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27 10:41:2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追星調查報告,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學生的理財問題中學生的素質問題
在社會中廣告標語的語法錯誤或錯別
中學生偶像劇熱現象調查
中學生追星現象調查
中學生偶像崇拜現象調查
中學生對名牌效應的反應調查
中學生校內外購物就餐情況調查
中學生課外時間分配調查
中學校園手機現象調查
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要想提高應用文寫作的效果,首先要了解應用文寫作的現狀,只有針對現狀,才能總結經驗、改善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我院在學校不同專業的學生中隨機抽取了200名學生,做了一次關于“2012年《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問卷”的調查,以匿名填表問卷形式進行了調查和結果的統計,喜憂參半。
一、應用文寫作的現狀
(一)應用文寫作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根據調查結果我們發現:學生中認為應用文寫作“非常重要”的有19%,“重要”的有60.5%,“一般”的有20%,“不重要”的有0.5%。其中認為“非常重要”、“重要”的學生合計達79.5%,此結果顯示,應用文的重要性已被將近80%的學生認同,認為“不重要”的僅僅0.5%,從這個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對應用文寫作課程本身的認可,說明了應用文寫作在學生中有很好的正確認知基礎,肯定了應用文寫作教學的成果差強人意。
(二)應用文寫作在學生中受歡迎的程度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中“非常喜歡”《應用文寫作課程》的占19%,“喜歡”的占48%,“一般”的占29.5%,“不喜歡”的占3.5%。原來因為應用文寫作的枯燥,在我們心目中一直認為應用文寫作不受學生喜歡,但調查顯示,我們大錯特錯,應用文受歡迎的程度超過了我們的預期,“非常喜歡”和“喜歡”的已經占到了被調查學生的67%,不喜歡的才3.5%。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結果令人振奮,只要學生們喜歡,那么應用文寫作就會變得好教易學,教學效果就會越來越好。
(三)應用文寫作課時量(20課時)安排是否合適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認為應用文寫作課程20個課時量“多”的有6.5%,“適中”的有59.5%,認為“少”的有“21.5%,認為“太少了”的有12.5%。總體來講,20個課時量,近60%的學生認為是合適的,說明我們以前的課時量設置是合理的,是被大部分學生所認可的。
(四)應用文寫作給學生的印象
調查結果顯示:應用文寫作給學生的印象中是“枯燥”的占67.5%,“文章難理解”的占12.5%,“繁雜”的占17.5%,“沒感覺”的占2.5%。總體來講,學生認為應用文寫作課程的主要特點就是枯燥;其次就是內容太多,令人感覺無所適從;再次就是因為沒有接觸過,“飛毛腿”對“愛國者”,空對空,難以理解。
二、針對應用文寫作的現狀,如何提高應用文寫作的教學效果
(一)繼續強化學生對應用文寫作重要性的認知
根據這次調查結果,我們發現,凡是認為應用文習作“非常重要”的,90%都對應用文寫作“非常喜歡”,剩下10%的都選擇了“喜歡”,而且還認為課時量不夠;認為應用文寫作“重要”的,10%選擇了“非常喜歡”,80%以上的選擇了“喜歡”。“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好學”不如“樂學”,要想提高應用文寫作的效果,首先要讓學生喜歡應用文寫作,享受應用文寫作帶來的快樂,而喜歡的前提條件就是要讓學生意識到應用文的重要性,讓認為應用文寫作“重要”的變成“非常重要”;讓認為應用文寫作重要程度“一般”的學生轉變觀念變為“重要”,乃至“非常重要”;讓認為應用文寫作“不重要”的學生認識到應用文寫作的“重要”、“非常重要”,進一步讓學生對應用文的“喜歡”變成“非常喜歡”,“一般”的變為“喜歡”、“非常喜歡”,“不喜歡”的變為“喜歡”,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苦學”為“樂學”,水到渠成,教學效果自然提高。根據目前現狀,結合現在條件,我們認為可以采取三方面措施來提高學生對應用文寫作的興趣。
1.名人效應
根據青年人喜歡追星、追名人的特點,通過古今中外的名人利用應用文寫作成名成事的故事來宣傳應用文寫作的重要性感染、影響學生對應用文的重視程度。比如駱賓王的《討武檄》,這篇檄文將武則天置于被告席上,盡數其罪,宣告天下,共同起兵,行正義之師,討伐武則天,引起天下轟動。據《新唐書》所載,武則天初觀此文時,還嬉笑自若,當讀到“一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句時,驚問是誰寫的,嘆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可見這篇檄文煽動力之強、功效之大。再有諸葛亮的《出師表》,美國平民總統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說》,1944年追悼張思德會上的《為人民服務》演講,更是膾炙人口,應用文也可以寫成美文,傳頌千古。還有現代不少通過別具一格的自薦書而邁入自己事業成功第一步的名人名家企業家,以及一個調查報告救活一個企業、一個經濟分析報告成就一個億萬富豪的勵志故事等等舉不勝舉,可以以報告講座的形式或者板報的形式進行宣傳,“潤物細無聲”,讓學生感受到應用文對社會、對人生、對歷史的影響力,充分認識到應用文的重要性,同時享受到應用文帶來的美感,從而喜歡上應用文寫作課程。
2.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練
事實勝于雄辯。可以通過社會實踐的形式,讓社會告訴學生應用文寫作的重要性,可以針對不同專業安排針對性的社會實踐。比如文秘專業直接去辦公室、市場營銷直接去做企業營銷方面的工作、工程直接去工地、廣告設計直接去企劃傳媒公司等。這樣企劃案、促銷方案、營銷策劃、公文、信函、合同、通知、會議記錄、市場調查報告、預測報告、國際國內形式分析等等一個個生動實用的應用文充斥著工作,工作中大量接觸、使用、撰寫,他們就會意識到無論是政府部門的公務員,還是企業的員工,甚至個體工商戶的老板,都離不開應用文,不但要寫,還要寫好,寫好了應用文可以帶來成功和鮮花,否則就會栽跟頭,甚至丟飯碗。應用文寫作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怎能不重視?既然無法躲避,就應該坦然接受,享受應用文帶來的方便,喜歡應用文的寫作。
3.樹立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挑選學生中應用文寫作較好的學生,進行表彰,給予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獎勵,另外可以針對學生的宣傳廣告、網站維護等讓學生參與獻計獻策于應用文寫作,進行有獎或有酬征文活動,集思廣益,現身說法,以行動告訴學生學校對應用文寫作的重視,讓學生看到榜樣的力量,從而提高學生應用文寫作的重視程度,并喜歡上應用文寫作課程。
(二)改善應用文寫作在學生心目中的印象
大部分學生們都認識到了應用文的重要性,并且也喜歡上應用文寫作了,如何使興趣能夠持久呢?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認為應用文“枯燥”的占67.5%、“難以理解”的占12.5%、“繁雜”的占17.5%,了解了現狀,就可以針對這三類情況進行分析研究。
1.“枯燥”
這是應用文的特點之一,因為為了大部分普通人都能夠“應用”,同時為了提高效率,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格式化、實用性強的特點明顯,“僵化”、“呆板”隨之而來,“應用”加強了,“文”的特點幾乎被忽略了,為了學好應用文的寫作,集“應用”和“文”于一身,我們建議對應用文的教和學從內容和形式等方面進行適當改善,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內容上可以更加豐富。應用文格式“死板”,但我們可以在教學中讓內容豐富起來,結合學生生活,選取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或者社會熱點問題中的應用文現象,增加它的現實感和趣味性。比如微博上的倡議文、發起捐款的微博、求助的微博、尋人的微博等等就是短小的“微應用文”,寫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傳播的速度和效果。
(2)形式上,可以采取情景教學法、角色扮演等形式,變“以教為主”為“以學為主”,讓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角,通過提高學生的參與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學生實際,布置任務,讓學生課下完成、課上分小組分析討論完善,變“無趣”為“有意義”,讓“話劇”、“辯論會”走進應用文寫作的課堂。
(3)學而致用。組織校園應用文大賽,讓應用文寫作較好的同學贏得榮譽;鼓勵學生參加學校或者社會上的應用文寫作“有獎征文”、“有酬征文”活動,讓學生切實了解到應用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而不僅僅是寫個“通知”、“請假條”,提高學生應用文寫作水平的鑒賞能力,從而督促學生有壓力地寫好應用文。
2.“難以理解”
針對難以理解的原因,調查顯示主要原因是沒有接觸過,所以一頭霧水。我們建議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盡量安排他們符合自己相關專業的實習,同時將應用文寫作課程放在高年級階段,這樣隨著學校創造的條件以及學生自己的成長,不斷見多識廣,自然就會由沒接觸變為有所觸及了解,變難以理解為可以理解了,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3.“繁雜”
這也是應用文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分類繁多,而且因為教材缺乏學科內絕對權威性,教材版本很多,文種分類、定義、格式也是不盡相同,更是使人感覺繁雜、眼花繚亂,而且因為學生專業課任務繁重,造成應用文寫作等基礎課的課時量一減再減,根本就不夠學習應用文寫作的所有內容,我們只有“刪繁就精”,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學精學透。格式化“表格類”的固定格式,學生可以比葫蘆畫瓢的一律不講,只選擇緊扣本專業、寫作彈性較大、需要較高技巧的應用文寫作來詳講。比如營銷專業,合同的寫作很重要,但每個公司合同經過律師把關后,基本都形成了格式化合同,就沒必浪費時間去學去記憶,而市場調查報告、市場經濟預測就需要詳講、精講。這樣既學了應用文寫作的技巧,提高了應用文的寫作能力,又減少了學習內容,同時保留了應用文寫作教程的“工具書”作用,以便學生需要哪個應用文文種的時候隨時可以從教材上查閱,從而讓學生不再感到“繁雜頭暈”,既學會了基本必備的簡歷、自薦信、工作總結以及和本專業密切相關的應用文文種的撰寫,又學會了學習應用文寫作的學習方法和技巧,以便將來學習工作中接觸到學校卻沒學到的應用文的寫作方法,達到我們授人以漁的教學目的。
總之,只要我們讓所有學生都認識到應用文寫作的重要性,都喜歡上應用文寫作課程,對應用文寫作產生極大的興趣;同時我們教師上課認真篩選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并且采取學生易于接受的授課方式;再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意識到應用文寫作的重要并嘗到寫好應用文的好處或者品嘗到沒寫好應用文的苦果,那么應用文課程必定會成為大學校園里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
參考文獻
[1] 唐丹,謝水瓔,黃金花.高職高專學生英語應用文寫作的調查報告――對廣西職業技術學院2009級學生的調查與分析[J].考試周刊,2010(12).
(一)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
1、綜合性。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學科為依托,以某種程度的學科的學習作為基本條件,強調學科之間的聯系”。
2、實踐性。語文綜合性學習強調的是學生的親身經歷,直接體驗。因此,教師要轉變觀念,轉換角色,由學生學習活動的“主宰者、控制者”變為學生學習、實踐活動的“指導者、參與者”,要敢于“放手”,還學生一片自由的天地,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自主實踐的過程。
3、個體主動性,整體互動性。
(二)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意義
1、有利于培養學生提出、分析、解決問題意識。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逐步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并進行研究與實踐,繼而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由此主動去學習,掌握與人溝通、交流、合作的技巧。
3、有利于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利用多種手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獲取信息,根據需要處理信息,恰當地利用信息,運用語文知識完成自己的課題。
綜合性學習活動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的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二、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注意課前準備
(二)注意分工合作,共同參與
(三)注意活動的反饋與評價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幾種途徑
綜合實踐活動課學習形式多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領悟語文樂趣。 現根據近幾年來,本人將實施過程中嘗試過的幾種有效途徑歸納如下:
(一)開展知識競賽
在教學《探索月球奧秘》這部分內容時,我指導學生根據搜集的資料自己出題,分必答題、搶答題。學生分四個小組,按出題答題各半計分。出題按質量數量綜合評比記分,答題計分方法:答對一題記十分。
(二)舉辦朗誦會
《黃河,母親河》這部分內容很能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針對這一點,這次活動的重心就放在愛國詩歌朗誦上。要求學生自己準備好一首愛國詩讀熟,先組內預賽,再每組各選出兩名同學參加班上決賽。
(三)制作手抄報
制作手抄報工作量大,我們要求學生按興趣自由結組,并由學生自告奮勇擔任各組的“總編輯”,全面負責分工。
(四)開展辯論賽
“追星”是青少年熱衷的話題,也是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為了引導學生正確“追星”,并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就最近發生的“香港艷照事件”,我組織了一場辯論賽《我也“追星”》。通過這次活動,很多學生都對追星有了新的認識,不再盲目追星了,也提高了學生明辨是非能力。
(五)適時進行校外實踐
《戲劇大舞臺》這部分內容中,為了探究生活中的語文,感受時時處處有語文,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感情,長大后建設家鄉,我們組織學生進行了實地考察,并走進鄉村認識 “曲藝之鄉”文化,訪問地方曲藝社,寫《民間曲藝之鄉—社戲、排燈、花兒》調查報告。
(六)公益廣告標語比賽
公益廣告語、標語的擬寫,不僅訓練學生語文表達能力,還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進行公益廣告比賽,評選優秀或具創意的廣告標語,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七)定期舉辦學習成果綜合展示活動
圍繞某個主題,學生搜集材料,形成研究成果(可以是文章、報告、課件、手抄報、圖片等),最后進行成果展示,匯報交流,評選出優秀的作文報告、手抄報、文字圖片等張貼展覽。通過主題展覽,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閱讀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我以新課程專列的“綜合性學習”為目標,拓寬了語文學習渠道,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語文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當然學不好語文。
針對教材,按“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三大板塊來組織單元,內容與生活聯系緊密,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感悟課文,課前課后去積累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事實證明,諸如《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山中訪友》《羚羊木雕》等許多文字性強、貼近學生生活的課文,學生學起來就覺得比較親切,有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就容易調動起來;新教材安排的“感受自然”“我愛我家”“漫游語文世界”“我也追星”等綜合性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廣泛的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機會,為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評價檢測時,有意識地出一些課外的內容,以引導學生自覺閱讀課外書。從開學伊始,每星期就要求學生完成800字的摘抄,每周批改完之后進行認真講評,因為教師贊賞、激勵的評價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2. 在實踐中學習語文,積極為學生創設合作性學習環境
新課標更加注重人的社會生存能力、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首次提出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傳統的語文學習過于機械化地吸收,過多注重課文分析和知識掌握,而忽視了綜合能力的發展,尤其是語文學習與現實的聯系。打破書本與生活中的界限,弱化學科邊緣,在開放的、動態的、實踐的土壤中學習語文。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如辦手抄報,就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長分工負責有關工作;要組織辯論賽,就讓小組預先布置誰負責搜集材料,誰負責整理資料、誰擔任辯手等;要表演課本劇,則讓學生自由組合,由他們各自設計角色的臺詞、人物造型、動作表情等。作文教學則可讓學生互相批改作文,互推優秀作品。要進行知識能力的檢測,主組織學生小組命題或進行小組交叉檢測。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多以合作者、參與者的身份出現,必要時做一些引導,主要是為學生營造自主、合作學習的環境和氛圍,讓學生在與人溝通、與人合作的活動中受鍛煉,養成習慣,從而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3. 充分利用教材留白,大膽開展探究性學習
目前青少年中普遍存在著“偶像崇拜”現象,而且多數青少年把“偶像崇拜”現象視為普遍、正常的人生追求,并對此表示理解和相當的共鳴。一些調查報告顯示青少年選擇偶像的面比較寬,個人的“主體評價”占主要地位;青少年普遍具有強烈的主體意識和獨立精神,大膽追求人格魅力、個性氣質和個人才華。
一、偶像崇拜的原因
(一)自身主觀原因
追星的青少年是“追尋自我”的一種表現。處在生理發育期的他們,有了走過童年后的困惑和無奈,而且沒有建立起穩定的自我形象,即所謂“自我同一性”。此時,他們開始思索自我的意義,他們急需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活生生的形象作為自我的代表。
偶像也是青少年心目中父母的替代品。青少年在生理上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心理上的發展卻遠遠滯后。認為自己已經長大的他們急于擺脫父母的控制。然而,他們有限的生活經驗又使他們不能沒有父母的幫助,這種矛盾狀況使他們感到很苦惱。因此,他們選擇崇拜擁有能力、地位和獨立的偶像,希望通過偶像崇拜來實現獨立自主的目的。某種意義上,這不過是將偶像作為了父母的代替品,讓偶像來行使父母對自己的控制。
偶像崇拜也是青少年融入自己團體的一種手段。有些追星族是為了保持與同伴的一致而被卷入追星的行列的,相形之下他們是二流的追星族。他們追求的是讓自己有所歸屬,是為了讓自己和別人知道他屬于那個團體。
(二)家庭的原因
現在的很多家庭的家長,只知道一味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而忽略了精神世界的給予和溝通,導致青少年從“偶像”渠道找到精神的寄托,甚至誤入迷途。而離婚率的增加導致家庭中感情越來越復雜,親情關系越來越疏遠,以至于青少年要尋求另外的解脫方式。
(三)學校和社會的壓力
偶像崇拜是學習壓力過重而產生的一種回避或釋壓的方式。社會、學校一味的以成績論英雄導致學生尋找發泄的方式。“偶像崇拜”成為“開心一刻”來緩解學習壓力和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心理困境,通過他人經驗的“代替性經驗”來釋放心理能量和解放潛在欲望,并可能因此也開闊眼界、了解他人和探秘人生。
二、偶像崇拜的利弊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一種正常的文化現象,從現實來看,它是人類的一種心理需要和精神支柱,表明了青少年的一種追求與理想,如果青少年選擇了正確的崇拜對象,使之成為自己學習和效仿的榜樣,就會促進青少年的成才與成長。
但是,由于青少年思想意識、思維方式處于不穩定、不成熟的狀態,他們崇拜對象的選擇往往片面、盲目、幼稚,經常表現為一種短視心理、獵奇心理和虛榮心理,比如明星崇拜就是上述心理的反映。再加上他們的偶像崇拜有那么多來自外界的復雜原因,更容易對中學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較大的負面影響。
三、引導教育
偶像崇拜有利有弊,隨著心理的日益成熟,明星取代了父母等長輩的位置,成為他們空閑時的話題,從某一種程度上來說偶像崇拜實現了“情感自治”。所以針對偶像崇拜我們應該采取引導教育。
(一)家庭方面
家庭是社會文化的媒介,它對人格具有強大的塑造力。父母教養方式的恰當性直接會決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從家庭方面來說,對于偶像崇拜,家長應該采取民主型的教養方式,學會尊重孩子,理解并接受孩子的偶像崇拜,給孩子一定的自,但同時也要給予積極正確的引導。
1、父母應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興趣和需求。
站在孩子的角度而不是自身的經驗角度思考問題:為何崇拜、崇拜什么、怎樣崇拜。真誠地和孩子交換看法,充分肯定孩子的合理行為,然后再提出你的好建議。協助孩子認識自己,培養健全的自我概念,增進自我選擇與自律的能力。根據他們的興趣,如對武術或體育明星感興趣,就發展他們在這方面的能力,參加武術班或體育訓練等。培養青少年的理性思維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從而使偶像崇拜成為青少年人生成長過程中的一段燦爛記憶,而不是極端行為的導火線。
2、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在言談舉止,待人接物方面對孩子的影響都會很大。所以,家長應該時刻注意,做良好的榜樣與典范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父母應該協助孩子尋求適宜的偶像,讓孩子從英雄崇拜中產生正面的效益。
3、孩子容易因過于理想化的崇拜偶像,忘記自己的存在,一味的逃避現實。父母應盡速輔導孩子體認自身的責任,以健康的心態尋求合適的認同對象,才有助于成長與發展。
人生是一個不斷模仿、學習與創新的歷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心智尚未成熟、可塑性強,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而改變。面對復雜多變且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需要家長的引導與友伴的激勵才能健康成長。偶像崇拜的正面引導,有助于良好行為的塑造,了解它、接受它并應用它,才是積極之道。
(二)學校方面
一、競爭激勵模型建立所基于的“90后”心理特征
“90后”是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成果中的一代,他們生活在相對富裕的物質環境中并且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之中處于核心地位。在這樣的社會背景和家庭因素的作用之下,“90后”具有與其他時代出生的人不同的心理特征。而這些心理特征也是競爭激勵模型建立的前提條件。
1.充滿自信,心態開放
武漢大學在2008年所做“90后”新生調查報告顯示,有77.0%的“90后”新生對自己“充滿自信”,還有64.8%的人認為自己“心態很開放”。“90后”的人們對于自己的未來充滿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
2.具有更高的進取意識和競爭意識
根據鄒強的調查,“90后”中認為“進取意識”和“競爭意識”應當是個人道德品質中的重要內容的人分別占據61.0%和70.6%,相比于“80后”分別提升了15.1和23.8個百分點。相比而言,對于進取意識和競爭意識在個人品質中的重要程度,“90后”更為看重。主觀動機引發行為者的相關行為,由此推測“90后”會更有進取精神和競爭精神。
3.自由獨立,反對束縛
“90后”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就有家長的呵護,家長對于他們的意見也大多是順從,因而他們的生活環境有著較多的自由。同時也因為社會的影響,“90后”在思想上倡導自由,反對較多的束縛,對于他人的說教存在著逆反心理。
4.抗挫折能力差
優越的社會條件和家庭條件使得“90后”在物質和精神上相比于過去的人們而言有了很大的改善。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加之“90后”接觸社會的時間也較為短暫,他們在心理上表現得不成熟,抗挫折能力也較差。武漢大學的調查研究表明,大多數“90后”大學生心理素質偏弱,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之后心理會留下陰影,甚至有5.1%的人表示從此會一蹶不振,僅9.4%的人表示愿意“總結經驗,從頭再來”。
5.自我意識強烈
大多數“90后”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強烈,在生活及其他方面甚至表現出較為“自私”的一面,因而在很多事情上他們大多會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對于事物也多持批判態度,但是自我感覺卻很良好。
二、競爭激勵模型建立的原因和理論依據
“90后”獨立自主,對于傳統管理中填鴨式的“洗腦”有著很大的抵觸。同時由于他們的抗挫折能力表現不足,對于上級的指責或許會處理不當。為了緩和這些情況,同時又能夠讓職工能夠進入到工作狀態之中,管理者可以考慮將管理模式從“領導管理”適當過渡到“自我管理”,充分利用員工的進取意識,讓他們自主投入到職場的競爭之中,與此同時也可以給員工潛移默化地灌輸企業的文化。
適時的鼓勵對于“90后”的職場管理是至關重要。在競爭的氛圍之下,難免會存在因競爭差距而產生的失落感,這時他人的認可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可以培養員工對于企業的忠誠度。
模型所基于的理論依據是美國心理學家J. S. Adams的公平理論的延伸。公平理論認為,當對自己的報酬的知覺以及比較的認知失調時,就會致使當事人產生不公平感和心理緊張。作者推而廣之,將公平理論中的“報酬”延伸為當事人所獲得的金錢、尊重、地位等的綜合利益。延伸后的公平理論表述為
。
職工會把自己所獲得的綜合利益進行社會橫向比較,當公式等號不成立的時候(一般是指等號左邊小于右邊),當事人會以某些方式使心理趨向于平衡,比如改變自我認知水平。但是調查報告普遍認為“90后”以自我為中心,因而在改變自我認知水平時會更有可能夸大自己的貢獻,那么式子的左邊就會更加比右邊小,心理就會更加不平衡。在心理失衡的情況下,好勝心理的驅使會使“90后”的競爭意識被激發。
Maslow的需求層次論將人的需求劃分成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與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競爭激勵模型基于的另一個依據是人們都有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
“90后”初入職場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而模型所創造的環境則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這種動機決定了他們的行為。競爭激勵模型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循環的因素之一就是當事人在自己的行為得到他人認可之后,為了獲得更高層次的需要或者獲得內心的愉悅感,他會重新確立一個工作目標并付諸實踐。
三、競爭激勵模型的建立
1.競爭環境的塑造
競爭激勵模型從兩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利用模范作用來強化進取心理,二是通過職工內部的排名機制刺激進取心理。
(1)模型中的“示范效應”
美國經濟學家J. S. Duesenberry在相對消費理論中認為人的消費具有模仿的特征,并且存在著攀比心理。這即是消費行為的“示范效應”。在此引用這一名詞用以說明存在著類似心理的職工行為。
“90后”在這個時間段是建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階段,相比而言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觀察他們追星的過程,可以得知偶像對于他們的行為和性格的導向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他們看來,偶像的身上有著可以效仿而且值得效仿的地方。基于這樣的情況,在職員之中培養出“模范”式的人物,促進其他職員和模范人物之間形成一種效仿和競爭的關系。模范人物在企業管理中發揮的作用是,作為他人工作上的導向和參照。
競爭激勵模型的示范效應強調的是通過選擇職員中的優異人物,以此為模范來刺激員工的進取心理。
競爭激勵模型示意圖如上所示,它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在初始引入競爭的時候,人們更多會做出模仿的行為。上述所指的“模范人物”即是競爭激勵模型中所說的“對象”。人們對于模范人物,會有一個認知判斷的過程,他們會去關注模范人物身上的優點并給出自己的判斷,例如他身上的什么優點是符合管理者的青睞的。當認知判斷之后,對于模范人物有了自己的認同,作為當事人的“90后”就會以模范人物的優點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并采取相應的行動。
在實現效仿之后,當事人和模范人物具備了相當的水平,接下來的過程將會由“效仿”演變成“競爭”。在這里,作者把“效仿”認為是簡單意義上的“模仿”,而“競爭”則是存在著更加理性的分析。競爭激勵模型進入一個新的循環。在這個新循環中,當事人會以原來的模范人物或者其他的人作為對象,此時會充分考慮自身的優勢與劣勢,進行兩方的對比分析。這樣的情況下,當事人會更好地認清自己并確立一個更為合理的目標。
(2)模型中的“賽馬效應”
在賽馬的過程中,當一匹馬看到別的馬就要超過或者已經超過自己的時候,它就會努力奔跑。“賽馬效應”因此得名。
利用“賽馬效應”的時候不需要像示范效應那樣專門選擇一個用于競爭的固定參考對象,即沒有明顯的“榜樣”存在。它借助人們的攀比心理,通過給職員進行排名來刺激他們奮斗的心理。
在企業中通常會利用績效排名的結果對職員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但如果績效排名的作用僅是停留在這個層面上,那么排名就會越來越失去意義。績效考核在滿足人們低層次需要之后,要再達到激勵的目的就需要從滿足人們更高的層次出發。“賽馬效應”能夠讓人們在競爭之中滿足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日本松下公司每季度會召開一次部門經理的討論會,在會議之前會根據各部門完成任務的情況依次被編號為A,B,C,D四組,從A組最先進行報告,D組最后。根據人們的好勝心理,誰都不希望自己是最后一組。在這樣的競爭之下,勢必會提高部門的工作效率。
如上圖所示,排名靠后的人會把排名靠前的人或單位作為比較對象,作為比較的對象是具有參考性的。當事人會以對象作為標準,分析出雙方的差距,從而制定合理的發展目標以求排名的上升。在人們完成一個目標之后會尋求更高層次的目標,所以競爭激勵的過程是一個循環的過程。
這種方式的競爭激勵模型和引入模范人物的競爭激勵模型各有優劣。引入模范人物的模型容易讓職員之間出現矛盾,如果協調不好甚至可能引發更大的問題。而且如果管理者處理不當,可能會把模范人物打造得脫離實際,反而引起負面效應。這里的“賽馬效應”則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但是,引入模范人物的好處是其他職工有著明確的參照對象,從模范身上也可以預見自己努力之后的結果。同時也因為對模范的宣傳,在一定程度上以不明顯的方式對員工滲透了企業文化,幫助員工明確了發展目標。
2.激勵環境的塑造
競爭激勵模型強調的是競爭和激勵。對“90后”而言僅充斥著競爭的職場環境會使他們產生厭倦心理,有可能造成一個不健康的競爭環境。因而企業創造競爭環境的同時也要積極營造一種激勵的氛圍。激勵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由于競爭而自我激發的進取心理,二是由外界給予的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
在競爭的過程之中,“90后”會因為得到的成績而感到自我滿足,這是自我內部產生的激勵。
與此同時,競爭環境也會讓很多“90后”受挫。調查表明“90后”的抗挫折能力表現不足,在這樣的心理前提之下,外界給予的激勵顯得尤為重要。作者所做的一份關于“90后”的調查問卷中有一個問題是“在你遇到困難之后,能夠使你振作的是什么?”其中有80.37%的人選擇了“來自家人、朋友和同學的關懷”。由此可見,他人的鼓勵對“90后”有著重要的作用。在經歷了挫折之后,管理者也應該認同“90后”在工作中的努力。“90后”在近些年受到各種媒體的詬病和誤解,因而他人及時有效的認同和鼓勵會對他們產生重要的正面影響,而且這對于培養員工的企業忠誠度也有著很大的作用。
競爭激勵模型的設計不僅只是為了競爭而競爭,也是考慮到在競爭的背景之下管理者給予“90后”的激勵對于他們所起的作用。在職場中有佼佼者,也有相比而言較優秀的職工。作為企業管理者,不能僅僅只給予佼佼者以獎勵,因為這樣很有可能會對員工的凝聚力產生不良效應。所以,在其他職員取得成果的時候,管理者應該要給予及時、充分、有效、實際的鼓勵。
參考文獻:
[1]李祖超、王夏露.基于榜樣激勵的“90后”勵志教育模型的構建與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7):12~14
[2]武大公布全國首份“90后”大學生調查報告[N].楚天金報,2008-10-11(2)
[3]鄒強.“80后”大學生與“90后”大學生價值觀比較分析——基于同一份調查問卷的兩次調查結果[J]. 咸寧學院教育學院,2011(3):71~75
作者簡介:
理性分析楊麗娟的這種瘋狂追星行為,我們發現,這正是迷過度行為的病態化。媒體在迷病態化發展的過程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迷及其形成過程中媒體的作用
迷存在的歷史十分久遠,可以說有媒體以來,迷(fans,音譯為“粉絲”)就存在。影迷、書迷、電視迷、網迷等等,迷無所不在。簡單來說,迷是一群因過度沉浸于媒體建構的虛擬世界而扭曲了時間概念,甚至于喪失了自我意識的主動的受眾。迷最主要的,也是最本質的特征是其主動性和過度性;在迷形成過程中,媒體通過建構虛擬世界對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作用;區別一個人是不是迷的標志是他是否“沉浸”于媒體世界,并扭曲了時間概念。
時下,追星族正是這樣一群迷,他們沉浸在媒體為明星們構建起的虛擬世界之中無法自拔。他們通過媒體對明星的報道來獲知關于明星的一切,效仿明星的行為舉止、追逐明星的行蹤,并以收藏明星簽名或物品為愛好,熱切盼望與明星的親密接觸。
通常,迷的形成受到自我疏遠、社會變遷、經濟落差、文化旋渦、信仰危機和傳媒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媒體的作用最為顯著。媒體的很多行為,尤其是媒體炒作,造成了集體感的失落、不滿和無意義感。而且,為了使受眾對其產品著迷,傳媒產品的生產者想方設法設計出強有力的、具有召喚性結構的、英雄主義神話敘事的傳媒文本(比如充斥著明星名人參與的各種娛樂節目、公益慈善活動、記者會、頒獎典禮、演唱會,或是為名人明星度身定造的電視劇和電影等)。通過議題設置的方式,媒體生產出以明星為代表的偶像商品。這種偶像商品不但具有使用價值,還具有可以產生溢價的符號價值。偶像本人(包括其相貌、體形、穿戴風格等)及其作為歌手、演員或主持人的生存方式是偶像符號的能指,媒體在生產偶像產品的同時也賦予了他們相應的符號意義―――偶像符號的所指。這些符號意義蘊含了價值無窮的文化資本。①也因此,媒體總在不遺余力地通過各種方式賦予明星們以符號意義。出現在媒體上的明星總是衣著光鮮,生活無憂。明星們俊美的外貌、時尚的形象、前衛的行為和奢侈的生活方式所蘊涵的商品符號意義與人們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生活的心理需要相契合。
從受眾的角度來講,通過對傳媒文本高涉入度地參與、體驗、互動、消費和生產,人們能產生一種馬斯洛所謂的高峰體驗(pe akexperience)②或克珍特米哈依所謂的沉浸體驗(f lowe xperience)③。一旦人們完全地投入到傳媒文本內在結構建構的情境當中,集中全部注意力,過濾所有不相關的知覺,就會處于一種沉浸于其中的體驗狀態。這種沉浸體驗帶來的正是人們為什么愿意繼續進行傳媒閱聽活動的原因,因為人們在傳媒體驗過程中感受到極度的享受和愉悅。
很多受眾總會不自覺地想要擁有明星的生活,但是這與其現實生活卻又有一定的差距。于是,他們只有通過不斷追逐明星的足跡,模仿明星說話的腔調、穿戴明星代言的衣物,試圖使自己與明星在物質消費方面找到相似之處,進而來肯定自己的生存狀態,獲得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讓他們更加肯定自我,并促使他們繼續追逐明星。
媒體通過不斷刺激并滿足受眾對明星的追逐需求,進而為之提供一種傳媒高峰體驗。這種體驗又使人不斷努力,以繼續求得這種特殊感受。
于是,受眾經過以扭曲時間概念為標志的“傳媒沉浸”階段變成了迷。
迷的病態化與傳媒倫理缺失
迷的行為和心理雖然是過度的,但一般不會產生不良后果。相反,由于對媒體信息及其報道手法的極端了解,他們較高的“傳媒技巧”可以有效地減少日新月異的傳播新技術帶來的信息冗余造成的“焦慮感”。所以,迷自愿經常性地(扭曲時間概念)、高技巧地閱聽各種傳媒報道,通過各種“傳媒沉浸”體驗來了解世界,并樂在其中。
但是,一部分自制力較弱的迷為了排除較高傳媒技巧帶來的“厭煩感”,繼而投身于新、奇、怪、異的“傳媒沉迷”體驗。此時,他們喪失了自我意識,其行為發生了質變―――從以扭曲時間概念為標志的“傳媒沉浸”階段發展到以喪失自我意識為標志的“傳媒沉迷”階段,變成了傳媒沉迷者,即筆者前文所說的病態的迷。
在迷的病態化過程中,媒體通過高新傳播科技手段、大量信息的同質化,消除了符號與現實的區別,營造出一種“超真實”的虛擬環境。這種虛幻的鏡像屏蔽了現實的真實性。在媒體的異口同聲的重復報道下,明星似乎光芒萬丈,而大多數迷的心理或生理還沒有真正成熟,分不清真實和虛假,容易將一切理想化,以為明星無所不能,在“擬態環境”中迷失自我,陷入對明星的盲目崇拜之中。
同時,在傳媒對明星連篇累牘的報道中,受眾不可避免地接受和消費媒體提供的光環下的明星形象,對明星產生膜拜心理,并認同在明星身上體現出來的消費社會的競爭和成功的理念。此外,在消費這些明星、以及明星出演的電影電視時,人們還容易產生移情心理,或者將自己置換為劇情當中的男、女主角,從而潛移默化地被劇情蘊涵的文化意義和倫理規范所影響,而這些文化和倫理有時是極具危險性的。比如許多電視、電影中,將自殺渲染得十分唯美,描述為精神解脫和獲得自由與重生,這樣使得一些迷會受到錯誤的誘導和影響。
美國文化與媒體研究所(Th eCultureandMediaInst itute)在《全國文化價值調查報告》中指出,大部分美國人認為道德敗壞的罪魁禍首是大眾媒體。如果媒體繼續提倡世俗價值觀而損害正統的信仰和價值觀,美國人的道德衰落將很難扭轉。該報告還認為:關心國家道德狀況的美國人應當堅持要求媒體努力更平等地代表所有觀點,包括那些正統的觀點。
中國的媒體又是如何塑造當代中國的主流道德倫理觀呢?比如,楊麗娟13年瘋狂追星,楊父為實現女兒愿望甘愿賣腎直至最終自殺,楊麗娟對劉德華提出無理要求等等,這些病態行為的出現和逐步加深,盡管有多方面的因素,不可否認的是,媒體在其中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當楊父賣腎被媒體曝光后,媒體的做法不是從正面去引導,而是通過炒作、通過媒體的社會動員作用來“幫助”楊麗娟實現追星的愿望;不是理性地報道事實,而是更多的是激情四溢的渲染、制造“氣氛”;在許多媒體的報道中,楊麗娟的行為甚至被描繪成一種英雄、浪漫的做法,是對個人夢想追逐的執著。不可否認,迷病態化發展過程中的傳媒負有重要的責任。
對于迷,我們的媒體似乎應該少一點利用,多一些引導。迷是主動而過度的、熱情而瘋狂的受眾。他們的一些心理和行為甚至于呈現出病態的特征,并對其本人的生理和心理、對社會輿論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迷作為一類特殊的社會人群,其心理和行為可能反映或造成各種社會問題。我們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在轉型時期,一方面,大眾傳媒對人們倫理道德的塑造與規范相當重要,一方面適當的傳媒道德倫理卻沒有形成,出現了真空。媒體在現代社會對社會文化、人們的價值觀、道德觀的形成和轉變影響很大,媒體本身也肩負著一定的社會倫理培養功能。傳媒倫理是區分好與壞、善與惡等“正常”與“異常”的識別標準,不但可以成為媒工作者“應該”或“不應該”的行事判準,更可以進一步維持與再造社會正常秩序與傳統文化價值。
(作者分別為湖南商學院教師;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湖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本文系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新聞傳媒發展與建構和諧社會關系研究”階段性成果)
注釋:
如同分布于全球的世界遺產一樣,星空同樣是重要的自然文化景觀。
在我們仰望星空的時候,看到的是“大星光相射,小星鬧若沸”的景象,他們都有自己的群落和特性。5000年前,生活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蘇美爾人放牧時,以崇拜和傳說將相關的星星連接描繪為金牛、獅子、天蝎等星座。
夜空最為壯觀的銀河是由1000多億顆恒星、數千個星團和星云組成的,側看像一個中心略鼓的大圓盤,直徑達到10萬光年。銀河之外,還存在著1000多億個星系及遙遠而神秘的類星。離我們最近的仙女座大星系和大、小麥哲倫星云(系),是肉眼就可以看得到的。
不斷變化的星空是一幅全時全景的畫卷:春季獅子星座的威嚴、夏季大三角與銀河的燦爛、秋季四邊形的寂寥、冬季獵戶星座與六邊形的壯麗,像一幕幕輪回演出的舞臺,給人們留下無盡的遐想和美麗的傳說。
人類共有一片星空,這是宇宙送給地球的禮物。
這里的星光不再燦爛
在城市,燦爛的星空只能出現在中老年人的回憶中,許多年輕人不僅沒見過銀河,更辨識不了基本的星座。
國外有研究報告將黑夜由暗到亮分為9個等級,第一級是完全黑暗的天空,天蝎座和人馬座中間的銀河可以在地面上投下淡淡的影子;第九級是城市中心的天空,整個天區被照的通亮,發出白色、灰色或橙色的光,銀河和許多熟悉的星座早已無法看見。
光污染分為白亮污染、彩光污染、眩光污染、人工白晝等類型,其中人工白晝是由向上散射燈光形成的,在大氣存在懸浮顆粒物的情況下尤為加劇,直接影響天文觀測和拍攝。有測試表明,10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散射光的影響可達150公里;300-500萬人口的大城市,散射光影響可達50-100公里;50-10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散射光影響也可達50公里左右。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一份調查報告說,現在世界上約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光污染里,夜晚華燈造成的光污染已使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看不到銀河。幾千年來與我們相伴的星空正在失卻,變成了一種稀缺的資源。生活在當代的人們,將如何面對我們的祖先和子孫?
留出一片純凈的夜空
有著眾多天文臺的美國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出臺措施保護夜空,80年代成立了國際暗夜協會。目前美國已有19個州頒布了戶外照明法令,暗夜保護逐步成為社會共識。
國際暗夜協會將星空作為一種需要保護的自然遺產,在具備條件的國家公園基礎上發展暗夜公園,進行星光的儲備。前不久,位于英吉利海峽、距英國129公里的英屬薩克島被國際暗夜協會英國分會評選為全球首個“暗夜之島”。為了贏得這一稱號,暗夜協會人員在薩克島生活了一年多,與島上600多名居民共同努力將燈光控制在極低的限度。薩克島禁止行駛汽車,可使用的交通工具只有馬車、腳踏車、電驅四輪車和拖拉機。入夜后,智能傳感器會自動關閉無人的辦公室、庫房和餐廳里的電燈,調光器柔和了天花板上刺眼的白光。薩克島已經成為以觀星為主題的旅游熱點,被著名的旅游指南《孤獨星球》列入“世界十大最佳觀星圣地”。
置身于寥廓璀璨的星空下,你可以感受到時空的深邃、心靈的震撼、精神的依偎。天文是一種高雅、浪漫的文化,有著啟迪、升華人格的教益。人類幾千年來沒有停止過對星空的仰望,眾多的追星人徹夜無眠而樂此不彼。
對話小華 T:《旅游世界》 x:小華
T:得知你的作品《長城上的夜空》被美國《國家地理》列入“2011最佳夜空攝影”,這幅照片的創作過程是怎樣的?
X:我得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的“夜空下的世界”項目(TWAN)正在組織“第二屆國際地球與夜空攝影大賽”,就在長城嶺拍攝了一組齊長城星河照片并通過網上發去。2011年5月上旬,大賽公布了“美麗夜空”和“抵制光害”兩個專題的10名獲獎作品,我拍攝的“長城上的夜空”獲“美麗夜空”專題第4名。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參賽和獲獎。作為一名普通的業余天好者,我十分高興。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公布后,在國內外引起了反響,這對于提高光污染和星空保護的意識是很有意義的。
2500年前修建的齊長城是中國長城歷史和文化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泰山后的齊長城沿海拔800米左右的長城嶺呈東西走向,是春秋戰國時期齊魯兩國的分界。這里有一個與天文有緣的名稱――七星臺,還有一個科普天文臺,有條件發展為一個星光公園或保護區。
T: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迷戀星空的?
X:小時候就十分迷戀星空,大多數男孩都喜歡探索性的事物,我也不例外。幾十年來,無論是在部隊、還是在企業,對浩瀚的星空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中國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人們在追求經濟效益和物質利益的同時,相應地仰望星空,可以使心境得到陶冶和升華。總理曾經說過,一個民族如果不仰望星空,是沒有希望的。
T:在星空拍攝的過程中有什么難忘的經歷嗎?
X:我接觸星空攝影的時間并不長。2009國際天文年期間,TWAN推出了一批天文景觀攝影作品,使我受到了震撼。我在七星臺下開辟了一個“農家后院天文”,可以抓住晴好的天氣拍攝一些星空作品,后來和景區的守門人都熟起來了。
今年春節期間,為了拍攝壯麗的冬季星空,我背著50多斤重的器材步行好幾里路進山。當時零下十幾度,山上還有積雪,我在北風中忙到12點。守門的大爺見我很久沒出來,怕發生了意外特意給我打電話詢問,像這樣的小故事還有很多。追星族必然是“夜貓子”,夜間拍攝有比白天更多的麻煩,雖然會付出很多,但享受到了星空的美麗,值得。
T:關于星空保護,你想對普通大眾說些什么?
半熟時代,人們享受著技術帶來的交友便利,新浪微博的一位網友講述了這樣的經歷,她給朋友發了手機短信問晚上聚餐的地點,結果對方看到她微博在線,給她回了個微博短信。手機短信拜年曾經流行,但在對方的博客、微博或者MSN網頁上留一段言辭懇切的祝福同樣讓人感動,即使留言的是個陌生人。
半熟交友,或與功利無關,只是讓我們更熟悉這個世界的人。無論他是名人、明星或者你曾經的同學、同事或者朋友。網絡上,年輕人尤其是追星族大多會關注自己喜愛的明星,關注自己信奉的專家,進而得到一種基于信息獲得帶來的心靈滿足。信息獲得改變著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網友們已不再迷信權威,不再迷信“地位”,他們對于名人不當言行往往群起而攻之。而對于弱者,即使是素不相識,他們也愿意獻出溫暖的撫慰。一檔電視招聘欄目,因為主持人對應聘者相對不當的話語,相對苛刻的言辭,這位主持人在自己的微博上收獲了十萬多條指責,而那位相對無辜的應聘者則收獲了眾多名人的力挺,甚至有網友為其組織后援,這種支持的友誼是如此單純,在技術帶來便利的時代,半熟友誼伴生的更多成分是公正與純潔。
我這次開展調查的目的是調查研究大眾傳媒對學生社會化的影響,旨在能在下一步的工作和實踐中能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我們的學生正確的了解社會、認識社會、關心社會,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夠健康的成長。調查方法是以一般問卷法和個別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問卷表包括20個題目,共做了100份問卷表,調查對象包括學生,家長還有教師,個別訪談了5個學生。調查結果是每個調查對象都認為大眾傳播媒介對學生的影響很大。以下就是我們的調查分析。
一、大眾傳媒對中學生認識社會和關心社會的幾點正面影響
1、傳媒手段的先進和豐富使中學生獲取信息的手段更加多樣化,知識面和想像力都大大擴展。
信息數量以幾何級的速度在不斷沖擊著我們的生存空間,尤其是網絡的出現,更使信息的沖擊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調查顯示,50的中學生在空閑時間喜歡上網查詢信息。這些信息使中學生的知識層面和知識結構都得到了很大的擴展,而且也使他們掌握了不斷獲得新知識的方法,這對于他們成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2、開放的媒體環境為中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
開放的媒體環境為當代中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生活空間,向他們展現了一幅多樣化的生活圖景,這為中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
3、傳媒環境的繁榮使中學生呈現出具有時代特色
在青少年的價值觀念中,自我無疑是最重要的,自我意味著獨立,是現代社會最起碼的思想資源。當代中學生有自己的時尚和娛樂,有自己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大多數中學生認為,我們這一代人和父母一代在消費觀念和處世目標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崇尚自主自立,相信自己的選擇,青少年獨立自主適應了現代社會生存競爭的需要,有利于發揮當代青少年的創造性,開拓新的道路。
二、大眾傳媒對中學生認識社會和關心社會的幾點負面影響
大眾傳媒作為商品經濟的產物,市場機制控制著大眾傳媒的發展,通過大眾傳媒傳播的大眾文化為盈利而制作,表現出庸俗性、娛樂性,平庸化的東西被奉為新潮而流為時尚,深刻而且崇高的東西被視為落伍,文化生產與消費中所出現的媚俗現象越來越嚴重,而中學生的認識能力有限,缺乏有效的鑒別,造成隨意模仿,容易產生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當代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炫耀消費、彰顯個性的名牌消費現象等②,造成了中學生攀比心理嚴重,助長了校園奢靡風氣的盛行。另外,諸如沉迷網絡、早戀、追星等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自我控制而形成的。這些都反映出中學生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尚不成熟,受到大眾傳媒的負面影響顯得尤為嚴重。
1、大眾傳媒的商業運行促使青少年對時尚的追求,造就了中學生追求時尚的消費觀念
當代青少年所表現出來的炫耀消費、彰顯個性的消費主義與現代廣告有著密切的關系。調查顯示在學生們購買學習用品時有39的人受到廣告的影響,有7的人受到很大的影響。追求時尚是當代青少年所流行的消費方式。
2、大眾傳媒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對世俗文化的宣傳使中學生的審美情趣走向低俗化。
中學生審美的低俗化表現為古典嚴肅的文學藝術受到冷落,通俗淺薄的文學作品在青少年中流行;他們更愿意去追求淺顯直接,更傾向于對直觀形象的接受,讀圖已成為當代青少年最主要的閱讀方式,文字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可有可無的東西,調查顯示有18的學生認為在同學中看日本卡通畫的人很多,有51的人認為比較多。
3、恐怖電影、警匪片中的殘酷打斗使中學生中暴力行為升級
隨著香港臺灣的一些電影電視劇的引進,一些武打片、功夫片、警匪片蜂擁而至,血淋淋的場面、觸目驚心的格斗、瞠目結舌的作案手段通過演員的表演和電腦特技,使青少年眼花繚亂,他們甚至把小偷當成了英雄,把惡霸當成了偶像,把黑社會當成了他們理想的練兵場。這些年,中學生之間的打斗越來越升級,拳腳相交已成家常便飯,持刀行兇者也不在少數。一些電影電視節目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扮演了教唆犯的角色。
三、克服大眾傳媒對學生的負面影響的一些建議
1、全社會行動起來,抵制媒體毒素
行政部門對虛假廣告、夸大事實的廣告要嚴格審批,取締黃色的、暴力的、低俗的廣告,自覺抵制低俗廣告。
2、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學校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的自覺能動力量,從一定意義上說,在學生的品德發展中起主導作用,決定著他們的發展方向。而學生接觸媒體是必要的,禁止他們接觸是不可能的。面對大眾傳媒這柄雙刃劍,學校應該秉著教育者的良心,對中學生正確運用媒體實施有效的引導,增強他們篩選和辨別多種渠道信息的能力。
3、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活躍中學生的文化生活。開展為中學生所愿意接受的健康的文體娛樂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將書本知識與生產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認識檢驗書本中真理,感受人生的復雜多味,使他們不致于在不良信息闖入大腦時亂了方寸,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