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4 02:58:0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通用技術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在信息技術背景下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優化,就需要將通用技術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機的整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資源以及教學評價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2.1高中通用技術教學目標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高中教學課程中的通用技術課程與信息技術課程在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都同屬技術學科。高中通用技術課程主要是通過教學實踐,來增強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信息技術課程算是一門輔助工具課程,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教學,培養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并利用其達到教學的目標。所以在高中教學過程中,在利用信息技術的同時,還應該加強對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任務的完成,將信息技術整合到通用技術課程教學目標中。
2.2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策略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高中通用技術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豐富教學內容,是教學的方式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還可以全面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減少教學難度。關于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利用信息技術對通用技術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可以豐富高中教學的方式,并且能更加形象、直觀的將教學的內容進行展示。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不僅僅在通用技術教學的課程設計上,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各個階段的通用技術課程教學。第二,高中通用技術課程中,有許多章節都是在教學實驗室中完成的,這主要與通用技術課程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密不可分。在此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實現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并利用信息技術去解決實際的技術問題。學生要在通用技術課程中很好的掌握電子技術,就必須通過大量的實驗,并通過討論、總結,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相關的知識,使掌握的知識更加的牢固。我們有很多高中學校,其實并不具備讓學生進行大量實驗的條件,所以可以用專業的仿真軟件來進行模擬實驗,這樣也能達到原來的教學目的,這也是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策略、內容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通過信息技術對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內容以及策略的整合,不僅簡化了較為繁瑣的課程,降低了教學的難度,而且能夠讓學生在更加生動、形象的氛圍下學習知識,大大提升了學習的效率。
2.3高中教學資源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在高中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目前信息化高度發達的時代,如果僅僅按照教材上的內容進行講授,那么在知識面上就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與高中通用技術教學資源的整合,可以利用目前網絡信息高度共享、豐富、無時間空間界線等特點,能夠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將信息技術合理的整合到通用技術教學課程中。這樣整合的優點在于,學生不僅僅可以學習到教材上的知識,還能拓展新的知識,緊緊與時代接軌,并完善課本中的知識。如高中教學中,一些實驗的過程與背景材料,不可能詳細的整篇整幅的闡述,學生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就能去了解,這樣不僅僅能夠豐富知識點,還可以鞏固原本學到的知識。
2.4高中通用技術教學評價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高中通用技術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都需要有教學評價的實施,這樣才能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也是提高通用技術課程有效性的主要手段。將信息技術與教學評價進行整合,不僅體現在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上,還體現在通用技術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定有關通用技術教學的網站,并設立學生的個人檔案,將學生的個人檔案儲存到教學網站上。制定詳細的教學評價標準,讓學生通過網站能進行自我評價,還可以利用網站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其次,教師可以將學生在通用技術教學過程中的小發明、論文、設計等成果展示到網站上,這樣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促使其更加積極的參與到通用教學過程中。
一、問題的提出
通用技術課程是我國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個新課程,其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但通過對文獻及實時對一線通用技術教師的訪談我們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現在很多通用技術的老師都是從其他的學科臨時調過來的,大部分都是在學校擔任化學、物理、生物、數學、信息技術、勞技教學工作的教師及近年從非師范類專業招進來工科類大學生等經過短期學科培訓轉型而來,很少從校外有一定的技術實踐經歷的人員中聘請的。這樣任課教師本身對于通用技術課程里面的很多知識自己理解也不夠,更不用說對技術課程中的教材教法深入掌握了,俗話說老師有一桶水,才能倒給學生半桶水,而且教師的轉型也困難重重。這樣的觀點在很多的文獻都提到過,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此外,在我們對西安某所重點高中的通用技術課程教師訪談時,老師說道:“我們學校現在有6位通用技術教師,分別來自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有兩個原來是化學老師、一個是語文老師、還有我是計算機老師,現在想引進一至兩位教師,專業一點的,但不知道該從哪所學校什么專業去找,因為現階段好像沒人搞這些問題。”我們還從一些服務于通用技術課程的公司了解到,“他們的培訓人員有很多次都被臨時請去做通用技術教師。”雖然很多專家學者都提到了通用技術教師的培養存在問題,但都沒有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所以現階段要促進通用技術課程有效實施與發展,解決通用技術教師的培養問題才是關鍵。
二、問題的解決
1通用技術教師的基本要求
通用技術課程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為基本目標,它有別于以往傳統的學科課程,那么對通用技術任課教師的條件要求有哪些呢?《普通高中技術課程(實驗)》指出:普通高中技術課程具有高度的綜合性,是對學科體系的超越,它強調各學科、各方面知識的聯系與綜合運用。要求通用技術教師具有數學、物理、化學等科學知識和文學、技術等人文知識。具備相當水平的有關當代科學和人文兩方面的基礎知識,這也是通用技術教師維護正常教學和不斷自我學習的基本前提}s]。所以對通用技術教師應具備以下的基本條件:
(1)通用技術教師應該具備現代的教學觀念
這些基本觀念包括:終身教育的思想、終身學習思想、大眾教育的思想、學習化社會的思想、主體教育的思想、多元智能的理論、后現代主義課程觀、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團隊學習理念等。各種思想理論的發展都有相應的心理學作為基礎,教學過程教師只有在掌握學生學習心理情況的基礎上,才能順利實施有效性的教學。
(2)通用技術教師應該具備廣博的知識
從通用技術的課程性質來看,它強調各學科、各方面知識的聯系與綜合運用。學習中,學生不僅要綜合運用已有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社會、藝術等學科的知識,還要融合經濟、法律、倫理、心理、環保、審美等方面的意識。學生的技術學習活動不僅是己有知識與技能的綜合運用,也是新的知識與能力的綜合學習。俗話說:只有擁有100分能力的老師才能帶出90分的學生,你讓一名本身只具備60分能力的教師去帶出90分的學生,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通用技術教師應該具備廣博的知識。
(3)通用技術教師應該具備合理選擇應用現代化教學設備的能力
隨著計算機、多媒體、互聯網以及衛星傳輸技術的發展,比較成熟的現代傳媒技術被應用于教育教學,推進了包括多媒體教室、電子板書、電子習題、投影演示等現代教學方式的豐富和發展。而其對教學的優化也是顯而易見的,在教學中恰當地使用教學設備可以降低學習技術的難度,提高學習技術的效率。
(4)通用技術教師應該具備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首先,對于通用技術教師來說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是順利開展教學的基礎。通用技術課程以學生的親手操作、親歷情境、親身體驗為基礎,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每個學習者通過觀察、調查、設計、制作、試驗等活動獲得豐富的“操作”體驗,進而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技術能力的發展。其次,高中學生正處在創造力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們的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批判精神都達到了新的高度。這就要求我們通用技術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要經常參加各級教育部門組織的通用技術課程教材培訓、教學研究活動,還有校本培訓和研究等,不斷獲取、擴充新知識新技能、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思想體系。以一個新的視角,進行和完成教學工作,啟發學生創造性的學習和動手實踐,引導學生學會創新。通用技術教師作為課程的引導者,學生學習過程的協助者,由此看來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是必不可少的。
(5)通用技術教師要有教科研意識,應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
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是專業化教師的必備素質。通用技術教師應該依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立足于教學中的具體問題,通過討論、聽課、公開教學等多種方式,加強對課程的教學研究,開發課程資源做一名“研究型”、“專家型”的教師。
2教育技術學的優勢
回過頭來看看始終致力于以優化教學為最終目的教育技術學。教育技術學專業在這方面有哪些優勢,對應與上文所說到的對通用技術教師的要求,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觀念方面
教育技術學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跟隨不同教學觀念發展的歷史。教育技術學科開設的大量課程都涉及到有關理念的學習,例如:《教育技術基礎理論研究》(李克東、桑新民)、《學與教的基本理論》等。教育技術學從最早的行為主義提倡的程序化教學,到認知主義再到建構主義提倡的學生的學習是基于以有原有知識的認知,再到終生學習的學習觀,各方面都有研究。通過四年的學習,其畢業生不僅掌握了相關教學理念發展歷史優缺點而且懂的其適應的應用情景。
(2)廣博的知識
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知識涉及面非常的廣博。教育技術專業的主干課程大致有:攝影、攝像、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高級語言、網站設計、平面設計、基本的物理電路知識、視音頻的采集與處理、教學系統設計、教育技術導論(教育技術的發展歷程及相關理念的學習)、學與教的理論、遠程教育等。從內容上涉及到了計算機、物理、教育學、心理學、文學等多方面的知識。
(3)對現代教學設備的應用
首先,教學技術是為了促進學習,對有關過程和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其實質之一即研究如何合理選擇教學設備以優化教學。其次,教育技術學畢業生掌握了現代教學設備的功能操作,理解其優缺點及適應情景。這無疑能保證教學設備在教學中有效的應用,所以教育技術學定能在通用技術教學中合理充分而且有效地應用現代媒體教學設備。
(4)科研創新及動手能力
首先,教育技術學是一門正在發展的學科,他要求學生具備創新思維能力。隨著學習的深入和新知識體系的更新,要求學生善于學習善于思考,迅速掌握新知識體系,并且勇于探索發現新體系中的問題。其次,教育技術學學科要求學生熟悉國家關于教育,教育技術方面的政策、法規,了解教育的一般規律,具有較好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從事教育教學的能力,教育研究和科學研究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改革的能力;具有較強的協作溝通能力,具有獨立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美學修養。最后,教育技術學學科很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課程中大量的實驗學生都必須通過實踐才能掌握。如攝影攝像技術、專業音視頻制作、網站制作、電路基礎實驗、機器人搭建編程、教學實踐等。
3教育技術學指導下通用技術課程實施的建議
在具體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育技術學的畢業生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學科優勢,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結合現代教學理念有效教學
①結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學習環境以學生為中心。通用技術課程以學生的親手操作、親歷情境、親身體驗為基礎,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其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當然還可以適時結合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強化學生的學習成果。②結合教學系統設計理論分析教學過程。首先要分析學習內容和學習者現狀,看如何安排教學順序,了解學習者的原有知識水平,以決定教學深度及廣度。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而非死記硬背。其次,根據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結合不同的學習理論安排相應的教學方法。例如學生主動性強時主要結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啟發式的教學形式為主;而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時,我們可以結合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幫助學生設定小目標,及時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學習方式多樣化、評價方式多樣化
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分析學習內容難易度、學生基本情況的基礎上決定如何組織教學。當完成一些比較簡單的項目時,同學們可以通過個人努力完成,但隨著項目難度的增加,學生們不可能單獨完成時,教師可以讓他們以團隊的形式完成學習項目。例如:在滅火機器人完成過程中,由于牽扯的知識很多,對技術的要求比較高,學生無法單獨完成。這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團隊,讓他們共同努力完成項目。這樣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較容易地完成學習項目,維持學習興趣,而且可以促進他們之間的相互學習,并在潛意識里掌握團隊學習的重要性,讓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從而為他們的掌握團隊學習理念奠定基礎,服務于他們的長遠發展。此外由于每個學生的喜好特長不同,單一的評價手段可能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教學的開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種評價手段相互結合,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學習內容難易度對學習者進行合理的評價。
(3)合理選用現代教學設備優化教學
在教學中恰當地使用教學設備可以降低學習技術的難度,提高學習技術的效率。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壞境,結合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優缺點及適用情景,合理選擇現代化教學設備,讓技術充滿整個學習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技術類課程的興趣。例如在搭建滅火機器人課程開始時,我們通過視頻向同學們展示最終要完成的任務,讓他們看到最終所要完成的功能,激發他們學習興趣或者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現代教學設備展示操作過程,維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是教育技術學學科畢業生的特長,建議在過程中教師可以自己做flash課件、視音頻等,輔助學生的學習。
(4)培養專業技能,做善于動手有創新意識的研究型教師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進行反思,發現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聯系教學系統設計理論、學與教的理論及時地解決問題,并且要有科研意識及時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更多的通用技術教師。做一名優秀的“研究型”、“專家型”的通用技術教師。
(5)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
一、問題的提出
通用技術課程是我國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個新課程,其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但通過對文獻及實時對一線通用技術教師的訪談我們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現在很多通用技術的老師都是從其他的學科臨時調過來的,大部分都是在學校擔任化學、物理、生物、數學、信息技術、勞技教學工作的教師及近年從非師范類專業招進來工科類大學生等經過短期學科培訓轉型而來,很少從校外有一定的技術實踐經歷的人員中聘請的。這樣任課教師本身對于通用技術課程里面的很多知識自己理解也不夠,更不用說對技術課程中的教材教法深入掌握了,俗話說老師有一桶水,才能倒給學生半桶水,而且教師的轉型也困難重重。這樣的觀點在很多的文獻都提到過,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此外,在我們對西安某所重點高中的通用技術課程教師訪談時,老師說道:“我們學校現在有6位通用技術教師,分別來自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有兩個原來是化學老師、一個是語文老師、還有我是計算機老師,現在想引進一至兩位教師,專業一點的,但不知道該從哪所學校什么專業去找,因為現階段好像沒人搞這些問題。”我們還從一些服務于通用技術課程的公司了解到,“他們的培訓人員有很多次都被臨時請去做通用技術教師。”雖然很多專家學者都提到了通用技術教師的培養存在問題,但都沒有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所以現階段要促進通用技術課程有效實施與發展,解決通用技術教師的培養問題才是關鍵。
二、問題的解決
1通用技術教師的基本要求
通用技術課程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為基本目標,它有別于以往傳統的學科課程,那么對通用技術任課教師的條件要求有哪些呢?《普通高中技術課程(實驗)》指出:普通高中技術課程具有高度的綜合性,是對學科體系的超越,它強調各學科、各方面知識的聯系與綜合運用。要求通用技術教師具有數學、物理、化學等科學知識和文學、技術等人文知識。具備相當水平的有關當代科學和人文兩方面的基礎知識,這也是通用技術教師維護正常教學和不斷自我學習的基本前提}s]。所以對通用技術教師應具備以下的基本條件:
(1)通用技術教師應該具備現代的教學觀念
這些基本觀念包括:終身教育的思想、終身學習思想、大眾教育的思想、學習化社會的思想、主體教育的思想、多元智能的理論、后現代主義課程觀、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團隊學習理念等。各種思想理論的發展都有相應的心理學作為基礎,教學過程教師只有在掌握學生學習心理情況的基礎上,才能順利實施有效性的教學。
(2)通用技術教師應該具備廣博的知識
從通用技術的課程性質來看,它強調各學科、各方面知識的聯系與綜合運用。學習中,學生不僅要綜合運用已有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社會、藝術等學科的知識,還要融合經濟、法律、倫理、心理、環保、審美等方面的意識。學生的技術學習活動不僅是己有知識與技能的綜合運用,也是新的知識與能力的綜合學習。俗話說:只有擁有100分能力的老師才能帶出90分的學生,你讓一名本身只具備60分能力的教師去帶出90分的學生,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通用技術教師應該具備廣博的知識。
(3)通用技術教師應該具備合理選擇應用現代化教學設備的能力
隨著計算機、多媒體、互聯網以及衛星傳輸技術的發展,比較成熟的現代傳媒技術被應用于教育教學,推進了包括多媒體教室、電子板書、電子習題、投影演示等現代教學方式的豐富和發展。而其對教學的優化也是顯而易見的,在教學中恰當地使用教學設備可以降低學習技術的難度,提高學習技術的效率。
(4)通用技術教師應該具備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首先,對于通用技術教師來說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是順利開展教學的基礎。通用技術課程以學生的親手操作、親歷情境、親身體驗為基礎,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每個學習者通過觀察、調查、設計、制作、試驗等活動獲得豐富的“操作”體驗,進而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技術能力的發展。其次,高中學生正處在創造力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們的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批判精神都達到了新的高度。這就要求我們通用技術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要經常參加各級教育部門組織的通用技術課程教材培訓、教學研究活動,還有校本培訓和研究等,不斷獲取、擴充新知識新技能、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思想體系。以一個新的視角,進行和完成教學工作,啟發學生創造性的學習和動手實踐,引導學生學會創新。通用技術教師作為課程的引導者,學生學習過程的協助者,由此看來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是必不可少的。
(5)通用技術教師要有教科研意識,應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
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是專業化教師的必備素質。通用技術教師應該依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立足于教學中的具體問題,通過討論、聽課、公開教學等多種方式,加強對課程的教學研究,開發課程資源做一名“研究型”、“專家型”的教師。
2教育技術學的優勢
回過頭來看看始終致力于以優化教學為最終目的教育技術學。教育技術學專業在這方面有哪些優勢,對應與上文所說到的對通用技術教師的要求,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觀念方面
教育技術學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跟隨不同教學觀念發展的歷史。教育技術學科開設的大量課程都涉及到有關理念的學習,例如:《教育技術基礎理論研究》(李克東、桑新民)、《學與教的基本理論》等。教育技術學從最早的行為主義提倡的程序化教學,到認知主義再到建構主義提倡的學生的學習是基于以有原有知識的認知,再到終生學習的學習觀,各方面都有研究。通過四年的學習,其畢業生不僅掌握了相關教學理念發展歷史優缺點而且懂的其適應的應用情景。
(2)廣博的知識
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知識涉及面非常的廣博。教育技術專業的主干課程大致有:攝影、攝像、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高級語言、網站設計、平面設計、基本的物理電路知識、視音頻的采集與處理、教學系統設計、教育技術導論(教育技術的發展歷程及相關理念的學習)、學與教的理論、遠程教育等。從內容上涉及到了計算機、物理、教育學、心理學、文學等多方面的知識。
(3)對現代教學設備的應用
首先,教學技術是為了促進學習,對有關過程和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其實質之一即研究如何合理選擇教學設備以優化教學。其次,教育技術學畢業生掌握了現代教學設備的功能操作,理解其優缺點及適應情景。這無疑能保證教學設備在教學中有效的應用,所以教育技術學定能在通用技術教學中合理充分而且有效地應用現代媒體教學設備。
(4)科研創新及動手能力
首先,教育技術學是一門正在發展的學科,他要求學生具備創新思維能力。隨著學習的深入和新知識體系的更新,要求學生善于學習善于思考,迅速掌握新知識體系,并且勇于探索發現新體系中的問題。其次,教育技術學學科要求學生熟悉國家關于教育,教育技術方面的政策、法規,了解教育的一般規律,具有較好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從事教育教學的能力,教育研究和科學研究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改革的能力;具有較強的協作溝通能力,具有獨立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美學修養。最后,教育技術學學科很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課程中大量的實驗學生都必須通過實踐才能掌握。如攝影攝像技術、專業音視頻制作、網站制作、電路基礎實驗、機器人搭建編程、教學實踐等。
3教育技術學指導下通用技術課程實施的建議
在具體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育技術學的畢業生應該充分利用自己的學科優勢,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結合現代教學理念有效教學
①結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學習環境以學生為中心。通用技術課程以學生的親手操作、親歷情境、親身體驗為基礎,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其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當然還可以適時結合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強化學生的學習成果。②結合教學系統設計理論分析教學過程。首先要分析學習內容和學習者現狀,看如何安排教學順序,了解學習者的原有知識水平,以決定教學深度及廣度。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而非死記硬背。其次,根據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結合不同的學習理論安排相應的教學方法。例如學生主動性強時主要結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啟發式的教學形式為主;而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時,我們可以結合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幫助學生設定小目標,及時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學習方式多樣化、評價方式多樣化
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分析學習內容難易度、學生基本情況的基礎上決定如何組織教學。當完成一些比較簡單的項目時,同學們可以通過個人努力完成,但隨著項目難度的增加,學生們不可能單獨完成時,教師可以讓他們以團隊的形式完成學習項目。例如:在滅火機器人完成過程中,由于牽扯的知識很多,對技術的要求比較高,學生無法單獨完成。這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團隊,讓他們共同努力完成項目。這樣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較容易地完成學習項目,維持學習興趣,而且可以促進他們之間的相互學習,并在潛意識里掌握團隊學習的重要性,讓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從而為他們的掌握團隊學習理念奠定基礎,服務于他們的長遠發展。此外由于每個學生的喜好特長不同,單一的評價手段可能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教學的開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種評價手段相互結合,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學習內容難易度對學習者進行合理的評價。
(3)合理選用現代教學設備優化教學
在教學中恰當地使用教學設備可以降低學習技術的難度,提高學習技術的效率。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壞境,結合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優缺點及適用情景,合理選擇現代化教學設備,讓技術充滿整個學習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技術類課程的興趣。例如在搭建滅火機器人課程開始時,我們通過視頻向同學們展示最終要完成的任務,讓他們看到最終所要完成的功能,激發他們學習興趣或者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現代教學設備展示操作過程,維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是教育技術學學科畢業生的特長,建議在過程中教師可以自己做FLASH課件、視音頻等,輔助學生的學習。
(4)培養專業技能,做善于動手有創新意識的研究型教師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進行反思,發現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聯系教學系統設計理論、學與教的理論及時地解決問題,并且要有科研意識及時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更多的通用技術教師。做一名優秀的“研究型”、“專家型”的通用技術教師。
(5)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
中國傳統音樂是指具有一定流傳時間的、不屬于當代音樂家創作的音樂。在我國學術界,通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樂或以后所發生的具有傳統音樂形態的音樂,劃歸于傳統音樂的范疇。其中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流傳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當代中國人民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創作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征的音樂作品。可以說,中國傳統音樂在它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無論從律制、音階、宮調、音樂形態特征、文化傳統到民族思維方式,均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規律和特點。、
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部分,是東方文化的集中表現之一,有著獨特的價值系統和思維方式,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一塊瑰寶。傳承和保護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有助于增強我們的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可以開闊文化視野,了解與把握傳統音樂文化的精神與特質,加強的歷史責任感。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傳統音樂學習與交流中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傳統音樂學習與交流存在的問題
1.1人類思維網狀結構與傳統教材組織上的線性有序特征之間的矛盾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已經證明,人類的思維記憶具有聯想特征,在閱讀或思考問題時經常從一個概念或主題經過聯想轉移到另一個相關的概念或主題,是一種非線性的、縱橫交織的網狀結構。目前國內出版的所有中國傳統音樂教材,在學習內容組織上均體現出線性、有序的特征。在這種線性的內容組織環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者對知識的攝取難免被動、程式化,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其聯想思維能力的發展。
1.2文本資料過多、識記理論復雜趣味性少與學習興趣之間的矛盾
國內傳統音樂學習與交流多年來一直存在著純文本資料過多、各民族傳統音樂獨立單處、針對性研究、形成不了一條主線的缺憾,這是專家根據自身研究方向進行的單一民族傳統音樂的研究造成的。
1.3手段陳舊有限的時間內很難完成繁重的學習與交流內容
中國傳統音樂的學習與交流一般都以專家口頭傳授為主,加入一些視聽資料,無法及時地展現知識信息,專家的講授受到限制,授課的視聽效果不能做到步調一致,講授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地反饋給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習者。如中國傳統音樂講授、中需要介紹到各個時期大量的譜例,傳統的講授方法只能通過專家的板書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者觀看,然后做譜面上的分析,或者利用鋼琴即興演奏,動作示范只能是局部的,學習者很難把動、靜有機地結合起來,畢竟鋼琴的音色是單一的,表達音樂風格的準確性不能盡如人意。
2多媒體技術對傳統音樂學習與交流的積極作用
2.1多媒體技術可以擴展和放大信息空間
用多媒體技術處理的信息可以呈現出多樣化和多維化,使那些抽象難懂,用語言不易表達的內容變得生動具體一目了然。多媒體課件利用“超文本”和“超媒體”技術按照人腦的聯想思維方式在課件中重新組織編排講授信息,將講授內容整合為一種非線性的網狀結構,專家在授課時就可根據講授思路在不同章節之間、章節內容知識點之間靈活“跳轉”,及時獲取課件上的相關信息來輔助講授。
2.2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縮短了學習者將信息轉變為知識的過程.
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思維方式是一種散發式的非線性的思維方式。多媒體的信息組織方式正符合中國傳統音樂講授的需要,它可以實現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非線性的信息傳輸與交流,幫助學習者建立思維、改善思維、減少思維過程中的彎路,較快的接近學習目標;多媒體的引入還能把聲音和譜例完美結合,實現音色和風格的統一,完成音樂風格的具象化,使學習者能夠身臨其境。
2.3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營造一個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符合時代要求
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與廣泛應用為我們傳統的外國音樂講授手段和方法改革帶來了新的契機,這是中國傳統音樂講授過程別重要的,學習者的認知當然需要從別的教材、工具書中汲取一些專業信息作為補充,但是如果我們利用多媒體講授手段的信息集成優勢,則會大大擴展原有的講授資源。
一、理論指導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參與是新課程實施的核心。如何實施,應尊重學生,還學生學習的自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環境,加強交流與合作;給每位學生以期望和激勵,讓學生有成功感;教學中在以教師為主導的前提下,堅持學生是探究的主體,根據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伴隨知識的發生、形成、發展的全過程進行探究活動,教師著力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探索,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品嘗到自己發現的樂趣,才能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欲。只有達到這樣的境地,才會真正實現學生的主動參與。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本來是源自關于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由于個體的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密切相關,因此利用建構主義可以比較好地說明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律,即較好地說明學習如何發生、意義如何建構、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學習環境應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其核心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強調做中學,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為此通用技術學科,采用以“問題場”為載體的教學實踐研究。研究過程如下:研究背景;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計劃;預期成果。
場的概念是近代物理學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最初由法拉第提出來,指出電荷間相互作用是通過電場發生的,場我們看不見也摸不著,但確實存在,場是空間坐標和時間的函數。我們的研究課題“問題場”與此類似,是空間正四面體結構。本課題的“問題場”指課堂教學中以一系列問題串為載體,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為完成共同的學習內容而相互作用所有時空中介的總稱。對于通用技術課堂教學而言,就是以“目標串”、“問題串”、“活動串”、“反饋串”為四維緯度,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置身于其相互作用的場中,通過場作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從而產生場效應實現學習目標。
二、實施方案
《通用技術》是新課程改革的產物,是高中技術教育中除信息技術之外的、較寬泛的,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并與專業技術相區別的技術,是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對廣大學生的發展具有廣泛遷移價值的技術。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立足實踐、注重創造、高度綜合、科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它的學習過程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不斷拓展能力、形成良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是一個富有生機、充滿探究、方式多元的活動過程,是普通高中必修的課程,基本目標是“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在當今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更有意義。
備課樣式:
“問題場”課題研究課堂教學評價量表
上課老師:?搖 ?搖?搖?搖 ?搖班級:?搖?搖?搖?搖 ?搖內容:?搖 ?搖?搖?搖?搖
上課時間:?搖 ?搖?搖?搖?搖評課老師:?搖 ?搖 ?搖?搖 ?搖
重點講一下反饋串設計,包括教師巡視、學生回答、觀看視頻、投影展示、投影講解、當堂訓練、學生回答后教師評價補充等。體現課堂的高效性,美國教育博士加里?D?鮑里奇在《有效教學方法》中提出促進有效教學的五種關鍵行為是清晰授課,任務導向,多樣化教學,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確保學生成功率。在以問題場為載體的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習任務的明晰呈現,并以問題場的形式進行具體的學習任務導向,同時針對每個問題選擇合適的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學習,并通過合適的反饋方式確保學生的成功率。這種問題場場效應的實現,突出了課堂的高效性。
在以問題場為載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對每板塊內容以“問題場”為導向組織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帶領學生生成新的“問題場”,師生共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教師的主導作用還體現在學生活動過程中教師對活動的指導作用及活動后對教學目標達成反饋全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問題,學生采用不同的活動方式、形成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問題場產生的場效應得以真正發揮,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課堂教學實踐
問題場涉及的領域很廣,就教學環節來說涉及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和課后延伸,本課題基于高中生對通用技術學科學習方式的現狀,著重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研究。在日常課堂教學中,課前以備課組為單位集體備課,共同討論,以“問題場”為核心,精心設計目標串、問題串、活動串、反饋串、在課堂上要認真落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并反饋,善于抓住課堂中生成的問題,機智靈活處理,提升課堂效率。課后備課組成員及時反饋探討課堂中的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改正或彌補。我們開設以“問題場”為載體的課堂教學研究市級、區級、校際和校級的公開課,在公開課上,利用制定的觀察量表和設計式樣進行課堂評價,全組成員一起探討公開課的優點與不足,特別是針對不足之處找出解決的有效方法途徑,讓老師不僅學習別人的長處,更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真正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加強與其他學校的聯系,多向同行學習、請教,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及時反思,形成課前進行集體備課,課后進行集體評議,個人在此基礎上進行反思,并把相關材料及時上傳校園網,及時進行經驗總結,撰寫教學論文并爭取發表,努力使課題研究常態化,努力挖掘、發揮課題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榮民.“問題場”:研究性學習的知識誘因[J].上海教育科研,2008(5):68-69.
[2]孫立祥.“問題串”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學通報,2011(12):31-33.
[3]王業志.建構主義理論在課件開發中的應用與實踐.山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3-10-17.
1、提前介入新課程
作為首批進入實驗的四個省區之一,我們在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課程研制過程中,參加了《技術課程標準》的編制,《技術課程標準解讀》的編寫;并為國家級培訓承擔了《通用技術課程標準研修手冊》、《理解與實施通用技術新課程》和《普通高中新課程通用技術教學指導》的編寫任務,現均已正式出版,為順利實施新課程做好了準備。
2、編寫通用技術教材
XX年12月,廣東省由教育廳教研室、華南師范大學、廣東省出版集團聯合策劃,啟動編寫粵教版普通高中各學科教材的工作。我們集中了省教研室、華南師大和部分學校的專家、教授和第一線教師,積極申報立項,其中通用技術學科教材獲教育部立項通過,為全國四套版本的教材之一。經過艱苦努力,XX至XX年年,全套教材共九個模塊的14冊課本和教學參考書全部通過教育部審查,陸續在我省和其他省市的普通高中新課程中投入使用,為課程改革做出了重大貢獻。據了解,現在選用粵教版教材的省、市、自治區有山東省、安徽省、陜西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湖南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等。
粵教版通用技術教材14冊課本和教學參考書列表
選修模塊
03《電子控制技術》 04《建筑及其設計》
05《簡易機器人制作》06《家政與生活技術》
07《服裝及其設計》 08《汽車駕駛與保養》
09《綠色食品》 10《營養與飼料》
11《農副產品營銷》 12《無土栽培》
13《病蟲害的預防與預測》
14《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品種引進》
3、教材選用情況
XX年6月,各地開始選用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教材。不同版本的通用技術教材由各地級市教材選用小組自主選擇。我省選用了教育部通過的四套教材中的三套,即粵教版、蘇教版和地質版通用技術教材。其中粵教版通用技術教材有主要15個市選用,約占2/3;蘇教版通用技術教材主要有5個市選用,約占1/3;另有1市由省教育廳安排試驗地質版通用技術教材。我們一直非常重視教材的選用工作,鼓勵各地各校根據當地實際和學校情況,選用不同版本的教材,以利于通過互相交流,互相提高,促進課程的開設,提高教學質量。
4、教師培訓工作
在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每年都舉辦省級骨干教師培訓班,各市、區(縣)每年也都要舉辦各級通用技術教師培訓班,為學校培訓教師,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各級培訓的舉行,基本上保證了任課教師在上課前達到上崗要求,做到了“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有力地保證了開課的基本條件。
XX年7月,與華南師范大學共同舉辦了廣東省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新課程培訓班。本次培訓是廣東省新課程首次通用技術教師全員培訓,采取了專題講座、參與式研討交流、教育教學實踐等多種培訓形式,聘請了課標組的專家和各版本教材主編來授課,專家們的講課深受學員的歡迎。通過這些講座,使學員們初步了解了通用技術,為課程的實施打下了基礎。
XX年6月,與省教育學院共同舉辦了廣東省國家級高中通用技術骨干教師培訓班。培訓班由教育部技術課標組主持,通用技術課標組核心成員全部到位,就高中通用技術教學進行了系統的交流和研討。培訓班上還請廣東實驗中學等四位老師進行了案例分析,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實例。
此外,我們還多次承擔了對使用粵教版通用技術教材的有關省市的教師培訓任務,對山東省、、遼寧省、黑龍江省、安徽省、湖南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等地的教師進行了粵教版通用技術教材培訓。
二、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改革實驗的進展情況
1、學科課程從無到有,由點到面,開課率不斷提高
通用技術課程是普通高中課程改革中的新學科,開設的難度比較大。廣東省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以來,各地各校克服了器材設備和場地的不足、缺乏專業師資隊伍等困難,逐步開設了通用技術課程。XX年僅有少部分市的一些學校嘗試開設,XX年開始,全省各市基本上都有學校開設,課程的管理也逐步走入了正軌。
XX年11月至多XX年年5月,為了全面了解全省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開設的有關情況,有針對性地解決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推動高中新課程的實施,我們對全省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開展情況進行了一次比較系統的調研(見粵教研室〔XX〕32號關于開展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調研工作的通知)。調研工作以XX年11-12月為主,XX年年1-5月又結合其它工作進行了補充調查。據部分地市的調查統計,全省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開課率平均為60%左右。有些市的開設情況比較好,如廣州市全市有130多所高中學校,開設通用技術課程的學校88 所,未開課的學校40多所,開課率達 67.8 %;深圳市共有普通高中學校53所,其中開設通用技術課程的學校有37 所,未開課的學校16所,開課率為70 %。從總體來看,通用技術課程的開設情況目前還很不平衡,但形勢比新課程開始的時候已有很大好轉。同時,各地在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管理方面也進行一些探索,在開課的準備、師資培訓、設備設施、教學評價等方面都積累了一些經驗,出臺了一些辦法和措施,為進一步開展工作打下了基礎。
2、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能力逐步增強
建設一支穩定的師資隊伍始終都是通用技術學科教學實施的重要前提。由于首次全省通用技術教師全員培訓是在新課程開始之前,學校的實施方案和教師的崗位還沒有完全確定,因此參加培訓的教師基本都是臨時從各學科抽調的,其中很多人在新課程開始后并沒有任通用技術教師;加之高考方案公布后又轉回其它學科一批,使本來就相當難找的通用技術教師隊伍人員更加缺乏,新課程通用技術課程的實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近兩年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學校對通用技術課程的認識有所提高,教師隊伍的建設才有了一定的起色。目前的教師經過幾輪的國家級、省級和市區級培訓,以及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的開展,教學能力已經有了較大的提高,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已經逐步走向正軌。
據不完全調查統計,目前的通用技術教師約有一半參加過各級培訓,本科學歷的占90%以上,專科或以下不到10%;專職教師不足1/3, 兼職教師超過2/3。以廣州市為例(資料最全),登記在冊的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教師有267人,參加過培訓的為149人,占55.8%;本科學歷的251人,占94%,專科學歷的16人,占6%;專職教師45人,占16.9%,兼職教師222人,占83.1%。
3、開展教研、科研,課堂教學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
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根據學科、教師和教學的需要,適時舉辦了各種教研活動,如經驗交流、教學研討、案例評選等,并出版了通用技術案例集,以促進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各級教教研員也積極組織各種類型的教學研究活動,尤其是注意發揮校本教研的作用來促進教學。各級教研部門重視教研活動的開展,有的市如湛江,還成立了通用技術教研會,除了通過集體備課、互相聽課、說課交流、評選論文和案例等活動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外,還充分發揮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以彌補初期培訓工作的不足。
開展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在通用技術課程開設的過程中,我們充分體會到,越是薄弱的學科,越要加強教學研究工作,發揮教學研究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通過各級不同類型教研活動的開展,廣大教師在教學常規方法、教材分析、教學手段、教學基本技能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掌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對于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XX年4月-6月,制定了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教學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從實驗的指導思想、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新課程的目標和任務、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新課程的內容和體系、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新課程的實施、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新課程的教學評價、教學研究活動的開展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規定了通用技術課程每周開課不少于2課時,必修2個模塊以上。
XX年12月,舉辦了廣東省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案例評選活動。由全省各地普通高中選送的案例評選出優秀案例,并編寫了案例集,錄制了教學光盤配套下發,供學校在進行通用技術教學時參考。
XX年4月,我們在珠海承辦了第二屆通用技術四省區協作會議。出席會議的有課標組核心成員、廣東、海南、山東、寧夏四個實驗省(區)的教師和教研員,還有江蘇、福建2個準實驗區的代表,以及一些相關院校的教學、科研人員等共80多人。會議內容有經驗介紹、現場觀摩、說課交流、專家講座,討論互動等,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
XX年1月份,參加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組織的《普通高中新課程各學科教學指導》編制工作,承擔了通用技術學科教學指導的編寫任務,該書現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XX年6月,我們制定了《廣東省普通高中新課程通用技術科模塊教學要求》,為課程開設、教學正規化創造了條件,為教學評價制訂了標準,為新課程的進一步實施打下了基礎。
1.引言
21世紀是信息科學的世紀,電子科學與技術是信息科學發展的基礎學科。半導體集成電路作為電子科學與技術的核心,是電子類相關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而半導體集成電路這門課程中,靜態邏輯電路[1-3]這一塊又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分。靜態邏輯電路分為靜態CMOS邏輯電路和傳輸門邏輯電路。現有的絕大多數教材表明傳輸門邏輯電路的理解設計方法和靜態CMOS邏輯電路的理解設計方法是不一樣的。人們總結出了的一套設計靜態CMOS復合邏輯門電路的通用方法[3],其步驟如下:
(1)調整布爾代數式(也叫邏輯關系式),使得輸出為負邏輯。
(2)當邏輯關系式為“或”時,PMOS管串聯,NMOS管并聯。
(3)當邏輯關系式為“與”時,PMOS管并聯,NMOS管串聯。
(4)改變尺寸可調整速度或輸入閾值。而對于傳輸門邏輯[3],其理解和設計的方法是二叉判決圖BBD。這兩類方法不統一,給學生在理解和設計邏輯電路造成很大的麻煩。本論文提出一種能夠簡易地理解傳輸門邏輯和靜態CMOS門邏輯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學生也可以簡易地設計傳輸門和靜態CMOS邏輯電路。
2.方法
下面我們介紹一下這個方法。我們這個方法分為如下三個部分:
(1)對于單個NMOS管而言,漏極輸出C等于源極輸入A和柵極輸入B的“與”。邏輯表達式為。圖1顯示了單個NMOS管。根據NMOS管高電壓通、低電壓阻的特性,我們可以得到。
(2)對于單個PMOS管而言,漏極輸出C等于源極輸入A和柵極輸入B的“非”的“與”。邏輯表達式為。圖2顯示了單個PMOS管。根據PMOS管高電壓阻、低電壓通的特性,我們可以得到。
(3)對于兩個MOS并聯而言,總的輸出等于各個MOS輸出的“或”。我們以兩個NMOS管并聯說明這種情況。圖3顯示了兩個NMOS并聯的情形。我們可以得到:
3.結果和討論
(1)我們先用上述的方法來理解靜態CMOS邏輯電路和傳輸門邏輯電路。
首先看CMOS反相器,圖4顯示了CMOS反相器的示意圖。從圖4中我們可以看出對于輸出VOUT,PMOS管和NMOS管是并聯的關系。利用上述的方法,我們可以得到PMOS管和NMOS管的漏極分別為和,所以。可以看出我們的方法對于理解簡單的CMOS反相器邏輯是適合的。
我們再來理解一個復雜一點的兩輸入的異或門靜態CMOS邏輯電路。圖5顯示了靜態CMOS異或門邏輯電路示意圖。運用我們的方法,我們可以得出:對于P網,有、、、。對于N網,有、、、、。所以,。可以看出我們的方法能夠簡單的理解較為復雜的兩輸入靜態CMOS異或門邏輯電路。我們有理由相信對于理解更為復雜的靜態CMOS邏輯電路,我們的方法同樣適用。
理解完了靜態CMOS邏輯電路,我們在來看看傳輸門邏輯電路。圖6顯示了一個基于CMOS傳輸門構成的同或門邏輯電路。運用我們的方法,我們可以得出:、、、、、、。因為前面我們已經理解了CMOS反相器,所以圖6中我們直接用反相器邏輯功能。可以看出我們的方法可以很簡單的理解傳輸門邏輯電路。從圖6我們也可以看出,對與CMOS傳輸門,其邏輯功能跟隨NMOS傳輸門。
我們再來理解一個全加器中靜態的曼徹斯特進位電路。圖6顯示了全加器中靜態的曼徹斯特進位電路示意圖。運用我們的方法,可以得到:
、、、、。可以看出,按照我們的方法,正確的理解了全加器中靜態的曼徹斯特進位電路的邏輯表達式。
(2)運用我們的方法來設計靜態CMOS邏輯電路和傳輸門邏輯電路。
我們首先來設計一個靜態CMOS邏輯電路。設計靜態CMOS邏輯電路就是理解靜態CMOS邏輯電路逆過程。我們以邏輯表達式為例來設計靜態CMOS邏輯電路。參考上面講述的運用我們的方法理解靜態CMOS邏輯電路的過程可知,首先要將邏輯表達式寫成如下形式:
這一項是對應靜態CMOS電路的P網,而這一項是對應靜態CMOS電路的N網。觀察這兩項,反向運用我們的方法,可知在P網中下面是柵極輸入由C控制的PMOS管,再下面是并聯的兩個柵極信號分別由A和B控制的PMOS管。而在N網中,對應的是串聯的兩個柵極信號分別由A和B控制的NMOS管,這兩個串聯的NMOS管再與柵極信號由C控制的NMOS管并聯。由上述分析可知邏輯電路圖如圖7所示。
其次運用我們的方法設計一個靜態傳輸門電路。以異或門為例,其邏輯表達式為。運用我們的方法,得知一個兩輸入的“與”相使用一個MOS管,而“或”代表兩個MOS管并聯。如果使用兩個NMOS管并聯,電路圖如圖8所示。由圖8可知,使用NMOS管的話還要兩個反相器才能完全實現“異或”功能。如果使用兩個PMOS管并聯,電路圖將更為簡單,可以省略兩個反相器,電路圖如圖9所示。
在學習靜態傳輸門邏輯電路時,我們知道靜態傳輸門邏輯相比與靜態CMOS邏輯電路而言有一個優勢就是:輸入不同,邏輯功能也不同。實際上在這個優勢背后有個不變的本質,這個本質就是本教學論文提出的理解和設計靜態傳輸門和靜態CMOS邏輯電路的方法。
4.結論
本教學論文提出一種能簡易地理解和設計靜態傳輸門和靜態CMOS邏輯電路的方法。這種方法基于對NMOS管“高通低阻”和PMOS管“低通高阻”的電學特性的充分理解。我們的方法統一的靜態CMOS邏輯電路和靜態傳輸門邏輯電路,便于學生的理解和學習。
參考文獻
[1]張延慶,張開華,朱兆宗.半導體集成電路[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第2版),1986.
一、關注教師知能結構,探索專業發展策略
在通用技術實施的過程中,我們遇到的突出困難就是師資建設問題。2007年調查發現,浙江省79%的專職通用技術教師來自勞動與技術、物理、信息技術等學科,21%來自科技活動指導教師及數學、英語、化學等學科教師或實驗員,而75%的兼職教師以兼任物理、信息技術、化學等學科為主。
基于通用技術教師在知能結構上存在的不足,我們通過區域合作教研、校本研修、網絡教研等方式探索促進通用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在內容上,構建著眼于解決教學過程中疑難問題的指導體系,并加強以奠實學科專業基礎為主要任務的專題研修。2007年至2008年,浙江每學期初開展課前培訓,以課程標準和教材解讀及教學方法介紹為主。2009年至2012年,開展一系列解決教學過程中疑難問題的培訓。在省級培訓之后,各市、縣都積極地組織了相關培訓。例如,針對通用技術實踐操作能力、設計能力等普遍較弱的現狀,衢州市江山市實施了一系列專題研修,2009年,舉行了為期10天的以鉗工技能和設計能力提高為主要目標的研修活動。
教師專業發展的根本是教師的自主、自覺學習和發展,同伴交流合作是一種重要策略。但一所普通高中只有1~2名專職通用技術教師,教研活動很難組織,對于一個縣(市區)來說通用技術教師人數也不多,骨干教師數量有限,難以高質量地展開活動。因此,在組織形式上一方面通過學科能力評比,引導通用技術教師的自覺專業修煉;另一方面,加強區域合作教研,形成通用技術教師互助工作機制,并且構建網絡教研平臺,建設教師學習研修的虛擬社區。例如,寧波奉化共有5所普通高中,只有十幾位通用技術教師,教研力量比較薄弱,于是與附近的象山縣開展合作,兩地多次組織教研活動,在開展教學反思、同伴交流討論的同時,兩地骨干教師、教壇新秀、學科帶頭人作講座和執教示范課,進行操作技能指導,提高了教研的質量和互助的效率。
網絡教研方面,我們在省市縣不同層面都進行了探索。如省教育廳建立“浙江通用技術教學網”、嘉興市建設了定位為通用技術教師網絡資源庫的“嘉興通用技術網”、奉化市建設了以討論交流為主的“奉化市通用技術教學論壇”和以網絡研修為主的“奉化市通用技術網絡研修平臺”以及各種通用技術教師QQ群。不同層面、不同定位的網絡平臺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開展教學研究,構建動手與動腦相結合的課堂
通用技術課程實施初期,課堂教學中存在兩個誤區,一是將通用技術課上成純粹的動手操作課,另一個是將通用技術課上成純粹的理論課。而對照課程標準,我們不難發現,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核心目標不是停留在單一的動手技能的培養上,而是定位在學生技術素養的提高上;在內容上,不僅包括技術工具的操作、技術產品的制作,而且還包括技術設計、技術試驗、技術決策等內含大量學生心智活動的內容。因此,通用技術課堂應該是動手與動腦相結合的課堂,是充滿實踐、充滿創意的課堂。
怎樣將通用技術課程理念、課程要求轉化為常態的教學行為,落實到教師的具體教學中,在操作上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我們充分認識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中正確、有效地落實課程要求的重要性和現實困難,開展了課程標準研究,撰寫了《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研究報告》,從宏觀上把握課程標準的落實;研究并制訂了《浙江省普通高中學科教學指導意見――通用技術》,對如何實施通用技術教學和達成教學目標提出了具體的參考建議;開展了通用技術教學設計研究,研究通用技術教學的方法與策略,針對教學重難點設計多個案例片段,并形成了必修模塊的教學設計集;開展了“普通高中新課程課堂教學案例研究”,以一個個生動的課堂教學實例為載體,探究通用技術課程理念的落實,研究可操作的方法,解決教學實踐問題,包括技術案例的選擇、技術實踐活動的安排、技術思想和方法的教學、學生作品評價的開展等。隨著課程的實施,2012年開始,我們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開展通用技術課程技術設計與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探索普通高中學生技術設計與實踐能力的表現特征和培養技術設計與實踐能力有效教學策略。
我們還對學生的實踐活動開展了研究,提出通用技術教學中學生實踐活動的設計、制作、試驗三種模式,而每一種模式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賦予不同的組織形式。通過幾年的實踐,強調技術試驗方法的“紙制梁的設計與承重試驗”、強調設計一般過程的“臺燈的設計與制作”、強調方案構思的“橡筋動力小車的設計與制作”、強調工藝的“三角架的制作”、“木質鳥巢模型的制作”、強調結構的設計與制作的“木橋模型的設計與制作”等項目在不少學校得到了實施,并受到學生的歡迎。這些活動項目,緊密聯系學生生活,使學生在設計、制作、試驗等實踐活動中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
教研活動帶動了一批通用技術教師的研究和實踐。同時,在省市縣各級教研室開展的課堂教學評比、觀摩、教學論文評比活動,使更多的教師了解課堂教學方向,并參與教學研究。課堂教學從最早的技能訓練或案例教學為主,轉變為案例教學、項目教學、任務驅動等多種方法靈活使用。
三、以選修課程帶動學校應用性課程建設
2012年,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對高中課程結構進行調整優化,減少必修課程比例,增加選修課程比例,并將選修課程分為知識拓展、職業技能、興趣特長、社會實踐等四類,將通用技術選修課程規定為職業技能類選修課程的主要內容之一。
2013年調查顯示,僅嘉興、金華、臺州、麗水四個地市的通用技術教師就開設了82門通用技術選修課程。其中既有應用科學課程和技術應用課程,也有很多職業技能類課程,如“生活理財”、“快樂烘焙”等以生活技能為主的課程,“農業種植技術入門和實踐”、“金工基礎”等以職業技能訓練為主的課程。
通用技術選修課程的建設,不僅帶動了以生活技能培養、就業準備為主旨的職業技能類選修課程的建設,而且帶動了以專業發展為主旨的應用科學和以素養提高為主旨的技術應用課程的建設,這有利于改變目前普通高中學術性課程過多、應用性課程不足的現狀。
四、項目測評與紙筆測試相結合,引導實施方向
通用技術課程的實施,不僅需要有效的課程評價機制來保證,而且需要課程評價的積極引導。浙江省構建了以動手項目制作為主的綜合素質測評和以紙筆測試為主的會考相結合的通用技術評價體系,并將通用技術納入到高考之中。
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通用技術項目測評,包括平時實踐活動和測評的技術設計項目,目的是引導學校能夠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積極開展學生實踐活動,讓學生經歷完整的技術設計過程。通用技術會考、通用技術高考則以紙筆測試為主。
通用技術是一門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課程,不少人對采用紙筆測試存在一定的爭議。我們認為,雖然工具的實際操作、模型的裝配、技術試驗的實施等不能完全依靠紙筆測試來考查,但技術知識、思想與方法的運用、加工工藝、技術語言表達等內容是可以通過紙筆測試來考查的。為使紙筆測試能夠體現通用技術課程特點,我們提出通用技術會考、高考在目標上應強調以能力立意,在內容上應注重技術知識、思想方法、方案構思、設計評價等的考查。我們提出技術評價、設計、實踐能力為一體的學科能力建構設想,依據通用技術課程標準,進一步明確測試的內容范圍和具體的評價指標和標準,開發了體現能力立意的題型,如案例分析題、作品評價題、技術操作題、技術試驗題、讀圖作圖題、技術設計題等,這些題型更多地體現了引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的價值取向。
一、具有合理的資源管理平臺架構
1.按照如下5種分類方法進行管理和查找
(1)按年級瀏覽:學段―年級―學科―冊次―章節
(2)按學科瀏覽:學科―學段―年級―冊次―章節
(3)按資源類別:資源類別(課件、教案、學案、試題試卷、教學論文、教學錄像、教學反思、教學素材等)―學段―年級―學科―冊次―章節
(4)按資源類型:資源類型(文本,PPT,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學段―年級―學科―冊次―章節
(5)按專題瀏覽:用戶可以自己定義各種專題
2.對單個資源的說明要全面
資源說明應該包含如下內容:
資源編號(編號唯一,自動生成,每位有一定含義,便于查找、管理、舉報錯誤或重復資源)、資源名稱、內容摘要、學科、學段、年級、冊次、章節、資源年份、資源類別、資源類型、所屬專題、適應對象、作者姓名、文件格式、文件大小等。
資源編號說明:共11位,各位含義如下:
第1位表示學段(0初中、1高中);
第2位表示年級(若第1位是0,則第2位的1~3分別表示初一、初二、初三;若第1位是1,則第2位的1~3分別表示高一、高二、高三);
第3位表示學期(用1和2分別表示上學期和下學期);
第4、5位表示學科(語文01、數學02、英語03、物理04、化學05、生物06、歷史07、思品08、綜合實踐09、音樂10、體育11、美術12、信息技術13、通用技術14、基本能力15等);
第6、7位表示章節;
第8至11位表示序號。
上傳資源時需要填寫以上內容。
3.瀏覽每個資源要顯示相應說明
如:對于教案和課件等,要顯示資源編號、名稱、年份、版本、類別、類型、上傳用戶、適應對象、文件大小、需要點數、下載次數、摘要等。
4.資源管理平臺的定位
該資源管理平臺本著簡單、實用、穩定、優化的原則設計,力求運行速度快,可視效果好,使用方便。
二、具有多級用戶管理機制
用戶管理要分級進行,不同級別的用戶具有不同的權限,大體可分6個級別:總管理員、總審核站長、學科審核站長、超級用戶、高級用戶和普通用戶。在后臺建立一個專門的用戶管理欄目,能夠對不同級別的用戶進行管理。
1.總管理員
負責資源平臺的正常運行,數據的備份,所有用戶的增加、刪除和確認。如果用戶很多,可以聘任幾個部門管理員,部門管理員除了具有普通用戶的權限外,還能夠對本部門的用戶進行管理,如進行新增、修改、刪除用戶等操作。部門管理不能擁有資源審核權限。
2.總(審核)站長
對學科站長進行考評,有權聘任或解聘學科站長,有權審核所有內容,對有錯誤的內容有權刪除或修改。
3.學科(審核)站長
負責本學科上傳內容的審核,并確認資源的質量等級,但無權刪除自己已通過審核的資源。
4.超級用戶
負責高級用戶和普通用戶的管理。通過注冊,可自動成為普通用戶,經過超級用戶的審核和確認可以成為高級用戶。
5.高級用戶
高級用戶可以瀏覽資源,下載、播放所有資源,上傳資源,對自己上傳的資源進行有限管理(比如:可以編輯“待審核”和“退稿”的資源;可以新增或刪除待審核的資源等)。
6.普通用戶
普通用戶由用戶自己注冊,注冊成功后,可以瀏覽
資源,下載免費的資源,可以上傳資源,審核通過后也可以獲得點數,只要擁有足夠的點數也可以下載任意的資源。
三、具有一套科學的管理和評價機制
1.總體思路
資源建設總的管理思路是分兩個方面進行管理:
一個方面是評比,即學校年級教師,針對課件、教案等評比,分一、二、三等獎,對獲獎者頒發證書,把優秀的作品上傳至教學資源庫,全校師生共享,作為免費資源。
另一個方面是通過點數對教師進行績效考核,激勵教師積極參與資源建設;同樣對學科站長也通過點數進行績效考核,激勵學科站長積極參與,把好質量關。
2.具體措施
上傳的資源,如果通過審核可以分為5個檔,分別是永久免費、0點、1點、3點、5點。如果是0點等級,如果其他用戶下載達到10次,自動轉為1點的檔;如果其他用戶下載達到100次,自動轉為3點的檔;如果其他用戶下載達到1000次,自動轉為5點的檔。如果該資源上傳時間已超過2年自動轉為免費資源。
使用點數制來管理和評價教師上傳和應用資源的情況。設置3個計數器,分別是:上傳資源計數器、下載資源計數器和評價資源計數器。
同樣使用點數對學科站長進行評價。凡是該管理員審核通過的資源,匯總這些資源的所有上傳資源點數、下載資源點數和評價資源點數進行評價。
對上傳有嚴重學術錯誤并通過審核的資源,總站長要及時刪除該資源,并扣掉學科站長因該資源獲得的3倍的點數,扣掉原作者因該資源獲得的2倍的點數。
評價參數:
貢獻量=上傳資源點數+評價資源點數-下載資源點數
參與度=上傳資源點數+評價資源點數+下載資源點數
用學科內所有教師的參與度的平均值+貢獻量的平均值考核學科,學科內用每位教師的貢獻量考核個人。學校按學科投入資金,各學科根據每位教師貢獻量獎勵個人。
另外,要具有豐富的統計分析和顯示功能。
(1)用戶登錄后,能顯示用戶的相關信息:用戶身份、用戶的各種點數,用戶上傳下載資源數量等。
(2)能夠顯示注冊用戶數、在線人數、總容量、資源總數、本日上傳數、昨日上傳數、本日下載數、昨日下載數等信息。
一 項目式教學法——應用型本科教育教學的有效形式
應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養應用技術型高級專業人才,其“培養過程中最突出的特色是重視實踐教學,突出實踐能力培養”[2]。“項目式教學”是指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真實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3]。它是“建立在建構主義和情景學習理論基礎上體現行動導向教育理念的教學方法[4]。項目式教學是將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轉變為以完成項目、職業體驗和解決問題為主的多維互動式教學,其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 的被動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5]
項目式教學法的另一個特點是強化了實踐教學,突出了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它既能在生產或工作實踐中培養學生具體應用專業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能讓學生具有更“寬”“專”“交”的知識結構,強調了理論、知識、方法、能力的協調發展,使學生具有更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崗位適應性;不僅具有勝任某種職業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知識、技術創新和知識、技術二次開發的能力。學生學習的實踐性、主動性、互動性、創造性在項目式教學中能得到充分體現。因此,項目式教學法能更好地適應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要求。
二 學院在項目式教學法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一)強化理性認識,探索項目教學的內涵和本質特征
四川工業科技學院是一所高等職業院校升格而成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工科類專業是學院設置的主體專業。通過項目式教學,強化工科學生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突出教學的實踐性是學院教改工作的主要方向。為了探索項目式教學的本質特征,統一思想和行動,學院多次召開全體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和全體學生干部、學生代表參加的“推進實踐教學,實施項目教學”的主題研討會、動員會,下發了《關于制定專業實踐教學計劃和大力推進實踐教學的幾點意見》,要求各專業在樹立實踐教學意識的基礎上,圍繞項目式教學,完善專業綜合職業能力目標體系,調整課程結構和課程設置,將專業綜合職業能力分解并落實到相關課程模塊和教學內容,制定各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計劃和實習實訓教學計劃,研究實踐教學各個環節的整合,全面實施項目式教學。
(二)分解培養目標,構建適合項目教學的能力目標體系和課程體系
1 構建綜合職業能力目標體系
為了更好地適應項目式教學,我們把專業綜合職業能力目標分解為學生思想道德素質、通用能力和專業核心能力三大部分。它是構建課程模塊,設置課程,制定項目式教學計劃和開展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依據,也是確定課程教學內容和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
2 構建綜合職業能力課程體系
我們把應用型本科構建課程體系的基本目標,定位在建立實踐課程體系,適應項目式教學上。為此,我們調整了課程模塊,將課程體系分為思想道德素質課程、通用能力課程、專業核心能力課程、專業基本理論知識課程以及素質和能力拓展課程五大模塊。這種模塊課程,既強調了理論知識課程的寬度和長度,又突出了通用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注重了學生思想道德等人文素質的提高,兼顧了學生個人特長和能力的拓展。模塊化課程使項目式教學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更加明確和突顯。
(三)突出實踐特色,制定實踐教學項目和教學規范
1 確定項目選擇和項目教學的原則
“教學項目的選擇與開發要綜合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和課程的教學目標三個因素。在此基礎上,結合行業、企業的實際工作項目、工藝規范與技術標準,選擇具有明確主題和活動內容的典型項目”。[6]因此,我們制定了項目選擇和項目教學的幾個原則:(1)典型性和針對性原則。項目必須是“真問題”“真課題”;項目教學必須同專業綜合職業能力目標體系緊密結合。(2)綜合性和差別性原則。項目選擇應該以專業為基礎,體現多學科,一般不限于某一學科;不同專業應有不同項目或項目應有不同的側重點。同一項目的教學對不同專業應有不同要求和不同的考核標準。(3)理論和實踐并重原則。通過項目教學能引入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講授,使學生在獲得能力的同時獲得必需的理論知識。(4)可操作性、實效性原則。項目的選擇和教學,要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行動導向和學生的實際操作;學生的訓練以及考試考核成績評定要具有實效性。(5)開放性、互動性原則,即項目開發和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師生能互動。
2 確定項目教學的教學大綱
項目教學必須編寫出項目教學大綱,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素質與能力、主要項目和非主要項目等關系,明確項目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考核方式和學生成績評定標準等構成要素,以避免孤立地進行項目式教學。
3 編寫項目教學教材和資料
為了解決教材和相關的資料問題,我們采取了先資料,后教材的作法:第一階段,用2年左右時間,通過借鑒、收集整理、自己編寫,解決項目教學急用的各種資料。第二階段,用5年左右的時間,編寫出項目教學課程教材,并在教學實踐中逐步修改完善,力爭達到出版要求。
(四)建設實習實訓基地,為實施項目教學提供硬件支撐 為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學院成立了以院長為組長的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中的決策和規劃。下設辦公室,成員由教務處、招生就業處、學生處、二級學院等處室、部門的負責人組成。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學院建設了一批比較穩定的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這些基地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種:單純實習實訓型。主要用于與教學進程相適應的課程教學項目實習實訓,大多設置在校內或學校附近交通方便的地方。
第二種:校企雙向合作型。企業和學院分別在對方建立人才培訓基地和實習實訓基地,選擇相關專業畢業班的學生組成培訓班,學習企業需要特設的課程和企業的相關規章制度,熟悉企業業務運作情況。培訓結束,學生即可到企業參加綜合項目的實習實訓。
第三種:實習與就業結合型。企業接受即將畢業的學生頂崗實習并準就業。
(五)完善實踐教學的評教評學體系,加強項目教學的管理和考核
1 完善教學督導組織,加強對教學過程的督查、督導
學院完善了教學督導組,委派一位副院長主持督導組的工作,增加了教學督導辦公室的人員,制定了《教學督導工作條例》,建立了會議制度、聽課制度、教學研討制度和定期提交教改意見和建議的制度。
2 健全評教評學制度,促進教學管理規范化
我院的評教評學制度由學生評教、教師評學等六個部分組成。評教評學活動的主要方式是問卷調查和召開座談會。為規范問卷調查,教務管理部門編制了6種表格,列出了評教評學的項目和評分標準或等級標準。普遍的評教評學活動,即全院師生人人參與的評教評學活動每學期2次,專項評教評學活動即針對某位教師或某門課程的評教評學活動每學期1~2次。
3 改革考試制度和學生成績考核辦法,探索項目教學考評的長效機制
為了保證項目教學取得實效,我們確立了形成性診斷考核和總結性評價考核并重,以形成性診斷考核為主的考核體制。推行知識、技能和素質全面考核,建立以能力考核為主的考核內容結構;將考核重心轉向實踐環節的項目教學,注重學生平時的學習和訓練,將平時成績所占比例由原來的30%,提高到50%。擔任通用能力和專業核心能力培養任務的課程,其項目能力測試成績所占比例不低于60%,且實行能力測試成績“一票否決制”。
通過探索和實施,我們總結出了“項目教學”的三個基本特點:(1)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教學目標,制定教學項目和項目目標;(2)根據項目教學目標組織教學;(3)保持教學項目之間一定的順序和連續性,上一個教學項目完成后才能轉入下一個項目的教學。
應用型本科教育是突出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的一種高等教育形式。大力推進實踐教學形式的改革,實施項目教學,有利于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實踐性教學是打造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彰顯其專業潛能特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7]我們學院在項目式教學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今后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特別是探索項目教學的環節、內容、方式方法和規律,使項目教學更加符合應用技術型高級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和要求。
參考文獻
[1]張士獻,李永平. 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綜述[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版),2010(10).
[2]高玉平,胡志民.在互利雙贏中拓寬和深化校企合作-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開展校企合作的創新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1).
[3]凌紅,楊興平,等.在五年制高職實行學分制選課管理與學生管理的實踐研究[C].盧鐵成.科學發展 探索創新:四川省高等教育學會第十次高等教育學科優秀科研成果總覽[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12.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論 文 網專業教育教學論文和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