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5 11:22:4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世界史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世間成就萬事,無不講求方法,培根曾將方法比做照路的燈籠。主席曾將方法舉喻為過河的“橋”和“船”。可見,“方法”是何等的重要啊!因此,歷史教師也必須研究傳授歷史知識的恰當方法,以求事半功倍之效。
教學有法,并無定法。如果不因地因人而宜,一味抄襲照搬別人的方法,就難免出現“邯鄲學步”、“東施效顰”的笑話。清人顧嗣協詩云:“駿馬能歷險,力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教學方法亦是如此。講述、講解、講讀、談話、圖示等方法各有所長,能否針對教學對象和教材內容,隨機應變,靈活運用,?不僅要看歷史有無扎實的業務功底,?關鍵還在于歷史教師是否具備了“吏藝”才能。
二、“史藝”的秘訣
歷史千頭萬緒,方法多種多樣。欲使講授史實感人肺腑,分析史實一針見血,學生聽講興趣盎然,舉一隅而三隅反,歷史教師必須掌握“史藝”六字秘訣,即博、愛、導、精、新、巧。
1.傅覽書籍,具備一個“博”字
歷史教材幾百頁,記述中外歷史二三百萬年,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僅就文化方面而言,又包括了天文、歷法、數算、文史、醫藥、化學、建筑等等。復雜的社會現象,浩繁的歷史典籍,加之當今不斷涌現的新發現、新成果,都需要歷史教師去閱覽,并根據教材的取向去搜集、鑒別、整理。
歷史教師只有通過積累大量的史料,具備廣博的歷史知識,才能自由地把握住歷史教學。
2.了解學生,突出一個“愛”字
教學實踐說明,歷史教師要教好歷史必須了解所教對象一學生,分清所教班級好、中、差三個層次,做到胸中有數。要分析好每個“差”生學習落后的原因,因材施教,做到普遍教育與個別指導相結合。這里的關鍵是教師要有一顆愛心。
既有愛教育事業之心,又有愛全體學生之心,特別是對差生要以愛促使其向好的方面轉化。這樣,才能保證歷史教學成績不斷提高。
3.激趣,強調一個“導”字
有人說“情趣是成功之源”。也有人把情趣比做學習的動力。一個好的歷史教師總是先從激發學生情趣入手,啟發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然后加以點撥,誘導。這也是教師在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的過程。
4.抓住課堂,研究一個“精”字
45分鐘的課堂教學,教師不僅要講清,還要講透;學生不僅要理解,還要掌握。若沿用注入式滿堂灌,再輔之以“題海”,方法陳腐,直接影響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就此,全國各地新法倍出,有上海的“讀讀、議議、講講、練練”的八字教學法;有杭州的“讀、理、練”三段教學法;還有北京三中朱爾澄老師的“情感型”教學法。這些方法不拘一格,不定一尊,但都緊緊地抓住了課堂教學,講授精益求精。這些歷史教學改革的嘗試和經驗,都在說明“抓住課堂,講究一個精字”的重要。
5.熟讀教材,發掘一個“新”字
現行歷史教材圖文并茂,言簡意賅,且故事性、概括性強,一改過去專著縮編式的編寫方法,很適合目前中學生使用。但是,“劇本編得好,還須演得巧”,這就需要教師熟讀教材和教參,認真思索,研究出新的教學方法,做到常改常新。
這是當前歷史教學改革的需要。
6.精心琢磨,力求一個“巧”字
“巧”即教學的技巧。它是歷史課堂教學中導入、說明、提高、變化、強化、使用教材、總結等諸多外顯技能的升華。教學技巧是每個歷史教師都力求掌握的,而要掌握這一點,就必須精心琢磨教學方法和教學語言。甚至分解研究,微格剖析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反復練習,使上述技能達到極其純熟的地步,靈活運用講述、圖示、比較、演示各法,力爭達到得心應手的境界。若能如此,則歷史教學成績必然會不斷提高。
三、“史藝”發展與創新的準則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歷史教學的藝術也在不斷地發展、創新。而這種發展與創新主要是在教學的組織方式和方法方面。那么何為發展創新呢?展望歷史教學改革的趨勢,可以規定為三點準則。
1.凡是符合“三個面向”的教學觀點和教學方法就是發展,就是創新。
(卡勒德胡塞尼,2006:p46)父親的個性與弱小的阿米爾截然相反。父親在教育阿米爾的過程中忽略了阿米爾的性格特點,所以阿米爾一直沒能夠成為父親心目中的完美兒子。為了追求他的自我身份——成為父親心中最珍愛的兒子,阿米爾極力排斥父親所愛的孩子——哈桑。為了追求自我身份,阿米爾不斷地使用喪失良心道德的手段。阿米爾將自己的生日禮物藏在哈桑的房間里,誣陷哈桑,最終迫使哈桑離開了阿米爾的家。
自我求圣的道德觀使阿米爾在犯下罪行后,立即有了深刻的反省。自責之心一直伴隨著在美國生活的阿米爾,直到拉辛汗的出現。拉辛汗幫助阿米爾找到一條實現自我求圣的道路——阿米爾重返阿富汗。
他得知哈桑是父親的私生子——自己的親弟弟,哈桑死后留下的孩子索拉博被困在已經加入組織的阿塞夫手下。此時的他意識到解救索拉博不僅是為自己救贖實現求圣之路,同時也可以洗涮他父親的罪行。在營救索拉博時即使遭受著毒打。
【關鍵詞】廣播電視敘事學語言學轉向圖像轉向
從時間上看,廣播電視的出現與敘事學的興起均發生在同一時期。敘事學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末的蘇聯,并在結構主義大背景下于60年代正式誕生于法國。這也正是廣播電視從誕生到不斷成熟的幾十年。電視理論家薩拉•科茲洛夫(SarahRuthKozloff)在《敘事理論與電視》一文中指出:“廣播電視從發明、問世到不斷成熟的這幾十年也是對新批評領域內一門學科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這門新學科就是敘述學,或簡而言之,就是敘事理論。”(Thesamedecadesthathavebroughtthegradualinvention,birth,andincreasingmaturityofbroadcasttelevisionhavealsoplayedhosttothedevelopmentofanewcriticalfield,“narratology”or,moresimply,“narrativetheory.”)(1)
這幾十年間廣播電視和敘事學的發展情形是怎樣的呢?廣播電視的發展與敘事學的興起有著怎樣的關系呢?
一
廣播電視這種新媒介在19世紀末期就已有雛形,而正式誕生于20世紀初葉。1895年俄國的科學家波波夫和意大利科學家馬可尼兩位科學家經過各自獨立的研究,研制了世界上最早的無線電收發報機,并先后成功地進行了長距離通信試驗。1906年加拿大人費森登教授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建立了無線電廣播實驗室,并在圣誕節前夕通過無線電波首次進行了聲音傳播。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座廣播電臺誕生,這是由美國匹茲堡西屋電氣公司開辦的商業廣播電臺,呼號為KDKA。
電視的誕生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1884年11月6日尼普可夫把他發明的一臺叫作“電視望遠鏡”的儀器申報給柏林皇家專利局,一年后專利獲得了批準。1924年貝爾德采用兩個尼普可夫圓盤制作了一臺電視機,首次在相距4英尺遠的地方傳送了一個十字剪影畫,貝爾德本人則被人尊稱為電視之父。1924年俄裔美國科學家茲沃雷金的電子電視模型出現。1931年茲沃雷金又制造出攝像機顯像管。1936年11月2日,英國廣播公司在倫敦郊外的亞歷山大宮,完全采用電子電視系統播出了一場頗具規模的歌舞節目,這一天被公認為是世界電視的誕生日。1954年彩色電視在美國試播成功。1957年10月,蘇聯發射了“斯普特尼克1號”衛星,這是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1962年6月19日,美國發射了“電星1號”,衛星首次成功地轉播了電視信號。
無可否認,電視這種新媒介的出現,對整個的社會思潮、文化研究、文學理論等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正如傳播學者麥克盧漢所言:“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對個人和社會的任何影響,都是由于新的尺度產生的;我們的任何一種延伸(或曰任何一種新的技術),都要在我們的事務中引進一種新的尺度。”(2)
二
敘事學誕生在“語言學轉向”的20世紀,而20世紀對西方文學理論影響最大的事件莫過于“語言學轉向”了。“語言學轉向”(thelinguisticturn)一詞最早是由古斯塔夫•伯格曼在一本名叫《邏輯與實在》(1964年)的著作中提出的。他認為,“語言學轉向”發生的標志是哲學家們共同采納了語言分析的方法。隨后,這一用語主要由理查德•羅蒂編輯的一部題為《語言學轉向——關于哲學方法的論文集》的書而被廣泛傳布。什么是“語言學轉向”呢?這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三言兩語很難說透。但是從根本上來說,“語言學轉向”有兩大特征,這兩大特征又是相互聯系的。之一,由歷時語言學研究轉向共時語言學研究。這是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創始人索緒爾創立的,他認為語言研究的著眼點應為當今的語言符號系統,應該研究語言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而不是去追蹤這些成分之間的歷史演變過程。之二,由語言學研究轉向話語學研究。什么是“語言”和“話語”呢?“語言”一般被看作是一個由一整套固定的語法規則構成的完整體系,確定性、清晰性、規律性是語言的重要特征。“話語”則是能夠表達一個完整意義的言語,話語意義的確定不僅要取決于話語自身,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語境所決定的。語境的構成包括對話者所處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心理狀態、文化修養等因素。因此相對于語言來說,不確定性、模糊性和非規律性成為話語的一些主要特征。這種轉向分為兩個階段,前者可以說是語言學階段,后者是轉向話語學階段。如果說在本世紀前半期,西方文學批評得益于“語言學轉向”,使得文學研究更加科學化,對文學對象的把握更加確定,那么到了本世紀的后半期,這種轉向由于發生了質的變化,使得以結構主義為代表的文學語言學批評所確立的研究對象的確定性,變得不確定起來,甚至連語言的表征都產生了危機。人類文明賴以依存的載體變得不可靠起來。當代西方的文學批評,特別是以解構主義為代表的批評陷入了自我解構的困境。這便是文學話語學批評產生的開始。
“語言學轉向”催生了一些新學科和新理論,敘事學便是其中的一個分支。敘事學最初起源于俄國形式主義。什克洛夫斯基、艾享鮑姆等人發現了“故事”和“情節”之間的差異,“故事”指的是作品敘述的按實際時間順序排列的所有事件,“情節”側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現的實際情況,這些直接影響了敘事學對敘事作品結構層次的劃分。普洛普的《民間故事形態學》直接影響著敘事學的誕生并被公認為是敘事學的發韌之作。普洛普打破了童話故事傳統的分類方法——按人物和主題進行分類,他認為故事中的基本單位不是人物而是人物在故事中的“功能”,他按照不同的“功能”從俄國民間故事中分析出31種類型,建立了一種被稱為故事形態學的框架。他的觀點被列維—斯特勞斯接受并傳到了法國。列維—斯特勞斯主要研究神話之中內在不變的因素結構形式,并試圖用語言學模式發現人類思維的基本結構。1945年列維-斯特勞斯在他的《語言學和人類學中的結構分析》一文中首先提出把音位學中的結構分析法運用到人類學研究中去的觀點。到了60年代,大量關于敘事作品結構分析的作品開始出現。格雷馬斯和托多羅夫都開始譯介俄國形式主義的論述。1966年,《交流》雜志第8期刊登了以“符號學研究——敘事作品結構分析”為標題的專號系列文章,宣告了敘事學的正式誕生。不過,“敘事學”一詞直到1969年才由托多羅夫提出,他在1969年發表的《〈十日談〉語法》中寫道:“•••這部著作屬于一門尚未存在的科學,我們暫且將這門科學取名為敘事學,即關于敘事作品的科學。”(3)托多羅夫對敘事學的定義是:“敘事學:關于敘事結構的理論。為了發現或描寫結構,敘事學研究者將敘事現象分解成組件,然后努力確定它們的功能和相互關系。”(4)
受“語言學轉向”大背景的影響,敘事學又分為經典敘事學或結構主義敘事學和后經典敘事學兩個流派。“經典敘事學旨在建構敘事學語法或詩學,對敘事作品之構成成分、結構關系和運用規律等展開科學研究,并探討在同一結構框架內作品之間在結構上的不同。”“后經典敘事學將注意力轉向了結構特征與讀者闡釋相互作用的規律,轉向了對具體作品之意義的探討,注重跨學科研究,關注作者、文本、讀者與社會歷史語境的交互作用。”(5)經典敘事學向后經典敘事學的轉變大概發生于20世紀80年代以后,是受到后結構主義、新歷史主義、女性主義、讀者反應理論、文化批評等多種理論或者流派的影響的結果。三
“語言學轉向”幾乎滲透到所有的人文學科,就像電視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各個角落一樣。W.J.T米歇爾說:“羅蒂哲學史的最后階段便是他所謂的‘語言學轉向’,這一發展已在人文科學的其他學科產生紛繁復雜的共鳴。語言學、符號學、修辭學以及文本性的種種模式已經變成對藝術、媒介以及文化形式進行批判審思的通用語言。社會便是一個文本。自然以及對它的表征已經成為‘話語’,甚至連無意識也如語言一般結構而成”。
(6)至此,我們會進一步追問:“語言學轉向”是怎樣發生的呢?導致這種人文學科“紛繁復雜的共鳴”現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W.J.T米歇爾在《圖像轉向》一文中歸納了這種變化的原因。他說:“思想界及學術界的話語中所發生的這些轉變,更多的是它們彼此間的相互作用,與日常生活及普通語言關系不大。這樣說的理由并不見得有多么不言自明,但是人們似乎可以明白看出哲學家們的論述中正在發生另一種轉變,其他學科以及公共文化領域中也正在又一次發生一種紛繁糾結的轉型。我想把這一轉變稱為‘圖像轉向’。在英美哲學中,這一轉向的變體向前可以追溯至查爾斯•皮爾斯的符號學,向后到尼爾森•古德曼的‘藝術的語言’,兩者都探討作為非語言符號系統賴以立基的慣例及代碼,并且(更為重要的是)它們不是以語言乃意義之示例范型這一假定作為其開端的。”(7)也許我們會再進一步追問:什么是“圖像轉向”?導致“圖像轉向”的原因又是什么?金元浦教授作了這樣的解釋:“美國學者W.J.P.米歇爾說,當下社會科學以及公共文化領域正在發生一種紛繁糾結的轉型,而在當代哲學家的論述中,這種轉向也是明白無誤的。他把這一變化稱為‘圖像轉向’。那么,圖像的轉型轉向哪里?這不是向幼稚的摹仿論、形象化再現或圖像的輔助解說轉變,也不是向主體客體相互對應的理論回歸,更不是一種關于圖像‘在場’的玄學的死灰復燃;它是對圖像的一種后語言學、后符號學的再發現。它從根本上動搖了長期以來由傳播手段限定和形成的人類文明的發展趨向,即文字長期居于獨霸地位的現實。而是把圖像當作視覺性、機器、體制、話語、身體和喻形性之間的一種復雜的相互作用的綜合體來加以研究。因為重要的現實是,圖像現在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響著文化的每一個層面,從最高深精微的哲學思考到大眾媒介最為粗俗淺薄的生產制作,無一幸免。”陶東風教授說:“通俗報業的圖像化,電影和電視的數字圖像化、后成像術的出現和醫學成像術的發展,成了轉換的標志,更不用說互聯網無休止的圖象轟炸了。因而繼文化研究,怪異理論和黑人少數民族文化研究之后,西方興起了視覺文化這個時髦的、也有爭議的研究交叉科學的新方法。視覺影像成了從事攝影、電影、電視、媒體研究、藝術史、社會學及其它視覺研究者共同關注的中心。”(8)我們有理由認為,只有影像媒介的出現才標志著“圖像轉向”時代的來臨,技術的發展和后現代的動力一道完成了“圖像轉向”的重任。維克多•維坦查說:“文字與圖像誰更卓越,今天是圖書和電視的卓越之爭•••電視以其隨機的不連續的圖像與線性傳統作對,打破了邏輯和思維的習慣。(9)
四
視覺和圖像作為西方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古希臘以來就在文學藝術中占著重要的地位,如西方繪畫與雕塑等視覺藝術的影響幾乎在西方文學影響之上。中國的詩學也是很重視形象的,如“言不盡意,立象以盡意”之說等等。但是,“圖像”在中西傳統敘事中卻未能發展成為一種成熟的敘事方式,即使是近代電影的出現,也因為局限于“非現實”的藝術領域,其敘事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于德山在《視覺文化與敘事轉型》一文中指出:“電視圖像敘事真正創造、釋放了‘圖像’敘事的威力與作用,以電視圖像為代表的視覺文化強勢階段開始形成•••以電視圖像敘事為代表的視覺化敘事類型開始成為主導型的敘事類型,開始占據社會敘事格局的主流。電視敘事鋪衍著社會的話語,構成了西方后現代現實典型而駁雜的敘事文本。”(10)薩拉•科茲洛夫說:“在當今的美國社會里,電視也成為最主要的故事敘述者。”(11)
電視作為影像敘事媒介,可以說是處處浸透著敘述,也可以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轉換成敘事文本。薩拉•科茲洛夫指出:“大多數的電視節目——情景喜劇、動作系列片、卡通片、肥皂劇、小型系列片、供電視播放而制作的影片等等,都是敘述性文本。”同時,“敘述不僅是電視上起主導作用的文本類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敘述結構就像是座大門或一只格柵,即使是非敘述性的電視節目也必須穿其而過。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世界是由這一敘述話語規則構成的世界。”(12)電視敘事的包容性和整合性,在很大的程度上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習慣,也改變著我們以前的經驗。麥克盧漢在1961年就指出:“電視是一種整合性的媒介,它迫使長久分離和分散的經驗成分之間產生相互作用。”(13)
電視不僅僅是作為一種敘事媒介滲透到我們的文化中,它已經是一種無處不在的日常生活。羅杰西爾弗斯通在《電視與日常生活》一書中也指出:“電視融入日常生活的明顯之處在于:它既是一個打擾者也是一個撫慰者,這是它的情感意義;它既告訴我們信息,也會誤傳信息,這是它的認知意義;它扎根在我們日常生活的軌道中,這是它在空間和時間上的意義;它隨處可見,這么說不僅僅是指電視的物體——一個角落里的盒子,它出現在多種文本中,——期刊、雜志、報紙、廣告牌、書、就像我的這本;它對人造成的沖擊,被記住也被遺忘;它的政治意義在于它是現代化國家的一個核心機制;電視徹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構成了日常生活的基礎。”(14)我們有理由認為:電視的日常生活化的諸種意義也應該包括了對于敘事學這門學科的主導作用的意義在內。
以上是我們循著薩拉•科茲洛夫的思路,從廣播電視迅速發展的幾十年間在人文社會學科所經歷的兩大事件——“語言學轉向”和“圖像轉向”的因果關系中,從電視媒介對于社會文化和對于整個社會生活的介入及其影響中,追溯了敘事學誕生的背景和主導成因,為薩拉•科茲洛夫的斷言——“廣播電視從發明、問世到不斷成熟的這幾十年也是對新批評領域內一門學科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這門新學科就是敘述學,或簡而言之,就是敘事理論”找到了一種事實上和邏輯上的因果鏈。
注釋:
(1)SarahRuthKozloff:NarrativeTheoryandTelevision,inRobertC.AllenChannelsofDiscourse,the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Press,1987,42。并參考麥永雄等譯《重組話語頻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版。
(2)(13)[加]埃里克•麥克盧漢弗蘭克•秦格龍等編:《麥克盧漢精粹》,何道寬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版,第226頁,439頁。
(3)參閱譚善明:《敘事學》,/
(4)Todorov.T:GrammaireduDecameron(M),Mouton:TheHague,1969,69.
(5)申丹:《敘事學》,《外國文學》2003第3期
(6)(7)W.J.T米歇爾:《圖像轉向》,范靜曄譯,
(8)金元浦/陶東風:《視覺新景與文化焦慮——文化研究二人談》,/chinese/s15_wxs/qianyan/whyj/11.htm
(9)熊澄宇編選:《新媒介與創新思維》,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版,第249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和預測,1995、1996和1997年,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率分別為2.l%,2.3%和2.5%。美國經濟實力回升和競爭力不斷提高,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從1993年到1996年,美國經濟持續4年增長,年均增長率達2.6%;失業率從1993年1月的7.1%降至1996年9月的5.2%,4年來增加了1070萬個就業崗位;聯邦財政赤字從l992年度的2904億美元降至1996年度的1090億美元,4年來減少63%;勞動生產率(非農業部門)從1993年的0.2%提后到1996年上半年的0.9%;出口大幅度增加,1993年增長3.7%,1995年增長14.6%,1996年頭7個月增長7.8%;通貨膨脹率繼續控制在3%以下的低水平。預計1996年美國經濟增長串可達2.6%,高于1995年2%的增長水平。
美國將發揮重要作用
美國從80年代初開始的經濟政策大調整已見成效,并繼續發揮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擺脫了“滯脹”困境,走上了低通貨膨脹條件下的經濟持續增長;從后工業社會邁向信息社會;在全球競爭力提高,美國已連續三年成為世界競爭力最強的國家。美國經濟中仍面臨平衡預算、社會福利機制和外貿逆差等問題。但是,美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勢頭不會很快逆轉,美國經濟實力和地位正在回升和提高。不少人預測,美國將對國際經濟和國際市場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歐共體的經濟增長將放緩
歐盟15國經濟平均增長率將從l995年的2.5%降至1996年的1.6%。歐盟經濟增長速度突然放慢的主要原因,是歐盟國家采取緊縮財政政策造成的。歐盟國家已達成一致,決定歐圳統一貨幣自1999年1月1日如期實施。歐盟國家為了按時“達標”。爭取第一批進入歐洲經濟和貨幣聯盟、實行歐洲單一貨幣,相繼采取財政緊縮政策。歐盟多數成員國存在高財政赤字、高社會福利和高失業率、產業結構、產品競爭力不及美國和日本。采取緊縮財政政策對歐盟經濟造成沖擊。但是,歐盟各國經濟趨同的努力將促進歐盟經濟增長,從長遠看利大于弊。歐盟委員會認為,歐盟多數成員國已作出了“驚人的努力”,尤其是減少財政赤字。歐盟經濟一體化出現了今人鼓舞的進展。歐盟委員會預測,1997年和1998年歐盟國家經濟平均增長率可分別達到2.3%和2.8%。明顯高于1996年的增長水平。
日本經濟尚在調整
從1991年到l995年,日本經濟年均增長率為0.6%,在發達國家中是最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1996年日本經濟增長率為3.5%,但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達不到這樣高的增長水平。政府采取的景氣對策,力度較強,但收效不大。主要原因是日本經濟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如泡沫經濟破滅的沖擊、日元大幅度升值的影響、國內地震等突發問題造成的損失,最根本原因是日本式體制已陷入疲憊狀態,日本經濟正處在大調整時期。預計1997年日本經濟增長率也不會很高。國際社會關注的不是日本經濟近期增長速度,而是日本向何處去。日本從1968年明治維新到1997年前后僅用40年左右時間就完成了西歐經歷的200年完成資本原始積累和產業革命的兩個過程。二戰后,日本是在一片廢墟上重建經濟的,日本經濟從1956年起飛,到90年代初,用不到40年時間又重新崛起,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上第二經濟大國。種種跡象表明,經過調整后,日本經濟將進入第三個增長期,特別是日本從經濟大國走向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后將奉行什么樣的對外政策,這是國際社會都在研究的一個重大問題。
發展中國家增長率仍然高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和預測,1995、1996和1997年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分別為5.9%、6.3%和6.2%。明顯高于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水平。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迅速發展,總體實力地位上升。拉美經濟曾經歷80年代“失去的10年”,進入90年代后又受到短期資本(“飛燕式”資本)大進大出的影響。聯合國拉美經濟委員會預測。l996年拉美經濟增長率可達3%左右,大大高于1995年0.6%的增長水平。拉美經濟在經歷1994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機的沖擊后,已恢復正常發展。拉美自然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巨大。未來10年可能是拉美“有希望的10年”。發達國家都在擴大同拉美國家的合作、開拓拉美市場。日本認為“掌握21世紀地球發展關鍵的是南美各國”,并正在強化對抗美的經濟外文。拉美經濟不穩定因素之一仍是外債問題。1996年拉美外債總額將高達6220億美元,比1995年增加6%,這是需要拉美國家和國際社會認真解決的一個問題。
曾是多災多難的非洲大陸,經濟形勢已開始好轉,1996年和1997年非洲經濟增長率都將達到5%,忘于I995年3%的增長水平。這個經濟落后、但資源豐富的大陸重新引起西方國家的重視。美國官方宣:“現在是美國同歐亞爭奪地球上這個尚未開發的最后一個市場的時候了。”1996年初,克林頓政府提出了“對非洲國家貿易及開發的綜合政策”,通過“商業外交”改變其在非洲市場占有率不足10%的落后局面。非洲經濟能否持續發展,關鍵是非洲大陸能否保持穩定和加強合作,48個最不發達國家的經濟起色不大。這些國家的人口已超過5.7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300多美元,它們的對外貿易在世界貿易總額中所占比重己從20年前的0.8%降至目前的0.4%。國際社會有責任支持它們應付挑戰和發展經濟。
亞洲經濟增長速度在放慢
在發展中國家,亞洲經濟增長速度在放慢,引人關注。1994、1995年亞洲經濟增長率仍分別達到9.l%和8.6%。但是,1996年和1997年亞洲經濟增長率將分別降至8%和7.5%。亞洲經濟速度放慢主要是由于東亞經濟增長減速。自70年代以來。東亞一直是世界上經濟最活躍、增長最快的地區。東亞產值已占世界總產值的25%,東亞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和投資市場之一。東亞發展中國家和地區,1995年經濟增長率仍高達8.5%,但是,1996年經濟增長率將增至8%。1997年有可能進一步放慢。東亞經濟增長放慢的外部原因是國際市場上半導體、計算機和其他電子產品需求變動,受此影響新加坡經濟增長率將從1995年的8.8%降至1996年的5.9%。隨著電子產品需求回升,1997年新加坡經濟增長率可達7.3%。但是,東亞經濟增長減速的主要原因是經濟政策調整所致。東亞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一方面是經濟規模正在迅速擴大,另一方面也積累不少問題,如基礎設施滯后、通貨膨脹壓力增大。中國、韓國和東南亞國家相繼調整政策,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把增長速度同質量、效益統一起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重視保護環境,實現低通貨膨脹條件下的經濟持續增長。東亞經濟增長速度放慢正是東亞經濟走向成熟的標志。但是,東亞經濟增長率仍將大大高于其他地區。
二、曲式結構與敘事結構
在比較中推動影視藝術在影視藝術和音樂作品中,曲式結構和敘事結構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二者如能有機地融為一體,高效地架構一體,就可以卓有成效地推動藝術的發展和成功。首先,堅持曲式結構原則,高度融入敘事結構塑造影視藝術的九曲回腸。闡釋所謂的“曲式結構原則”,就是要把曲式結構的整個規律性特征顯現出來,如果與音樂作品結合起來,主要包括并列原則、再現原則、循環原則、奏鳴原則和變奏原則。第一個是并列原則,就是連續將不同程度對比更新的曲式部分在橫向延伸中累積起來,并列原則組合的曲式部分數量可以沒有限制,就是要推動曲式結構向著更高級、更復雜化發展;第二個是再現原則,這一原則是在曲式的最后再現曲式最初的結構部分,在再現原則中,就是要以此形成兩端部分雷同、中間部分與兩端部分形成對比的格局,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對抗和消解中間對比部分所產生的離散力量,另一方面則顯現得更為細致,就是要通過再現最初出現的主題材料而肯定和加強它在整體曲式中的主導地位;第三個是循環原則,這一原則是在再現原則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循環原則的主要特點是其主導結構部分循環往復、多次再現,除此之外,還可能在曲式結構的中間夾以不同的對比更新部分,循環結構最重要的效用就是能夠較好地維持整體結構的集中統一;第四個是奏鳴原則,在奏鳴原則中,其十分顯著的特點是兩個調性和形象相互對比的主題,典型的奏鳴曲式則以各種形式充分展現兩個主題的對立和沖突,它是一種動態的、體現了矛盾解決思維的新水平上的再現;第五個是變奏原則,主要顯現為“變奏曲”,變奏原則使接連不斷的變奏重復具有某種曲式結構框架,所以也可以稱之為變奏曲式中的附生性原則。通過對曲式結構原則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在影視作品的創作中就可以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其次,推進敘事結構規律,高度結合曲式結構塑造音樂作品的余音繞梁。在影視藝術的敘事結構中,展現著太多的藝術手法,在敘事結構中統稱為敘事手法,下面與實際的電影相結合,闡釋以下七種敘事手法:第一種是常規線性敘事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按照正常時間模式來推動敘事的,電影《侏羅紀公園》就是這樣一種表現、表達方式,就是通過時間的推移來表述恐龍的進化與滅亡的;這種敘事就類似于曲式結構中的奏鳴曲式;第二種是多線性敘事,這種敘事結構所創造的影片,都是由很多個小故事組成的,多個看似瑣碎的小故事共同表達一個主題,完成一個構架;這種形式在曲式結構中表現為回旋曲式;第三種是回憶敘事方法,通過主人公的回憶去展現作品;第四種是環形結構敘事,展現一個首位呼應、展現復雜的模式,在曲式結構中表現為復三部曲式;比如影片《暴雨將至》就是這一類作品;第五種是倒敘線性敘事方法,比如法國影片《5:3:2》就是這種敘事方式;第六種是亂線性敘事方法,看似雜亂無章,實則有著自己的順序,導演有意把所有片段、情節、人物全部攪亂,觀眾過后細細品味,卻能追尋到其中的規律內涵;第七種是重復線性敘事方法,這一點很好理解。總而言之,所有的敘事結構安排和所有的敘事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和目標,那就是把更多精彩獻給觀眾,讓更多優秀的影視作品呈現于世界。那么通過對敘事結構規律的高度掌握,再高度結合曲式結構,就可以創造出優秀的影視作品。第三,實現二者有機融合,讓敘事結構及曲式結構共同打造文似看山。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敘事結構及曲式結構的應用中,也是要講求這一點的,尤其在音樂配置與創作方面。曲式結構只是音樂的一種表現方式,在實際創作中,還要注意音樂體裁的把握。例如影片《辛德勒名單》中凄婉的旋律,在曲式結構的音樂構建中,音樂蕩氣回腸、催人淚下,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并且在音符的跳躍中展現了高度緊湊、動人心魄的敘事結構。《紅色小提琴》中安娜的旋律經過多次變奏所形成的變奏曲式與敘事結構的環形敘事合二為一共同演繹音樂的傳奇。
嘌呤代謝失常。動物內臟、海產食品、花生、豆角、菠菜等,均含有較多的嘌呤成分。嘌呤進入體內后,要進行新陳代謝,它代謝的最終產物是尿酸。尿酸可促使尿中草酸鹽沉淀。如果,一次過多地食用了含嘌呤豐富的食物,嘌呤的代謝又失常,草酸鹽便在尿中沉積而形成尿結石。
脂肪攝取太多。各種動物的肉類,尤其是肥豬肉,都是脂肪多的食品。多吃了體內脂肪必然增高,脂肪會減少腸道中可結合的鈣,因而引起對草酸鹽的吸收增多,如果一旦出現排泄功能故障,如出汗多、喝水少,尿量少,腎結石很可能就在這種情況下形成。所以,醫生們常講,為了預防得結石病,熱天要多喝點水,吃了油水多的食物時,也要多喝點水,以促進排尿暢通,稀釋尿液成分,就減少了得結石的危險。
糖分增高。糖是人體的重要養分,要經常適量增補,但一下子增加太多,尤其是乳糖,也會使結石形成創造條件。專家們發現:不論正常人或結石病人,在食用100克蔗糖后,過2小時去檢查他們的尿,發現尿中的鈣和草酸濃度均上升,若是服用乳糖,它更能促進鈣的吸收,更可能導致草酸鈣在體內的積存而形成尿結石。
蛋白質過量。對腎結石成分進行化驗分析,發現結石中的草酸鈣占87.5%。這么大比重的草酸鈣的來源就是因為蛋白質里除含有草酸的原料——甘氨酸、羥脯氨酸之外,蛋白質還能促進腸道功能對鈣的吸收。如果經常過量食用高蛋白質的食物,便使腎臟和尿中的鈣、草酸、尿酸的成分普遍增高。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通過腎臟功能把多余的鈣、草酸、尿酸排出體外,這樣,得腎臟結石、輸尿管結石癥的條件就形成了。當今世界經濟發達國家腎結石發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如此。
從以上幾種易形成腎結石的因素來看,要預防腎結石病的發生,就必須改變只顧單求一種營養和追求營養過甚的觀念。這就是說,在人類的日常飲食中,不能因為某種食物好吃、營養價值高,就一味地只顧去吃這種食物。必須注意食物的搭配,各種食物都適量進食,即使是檢查出身體缺乏某種營養素需要某種食物來補充時,也不宜一次大量進食,因為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是有限的。消化、吸收不了的養分就要通過排泄器官排泄出去,這樣也會增加泌尿系統的負擔,即便不患腎結石病,也對健康不利。特別是當檢查出確認是腎結石癥時,在患病期間,要限制病人吃那些易促使結石形成的食物。
腎結石是尿石癥的一種,多在炎熱的夏天形成,因為夏天大量出汗,甚至體內脫水,使排尿減少,再加之夏季暴露于陽光下時間長,紫外線照射皮膚有助于體內維生素D和維生素A合成增多,維生素D和維生素A可促進小腸吸收鈣離子,尿液中排泄鈣增多,尿內結石物質易產生結晶核,從而形成結石。冬季天氣寒冷,人的尿量增多,已形成的小結石被尿液沖刷,向下移動,此時引起腎絞痛癥狀。所以,腎結石常為“夏季形成冬季發病”。
人們的飲食品種是多樣的,人體新陳代謝是復雜的,所以腎結石的成分也是多樣的。常見結石按成分可分為五種:一草酸鈣結石:最為常見,占腎結石的80%以上,在酸性或中性尿中形成,發病多為青壯年,以男性多見。二磷酸鈣結石:占結石的6-9%,在堿性尿中形成,也以男性青壯年多發。三尿酸結石:占結石的6%,在酸性尿中形成,當尿PH值大于6.7時結石溶解,以男性多見。四磷酸鎂胺結石:占結石的10%,在堿性尿中形成,尿PH值小于7.2時結石溶解,以女性多見。五胱氨酸結石:少見,約占結石的1-2%,在酸性尿中形成,尿PH值大于7.0時結石溶解。
大量飲水對所有成分尿石都有防治作用。在炎熱的夏天,每日尿量少于1200毫升時,尿石生長的危險性顯著增大。如能使每日飲水量在2000-4000毫升,這樣可維持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磁化水對防治草酸鈣結石更有效,可將全日飲水量分別于晨起、餐間、睡前給予。清晨飲水量可達500-1000毫升。為了保持夜間尿量,睡前飲水500毫升,睡眠中起床排尿后再飲水300-500毫升,余下水分別于餐間飲服。大量飲水可促使小的結石排出,稀釋尿液可防止尿石結晶形成,并能延緩結石增長速度。
1985年國外學者Vehlensieck認為,多飲水和飲食療法可使2/3復發結石病人不再生新結石。下面介紹幾種腎結石的飲食療法。
⑴草酸鈣結石:宜低鈣及低草酸飲食。少食牛奶及乳制品、豆制品、肉類、動物內臟(如肝、心臟、腎、腸等),還有巧克力、濃茶、芝麻醬、蛋黃、香菇、菠菜、蝦皮、蘿卜、可可、芹菜、土豆等。近年來發現食物中纖維素可減少尿鈣的形成,如麥麩食品中的麥麩面包、米糠也有同樣作用,對復發性高鈣尿結石有效,維生素B1、維生素B6缺乏使尿草酸增多,應增加富含此類維生素的食物,如谷物、干果、硬果等。
⑵磷酸鈣結石及磷酸鎂銨結石:其低鈣飲食同草酸鈣結石相同。在低磷食物中,宜少食肉類、魚類及骨頭湯。
⑶尿結石: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每日蛋白質的總攝入量應在48-80克(0.8-1.0克/公斤/日)之間。一般帶葉的蔬菜每市斤約含10克蛋白質、瘦肉類每50克約含蛋白質10克、谷類每市斤含蛋白質35-60克。要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的食量。蔬菜和水果含維生素B1及維生素C,它們在體內最后代謝產物是堿性的,尿酸在堿性尿內易于溶解,故有利于治療。常規治療:每隔1-2日用一次清涼飲食(生水果、果汁及生菜),至少每周1次清涼飲食。少食或忌用肉類、動物內臟、肉湯、肉汁、沙丁魚、蟹、菠菜、濃茶、咖啡,烈性的香料及調味品也宜少用。
現實生活中很多疾病的發生和日常飲食是密切相關的,如果能做到起居有時,飲食有節,甚至大部分癌癥也可能避免。現在就腎結石病這一頑癥來提醒大家如何用飲食來預防,或使已經患了腎結石者,結石增大的速度減慢,甚至縮小、溶解而排出體外。
(一)多飲白開水多飲水使尿液得到稀釋,鈣離子和草酸根的濃度就會降低,形成不了草酸鈣結石。研究表明,增加50%的尿量,可使腎結石發病率下降86%。
(二)合理補鈣,尤其飲食上補鈣腎結石患者往往“談鈣色變”,錯誤地認為腎結石的元兇是鈣,其實不然,腎結石患者也需要補鈣。目前醫學界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解釋,腎結石患者為什么要補鈣。
第一是補充鈣能與胃腸道中蔬菜含有的草酸結合成不溶性的草酸鈣,隨糞便排出體外,減少了部分被腸胃吸收和經腎臟排出體外的草酸,從而減少了形成腎結石的幾率。
第二是日本學者提出的“酸堿平衡學說”。即血液呈酸性時,結石容易形成。呈堿性時,抑制結石形成。缺鈣時血液偏酸性,合理補鈣,血液偏堿,這樣反而有利于抑制結石形成。
(三)限量攝入糖類美國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結果表明,高糖食品的攝入,可以使患腎結石的機會增加,因此,要注意少吃甜食。
(四)少吃草酸鹽含量高的食物含草酸鹽高的食物有番茄、菠菜、草莓、甜菜、巧克力等,過高的草酸鹽攝入也是導致腎結石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少吃豆制品大豆食品含草酸鹽和磷酸鹽都高,能同腎臟中的鈣融合,形成結石。
1.統一使用A4紙,單面打印;
2.封面:封面按要求打印 見附件1
3.字體全部用宋體;
主標題行要求用小二號字加黑,次標題用三號字加黑,再次標題用小三號字加黑,正文內容要求用四號字;行距為固定值28磅;頁邊距左為3㎝、右為2㎝、上為2.5㎝、下為2.5㎝;
4.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排頁碼,頁碼放在右下角,由正文首頁開始編排,封面封底不編入頁碼;
5.題目:簡要、明確,一般不超過20字;
6.中文摘要和關鍵詞:中文摘要一般不超過300字;關鍵詞為3~8個,另起一行排在摘要下方,詞與詞之間以“;”分隔;摘要和關鍵字用四號字;
7.結構層次序數的表示方法:第一層為“1”,第二層為“1.1”,第三層為“1.1.1”,第四層為“1.1.1.1”,正文中序號用“①”表示,不分段;
8.附表與插圖:附表要有表號、表題;插圖要有圖號、圖題;所有的圖表都應具有“自明性”,即不閱讀正文,就可理解圖表的意思;
9.參考文獻:
(1)參考文獻的標注方法:采用順序編碼制,即按照文章正文部分(包括圖、表及其說明)引用的先后順序連續編碼;標注的符號為“[]”,作為上標,在標點符號前使用;
(2)參考文獻的寫作格式為:①參考文獻是連續出版物時,其格式為:[序號]作者.題名.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引文所在的起止頁碼②參考文獻是專著時,其格式為:[序號]作者.書名.版本(第1版不標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的起止頁碼③參考文獻是論文集時,其格式為:[序號]作者.題名.見(英文用In):主編.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起止頁碼④參考文獻是學位論文時,其格式為:[序號]作者.題名:〔博士、碩士或學士學位論文〕.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⑤參考文獻是專利時,其格式為:[序號]專利申請者.題名.專利國別,專利文獻種類,專利號.出版日期(3)參考文獻著錄中需要注意:個人作者(包括譯者、編者)著錄時一律姓在前,名在后,由于各國(或民族)的姓名寫法不同,著錄時應特別注意,名可縮寫為首字母(大寫),但不加編寫點()。另外,作者(主要責任者)不多于3人時要全部寫出,并用“,”號相隔;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相應的文字如“etal”。“等”或“etal”前加“,”號。
裝訂格式
一、圖字結合、突出象形字的特點
這一課生字體現了漢字的構字規律,安排了一組象形文字。對于象形字,教師沒有必要向學生作過多的講解,只求向學生滲透,讓學生會辨認即可。首先讓學生看圖,觀察圖上畫的是什么?學生邊說教師邊貼上對應的生字卡片。然后,讓學生繼續觀察圖,圖右下角的象形圖和生字在形狀上有什么聯系?學生只要能看出它們在形狀上相似并能簡單說一說,會辨認就行。
二、認讀生字
在出示完生字之后,教師不急于教讀。首先讓學生回憶一下:這些生字哪些你已經認識了?怎么認識的?小組內的學生可以互相交流一下。這樣入學一開始就注重培養學生聯系生活主動識字的習慣,使學生樂于識字,樂于交流自己的成果,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和舞臺。學生有可能回答:我在廣告牌上看見過“報喜鳥西服”,認識了“鳥”。我在包裝袋“大白兔奶糖”上認識了“兔”。我在飯店“四川火鍋城”認識了“火”……學生可能有很多種說法,教師不必限制,可讓學生充分地交流、初步體驗到識字的樂趣。
然后可領讀認識生字。領讀這一環節也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已認識的字可以讓學生自己領讀。不認識的或讀不準的由教師領讀。領讀后讓學生自由練讀、同桌對讀、組內指讀、全班指讀、加拼音讀、去拼音讀等。在全班同學大部分會讀的基礎上,開展識字競賽,讓學生在游戲和活動中識字。如開展“這些字你已經認識了多少”“看誰認得又多又快”認字競賽等,充分調動學生認字的積極性。學生還可以介紹一下自己認讀又多又快的秘訣,把他們的經驗加以推廣。總之在識字這一環節,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盡可能地讓他們自己去學,教師只作一些必要的點撥引導,教師的作用應體現在如何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激發主動識字的愿望上。
三、鞏固識字
對于這12個生字,教師沒必要作過多的字形分析,而應該在練習中,在生活中鞏固識字,使識字真正成為閱讀和寫作的基礎。
“我會連”這一題的設計是遵照象形字的構字規律讓學生自主識字,因為有了前面的基礎,學生就能夠比較熟練地認出這些字。
“我會找”,找一找哪些字你認識了?哪些字是今天學的?這樣一方面鞏固了第一課學過的漢字,又加強了新舊生字的聯系。
四、指導書寫
飲食類電視節目是以介紹飲食文化、烹飪技法、飲食消費等為主要服務內容的電視服務節目形態。當前比較著名的節目有:《天天飲食》、《貝太廚房》、《天天廚房》、《天府食舫》等,大多都是以介紹做菜方法、暢談做菜體會為主要內容,適應現代人們對生活品質不斷追求的心理,將廚藝與飲食文化相結合的節目。同時,在“創味”的過程中,展現現代家庭的生活方式,聊家常事,尋廚藝樂趣,品生活真味,使人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盡享家庭生活中的輕松與恬靜。目前,飲食類電視節目如火如荼的發展,成為收視節目里獨具特色的一道風景。
一、飲食類電視節目的特點
目前,各種媒體出現的美食類內容比比皆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信息需求和商家的廣告訴求,競爭也日益激烈。電視媒體以自己獨特的傳播優勢,成為飲食類內容傳播的排頭兵,飲食類電視節目的獨具特點是什么呢?
1、收視觀眾群較為固定
飲食類節目的定位群體,除了家庭主婦,其他大多是經濟狀況較為寬裕,喜歡上網、喜歡美食、對飲食節目以及飲食知識較感興趣的群體。他們的基本特征是:年齡大概在16-40歲之間,接受過一定程度的教育,喜歡吃喝玩樂的社會同年齡層次人群;容易接受各種類型的食物;對飲食資訊較感興趣,沒有過重的經濟負擔,在廣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中已經成為很有潛力的高消費群體,在吃這方面消費意識和相對消費能力強。
2、節目形式多樣
全國各級電視臺陸續推出的電視美食節目,按照節目內容可將它們大致分成三類:一是類似于中央電視臺《天天飲食》的講解烹飪技法的節目,如東方衛視的《貝太廚房》;二是擂臺式節目,如星空衛視的《食神蒸霸》;三是介紹飲食文化的節目,如北京電視臺的《食全食美》。節目形式多種多樣,在節目中要么由主持人帶領大家嘗盡天下美食;要么教你認識自己的體質,介紹以調整體質,治療病痛、延年益壽功用的養生食譜;或將烹飪美食與解說情感結合,使刺激味蕾和探尋情感同步;或請來眾多民間高手紛紛登臺亮相,秀出拿手絕活,讓您的餐桌集百家之長,助您成為眾人羨煞的巧手大廚!
3、現場性強
老百姓愛講究個吃,民以食為天,飲食類節目自然受到大家的關注與喜愛,而觀眾適時的參與是節目增加活力和觀眾緣的最好方式。現在飲食類節目大多現場請了很多觀眾,將廚師的洗菜、切菜及制作等過程也一一現場直播,觀眾可隨時通過短信、電話等方式向選手請教,或提出自己對這道菜的不同制法,甚至是指出廚師的不當之處。節目組會從來信中選取幾條,當面向選手質問,看能否難倒選手。為了激發觀眾的參與熱情,獎勵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加強飲食類節目的現場性,觀眾的意見被充分采納,觀眾就會有一種對自身對節目的認同和共鳴感,更可以鞏固觀眾群和收視率。
4、市場潛力大
飲食類電視節目的觀眾和潛在觀眾人數多,市場潛力巨大。在當前,飲食類節目以其親和力和實用性,逐漸成為深受大眾喜愛的生活服務節目。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人口的不斷增長,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在發生變化,消費需求越呈現多元化。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11月1日,我國共有城鎮家庭約37572萬戶,即使每個家庭只有一名家庭主婦,那么飲食類節目的潛在觀眾也有37572萬人,這對于主要是做給城鎮觀眾看的飲食類節目而言,市場無疑是極其巨大的。另外,我國中等以上學歷者又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吃”感興趣,這一點從各個飲食論壇食客云集即可窺見一斑。
飲食類電視節目雖然發展迅速并日趨成熟,但也存在著許多問題,正待改進。
二、飲食類電視節目目前存在的問題
1、跟風雷同,沒有形成明顯的特色
《天天飲食》是中央電視臺1999年2月22日推出的一個以介紹做菜方法、暢談做菜體會為主要內容的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欄目。自《天天飲食》開播并創造收視高峰后,全國各個電視臺在短時間內跟風上了一批類似的飲食類節目。可實際效果是,這些節目都沒有取得一個比較好的效果,形式單一,觀眾看多了就厭倦了,把一個飲食類節目做得跟科教類節目一樣,一個人在上面自顧自地說說,讓人根本感受不到飲食的樂趣,更別談能吸引住觀眾了。
2、節目主持人的素質參差不齊
節目主持人可以說是一個節目的靈魂,他可以教您學會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菜,或為不同階層的食客推薦飯店、幫助訂餐,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拉近自己和觀眾的距離,起到橋梁作用;或者主持風格輕松詼諧,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更多地手藝。主持人在節目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就目前來看,很多飲食類電視節目質量下降,援引就是在于主持人套路陳舊,話語平淡,氣氛死板,調動不了觀眾的積極性。而且除了主持風格與節目不符之外,其本身還可能為了節目更多的經濟利益,偏向于宣傳廣告,從而招致觀眾的反感。
3、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想想老百姓張口就來的飲食類節目,數量好像真不是很多,即使你有更具特色的食品,也需要不斷地給消費者一個選擇你的理由,這個理由顯然不是產品本身決定的。如果一個飲食類節目可以將自己打造成具有一定形象和品牌能力的節目,隨之增多的肯定也是上升的人氣和節目的收視率。
三、飲食類電視節目發展展望
隨著越來越多的電視臺開始瞄準飲食類電視節目這塊大蛋糕,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把握飲食類電視節目的發展趨勢就顯得尤為重要。
1、地方特色要濃厚
中國菜系內容復雜,中國飲食文化有無數個飲食名城特色菜,更有無數個省,城市的必吃菜,單單一個節目就想把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和各種特色名吃一網打盡,顯然有些不切實際,易造成節目浮于表面,內容走馬觀花。節目大而雜,倒不如小而精。可以根據自己的地理位置,選好一個切入點,詳細介紹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美食,加深觀眾的地域歸屬感,使自己能有一批相對固定的收視觀眾。
2、飲食觀念要實用、時尚
人們在物質生活水平達到較高水準時,必然會轉變飲食觀念,追求生活、生存質量,這時吃自然成為一個焦點。人們關注的已非僅僅吃什么,而是怎么吃健康、怎么吃時尚的問題,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講,這時同樣的吃,已從滿足生理需求跳級到滿足人們獲得安全和社會尊重的需求。飲食類節目在制作過程中自然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比如適當加入當前比較流行的觀點,如膳食營養,食療,瘦身減肥等,現在已經有多個節目開始了這樣的轉變。
3、要樹立自己的品牌
品牌能創造價值,能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品牌是最具魅力的無形資產,代表媒介形象”。要有叫得響的品牌、要把品牌叫響。做一個品牌類的飲食節目,最終要的是要保證它所追求得品質。里面的菜譜應是經過精心挑選,色香味俱全的,并且是經過烹飪界的專家親自品嘗鑒定的。
4、電視媒體要與其他媒體結合
由于電視節目幾乎不可保留和連續觀看,而烹飪技術對個人而言,不是看一遍就能記住的,出版書籍,把節目里的精彩內容集結出書,既服務了觀眾又起到了良好的宣傳作用。或者開通網絡版,考慮到傳播的互動反饋,建立一個關于飲食的提問板,既為某個讀者解決疑問,也為節目的內容提供了參考,從而更好、更有針對性的滿足各類觀眾的需求。多媒體運作都是圍繞節目而展開,以節目為中心,形成一個傳播鏈,以爭取更多的觀眾和更高的收視率。
飲食類節目作為一個新興的節目形式,正以它獨特的優勢,走進千家萬戶,豐富了我們老百姓得餐桌,使我們能一邊津津樂道地暢談美食,一邊品嘗著各色珍味。電視作為中國老百姓最普及的傳播媒體,自然應擔當起傳承飲食文化,合理豐富老百姓日常飲食的重任,引導民眾朝健康,合理,節約的餐飲文化方向前行。
【參考文獻】
一、國內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國內旅游是社會公民一種重要的消費形式,其發展是一個國家國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征。我國國內旅游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和影響,但從總的方面看,仍處于一種自發無序的狀態。要改變這種狀況,使國內旅游盡快發展起來,首先必須提高對國內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
第一,發展國內旅游業具有回籠貨幣,促進市場繁榮,保證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作用。
以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居民購買力大大增強。1980年底,全國居民積余購買力僅為804億元,1985年就增加到2500億元,1990年則增加到7034億元。十年內,平均每年增長25%。如此巨大的積余購買力,一方面反映了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穩定市場、穩定社會的隱患。如何引導好居民積余購買力是保證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目前,證券投資、高檔耐用消費品消費已成為引導居民積余購買力的重要途徑,但都不能完全解決居民積余購買力的貨幣回籠問題。近幾年,居民證券投資有較大發展。但由于投資市場的發育還處于初始階段,將居民積余購買力引向投資的規模還是有限的,消費品市場中高檔耐用消費品對于吸納居民積余購買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近幾年又趨飽和狀態。在證券投資、高檔耐用消費品都難以完全緩解居民積余購買力的壓力的情況下,發展國內旅游業,大量吸納消費資金,回籠貨幣已成為引導居民積余購買力的又一重要途徑。據世界旅游組織統計,1990年全世界國內旅游收入達2.4萬億美元,加上國際旅游收入總計達2.65萬億美元,與能源、汽車制造等重要產業并駕齊驅,已成為世界經濟中三個最大的產業之一,我國國內旅游業近幾年發展也相當快,經濟效益也不斷提高。“七五”期間,我國國內旅游者共13.9億人次,年均2.7億人次,收入753億元,年均收入150.6億元。1992年,國內旅游人數達到3.3億人次,回籠貨幣則達到250億元。實踐證明,適當引導人們的旅游消費,發展國內旅游業確實不失為一種回籠貨幣、減少市場壓力、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第二,發展國內旅游業可以提供更多的勞動就業機會。旅游業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服務行業。要滿足旅游者多方面的需要,就要發展相應的直接間接的提供服務的行業。據測算,旅游業每增加一個直接就業人數,社會間接就業人數就可增加5個以上。因此,發展旅游業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可以為人們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
第三,發展國內旅游業還可以促進其他產業的發展,改善國民經濟結構。
旅游業的發展,必須既建立在一定物質資料生產發展基礎上,同時又能促進經濟部門的發展,起著改善國民經濟的作用。這是因為旅游業的發展能刺激旅游者的消費,從而可以形成和擴大新的消費市場。要滿足因旅游業的發展而擴大的消費,就要增加生產擴大服務。由于旅游而刺激的消費,是一種較高水平的消費,對消費品和服務的要求,無論是從質量上還是從數量上說都比較高。在更新換代方面,某些旅游消費品的周期更短,這就對生產和服務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消費這種新形式就成了推動生產發展的新動力,為其他部門、行業開辟新的生產門路提供了可能。同時,旅游業的發展還會促進各種經濟信息的交流,為新產業的產生提供了條件。國內旅游業這些作用都能促進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和改善。
第四,發展國內旅游還可以振興繁榮地方經濟。
我國地大物博,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各地都可以從本地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發展國內旅游業,促進本地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一些經濟水平較低而旅游資源又較豐富的地區,通過發展國內旅游業繁榮本地經濟是一條較好的路子。陜西省漢中地區的南鄭縣,曾經是一個長期吃國家財政補貼的貧困縣,但近年來,工農業總產值卻躍居漢中地區之首,成為全省財政收入突破5000萬元的縣之一。實現這一巨大變化的原因之一,是這幾年南鄭縣新開辟了一個南湖風景區,大力發展旅游業。貴州黃果樹瀑布附近的村寨農舍,過去多是低矮簡陋的石板房,村民中不少人靠政府救濟過日子。這幾年隨著游客增多,各種旅游服務設施都建起來了,過去與經商無緣的農民,現在也做起了生意,有的還發了大財。1988年該鎮儲蓄達418萬元,成了有名的萬元戶鎮。旅游業不僅對落后地區的經濟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對發達地區的經濟的推動作用也很明顯。如歐美一些大部市、亞洲四小龍的騰飛等,旅游業都起了重要作用。1991年上海對從事國內旅游業的旅行社提出“三個一”的要求,即吸引每一個淤客在上海多住一晚,旅游檔次提高一檔,多購物一百元。通過工作,1992年上半年國內游客在滬逗留時間達2一3天。大部分住進了二星賓館,少數還住進了三星賓館,在滬購物人均達900元。如果進上海的外地人口中有十分之一通過工作能達到這個水平,將會是上百億的消費,這對上海商業、輕紡工業等將會形成巨大的推動力。
第五,發展國內旅游業還可為國家建設積累資金,對提高全社會的經濟效益有積極作用。
大力發展國內旅游業,鼓勵人們在旅游方面多消費,將會給國家、社會實現更多的利潤,從而為國家經濟建設積累資金。同時,由于旅游業具有特殊的產業功能,發展旅游業所產生的乘數效應對提高全社會的經濟效益作用更為明顯。按照我國目前國內旅游一年3億人次的規模,以1991年對赴京旅游者調查測算,以每次旅游消費606元來計算,國內旅游收入則可達1818億元,約等于我國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17400億元的10.45%,按目前我國消費水平計算,每1元的直接收入可以產生3.03元的總經濟效益,那么1818億元的直接經濟收入將產生5508.5的總經濟效益,可見,通過發展國內旅游業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確實是一項具有積極作用的重要措施。
第六,發展國內旅游業有利于國民文化交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提高生活質量。
首先,發展國內旅游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徑。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旅游的愿望越來越強烈,出門旅游的人數與日俱增,發展國內旅游業就成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不可缺少的途徑。其次,發展國內旅游業對于激發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增進人們的身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具有較大的作用。旅游者游覽祖國錦繡山河和名勝古跡,對其開闊眼界,陶冶情操,擴大信息交流,增強身心健康都有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在青少年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國內旅游發揮的作用更為明顯。過去開展的“夏令營”學習周等活動,寓思想教育和傳授知識于旅游之中,使青少年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激發了青少年振興中華的熱情,這些形式可以為發展國內旅游所惜鑒。再次,發展內旅游還可以促進思想觀念的更新,從而提高人民的素質。國內旅游發展所形成的游客流是信息流、觀念流的載體。這些信息、觀念、思維、生活方式的傳播,可以起著打破當地封閉保守思想、引發思維觀念更新的作用。中國社會經濟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閉塞、愚昧的觀念阻礙了社會的進步。通過發展國內旅游業,強化人們之間的思想文化交流,更新思想觀念,其意義比因發展旅游所獲得的經濟效益要深遠得多。至于國內旅游業對精神文明建設的作用,已經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前世界旅游組織主席阿瑟霍洛德認為:“我們必須盡一切努力把旅游維持在最高文化水準和精神水準上,我們必須把旅游組織起來,使它不僅成為不錯的經營,而且成為一個創造更加文明、更加和平的世界的良機。”這確是一既適用于國際旅游,同樣適用于國內旅游的真知灼見。綜上所述,國內旅游業是一項具有特殊作用的行業。無論對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還是精神文明建設都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發展國內旅游業應當引起社會各界特別是旅游界的充分重視。
二、國內旅游業與國際旅游業的關系
發展國內旅游業,除了要提高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外,還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國內旅游與國際旅游的關系。
人類旅游行為是由國內旅游和國際旅游兩大部分構成的。兩者的關系可以用兩句話來表達:國內旅游是國際旅游的基礎和先導;國際旅游是國內旅游的延伸和發展。發展旅游業離不開國內旅游。在這里只要側重分析一下國內旅游業與整個旅游業的關系,它與國際旅游業的關系就比較明確了。
首先,國內旅游業是旅游業的先導。一般來講,一個國家的旅游業,首先是從國內旅游業發展起來的。人們的旅游行為,從出游的方向和范圍來看,首先是從中短途旅游即國內旅游開始的。當本國或本地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以后,才開始轉向國際旅游和長途旅游。盡管我國基于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選擇了優先發展國際旅游業的道路,以達到刺激經濟吸納外幣的目的。但國內旅游的先導作用仍然是不能抹煞的。其次,國內旅游是整個旅游業的基礎和主體。據世界旅游組織近幾年的統計,國內旅游人數占世界旅游人數的90%以上,其收入也將近占世界旅游收入的90%。美國每年出國旅游人次與國內旅游人次之比為1:100;英國在80年代中期每年的國內旅游人次,也占全國當年出游人次總量的86%。據我國國家旅游局統計,1990年來華入境人數2100萬,創匯109億元,而同期據不完全統計,國內旅客達2.8億人次,回籠貨幣170億元。1992年,來華旅游入境人數上升到3811,5萬人,外匯收入39.4億美元,而同期國內旅游人數已達3,3億人次,回籠貨幣252億元。因此,無論是考察旅游的供求,旅游服務設施的硬件、軟件,還是比較旅游人數和收入所占的比例,都充分證明國內旅游是整個旅游業的基礎和主導。再次,國內旅游還是調節旅游市場,提高旅游設施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國際旅游市場常常因為政治、經濟或季節性的原因而產生波動。國內旅游則可在國際旅游市場發生波動時彌補、調節旅游設施利用率、解決交通工具的閑置和飽和等問題。注意利用國內旅游的調節手段,可以防止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發展的比例失調,以免造成旅游經濟單純依賴國際市場而無回旋余地的局面。再就是發展國內旅游業,還可以適當控制本國出國人數,縮小旅游收支逆差。美國過去旅游逆差較為突出,近年來,政府大力開展熱愛紐約活動,并利用建國200周年紀念活動,吸引本國人在國內旅游。瑞士也是出于同一目的,提出了“還是在本國度假更方便妥當”的口號。
據以上分析,發展旅游業不能忽視國內旅游,要正確處理好兩者的關系,促進整個旅游業健康持續地發展。
三、發展國內旅游業的條件
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國旅游界曾認為,國內旅游尚未形成規模和條件,不宜大力提倡和發展。近十年過去了,我國發展國內旅游的條件已經有了很大變化。首先,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的提高,為國內旅游的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
根據世界公認的經驗數據,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300美元時,居民就產生了國內旅游的動機;達到1000美元時,就想到近國旅游;達到3000美元時,就想到遠國旅游。目前,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大約為340美元,雖僅僅是越過產生國內旅游動機的界限,但由于我國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閩粵、江浙一帶以及其他沿海商品經濟發達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為顯著些。這些地區的國內旅游需求比其他地區必定會強些。同時,從全國的儲蓄余額看,至1991年底,城鄉居民儲蓄余額已達9100多億元,已經具備了產生國內旅游動機的基本經濟條件。這些情況證明,客觀上發展國內旅游業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其次,我國豐富的
旅游資源是發展國內旅游業的重要條件。再次,我國帶薪假期和每周44小時工作制度的實施,為發展國內旅游提供了閑假時間的條件。產生旅游行為的重要茶件之一,是人們要有足夠的閑瑕時間。經濟發達國家由于實行了帶薪假期和每周40小時工作制,加上擁有較多的法定節日,使國民有較多的閑暇時間為外出旅游提供了條件。再有,經過最近十多年的發展,我國旅游業已經初具規模,具有了足夠的發展旅游的設備條件。據國家旅游局統計,我國擁有涉外飯店已2354座,客房35.10萬間,床位73.77萬張,這些設施為1985年的3,3倍。此外,交通運輸方面,到1989年底止,全國運輸客運量為791373萬人,其中鐵路113805萬人,公路644508萬人,水運31778萬人,航空128300萬人。通訊方面,1989年全國范圍共有載波電報機5306臺,電傳打字機33379臺,傳真機2600臺,電話交換機容量17-037481門,電話機1083275部。這些硬件,除交通仍為“瓶頸”外,其它方面已經比以前大大改善。許多旅游接待點已經出現了旅游設施過剩和淡季吃不飽的現象。這些設備的接待能力與數量更為龐大的國內旅游設施結合起來,將形成更大的接待能力。最后,經旅行社組織的國內游客人數劇增,說明國內有組織的旅游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據國家旅游局對全國2456家經營國內旅游業務的二、三旅行社的統計,1992年共組級接待國內游客2821萬人,是上年的6.66倍,與當年全國有組織地接待海外旅游者相比,國內旅游都大大超過了。這標志著我國國內旅游業已從過去基本上自發旅游的狀況轉向了通過旅行社有組織地旅游,同時也標志著我國國內旅游市場已經基本形成,我國發展國內旅游業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
四、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大力發展國內旅游業
按照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要求,本世紀末要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而根據近幾年的情況,很可能要提前三年實現這一目標。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旅游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對此,我們要積極引導,早作準備,保證國內旅游的健康發展。
第一,加深對國內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作用的認識。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我國對國內旅游實行“不提倡、不宣傳、不反對”的政策,后雖逐漸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但有關部門對國內旅游的需求仍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缺乏必要的計劃和切實的指導。今后,應當利用理論研討會、報刊宣傳等形式,宣傳國內旅游的地位、作用及其發展條件等,使國內旅游經濟發展規劃得以有計劃、有步驟地實現。在產業結構調整中,要切實把國內旅游業作為重點支持的對象;在具體政策上,要對重點旅游基礎設施、重點旅游景點的建設和修復以及重要旅游商品的生產,在信貸、資金、利率、稅收等方面予以優惠,創造國內旅游業大力發展的條件。
第二,確立適度發展國內旅游業和加強國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并舉的方針,積極實現國內旅游的均衡發展。國內旅游需要大發展,但又受到交通能力的制約,以鐵路為例,全國有2萬多公里的線路“帶病”運作;有200O多輛30年代制造的客車仍在超期服役。大部分通往旅游熱點城市的鐵路超負荷50%運行。交通瓶頸制約的情況還十分嚴重。面對這種情況,一方面,國內旅游的發展要與交通狀況相適應。近期內應提倡短線旅游,適當組織長線旅游。另一方面,又要加緊基礎設施建設,對短線產業應當采取積極發展的方式加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