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3 08:06:0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大學心理咨詢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心理二級論文參考文獻:
[1]中國就業培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二級)[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中國就業培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基礎理論)[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249-315。
[3]姚芳傳、王克威主編.精神科查房手冊[C].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4]中國就業培訓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三級)[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5]王長虹、叢中主編.臨床心理治療學[C].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心理二級論文參考文獻:
[1]勞動和社會保障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與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三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4-137.
[2]勞動和社會保障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與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心理咨詢師(二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4-42.
[3]郭念鋒.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418-426.
[4]樊富珉主編.大學生心理咨詢案例集[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58-108.
[5].郭念鋒《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6].郭念峰《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三級)》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7].郭念峰《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二級)》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心理二級論文參考文獻:
[1]心理咨詢師(二級)。中國就業指導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編寫。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8-0171-02
2012年1月,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實踐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獲取、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1]心理學作為一門研究人的行為及心理現象的學科,是和生活實踐緊密聯系的學科,也是應用型的學科,這就注定了應用心理學專業培養的學生僅僅具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和技能。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是在應用心理學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過程中,圍繞培養目標,對學生進行專業意識教育、實踐能力培養以及專業技能培訓的各種教學、實踐環節與教學活動的有序運行體系。
一、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開展的依據
(一)關注學生的主體意識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后簡稱《綱要》)中提道:“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2]任何人的成長和發展都離不開主客觀兩方面的相互作用。教育能否對個體產生積極的作用,關鍵要看個體是否有積極的意愿。教育的內容固然體現了社會對個體的要求,但在教育過程中,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意愿和興趣,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設置實踐教學內容時,不能是為了實踐而進行的實踐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設置的實踐活動能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重視其動手操作和情感體驗。只有通過實際操作,學生才能把理論和實踐知識融入生活中。只有投入了感情的活動才是有生命的活動,才能夠為學生的成長發展創造條件,也才能夠保障實踐教學的成效。
(二)服務社會是開展實踐教學的基礎,也是實踐教學的目的
《綱要》中還提道“增強社會服務能力。高校要牢固樹立主動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全方位開展服務……”[2]服務社會是教育的目的之一,也是檢驗所培養人才的標準之一。教育要培養出合格的人才,就必須走出校門,同社會接觸。從這點出發,開展實踐教學就必須要找準同社會的接觸點――實踐單位。選擇實踐單位,不僅要與本專業相關,更要關注學生在這個單位中是否能做一些具體的工作,是否真的能鍛煉了能力。社會上普遍存在這種心理――害怕實習生影響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即便一些單位接收了實習生,也只是讓他們做些打字發文件之類的工作,同專業相關的業務是插不上手的。這就要求學校必須了解社會的真正需求,以服務社會為目的,在進行日常教學時有針對性,在進行實踐教學時,能夠踏踏實實融入工作,而不認為僅僅是在參觀。學生只有深入接觸社會,才能了解到心理學真正的魅力。學校只有服務社會,才能換來實踐教學更大的空間,也才能體現實踐教學的目的。
二、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的內容
顧秉林先生在清華大學第22次教育工作討論會上指出,實踐教學是指圍繞教育教學活動目的而開展的、學生親身體驗的實踐活動,它既包括為認識探索自然規律、掌握技術知識而開展的科學實驗、生產實習等必要的驗證性實驗,也包括為解決實際的生產和社會問題,提高創新能力而開展的研究性、探索性、設計性、綜合性實驗,還包括以了解社會和國情、提高全面素質為宗旨的社會實踐[3]。根據這一界定,綜合相關院校的辦學經驗,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社會的需求,陜西理工學院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心理學實驗。根據特定的目的,運用心理學儀器設備等研究工具,對研究的某些變量進行操縱或控錨,以探求心理現象及行為的發展變化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既包括傳統的認知類實驗,也應當包括新興的行為研究實驗。目前,本專業已經建立起兩大心理學實驗室,即基礎心理學實驗室和行為研究實驗室,包括基礎實驗室、行為觀察室、沙盤室、心理測評室、團體輔導室、心理咨詢室等。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同時,還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加大了對學生和社會的開放力度。如,心理咨詢室還負責提供全校學生的心理咨詢工作,低年級學生可在此見習、幫助咨詢教師安排活動,高年級學生在取得咨詢資格之后,也可進行咨詢活動;對心理學社的學生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沙盤室固定時間開放,利用沙盤游戲讓學生進行自我剖析;心理測評室則承擔過地方單位員工的心理健康評估等等。這些實驗室的建立和開放利用,不僅改善了學生專業技能訓練的條件,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心理學實訓。心理學實訓是心理學職業技能實際訓練的簡稱,是指在學校控制狀態下,按照人才培養規律與目標,有計劃、分步驟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學職業技術應用能力訓練的實踐教學活動。這部分共開展了三項,分別是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訓練、心理咨詢技能訓練和數據處理技能訓練。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訓練主要任務是訓練學生的教學設計及教學技能;心理咨詢技能訓練要讓學生了解心理咨詢的類型、基本手段、方法和技巧,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心理咨詢的基本技術,初步具備在不同情景下進行心理咨詢的能力;數據處理技能訓練則主要讓學生掌握統計分析的基本方法,并具備數據分析能力,從而更好地為心理學研究和應用服務。
科研活動。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課內外的科學研究活動(教師的科研課題或學生自己研究的課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方面,學校設有“挑戰杯”等學術科技競賽活動,會對有價值的課題立項,并對學生的科研工作進行評比獎勵。應用心理學專業的教師和學生每年都會就社會或校園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申報,采用查閱資料、訪談、調查、數據分析等方法進行調研,如“陜西理工學院校園規劃的人文價值”“陜西理工學院大學生網絡消費心理研究”等等。此外,還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幫助教師進行問卷施測、錄入數據分析,討論結果等等,這些既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勤于思考的科學意識,也鍛煉了相應的實踐能力。
職業培訓。根據國家相應的職業標準或行業的知識、技能的等級標準,培訓學生相關的職業能力,以獲取相應職業技能乃至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為目的的實踐教學活動。根據專業培養計劃,應用心理學專業主要分為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和人力資源管理方向。前者有心理咨詢師證件考核,后者有人力資源管理師證件考核。對于心理咨詢師,畢業時學生約有60%持有三級資格證,相較而言,人力資源管理師報考率低些,畢業時持有率約30%。此外,還有一些同學從就業的方面考慮,會參加會計資格認證、秘書資格認證等考試。
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學年論文在大三上學期進行,目的是為了培訓學生查閱資料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為畢業論文的撰寫奠定基礎;畢業論文是指心理學專業學生在完成學業前,在老師的指導下,個體獨立從事心理學研究并撰寫相應的研究論文。每年學生都可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同教師商議,確定選題。在為期8周的論文寫作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專業知識的應用,可以說是對學生的一次終極考核。
專業見習和實習。這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關鍵環節。就是在實踐中學習,學生在學校統一組織和老師的指導下,根據應用心理學的職業方向,在校內外實習場所等真實工作環境中進行參觀或從事相應的實際工作,以獲得有關心理學知識和技能的實踐活動。實習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和職業心理品質。見習一般從大一第二學期一直持續到大三第一學期,專業見習的時間為三周。見習的場所為漢中市精神病院、漢中市第三監獄、漢中市三二零一醫院和陜西理工學院的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專業見習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心理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提高學生應用心理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夠增進學生對于心理學專業課程的興趣,為下一步的專業實習奠定了思想基礎。陜西理工學院的專業實習在第三學年開始,截止到大四上學期,總時間為一年半,在大四上學期還會專門安排兩個月的時間讓學生以正式工作者的身份進駐各實習點,進行咨詢技能的繼續學習鞏固。實習的地點有漢中市勞教所,漢中市第三監獄,漢中市精神病院、學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漢中市的部分心理咨詢機構以及各中小學實習基地。專業實習主要解決專業技能中兩大技能的形成問題,即心理診斷技能、心理咨詢與治療技能的形成。學生把學到的專業應用型技能知識由輸入到輸出,應用型操作技能由模仿到熟練進行,經過不斷訓練,使心理診斷技能、心理咨詢與治療技能得到不斷提高[4]。
三、未來建設的重點
盡管現在的實踐活動形式較多、訓練內容較豐富,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些不足之處也是我們未來建設和發展的重點。
首先,關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活動較少。陜西理工學院位于中國西部陜西省漢中市。漢中市位于巴山和秦嶺之間,交通不便,工業經濟一直比較落后,具有一定規模的常規企業較少,因此,可聯系正規的實踐單位比較少。雖然嘗試在民營企業中進行實踐,但由于民企的經營及管理隨意性較大,感覺實踐效果不佳。建立適合的企業實踐基地將是學校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關注的重點之一。
其次,關于師資隊伍的建設問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專業建設水平的關鍵。而實踐教學對師資的要求更高,既需要教師對本學科的理論知識有深入的研究,又需要教師具備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豐富經驗,兩者缺一不可,這正是制約許多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發展的瓶頸。雖然學校在建設專業實踐基地的過程中,邀請部分實踐基地的骨干人員擔任校外實踐導師,但仍然未能有效地解決此問題。如何豐富教師的實踐經驗,也是今后工作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鮑謐清,韋洪濤.論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構[J].繼續教育研究,2011(5):134-136.
一、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
近十年來,應用心理學專業在我國多所高校包括不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得到迅速發展,然而有調查顯示,該專業學生認為本專業存在課程設置欠合理、理論聯系實踐少、實驗少、教學手段較單一等不足,特別是“缺乏實踐,缺乏處理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被認為是當前心理學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們最近對207名在校學生的專題調研中也發現,學生對實踐教學環節表示了較為強烈的愿望!根據以往的調研和我們的體會,不少地方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長期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一是專業教育理論教學偏多,實踐教學偏少;二是實踐教學模式較單一,缺乏創新性,實踐教學系統性、針對性不強;三是實踐教學師資力量較為薄弱,亟需具有理論知識深厚、實踐能力突出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四是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這方面突出表現為傳統應用心理學實踐教學基地偏重學校心理教育,難以適應多樣化的發展需求,亟需形成全方位、多元化、靈活機動的實踐教學基地;五是實踐環節與實際應用缺乏有機聯系;六是實踐教學資源的利用與共享程度較低。
二、應用心理學專業分層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建構內容
心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在心理學教學中,應該始終把心理學理論知識的傳授與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心理健康教育等實踐緊密結合。心理學要與不同個體、不同群體、不同文化等密切結合才會有生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實踐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擴展學生的知識面等都大有裨益。應用心理學實踐教學體系應適應不同層次、不同方面專業學習的需要,注重分層、多樣化、立體化協調發展,以利于培養培養應用心理學專業復合型人才。
(一)實踐教學目標建構的層次化、多元化
根據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實踐教學的內容,應有不同取向的實踐教學目標,可以在不同教學階段進行多樣化的單項能力培養、綜合職業能力培養、職業素質培養;或畢業、就業前的上崗前培訓、技能提高培養等。在實踐教學目標層次上,應使整個實踐教學體系體現出由淺入深,由低級到高級,循序漸進的過程:
1.認識實踐
認識實踐的課程主要是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實踐的目的是對專業知識進行認知,讓學生對本專業產生感性認識;實踐方式有教師講解、課堂演示、實驗演示、軟件仿真模擬,進行課堂討論,參觀見習與實習、考察、進行案例分析討論、參觀等。還可在假期安排集中實踐,如心理學調查等。
2.模擬實踐
模擬實踐的目的在于配合專業課的課程實習,促進專業學習,為校外實踐奠定基礎。模擬實踐主要利用校內實踐場所,如心理學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心理咨詢室等,進行模擬心理咨詢、普通話實踐訓練、人際交往訓練等。
3.專業綜合實踐
專業實踐的目的以形成和提升專業能力與素質為主。校內專業實踐主要是在中、高年級進行綜合性專業訓練,如在心理實驗、心理咨詢、心理測量、認知心理學、廣告與營銷心理學等課程中的綜合性項目中,學生綜合運用實驗、測量、訪談、問卷調查、個案研究等方法進行專業實踐;校外專業實踐主要是專業實習,時間至少8周以上,最好實施輪崗實習。
4.研究實踐
研究型實踐教學是指在實踐教學中,指導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用于實際問題分析和解決,是學生在輔導教師的指導下,以完成課題研究為動力,經歷選題、搜集資料、選擇方法、研究設計、組織實施、分析結果、提煉觀點、撰寫論文(研究報告)的實踐過程。研究實踐的目的以展示能力、拓展能力為主。研究實踐應提倡選用來自于社會生活實際的實用性課題或與教師的科研工作緊密結合的課題。
研究實踐應注意處理好一般要求與提高層次的關系:如對于那些有較強的專業興趣、專業基礎較好的學生,根據學生專業學習的特點,在自愿的基礎上試行導師制度,師生結對,具體指導。指導學生學習和應用心理學知識,參加大學生挑戰杯“科技作品大賽”、“創業大賽”等科技實踐創新活動。同時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習慣、專業意識、思想行為等多方面進行指導。要使各個不同層次上都有指導教師參與對學生的指導工作。本專業這方面近年來每年均有10余位學生的項目獲得大學生挑戰杯校級立項。
(二)實踐課程設計的系列化與實踐教學項目設計的多元化
實踐課程設計主要是在某一門專業基礎或專業課內安排系列實踐教學學時或專用周,這些課程主要有心理測量、實驗心理學、咨詢心理學、學校心理學、行為矯正、心理學研究方法、廣告與消費心理學等。課程設計的選題盡量來自于社會的實際需要,使課程具有真實性,從而使結果具有實用性;課程設計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要根據現有學生已學的知識結構情況而定,并使課程設計題目層層深入,形成系列,從而來系統地提高學生的基礎技能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踐教學項目設計除了各種多樣化的單項實踐教學項目外,可以開展各種綜合性實踐教學項目。如根據專業情況和實踐教學內容對實踐教學項目的設計可以采用“復制型”、“模擬型”:在校內復制、模擬某一實際工作現場,重在模擬職業環境、職業氛圍和工作流程,建立與工作現場的設備和工作情景完全相同的實訓場所,如學校心理咨詢的場景訓練等;也可以采用“虛擬環境型”:實訓中的學生形成虛擬工作環境,采用案例法、角色扮演法、模擬法等手段開展實訓活動,讓學生以專業人員的身份(學校心理教師、心理咨詢師、社區心理學工作者、企業人力資源培訓師、企業營銷人員等)出現,完成某項虛擬專業任務;還有“混合型”:即進行各種混合型實訓項目訓練。
(三)建構分層立體化的實踐教學環境
1.校內實踐教學體系的分層立體化建構
一是實驗室實訓課程的實踐訓練。實驗教學是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下通過自己主觀努力完成的教學過程,它的直觀性、實踐性、綜合性、創造性是無可替代的。通過實驗教學,主要是深化理論知識,掌握實踐技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基本實驗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創新意識。心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其實驗教學體系包括基礎實驗(基本實驗技能、基本規律驗證等)、專業綜合實驗(現代心理實驗技能、專題實驗等)以及研究性實驗(心理學規律的探討與研發工作等)三個不同層次的實驗教學。具體如開設SPSS與心理統計、實驗心理學、心理測量、認知心理學、心理咨詢與技巧等實驗實訓類課程,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科技的進步,目前心理學實驗可以區分為兩大類,一是在實驗操作臺上通過機械和手工完成的實驗,二是計算機模擬實驗,它們各有功用,二者配合使用,可以相得益彰。然而實驗教學應該避免完全以計算機軟件系統模擬和代替傳統的儀器操作的趨向,以利于培養學生整個實驗的操作能力以及創造性研究實驗的能力。另外,還要加強實驗室的開放,要將實驗室的所有實驗項目對所有學生進行開放,對不同實驗課程設立不同的實驗教學計劃,建立網上選課的機制,設立相關值班制度,充分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
二是開設應用技能課程。這方面課程主要在校內通過校內實訓場所(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咨詢實驗室、團體心理訓練室等)的課堂教學進行。以該專業學校心理教育方向課程為例,應用技能課程要圍繞“心理咨詢與治療”、“心理課程與教育”和“心理測評及應用”三大實踐技能展開,以便完成對服務對象心理“了解”、“發展”和“補救”的任務。在應用技能課程教學中,可以廣泛使用案例教學,通過剖析案例,讓學生以案例情節為線索,自覺進入案例現場,充當其中角色,獨立思考,獨立決策,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相應的實踐技能。
三是課程論文、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撰寫與研究。課程論文、學年論文、畢業論文要求學生綜合性地應用所學專業知識進行自主研究與探索。特別是教學計劃中,第八學期最主要的教學工作就是指導學生撰寫學位論文,這不僅是對過去所學專業知識進行總結凝練的過程,更是對學生綜合科研實踐技能的檢閱與提升的過程。
2.校外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分層、多樣化建構
主要通過校外見習、實習活動,綜合培養及檢驗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實踐技能,其目標是形成獨立而靈活的相關行業的從業能力。這項工作僅僅靠一兩個實踐教學基地是難以達到效果的。為了保證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校外見習、實習的效果,應形成較為完備的層次合理的實踐教學基地梯隊。如以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實踐而言,我們適應面向針對不同層次心理健康服務需要的群體進行相關了的教學實踐:一是針對普通心理需求的群體(如普通學校);二是針對一般問題行為群體(如青少年成長特訓學校);三是針對嚴重問題行為群體(如勞教所);四是針對心理障礙與精神疾病群體(如康復醫院)。
3.注意實踐教學課內常規體系與課外非常規體系的協調建構
實踐教學課內常規體系主要是指在教學計劃中有系統安排的實踐教學環節,一般包括:一是集中設置的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專業課程中的實驗、實訓環節,如在心理統計、心理測量、心理咨詢等課程中增加實踐內容,增加運用專業知識從事科學實踐和社會實踐的機會;二是專業見習、實習、畢業論文及專題性、有組織的系列社會實踐。如將專業實習、見習與理論課穿行,讓學生參加一些實際的課題研究和社會調查,使學生在實踐中驗證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并在實踐中學得一些書本上難以學到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實踐教學課外非常規體系主要包括:一是積極指導與心理學相關的學生社團活動等課外活動,每年組織心理社團成員開展大規模的新生心理素質測量與評價活動;經常舉辦應用心理學學術沙龍或學生論壇;積極開展青年志愿者心理援助服務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技能;二是定期邀請校外名家和校內專業教師舉辦一些心理學專題的講座,如“應用心理學發展前景”、“心理援助知識講座”等;三是舉辦“心理劇”、“心理學知識大賽”等比賽,以培養學生專業應用能力與競爭意識。四是在校內通過導師制培養,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研究活動,培養創新能力,著重培養學生創業團隊間的合作能力。對于有突出表現者,如各種重大學習競賽、辯論大賽、演講大賽、心理劇比賽、知識競賽中獲獎,在正式學術刊物或學術會議上者,經本人申請和學院批準后可酌情代替選修課或實踐課對應的學分。五是校外實踐。要求學生利用假期必須參加的實踐活動,包括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各種調查與專題研究、案例分析和學生的兼職工作等。對于參與課外工作實踐表現突出的學生,設置獎勵學分。通過課外實踐環節,拓展個性化教育的空間,保證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質量。
在實踐活動方面,我們指導本專業學生為主體的湘中大學生心理學協會等學生社團開展了多種富有成效的實踐活動(如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特殊教育學校支教活動、四川地震災區心理援助等),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該協會榮獲“湖南省優秀大學生社團”榮譽稱號(2007年)。
4.注意實踐教學實體資源與網絡資源的協調建構
互聯網的興起,為拓展實踐教學實體資源的功能提供了新的平臺。如實驗室建設可以采用網絡化管理,形成了各實驗分室―實驗室辦公室―校園網的三級智能化、網絡化管理;建設開放實驗室,實行開放管理的運行機制,可以營造不同層次的、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的實踐教學環境;學生可以在網上遞交報告、下載作業,教師可在網上批閱實驗和設計報告、布置作業等;另外將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實驗項目、課程設計項目和實習內容都制成多媒體教學課件掛在校園網上,方便學生進行下載。學生的校外實踐活動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與教師的教學信息交流、與同學的學習資源共享,這樣極大地拓展了實踐教學的資源空間與靈活性。
5.注意實踐教學校外資源與校內資源的協調建構
實踐教學校外資源與校內資源是相輔相成的。如要求學生依據自己的就業意向或考研方向選擇畢業論文的選題,并結合畢業實習進行調研、訪談等,通過使畢業論文、畢業實習與就業意向相聯系,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這項工作與校外實習基地、校內實驗室、圖書館等資源均相關聯。又如實驗教學其實既包括實驗室實驗,也包括實習基地的實踐性實驗,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科研實現一體化,培養學生創造性地進行心理學研究的能力和素養。
(四)在實踐教學上要采用“啟發式”教學,注重教學方法、教學形式的多元化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重視采用“啟發式”教學,不斷更新實踐教學內容、改進實踐教學手段,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如在實驗教學中,減少演示性、驗證性實驗項目的比例,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和研究創新實驗項目的比例,在實驗過程中,分層次提出實驗要求,并加強實驗過程的指導。在各類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出不同層次、不同設計要求的多個設計項目,加強引導,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學生必須完成設計文檔。在設計指導安排上,學生可自主進入開放實驗室,也可通過校園網進行預約,教師在網上進行設計過程的指導。
在教學形式上要注重多樣化。如對于綜合性實踐教學可以采用“產學緊密結合型”,如在實踐單位、實踐教學基地進行實習的畢業前學生,結合工作實際進行專業實踐,由學校實踐教師和所在單位專業人員人員共同指導實踐教學;也可采用“試用型”、“定單型”,對于已經聯系就業單位的學生,除結合實踐教學基地進行產學結合實踐教學外,可以與就業單位進行訂單式實踐教學,根據用人單位的要求采用“提前就業方式”進行實踐教學――“單獨實習”;“創業型”,對于創業型專業人才,可以提供創業條件,進行創業實踐訓練。
(五)實踐能力評價的多元化
對于實踐教學的能力考核可以由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專家評價、社會評價等不同方面的評價;考核形式可以采用解決實際問題式考核、試卷式考核、小論文形式、口試、答辯、實踐小組評議、自己申報與小組評價相結合、專家評價等不同方式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評價。
三、應用心理學專業分層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建構的保障
1.相關政策與行政支持是實踐教學體系建構的堅實支撐
這方面包括:學校行政對實踐教學環節的支持、在儀器供給和維護中的支持、在課程教學方式、大綱和考試設計、立體化教材的編寫、學生社團活動的組織等方面賦予教師更多的靈活性和支持、在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為專業分層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建構創造和諧的外部環境等方面的支持等。
2.“雙師型”專業教師是實踐教學體系建構的主導力量
建構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教師必須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這就要求專職教師在掌握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還要了解和熟練掌握計算機和高等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相關應用性知識和技能,加強自身實踐能力的提高,努力成為“雙師型教師”。可通過參加專門的心理學師資培訓、獲得國家心理咨詢師二級以上證書、主動服務社會、也可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一些有心理學應用實踐經驗的心理咨詢師兼職來充實師資隊伍。目前我們已經形成了一支既能從事心理學專業教學與科研,又能親自參與各種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我們現有6位教師擁有國家心理咨詢師二級證書,有多位教師面向校內外開展了講座、心理咨詢與輔導等多種形式的社會服務。其中有教師如陳杰副教授也在學院和社會上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于2009年獲得湖南省優秀教師榮譽。教師在學科專業建設、教改與科研方面也注重突出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取向,有較豐富的相關教學與科研成果。這些成果緊緊圍繞當代應用心理學的重要專業方向之一――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為專業辦學提供了較為強有力的學科專業保障。教師隊伍在服務社會、服務學生方面面向廣泛,社會效益顯著。
3.積累實踐教學體系建構的社會資本,注重實訓場所建設主體的多元化
校內實訓場所建設主要由學校自己投資興建;也可學校與社會共同投資興建,引進企業或科研院所在校內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可以利用企業在學校投資實踐教學設備為企業做廣告宣傳等方式。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主體也可多元化,要積極取得政府、有關企事業單位特別是學校、醫院、勞教所等的支持。
總之,要逐步摸索一條符合學校實際情況、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積極性的教學方式,并對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有機的整合,使實驗教學、實習、競賽、畢業論文等相關環節不再孤立,彼此都能夠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起到積極作用。要針對不同的學生的需求,形成階梯的立體化培養方式,讓各層次的學生均能充分的發揮其個性,得到適合其的培養,并使之均能成為具備高素質、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社會主義應用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秦素瓊,等.我校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查研究[A].李其維.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
[2]任其平,黃警鐘.基于能力培養的應用心理學專業改革探討[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29-30.
[3]謝倩,辛勇.構建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4):81-82.
[4] [7]陰山燕.對醫學院校應用心理學專業建設的思考[J].醫學教育探索2007,(9),819.
[5]謝愛武.關于高師應用心理學專業本科課程設置的思考[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4).140.
[6]呂建國.應用心理學專業實驗室建設的思路[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3):33-37.
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我國高校基本上已經成立了面向大學生的心理咨詢機構,配備了專職教師。如何對高校心理咨詢機構的專職教師進行培養成為高校大學生心理工作的一個新課題。
一、高校心理機構咨詢專職教師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高校心理咨詢專職教師的心理學專業培養措施單一
教育部門對于高校心理咨詢教師的專業學習僅有次數的要求,至于心理咨詢教師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尚未形成科學的體系。高校心理咨詢教師面對的大學生是一個相對單一的群體,針對他們的心理咨詢既具有普遍的規律,又具有其獨特的一面。但是,大學生心理咨詢獨特規律的研究比較少,相應的培訓也少。當前高校心理咨詢教師參加的心理學專業學習與社會上其他心理咨詢師的學習內容一樣,缺乏針對性。
正如張祖沖(2010)在其文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研究》中指出的那樣,高校心理咨詢教師不少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或者研究生,所以他們在工作中缺乏經驗,工作實效性不強。事實上,剛畢業的學生所學習到的心理學理論知識與心理咨詢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他們一方面需要盡快學習心理咨詢技能,另外一方面還需要有實踐聯系。當前關于高校心理咨詢教師的實踐培訓很少,基本上都是靠本校老教師指導或者自己摸索,成長效率較低。
2.高校心理咨詢專職教師對學生工作不夠熟悉
教育部明確指出,高校心理咨詢教師應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隊伍進行管理和指導。實際工作中,高校心理咨詢更是離不開學生工作隊伍,屬于學生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對于一些由心理學專業畢業直接進入高校心理咨詢機構的教師而言,對學生工作了解較少,較難融入學生工作隊伍,工作開展存在困難。目前還沒有高校或其他教育部門針對高校心理咨詢教師進行相關方面的培訓和教育。
3.高校心理咨詢專職教師缺乏專業督導
心理咨詢是一個需要終生學習的職業,無論心理咨詢師擁有多么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都會在工作中遇到自己難以應對的問題。因此,高校心理教師與一般心理咨詢師一樣,都需要專業的督導老師。當前,高校心理教師的專業督導方面還存在明顯欠缺。
4.高校心理咨詢專職教師自身的心理問題有待重視
教育部門更多的關注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心理咨詢教師自身的心理問題。這種忽視,其一表現在入口把持不嚴,目前尚沒有制定高校心理咨詢教師入行的心理健康標準,也沒有對即將進入高校心理咨詢教師行列人員的心理測查措施;其二則表現在對已經進入高校心理咨詢教師隊伍的人員缺少后續心理支持和心理評估。似乎不少高校都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個心理不健康的心理咨詢教師不僅不能給學生帶來心理幫助,還有可能對學生甚至教師本身造成心理傷害。
二、高校心理咨詢機構專職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1.高校心理咨詢專職教師應具有良好的人格素養
正如馬麗亞等人(2008)所指出的那樣,心理咨詢師的人格是心理咨詢工作的支柱,是咨詢關系中最關鍵的因素。如果心理咨詢師自身就存在人格缺陷或者心理問題,他就很難跟來訪者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也很難對來訪者的心理行為問題有效干預。不僅如此,存在人格缺陷的心理咨詢師還很容易受到來訪者所陳述的問題的影響或暗示,結果造成心理咨詢師自身的傷害。所以說,心理咨詢師人格不健全的話,結果有可能其本人和來訪者都會受到傷害。高校心理咨詢教師同樣如此,如果他們沒有良好的人格素養,既是對大學生的不負責,也是對其本人的不負責。
2.高校心理咨詢專職教師應具有扎實的心理學專業基礎
心理咨詢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高校心理咨詢教師應該具備扎實的心理學專業基礎,應該熟練掌握人格心理學、教育心理學、醫學心理學、心理測量學、發展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咨詢心理學等心理學理論。當然,具有心理學專業基礎并不意味著一定能做好心理咨詢,這些理論和心理咨詢技能之間有著較大區別。不過,如果沒有這些心理學的基礎,就很難對心理咨詢技能有透徹的理解,也很難靈活運用各種心理咨詢技能。 轉貼于
3.高校心理咨詢專職教師應熟悉學生工作事務
高校中的心理咨詢機構一般都隸屬或掛靠在學生工作處,從工作關系上,它屬于學生工作的一部分。在實際工作中,高校心理咨詢機構的工作如心理普查、心理危機排查等都離不開學生工作隊伍,尤其是輔導員,而且這些工作事實上就是學生工作。因此,高校心理咨詢機構的教師應該熟悉學生工作,了解學生工作的一般規律,這樣才能夠把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很好地融入到學生工作中去,才能很好地理順各種工作關系。
4.高校心理咨詢專職教師應具有較強的心理咨詢技能
對于高校心理咨詢教師而言,心理咨詢技能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咨詢技能相對于心理學理論而言,它實踐性更強,應用性更強。剛剛走上心理咨詢崗位的心理學畢業生應積極尋找心理咨詢實踐機會,多參加心理咨詢技能學習,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三、高校心理咨詢機構專職教師的培養途徑
1.繼續加強對高校心理咨詢專職教師心理專業知識和心理咨詢技能的培訓
如前文所述,高校心理教師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職業,因此,高校和有關機構應該更加重視對高校心理教師的培訓和教育。在培訓內容上,不僅要有一般心理咨詢技能,還要有心理學專業知識,更應該有一些關于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獨特規律的內容。
對于對新上崗的高校心理咨詢教師,教育部門應進行全面、系統的心理咨詢技能培訓,其內容既要有一般心理咨詢技能如傾聽、建立咨詢關系、各種心理咨詢流派等,也要有具體的心理咨詢技能如沙盤游戲療法之類。對于已經從事過一段時間心理咨詢工作的教師,教育部門應幫助一部分非專業出身的教師補一補心理學理論知識。對于大部分心理咨詢教師則重點是進行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研究成果、新的心理咨詢技術等方面的培訓。
2.積極探索培養高校心理咨詢專職教師學生事務工作能力的途徑
如前所述,高校心理咨詢教師應該具有較強的學生工作能力。客觀上則是,多數高校心理咨詢教師都是從心理學專業畢業后直接到心理咨詢機構工作,缺乏學生工作經驗。也有些剛畢業的心理學研究生認為學生工作是事務性工作,而自己是有專業技能的,因而不屑于了解和學習學生工作事務。如此一來,有些心理咨詢教師因為不熟悉學生工作和學生工作隊伍,致使難以理順工作關系,給工作帶來不良影響,也影響了自身的工作情緒。
高校心理咨詢和心理教育工作雖然有其專業性,但是它屬于學生工作的一部分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高校心理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學生工作能力也是不容置疑的。筆者認為,讓新上崗的心理咨詢教師擔任1-2年專兼職輔導員可能會是一個有效的方法。輔導員是學生工作的基層隊伍,與學生接觸最密切,最了解學生。如果能夠擔任1-2年的輔導員,一方面可以鍛煉高校心理咨詢教師的學生工作能力,另外一方面也有利于促進他們與學生工作干部之間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工作關系。具備了這樣的條件,高校心理咨詢教師再開展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就會變得更加得心應手。
【摘要】心理協會成員,把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及時反映給圖書館、心理學教師或醫生。圖書館在閱讀、流通兩大接觸學生最多的部門,挑選出熱愛這項工作,并具備相關知識的專職人員,根據醫學生的心理需求,有針對性地、經常地提供心理咨詢書目、刊目、專題文章,指導學生閱讀。
【關鍵詞】心理協會成員 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 反映給圖書館 心理學教師或醫生
【本頁關鍵詞】省級國家級期刊快速發表 學術期刊論文投稿歡迎來稿
【正文】
1989年,賴爾登和威爾遜分析了1981年以后的所有試驗報告,得出結論說:“圖書治療是有效的,特別表現在增進自信、改善行為和改善人際關系方面”。從現有的研究來看,一般從認同、凈化和領悟等幾個角度來解釋圖書閱讀的機理。在閱讀過程中,讀者經歷著與作者同樣的心理歷程,這種歷程是從藝術形式的意識和知覺發展到潛意識的闡釋,直至引起“本我”的反響和“自我”的放松控制,作品內容與“本我”相互作用,產生了一個審美的幻覺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本我”的欲求得到了有效的釋放,同時避開了“本我”的欲求產生的恐懼和“超我”的壓力,使讀者恢復到和諧狀態。文字作品的內容使人的內心沖突外化,而人的心理活動又使文字作品的情緒內容內化,成為人的總體行為的一部分,這種整合最終就產生了領悟。醫學生喜歡到圖書館去找“心藥”,首先是經濟、簡便、及時。高校圖書館對的服務都是免費的,不必花錢,又可以隨時借閱,同時攜帶方便;第二,圖書館是個人人都去的公共場所,到那里進行“ 閱讀治療”,不泄露任何隱私,沒有精神壓力,不會有傷自尊。比如,有些心理困擾是難以啟齒的,性困惑就是典型的一例。據調查:“90.9%的學生未接受過有組織的性教育”。這主要是由于我國傳統文化體系對性的長期禁錮,使得青少年在性發育成熟到來時,得不到科學的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以致產生困惑。有了性困惑又羞于向別人啟齒,圖書館便成了獲取性知識的主要渠道。1997年3月,同濟醫科大學張揆一教授在《愛情婚姻家庭》雜志上開設的《醫學教授談性知識》系列講座,受到了的普遍歡迎。它不僅傳播了科學的性知識,而且也使讀者解除了困惑。此外,目前高校里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咨詢老師還太少,設施也不完備,即使想尋求幫助,也往往有許多顧慮和限制,而“圖書閱讀”彌補了這一不足。中常見的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一般都能從圖書館收集的心理學著作和文章中找到問題的成因和解決辦法。對于渴望更深地認識自己和克服成長障礙的來說,閱讀這些著作和文章,就是與心理學家進行無聲的交談。有些同學正是通過讀書,鼓起了去找心理醫生的勇氣。即使沒有心理疾患,也可以通過讀書增長心理健康知識,增強抵御心理“病毒”的免疫力,開發生命的潛能。可以說,圖書閱讀既能起到治療的作用,也能起到預防和促進發展的作用。我們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實施這項工作。成立由心理學教師或醫生為指導,圖書館員、心理協會成員參加的閱讀治療機構。
心理協會成員,把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及時反映給圖書館、心理學教師或醫生。圖書館在閱讀、流通兩大接觸學生最多的部門,挑選出熱愛這項工作,并具備相關知識的專職人員,根據醫學生的心理需求,有針對性地、經常地提供心理咨詢書目、刊目、專題文章,指導學生閱讀。可以開辟圖書閱讀閱覽室,為了避免出現像心理咨詢這樣的閑屋”、“輕松一隅”、“心靈家園”等。環境布置要盡可能優雅、祥和、輕松,并備有諸如“解憂”、“饒恕”、“自信”、“競爭”、“悟道”、“拼搏”等導讀標志,以方便讀者自由選擇,在閱覽制度上也要有別于其他書刊閱覽室的借閱方式,盡量營造出一種輕松、自由、隨和的閱讀氛圍,讓圖書閱讀閱覽室成為最喜歡、最愿意去的地方。圖書能否象我們預測的那樣對的心理調適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引導和啟發工作十分重要,圖書閱讀要求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既需要具有語文教學方面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具有哲學、心理學、社會、教育學、醫學美生保健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因此,要求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要加強學習,必要時參加各種培訓。同時注意學生閱讀療效的觀察與跟蹤,利用日記、作文等形式與學生溝通,使圖書閱讀更加有的放矢。大力開展圖書閱讀的宣傳教育,可以組織圖書閱讀講座,向學生介紹圖書閱讀的作用與基本常識。向宣傳新的心理健康理念,明白心理健康同身體健康一樣,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出現問題是正常的現象,經過及時治療可以康復,如果聽之任之,也可能加重。這有助于在大學期間,乃至今后到社會上能夠自覺而有效地利用圖書這種特殊的工具來預防和調適心理障礙,使之終身受益。
【文章來源】/article/64/4388.Html
【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服務。提供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把信譽、效率、發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聯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 論文題目
如:《現代商業》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展
聲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合法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大的變革。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高校學生已成為心理問題較多的群體。當今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充滿熱情,他們往往對思想政治教育持有某種偏激看法,甚至表現出排斥、反感、厭惡和抵觸情緒。為提高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我們認為有必要將心理咨詢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視野,通過加強心理疏導和行為引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進而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以適應全面提高人才素質的要求。
一、心理咨詢的概述
(一)心里咨詢的內涵
心理咨詢是心理咨詢師通過語言、文字等媒介,給咨詢對象以幫助、啟發和教育,使咨詢對象的認識、情感和態度有所變化,解決其在學習、工作、生活、疾病康復等方面出現的心理問題,從而更好地適應環境、保持身心健康的過程。
高校心理咨詢主要是指高校的心理咨詢人員針對在校學生的學習、適應、發展、擇業等方面的問題提供直接或間接的知道或幫助,其目的可概括為優化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預防心理疾病,促進人格成熟及全面發展。
(二)心理咨詢的原則
1、保密原則,無論您說什么,咨詢師都會為您保密,絕不會有第二人知道。所以您可以敞開心扉,暢所欲言。
2、信賴原則,咨詢師應是信任與接納的化身,要以滿腔的熱情、真誠的態度,積極審視求助者的問題。要做到這一點,咨詢師必須對人的本質有積極的信念,重視每一個體的人性尊嚴與價值,相信人的可塑性。
3、助人自助的原則,咨詢師的咨詢過程不是替您出主意、想辦法的過程,而是幫助您自己想清楚問題的所在,并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咨詢過程中,您自己的心理能夠得到成長。因此,咨詢是“授人與漁”,不是“授人與魚”。
4、無條件關注原則,無論您說什么,咨詢師都不會以道德的觀念去評判事情的對錯,你所做的一切都有您做的理由。
5、中立原則,咨詢師在心理咨詢中應始終保持冷靜、清晰的頭腦與中立立場,確保咨詢的客觀與公正,不得把自己的私人情感與利益摻雜進去;咨詢過程中不可輕易批評或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于求助者。
二、心理咨詢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一)兩者之間的聯系
兩者在現實工作中的聯系。首先,在中國高校,心理咨詢自誕生之日起,就與思想政治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心理咨詢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保證心理咨詢有一個正確的政治方向。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離不開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可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全面性、準確性、和感染力。可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和緩解緊張的心理矛盾,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率。
(二)兩者之間的區別
1、兩者內容的異同。心理咨詢的內容包括心理障礙、心理適應、心理發展咨詢三大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個性心理健康教育。一個人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質的形成與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聯系密切。一方面,心理健康的人更易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能內化為自己的信念,外化為自己的行為。另一方面,一些錯誤思想、不良品德往往是在不健康的心態下形成或表現出來的,其中有些違法亂紀的行為本身就是心理障礙的結果。
2、兩者原則的異同。兩者都是與活生生的人打交道,對工作對象要熱情、尊重、誠懇、耐心,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重視把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結合起來。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視社會利益,而心理咨詢則更強調來訪者的利益。思想政治教育除采用個別談心的方式外,還常采用聽報告和參加社會實踐等方式,而心理咨詢除以言語作為工具外,還可適當采用具有醫療色彩的方法;心理咨詢在形式上多為等待來訪者求詢,在很大程度上以來訪者自愿接受咨詢為基礎,而思想政治教育常采用主動方式,即使教育對象沒有主動接受教育的愿望,教育者仍將根據工作需要努力促進教育對象轉變。
3、兩者方法的不同。心理咨詢主要采用個體咨詢或治療、集體咨詢或治療、測量、訪談、問卷調查等方法,一般是等待來訪自愿接受咨詢,來訪者與咨詢之間是平等信任的關系,以來訪者為中心,咨詢者重在聆聽、疏導。思想政治教育以黨的基本路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革命傳統、理想道德、民主法制和形勢與政策教育等為內容,主要采用個別談話、集體座談、大會報告、德育課程等方式,積極主動根據工作需要來實施教育,重在傳統、灌輸,以努力促使教育對象思想覺悟認識能力的提高。
三、心理咨詢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啟迪
通過對心理咨詢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關系的分析,筆者認為,心理咨詢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內在的、深層次的關聯性,二者應內在地、有機地結合起來,以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心理咨詢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迪如下:
1、心理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事物的主觀能動反映。思想也有著相同的本質,是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頭腦中,經過思維加工而產生的,思想與心理的形成過程具有統一性,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不論是健康人格的形成還是高尚思想的養成,都是人的知、情、意、需要、動機、性格等諸種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絕不能忽視學生的心理因素,只有從心理入手,才能掌握學生思想意識形成、發展和變化的規律。
思想對心理起決定作用,支配心理活動的方向;心理對思想有反作用,思想的發展變化受心理因素影響和制約。因此,一方面,心理咨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進行提供必要的心理基礎: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心理優化的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政治觀,而這些觀念反過來又促進學生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
2、大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尚未成熟,心理、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引起焦慮、不安的心理,有時甚至表現出激烈或異常的行為。借助于心理咨詢等理學理論和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應用,能促使人們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重新認識,能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者從多種學科、多種角度研究思想狀況,將思想問題同心理問題區分開來,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正因為心理咨詢是針對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在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和思想問題方面有獨到作用,所以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成為高等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
3、思想政治教育應貼近學生思想和心理實際。心理咨詢工作只有深入了解來訪者的心理實際,才能有效地開展工作,咨詢才更有針對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也要重視對學生思想和心理實際的了解。一要充分掌握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氣質、性格等。對外向型學生可嚴厲一些,這樣易使他們受到震動,而對內向型學生則要更多的鼓勵和肯定,如果過于嚴厲,就會使他們喪失信心。二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教育者在灌輸新的思想觀念之前,首先要了解在學生頭腦中已經在起作用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幫助他們從內心接受正確的思想。可借鑒心理咨詢的做法,綜合運用觀察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方法深入了解學生思想狀況,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4、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應建立平等信任的關系。心理咨詢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建立起了平等信任的關系。平等信任的人際關系的建立,有利于來訪者按咨詢者的要求平靜地思考、真實地回答和積極地改變。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是外在的社會要求的倡導者,往往處于居高I臨下的主導地位,受教育者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的次要地位,這樣不平等不信任的關系很容易使受教育者產生抵觸反感情緒,教育的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因此,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平等信任關系的建立,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應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學院領導重視學生心康工作,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為學校的基本職責,采取多項措施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院成立了由主管學生工作的院領導為主任的學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統籌規劃和領導全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心理咨詢中心,開展各項教育輔導活動,并不斷在經費、場地等方面盡可能地給予支持,使我們能在實踐中探索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和工作模式。
二、遵循發展性原則,將培養學生良好心理品質作為終極目標
近幾年來,我們在不斷總結經驗,認識到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為了減少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發生,并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還要以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為己任;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的領域也不單是學生的健康,還包括其自我評價、社會適應、人際交往、情緒管理、科學思維、職業心理、婚戀態度、潛能開發、求職擇業等,重視的是學生全面而均衡的發展。我們面向全校學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程,以及通過廣播、墻報、專題講座和主題活動等形式,普及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開展團體心理咨詢和面談、電話交流等形式的個別心理咨詢,解決學生的心理困擾,預防和減少學生心理疾病的發生;通過心理咨詢、訪談調查與心理測量,幫助有關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及時發現需要給予心理輔導的學生,并且掌握一般學生的心理狀況;重視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開展自我教育,學會自我調節、自我負責。
三、多管齊下,多方結合,形成立體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按照教思政廳【2011】5號和粵教思函【2012】1號文要求,學院決定從2012級學生開始,每年在一年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覆蓋全體新生;在其他學期開設配套的心理選修課,形成心理健康系列課程體系。特別是必修課,我院開足了36課時,2個學分,走在全省高校前列。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注重心理訓練和案例分析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使學生既提高學習興趣,掌握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又能通過科學的途徑認識自己,完善自己。
(二)普及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任何教育只有轉變為受教育者自身的能動活動,樹立其主體意識,并體現其主體參與,其教育目的才得以有效地實現。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須積極倡導主體自我教育。我們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啟發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另一方面積極指導大學生心理健康協會等開展工作。大學生心理健康協會成立于2008年,是一個由心理咨詢中心的教師作為指導教師,學生自己組織并管理的社團。心理健康協會一直本著“自助助人”的宗旨,活躍在青青校園中。自成立以來,心協在心理咨詢中心的指導下,開展了許多有影響的活動,通過各種途徑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心協的許多骨干成員,也從最初的對心理學有興趣變為很好的朋輩心理咨詢員。心協因其工作的出色和在同學的廣泛的影響,多次被評為“優秀學生社團”。
在課外教育指導中,我們注意引導學生主動參加社團活動,使學生自我生存、自我調控、自我激勵、自我發展和自我認知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促進心理健康的自覺意識不斷得到增強,并學會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消除負性情緒的心理困惑,適應復雜的社會生活的變化,以一顆平常心面對自己、面對集體、面對社會,從而把“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的外在教育要求,內化為大學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覺行動。
(三)個別輔導與團體活動相結合。心理咨詢中心的教師為學生開展心理咨詢活動,除固定值班時間外,只要學生有需要我們都隨時接待咨詢,此舉得到了學生的好評。從咨詢的內容看,主要以心理發展和心理適應方面的問題為主,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可歸納為以下幾類:人際關系、學習、情感、情緒調節、就業等。還有一些是心理障礙問題的咨詢,主要包括焦慮癥、強迫癥、社交恐懼癥、同性戀傾向等問題。
咨詢老師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心理知識,解答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理疑問,指導他們以一種健康的心態去看待并化解這些心理矛盾或心理沖突,避免踏入心理誤區,使之走出心理困境,獲得心理平衡與心理健康。例如機電系一女生因失戀精神恍惚,就在她感到很無助甚至想自殺時,在同學的勸導下她來到心理咨詢中心。她向老師傾訴了積郁在內心的痛苦和煩惱,在傾訴和與老師交談后,她心情逐漸恢復平靜,并對自己的情感與戀愛觀有了重新的認識。經管系有一位女生,也是因為情感問題,用一種非常奇怪的行為,即趁夜深人靜時在女生宿舍樓的垃圾桶里撿剩飯剩菜吃。終于有一天被人發現了,輔導員便帶她到中心來咨詢。她在咨詢員的引導下,內心矛盾的她把心中的苦悶一股腦地倒了出來,頓感輕松多了。咨詢員通過合理信念法使她認識到自己的想法的不合理,并用行為療法幫助她改變了“異食癖”。
除進行個別的心理輔導外,我們還組織開展團體心理咨詢活動,如“學習壓力的減輕”、“如何提高自信心”、“同性戀話題”等,每次人數10—30人。參加的學生們表示,這些活動使自己在澄清模糊認識和宣泄負面情感的同時,還學會了與他人分享內心感受。
(四)心理咨詢與心理測量相結合。為了更加便于心理咨詢工作的開展,我們積極開展心理普查和有針對性的心理測查活動,以便建立心理檔案,同時幫助大學生客觀、科學地認識自我,找出個性優點,克服個性缺陷,為培養健全人格打下良好基礎。如:對新生采用UPI(大學生人格問卷)和SCL—90量表進行測查,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對在統計分析結果中發現心理問題較明顯者,便預約進行個別咨詢;對于有明顯心理問題的學生,采用MMPI明尼蘇達多相測驗量表加以復查,以便及時判斷出問題的傾向,作出客觀的分析和指導;對想了解自己個性的學生,采用卡特爾16PF人格量表來滿足他們的要求。探討來詢者較深層次的一些心理癥結,并幫助他們建立新觀念和新的行為模式,指導他們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和開發自身潛能。
(五)教學與科研相結合。
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們通過日常的教育與管理外,還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素質發展的規律進行研究,以界定不同群體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從而使不同心理健康需求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和發展的能力。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申報了市級和院級教科研課題各一項,參編和主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 、《新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上海交通大學出版)和《心駐向日葵-心理健康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等教材和著作,撰寫了10余篇有一定理論深度的科研論文;在多次學術年會上,我們有3篇論文獲獎。
(六)心理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
我們注重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我院每年定期舉辦“三生”教育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將其和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心理知識,使他們能夠有意識地幫助自己或者周圍的同學解除心理困惑。很多高職生認為自己已經是成人,較理智,而事實上他們的心理大多仍處于成熟與幼稚的邊緣,缺乏穩定性,容易沖動。此時內化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學生行為的指導顯得特別重要。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51-0038-02
當今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價值觀重構的時期,價值觀點日趨多元化,社會信息瞬間萬變。獨自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時,自幼受到過度保護、心理發展尚未成熟的大學生難免會受到極大的心理沖擊。不僅如此,學習、生活、交友、就業等方面的挫折也會對其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問題。2011年教育部的一份報告指出:針對全國12.6萬大學生的抽樣調查顯示,大學生因心理壓力嚴重影響身心健康的比例高達20.23%,全國大學生因心理精神疾病退學比例占總退學比例的54%。由此可見,如何幫助大學生走出心理壓力的困境,已經成為高等教育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不可否認,隨著大學生心理問題導致的極端事件不斷發生,各高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從師資配置等多方面進行了努力,但因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所以依然存在不少不足之處。本論文將考察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歷史,分析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其不足,并探討其改革措施。
一、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歷史
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至今已經有30年的歷史。縱觀這30年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在短短的20年里(指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筆者注),從無到有,從冷到熱,從少到多,從無序到規劃,從自發到自覺,從社團行為到政府行為,從介紹引進到深入研究,大致經歷了起步階段、探索階段和發展階段三個時期。”[1]
具體而言,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學者主要介紹國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我國部分高校開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從20世紀90年代初直今,無論政府還是高校都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從人、財、物等方面進行了投入。更重要的是,黨的十報告專門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將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寫入十報告,凸顯了我國政府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
二、當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之處
如前所述,經過政府和民間的不懈努力,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是因為其起步較晚,所以依然存在諸多不足。
1.心理健康教育受重視程度不足。根據教育部2011年公布的《普通高校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基本要求》(下稱《基本要求》),包括情緒管理、性心理和戀愛心理、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等心理健康課成為大學生的必修內容。根據我國當前高等教育的教學計劃,整個大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占2個學分,而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內的思想政治教育則占8個學分。由此可見,我國高校的道德教育主要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2.心理健康課程自身的不足。關于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內容,《基本要求》規定“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既有心理知識的傳授、心理活動的體驗,還有心理調適技能的訓練等,是集知識、體驗和訓練為一體的綜合課程。課程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2]。不僅如此,心理健康課程本身的特殊性也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本要求》規定“課程要采用理論與體驗教學相結合、講授與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如課堂講授、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心理測試、團體訓練、情境表演、角色扮演、體驗活動等。”[3]盡管如此,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以教師講解、理論灌輸為主,缺乏師生互動、實踐體驗環節,從而使該課程呈現出形式化、簡單化、德育化的傾向,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3.心理健康教育主體的局限性。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包括專職德育教師(即心理健康課程任課教師)、其他德育工作者(如輔導員)和心理咨詢師。如前所述,目前高校心理健康課程中存在的諸多不足極大地限制了專職德育教師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盡管目前高校普遍設有心理咨詢師,但是當前高校心理咨詢師的工作不僅包括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同時還承擔教學與科研任務。這些咨詢師在理論的系統性和深度方面均存在不足。此外不同地區、不同高校在心理咨詢師的配置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有些高校心理咨詢師嚴重匱乏。由此可見,心理咨詢師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所承擔的職責也急需加強。
三、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為深入了解當前大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壓力的真實狀態,探討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筆者曾對本校某專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共20道題,由受調查者對自身心理壓力的認知、心理壓力的來源以及排解心理壓力的途徑三大模塊組成。調查對象包括一年級學生26名、二年級學生29名、三年級學生37名、四年級學生39名。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31份,回收有效問卷12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6.9%。在此結合本次問卷調查的結果探討如何加強和促進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1.優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筆者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對于“您認為學校應該為大學生開設心理輔導方面的課程嗎?”這一問題,一至四年級中選擇“應該。很有必要。”的學生比率分別為48%、63%、72%和55%。由此可見,盡管目前我國心理健康課程存在諸多不足,但是大部分學生依然對此寄予了期待和希望。因此高校應該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資力量等方面對該課程進行全方位的優化,以期其發揮更大的作用。
2.建設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針對當前我國高校從事心理教育的師資人員緊缺、專業性不強的現狀,建設一支具有較強的專業素質和責任心的師資隊伍迫在眉睫。“按照《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各高校應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方式,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加強對專、兼、聘職教師的長短期培訓,以增強他們的責任感、服務意識和接受掌握新觀念、新方法與技巧的自覺性,提高他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技能、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6]
3.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問卷調查結果表明,不同年級的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壓力有所不同。對于“您覺得您的心理壓力來源于哪方面?(多選題)”這道題,一年級至三年級中分別有84%、62%、83%的學生選擇了學習,占據第一位。而對于四年級的學生而言,盡管學習因素退居第二位,但仍然占據了41%。由此可見,在整個大學期間學習壓力一直是學生壓力的重要來源之一,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應注重對學生學業方面的指導,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壓力。
其次,針對同一問題,一年級至三年級的學生中分別有36%、41%、59%的學生選擇了“就業”,占據第二位。而升至四年級后“就業”則成為學生壓力的最大來源,所占比例為72%。由此可見,在大學生就業難成為一大社會問題的當今,就業已經與學業并列成為大學生心理壓力的最大來源。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在新生入學之際便對其進行有關人生規劃、擇業就業的指導,此后隨著年級上升逐步跟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確定恰當的職業發展目標,以便其在畢業后順利步入職業生涯。
4.加強生命教育。在對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中,針對“您如何看待近年來大學生因壓力而自殺事件?”這一問題,選擇“理解,有過類似想法”的學生比率分別是:一年級0%、二年級3%、三年級8.1%、四年級8.3%。由此可見,隨著年級的上升,學生所面臨的壓力越大越大,個別同學甚至出現厭世的悲觀想法。這一結果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即在整個高等教育過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松懈,尤其應該加強生命教育,引導學生更加樂觀、積極地面對各種問題和壓力。“生命教育就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從知情意方面培養學生真善美的完滿人格,提高學生對生命及生命價值的認識,使其在社會中創造生命的價值。”[7]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應通過各種途徑和渠道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生命的可貴,從而珍惜生命,關愛自己。
四、結語
本論文考察了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歷史,從心理健康課程設置、心理健康教育主體等視角分析其不足之處,并從心理健康課程建設、人員配置等方面探討了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無需贅言,大學生不僅承載了各自家庭和親人的囑托,更肩負著整個民族的未來和希望,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遠,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理論研究與實踐創新亦成為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
參考文獻:
[1]仰瀅.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20年回顧與展望[J]中國高教研究,2008,(7).
[2]教思政廳《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2011]5號[Z].
[3]教思政廳《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2011]5號[Z].
[4]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2006]第24號[Z].
Research on Mental Health of the Navigation Major Students. Zhang Yingwei, Wang Dong. P.E. Department of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Liaoning Dalian 116026,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navigation major students. Methods By applying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statistics, etc,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navigation major students. Results It shows that 31% of students think they have mental pressure, the main sources of which are employment and vacuity. And 87% of the students believe there should b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hich shows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navigation major students have viewed their own problems objectively. Conclusion There are still som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navigation major students, and the educato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m, and set up more psychological consulting organizations.
【Key words】 Navigation major;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nvestigation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經濟的高速發展,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也不斷的發生改變,日趨呈現多元化態勢。依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咨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素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1]。幫助他們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將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課題。目前,國內對普通高校航海專業學生的心理狀況的研究并不多見。本論文以回答問卷的方式,對航海專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作了較細致的調查了解。通過對調查材料的分析,初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為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改善教學管理方法與教學手段提供理論依據,希望會給航海院校的老師作以借鑒。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樣本來自大連海事大學2005級、2006級航海學院學生150人,均為男生,年齡在19~23歲。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與本研究有關的學術論文40余篇、著作20余部。了解本領域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并借鑒了其中一些對本論文研究具有指導性的研究內容和方法。
1.2.2 專家咨詢法 為深入了解航海專業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我們走訪了部分高校的專家學者,了解信息,獲取資料,確定論文的總體設計和方向,與海員及航海類學生直接交往、討論,從中獲取較為真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為制定量表打下基礎。
1.2.3 問卷調查法 設計《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調查問卷》,發放問卷150份,回收147份,總有效率93.3%。
1.2.4 數理統計法 將調查所得數據在SPSS 11.5 for Windows統計軟件上進行匯總和整理,對原始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2 結果與討論
世界衛生組織(WTO)對健康界定為“人的身體、精神與社會的最佳狀態,而不是單獨的沒有疾病”,即認為健康不只是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與社會的和諧。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市場經濟的發展,信息傳播量的增加,社會激烈的競爭,生活節奏的變化,一方面能激發大學生追求知識,渴望成才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給大學生帶來相當大的心理壓力。一些大學生往往對不良的心理刺激不能進行自我調節,極易造成心理疲勞,產生不良心態,以致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節律發生紊亂[2-4]。許多研究表明,約有10%~30%的大學生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航海專業大學生既有著現代大學生共同的特征,同時由于其學習的內容的特殊性而在身心的某些方面又表現出其自身的特質。
2.1 通過問卷的調查結果表1顯示 近31%的學生認為自己伴有精神壓力,壓力來源排序在前兩位的是畢業分配和生活空虛,分別占調查總人數的35%和33%,家庭經濟困難的壓力占18%,感情方面的壓力占14%,有了以上精神壓力,不免對學生產生消極影響。其中認為自己有自卑心態的占64%,有焦慮心態的占18%。美國科爾大學曾對17萬大學生抽樣調查,有23.9%的學生表現明顯的心理壓力。壓力主要來自“失業”和“精神危機”。我校航海專業學生精神壓力的來源中生活空虛占的比例較大,據材料反映52%的同學在生活空虛時逛街、聽音樂、打撲克等。而學習的只有29%,再次為出去喝酒15%,說明航海專業的學生學習風氣有待加強,尤其在市場經濟的今天,人才也作為一種商品,在市場中競爭,優勝劣汰必然產生。所以更應該努力學習,包括理論和技術,才能在畢業分配時乃至今后的生活中立于不敗之地。
2.2 據調查結果 65%的學生能經常保持心情舒暢,即使不愉快時,也有62%的學生能夠自己調節自己,走出低谷,這與學生的專業有較大關系。運動醫學和運動生理學研究發現,人在運動時大腦會釋放一些能引起神經愉快的物質――內啡汰。美國醫生帕克研究發現經常運動的人遇到心理亞歷史,身體的內啡汰生產量較大,速度也較快,故應付日常精神困擾的能力也比較強。在人際交往社會關系方面,65%的學生認為自己人際關系比較協調,34%的學生認為一般,說明在這一方面明顯高于非航海專業大學生。我們知道,航海職業的風險性,艱苦性,流動性等特點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協調與配合默契有很高的要求[5],大量的實踐早已證明,海員之間的某一個動作,某一個眼神會直接影響到其默契的程度,由此可見航海職業本身的特殊性對航海專業學生的人際關系協調能力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同時亦鍛煉與發展了他們的這一心理能力。
2.3 大學生面臨著人生的選擇,極易出現心理障礙[6] 大學生中患神經衰弱的比率也較大。它是由于大腦過渡緊張、噪聲、興奮和抑制機能失調而造成的疾病。心理因素的沖突超過神經系統的能承受的限度,就會導致神經衰弱。江蘇省從1997年~2006年的10年間對12所高校進行了系統調查。因病休學的比率由3.9%上升到9.5%,其中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礙者居前位。2003年,據天津高校體育衛生驗收資料統計,在全市八萬大學生中19%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約一萬五千名大學生的心理不太健康。據調查材料反映,我校航海專業22%的學生有輕度以上的神經衰弱,28%的學生有輕度以上的心理障礙,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數字,說明航海專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較低于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其中有80%的學生認為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相關,58%的學生認為思想教育與心理咨詢不同,即42%的學生認為相同,進一步說明我校航海專業學生對心理咨詢和思想教育的認識不夠清楚。本研究結果給學校教育與學生管理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即在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及品德培養的同時,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亦不容忽視[7]。由于引發問題的根源不同,所采用的解決手段與方法有所不同,以便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的引導和幫助。而做好這項工作的前提則是有關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特別是心理衛生學方面基本知識,同時還應掌握一定的心理調控與治療技術手段。只有這樣,才能在培養、教育、管理學生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正確與科學地區別“心理問題”和“品德問題”,以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不能把心理咨詢歸之于思想教育的一種方法,也不能把心理咨詢當作僅是對心理不健康的人采用的方法。美國咨詢心理學家李斯曼說過“咨詢就是通過人際關系達到幫助過程、教育過程和增長過程”。有87%的學生認為我校有設立心理咨詢的必要,說明航海專業的學生認識到心理咨詢的意義及其重要性。通過心理咨詢,幫助大學生開發心理潛能、增強適應能力、改善人際關系、提高生活質量。綜合以上說明在航海專業大學生中開展心理咨詢工作,以幫助他們科學有效地調節心理問題,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與生活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2.4 學生志趣是指一個人的志向興趣,即行動或意志的趨向[8] 有關學生志趣的調查是指學生所學專業與個人志向的相關程度,見表2。
從學生志趣調查結果分析,學生所學專業與志趣完全一致和比較一致的占60%,這說明大部分學生選航海專業是比較符合個人的志向興趣的。而40%的學生所選專業與個人志趣不完全相同,說明這部分學生所以選航海專業是被迫無奈的。這些學生的大部分航海專業技能基礎和全面身體素質較差,再加上不喜歡甚至“討厭”航海,給專業教學帶來較大困難,面對這部分學生和未來市場經濟的廣泛需求,學校和教師應通過思想教育、嚴密的組織教學、科學選擇教學手段和方法,把這部分學生的興趣引導學好航海專業學習中來。
3 結論和建議
3.1 本研究的調查結果表明,航海專業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水平低于高等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證明了心理健康問題在我國高等院校不同專業大學生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當前在航海學院開展心理咨詢工作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3.2 航海專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中的精神壓力及心理傾向問題中的學生興趣與需要結果分析表明學生學習積極性較差,學習風氣必須加強,否則便會造成畢業分配困難及平時的“精神危機”。
3.3 航海專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中的人際關系和自我調節能力較好,出現較高的健康水平,與其學習內容的特殊性有直接關系。
3.4 大部分學生所選專業與個人志趣相同,還有40%的學生志趣與所選專業不同,學校和教師必須通過理想、心理教育、科學選擇教學手段和方法,把他們引導到航海專業的學習中來。52%的學生渴望畢業后找到一份滿意工作,40%的學生想繼續深造,學校應盡量正確引導他們并創造有利條件,滿足他們追求新知識的需要。筆者認為這將很大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 參考文獻
[1]熊燕,彭萍,胡一秋,等.大學生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6):612-615
[2]陽德華,高和平,等.大學畢業生心理健康與應付方式的相關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3):283-285
[3]李祚山.大學生文化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3):291-294
[4]劉麗萍,胡靜萍,謝虹.沈陽市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研究.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996,(1):38-41
[5]吳兆麟.航海教育改革發展研究(M).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3,(8):123-126
[6]程毅.談大學生的心理障礙及調節方法.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996,(1):45-46
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頗受社會各界關注,各高校為了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取了各種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一些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的實際情況來看,此項工作在專業化發展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作為心理健康教育主力軍的教師群體,其較為欠缺的專業化水平已成為制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充分發揮的瓶頸[①],影響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加快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化建設步伐,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也逐步成為時代的要求、社會的呼喚。
本文試從多角度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發展策略提出建議,供有關部門參考。
一、明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標準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理論性、知識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工作,不僅要有明確的目標、規范的內容和相對穩定的教育渠道,而且必須有一支受過系統培訓,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盡管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已于2001年3月頒布了《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并于2005年對該標準進行了修訂與完善,但是這一標準有別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員的專業標準。高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專職教師兼具雙重身份,既是高校教師,又是心理咨詢師,但其工作性質又決定了他們既不同于普通的高校教師,又有別于社會機構的心理咨詢師。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標準與一般意義上的標準有聯系也有區別,我們要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在調查和研究的基礎上,盡快出臺面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標準,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供清晰的導向。
二、嚴把入職關口,規范職業資格認證
作為一項專業性極強的工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從業教師具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目前我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中很多是輔導員或其他非心理學專業的教師,主要以兼職為主、專職教師少,師生比平均達1 :10 986[②] ,難以滿足日益發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加上由于人手不足,很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只是疲于應付一些事務性的工作,無暇有深度地開展工作和潛心鉆研,這樣一種狀況很難適應新時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因此,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要嚴把入職關口,積極推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資格認證制度,要求相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必須具備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所應擁有的良好個人品質與專業情感。相關部門要制定從業人員的專業標準,通過考核等方式頒發資格證書,以保證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論文大全。資格認證可由教育部門規定考核科目,制定考核大綱,只有通過資格考試并經過嚴格系統的專業訓練,具備較高的專業理論素養和實際操作能力的人員才能取得任職資格。論文大全。高校也可以建立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資格認證評估制度,以制度規范職業的專業化。
三、形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訓體系
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專業化建設是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化的核心和保證,因而,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兼職教師進行專業化的培訓、規范及管理是很有必要的。相關教育職能部門和高校應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訓計劃,做到培訓計劃化、規范化,經不斷修改和完善后,逐步形成一個成熟的培訓體系。制定培訓計劃時應注意全員培訓和分類培訓相結合、專業培訓與普及培訓相結合、職前培訓與繼續教育相結合、培訓與督導相結合。培訓的內容應包括基礎理論培訓、方法技巧培訓和道德行為規范的訓練,不僅使專、兼職教師能夠掌握和運用相關理論、方法、技巧,真正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心理成長的功能,還要使其職業道德和行為符合專業要求。
四、加強個人業務知識的進修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集知識的傳播者、心理輔導者、教育咨詢者、生涯規劃指導者等多種角色于一身,其工作內容涉及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人際關系問題,人格發展與社會適應問題,專業興趣和學習方法問題,青春期生理、就業心理問題等,對從業人員的業務知識和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方能緊跟時代的步伐,永葆其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為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教師一方面要主動參與學校所組織的導師帶教、專題研究、集體備課、觀摩研討、典型示范等校本教研活動,另一方面也要爭取機會參加各種專業進修、職后培訓活動,此外,還要深入學生群體,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把握其思想動態和需求。
五、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集多重角色于一身,為了能勝任多重角色的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就需要集多種能力于一身:一是要具備心理咨詢與輔導的能力,能正確理解學生的困難與困惑,并且在學生遇到心理困惑的時候給予應有的指導和幫助;二是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交際能力,充當忠實的傾聽者,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傾訴環境;四要具備心理測量與評估技術,能科學地評定學生的各種心理異常狀態和人格能力傾向;五要具備一定的教學和科研能力,既要給學生上好每一堂心理素質教育課,又能從事心理輔導、教育方面的研究課題。而要具備上述能力,就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員秉著研究性的態度,積極開展行動研究,不斷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逐步積累直接經驗,并通過理性化將實踐經驗內化為自身的實踐智慧。論文大全。
六、重視教育教學的自我反思
著名教師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但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美國學者波斯納也說過: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③],雖然外部的教育和刺激可以保證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達到基本的專業素質,但卻無法促使不斷地自我更新和成長,只有經常性地在教育教學和個案輔導中進行自我分析和反思,才能使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逐步走向專業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可以在工作中建立自我剖析檔案,以便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專業發展的變化和進步情況,并采取相關措施。此外,在心理咨詢和輔導的過程中還要經常記錄一些有典型意義的個案,或者是對自身專業發展影響較大的關鍵事件,從而為事后回顧、反思自己的專業發展歷程提供基本的原始素材。
七、加強同行之間的溝通合作
與同行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可以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保持開放的心態,隨時準備接受好的、新的教育觀念和方法,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技能。作為一名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校教師,要積極參加一些專業機構和團體的活動,這樣做能夠和同行、專家之間進行研討、交流、溝通,虛心吸納他們的成果、經驗或建議,實現資源的共享,教師也能通過交流和合作來改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能力素養,加快專業成長的進程。
Strategies onMental Health Educato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CaiJing
(Nantong University, Jinagsu Nantong 226007)
[Abstract] It demands a professional mental health educators group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o research onstrategie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collegesgreatly contribut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mental health educator’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it also helps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college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mental health educators; professionaldevelopment
參考文獻:
[1]羅孟祥.對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化發展的思考[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7,(5):124-125.
[2]屈正良,易玉屏,夏金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調查與思考[J].2006,(6):64-65.
[3]馮鐵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現狀及政策建議[J].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35(6):126-127.
[4]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1,(4).
[5]魯克成,李蘭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走專業化之路[J].思想理論教育,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