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2 09:00:1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立足幼師職業崗位(群)需求,精選案例,注重案例的典型性、實踐性和啟發性
案例教學法的特點之一就是,教師根據教育目的選擇典型案例,引發學生對具體事實和原材料進行分析、討論,學以致用。因此,案例創設的典型性、實踐性、問題性和趣味性舉足輕重。筆者認為案例的選擇創設應滿足以下幾點:
1.案例創設的典型性、代表性
案例的選取既要滿足教學目的的要求,自覺突顯理論學習的重難點,又要具備典型性,能讓學生通過對案例的討論加深對主要知識點的理解和拓展應用,從而提升學生對同類案例群的運用遷移能力。如筆者在講授“幼兒同伴交往和社會行為(中班)”的章節,就選擇了兩個幼兒園實地拍攝的視頻:幼兒園里三個小朋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分享玩具、建立友誼的過程;三個小朋友因為溜滑梯順序發生矛盾,并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解決矛盾的過程。這個案例的實用性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大家緊緊圍繞著“兒童的友誼建立”“兒童的攻擊性行為”展開了積極的討論。學習的最后,學生不僅能自己總結出兒童同伴交往的影響因素,甚至還有不少學生關注到了視頻中兩位幼兒園教師對問題的處理過程,提出了教師的態度行為會對“兒童早期智力的發展、兒童心理‘敏感期’產生深遠影響”等許多發散性問題,而這些不同視角和思維的碰撞又成為激發學生學習更多新知識的重要契機。
2.案例創設的實踐性、問題性
活生生的案例最具有說服力。在幼兒園里真實出現、經常使用的案例會因為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職業需求而能引發學生更多的共鳴。此外,案例多角度呈現的問題也更易于引發學生積極的討論和探索。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的教學中,筆者堅持以幼兒園教師職業崗位(群)能力分析為基礎,結合幼兒園教學的典型任務,把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學習問題、感情問題、人際交往問題、自我認知問題等作為案例設置的主要內容。
3.案例創設的濃縮性、啟發性
案例是一個學習的背景,最重要的是案例所設計的問題。好的問題創設能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啟發性的問題創設更能推動課堂學習的步步深人。反之,如果問題的創設缺乏理論一致性,課堂教學就容易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甚至滑人“學生玩耍一堂課,嬉戲小結就完事”的誤區。在教學中,筆者總是在案例投放之前就提出核心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始案例學習,通過問題的創設訓練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設計游戲技能、指導游戲技能和游戲教學技能,要求學生在實例教學中既消化掌握教學活動的理論,又能獨力擔當起組織教學活動,并能設計、創編、組織幼兒教育教學游戲的任務。
實踐證明,幼師專業的女學生占大多數,表演能力強,親和力大,趣味性的案例教學吸引著原來呆坐在座位上死讀理論的學生走出來,體驗以形象為主體的具體場景實踐學習,這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教育問題的能力。
二、結合幼兒園典型教學任務,實施案例教學,建立開放性、綜合性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般而言,“典型案例導學——案例實踐教學——評價反思”是實施案例教學的關鍵環節。
1.整合課程,接軌“工作過程和學習過程”,確定典型案例教學任務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敎材共有四章內容,筆者在備課的最初就按案例教學的需要打碑章節界限,把教材整合為若干板塊,確定課程里適于案例教學的學習內容。諸如:(1)依據“幼師職業崗位(群)的教學目標”確定案例分類,如將幼兒園各獨立部分結構整合相關的案例任務為:幼兒游戲活動案例、幼兒活動區活動設計案例、幼兒語言教育活動設計案例、幼兒科學教育活動設計案例等。(2)依據“不同性質的游戲設計與指導”分類,整合為:第一類創造性游戲;第二類規則游戲;第三類體育游戲或視頻欣賞等各自歸類,并細化到教學進度中,對個別實在不能進行案例情境教學的內容要合理分配。(3)依據“不同場所的硬件設施條件”分類,整合為:第一類以學校實驗室、實訓室現有的物質條件、硬件設施為主要實訓依托的案倒教學;第二類以(實習)幼兒園現場教學為依托的案例模塊;第三類以社區(社會)等開放性場所設施為主要依托的案例實踐教學。各個階段的學習情況不同,案例的選擇也各有不同。(4)依據“一般教學規律的遵循”分類,整合為諸如以“幼兒教育活動順序的層次性”來整合創設案例任務。(5)依據“學習過程中某一主要學習方法”為分類點,諸如第一類以“觀察法為主”的實踐案例,筆者就經常倡導自然條件下幼兒心理及行為現象的觀察教學;第二類以“調查法為主”的實踐案例,筆者就曾創設過讓學生針對幼兒的個性、情感、意志發展水平等方面,進行五周的個案追蹤調查。
2.創設案例情境,將學生引入需要通過某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
案例情境的創設是案例教學法的“導向階段”,精彩的情境專題既能實現當前學習內容與現實情況的接軌,巧妙引出任務的主題,又能引導學生確定游戲計劃、明確設計任務,激發學生完成任務的興趣。筆者在準備“看圖講述”活動設計中,就創設了這樣的情境:一組出示情節圖片,一組放映小動漫視頻。學生討論:哪組更易于刺激幼兒說話的欲望?為什么?在熟悉的感性情境認知里,學生很快理解掌握了幼兒園看圖講述活動的目標、要求以及幼兒園看圖講述活動設計的基本要求等理論知識,甚至還有學生就如何更好地引導幼兒進行看圖講述,提出了自己的活動設計主題。
3.案例教學“教學做合一”,幫助學生實踐、體驗、反思、內化
這個實踐環節以學生的操作為主,讓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綜合運用獲得的知識信息,教師則重點把握好游戲過程中的觀察、指導和評價,創設推進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實際教學情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要將實訓內容與課程教學、幼師職業技能緊密結合,在理論的指導下開展實訓,在實訓過程中深化理論,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同時,情境模擬、觀摩見習、方案設計、小組討論等的學習方式更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幼教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使幼兒教育職業技能訓練不流于形式、不走過場。
4.成果評價、實時反饋,堅持多元化、發展性評價,優化實踐教學反思'
“實踐反思型幼兒教師”是我們培養的終極目標,因此,教師及時指導反饋學生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與學生共同釋疑評析游戲學習情況,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議等一系列反饋反思工作就成為課堂評價的重頭戲。筆者所在的班級在這一環節里,最常用的是使用“活動設計評價表”,其內容包括:設計的意圖、活動目標及設計的依據、活動準備的內容、活動流程、各關鍵環節的安排、活動延伸的設想等。同時,在f時的過程考核中,筆者還堅持以小組為單位,為每個學生建立“小小成長檔案袋”,將學生的作業、練習、說課視頻、實習資料、模擬教學活動視頻、評價反思、見習隨感等資料系統地保存下來,重點培養學生設計活動方案、實施活動方案和評價反思的能力。
實踐告訴我們,學生自評、師生互評、小組間互評、組內成員互評、檔案袋等多形式、多角度的評價方式,更容易搭建一種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也能更好地激勵學生的均衡發展。此外,通過完成表演游戲、結構游戲與體育游戲等一系列的案例任務,不僅讓學生學會了玩多種游戲,提高了學生的游戲理論水平和游戲實際操作技能,又提升了學生組織和指導教育游戲活動’設計和創編游戲方案的專業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施案例教學的過程既是將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有機結合的過程,又是師生共同取得進步和發展、教學相長的過程。
三、活化課程的動力與實施的壓力并存一案例實踐教學效果與困境的反思
2010年9月,當杭州市拱墅區舟山路幼兒園唯一一名男教師離職后,園長金文犯愁了。
2~6歲是幼兒社會規范形成的敏感期,也是幼兒性別行為發展的關鍵期。這階段,模仿是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尤其是對同性別長輩的模仿。所以,幼兒園中男女老師的比例平衡至關重要。日本規定幼兒園男性教師數量必須達到教師總數的四分之一以上;美國幼兒園男性教師的比例約占10%,規定每班至少有一名男性教師……
在中國,由于傳統文化對男女職業的定位,造成幼兒園是清一色的“娘子軍”。就拿拱墅區來說,900余名幼兒園教師中,在編的男教師只有2位,編外的也僅有2~3位。
幼兒教育中需要男教師,就像孩子的生活中需要父親一樣。可是,幼教專業畢業的男生本來就少,好不容易相中的教師又留不住。怎么辦呢?
愁眉不展時,金園長發現隔壁的樹人小學,有不少男教師進進出出。不禁眼前一亮,“為何不向小學‘借’幾名男教師呢?”
一向和金園長私交不錯的樹人小學姚愛楠校長,一聽說舟山路幼兒園有這個需求,也很支持。馬上推薦了幾名形象好、專業好的年輕教師。
之后,金園長又聯系了附近的拱宸中學。這樣,舟山路幼兒園與樹人小學、拱宸中學達成協議。每周四,這兩所中小學選派優秀的男教師到幼兒園任教。由于男教師進園率不高,所以在授課上采用“一次備課,多次利用”的原則。男教師的課時費由舟山路幼兒園按代課費的形式支付,一節課50元。
就這樣,2010年9月,美術教師支海峰、音樂教師李啟鐸和體育教師胡承盛正式進入舟山路幼兒園。
“磨”出來的課
從中小學到幼兒園,這些男老師的第一感受不是輕松,而是極度不適應。
幼兒園的小朋友雖然對中小學男教師的課很歡迎。但是這些課容量非常大,正常情況下需要50分鐘才能完成。再加上各教學環節轉換比較快、幼兒的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等原因,很多幼兒表現疲乏。而且,由于不顧幼兒的年齡特點,男教師語言過于簡練,孩子不能理解,課堂十分混亂。
很明顯,這些男老師低估了幼兒園的授課難度,把幼兒園的課“中小學化”了。
看來,把男教師“借”過來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是讓這些男教師接接“地氣”。
金園長沒有讓這些男教師繼續代課。而是給他們一個月的時間跟班熟悉幼兒,了解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形成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基本認識。
一個月之后,這些男教師再動手寫教案。寫出來之后,與幼兒園的教師一起討論。
這一討論,男老師們就知道了問題所在。
有的教學方法比較直接、單一。幼兒園的女教師就建議他從幼兒天真快樂的年齡特點出發,多創設一些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有的把很多內容都放在一個教學活動中,這對于一個正常的幼兒來說,很難承受。這樣,就需要做一些分類、刪減,比如跑有幾種,該保留哪一種。
有些男老師認為孩子們來幼兒園就是來玩玩的,所以教案漫無目的。這必須進行教案重新梳理,明確目標。
前面的這些只是前奏,教案完成后的磨課才是重頭戲。
支老師的第一堂課是讓幼兒模仿各種動物來練習奔跑、跳躍。支老師拿來青蛙等好幾種折紙動物,一會兒拿“動物”演示,一會兒自己示范,教得滿頭大汗:“青蛙怎么跳的?”“大象走路很笨重!”“小兔子一蹦一跳多可愛!”孩子們雖然很興奮,但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整個過程很混亂,活動目標沒有達成。
之后,幼兒園的教師針對支老師的這堂課展開研討:首先,需不需要這么多折紙動物?教具的作用是激發幼兒興趣,過多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其次,用紙折動物演示動作有沒有必要?可能動作的演示需要通過教師的形體示范才能讓幼兒看得更清楚。第三,活動目標明確嗎?本是練習跑、跳動作,卻又加入了大象走路等內容。
經過研討,支老師修改了教案,第二次課順利多了。但還是存在修改的空間,那就再次研討,再次修改。一次一次,直到磨出精品課程。
這種反復推敲試講過程是每一位男教師都必須經歷的。
磨出精品課程還不是結束,優秀的教學活動不應該隨著教師的離開就此消失。舟山路幼兒園建立了男教師特色教育課程資源庫,為男教師打造成果分享、正態積累的平臺,包括“優秀教案”、“活動案例”、“科研成果”,并為優秀資源設定入庫細則。
就這樣,“中小學男教師進幼兒園”在舟山路幼兒園漸漸落地生根、發芽開花。但是男教師在自己的學校也有繁重的教學任務,如果能把學校、家庭、社會結合起來,多管齊下,豈不是更能提升“男教師進課堂”的成效?
整合資源
“小朋友,張開嘴數一數,有多少顆牙?”凱凱爸爸一來就把孩子們的注意力抓住了,你給我數,我給你數。
數完牙之后,凱凱爸爸還拿出一副假牙,讓孩子們直觀認識了牙齦、牙床,并當場演示如何刷牙。
這是“爸爸助教”中的一個場景。
爸爸常常因為工作忙而在孩子教育里“缺席”。舟山路幼兒園想到了用“爸爸助教團”,海選有特長的爸爸來幼兒園參與孩子的活動。
但是,爸爸們畢竟不是老師,在活動中缺乏專業性和延續性。舟山路幼兒園老師便和有特長爸爸一起討論、設計活動。在實際活動時,先從爸爸孩子的班級開始,再遵從爸爸們的空閑時間,安排去另外的班級上,直至把幼兒園所有的班級輪完一遍。這種方式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資源。
此外,舟山路幼兒園還嘗試利用社區的男性資源。在其中一位家長的支持下,幼兒園與轄區派出所結成對子。警察叔叔組織孩子進行安全演習,教孩子如何撥打110報警……
幼兒園所在街道為區政府所在地,有許多男性黨團員愿意在工作之余為幼兒園的孩子出一份力。幼兒園的老師就請他們來做志愿者,參與幼兒園的游戲活動,設計并組織幼兒的教育和游戲,把男性陽剛之氣較好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
這邊,舟山路幼兒園整合各方各面的資源,而另一邊杭州拱墅區的“中小幼教育聯盟”也星星之火一般蔓延開來。
蔓延
舟山路幼兒園“借”了中小學男教師幾個月后,杭州市的大小媒體爭相過來采訪,像掃雷似的把整個幼兒園掃了個遍。
拱墅區的教育局局長張云雷也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價值,召集11家幼兒園,開了一個中小學男教師進幼兒園推進會議,并成立了多個“中小幼教育聯盟”,也就是媒體經常說的“陽剛教育聯盟”。這個聯盟的進展情況定期在教育局的網站上公布。
2011年4月,拱墅區教育局下達文件,鼓勵幼兒園與中小學結成教育聯盟。以前,在推進這個活動的時候,主要是靠幼兒園園長的能力,有了文件保證以后,各個園長工作安排更有底氣了,活動也更具規模了。
2011年底,拱墅區教育局撥出58萬元給全區參與這項活動的幼兒園、中學。在這次活動中,表現特別優秀的可以有5萬元的獎勵。
2012年6月,拱墅區教育局召開了第一屆“全國男教師進幼兒園研討會”。拱墅區的做法開始推廣到全國。
男性教師的知識面比女性教師更廣,男性在研究機械方面,制作、動手能力更強,所以,幼兒園多“借”體育、游戲、珠心算等活動課的老師。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各幼兒園也對如何選擇男教師“為我所用”方面進行了個性化嘗試。
紅纓幼兒園意識到,中小學教師的培養是在專科教育的模式下進行的,他們在某一專業領域具有優勢,這恰恰是接受全科教育的幼兒園教師所欠缺的。因此,他們決定讓中小學男教師參與幼兒園各個專項活動室活動的設計與組織。一位具有國畫特長的男教師,負責創意美術室的活動,一位科學課教師負責科學發現室;另一位航模制作高手,負責建構游戲室。
蓓蕾幼兒園是一所科學教育特色幼兒園,他們不局限于從附近的中小學借用男教師,而更看重男教師在科學教育方面的能力。因此,他們和較遠的幾所同樣為科學教育特色的小學結成聯盟,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金城堡藝術幼兒園和左岸幼兒園是同一個小區的配套幼兒園,而鄰近的拱宸橋小學的生源幾乎都來自這兩所幼兒園。因此,兩所幼兒園決定聯合起來與拱宸橋小學結盟,形成“2+1”模式,采取“一課二研”的方式,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祥符中心幼兒園嘗試與社會培訓機構(親子班、特長班等)結成教育聯盟。由于這些培訓機構的教學對象也大多是幼兒,從年齡上講適切性更強,男教師在幼兒園教學上,適應起來也更容易。
一方面,以往所謂“幼小銜接”幾乎都是幼兒園主動去了解小學教育,去和小學銜接,而男教師進幼兒園恰恰為小學教師了解幼兒園提供了機會。另一方面,由于生源的聯通性,在許多中小學看來,把男教師借給幼兒園也是雙贏——幼兒的綜合素質提高了,將來自己的生源也好了。
從“借”到引進
從中小學中“借”男老師,雖然可以暫時緩解幼兒園中男教師匱乏的問題,但是,中小學的男教師大多是學校骨干,本職工作就已夠繁重,常常無法兼顧兩頭。所以,長遠來看,還是要努力增加幼兒園專職教師的比例。
但是,一直以來,待遇偏低、社會地位不高的現實問題讓很多優秀的男性對幼兒園教師這個行業望而卻步。
2012年下半年,拱墅區設立了男教師崗位津貼。全職的男教師比女教師一個月多400元。并提出在招聘時,同等條件下男教師要優先考慮;在儲備后備干部時,男教師具備條件的,幼兒園要有明確的培養。
另外,在一個“女性世界”里,男教師很容易感到孤獨,變成弱勢。男教師也害怕受女教師的影響多了,自己的個性也會“女性化”。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13年,拱墅區教育局成立了“男教師工作室”和“男教師研究團隊”。在這兩個平臺上,全區幼兒園男教師們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觀摩課程,共同組織活動。并且,教育局為這些男教師專配了導師,為他們設計正確的職業規劃。男教師可以朝教研組長、副園長、園長管理方向發展,也可以向研究方向走。
一、從零開始,突破自我
“幼兒園活動設計與指導”是學前教育學生必修的專業理論課,涉及語言、科學、藝術、健康、社會五大領域,學好這門課程對于學生畢業后從事幼兒園教學工作意義深遠。語文教師由于對“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指導”這門課程沒有任何基礎,所以必須從零學起,自己先把這門課程學習好,才可以再談如何教學。教師必須認認真真地通讀整本教材,并且記下每一章節的重點內容和需要注意的內容,對于其中最重要的5個活動,更要深入研究。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材后,慢慢形成自己的思路,才會在教學中游刃有余,幫助學生學好這門課。
二、學習摸索,提高技能
“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指導”這門課的教學對象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這個專業的學生大多是女生,部分學生邏輯思維比較差。而這門課理論多,邏輯性很強,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難懂,所以他們不愛上這門課。教師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他們更好地學習這門課程。首先,教師可參考網上的課件、教案,從中挑選出適合學生學習的部分,再結合自己的想法來編寫教案和制作課件。其次,教師可積極向其他老師請教學習,經常到他們的課堂當中觀摩,并一同探討遇到的問題。最后,教師要認真學習幼兒園相關的公開課視頻,從中選出學生感興趣和有利于教學的內容。要備好這門課程,教師就必須不斷地學習摸索,才能慢慢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
三、精心設計,鼓勵探索
備好教材和備好學生之后,教師就要設計教案和課件。上一節課不難,但是要上好一節課就不是那么容易。教師不但要把上課的教案和課件制作好,還要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進行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盡量讓學生一步一步達到教學目標。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先將教材中的重點內容提煉出來,盡量把課件制作得生動形象、深入淺出一些,并多用一些幼兒園的相關視頻和圖片,讓學生能夠一目了然。教師還要把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思考與探索。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對學生學習能力方面的培養。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并解答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并針對不同情況進行個別指導,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學到課上所教的內容,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四、實踐結合,敢于創新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教學活動評價的核心目標是為了了解教學活動的成效,了解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幼兒的行為,了解教學對幼兒發展的意義。①微格教學最初是作為培訓師范生和在職教師的教學方法,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傳入我國后,迅速運用到教師職前和職后培訓上。它將平時的教學縮小了,集中訓練某項特殊的教學行為,在訓練中按照技能形成的規律,采用現代視聽技術,在較短時間內對受訓者進行反復訓練,以提高教學技能的師資培訓模式。
隨著幼教事業的發展,電教化教學在幼兒園中逐漸普及,學前教育研究者們也在根據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特點和幼兒發展特點,探索出以幼兒為本的微格教學評價模式。微格教學評價法由微格教學演變而來,它是微格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的深化和延伸,是一種特殊的觀察法。
微格教學評價有四大優點:(1)培訓目標具體明確,評價有針對性。(2)評價主體多元化,“教、學、研”相結合。(3)評價時理論結合實踐。(4)及時反饋與評價。
1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內涵和特殊性
《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作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是指在幼兒園中為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由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與實施的教與學的生動、活潑、積極向上的正式活動。教學活動是教師的教與幼兒的學統一的過程,這一過程既是科學,也是藝術。②幼兒獨特的生理與心理發展特點決定了幼兒園的教學活動的其特殊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活動內容具有啟蒙性和生活化。幼兒階段的教學目標不在于全面和細致,而是啟蒙性,為幼兒今后的是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的打下基礎。此外,教學內容生活化。幼兒的世界是狹小的關于個人的世界,幼兒的生活是一個不間斷的整體,幼兒世界的主要特征是感情和同情。③(2)教學活動形式靈活,教師需要經常應對各種臨時狀況。教學中環節看似隨意,其實里面擁有科學的教學觀念指導和教師豐富的教學經驗,每個環節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與目的。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會經常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突發狀況,這就需要教師具有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幼兒,挖掘幼兒的潛力,使活動更加精彩。(3)游戲。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會發現經常穿插游戲,甚至游戲本身就是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有價值的游戲活動不僅能夠使幼兒的體格得到鍛煉,身體健康成長,還能使幼兒在游戲中學習,而且這些學習往往是潛移默化的。
2 微格教學評價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評價原則
2.1 關注幼兒本身
教學內容和形式都是為了幼兒,沒有關注到幼兒的教學活動不能稱之為好的教學活動。所以在對幼兒園教學活動評價時應該切實關注到幼兒本身,而不是表面地看教學的內容、形式、過程是否花樣百出。這要求評價者用科學的教育觀、兒童觀和評價觀深入了解幼兒園和幼兒,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幼兒的世界里,發現幼兒的需求、興趣和困惑,判斷幼兒的發展水平和有待提升的空間,做貼近幼兒心靈的評價。
2.2 有效開發和利用環境資源
這里“環境”的內涵比人們通常所說的環境內涵擴大了很多,它不僅指物質環境,還包括心理環境。無論幼兒園的規模大小或者條件的優劣,只要用心去挖掘,幼兒園中的任何環境都可以成為教師的教學資源。
在物質資源或者自然資源方面,教師不能局限于班級中各種現成的教材、玩具和材料,其實幼兒園內的空間、場地設施,園外的環境、社區都可以從環境轉換成為資源,這樣的教學更加貼近幼兒生活,更有益于幼兒的發展。此外,把幼兒的心理環境視為一種寶貴資源去利用和開發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著力于給幼兒提供一個自由、平等、快樂的文化氛圍,使幼兒在這個大家庭中感受到快樂,勇于表達,敢于探索,努力為幼兒營造一個安全輕松的心理環境,從而使幼兒健康發展。
2.3 發展性的眼光,在過程中評價
評價教學活動是否成功,不能只看到活動后幼兒已經具備的能力或者技能,得用發展的眼光去評價教學活動。評價者在評價教學活動時眼光不能局限于當場的表現,還應預期到這次活動后續的發展空間以及幼兒通過這次活動以后的發展空間,注重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體驗。
3 微格教學評價在幼兒園教學活動評價中的運用
微格教學評價在幼兒園教學活動的評價的步驟與其他教育階段的評價過程基本一致,重點在于評價者的兒童觀、教育觀與評價觀,這些理念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步驟,但評價的結果、評價者對于整個過程的看待也是截然不同的。微格教學評價具體步驟如下:第一,設施準備。微格教學評價法的主要設施包括專用教室、教學設備、攝像設備。參與人數每批控制在10人左右,教室面積20平方米左右。教室里需要配備桌椅、教具、多媒體等教學設備。專用的攝像機、錄像機、錄放機等攝像設備。第二,前期輔導。讓評價雙方了解微格教學評價法的目的、原理、實施要點以及操作步驟,減少評價雙方的分歧,采取課堂講解、觀看教學技能的示范錄像等相結合的辦法。第三,制定評價表。在制定評價表時根據評價的不同的具體教學活動技能,確定相應的評價指標(分為一級指標、二級指標)、評價標準、等級和權重。第四,教學設計、編寫微格教案。幼兒教師根據需要培養的教學技能,選擇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出不同于一般教案的、詳細說明教學行為(即所應運用的技能)和幼兒學習行為(包括預想的反應)的微格教案。第五,活動錄像。此環節幼兒教師充當了兩種角色,即“主角”和“觀眾”。教師對象輪流上課,每人10分鐘左右,由攝像人員當場錄像。第六,實施評價與反饋。在全體評價對象的上課錄像完成后,重播錄像,開始進行評價。首先是教師的自我分析與評價。其次是教師互評,專家點評,在此基礎之上者給被評價者打分。最后,教師根據評價反饋意見和評價結果修改自己的教案,再次進行微格教學,以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活動,有效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注釋
1游戲與多媒體教育環境
信息時代的來臨,將幼兒的游戲世界推向了新的窗口。多媒體技術資源已成為基本的學前教育資源。自新世紀以來,我國基層教育信息化建設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全面實施了以課程改革為主線的“校校通”工程,學科建設與信息技術整合不斷取得新成就。教育必須緊跟時展的腳步,具有科學性、務實性和時代性。我們對他們的教育不但需要讓他們掌握前人的豐富知識,更需要在他們的教育啟蒙時期,給他們在信息時代的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信息收集、信息辨別、通過良好的交流形成新信息等。
2游戲化主題教學活動
所謂游戲化主題教學活動是指將教育主題隱含于幼兒游戲活動中,通過游戲的途徑進行問題設置、問題解答、內容學習和學結,基于教學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征,選取游戲化的教學主題策略,讓孩子在輕松的狀態中,獲得樂趣、學習知識、陶制情操和提升技能。教學是游戲化主題教學的根本目的,老師針對教育主題進行游戲選擇與設計,將游戲與教學過程進行整合,讓幼兒在興趣盎然、愉快活潑的狀態下進行主題游戲學習。游戲化主題教學是傳統游戲教學的延伸,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批判、挑戰和補充。游戲化護體教學表面上是游戲,但是幼兒所學到的卻是非常有價值的知識。
3多媒體技術環境下游戲化主題教學活動的現狀
首先,現階段幼兒園教學中的游戲教育與多媒體技術結合不緊密。教學教師具備較高的多媒體技術掌握水平是多媒體教學環境的必然要求,但是當前在技術上很多教師還不成熟,導致不能將游戲教育與多媒體技術緊密結合。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如何將游戲教育與教育實踐無縫結合,是幼兒園教師應該不斷提高的內容。其次,很多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缺乏科學系統的理論指導,這就使得很多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僅僅依靠自身的教學經驗來實施教學,但是,游戲化敬主題教學還應該形成科學系統的教學理念。最后,多媒體技術教育實踐還不深入,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教師要想利用這個平臺更好的實施游戲化主題教學,就需要不斷積累教學經驗,而不是簡單的模仿其他教師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游戲化主題教學活動的教學價值。
4改進多媒體技術環境下幼兒園游戲化主題教學實踐
多媒體技術環境下幼兒園游戲化主題教學活動的開展對提高幼兒園教學效率,改進傳統教學活動的弊端,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為此,在實際的教學中,幼兒園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提高游戲化主題教學的正確性。首先,幼兒園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幼兒的學習特點,并依照游戲化主題教學的需要,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以不斷提高幼兒課堂教學成效。借助多媒體技術豐富游戲化主題教學內容,通過創設有趣情境,給幼兒多種感官刺激,為幼兒快樂學習提供理想的環境。其次,幼兒園教師應該學會利用多媒體技術提供的教學條件,將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游戲主題相結合,調動幼兒的課堂學習熱情,幫助幼兒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中掌握所學知識。多媒體技術可以為課堂教學提供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教學材料,而這些可以有效的刺激幼兒的學習熱情,為幼兒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最后,在教學中幼兒園教師必須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以不斷改進課堂教學。一方面教師要對自己的課堂教學教案進行反思,確定自己的教案內容符合教學實踐需要,并通過反思不斷提高自己設計教案的能力;另一方面幼兒教師必須對教案的實施過程進行反思,也就是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并進行書面總結,尋找幼兒發展的規律,積累課堂教學經驗。為了更好的實施游戲化主題教學,幼兒園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正確認識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僅僅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不能盲目的使用,在幼兒教學中,還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課堂設計的主導,而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一個個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更有效的促進教師的工作效率。比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網絡技術給幼兒提出課堂問題,然后引導幼兒在游戲中自主學習,自己去尋找問題得到答案。受幼兒自己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影響,幼兒對游戲有著特殊的愛好,為此,開展游戲化主題教學可以更好的吸引兒童的學習興趣,避免兒童在學習中出現的各類精力不集中、厭倦學習等問題。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實現教師資源的共享,通過教師互動不斷反思課堂教學行為,改進幼兒園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
5結語
現階段幼兒園教育教學必須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課堂教學,游戲化主題教學是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教學方式,將多媒體技術與游戲教學相結合,對提高幼兒園課堂教學成效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為此,當下幼兒園教師必須針對幼兒的學習特點,借助多媒體技術實施有效的游戲化主題教學活動,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作者:蔣月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南沙幼兒園
參考文獻:
[1]彭兵.對建構幼兒園游戲課程的思考和探索[J].學前教育研究,2006(03).
1游戲與多媒體教育環境
信息時代的來臨,將幼兒的游戲世界推向了新的窗口。多媒體技術資源已成為基本的學前教育資源。自新世紀以來,我國基層教育信息化建設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全面實施了以課程改革為主線的“校校通”工程,學科建設與信息技術整合不斷取得新成就。教育必須緊跟時展的腳步,具有科學性、務實性和時代性。我們對他們的教育不但需要讓他們掌握前人的豐富知識,更需要在他們的教育啟蒙時期,給他們在信息時代的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信息收集、信息辨別、通過良好的交流形成新信息等。
2游戲化主題教學活動
所謂游戲化主題教學活動是指將教育主題隱含于幼兒游戲活動中,通過游戲的途徑進行問題設置、問題解答、內容學習和學結,基于教學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征,選取游戲化的教學主題策略,讓孩子在輕松的狀態中,獲得樂趣、學習知識、陶制情操和提升技能。教學是游戲化主題教學的根本目的,老師針對教育主題進行游戲選擇與設計,將游戲與教學過程進行整合,讓幼兒在興趣盎然、愉快活潑的狀態下進行主題游戲學習。游戲化主題教學是傳統游戲教學的延伸,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批判、挑戰和補充。游戲化護體教學表面上是游戲,但是幼兒所學到的卻是非常有價值的知識。
3多媒體技術環境下游戲化主題教學活動的現狀
首先,現階段幼兒園教學中的游戲教育與多媒體技術結合不緊密。教學教師具備較高的多媒體技術掌握水平是多媒體教學環境的必然要求,但是當前在技術上很多教師還不成熟,導致不能將游戲教育與多媒體技術緊密結合。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如何將游戲教育與教育實踐無縫結合,是幼兒園教師應該不斷提高的內容。其次,很多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缺乏科學系統的理論指導,這就使得很多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僅僅依靠自身的教學經驗來實施教學,但是,游戲化敬主題教學還應該形成科學系統的教學理念。最后,多媒體技術教育實踐還不深入,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教師要想利用這個平臺更好的實施游戲化主題教學,就需要不斷積累教學經驗,而不是簡單的模仿其他教師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游戲化主題教學活動的教學價值。
4改進多媒體技術環境下幼兒園游戲化主題教學實踐
多媒體技術環境下幼兒園游戲化主題教學活動的開展對提高幼兒園教學效率,改進傳統教學活動的弊端,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為此,在實際的教學中,幼兒園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提高游戲化主題教學的正確性。首先,幼兒園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幼兒的學習特點,并依照游戲化主題教學的需要,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以不斷提高幼兒課堂教學成效。借助多媒體技術豐富游戲化主題教學內容,通過創設有趣情境,給幼兒多種感官刺激,為幼兒快樂學習提供理想的環境。其次,幼兒園教師應該學會利用多媒體技術提供的教學條件,將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游戲主題相結合,調動幼兒的課堂學習熱情,幫助幼兒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中掌握所學知識。多媒體技術可以為課堂教學提供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教學材料,而這些可以有效的刺激幼兒的學習熱情,為幼兒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最后,在教學中幼兒園教師必須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以不斷改進課堂教學。一方面教師要對自己的課堂教學教案進行反思,確定自己的教案內容符合教學實踐需要,并通過反思不斷提高自己設計教案的能力;另一方面幼兒教師必須對教案的實施過程進行反思,也就是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并進行書面總結,尋找幼兒發展的規律,積累課堂教學經驗。為了更好的實施游戲化主題教學,幼兒園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正確認識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僅僅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不能盲目的使用,在幼兒教學中,還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課堂設計的主導,而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一個個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更有效的促進教師的工作效率。比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網絡技術給幼兒提出課堂問題,然后引導幼兒在游戲中自主學習,自己去尋找問題得到答案。受幼兒自己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影響,幼兒對游戲有著特殊的愛好,為此,開展游戲化主題教學可以更好的吸引兒童的學習興趣,避免兒童在學習中出現的各類精力不集中、厭倦學習等問題。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實現教師資源的共享,通過教師互動不斷反思課堂教學行為,改進幼兒園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
5結語
現階段幼兒園教育教學必須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課堂教學,游戲化主題教學是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教學方式,將多媒體技術與游戲教學相結合,對提高幼兒園課堂教學成效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為此,當下幼兒園教師必須針對幼兒的學習特點,借助多媒體技術實施有效的游戲化主題教學活動,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彭兵.對建構幼兒園游戲課程的思考和探索[J].學前教育研究,2006(03).
[2]張春霞.游戲化幼兒園課程的基本特征和組織策略[J].幼兒教育,2005(11).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說的是幼兒師范“教學法”課程的教學原則。作為“教學法”課程的老師,應該把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得法”作為“教學法”課程的目標。為了能讓學生“得法”,在“教學法”的課堂教學中,筆者摒棄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的一些不足,努力吸收新課程改革理念,嘗試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用好課堂,但又不局限于課堂,將傳統的課堂在時間上往前、往后延伸,在空間上往幼兒園延伸,充分利用幼兒園見習資源,把幼兒園的“實踐課堂”和學校的“理論課堂”結合起來,形成幼兒園前課堂+學校中課堂+幼兒園后課堂=教學法課大課堂的模式。
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掌握科學的、適合幼兒特點的教學方法、步驟,從而達到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課”中得到發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活動”中得到提高的目的。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主體對知識的認識過程,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聯系等被動的吸收過程,而應是在教師指導下的主動建構學習的過程。因此,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流。親身感悟知識的產生、發展以及概念理論的建構過程。根據教學法課程的自身特點,筆者把“教學法”課堂分成三個部分:
1 “幼兒園‘前’課堂”:讓學生在幼兒園自主地獲得一定的知識、經驗準備
在開學時,筆者就把每一門教學法所要關注的問題羅列出來,讓學生對這門課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并要求學生在見習過程中注意觀察和記錄這方面的問題,自主學習。而后,在具體的某一個問題的教學開始之前,明確告訴學生教學的內容和目標,安排專門的見習活動,有目的、有重點地觀察、了解。包括觀察、了解孩子的特點和觀察、了解幼兒園教師的相關教學活動。
“前”課堂的自主學習,能提供給學生直觀的幼兒園背景,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思考問題,為學生理解書本上的抽象內容提供感性的直覺材料。利用這種手段,設計系列問題。從直觀感知到發現、思考、提升,尋求解答問題,使學生親歷理論建構過程。這樣的‘前’課堂除了可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可以加深對教學法的理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為以后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轉貼于
2 “學校‘中’課堂”:通過討論,合作學習,發揮1+1>2的作用
“兵”教“兵”,“兵”幫“兵”是一種有效的“教法”,也是典型的合作學習。老師先提出一個具體的活動課題,要求學生通過討論,合作設計出活動方案、編寫教案。在設計、編寫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自學時暴露出來的問題以及練習中出現的難點,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彼此肯定或否定;也可以讓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教師作適當地評定、補充、更正,最終得出該活動基本的教育理論、方法和步驟等。
“中”課堂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全面的活動內容和開放的活動方式。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氣氛活躍,學生學習輕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積極向上、集體協作的精神,有利于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以達到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充分發揮了1+1>2的作用。
3 “幼兒園‘后’課堂”:通過多次“試上”比較。反復探究學習。找出最符合實際的教法
各組將課上討論形成的教案可以拿到幼兒園“試上”,然后再檢驗教案的合理程度。一組學生組織活動時,其他組的學生都來聽、都來評。通過比較同一主題不同教案的教學效果,進行探究學習。在不斷地“試上”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后”課堂的探究學習,能有效地檢驗教案的合理程度,把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學習和探究興趣,促進幼兒園課程教學的改革。真正地做到讓教學法的教學活動從幼兒園中來,到幼兒園中去,從幼兒中來,到幼兒中去。
新的教學理念認為,學校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踐、合作交流、反思探究,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做好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和伴奏者,學生則應當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和演奏者。
把教學法的“課堂”變大,把幼兒園的“實踐課堂”和學校的“理論課堂”結合起來,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掌握科學的、適合幼兒特點的教學方法、步驟。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課”中得到發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活動”中得到提高,這就是“得法”了。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08.031
Kindergarten - 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to Promot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LU Na
(Kaifeng Basic Education Department, Kaifeng, He'nan 475000)
Abstract: The kindergarten is the cradl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produced, but also the practic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boosters, but preschool teacher education theory into action intermediary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epending on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it can be divided into a learning and research model and research Lesson Three type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each type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focus is not the same. Learning and research, focusing on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thought; Lesson research 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focusing on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teaching behavior; research and research,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pre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of reflection.
Keywords: school-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園本教研是以幼兒園教學實踐活動中的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幼兒教師為主體開展的共同研討和解決教學實踐問題、改進教學實踐活動方式、提升教學實踐活動效果的行動研究。根據教研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學習型、課例研討型和研究型三種教研類型,而每種教研類型對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
1 學習型教研,促進幼兒教師教學思想的轉變
幼兒教育發展基礎在學校,關鍵在教師,教師的教學思想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任何教學行為都不可避免地受教學思想的支配。教學思想是幼兒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教學目的、教學功能等一些列問題的認識和看法。幼兒教師的教學思想的形成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漫長而又復雜的過程,是文化氛圍、個人學習等多方面因素的交織與升華,是一種長時間的經驗的積累和沉淀。因此,促進幼兒教師樹立科學的教學思想,成為促進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中之重。
學習型教研是指為解決幼兒教學實踐中的困惑和迷茫,通過個人自學、組內導學、專題講座、外出培訓等多種形式為教師創設自主學習、充分交流、共同分享的學習平臺,促進教師在學習中不斷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師角色,重新建構自己的教學觀念的研討活動。教師通過參加學習型教研活動,可以從知識的被動消費者到知識的主動創造者,從知識的傳授者到成為兒童學習的合作者和促進者,從“單一的知識傳授”到“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從“關注知識的傳授”到“側重幼兒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個人自學要求幼兒教師要按照幼兒園列出的學習清單,認真研讀教育理論讀物,并按照要求自學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理論文章,并寫好自評總結。
組內導學要求各學科教研組每周在規定的時間內,由教研組長導學幼兒教育教學理論,課改新理念等,幼兒教師要記好學習筆記,并積極進行討論,幼兒園教務處要每月檢查一次,并將檢查結果公開。
專題講座要求幼兒園根據當前的教育熱點和幼兒園實際情況,有計劃、有步驟地邀請教研員、科研員或高校專家來校做專題講座,讓全體教師集中參加學習,認真傾聽和研討講座、報告的信息,從中開闊視野,接受新知、豐富自我。
外出培訓要求幼兒園要積極想辦法創造條件讓幼兒教師走出去,到先進地區、先進幼兒園,以身臨其境的方式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另外,通過做報告、談體會等形式,把自己所學到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帶到全園幼兒教師中間,為園本教研注入新的活力,促進全園幼兒教師的發展和改變。
2 課例研討型教研,促進幼兒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進
幼兒教師教學行為是指幼兒教師“教”的行為,即幼兒教師為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各種言語、動作行為。幼兒教師教學行為主要包括幼兒教師講授知識、直觀說明與演示、向幼兒提出問題、啟發幼兒的想法與看法、觀察幼兒的表現、聆聽幼兒的發言、對幼兒活動的反饋等。幼兒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幼兒園教學活動有效開展的核心與關鍵,是全面推進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落實新《綱要》,提高教育質量的基本條件。
課例研討型園本教研是指幼兒教師圍繞具體教學實踐活動的備課、聽課、評課等活動開展的討論、交流活動。這種教研方式以同伴互助為基礎,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性和問題針對性,有利于幼兒教師平等參與,有利于幼兒教師在思想的碰撞與交鋒中相互啟迪智慧,吸取他人經驗,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無論是教學前的備課,還是教學后的評課,無論是教研活動中給予支持、肯定與強化,還是給予反對、否定與意見,都有利于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進。
充分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保障,集體備課是課例教研的有效平臺。集體備課有三種方式。一種是“互動式”備課,由教研組長牽頭,大家對同一節課,各抒己見,闡述自己的觀點,共同討論策劃,最后由專人整理出比較統一的方案,然后每人拿著同一教案進行教學,這種備課能博采眾長,提高課堂效率;第二種是“帶動式”個性備課,確定某一骨干教師為主備人,由主備人提前一周擬定好教案初稿,并將其設計的教案復印給組內教師,主備人介紹教案初稿的整體構思、理論框架、重難點等,然后由組內教師集體討論研究,提出修改意見,使教案更加完善,主備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提煉和再創造,寫出復備教案,最后各教師結合本班實際,進行課堂教學;第三種是“改動式”探究備課,選定某一教師執教某一堂課,全組參與聽課,評議反思,再進行二度設計,再次執教,再次反思,直到較為滿意為止。集體備課使每位教師在言說和行動中思考,在教學實施中體驗和感悟,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集體的力量,改進自己的備課方式,從而影響到幼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行為。
聽課、評課是幼兒園課例教研的主要形式,也是幼兒教師專業成長最有效、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徑。幼兒教師的聽評課活動可分為一課一次性聽評課活動和一課多輪式聽評課活動。一課一次性聽評課活動是指一位或多位幼兒教師對同一個教學內容進行施教,經過一次的集體聽課、評課以達到改進其教學行為的教研活動。一課多輪式聽評課活動是指一位或多位幼兒教師對同一個教學內容進行施教,經過多輪的集體聽課、評課以達到改進其教學行為的教研活動,它強調幼兒教師教學行為循環往復、不斷攀升的過程。
在聽評課教研活動中,如何聽?怎么評?是要講究策略的。
首先,可以從活動方案的研究入手,分析其教學目標的設計有沒有尋找到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有沒有涵蓋知識、能力、情感三維目標,有沒有具有可操作性?教學活動的流程是否結構嚴謹、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各個環節之間的過渡是否自然,各個環節的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教學重點是否根據教材的核心任務來制定,教學難點對幼兒是否具有挑戰性?教具的使用是否符合幼兒形象性占主體的心理特點,是否具有層次性,能否最大限度調動幼兒探索的積極性?
其次,要從教師的教學行為以及教學行為背后隱藏的教學理念入手,分析其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否多樣化,有沒有個性化,是否使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展?教師的語言對幼兒有沒有吸引力,教師的體態是自然適宜還是呆板乏味或是矯揉造作?教師對幼兒的回應是否合理?教師設計的問題是否具有層次性、開放性、挑戰性,是否能夠引發幼兒的思考,能否激活幼兒的思維?
第三,可以從幼兒的表現入手,分析教師是否給孩子創設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空間、時間和材料,是否為幼兒創設了比較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是否在活動材料、空間等方面給了幼兒一定的自由度,是否給予幼兒一定的發問的機會,是否關注到了幼兒的活動、操作的親身體驗。
最后,從分析活動的效果入手,分析活動的目標是否達成,教學氛圍是否輕松、愉悅,是否能夠“面向全體,促進每個幼兒的個性發展”等等。
聽、評課教研活動有利于對幼兒教師的教學問題進行全面、準確剖析,科學決策,都有利于激發幼兒教師尋找不足、向更高水平提升的進取意識,優化自身的教學行為,追求高超的教學藝術。
3 研究型教研,促進幼兒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教學反思是幼兒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依據,通過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與強化,或給予否定與修正,從而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效果和素質的過程。無論是林崇德提出的“優秀教師=教育過程+反思”還是波斯納提出的“經驗+反思=成長”,都充分表達了教學反思對于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研究型園本教研是以幼兒教師為研究者的身份圍繞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運用科學研究的方法,獲得問題解決辦法的一種教研方式。研究型園本教研強調幼兒教師能夠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歸納問題、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幼兒教師要具有批判性的思維,對權威的觀點不盲從,對現有的方法策略不滿足,不斷回顧、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只有在反思中才能尋找到問題。同時,幼兒教師不管是在查閱文獻資料的過程,還是調查分析的過程,不管是總結經驗的過程,還是開展教育實驗的過程,其實都是在進行著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對比、判斷、鑒別、綜合的過程,而這樣的過程其實就是教師不斷反思的過程,不斷積累經驗的過程,不斷提升專業化水平的過程。
不管哪種教研類型,在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方面既有側重點,又有整體性。同時,這些教研類型的劃分也并非是完全絕對的,隨著教研活動的開展,他們的類型也會相互轉化、交叉、滲透。
參考文獻
[1] 銀小貴.園本教研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以湖南大學南校區幼兒園為例.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2] 車言勇.基于小課題研究的校本研修策略研究――以海陽市為例.魯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幼兒園的工作必須以《規程》為依據,以《綱要》為指導。由于理論知識學習比較枯燥,要注重學習方法的生動活潑和靈活多樣,做到學習理論三結合,即集體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思考與交流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盡量使枯燥的內容變得有趣,使抽象的概念變得易懂。通過經常與教師交流思想和認識、熱烈地討論、反復學習,我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規程》有了較深理解,特別是對教學行為的認識更加清楚,教育目標更加明確,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和重點教學內容的確認上,更加符合教育規律和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
以往在工作中曾遇到的一些困惑和疑慮,也得到化解。為了檢驗學到的教學理論是否真正用于實踐,我結合《綱要》精神寫教案、授課。教學中,我形成了一種習慣,每上公開課備教案前,都要查閱、學習相關的教學法,如上打擊樂,就要了解打擊樂教學的基本程序、方法、注意事項等,長期堅持下去,學到的理論知識既系統又牢固。
由于幼兒園工作瑣碎 、繁忙,外出學習的機會有限,要接觸新觀念,了解新信息,增加新知識,最直接、快捷的辦法就是經常購買各類業務書籍和學習資料,認真閱讀幼教雜志和有關業務書籍,進行在職進修。要學好、利用好手中的書籍雜志,促進學思結合,和教師互通信息。在實踐中我發現,一種思想、觀念,要深入人心,并見諸于行動,不是一朝一夕一個活動能夠解決的,必須常抓不懈,只有在學和做的交替中不斷加深印象,理解其內涵,講究方法,反復進行,在應用中消化,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技能訓練要對癥下藥,在競賽中強化。
幼兒園教師所從事的都是一些具體的教學實踐工作,要把工作做好,光有理論和業務知識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教師具備多方面的技能,才能適應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因此深化教師的技能訓練是幼兒園教研活動中的另一項重要內容。一名教師良好的業務技能,需要自己在平時帶班、上課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自加壓力,慢慢提高,比如在帶班中利用離園等時間給幼兒彈樂曲、歌曲。有時上音樂課中教師要能熟練的邊彈邊唱歌曲、邊彈樂曲邊組織幼兒常規、邊彈樂曲邊注意幼兒是否在認真學、舞蹈教學中邊彈邊組織幼兒跳舞,打擊樂教學中教師同樣要邊彈邊組織幼兒擊打樂器、音樂欣賞課中不要僅靠錄音機播放音樂,而是有意識彈奏樂曲讓幼兒欣賞。我覺得幼兒教師的基本功“唱、彈、跳、畫”已經不僅是衡量一名教師能力的基本標準,作為新時代的幼兒教師,基本功的內容還有“寫、講、演、思、學、觀……”。況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基本功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深度和廣度都會不斷擴展。作為教師要把幼兒園組織的技能競賽作為鍛煉自己的機會,而不要當作負擔和壓力。例如幼兒園舉行“講、唱、寫、思”技能比賽,具體內容是:講一個幼兒故事,唱一首幼兒歌曲,寫一份學習反思等。“講一個幼兒故事”是讓教師講幼兒故事。這樣不僅可以練習教師的講故事技巧,普通話水平,同時還可以訓練教師的觀察能力、感悟能力、文字組織能力。“唱一首幼兒歌曲”,要求教師會分析歌曲的思想和情感,用恰如其分的表情、動作、聲音來演唱。幼兒歌曲雖然簡單,教師都會唱,但是要真正把每一首歌曲唱好,唱出感情來,唱出韻味來,唱得讓幼兒感動是很難的。通過開展這些有針對性的教研活動,從整體上提高了教師的各項技能水平。
三、教學觀摩要積極參與,深入研究,在主動思考中實踐認識
以觀摩課為形式的教研活動,長期以來,對教師的培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過去觀摩課投放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未達到我們所期望的效果,主要弊端表現在:(1)活動的出發點有問題。觀摩課的目的只定位在展示成果和經驗上;(2)注重形式,忽視實在的內容。許多公開課成了排練后的課堂表演;(3)缺乏對觀摩課的認真思考和評價。看公開課只是走馬觀花,評價時人云亦云。為了避免上述問題,我積極探索一套教師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的觀摩課模式,將教研過程中的學習和觀摩融入自身實踐,使之在參與中以主人翁的姿態領悟相關理論,主動構建教學認識,形成新認識。我的做法是:第一,選定典型的觀摩課教材,高質量的觀摩課,選材非常重要,好的教材,在設計教案時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聰明才智,給教師打開思路、引發靈感;可以從不同角度確定目標,選擇教學側重點;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途徑達到教學目的;在上課時,可以多側面給觀摩者展示教學技能,顯示教學觀念;好的教材本身就對孩子具有吸引力,可以從情、知、德、能等方面來訓練幼兒的能力。第二,教研組討論,修改完善教案并為教學作好充分準備。完善教案是在教案初稿的基礎上不斷推敲提升,使之更貼近實際,更體現先進教育觀念。另外,還可以從其他教案中吸取精華,因為每個教案,哪怕是最不出色的教案也會在某一個環節或某一個方面產生閃光點,最后,,產生了較為完善的新教案。第三,讓程度不同的教師上同課題或同教案公開課。有了一份優秀的教案,不等于就能產生一堂高質量的公開課。因為,再好的教案也只是一份完整的靜態計劃,是死的。而活動的組織實施,由于幼兒的參與,卻成了一系列活的、動態發展的過程。同一份教案,不同的幼兒,不同的教師上課效果肯定不一樣。教師們在比較中明白,上好公開課在教案設計完備的情況下,教師還應該具備什么能力。第四,執教者和觀摩者根據自己的體會,撰寫公開課感想。撰寫是一個深入剖析、沉淀思想、理清思路的過程,也為下一環節的活動――公開課評議研討,做好充分的準備。第五,集體評議公開課,這一環節的研討活動,我是這樣進行的:先由執教者談上課體會,觀摩者談印象和想法,邊講邊討論,把問題定格,把優點放大,最后組織者發表總結談話。這一環節中作為授課教師要認真聽取教師們的意見、建議,把意見、建議根據教材、個人特點整理,應用于自己的教學,形成自己的觀點和完整理論。由全體教師參與的設計評選教案、說課、上課、評課的系列教研活動。整個探索過程從中學到的東西很多,學會了設計和鑒別符合現代教育觀念的優秀教案;學會了理論聯系實際來解釋自己的教育行為;懂得了再優秀的教案也只是一個計劃而已,要使教學活動顯示最佳效果,教師還應具備課堂上的多種能力等等。
四、教師結對要教學相長,在切磋探討中長進
學習,既需良師,更離不開益友。朋友之間相互切磋、交流和鼓勵,對于教師業務水平的增長無疑是大有益處。這個活動給我的啟示是:結對活動可使師徒教學相長,互相感染,相互作用,共同提高;結對活動可使師徒建立濃厚的友誼,營造團結、向上的氛圍,樹立起良好的園風。教師結對活動的方法是:(1)師徒相互隨堂聽課、評課,每月一次;(2)老師上示范課,徒弟評課;(3)徒弟經老師的指導上好實踐課;(4)師徒向全園教師匯報同課題公開課。每次活動層層遞進,由易到難,使學習和輔導都在相互了解、相互提高的基礎上展開。
五、培養骨干教師,重壓擔子,在工作中成長
教研組活動要搞得有聲有色,必須依靠集體力量,培養骨干教師,發揮她們的聰明才智。
二、分析教材及師范生的學習狀況
計算教學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一個重點內容,通過這部分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幼兒學習數學的心理特點、幼兒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的特點。在我們教師看來如此簡單的數學知識,對于當前的幼師生來說,理解、掌握仍有一定難度,這是由學生現階段的認知水平、情感體驗和知識積累等因素決定的。幼師學生層次多為初中畢業,而且大部分學生知識基礎相對較差,邏輯思維能力依然較弱,學生接觸幼兒活動設計不久,對幼兒園活動的認知尚淺,學生缺乏真實的生活體驗和真切的情感共鳴。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能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結合集體講授、小組討論、設計問題情境、學生實際組織教學等形式進行教學,將會有較好的效果。
三、“悟―思―研”的學習意識,“遷移指導”的學法指導
計算教法要著眼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尊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欲望。通過教師的舉例、演示,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探討、領悟的過程中來,學生的學習由被動的“聽―記”,變為主動的“悟―思―研”,不僅學得有趣、學得有用,而且學得扎實、學得有新意。
俗話說,得法者事半功倍。為使學生愛學、會學、學好而進行學法指導,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至關重要。教學中要采用了遷移式指導法,所謂遷移指導,就是教師“舉一”,培養學生“反三”的能力。這種模式的關鍵在于教師“舉一”要選準,不管是理論學習,還是活動分析,選的“一”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并且與學生要反的“三”有相通性,否則就收不到效果。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過程
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我都采用以下的教學模式:通過:課前一操――數字導入、融會新知――順序梳理、學以致用――教案探究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自主研究和探討應用知識。
1.課前一操――數字導入
課堂開始,作為教學技能訓練時間,我安排了手指操。這種活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為學生在以后的教學工作熟練運用打下了基礎。
接著,我以一副圖片上的兩個6字導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此圖片導入的意圖在于同時預設了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兩個6各代表什么意思嗎?就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引出圖片中所包含的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基數的概念。通過課件演示,使學生直觀掌握哪個6是基數,哪個6是序數。由此輕松進入下一環節。
2.融會新知――順序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