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9 00:02:0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古鎮文化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江南水鄉古鎮旅游可持續發展中文化旅游策劃的國內相關研究進展
江南水鄉古鎮是江南地區古村落的典范和代表,其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問題自90年代以來一直是學術界的研究熱點。目前國內學者研究江南水鄉古鎮旅游可持續發展中涉及文化旅游策劃部分主要包括:(1)多數學者側重于從旅游資源保護和開發現狀分析入手,研究江南水鄉古鎮的保護與開發問題。(李麗雅[15]12003;孫明泉,2001;王莉[16],2003;雄俠仙[17],2002;江五七[18],2003:陽建強[19],2001)(2)有學者從區域旅游空間結構視角,探討了江南水鄉古鎮旅游的競爭合作模式。(陶偉[20],2002)(3)有學者通過對旅游地意象空間進行的分析,提出了江南水鄉古鎮的旅游規劃與開發建議。(蔣志杰,(4)有學者通過具體分析旅游地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研究了江南水鄉古鎮的旅游規劃。(阮儀三,1996[22],1998[23],2001[24];陸志鋼[25],2001
三、西塘古鎮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現狀
1.古鎮文化旅游策劃開發現狀主要表現出以下特征:
1)經過十余年發展,以江南六大古鎮為代表的江南水鄉古鎮是華東區域旅游重要組成部分。而以江南水鄉風貌為背景的文化旅游與本區域城市旅游相得益彰。如2001年“五一黃金周”周莊旅游接待人數僅次于北京八達嶺長城和故宮,名列全國第三。
2)一些江南水鄉古鎮通過挖掘本地區文化底蘊,在此基礎上創造性地策劃的文化旅游產品,不僅促進了江南水鄉古鎮歷史環境的保護,使當地一些優秀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和發展,也使旅游者從中感受到了濃郁的江南民俗,并處處體驗著典型的江南人文和自然環境。如2001年至今烏鎮先后成功舉辦香市、花車巡游、煙花大會等節日活動,集中展示了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動,引起海內外游客的濃厚興趣。
3)江南水鄉古鎮文化旅游開展帶動了其他旅游相關產業的發展。如西塘傳統產業的展示性表演極大促進了當地銷售地方特色商品的旅游商業的發展。于江南水鄉旅游產品而言,其資源本身就是一個多元化的傳統集合。這些元素通過整合從諸多方面反映出水鄉傳統的內涵。雖然從旅游的6要素層面來講,西塘旅游產品可以是具備多重核心傳統的旅游產品,但從文化旅游資源角度來分析,傳統只具有一個核心。差異化構成旅游傳統。
2.文化差異化就構成文化旅游資源。
1)民居文化
江南水鄉古鎮與其他地區的地理結構有著明顯的不同,所以導致了水鄉民居文化的獨特化。這一獨特化不僅體現在單體的房間或宅院上,而且還體現在整個水鄉古鎮的整體建筑格局上。民居正面朝路,四周均有鄰里,水、陸平行,呈棋盤狀格局。西塘古鎮民居的文化特色就是在這一基礎上逐漸發展出來的。西塘的長廊是江南水鄉給人的最初映像,水鄉古鎮是在這一格局上建立起來的,同時也是江南水鄉在文化層面產生差異,進而產生文化旅游資源的核心與根源。正是通過在民居文化這一層面上的差異,才衍生出了江南水鄉古鎮在其他層面上的差異[26]。
2)建筑文化
從其文化層面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在這些文化類型中,它與核心文化旅游資源最為密切。無論是單棟的民居還是古鎮的民居總格局,都會聯系到各類的建筑。以橋為例,每個古鎮都有橋梁,且各時代都有一定歷史文化意義。橋梁是水鄉生活的必要設施,所以游客在旅游時強化橋梁的觀光,就形成了江南水鄉古鎮各類建筑文化旅游資源。當然還存在如弄堂(西塘石皮弄等)、各類商鋪(萬盛米行等)等其它各類建筑。這類建筑與民居文化有相似之處,所以它們是給游客的最初感官映像。
3)飲食文化
造成這一文化旅游資源具有較強繼承性的原因有三個:
1.江南水鄉的飲食習慣擁有濃厚的地域性,尤以河鮮為特色。對于非水鄉地區的游客依然具有一定的傳統。
2.從歷史上來看,西塘古鎮都具有很長的發展歷史超過1000年。在其發展過程中,由于當地風俗習慣的區別,產生了形式相同但名稱相異的飲食文化,其最具傳統的部分是這些食品的文化內涵。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essentialconstituentsextractedbysteamdistillationfromFlammulinavelutipes.MethodsThechemicalconstituentswereseparatedandidentifiedbyGC-MS.Therelativecontentofeachconstituentwasdeterminedbyareanormalization.Results30peakswereseparatedand6constituentswereidentified,whichaccountedfor54.36%ofthetotalcontents.Themainchemicalcomponentsoftheessentialconstituentswerelinolenicacid(32.74%);Palmiticacid(6.41%)andEthylpalmitate(4.96%).ConclusionTheessentialconstituentsofFlammulinavelutipescontainsthelinolenicacidwhichisrich.
Keywords:Flammulinavelutipes;Essentialconstituents;GC-MS
金針菇Flammulinavelutipes,又名樸菰、構菌、冬菇、毛腳金錢菌,為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金錢菌屬Flammulina菌類植物[1],是著名的藥食兩用菌,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金針菇含有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其中賴氨酸含量占氨基酸總量的6.3%[2]。醫學證明賴氨酸可以增強記憶、開發智力,對幼兒成長十分有益,故金針菇被譽為“增智菇”;金針菇所含的多肽、多糖有顯著的抗癌作用[3]。金針菇干品具有獨特香氣,然而尚未見有關其芳香成分研究的報道,為此作者對其揮發性成分進行了研究。
1器材
1.1儀器島津GCMS-QP-5000型氣質聯用儀。
1.2試劑乙醚、無水Na2SO4(均為AR)。
1.3藥材金針菇樣品由廣東省蠶桑研究所提供,經該所所員劉學銘研究鑒定,為白蘑科菌類植物金針菇Flammulinavelutipes。
2方法
2.1供試品溶液的制備藥材切成約1.5~2cm的段,取約80g,按照《中國藥典》附錄XD揮發油測定法——甲法[4]操作,加蒸餾水800ml,加熱4h,收取揮發油提取器中油層和部分芳香水層,乙醚萃取,萃取液用無水Na2SO4脫水后備用。
2.2GC-MS分析
2.2.1色譜條件GC:DB-1石英毛細管色譜柱(30m×0.25mm),樣口溫度250℃;接口溫度230℃;載氣為氦氣;流速1.3ml·min-1;柱壓80kPa;分流比10∶1;進樣量為1.0μl。升溫程序:初始柱溫60℃,保持1min,以10℃·min-1的速率升到280℃,保持5min。
2.2.2質譜條件EI源(70ev),350V,雙燈絲;質量范圍m/z40~450全程掃描,掃描間歇1.0s。檢測電子倍增器電壓1.4kV。檢索譜庫名稱NIST。
3結果
依法操作,得到揮發性成分的總離子流圖。扣除乙醚溶劑本底后分離得到30個組分,對相對含量較高的組分進行質譜分析,通過計算機檢索并與標準譜圖對照,鑒定出其中的6個組分。以扣除溶劑峰的色譜圖的全部峰面積作為100%,用歸一化法確定了各組分在揮發油中的相對含量。分析結果見表1,總離子流圖見圖1。表1金針菇揮發性成分中的化學成分及相對百分含量(略)
4討論
從GC-MS總離子流圖及GC-MS檢測結果可以看出,金針菇揮發性成分以亞麻酸為主,其相對含量達到32.74%。亞麻酸具有增長智力、延緩衰老、降低血壓和膽固醇、抗菌、抗炎、抗腫瘤等活性[5~7],是降血壓、降血脂藥物和保健品的重要原料之一,應進一步研究,加以利用。
本研究首次從金針菇揮發性成分中鑒定出亞麻酸(32.74%)、軟脂酸(6.41%)、鄰苯二甲酸異丁酯(5.23%)、軟脂酸乙酯(4.96%)、鄰苯二甲酸丁酯(3.07%)、苯乙醛(1.95%)等成分,占其揮發性成分相對含量的54.36%,但還有24個組分尚未能鑒定出其結構,可能是由于金針菇揮發性成分屬首次研究,其中一些成分尚未收入NIST檢索譜庫,有待于今后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第1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570.
[2]魏華,謝俊杰,吳凌偉,等.金針菇營養保健作用[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1997,9(2):92.
[3]黃毅.食用菌栽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32,258.
[4]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Ⅰ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57.
1.2試劑乙醚、無水Na2SO4(均為AR)。
1.3藥材金針菇樣品由廣東省蠶桑研究所提供,經該所所員劉學銘研究鑒定,為白蘑科菌類植物金針菇Flammulinavelutipes。
2方法
2.1供試品溶液的制備藥材切成約1.5~2cm的段,取約80g,按照《中國藥典》附錄XD揮發油測定法——甲法[4]操作,加蒸餾水800ml,加熱4h,收取揮發油提取器中油層和部分芳香水層,乙醚萃取,萃取液用無水Na2SO4脫水后備用。
2.2GC-MS分析
2.2.1色譜條件GC:DB-1石英毛細管色譜柱(30m×0.25mm),樣口溫度250℃;接口溫度230℃;載氣為氦氣;流速1.3ml·min-1;柱壓80kPa;分流比10∶1;進樣量為1.0μl。升溫程序:初始柱溫60℃,保持1min,以10℃·min-1的速率升到280℃,保持5min。
2.2.2質譜條件EI源(70ev),350V,雙燈絲;質量范圍m/z40~450全程掃描,掃描間歇1.0s。檢測電子倍增器電壓1.4kV。檢索譜庫名稱NIST。
3結果
依法操作,得到揮發性成分的總離子流圖。扣除乙醚溶劑本底后分離得到30個組分,對相對含量較高的組分進行質譜分析,通過計算機檢索并與標準譜圖對照,鑒定出其中的6個組分。以扣除溶劑峰的色譜圖的全部峰面積作為100%,用歸一化法確定了各組分在揮發油中的相對含量。分析結果見表1,總離子流圖見圖1。表1金針菇揮發性成分中的化學成分及相對百分含量(略)
4討論
從GC-MS總離子流圖及GC-MS檢測結果可以看出,金針菇揮發性成分以亞麻酸為主,其相對含量達到32.74%。亞麻酸具有增長智力、延緩衰老、降低血壓和膽固醇、抗菌、抗炎、抗腫瘤等活性[5~7],是降血壓、降血脂藥物和保健品的重要原料之一,應進一步研究,加以利用。
本研究首次從金針菇揮發性成分中鑒定出亞麻酸(32.74%)、軟脂酸(6.41%)、鄰苯二甲酸異丁酯(5.23%)、軟脂酸乙酯(4.96%)、鄰苯二甲酸丁酯(3.07%)、苯乙醛(1.95%)等成分,占其揮發性成分相對含量的54.36%,但還有24個組分尚未能鑒定出其結構,可能是由于金針菇揮發性成分屬首次研究,其中一些成分尚未收入NIST檢索譜庫,有待于今后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第1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570.
[2]魏華,謝俊杰,吳凌偉,等.金針菇營養保健作用[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1997,9(2):92.
[3]黃毅.食用菌栽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32,258.
[4]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Ⅰ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57.
[5]王威,閏嘉英,王永奇.紫蘇油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時珍國醫國藥,2000,11(3):283.
[6]董杰明,吳瑞華,袁昌魯,等.γ-亞麻酸的保健作用[J].衛生研究,2003,32(3):299.
一、CIS理論與品牌文化
1.品牌與品牌文化
品牌概念早已有之,但作為營銷理論的重要內容加以研究的歷史并不長。近百年來,品牌的定義卻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加深其價值內涵。里克?萊茲伯斯(Rik Riezebos)認為,“品牌是能夠使某個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與其同類區別開來的,并能在物質和非物質方面為消費者帶來意義的一切標識”。由此可見品牌的特質是個性,支撐這種區分同類產品個性的是品牌的價值和理念。價值和理念涵蓋于品牌文化之中,故品牌更深層次的內涵則是品牌文化。品牌文化是品牌本身的價值觀和精神特性,是企業文化與消費者文化的融合。品牌文化不僅包括產品、廣告等要素,還包括消費者、企業、競爭者和社會公眾等諸方面,是多種文化的集合體,是社會文化經濟體系的重要部分。
2.CIS理論
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是由CI戰略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逐步深化發展而形成的一種組織形象識別系統。CI(Corporate Identity)一般譯為企業形象識別,是企業為了適應經營環境尤其是競爭環境的變化而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種經營戰略,它強調企業形象對社會公眾的個性表達和獲得公眾的有效識別。
CIS,主要由理念識別系統(Mind Identity―MI、Behavior Identity―BI、Visual Identity―VI)三大部分構成,它們分別體現了組織的精神內涵、行為活動和外在形象三方面內容,是組織形象展示的平臺。通過對這三大子系統的構建,能為組織形成一套完整的形象識別系統,達到吸引公眾的目的。
3.CIS理論與品牌文化之間的關系
品牌文化具有提升品牌價值、促進受眾與企業的融合、實現品牌個性差異化、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等功能。而CIS理論以MIS(理念識別系統)為BIS和VIS系統的統領,是CIS理論的基石和原動力。故,MIS是品牌文化中品牌精神文化的縮影,并通過BIS和VIS的形式將品牌的行為文化和品牌的物質文化表現出來。
因此,CIS理論是形成品牌文化的基礎,是品牌文化的外在表現。品牌文化是CIS理論的靈魂,是企業定位、發展方向、精神理念的高度凝練;是品牌市場價值的體現,更是受眾對品牌信任度的評判。
二、CIS理論與古鎮品牌文化
1.古鎮與古鎮品牌文化
所謂古鎮,一般是具有區域特征的民俗民風的傳承,現今仍保留比較完整的古建民居、傳統習俗和生活方式古老小鎮。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旅游業的興起,使古鎮這種靜態地域歷史文化展現成為各個旅游企業爭相鎖定的熱點,同時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契機。
品牌文化的概念來源于企業文化,是企業整合營銷的一種戰略理念。古鎮品牌文化是運用品牌文化戰略將古鎮各類文化資源進行整合,提煉并拓展該地區的文化表征,從而增強古鎮的品牌核心競爭力,為該地區經濟整體發展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古鎮品牌文化主要表現為古鎮整體文化在游人心目中的印象、感覺和附加價值,是結晶在古鎮品牌文化中的經營理念、價值觀、審美因素等觀念形態及經營行為的總和。
2.城市CIS與古鎮品牌文化之間的關系
城市CIS的研究在我國已進入系統深入階段,并成為城市發展中塑造獨特城市形象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城市視覺識別系統設計(即城市CIS系統)簡單來說就是以當代CIS戰略理論為主干,以城市發展戰略為目標,充分利用城市景觀設計、城市識別設計的方法,建立一套與企業形象識別不同的、適合城市形象戰略的系統。此系統得以成功運用的城市如大連、深圳。
以城市CIS理論服務于古鎮可以形成古鎮CIS理論。通過上述CIS理論與品牌文化的關系可以說明:古鎮品牌文化的建構可以通過古鎮CIS理論實現。具體表現為:把古鎮的精神理念、發展目標通過規范化的民眾行為、良好的古鎮視覺效果與空間感受體現出來。以展現地域文化為原則,充分反映古鎮的歷史傳統、自然風貌、民風民俗、民眾風范、產業發展等社會內質的特點,并最終將其文化內涵通過視覺和行為來進行表達,從而建構古鎮的品牌文化,使古鎮更具有個性和特色。
三、運用古鎮CIS理論,實施天津楊柳青古鎮品牌文化戰略
天津楊柳青古鎮在2003年被評為天津新十景,若想從十景中脫穎而出,成為天津地區,甚至中國北方具有獨特風格的古鎮還需實施品牌文化戰略。實施品牌文化戰略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以古鎮標識為視覺基礎,逐步實施古鎮品牌文化的視覺整合
(1)發揮楊柳青古鎮標識的品牌識別功能。古鎮的標識可以整合古鎮各個公共環境的視覺效果,使整個古鎮體現統一性,并將古鎮的文化特征通過古鎮標識的呼告從視覺上體現出來。古鎮的標識是古鎮歷史、文化傳統、風土人情等的體現,需要在原有名稱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確立一個能最大限度反映古鎮特點、易于被公眾識記、接受并產生好感的標識。然而,楊柳青古鎮的標識只是在網站上可以看到,在古鎮的交通主干線、地標建筑、古鎮各個景區均未出現,標識的基本功能就是識別性,以標識成為品牌的符號表征并未在古鎮得以實現。
(2)以楊柳青古鎮標識為視覺基礎實施品牌的系統宣傳。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獨具特色的古鎮,如何讓社會、市場、公眾、消費者知道、辨識、認定、選擇?毫無疑問宣傳古鎮品牌、加大古鎮品牌傳播力度,是十分重要的關鍵性環節。古鎮的宣傳不能只停留在宣傳古鎮特有民俗產品和產品背后代表的各種地域性文化,還需要大力宣傳古鎮的品牌文化形象。這種宣傳可以通過政府形象宣傳、古鎮定位宣傳、古鎮群眾文化活動、古鎮文化藝術節、古鎮民俗文化產品展銷會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這些宣傳方式應以楊柳青古鎮標識為視覺基礎,滲透在宣傳的任何一種形式中,使受眾從感性和理性兩方面接受名牌古鎮的各類信息。
2.以古鎮CIS理論為載體,建構楊柳青古鎮品牌文化
(1)以MI系統建構楊柳青古鎮品牌精神文化。楊柳青古鎮的MI系統可分為兩個部分:古鎮名稱和古鎮的使命。楊柳青古鎮品牌精神文化的建構首先體現在古鎮名稱的定位上。古鎮名稱包括原有名稱和可識別名稱。天津西青區政府現命名該鎮為“天津楊柳青鎮”,尚未正式出臺可識別古鎮名稱。可通過策劃議案商討該名稱,識別名稱應高度概括古鎮的發展理念凝聚古鎮品牌的價值觀。楊柳青古鎮政府提出環境立鎮、文化興鎮、經濟強鎮、開放活鎮的發展理念。這種古鎮品牌精神文化的價值觀可以通過古鎮的使命得以實現。①楊柳青古鎮品牌文化的經濟使命:即以楊柳青古鎮品牌文化建構為基礎,策劃古鎮品牌文化戰略,發展經濟,提高楊柳青人民生活水平,創造和諧的生態環境。②楊柳青古鎮品牌文化的社會使命:主要表現在楊柳青古鎮的社會責任感,整合以運河文化為背景的各類民俗文化和建筑文化,在保護古鎮原有文化的基礎上,延續古鎮的文脈和歷史。用楊柳青古鎮特有的品牌文化形式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貢獻力量。
(2)以BI系統建構楊柳青古鎮品牌行為文化。楊柳青古鎮BI系統可分為三個部分:營銷行為、傳播行為、個人行為。通過三種行為的定位可以建構楊柳青古鎮的品牌行為文化。①楊柳青古鎮品牌營銷行為。古鎮營銷行為,是體現古鎮形象最直接的方式。它常常通過古鎮決策層對外的政策、古鎮營銷公司員工在營銷過程中的行為舉止和古鎮居民對游客和投資商的態度表現出來,給游人最直接的感受。西青區委、區政府在制定經濟發展思路中提出,既要議“經”,也要議“文”,以文興商,力爭將“靜”遺產變為“活”資源,將無形資產變為有形資產。將文化的理念融入到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中的政府決策,達到良好的招商引資的效果;當地居民也提出了“大力弘揚民族文化,打造楊柳青文化品牌”,給游客留下了深刻的文化交融印象,取得了很好的業績。②楊柳青古鎮品牌傳播行為。楊柳青古鎮的傳播行為包括廣告、公共關系、新聞、促銷活動等,古鎮品牌傳播行為有助于提高楊柳青古鎮品牌知名度的和古鎮品牌文化形象的塑造。楊柳青古鎮的傳播行為從主題、內容到表現形式等方面均不同于一般的促銷活動、廣告、新聞告之。意在宣傳楊柳青古鎮外部形象和固有資源的同時,更注重向社會公眾表明作為北方歷史悠久的古鎮所愿承擔的社會義務和責任,從而使人們對古鎮產生好感和認同,并在公眾的內心深處樹立良好的古鎮形象。③楊柳青古鎮品牌個人行為。古鎮品牌是多種身份角色的市場代言人,古鎮品牌個人行為分為兩個部分。一是企業家、員工等個人行為,二是古鎮居民日常行為。楊柳青古鎮企業家、員工的個人行為,如日常民俗文化制作工藝的演示、服務與銷售人員的禮儀等等,都會影響古鎮品牌文化形象。好的個人行為會貼近受眾,增強外來游客的歸屬感,提高古鎮品牌的信任度。古鎮居民的個體行為也會對游客產生深遠的影響。除了居民本身良好的個人風貌,古鎮居民群眾活動也是品牌行為文化的延伸。如:楊柳青鎮的石家大院、楊柳青年畫館、明清街等旅游場所分別舉行堂會演出、民間雜耍武術表演、秧歌花會、焰火晚會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均屬于楊柳青古鎮品牌行為文化建構的組成部分,這些活動應該遵循古鎮品牌文化所制定的行為文化的規范,每一種活動都應體現楊柳青古鎮的品牌精神文化。
(3)以VI系統建構楊柳青古鎮的物質文化。楊柳青古鎮VI系統可分為三個部分外觀形象、應用系統、古鎮產品系統。三個部分應以古鎮標識為統領。①楊柳青古鎮的外觀形象。A古鎮獨特的地里位置――運河文化的延伸。B古鎮古建風格――明清時代院套院民居,大院文化的表征。C古鎮標志景觀――御河景觀帶、楊柳青民俗廣場等。D古鎮標準色――依據古鎮標志(LOGO)的創意制定標準色。E戶外廣告設計――進入楊柳青古鎮主干線上的大幅宣傳招貼,呼告受眾古鎮品牌,增強楊柳青古鎮品牌的知名度。F旅游服務系統――以標志為統領的景區導視系統。統領古鎮識別,方便受眾,親近消費者。②楊柳青古鎮的應用系統。A古鎮的標識系統――標志(LOGO)、標準文字、標準組合、標準輔助圖形等。B古鎮的公共設施系統――以標志(LOGO)為統領的服務機構識別、醫療機構識別、商業機構識別等。③楊柳青古鎮的產品系統。A一般紀念品:如明信片、畫冊等。B民俗文化紀念品:如楊柳青年畫、楊柳青風箏、磚雕拓片等。C以古建、年畫、風箏磚雕元素為基礎各種延續產品(如T恤、鞋、文具、鑰匙鏈等)等。這些產品均具有楊柳青古鎮本身的可識別性的文化特征。
古鎮品牌物質文化的建構可以將古鎮的各種文化通過圖形的視覺傳達形式將其外觀形象和應用系統整合起來,為受眾提供了古鎮的整體視覺形象。同時引導受眾關注附有古鎮標識等設計形象的產品系統,品牌文化的市場導向特征由此表現出來。盡管古鎮品牌的物質文化處于品牌文化的最外層,但卻集中表現了楊柳青古鎮品牌精神文化在社會中的外在形象。
綜上所述,將CIS理論科學地應用于天津楊柳青古鎮品牌文化戰略可以促使塑造古鎮形象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完美結合;可以促使政府部門從宏觀上規劃和微觀上重新塑造楊柳青古鎮的品牌文化特征,實施古鎮品牌文化戰略,進而促進古鎮旅游業的突破和發展,同時刺激招商引資,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羅治英主編:地區形象理論與實踐[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0.12.25
關鍵詞:江蘇省;旅游特色村鎮;品牌建設優勢
1.村鎮品牌定位準確
一個成功的品牌離不開它的建設與經營,但在進行建設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對品牌進行定位,村鎮品牌也不例外。江蘇省目前9個特色旅游村鎮都已形成自己清晰的品牌定位,我們結合過去的文獻和網絡資料做出歸納。
周莊作為旅游特色村鎮其品牌建設開始于1994年,第一任周莊旅游公司總經理屈玲妮在初始接手經營的過程中業績一直不理想,她開始反思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并開始查閱很多產品營銷相關的書籍,希望能從中獲得啟發。有一天她在一本臺灣雜志中無意中發現周莊被外界稱為“中國第一水鄉”,頓時醒悟,認為可以借鑒,便有了周莊第一個品牌定位。之后周莊將村鎮內特色的旅游景點整合起來,以“中國第一水鄉”的品牌向海內外進行營銷推廣,這也開發了“水鄉古鎮旅游”的新興市場;同里以“醇正水鄉,舊時江南”的特色聞名于海內外,1992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鎮,著名景點“退思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10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際水鄉古鎮”被同里選為自身的品牌定位,但這一定位與同里自身優勢特點還有一定距離;徐霞客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厚,是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考證本地區已有7000年歷史、5000年文明史和2500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所以該鎮將自己定位為“游俠故里”,利用名人為自己宣傳造勢;沙家浜鎮將自己定位為“紅色沙家浜”,借助紅色現代經典京劇《沙家浜》中的阿慶嫂來為自己代言;湖父鎮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是太湖陽羨風景游覽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環境良好,力圖建設華東第一生態旅游鎮;木瀆鎮將其品牌定位為“中國園林古鎮”,這個定位不僅考慮其獨特的景觀資源優勢,而且區別于其他特色古鎮,與差異性較弱的水鄉古鎮相比,特色優勢明顯。溱潼鎮對自身特色品牌定位并不明確,僅為水鄉古鎮,但相對于江蘇省眾多的水鄉古鎮沒有明顯特色,競爭優勢不強;蔣巷村和旺山村都是旅游特色村,都致力于建設生態村,其定位沒有獨特性,因此知名度不高。
2.品牌識別系統較為完善
品牌識別系統是對每一品牌,設計者都會列出許多消費者符號,再從每一組中選出恰當的將意思相近的列在一起,再從每一組中選出一個最能代表這組意思的,然后開始分類。品牌識別系統,包括品牌名稱、品牌口號和品牌標志。總體而言,江蘇省旅游特色村相對于其他省份更好,但也有個別鄉鎮的品牌識別系統是不完善的。表1總結了江蘇省九個旅游特色村鎮的品牌識別系統[1]。
同里的品牌標識是一個藍色的小橋,流水和品牌名稱同里構成,表現其“家家臨水,戶戶通舟”。形成“水巷小橋多,人家盡枕河”,“柳橋通水市,河港入湖田”的獨特景觀,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古鎮;木瀆古鎮的品牌口號是“古鎮木瀆——乾隆六次到過的地方”,.康熙三次南巡和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偏幸木瀆,為這里的山水風光而傾倒。讓游客們不盡遐想乾隆當年的巡游故事;周莊品牌標識通過運用淡藍色的背景表達“中國第一水鄉”的品牌口號,突顯其在眾多古鎮開發中的優勢位置,也讓游客永遠不會忘記它的品牌定位。“中國第一水鄉”既是周莊的品牌口號,也是其品牌定位。這不僅突顯出周莊在水鄉古鎮的領先地位,而且明確其不可替代的優勢地位。徐霞客鎮、湖父鎮和旺山村這三個村鎮沒有明確的品牌標志,在游客心目中印象不深,其品牌識別系統有待提高。
3.品牌傳播工具多樣
為了讓游客了解自身的品牌,各個村鎮都通過打造自己的品牌來進入市場,使游客通過認識其品牌形象來形成良好印象,通過喜愛品牌來促成最終的旅游消費。江蘇省各個特色旅游村鎮都充分利用當下各種傳播工具進行對外宣傳。9個江蘇省特色旅游村鎮都已建設自己的互聯網網站,便于世界各地游客隨時了解村鎮的基本信息和最新活動,隨著互聯網的全球發展,已成為特色村鎮宣傳自己的最主要手段。(作者單位:1.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2.鹽城紡織學院;3.北京大地風景景觀規劃院)
參考文獻:
[1]李澤華.江蘇省旅游特色村鎮品牌建設研究——以周莊古鎮為例:[碩士學位論文].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
[2]挖掘豐富多樣的特色景觀規劃生態宜居的旅游村——研究中心方明主人談特色景觀旅游
[3]王文霞.邢臺峽谷群旅游品牌建立的研究:[碩士學位論文].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6
1、 引言
城市化帶來的各種問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使人們越來越渴望到一個遠離城市的鄉村,過一段與世無爭的生活,鄉村旅游因此而備受青睞,相應的一些特色的鄉村旅游景點也在這種環境下迅速的發展起來,關于旅游村鎮的相關研究工作也隨之蓬勃發展。我國在2009年開展了爭創全國旅游特色村鎮的工作,通過打造鄉村景觀吸引旅游者,依托旅游業各個要素之間緊密的作用,形成了以旅游促發展的新型村鎮。本文主要從國外旅游村鎮建設和國內旅游村鎮建設研究對比入手,系統回顧國內外旅游旅游村鎮的相關文獻,并對其做出研究評述。
2、國外對村鎮旅游的研究
(1)旅游村鎮相關者態度研究
Reinhard Bachleitner(1999)從目的地居民角度研究了他們對開發鄉鎮旅游的態度[1]。Horn(2002)等人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對比了新西蘭Rotorua和Kaikoura兩地居民對發展村鎮旅游態度存在的差異,研究結果表明社區歷史和結構的研究更有助于當地居民更好地適應當地發展旅游[2]。Peter(2000)等人通過發放問卷的形式得出了某偏僻山谷的居民對新建的休閑娛樂設施的看法。得出的結果是,大部分人是支持當地旅游業發展的,但也存在著一些反對發展旅游業的態度。此外,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性別的不同也會導致人們對旅游業感知的區別。
(2)傳統村鎮旅游可持續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等問題越來越得到關注,而且旅游行業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所以導致了旅游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由于傳統村鎮歷史較為久遠,生態環境較為脆弱,所以為了保護其生態環境,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員開始關注旅游的可持續發展。Ahn(2002)等人將規劃系統作為基礎,論證了一個在區域旅游規劃中應用可持續觀念可能有用的模型。二戰后,西班牙地中海海岸旅游業發展迅速,但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旅游業的發展已經對當地的環境產生了一定負面影響。在20世紀末,為了改善當地旅游環境的質量,以及開發出新興的旅游目的地,西班牙政府嘗試將可持續發展引入旅游規劃的形式[3]。Burns PM,SanchoM M(2003)通過調查西班牙內陸村莊Cuéllar,得出政府引導的新興旅游地開發的旅游活動逐步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軌道[4]。
⑶村鎮旅游市場及經濟效益研究
Graham Parlett等(1995)就蘇格蘭Edinburgh古鎮進行了旅游影響的研究,強調旅游業巨大的關聯帶動效應,認為旅游業對村鎮內各相關部門以及社會整體經濟實力都有提升作用[5]。Oecd,Fleischer,Getz(2003)等認為城鎮旅游對當地經濟的貢獻和意義完全超乎人們的預期。英國愛丁堡歷史古鎮旅游業的發展對古鎮其他產業產生的乘數效應顯著,愛丁堡旅游業已經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最為重要的產業[6]。Isabelle Frochot(2003)通過細分村鎮旅游者的類型,得出了大部分旅游者去村鎮旅游的目的是比較隨意的,旅游目的地的主體并不會對旅游者產生很大的影響[7]。
3、國內對旅游村鎮的研究
(1)村鎮存在問題及保護研究
近年來,不少學者對我國旅游型村鎮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研究。魏小安等(2002)認為云南麗江大研古鎮的發展存在單一觀光、城市分離和超容量等問題,應在今后的發展中尋求創新[8]。劉昌雪(2003)認為皖南古村落旅游可持續發展存在一些不利因素[9]。孫靜、蘇勤(2004)對皖南徽州古村落――西遞、宏村的居民以及游客做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古村落旅游資源的視覺污染非常嚴重。論文還進一步分析了古村落視覺影響的現狀、成因及管理方法[10]。
(2)村鎮文化研究
文化是村鎮旅游發展的基礎和村鎮論文研究的重要內容。凌申(2003)認為鹽文化是蘇北鹽業古鎮極具潛力的旅游品牌,當地政府應抓住這一品牌,多角度、多層次、多線條地開發旅游文化資源,使古鎮游、古鹽文化游相輔相成,互為烘托,促進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11]。陸建偉(2003)認為江南典型的水鄉地理環境為傳統古鎮提供了必須的生態背景,明清以來水鄉商品經濟的發展為傳統古鎮文化奠定了物質基礎,文人雅士的流寓、本土人士的崛起豐富了傳統村鎮文化內涵,從生態背景、物質基礎和文化內涵三方面論述江南六大古鎮的文化成因[12]。
(3)村鎮特色研究
特色是傳統村鎮旅游發展的有利條件。阮儀三(2002)等人認為“水”是江南水鄉特色,是最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觀。濃厚的歷史文化是江南水鄉古鎮的獨特文化所在[13]。王瑛,于華友(2006)認為隨著我國城鎮景觀越來越現代化,城鎮個性也在消泯,四川旅游城鎮也是如此,因此在分析四川旅游城鎮景觀構筑優勢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特色構筑措施[14]。
4、國內外研究述評
對旅游村鎮相關研究進行的簡單的回顧和梳理,從中不難發現:
(1)在研究方法上
相對于國外研究,國內研究基本是局限于現象的定性研究,現有研究成果中,定性分析較多,定量分析較少,理論分析較多,數據分析較少,研究方法和手段較為單一。主要還是因為缺乏先進的理論及方法指導,進而影響了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2)在研究對象選取上
國內學術界研究對象多集中于知名度較高的江南水鄉古鎮等有限區域,對我國擁有的大量歷史遺存的旅游村鎮,尤其是近幾年新興的一些旅游型示范村研究相對較少,這種狀況不利于村鎮旅游資源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
(3)在研究內容上
國內關于旅游村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村鎮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村鎮的資源型研究,村鎮旅游的影響研究等,研究內容較為單一,有關村鎮旅游者的行為、村鎮旅游市場和品牌、村鎮特色塑造等方面研究的較少。(作者單位:1.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 鹽城紡織學院;3. 北京大地風景旅游景觀規劃院)
參考文獻:
[1]Reinhard Bachleitner,& Andreas H. Zins. Cultural Tourism in Rural Communities:The Residents’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9,23(44):199-209
[2]Horn C, Simmons D. Community Adaptation to Tourism: Comparisons Between Rotorua and Kaikoura, New Zealand[J]. Tourism Management,2002,23(2):133-143
[3][美]瑟厄波德.全球旅游新論.張廣瑞等譯[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1.150-151
[4]Burns PM, SanchoM M. Local Percep tions of TourismPlanning: The Case of Cuèllar, Spain [J] . TourismManagement, 2003,24(3):331-339
[5]Graham Parlett.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The Old Town of Edinburgh[J] .Tourism Management,1995,16(05),355-360
[6]Parlett G,Fletcher J,Cooper C.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the old town of Edinburgh[J]. Tourism Management,1995,16(5):355-360
[7]Isabelle Frochot.A benefit Segmentation of Tourism in Rural Areas:a Scottish Perspective[J].Tourism Management,2003,(11),335-346
[8]魏小安,竇群.云南麗江與大研古鎮的發展方向問題[J].小城鎮建設.2002,16(4):10-11
[9]劉昌雪,汪德根.皖南古村落可持續旅游發展限制性因素探析[J].旅游學刊.2003,18(6):100-106
[10]孫靜、蘇勤.古村落開發的視覺影響與管理――以西遞-宏村為例[J].人文地理.2004,19(4):37-40
[11]凌申.鹽城市曹堰古鹽文化保護區建設芻議.鹽業史研究[J].2005,13(2):35-37
1、引言
城鎮自身具有發展與變化的必然性[1],歷史文化名鎮也有發展的需求。其中,發展遺產旅游是實現古村鎮經濟發展和遺產保護最常用的途徑。但是,在旅游開發中一些古鎮越加“雷同”,旅游資源開發的形式較為局限[2]。
古鎮的旅游規劃,需要對游賞資源梳理整合,挖掘特色突出的歷史遺產,保護和建設具有游覽價值的歷史人文環境。在這一過程中,如何讓景區的地域特色鮮活起來,如何提升游客對歷史文化的感知,如何體現歷史遺產在新時代的價值,這些都需要我們開闊思維深入思考。
2、舊州鎮旅游資源現狀及問題
貴州省安順市舊州鎮是中國第四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也是黔中地域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 [3]。經過多年的建設積累,古鎮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建設性破壞”,但整體保存尚可。古鎮格局清晰,主要街巷完整,還有若干掛牌保護院落,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通過對歷史遺存的實地調研發現,舊州鎮內目前有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古鎮內的游賞資源缺乏梳理。古鎮具有游賞價值的區域范圍尚需統一規劃,幾處重要的游賞資源分布零散,不利于游客旅游觀光的完整性和便捷性。一些地段新建了現代建筑,體量和外觀都與古鎮氣質不協調,如中小學、多層住宅小區等,影響游覽感受。對此,規劃的首要內容就是梳理古鎮有價值的游賞資源,對游賞資源進行必要的銜接,甚至部分區域的協同改造。
第二,缺少具有“點睛”作用的的歷史建筑。舊州鎮曾是安順地區的首府,有三教合一的文化傳統[4],佛道儒三教的寺廟、道觀并存于鎮內,成為當時重要的交流場所和地標建筑。現今多數寺廟、道觀都已經損毀、荒廢了,原先的城門、鼓樓等標志物也拆除了,令人惋惜。在旅游開發中,有必要修復一批典型的歷史建筑,重新利用它們,提升古鎮的旅游形象。
第三,古鎮的若干標志性景觀節點已不存。根據《舊州鎮志》所記載,古鎮及周邊原有“八景”(注2),并由文人墨客賦詩相應,充分體現了舊州作為安順地區首府的歷史內蘊和文化沉淀。可惜的是這八景并沒有完整的保存下來。有必要采用適當的手段恢復、重現舊州八景,重塑古鎮的歷史人文框架,提升古鎮的歷史人文氣氛。
第四,古鎮“歷史邊界”不清晰。在新城鎮建設中,舊州鎮的規模逐漸擴大,同時一些老房子逐漸被現代建筑所取代,新舊地區逐漸交織,再加上古城墻早已不存,古鎮原先的“葫蘆形輪廓”(圖1)變得模糊。葫蘆形輪廓在貴州眾多古鎮中是唯一的[5],這一地方文化符號亟需挽救和傳承。
3、舊州鎮旅游規劃的幾點構思
(1)提取特色區域,打造精品游線
由于長期現代化建設的積累,古鎮往往出新舊建筑混合、新舊地段相互穿插的狀態,對游賞路線的組織有很大影響。在旅游規劃中,參考保護規劃的保護范圍,著重對歷史環境氣氛保存較好的區域規劃整理,梳理結構,以建立游覽框架。(圖2)在調研中發現,北街至麒麟山一帶涵蓋了多個節點,如城隍廟、清元宮、山體公園等,又與歷史氛圍濃厚的東街關系密切。規劃將北街與東街交匯處的現代平房拆除,開辟為清元宮的前廣場,作為大量人流的緩和空間,同時引導人流至城隍廟、麒麟山一帶,新規劃的這一條游線串聯了舊州最重要的幾個景點,在一定程度上彌合了歷史空間的連續性。(圖3)
(2)利用歷史建筑,賦予主題特色
建筑是凝固的歷史,歷史建筑濃縮了一個地區的文化特征。對老房子的利用一直是古鎮旅游規劃中重要的內容之一,除了沿街商鋪基本的業態之外,還可以挖掘老房子的特色,打文化牌。如西街的魯氏大宅(圖4),留下了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今天老宅子在歷經波折之后依然完整的保留了下來,它將作為具有地方特色的婚慶基地和婚紗攝影基地。又如北街衙門老房子,修整為小型的屯堡軍制展覽館,展示與屯堡軍屯建制相關的歷史展品和售賣特色紀念品,為商業街補充歷史氣氛。還有前文提到的清元宮,在古時作為慈善教育機構,修繕后命名為清元學堂,既是參觀景點,又可以作為當地學校的傳統文化拓展基地。
(3)修復歷史場景,兼顧使用功能
古鎮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古”,人們追求的是訪古尋蹤的意境。修繕整治街巷立面固然是重要的一個方面,另外對特定的開敞空間或說歷史場景的修復利用,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主要有兩種類型:一類是標志性建筑的故址復建,并結合周邊環境豐富功能。如恢復“八景”之一的“扶風夜笛”,文獻記載天寶橋上有扶風亭,乃舊州“乘涼賞月之勝區”。規劃將扶風亭與碧波湖文化廣場結合設計,作為舊州鎮的東門標志,為本鎮居民和游客修建一處懷古文化公園。另一類是特色資源疊加功能和內涵延伸。如八景中的“麟山晴嵐”,原指麒麟山景之秀美。在旅游規劃中,將麒麟山修建為體育休閑公園并建設t望平臺,與居民和游客的登山需求相結合。又如“南堤綠柳”,在護城河岸邊補種柳樹,修建為濱水健身步道。
(4)珍惜歷史要素,協調總體規劃
古鎮因特色才能脫穎而出,才契合“名鎮”之名,必須珍惜自身獨有的歷史元素。如舊州“葫蘆形輪廓”是古人營城智慧的結晶,體現了建城特色。雖然構成輪廓的城墻、城門基本不存,但通過現場調研和相關資料仍能推測出大致的位置關系。對其保護將在空間上對古鎮歷史范圍有所限定,有利于古鎮有重點、分層次的保護落實和更新建設。
另外,古鎮的街巷肌理是歷史積累而形成的,在城鎮總體規劃中不僅要保護主要街道,還應重視各條支巷、小路。同時,避免新規劃道路影響到葫蘆形輪廓所在區域,利用公共綠地勾勒輪廓邊界,保持古鎮的歷史城建骨架。
4、小結
舊州鎮旅游規劃秉承了“以史為本,借古營新”的理念,力圖從舊州本地的歷史傳統要素中尋找有價值的元素,用現代人愿意接受的“新”豐富舊貌,讓古鎮舊貌換新顏。這里的“新”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開發新的游賞路線。古鎮豐富曲折的道路系統體現了深厚的人文沉淀,是形成游賞路線的天然條件。除此之外,在交通組織中,還可以考慮不拘泥于原有的街巷交通,通過適當的調整整合資源,有選擇的銜接重要的節點空間,促進精品游覽線路的成形。必須強調的是,古鎮的保護是第一位的,任何新建設和調整都應滿足文物保護可逆性的原則,不能產生實質性的破壞。
第二,賦予老房子新的主題。為了更好的體現歷史建筑的價值,在旅游規劃中應依據歷史建筑的原有性質賦予適當的主題功能,以發展旅游經濟。在主題的選擇上,以凸顯歷史特色為佳。根據名人軼事、歷史活動等,挖掘具有一定獨特性的文化類主題,并對主題進行演繹和延伸,開發一些接地氣、本土化的特色服務。
第三,賦予歷史場景新的內涵。古鎮中的一些場所充滿了人文情懷,找出并強化這樣的歷史場所,引導人們從中獲取精神的共鳴,是旅游規劃、景觀設計中應該注重的方面。歷史場景是空間與文化、功能與文脈的載體,在規劃設計中,要將空間環境結構與社會文化形態結合起來[6],形成集審美、史學、文化、使用等多方面價值于一體的復合型空間。這其中的功能屬性,是較難體現的部分而更應重視起來。
歷史文化名鎮的旅游規劃,要尊重歷史,又要體現發展,在保持本真的基礎上創新性的服務于旅游產業。關于歷史文化名鎮旅游規劃的思考不止于此,需要我們繼續研究和實踐。
注1:本文為貴州省安順“大屯堡”旅游規劃階段性成果。
注2:根據《舊州鎮志》所載,“舊州八景”為麟山晴嵐、文閣夕照、扶風夜笛、華嚴晚鐘、南堤綠柳、北嶺寒梅、翠微春靄和碧波秋月。
參考文獻:
[1] 嵇嵐.歷史城鎮的保護再思考. 2008 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2008
[2] 宋瑞.古村鎮旅游的問題與難題[J].旅游學刊,2010.06
[3] 楊開.貴州安順市舊州古鎮的特色分析與歷史保護. 2007 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2007
中圖分類號:J0文獻標識碼: A
古鎮窯灣位于京杭大運河與駱馬湖交匯處,三面環水,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水鄉古鎮,素有“黃金水道金三角”和“蘇北小上海”之稱。早在明清時期,窯灣就是南北水陸交通之要津和蘇北商業重鎮,市井繁華,商號云集,全國有18個省的商人在此設立商會,有10個國家的商人和傳教士在此建商號、教堂,經商傳教,明末清初形成的兩條主街道,至今仍保持原有風貌,現存古民居群834間,商會館、古廟、碑亭、古橋、古槐、古松等人文自然景觀20多處,被專家和媒體稱為“南有周莊、北有窯灣”。
窯灣古鎮古建筑遺產是運河文化的象征,厚重的歷史孕育了窯灣的獨特建筑文化,整體規劃和建筑特點上獨具風格,有湖有水,有著古老的街巷,有數千年的四方文化交融。
古鎮的建筑是南北、東西各地建筑文化相互交融的結晶。
古鎮建筑風格十分獨特,其三面環水,因水而建的格局,酷似江南,又有北方四合院的痕跡,融南方的玲瓏精巧與北方的四合方庭為一體,間或有西北的窯洞、大草原的蒙古包的痕跡以及純西方建筑。
如蘇鎮揚“玲瓏精巧”的建筑風格。蘇鎮揚會館及住宅,是江南水鄉風格,青石街道,兩廂樓檐出廈。住宅和商業樓連接在一起,四進院落,室內多置木雕屏風,上面雕琢精致花紋,用工用料考究。江西人、蘇州、揚州、鎮江等地人住宅多在窯灣南大街,住房建筑是江南水鄉風格。青石街道,兩廂樓檐出廈。住宅和商業門市樓接在一起,四進院落。樓房注重防雨,有堂樓廊檐、走道廊檐,四周有曲廊檐。主屋堂樓寬大透光,室內隔間墻多是木隔扇,減少占地空間,還有移動式隔墻(屏風)落地罩式木雕隔墻,雕琢精致花紋。
如山西建筑風格。山西人的建筑多在西大街,房屋布局嚴謹,呈現出門窗小、庭院小的天井院特色,且門窗上沿皆為半圓結構,窯洞的痕跡依稀可見。房屋磚木結構,人字立梁,楠木框架。住宅前后四進院落,寓言四進士。每道設三個臺階,寓意為登三級,步步登高。
如福建建筑風格。福建清朝初在窯灣南、中、西大街都建有宅院。福建人宅院門窗寬大,院落寬大,院子前有高大影壁墻,院道多為青磚、石板。福建人建房以木結構為主,斗柱梁架用料寬厚,屋山墻多設風火墻,每道院角都設下水道。前后大門厚重,設有防盜杠防盜銷。建房帶有閩鄉習俗,體現防臺風、暴雨和防海盜觀念。典型建筑為吳家大院,它是窯灣古鎮最大的宅院,南北長80米,東西寬20米,共四進院落,整體呈“弓”字形,院落前低后高,很有層次,每進院落都呈“井”字形,以聚財氣。吳家大院體現了南北建筑文化的融合,帶有福建沿海建房風格。
如會館建筑風格。窯灣原八省會館在建筑工藝上各具風格。山西會館原是明代所建的關帝廟,山東會館原是明代所建的桃園結義三圣廟。福建、江西會館在南方園林布局結構上注入了新的活力,富麗豪華,生動活潑。
又如西方建筑風格。清末,美英法等國商人和傳教士在窯灣經商或傳教,建有教堂廟宇10多座,蘇北地區最大的天主教堂建于此地,這座宏偉的歐洲哥特式建筑占地18000平方米,由主教堂和修女教堂并建,有樓房百余間。當年的窯灣,數百家商業店鋪遍布12條主要街道,糧行、鹽行、船行、八省會館、十省商業代辦處,五國辦事處及2座教堂、8座廟宇。鎮上駐有美英法俄意荷蘭加拿大等國家的商人和傳教士近百人。船來人往,處處繁忙。
古鎮建筑的另一大特點是全鎮建筑總布局根據歷代軍事家軍屯營盤陣圖而建。到了古鎮,最顯眼的就是幾座炮樓,由此可以了解到此地應當是軍事重鎮。窯灣鎮呈三角形,西南面朝運河,其中、東、西各有一座炮樓,登上炮樓,既可俯瞰全鎮,也可瞭望遠方。
窯灣古鎮的布局很獨特,它不以傳統的一字形、十字形或井字形為街區格式,而以一個中心區,三條放射狀街道作為獨具一格的建鎮格局。建筑方式采用“奇門遁甲八卦迷宮陣”和“七星八卦陣”。之所以有這種獨特的建鎮格局,是因為窯灣自楚漢起便是古營盤,千百年來一直是軍事、政治特區。公元前209年,楚王韓信建都下邳,東軍營設在窯灣,按孫子兵法實施自然水土工程,利用樹木蔽體構成奇門遁甲八卦陣勢。公元1840年,舉人臧紆青為防外侵敵人,在窯灣建筑軍事設施 “七星八卦陣”。按八卦方位設立炮臺于城墻上,8門炮控制城外周圍8個方位,炮群聽從中央炮樓旗語、燈語指揮,中央炮樓設在東當典,樓高10米,視野可覆蓋窯灣古鎮街區。“七星”,是指大東門炮樓、南門炮樓、拐彎炮樓、楊家巷炮樓、山河街炮樓、界牌炮樓、西門炮樓,這些炮樓全矗立在五華里長街道上,布形北斗星。八卦圖中心太極線是窯灣街“S”形五華里步行街道,八卦分天盤、地盤、人盤。窄窄的青石板地面,兩邊店鋪青磚瓦、飛檐、紅柱,統一色調建筑,街道彎曲很難辨別地盤方向。
窯灣鎮古建筑不但工藝技術高超,軍事設施精密,在音學上也深有奧妙,如同北京的天壇回音壁一樣,在一定位置呼叫一聲,全鎮方圓五華里都能聽到。
古鎮的街區布局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觀念,建設遵循的是五行八卦風水理論。建筑群落不是橫平豎直、朝向周正,而是呈“s ”型、八卦形態,將古鎮劃成兩個半圓,人稱“七星八卦”。古鎮至今仍保存原汁原味的街巷15條 ,總長度為1327米,所有街巷皆與兩條主要街道相通,有迷宮街之稱。
古鎮因水而生,因水而榮,古鎮人自然了解水的習性,因此建筑物大多采取砌石為基、木構房架,有墻倒屋不塌的特點,就連房門朝向,也根據沿河地形特點,以及風水理論而設計,既自然協調,又采光充足,又滿足了人們驅利避害的心理需求。窯灣古鎮自建鎮以來一直有良好的排水功能,五華里S形街道,兩廂廊檐下各有一米寬、五寸高的臺階,中心街石板下是半米深下水道,目前,主要排水管道從未清淤,亦從未堵死。
中寧街,古鎮主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仿江南水鄉街道模式,街道兩側各伸出1米廊檐,舉目一線天,青石鋪路,廊沿下日不曬、雨不淋,街道門面房用木板柵式門,樓上街面墻用木板代替前墻,街兩廂排無數廊檐柱。這些木質結構建筑有消音作用。5華里的狹長街道,分支出12條 伸長巷,既方便進出,又有通風消音的功能,只聞討價還價之聲,無車馬喧之擾,典型的步行街格局。
窯灣建筑物總體來說古樸素雅,但是在局部細節上,也不乏獨具特色的各種雕飾。比如廊沿下簡潔的萬字紋,屋脊上鏤空的瓦飾,山墻上別具一格的圓形小窗,重檐的火墻,門前的石鼓,以及檐下的磚雕等。
窯灣古鎮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理優勢造就了獨特的建筑文化,它以融匯南北中西的建筑藝術風格、科學布局的風水防御功能、吸收接納相互交融的個性特色,為我國建筑文化體系增色添彩。
參考資料
一、陳爐古鎮旅游資源調查
陳爐古鎮地處渭北高原,地形為土石低山梁塬丘陵地貌。今屬陜西省銅川市印臺區管轄。全鎮總面積99.7平方千米,全鎮人口約2萬人。由于當地處于黃土高原和關中平原的分界區域內,全年降水少,植被稀疏,自然環境一般。陳爐的主要旅游資源集中在歷史人文旅游資源的范疇中。其擁有的大量古代窯址、歷代燒瓷碎片、窯神廟遺跡等歷史遺存被專家、學者所重視。在2006年,陳爐古窯址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耀瓷燒制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陳爐古鎮被命名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據史料記載,陳爐鎮是因為“陶爐陳列”而得名,因陶瓷而留名。陳爐古鎮是宋元以后耀州窯唯一尚在制瓷的舊址,其燒造陶瓷的爐火千年不息,形成“爐山不夜”的奇特景觀。
二、古鎮旅游開發現狀分析
1、旅游開發已見雛形,但基礎設施投入不足
自從陳爐古鎮被列為我國歷史文化名鎮的目錄之中,陳爐古鎮的旅游開發就迅速展開。經過五年的發展,當地的旅游開發已經初見成效。從銅川市前往陳爐的唯一一條道路實現了路面硬化,路面寬度3.6米,基本滿足旅游進入的需要,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通訊基站架設,滿足了旅游通訊的需要。古鎮古窯址區域內設置了統一的標示牌和路線指引,實現了旅游標志物的辨識。以當地居民為主體,開辦了一些能夠提供基本餐飲、住宿服務的“陶家樂”旅游項目。但旅游基礎設施的投入是相對巨大的系統工程,陳爐古鎮的旅游開發要做大、做強,就比如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實現可持續的長遠發展。比如:在古鎮的進口處設立游客服務中心,古鎮給排水設施的完善,垃圾處理廠的建設,旅游開發區域內建筑的同意修繕、維護等都有待投資建設。
2、開發主題不明確,缺乏重要景點的打造
陳爐古鎮的旅游開發主題首先應當明確。在目前陳爐的旅游開發過程中,實施的旅游方案是對于村鎮格局和建筑的完整展現,并加入一些窯址遺存的展示。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這些做法也不失為陶瓷文化展示的一個方面,但未能抓住精髓。在旅游開發的實踐中,每個古鎮都必需抓住自己的優勢,大肆渲染。陳爐古鎮則應該在“窯”字上大做文章。在重要的旅游節點上打造旅游吸引物,比如恢復窯神廟,重現窯神祭拜的儀式;擇地仿建古代窯廠,讓游客能夠真切地感知古代制瓷過程等。
3、手工業優勢明顯,但旅游商品開發不足
作為延續千年的陶瓷生產重鎮,陳爐的手工業相對發達,至今當地的陶瓷廠眾多,能夠生產各種陶瓷制品。但能夠給游客提供的旅游商品卻嚴重缺乏。甚至在當地并沒有能夠代表陳爐本地特色的陶瓷制品。筆者在2013年2月走訪陳爐時發現,當地的陶瓷廠、陶瓷作坊僅僅生產外地的訂單產品,而對外銷售的也僅僅是在銅川、西安等工藝品市場隨處可見的“倒流壺”,這樣的窘境不但和具有悠久陶瓷歷史文化的陳爐古鎮的文化定位極不相稱,也難以提高當地居民的旅游收入,同時還影響了游客的旅游需求,是旅游開發中的一塊明顯的短板。
4、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亟待環保工程的投入
陳爐古鎮平均海拔1200米,呈現兩山夾一溝的基本地形格局,交通相對閉塞,只有一條公路和銅川市區相連。由于特殊的地理條件,長期以來,陳爐人習慣于將廢棄物就地傾倒,當地保持的歷代燒瓷碎片“磁瓦山”就是這樣形成。難以降解的垃圾在陳爐的河溝、洼地隨處可見,對當地環境造成了較大的污染,也不利于良好旅游形象的塑造。而當地地處半干旱地區,水資源本就匱乏,一旦垃圾污染了珍稀的水資源,造成的后果將更加難以估量。隨著大量游客的進入,污染的可能性也會隨之加大。因此,在陳爐旅游開發的過程中,引入環境保護工程和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5、資源稟賦優良,但宣傳不足
陳爐古鎮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文物考古價值在陜西地區的古村鎮中可謂名列前茅,但遺憾的是良好的資源稟賦并未形成巨大的旅游吸引力,可謂“養在深閨人未識”。陳爐的知名度非常有限,省內游客甚至銅川本地居民對于陳爐古鎮都知之甚少。當地政府也曾探索依靠拍攝電視劇《陳爐古鎮》來打響旅游知名度,但由于電視劇收視率較低而未能達到預期目的。
三、古鎮開發前景展望
1、利用多種渠道招商引資,加大資金投入,打造秀美陳爐、文化陳爐
旅游開發需要資金的支持,基礎設施建設、重大景觀打造都需要大額資金。對于財政實力相對較弱的銅川市來說,必須增加融資的渠道來解決這一問題,如:利用銀行貸款,出讓部分經營權,吸引外地客商投資等都是可以使用的途徑。在此基礎上,開發陳爐古鎮的過程中注重文化的挖掘和環境的優化,應該是未來陳爐旅游開發的主題思路。
2、重建重要景觀、恢復部分遺跡,增加游客旅游活動的可參與度
對于大部分游客來說,旅游的需求主要是身心、感官需求的滿足。陳爐的悠久歷史必需通過具體的景觀、項目傳遞給游客,讓游客真實地感知到文化的存在,最終獲得旅游需求的滿足。陳爐古鎮應該恢復眾多的神廟、寺廟遺跡,重現古窯燒制技法的表演展示,并提供陶瓷加工體驗區,讓游客能真正體驗燒制瓷器的全過程。以這些具體的景點為依托,全面地展示陳爐悠久的陶瓷文化史。
3、注重宣傳,融入精品旅游線路
陳爐古鎮的知名度相對較低,其地理區位又相對遠離客源市場,所以有效的宣稱就顯得至關重要。一方面可以增加媒體宣稱的途徑,利用網絡媒體、平面媒體全面介紹陳爐,吸引更多的關注;另一方面也可以考慮和周邊知名景區進行合作,融入到經典旅游線路之中。比如:可以考慮將陳爐納入到“西安---延安”陜西北線旅游之中,既給陳爐帶來了大量的客源,又使得原本“西安---延安”之間較長的旅游交通時間中加入了新的景點,能有效緩解這一游線中游客的疲勞度。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TS958文獻標識碼: A
一、引言
城市規劃快速發展,城市同質化現象異常嚴重。城市風貌規劃是最近興起的規劃類型,主要解決城市文化,城市特色的問題。風貌中的“風”是“內涵”,是對城市社會人文的非物質特征的概括,是社會風俗、風土人情、戲曲、傳說等文化方面的表現,是城市居民對所處環境的情感寄托;“貌”是“外顯”,是城市物質環境特征的綜合表現,是城市整體及構成元素的形態和空間的總和。傳統建筑風貌的研究不僅要弘揚地區的歷史文化,更重要的是繼承本土特色的建筑元素,對城市風貌規劃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國內對于民居建筑風貌已經有較多的研究,包括對徽派建筑、北京四合院、石庫門建筑、福建土樓、蒙古包、吊腳樓等,但是目前對于江淮地區建筑的研究較少。一般來說,人們把江淮地區的建筑等同于徽派建筑,但是,江淮地區建筑風貌不同徽派,江淮地區的建筑與徽派建筑有著較為明顯區別。
所以,本文將通過對江淮地區風貌的研究,為江淮地區城市特色營造提供一定的支撐。
二、研究設計
1.研究范圍
江淮,是指長江淮河一帶,本研究是指江蘇省和安徽省的中部地區,主要包括安徽的合肥、六安、安慶、淮南、滁州等;江蘇的揚州、泰州、淮安等。
2.研究對象
本文主要針對江淮地區傳統建筑作為研究對象,為了全面的認識江淮地區的傳統建筑風貌,選取江淮地區典型傳統建筑進行研究,主要包括了合肥地區典型傳統建筑風貌、揚州古城傳統民居建筑風貌、以及其他一些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傳統建筑。案例選取的原則主要是對于傳統建筑風貌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省級以上的文物保護單位,以保證案例的研究價值。
3.研究方法
主要對合肥地區典型傳統建筑風貌、揚州古城傳統民居建筑風貌、以及其他一些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傳統建筑進行歸納分析,最終得出江淮建筑風貌特點。研究方法主要使用案例研究法、文獻收集法。
三、案例研究
1.合肥地區典型建筑風貌案例研究
合肥市悠久歷史,江淮建筑風貌特征較為明顯。典型傳統建筑案例包括了三河古鎮、李鴻章故居、段氏祠堂、衛立煌故居、以及楊振寧故居等.本次主要選取了三河古鎮和李鴻章故居作為研究對象。
1.1三河古鎮
三河古鎮位于合肥市肥西縣,因水系豐富,建筑富有特色而得名,是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是江淮地區建筑風貌極具代表的特色古鎮。
三河古鎮的鋪地材料主要青石板,民居的門主要為門罩式。商業街巷一般為排木門,均可拆卸,有利于店鋪和街巷的直接溝通。開窗的形式和徽派建筑較為相似,一層不開窗,或者一層只開較小的門窗,開窗主要在二層。
三河古鎮外墻均為清水墻,在外觀上,三河的磚墻與江南的白色粉墻不大一樣,同北方的清水墻視覺效果較為接近。分戶墻體沿用了皖南的馬頭墻的形式,所以在人視的角度,看到屋頂的部分主要是挑檐,另外瓦的材料主要是青灰色蝴蝶瓦。馬頭墻上和檐磚之間是有橫梁退臺處理的,防止雨水清洗墻面,處理細節細膩。
1.2李鴻章故居
李鴻章故居位于合肥市淮海路商業步行街中段,是典型的晚清時期的江淮民居建筑。
李鴻章故居采用“外部見磚不見木,內部見木不見磚”建筑結構形式,建筑色彩外部呈現青色,內部主要為木材本色。李鴻章故居建筑屋頂采用的是傳統的硬山頂,區別于徽派的馬頭墻的形式,屋頂材料為灰瓦。李鴻章故居的雕刻堪稱一絕,它繼承了徽雕的圖案和風格,但在刀法上不如徽雕的細膩。徽雕絕大部分都集中在門口對外展示,帶有夸耀的成分;而李鴻章故居卻在內部做文章,更符合古代文人含蓄內斂的性格。
通過對以上案例建筑分析,合肥地區傳統建筑有一下特點:合肥地區民居屋頂形式主要采用馬頭墻的形式。屋頂處理分為二種形式;第一種是硬山式,山墻不出頭,循著屋頂的坡度構成人字形;第二種山墻高出屋面,做出梯級狀。合肥地區傳統建筑色彩:合肥地區建筑既有粉墻黛瓦,又有清水磚、灰墻、灰磚瓦。典型的青堂瓦舍如李鴻章故居,而典型的粉墻黛瓦形式的如包公祠。
2.揚州古城傳統民居典型傳統建筑風貌
古城揚州是我國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歷史名城之一,揚州建筑和園林兼有北方造屋之雄勢與南方筑園之秀氣。對江淮地區的建筑風貌研究就有重要的價值。
揚州古城民居傳統建筑門樓雄渾鍵勁,形式講究,種類繁多,有八字形、凹字形、匾墻形、飛轉門檐形等。八子形門樓最為考究的是南下河68號的湖南會館;凹字形的代表有青蓮巷19號大鹽商周扶九門樓,南河下七二三所平園門頭;匾墻形的有南河下170號鹽商汪魯儀門門樓。
揚州傳統建筑墻體:渾厚古樸。揚州地區傳統建筑墻體材料主要是清水磚。墻體的形式主要有5種,分別是:磨磚對縫墻、青磚,青灰,絲縫,清水磚扁砌、和合墻、亂磚清水墻、馬頭墻。揚州地區的馬頭墻較徽派民居是有區別的,徽派民居的馬頭墻,墻體單薄簡潔,用白灰罩面,墻頭常砌成徽翹狀的鵲尾式,揚州地區的馬頭墻碼頭有印斗式,坐吻式、鵲尾式等多種形式。
揚州傳統建筑屋頂:韻律美感。揚州地區傳統建筑屋頂形式有四個方面的特色:小瓦屋面鋪接不但行列均勻齊直,而且瓦與瓦之間搭接厚密;屋面的坡度由峭到曲到翹;出檐椽頭加一道封檐板;揚州民居四合院圍合坡面是整體的。
3.其他具有重要歷史建筑的建筑風貌研究毛坦廠鎮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對于江淮地區建筑風貌的認識有著重要的意義。
毛坦廠明清老街門窗都是采用門罩式,但是較徽州民居的門罩和北方民居的門罩相比,毛坦廠明清老街的門罩樸實,沒有過多的裝飾。建筑墻體均是清水磚,同北方的清水墻的視覺效果較為接近,區別于徽派建筑的石灰粉和泥涂墻。明清老街的分戶墻同樣采用了皖南的馬頭墻的形式,但是馬頭墻的色彩為青灰色。
毛坦廠明清老街的馬頭墻上直接排檐磚,上面鋪上小青瓦,較徽派建筑相比,馬頭墻更加簡化。瓦的材料主要是青灰色的蝴蝶瓦。
江淮地區傳統建筑風貌特點通過對以上案例分析發現,江淮地區傳統建筑風貌既有北方建筑的特點,又有徽派建筑的風格。特點總結如下:
1.總體格局
延續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現人、自然、建筑的融合統一,強調“尊重自然、尊重環境、尊重建筑、尊重人居本身”,總體格局因地制宜、順勢而建,與周邊環境和諧共榮。
2.建筑布局
江淮地區水系豐富,水網縱橫的地理特征,依水而建是江淮地區傳統建筑的重要布局特點之一,在平面布局上,江淮傳統建筑主要采用天井式布局方式。
3.建筑色彩
縱觀江淮地區的兩個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是一種完全區別于徽派的建筑色彩,建筑墻體用青磚砌成,墻體外部不增加涂面,墻體色彩為青灰色;建筑屋頂用青灰色的蝴蝶瓦,屋頂顏色較墻體偏深。李鴻章故居的建筑色彩都是灰色調,色彩樸實素雅。
4.建筑結構與材料
江淮地區傳統建筑結構形式普遍采用磚木結構的形式,建筑材料上青磚、木材、灰瓦等。塑造的形式通常是“外面見磚不見木,內部見木不見磚”。
5.建筑構件與裝飾
江淮地區傳統建筑構件中鋪地材料主要青石板,少量會使用鵝軟石鋪砌;民居的門主要為門罩式,樸實沒有過多的裝飾;開窗的形式主要是木制格柵窗。裝飾部分以雕刻藝術為主,油飾彩畫藝術為輔。
6建筑屋頂形式
江淮地區傳統建筑的屋頂形式吸收了北方建筑和徽派建筑的特點,既有硬山頂,也有馬頭墻的形式,主要是兩坡的形式。馬頭墻的座頭也汲取了南北的精華,兼具印斗式、坐吻式、鵲尾式等多種形式。
四、結論與討論
通過案例研究發現,江淮地區的傳統建筑兼具南北地區建筑的文化,既有徽派建筑的內涵,又有北方建筑的外延。形成的原因是江淮地區的地理位置剛好處在南北的過渡地帶,建筑風貌上自然有南北混合的血液。
江淮地區建筑更加注重材料本色的運用,建筑色彩表現為材料本身的顏色。建筑風貌整體更加淳樸,主要裝飾主要集中在建筑外立面重點部位以及內部裝飾,注重的是建筑內在的美。通過這一次研究,深刻體會到了江淮地區人民的質樸精神。
參考文獻
1 劉致平 《中國居住建筑簡史》,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0.10
2 辛福森 《徽州傳統村落景觀的基本特征和基因識別研究》,碩士學位論文,2012.6
3 張釗 《合肥地區傳統建筑文脈在當代建筑創作中的借鑒和發展研究》 碩士畢業論文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