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7 03:45:4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心理健康課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這階段的學生大多處于成熟期與幼稚期的中心位置,為人處世方面相對于之前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在心理上更加需要社會、家長、老師以及同學之間賦予的信任與尊重,自信心對于他們來說是必要的,但是這對于他們還尚未真正成熟的身體特征、性格特點來說,自身所能承受的壓力遠遠不能順應思想的發展,所以,在這個時期就出現了叛逆期、反抗性、閉鎖性等等不良的心理問題,導致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必須對中學生進行良好有效地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健康茁壯的成長。
(二)音樂課堂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因素
利用音樂旋律的流暢婉轉、歡快輕盈,還有伽倻琴深沉的音色,是每個人心理上處于靜謐享受的環境下,被音樂深深吸引,有利于教師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大家都有所感悟,在舒適的環境下我們自身愿意去學習、去傾聽很多事物,在音樂課上,避免了學生緊張心情的形成,放松的心情有利于學生學習激情的爆發,同時參與課堂活動。音樂課堂上,教師的管理方式也很重要,教師可以利用良好的教學環境對學生進行一對一教育,在適當的環境適當的時機中插入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寓教于樂,使學生在無形中學習到重要的知識,音樂課堂就是為教師提供的學習環境,把握好音樂課上具有很好心情的學生學習時間段,對學生進行優質教育,為學生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音樂課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一)將音樂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結合,借助音樂完成教學借助音樂課教學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1、借助上課設計音樂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該在音樂課上,以激發學生設立人生目標為主要方向,設計雄偉壯闊的歌曲來學習,從而使學生產生想要了解該音樂的表現技能及音樂產生背景,無形中使學生學習到了歷史的英雄事件,再加上教師講述音樂的風格與特點,這樣富有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曲風,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愛國情懷,另一方面鼓勵學生擁有愛祖國的健康的心理品質。
2、借助音樂課上和管教與學習心理環境完成滲透;高質量教學需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正面的學生心理接受能力,緊張、枯燥的學習氛圍不適合學生發揮自己的學習熱情,而音樂課上的學習環境是輕松愉快的,這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自信心,學習一首抒情性曲目,使學生心情處于激動地情感之下,培養學生對自然事物的親近感情,在感受音樂帶給自身的熱烈氣氛,鍛煉學生親近自然的心理特征。
(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認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優質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教師必不可少教學內容。這一時期的學生大都不明白理想與現實,都是活在家長的陰影之下,一味遵從家長及老師安排的學習任務,但是從學生自身來講,這并不是學生自己喜歡這種事物,而是在完成別人給自己的任務,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音樂中有激情、有浪漫、有磅礴、有積極的等等元素存在,學生一旦激發了學習音樂的興趣,就會從中感受到高雅的交響樂的魔力、雅尼電聲音樂的魅力,從而學習到進取、激情、執著等優良品質,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特征,為自己的將來努力奮斗。
(三)轉換教學環境,形成多方向教學模式
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展現學習心理健康教育,應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學校可以適時開展音樂會使學生真正融入到音樂的氛圍當中,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培養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是在感受音樂美的魅力,當學生聽到生動的語言用悅耳的音樂表現的淋漓精致的時候,自然產生的一種熱情是他們更多的為自己的心靈找到一個依靠,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創作音樂,教會他們使用動人的音符描繪自己的心情,使學生對音樂的熱愛更加迫切,這就有了學習音樂的上進心與激情,懂得自己努力自己收獲的喜悅,在享受自己勞動成果的同時學會了以放松的、開心的心情面對學習,這樣就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促進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選取本院老年科病區工作12個月以上的50名在崗護士作為本次調查對象,均為女性,其中,24歲以下護士29名,25~30歲護士12名,30歲以上護士9名;護師的婚姻狀況中,未婚37名,已婚13名,無離異護士;護士的工作年限中,1~3年32名,4~10年13名,10年以上5名;護士的文化程度中,中專學歷17名,大專學歷31名,本科學歷2名;護士的職稱情況中,護士職稱40名,護師職稱6名,主管護師職稱4名。
1.2方法
統一發放調查問卷,并用相同的指導語進行說明,不記名獨立自愿填寫,在發放后7d之內收回調查問卷。護士工作壓力調查問卷采用中國護士工作壓力源量表,其組成內容主要包括35個條目,具有5個方面的子條目,即護理工作與專業、時間分配與工作量、工作環境與資源、患者的護理及管理與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問題。按照1~4級評分法進行評定,評分越高則壓力越大,其中,輕度壓力評分標準1.00~2.00分,中度壓力評分標準2.01~3.00分,重度壓力評分標準3.01~4.00分。護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問卷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與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調查,將50名護士測評所得的評分值與中國常模進行對比,如抑郁自評量表評分>53分,則表明具有抑郁傾向,如焦慮自評量表評分>50分,則表明具有焦慮傾向。1.3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軟件SPSS19.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從本組50名老年科護士的工作壓力源和壓力程度上看。50名老年科護士均具有不同程度壓力,從老年科護士心理健康狀況上看,本組50名老年科護士的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均明顯高于中國常模,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心理健康
班級
18級全年級
授課日期
3月20日
課題
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課時
2
教學方法
講授法,案例教學法
教具、課件
釘釘直播
教學目的
1、了解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的意義2、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
3、了解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三個心理狀態的不同與聯系,指導自己有問題馬上調適自己心理。
教學重點
讓學生知道并做到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教學難點
踐行難度在于心理健康是一個慢性轉變的過程
基本技能目標
提高學生技能水平的主要措施
心理輔導課的真正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再現自己真實的心理狀態,也只有學生的參與才有可能增加課堂的真實性,以方便教師及時有效地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學習和生活中去。
教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老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一個人一生的成就決定于什么嗎?有關專家聲稱,人一生的成就20% 決定于智力,80% 決定于人際關系。作為一個學生。如果你與同伴合作良好,獲得大家的支持,那么你就會心情舒暢、學習成績上升;相反,如果你不與同學交往,受到大家的排斥,你就會缺乏安全感,產生嚴重的焦慮、自卑等不良心理,學習成績無法提高,甚至不能進行正常的生活和學習。所以,不論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人。這一堂課,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心理健康的人具有什么樣的品質。
二、新授課:(主要寫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
一、心理健康的意義:
(一)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保證。
(二)心理健康與否制約著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展。
(三)心理健康能積極提升學習、工作、生活的質量和效率。
(四)心理健康程度制約著人際關系的和諧程度
活動探究:尋找幸福感
找出能讓你感覺幸福的5件事并列舉出來。
教
學
過
程
提示:資料顯示,美國年輕人眼里的幸福感是一系列生活中的小細節。
教師簡略介紹 SCL心理健康狀況測試,讓學生自己看看自己的癥狀,對照自己看看自己是否心理健康。
二、教授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
三.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
教師分別介紹三個的概念區別和聯系,讓學生根據剛剛測試條款,大概對照自己有沒有心理問題。解釋學生對心理咨詢的誤解和偏見,讓學生對心理咨詢有全面的認識,教會學生以后要學會有問題找心理老師咨詢。
心理咨詢是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并企求解決問題的求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過程。心理咨詢 是一個助人自助的過程!
三、課堂小結:
如果我們較好地了解了心理健康這些知識,在日常生活、學習、交友中就能夠避免一些盲目性,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四、布置作業:做一個青少年心理調查作業
五、板書設計:
釘釘直播沒有板書
教學
回顧
復習心理健康的內容,引出心理健康的意義
教學
工科類中職學校指的是以機械、電子等工業職業技能學習為主的職業學校,這類職業學校以培養“藍領”為主要教學目標,在學校教育的過程中極為重視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雖然心理健康教育也有所涉及,但多以德育教育的形式開展,并不成體系,在師資力量配備和教育方法選用方面也不具備結構性。
2.工科類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點
工科類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著明顯的特點,因此類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數為男生,而根據以往對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調查結果,中職男生在人格發展、性格特點和心理穩定性、抗挫折能力、自我滿意度等方面都較女生優秀,除了學習成績落后于女生外,男生的心理問題更少,但其中一個重要的缺失需要我們注意,就是無論是綜合性中職學校還是工科類中職學校,針對職業心理健康的教育都是“短板”,因此,工科類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在于職業心理健康教育。
3.有效開展工科類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所在
工科類中職學校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成體系,更不能在職業獲得方面給學生足夠的心理指導,很多學生在畢業之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在職業道路上發展的不順利,多數與職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有關。有針對性地開展工科類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能完善中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還能夠有效解決由于職業心理問題導致的學生入職困難和職業發展問題。
二有效開展工科類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無論從哪個角度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都應該以學生的德育教育為基礎,以學生基本心理素質的提高為目的。因此,在工科類中職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建立以“學生、班主任—心理教師、德育主任—專業機構、分管校長”為主線,快速高效聯動的“三級預警系統”,這個預警系統的建立能夠從基礎上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成為職業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另外,工科類中職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進行系統化、結構化的分析,以學校教育的特點、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和年級、專業特點為基礎設計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如一年級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為“認知自己、認識職業處理人際關系”;二年級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為“確定職業目標、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等。
2.以職業教育為主線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給學生提供多種職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通過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性格中的不足;通過心理情景劇的方式促進學生思考與職業選擇有關的道德、心理活動的問題;通過其他心理健康和職業相關的大型活動,如模擬招聘會等,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鍛煉,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因此,職業心理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線。
三開展工科類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1.采用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在工科類中職學校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應以能力發展為主,建立團體和個人相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整個工科類中職學校學生的職業素質的發展。
2.重視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并行
性格特點會影響學生職業心理的發展,而學生的性格特點又與家庭教育方式有極大的相關性。教師可以“短信周報”的形式與家長交流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提醒家長在進行家庭教育時,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交流的方式介入家庭教育之中,使用教師的專業思維和專業方法,對家長的家庭教育模式給予適當的指導,使學生的心理發展始終處于平和、健康的環境之中。
二、影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庭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但在家的時間以及家長的一言一行對他們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特別是現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家庭已出現了明顯的分化,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出現了“三多”現象:一是外出務工的家長多;二是文化水平低的家長多;三是對孩子教育缺乏正確認識的家長多。這三多對孩子的成長教育可以說是極為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同時,現在很多家長缺乏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經驗,對子女過度照顧,特別是物質方面,而對孩子的期望過高,特別是成績方面。還有一種現象是現在單親家庭、離異家庭越來越多,這使孩子心靈受到極大傷害,極易出現消極情感,并且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和社會生活。這是造成部分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
(二)學校
近年來,雖然全國心理健康教育搞得轟轟烈烈,但其實,在很多地區,由于之前心理教育師資匱乏,并且,學校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學生心理問題還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再加上之前的研究資料的有限,一些學生的心理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另外還有部分教師的教育方法過于簡單粗暴、處理問題不公、偏愛現象,這也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
三、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實踐
學生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保持穩定的情緒,積極的心態,能夠在面對挫折時有不畏懼的精神,能夠與朋友同學和睦相處,能夠積極面對環境帶來的任何一項挑戰。所以,初中數學教師應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心態,讓學生在積極、健康的學習氛圍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
(一)建立和諧人際關系
健康的心理應是與同學、朋友能夠和諧相處,而這種健康的心理源于健康的心理課堂。教師的人格、教師一舉一動、課堂的學習氛圍都會影響到學生。和諧、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要對學生一視同仁,平時盡量淡化評價,而是進行實際指導,尤其是對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進行積極的指導,會給學生帶來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
二、高校心理健康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高校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對促進大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遠遠沒有很好地發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的作用,主要問題表現在課程建設不完善、教師隊伍缺乏、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夠、教學研究不足。
(一)課程建設不完善
其一,課程重視不夠。自1987年起,浙江大學在全國高校率先開設《大學生心理衛生》課程。經過近30年的探索和發展,目前,國內已有上百所高校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課程,也出版了多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著教材。但是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建設發展仍然非常緩慢,與其他公共基礎課的地位相比,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所得到的重視遠遠不夠。目前,很少高校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列為必修課,而開設部分課堂的通識課,遠遠滿足不了學生各方面的需求。其二,課程管理不到位。各高校開設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大多是選修課,如《社會心理學》《女性心理學》等課程,不僅課程名稱不相同,教學內容也不具系統性。少數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的院校,由于課時少,教師傳授的課程知識有限,教學內容粗放,更無法結合學生個性特點深入展開。由于教師數量有限,大班教學普遍,有些課堂達到幾百人的規模,教學形式單一,無法更好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
(二)教師隊伍缺乏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不同于其他的基礎課和專業課,它的授課內容、方式等有一定的特殊性。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需要具備高度的實用性和實踐指導意義,這就要求任課教師除了掌握心理學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外,還要具備豐富的學生工作知識儲備,并能夠在教學中加以有效運用。當前許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師資的主體并非心理健康教育專職人員和具備學科背景的教師,他們主要是學校心理咨詢中心老師、專職輔導員等兼職教師。教師隊伍缺乏嚴重制約了高校心理健康課程的普及和推廣。加快師資隊伍專業化水平的提升,滿足日益增長的大學生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是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嚴峻考驗。
(三)學生主動性不夠
長期以來,高校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處于教師主導、學生被動參與的狀態。教師是知識的化身,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師生互動不足,教學便變成了知識灌輸的過程。這種“填鴨式”的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十分不利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堂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獲得的心理體驗和感悟程度。學生主動性、積極性不夠,再加上大班教學普遍,高校心理健康課堂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教學研究不足
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僅僅停留在經驗總結階段,教學忽視了知識更新,忽視了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未能從課程建設和發展的高度去研究,更沒有取得顯著的教學成果。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一方面是因為各高校對心理健康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另一方面專職心理教師工作壓力大,沒有精力進行課程教學研究。目前,高校數量有限的專職心理教師擔負起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僅要開展心理咨詢、團體輔導,每年還要組織新生普查、高危人群排查轉介等事務性工作,和其他專業教師相比,專職心理教師用于教學研究的時間太少,根本無法保證教研活動的開展。
三、高校心理健康課堂教學有效性對策
提高高校心理健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同時,還要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和師資隊伍建設,創新心理健康課程的教育模式。
(一)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根本目的是要滿足大學生的需要。大學生心理健康課堂教學是學生自我成長和自我完善的過程,學生是心理健康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因此,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貼近學生心理、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實際,真正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需求來設計教育方案。同時,大學生心理健康課堂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大學生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學習能力,把課程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為學生預留充足的自主學習、分享學習成果的時間,使學生在自主性學習中獲取知識,構建積極健康的心理,促進健全人格的生成,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建設
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較晚,很多高校沒有將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納入到高校的課程體系。高校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所起的主渠道作用。針對不同年級及專業學生,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將該課程納入到學校教育體系當中,形成規范的教學大綱,并設置適當的課時與學分,對班級人數和教材進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保證全體學生都能接受到心理健康課程教育。同時,教育部門應該建立統一、正規、科學的考核體系,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提出要求。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師資隊伍嚴重缺乏,是制約心理健康課程正常普遍開展的重要因素。師資是指心理健康課程教師的整體素質,它包括教師的人員配置、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和年齡結構以及教師培養等。按《建設標準》規定,普通高校按照1:3000的師生比配備專職心理教師,很多高校遠遠沒有達到這個標準。數量有限的專職心理教師要開展日常的心理篩查、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等日常工作,無暇考慮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發展和改革。同時,心理健康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心理學專業技能。因此,增加專職心理咨詢老師,加強老師的心理學知識培訓,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高校心理健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迫切要求。
(四)創新心理健康課程教育的模式
高校心理健康課程學習是建立在理論與實踐基礎上的統一,要不斷豐富心理健康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通過案例教學、體驗活動、行為訓練等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同時,要將積極心理學引入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構建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課堂教育的積極心理學模式,從而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個新的視野和方向。在教學目標上,應把重點放在普及預防教育上,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心態,不斷提高自我的心理調節能力。在教學方式上,宜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既需要多媒體教學,又需要開展游戲、小組活動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教學內容上,心理健康課程教學具有明顯的指導性,目標要具時效性,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學生群體的心理特點,準備科學的教學內容。
二、影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庭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但在家的時間以及家長的一言一行對他們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特別是現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家庭已出現了明顯的分化,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出現了“三多”現象:一是外出務工的家長多;二是文化水平低的家長多;三是對孩子教育缺乏正確認識的家長多。這三多對孩子的成長教育可以說是極為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同時,現在很多家長缺乏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經驗,對子女過度照顧,特別是物質方面,而對孩子的期望過高,特別是成績方面。還有一種現象是現在單親家庭、離異家庭越來越多,這使孩子心靈受到極大傷害,極易出現消極情感,并且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和社會生活。這是造成部分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
(二)學校
近年來,雖然全國心理健康教育搞得轟轟烈烈,但其實,在很多地區,由于之前心理教育師資匱乏,并且,學校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學生心理問題還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再加上之前的研究資料的有限,一些學生的心理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另外還有部分教師的教育方法過于簡單粗暴、處理問題不公、偏愛現象,這也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
三、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實踐
學生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保持穩定的情緒,積極的心態,能夠在面對挫折時有不畏懼的精神,能夠與朋友同學和睦相處,能夠積極面對環境帶來的任何一項挑戰。所以,初中數學教師應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心態,讓學生在積極、健康的學習氛圍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
(一)建立和諧人際關系
健康的心理應是與同學、朋友能夠和諧相處,而這種健康的心理源于健康的心理課堂。教師的人格、教師一舉一動、課堂的學習氛圍都會影響到學生。和諧、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要對學生一視同仁,平時盡量淡化評價,而是進行實際指導,尤其是對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進行積極的指導,會給學生帶來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
(二)發揮學生本身的力量
在傳統的教學中往往對學生的地位輕視,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對學生的參與和熱情往往進行壓制。為此,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轉變角色,讓學生成為主體,自己成為主導,把學生向前臺推,引導他們敞開心扉暢談心里話,盡情發揮。課堂應是在教師的引導和培育下,學生發揮其所長,補充其所短,強壯其身體,充滿其情志的積極、健康的課堂。在課堂中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一定是重中之重,只有學生有了學習的自信心,在面對學習中、生活中的種種困難時,才能不畏,才能做到淡然,這才是真正的健康心理。學習是一個艱苦的過程,需要學生具有勇氣和信心。而在目前,相當一部分學生經受不起在學習中遇到的挫折,不要說初中生,就是在大學里學生跳樓自殺等情況時而發生,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其早期發展中挫折教育的缺失。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習進行挫折教育,要讓學生懂得人生的長河中,有很多不愉快、不順利的事情,只要我們用積極的眼光去看待、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迎接光明,讓學生明白不能應為面前學習上暫時的困難和挫折而喪失學習的信心。教育學生要拿出勇氣和信心,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應看到自己所擁有的特長與優勢。
二、心育課程內容的滲透
根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心育的課程內容包括自我意識、學習心理、人際交往、情緒情感及環境適應等幾個方面。這些內容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科教學內容中,教學可根據各個學科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安排,思考和尋找恰當的滲透點。筆者認為,文科類課程可側重人文素養的培養,可滲透個性品質培養、社會認知能力、建立自信心、珍惜生命與熱愛生活、親子關系與感恩情懷、集體精神與團隊協作、社會環境適應、人生規劃與生涯指導等內容;理科類課程可以側重認知能力培養,可滲透學習動機與學習品質、學習行為習慣、邏輯思維和發散思維、創造力和潛力開發、崇尚科學與嚴謹態度等內容;藝術與體育類課程一般注重審美和情操培養,可滲透情緒調節、陶冶情懷、意志力與耐挫力、合作與協助精神、團隊凝聚力、人際溝通交往等內容。例如,教學內容為創作美術作品《我的家》美術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生自由創作繪畫作品的同時,積極培養和激發學生家庭觀念與感恩情懷,鼓勵學生邊創作邊回憶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幸福瞬間。教師啟發學生思考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為自己做了什么,而自己又為父母做了什么。學生在這種啟發下不斷回憶不斷提煉,繼而進入創作狀態中。創作完成后,學生們紛紛就作品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心育內容的滲透,既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又培養了學生感恩父母的情懷,教學效果顯著。
三、心育評價方式的滲透
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評價學生不應該再是單純的“分數”。一味持久的“高壓”政策,只會使學生產生消極情緒,甚至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快樂。心育評價注重學生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尊重和相信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差異,從多角度、全方面來綜合評價和衡量每一個學生。它既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和理解,又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既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又強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心育評價方式均可在學科教學中進行滲透。教師在期末評價時應就學生平時表現進行綜合評價,也可以利用學生成長評價表格和學生心理成長檔案進行評價,還可以建立學生自我、同伴、教師、家長多元綜合的評價和反饋機制,使學生形成客觀全面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同時,增強學科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團體心理輔導”模式
設計團體心理輔導,簡單地說就是通過協助與服務來助人自助,它是一個教育過程,具備教育活動的性質,其目的是以是促進人格的健全發展。而心理健康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根本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提高學生的民族創新能力,進而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從中不難發現,團輔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兩者的目標都具有相似性,可以把兩者的理念相互融合,進一步拓展、創新。因此,筆者根據團輔理論,借鑒專業的技術,結合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的特點,嘗試設計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團體心理輔導”模式:
1根據授課內容設計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方案
根據高職大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包括大學新生的心理適應、高職學生自我意識的完善、高職學生成才與學習心理、人際交往的策略與訓練、高職大學生情緒的調節、高職學生戀愛與性心理的調適、高職學生挫折心理的調控、高職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等幾個方面的內容。因此,要推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團體心理輔導”模式,必須設計針對以上教學內容的活動主題,使教學內容變得既生動有趣又便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心理健康問題。如教授“高職學生自我意識的完善”這一情景時,可以設計“我是誰”的團輔活動,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同事進行了自我剖析。
2根據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方案設計
實施辦法在一個情景的教學中,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團輔活動的設計可以單一,也可以采用多重形式和方法,只要能夠密切圍繞教學目標開展即可,不要本末倒置。如過游戲環節設計時間過長,雖然學生互動性高,課堂也會很活躍,但是這樣占用了過多的時間,就不能進行充分的分享和討論,后期的理論分析階段學生也就很難進入,教學效果不好。
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
“團體心理輔導”模式的具體操作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案,下面以情緒與調節單元為例,闡述筆者在課程教學中所實施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方案。教學內容:高職大學生情緒調節教學目標:使學生認知情緒,識別自我情緒的多樣性,通過情緒輪穩定性測試嘗試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緒。團體心理輔導活動:
(1)探究自我的負面情緒:讓學生雨大家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的負面情緒,要求描繪得盡量具體。請其他同學相互討論,幫助分析出引發這種負面情緒的行為或心理的原因。
(2)收集情緒形容詞匯:將學生分成六人一組,要求每組在五分鐘內盡可能多的在一張卡紙上寫出表現基本情緒的詞語,寫好后讓其中一組學生和大家分享其想到的詞匯,其他組別分別進行補充。
(3)討論放松情緒的方法:通過組織學生互相分享自己有效調節情緒的心得體會,找出共性的內容,組織起來,變成通俗易懂的放松情緒的方法。
2000年12月3日,由國家教育部基教司主辦的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區課題研討會在上海舉行。參加人員為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委員會專家及實驗區負責人。會議交流了實驗工作啟動情況,研討了“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框架。教育部基教司德育處李玉先處長和咨詢委員會主任、北師大林崇德教授做了重要講話。
12月22日下午,北京市教委德育處董柏林處長應邀專程來到開明出版社心理素質教育研究中心指導工作。董處長在聽取了中心負責人所做的有關中心工作的詳細匯報之后,對開明出版社心理素質教育研究中心為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所做的工作――出版系列中小學教師指導用書、創辦《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刊物、開通“中國心理健康教育網”、承擔國家教育部有關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網絡課程開發課題,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就中心日后的工作及發展進行了全面的指導。當談到《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刊物時,董處長強調說,這是一本很有價值的刊物,對全國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會很有幫助。他囑咐工作人員,辦這本刊物,定位要準,要按照國家教育部基教司關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精神及時報道各省市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及時刊載各省市心理健康教育中好的案例、好的經驗總結等等,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中心人員一致表示,一定不辜負領導的期望,全力以赴做好這項工作。
2000年10月25日―28日,《21世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論壇》于上海浦東新區舉行。參加人員主要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專家及分管、負責本地區或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行政領導、部門負責人、一線教師等,共約500人。與會人員就21世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作用及如何開展等問題各抒己見,展開熱烈討論。香港中文大學林孟平教授就如何進行小組心理輔導問題,做了現場“工作坊”。國家教委基教司德育處李玉先處長做了重要講話,他強調說,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走專業化道路,全國各地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搞好師資培訓工作。
2000年11月17日―19日,“江蘇省心理教育專業委員會年會”在江蘇省連云港市召開。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院班華教授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提出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本土化、現代化的觀點。他進一步強調說,人的素質不可能靠國外引進,人的素質要靠培養教育。
2000年11月28日,福建省新華書店和北京開明出版社聯合舉辦的《心理素質培養》宣傳工作座談會在福州市召開。全國各省新華書店負責人會聚一堂,共同商討由開明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學《心理素質培養》系列叢書的宣傳發行工作。《心理素質培養》系列叢書是一套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心理學讀物,它緊密結合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用深入淺出的事例說明人生的哲理,對中小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適應”、“學會創造”很有啟發。該套叢書自2000年開始由福建省新華書店負責總,在各省新華書店的支持下,發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此次會議就是為了及時交流各地發行情況,以備日后更好地宣傳而召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