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9 23:01:2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工商聯人才工作計劃,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縣工商聯現有在職人員7名,主席1名、兼職黨組書記1名 二、工作與措施
(一)、抓好“三大工程”堅持服務立會的方針,充分發揮商會服務政府、服務會員的職能,通過整合各種社會資源,精心抓好“三大工程”。 2、抓好服務創新工程。重點搭建好五個服務平臺。(1)、搭建銀企對接平臺。我會進一步加強與各相關金融部門的交流與溝通,研究好、利用好國家的金融政策,為會員企業提供有效的融資服務。今年以來,先后與縣人行、中行、建行、工商行、農發行、農行、信用聯社、村鎮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九家金融機構負責人進行了座談,共同探討為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并一同深入到14家企業進行實地查看,力促銀企對接,目前達成意向貸款協議10家。(2)、搭建法律維權平臺。積極探索維權新模式,加強與公檢法司、政府各部門的溝通與合作,吸收優秀律師、職能部門主管領導加入,組建縣工商聯會員服務中心,力爭在維權方面實現新突破,切實維護會員企業的合法權益。(3)、搭建政策服務平臺。充分發揮工商聯的政治優勢、網絡優勢,加強與政府的溝通聯系,把企業需要的政策及信息通過網站、簡報等方式及時傳達到企業。在省工商聯幫助支持下,開通了××縣工商聯網站,為企業與外界交流溝通搭建起信息平臺。為了盡快發揮網站作用,我們還組織召開了網站建設培訓會。目前已有30個會員企業注冊成為縣工商聯網站的會員,并在網上相關內容宣傳企業。(4)、搭建溝通交流平臺。一是繼續實行不駐會副主席輪值制和駐會副主席、機關干部重點聯系制,加強工商聯與企業、相關行業企業之間的溝通與聯系。二是召開各類座談會。通過政企對話、會員交流,優化發展環境,促進企業健康發展。今年我們先后召開兩次座談會,邀請40多名民營企業負責人參加,就我縣現階段面臨的旅游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管理、重大項目建設、城鄉統籌發展、文化產業發展及融資情況、服務環境等多方面問題進行了廣角度、深層次地交流座談,并對今后工作提出了意見和建議。針對民營企業負責人反映的20多條意見和建議。我們能當場解答的當場解答,未能解答或需要時間落實的,及時向縣委政府提交,并積極與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確保件件有回聲,事事有落實。值得一提的是縣委李書記在和企業家面
對面交流時,現場為部分企業解決了有關問題。會后工商聯還重點幫扶了大缸坊醬菜廠協調解決土地,融資問題,使該企業得以發展壯大。(5)、搭建人才信息服務平臺。與人事勞動、學校、人才交流中心等有關單位保持溝通與聯系,掌握各方信息、動態,為企業提供人才、信息服務,累計為會員企業提供人才信息60多條。每年我們都要組織會員企業參加張家口市工商聯與市勞動保障局、市教育局、市扶貧辦、市總工會聯合舉辦的人才招聘周活動。
3、抓好組織建設工程。我會在8月份為“××縣總商會”揭牌,同時成立“會員服務中心”,服務中心設立維權服務中心、融資服務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培訓中心等機構。工商、國稅、地稅、質監、人事、中小企業、發改、總工會等部門主管副職,縣內六家銀行副職和部分律師選為我會執委,擔任各服務中心負責人,從生產、經營、維權、融資、培訓等多方面為企業提供服務。建立了會員數據庫,并按時完成了工商聯執常委數據庫建立和向全國工商聯網上上報電子表單工作。
(二)、搞
好“四個活動” 3、開展全民創業宣傳活動,實現民營經濟的基數提升。我們與縣文體廣電局聯系,在縣有線電視臺開辦了有關欄目,定期宣傳非公有制企業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我會還全國、省、市工商聯網站上發表信息宣傳我縣工商聯工作和企業動態50篇,在省級刊物《新冀商》刊登3篇,在縣委信息中心、政府網站及《新××》發表信息58篇。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教育引導作用。并推薦張家口現代科技中專副董事溫登云、××縣壩上蔬菜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范恩路、張家口啟源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牛啟元為××縣第五屆十佳青年候選人,在全縣范圍內廣泛宣傳其先進事跡。 (三)、當好參謀助手 (四)全力以赴,認真做好全縣的階段性工作
1、恪盡職守,做好國慶安保工作。縣國慶安保動員會召開后,工商聯及時召開執委會議,并成立了領導小組,明確了責任。進一步規范了單位值班安排制度,在單位辦公用房十分緊缺的情況下,騰出一間辦公室專門用于值班室并安裝了值班電話,單位人員少,但機關干部克服各種困難,確保全天24小時值班電話暢通。
2、入情入理,做好集中拆遷工作。按照我縣“一年一大步,三年大變樣”的總體要求和安排部署,在全縣集中拆遷工作中,單位動遷人員逐戶逐人地分析情況,耐心地講政策、舉例子、幫算賬。真誠的態度和辛勞的工作,終于贏得了被拆遷戶的信任,工商聯和全縣所有的拆遷組一樣順利地完成了任務,實現了文明拆遷、和諧拆遷。
三、2012年工作計劃
2012年,工商聯將繼續抓好“三大工程”,搭建“五個平臺”,開展“四項活動”,全面履行工商聯職能,履行商會職能,竭誠為企業服務,以服務增強工商聯的凝聚力。
一、抓好素質提升工程
一、圍繞就業中心工作,大力開展公共就業專項活動招聘周活動
全省公共職介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服務就業中心工作,促進就業再就業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重點是根據勞動保障部關于實施“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和“大中專技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四項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要求,組織開展全省聯動專項招聘周活動。
(一)就業困難人員援助幫扶招聘周活動。
1、時間安排:1月18日-25日,其中1月18日啟動舉辦“‘迎新春·送溫暖’再就業援助幫扶全省聯動招聘活動”。
2、活動內容重點:一是做好活動前期援助對象的調查摸底工作,制定現場招聘活動具體援助措施;二是拓寬就業崗位信息采集渠道,有針對性地開發就業崗位,保證必要的崗位數量;三是大力宣傳“兩法”和就業援助政策;四是做好援助對象的跟蹤推薦就業工作。
(二)春風行動招聘周活動。
1、時間安排:2月17日—2月23日,其中2月17日啟動舉辦“春風行動·進城務工農村勞動者就業援助幫扶全省聯動招聘活動”。
2、活動內容重點:一是現場免費發放“春風卡”,張掛“兩法”宣傳畫,公布舉報電話等,進一步提高進城務工農村勞動者的維權意識;二是免費提供“一對一”政策咨詢、職業指導、技能培訓引導服務;三是有選擇地組織用工規范的用人單位與進城務工農村勞動者面對面洽談。
(三)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
1、時間安排:2008年5月的第三周,其中5月11日啟動舉辦“全省民營企業大型聯動招聘專場活動”。
2、活動內容重點:一是積極與工會、工商聯共同聯動,崗位信息收集工作以工商聯為主;二是開展多種形式的招聘活動;三是做好招聘活動和政策落實的宣傳工作。具體內容和要求將根據勞動保障部的統一部署另行通知。
(四)大中專技校畢業生就業援助招聘周活動。
1、時間安排:9月7日—9月13日,其中9月7日啟動舉辦“全省大中專技校畢業生就業援助幫扶大型聯動招聘專場活動”。
2、活動內容重點:一是做好活動前期宣傳,大力挖掘適合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二是進一步完善網絡服務平臺,提高信息質量,將網上求職招聘與現場求職招聘結合開展;三是進一步加大對就業困難和零就業家庭中畢業生的援助幫扶力度,優先推薦就業,落實就業援助的相關政策,提高幫扶實效。
二、強化突出主題,廣泛開展各類專項聯動招聘活動
為適應公共就業服務新要求,在重點開展好全國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招聘周活動的同時,各地要結合實際,創新形式,突出主題,開展各類主題性專項招聘活動,推動公共職介活動得以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有成效地開展,進一步提升社會影響力。
(一)紀念性節日專項招聘活動。
1、“迎三八·架金橋”女性援助招聘專場活動。(3月7日)
2、“迎五一”全省大中專、職技校畢業生供需洽談招聘周活動。(4月下旬)
3、與民政部門、部隊聯辦“八·一”擁軍愛民大型招聘專場活動。(8月1日)
(二)專業技能人才和高校畢業生專項招聘活動。
1、三資企業中高級技能人才招聘活動。(10月中旬)
2、與教育、人事部門聯辦高校畢業生公益性招聘活動。(11月下旬)
3、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就業援助招聘活動。(12月下旬)
以上活動的具體舉辦時間和工作要求另行通知。
三、加強部署引導,切實推動各項聯動活動深入開展和取得實效
(一)高度重視,統籌安排部署。各地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將全省聯動招聘活動作為全年公共職介工作的重點,突出開展就業再就業援助,加強領導,認真籌劃,制定有針對性的工作方案和活動計劃,確定專人負責,形成目標任務明確、責任落實、成效突顯的工作機制,促進公共就業服務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總體要求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和省《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精神,以項目投資、資產重組為主要形式,加強與民營企業的合作,促進民營企業在我市擴大投資,加快我市民營經濟發展,推動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實現我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活動目的進一步引導國內大型民營企業融入新一輪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有效拓展大型民營企業集團在發展空間,推動我市經濟轉方式、調結構,培育經濟增長新亮點。
三、工作目標通過開展這次活動,引進30戶國內知名民營企業來發展,簽約資金總額達到700億元以上,力爭達到1000億元。
四、活動時間2012年6月—10月五、組織機構市政府成立“民企進陜、落戶”活動推動領導小組,由常務副市長岳華峰擔任組長,副市長任軍號擔任副組長。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貿促會、市工商聯,各區縣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為成員單位。推動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委,市發改委副主任惠應吉擔任辦公室主任。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負責我市“民企進陜、落戶”工作的總體部署和協調;負責研究與民營企業合作重大事項,協調解決合作中的重大問題;負責其他重大事項等。
辦公室職責:貫徹市推動小組工作部署;向市推動小組上報“民企進陜、落戶”工作計劃及重大問題解決方案;組織策劃重大專題活動;監督檢查項目執行情況;及時了解省內其他城市此項工作動態等。
六、主要內容按照活動要務實,工作要求實,成果要落實的原則,我市“民企進陜、落戶”活動主要內容為:
(一)爭取上級支持,改善投資環境。
積極爭取省發改委、省工商局、團省委等單位支持,落實省政府出臺的《促進“民企進陜發展”政策摘要》,為民企進發展創造良好政策環境。
(二)落實備選項目,促進以商招商。
按照我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要求,結合大型知名民營企業投資特點,在我市西洽會招商項目中,有針對性地篩選“民企進陜、落戶”備選項目;通過各類知名企業商協會,邀請、促進和組織國內知名大型民營企業來交流考察、洽談合作、投資發展。同時發動全社會力量,利用各種渠道廣泛聯系外省民企,促進其來發展。
(三)加強溝通對接,廣泛推介宣傳。
1.加強溝通。動員外省在陜、在的各類商協會和籍企業在外省的商協會,組織宣傳介紹“民企進陜、落戶”
活動有關情況,推介招商引資項目,充分發揮各類商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邀請、組織外省知名民企來考察,洽談項目、投資發展。
2.推介招商。參加省政府組織的“走出去、請進來”活動,赴國內民營經濟比較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和西南地區,有針對性地與當地知名民營企業開展對接交流,宣傳促進“民企進陜、落戶”活動。
(四)精心做好前期準備,參加簽約活動。
省政府定于今年10月中旬在舉行“民營企業合作重點項目簽約專場”活動,屆時將邀請國家有關部委、省黨政領導同志參加,各有關部門、市區主要負責同志出席,并邀請30戶大型知名民營企業負責人、有簽約項目企業代表參加。我市將按照會議要求,認真做好簽約項目準備和活動組織工作。
(五)促進投資服務,推動項目落實。
落實省政府提出的《促進“民企進陜發展”政策摘要》的相關財稅、投資金融、土地保障、人才引進等優惠政策,開辟項目落地“綠色通道”。市級各部門、各區縣、各開發區要在簽約活動結束后,按各自職責分工,認真抓好簽約項目的跟蹤服務及后續推進工作。
七、工作安排(一)建立機制。市政府成立“民企進陜、落戶”活動領導小組,明確各單位的職責。各區縣、各開發區管委會要按照活動總體方案,制定各自的實施辦法,9月15日前報市發改委外資處。
(二)摸底調查。由市發改委組織各區縣、各開發區于9月底前開展民企在投資情況摸底調查。
(三)工作布置。召開“民企進陜、落戶”工作布置會,對我市開展此項活動提出目標任務及對主要工作進行安排布置。
(四)促進投資。落實省政府提出的《促進“民企進陜發展”
政策摘要》的相關財稅、投資金融、土地保障、人才引進等優惠
政策,開辟項目落地“綠色通道”。
3、法治型工商建設。法制科牽頭制定《方案》,深化“五制一化”機制;強化行政指導制、重大案件統一掌控制;大力加強法制工商建設,設立具體的法制工商建設的指標體系,落實效果的工作考核;實施案件主辦人制、合理裁量制、案后回訪制及監管執法現代化,設定量化具體的推行指標和方案計劃,并進行指標完成情況的考核。
4、隊伍建設。制定具體方案,在系統內弘揚“忠誠、高效、公正、廉潔”的德州工商精神;采取專題教育引導、典型帶動、生活體驗等多種措施培樹“認真學習、快樂工作、幸福生活”的人生觀,“務實、創新、圖強、高效”的工作觀及“厚道、包容、團結、協作”的團隊觀。
5、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確保全市90%以上的社區(鄉鎮)達到食品安全放心社區(鄉鎮)標準;完善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客觀評價體系;采取各種形式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培訓,全面提高食品經營者的自律意識;加大對農村食品市場的監管力度,推行食品經營者分層分類監管;加強對食品經營源頭的監管,向食品批發商推行“電子一票通”,試行食品供貨商分級管理;強化對食品現場制售經營者的監管;嚴厲查處流通環節食品違法案件;學習、探索、創新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方式、方法,學習外地先進經驗,探索食品安全電子巡查、監管模式。
6、消費者權益保護。年底前實現美容業“五項規范”全面覆蓋;嚴厲查處流通領域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和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件;拓寬服務行業監管領域,突出對婚慶禮儀、婚紗攝影、家電維修、裝飾裝修、醫療、電信等服務領域的監管。
7、12315平臺工作。強化12315指揮中心和“局長在線”平臺規范化建設,提升維權、服務、高效能力;針對消費投訴熱點,定期對有關企業進行行政約談;完善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3G綠色通道制度建設,實現消費者、商家和12315指揮中心三方同時在線,及時處理消費糾紛,化解各方矛盾。
8、商品質量監測工作。合理制定監測工作計劃和監測方案,發揮質量風險和監管決策參考功效;突出對乳制品、節令性食品、特殊人群食品等食品的質量監測工作;按照上級部署或制定抽檢計劃,針對嬰幼兒用品、服裝、裝飾材料、家用電器及成品油、電線電纜等商品進行質量監測。
9、查辦大案要案。制定方案,圍繞通信、工程建設、醫療衛生等領域,查辦一批權錢交易、索賄受賄等關系民生的大要案件;加強對供水、通信、供電等壟斷性行業的監管,查處一批強制交易、強制服務等限制競爭案件;全面清查大型零售商和供應商濫用優勢地位強制交易、濫收費等違法行為;查處一批侵犯知識產權案件。加大對違法抽獎銷售行為查處力度,規范市場競爭秩序;認真貫徹總局、省局關于軍服管理、打擊走私販私、反假幣、非法拼裝機動車、非法銷售衛星接收設施等方面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做好掃黃打非工作。
10、打擊傳銷規范直銷。開展專項整治,加大對傳銷活動多發的重點區域的監管;重點查處以“高科技”、“資本運作”、“連鎖銷售”等名義從事傳銷和“網絡傳銷”違法犯罪活動;推行直銷企業監管“四項制度”;按時完成“無傳銷街道(鄉鎮)”創建任務,做好創建驗收考核表彰工作;充分利用宣傳資源,深入開展打擊傳銷宣傳教育活動;做好打擊傳銷規范直銷信息系統運用,進一步提高監管效能。
11、廉政以及行風政風工作。繼續開展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工作。根據“三定”方案賦予的職責,重新確定科室職責和人員崗位職責,科學評估制定風險等級,制定防范措施;結合工作實際,年內邀請一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工商工作;將年度重點工作和亮點工作爭取納入當地人大、政協視察計劃;開展紅盾助企活動,完善領導干部聯系企業制度、在企業設立工商聯絡員制度;篩選確定重點聯系的企業,制定具體幫扶內容;深化向監管服務對象述職述廉活動,每年組織兩次(半年一次)基層工商所行政執法人員向市場主體和服務對象述職述廉活動;加強與特邀監督員的聯系,年內召開兩次特邀政風行風監督員座談會;不定期開展貫徹落實國家工商總局“六項禁令”、省局“五項禁令”和德州市機關作風建設“八條禁令”檢查活動,采取明察暗訪的方式,嚴肅查處損害群眾利益的違紀違規行為;依紀依法做好受理、群眾電話投舉報工作,對實名舉報的,做到有訴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復;加強廉政教育,邀請檢察院領導講授預防職務犯罪課程;組織市局機關人員到德州監獄廉政教育基地開展警示教育。#p#分頁標題#e#
12、加強財務管理。依法組織各項收入,合理安排預算內外資金,強化資產管理,集中資金優先保證基層和一線監管執法經費需求,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13、服務群眾。根據工作職能和分工,采取具體措施,進一步用好“承諾熱線”平臺,要強化工作的高效落實。
14、網絡交易監管。對全市網絡交易平臺、企業網站、網店以及個人設立的網店(站)進行監管,6月底之前,各分縣局建檔率和巡查率達到80%以上,年底前達到95%以上。
15、服務“10+3”產業體系建設。由辦公室牽頭,結合工商職能,制定服務“10+3”產業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
16、整頓規范格式條款。圍繞裝飾裝修、商品房銷售、美容美發、汽車銷售、餐飲、物業管理、商貿流通、通信等行業,查處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霸王條款”,打擊合同欺詐;組織召開合同格式條款整頓規范新聞會,點評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霸王條款”。
17、強化合同服務職能。通過培訓班、專題知識講座等形式,提高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訂單”農戶簽約履約意識和預防合同欺詐的能力。
18、助企融資。做好動產抵押工作的宣傳指導,創新抵押登記形式,拓展抵押登記范圍,開展動產抵押登記工作。
19、推進監管執法現代化。在試點的基礎上,本年度要在三個分局全面推行“移動工商”建設。其他分縣局在開展試點的同時結合實際,適時開展推進工作。
20、加強制度建設。梳理、修訂現有制度,開展制度創新;②落實好各項制度,推進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并對制度的實施進行量化指標;修訂、完善績效考評制度,重新修定工作考核辦法。
21、加強宣傳工作。實施“項鏈工程”,抓好大宣傳規劃;抓好規劃的實施,每季度開展一次亮點工作評比活動;加強輿情隊伍建設和網上輿情監控;深化政務公開,按照我局新聞規定實現新聞的常態化。
22、系統維穩工作。深化“平安系統”創建工作,按照“誰主管(分管)誰負責”的原則,完善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回訪、聯系點等制度,健全社會矛盾糾紛調解化解機制,制定工作規程、突發事件處置預案,及時依法依規正確處理好各類矛盾和應急突發事件。
23、做好12345市民熱線辦理工作,及時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
24、加強消費教育。組織開展消費調查評議和消費體驗活動,利用投訴典型案例以案說法。
25、加強消費維權。在“一會兩站”建設的基礎上,利用“幸福德州·真情相伴”12315工作室平臺,與有關站點建立信息互聯制度,推進消費投訴和解機制建設。
調研組走訪了##礦山機械公司、##省博文物資貿易(集體)公司、##燒雞廠等民營企業,采取實地察看、召開座談會、與企業高層深入探討、了解情況等多種形式,分析問題、總結規律,就“檔案工作如何服務于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對檔案管理部門有何需求”、“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現狀”等主題展開了重點調研。我們認為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民營企業得到快速發展,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檔案管理工作滯后,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求。加強和完善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已成為檔案部門乃至全社會共同面臨的一項新課題、新任務,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并采取措施切實加強民營企業檔案工作,才有利于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
一、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的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區民營企業發展速度日益加快,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民營企業在社會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日漸突出,在企業不斷發展的同時,民營企業對檔案管理工作的需求日益增大,從整體來看,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概括起來存在以下問題:
1、 民營企業檔案歸檔情況不理想。
一是企業缺乏檔案意識。##區現有民營企業按照規范標準建立檔案的幾乎沒有,即使建立檔案的企業也僅僅是將部分文件材料初步進行收集保管,或把認為重要的檔案進行初步整理保管,如財務檔案、人事檔案等,但管理分散并未進行集中統一的規范化管理:
二是沒有檔案管理專業人才,檔案管理員缺乏檔案專業知識,且得不到系統的專業培訓與指導,致使檔案人員業務素質及其工作方法、工作成效難以適應檔案管理的要求。一些企業、個人僅憑經驗辦事,檔案管理隨心所欲沒有章法,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體制。
三是民營企業檔案資料面臨流失、泄密的嚴重局面。由于企業法人及其經營管理人員把主要精力和資金投放在生產經營和產品銷售上,對企業檔案管理工作普遍不夠重視,忽視了檔案管理工作,致使一些檔案資料人為遺失或毀壞,或者平時不注意保管、收集,導致檔案資料的流失;絕大多數民營企業沒有相對固定的檔案人員,一般都未建立檔案管理制度,客觀上造成事無人做、責無人擔;日常形成的原始材料大多數留存在各辦事人員手中,未實行集中統一管理,造成了檔案材料在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環節上的隨意性;企業生產、產品、研發、經營、銷售等檔案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增加了流失、泄密的危險性。
分析造成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發展滯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民營企業經營者對檔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檔案部門對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仍置于次要位置。二是企業自身情況的影響。民營企業經營靈活,規模小,流動性大,從業人員成分復雜,員工素質參差不齊,給企業檔案管理工作帶來一定困難。三是檔案宣傳、制度監管不到位。檔案部門對民營企業在檔案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能及時的了解與解決,民營企業在檔案管理過程中發現問題、遇到困難不知找誰解決,致使檔案部門和民營企業在檔案管理工作中很難實施有效的互動和聯系。
二、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的對策
1. 加強法制宣傳,推進依法治檔。從“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切實為民營企業發展服務”的角度,加大對民營企業檔案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檔案部門深化對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努力擴大檔案法規宣傳覆蓋面;增強民營企業管理經營者的檔案意識,提高其依法管理、保管檔案的水平,引導民營企業高度重視檔案工作,使檔案工作成為企業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民營企業的長久發展奠定基礎。
2. 建設工作平臺,打牢檔案基礎。隨著民營企業的發展,企業檔案管理工作將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民營企業要把檔案管理工作作為企業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及時研究解決檔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投入。在檔案人員選配上,盡可能選配文化層次較高、工作責任心強、能勝任檔案工作的人員,并能夠保持相對穩定。要配備必要的硬件設施,對各門類檔案實行集中統一管理,確保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的正常開展和檔案的完整與安全。
3. 加強自身建設,樹立服務意識。開展民營企業檔案工作既是檔案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職責,也是檔案工作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服務于經濟建設的具體體現。要站在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的重要性,增強做好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檔案管理部門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適
目前,杭州市認真組織編制了《杭州市對口幫扶貴州省黔東南州實施方案》、《杭州市對口幫扶貴州省黔東南州工作計劃(2013~2015年)》,設立了杭州市對口幫扶黔東南州聯絡處。建立了選派干部掛職并承擔援黔聯絡處工作職責機制,每年選派五名優秀干部赴黔東南州掛職;建立了對口幫扶結對機制,將全市的13個區、縣(市)與黔東南州的16個縣(市)一對一,一對二分別結對,實現了全市對口幫扶工作的全覆蓋。
對口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兩地交流往來近100次,其中市(州)級領導帶隊交流往來達10次以上。2014年9月,黔東南州委書記李飛躍率領州黨政代表團一行到杭州市,與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龔正,市委副書記、市長張鴻銘等共商對口幫扶大計。2014年7月,張鴻銘率市政府代表團赴黔東南州考察對口幫扶工作,召開第二次對口幫扶工作聯席會議,共同推動兩地交流合作。
黔東南州委副書記、州長廖飛等州領導都曾先后多次赴杭州開展招商引資、對口幫扶等工作,杭州市委副書記楊戌標等領導先后帶隊赴黔東南實地考察調研。杭州市發改委、市經信委等20多個市級部門,上城區、西湖區、江干區、淳安縣、桐廬縣、富陽市等10多個區、縣(市)分別到黔東南州開展對口幫扶工作。雙方密切的交流往來,不斷推動著對口幫扶工作邁上新臺階。
按照《杭州市對口幫扶貴州省黔東南州工作計劃(2013~2015年)》中提出的“職業教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公共服務”等重點工作,杭州市兩年共安排對口幫扶項目79個,安排幫扶資金6260萬元,項目涵蓋了職業教育、基本公共服務、產業扶貧等方面內容。為有效加強幫扶項目的管理,編制出臺了《杭州市對口幫扶黔東南州項目管理辦法》、《杭州市對口幫扶黔東南州資金管理辦法》。
重點項目的實施,大大改善了黔東南州農村和民族地區的基礎設施水平,有力促進了當地的教育、文化等民生事業發展,大力推動了黔東南州的科學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14年4月,廖飛帶隊到杭州經濟開發區考察調研,就凱里經濟開發區與杭州經濟開發區共建園區、產業轉型升級以及社會管理等具體問題與杭州方面進行探討和交流,共商招商引資事宜。2014年7月,張鴻銘率杭州市政府代表團赴黔東南州考察,雙方簽訂了共建園區框架協議。兩地開發區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對口幫扶工作協調領導小組。杭州市有關部門領導先后率康恩貝集團、瑞麒集團、偉星實業、浙江元成園林、源牌集團、浙江信泰人壽等企業赴黔東南州考察對接產業合作和產業園區共建事宜。2015年元月開始,兩地積極籌建凱里(杭州)電子商務產業園,目前,產業園已正式掛牌營運。
經濟合作不斷深化
杭州搭建、完善了對口幫扶“五大平臺”(電子商務平臺、產業招商平臺、旅游推介平臺、農產品展銷平臺、文化會展交流平臺),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電子商務拓展、招商推介、旅游合作、文化和會展交流、農產品展示展銷等活動。
電子商務平臺方面,充分發揮杭州電子商務發展的優勢,助力電商扶貧。借助阿里巴巴集團的平臺和優勢,擬開通“特色中國?黔東南館”、展開一縣一店、推進一村一鋪、落地黔東南農產品一品一碼溯源項目、設立淘寶大學黔東南人才培養中心、開展黔東南淘寶縣長電商研修定制班、建設黔東南電子商務產業園、建立縣域電商公共服務中心、開展農村淘寶試點等一系列工作。阿里巴巴集團將黎平縣、黃平縣列入“千縣萬村”計劃,開展農村淘寶試點。杭州市經信委、淘寶大學等分別赴黔東南州,組織開展電子商務培訓,共培訓學員200人次,營造了電子商務發展的良好環境。
產業招商平臺方面,共有50多家杭州企業(客商)到黔東南州投資考察,共簽約23個項目,簽約資金92億元。浙江客商到黔東南州投資的招商項目35個,總投資45.29億元,目前已到位資金31.37億元;開工33個,目前已投產l2個。浙江華東醫藥集團、浙江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銀江環保、興源環境等知名企業都和黔東南州簽訂了投資協議。
旅游推介平臺方面,2014年4月,黔東南州黨政代表團赴杭州考察期間,雙方簽訂了旅游合作框架協議,杭州市旅委幫助黔東南州編制了《黔東南州智慧旅游發展規劃》。2014年8月,杭州市42家知名旅行社組團到黔東南州各大旅游景區考察調研,積極開發精品旅游線路,大力宣傳“苗鄉侗寨情?美麗黔東南”。杭州市上城區將歷史名街―南宋御街的中山中路119號300平方米的商鋪無償提供給雷山縣設立西江千戶苗寨水云間風物館,推出貴州省東線旅游產品,展示苗寨旅游文化。
農產品展銷平臺方面,2014年1月和2015年1月,杭州市幫助黔東南州組織31家企業分別組團參加“2014和2015杭州?都市圈優質農產品迎新春大聯展”、浙江省年貨展、上海對口支援地區暨西部地區特色商品迎春博覽會,利用杭州、上海農產品展示展銷平臺,拓寬黔東南州農產品銷售渠道,推動特色農產品品牌的打造。同時,幫助黔東南州農業龍頭企業與杭州農副產品物流園區建立了合作聯系。
文化會展交流平臺方面, 2014年9月,杭州市組織了王文瑛等10多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省工藝美術大師參加2014年中國(貴州)國際民間工藝品博覽會暨第三屆中國(凱里)銀飾刺繡博覽會。2014年10月,黔東南州組團參加了第16屆杭州西博會、第8屆(2014)中國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兩岸文化的創業交流,期間在杭州召開了“民族元素與時尚表達―兩岸文創產業交流暨黔東南州民族文化產業合作發展”專題交流會,向杭州、臺灣人民推介了風景優美的苗鄉侗寨,更對民族文創發展進行介紹,提高了黔東南民族特色文化的美譽度。
公共服務不斷提升
以支持農村和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杭州市幫助黔東南州實施了一批公共服務領域的重點項目,使得項目建設地的公益設施建設和農村飲水、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杭州市的教育、民政、文化、醫療、就業和社會保障等相關部門赴黔東南州積極開展對口幫扶作,公共服務幫扶邁上了新臺階。
教育幫扶方面,幫助黔東南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雙方簽訂了《對口幫扶框架協議》。重點幫扶凱里經濟開發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建設、臺江縣民族中等職業學校民族工藝品加工實訓樓建設、岑鞏縣中等職業學校實訓樓建設,大大改善了黔東南州的辦學條件。黔東南州組織了一批中小學校長、40名小學骨干教師赴杭州集中培訓、跟崗實踐;杭州市組織了一批普通高中名校學科特級教師、骨干教師組成講學團,赴黔東南州開展講學交流活動。同時,杭州師范大學和凱里學院、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和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分別結對幫扶。杭州師范大學三替家政學院計劃每年為黔東南州提供100名免費學習的名額(第一批63名學員正在就讀),共持續三年。
民政幫扶方面,2014年5月,杭州市民政局與黔東南州民政局簽署《對口幫扶框架協議》,兩地民政部門將在慈善助學項目、干部人才培養、項目建設幫扶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2014年11月,杭州市民政局在杭州舉辦了為期10天的首期“黔東南州社會福利機構院長培訓班”,并安排實踐鍛煉,在主城區對口機構進行“掛職”學習。
文化幫扶方面,幫助黔東南州建設了一批民族文化設施和文體活動中心,大力支持黔東南州加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挖掘、保護和搶救。雙方簽署了《共同推進文化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并在公益性文化活動交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加強合作,為培育優秀文化人才搭建平臺。
醫療幫扶方面,杭州向黔東南州醫院、錦屏縣中醫院捐贈了醫療設備,積極幫助黔東南州醫療機構提升醫療技術和衛生服務水平。
社會扶貧星火燎原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充分領會推進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推進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工作是建立中國特色勞動關系的需要。勞動關系是一切經濟關系的核心和社會關系的基石。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和民營經濟的迅猛發展,經濟社會中的各類深層次矛盾不斷涌現,勞資矛盾呈現出復雜化的趨勢。近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有關構建和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全面實行集體協商制度的政策,目的就是推進建立中國特色的勞動關系。我們一定要深入學習領會,充分認識到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制度是調整勞動關系的重要法律制度。通過推行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制度,推動企業形成公正合理的分配機制,保障職工對企業經營狀況和收入分配狀況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減少因分配問題引發的勞資糾紛和利益矛盾,促進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
(二)推進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工作是建設和諧的需要。總體看來,我市企業的主體責任落實比較好,勞資方面的糾紛比較少。但是在全市熱線和投訴中,涉及保險、工資、勞動合同等問題的比例還相當大,僅人社部門的受理量就占三分之一。所以,要建設和諧,有效化解勞資矛盾,促進職工隊伍與社會的和諧穩定,就必須從企業簽訂勞動合同入手,規范勞資關系和工資的支付方式,積極開展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工作,完善企業內部收入分配制度,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保障機制,實現職工的體面勞動。
(三)推進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工作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促進企業發展的需要。目前,全市已建工會企業有3700多家。今年,我們推進集體合同工作是從已建會企業入手,爭取80%也就是3000家左右的建會企業開展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工作。過去,企業發展中的制約因素主要是項目和資金。現在表現出來的制約因素是資金、用工和供電問題。在電力保障方面,我市經過加強主網和配網建設,企業用電保障方面已取得明顯成效。資金問題,不是一句兩句能講完的,這是涉及金融體制的長期問題。而建立和諧勞動關系,就是企業自身的問題。工資是職工的勞動報酬,也是企業的成本。如果企業僅僅把職工報酬看作是一種負擔,就會走入發展的死胡同;如果把它當做是一種投入,就會有好的產出。我們通過調查發現,那些招工難、用工難的企業往往是待遇不好、職工工資支付不正常、五險一金得不到保證的企業。職工選擇企業時,看重的是勞動報酬,是人格的尊重,是體面的勞動,以及企業好的形象和好的福利待遇。人是最關鍵的要素,是勞動中最活躍的要素,沒有勞動者,沒有人才,企業談何發展。保證企業用工需要,政府要創造大環境、企業自身也要創造小環境。推進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工作就是維護職工合法的權益,最根本的還是促進企業發展。
二、把握重點,共同實施,探索建立具有特色的推進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工作新模式
要做好這項工作,需要市人社局、總工會、企業聯合會等單位共同努力。在具體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強化規范運作。各有關單位要進一步明確在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工作中的職責分工,在各自職責范圍內指導好企業有序開展好這項工作。要通過建立目標考核,全面提升全市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工作的覆蓋面。要進一步規范集體合同內容和程序,不斷提高集體協商工作的質量和規范化程度。制定工作計劃,把任務分解到各個縣區,實現月考核、月調度。
二是要注重典型引路。要深入企業調查研究,發現、培養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工作開展得比較好的企業典型,把企業家和職工都認同的好的做法,通過召開座談會、現場會等形式,進行宣傳、總結、推廣,引導企業自覺簽訂集體合同。
三是要加強指導監督。會后,有關單位要組成聯合督察組,建立聯系點制度,深入基層,調查解決問題。做到一個縣區一個縣區推動、一個企業一個企業解決;做到旬有旬效果、月有月進度。對企業法人認識不到位、職工要求過高、要約履行不好的企業,要做好溝通,把工作做細做實。
四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市人社局把依法開展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工作,與企業享受國家社保補貼、就業扶持、職工能力建設相掛鉤。市總工會把依法開展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工作,作為企業評選先進單位、先進集體、工人先鋒號、模范職工之家、五一勞動獎狀和企業負責人評選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的必備條件。這些都是很好的措施,我完全贊同。同時,我們還要注意探索和總結實際工作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加以推廣。
三、加強領導,形成合力,進一步推動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工作深入發展
針對“百日攻堅”活動,各縣區、各有關單位要切實提高認識,確保百日出成效。要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工會牽頭、三方協調、各方配合、企業和職工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確保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工作落到實處。
一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各縣區政府的分管負責同志會后要召開專題會議進行部署,把任務落實到部門,把指標下發到企業,實行倒逼機制,確保工作扎實推進。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總體部署,全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的有關規定,現就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統一思想認識,明確目標任務
(一)統一思想認識。創業是勞動者通過自主創辦生產服務項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實現市場就業的重要形式。勞動者通過創業,在實現自身就業的同時,吸納帶動更多勞動者就業,促進了社會就業的增加。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有利于發揮創業的就業倍增效應,對緩解就業壓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是實施擴大就業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是新時期實施積極就業政策的重要任務。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通過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優化創業環境,鼓勵和扶持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
(二)明確指導思想。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著眼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從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創業環境著手,逐步形成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工作新格局。堅持政府促進、社會支持、市場導向、自主創業的基本原則,強化創業服務和創業培訓,改善創業環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不斷激發勞動者的創業激情,增強創業意識,鼓勵更多的城鄉勞動者通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
(三)突出工作重點。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緊密結合地方的優勢產業、特色經濟,確定鼓勵創業的產業指導目錄,制定扶持政策,鼓勵創業者進入國家和地方優先和重點發展的科技型、資源綜合利用型、勞動密集型、農副產品加工型、貿易促進型、社區服務型、建筑勞務型和信息服務型等產業或行業。鼓勵和支持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擴大創業領域。重點指導和促進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創業。積極采取措施促進軍隊復員轉業人員、留學回國人員等創業。力爭用3到5年的時間,實現勞動者創業人數和通過創業帶動就業人數的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體系,使更多有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的勞動者成功創業。
二、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創業環境
(四)放寬市場準入。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礙創業的各種行業性、地區性、經營性壁壘。法律、法規未禁止的行業和領域向各類創業主體開放,國家有限制條件和標準的行業和領域平等對待各類創業主體。在法律、法規規定許可的范圍內,對初創企業,可按照行業特點,合理設置資金、人員等準入條件,并允許注冊資金分期到位。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程序和合同約定允許創業者將家庭住所、租借房、臨時商業用房等作為創業經營場所。擴大政府采購范圍,制定促進小企業發展的政府采購優惠政策。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放寬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以及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市場準入條件。
(五)改善行政管理。全面實行收費公示制度和企業交費登記卡制度,禁止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干預創業企業的正常經營,嚴格制止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亂檢查、亂培訓行為。進一步清理和規范涉及創業的行政審批事項,簡化立項、審批和辦證手續,公布各項行政審批、核準、備案事項和辦事指南,推行聯合審批、一站式服務、限時辦結和承諾服務等,開辟創業“綠色通道”。依法保護創業者的合法私有財產,對嚴重侵犯創業者或其所創辦實體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有關部門要依法查處。對創業者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政府部門要及時受理,公平對待,限時答復。登記失業人員、殘疾人、退役士兵,以及畢業2年以內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要按有關規定,自其在工商部門首次注冊登記之日起3年內,免收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等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
(六)強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實有利于勞動者創業的稅收優惠、小額擔保貸款、資金補貼、場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促進中小企業和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扶持勞動者創業。從實際出發,建立健全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措施,細化操作辦法。多渠道籌集安排資金,支持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展開。要針對經營成本上升以及政策和市場環境變化的情況,兼顧行業穩定發展和結構調整升級,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保護創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鼓勵創業企業擴大就業規模。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勞務輸出地區要積極探索完善相關扶持政策。
(七)拓寬融資渠道。積極推動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創新,支持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積極探索抵押擔保方式創新,對于符合國家政策規定、有利于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項目,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提供融資支持。全面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創新管理模式,提高貸款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并進一步加大對符合條件的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發展適合農村需求特點的多種所有制金融組織,創新農村貸款擔保模式,積極做好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金融服務。建立健全創業投資機制,鼓勵利用外資和國內社會資本投資創業企業,有條件的地區可設立各種形式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和促進創業投資企業的設立與發展。
三、強化創業培訓,提高創業能力
(八)加大培訓力度。建立滿足城鄉各類勞動者創業的創業培訓體系,擴大創業培訓范圍,逐步將所有有創業愿望和培訓需求的勞動者納入創業培訓。加強普通高校和職業學校的創業課程設置和師資配備,開展創業培訓和創業實訓。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對參加創業培訓的創業者,按有關政策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對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參加創業培訓的,其按規定享受的職業培訓補貼由失業保險基金開支。
(九)提高培訓質量。從規范培訓標準、提高師資水平、完善培訓模式等方面入手,不斷提高創業培訓的質量。定期組織開展教師培訓進修、研討交流活動,加強師資力量的培養和配備,提高教育水平。采用案例剖析、知識講座、企業家現身說法等多種方式,增強創業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根據不同群體的不同需求,開發推廣創業培訓技術,不斷提高創業成功率。
(十)建立孵化基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統籌安排勞動者創業所需的生產經營場地,搞好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優先保障創業場地。可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內,或利用原有經批準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高新技術園區、大學科技園區、小企業孵化園等建設創業孵化基地,為進入基地的小企業提供有效的培訓指導服務和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增強創業企業的經營管理和市場競爭能力,提高創業穩定率。
四、健全服務體系,提供優質服務
(十一)健全服務組織。依托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健全創業指導服務組織,開發創業指導技術,完善創業服務功能,提高創業服務效率,承擔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組織、服務和實施責任。充分發揮中小企業服務機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和各類創業咨詢服務機構的作用,共同做好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推動創業咨詢服務工作的開展,建立由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學者及政府工作人員共同組成的創業服務專家隊伍,逐步形成創業服務指導專兼職隊伍。
(十二)完善服務內容。根據城鄉創業者的需求,組織開展項目開發、方案設計、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一條龍”創業服務,建立創業信息、政策平臺,搭建創業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建立政府支持并監管、企業與個人開發、市場運作的創業項目評估和推介制度,建立創業項目資源庫,形成有效采集和定期制度。通過上門服務、集中服務、電話服務等多種形式,為創業者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開業指導和咨詢服務。建立創業者信息管理服務系統,設立創業服務熱線,接受創業者的咨詢和投訴,提供及時有效的后續服務和跟蹤指導,注重對創業失敗者的指導和服務,幫助他們重樹信心,再創新業。
(十三)提供用工服務。為創業者、新創辦企業及其所吸納的員工提供公共就業服務。指導創業企業結合生產經營需要,落實職工教育經費,做好職工的崗前培訓和在職培訓。組織各類培訓機構按照用工需求開展定向、訂單培訓,為創業企業提供合適人才。對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符合條件人員,按規定給予相應的職業培訓補貼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和戶籍制度改革,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創業者及其招聘的勞動者提供社會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訓、職稱評定等方面的政策便利,吸引人才去新創辦企業工作,擴大創業帶動就業的規模。
五、加強組織領導,推動工作開展
(十四)強化政府責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將促進創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擺上就業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落實扶持政策,改善創業環境,推廣經驗典型,積極推動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全面開展。重點指導推動工作基礎較好,條件相對成熟的城市,根據本意見的要求,實施以創業帶動就業相關扶持政策,在組織領導、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和社會參與等方面積極探索,率先完善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體系,建立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創業型城市。
(一)指導思想:落實黨管人才的要求,統籌規劃,分層推進,完善結構,強化基礎,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為把我市建設成為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
(二)總體目標:圍繞建設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和加快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要求,努力營造重才、聚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環境,以加快實用型人才隊伍培養為基礎,堅持引進人才與培養人才并重,引進人才與引進智力并重,加大人才培養、引進的力度,抓好黨政干部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使我市人才隊伍的總量得到較快增長,結構得到較好改善,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到20*年,全市具有中專以上學歷或具有初級專業技術職稱的人才達到26萬人,每萬人口人才資源數達到573人,超過全省預期平均水平,其中市區人才總量達到6萬人,每萬人口人才資源數達到638人。全市各類人才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比例達到70%以上,具有高級職稱的人才達到1萬名,具有中級職稱的人才達到10萬名。形成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能充分適應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隊伍,努力使*成為浙江中西部地區人才的集聚中心和人才高地。
二、今后三年我市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務
今后三年我市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務是:重點抓好“2十1”人才基礎工程的實施工作(即從20*年到20*年,三年內實現培訓農村鄉土人才10萬名和技術工人10萬名,通過培養、引進,全市新增人才總量10萬名)。同時,抓好黨政干部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三支隊伍建設。
1、大力培養各類實用型人才。加強對在職勞動者的專業技術和崗位技能培訓,三年內培訓技術工人10萬名,打造一支與我市工業產業相匹配的高質量的技,術工人隊伍;積極開展對農民的各類實用技術培訓,三年內培訓農村鄉土人才10萬名,切實提高農村鄉土人才的整體素質。
2、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力度。三年內通過引進、培養,新增人才總量10萬名以上。其中,通過引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三年內新增各類人才4.3萬名;通過對實用型人才的培養,3年內從技術工人、農村鄉土人才中評審選拔3萬名初、中級實用型人才納入專業技術人才隊伍;通過各類成人教育,新培養具有中專以上學歷的人才3.5萬名。
3、加強黨政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對黨政干部人才隊伍的培訓力度,開展對全市黨政于部的普遍輪訓。在提高理論素養、培養戰略思維、樹立世界眼光和加強黨性鍛煉上下功夫,全面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根據我市各級黨政機關編制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吸納一批較高素質的人才進入黨政于部人才隊伍。
4、加大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培養力度。抓好中青年科技骨干培養和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全面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整體素質,建設一支高素質、社會化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5、抓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建立市場化、外向型培養機制,以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為核心,大力提高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參與和駕馭國內外市場競爭的能力,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職業化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
三、進一步加強我市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全面加強人才培養工作
1、大力培養我市產業發展急需的各類實用型人才。三年內通過農函大、農業廣播學校“綠色證書”培訓、農村青年科技知識培訓、農民技術員培訓、鄉土經濟特色培訓等形式,培訓農村鄉土人才10萬名;圍繞我市發展建筑業、汽摩配、工模量具、醫藥化工和龍頭企業的需要,通過各類職業技術培訓機構和企業內部培訓機構,培訓與我市工業產業相匹配的技術工人10萬名。各類職業教育要按照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結構,強化實用技能的教育。
2、大力發展各類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事業,開辟遠程教育,充分發揮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的作用,開展各類學歷教育,力爭三年內培養具有中專以上學歷的人才3.5萬名。
3、拓展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范圍,加大從實用型人才中選拔評審專業技術人才的力度,進一步擴大人才隊伍總量,改善人才隊伍結構。制定從技術工人、農民技術員中選拔評審專業技術職務的標準和辦法。力爭三年內通過培訓、考核,按人才的實際業績和能力,分別從技術工人、農村鄉土人才中評審選拔1.8萬名和1.2萬名具有初、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才,并將他們納入專業技術人員隊伍管理。
4、加快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和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的選拔培養。實施新世紀“321”人才培養工程,重點培養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養人員30名,選拔培養200名市級學術技術帶頭人,選拔1000名優秀年輕后備科技人才。加強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及后備人才的選拔培養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為各類優秀拔尖人才創造科研、學習、進修的機會,對他們開展科研、學習、進修給予一定的財政資助。
5、以提高執政能力為重點,加大黨政干部人才培訓力度。大力加強對黨政機關年輕,干部、女干部和黨外干部的培養選拔,推薦一批有培養潛力的干部參加高學歷培訓,選派有一定機關工作經歷的高學歷干部實行掛職鍛煉。抓好黨政干部人才的初任培訓、任職培訓和專門業務培訓,近期重點開展電子政務和英語等實際應用能力培訓,提高黨政干部人才隊伍整體素質。
6、加強企業經營人才隊伍的培養。有計劃地選派一批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參加國內外培訓,把提高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參與和駕馭國內外市場競爭能力作為培訓的重點,提高按國際通行規則辦事的能力。
(二)大力引進各類人才智力
1、完善人才智力引進政策,營造吸引人才智力的良好環境。取消對引進人才的各種限制,企業,引進各類人才和技術工人,一律實行零門檻的準入制度;加強對人才資源開發政策落實情況的督促和檢查,確保已出臺的各項人才政策的落實。進一步提高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待遇,凡對引進的博士、碩士分別由財政補助安家費3萬元和1萬元。鼓勵企業采取各種靈活的方式引進高層次人才智力。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不論其人事關系是否轉入單位,財政都給予一定的資助,即每引進一名副高職稱(或碩士)、正高職稱(或博士),經組織人事部門認定,在企業服務期滿二年的,財政分別一次性資助5000元和10000元;鼓勵企業積極創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對經國家批準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企業,財政一次性資助10萬元,同時每招收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員,在進站期內,財政根據科研項目情況,每年給予2萬元的經費資助;制訂留學人員到我市留學人員創業園區創業的優惠政策,大力吸引留學人員來我市創業。
2、加快培育發展人才市場,充分發揮人才市場的作用。積極開展各類人才的招聘活動,通過組織大型人才交流會、外出招聘、專業性人才招聘會和中、高級人才封閉式洽談會等形式,大力引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各類人才。
3、推進人才柔性流動,積極開展智力引進工作。繼續實施人才智力回歸工程,加強與*籍高級人才的聯系,吸引*籍高級人才為家鄉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服務;積極組織高層次人才來我市開展科技合作交流活動;繼續做好國外智力引進工作,鼓勵企事業單位積極引進外國專家進行技術指導、科研開發工作。
四、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確保人才工作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1、進一步理清思路,搞好統籌規劃。各級黨委(黨組)要從戰略高度來認識人才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落實黨管人才的要求,建立領導干部與重點人才聯系責任制,大力推進我市的人才強市戰略。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要按照黨管人才的要求,建立黨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統籌規劃、協調發展的運行機制,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2、建立和健全人才工作責任制,把人才工作納入縣級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和市機關部門年度考核。建立全市人才工作考核指標體系,把人才工作目標分解落實到各縣(市、區)和市機關各有關部門。各黨委(黨組)要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制訂具體的人才工作計劃,落實好各項人才工作任務。政府人事部門要充分發揮人才工作的職能作用,重點抓好人才智力引進、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管理和服務、公務員的培訓教育、實用型人才的職稱培訓評審工作;市農辦牽頭,市農業局、市教育局、市科協、團市委、市婦聯等單位共同負責農村鄉土人才的培養工作;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牽頭,市經貿委、市教育局、市總工會、團市委等單位共同負責技術王人的培養工作;市經貿委牽頭,市工商聯、團市委等單位共同負責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
(一)統一思想認識。創業是勞動者通過自主創辦生產服務項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實現市場就業的重要形式。勞動者通過創業,在實現自身就業的同時,吸納帶動更多勞動者就業,促進了社會就業的增加。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有利于發揮創業的就業倍增效應,對緩解就業壓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是實施擴大就業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是新時期實施積極就業政策的重要任務。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通過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優化創業環境,鼓勵和扶持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
(二)明確指導思想。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著眼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從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創業環境著手,逐步形成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工作新格局。堅持政府促進、社會支持、市場導向、自主創業的基本原則,強化創業服務和創業培訓,改善創業環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不斷激發勞動者的創業激情,增強創業意識,鼓勵更多的城鄉勞動者通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
(三)突出工作重點。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緊密結合地方的優勢產業、特色經濟,確定鼓勵創業的產業指導目錄,制定扶持政策,鼓勵創業者進入國家和地方優先和重點發展的科技型、資源綜合利用型、勞動密集型、農副產品加工型、貿易促進型、社區服務型、建筑勞務型和信息服務型等產業或行業。鼓勵和支持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擴大創業領域。重點指導和促進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創業。積極采取措施促進軍隊復員轉業人員、留學回國人員等創業。力爭用3到5年的時間,實現勞動者創業人數和通過創業帶動就業人數的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體系,使更多有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的勞動者成功創業。
二、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創業環境
(四)放寬市場準入。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礙創業的各種行業性、地區性、經營性壁壘。法律、法規未禁止的行業和領域向各類創業主體開放,國家有限制條件和標準的行業和領域平等對待各類創業主體。在法律、法規規定許可的范圍內,對初創企業,可按照行業特點,合理設置資金、人員等準入條件,并允許注冊資金分期到位。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程序和合同約定允許創業者將家庭住所、租借房、臨時商業用房等作為創業經營場所。擴大政府采購范圍,制定促進小企業發展的政府采購優惠政策。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放寬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以及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市場準入條件。
(五)改善行政管理。全面實行收費公示制度和企業交費登記卡制度,禁止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干預創業企業的正常經營,嚴格制止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亂檢查、亂培訓行為。進一步清理和規范涉及創業的行政審批事項,簡化立項、審批和辦證手續,公布各項行政審批、核準、備案事項和辦事指南,推行聯合審批、一站式服務、限時辦結和承諾服務等,開辟創業“綠色通道”。依法保護創業者的合法私有財產,對嚴重侵犯創業者或其所創辦實體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有關部門要依法查處。對創業者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政府部門要及時受理,公平對待,限時答復。登記失業人員、殘疾人、退役士兵,以及畢業2年以內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要按有關規定,自其在工商部門首次注冊登記之日起3年內,免收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等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
(六)強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實有利于勞動者創業的稅收優惠、小額擔保貸款、資金補貼、場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促進中小企業和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扶持勞動者創業。從實際出發,建立健全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措施,細化操作辦法。多渠道籌集安排資金,支持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展開。要針對經營成本上升以及政策和市場環境變化的情況,兼顧行業穩定發展和結構調整升級,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保護創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鼓勵創業企業擴大就業規模。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勞務輸出地區要積極探索完善相關扶持政策。
(七)拓寬融資渠道。積極推動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創新,支持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積極探索抵押擔保方式創新,對于符合國家政策規定、有利于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項目,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提供融資支持。全面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創新管理模式,提高貸款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并進一步加大對符合條件的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發展適合農村需求特點的多種所有制金融組織,創新農村貸款擔保模式,積極做好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金融服務。建立健全創業投資機制,鼓勵利用外資和國內社會資本投資創業企業,有條件的地區可設立各種形式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和促進創業投資企業的設立與發展。
三、強化創業培訓,提高創業能力
(八)加大培訓力度。建立滿足城鄉各類勞動者創業的創業培訓體系,擴大創業培訓范圍,逐步將所有有創業愿望和培訓需求的勞動者納入創業培訓。加強普通高校和職業學校的創業課程設置和師資配備,開展創業培訓和創業實訓。落實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對參加創業培訓的創業者,按有關政策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對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參加創業培訓的,其按規定享受的職業培訓補貼由失業保險基金開支。
(九)提高培訓質量。從規范培訓標準、提高師資水平、完善培訓模式等方面入手,不斷提高創業培訓的質量。定期組織開展教師培訓進修、研討交流活動,加強師資力量的培養和配備,提高教育水平。采用案例剖析、知識講座、企業家現身說法等多種方式,增強創業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根據不同群體的不同需求,開發推廣創業培訓技術,不斷提高創業成功率。
(十)建立孵化基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統籌安排勞動者創業所需的生產經營場地,搞好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優先保障創業場地。可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內,或利用原有經批準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高新技術園區、大學科技園區、小企業孵化園等建設創業孵化基地,為進入基地的小企業提供有效的培訓指導服務和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增強創業企業的經營管理和市場競爭能力,提高創業穩定率。
四、健全服務體系,提供優質服務
(十一)健全服務組織。依托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健全創業指導服務組織,開發創業指導技術,完善創業服務功能,提高創業服務效率,承擔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組織、服務和實施責任。充分發揮中小企業服務機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和各類創業咨詢服務機構的作用,共同做好創業帶動就業工作。推動創業咨詢服務工作的開展,建立由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學者及政府工作人員共同組成的創業服務專家隊伍,逐步形成創業服務指導專兼職隊伍。
(十二)完善服務內容。根據城鄉創業者的需求,組織開展項目開發、方案設計、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一條龍”創業服務,建立創業信息、政策平臺,搭建創業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建立政府支持并監管、企業與個人開發、市場運作的創業項目評估和推介制度,建立創業項目資源庫,形成有效采集和定期制度。通過上門服務、集中服務、電話服務等多種形式,為創業者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開業指導和咨詢服務。建立創業者信息管理服務系統,設立創業服務熱線,接受創業者的咨詢和投訴,提供及時有效的后續服務和跟蹤指導,注重對創業失敗者的指導和服務,幫助他們重樹信心,再創新業。
(十三)提供用工服務。為創業者、新創辦企業及其所吸納的員工提供公共就業服務。指導創業企業結合生產經營需要,落實職工教育經費,做好職工的崗前培訓和在職培訓。組織各類培訓機構按照用工需求開展定向、訂單培訓,為創業企業提供合適人才。對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符合條件人員,按規定給予相應的職業培訓補貼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和戶籍制度改革,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創業者及其招聘的勞動者提供社會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訓、職稱評定等方面的政策便利,吸引人才去新創辦企業工作,擴大創業帶動就業的規模。
五、加強組織領導,推動工作開展
(十四)強化政府責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將促進創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擺上就業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落實扶持政策,改善創業環境,推廣經驗典型,積極推動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全面開展。重點指導推動工作基礎較好,條件相對成熟的城市,根據本意見的要求,實施以創業帶動就業相關扶持政策,在組織領導、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和社會參與等方面積極探索,率先完善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體系,建立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創業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