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2 12:36:3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語文課外輔導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古代教育家孔子云:“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馀力,則以學文。”他把德育放在了首位,要求學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養;“行有馀力”,方能學習文化。19世紀上半期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認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我國現代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指出:“學語文,就是學做人”。我國社會主義新時期也明確提出了教師的根本任務:人民教師要遵照黨的教育方針去教育學生,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可見,德育教育依然是語文教育中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而且是重中之重。某種意義上講,德育教育是語文教學之根本。
通常人們都認為,語文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教給學生一定的語文知識,諸如認字識詞、遣詞造句,語言表達、語法修辭、布局謀篇等。這種認識是片面的。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養,即德育教育才是語文教育的重中之重。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育人的過程,塑造健康的人格是語文課教學的精髓和核心。選入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大多是文質兼優的佳作,不僅具有豐富的文學性,更具有重要的思想性。可以說語文教材提供的是豐富飽滿、異彩紛呈的情感海洋,這就為語文教師實施德育教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白居易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就要努力運用語文佳作中包含的真摯情感,叩擊學生心弦,激起他們感情的波瀾,培養他們優良的性格。如何巧妙、合理地將德育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是做好語文教育工作的首要條件。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解讀文本。挖掘教材
1.樹立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教育
縱觀高中語文教材,有在淚羅江畔披發高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有在秋風中吟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有在岳陽樓沉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更有在黑暗中怒吼“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站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向世人彰顯著自己的民族情懷和偉大人格。王勃《滕王閣序》中“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的報國思想,范仲淹《岳陽樓記》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寬大情懷,都能激發學生身為炎黃子孫的自豪感和愛國熱情。孫犁的《荷花淀》能讓學生領略到祖國河山的壯美。《沁園春·長沙》《采桑子·重陽》能讓學生感受到無產階級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情懷。《屈原列傳》《頗藺相如列傳》等人物傳記,又能讓學生領略到民族英雄的風采。
2.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子路曾哲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的入世思想,《寡人之于國也》中孟子的民本思想,《離騷》中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李白的“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滕王閣序》中王勃的“老當益壯,寧移自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伶官傳序》中歐陽修的“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都能使學生積累思想、升華智慧,得到人生的啟迪。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又能激起學生對生命和人生的思考。《沁園春·長沙》中“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體現了他以天下為己任、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的崇高志向和博懷。屈原《離騷》“雖九死其猶未悔”體現了他忠于理想、忠于國家的偉大抱負。魯迅《記念劉和珍君》中劉和珍君“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毅然預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慮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可見其憂國憂民的情懷;面對敵人,她“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可見其英勇、果敢;“始終微笑著”,可見其沉著、冷靜。劉和珍這一人物形象,正是當代青年學生人格和思想的典范。
二、開展活動。滲透教育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也是增強學生素質的另一途徑。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比賽、成語故事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討論會、辦黑板報、創辦手抄報等。這些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知識和技能,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思想熏陶;既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又能在集體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和創新精神;既能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感,又能領略祖國燦爛、悠久文化,還能弘揚愛國思想和民族熱情。
1.結合教材,通過介紹寫作背景,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欣賞,歸納總結等方式,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能更具體形象地獲得思想教育教學效果。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例如《勸學》一文中,作者以“青出于藍”“冰寒于水”這兩個比喻來說明學習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事例推論及人,即“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通過講解,使學生總結出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很高的境界”。文章又用“蚓和蟹”“騏驥和駑馬”等進行正反對照,來論證學習應有的方法和態度。通過這篇文章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人的道德、知識、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后天的學習,堅持不懈的努力才可達到的。從而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充分利用教材,向學生傳輸傳統教育,培養學生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例如:學習《荷花淀》這篇課文時,就有意讓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贊頌那些敵后方的以水生嫂為代表的一群勞動婦女,她們不爭榮譽,無怨無悔。甘在最底層支持抗日這項人類最偉大的事業,頌揚她們勇敢機智、無私奉獻的精神。
3.充分利用課文的思想內涵,進行德育與美育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展現美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動人。通過錄音、感情范讀、學生誦讀,師生共同接受作品熏陶感染,利用作品中美感的因素來調動學生的感情,把作品中蘊含的美的情操、美的思想潛化在學生的心里,教會學生做人,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流露出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無比熱愛和贊美的感情。對赤壁江山的贊美,對當年在此鏖戧的英雄豪杰如孫權、劉備、周瑜的贊美,實際上就是愛國之情,報國之志。
4.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德育與美育滲透的形式更加生動,內容更加豐富,效果更明顯。現行教材,十分重視教育性、直觀性,教材圖文并茂。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組織教學,可以使形象更為生動,內容更加豐富,其教育教學的效果也會遠遠超出教材的期望值。
5.充分利用作文教學進行德育與美育滲透。作為語文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教學也應承擔著對學生進行德育與美育的責任。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設道德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中自主地感受和體驗,并通過與同學的交流形成自己的道德認識,追求自我的不斷完善與超越。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作業
在新課改教學的今天,為了使學生能把課堂上所學知識得到鞏固和深化,課后都需要布置一些課外作業加深記憶。在教學工作中,一些課后作業使學生深感乏味,如課后要求死記硬背的題目,作為小學生只能產生任務心理,結果事半功倍,收效甚微。
工作中,我探討了小學生的心理分析,針對布置語文課外作業方面進行了探索,堅持少而精的原則,把主動給學生,讓學生自主,讓學生克服了機械重復的弊病,促使學生多動腦,勤動手,勤動嘴。學習方法不斷改進,學中有樂。知識學得活,知識面拓得寬。積極性高,興趣濃。復習舊知引進新知,發展思維。研發氣氛濃,相互取長補短,攜手并進,得到良好的發展。 提高效率。通過嘗試,總結如下:
一種是“考考你”。由成績相仿的同學結成對子,相互批改。要求試題靈活,難易適中,定時完成,按時批改,及時訂正。學生積極性很高,都以小老師的姿態收集材料,翻閱課本,認真出卷答卷。這樣不限于教師的指揮圈,試題內容多樣,類型多變。學生露一手,舊知不忘掉。
二種是“請你欣賞”。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多讀書,讀好書是重要途徑之一。要求學生讀書時摘要優美的句子,積累詞匯,定人定期交流,并說明欣賞之原因,讓同學共享其樂。有時寫在“欣賞欄”內,有時個別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有時在小組內相互欣賞,水到渠成。學生自覺備有“集優簿”,做學習的有心人,寫作水平有高。
三種是“今天我‘執政’”。學生輪流“執政”—布置課外作業,規定每次不超過十分鐘。學生都有自尊心,誰都愿意把作業設計得新穎一點,靈活一點。因此,作業質量高,有智力題,有趣味題,有聽的,有說的,有讀的,有寫的,聽說讀寫不偏廢。
在一段時間訓練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大部分學生的平時成績有了提高,特別是寫作上,總體比以往寫得得心應手。現總結歸納如下:
1、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興趣較濃,發展思維空間廣,復習舊知識引進新知較快。
2、研究氣氛濃,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得到良好的發展。
3、克服了機械重復的弊病,促使學生多動腦,勤動手,去勤動嘴。學習方法的不斷改進,使學生學中有樂,靈活性高,知識面總之,在作業布置中教師要善于發現不同學生的突出點,在學生作業中出現比較創意的思路教師就要加倍鼓勵,并積極采用各種方法,創設各種有利作業布置的的情境,激發學生對作業思維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讓學生大膽地做,讓其成為其他學生的模范,從而影響到全體學生的作業效果,達到教師作業布置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以文為本,以文明道。
早在唐代韓愈和柳宗元就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強調要以文明道。語文教材中有極其豐富的德育內容,諸如愛國主義、艱苦奮斗、民族自豪感等。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要以文為本,以文明道。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介紹寫作背景,指導朗誦,引導學生賞析,歸納總結等方式,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一定寫作技巧的同時,能更具體形象地獲得思想品德教育,更深刻地體會學科知識的思想性,從而保證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如,講授《斑羚飛渡》一課時,我在引導學生分析情節,體會感情的教學過程中,抓住老斑羚甘愿作墊腳石讓小斑羚飛渡成功的場面重點分析,讓學生感受斑羚身上折射出來的團隊精神、犧牲精神以及以身作則、敢于奉獻的優秀品質。經過這一課的學習,許多學生發生變化,主動幫助別人,關心集體的事情越來越多,班級的凝聚力更強了。 轉貼于 中國論文下載
這樣,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技能 ,而且在潛移默化中,逐漸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以情感為主線。
在語文學科中那些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即是一塊塊的情感天地,教師可以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巧妙的教學手段,激發培養學生真摯情感,使學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蘊含的真、善、美,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動力,因此,在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中,應當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積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激發培養學生愛祖國、愛自然、愛生活的真摯情感,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體會人間真情,激發愛親人、愛生活的情感。學習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讓同學們討論“如何看待父愛母愛”,同學們在列舉了父愛母愛的種種事實后感慨:誰言寸草心,難報三春暉!有位同學這樣說道:“世間最純潔的便是母愛,她的寬容涵蓋了我們一切的幼稚和無知,她的寬容更無法掩飾我們內心的自私,如果要學會愛別人,就先從熱愛自己的父母開始吧。”
3.深挖教材,尋找最佳結合點。
教材中德育的內容,不可能像學科知識那樣處處明顯,它往往是內在的、深層的,個別是隱蔽的,思想教育是滲透在學科知識的方方面面,與學科知識融而為一,這就要求備課,應當是深入挖掘教材內在的德育因素,盡力做到德育與學科教育水融,使德育工作附著有物(或知識點或訓練點),都盡可能觸動學生的思維意識。
我在初一語文教材《最后一課》中找到針對部分學生不重視課堂教學、上課四十五分鐘效率差這一現象的德育最佳結合。
課文以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法國的部分學校被迫改學德語為背景。文中兩處關于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寫:第一處體現小弗朗士“懊悔” 的心理特點,我語重心長地說:“小弗朗士是多么令人同情!他沒能好好珍惜自己的學習時間,以致于后悔都來不及了,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堂課。”第二處心理描寫:“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問:“為什么呢?是不是老師今天講的是最簡單的部分呢?”全班異口同聲地回答:“是小弗朗士認真聽課的原因!”這時,我及時地融合德育工作,點出了課堂的重要性。從孩子們的眼神中我讀出了他們的感觸和領悟。
二、要把課外活動變成對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1.在各種形式的語文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
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是學生增強素質另一途徑。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或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比賽,成語故事比賽,收集剪報,做手抄報,開討論會、演講等。這些活動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薰陶,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例如語文活動的比賽,即能激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也能讓學生感受到集體協作的重要性。古典詩歌朗育、講成語故事,讓學生們能掌握朗誦、演講的技巧,又讓學生能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精煉形象,祖國燦爛文化的源遠流長,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
法國軍事家拿破侖曾經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向上,樹立遠大的理想,成為同行中一個優秀的人。是啊,誰不希望成為有出息的人呢?但是秋天的果實需要靠春天的辛勤耕耘,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往往需要留下一串串踏實的腳印。
我的新目標將會就像一座美麗的彩虹橋,引領我走向正確的方向。
紅:在上課的時候,我要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不和同學交頭接耳,要力爭把老師課堂上講的知識全部消化。對于疑難問題,要不恥下問,虛心向老師和同學請教。
橙:我要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所有作業,做到一絲不茍。課堂作業當堂完成;課后作業和家庭作業也要按時并獨立完成。
黃:要做好語文課的課前預。對于預習字詞,成語,要先查字典把它認會,弄懂意思;還要給課文分段,用最簡短的語言寫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總結課文的中心思想;對于每篇課文的課后題,要先試著去做;對于不理解和不會做的地方,要先把它記下來,第二天上課時帶著問題去聽講,必要是還可一向老師、同學請教。
綠:做到課后復習,要背的地方要熟背,多做些練習,鞏固學過的知識。
青:多讀課外書,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做一個見多識廣的小少年。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老前輩經常對我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了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由于經驗不夠,也由于工作量比較重,我忽視了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認為只要把教材鉆透了,想方設法令課文上得生動,學生就易接受。然而學生卻不買帳,課堂效率也甚微。漸漸地我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因而也留意起學生的特點。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有以下兩方面的顯著特點:一方面,較之城里的學生,農村的學生聽,說的能力相對較弱,授課采用較深的術語教學,同學們不能適應,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另一方面,兩個班的同學都各有特色,比如四班的學生比較活躍,學生反應較快,上課氣氛積極,但頑皮搗蛋的也不少;而三班正好相反,普遍基礎較差,上課需細嚼慢咽,但整體朗讀水平較好,紀律遵守。但兩個班都表現出中等生、差生占較多,尖子生相對較少的現象。如果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教學效果就不理想。經過實踐的檢驗,我充分認識了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將會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因而在備課的時候我做到了“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
上課
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為此我采取的措施有:
1、加強自身的素養,提高教學技能。上課盡量做到使內容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并且每天都以充足的精神面貌面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
2、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是語言,就需要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為此,我堅持每節語文課前空出時間,讓學生練習朗讀,來提高他們的語感。一學年下來,很多學生的朗讀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時由于經常念一些名家名篇,也培養了他們的語文鑒賞能力,有些學生甚至做到了出口成章,可謂一舉多得。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愿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盡量多講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讓他們更了解語文,更喜歡學習語文。因為只有語文水平提高,他們才能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這也培養了一部分學生的寫作能力,讓他們拓寬了視眼,有了寫作素材。
4、積極開展多媒體教學。不可否認,我們不贊成所有內容都要用多媒體上,但確實要發揮多媒體和網絡的巨大資源和多角度沖激,來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對教材中離我們生活比較遠的事物和認識陌生的知識,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就尤為突出。如在《奇妙的克隆》、《恐龍無處不在》、《三峽》、《故宮博物院》等課文時,我精心整合網上相關資源,制成課件,收到不同凡響的教學效果。還有各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如“世界何時鑄劍為犁”、“蓮文化的魅力”等,我從網絡上收集了大量、生動的圖片、視頻及與此有關的文學作品、詩歌等資料來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獲得全面而深刻的認識。
當然回看自己的授課,我也感到有點愧疚,因為有時我并不能很自如地駕馭課堂。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受到影響,并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沖擊,發揮不到應有的水平,以致影響教學效果。我以后必須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決其中困難。
課外輔導
因為語文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我把這批同學分為三個組。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我采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 第二組是肯學,但由于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搞提高;第三組是紀律松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余時間個別輔導。因為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才會立下心來學習。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后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
我在xx學習教室負責的工作是語文教學。進行語文課外輔導,這是學習室老師的主要任務。一到五個年級中,我負責一二年級小朋友的課內作業檢查、課外習題的布置與講解以及上周末的趣味作文課。
在從事這個崗位時,我很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弱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對小學語文課本的記憶還停留在小學,很難再一兩天的時間內迅速融入課本、組織串聯這些知識。針對這個問題,在一個星期的考察期里,我一口氣把小學的12冊語文課本都讀完了,從中挖掘到了可以傳輸給孩子的寶貴知識。在開始的幾天里,我并沒有急于給他們講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先和早一些教過他們的老師溝通了一番,大概了解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性格。因為學生很多,我便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了不同的教學計劃。作業寫的快又聰明的學生,我就給他們布置課外練習提升,順便將書本上的內容挑重點講,希望他們更夠更上一層樓;作業寫的慢且基礎不扎實的學生,我就專攻他們每天的正確率,一步一步的糾正錯誤,然后再縮短時間,提高時間利用率,增加學習效率,還是以熟悉書本為主。在教小朋友的過程中,我慢慢發現很多文學常識都來自于小學課本,可我卻一直沒機會仔細研讀,趁這次家教的機會,我也做了一次基本常識的充電,豐富了我的知識儲存。
1、學習動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性因素,是保證學習活動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語文是小學的主要課程之一,更是各課程學習的前提。然而當前的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態度并不端正,他們選擇學習此科目主要是為了應付考試,并沒有真正地從心理上喜歡它。所以對于語文預習一般都只是回去把課文看一遍,很少有學生回去認真借助工具書認真研究課文的。
2、語文課堂學習的狀態和方式。語文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主要方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的狀態和方式,對他們的語文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然而當前很多農村小學的課堂教學模式仍處于傳統教學模式:教師滿堂灌,學生全盤接受教師的解釋,基本不存在“自主、合作、探究”這些環節,所以一節語文課下來的學習氣氛是沉悶型的,久而久之,學生對語文學科就產生了恐懼感、厭惡感。
3、關于學生的學習習慣。當前很多農村小學的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預習這一環節基本處于應付老師檢查的狀態,老師指明要檢查就會敷衍的看一下,要是不要求就會連看都不看,更不用說是借助學習工具來解決預習中所遇到的問題。除此之外,學生在預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不會自己嘗試尋找答案更不會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大家一起解決。長久以往,學生就會產生自己不動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陋習。
4、課外閱讀和寫作。當前農村小學的學生的閱讀視野比較狹窄,除了語文書之外,基本很少有其它課外書籍可以去閱讀,去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有些鄉鎮小學條件相對好的,可以為學生提供圖書館的,學生又因時間被安排得很緊,根本沒辦法有時間去看書。很多時候他們選擇去看,也是因為老師要求寫讀后感的情況下才去看的,根本沒有主動吸取知識的意識。筆者在教學經歷中發現:很多學生其實平時也是很渴望去看一些有趣的課外書,但功課太多,作業量大,沒時間去看課外書。再加上家長和老師認為看課外書會耽誤學習,限制甚至禁止學生看課外書。其實課外閱讀是語文課內學習的必要的延伸和補充,語文能力的形成需要大量的閱讀。閱讀不僅可以擴充學生的知識,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而且,閱讀內容還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情感、意志、品質等方面,能使學生更好地完善自我。所以限制學生的課外閱讀,不僅達不到學習能得到提高的目的,甚至可能還會適得其反。
二、針對以上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
1、學習語文的興趣不高,學習動機不純。語文本身屬于相對抽象的學科,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他們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很難提起來,這主要與他們的心理特征有關:喜歡模仿,好動,上課容易走神,學習不自主,目標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等。由于學科的性質與學生的心理特征相結合,學生就容易處于就很較差的學習狀態。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配合,將孩子從懵懂中正確地引導出來。
2、對語文的求知欲不高較低,自主學習性不強。由于當前網絡過于普遍,農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很多農村家庭都備有電腦,學生也擁有自己的手機。但由于當前的小學生對網絡世界還沒形成科學的認知能力,他們大多過于沉溺于網絡游戲,對抽象的語文學科覺得枯燥無味,提不起興趣去學。他們選擇去學習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和學校的“威逼利誘”,他們自主去選擇學會的幾率很小。在他們還沒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情況下會學習,只會讓他們的學習熱情越來越低,進而產生厭倦的情緒。
3、學習方式滯后,學習能力低。由于應付教育模式的存在,導致大部分農村小學生對學習方式的選擇主要仍是依附老師、依據對學習成績的幫助而定的,這種功利性的語文學習方式并不能真正提高學生本身的語文學習能力。
4、課外閱讀量少,寫作失真。當前的農村小學生的時間被安排得很緊,根本沒辦法有時間到圖書館去看書。并且,據筆者調查發現:在學生所看的課外書中,40 %是散文、科技文、雜文類課外輔導練習,20%是消遣性文藝作品,12%是武俠言情小說,而文學名著只占28%,從而導致了學生的作文缺乏生活型和人文性,作文失真。加之他們的生活比較單調,對生活的體驗過少,所以很難寫出有感情的作文。
三、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幾點對策
1、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興趣。教師要及時地發現學生的心理動態,進行心理輔導,端正其學習態度,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小學生正處于一個成長的年齡段,對事物比較好奇,教師要學會觀察,要及時地調整授課方式,穿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課堂內容,增加互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課堂不走神,跟隨教師的思路學習。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設計好教學思路,授課方式不能一成不變,讓學生感興趣。
2、轉變學習方式,提升教學質量。學生的預習狀況不佳,當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學習功課門數多,無法兼顧。但不進行語文預習或者馬虎預習的很大原因是因為老師沒有進行深入的引導,沒有養成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小學生和初中生相比在學習能力或心智上都有很大的區別,這就決定了小學生的預習要老師們手把手地教其如何去做,布置一些具體的思考問題,這樣學生就會進行深入的思考和預習,則達到課堂上不需耗費大量的時間預習,提升教學質量和增加課堂容量。適當進行多媒體演示課堂,聲像結合,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的想象空間。現在提倡素質教育,只有將“自主”“創新”“合作”的理念融入課堂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目前農村小學生的學習模式。讓他們當課堂的主人,從而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寫作能力。每周設有閱讀課,或者推薦學生閱讀一些課外書目,多讀書多看報,不僅擴大視野,增加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閱讀量大了,思考多了,學生自然而然會有很多思路,在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剛剛召開的十已成為全社會的焦點,同志在報告中指出教育要立德、樹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從人才大國變為人才強國,這給我們漢語文教育者指明了方向。漢語,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得以代代傳承的紐帶,它本身就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每一個中國人生命中不能缺少的“血液”,作為中國人都有權利和義務學好漢語,使用好漢語。漢語是中華民族的母語,是中華民族的根。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除漢語外,其他少數民族的文化和語言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漢語是社會的主流,我們更有義務學好他。
當然,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愛探索的教師都會發現: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了。究其原因:獨生子女增多,學生總喜歡問為什么;教師不愿意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受幾千年的“天地君親師”思想影響,教師傳統教學方法受到了極大的挑戰;教師以前是問學生的問題,而現在是學生問教師問題,如果教師不能及時解決,學生就會自己解決;以前是學生家長盼望教師多照顧自己的孩子,而現在很多學生家長給學校提出了許多明確的要求,希望自己的孩子“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不是讓學習成績成為衡量孩子好的唯一標準。這些現象給我們教師指明了發展之路,特別是漢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將漢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又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枯燥課堂為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效率,而不是題海戰術,減輕學生負擔。下面就如何建立漢語文高效課堂提幾點建議:
1 認真分析漢語文高效課堂的三個階段
漢語文高效課堂一般都由三個教學階段組成:學生預習階段、教師講解階段、考試檢測階段。
(1)學生預習階段是學生課前閱讀學習,獨立思考階段。要求教師結合課堂教學提出預習的內容,設計一定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達到教學目標和要求。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所蘊含的思想內涵,從而達到一種自我欣賞、自我教育的作用。經過這幾年的教學經歷,我發現課前預習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不懂的問題也會不自覺積累起來,在上課時與同學們共同探討,或者問老師予以解決,促使課堂更加生動,氣氛更加活躍,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把漢語文知識融于生活實踐中,發現漢語文的趣味。如區編教材初中漢語文第一冊第七課《送給爸爸的新年禮物》中的麥克在除夕之夜,想給父親送一件特殊禮物,而又不是用錢買的(因為他知道父親是不喜歡多花錢的),于是想來想去,在清晨四點鐘到牲口棚擠了兩大桶牛奶,當聽到父親起床后,又溜進去睡覺,被父親發現了,他說這是送給父親的新年禮物。這篇課文指出了學生要熱愛勞動,也要熱愛自己的親人,同時還要有做好事不留名的好習慣。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百善孝為先的集中體現。
(2)教師講解階段是教學任務和引導學生理解的階段。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教師要利用課堂45分鐘對課文進行分析講解,對學生在預習時所提的問題進行分析,達成師生互動。“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課堂上,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或講解點撥,幫助學生釋疑、解惑,幫助他們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總結規律形成知識結構,完成學習目標、重點、難點。例如區編教材初中漢語文第五冊第十四課《背影》中的幾個事例看似不相聯,且所記事情時間也較長,作者是如何把這些事情聯系起來的,而且還把中心——父子情深表現得這么突出,實際上在這幾個事例中都提到了父親的背影,通過背影把百感交集的事情串聯了起來,學生就更容易接受了。
(3)考試檢測階段是檢驗學生知識結構和能力提高的問題。通常我們在分析中考試卷時,基礎知識都占相當大的比例,中難度題也不是很多,并且能把作文寫好,那學生就會顯得很優秀了,并且學生在各科考試中能把基礎知識分拿到,上重點高中就沒有什么問題了,所以我們在考試檢測、平時訓練中,我們要加大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我們要給他們一些中難度題訓練,讓一個班的學生既能達到尖子突出,又能兼顧其他學生順利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在目前中國檢驗教學的成果的方法就是考試,也可以說考試是目前還算是公平的一種方法,學生考試也就是對成果的檢驗,學生在考試過程中需要舉一反三,知識遷移,漢語文的實際運用,還體現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如果學生做不到,那就是我們教學失敗。
2 加強學生的課外輔導和指導
課外輔導和指導學生學習是學生課堂學習的有益補充,讓學生在課外學習閱讀就跟學生到游戲廳游戲一樣,只要沉迷于其中就會其樂無窮。中國古代文學中有許多精華,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都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雖然我們不可能樣樣都精通,但我們學習漢語文必須學習精華。如詩仙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飛流”是寫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繪瀑流直瀉,“三千尺”是夸張瀑布的壯觀,可以說字字珠磯,無一虛設。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銀河,既生動又貼切,而其中一個“疑”字率直道破是詩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長。每年的中考題中,都有名言錦句填空,如果我們能讓學生們多讀,多誦,讀出韻味、讀出作者的心境,達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境界,在考試時,就會很自然地寫出上下句。
根據現在教學要求,要努力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因為現在許多學生家長都自覺不自覺地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希望孩子成才,也有家長有一種從眾心理,看著別的孩子報了什么輔導班,自己也就跟著報同類型的輔導班,讓孩子的學習任務很重,也讓孩子苦不堪言。如果我們能根據實際讓學生們多閱讀一些古代文學作品,加強他們的文學修養,不丟失文學傳統,那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3 加強學生課堂作文教學
XX4年寒假期間,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在xx市xx區xx小學附近的xx學習教室找到了一份家教工作。得到此份工作時,我的內心既興奮又感激。興奮的是,自己得到了一個既能鍛煉自己能力同時又能體現自身價值的機會;感激的是,朋友對我的信任,小學階段對一個孩子的成長起著關鍵作用,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學的基礎,朋友的介紹也是對我個人能力的一個肯定。雖然家教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個月,但卻是一段教學相長的過程,這段經歷對于我而言,可謂獲益匪淺。
剛開始的時候,我的心中還是有著一絲忐忑。雖然我是一個師范學校的學生,但是我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講臺之下,對于教學而言,我還完全是個生手,絲毫沒有經驗。不過這個疑慮并沒有影響我的信心,畢竟學生只是小朋友,對我這個十六年寒窗苦讀的研究生而言,只要找到正確的教學方法,應該不成問題。把他們教好,啟發他們學習的樂趣,讓他們真正的學到知識,不辜負家長的信任,這是我對這份工作的決心,也是對我自己的明確要求。
我在xx學習教室負責的工作是語文教學。進行語文課外輔導,這是學習室老師的主要任務。一到五個年級中,我負責一二年級小朋友的課內作業檢查、課外習題的布置與講解以及上周末的趣味作文課。
在從事這個崗位時,我很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弱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對小學語文課本的記憶還停留在小學,很難再一兩天的時間內迅速融入課本、組織串聯這些知識。針對這個問題,在一個星期的考察期里,我一口氣把小學的12冊語文課本都讀完了,從中挖掘到了可以傳輸給孩子的寶貴知識。在開始的幾天里,我并沒有急于給他們講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先和早一些教過他們的老師溝通了一番,大概了解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性格。因為學生很多,我便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了不同的教學計劃。作業寫的快又聰明的學生,我就給他們布置課外練習提升,順便將書本上的內容挑重點講,希望他們更夠更上一層樓;作業寫的慢且基礎不扎實的學生,我就專攻他們每天的正確率,一步一步的糾正錯誤,然后再縮短時間,提高時間利用率,增加學習效率,還是以熟悉書本為主。在教小朋友的過程中,我慢慢發現很多文學常識都來自于小學課本,可我卻一直沒機會仔細研讀,趁這次家教的機會,我也做了一次基本常識的充電,豐富了我的知識儲存。
在教學過程中,經教師們集體經驗總結,學生最討厭的教學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是嘮叨式,嘮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容易引起小朋友的抵觸,被動的接受知識,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第二是數落式,嘮叨的同時就是數落。孩子在家里或者學校里總是不停地被數落: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不做作業啊?你怎么只知道玩啊?數落比嘮叨更惡性了一點,因為數落常常帶有譴責性質,有些孩子經常因為家長或老師的數落而產生惶恐心理以致無法集中精力。就是這些錯誤方式在毒害孩子,破壞孩子的學習狀態,把孩子積極性的火苗撲滅了進而變得消極被動。第三是訓斥式,動不動就訓孩子,這也不好,那也不對。這種隊孩子不客觀不全面的評價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甚至變得自卑。第四是打罵式,大學嚴格禁止教師體罰學生,這是嚴重傷害學生身心大學的行為,易對孩子身心造成惡劣影響,一定得取締。第五,達標式。規定孩子考試的平均成績必須達到多少分,名次要進入前幾名,上哪個重點中學,考哪所名牌大學等,這叫達標式。達標式也是傷害孩子積極性的家教方式。一個積極上進的孩子會為自己制定目標的,教師和家長將脫離孩子實際的高目標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會很累,加重了孩子的精神負擔和壓力。第六,疲勞式。題海戰術和延長學習時間是事倍功半的方,孩子的不充足的休息勢必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第七,愁眉苦臉式。教師的面孔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一個很好的孩子面對的大學者是一張數落的臉,一張嘮叨的臉,一張訓斥的臉,一張打罵的臉,一張愁眉苦臉的臉,一張催促的臉,孩子立刻就會失去了學習的樂趣。教師的這張臉有時候決定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