空間與圖形”的知識領域,它是在學生掌握了角的度量,三角形的認識和分類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必備知識。本節課著重抓住“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主線進行教學,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主要讓學生在情境中產生問題,在“觀察—猜測—驗證—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充分鍛煉學生動手動腦及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培養學生嘗試探索的精神.
2、學習者分析
為了促進目標的達成,課前對學生進行了初步的調查,許多學生已經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但卻不知道為什么。新課程強調,有效的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因此,本節課力求通過教師的引導,為學生展現出“活生生”的思維活動過程,讓學生在自己的“觀察、猜測、驗證、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
3、學習目標的確定
根據學習任務和學情分析,可對內容標準“三角形的內角和”進行如圖分析:
根據以上分解,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表述如下:
⑴探索并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能利用這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⑵學生在經歷觀察、猜測、驗證的過程中,提升自身動手動腦及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⑶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獨特的魅力,獲得成功體驗,并產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5、學習重點
檢驗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6、學習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種三角形、量角器、。
7、學習方法
采用設置情境進行問題驅動
二、學習評價設計
目標⑴達成的評價方案:通過學生“觀察、猜想、驗證、概括”,結合電腦演示,歸納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學會將知識進行有序的整合和提取,通過課堂練習,解決實際問題。
目標⑵達成的評價方案:通過合作交流,小組成果展示匯報的形式,提升學生動手動腦、推理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目標⑶達成的評價方案:通過故事情境穿插、小組討論表現、師生對話交流、學生推理歸納等形式,感受數學魅力,獲得成功體驗,產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三、學習流程設計
4、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5、1、復習三角形按角分類的知識。
6、生:說出示三角形按角分的幾類。
7、2、觀察畫面,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在爭吵什么?
8、3、什么是三角形的內角?
9、我們通常所說的角就是三角形的內角。為了便于稱呼,我們習慣用∠1、∠2、∠3來表示。
10、什么是三角形的內角和?
11、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之和”就是三角形的內角和。用一個含有∠1、∠2、∠3的式子來表示應該如何寫?∠1+∠2+∠3。
12、【設計意圖:由三角形的內角引出三角形的內角和,“∠1+∠2+∠3”的表示形式形象的體現出三內角求和的關系。】
13、4、這么看來,三角形的角里一定藏有什么奧秘,今天這節課啊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揭題:三角形的內角和)
14、二、自主探索,獲取新知
15、三角形的內角和到底是多少?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內角和都一樣?你能肯定嗎?
16、
有的同學確定了,有的同學沒有把握。大家意見不統一,我們得想個辦法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驗證呢??(量一量,把三個內角的度數量出來,再相加得出內角和,板書:量)
17、
量一量、算一算
18、
量一量、算一算不同類型三角形內角和各是多少度?
19、
2、小組合作探究
20、
那我們要對每一種三角形的內角和進行研究,下面小組合作,請
21、
看合作要求(課件出示),哪位同學能聲音響亮的讀一讀?
22、
請同學們按照小組合作要求,開始動手探究吧。
23、
教師巡視,指導測量。
24、
【設計意圖:直接測量的方法是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測量出每個角的度數,再用加法求和,加深對三角形內角和的概念的理解,就是三個內角的度數之和。】
25、
3、學生匯報交流。
26、
誰愿意把自己的成果給大家說一說?(每種找兩名學生匯報)
27、
師小結:在測量的過程中可能會有誤差,所以大家求出的三角形
28、
的內角和在180度左右,不夠精準,求三角形內角和就是把三角形的三個角和起來考慮問題,180度的角就是我們以前學過的什么角?有什么方法能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合并在一起進行驗證?
29、
4、用拼一拼,折一折的方法繼續驗證。
30、
可以把三個角剪下來拼在一起看是不是平角,如果沒有剪刀可以直接撕一撕拼起來。還可以通過折一折的方法把三個內角拼起來。
31、
折一折的方法教師提示:先要找到兩條邊的中點,用線連接起來,再按這條線折起來。再把另外的兩個角折起來就可以了。(板書:拼、折)
32、
小組合作動手探究,學生匯報交流。(每種三角形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來演示,板書:拼、折)
33、
匯報時先還原原圖,再展示驗證過程。
34、
【設計意圖:新課標注重學生三維目標的培養,在這里,我要求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驗證,把知識的學習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融為一體,無疑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科學的態度。小組合作是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本節課,我立足于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把學習的時空還給學生,大膽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通過量、折、拼、剪、擺等操作學具活動主動掌握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同時學生的發散思維也能得到有效培養。】
35、
驗證猜想
36、
剛才同學們用量、拼、折的方法對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進行了驗證,得出的結論就是: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板書這句話)老師為你們的成功學習感到高興,請你們用自豪的語氣齊讀: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37、
【
設計意圖:要引導學生領悟有了猜測還要去驗證,這是一種科學的研究問題的方法,是一種求實精神。】
38、
進一步感受
出示兩個大小不同的三角形,說出內角和,你發現了什么?(無論三角形的大小形狀怎樣,它的內角和都是180度。也就是說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
39、
解決國王的難題。
回到三種類型的爭吵問題,現在可以確定誰說的對?都
不對,應該是一樣大
那爭吵的問題我們解決了,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一樣大,都是180°。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看圖,口算未知角的的度數”。(圖形題)
2、“在一個三角形中,∠1=140°,∠3=25°,求∠2的度數。”(文字題)
【設計意圖:1、2兩題都是檢測學生對“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應用。已知一般三角形兩角,求一角的度數。】
3、猜猜三角精靈內角的度數。
等邊三角形:一個角也不知道的情況,求三角形的內角。
直角三角形:建議學生選用求直角三角形一銳角度數的最佳方法。
鈍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的一個角,求兩角的度數。
【設計意圖:檢測學生對“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與三角形的特點相結合的應用。】
6、把三角形的一個內角截去,剩下圖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⑴過頂點截取,所剩圖形是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⑵不過頂點截取,所剩圖形是四邊形,內角和是360°.
測量法、輔助線法(最優選擇)
【設計意圖:檢測學生對多種截法的思考以及利用“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推導出任意四邊形的內角和】
【設計意圖:運用所學知識延伸多邊形的內角和。】
五、梳理反思,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都學習了哪些內容?
我們通過測量法、剪拼法和折疊法,一起研究和驗證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方法的收獲就是最大的收獲,收獲了方法,你就收獲了一把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
“在數學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什么,而是我們怎么知道的。”
——畢達哥拉斯(古希臘著名的數學家)
在數學的天地里,在今天的這堂課上,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而是我們怎么一步一步研究出來的。
【設計意圖:突出過程與方法的重要性。】
六、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內角和
猜想:∠1+∠2+∠3=180°?
1
3
2
驗證:測量、剪拼、折拼
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五、教學反思
《課程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探究三角形內角和的過程的時候,我注意鼓勵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的方法去量,得到三角形的內角和都在180°左右。
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選擇;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些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飛翔。“是否所有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這個猜想如何驗證,這正是小組合作的契機。通過小組內交流,使學生認識到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驗證,可以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讓學生在小組內完成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過程。在測量法中,面對有些小組的學生量出內角和的度數要高于180°或低于180°,學生討論一下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研究結果的準確性。通過動手操作,為學生創設了解決問題的情境,剪拼法和折拼法以學生動手操作為主線,引導學生建立解決問題的目標意識,形成學習的氛圍,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促進學生的主題參與意識。同學們通過自主實踐、合作探究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教學目標:
1、掌握三位數不退位和不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2、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3、在運用三位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感受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不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個位或十位上不夠減時的正確處理方法。
教具準備:課件、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口算
800-700=
50-20=
900+30=
600-100=
70-30=
80+400=
900-600=
100-20=
100+50
=
2、填空
⑴9個百減4個百是(
)個百,也就是(
)。
⑵6個十減2個十是(
)個十,也就是(
)。
⑶3個十加7個百是(
)。
3、用豎式計算(說說兩位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94-
52=
48-19=
二、探究新知
1、情景引入,揭示課題:三位數的減法
出示例1
小麗有340元,買一臺計算器后,還剩多少元?
師:你發現了什么?
生:小麗有340元。
生:一臺計算器120元。
師:你們會算嗎?
2、教學例1
⑴學生自主嘗試計算。
⑵展示交流:
生1:口算300-100=200,40-20=20,200+20=220。
師:你的方法非常好,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2:用豎式計算,注意相同數位對齊。
先列出算式340-120=,然后用豎式寫出來。
生3:也可以估算一下,大約剩多少元?再筆算。
師:你們說得都好。
⑶把書P43例1填完整。
3、教學例2光明小學共有學生876人,其中女生有448人,男生有多少人?
⑴讀題,說出你知道的信息。
⑵獨立計算。
⑶反饋:
生:我是這樣估算的:把876看作900,把448看作400,900-400=500,男生大約有500人。
生:我是用豎式計算的(上臺板演)并進行了驗算。
……
⑷把書P43例2填完整。
4、試一試(P43):
433
547
613
-
218
-
439
-
409
5、議一議(P43):在減法計算中要注意什么?
(師:三位數減法與兩位數減法有很多相似之處,那誰來說說計算三位數減法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三、鞏固練習
1、用豎式計算:
564-328=
491-257=
851-236=
重難點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是本節的重點也是本節的難點.相似三角形是研究相似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圖形,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識的基礎上的拓廣和發展,全等形是相似形的特殊情況,研究相似三角形比研究全等三角形更具有一般性.對應邊和對應角子相似三角形中占有重要地位,學生在找對應邊及對應角時常常出現錯誤.
教法建議
1.從知識的邏輯體系出發,在知識的引入時可考慮先給出相似形的概念,在給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2.在知識的引入上,可以從生活實例的角度出發,在生活中找幾個相似三角形的例子,在此基礎上給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3.在知識的引入上,還可以從知識的建構模式入手,給出幾組圖形,告訴學生這幾組圖形都是相似三角形,由學生研究這些圖形的邊角關系,從而得到對相似三角形的本質認識
4.在相似三角形概念的鞏固中,應注意反例的作用,要適當給出或由學生舉出不是相似三角形的例子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5.在概念的理解過程中,要注意給出不同層次的圖形,要求學生從中找出相似三角形,既增加學生的參與又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6.在本節內容中對應邊及對應角的尋找學生常常出現混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設計由淺入深的一系列題組由學生尋找其中的對應邊或對應角,并說明根據,有利于知識的掌握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理解相似比的概念.
2.使學生掌握預備定理,并了解它的承上啟下的作用.
3.通過預備定理的條件所構成的圖形的三種情況,教給學生對一致性問題的思考方法.
4.通過學習,培養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辯證法觀點.
二、教學設計
類比學習、探索發現.
三、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是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預備定理,教學中要讓學生加深對相似三角形概念的本質的認識.
2.教學難點:是相似比的概念及找對應邊.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膠片、常用畫圖工具.
六、教學步驟
【復習提問】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它在形狀上、大小上有何特征?
2.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對應也和對應角有什么關系?
【講解新課】
1.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本質特征是“具有相同形狀”,它們的大小不一定相等,這是和全等三角形的重要區別.為加深學生對相似三角形概念的本質的認識,教學時可預先準備幾對相似三角形,讓學生觀察或測量對應元素的關系,然后直觀地得出:兩個三角形形狀相同,就是他們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
定義: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符號“∽”,讀作:“相似于”,記作:∽,如圖所示.
∽
反之亦然.即相似三角形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性質).
∽,
另外,相似三角形具有傳遞性(性質).
注:在證兩個三角形相似時,通常把表示對應頂點的字母寫在對應位置上.
思考問題:(l)所有等腰三角形都相似嗎?所有等邊三角形呢?為什么?
(2)所有直角三角形都相似嗎?所有等腰直角三角形呢?為什么?
2.相似比的概念
相似三角形對應邊的比K,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數).
注:①兩個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具有順序性.
如果與的相似比是K,那么與的相似比是.
②全等三角形的相似比為1,這也說明了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殊情形.
3.預備定理:平行三角形一邊的直線和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相交,所構成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如圖所示.
教材通過探討的方法,根據題設中有平行線的條件,結合5.2節例6定理的結論,再根據三角形的定義,從而得出了這兩個三角形相似的結論,這里要強調的是:
(1)本定理的導出不僅讓學生復習了相似三角形的定義,而且為后面的證明打下了基礎,它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2)由本定理的題設所構成的三角形有三種可能,除教材中兩種情況外還有如左圖所示的情形,它可以看成BC截兩邊所得,其中,本質上與右圖是一致的.
(3)根據兩個三角形相似寫對應邊的比例式時,每個比的前項是同一個三角形的三邊,而比的后項是另一個三角形的三條對應邊,它們的位置不能寫錯,作題時務必要認真仔細,如本定理的比例式,防止出現的錯誤,如出現錯誤,教師要及時予以糾正.
(4)根據兩個三角形相似寫對應邊的比例式時,還應給學生強調,這兩個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所對的邊就是對應邊,對應邊應寫在對應位置.
(5)建議教師在教學中經常采用一些形象性語言,如:有平行就有成比例線段,有平行就有相似三角形.
【小結】
1.本節學習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正確理解相似比的概念,為以后學習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打下基礎.
工作計劃的內容請點下方鏈接
幼兒園大班教學計劃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折線統計圖》教案
父親節主題教育班會教案
高三上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四年級下冊語文《諾曼底號遇難記》教案
小學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精選范文一【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經歷“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理解并體驗“幾分之一”的意義,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
2.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培養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及數學思考和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分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初步了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分數。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實際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認識二分之一
師:同學們,瞧,這是誰?你們認識嗎?
師:今天,喜羊羊和美羊羊兩個好朋友來到了我們的數學課堂,它們想請同學們幫幫忙,你們愿意嗎?
師:你們看,它們帶來了4個蘋果,誰來幫它們分一分?
根據學生回答,副板書1、3或2、2或3、1.
師:你們最喜歡哪種分法呢?為什么?
引導孩子說出平均分的慨念,板書
師:你們看,他們倆還帶來了什么?
師:這下又該怎么分呢?
師:可是現在月餅只有一個,還能平均分嗎?每人又會分得多少?
預設:每人分到一半
師:一半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嗎?
預設:(1)用二分之一 (2)用0.5
師:二分之一你會寫嗎?
指名學生板演,訂正。
師:通常情況下,我們先寫一短橫,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再寫下面的2,叫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寫上面的1,叫分子表示這樣的1份。讀作:二分之一。
師:(指另一份)那這一份呢?可以怎么表示?請在你的本子上再寫一次,指名學生板演。
師:你們看,他寫對了嗎?在數學上,像這樣的數我們稱它為分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
板書課題 同學們跟著老師讀一遍,分數的初步認識。
二、直觀認識,教學新課
1.理解二分之一的意義
師:現在誰能結合剛才分月餅的過程再來說一說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學生示范,再跟同桌互相說一說。
請2名同學說一說。
師:如果老師把這個圓片當作這個月餅(教師板演分月餅),將它平均分成2份,這一份我們就可以用來表示。
(1)體會實際意義
師:剛才我們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它的,那么它還可以表示誰的?請同學們認真思考一下。
預設:把橡皮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把水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師:你們看,老師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一個西瓜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動手操作活動一
師:其實,我們的數學圖形里面也藏著很多二分之一,你們想把它找出來嗎?
學習任務:請看大屏幕,一起來讀一讀紅色的字。好,現在就請同學們拿出信封里的長方形紙片,按要求操作,限時1分鐘。
預設反饋:展示不同圖形。
師:同學們,請看黑板,這幾個同學找的二分之一對嗎?
關鍵問題:這些長方形為什么折法不同,而且涂色的形狀也不同,都能表示出二分之一?
2.判斷二分之一,引出四分之一
師:沒錯,只要將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下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老師帶來的圖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們的二分之一?
師:想一想,如果老師給你一個正方形紙片,你能找出它的四分之一嗎?(能)
學習任務:請看大屏幕,一起來讀一讀紅色的字。( .......)好,現在就請同學們拿出信封里的正方形紙片,按要求操作。
預設反饋:展示大小不一的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關鍵問題:同學們,這些正方形的大小都不一樣,涂色部分也不一樣,為什么每份都可以用四分之一來表示呢?
師:那你們會寫四分之一嗎?伸出你的手指我們一起寫一寫。
【特殊】師:看到同學們的方法,老師也想來試一試。你們看,老師的這種分法這樣的一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嗎?
是的,這個方法非常的特殊,請看大屏幕 課件演示
只要這兩條線段經過正方形的中心點,就可以把他平均分成4份。
【小知識卡】你們看,這是多少你們認識嗎?沒錯,在我國古代,人們分東西時候經常出現結果不是整數的情況,就漸漸有了分數,最初是用算籌表示的。后來,印度人發明了數字,就出現和我國相似的方法來表示。再往后,阿拉伯人發明了分數線,就有了現在的分數。
3.猜想幾分之一,創造幾分之一
師:我們認識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們還想認識幾分之一?
學習任務:那么,你們能把你們說的這些分數表示出來嗎?請拿出信封中的紙片,按要求操作。完成后小組成員互相說一說你是怎么表示的?
預設反饋:有目的地挑選比較好觀察的幾分之一。
關鍵問題:老師特別挑了一些圖形,請你仔細觀察有什么發現?
預設反饋:圖形形狀不同,大小不同,只要把它平均分成幾份,都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
4.相同的圖形,比較分數大小
師:你們看,這兩個同學都是把圓形進行平均分,一個是平均分成2份,另一個是平均分成4份,你們從中有什么發現嗎?
引導學生說出,分得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三、鞏固練習
師:看同學們學的這么認真,我們的村長慢羊羊也來到我們的現場,想來考考大家,請大家拿出我們的鞏固練習單,花3分鐘時間來做一做。
師:時間到,我們一起來校對一下.
練習1:一兩個學生說一說為什么用這個分數來表示。
練習2:你是怎么知道的?
練習3:你是怎么判斷出來的?
師:你們都做對了嗎?全對的同學請在你的練習單上打一個五角星。
四、課外延伸
同學們,你們看,如果老師把這個長方形用1來表示,那么請你估一估這個涂色部分可以用幾來表示呢?空白部分呢?
如果老師繼續往下分的話,還會出現很多很多的分數。像這樣的我們稱它為分數墻。請大家觀察這面分數墻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分得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五、課堂小結
師:看來同學們學的都非常認真,那么現在請你問一問自己,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么?
下課。
小學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精選范文二分數的初步認識是新課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級數學第五冊內容,是學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分數與整數有很大的差異,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
本節課的目標定位是:
1.體驗平均分;
初步理解幾分之一。
2.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和數學思考能力。
教學過程:
一、通過對“一半”的認識,理解“一半“的含義
1.說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學的一半
(2)一組同學的一半
(3)一個圓的一半
2.說說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兩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個數來表示呢?
像全班同學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組同學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們能說清它有多少: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會經常碰到類似這樣一個圓的一半的情況,我們無法用所學的數說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數學上引入了分數,就象剛才這位同學說的可以用二分之一,這個分數表示這個圓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來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紙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動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嗎?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學生對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認識后,對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順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狀也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過這一折,學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幾個圖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說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比較
1.折過了四分之一,你還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數表示嗎?
學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們通過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數很興奮。
2.折出了這么多的分數,你覺得誰折的分數大?
大部分學生都認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還說了理由:32比8大,當然1/32大。一些學生發現越折越小了,覺得1/32是最小的。(這時教師也不表態 )
4.故事:
豬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豬八戒前去探路,誰知去了好久也不見回來。于是派孫悟空去找。原來豬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剛咬第一口,悟空就從天而降。孫悟空說:“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點,聽了高興極了,說:”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學生這時候就議論紛紛了,到底誰吃的多呢?這下大部分同學認為孫悟空吃的多,因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認為豬八戒吃得多。
課件演示:分西瓜(通過直觀演示:大家一致認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學生發現:平均分的份數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紙時的分數比較,1/8和1/32的比較,這時候,同學們都笑了,原來不能直接用32與8的比較來比較分數的大小,學生認識上提升了。
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數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練習運用(略)
反思:
一、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在大背景下認識分數
1.分數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梁,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
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們在初次教學分數時,總是以單個的物體的進行平均分,然后“半個”無法用整數表示的時候就引入了分數,優點是這樣分數出現的實際需要性能夠凸現,學生對分數的產生印象深刻;
缺點是這樣以單個的物體入手,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受到局限,會導致到高段學習分數的意義的時候,對單位“1”難以理解和接受。其實“一半”和“半個”是有區別的,只有“半個”才用分數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數引入的時候,請學生說身邊一些事物的一半,發現日光燈是11個,一半一下子無法說出來。同時一個圓的一半是多少也無法說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們只用一個數表示出來”。從而引入分數二分之一,這樣對于分數的認識放在了一個寬廣的背景下來學習,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個1/2來表示。
二、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盡管學生在正方形紙上這出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并且用分數表示出來,但是學生在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還是受到整數認識的影響,認為1/32比1/8大,于是課件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三、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學習往往是他們自己生活經驗中對數學現象的一種“解讀”.在教學中,如果能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其原有的經驗,那么學起來必然親切、有趣、易懂了。學生的好勝心理強,教師在學生認識了1/4.紙上折了1/4后,誰還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數,學生動手積極性很高,紛紛折出了其它分數。當問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學生對分數的比較這一知識停留在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他們用整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來比較分數,教師也不做出判斷,而是利用學生喜歡聽的故事,將知識蘊于故事中,在聽故事、看課件演示中,使學生主動得構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當回過頭來再比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都笑了。而教師也不必再多說什么,學生已經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認識。
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在真正上這堂課的時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學環節還有待完善。從整體上認識分數,對三年級學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過高,在折分數操作時是否需要及時的比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小學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精選范文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初步了解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正確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
教學難點:知道平均分才能用分數表示。
教學準備:課件,學生每人準備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紙,圓形(或長方形)紙,水彩筆。
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都分過東西嗎?一天呀,兔哥哥和兔弟弟一起去找食物,它們找到了4個大蘋果。可是在分蘋果的時候產生了爭議。
兔哥哥說:“我要吃3個。”兔弟弟說:“不行,我們應該一樣多。”你說它們應該怎么分才公平呢?(平均分)每只兔子分到2個。
第二天,兔兄弟又一起去找食物,這次,它們找到了2個大蘋果,每只兔子可以分得幾個?1個。
第三天,兔兄弟又一起找食物,找的很辛苦,只找到了1個大蘋果。兩只兔子傻眼了,應該怎么分呢?每只兔子分到( 半)個。
這半個蘋果還能用整數表示嗎?半個蘋果該怎么表示呢?
學生可能會說出1/2,由此引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分數。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分數。(板書課題——分數的初步認識)
二、觀察操作,探求新知
1、(1)借助形象,認識1/2
。
同學們看大屏幕小精靈是怎么來分月餅的?(多媒體演示平均分月餅)。
師:把一個月餅從中間切開,也就是把這個月餅平均分成了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這半個月餅我們就可以說成是整個月餅的二分之一。二分之一怎么寫呢?一起來看
(同時在其中一塊月餅上標出分數 。)(課件演示二分之一的書寫)
先畫短短的橫線-表示平均分,再寫橫線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最后寫橫線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跟著老師的板書,一起書空寫一寫這個數。這個數讀作:二分之一。(板書)齊讀。
你能在這塊月餅里找到另外一個二分之一嗎?(是它的另一半)
同桌互相說說是怎么得到這個月餅的二分之一的?
最后概括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也就是它的1/2。)
這句話中你覺得哪些字詞很重要?(平均分、每份、它的)課件靈活展示:
①、討論平均分。說說為什么重要?多媒體演示不平均分的月餅,如果像這樣分,每一塊能用1/2表示嗎?(生:不能,因為沒有平均分,這邊分一小塊,那邊分一大塊,兩邊分的不一樣多,不能用1/2表示)。可見“平均分”非常重要?
②、多媒體閃爍每一份。“每一份”是什么意思?(指其中任意一份,因為是平均分,每一份都相等,所以每一份指的是指任意一份)。
③、它的二分之一,是指誰的二分之一?(圖上這塊月餅的二分之一)老師先后拿出一個蘋果還有小圓片,問:能不能說這里的二分之一是我手上的蘋果的一半?或者是這個小圓片的?(不能)它到底指誰呢?(平均分,分的是誰就是誰的二分之一)(2)、請同學們判斷下面的涂色部分能不能用1/2表示。(課件展示練習題)
完成練習后提問:前兩個圖形涂色部分的形狀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呢?其它的為什么不能?
小結:前兩個圖形涂色部分的形狀不同,但都是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涂色部分都是其中的一份,所以涂色部分是它門各自圖像的1/2,剩下的圖都不能用1/2表示.其中第三個和第五個圖不是平均分,第四個和第六個是平均分,但不是平均分成兩份。
所以我們知道了,只要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3、認識1/4
如果老師這樣分月餅呢?觀察并思考:這樣是把這塊月餅平均分成了( )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寫作( )(強調:平均分、每份、分誰就是誰的1/4)
學生填空(課件展示)
3、認識1/3
我們又認識了1/4,老師這有一個圓,把它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怎么表示呢?看屏幕: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它的()分之(), 寫作( ).
4、認識1/5
我們繼續分,這次是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顏色.怎么每一份都能用1/5表示呢?(因為是平均分,其中任意一份都是一樣的)這里的1/5表示什么呢?
看來,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齊讀)
5、認識各部分的名稱及含義
像1/2,1/3,1/4,1/5像這樣的數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分數.
以1/4為例,認識一下它各部分的名稱:中間的這條橫線表示什么意思?(平均分)它叫分數線。分數線下面的這個數字3,表示平均分的份數,叫分母。分數線上面的數字1表示其中的一份,叫分子。
6、拿一張正方形紙折一折,用涂色部分表示出你想表示的幾分之一(展示學生作品,用小組合作方式,說說怎樣得到正方形紙的幾分之一)注意要對折
質疑:涂色部分的形狀不同,大小不同,怎么都能用1/2表示?
小結: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狀不同,紙的大小不同其中一份的大小也不同,但都是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份都是它門各自圖形的1/4。
你能用分數表示下列圖形的陰影部分嗎?(出示課件)
進一步總結:不管是一個月餅一個圖形或是其他的,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7、游戲做分數(自主認識幾分之一)
用同樣大的長方形紙折出它的幾分之一,然后涂上顏色,并標出這個分數。(把學生的作品分兩組展示在黑板上)
仔細觀察再比較,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看第一組,把同樣兩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2份和4份,2份中的一份大于4份中的一份,所以1/2>1/4
第二組同理
引導回答:同樣一個長方形,平均分的分數越多,其中的每一份就越小。
所以分數比大小,當分子都是1的時候,分母越大這個分數就越小。
概括成一句話: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越大這個分數就越小。(課件展示)
用規律解決問題(課件展示練習題)
三、智力沖浪
同學們的練習做得真棒,敢不敢挑戰更難的題?
1、方塊里能填幾?
1/3>1/ 1/3
2用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
大正方形的1/8,小正形的1/2,長方形的1/4
四、全課總結:挑戰成功,現在回憶一下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我學會了寫分數,我學會了讀分數,我學會了用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我學會了幾分之一的分數怎樣比大小,我學會了用不同的圖形做幾分之一,我學會了平均分才能用分數表示……
是呀你們的收獲真不小,其實分數就在我們的身邊,同學們用眼睛仔細觀察,一定會發現更多的幾分之一。把你發現的分數記錄下來下節課匯報。
小學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精選范文四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能正確地讀寫分數,掌握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借助直觀演示、操作、觀察、概括,等方法,引導學生感受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
3、體驗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方法:
觀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教學重點: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
教學難點:
使學生頭腦中形成“幾分之一”的表象。
課前準備:
多媒休、師生各準備長方形紙,正方形紙,圓形紙各3張,水彩筆1支。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西游記里的故事嗎?
有一天,唐僧師徒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走得又餓又渴。這時剛好路過一個桃園地,“哇,好大的桃子呀!”八戒見了直流口水說:“師傅可以吃桃子嗎?”唐僧說:“吃桃子可以,不過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說:“有4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個?請寫下這個數。”豬八戒很快就寫下了這個數。唐僧又說:““有2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個?請寫下這個數。”豬八戒想了想,又寫下了這個數。唐僧見豬八戒回答得這么快就說:“很好,那么1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個?該怎么寫?”這可把八戒難住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每人分幾個嗎?半個桃子可以用什么數來表示呢?看來同學們想不出該用什么數來表示,沒關系,今天老師特意請了一位新朋友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難題。它就是——分數。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分數的初步認識。(出示課題)
二、觀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認識。
多媒體演示平均分月餅,問:請同學們注意觀察老師把這個月餅怎樣了?(切開了)兩塊月餅的大小怎樣?(同樣大)說明老師怎么分?(平均分)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整個月餅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說法,用數學語言來說,是整個月餅的二分之一。(教師板書)短短的橫線表示平均分,橫線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橫線上面的1表示1份,這個數讀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學讀一讀這個數。(生讀)這一塊是這個月餅的二分之一,(指另一塊)這一塊是這個月餅的多少呢?
現在誰能用一話把剛才分餅的過程說完整?(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這句話中你覺得哪些字詞很重要?(學生各自發表見解,說出自己覺得重要的字詞)教師先給予肯定:其實同學們說的那些字詞都重要,那究竟哪些更重要呢?
多媒體演示不平均分的圓。如果像這樣分,每一塊能不能用表示?(不能)可見這里能不能漏掉“平均”兩個字?(不能)
“每一份”是什么意思?(兩份都是它的)所以這里強調“每一份”。這句話中“它”是指誰?(這里的整個餅)老師從口袋中拿出一個比大屏幕上的餅小得多的真餅,問:能不能說這里的每一份是我手上的這個真餅的?(不能)可見這里的“它”字重不重要?(重要)能。
請全班同學齊讀。
2、仔細觀察,認識。
多媒體演示平均分成三份的圓形。教師提問:這個圓形被平均分成幾份?(3份)涂陰影的`部分能不能用一個分數來表示?(教師板書)只有這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嗎?(另外兩份都可以表示它的)
誰能用一句話說說表示什么意思?(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它”指的是誰?(這個圓形)
3、動手操作,認識。
剛才我們認識了三分之一,接下來還想認識什么分數?(教師板書)
現在請你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四人小組先研究研究,再分工合作,用不同形狀的紙分別折出,并用水彩筆畫出陰影。看哪一組的辦法多。
教師在黑板上展示學生的各種不同折法,請同學到臺上當小老師評講各種折法正確與否,并說出道理。討論:為什么折法不同,但都能表示出?(不管怎樣分,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4、自主學習,認識五分之一。
我們已經認識了分數這個大家庭里的3位成員,還有許多分數想和我們交朋友,你們愿意和它們見面嗎?下面請你們打開書_頁,自學例4、例5。
例4、
(1)看書,填空。(多媒體出示。)
(2)學生匯報,訂正。
(3)教師指陰影部分問:它為什么能用表示?
例5、
(1)請學生到臺上當小老師講解:把1分米線段平均分成10份,這一份是它的。(投影出示)
(2)你們有沒有問題要問這位小老師?
學生的問題由學生回答。若學生提不出好的問題,老師可以對臺上的同學提問。
三、歸納認識,學寫分數
(1)、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個月餅的,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這個圓的,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這個長方形的,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這條線段的。通過這些例子,你發現了什么?(把哪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那個物體的幾分之一。)
(2)、像……這樣的數,都是分數。(指黑板上的分數)你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嗎?請在__頁上找答案。(請學生說,師板書)
(3)今天學的分數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分子都是1。)今天我們所認識的分數是幾分之一的分數。
(4)寫分數時我們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先寫分數線,再寫分母,最后寫分子)下面就來寫幾個分數,看誰寫得漂亮。(學生寫完后一起讀這三個分數)
(1)十分之一(2)九分之一(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數
四、鞏固練習,理解應用
1、做一做第_題:哪個圖里的涂色部分是,在()里劃√。
2、請你聯系生活實際,從身邊找一找分數。
小學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教案精選范文五一、設計思想:
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在大背景下認識分數。同時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二、學情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要借助一些圖形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
三、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通過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對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觀圖形的探討和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會讀、寫幾分之一。
2、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
(三)情感目標
1、使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得到發展。
2、在觀察比較、動手操作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自主學習的精神,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教學難點:初步認識分母、分子表示的含義。
五、教學策略和手段: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用圓片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同時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準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各兩張,剪刀。
2、教師的教學準備:課前了解學生對分數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學環境的設計和布置:黑板上準備好一些小磁鐵。
4、教學用具的設計和準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若干張,剪刀一把。
兩個月餅圖。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講一個西游記里的故事給大家聽。
話說唐僧師徒一路向西取經,這一天他們來到了一個集鎮上,看到路上的人都手提著月餅,這才想起今天是中秋節了。這時剛好路過一個月餅店,“哇,好多的月餅呀!”八戒很快就看見店里各種各樣的月餅,饞得直流口水,一個勁地說:“師傅我想吃月餅。”可是唐僧說:“想吃月兒餅可以,不過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說:“有4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塊?請寫下這個數。”豬八戒很快就寫下了這個數。唐僧又說:“有2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塊?請寫下這個數。”豬八戒想了想,又寫下了這個數。唐僧見豬八戒回答得這么快就說:“很好,那么要是只有一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塊?該怎么寫?”這可把八戒難住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每人分幾塊嗎?(有的說每人分一半,有的說每人得半塊。)半塊月餅可以用什么數來表示呢?看來同學們想不出該用什么數來表示,沒關系,今天老師特意請了一位新朋友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難題。它就是——分數。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分數的初步認識。
[設計說明:思維始于疑問,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點。根據小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從故事中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將學習分數的必要性自然展現(是因為用整數解決不了了,所以才要用到分數),且使學生的探究意識也孕育而生。]
(二)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認識二分之一
(1)猜一猜: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怎樣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師:把一個圓平均分成兩份,一半就是這兩份里面的一份,也就是這圓形的二分之一,寫作:1/2,結合書本中的月餅圖說說,“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2)教師說明:2表示平均分的份數,1表示其中的一份。
(3)動手實踐
A、折一折:讓學生用各種的紙片動手折出1/2,(圓形、長方形、正方形)
B、展示學生的幾種典型折法
C、從操作過程中凸現思考過程。
師:這些形狀不同的紙都可以折出它的1/2。想一想,同一張紙折出的形狀不一樣,為什么都可以用1/2來表示呢?
(4)在辨別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折出幾種不是平均分的二分之一,想想這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嗎?(再次強調平均分)
[設計說明:通過直觀演繹數學知識所蘊涵的思維發展過程,讓學生進行自我釋疑體驗,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現成的結論,也不包辦學生的思維方式和過程,而是通過“折一折”了驅動學生內在的思維活力,感悟“平均分”的內涵與重要性,從而是學生的思維方式不拘泥與常規,思維實現跳躍式的發展。]
認識四分之一
(1)觀察推想
師: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四份,每塊是它的幾分之一?
(2)開展折1/4的活動
A、師:要得到一個圖形的1/4應該怎么辦?用圓形紙片折一折,并用陰影部分表示出四分之一。
B、匯報:你是怎么得到1/4的?說一說1/4表示什么?
C、請學生拿出同樣大的正方形紙,小組合作折出不同的1/4涂上顏色貼在底板上,在相同的時間里看哪組折出的方法最多
D、匯報怎樣折的。問:這些1/4的部分一樣大嗎?為什么?
強調:整體一樣大,它的1/4就一樣大。
認識幾分之一
(1)剛才我們認識了1/2和1/4,我們把1/2,1/4,這樣的數叫分數。你還想到了哪些幾分之一的分數?板書學生的回答。(有意識寫幾個分母大一點的分數)抽幾個說說分數所表示的意思。
(2)找一找。(出示主題圖)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游樂園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發現哪里有幾分之一?為什么?
(三)練習:做一做第1題
[設計說明:有了1/2作基礎,1/4的學習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分析、去解決新問題,學會把新知識和生活經驗與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系著學習,學會在動手操作,實踐活動中認識理解知識,并學會舉一反三,有所創新。]
再現情境,比較大小。
(1)故事引出問題
師:接下來老師繼續來講西游記的故事,唐僧師徒在月餅店買了些月餅后繼續趕路,走著走著轉眼已到了中午,豬八戒餓得肚子咕咕直叫。這時唐僧拿出了一個的餅,給八戒和孫悟空分一分,說給孫悟空1/4,豬八戒1/2,豬八戒一聽急壞了,大聲說,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學們,豬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塊了嗎?(板書1/21/4)
(2)解決問題:
讓學生思考后說一說。
師: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
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圓片代替餅來驗證一下。
反饋,請2名學生說一說是怎樣進行驗證的。
小結:原來分數也有大小,1/2表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分成4份的要大,所以1/2>1/4
(3)拓展延伸:
A、這時候,沙和尚過來他也要吃,他說要吃這個月餅的1/8,你覺得他們三個人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少?
B、看板書,你還能比較這些分數的大小嗎?任選兩個數比較大小,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板書),你發現了什么?(分的份數越多,其中的一塊就越小)上面這些分數中哪個,哪個最小?
(4)練習:做一做第2題。
[設計說明:再次用講故事的的方法引出分數的大小比較,讓學生從解決故事的疑問中尋找正確的答案,同時故事中也蘊含了正確的答案,把分數的大小比較和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學生不難發現正確答案。并且再次用圓片代替月餅來進行證明,驗證答案。]
(四)說說想想,課堂小結
2、培養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3、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4、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探索過程。
教具準備:課件、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等。
學具準備:
導學案、每個小組準備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兩個,剪刀。
教學過程:
一、猜想公式,導入新課。
1、復習舊課:怎樣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
2、談話引入:同學們,老師變個魔術,想看嗎?請看屏幕,認真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藍色
紅色
之后,讓學生猜想,紅色三角形的面積,可以怎么計算?然后揭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匯報交流。
(1)創設情境,設疑引思
創設情境:老師讓大家看一樣東西,這是什么?(紅領巾)你們知道它的面積是多少嗎?(不知道)怎樣計算紅領巾的面積呢?你想到什么辦法?
引導學生想出用轉化的方法進行思考。
(2)應用學具,自主操作。
活動一: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我們學過的什么圖形?(屏幕出示)
讓學生拿出三角形學具,根據導學案的提示操作。
(3)反饋交流,感受轉化。
請學生拿著三角形學生上臺展示,并介紹自己的操作方法。注意著重理解什么是“完全一樣”的兩個三角形。
(4)發現聯系,推導公式。
1、拼接法。
觀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思考:
活動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它們的底與底、高與高又有什么關系呢?
通過操作和討論,引導學生發現: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也等于三角形的高。因為每個三角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積
=底×高÷2。
讓學生自己用字母來表示這條面積公式嗎?(S=ah÷2)。
齊讀公式。
2、剪拼法。(略講)
讓學生邊看課件演示邊理解,用剪拼的方法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轉化成長方形,同樣可以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因為長方形的長等于三角形的底,寬等于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長方形面積的一半,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
三角形的面積=長×寬÷2
=底×高÷2
三、回顧小結,驗證猜想。
小結:不管是拼接,還是剪拼,都可以把三角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平行四邊形或是長方形,從而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滲透轉化思想。讓學生請閱讀課本56頁的內容,把公式寫在橫線上。
讓學生自己試著計算出紅領巾的面積了在導學案上解答。
然后,驗證了學生前面的猜想是否正確。
四、訓練檢測,鞏固提高。
1、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單位:cm)
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強調要找到對應的底和高。
2、填空。
(1)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已知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14平方分米,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
)平方分米。
(2)已知平行四邊的面積是50平方厘米,和它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積是(
)平方厘米。。
3、判斷。
(1)三角形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
)
(2)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
(3)一個三角形高是6米、底是4米,面積是24平方米。(
)
(4)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大于三角形的面積。
(
)
幾分之一
課時
1
主備人
教學
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能正確讀、寫幾分之一這樣的簡單分數。理解一個整體平分成幾個部分,每一部分就是整體的幾分之一。
2、通過分蛋糕、折紙等借助實物、圖形進行等分的活動,進一步加深對平分概念的認識,直觀認識幾分之一,初步認識分數單位。
3、初步體會數的發展源于生活、生產實際的需要,進而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滲透數學文化,感知數學是有用的,有趣的。
教學
重難點
重點:借助實物、圖形,直觀認識幾分之一。
難點:幾分之一含義的理解和表述。
教學
資源
多媒體課件、各種圖形的紙片
學情
分析
本課內容是在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一次擴展,這是學生在數學領域中第一次接觸“分數”這個概念,而且知識較為抽象,無論在意義和寫法上與整數都有很大差異,學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觸過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數,但并不理解它的含義,初次學習分數可能會感到困難。分數的產生是從等分某個不可分的單位開始的,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中讓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出發,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主動的去獲取分數的相關知識。
教學
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創設情境
星期天小胖和小丁丁來到了郊外游玩,午餐時間到了,他們倆準備分帶來的食品,你們說他們怎么分才公平呢?(每人分的食品同樣多,每份分得同樣多)
數學上我們把這樣的分法叫什么?
“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2、課件出示:8個巧克力、4個蘋果、2瓶果汁、1個蛋糕
你能幫他們把食品平均分一分嗎?學生集體說。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
1、我們把蘋果和飲料都平均分好了,可是蛋糕只有一塊呀,還能平均分給2個人嗎?每人分到多少呢?
如果用這個圓代替蛋糕,你打算怎么分?(出示圓形紙片)
怎么知道把這塊蛋糕平均分成了兩塊?(把兩個半塊完全重合)
2、課件: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可以分到多少呢?(
這塊蛋糕的一半)
小結:看來啊,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這個蛋糕的一半。
3、這半個蛋糕是幾份中的一份?我們就說這半個蛋糕是這個蛋糕的二分之一,(課件)用表示。另外半個蛋糕是多少呢?也是這個蛋糕的。所以,小胖分到了多少個蛋糕呢?(二分之一個蛋糕)
4、這個數的寫法。先寫—,表示平均分,再寫2,表示平均分的份數,最后寫1,表示其中的1份。(板書)
學生跟著老師在黑板上書空二分之一的寫法。
5、現在誰能說說我們是怎么得到這個蛋糕的的呢?(指名說、同桌說)
(二)、折紙操作,鞏固的意義
1、剛才找到了蛋糕的,現在老師這里有一個長方形,它的你會表示嗎?你們手里也有一張長方形,聽清要求: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涂上顏色,折的時候想一想,還有沒有不同折法?
(1)生獨立操作
(2)師把各種情況展示在黑板上。(準備)
師:老師看了一下有這三種情況,現在請這三位小朋友來介紹一下你把一個什么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一?
2、同樣一個長方形有三種折法,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用表示?
練習
判斷:下面圖形里的涂色部分能不能用表示?(用手勢表示)
(
)
(
)
(
)
(
)
師:為什么不是?(指1、4)
(三)、再折分數,建構分數意義
1、師:剛才是2個小朋友分蛋糕,現在看看有幾個小朋友?(4個)一塊蛋糕4人平均分,看看小巧分得對不對?為什么?應該怎么分呢?(生折一折)
每個人分到了多少個蛋糕?每份是這個蛋糕的幾分之一?(強調:平均分)
我們是怎么得到這個蛋糕的呢?
怎么寫?學生書空。板書
2、折紙活動
師:我們繼續來找圖形中的,請你折出正方形紙片的并涂上顏色。
小組合作:拿出同樣大的正方形,折出不同的并涂上顏色,在相同的時間里看那組折出的方法最多。
問:(1)(學生介紹把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幾分之一?)
(2)在大家說的時候,老師收集了一些作品,(展示作品)為什么涂色部分形狀大小各不相同,卻都用表示?一樣大嗎?為什么?
(強調:整體一樣大,它的就一樣大)
小結:不論一個圖形的形狀、大小怎樣,只要把它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整個圖形大它的就大。
3、練一練
師:除了,,還有其它的幾分之一嗎?怎么寫?怎么讀?現在你能找到這張圓形紙片的
嗎,動手折一折。
(四)
觀察比較,總結概括幾分之一
1、填一填,想一想,什么是“幾分之一”?(完成任務單)
2、像,,……這樣的數都叫做什么數?請同學們打開數學書p44,在書上找一找。(板書)
3、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幾分之一”這樣的分數。(板書)
三、鞏固練習
1、說一說,寫一寫,在每一圖形中,涂色部分是整體的幾分之一?(書上練習)
2、判斷下列各圖中表示涂色部分的分數是否正確,說說為什么?(書上練習)
3、(1)把一根繩子分成3段,每段是它的三分之一。
(2)九分之一表示將一個整體平均分成九個部分,取其中的一部分。
3、下面的畫面讓你聯想到了幾分之一?(機動)
法國國旗
巧克力
法國國旗:哪一部分是法國國旗的。(小結:每一部分都是它的)
巧克力:
師:繼續觀察,(課件出示巧克力)聯想到幾分之一?
師:想想,要是每人吃這塊巧克力的,能分給幾個人(8人)
師:除了,你還能聯想到幾分之一?
師:也就意味著把這個巧克力平均分成幾份啊?
想想,每人吃這個巧克力的,這個巧克力又能分給幾人呢?
師:還能聯想到幾分之一?猜猜看他把這塊巧克力平均分成了幾份?(2份)每人吃這塊巧克力的,這塊巧克力能分給幾人呢?(2人)
小結:看來同樣一塊巧克力,觀察的角度不同,聯想到的分數也各不相同。
四、拓展延伸(機動)
介紹分數的歷史
五、總結
思維導圖設計
主備人:
課時:1
審核人:
課型:新授課
審核日期:
學習目標
1、結合實例,探索兩位數與三位數相乘的計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2、初步掌握兩位數與三位數相乘的計算方法,能用橫式和豎式正確地進行計算。
學習重、難點
1、兩位數與三位數相乘的計算方法;
課前準備
課件
學習過程:
學生學習
教師觀察
一、復習引入
1、算一算
34×26
方法1:分拆法
方法2:豎式計算
34×26
34×26
34
=34×20+34×6
=34×30-34×4
×
26
=680+204
=1020-136
204
=884
=884
68
884
小結:
(1)利用分拆把一個因數拆成整十數加一個數或整十數減一個數。
(2)在兩位數與三位數的豎式計算中,用哪一位去乘,積的末尾就和哪一位對齊。
二、自主學習
1、PPT出示18頁主題圖。
(1)
說說主題圖提供了什么信息?
(2)
列式:28×112
(3)估算小松鼠為運動員們一共送來了多少袋牛奶?
28×112的結果在(2240)和(3360
)之間,接近(
3360)。
小結:可以把一個因數看作整十數,進行估算結果。
2、嘗試計算。
3、揭示課題:兩位數與三位數相乘
三、合作學習
1、觀察比較
方法1:28×112
方法2:28×112
方法3:28×112
=20×112+8×112
=30×112-2×112
=4×7×112
=2240+896
=3360-224
=4×112×7
=3136
=3136
=448×7
=3136
小結:
(1)兩位數乘三位數,仍舊可以將其中一個因數進行分拆,把用兩位數的問題轉化成用一位數和用整十數乘。
(2)因數利用分拆法把一個因數拆成兩個一位數相乘。
方法4:
112
28
×
28
×
112
896
56
224
28
3136
28
3136
觀察交流:(1)哪個豎式在計算的時候比較簡便?為什么?
(2)說說豎式計算的過程。每一步計算的意義。
(3)計算中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小結:在兩位數與三位數的豎式計算中,用哪一位去乘,積的末尾就和哪一位對齊。
2、試一試;(18頁練習)三人板演,全班批改。
124×12=
376×34=
25×333=
124
376
333
×
12
×
34
×
25
3、練一練;
54×807=
807
54
×
54
×
807
3228
378
4035
432
43578
43578
小結:
(1)在兩位數與三位數的豎式計算中,用哪一位去乘,積的末尾就和哪一位對齊。
(2)進行豎式計算時,位數高的數寫在上面計算會更方便。
4、應用題:小丁丁去超市買15箱牛奶,每箱牛奶223元計算,帶4000元錢夠嗎?
15×223=3345(元)
3345(元)<4000(元)
答:帶4000元錢夠。
四、課堂小結
小結:
1、兩位數乘三位數,仍舊可以將其中一個因數進行分拆,把用兩位數的問題轉化成用一位數和用整十數乘。
因數利用分拆法把一個因數拆成兩個一位數相乘。
5、在兩位數與三位數的豎式計算中,用哪一位去乘,積的末尾就和哪一位對齊。
五、當堂檢測
1、填空
3
6
4
4
8
1
×
2
8
×
5
6
……(
)×(
)
……(
)×(
)
……(
)×(
)
……(
)×(
)
2、試一試:54×807
3、豎式計算:
213×21=
15×465=
435×36=
學科:數學
人數:
教師:
課題:兩位數除兩、三位數
班級:
教時:
日期:
一、制定依據
1.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滬教版數學教材三年級第二學期第二單元《兩位數除兩、三位數》的第五課時,本節課是在前幾課時的首位試商和四舍五入試商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同頭無除的試商規律,當被除數和除數的首位相同,且被除數的前兩位比除數小時,可以先商9,如商太大,再進行調商。同頭無除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了學生的試商方法,在觀察被除數和除數之間關系的基礎上,靈活選擇合適的試商方法。
2.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在前面幾節課學習了兩位數除兩、三位數的豎式計算,較熟悉地掌握了首位試商法和四舍五入試商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豐富試商的方法——介紹同頭無除,可以先商9的試商方法。通過一系列題目,通過學生整理觀察被除數和除數的關系,發現規律,并在具體情況中靈活試商。
二、教學目標
1.在實踐中,感受同頭無除,可以先商9的規律。
2.在除法計算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挑戰性和樂趣,鍛煉靜心學習的毅力。
3.能根據除數和被除數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試商方法,靈活試商,培養數感。
教學重點:
在實踐中,感受同頭無除,可以先商9的規律。
教學難點:能根據除數和被除數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試商方法,靈活試商,培養數感。
三、板書設計
兩位數除兩、三位數(同頭無除)
(1)被除數和除數的最高位相同
(2)被除數的前兩位比除數小(比較接近)
先商9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及對應目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
1.出示情境
為班級運動會購買飲料,這些飲料的單價是多少呢?(少喝含糖飲料)
說一說算式
2.揭題
求單價是用總價除以數量來計算的,這些算式都是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兩位數除兩、三位數。
學生口答列式
通過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導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首次探究:分類提煉,觀察特點
對應目標1、3
1.
103÷11、305÷32、251÷27,計算這3種飲料的單價,并同桌說一說你的思考過程。
2.
反饋:以103÷11=
為例,說一說思考過程。
3.
這樣的思考過程對你有啟發嗎?請你再選擇一種飲料單價計算來說一說過程。
4.發現規律:
這3題在做的過程中,你們有什么發現?
仔細觀察,這3題除了商是9這個特點外,還有什么特點?
5.
小結:
像這樣的被除數和除數的最高位相同,叫“同頭”,被除數的前兩位比除數小,不夠商1,叫“無除”,所以我們把這種情況叫“同頭無除”。試商時我們可以先商9。
學生嘗試
學生反饋
學生嘗試分類
學生同桌討論、交流
通過做一做,說一說,幫助學生復習兩位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和過程。
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首位試商和四舍五入試商的同時,引導學生利用觀察除數的整十倍數來試商。
通過觀察、討論發現同頭無除的特點,使學生進一步明白選擇合適的試商方法可以提高做除法題的速度。
三、第二次探究:學生舉例,靈活應用
對應目標2、3
1.提出猜想:
剛剛了解了什么是同頭無除,是不是所有同頭無除的除法都商9呢?
你能不能同桌也出一道同頭無除的算式?
2.舉例驗證:
你能用我們新學的方法試一試嗎?
學生資源反饋:
這幾題都符合以上兩個條件,但它們的商怎么樣?
小結:它們的商不都是9,還有8,也就是說同頭無除除法的商不一定商都是9,我們只能說先商9,如果初商太大,再進行調整。
生互相出題
生嘗試解答
反饋交流
一方面使學生應用同頭無除的方法進行試商,鞏固新知,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發現同頭無除并非都商9,只能說先商9,再具體做題的過程中如果初商大了還要改小。
通過讓學生思維碰撞,知道不管哪種試商方法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在具體的題目中靈活應用。
四、鞏固練習
對應目標3
根據被除數與除數特點,靈活試商:
(1)502÷51=
(2)105÷19=
生嘗試
交流反饋
通過靈活試商,一方面使學生嘗試應用同頭無除的試商方法,另一方面也使學生明白試商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感悟靈活應用的重要性。
五、總結延伸
對應目標3
1、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今后在做題前,要學會認真審題,觀察被除數和除數的特點,確定合適的試商方法。其實還有很多靈活試商的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試商的效率。下面這幾題大家可以課后研究一下他們有什么特點?
368÷72=
319÷62=
246÷48=
122÷24=
1.知識目標:復習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復習長方形與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經歷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體驗問題解決的一般方法。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初步體會到長方形與正方形周長與面積的關系。
3.情感目標:師生共同學習,體驗問題解決的樂趣。學生合作交流,體驗集體的力量。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平移及割補的數學思想。
難點: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說說怎么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2.練習:
(1)計算下列圖形的面積和周長:
15cm
11dm
7cm
師:請你說說計算完之后要注意什么?(注意單位名稱不同)
(2)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56平方米,寬是7米,這個長方形的長是多少?
(3)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48分米,它的邊長是多少分米?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題:
用繩子圍一個面積是512平方米的長方形,已知長方形的長是32米,這根繩子有多長?
師:我準備了3個思考題,請大家邊思考邊在小組中交流你的想法。
思考題:
求“這根繩子有多長?”就是求這個圖形的什么?先算這個圖形的什么?怎
樣求?
2.小組討論。
3.交流反饋:
教師根據學生反饋板書:
先算長方形的寬:512÷32=16(米)
再算長方形的周長:
(16+32)×2
=48×2
=96(米)
4.練習:
下面長方形的面積是2350平方分米,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25分米
(
)分米
師:根據剛才的思考題獨立完成。
交流你的解法。
5.小結:
雖然面積和周長的概念不同,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它們之間的互相轉化來求出未知量。
三、鞏固新知:
1.將一根36米長的鐵絲圍成一個正方形,求這個正方形的面積?
2.用3個邊長是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求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與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