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0 07:42:2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老年護理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2研究方法
1.2.1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方法,正式調查前先進行預調查,根據預調查的結果修改完善后進入正式調查。正式調查前全面培訓調查員,統一調查標準。采用入戶面對面詢問方式進行調查,所有問卷由調查人員填寫并當場收回。
1.2.2調查工具參考相關文獻,自行設計《東莞市社區老年人護理需求現狀調查》問卷。問卷調查內容: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經濟水平、醫療保險狀況等;患病情況,如高血壓病、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腫瘤等;護理需求,包括對健康指導、定期體檢、上門診療服務、家庭訪視、家庭病床等的需求;護理需求的影響因素,包括性別、年齡、經濟水平、職業、文化程度、慢性病患病情況、醫療保險等。
1.3統計學方法用EpiDate3.1錄入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率或構成比描述,單因素分析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歸,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2結果
2.1東莞市大嶺山鎮社區老人慢性病患病情況371名調查對象中,患調查問卷中所列舉疾病者267名(71.97%),其中患兩種及兩種以上疾病者105名(28.30%)。患病居前5位的依次是高血壓病、關節炎、糖尿病、心臟病、腦血管病,分別占39.34%、15.90%、10.51%、5.40%、2.70%。
2.2東莞市大嶺山鎮社區老人的社區護理需求現狀東莞市大嶺山鎮社區老年人護理需求服務項目中,目前需求最高的前5項分別是定期進行體檢、提供健康知識宣教、提供家庭病床服務和家庭訪視、慢性病長期護理、上門診療服務;需求性較低的是提供生活護理服務和臨終護理。
2.3東莞市大嶺山鎮社區老人護理服務需求的影響因素影響東莞市大嶺山鎮社區老年人選擇護理服務的因素主要是慢性病患病情況、經濟水平、文化程度。經濟水平越低,護理需求越大;文化程度越低,護理需求越大;所患慢性病程度越重,護理需求越迫切。
3討論
3.1東莞市大嶺山鎮社區老年人家庭護理需求現狀東莞市大嶺山鎮轄下共24個村委會(社區),老年人(60歲以上)所占人口比例約為12%,人口結構已經呈現老齡化趨勢,個別社區60歲以上老人所占人口比例更是高達17%,老齡化的情況不容忽視。本次調查顯示大嶺山鎮社區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達71.97%,其中患兩種及兩種以上疾病者占28.30%。說明社區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比例較高,且年齡越大,同時患多種慢性疾病的比率上升,這與國內王春梅等的調查結果一致。慢性病病程長、恢復慢、致殘率高的特點決定了病人康復過程主要圍繞家庭和社區開展,老年人所患慢性疾病越多,病人就越希望獲得來自社區快捷、有效的護理服務,以促進其早日康復。本調查顯示,在家庭護理需求中排在首位的是健康體檢,其次是提供家庭病床服務和家庭訪視。但目前社區老年人護理需求被滿足的程度較低,社區護理服務狀況不容樂觀,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鄉鎮社區護理服務還處于起步階段,社區衛生服務站的人力資源有限,以及老年人對社區衛生服務站能提供的社區護理服務項目及范圍還不了解等。調查發現影響老年人選擇社區護理主要是費用問題,慢性病患病程度、經濟收入和文化程度均不同程度影響其生活質量,從而制約著老年人對社區護理服務的需求。
3.2建議及對策
3.2.1進一步完善社區老年人健康檔案為了進一步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大嶺山鎮已初步為鎮區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檔案,對社區老年人存在的不同健康問題和患病情況有了初步了解,但僅限于建檔時社區老年人的患病情況,缺乏階段性的老年人生活質量監測和護理需求記錄,健康檔案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為了實現動態管理,大嶺山鎮政府2012年舉辦了“情系社區,呵護健康”為主題的社區健康服務,為所轄社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費的身體檢查,對老年人的患病情況及護理需求進行了跟蹤管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體檢結果為其制定切實可行的預防保健措施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預,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并完善和更新了健康檔案,實現了動態管理。這項舉措得到了社區老年人的普遍歡迎,滿足了社區老年人的首要需求。
3.2.2發揮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作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社區保健工作的重要場所,承擔著醫院外的醫療預防、保健、康復護理工作。本研究調查發現老年人護理需求比例較高的是上門診療服務和家庭訪視。大嶺山鎮現有1個社區醫療中心和9個衛生站,目前10個社區醫療站點均有一支醫療“單車隊”,這支由社區全科醫生、社區護士和公共衛生醫師組成的醫療保健小分隊,采取主動上門服務的形式深入居民社區、家庭。為社區居民提供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五位一體”的綜合服務,為行動不便的居民測血壓、進行身體檢查,針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提供定期的復查,了解病人服藥的效果,適當調整治療方案。同時,針對一些病人的不良生活習慣進行宣教,針對老年孤獨等問題提供心理輔導。醫師團隊足跡遍布鄉鎮社區,每月隨訪人數超過4600人。
1.2宜春市老年護理現狀分析首先是老年護理專業人員缺乏。據統計,我國失能與半失能老年人已達3300多萬,占老年人口的19%。然而,目前我國醫學院校對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培養嚴重缺乏,以宜春市為例,宜春學院和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兩所已設置了醫學專業的學校均無老年(醫學)護理專業,只是在課程設置方面增設了與老年護理相關的課程,但專業性不強,導致無法給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專業護理,嚴重影響護理質量。其次是老齡人對醫療護理保健需求增加。醫療衛生保健、老有所醫是老年人最為突出和重要的需求,由于我國具有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長快、老齡化趨勢明顯的特點,龐大的老年人群所帶來的健康問題導致對衛生服務需求激增。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個器官功能出現慢性、進行性、退行性的變化,易患多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接受治療和護理服務,同時,老年人健康意識逐漸增強,老年護理不僅是單一的疾病護理與生活照顧,而是更深層次的掌握,以維持老年人最佳功能,使老年人無病長壽,身心健康,縮短老年人被照料的時間,提高生活質量。最后是社會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突出。我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推行獨生子女政策,這意味著在老齡化到來的同時存在另一個社會問題(家庭小型化),從而導致“空巢老人”現狀尤為突出,三代同堂家庭的減少、“421家庭”的增多,導致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難以繼續,養老服務更多依賴于社會。但社會衛生服務的發展仍相對滯后,不能滿足全部老年人的養老需要,例如一些僅需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治療的老年性疾病患者卻選擇在綜合性醫院就診,導致綜合醫院床位不足,加劇養老服務供需矛盾。
2改進宜春市老年護理工作的三大對策
2.1實施整體護理進入老年期,常常面臨社會角色的轉變、喪偶、疾病等突發事件,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群的心理伴隨生理功能的衰退會出現老化現象。因此,老年護理工作者需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護理服務,樹立整體觀念,在老年護理工作中更注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統一,做到保健護理、生活照料、精神呵護同步到位,提高生命質量,實現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
2.2加強老年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擴大護理教育規模,緩解護理人員缺乏狀態。專業老年護理人才市場空缺很大,醫學院校可根據就業趨勢開設相關老年護理專業,加快老年護理教育,突出人才培養建設,滿足社會市場需求。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加重老年護理課程比例,突出老年護理特色,注意與老年人健康需求緊密結合,使老年人和老年患者的整體護理進入到醫學護理專業人才的常規教育中。
2.3健全老年護理服務體系強化家庭護理,建立健全社區護理服務體系如特殊護理中心、老年人日托所等機構。積極推行主動服務模式,發展有中國特色的老年護理院,如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多層次的社會服務體系;建立居家養老的照料體系,比如社區老年公寓模式,這種模式綜合了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和老年公寓模式的優點,既方便,又減輕了老年人子女的負擔,還解決了醫療服務人員配備不全的問題。同時要利用現有資源發展老年護理機構,將閑置的場所等資源有效地轉化為社會化的老年護理機構,逐步形成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為老年人提供安全、優質、滿意護理服務。
3老年護理在構建“宜居宜春”中的積極性作用
3.1有利于促進“宜居宜春”和諧穩定老年人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老年護理工作,完善養老體系,倡導社會敬老、養老、助老的社會風尚,建立醫院、社區、家庭相結合的老年衛生保健系統,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才能充分享受豐富多彩的現代城市生活,將城市視為自己物質的家園和精神的歸宿,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
一、心理問題及護理原則
1.焦慮不安
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每個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為明顯。他們對自己所患何病,嚴重程度,何時才能治好等還不清楚,因此焦慮不安,表現為煩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護理原則:解釋一支持一放松訓練。針對患者提出的問題予以認真的解釋,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況除外如癌癥患者等),指出焦慮不安產生的原因及不利影響,并進行放松訓練(自我按摩,簡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納護士的意見,在較短的時間里消除或減輕這種心理,睡眠及飲食狀況會有明顯改善。
例1:男,“歲,以心源性暈厥”首次入院。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了何種嚴重的心臟病或是腦血管病,因此焦慮不安,經用上述原則進行心理護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確診后二周出院。
2、孤獨寂寞
主要出現在住院時間較長缺少親人陪護的病人。這類病人多性格內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語,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來探視,病人感到非常孤獨,十分寂寞,表現為無所事是,情緒低沉,常常臥床等。
護理原則:建立與病友進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獨寂寞的最好方法。這類病人雖表面沉寂,但內心情感豐富。在護理上要主動與病人接觸,交流思想,首先成為病人交往的對象,然后幫助病人與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還可引導病人參加一些切實可行的活動,如讀書、下棋、打太極拳等。
例2:男,68歲,臨床診斷“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病人很少講話,獨自活動,常在床上長時間靜臥。我們就主動同他交談,有針對性地將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來參加一些活動,并向病人講解交往的好處和方法,鼓勵他多和別人接觸。經過一段時間,病人已和病友們建立了感情,不再感到孤獨寂寞了。
3、悲觀消極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種日落黃昏的感覺,這種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負性增強,產生悲觀失望的心理,認為自己沒用了,還要給別人增加負擔,所以求治的主動性不高,往往被動配合治療。主要見于平素自尊心和獨立性較強且病情較重的病人。
護理原則:關心一支持一鼓勵。病人這一心理產生的基礎是不敢面對現實,其實是一種逃避行為。針對這種情況要取得家屬的配合,主動關心病人,使病人認識到親人們愛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復,講解主動配合治療的意義,在精神上要首先戰勝自己。對病人每一點認識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應該指出的是,家屬的關心與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例3:女,62歲,以“缺血性腦血管病恢復期伴消化性潰瘍”而入院。平素生活能力很強,患腦血管病后左側肢體功能未完全恢復,又患新病,思想負擔較重,認為年齡偏大,恢復無望,遂產生悲觀心理,甚至不想活了。經與家屬配合,關心病人,講清道理,積極配合治療并加強營養和功能恢復訓練,經三個月的住院治療,生活能夠完全自理。
4、恐懼緊張
主要見于病情加重或癌癥病人,認為病入膏育,正向死亡靠近,與求生的本能形成強烈沖突,因此產生恐懼緊張。
對這類病人要給以更多的同情,護理要更加細心,服務周到,言行要謹慎,不要讓病人感覺到病情危重,盡量滿足病人的要求,同時向病人講明病情波動是常見的,可以減輕恐懼心理。
例4:女,68歲,肺癌,病情加重,咳嗽加劇伴咳血,胸痛明顯加重,病人異常恐懼。我們在加強醫療護理措施減輕病人痛苦的同時,告訴病人這是肺結核所致,隨著上述癥狀的緩解,病人也減輕了心理負性壓力,后雖死亡,但在這期間病人恐懼緊張心理明顯減輕,減少了臨終前期的心理壓力。5、疑病
在老年病人中較為多見,此類病人多具有固執、吝嗇、謹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的性格特點。表現為過分關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點不適,就懷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種疾病。護理原則:有充分依據的適度保證一疏導一解釋。
例5:男,65歲,以“高血壓原因待查”入院,一周后血壓恢復正常,查無器質性原因。然而病人自覺身體多處不適,對找不到病因感到很不滿意。對此我們采用疏導的方法,耐心地向病人解釋血壓升高而住院期間查不出器質性病變原因,說明與病人入院前一天與人吵架有關,并作了適度的保證性說明,二夭后病人高興出院。
6、情緒不穩
多見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愛挑剔等特點的病人,對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適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發泄出來,對象常常是護士或陪護人員。
對此類病人要理解,寬容和忍讓,同時進行開導,給以周到的服務去感動病人,使其改變態度。
例6:男,71歲,冠心病,總是嫌別人講話聲音大,護士打針太疼,動作不輕柔等而大聲斥責。對此,我們不計較,反而更加關心他幫助他,在護理操作上動作更加柔和細致,病人很受感動,后來向我們再三道歉7、過分依賴
老年住院病人不同程度存在這一心理,但以依賴性較強和長期有人陪護的病人為明顯。他們事事想讓別人幫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適應了在別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賴性,對康復十分有害。
護理原則:向病人講解活動的重要性,鼓勵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減少不必要的幫助,根據病情制定每日活動計劃。
例7:女,64歲,腎孟腎炎,經治療已顯著進步,但病人已臥床一月余,很少起床活動,凡事由家屬或護士幫助完成。根據該病人的具體情況,我們首先改變了護理級別,讓病人下床作適度的活動,并規定每日活動次數和時間,在家屬陪護下鼓勵病人做生活自理訓練,三周后病情痊愈出院。
二、內科老年病人心理護理創新性研究——有效溝通
1語言性溝通
1.1勸說開導
《素問·湯液·醴論》曰:“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也。”歷代名醫一再提倡“善醫者,必先醫其心,而后醫其身”。故護理人員應“視人猶已”,滿腔熱情對待病人,要主動找病人交談,對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關心同情和體諒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視為親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見彼苦惱,若己有之”。病人悲觀失望時,護理人員要主動、熱情地鼓勵病人,使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語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故護理人員與患者應“兩神相照,兩心相注”,耐心說理開導,達到有效溝通,通過護理人員的語言威力,誘導鼓勵患者,使其提高機體對情感刺激的耐受性,以促使臟腑功能的協調,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復。
1.2交心談心
可以通過交心談心的方式,接近患者,閑談,聊天,拉家常,“問者不覺煩,病者不覺厭”,這樣可以詳細了解病人得病的根本原因,疾病發生發展的演變過程,病人在患病前后的心理狀態,尤其是疾病發生以后的思想情緒的急劇變化,可以進一步了解病人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知識基礎,以及對疾病的認識,也可以進一步了解對疾病的態度,是緊張害怕、恐懼還是樂觀,有沒有戰勝疾病的堅強意志,同時還可以了解病人家屬的思想狀況,想法,要求及存在的實際困難。這樣,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極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為治療疾病做好心理上的準備。2非語言性溝通
2.1移情相制
2.1.1移情
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轉移。通過語言、行動等方式,調動病人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內守狀態,移易精氣,變利氣血,調動人體自身的祛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后,往往將注意力經常集中在疾病上面,怕病情變重,怕不易治愈,怕因病影響工作、勞動、學習和生活,整天圍繞著疾病胡思亂想,陷入苦悶,煩惱和憂愁之中,甚至緊張、惶惶不可終日。對于這類病人,護理中可采取誘導的方法轉移注意力,轉內病為外病,轉心病為腿病,以不治為乃治,每每收到不藥而愈的療效。還可以在病區加強有效衛生宣教,組織衛生知識小講課,講些預后好的病例給病人聽,以解除顧慮。也可以在病區建立病房閱覽室,購些書報雜志給病人看,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組織一些體育活動,如做健身操、氣功、太極拳等,以增強體質。還可以組織病人搞些娛樂活動,看看電視等。正如清代醫家吳尚先的《理瀹駢文》中所說,七情之病也看花解悶,心曲消愁,有勝于服藥也。
2.1.2相制
相制,即是以一種情志抑制另一種情志,達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的一種精神療法。如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對憂傷的患者給予更多的照顧,關心他們的生活,以真誠的態度聆聽他們的煩惱的訴說,并且有意識地多說些令人愉快的事或笑話,讓其聽聽相聲,看看喜劇,保持一種愉快的情緒,以制約憂傷之情,這正是中醫學中獨特的情志治療方法——“喜勝憂”的思想體現。
在新的護理模式中,護理工作已不是簡單的打針、發藥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護理在內的更為復雜的,具有獨立性的、創造性的活動。這些創造性活動需要通過有效的護患溝通來完成,有效溝通則是實施心身整體護理的關鍵,通過有效溝通來提高護理質量,使病人從身心兩方面得到最滿意的康復。
參考文獻:
1.2誤吸風險評估工具干預組患者使用自擬《護理院患者誤吸風險評估表》(見表1)來評估患者,該表在征求我院老年病醫療專家、護理專科專家、醫院感染管理專科人員的意見,在參考相關類似研究文獻,結合我院入住患者疾病譜后擬定,并經修訂后完成。研究前期對30例在院患者進行預評估,并在3周后重復調查1次,測得該表的Cronbach’sα系數=0.85,具有較好的穩定性。患者入院3d內由責任護理組長按本表評估患者,此后每2周由責任護士評估1次,單次檢查得分>5分者定義為高危患者,將誤吸風險列為該患者的高危護理問題。
1.3干預措施對照組患者入組時根據入院評估表評估發現患者護理問題,對存在咆咳有誤吸風險的患者按照一般護理常規制定護理計劃,包括為患者選擇合適的進食和進食方式,臥床患者進食時床頭抬高30°,鼻飼患者分次注食,對患者及陪護者進行相關知識教育等常規防誤吸護理措施。干預組高危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按以下步驟實施誤吸高危患者護理干預措施。
1.3.1提高誤吸危機防范意識在患者床頭設置“預防誤吸”醒目提示牌;向患者及陪護護工講解誤吸的危害性,使陪護人員全面掌握誤吸的表現及急救處理措施,一旦發生誤吸,患者取頭低側臥或俯臥位,拍打背部并進行其他醫療干預。
1.3.2飲食管理經口進食患者選擇具有一定黏性,不易松散的食物。需要輔助進食患者喂食速度要慢,使用湯匙將食物送到舌根處,并確認口中食物完全咽下后再繼續喂食,以防食物殘渣滯留口腔。胃管留置患者采用改良胃管留置法,插入胃管長度為鼻尖-耳垂-劍突的長度+15cm(總長度為60~70cm),進食流質飲食或全胃腸道營養液(如能全力等)采用多次少量注射法或持續輸注法進行鼻飼。
1.3.3管理對長期臥床患者,堅持在患者餐時及餐后30min保證抬高床頭30°以上或保持坐位休息;對鼻飼患者要求每次鼻飼后床頭抬高45°保持1h以上。
1.3.4吞咽指導及功能恢復訓練對意識清醒的高危患者行吞咽指導,具體方法如下:囑患者先深吸氣,吞咽前及吞咽時保持憋氣狀態,使聲帶閉合封閉喉部再吞咽,吞咽后咳嗽一下,通過氣流噴出殘留在咽喉部的食物殘渣;對臥床患者,取軀干仰臥位,床頭適度抬高,頭部前屈,偏癱患者則患側肩部以枕墊起,護理人員位于患者健側,這樣的食物不易從口中漏出,利于食物向舌部運送,減少反流和誤咽;頸部輕度前屈,使氣道得到最大保護。同時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吞咽功能訓練,主要訓練項目包括:
(1)改善口面肌群的運動訓練,囑患者進行皺眉、鼓腮、閉眼、吹氣等表情動作訓練和指尖叩擊口唇等動作以改善唇閉合功能。
(2)冷感覺刺激,用冰水棉棒長時間大范圍地觸碰前腭弓、后腭弓、軟腭、咽后壁及舌后部,左右相同位置交替,每日2次,每次10min。
(3)舌頭運動訓練,囑患者舌頭遵護士指令向各個方向運動,同時使用壓舌板給予阻力。
(4)聲帶訓練,患者反復咳嗽,深憋氣后大聲用力發音。
(5)吸吮及咀嚼動作訓練,囑患者做空吸吮和空咀嚼動作,鍛煉口咽部肌肉的協調性。
1.4觀察指標比較干預組患者入組時及入組第2、第4、第6、第8周時的誤吸風險評分和高危患者例數,比較兩組患者入院60d內誤吸發生率。誤吸為患者在進食、飲水或鼻飼時出現嗆咳癥狀,在24~48h出現發熱、痰量增加、肺部啰音或胸部影像學證實出現新的感染病灶,所有數據通過查閱患者病程和護理記錄等獲得。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處理數據,誤吸發生率和高危患者例數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誤吸風險評分的比較采用F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干預組患者入院60d內誤吸風險評估表評分干預組患者在入組時及入組后每2周1次的評價中,誤吸風險評分和高危患者比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患者觀察期內發生誤吸的風險一直持續存在,護理干預不能減少入住老年護理院患者發生誤吸的客觀風險因素。
1.2方法整理與歸納患者的臨床資料,并進行統計學分析,患者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觀察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出現的變化,并將護理成果記錄下來。
2結果
根據臨床觀察資料統計,老年精神病人在護理過程中各項風險因素的發生率。
3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安全風險因素分析及安全護理對策
3.1飲食不當這里的飲食不當既是指老年精神病患者吞咽食物時發生噎食現象。有的精神病人會有暴飲暴食的癥狀,這就更加增加了發生噎食現象的幾率。對此,護理人員應該:①在病人進食時,要做好陪護工作,一旦發現病人噎食就要馬上進行救治;同時也要防止病人偷偷食用來路不明的東西;②給病人提供的食物要以易于消化且富含營養為準則,防止病人食用堅硬的食物;③病人進食完畢后,要讓病人在餐廳休息,不可讓他們離開護理人員的視線范圍。
3.2跌倒據研究資料表明,65歲以上的老人跌倒的幾率會隨年齡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趨勢。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間服用大量的抗精神病藥物,造成理解力較差、對護士的安全宣教接受能力較差的情形。此外,老年精神病患者長期待在醫院中,封閉的環境也給他們的身體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大多數老人患有骨質疏松癥,跌倒的幾率比較大。對此護理人員要做的工作有:①在醫院的公共活動領域安裝盡可能多的扶手,使病人在需要幫扶的時候能夠得到有力的支撐;②在浴室、水房等比較容易造成跌倒的地方鋪設防滑墊;③病房門口不能有門檻等障礙物。
目前我國城市老年護理大致有居家護理、社區護理及機構護理3種模式。
1.1居家護理
居家護理主要是在老年人的家里由專業的護理人員、親人或者志愿者提供專業的護理服務和日常生活照料。居家護理的優點是符合我國老年人傳統的生活習慣;缺點是起步晚,發展速度慢,覆蓋的人群少,沒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不符合專業護理人員的護理習慣,居家護理缺少專業能力,醫療服務也無法得到保障。隨著中國“4+2+1”家庭的逐漸增加,社會競爭激烈化程度的提高,子女的負擔越來越重,獨居老人增多,單一的家庭護理無法滿足老年護理的需要。
1.2社區護理
社區護理是在居家護理的基礎上,以老人所居住的社區為服務實施主體,向老年人提供專業護理和精神文化需要。社區護理是以健康為中心,以社區人群為對象,以促進和維護社區人群健康為目標。社區護理的優點是既尊重老年人的傳統習慣,又能合理利用各方資源,符合老年人、政府、子女等方面的需要。缺點是社區老年護理醫療及護理專業人員缺少、服務素養不高;大部分針對孤寡老人養護,服務輻射面積小;老年護理資金缺乏,缺少老年人需要的場所、環境、設施等硬件條件。
1.3機構護理
機構護理是指由政府和社會力量出資建設的養老院、護理院、敬老院等集中養老機構提供的老年護理服務。機構護理的優點是在硬件設置、人員配套、服務項目等方面有較高的優勢。缺點向兩極化發展,由政府投資的福利性養老機構往往存在低端化狀態,盡管人員和設施較為全面,但多數僅僅處于保障性層面。由各類資本投資的私營機構,大多數處于高端消費層面,人員、環境、設施齊全,但收費較高。而且多數老人受傳統觀念影響,不愿意居住在護理機構中,機構護理無法滿足普遍的老年護理需求。
2現有老年護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2.1沒有形成整體老年護理體系
居家、社區、機構這3種老年護理模式在現階段基本處于相對獨立狀態,盡管目前居家和社區護理有相互補充的發展趨勢,但實際上社區的護理補充還是存在服務面狹窄、醫療和護理服務無法與老年人實際狀態完全對接的缺點。目前老年護理模式的關鍵缺陷在于,3種護理模式沒有在根本上形成頂層設計、相互補充、資源共享、信息共有的養老體系。最合理的老年護理體系應該是呈金字塔狀:底部為接受上門關心照料的大部分老年人,中部為享受日托服務的中等數量老年人,頂部為進入養老機構的少數老年人。
2.2養-護-醫缺少有效銜接
養-護-醫“三位一體”的老年護理機制沒有有效建立,目前的護理模式的重點基本還在“養”的層面。居家護理的老年人缺少專業護理,醫療基本靠自己去醫院;社區的護理醫療水平和設施有限,不能滿足老人的需要;機構護理中老年醫療護理專業人員不能夠滿足需求。社區和機構在老年人護理時,不能很好地掌握老年人的患病史,護理沒有有效針對性。老年人在家、在社區、在護理機構的醫療和護理沒有一個有效的橋梁進行銜接。
2.3受限于行政體制及制度
目前養老和醫療服務分屬不同的行政部門管理。對老年人護理服務的形式、模式、制度等都各自為政,沒有形成整體的護理體制和制度。在整體老年護理事業上牽扯到諸多相關行政部門,由于各自的職權和利益問題,不能很好地解決老年護理中存在的協調問題,醫療和護理不能有效地銜接到老年護理中去。缺少衛生和醫保系統的參與,老年護理事業不能得到深入發展。
二醫療集團老年護理體系
組建醫療集團是新醫改中公立醫院改革的主要模式之一,醫療集團是將醫療機構進行整合,實施集團化運作。主旨在于優化資源配置,推動區域化醫療服務體系的重構,是新醫改的有效載體。目前主要的醫療集團模式是“3+2+1”模式,即三級醫院為龍頭,縱向聯合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集團化運作中,醫療集團推進管理一體化、分級診療、雙向轉診、資源共享、學科合作、信息聯網等。在醫療集團模式下,主要從包括護理服務的提供者、護理服務的層次、護理服務的提供方式、護理服務的接受者和護理服務內容5個方面來構建老年護理體系,從而建立起一個無縫銜接、資源共享、方便快捷的老年護理體系。
1護理服務提供者的多元化
醫療集團的老年護理服務由集團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來完成,包括了公益性的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還有家庭、個人和各類組織。多元化的老年護理服務提供,體現了政府和市場的分工,在保證公平的時候能夠體現提供服務的效率。
2護理服務的分層次
醫療集團根據老年護理不同階段的特點可分為社區、急性、中期、長期和臨終5個層級。醫療集團結合老年護理的不同階段特點,充分發揮各級醫療機構的功能,實現老年護理的分級護理,分工協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慢性病、康復期的老年人護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人員上門為家里患慢性病和康復期的老人,提供康復護理指導,包括營養指導、健康咨詢等和基礎護理技術支持,如換藥、導尿、測血壓、輸液等可在家庭實施的護理技術服務。二級醫療機構利用自身特色開展特色老年護理。三級醫療機構負責老年人的急診急救、老年綜合征、多臟器功能損害,急性期護理,以及心血管、神經系統、內分泌等慢性病的治療效果的評價與指導。民營醫療機構開展個性化老年護理,根據不同需求層次的老年人的需求開展個性化的服務。
3護理服務內容的多樣化
醫療集團的老年護理不僅是針對有生理問題的老年人護理,還開展健康教育與咨詢、心理疏導等預防和指導性護理。老年人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和條件,選擇不同的護理服務內容和護理方式。
4護理服務提供方式的可選擇性
老年護理不一定在醫療機構內,也可以在家和在社區進行,還可以通過網絡和電話進行咨詢。醫療集團的居家護理主要是通過“3+X”健康團隊來完成,實現網格化管理。機構護理主要是老年人在護理機構、養老院和醫院的老年科來完成。
5護理服務接收者全覆蓋
醫療機構的老年護理基本上實現了集團內的全覆蓋,在集團內只要是有護理需要的老年人,都能夠享受到自己所需要的老年護理服務。對行動不便又不愿意離開家的由志愿者團隊來護理,對想要個性化老年護理的,有老年護理院來滿足需要。
三完善醫療集團老年護理體系的建議
1健全老年護理機制
各級政府部門要將構建老年護理服務體系作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建立長效的老年護理服務機制。首先,要完善老年護理法律法規,老年護理服務的健康運行需要相關的制度和法律法規的支持,要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基礎上,盡快出臺與老年護理有關的法律法規,確保老年護理有序開展。其次,要增加老年護理的財政預算,建立起老年護理的整體預算制度,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機構運行經費補貼、困難老人服務補貼等。第三,要堅持老年護理公益性的發展方向,由政府主導、社會各方參與,大力開展老年護理服務項目。
2建立老年護理資源整合體系
以科學配置、合理共享、有效流動的原則對現有的老年護理體系進行資源整合。針對不同區域的衛生服務中心現狀,在集團內進行資源合理配置。第一,統籌醫療設施資源的配置及共享,在醫療集團化運作下,在集團區域內實現醫療設施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共享,過剩設備資源實現平行或下行釋放。第二,人力資源共享,針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護理人員專業化程度參差不齊的狀況,三級醫院及二級醫院對社區衛生服務提供人力資源共享。將醫療專家及護理人員進社區制度化。推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家坐診;推進健康服務進家庭,讓醫生護士參與到社區服務團隊中;推進集團內會診制度,建立會診中心。這些措施極大地推動了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高,使社區老年護理服務向優質化發展。第三,實行分級服務、雙向流動,根據老年人護理及醫療需求的不同程度,在醫療集團內實行分級服務。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及社區提供階梯化服務,同時針對老年人不同階段的身體狀況,實現向下及向上的服務轉移,保證老年人能得到最適合的醫療護理服務。
3擴充專業人力資源隊伍
推動我國養老事業的發展,彌補我國老年護理人才的缺口,必須重視當前養老機構從業人才隊伍的挖掘和培養。培養一批專業的老年護理服務隊伍。由醫療集團選派老年病醫護專業人員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進行相關培訓。除了專業培訓外,強化繼續教育,促使從業人員更具專業化。同時,加大向社會進行老年護理人員招聘力度,按集團內人事聘任辦法給予相應編制及待遇,充實到老年護理工作中去。
1.2恐懼與害怕這是老年人進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應。害怕醫院陌生環境,過分擔心自己的病情,怕連累家庭,怕別人厭煩,怕醫務人員態度不好,怕發生意外等產生恐懼感。
1.3焦慮與憂慮憂慮是老年人常見的心理表現。既往身體好,突然患病,正常生活被打亂,無足夠的思想準備,涉及未來不知所措,心理矛盾及產生焦慮心理。患慢性病者需長期治療,若效果不佳,對自己的康復產生憂慮心理。
1.4絕望的心理認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頻臨死亡邊緣,心灰意冷,消極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療。
2老年人的心理護理[2]
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護理,不僅要了解病人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對病人心理作出正確診斷,給予心理治療,針對病人個體差異及疾病階段所表現的不同心理,遵循心理護理程序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
2.1心理評估細致觀察了解病人的性格、愛好,病情變化和家庭環境情況,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動,以便有針對性的開展個體化心理護理。收集資料的方法,一是通過直接和病人交談,二是通過和病人親人交談,也可通過心理問卷調查形式,從中收集其心理變化信息。
.2心理診斷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護理診斷。針對老年人來說,心理診斷不是一次完成的,而須不斷完善。
2.3實施措施對老年病人的心理問題提出解決方法。措施的實施可采用心理咨詢及啟發開導法。具體措施如下。
2.3.1尊重、理解、關心、愛護老人從溫暖的家庭到陌生的醫院,對周圍一切環境不適應,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對疾病認識不足而產生焦慮、恐懼情緒,作為和病人密切接觸的護士,首先要尊重、關心、愛護他們。講話禮貌,態度和藹,耐心聽取他們的主訴,對老人的健忘和羅嗦給予諒解,對老人的要求盡量滿足。
2.3.2努力消除孤獨情緒對老年病人的影響由于老年人依賴性強,易孤獨,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業余時間陪伴,尤其是喪偶老人,他們有“感情饑餓”現象,特別需要護士關心,所以護士要有耐心,平日多去巡視,幫他們干一些事情:打開水,打飯,洗碗等。盡可能多與他們交談,耐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使他們從心理上得到滿足,對護理人員信賴。同時,指導家屬也這樣做,鼓勵親友常探視。對病情較輕的老人,動員他們到院內散步,呼吸新鮮空氣,酌情做些喜歡的活動或適合老年入特點的體育鍛煉,如氣功、太極拳等,鼓勵他們與周圍的病友多聊天,看看電視,聽聽廣播,閱讀各種書刊雜志、文藝小說等。培養多種興趣,豐富生活內容,以達到分散注意力,調節緊張情緒,消除孤獨寂寞心理,增強戰勝疾病,恢復健康的信心,保持精神愉快的良好心理狀態為目的。
2.3.3積極維護老年病人的最佳心理狀態,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療的必備條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現明顯變化,我們時時、處處、事事給予理解、尊重、同情、體貼,以科學態度給予實事求是的解答,以維護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狀態。護理人員應具備“五有”:即:一有情:有情才能親切感人;二有禮:有禮才能體現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體貼入微,關懷備至;四有信,這樣才能取得信賴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體健康的活動。
2.4效果評價可采用觀察法和調查法對心理護理的效果作出單獨或綜合性評價。一般反應在心理情緒變化上。通過對老年人的心理護理,及時調整病人角色,穩定情緒,幫助其增強適應能力,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以達到促進機體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純艷.社區護理學.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42-149.
2護理專業人員從事老年護理的相關研究現狀
2.1國外護理專業人才從事老年護理現況根據英國皇家護理學會(theRoyalCollegeofNursing)所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過去3年中英國的社區護士人數下降了6%,衛生訪視員下降了0.4%。人口老齡化問題一方面體現在老人對國民護理和醫療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從而加大了護理行業的壓力,另一方面也體現在英國護士團隊內部。據統計,在2010年英國有2/3的注冊護士年齡在40歲以上,其中有73000名護士的年齡在50歲~55歲,這些護士很快就會退休。英國護士內部的老齡化問題很讓人擔憂,1990年以來30歲以下的英國護士人數減少了17%,從26%減少到9%。而55歲以上的護士人數則上升了6%,升至15%。2011年有28000個護士職位空缺(按3月空缺計算)。僅在英格蘭醫療機構的人員福利支出劇增到52900萬英鎊,但每年仍是有2萬多名護士離職。就地區而言,英格蘭東南部和大倫敦地區、北愛爾蘭和威爾士等地區護士較為缺乏。德國目前有超過78%的醫療機構反映缺乏專業及醫療護理人員。新西蘭從事老年護理行業的員工只有3091人,占醫療衛生保健工作者的8.9%,老年護理行業已成為新西蘭醫療保健和福利的最主要部分,由于新西蘭老年人口的不斷增長,新西蘭需要引進大量的護理工作者去應對日益嚴重的老年護理人才短缺危機。
2.2國內護理專業人才從事老年護理現況目前我國醫院中護理人員配置匱乏。衛生部《2013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數據顯示,截止2011年我國各地區注冊護士數為2496599人,與全球每千人口注冊護士人數應有2.8人的平均水平仍有差距。目前國內養老護理人才需求缺口較大,情況如下。護士與床位比情況:據季曉穎等對上海地區的53家老年護理醫院的人力資源現狀的調查研究結果可知,其結果為護士/床位比為1.0:4.7,世界衛生組織對發展中國家的護士/床位比要求標準為1:2,供需矛盾較為突出,結果顯示該市老年護理人才缺口較大。在職稱情況方面,龍驊指出老年護理行業存在著醫護人員大多數未受過老年護理相關知識教育現象,其中執業護士高級、中級、初級職稱之比為1.0:5.5:10.5。有關養老護理人員的學歷情況,曹梅娟對養老機構從業人員的學歷層次調查結果顯示,年齡在40歲~49歲的人中學歷為高中或中專占33.64%,大專學歷占26.17%,本科學歷占6.54%;多數護理人員來自農村或城市的下崗職工群體。就持證率情況而言,張慧清等指出持有養老護理員執業資格證者僅為5.71%。在養老護理人才的工作環境、工作壓力、個人福利等方面,劉宇等對我國不同地區的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進行了大量調查研究,結果一致認為,工作環境比較差、工作壓力大、工資待遇低、在社會上不被人重視、沒有晉升的機會,多數人表示若其他行業的工作機會將不愿意從事該行業。
在婦產科工作中,手術治療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手術既是治療的過程,也是創傷的過程。尤其是婦科腫瘤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
老年人由于年齡的增大,重要器官出現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變,消化、吸收、應激、代償、修復、愈合等功能低下,因此,對手術的耐受性差。老年婦科患者由于生殖解剖特點的特殊性,生殖系統有自己獨特的功能,又與其他系統的功能相互聯系,互相影響,其護理工作亦有相應的特殊性。有計劃、針對性地做好精心的術后護理,是保證手術達到理想效果的重要保證。近年來由于手術技術的提高,術式的改進及與手術有關條件的完善,盡管老年婦科手術風險大,機體抵抗力差,并發癥發生率高,但實踐證明老年婦女是可以接受大手術治療的,關鍵是加強術后的護理。
1病情觀察
患者術畢回到病房后,需依手術大小、病情,認真觀察并記錄生命體征。通常術后每0.5~1h觀察血壓、脈搏、呼吸并記錄1次,平穩后,每4h觀察1次。術后至少每天測量體溫、血壓、脈搏、呼吸4次,直至正常后3d。術后1~2d體溫稍有升高,但一般不超過38℃,此為手術正常反應,術后持續高熱,或體溫正常后再次升高,提示有感染存在。注意傷口有無滲血,各種引流管是否通暢,引流液的性質、顏色及量。老年患者常伴有多器官疾患,病情變化常有隱匿性和突發性的特點,有些癥狀臨床表現不典型,故在護理中有足夠認識,如出現嗜唾,精神差,低熱時應考慮并發癥的可能。為防止電解質紊亂,應嚴格記錄出入量,嚴格控制輸液速度。
2
按手術及麻醉方式決定術后。全身麻醉患者在尚未清醒前應有專人守護,去枕平臥,頭側向一旁,稍墊高一側肩胸,以免嘔吐物、分泌物嗆入氣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蛛網膜下腔麻醉者,去枕平臥12h;硬膜外麻醉者,去枕平臥6~8h。由于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穿刺留下的針孔約需2周方能愈合,蛛網膜下腔的壓力較硬膜外間隙高,腦脊液有可能經穿刺孔不斷流出至硬膜外,致使顱內壓力降低,顱內血管擴張而引起頭痛,尤其在頭部抬高時頭痛加劇;平臥時,封閉針孔的血凝塊不易脫落,可減少腦脊液流失量,減緩頭痛。為此,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者術后宜平臥一段時間,以防頭痛。如果患者情況穩定,術后次晨可取半臥位。這樣有助于腹部肌肉松弛,降低腹部切口張力,減輕疼痛;有利于深呼吸,增加肺活量,減少肺不張情況的發生。同時,半臥位也有利于腹腔引流,術后腹腔內血性液體、炎癥滲出液以重力作用向直腸子宮陷凹引流,避免對膈肌激惹,減少臟器刺激。
護士要經常巡視患者,注意觀察患者意識及肢體感覺的恢復情況;保持床單清潔、平整,協助患者維持正確的。鼓勵患者活動肢體,每15min進行1次腿部運動,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每2h翻身、咳嗽、做深呼吸1次,有助于改善循環和促進良好的呼吸功能。老年患者的臥床時間、活動方式及活動量需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注意防止老年人因變化引起血壓不穩定,突然起床時發生跌倒的情況,隨時提供必要的扶助,特別需要耐心反復交待相關事項,直到確定其完全掌握為止,例如呼喚開關的使用等。
3飲食
根據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術后24h內進食少量流食,48h進半流食,以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逐漸增量,以高蛋白、低脂肪、高維生素,對進食不足者,應靜脈補充營養及電解質。
4緩解疼痛
雖然術后疼痛是常見的問題,但婦產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并不嚴重。腹式子宮切除術后疼痛和不適通常集中在切口處,其他還可能有下背部和肩膀,多因在手術臺上的所致。患者在麻醉作用消失后,會感到傷口疼痛,通常手術后24h內最為明顯。持續而劇烈的疼痛會使患者產生焦慮、不安、失眠、食欲不振,甚至保持被動,拒絕翻身、檢查和護理。護士應牢記:患者只有在不痛的情況下才能主動配合護理活動,進行深呼吸、咳嗽和翻身。為此,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及時給予止痛處理,以保證患者在舒適狀態下配合完成護理活動。按醫囑術后24h內可用鹽酸哌替啶等止痛藥物或使用鎮痛泵為術后患者充分止痛,保證患者得到充分休息。止痛劑的使用應在術后48h后逐漸減少,否則提示切口血腫、感染等異常情況,需報告醫師及時給予處理。
5并發癥護理
手術后主要的護理目標就是預防并發癥。無論手術大小,都有發生術后并發癥的危險,術后并發癥可直接發生在傷口,也可以在手術位置周圍的器官,或遠離手術的部位或體腔內。并發癥可能在術后立即發生,或遲些時間發生。為了預防術后并發癥,護士必須熟知常見并發癥的臨床表現。
5.1腹脹術后腹脹多因術中腸管受到激惹使腸蠕動減弱所致。患者術后、抽泣、憋氣等可咽入大量不易被腸黏膜吸收的氣體,加重腹脹。一般情況下腸蠕動于術后12~24h開始恢復,此時可聞及腸鳴音。通常術后48h恢復正常腸蠕動,一經排氣,腹脹即可緩解。如果術后48h腸蠕動仍未恢復正常,應排除麻痹性腸梗阻、機械性腸梗阻的可能。刺激腸蠕動、緩解腹脹的措施很多,例如采用生理鹽水低位灌腸,1、2、3灌腸,熱敷下腹部等。在腸蠕動已恢復但仍不能排氣時,可針刺足三里,或遵醫囑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mg),肛管排氣等。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可改善胃腸功能,預防或減輕腹脹。如因炎性反應或缺鉀引起,則按醫囑分別補以抗生素或鉀;形成膿腫者則應及早切開引流。
5.2泌尿系統感染尿潴留是發生膀胱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上留置尿管,盡管注意無菌操作技術,也難免發生細菌上行性感染。尿潴留是盆腔內和經陰道手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多數患者因不習慣臥床排尿而致尿潴留;術后留置尿管的機械性刺激,或因麻醉性止痛劑的使用減低了膀胱膨脹感等也是尿潴留的主要原因。為了預防尿潴留的發生,術后鼓勵患者定期坐起來排尿,床邊加用屏風,增加液體出入量;拔除存留尿管前,注意夾管定時開放以訓練膀胱恢復收縮力。如上述措施無效,則應導尿。一次導尿量超過1000ml者,宜暫時留置尿管,每3~4h開放1次。
老年患者、術后必須長期臥床者,以及過去有尿路感染史的患者都容易發生泌尿系統感染。術后出現尿頻、尿痛、并有高熱等癥者,應按醫囑做尿培養,確定是否有泌尿道感染。受術者一般在拔管后4~8h內可自解小便,注意記錄尿量和時間。
5.3傷口血腫、感染、裂開多數傷口是清潔封閉創口,能迅速愈合,甚少形成瘢痕。如果創口上沒有引流物,直到拆線都不必更換敷料。創口出血甚多,或切口壓痛明顯、腫脹、檢查有波動感,應考慮為切口血腫。血腫極易感染,常為傷口感染的重要原因。遇到異常情況,護士切忌慌張、失態,應及時報告醫師,協助處理。同時避免混亂,盡量減少在床邊作技術性討論,為患者提供安全感。少數患者,尤其年老體弱或過度肥胖者,可出現傷口裂開的嚴重并發癥。此時,患者自覺切口部位輕度疼痛,有滲液從傷口流出;更有甚者,腹部敷料下可見大網膜、腸管脫出。護士在通知醫師同時,立即用無菌手術巾覆蓋包扎,送手術室協助縫合處理。
6心理護理
1臨床資料
選自2003年1月~2003年12月老年手術病人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60~80歲,平均年齡68歲。職業:農民27例,工人12例,干部11例。
2心理特征
2.1焦慮和恐懼心理病人患病后,往往有一種肉體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不安,而且手術對病人來講常是萬不得已的,以致手術前患者產生極大的精神壓力,出現焦慮、恐懼心理。
2.2憂慮、孤獨心理老年病人性情較怪癖、固執、易怒,不易合作,同時又害怕孤獨,希望有人探視,有人真正關心他們,為他們解除寂寞。
2.3猜疑和擔憂心理由于老年病人的視力、聽力因生理因素下降,有時聽不清別人說什么,便猜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癥或擔心手術是否安全等,以至加重心理負擔。
2.4行為退化、情緒幼稚依賴心理有些老年人童心復萌,如愛吃、戀玩,表現天真,并且處處依賴親人,依賴醫護人員。
3心理需求[2]
3.1共性需求患者都希望在就診的醫院里由名望較高的醫生為自己做手術,不希望讓實習醫生在自己身上“練刀子”,都希望在術中能避免或減輕疼痛,并且希望親屬能給予同情理解、關心和支持,醫護人員能盡心盡力的精心照顧和給予幫助。
3.2不同的需求由于知識層次,經濟能力的不同,病人的需求也不同。如經濟能力差的病人僅需基本的醫療條件,他們往往除疼痛外最關心的是住院和手術費用問題。而經濟能力強的病人則不僅要求用最好的藥品,還要求住條件好的單間病房。知識層次高的老年病人除要求有好的治療條件外,對各方面的條件也要求較高。他們首先要求對自己的治療和手術有較高的透明度,其次是患病后不愿與他人來往,要求住安靜的單人間。
4心理護理
護士自身素質的好壞,是能否做好心理護理的基礎,同時也是改善服務態度,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環節。手術室護士必須具備高尚的醫德醫風、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精湛的護理專業技術和嫻熟的心理學、倫理學和社會學知識,建立良好的朋友式的護患關系,對待病人熱情、態度真誠、語言委婉、關心體貼病人,做到相互信任、相互理解,這是做好心理護理的前提和關鍵。
接手術通知單后,手術室護士應立即進病房訪視病人,主動介紹自己,介紹手術室的環境,說明手術的過程和麻醉方式,使病人對手術和麻醉有初步的理性認識。主動與病人交談,通過仔細的觀察和耐心的交談,發現手術病人暴露出來的主要心理問題,并針對手術病人不同的心理狀態做好術前宣教,通過講解,將有關手術信息提供給病人,有助于降低因信息缺乏而引起的焦慮、恐懼、緊張,增強對手術的信心[3]。
注意交談的態度和技巧,耐心傾聽病人主訴,不要輕易打斷他們的談話,或表示不愿聽、不耐煩的情緒。交談時注意語言藝術和溝通技巧。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美好的語言,愉快的情緒,友善的態度,可使術前病人高度緊張的心情得以松弛,對高度緊張的病人,應多使用解釋、鼓勵性語言。另外,護理人員還應重視非語言性溝通技巧:如說話的語調、表情、姿勢、動作、態度等。訪視病人時,護士微笑的面容、樂觀開朗的情緒、整潔美觀的儀表、穩重大方的姿態以及合適而親昵的稱謂,都能增強病人對護士的信任,并且能感染病人,激發他們的積極情緒,喚起病人對手術的信心,增強其安全感。
根據病人不同的性別、職業、文化程度、性格和信仰等個體差異,結合病人的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和介紹疾病治療的有關知識,并詳細闡明手術在治療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麻醉的效果,以及術后可能留置的多種引流管、導尿管、胃腸減壓管等的目的和重要意義。并告訴病人術后出現傷口疼痛是術后的必然現象,且疼痛持續時間短,如果經濟條件允許,術后可使用鎮痛泵以減輕疼痛等,均應給病人作介紹和解釋。在介紹病情時,醫護人員的談話內容應保持一致,以免因內容不一致引起老人的猜疑,加重老人的心理負擔。
老年人由于呼吸系統對刺激反應遲鈍,咳嗽反射減弱,再加上有的老年人長期吸煙,術后肺部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因此,術前護士應耐心的告訴吸煙病人吸煙對手術的不利因素,勸其戒煙,并指導老年病人多做深呼吸,教會病人咳嗽的方法和有效的排痰,以保持氣道通暢和增加肺泡通氣量,對減少術后肺部并發癥有重要意義。
因老年人的腦細胞減少,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對術前所要注意的事項及將要實施的護理計劃、措施及目的,宜事先通知病人和家屬,并耐心作好解釋,對一些重要的、關鍵性的問題,要提醒家屬注意,以免術前準備不充分,而延誤手術進行。
可邀請同病房做過同類手術的病人談手術感受,并介紹他們在治療、護理全過程中的配合經驗和體會,用現身說法穩定病人情緒,使其消除不必要的顧慮、恐懼和緊張,產生安全感、信賴感,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
整個手術前期心理護理應根據病人的反應逐步展開,讓其有一個適應和調整的過程,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總之,全面掌握每一位老年病人的心理狀態和心理需要,對每位老年手術病人做好手術前期的心理護理,都將對手術的順利完成和病人身體的康復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