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6 23:10:5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對比教學法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擴展是所在專業方向內的定向擴展。相對于聯想教學法,擴展對比教學法的最大區別是:該方法強調所授知識點是在學生所學專業方向內的擴展教學,而非全面的或者生活化場景的擴展對比。聯想教學法關注的是某個知識點的理解,因此,常常會用生活別容易理解的物品或者現象來與所授知識點建立一種聯系,可能是形態上的相似,或者發音上的相仿,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這種聯想往往是在很大范圍內的聯想,多數都脫離所在的專業背景。擴展對比教學法更注重的是專業內部專業課之間的聯系,其可供聯想的范圍有限,且強調是整體的認識和理解。
2.對比有平行對比、同向對比和反向對比所謂平行對比,就是對比的知識點之間是平行的,比如講述深度的時候,選擇海拔、高度等來進行對比,就屬于平行對比。同向對比,即一個現象本質上是一致的,但在不同的學科中,其作用是不一樣的。反向對比,即知識點之間是一個反向關系,比如一個闡述流體的流出機制,一個闡述流體的流入機制,但二者之間本質上是相通的。
3.強調各門專業課之間的關系由于教學中的擴展是限定在學生所在專業的定向擴展。因此,需要教師對各個專業課都能有較好的認識,以便實現科學的教學。擴展對比教學法提供了一個手段,就是將各門專業課之間的聯系挖掘出來,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融會貫通的能力。
4.形成對所學專業的整體全面認知擴展對比教學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一個個知識點的串聯下,形成對所學專業的全面認識。因此,該方法的落腳點并不在某個概念的闡述,而在整體的認知。基于這種認知,讓學生更能發現在某門專業課的缺陷和不足,同時也為其后續攻讀研究生或者就業選擇更細的專業方法提供一個全局認識。
二、擴展對比教學法在石油工程中的應用
1.平行對比的應用筆者在教授“鉆井與完井工程”課程時發現,關于深度的概念極度容易混淆。在這門專業課中,深度是指從轉臺面開始計量的井眼軌跡的長度,實際上也是鉆井中所有下井的鉆柱的長度之和。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深度的起始點不是地面,而是轉臺面。因此補心距(地面與轉臺面的高度)的大小將直接影響深度的大小。擴展一:在采油工程中,我們說的射孔的深度;在測井中,所說的儲層的深度都是鉆井與完井工程中所說的深度,即基于轉臺面的井眼軌跡的長度,這個深度作為這口井的重要標示,伴隨這口井一生。深度將永遠是一個大于零的正值。擴展二:由于深度是一個相對量,在工程中廣泛應用。但在地質中,用得相對較少。對地質工程師來說,他們不關注相對的位置,他們關注的是儲層的絕對位置,即儲層位置在大地坐標系中的坐標,x,y和z。此處的z指的是海拔,它是指地面某個地點或者地理事物高出或者低于海平面的垂直距離,是海拔高度的簡稱。這個z值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負值。它表征的是一個絕對位置,不會因不同的鉆井設備或者井眼軌跡而發生變化。建立聯系:用一個圖形來說明,深度與海拔的關系。當一個目標靶點確定后,地質工程師給出其對應的坐標,鉆井工程師需要根據地面條件及地下條件設計相應的井眼軌跡,以期實現準確中靶。到達這個目標點(絕對位置,海拔概念)的軌跡千差萬別(相對長度,深度概念),對應的深度也可能有巨大的差異。通過闡述、對比聯系讓學生加深對這兩個概念的認識,掌握其用法和區別。
2.同向對比的應用“鉆井與完井工程”課程中講授壓力控制一章時,會講到發生溢流進行關井作業后氣侵及其對鉆井的影響。其中會講到一個圖,即關井后由于地層流體不斷進入井筒,井筒中壓力分布不斷發生變化,表現在地面的立管壓力和套管壓力逐漸升高,且變化的程度不一樣。對于高滲連通性好的儲層,壓力上升的速度較快。因此,可以采用氣侵關井后立管壓力和套管壓力變化曲線粗略判斷井控的難易程度,地層壓力大小和地層滲透率大小。同向對比:在“試井分析”專業課程中,會講到壓力恢復試井。即油井生產一段時間后,突然關井,采用壓力計測量井底壓力的變化情況。進而繪制壓力曲線,采用試井分析的方法求取地層壓力、儲層參數、表皮系數等參數。試井中,關井后有一段井筒儲集效應,即地層流體還會繼續進入到井筒。其流動的原理與鉆井中因為氣侵而關井的原理是一致的。建立聯系:展示兩張圖,一是“鉆井與完井工程”中的壓力變化曲線,二是“試井分析”中的一條典型的壓力恢復曲線。通過圖形闡述其相同之處,結合試井中能計算的參數,反過來講述鉆井中壓力變化所包含的意義。
3.反向對比的應用在“鉆井與完井工程”這門專業課程中,會反復講授一個知識點:壓力及其應用。鉆井中,為了實現安全鉆井,往往采取衡或者過平衡鉆井,即保證鉆井液產生的液柱壓力大于地層壓力。在這種情況下,鉆井液將會在壓差的作用下進入到地層,從而形成對儲層的傷害。壓差越大,儲層越疏松,濾失進入地層的鉆井液越多,同時鉆井液自身的性能也會影響濾失量的大小。反向擴展對比:鉆井過程中鉆井液向地層濾失,與采油過程中,地層中的原油向井筒流動具有相似性(“采油工程”課程的內容),只是流體流動的方向不一致,但其流動的機理是一致的。而在“滲流力學”一門專業課講授過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徑向流動產能方程(“滲流力學”課程的內容)。建立聯系:在黑板上手寫徑向流動產能方程,讓學生回顧其推導過程。從方程中,解釋影響產能的正向因素:儲層厚度、儲層滲透率、生產壓差。影響產能的負向因素:流體粘度、儲層傷害及泄流面積。同樣的類比也可用于鉆井中的泥漿濾失,其濾失量的影響因素與生產中徑向流動的影響因素是類似的。通過回顧一個知識點,建立起兩門學科的聯系,同時加深對專業知識點的認識。
1研究方法
1 .1 問題分解
采用循證醫學標志性的PICOS5 要素分解本研究的研究問題。(1)P(participants,研究對象):江西中醫藥大學2016 和2017 級中醫藥專業研究生。(2)I(intervention,教改措施):項目驅動式教學法。(3)C(control,對照措施):傳統教學法。(4)O(outcomes,結果評價指標):論文報告質量、成績綜合評定。(5)S(studydesign,研究設計):縱向對比研究。
1 .2 研究對象
教改班為選修循證醫學課程的2017 級研究生,1 個班級共49 人。對照班為選修循證醫學課程的2016 級研究生,1 個班級共33 人。教改班和對照班的師資力量完全相同,由3 名教師主講,分別講授循證醫學概論和基本方法、文獻檢索與管理以及系統評價/meta分析制作方法3 個部分。
1 .3 教改實施步驟
(1)學生分組。由于制作系統評價/Meta分析需團隊配合,故將全班分為4 ~6 人為1 組,小組成員盡量為相同或相似專業。每組通過自薦或推選方式選出1 名組長,有一定科研經歷、科研熱情較強者優先。(2)項目擬定。研究生循證醫學課程總共32 課時。首先通過9 個課時的理論授課,讓學生熟悉、理解和夯實循證醫學基礎理論知識。然后,各小組通過組內討論擬定一個項目主題。項目擬定方式為學生自擬,教師協助確定。題目要求:① 研究問題有創新性;② 具備可行性,即預期工作量適中;③ 與中醫藥專業相關,最好與組內學生的研究方向相關。(3)項目實踐。系統評價/Meta分析的核心實踐環節包括:文獻檢索、文獻篩選、數據提取、質量評價、數據分析、論文撰寫,對應第10 ~32 課時理論課程。項目驅動式教學要求包括:① 學生在學習理論課前需預習授課內容,帶著項目實施過程中所遇問題聽課并思考解決方案;② 教師在課堂講授時深度剖析中醫藥系統評價/Meta分析項目實例《溫針灸與其他針灸方法治療原發性肥胖癥療效比較的Meta分析》,讓學生逐步結合理論熟悉實踐過程;③ 每次理論課后,學生開始進行當前課程內容對應的項目實踐,由組長牽頭,小組分工協作。鼓勵學生在遇到問題時通過主動分析、組內討論、組間協作等方式尋找解決方案;④ 每次課程設置10 ~20min提問時間,學生可提出實踐過程中所遇問題,教師即時答疑解惑;⑤ 設立每周課后答疑時間,教師集中解答課堂上未完全解決的疑難問題。上述步驟隨理論課程循環循序推進,直至完成論文撰寫。(4)對照班教學方法。對照班級采用傳統教學法,在理論課程中穿插講授相同的系統評價/Meta分析實例,并分組布置項目任務。但不實施項目驅動式教學法,不要求學生隨理論課程推進實踐項目,學生一般在課程全部結束后完成項目。
1 .4 結果評價指標
(1)論文報告質量。用國際公認的系統評價/Meta分析報告規范PRISMA(PreferredReportingI-temsforSystematicReviewsandMeta-Analyses)評定項目論文的撰寫質量。該清單包含27 個條目,去除2 個本研究不涉及的條目“計劃書發表情況的報告”和“利益沖突的報告”后剩余25 個條目,每個條目根據報告的完整性和正確性兩方面進行評分:最低0 分,最高4 分,滿分100 分。分數越高表明論文報告質量越符合PRISMA規范要求,教學效果越好。(2)學生成績綜合評定。學生成績依據個人負責部分的論文報告質量結合平時表現綜合評定,滿分為100 分:① 個人部分論文報告質量:本研究要求小組內每名學生均需主要負責項目中的一部分(如:文獻檢索、文獻篩選、數據提取、質量評價、數據分析等,每個環節的實際評分根據難度系數加權),該部分相應的報告質量評分在綜合評定中占比60%;② 平時表現:根據項目參與積極性和團隊貢獻,采用教師評價、自評互評等評價方式,在綜合評定中占比40%。在該評定方法中,某篇論文整體報告質量高并不意味著組內某名學生的課程成績一定好,反之亦然。
1 .5 統計分析
縱向對比分析教改班和對照班的PRISMA報告規范評價結果。本研究的結果評價指標均為數值型資料,故采用均數和標準差進行描述性統計,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組間對比;組間差異采用均數差(meandifference,MD)及95%可信區間(confidenceinterval,CI)表示。采用亞組分析檢驗不同性別和不同專業學生(臨床醫學類vs非臨床醫學類)對成績綜合評定得分的影響。檢驗水準取α=0 .05 。統計分析軟件采用R3 .6 .0 。
2結果
2 .1 學生基本資料
本次教改實踐歷時2 年,教改班和對照班的每個小組均完成1 篇系統評價/meta論文的寫作。教改班共49 人,其中男生24 人,女生25 人;臨床專業19 人,非臨床專業30 人。對照班33 人,其中男生15 人,女生18 人;臨床專業12 人,非臨床專業21 人。兩班學生的性別(P=0 .754)和專業(P=0 .825)構成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可比性較好。
2 .2PRISMA報告質量得分
教改班和對照班分別完成了9 篇和8 篇系統評價/Meta分析論文。根據PRISMA報告規范評價,兩班論文報告質量總分分別為(58 .0 ±12 .7)分和(41 .1 ±7 .8)分。組間比較結果顯示:教改班的論文報告質量總分高于對照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對各分項得分的比較結果顯示:教改班的研究方法和討論與結論兩部分得分高于對照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討論與結論部分教改班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結果部分得分絕對值高于對照班,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班標題與摘要部分得分接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 .3 成績綜合評定
通過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和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以及ElsevierSDOL期刊全文庫、SpringerLink期刊全文庫和LexisNexisAcademic數據庫進行了相關研究的檢索,結果發現:國內既有對探究式教法的研究,也有對探究式教法在其他學科中的應用研究;國外只有部分對探究式教法的研究,沒有對探究式教法在學科中的應用研究。因此,只選擇了部分國內具有代表意義的論文進行了閱讀研究。我們從中發現:在我國,探究式教學法的研究還處于初始狀態。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我國的教育教學方式非常單一、教學中普遍存在“灌輸”現象,對探究教學的研究可以說僅僅是來源于西方教育思想的影響。
一、研究對象
選擇河北體育學院社會體育系2012級體育教育高爾夫2個教學班的本科生共計60人,分為(1)班30人為實驗班、(2)班30人為對比班。
二、研究內容
在2012―2013學年第一學期計算機課程中,針對實驗班和對比班分別采用探究式教法和傳統教法進行授課。通過比較以確定探究式教法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能力、科學探究能力、自學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學習成績有很大的提高。
筆者自執教以來發現在計算機教學中同行們用的教學模式均為:理論知識的講授―學生上機練習這樣的傳統模式,導致學生有一種“被學習”的感覺。而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中,學習新知識前給學生提出了要求:對教材的內容提前預習、分析、提煉知識點、完成教師根據本節內容設置問題對應的任務,學生從“被學習”轉換為“主動學習”,從角色的轉變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從而提高自學能力。本研究對象為大一新生,隨機分班后,分別對實驗班和對比班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出兩班的差異很小。通過一學期按照不同的教學模式授課后繼續對兩班學生情況進行調查和測試,以確定應用探究式教學法教學的效果要優于傳統模式教學法。
三、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論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的要求,筆者通過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和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以及ElsevierSDOL期刊全文庫、SpringerLink期刊全文庫和Lexis Nexis Academic數據庫等網站進行了相關研究的檢索,獲得了一定數量的資料,并對所獲文獻資料進行了系統的歸納與分析。
2.問卷調查法
設計問卷在實驗前后分別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進行調查。
3.實驗法
通過實驗來驗證探究式教學法在《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中是有效的、可行的。
4.邏輯分析法
在研究過程中,不斷分析實驗得出的結果及實驗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加以改善,并對數據和結果進行比較,以期使本研究效果更客觀、更可靠。
四、結論與分析
1.學生方面
一學期的教學結束后,分別對實驗班和對比班進行了考核,從考核結果來看,實驗班對本教材各知識點的掌握都要優于對比班。尤其是上機操作部分,實驗班的正確率較對比班要高很多。鑒于此,筆者認為,將探究式教學法引入計算機教學中是可行且效果非常顯著的方法。
2.教師方面
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在計算機教學中引入探究式教學法,對教師素質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各知識點,教師就要在問題的設置、學生興趣的培養等問題上多下工夫,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與方法。
(1)在探究式教學法中問題的設置相當關鍵
良好的問題情境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 動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可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習者特征,創設有吸引力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對問題情境的體驗中產生問題意識、發現并提出探究的問題。學生一旦有了問題意識,就會對問題的解決產生興趣,同時對知識本身產生濃厚的興趣,因而有一種想要學習的心理傾向。從整個教學實踐過程看,探究式教法中問題的設置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所以,在探究式教學法中問題的設置是今后研究的重點課題。
(2)教師投入精力的多少決定著實驗的成敗
在探究式教學法中,要想體現其核心――探究,就得解決學生愿意“探究”與否、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能“探究”多少等一系列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問題的設置中激勵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生參與進來后,就會隨著教師的引導對計算機基礎知識內容進行“探究”,展開激烈的討論,最終達到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游德有,吳敏麗.淺談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計算機與網絡,2010(1).
[2]丁小文.探究式教學在高職技能類課程中的應用:以《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J].浙年專修學院學報,2012(3).
[3]李莉.探究式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問題設置的基本原則[J].教育革新,2010(2).
[4]楊小艷,張海娟.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改革初探[J].計算機工程應用技術,2009(6).
課題來源:河北體育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課題編號:2012J
YZIC08
作者簡介:
情境教學法主要是從學生一方的思維特點入手,將學生作為整個教育教學的主體,保障學生可以通過相關的教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學生對教育教學的需要不斷增加,傳統意義上的教育教學方法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真實學習需求,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情境教學法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進行了有效的運用。
1情境教學法引入漢語言文學專業中的必要性分析
漢語言文學專業與其他專業的教學相比,其實用性及人才培養的目標并不是特別明確,再加上這一專業受傳統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的影響,使得漢語言文學專業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教學內容的機會非常少。這樣導致漢語言文學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學生的整體學習質量也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在今后的就業中也同樣會受到相關專業的挑戰,可以說其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就業情況并不樂觀。由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本身的特殊性,要求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引入情境教學法,運用情境教學法不斷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整體教學效率和質量。在情境教學法運用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為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學生在這一教學情境中可以發揮積極主動性,通過教學情境的運用,學生還可以對教學內容有一個更為深層次的了解,真正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自身的綜合能力。
2漢語言文學中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分析
2.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漢語言文學專業涉及的知識范圍非常廣泛,它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文化,更是一門人文學科。雖然漢語言文學專業中的教學內容非常豐富,但是也有一些與文言文內容相類似的教學內容,對這一部分的探索性相對比較欠缺,而在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中,很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得不到全面提升,再加上文言文本身內容枯燥難懂,學生比較容易產生抵觸情緒。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一方需要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實際教學中引入情境教學法,運用多種教學情境來給學生帶來情感上的沖擊和共鳴,保證學生可以在情境教學中獲得更為真實的教學體驗。
2.2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情境教學中的情境創設并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樣學生就可以重新審視自身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漢語言文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離不開社會生活的共同作用,教師應摒棄傳統觀念的影響,進一步注重漢語言知識的拓展,幫助學生提升漢語言文學基礎知識積累量,這樣漢語言文學自身的魅力才能展現。再加上學生本身已經有了一定的漢語言文學基礎,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漢語言文學的真實魅力,這對于提升學生的漢語言綜合能力來說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2.3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及綜合能力
漢語言文學專業具備較強的人文教育作用,可以促進學生自身人文素養的提升。在當前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中,不管是教學的理念還是教學手段都相對比較單一,這也就容易造成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出現教學吃力、學生接觸力差等現象,一旦這種形式發展下去,學生一方不僅不會得到良好的發展,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進程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而情境教學法在漢語言文學中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種教學困境,在情境教學法中,漢語言文學教師會引入科學的教學情境,與學生產生共鳴,這樣學生就可以在一個更加輕松、真實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被極大的激發出來,進而積極主動參與到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可使學生自身的學習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也會得到有效的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及綜合能力也會得到全面提升,這才是情境教學法引入的主要目的。
3情境教學法在漢語言文學中的具體應用
3.1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學習氛圍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那么學生的整體學習積極性會受到極大的影響,而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思維,提升學生主動探尋知識的積極性。教師要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關懷學生上,與學生成為真正的朋友,這樣學生才會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教師根據學生的想法適當改變教學模式,這樣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來說是非常有效的,教師要將學生作為教育教學主體,引導學生樹立主人翁意識,這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來說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3.2運用實物來展示情境
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事物都是用眼睛去看的,還有的是結合眼睛和語言來描繪某個場景,在面對教材中出現的事物,單單通過教師的語言進行描述,學生很有可能會對事物感到陌生。這種方式無法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事物,但是當情境教學法引入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創建一個實物演示情境,這樣學生就能很快的理解教材中的語言含義及想要表達的情感內涵,一般在實物演示環節,如果沒有找到實物,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仿制品進行代替,有時還可以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向學生展示,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實物特征。
3.3運用語言描繪教學情境
情境的創設基本上都是通過教師口頭描述進行的,有時教師還會通過語言表達教育內容,這種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積累更多的漢語言文學知識,但是因為漢語言文學這門學科與其他學科有一定的區別,它對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只有讓學生掌握足夠的詞匯和語法,才能促進學生交際能力的真正提升。
4結語
情境教學法在漢語言文學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且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在教育教學領域,一定要將情境教學法引入其中,運用實物、語言描繪等多種形式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谷建軍.專業教材與職業教材的互補———漢語言文學教材實踐變革[C]//探索的腳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設論文集,2010.
[2]任心慧.應用型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實踐教學體系探討[C]//北京高教學會實驗室工作研究會2010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2010.
[3]劉淑梅.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設計[C]//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第二屆中小學教師教學案例展論文集,2013.
[4]阮金生.河大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春》[C]//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第二屆中小學教師教學案例展論文集,2013.
[5]傅治淮.也談寫作與人文精神[C]//貴州省寫作學會2004學術年會論文集,2004.
[6]蔡志忠.從接受美學的角度談對外漢語教材建設的構想[C]//首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
[7]綏化學院精品課程寫作綜合材料[C]//中國寫作學會第六屆(第二次)理事會暨第十二次學術年會會議交流論文集,2004.
[摘要]目的:闡述高職高專培養兒科學臨床思維的教學方法,觀察教學效果。方法:以2017年9月—2018年9月實施“兒科學臨床思維培養模式”期間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41例作為觀察組,以2019年9月前實施“傳統教學模式”期間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41例作為對照組,對比兩組的教學效果。結果:觀察組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率97.6%、學生臨床思維評分中,診斷、治療、康復、預防分別是(94.8±2.3)分、(95.6±1.0)分、(97.4±1.9)分及(98.0±0.4)分、教學滿意度95.1%。對照組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率78.1%,學生臨床思維評分中,診斷、治療、康復、預防分別(80.7±1.8)分、(82.6±1.3)分、(83.4±0.7)分及(83.4±2.5)分、教學滿意度73.2%。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將理論與實踐教學相互結合,對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進行培養,可有效增強其兒科學臨床思維,提升理論知識掌握水平與操作能力,改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高專;兒科學;臨床思維;臨床教學;臨床帶教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0603(2019)31-0184-02
近年來,兒科患兒的數量明顯增多,加之家長對疾病治療效果要求的提高,高職高專的人才培養難度顯著提升。與成年人相比,兒科患兒具有機體免疫力低、藥物耐受度差等特點,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必須在牢固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提升臨床操作能力,方可使患兒的預后得以改善。有研究指出,培養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兒科學臨床思維,對人才專業能力的增強具有積極意義。本文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實施“兒科學臨床思維培養模式”期間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中隨機選取82例作為樣本,闡述了兒科學臨床思維的培養方法,觀察了培養效果。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以2017年9月—2018年9月實施“兒科學臨床思維培養模式”期間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41例作為觀察組,性別:男/女=10/31,年齡(21.15±3.59)歲。
以2019年9月前實施“傳統教學模式”期間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41例作為對照組,性別:男/女=9/32,年齡(20.16±2.84)歲。兩組學生具有可比性(P>0.05)。
(二)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教學,教師需通過口頭講解的方式,為學生灌輸兒科學理論知識。觀察組實施“兒科學臨床思維培養模式”,將理論教學、臨床帶教相結合,全面培養學生的兒科學臨床思維,為人才專業素質的提升奠定基礎。“兒科學臨床思維培養模式”的應用方法如下。
1.理論教學
為培養兒科學臨床思維,加強理論教學是關鍵。教師可將多媒體應用到教學過程中,與此同時,充分利用案例教學法以及提問式教學法展開教學,為學生臨床思維的培養奠定基礎。具體教學方法如下:(1)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圖片插入理論知識中,可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如當講解早產兒與足月兒的外貌特點時,教師便可利用多媒體播放圖片乃至視頻,使學生所學習的知識更加接近臨床,使其臨床思維得到培養。(2)案例教學法:將案例教學法應用到教學過程中,通過為學生介紹臨床真實病例的方式進行教學,同樣可達到培養學生臨床思維的目的。如講解新生兒黃疸的相關知識時,可為學生提供如下病例:“產婦30歲,產前使用催產素10.0U肌肉注射,第二產程68min,胎兒娩出后可見皮膚、鞏膜、黏膜黃染,測量血清總膽紅素提示黃疸。請分析該患兒黃疸的高危因素,并為其制定治療方案”。病例介紹完成后,學生需分為不同的小組,對臨床病例進行分析,在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培養臨床思維。(3)提問式教學法:教師可將提問式教學法應用到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其臨床思維。如學習小兒肺炎知識時,教師可提問如下問題:“小兒肺炎的誘因?”“患兒的臨床癥狀?”“疾病的治療方法?”“患兒的預后”等。采用上述方式提問,可使學生在臨床實踐中自然而然地對上述知識進行思考,從而提高問診的全面性,提高疾病治療方法的針對性,改善患兒的預后。
2.臨床帶教
為培養兒科學臨床思維,教師同樣應對臨床帶教問題加以重視,以增強學生的臨床操作能力。臨床帶教過程中可采用“情景教學法”“病例匯報模式”進行教學。具體方法如下:(1)情景教學法:以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為例,教師可首先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由教師扮演“患兒”,由小組成員分別扮演“臨床醫生”“患兒家長”“護士”等角色。“醫生”應對“患兒”及“家長”問診,并為其提供診斷意見,根據診斷結果,對疾病進行治療。上述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使學生充分了解兒科學臨床實踐的流程,了解臨床實踐中常見的問題,這對其臨床思維的培養具有重要價值。(2)病例匯報模式:將病例匯報模式應用到兒科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兒科學臨床思維的培養同樣具有重要價值。病例匯報模式應用的過程中,教師應首先帶領學生接觸典型病人,要求學生從解剖、生理、病理、藥理等多種角度出發,對病人的病情進行分析,并進行病例匯報,培養其兒科學臨床思維。
(三)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采用筆試的方式評價,總計0~100分,≥80分視為優秀,60~79分視為合格,<60分視為不合格。理論知識掌握率=(優秀+合格)/41×100%。同時觀察兩組學生的臨床思維評分以及教學方法滿意度。
(四)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學生理論知識掌握情況
觀察組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率為97.6%,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二)學生臨床思維評分
觀察組學生臨床思維評分中,診斷、治療、康復、預防分別為(94.8±2.3)分、(95.6±1.0)分、(97.4±1.9)分及(98.0±0.4)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2:
(三)學生教學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教學滿意度95.1%,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3:
三、討論
所謂臨床思維,指運用醫學、自然科學、人文及行為科學知識,借助“以人為本”的理念,與患者溝通,制定個性化的診斷、治療、康復與預防方案,并對方案進行執行的過程[1]。培養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臨床思維,對其臨床實踐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價值。
傳統的高職高專兒科學教學模式,以理論教學模式為主。教師需通過口頭講解的方式向學生灌輸臨床知識。采用上述方法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且難以良好地記憶理論知識,臨床實踐能力同樣無法得到培養,臨床思維缺乏[2]。本文研究發現,采用傳統方法教學后,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率為78.1%,提示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率低。本組學生臨床思維評分中,診斷、治療、康復、預防分別為(80.7±1.8)分、(82.6±1.3)分、(83.4±0.7)分及(83.4±2.5)分、教學滿意度為73.2%,提示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有待增強,教學滿意度有待提升。
為改善教學效果,培養兒科學臨床思維,為臨床醫學專業培養人才,本校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共同展開了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理論教學的方式,以“多媒體輔助教學”“案例教學法”以及“提問式教學法”為主。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優勢在于能夠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其能夠結合圖片,了解各類疾病的臨床特點,達到培養臨床思維的目的。將案例教學法應用到教學過程中,優勢在于能夠使學生系統性地掌握疾病的診斷、治療、康復以及預防知識,培養其臨床思維。通過提問式教學法進行教學,能夠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引導,使其臨床實踐能力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得以提升。高職高專兒科學臨床思維培養期間所用的實踐教學方法,以“情景教學法”“病例匯報模式”為主。應用“情景教學法”進行教學,為學生設置不同的“病人就診情景”,可增強學生對不同病例的應對能力,使其能夠充分了解兒科學臨床實踐的流程,增強臨床思維。將“病例匯報模式”應用到臨床帶教過程中,帶領學生接觸典型病人,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進行病例匯報,對學生臨床思維的培養,同樣具有積極意義。本文研究發現,采用上述方法教學后,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率為97.6%,與采用傳統方法教學相比,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率顯著提升。進一步觀察發現,本組學生臨床思維評分中,診斷、治療、康復、預防分別為(94.8±2.3)分、(95.6±1.0)分、(97.4±1.9)分及(98.0±0.4)分,與采用傳統方法教學相比,學生的臨床思維顯著增強。本組學生教學滿意度為95.1%,滿意度更高,優勢顯著(P<0.05)。本文的研究成果證實了各項兒科學臨床思維培養方法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將理論與實踐教學相互結合,對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進行培養,可有效增強其兒科學臨床思維,提升理論知識掌握水平與操作能力,改善教學效果。
兒科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基于三維體系的兒科學教學考核模式研究論文
【摘要】為了全面提高兒科學教學的質量,提出了基于三維體系的兒科學教學考核模式。該考核模式通過構建三維體系兒科學考核模式,將課程評價的側重面從單一的課程終結時卷面評價轉向了如何持續性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和過程。三維體系考核模式是一種全程性兒科學課程考核模式,不僅能對學生的表現做出全面客觀的評價,而且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達到以評促學的目的。
【中圖分類號】R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5-123-02
引言
《兒科學》是一門研究兒童生長發育、衛生保健及疾病防治的醫學學科,實踐性較強。為了更好提高兒科學教學的質量問題,鍛煉他們的臨床思維能力,使得其積極主動地進行《兒科學》學習,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三維體系的兒科學教學考核模式。該考核模式通過構建三維體系兒科學考核模式,將課程評價的側重面從單一的課程終結時卷面評價轉向了如何持續性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和過程。所謂的三維體系是指將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構建為考核模式第一個維度;將學習者對于兒科學的知識體系構建為考核模式的第二個維度;將學習者的主動學習與表達理解能力構建為考核模式的第三個維度。該三維體系考核模式是一種全程性兒科學課程考核模式,不僅能對學生的表現做出全面客觀的評價,而且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達到以評促學的目的。
1研究方法
基于三維體系的兒科學教學考核模式主要分為:維度一,持續性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和過程。維度二,學生對于兒科學的知識體系構建。維度三,學生的主動學習與表達理解能力。以自學為主,多學科交叉學習,強調自主學習,能有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臨床思維能力。通過以上的考核方法介紹,對于教師來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最快接受新知識,豐富知識容量以擴大自身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和督促。對于學生來說,成為了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其要全面掌握兒科學知識的大綱內容的同時基本了解醫學基礎課;能夠發現不同的研究思路和解決方法;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善于系統的看待問題。
2實施過程
根據以上介紹的基于三維體系的兒科學教學考核模式的三個維度,具體的教學活動實施如下。
第一個維度的構建方法:通過采用廣泛的傳統教學手段和先進的現代網絡技術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與其相對應的第一個維度考核評價標準:課堂提問(包括網上提問)的積極程度;網上討論的踴躍參與程度;卷面測試中微信形式試題的撰寫質量等作為評定指標。
第二個維度的構建方法:學生的知識體系是通過課內外的自主學習而逐漸建立起來的。廣泛的課外閱讀是學生搜集和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與其相對應的第二個維度考核評價方法:課外閱讀讀物和網絡參考資料的閱讀興趣、數量、質量(以讀書報告或書評測定);對卷面測試中開放性試題的回答質量測定學習者的閱讀及思考的廣度與深度。
一、外語教學法的多樣化趨勢
外語教學包括五個基本問題:教者,學習者,教什么,為什么教,怎么教。怎么教即教學法是外語教學的關鍵因素。教學法得當則事半功倍,否則事倍功半。因此,自從有外語教學,教者即外語教師就開始探索成功的教學方法。外語教學法的多樣化趨勢是指外語教學法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多樣的,外語教學法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各種流派和體系,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我們從以下外語教學法流派的簡單回顧可見一斑。
外語教學法流派最早可以追溯到15-17世紀的“拉丁語教學法”,也叫“語法模仿法”,它是語法翻譯法的前身。
語法翻譯法因用母語按照語法規則翻譯進行外語教學而得名,因其直接繼承了拉丁語教學法又被稱為傳統法,因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又有人稱之為閱讀法。強調閱讀能力,忽視聽說能力。論文格式。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了與之對立的直接法。
直接法因排斥用母語作為中介,主張用外語與客觀事物建立直接聯系而得名。又因為其具有類似幼兒學習母語的特點,被稱為“自然法”。直接法強調直接學習外語和直接應用外語,忽視甚至排斥母語的中介作用和語法對于外語教學的意義。
聽說法產生于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美國。聽說法重視句型操練,所以也叫句型法。聽說法重視聽說能力的培養,但也不是盡善盡美的,句型操練的反復性和機械性使課堂沉悶,學生失去興趣。視聽法的出現彌補了聽說法的某些不足。
視聽法出現于上世紀50年的法國。視聽法主張視聽結合,當時采用的手段是利用幻燈片圖片創造語言情景,所以也叫情景法。論文格式。視聽法在理論和實踐上發展了聽說法,同時重視利用現代化設備進行外語教學。
認知法于上世紀六十年代誕生于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是認知法的語言學基礎。認知法強調學習者學習語言,特別是學習語法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功能法或功能意念法也叫交際法,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的西歐。功能法主張教學不要像語法翻譯法那樣以語言語法為綱,也不要像聽說法、視聽法那樣以結構為綱,而應以語言的表意功能為綱,強調用語言做什么,即用語言敘述事情。同時強調交際能力是語言學習的目標。社會語言學是功能法案的語言學基礎,社會心理學和心理語言學是它的心理學理論基礎。論文格式。
除此之外,20世紀70年代以后,一批新型外語教學法應運而生,如產生于保加利亞的暗示法,產生于關國的沉默法、顧問法、自然法、全身反應法等等。隨著社會的發展,外語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新的外語教學法將不斷問世。我們發現,每一種外語教學法都有其自己的特點,在外語教學中都曾經發揮和正在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后出現的教學法在多數的情況下并不是取代了原有的教學法,而是借鑒和發展了前一種教學法。縱觀當前外語教學界,我們發現,外語教學法的發展呈現出新的趨勢。
二、外語教學法綜合化趨勢
外語教學法的綜合化趨勢是指各種流派之間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國外外語教育專家把這種綜合化的趨勢稱為折中(Eltecticism)。
我們首先以聽說法的發展為例說明綜合化的趨勢。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結構主義語言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為主要理論基礎的聽說法在美國崛起。它以句型為核心。強調聽說的機械操練以培養習慣。因此也叫結構教學法或句型法。由于它不僅從橫的方面科學地處理了翻譯法和直接法的某些分歧,而且從縱的方向上協調了教和學的關系。所以被日本的小川芳男稱為教學法的科學時代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法體系。在其四個基本教學原則中,其對比原則吸收了翻譯比較法中對比原則的精華,而這一原則正是Mager倡導的翻譯比較法中最有價值的一個思想。聽說法提倡的養成習慣原則也是從Palmer二十年代提出的培養學生五種語言習慣中繼承下來的;另外,它對本族語的態度、直觀教學的觀點,用歸納法教語法的原則等均來自直接法。聽說法把這些原則和方式圍繞句型和機械操練配合應用,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在現代外語教學中發揮了巨大影響。由上述分析可見,這種教學法體系汲取了不同類型的教學法的長處,又以某個方面為主,形成了自己特點。其中的折衷因素是十分明顯的。
我們再以近幾十年來頗為風靡的交際法為例。交際法以意念功能為綱,強調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同時注重語法和句型教學,注重合理使用本族語。由此看來,交際法折中融合了多種外語教學法的合理成分:不僅繼承了直接法重視口語教學的原則,容納了聽說法的言語實踐性,借鑒了聽說法的句型研究成果,而且還吸取了語法翻譯法的成功經驗。與此同時,聽說法也在向交際法靠攏,這主要體現在增加語言的情景,加強語言作為交際工具的教學。這應該是外語教學法折中融合的一個典型例子。
任何一種教學法都不是完美的,外語教學法之間的綜合正說明了這一點。通過綜合,外語教學法各個流派之間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增強了各流派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三、外語教學法網絡化趨勢
外語教學法網絡化趨勢是指外語教學過程中網絡手段和網絡資源的利用越來越普及,網絡在外語教學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利用網絡進行外語教學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這一趨勢的產生是伴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而實現的。網絡的豐富資源,網絡的快捷方式,網絡的視聽手段為外語教學法的發展創造了廣闊的空間和發展前景。對網絡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成為外語教學法發展的新方向。網絡化條件下的外語教學成為外語教學界研究的新領域。
外語網絡化教學是一種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學習模式。新的教學模式不但開闊了學生的學習視野,而且也給教師在專業知識上、信息化素養上、知識范圍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隨著學生創造思維的不斷發展,教師可從學生活躍的思維中體會、學習到非常規的思維方式,進而促進教師知識的全面發展。
我們知道學生間的交流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外語的常規的教學,學生的知識信息來源于教師,學生的學習交流一般都是在課后與放學這一段時間內,而大多都是以本族語為主,而網絡就為學生的外語交流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學生可以利用網絡與外語母語者進行在線的即時的語言交流,這種交流是真實的,可以打破課堂活動的虛擬,學生能體驗到利用外語交流的快樂感,使學生切身體驗到外語學習的實用感和成就感。
網絡正在改變著世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正在和必將改變我們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外語教學法是不斷發展的,每一種外語教學法的產生都對外語教學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外語教學法在發展過程中呈現的多樣化和綜合化趨勢啟示著我們教學法沒有最好的,只有綜合利用,才能發揮各種教學法的優勢。外語教學法的網絡化趨勢既給我們提供了新的空間,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參考文獻:
[1]周正東.外語教學技巧新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2] 左煥其.外語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 王巖.折中主義的外語教學[J].外語界,2001,(2).
一、引言
聲、韻、調的學習是語音學習的基本內容。目前對外漢語語音教學通常采用描述與反復模仿相結合的方法,單一枯燥且難以讓學生真正記住發音要點,洋腔洋調的問題突出。因此,系統而完整的記音、記形語音教學方法顯得尤為必要。
在游戲與“教學”融合中進行大量輸出性、形成性練習能有效強化教學效果。本文針對母語為英語的歐美國家成人學生,運用聲音、色彩、動畫等多媒體教學策略,使用形容性和譯釋性結合的游戲教學法,解決對外漢語教學中語音的重難點。
二、英漢語音對比
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或多或少習慣用英語的語音特點向所學漢語讀音過渡,如果對其區別性特征(發音部位或發音方法上的成阻礙和除阻、氣流強弱和聲帶震動上一組或兩組)做外顯型、趣味性處理,能讓學生迅速找到漢語語音發音技巧,加強正遷移。
例如:英語中[b]是雙唇、濁、塞音,而漢語中【b】是雙唇、不送氣、清、塞音,因此其區別性特征為清音與濁音的對比,而清濁可以通過震顫喉頭來區分,因此,讓學生先發英語中[b],用手觸摸喉頭位置,不震顫即為漢語中的b,因此可清晰地由英音過渡到漢音。在漢語內部同樣進行對比,漢語拼音【b】、【p】是一組“近似對”,且其區別性特征為是否送氣,通過直觀方式,觀其發音時有氣流通過使嘴前的紙片吹起即為送氣音【p】,反之為【b】。
三、“音近象形”記憶法
“音近象形”是三個主體兩兩發生聯結關系的記憶方法。從熟悉的英語單詞與音標入手,通過簡單聯想,借助形似的圖形掌握寫法,再利用漢語詞語的“音近象形”鞏固發音和擴展詞匯,這種音形義三維立體聯系幫助學生有效記憶漢語聲韻母,不受母語負遷移的影響。
同樣以聲母【b】、【p】為例。英語“boil”與拼音【b】在發音上相近,而且“boil”的意思用圖形(沸騰的水)表達出來與拼音【b】象形,此外拼音【b】引申出漢語詞語“播音”,其形象(收音機與突出的天線)與【b】也近似。英詞“pot”與【p】發音近似,意義形象(射擊)與拼音形似,同時拼音【p】引出“破壞”(斧子)的形象。
英語單詞/漢語詞語、圖形、漢語聲韻母之間音形義的關系:
英語單詞/漢語詞語與聲韻母:音似、形可有可無、義無2、圖形與聲韻母:音無、形似、義無3、英語單詞/漢語詞語與圖形:音無、形無、義同。
以上僅為示例,教師在課前可以根據自身及所教學生的認知情況,選擇滿足以上關系的“音近象形”來教授。在學生對此感興趣且有一定能力的時候,可以自主運用此方法。
四、語音游戲
設計趣味性與知識性有機結合的游戲讓學生在融洽的課堂氛圍中學習語音,也可利用語音游戲軟件將學習延伸至課外,到中高級階段仍可不斷更正語音至標準。以下列舉幾類:
1.活動型
如目的拼音說故事。在學習目的拼音的一些相關詞后,教師給出一個主題,讓學生編故事,并嘗試把新詞納入其中。如練習拼音【z】,在“端午節”話題下編故事,可有“粽子”、“自己”等詞匯。這個游戲鍛煉學生語言感知能力的同時讓學生感受中國文化,消除陌生隔閡。
2.多媒體手段
如學唱中文歌。如歌曲《那些年》的歌詞“那些年錯過的大雨,那些年錯過的愛情。”練習目的拼音【c】,朗朗上口的旋律能讓學生迅速習得語音。又如電影合輯練語感。在單韻母單元,針對a,o,e,i,u,v等具有大量感嘆詞效果的情況,制作影音合輯,即把影視作品中含單韻母不同聲調不同語調的視頻與音響進行剪輯做成一個片子,讓學生在觀看夸張的表演與模仿的過程中學習,進一步鞏固與培養語感。
3.特色游戲
如游戲軟件練拼音。模仿“消泡泡”游戲軟件,若遇到能拼合的聲韻則消除泡泡,練習聲韻拼合。又如拼音五子棋。仿照五子棋規則,一個棋子代表一個聲母或韻母,棋子若干,在棋盤上,若在同一橫線、豎線、斜線上能組成一個拼音則可收回“棋子”,直至無棋。
五、結語
本語音游戲教學法采用區別性特征對比、圖形聯想、對比糾音的方式,使知識與游戲緊密結合。經過實證研究,本教學法對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語音自我糾正能力顯著提高,雖然“洋腔洋調”問題仍然存在,但語感普遍較好。因只針對英語母語背景的學生,且側重聲、韻母教學,所以仍有深入發展的空間,是一次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方法的有益嘗試與創新。
參考文獻:
[1]何齡修.讀顧城《南明史》[J].中國史研究,1998(3):167-173.
一、前言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以實踐為前提、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媒介,以職業能力為目標的系統的教學方法。項目是教學組織與實施的載體,教學時強調始終以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為教學導向,重構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參與此項目的過程中,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并從中感知,體驗和領略相關知識,從而提高學習興趣,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和操作技能。因此我們要深入研究高職院校學生特點,這一教學理論本土化,把項目教學法和高職英語閱讀教學有機結合,但是如何把這一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目前還需要深入研討。
二、項目教學法的概念與特點
1.概念上,項目教學是將某門專業課程按類別分為若干技術或技能單元,每個技術或技能單元作為一個教學項目,實行理論、實踐一體化的單元式教學,每個單元教學都以應用該項技術或技能完成一個作業來結束,并進行下一個項目的教學。
2.項目教學法的特點:(1)在教學內容上:不再以“知識點”為線索,而是根據滿足學生實際工作能力需求,以“項目”為線索,以“子項目”為模塊,精心組織教學內容,使其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特別是強調所學知識要與實際需求同步。(2)在教學方法上:以多元智能理論為依托,打破了原有的教材結構,將零碎的知識和技能分成模塊,在教師的設計和指導下,激發學生動機,主動地完成項目,融入真實的和有意義的閱讀過程,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索。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根據“項目”的需求來學習,由“學會”到“會學”。(3)在能力培養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會積極地去思考、探索。
三、實證研究
1.研究方法論。以一高職學院兩個平行的新生班共68人為研究對象,進行對比實驗。其中一個班級作為控制組,另一個作為實驗組。本實驗持續大約一個學期的時間。在實驗之前,分別對控制組和實驗組進行了前測,包括閱讀動機和閱讀水平。閱讀動機采用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對閱讀水平則通過閱讀測試進行。通過數據分析,發現控制組和實驗組在閱讀動機和閱讀水平兩個方面都不存在明顯差異。接下來近16周的時間內,對控制組采用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實驗組則采用項目教學法進行閱讀教學,教師通過幫助學生設立適當的項目參與學習過程。試驗后測的數據通過軟件SPSS11.5進行分析。本論文旨在回答以下問題:(1)與傳統教學法相比,項目教學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嗎?(2)與傳統教學法相比,項目教學法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嗎?
2.研究對象。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結合方法。為期18周的實驗是隨機抽取的英語系的兩個平行班學生,他們均未參加PRETCO和CET考試。1班為實驗班有34名學生,2班為控制班有34名學生。
3.研究過程。課堂觀察和實驗可在同一時間進行,以導入內容-引發問題-完成項目-歸納總結為基本框架,圍繞特定的交際和語言項目,設計具體的,可操作的,具有明確目的項目模塊,學生通過觀察,溝通,協商等多種活動形式完成這些項目,達到學習和掌握閱讀技巧和能力的目的。實驗開始于2015年9月,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隨機抽取的學生要填寫關于項目教學法的調查問卷。第二階段,學生答實施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前的閱讀試卷,然后教師評估。第三階段,實驗班,運用項目教學法,內容和教學環節的設計都遵循學生能力項目模塊的特點,使學生在充分觀察和理解的基礎上完成不同類型的閱讀任務。第四階段,實驗班和控制班對比前后試卷的教師評估,分析對學生閱讀成績。
四、研究結果
首先,在對實驗班的分數進行科學分析和實驗后問卷調查和訪談分析后發現大部分學生提高了對英語閱讀的積極性。其次通過對實驗班和控制班的定量分析發現實驗班學生提高了英語閱讀學習方面的自信心,后測成績不但高于控制班(32.0588>22.3529),而且明顯高于前測(32.0588>20.84)(如下表格所示)。因此,運用項目教學法能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數據分析的結果證明,與傳統的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相比,項目教學法能夠更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同時能夠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五、結論
結果表明,學生和教師都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也意識到項目教學法針對不同學生了解自己擁有具有工作所需的能力的程度,起到了先導作用,進一步激發自己的潛能,從而找到了適應自己特點的新閱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它不僅打破了傳統教學僅僅以知識點教學與實際工作能力脫節的教學模式來評價學生的優與差,而且摒棄了片面追求閱讀文章的準確率的功利性,改變了對閱讀文章的知識性、趣味性的關注程度失衡的現狀。
一 關于傳統教學法與任務型教學法的原理
一般來說,我國的外語教學理論大致經歷了從傳統的“語法——翻譯教學法”到“功能——概念教學法”,到“交際教學法”,再到“任務型教學法”的過程。
語法——翻譯教學法是指通過母語(漢語)對英語文本的解釋和分析以及對譯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生的語法、閱讀、寫作和翻譯知識及一些技能,但相應地會減少教師培養學生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時間與機會。
“功能——概念教學法是1957年歐共體成立后在歐洲盛行的從語法——翻譯教學法分解出來的一大分支”,采用該教學法進行教學的老師不僅介紹語法結構,更側重于運用主題、情景、功能和概念(理念)等方式讓學生實現彼此用語言進行順暢的交流。
交際教學法采用綜合教學手段,注重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技能。培養學生提高交際能力,從學生實際出發確定學習目標,教學過程交際化。后來交際法成為我國占主導地位的外語教學法流派。
任務型語言教學法是交際法的新發展。該教學法將語言形式融入到“任務型交際活動”中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任務型教學法主張采用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習者通過任務型交際活動“在學習目的語的過程中領悟、使用、輸出語言并進行互動”。
二 關于傳統教學法與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的運用對比分析
目前仍然有許多老師由于種種原因在大學英語教學方面,比如在學生英語讀寫的教學過程中,過多地采用傳統的語法——翻譯法教學模式,對于有利于培養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交際教學法和任務型教學法利用不夠。采用傳統的語法——翻譯法固然能增加學生的語法、閱讀、寫作和翻譯知識及一些技能,但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甚至包括學生真正的語法、閱讀、寫作和翻譯實際運用能力的時間與機會。
任務型交際活動要運用真實的生活語言完成具有實際意義的任務。學生運用目的語進行理解、交際時他們的注意力應集中在語言意義上,而非語言形式上。交際活動以解決具有實際意義的問題為目標,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師將一定的語言形式與內容(如語法、詞匯,句型,語篇等)巧妙地融入任務型交際活動之中,可以保證學習者運用語言的準確性和系統性。
三 傳統教學法與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的優缺點
第一,語法——翻譯教學法是指通過母語(漢語)對英語文本的解釋和分析以及對譯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生的語法、閱讀、寫作和翻譯知識及一些技能,但相應地會減少學生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時間與機會。
采用功能——概念教學法進行教學的老師不僅介紹語法結構,更側重于運用主題、情景、功能和概念(理念)等方式,讓學生實現彼此用語言進行順暢的交流,以培養學生運用英語語言在真實生活中進行交際的能力,但模擬的功能與情景仍然與真實的生活語言有差異。
交際教學法采用綜合教學手段,注重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技能,培養學生掌握交際能力,從學生實際出發確定學習目標,教學過程交際化。后來交際法成為我國占主導地位的外語教學法流派,但有時交際與互動常顯得缺乏系統性與規律性,仿佛是師生之間為了交際互動而勉強地進行交際互動。
第二,任務型交際活動要運用真實的生活語言完成具有實際意義的任務。學生運用目的語進行理解、交際時他們的注意力應集中在語言意義上,而非語言形式上。交際活動以解決具有實際意義的問題為目標,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師將一定的語言形式與內容(如語法、詞匯、句型、語篇等)巧妙地融入到任務型交際活動之中,以保證學習者運用語言的準確性和系統性。
另外,筆者提出“探究式”任務型交際活動應在傳統的以文本閱讀為基礎的大學英語精讀課“任務型交際活動”中增加“探索與研究”的元素,不僅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而且培養學生真正以語言為工具來探索、研究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 結束語
相對于傳統教學法而言,任務型教學法設計任務型交際活動以便發展學生的探索研究型學習策略,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理念,在英語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出其優越性。
參考文獻
《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是會計專業高年級開設的專業選修課。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是我國目前會計改革重點關注的議題之一。截至目前,我國政府會計及管理體制仍處于改革探索階段。非營利組織會計在公立非營利組織會計這塊已經邁開改革的腳步,財政部2010年12月31日頒布《醫院會計制度》,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執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國執行。
一、《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不夠重視。一般二本院校《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開設在三下或者四上學期。在目前就業形勢比較嚴峻的環境下,大多數同學忙于準備研究生、CPA、公務員等各種考試準備中。由于會計是一門實務性與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很多用人單位在招人時往往都要求有工作經驗或者有經驗的優先錄取,所以教育論文,即使部分不參與各種考試的同學也在課余時間忙于兼職,甚至不惜翹課在外面兼職。這些都嚴重分散了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精力的投入。
(二)《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涉及知識面較廣。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涉及會計學、財政學以及公共管理等多學科知識。會計專業的同學一般具有較扎實的會計基礎理論,但是,對于財政學等相關的知識相對比較欠缺。加上學習投入不足,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有一定難度怎么寫論文。
(三)《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知識更新速度較快。“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一詞在我國目前還是理論研究領域使用較多,在實踐中,我國長期以來一直沿用的是預算會計,反映的是以預算管理為中心的宏觀管理信息系統和管理活動,主要是反映和監督財政總預算及行政事業單位預算執行情況。隨著我國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政府收支分類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預算會計所依附的財政體制、預算管理都呈現出新的特點,使得會計主體,資金流轉等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因此,課程內容也必須不斷加以調整、更新。
(四)權責發生制會計基礎的引入問題。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在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領域大多采用權責發生制。新西蘭是世界上最早在政府會計與預算中引入權責發生制的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改革已趨成熟,是在政府會計和預算中采用權責發生制比較完全、改革比較徹底的國家。其他如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英國等都已在政府會計及預算領域引入權責發生制或者修正的權責發生制。目前我國只有已經出臺的《醫院會計制度》以及還是征求意見稿階段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明確會計基礎是權責發生制教育論文,而政府會計還是收付實現制。采用權責發生制這一會計基礎是大趨勢,所以在教學中涉及政府會計相關內容講解比較繁瑣,既要考慮現行制度的實際情況,又要兼顧改革的大趨勢。
二、教學改革對策。
(一)使用比較教學法。比較教學法就是把彼此之間具有某種聯系的教學內容放在一起加以對比分析,以確定異同關系,幫助學生認識其本質差異。在《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課程教學中使用比較教學法,比如財政總預算會計部分涉及財政性存款的賬戶管理制度——國庫單一賬戶制度,以及在國庫單一賬戶制度下的財政支付方式——財政直接支付與財政授權支付部分內容,把預算單位部分的核算加以比較。這樣,關于財政總預算會計的財政零余額賬戶存款、行政單位會計的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以及財政應返還額度等內容就清晰明了。在政府會計核算基礎的問題上,可以與企業會計的權責發生制進行比較,也可以與采用權責發生制的國外政府會計進行比較,引導學生思考。在行政單位會計部分,可以比較事業單位中與財政資金流轉有關的內容;而事業單位的業務收入又可以與企業會計進行比較。這些都是會計核算中微觀角度的比較。通過這些比較,既可以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也可以鞏固以前的會計基礎知識。
(二)結合最新理論動態,使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是指具體的事例教育論文,即來自于現實的、真實的、有環境的、有情節的第一手資料,案例教學即為具體事例教學,是指教師教學過程中本著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的宗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案例為內容,通過教師設置案例,學生分析、評價案例,以達到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一種互動式教學模式。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由于主要反映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很難有象企業會計那樣成熟的案例。因此,在案例選取時可以選擇緊跟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改革步伐,及時將最新動態反映在教學中。比如,《醫院會計制度》頒布后,可以以新舊《醫院會計制度》對比進行討論,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選擇一個主題,圍繞主題查閱文獻,提出本小組觀點,每組安排一位同學負責演講匯報。這既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主體的積極性教育論文,也有利于培養團隊精神。
(三)將專題討論引入教學過程。一般本科教學都是教師滿堂灌,學生在下面被動接受,這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會計專業的同學在高年級時大多已具備較深的會計理論基礎,可以就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中改革呼聲較高的部分單獨作為專題,提前讓同學們查閱資料,用自己已有的專業知識來解決問題。比如權責發生制基礎問題,可以在開課之際就作為專題布置下去,讓大家有個準備的過程。單獨安排一到兩次討論課怎么寫論文。這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邀請實務工作者作專題講座。會計學是一門實務性與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的理論工作者。《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由于涉及的領域特殊,學生對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資金流轉過程非常陌生,也很抽象。加上現在都是大班教學,很難安排去政府機關進行實地考察。因此,可以邀請實務工作者就財政資金流轉,國庫集中收付的具體操作過程進行講解,學生對實際工作中有什么疑問可以現場提問。這樣可以避免純理論教學的枯燥,也為學生今后學以致用作很好的鋪墊。
(五)改變考核形式。長期以來,本科學生的教學考核基本都是最后一次考試定成績。目前雖然已經采取平時成績30%加期末成績70%的形式教育論文,但是,最后的考試還是占主要部分。這不利于調動學生日常學習的積極性,因為考試可以最后突擊復習,也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所以,可以變更考核形式。加大平時成績比例,如平時占50%,案例研究與專題討論(或者只選其一)占10%,期末占40%。這樣就有助于調動學生平時學習的積極性,避免應試教育,更重視學生的能力與態度。也可以引起學生對課程學習的重視。
參考文獻:
[1]姜東模.《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教學的改進建議[J].商業會計,20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