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30 03:59:0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職語文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誠信是做人的基本素質,也是做事的基本要求,因此誠信的品質是企業用人首先要考慮的品質,也是最基本的品質。
(二)發展潛力
文憑只是企業的敲門磚,最重要的還是看進入企業以后的發展潛力,個人將來的發展潛力對企業的貢獻才是最大的。例如,日本東芝株式會社致力推行“適才所用”和“重擔子主義”,這種給員工施加壓力的做法目的就是讓員工的潛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三)學習能力
大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企業非常看重的一項素質,學習能力強的大學畢業生容易受到企業的青睞。目前一些發展好的正規的企業都重視員工培訓這塊,這些企業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培訓體系,只要員工愿意學習,希望有所提升都可以參加企業提供的培訓,對員工的業務能力和知識水平都有大大提高作用。
(四)團隊協作精神
目前很多企業重視員工的團隊協作能力,員工個人能力再突出也比不上強烈的團隊協作精神受歡迎。企業要求員工要具有團隊合作能力,服從企業的管理,認同企業的文化內涵,這對于激烈的市場競爭具有重要的競爭力量。
(五)融合程度
一些大型企業在招聘時會看重畢業生是否認同該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和企業文化,只有認同企業文化的員工才能更好地為企業奉獻力量。比如,通用電氣公司招聘時會選擇那些認同自己企業價值觀的應聘者,也就是認同“堅持誠信、注重業績、渴望變革”的價值觀。
(六)創新精神
在能夠勝任工作和具有創新精神這兩者中,企業更為看重的是后者。比如,微軟公司在用人上面寧愿選擇那些曾經創新失敗的人,也不愿意選擇那些處事謹慎毫無建樹的人,正是因為微軟公司看重創新意識和冒險精神,才使得微軟成為計算機中的“巨人”企業。
二、醫學類高職學生非專業因素的主要方面
第一,是滿足學生就業必須的專業崗位的技能和素質,是就業謀生的必需。第二,是合格的醫學類高職畢業生所要掌握的一套相對完整的某一領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第三,滿足合格的高等教育屬性應使學生盡可能在人文素質、思維方法及終身學習能力等方面上為其成就人生的事業打好一定的基礎。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中國的入世和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現代社會對人才英語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對高職高專英語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國高校畢業生的英語能力未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對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改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1高職高專英語教育的概況
1.1教材、教學方法及手段
課堂教學方法的使用仍以傳統的語法翻譯法為主,大量的時間用以解釋單詞、短語,分析句子結構,翻譯長句、難句,只在處理課后練習中穿插提問,很少進行交際活動,而且教師的授課仍以母語為主。教學手段主要是黑板加粉筆的傳統手段,輔以錄音機;有部分課堂利用了多媒體教室和教學課件,但這部分英語課所占比例很小。
1.2教學評價與效果測試
幾乎所有的院校每學期期末都是依靠一次這種的書面考試對每個學生整個學期的英語學習做出分數評判。這種教學評價和測試方法有悖于對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目標的認定,顯然對教學起著誤導作用。
1.3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
英語教學的實施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在校期間共開設三學期的大學英語課,周學時均為4小節,沒有專業英語課;第二類是三學期的大學英語課,周學時均為4小節,另加一學期的專業英語課,周學時為2,3,4小節不等;第三類是部分對英語運用能力要求高的專業如國際商務、旅游管理等。
2高職高專英語教育改革的原因
2.1方向性不明確
長期以來,高等職業教育中的英語教學一直在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仍在辦本科的壓縮型教育,強調“厚基礎,寬口徑”,存在著培養目標定位過高、過寬的現象。
2.2時代的需要
我國的工業化進程需要大批優秀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英語作為高職高專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在構建高職高專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2.3高職高專英語教育的現狀
在目前的高職高專學校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相差較大。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認為學習英語枯燥無味,部分學生還存在著一種學了也沒用的錯誤想法,同時,不少高職高專院校在教學計劃中也將其教學時數一再壓縮,但內容上卻要求完整、連貫。這樣,除極少部分想要繼續深造的學生外,大都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
3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改革策略
3.1建立從英語教學到英語教育的系統觀念英語教學雖然本體上是英語教師與學生合作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但這一過程并非在理想狀態下發生,而是受多層次多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在國家有關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相關政策影響下,并直接受高校內部各種因素的影響,可以說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只有建立高職高專英語教育系統的大觀念,并從系統論觀點充分發揮系統內各要素協調作用,才能實現系統最優化,取得最佳效果,真正做好英語教育工作,培養出實用型英語過硬的人才。高職高專英語教育系統,其總目標是使學生英語能力最大化,而該系統的一級要素至少包括:學生學習態度、課內英語教學、課外語言實踐,而每一個一級要素又要由多個二級要素支持,二級要素又由更細分要素構成,這樣構成一個復雜的系統。學校領導、有關職能部處和英語系統一一認識,確立英語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的觀念,把英語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做,努力使系統內各要素協調作用,實現系統目標最大化。
3.2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效率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直接影響著現代英語教育的觀念和方法。尤其是多媒體技術給現代英語教育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它的直觀、交互、虛擬等特點給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更寬闊的平臺,使以往可望而不可及的英語環境部分地成為現實。
3.3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國家教委明確指出“高職高專教育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基本素質的生產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本著這一原則,英語作為高職高專教育的必修課,必須服從于專科教育的培養目標并服務于畢業生。因此,要著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3.4改革英語教學模式
英語是一門技能,必須根據不同的培養目標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教師應轉變傳統難破、習慣難改的定型論觀念,樹立標新立異的創新觀念;把聽、說、讀、寫、譯能力的培養有機地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去,課堂內外多采用啟發式,通過機械和模仿的語言技能訓練來啟發和引導學生;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斷進行新的教學實踐,重點提高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還可以把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如游戲式、小組討論、報告會、演講、競賽、辯論以及角色扮演、模擬對話等等,把教與學弄得生動有趣,為學生提供創造性運用語言的機會,培養和提高應用語言的能力。
3.5推行興趣選課體制,橫向實現資源共享
以“大選修、小必修”的興趣選課制代替現有課程設置。根據英語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不同需求,將教學內容分成若干類選修課程,學生根據各自需求調配興趣選課,從而從根本上滿足學生的個性需要。教學內容由傳統的“語言單一體系”變為“語言、綜合文化知識雙體系”,更有“味道”、更富“營養”,也更易于“消化”。加強教學內容的功能性和實用性,力爭實現教學與生活的“零距離”,從而減少由于兩方面存在的差距造成的教育資源浪費。
總之,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應貫徹素質教育精神,緊扣培養目標,注重英語思想的熏陶和英語素養的提高,加強英語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領會英語教育的精髓,使英語成為他們得心應手的武器,隨時用于解決實際工作與生活中的各種困難與問題。
參考文獻
[1]黃克孝.構建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理論思考[J].職教論壇,2004.
二、高職高專英語語法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英語教師必須認識到語法教學是一種手段,目的是讓學生將語言形式、意義和表達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最終達到準確運用語言這座橋梁進行順暢交流的目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英語教師必須改變單一的或是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式,探索新的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活學活用。
(一)折中教學:演繹法與歸納法的綜合
在語法教學過程中,常常會用到演繹法(deductivemethod)和歸納法(inductivemethod)。演繹法屬于focus-on-forms(重在語言具體形式),即教學重點放在語言形式本身。歸納法屬于focus-on-form(重在語言形式),即先把重點放在語言的意義上,然后通過完成以意義為中心的交際任務活動,從而達到語言形式教學的目的。表面上二者相互對立,實際上各有所長。演繹法的優點在于對學生循循善誘,能提高其學習積極性。而歸納法能很好地調動和啟發學生主動學習和參與課堂的意識。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不滿足于被動地聽教師的講述,更加傾向于“通過觀察、推理、提出假說、預測和交流養成發現和咨詢的主動的學習方法”。[1]這說明了單一地使用演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但是如果單一地運用歸納法,就會降級英語基礎不牢固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應采用折中的教學方法,即讓演繹法與歸納法綜合使用在語法教學中。比如在講解強調句式時,教師可以給出一些例句如:“Itwasinthismorningthatwefoundher.”“ItwasinLondonthatImethim.”“Itwashimwhobrokethewindow.”讓學生找到這些句子的相同結構并由此歸結強調句的句式結構:It+be動詞+被強調部分+that/who+其他。隨后教師應提醒學生不管強調的是時間或是地點,之后緊跟著的關聯詞都只能用that,這是因為學生的歸納水平有限,可能會忽略這些語法重難點。這樣一種折中的教學,不僅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以活躍課堂學習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并使其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人類運用語言交流時,離不開特定的語言情境。好的情境創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其學習效率。因此在課堂中,教師應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有針對性地創設語言情境環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所學的語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講述“musthavedone”這個語法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結合實物給出句子:“Thewindowsareclean.Someonemusthavecleanedthem.”“Sincetheroadiswet,itmusthaverainedlastnight.”從而讓學生知道“musthavedone”是對過去所發生的事做出肯定的推測。接著給出語境“Thewindowsofourclassroomareclosed.”,引導學生給出答語“Someonemusthaveclosedthem.”。語法知識結構畢竟是死的,要想活學活用,就只有在實際情境中進行不斷的操練鞏固。情境教學法的使用能讓抽象的語法教學具體化,語法規則形象化,語法課堂生動化。
(三)任務教學法
任務教學法(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簡稱TBL)認為語言是個意義系統,學生是為了表達意義,也就是為了交際才學習詞匯和語法,并且根據語境和目的選擇語法形式。[4]這里的“任務”指的是學生在英語教師的指導下單獨完成或者通過小組作業完成一定的任務,從而達到某一具體教學目的。在任務型教學模式下,語法教學基本不會單獨進行,教師往往會要求學生在完成不同任務時使用語言進行交際。比如在教授定語從句這一語法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用定語從句來描述TheMostUnforgettableExperienceinMylife,讓學生以3人為組合作完成對這個故事的講述。又比如在講授虛擬語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就“IfIwereamillionaire”來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和語言實踐操控能力。在此階段,教師可以監控各組的進展,到各小組中間與其進行交流指導并解答疑問。討論結束后,教師可以要求各組代表起來發表他們的感想。學生在這樣的討論交流學習中,在任務的指引下,開動了腦筋,真正做到在“想中學”,在“做中練”。
2.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將學習對高職語文學生的興趣充分激發出來,才能夠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文提到,傳統教學課堂模式不僅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而且對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但如果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情境,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情感,那么勢必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以“故都的秋”一文為例,為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開展教學之前,教師可以首先播放一遍配有音樂朗讀的錄音,讓學生在優美舒緩的音樂中逐漸進入教師所設置的情境中,身臨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思想。然后再次播放錄音,讓學生跟隨錄音一起對文章進行有感情地朗讀,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還能夠使其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除此之外,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和學生是教學的兩個重要主體,教學則是雙邊活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應該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將課堂還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教學的整體質量。
高中生是一個國家的未來與希望,是社會不斷富強的承擔者。正處于高中學習階段的少年漸趨成熟,形成自己的認識體系與價值體系,好奇心盛,模仿能力強,追求個性,在追求新奇刺激的體驗時,易受不良思想影響陷入犯罪泥潭。據有關媒體的報道與權威部門的公告,近年來我國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比例逐年上升,約占違法犯罪的16%,部分城市甚至高達20.4%。這一嚴峻的數據與現實給我們學校、家庭與社會敲響了警鐘,加強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緩,也是當前學校要切實開展的工作之一,更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了高中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即要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育人必先育德,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因此,我們可以語文課堂為陣地,滲透法制教育。但語文課不是司法課,把法制與語文學科相結合,把普法知識滲透到語文學科中,教育才能“水到渠成”。
1深究教材,定“法”切點
高中語文學科更多的是人文情感以及生命教育,幾乎沒有直接進行法制知識講述的,要在沒有法制知識的文章中進行法制教育,就要努力對教材進行再挖掘,找準法律知識的滲透點。蘇霍林斯基說過:“課堂就是教給學生能借助已得知識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并使學習處于一種思索活動。”我們要充分挖掘語文課中法制教育的契機和教育因素,把握課堂時機進行思索活動,適時滲透,使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法制的熏陶,避免空洞的說教。如《氓》,女主人公慘遭男子拋棄,就可滲透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條: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第四十五條:對重婚的,對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在思索女主人公為何被夫家休棄的活動環節時,學生可以逐步認識到古代“三從四德”“七出”等對女子的束縛,加深學生對男女平等的法律知識的認識,讓女生樹立平等觀念,加強維權意識。
2豐富活動,“法”“文”相融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實踐活動是一切知識的載體。形式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是傳統課堂的補充。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創設濃厚的法制氛圍,可以讓學生更直觀更深刻地了解法制,達到“法”“文”相融的效果。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需要和政教部門的要求,經常開展各種各樣含普法知識的語文第二課堂活動,如開展“實現中國夢,法治伴我行”、“讀書使我如此美麗”、“樹立理想,告別賭博”等演講或征文或手抄報活動,甚至可以直接開設法與理的辯論賽。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與強化語言邏輯思維,或明或暗地讓學生學到法治知識,在不一樣的語文第二課堂中滲入法制教育。這些活動既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又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激活思想,開發智能,同時也會使他們對政府部門與消費者的責任與權力有更為形象而深刻的印象,法制意識自然能得到增強。
3巧用熱點,披“象”入法
在不斷的社會發展中,會產生新的知識。任何學科的教學都應抓住社會發展的源泉與時代脈搏,關注我們生活的當下,將社會與人生緊密聯系在一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辨別是非的能力。每個社會熱點,可能都存在法治的影子,成為普法的“象”。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關心民生問題,鼓勵學生辯證地看問題,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道德精神,讓課堂這一小天地,成為學生識法、懂法的沃土。萬物皆可著我情,萬“象”則可披入法。例如,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極盡語言之能事,把阿房宮寫得富麗堂皇,大廣聲色。學生在了解秦始皇因驕奢逸,不體恤民生最終招致“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的慘烈后果后,就能悟出“驕奢敗國”給后人的警示,也是作者借古諷今,給當朝執政者敲響警鐘,以補察為政的得失。此時,便可引入近年來出現的貧困縣耗巨資建設豪華辦公樓現象,讓學生知道全國政協、監察部早已將“清理政府部門豪華樓堂館所”列為今年的一項重要任務,花巨資興建豪華辦公樓便是違法行為,依法嚴懲。
4訓練作文,與法共進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工作,教師有意引入公德法制類的題目或材料作文,使學生在構思寫作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提高自己的道德法律水平。寫作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是一種輸出形式。它既能體現出認識主體對生活現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個人對生活實踐的獨特體驗。在作文教學與訓練中引入法制事件,能不斷誘發學生思考探究、分析比對、反思總結。不僅可以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而且還可以規范學生的法制行為,這種與法共進的作文訓練,實質已經融入法律知識,且化法于無形,融愛于無痕。如,把“老人倒地扶不扶”的話題材料引入課堂,讓學生進行材料作文的審題訓練,也借機對學生進行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引導學生要在譴責肇事者和見死不救的行為的同時,還要深刻反思這一事件折射出的深層次的社會問題。學生經過作文寫作,增強法制觀念,同時也規范自己的法制行為。語文是感性的,法制是理性的。法制教育適時適當滲透在語文教學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這樣做在完成語文教學目標的同時既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素質,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又積極地宣傳了法律知識,達到了普法的目的。這種隱而不露的語文課堂,蘊含的是教師與學校最深沉的愛,它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提高他們依法行事、遵章守法的法律素養,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使其成為法制社會里德才兼備的未來之星。
作者:羅冬松 單位:新豐縣第一中學
參考文獻
[1]陳光學《青少年犯罪的動機及對策》.中國法院網.2003-07-02
二、高職語文教育創新的具體措施
(一)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學生不僅是學習的主體,還是課堂的小主人。高職語文教育中要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改變老師講、學生聽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思考和交流。如教師在講授到詩歌《再別康橋》時,教師應在其形象上的三美方面做點撥,并重點分析其繪畫美,剩下的音樂美和建筑美由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自我總結,以此培養高職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主張教師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通過疑問帶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因此,高職語文教育中教師應盡可能的鼓勵青少年學生提問,真正做到“不懂就問”,尊重和保持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思考和質疑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預習中學會質疑,用特殊符號記錄下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從而提出問題,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和質疑問題的能力。通過質疑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克隆的真正含義,結合課本上講解的內容,也能將相關的知識深入到學生腦海中,提升學生的形象思維,這對于語文閱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采用創新教學方式
“新”是陶行知思想教育精髓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也是其能適用于現代教育,并對教育產生影響的緣由之一。因此,高職語文教育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新型的教學,如微格教學。微格教學是借助現代教育媒體,如攝影機,錄像機等,訓練型的模擬教學活動。微格教學的具體教學首先應該分析學生,然后確定教學目標,進行概念和禮儀規范理論講解,案列分析,現場模擬和回放錄像進行他評和自評,最后進行教師總結和評價,學生反思總結。如當在學習《巴黎圣母院》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演繹,通過話劇里的三個主人公形象,讓學生強烈的感受到“美丑對比”,形成自己對美丑的評價標準和自己對世界的觀點。同時通過微格教學讓學生轉變為教師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然后由教師師輔助學生進行共同評價,發現不足,然后做到有針對性的進行改正,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結果
2.1體育鍛煉相關知識的認知情況護生對《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終身體育”的了解。
2.2參加體育鍛煉的態度及動機
本次調查顯示:非常喜歡參加體育鍛煉的護生有34人,占8.4%,比較喜歡參加體育鍛煉的有190人,占47.1%,一般喜歡的占37.2%,不喜歡的占7.2%。從調查中發現,有31%的護生選擇了強身健體、減肥健美與保持體型、宣泄情緒、緩解壓力、交際交流這五項動機。
2.3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次數與時間
調查結果顯示,每周課外體育鍛煉次數超過5次的護生僅占4.5%,每周課外體育鍛煉次數達到3~4次的占15.6%,每周課外體育鍛煉次數為1~2次的護生占67.5%;還有12.4%護生幾乎不參加任何體育鍛煉。從鍛煉時間來看每次鍛煉僅有1%的護生超過60min,22.6%的鍛煉時間在30~60min之內,一半以上的不足30min,見表2。
2.4影響護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因素
在對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影響因素的調查中發現:場地設施不足(41.4%)、學業負擔重、沒時間(22.3%)、無體育鍛煉的氛圍(19.3%)、怕苦怕累(11.2%)成為護生選擇的主要影響因素。
3討論
3.1高職高專護生課外體育鍛煉知識、態度方面
本研究結果表明絕大部分護生能夠清楚地認識到體育鍛煉對人的身心調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但大多數護生對體育鍛煉知識、技能的掌握不夠全面。僅1.7%的護生選擇了熟悉體育鍛煉知識技能項目。同時從表1可以看出,護生對《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終身體育”的了解不容樂觀,分別有176、105人表示沒聽說,占到調查人數的43.7%、26.1%,而表示非常了解的僅占0.5%。說明護生對體育相關的文件及信息的關注度不高,社會和學校對《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宣傳推廣力度仍然有待加強。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說明高職體育教學離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目標———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還有一定的差距。體育動機是從事體育活動的主觀愿望和內在驅動力,可以促進一個人參加或放棄體育鍛煉的內部原因。本次調查結果表明護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動機較為積極向上,并呈現多元化。但對課外體育鍛煉有興趣愛好的僅占8.7%,這與非常喜歡參加體育鍛煉的8.4%的護生同樣呈低比例趨勢。而體育態度可以導致一系列體育鍛煉參與或不參與的行為,提示在今后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對護生體育興趣的培養。興趣是產生動力的源泉,有了一定的興趣,學生才會積極參加練習,發揮自身的潛能。
3.2高職高專護生課外體育鍛煉行為方面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高職高專護生課外體育鍛煉行為嚴重滯后于對體育鍛煉的認知,主要體現在鍛煉意識不強,鍛煉人數少,鍛煉時間短等。從表2可知,大部分護生每周鍛煉次數1~2次,超過半數的護生每次鍛煉時間15~30min之內,這種現狀與2007年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文件,進一步強調要保證在校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相差甚遠。這反映了如何提高護生的健身意識,培養自覺鍛煉的習慣是體育教學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王儉在對復旦大學護理學院近三年在校護生的調查顯示,護生體能呈逐漸下降趨勢,耐力、肌肉力量等身體素質差于上海市同齡學生的平均水平。趙景波對963名護生所做的體能測試顯示,87.2%的護生及格,而達到優秀的學生只占1.2%。粘忠宜在對護生體質測試情況的跟蹤調查發現:護生的體能呈逐步下降的趨勢,并提出與護生沒有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有很大的關系。胡雪梅的研究顯示:75.1%的護生存在亞健康狀態,11.5%的學生每周除去體育課外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不足2次且每次體育運動的時間不足1h。有46.5%的學生認為進入學校后體質有所下降。護理工作是一項體力與腦力并重的工作,要求護理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體素質。例如急救護士每次急救前都需要帶相應的搶救設備如外科診箱、內科診箱、心電圖機、氧氣袋甚至除顫器等;危急時還要幫助抬擔架;特殊情況下可能沒吃沒喝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如果沒有強健的身體根本就無法滿足急救護理工作的需要。因此,作為臨床護理隊伍主要來源的高職高專護生須加強身體鍛煉,只有擁有強健的體魄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護理工作的需要。課外體育鍛煉作為高校體育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僅是體育課堂的延伸和補充,還是提高護生身體素質促進身心全面發展必不可少的途徑,只有落實和保證護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任務,進行合理科學的鍛煉,才能提高護生身體素質,為護理工作輸送高質量的實用性人才。
2改革思路
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強調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理應摒棄傳統教學觀念,全面提升教師綜合素養與職業能力,建設優質的英語學習環境,為提高高職高專英語教學質量,彰顯高職高專院校特色,培養英語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石。高等專科院校若希望在有效的教學課時內,培養學生英語語言掌握與應用能力,不僅要對課程設置與教材進行改革,還要在教學方法上下番功夫。當前,我國外語教學模式依舊沿襲了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強調詞語和句法的教學,對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并未予以過多關注[4]。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多用母語進行授課,所以學生最終只了解一些基本語法與單詞量,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十分薄弱。教學方法的落后,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十分不利。所以,在筆者看來,結合自身特點,借助先進的教學理論與方法,使教學手段更加豐富多元化,才能促進英語教學成果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
2.1改進教學方法
2.1.1加強聽、說、寫的訓練
培養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必不可少。作為一種交際工具,語言的學習就是為了方便口頭與書面的交流,英語學習的最終目標更是如此。朱治中先生曾經說過,語言輸入能夠有效增強語言能力,對交際能力的培養也有著積極影響[5]。不得不說,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側重于培養學生能夠靈活運用這一交際工具的能力。那么,督促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自然不可或缺。當聽力技能有所提升,其他技能同樣會獲得一定進步,因為聽是集詞匯、語法、社會背景知識與經驗為一體的綜合能力。也就是說,聽力課的初衷并非只是希望學生可以明白英語對話的意思,而是在為接下來英語知識的學習、語言組織能力的培養夯實基礎。在課堂教學期間,教師若想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與口語表達能力,可利用提問,開展課堂討論,讓學生總結文章的主要內容與中心思想,使學生在一個輕松的課堂環境中完成對英語這一門語言的學習。擯棄傳統教學模式,扭轉思想觀念,明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在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里,教師通常會對課文中的每一個詞句進行語法分析。而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變得十分被動,只是一味地記錄、儲存老師所講解的各類詞條信息,個人參與感非常少[6]。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學生在這種乏味枯燥的教學氛圍里,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會大打折扣。在美國心理寓言學家弗蘭克•史密斯看來,只有學生主動對閱讀進行學習,對文本內容進行了解,推敲出生詞的意義,總結出語法的規律,才能有效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必死記硬背,在日后使用時也會更加靈活。英語的學習并非只是被動接受語言的心理過程。閱讀這一過程,是讀者與作者的交流過程,因此要求學生首先能夠對文本大意內容有個初步的理解,然后經推敲了解到作者通過該文章所傳達出的信息[7]。所以說,閱讀教學需有效結合語法教學與課文教學,擯棄傳統的詞匯堆砌與語法知識羅列的方法,使學生從語篇入手,對篇章段落的大致內容有一定了解,然后重點攻克主題句,最終經歸納與總結完成對課文的學習。使用這一教學方式,能有效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還有利于學生寫作、語法、詞匯靈活運用能力的培養。
2.1.2由“講授中心”向“學習中心”轉化
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十分不明朗。作為教學中的主體,學生是決定教學成果的好壞的關鍵所在。教學模式的改革使英語教學不僅僅只是單純的知識課,而是語言實踐課。當前,我國外語教學模式依舊沿襲了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強調詞語和句法的教學,對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并未予以過多關注[8]。教學理念的轉變,也使“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被擯棄。教師應深刻的認識到,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任何教學活動應該根據學生特點,圍繞學生這一主題進行安排。假如英語語言教學機構所開展的語言交際指導隨意性強,并未對學生特點、教學模式、學校條件等因素進行充分考慮,那么英語教學最終獲得的效果自然會不如預期那般理想。
2.2采用多種教學手段
2.2.1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當代英語教學需要在多種媒體與渠道資源的輔助下,綜合全面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如此看來,高職院校增強學校硬件設施的建設,大力開發必要的設備資源,積極開展多媒體教學等視聽說教學,發揮電子信息技術的實用價值。在這些豐富多元化設備的輔助下,英語教學將開展得更加順利,學生在優越的語言環境中,會更專注于英語的學習。所以,教學硬件設施的建設,對提升教學質量,調動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性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2.2.2優化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對語言的學習有著極大的影響。良好的語言環境十分有利于語言的學習,因此,外語教學應充分利用這一點,盡量延伸課堂教學的內容,以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優化課堂教學的效果。為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與實踐機會,校方可開展有趣的課外活動。如此一來,學生的課余生活更加豐富,英語實踐能力也會有所提升。另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觸與英語相關的事物,觀看英語電視節目,了解西方英語國家文化背景,以增強學生英語知識的實用性。
二、意象在廣告語中的實際運用
實際上,高職語文教學的正確定位應該是進行有效語文教學改革的基礎。在高職語文課堂上,不但要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知識,也要結合社會來滲透語文學科所特有的人文精神。語文教學培養的并不是簡單的閱讀與識字,而是對于人智育、美育和德育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對于高職學校的學生來說,相比于普通中學的學生更早步入社會,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有限,所以更應該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更多有關人文的知識,快速的提高自己的自身修養,以確保能夠早日融入社會。可以說,語文教育對于高職生的專業能力提高也有幫助,它能夠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完善學生的性格品德,這也是職業學校在堅持職業特色的前提下對于高職語文課堂的教學定位。
(二)高職語文教學的現狀
雖然我國早在90年代就提出了新課改,全面重視素質教育的國家方針,但是這并未改善一些職業學校文化課教學的現狀。目前許多職業學校為了追求辦學特色,更為重視專業課程的教育,加大了專業課和實踐課時的比重,這也就忽略了文化課的設置,特別是對于語文課程的安排,遠遠達不到《高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語文課程必須開設兩年且總學時達到192小課時以上的要求。文化基礎課程在職業學校被冷落邊緣化。由于高職學校普遍對于文化課的不重視,所以高職學校的語文教師能力十分有限。加上學生的素質較差,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在高職的語文課堂上,教師情緒不高,學生消極倦怠,這讓語文課在高職課堂上成為了雞肋。
二、高職語文教學的內容及改革措施
(一)高職生語文成績
高職學校的學生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語文教學的實施。在2011~2013年三年間對于南方的8個城市進行了高職入學新生中語文科目的3年平均分計算發現。
(二)通過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
我們應該通過教學的內容和目的來選擇教學的方法。語文教育對高職生來說目前吸引力有限。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將教授的課文改編成體驗式感受性的閱讀素材,這能夠讓教學內容更加的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景教學是一種非常適合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它包括合作、交流、表演等元素。在課堂上運用情景教學可以積極的調動學生的思維與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懂得思考和交流。并且教學中加入表演互動元素也能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與活躍度。情景體驗式教學是目前各類學校語文教育中比較新穎且常見的方式,它打破了傳統舊式的教師教授、學生接受的呆板教學模式,它也符合《高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對于語文教育要突出教育特色,培養學生語文應用能力、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基本原則。這個教學實例說明了作為語文教師應該不斷的推陳出新教學方法,利用教育資源和技術的改進來推動教育的實施和發展。近年來,隨著科技手段智能移動終端的不斷完善,許多老師采用了“微信”、“微博”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等實踐活動,可以隨時隨地的指導學生學習;而有些教師采用了PPT等軟件將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清晰直觀的理解教師的用意和目的。這些都是利用高科技手段所進行的教學方法上的改變與創新,是值得推廣的教學模式。
(三)通過學生專業特點改革教學方法
高職學校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專業能力,所以通過將語文教學與學生的專業特點聯系在一起,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改變語文教學的不利現狀。為了保證語文課在高職學校教學中不會被邊緣化,應該讓語文教學為學生的專業學習而服務。例如在《滕王閣序》的學習中,讓學校中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搜集有關滕王閣的資料和圖片,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進行編排和制作。在語文課堂上展示自己根據課文所理解而制作的滕王閣視頻短片并向大家介紹,在課文的學習中通過影像模擬游覽滕王閣,在課后選出制作最精良,最符合課文意境的視頻短片。這就是利用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來學習語文。一來促進了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二來將語文教學自然的融入到學生自己的專業特長中,一舉兩得,也體現出語文可以服務于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成為師生間一種重要的交流工具。
三、高職語文教學的評價改革
(一)多元化評價
目前我國高職語文教學的評價體系過于單一,不能夠根據學生的個體發展差異來細化制定評價標準,只通過最終成績來評判學生是不對的。多元化評價已經不僅僅是教師單獨的評價結構,而是包括了教師、學生、家長、校外相關人士等多方面多人數的多元化評價結構。這能夠對一個學生給出最客觀的評價,實現了教育評價的民主化。在作業評價方面,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和教師給出的建議進行作業的自主性設置,相比于傳統的作業設置模式更加靈活且不會給學生帶來太多的課業壓力。
(二)終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是看重最后成績的評價。它不同于傳統的成績排行榜對于學生成績的評價,而是細致到個人。教師會通過書面測驗的方式進行終結性評價。書面測驗的優勢就在于教師能夠合理的推測學生對于某一知識層面或技能的掌握情況。它考驗到了教師對于學生語文學習中某一方面弱點的了解程度,是教師目前最為常用的一種評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