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5 01:05:5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調查問卷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調查問卷設計
綠色大學是一個新生事物,在我國,它正以高速度不斷地發展,據統計,截止到2013年8月,全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高校都明確提出了綠色大學的建設,以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為代表的綠色大學建設,彰顯了我國綠色大學建設的時代特色。筆者于2013年9月在南京財經大學組織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問卷主要圍繞促進綠色大學可持續發展的環境、社會、經濟三個主要方面展開,共設計11個問題,涉及到我國綠色大學建設的核心、指導思想、當前綠色大學建設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升綠色大學建設水平的措施。調查問卷關注以下主要內容:我國綠色大學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確定我國綠色大學建設的主要依據;我國綠色大學建設最需要出臺的政策等。
問卷發放對象為校內學生、教師、學校后勤管理等相關人員,共發放問卷100份,收回94份,有效問卷率為94%。通過統計分析可以發現,大家一致認同我國綠色大學建設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就,對和諧社會和和諧校園建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時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思考與解決的問題。
二、我國綠色大學建設成就顯著
校園參與初具規模。在國內,清華大學首次在1998年提出創建綠色大學。1999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牽頭,開始創建綠色大學,提出要把工科大學辦成綠色大學。現在,綠色大學的創建已經引起國家教育部,環保部等重要部門的高度重視,全國各地都開始了綠色大學的建設。自2002年清華大學提出建設“綠色大學”目標開始,許多高校積極響應,到目前全國多個高校提出了綠色大學建設。風雨10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截止2013年底,全國提出綠色大學建設的大學城有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廣州、深圳等地大學城。目前,綠色大學建設初具規模,依照大學參與的階段性特征,參與的大學除部屬高校外,包括省屬、市屬等高校單位。綠色大學的發展初具規模,形成了幾個特色大學城,如江蘇省南京仙林大學城綠色大學基本形成。重慶將花5年時間打造綠色大學,上海的大學建設也初具規模。
參與人員初具規模。10年的發展,我國綠色大學建設參與人員從無到有,規模不斷擴大,從高校最龐大的主體――大學生到高校教師、學校管理人員、后勤服務人員等,已經形成了全過程全方位的參與。如上海高校的師生們紛紛發出倡議或響應倡議,行動起來,從一點一滴做起,節約能源,降低碳排放,積極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美麗校園、綠色校園、低碳校園。這些倡議發出后,隨即得到廣泛響應。高校師生們正在以自己節能低碳的實際行動,展現出“創建綠色大學,走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各大城市在其大學城中增加公共自行車,增加運動跑道,在高校學生中廣泛宣傳綠色文化,并與當下的“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緊密結合起來。
技術經驗積累初具規模。在評選的“美麗校園”中,有綠色大學設計的有9項,綠色大學規劃的有11項,綠色大學培育的有13項。有些經驗如前期宣傳、校園講座等都已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在新型綠色大學建設方面,由單一的模式發展成全方位全過程參與的立體模式。
骨干作用日益顯現。綠色大學特別是大城市規模較大的大學城規劃融入了綠色的元素,大學城的建設對城市人口產生出巨大的吸引力,大量人口逐步向城市科教資源中心轉移。“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環境保護任務十分艱巨,據統計,具有一定規模的大學城在綠色元素對于改善當地的環境,社會秩序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綠色大學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一)綠色大學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國家還沒有正式從制度和法律層面來推動綠色大學建設,教育主管部門也沒有將綠色大學納入學校的考核評價體系之中,環保部門主要的焦點是查污治污,學生對于環保的了解仍然只是片面的,教育部門與環保部門要形成合力,共同推動綠色大學的建設。高校行政化力量使其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各類評比上,以及各種各樣的上級下達的任務中。盡管學校社團的存在,彌補了高校的部分功能,然而,社團在開展學校各類活動中對于綠色元素的關注還沒有達到明顯的社會效果,尤其是學生綠色協會的影響力有限,沒有深入到更深層次的領域中。缺乏專門的輔導教師也影響了綠色大學的建設,高校需發揮其自身資源,建設一支既懂教學又關注環保的師資隊伍。
(二)關于綠色大學建設的社會需求的問題
市場經濟的內在規律使用人單位到大學參加招聘會招聘人才,并沒有充分考慮到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觀念,這是市場經濟盲目性特征的一個重要表現,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是把市場經濟無法調節的社會矛盾重新給予定位,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在我國盛行多年,嚴重影響到我國經濟發展得質量以及發展的效益。黨的十報告把生態文明納入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建設中,更加強調了生態文明的重要性。企業作為社會組織的細胞,其選人用人的導向性對于高校在育人方面具有很強的方向性。正因為如此,企業在選拔人才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對于應聘者的環保素養考核,使應聘者具備應有的環保意識。
(三)關于綠色大學創建的思想基礎
本題為單項型選擇,關于綠色大學建設的思想基礎,我們設置了國外的環保思想、可出續發展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的思想。百分之九十的受訪者認為,我國綠色大學的建設要依據科學發展觀的指導,黨的十報告明確把科學發展觀作為黨的行動指南之一寫入了,十報告還提出了“美麗中國”。不難看出,構建綠色大學是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進行美麗中國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綠色大學的建設無不體現出以人為本這一核心要素,從廣大學生的參與到動員每一位老師的參與,都彰顯出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大學作為一個重要的社會組織,在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美麗中國有許多篇章,綠色大學就是美麗中國的一個重要篇章,做好綠色大學建設,對于構建美麗中國來說,無疑是翻開了華彩的一章。(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學院)
參考文獻:
[1]李久生,謝志仁.論創建“綠色大學”[J].高教管理,2003,(3).
[2]葉平.道法自然:生態智慧與理論[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1.
為了進一步規范全區產科門診工作,提高孕期保健質量,降低孕產婦死亡率,為孕期保健質量把好第一關,于2014年1月份在錫山區婦幼保健所舉辦2014年錫山區孕期保健專題會議。
會議由錫山區各單位孕期保健專題成員即從事產科門診工作人員參加,由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婦產科主任、各醫院產科門診醫生、各單位婦保醫生16家單位共計30余人參與。會議強調,全區統一規范建立孕產婦保健手冊,特別是要做好早孕建冊工作,實行全區100%持冊再次產檢,取消病歷本記錄再次產檢情況。
會議期間,全體與會人員進行熱烈討論,進行了關于孕期專題的現場調查問卷,收集到了很多建議和意見,現將問卷內容總結分析如下。
1 講述建立孕產婦保健手冊的重要性及最佳宣教建冊機會
1.1全區婦保醫生對建立孕產婦保健手冊的重要性都講得很到位,說明全區高度重視建冊工作。建立孕產婦保健手冊的重要性有:
1.1.1將全程記錄您孕期、產時、直至產后42d的健康狀況及規范管理,及時發現高危孕婦。
1.1.2是孕中期進行唐氏篩查的憑證。
1.1.3是打印出生醫學證明的憑證。
1.1.4出生醫學證明是新生兒申報戶籍、取得公民身份證號碼的法定醫學證明,也是建立孕產婦保健手冊的間接作用。
1.2最佳宣教機會 婚檢、孕前宣教;葉酸發放和隨訪時;停經40、50d孕尿TT時;早孕產檢時;初次產檢時,所以取消病歷本記錄再次產檢的機會很多。
2 取消病歷本記錄再次產檢情況
2.1已經取消的單位有2家醫院和8家社區,所以希望這些單位繼續保持做到所有孕婦持冊產檢。
2.2基本取消的單位有3家醫院和1家社區,所以建議這些單位進一步加強宣傳力度,讓醫院、社區和我們婦保所積極配合,通力合作,爭取盡快取消病歷本記錄再次產檢情況。
2.3從未取消的單位,即病歷本和保健手冊都要寫的單位有:1家醫院。這可能是他們醫院的規定,所以建議我們領導和他們單位的領導協商溝通,有保健手冊的直接記錄在上,不必同步記錄在病歷本上,沒有的則記錄在病歷本上,這樣也規范了孕婦產檢,也減少了產科門診醫生的工作量。
3 產檢無冊的原因分析
基層單位產檢無冊的原因很多,但是,經過分析,主要分為兩大類。
3.1可以成立的無冊理由 無身份證(復印件)。因為保健手冊上、罡正系統里要夫妻雙方身份證號碼,如果沒有號碼,孕婦可能建不到冊,這個理由可以成立。
3.2不能成立的無冊理由 (產院)宣教不到位、缺項(化驗不全);產婦說馬上回去產檢(分娩)、拒絕建冊(計劃外懷孕);社區設限、年齡小、沒暫住證、拒絕建冊。這些理由我們覺得不能成立,產院宣教不到位僅僅是一個途徑,宣教有多種途徑,從婚前、孕前、孕期等各個環節都要積極做好宣教;缺項漏項也不是不能建冊的理由,都再次產檢仍無冊,說明也不是馬上回去產檢分娩。孕婦拒絕建冊(計劃外懷孕)等理由,只要跟她講明,我們只為你提供系統保健服務等等,為你的安全提供保障,不要有什么后顧之憂。社區設限、年齡小、沒暫住證、拒絕建冊這就是社區的最大問題了,我們作為醫療衛生單位,我們要盡我們的義務,從孕婦保健出發,要為孕婦提供全方位的規范系統的保健服務,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絕建冊。所以,今年建冊工作是我們重點要質控的工作。
4 一次宣教成功建冊率
一次宣教成功建冊率各單位不一樣,分別為:30%、50%、60%、70%、80%、98%,最多可以達到98%,最少只有30%,說明各單位宣教的力度不一樣,成功建冊率也不一樣。所以,在宣教的方式方法上還有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地方,今后相互之間增加交流機會,介紹好的宣教方法,以全面提高我區建冊率。
5 早孕建冊率不能達到市級要求的困難原因
早孕建冊率不能達到市級要求,存在諸多方面的原因,經過總結,大概分為兩類。
5.1不成立的困難原因 經濟方面。由于建冊是免費建冊,不會增加孕婦的負擔,所以經濟方面的困難不存在。
5.2可以成立的困難原因 有些市級三甲單位告知孕婦3個月以后建冊、各社區建冊設限、宣教不到位、各方努力配合不夠。這些困難原因我們需進一步跟各方交流溝通。在市級三甲單位錯誤告知方面,我建議由我們領導去跟上級單位領導溝通協商;在各社區建冊設限方面,我們將加大宣傳解釋工作,并進行質控,讓他們轉變觀念,不要有任何思想負擔,孕婦產檢就要用孕產婦保健手冊,取消病歷本。宣教方面,我們首先從婚檢宣教開始,不管有無懷孕,常規發放告孕婦書,并抓住其他每一次宣教機會,全面提高知曉率。各方努力配合不夠,也會增加建冊的難度。一方不配合好,整個工作就很難做好,首先呼吁要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提醒各個單位大力配合此項工作;其次由衛生系統的上級單位的正確宣教、區級的婚前、孕前等宣教平臺、醫院乃至社區的高度重視以及計生、村委會、婦女主任的積極宣教等多方通力合作,一定會取得好的成績。
6 疑難雜癥匯總
搜集在實際工作中碰到的疑難雜癥,現總結如下:胎兒宮內生長受限、胎盤功能異常、妊娠合并內科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慢性腎病、甲亢)。這些問題很多單位都有提出,說明是普遍存在的疑難雜癥。今年將根據這些主題開展這方面的培訓,提高大家的業務技術水平,以提高孕期保健水平。
7 建議與意見匯總
7.1呼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要求各個部門通力合作。
7.2加強與計生、居委、婦女主任的溝通,積極做好建冊宣教、兩癌篩查等各項工作。
7.3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在錫山婦幼保健QQ群(全區婦幼衛生工作群)及時交流工作。
7.4組織學習八版教科書,特別是糖尿病的篩查規范。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5-4634(2014)01-0034-03
0 引言
北京工業大學網絡教學源于2002年9月,并在2007年10月研發啟用新版“教育在線”網絡教學交互平臺,與后續研發的新版視聽課堂、精品課程、課程論壇、博客、調查問卷與課程測試、多媒體教室網、教師多媒體培訓網等資源網共同構成了網絡教學多平臺體系,推動了學校網絡教學的發展。隨著平臺和資源的逐步完善,網絡教學、資源制作、多媒體教學支持、培訓等工作情況通過清晰、準確的數據體現出來,教學技術支持與輔助服務逐步進入到科學、及時的管理層次[1]。
截至2013年12月,北京工業大學“教育在線”平臺中開課課程(組)710門,班級1568個。學生用戶26332人,教師用戶1209人,助教用戶158人。總訪問量超過4100萬次,日均登錄次數1440次。本學期活躍課程(組)131門,班級206個,活躍教師158人,學生5793人,日均訪問量近萬次,登錄次數2160次。“教育在線”訪問量很大,面臨很大的壓力,在現有平臺的基礎上,如何通過技術的手段促進學習、改善課程,如何深化網絡教學及數字資源建設等等,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因此本次問卷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了解教師應用“教育在線”平臺的情況和滿意度;了解教師應用平臺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平臺需要完善的功能,如功能、技術、流程;了解教師網絡教學的規律;形成推廣應用網絡教學的措施。
1 方法與過程
1.1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通過自編問卷《網絡教學平臺應用情況調查問卷》收集和分析相關數據。
1.2 數據取樣
研究以北京工業大學教師為調查對象,調查采用網絡問卷形式,通過調查問卷與課程測試系統(http:///Questionnaire),并通過學校門戶網、教育在線和第五次教育教學大討論網站轉發問卷信息,還通過群發郵件給“教育在線”教師用戶發送了問卷鏈接。
1.3 數據取樣
問卷采用實名調查方式,經5人測試,修正了“表述有偏差”等問題,經過對題量和問題難易度的調整,答卷時間控制在9~13分鐘。問卷的內容呈現方式采用單頁面滾動呈現,前言部分闡釋了本次調查活動的目的、意義。統計結果通過系統生成,答卷人可查看統計結果,并可將其作為研究數據。為防止個人信息泄密,公開的結果過濾了答卷人姓名和郵件等信息。
2 問卷與分析
2.1 問卷內容
“教師問卷”含客觀題和主觀題共22題,對問題依次編號為T1、T2、T3、……、T22。問題結合4個維度展開:答卷人基本信息;網絡教學的作用;“教育在線”平臺的使用情況;網絡教學的阻礙因素和激勵措施。題目內容正面表述,并盡量保持維度內的一致性,具體編寫情況如下。
維度1:答卷人基本信息。從答卷人姓名、性別、年齡、學歷、職稱、院所、學科背景、網絡教學經驗、郵件方面測查,共9小題,包括單選和填空題,部分示例如表1。
表1 “答卷人基本信息”部分問題示例
題號 題目 選項(以“;”區別各選項,下同)
T5 您的職稱(單選) 初級;中級;副高級;正高級
T8 您的網絡教學經驗值(填空)
維度2:網絡教學的作用。從大學課堂教學是否需要網絡輔助課堂學習、來自學生獲取網絡資料的需求和壓力是否促使教師開展網絡教學、網絡教學案例的分享、網絡教學在學校自主學習類課程中的角色方面測查,共4小題,部分示例如表2。
表2 “網絡教學的作用”部分問題示例
題號 題目 選項
T10 您認為大學課程的教學中
是否需要網絡輔助課堂教學?(單選) 是;否;不確定
當今大學生通過網絡渠道獲取信息資源的
T11 需求量大,來自學生對網絡資料的需求和 是;否;不確定
依賴是否會促使您開展網絡教學?(單選)
維度3:“教育在線”平臺的使用情況。從是否在“教育在線”上開設課程、是否繼續使用、是否滿意、使用過哪些功能、開展過哪種網絡教學形式、“教育在線”在網絡教學中的作用、功能和服務上的不足方面進行測查,共7小題,示例如表3。
表3 “教育在線”使用情況部分問題示例
題號 題目 選項
T15 如果再開新課,您是否會繼續 是;否(請填原因);
使用“教育在線”?(單選) 不一定(請填原因)
T16 您對“教育在線”平臺總體 滿意;基本滿意(請填寫改進
上滿意嗎?(單選) 之處);不滿意(請填寫原因)
T21 您認為“教育在線”在功能和
服務上還有哪些不足?(簡答)
維度4:網絡教學的阻礙因素和激勵措施。從哪些因素阻礙教師開展網絡教學、需要哪些激勵措施支持方面調查,共2小題。如T20題為“您覺得哪些因素阻礙教師開展網絡教學?(多選)”,選項有:缺少時間;缺少技術;缺少電腦設備;缺乏激勵;缺乏現代教育理念和對網絡教學的認可;擔心教學資料外泄;擔心網絡教學不可控;教師網絡教學的工作量評價不清晰;學生獲取資料積極性低;其它。T22題為“您認為深入開展‘網絡教學’需要哪些激勵措施和政策支持?(簡答)”。
2.2 結果與分析
1)答卷人基本信息。“教師問卷”共收到有效答卷116份。維度1中T1~T9(第1~9題)的數據統計反映了教師對網絡教學關注的基本情況。其中,男、女教師比例為37.07%和62.93%。教師年齡方面,20~30歲的教師占總數的13.79%,30~40歲的占50.86%,40~50歲的占29.31%,50~60歲的占4.31%,60歲以上的占1.72%。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年齡大部分集中在30~50歲,比例達到80.17%。學歷方面,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教師達到85.34%。職稱方面,具有中級職稱的教師比例為40.52%,副高級職稱的43.1%,具有中級和副高級職稱的教師總比例為83.62%,而具有正高級職稱的教師只有4.31%。計算機學院、應用數理學院和電子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教師對開展網絡教學的積極性更高。具有理工科學科背景的教師占到76.72%。這些數據與“教育在線”教師用戶數據統計基本相同,總體而言,年齡在30~50歲、具有博、碩學歷、中級和副高級職稱的理工科教師是開展網絡教學的主力軍。
2)網絡教學的作用。這部分測查教師是否從思想上認同網絡教學的作用,答案是肯定的。T10測查出97.41%的教師認可網絡輔助課堂教學的作用,認為“不確定”的占2.59%,沒有教師認為不需要網絡教學。而學生獲取網絡學習資料的需求是教師開展網絡教學的一個促進因素,T11測查出持此觀點的教師達95.69%。
T12分享了一個網絡教學案例:“教育在線”中“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BBS訪問量120余萬次,主題帖1800余帖,教師版主“老漢”退休后仍常回到論壇答疑、發帖,畢業多年的學生也常“回來”答疑和問候,該課程也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本題有宣傳和激勵的作用,是多選題。91.38%的教師認同:“老漢”通過論壇答疑方式讓更多人受益,建立了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值得肯定的;78.45%的教師認同:“老漢”對教學的熱愛、執著和奉獻精神讓人感動,對青年教師關注教學有很大觸動。75%的教師認同:信息技術不是“點石成金術”,教師才是真正的魔法師,優秀的網絡教學需要技術、設計,更需要經營和堅持。然而也有2.59%的教師認為“老漢”的付出不明智,耽誤了“研究”職能。T13探討網絡教學對學校的自主學習類課程所起到的作用,意見并不一致。觀點1:自主學習基于學習任務和資源,培養學生獨立分析、探索等能力,適合網絡教學為主加上少量課堂教學的形式。教師通過平臺課件、練習模塊,提供學習任務和資料;通過BBS組織、支持和監控學習的過程;通過作業模塊收作業并評價等。持此觀點的教師占73.28%。觀點2:網絡教學只能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不適宜自主學習類課程。持此觀點的教師占23.28%。另有3.45%的教師有其它觀點,如不同課程不同對待等。從這個測查結果發現,教師認同網絡教學輔助課堂教學的作用,但并不完全認同以網絡資源為主、課堂為輔的自主學習方式。正是基于這種情況,北京工業大學基于“教育在線”開展的網絡教學采取網絡輔助課堂的形式,是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而精品課程、視聽課堂等資源平臺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服務。
3)“教育在線”的應用情況。T16測查出教師對“教育在線”平臺總體上滿意,66.37%的教師對“教育在線”很滿意,31.86%的教師基本滿意并提出了建議,只有1.77%的教師不滿意。T15測查出85.34% 的教師表示將繼續或嘗試使用“教育在線”,12.93%的教師表示“不一定”,僅有1.72%的教師不會再使用。
T17的多選題測查出教師應用“教育在線”的功能集中在課程通知、課程介紹、大綱、課件、作業和答疑討論功能,其它如博客、課程自薦等應用很少(課件資料74.31%;課程介紹60.55%;課程通知52.29%;課程作業52.29%;課程大綱49.54%;答疑討論33.03%;助教管理16.51%;課程自薦11.93%;博客11.01%;幫助文檔(word形式)13.76%;快速使用指南(Flash形式)15.6%)。這與T18統計的教師主要開展的網絡教學形式的結果是對應的,主要使用課件、作業、論壇、視頻等功能,具體統計為:教師主要開展課件模式(教師共享課程資源,便于學生下載)占69.81%;課程資源共建共享模式(助教協助教師建設課程資源,并利用課程論壇組織討論)占38.68%;作業管理模式(教師通過平臺發、收、批作業)占37.74%;視頻教學模式占23.58%。結合“教育在線”實際運行數據也發現,部分功能模塊如“博客”等,已失去存在意義,運維精力應主要投入到教師關注的功能上。
T19的多選題測查出在應用“教育在線”過程中,90.52%的教師認為共享便利了(網絡教學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和延伸,實現了課件資料、作業、練習的網絡共享);81.03%的教師認為內容拓展了(教師可以整理并課堂上沒時間講的內容、一些習題解答、學科發展信息、資料和資源鏈接等,引導學生思考與交流);56.9%的教師認為交流深入了(通過論壇整理常見學習問題,避免教師重復回答共性問題,利于學生深入學習和交流)。
T21的簡答題測查出教師對“教育在線”功能和服務方面的建議,主要集中在作業、課件版權保護、瀏覽器兼容性、推廣培訓等方面。如課程作業方面的建議:增加打包下載批閱、批閱后能上傳批閱文檔、增加作業評分后的成績統計和分組管理、作業能重新和學生能二次上傳作業等。這些建議小中見大,對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非常重要,體現了教育技術的主旨。對這些問題以郵件方式一一回復,問題整理后也在校園網做了解答。
4)網絡教學的阻礙因素和激勵措施。T20的多選題測查開展網絡教學的阻礙因素,其中,缺少時間占51.3%;缺乏激勵政策占47.83%;網絡教學工作量和質量評價還不清晰占44.35%;擔心資料外泄,關注版權問題占40.87%,另有其它一些因素,如表4所示。本題從逆向思維尋找開展網絡教學的阻礙因素,“缺少時間”反映出教師競爭壓力大,對花心思搞網絡教學難以盡力,教師希望能對這部分工作有所鼓勵,并擬出工作量計算方法和系數。版權保護問題一直制約網絡教學的開展,實際教師通過轉換文檔格式(如pdf或swf)或加密方法均可解決版權保護問題。
表4 開展網絡教學的阻礙因素統計圖
選項 比例
缺少時間 51.3%
缺乏技術 33.04%
缺少電腦設備和好的網絡環境 28.7%
缺乏激勵因素和政策 47.83%
缺乏現代教育的理念和對網絡教學的信任 20.87%
擔心教學資料外泄,關心版權保護 40.87%
擔心失去對學生和對教學過程的控制 12.17%
網絡教學質量的評價和教師工作量的評價 44.35%
學生獲取網絡資料的積極性不高,缺乏來自學生的壓力 30.43%
其他 1.74%
(下轉第42頁)
T22的簡答題測查出網絡教學激勵措施集中在以下幾方面:設定“網絡教學”質量考核機制,對考核合格的教師予以獎勵;配備助教協助開展網絡教學;設置“校級網絡教學優秀成果獎”;學校教研項目中增加網絡教學類研究項目等。目前,各高校對這部分工作的認識和處理方法還不能形成統一,隨著網絡教學的作用日益突出,相關的研究與實踐也會成為未來的趨勢。
3 思考和總結
“教育在線”平臺在設計上體現了“以人為本、量體裁衣”的原則,隨著不斷發展,教育在線整合視聽課堂、精品課程等資源平臺,功能得到拓展,基本滿足了教師的需求,得到教師的廣泛認可[2]。教師們也在平臺推廣應用、功能改進、服務方式、平臺整合、激勵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這些需要總結和完善。
在技術層面,目前平臺到了一定的技術服務周期,隨著瀏覽器的升級,平臺需要“修補”一些代碼,解決瀏覽器兼容性、編輯器版本等問題。
在設計層面,根據教師需求,部分邊緣模塊意義不大,可以終止服務。對如作業、論壇、課件等重點模塊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功能,優化網絡教學過程。
在應用和推廣層面,制作了平臺幫助文檔、flash主要步驟動畫指南、留言板及輔以人工電話輔助,技術支持服務已比較完備。但仍需繼續同步整理相關網絡教學模式案例,制作宣傳介紹電子資料,并輔以小型座談會、去各學院宣介交流和日常培訓等形式,推動和深化網絡教學。
研究受樣本少、部分樣本未使用過“教育在線”的限制,另外問卷也兼有推廣宣傳目的,因此一些問題和選項設置比較主觀,這些都影響了調查結果的精確性,本調查結果僅供參考,所做的分析和總結也是以“教育在線”日常數據為重要參考得出的。
一、引言
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挖掘客戶需求迫在眉睫,如何挖掘潛在客戶成為所有企業共同面臨的問題。消費者的購買場所不僅能反映消費者消費的傾向性消費需求購買動機,而且還與消費者的自然狀況(年齡、收入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分析消費者購買場所對企業挖掘潛在客戶,提高競爭力有著重要意義。
SPSS(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是當今世界上應用最為廣泛的統計分析軟件,是一種集成了數據管理、統計分析、圖形報表、編程擴展為一身的功能強大的應用統計軟件包。本文應用SPSS中的多重反應
分析方法對消費者購買場所調查問卷進行分析,對挖掘潛在客戶,如何成功提高企業競爭力等方面有借鑒作用。
二、數據與分析
(一)數據來源
企業設計了一份關于消費者購買場所的調查問卷,包括單選題和多選題一共10道題目,內容涉及消費者年齡、消費者收入、消費場所的選擇等;如調查對象包括青年人和中老年人,收入水平為3000元以上和3000元以下,購買場所包括超市、大型商場、專賣店、批發市場、網上購物和不固定5種情況。
(二)定義變量
對數據的定義我們采用多項選擇的二分法(Multiple dichotomy method),即將所有因素都設成一個變量,每個變量只有“1”和“0”兩個水平值,代表“是”和“否”。例如在本文中,年齡1表示中老年人,0表示年輕人;收入水平1表示低于3000元,0表示高于3000元;購買場所1表示“經常”,0表示“不經常”。本研究共發放調查問卷1000份,收回700份。
(三)定義多重數據集
選擇“Analyze”“Multiple Response”“Define Sets”命令,打開“Define Multiple Response Sets”(定義多重反應數據集)對話框,本文中選擇“超市”、“大型商場”、“專賣店”、“批發市場”、“網上購物”、“不固定”6個變量作為進入變量集的選擇變量,定義為“$購物”。
(四)多重反應頻數分析
依次點擊“Analyze”“Multiple Response”“Frequencies”,得到多項選擇題的頻數分布“Multiple Response Frequencies”(多重反應頻數分析)對話框,將“Multiple Response Sets:”框中的備選變量,選入“Table(s) for :”進行分析,得到如下結果:
超市占16.3%,大型商場占12.9%,專賣店占17.7%,批發市場占16.3%,網上購物占21.1%,不固定占15.6%。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在收回的700份調查問卷中,選擇經常在網上購物的人數比例最高,達到21.1%,可見網上購物已逐漸成為主流,因此經營者應重點發展網絡市場,從而挖掘更多的潛在客戶。而選擇經常在專賣店購物的人數也很多,這是因為最近幾年專賣店市場在我國發展迅速,消費者對其認可度較高,因此可以推斷專賣店市場前景也比較廣闊,經營者可在這一市場領域維持已有客戶。
(五)多重反應列聯表分析
1、將年齡與消費者購買場所進行列聯表分析。選擇“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Crosstabs”得到“Crosstabs”對話表,本文中選擇“$購物”作為列聯表的列變量,選擇“年齡”作為列聯表的行變量,得到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年齡層次的被訪問者在消費場所的選擇上是不同,其中中老年人在超市批發市場購物的人數相對較多,消費場所的選擇比較集中;而年輕人追趕時尚,熱衷于在大型商場和網上購物,消費場所的選擇相對分散。因此,經營者可以優先在超市、批發市場專賣店購物場所側重開辟中老年人市場;而在大型商場和網上側重開辟年輕人市場。
2、將收入水平與消費者購買場所進行列聯表分析。選擇“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Crosstabs”得到“Crosstabs”對話表,本文中選擇“$購物”作為列聯表的列變量,選擇“收入水平”作為列聯表的行變量,得到表2。從表2中可以看出,收入低于3000元的群體的購物場所往往集中在超市專賣店、批發市場,而收入高于3000元的群體往往集中在大型商場和網上購物。經營者可以根據不同的群體制定不同的經營策略,在超市專賣店批發市場主要經營價格低廉的產品,實行會員制,產品促銷等經營方式;而在大型商場經營高檔商品的同時還可增設其他服務,如增設停車庫休閑娛樂場所等。
三、總結
本文利用SPSS軟件對消費者購物場所調查問卷進行了系統的分析,雖然問卷數目較少,但對企業分析消費者消費需求、挖掘潛在客戶提高企業競爭力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余世維.市場競爭策略分析與最佳策略選擇[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中圖分類號:C9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0-0211-05
古生物化石是指保存在巖石中的遠古(距今1萬年以前)的生物遺體、遺跡和死亡后分解的有機分子[1]。
中國涉及的古生物地理區域多,古生物化石豐富多彩,堪稱世界之最。為探索古生物化石管理創新路徑,建立古生物化石保護、管理、研究、利用完整體系,針對遼寧等地重古生物化石產地管理現狀等內容設計了調查問卷。共發出調查問卷435份,收回調查問卷358份,篩選后確定有效調查問卷312份,任意抽選180份,利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了信度分析與頻度分析[2]。
一、利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信度分析
1.對調查問卷進行緯度劃分。首先,將調查問卷分為基本情況、立法目的及原則、行政體制、隊伍建設、市場管理、管理創新主要因素和管理創新的重點七個緯度。其中第1~3題劃分到基本情況緯度;第4~9題劃分到立法目的及原則緯度;第10~12題劃到行政體制緯度;第13~14題劃分到隊伍建設緯度;第15~16題劃分到市場管理緯度;第17、19題劃分到管理創新主要因素緯度;第18、20題劃分到管理創新重點緯度。緯度劃分具體情況(見表1)。
2.將數據錄入SPSS統計軟件。將調查問卷所得數據按照一定的編碼順序錄入到SPSS13.0中。首先,要錄入變量值,在變量窗口(Variable view)中定義變量。其次,在數據窗口(Dataview)中錄入變量值,在各緯度中均為單選題,依次列有四個選項。假如選第一個答案則錄入1,依次類推。依次將數據錄入SPSS13.0中,形成SPSS數據集。
3.利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信度分析。在各緯度中進行內部一致性分析,在SPSS13.0中打開“信度分析”,在左側的源變量中選擇上述各項目所對應的變量名稱加入到對話框右邊的項目中,作為分析變量,在“模型”中選擇“Alpha”進行Alpha信度分析。具體內容(如表2所示)。
4.調查問卷SPSS信度檢驗的結果分析。根據上述內容,可以得出七個緯度的Alpha信度系數分別是:0.669、0.590、0.672、0.517、0.717、0.641、0.674。由此可見,第一、第三、第五、第六、第七的Alpha信度可以接愛;第二和第四的Alpha信度系數低于0.6,說明第二和第四緯度中有些項目描述不夠精確,需要進一步調整和修改。
二、利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頻度分析
利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頻度分析(如下頁表3所示):
分析結果顯示:(1)大多數是從事教學科研人員;(2)大多數認為目前古生物化石管理方法基本適應;(3)大多數希望化石資源持續利用;(4)大多數贊成采掘重點化石向國土資源廳申請就可以;(5)絕大多數認為化石管理目的是有計劃開展科研、科普工作;(6)大多數贊成應該保護和管理的是重點化石;(7)大多數贊成重點化石未采掘歸國有,采掘后歸采掘單位所有;(8)大多數認為經專家鑒定批準的重點化石可以出境;(9)絕大多數認為對外國化石應該開展合作研究與展示;(10)大多數反對由國土資源部和文化部分別管理化石;(11)多數認為制定管理制度目的是為科學管理,組織正常運轉;(12)大多數認為化石日常監管是為了促進管理健康發展;(13)絕大多數認為化石管理隊伍建設關鍵是重用復合型人才;(14)多數認為管理人員素質要具備信息技術和管理整合能力;(15)多數認為市場載體管理關鍵是監督規章制度執行;(16)多數認為市場客體管理關鍵是查處非法行為;(17)多數認為制約化石管理關鍵是具備專業知識的人才不足;(18)多數認為目前最好的管理方法是建設博物館地質公園;(19)多數認為目前管理突出問題是宣傳保護力度不夠;(20)多數認為管理創新重點是保證促進科研科普可持續發展。
三、古生物化石管理創新策略
1.管理觀念與文化創新。古生物化石管理創新必須樹立生態平衡觀念;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樹立以法管理的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樹立持續創新的觀念。樹立新觀念,只有積極學習,勇于實踐。管理者要定期到國內外考察,以便獲取更多的現代精深的專業知識,扎實的知識基礎和廣闊視野,并鍛煉整合知識的能力。文化氛圍創新是靈魂,加強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規劃管理制度,采掘管理制度,市場管理制度,收藏管理制度等宣傳教育工作,務使盡量多的人理解古生物化石保護的意義。加強古生物化石保護的科學普及工作,營造全體公民自覺保護古生物化石的意識。要在全社會倡導一種敢于挑戰一切陳規陋習(靠山吃山等)的風氣。倡導愛護環境、愛護地球上生命,愛護不可替代的古生物化石資源,形成鼓勵持續創新的普遍氛圍[3]。
2.法規與制度創新。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國土資源部2002年10月1日頒布的《古生物化石管理辦法》為基礎和各項管理辦法(包括地方)相配合的法規制度體系。古生物化石立法的目的是保證和不斷促進科研、科普可持續發展。根據此目的規定的化石所有權、采掘、收藏和進出境管理應適應社會實際需要,突出可操作性,解決實際問題。目前對需要保護和管理的古生物化石界定過寬,需要保護和管理的僅僅是一小部分重點(稀有)化石,比如脊椎動物化石、硅化木等。為了實現合理利用應當承認個人對化石的所有權,并且鼓勵具有收藏條件的個人收藏化石。為了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普通化石應當允許出境,重點化石經專家鑒定后,取得有關部門批準也應當允許出境。要以2011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國家《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為根本,并結合實踐認真審查法規制度各組成部分不協商因素,繼續完善制度體系。
3.人才開發與激勵創新。根據古生物化石管理的特殊性,要重用具備信息技術和管理的整合能力;要具備執法懂法,依法行政、嚴格按法律規定辦事和有很強專業知識素質的人才,并制定出切合實際的獎懲措施,這樣在管理機構隊伍建設方面,才能建立起以一定專業人員為核心,聘用各科類專家、執法人員為主體的管理隊伍;才能給古生物化石管理、研究開發、利用帶來顯著成效;才能使得古生物化石管理更為科學化;才能使其適應古生物化石事業的發展。
4.融資與經費管理創新。發揮人大、政協的作用,將古生物化石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納入各級政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將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督促落實。組建大項目辦公室,主要負責爭取國家和省政府資金補助;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的積極性,開辟民間融資、居民投勞的輔助渠道;發揮古生物化石資源的優勢,廣泛開展國際合作,認真爭取外國民間團體、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的資助。
四、結論
通過以上調查分析得出古生物化石管理創新應是:以生態平衡為本,在整合現有資源的基礎上進行積極改革和創造頂端優勢,產生并應用新的構想和新的觀念,以達到管理效益最大化的動態過程。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116-02
隨著新課改在普通高中的進一步深化,“高中英語課程要求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1]而且高中階段,學生的語言技能目標對寫作的最低要求是“能用恰當的格式寫便條和簡單的信函;能簡單地描述人物和事件,并簡單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能用恰當的語言書寫問候卡;能給朋友、筆友寫信,交流信息和情感;能對所寫內容進行修改。”[2]由此可見,英語寫作順應時代要求,而且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顯得越來越重要。為進一步了解高中學生的英語寫作狀況,以便教師有效地調整英語寫作教學,達到提高學生英語寫作的能力。從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寫作過程和寫作結果三個層面,學校展開了學生英語寫作狀況的問卷調查。
一、調查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的對象是內蒙古牙克石市第一中學高三年級學生。調查對象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出學生在經過兩年學習后對英語寫作的積累狀況。
二、調查研究問題
本次調查問卷主要解決以下問題:(1)關于學生英語寫作興趣的問題;(2)關于高中英語寫作過程的問題;(3)關于學生英語寫作結果反饋的問題以及學生對于英語寫作的建議和方法的提出。
三、調查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于2013年1月進行。主要使用問卷調查法。可記名也可不記名的方式進行。問卷共18個問題,是以單選或多選的方式進行的。開放性問題2個:17.平時我練習英語寫作的途徑有:____。18.我認為提高英語寫作水平的方法有:____。這兩個問題主要是了解學生個體練習寫作的狀況。
四、調查研究工具
本次調查研究使用B4紙《高中學生英語寫作情況――調查問卷》一份,含問題18個,分為3部分:關于興趣,關于過程和關于結果。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按照第一印象如實選擇。
五、調查研究結果
本次調查按學生的不同層次優中差,從高三年級里抽出100名學生,其中有效調查問卷數為88份,結果如下:
由上表學生各題的回答可知:
從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方面來說,學生絕大部分是在初中開始學英語的,起步較晚。而且57%的學生認為現在英語寫作較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基礎的好和差。其次影響學生寫作的原因是教材內容的趣味性和相關性。而且近60%的學生對英語不太感興趣或不感興趣。45%的學生認為學好英語寫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將來個人的學習,工作和發展。因此不得不學習寫作。由此可知,基礎較差而且對英語又不感興趣,所以學生自然會認為英語寫作是英語學習中很難的部分。因此,在學生的英語寫作中,針對學生的基礎差,沒興趣,對學生加以引導,按要求寫句子,簡單表達是很合理的,可以在簡單表達中建立自信。對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平時積累比較多,而且大都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而且基礎較好的學生絕大部分是在小學開始接觸學英語,起步較早。
從寫作過程來看,31%的學生的寫作主要運用了教材中的寫作部分和單元閱讀素材,而且使用的方式主要為仿寫,這對于基礎較差,沒有信心的學生來說是很有利的。但絕大部分學生在教材之外沒有更多的練習,寫作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寫作的過程中51%的學生能夠在寫作前做到先審題,確定題材,體裁和時態等,這是進行寫作的必然準備階段。
從寫作反饋來看,教師能及時批改作文,42%的學生拿到批改完的作文首先能夠做的是看老師批示的錯誤并改正。而對英語沒興趣的同學甚至不看一眼。而且42%的學生每一周練習一次寫作,即使是利用模版來寫,基礎差的同學根本不寫或是根本寫不出來。89%的學生寫作都有老師的點評,但能夠按照老師的步驟逐漸有所提高的學生比較少。
從開放問題看,在寫作方面有所提高的學生學習主動性是很強的,平時練習寫作也較多,背范文,背模版,看語法的時候也比較多,注重平時積累。而有的學生只是按老師留的寫作要求,老師要求寫才寫,要求讀才讀,學習沒有主動性。大多數學生都能夠知道看英語電影,聽英文歌,背短語,日常練習,背單詞,多總結,熟悉句式短語等方法能夠有效地提高英語寫作也知道平時積累的重要性。
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到學生英語寫作的基本狀況,同時也反映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正是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值得教師思考的問題,如:
1.如何利用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
2.如何避免和糾正學生英語寫作中錯誤的語言現象?
3.英語教師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等等諸如這樣的問題,在英語寫作教學中都是值得思考和商榷的。
【中圖分類號】R72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847―02
1 調查試卷內容:
2 本次調查情況分析如下:
2.1調查人群的范圍分布廣泛,從剛工作的護士到即將退休的護士都有。但以中青年護士占大多數。
2.2工作時間的范圍覆蓋了所有人群,工作10年以下護士占大多數,這一人群主要是青年護士。
2.3工作崗位以病房護士為首,占42.9%,急診14.3%,這兩個崗位需要24小時觀察和處理病人的病情,是壓力較大的部門。
2.4夜間睡眠時間以6小時和7小時最多,各占45.2%。7小時的睡眠是比較理想的睡眠時間。
2.5小時的睡眠是不太夠的,會讓人在白天輕微犯困。5小時以下睡眠時間占2.3%,盡管比例很小,但會嚴重影響健康。
2.6入睡時間,有52.3%的人在11點入睡,12點以后比例為16.7%,這兩個睡覺時間太晚了,入睡時間的推遲往往導致入睡困難,進而影響睡眠。
2.7有30.9%的人每周三到四次夜里起床,有4.8%的人夜里起床每周五次以上,睡眠明顯受到影響。
2.8有33.3%的人每周三到四次入睡前看電視,有47.6%的人每周五次以上入睡前看電視。入睡前不應讓大腦處于興奮狀態。應處于平靜的狀態。
2.9有28.6%的人認為考試對自己睡眠影響大,有33.3%的人認為考試每次都影響自己睡眠。(護士需經常進行三基本考核,80分為及格分。必須將整本書背下來。否則不易及格。月底還有各項考核。考試成績公之于眾。成績不佳者會被批評。)
2.10有19.0%的人認為工作對睡眠影響大,有11.9%的人認為工作上的煩惱每次都影響了睡眠。大多數其他護士這方面困擾不多。
2.11有19.0%的人每周三到四次需要鬧鐘才能起床,有61.9%的人每周五次以上需要鬧鐘起床。最好的狀態早睡早起,睡到自然醒。鬧鐘只能作為備用。鬧鐘突然響起,會對心臟造成刺激。
2.12有52.3%的人認為自己睡眠不太夠,21.4%的人認為睡眠不夠。睡眠不足的問題已經普遍存在。
2.13有78.6%的人從不使用安眠藥物。只有7.1%的人每周數次使用安眠藥物。護士這一群體對安眠藥物的精神依賴性非常清楚,輕易不會使用。所以這部分使用安眠藥物的人群可以認為存在睡眠障礙。
2.14有50%的人認為睡前喝牛奶有助睡眠,還有50%的人認為睡前喝牛奶對睡眠沒有幫助。喝牛奶可以安神,但作用無特異性。效果一般。
2.15睡不著的時候有47.6%的人選擇看電視,有50%的人選擇胡思亂想,有2.3%的人選擇吃東西。胡思亂想是最不可取的。找些事情做,讓心情平靜下來是最好的。
2.16有85.7%的人從不會因為失眠而去看醫生。由表格分析,大多數人的睡眠并不是太好。但大多數人不會去看醫生,尋求外界的幫助。
2.17有7.1%的人會一月數次因失眠影響生活。有11.9%的人會一周數次因失眠影響生活。即使是有醫學背景的護士,也存在失眠的困擾。影響生活的同時,也會影響工作。
2.18泡腳,泡澡,按摩,聽音樂,都可以讓神經,肌肉放松,緩解疲勞,帶來愉悅的情緒,忘卻煩惱。都有效果。以泡腳(33.3%)泡澡(33.3%)選擇人群最多。這兩者還促進了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起到排出毒素的效果。
2.19只有9.5%的人認為與工作伙伴關系一般。護士是一個既分工又協作的群體。良好的工作氛圍對開展各項工作有幫助。
2.20只有2.3%的人認為與家人關系一般。家庭是堅強后盾。能在遇到困難時提供幫助。
2.21失眠人群就醫看的首選是心理門診(40.4%),然后是中醫科(30.9%),其他的(23.8%),神經內科(7.1),就醫途徑廣泛,選擇多樣。說明引起失眠的原因也是多樣的。
3 結論分析:
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加班多,因工作需要,許多人的工作為兩班倒,三班倒,生活不規律。在醫院工作的護士,更是經常倒夜班的代表。護士在醫院屬于臨床一線,承擔大量繁重而瑣碎的工作。發藥,打針,操作,都要一絲不茍完成。護士不論是上白班,還是中夜班,都需要有良好的精力來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睡眠能使人恢復體力,精力,是工作質量的保證。
本次調查以青年護士居多。青年人應該是睡眠質量較高的人群。但是調查下來睡眠質量不容樂觀。晚睡的人群占大多數。除了因三班倒導致的生物鐘紊亂,年輕人的夜生活普遍豐富多彩。晚上去唱歌,喝酒,睡覺前玩手機,看電視,都會使大腦處于興奮狀態而推遲入睡。考試帶來的壓力,工作的影響,對入睡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夜間11點到凌晨3點是身體修復的最佳時機。在10點睡覺是一個比較好的時間。因為10點入睡,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達到深睡眠。
人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不佳會導致一系列的疾病。長期失眠會使血壓升高,心臟不適,誘發心肌炎。記憶力減退,容易疲勞。免疫力下降,性格暴躁易怒,具有攻擊性。失眠時機體處于焦慮的狀態,影響身體內分泌。比如血糖升高,皮膚干燥,月經失調。消化功能減退。對睡眠的不重視,失眠后不及時就醫,時間久遠會帶來一系列問題。需要引起每個人的警惕。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青年護士是醫院的未來。讓我們來重視她們的健康,關愛她們的睡眠。
4建議:
4.1定期組織睡眠知識講座,組織學習,更新觀念。
4.2關懷同事,互相幫助,建立好的科室氛圍。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6.03.090
1調查目的
為了更好地了解大家的學習、生活狀況,掌握同學們的思想動態,做好日常的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明確學生工作的針對性和目的性,促進同學們的發展和成才。
2調查方式
此次調查采用問卷的方式,共發放問卷146份,回收有效問卷139份。
3調查結果及分析
3.1總體情況
本次問卷共調查男生占37%,女生占63%,其中漢族99%,滿族1%,農村戶口的占74%,城鎮的占26%,校學生會及社團成員占25%,系學生會及社團成員占27%。
3.2學習觀
3.2.1學習動機在第12題,上大學是為了什么的回答中,86%的同學選擇了是為了提升自我,找到理想的工作,改變個人和家庭的生活。第4題,你在大學里最想學會的是什么的回答中,87%的同學選擇了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反映了現在絕大多數同學是有想要學到一技之長能改變個人和家庭命運的動機的。在第3題和第13題大學學習中遇到的最大困惑的回答中,學習目標模糊、學習動力不足的占63%,認為學校培養計劃不完善,書本知識太枯燥的占54%,這說明一方面,我們的教育教學還一定程度上存在課堂吸引力不足,重理論,輕實踐,重講授,少交流的問題。也說明另一方面,學生雖然主觀上有積極向上的愿望,但是具體到每天的執行上,又缺少明晰的指導,尤其是亟需就業規劃方面的專業性指導。我本身是給學生上過這個職業規劃課的,但是在具體的操作層面深感知識匱乏,能力欠缺。希望聘請校內外高水平專業職業指導師對同學們進行專業的指導,這可能是解決目前大部分同學目標模糊、學習動力不足的一個重要切入點。3.2.2課外活動在第5、6、7、8關于課余時間安排的題目的回答上,選擇看電影、電視、上網、逛街、旅游、兼職的占了95%以上,選擇讀書看報的分別只有5%、。與之相印證的還有每天使用網絡和手機兩小時以上超過80%,手機不離手的分別占了16%。這說明,我們在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引導同學們合理利用自己的自由時間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在第2題,你如何看待學科競賽的回答中,70%的同學回答了有興趣,一定會參加,另外有11%的同學選擇了想參加,但是怕做不好,加起來也就是有81%的同學有意愿參加各類學科知識競賽。在第10題的回答中,只有3%的同學表示,不愿參加學院的課外活動,11題的回答中,只有9%的同學參加的課外學習是與專業無關的。這說明,組織好以專業為核心的課外學習及活動,讓更多的同學參入到各類專業知識競賽當中,可能是今后我們引導同學們走出宿舍、走下網絡、豐富課余生活的一個努力方向。
3.3生活觀
3.3.1個人消費第14、15題的回答中,66%的同學的月花費(除學費、住宿費)為300-800元,300元以下和800元以上的分別占16%和18%。在這些花費中,除吃飯外,63%的用于日常用品的購買,其次交話費占了13%,再次說明,目前手機在同學們的生活中占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3.3.2積極方面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現在我們的學生總體的心理狀態還是比較穩定的,有77%的同學認為自己經常處于快樂和平穩的狀態,21%的同學認為自己的生活,朝氣蓬勃,豐富多彩,10%的同學現在正努力學習,為將來做準備。69%的同學有規律的作息,71%的同學有自己的興趣愛好,81%的同學認為自己跟宿舍成員相處融洽,92%的同學認為跟班級成員相處融洽或沒有矛盾。3.3.3存在的問題仍有22%的同學感覺每天的生活是迷惘盲目,缺乏目標的。16%的同學選擇在遭遇挫折和困惑,或在承受壓力時獨自承受,不想被人發現。59%的同學認為大學里壓力最大的來自于就業,63%的同學認為社會競爭激烈,就業前途未卜是生活中感覺最苦惱的問題。就業的壓力再次凸顯出來。同時反映的深層次問題是,專業知識和人際關系培養的不到位,另外很多同學在面對未來時,明顯的信心不足。
3.4就業觀
通過調查問卷發現,83%的同學目前有比較模糊的就業意識,但是只有37%的同學有比較清晰的規劃,結合日常對同學的了解,我認為這個比例還要更低。這反映出來的比較普遍的問題是同學們都感受到了目前社會就業的巨大壓力,但是缺乏相應的應對策略,所以大部分同學現在的狀態就是隨大流。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國長期以來缺乏系統正規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很多同學在大學選擇志愿時還不了解或只是模糊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背景、知識及就業前景,進入大學后,雖然學了很多相關專業的知識,但大都是理論性的,缺乏對相關行業和相關職業的直接的、感性的認識。另一方面,現在很多同學也不了解自身的興趣、性格、氣質、能力及職業價值觀的傾向,我們現在也缺乏相關的測評手段、評價機制和專業人員。關于大學生創業,有20%的同學有想要創業的意愿,有26%的同學想要了解相關的創業政策。這跟我上創業基礎課了解的情況基本吻合。這說明,在目前的就業壓力和國家對創業的大力支持下,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激情正在覺醒。這也同時證明了我們學校開設創業課程的必要性。
3.5思想政治和人生價值觀
這兩部分同學們的答卷,我感覺可能受了長期以來高考訓練的結果,大家都下意識的選擇了“相對正確”的答案。但是仍然可以從同學們的答卷中看出某些端倪。比如,41%的同學想要入黨,但是35%的同學是為了就業中有優勢才選擇入黨。有91%的同學認為弘揚愛國主義十分必要,74%的同學會主動參加單位或地區組織的抗震救災活動,但同時當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有61%的同學選擇個人利益為主,兼顧國家利益。以上數據顯示了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更加強調個人與集體利益的兼顧,奉獻與索取的統一。實質上當代大學生在集體責任意識和愛國主義精神上既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又存在著諸多問題,這恰恰是社會轉型期多元化思想在他們思想意識方面的表現。
4對今后學生工作的啟示
(1)堅持以理服人與以情感人相結合。現在的學生普遍個性化較強,傳統的說教已很難達到教育的目的,因此繼續以往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僅無濟于事,還很有可能會將矛盾激化或演變為師生之間的激烈對抗,而這已經遠離了我們教育的初衷。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堅持以理服人與以情感人相結合的方法,因人施教,切實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2)堅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發現,當我們認為一個學生十惡不赦、無可救藥時,從他們家長處了解到的情況可能會跟你的判斷大相徑庭。我們也經常會有這樣的發現,所有我們認為的學生身上的錯誤、缺點以及心理上出現的各種問題其實都可以從他們的家庭背景中找到相應的答案。因此,只有堅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才能全面了解學生,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標本兼治。(3)堅持思想政治教育與文體活動相結合。在關于你喜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的答卷中,63%的同學選擇了演講、辯論、視頻等方式,31%的同學選擇了社會實踐的方式。從中我們看以看出,現在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同開展健康愉快、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同學參加進來。我們現在也搞了很多各種各種的活動,問題是參入面仍然相對較低,且主要集中在大一學年。缺乏以班級為主體的全員參與的有特色的活動。
參考文獻
[1]羅洪鐵,董婭.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黃金柱,鹿軍.當代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研究概論[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3]藍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研究[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0 前言
揚州是一座歷史文化積淀豐厚的城市,從古至今,從“揚一益二”的繁盛到了現在的現代化繁榮,城市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前進,但與此同時,時間的河灘也無可奈何地過濾掉了許多璀璨的金沙。
1 正文
揚州的方言極具特色,是江淮方言的代表,揚州方言音韻發聲有力,音調婉轉,極能表現出人的情緒,對于語言環境、語義表達等都具有強大的表現能力。
隨著現今普通話的推廣,方言的傳播漸漸弱于了大力推廣的普通話,而揚州方言相較于其他地區的方言,與普通話還是存在較大差距的。從揚州方言的特色上來說,揚州話不分z、c、s和zh、ch、sh,這與普通話是不一樣的,但是在如今的儀征北部、天長南部以及邗江某些地方是保持了平翹舌的區別的,由此可推斷很早之前揚州話可能也是有平翹舌之分的,但后來基本不區分了,大多數用平舌發音。此外,揚州方言不分n、l,不分尖音與團音,不分前后鼻音。揚州方言的韻母還有一些特色,比如,普通話中的雙元音,揚州話里讀成單元音韻母,在普通話中,雙元音ai,ei,ao,ou,在揚州話中就變為了ε,e,?蘅,?藜ω。還有特殊的一點就是普通話里讀音相同的兩個字,到了揚州話里卻不相同,比如官與關,揚州方言中官不讀guan而讀guon,再比如山與扇,揚州話中扇不讀shan而讀xian。這里講述的是與普通話的差異之處,當然也有相似的不用改變的地方,這里暫且不作討論。
發音的不同是方言與普通話不能共同發展推廣的一個原因,許多地方方言由于普通話的大力推廣,而使自己的語音特色逐漸向普通話靠攏,方言呈現出一種凋落的狀態,越來越引起重視。近日,“江蘇語言與文化資源庫”的上線,這是全國第一個省級地方語言資源庫,這也體現了現今人們對于挽救地方方言與文化所作出的舉措。
揚州地區以方言為載體,也有許多當地特色的民間口頭文學,例如揚劇、揚州彈詞、揚州評話、揚州清曲以及揚州諺語。其中部分特色口頭文學也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然而,揚州民間特色文學需要的是真正的傳承與認同。揚州的民間口頭文學不僅是一門單純的藝術,其內容也蘊含了當地的民風民俗,歷史的痕跡,以及文學文化等多方面的內涵。
現代隨著娛樂行業的飛速發展,韓流等流行元素的涌入與沖擊,民間的口頭文學形式即使是在揚州當地也早就已經不占主導位置。由于科技的發展,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當地文學無可奈何得退居后線地位。我們無法阻止也不應該阻止時代的發展、審美的轉變,但是也不能任由揚州當地的文學形式逐漸湮沒于時展的浪潮中。揚州的口頭文學承載著歷史的、文化的、文學藝術的豐厚內涵,不能輕易地做大改動,但也要跟隨大眾的審美趣味加以調劑,創新發展、創新演繹。
基于對上述情況的不確定與希望明確的態度,我們需要以揚州當地人為調查對象進行調查研究,旨在了解揚州當地人對于揚州方言的認同感以及對揚州口頭文學的了解及保護傳承的態度。
我們項目組的成員帶著自己的疑問對揚州當地人進行了大范圍的調查。我們選定的調查對象分散在各個年齡段、各個職業以及城鄉各地區,為了確保結果的準確性,避免對象單一,調查有漏洞。我們設計了紙質版調查問卷以及電子版調查問卷,這也是為了在揚州本地人群中能更加深入地進行調研,盡量做到不遺漏、不片面。當然,我們人力時間有限,不能做到全方位的顧及,但也會盡我們所能保留真實性,反映揚州當地的現狀。
問卷設計了11個題目,設置的問題主要想了解揚州當地人對于揚州口頭文學的接觸頻率以及了解程度,還有喜愛揚州口頭文學的人的年齡范圍。其次還意圖了解現今會講地道揚州方言的人的年齡段。最后想要知曉現今揚州人對于保護與傳承揚州口頭文學以及揚州方言的態度。我們項目組發出了80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數684份,并且對有效問卷進行了整合與分析,得出以下收獲。
問卷第一題:“請問您平時有空會去選擇聽揚州口頭文學作為娛樂嗎?”在所答的問卷中,按百分比整合有效問卷,受調查人群中選擇A選項偶爾會占38%,B選項經常會占2%,C選項一般不會占59%,D選項絕對不會占1%。
問卷第二題:“您一般去聽民間口頭文學的頻率是多久一次?”A選項每周一次占10%,B選項一個月及以上一次占50%,C選項一年及以上一次占32%,D選項很少看占8%。
從第一二題的問卷結果的數據統計,揚州的當地人少部分會經常去聽揚州的口頭文學,聽的頻率也并不高。
第三題:“您接觸口頭文學的方式主要有哪些?”A選項買票去看占8%,B選項從電視上搜索看占有效問卷數的43%,C選項揚州地方廣播占31%,D選項免費公演占18%。
由此看來,在群眾的選擇方式中,大部分會選擇電視廣播這類媒體,以及免費公演的形式,只有少部分會自己買票去看。從這方面也能窺視到這類表演在部分揚州人心中的地位以及喜愛程度。
第四題:“您認為愛聽揚州民間口頭文學的人,他們的年齡范圍在多大范圍以內?”A選項0―25歲占2%,B選項25―35歲占6%,C選項35―50占27%,D選項50歲以上占65%。在這些愛看愛聽揚州口頭文學的人當中,年輕人較少,占大部分的是中年及以上的揚州當地人群,尤其以“老揚州”為最多。
第五題:“您覺得揚州民間口頭文學是一門高雅藝術嗎?”A選項十分同意占有效問卷數的25%,B選項大體算是占42%,C選項部分算占31%,D選項并不算是占2%。
對于高雅藝術的定義,每個人可能定位不同,這題意在了解揚州當地人對于民間口頭文學的認同感,我們的調查結果總體顯示中立的態度,在調查對象中絕大部分人還是持有認同態度的,只有少部分持有相反態度。
第六題:“您了解揚州口頭文學中的故事所蘊含的習俗與典故嗎?”A選項非常了解占4%,B選項一般了解占37%,C選項基本了解但較少占41%,D選項并不了解占18%。從中看出對于揚州口頭文學所蘊含的歷史典故、文學藝術意義,只有少部分人是非常了解的,大部分人對于本地的民俗只是略懂皮毛。
第七題:“您身邊會說地道揚州話的人年齡范圍是多少?”A選項0―18歲占10%,B選項18―30歲占31%,C選項30―50歲占33%,D選項50歲以上占26%。與愛聽揚州口頭文學的人群年齡分布類似,會講地道揚州方言的人群,也分布在中壯年以及老年揚州人中。具體情況是,會說地道揚州話的人以中老年群體占大多數,絕大部分小孩以及年輕人已經占較少部分,其中原因與歷史以及政策息息相關,也與經濟、科技的發展、時代的變遷密不可分。這也是多種方言普遍具有的現象。
第八題:“如果您有孩子,或者對于您的孩子您會教他們學地道的揚州話嗎?”A選項一定會占16%,B教些基本的就夠占37%,C選項有條件就教不然就不用學占34%,D選項學好普通話和外語最重要,方言無所謂,此項選擇人數占13%。
可見對于孩子的教育,大部分人持并不必要的態度,對于揚州地道方言的傳承并沒有很強的責任意識,他們的重心放在普通話和外語的教育上。
第九題:“作為揚州當地人,您對揚州口頭文學以及揚州方言有認同感嗎?”A強烈認同感占29%,B一般認同感占31%,C基本認同占39%,D并不認同占1%。
對于揚州方言的認同感,粗略來看極大一部分人都是持有認同態度,只有極少部分人持相反態度。這樣從群眾的心理看來還是非常統一值得欣慰的狀態。
第十題:“您對民間口頭文學傳承者以及民間藝術家認識得多嗎?”A選項很大部分認識占4%,B少部分認識占26%,C認識一兩個占37%,D基本不認識占33%。對于民間藝術家,我們所調查到的揚州當地人也只有很少部分能夠做到如數家珍,大多數人對這些藝術家并不非常熟知。
第十一題:“作為揚州當地人,您愿意讓自己后代傳承揚州口頭文學嗎?”A選項非常愿意占32%,B選項有條件會很樂意占41%,C選項勉強愿意占13%,D選項不愿意占14%。最后關于口頭文學的傳承的問題,積極主動并且愿意自己創造條件去學的人占少數,但也有大部分人覺得有提供的條件的話會很樂意。
由此可見,地方相關文化宣傳單位應加強揚州特色口頭文學的推廣,以及揚州方言的普及。具體方式可根據地方情況來具體實施,按本文調研的大致情況,可以確定宣傳推廣的大體方向。
首先,可以增設地方方言類節目,廣播以及電視欄目均可,這類欄目適合揚州當地人收聽或者收看,其中都是有關揚州人身邊的事,更容易引起揚州本地人的關注,可以利用這樣的平臺,普及揚州方言的保護,以及揚州口頭文學的文學內涵及藝術性,增強民眾的審美趣味,激發保護與傳承的意識。另外,免費公演也是大部分群眾愿意選擇的,地方組織可以舉辦相關活動,邀請民間藝術家對民眾進行表演與互動,使揚州人能親密地接觸揚州口頭文學,產生興趣。也可設置自愿學習的組織,規模可大可小,邀請愿意的人去學習揚州的口頭文學形式,使得民間文學真正的進入民間,成為民眾的娛樂形式。民間藝術家也要積極挑選有天分有興趣的傳承者,進行專門的培養,培育出一批優秀的民俗文學傳承者。
對于民間藝術家來說,不僅僅是傳承,也要取舊時之精華,去其糟粕,汲取現代的流行藝術的長處,補充揚州當地的口頭文學,使其能緊隨時展的步伐,同時又能保留地方特色與文化內涵。
關于揚州方言,根據調查結果可看出,會講地道揚州方言的人年齡范圍是較高的,這也是由于普通話以及外語的推廣和發展。我們揚州當地的教育機構以及孩子的家長,應在普通話及外語教育的同時,不丟掉自己的鄉音,這是揚州人的根。文化宣傳部門應該加強揚州方言傳承的危機意識,增強揚州人對于本土方言的認同感。從娃娃開始的教育與宣傳是最直接有效的。
2 結語
我們在調研中也認識到,對于揚州方言以及揚州口頭文學的挽救與傳承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任務,創新與發揚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這需要揚州人共同承擔,共同努力,不管是什么層次、什么文化水平或者什么年齡段,都應加強危機意識,增強文化認同感,從現在開始,從小的方面開始,進行努力。
【參考文獻】
1 資料與方法
1.1 調查內容
本研究作為“傳統針灸方法及針刺手法臨床運用情況的問卷調查”的一部分,共涉及問題15項,其中醫師的基本信息9項,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工作年限、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系電話、答卷日期;傳統針刺手法的臨床運用情況6項,包括進針法、進針后是否行針、何時行針、不行針的可能理由、經常使用的補瀉手法、經常使用的行針輔助手法。姓名、年齡、工作年限、工作單位、聯系電話需具體填寫,性別、學歷、職稱從選項中選取對應項打“√”。傳統針刺手法臨床運用情況的6個問題,也采取從選項中選取對應項打“√”的方式進行。
1.2 調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于2008年3-5月對北京地區的16家醫院進行了問卷調查。
1.2.1 抽樣單位標準
①2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或中醫院針灸科或針灸門診;②科室構成,醫師不少于3人。
1.2.2 抽樣方法
從北京地區373家公立醫院的51個針灸科(均為二級以上醫院,含針灸門診)中按醫院等級分層抽取16個樣本,其中三級中醫院、二級中醫院、三級綜合醫院、二級綜合醫院各4家,分布于宣武、東城、西城、崇文、海淀、朝陽、豐臺、順義及昌平9個區縣。
1.2.3 樣本量大小計算
醫生樣本,估計總體使用率定位在0.5,準確度d=0.1,接受誤差α=0.05,tα=1.96,代入公式n=(tα/d)2 P(1-P),計算n=96.04,故最少需要96名醫師接受問卷調查;16個樣本,平均每個樣本至少需要6名醫師接受調查。
1.2.4 抽樣調查時間
第1周在醫院進行協調,獲得相關醫院的調查許可,并與針灸科醫師洽談好調查時間。第2周發放調查表,約2周后收回,本研究抽樣調查時間共3周。
1.2.5 調查問卷發放數量計算
擬按照最低80%應答率,至少需發放121份問卷,16個樣本平均每個樣本8份問卷。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Excell2003及SPSS11.0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簡單計數計算樣本基本信息的數量及構成比(n,—x±s,%);簡單計數計算傳統針刺手法的臨床使用情況及構成比(n,%),因所選的6個問題均為不定項選擇,即醫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單選或多選,為了便于統計,結合Excell2003中的“查找”功能中“高級查找”,通過選擇“全字匹配”與否來顯示某一問題中單選或合計中包含某一選項的計數結果,用二者差值顯示多選的計數結果。
2 結果
共發放醫師問卷135份,收回120份,剔出不合格問卷7份,共收回有效問卷113份,應答率83.7%。
2.1 醫師的基本信息
接受調查的113名醫師中男性48人(42.5%),女性65人(57.5%);年齡22~59歲,平均(38.14±9.27)歲,以中青年為主;工作年限平均(14.37±10.12)年,>30年的人數較少,為9人(8.0%),其余工作年限分布較為均勻;學歷構成,大學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占主體,共92人(81.4%);職稱構成,正高職稱人數較少,為8人(7.1%),副高以下職稱分布也較為均勻,分別為副主任醫師25人(22.1%)、主治醫師45人(39.8%)、住院醫師31人(27.4%),有4人未填寫,占3.5%。
2.2 傳統針刺手法使用情況
2.2.1 進針法使用情況
進針法主要包括:單手進針法、指切進針法、挾持進針法、提捏進針法、舒張進針法、管針進針法,調查中發現在臨床廣泛使用的是單手進針法,只選擇單手進針法的60人,占53.1%,多選中包含單手進針法的41人,占36.3%,合計101人,占89.45%;只選擇指切進針法的6人,占5.3%;只選擇挾持進針法的2人,占1.8%;其余提捏、舒張及管針進針法臨床沒有單獨使用者。詳見表1。表1 進針法的臨床應用情況(略)
2.2.2 行針情況
毫針進針后,為了使患者產生針刺感應,或進一步調整針感的強弱,以及使針感向某一方向擴散、傳導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稱為“行針”。行針的時機能反映出醫師對于氣至、針刺補瀉等概念的理解,傳統針刺手法強調“調氣”,在進針后要催氣、守氣、行氣和進行補瀉,這些都離不開行針。從問卷“進針后是否行針”這一問題來看,大部分醫師選擇了“是”,共82人,占72.6%;選擇“看患者的耐受力決定是否行針”27人,占23.9%;同時選擇“是”和“看患者的耐受力決定是否行針”兩項者1人,占0.9%;選擇不行針者1人,占0.9%;很少行針者2人,占1.8%。
調查中還發現,大部分醫師只選擇在“進針后即刻”行針,占67.3%;只選擇在留針過程中行針的僅有10.6%;3項(進針后即刻、留針過程中、出針前)全選的僅有7.1%。這表明大部分醫師只做到催氣這個層面,對于行針手法也僅限于使患者獲得針感,僅有少數醫師重視調氣的全過程。詳見表2。表2 何時行針(略)
就“您不行針的可能理由是什么·”,本研究根據臨床實際設計4個選項:A.怕患者因疼痛而放棄治療;B.沒有必要行針,行針手法沒有臨床意義;C.行針與否與收費無關;D.患者太多,沒有時間行針。結果有16.8%醫師選擇“A”;34.5%的醫師選擇“D”;有36.3%的醫師未選擇任何選項;有2人未選但寫了“因人而異”和“據病情需要而定”。絕大多數醫師認為針刺手法是有臨床意義的,只有2人在多項選擇中選了“沒有必要行針,行針手法沒有臨床意義”。只有2人認為“行針與否與收費無關”,絕大多數醫師認為收費影響行針手法的使用。詳見表3。表3 不行針的可能理由(略)
2.2.3 補瀉手法使用情況
針刺的補瀉手法由針刺的基本手法結合其他方法組合而成,掌握針刺補瀉法,是針刺治病的關鍵。本研究選取常用針刺補瀉法中的6種進行調查,包括提插、捻轉、徐疾、迎隨、呼吸、開闔。結果單獨使用某種補瀉手法的醫師很有限,只有7.1%的醫師(8人)選擇單獨使用提插、捻轉補瀉法,0.9%的醫師(1人)選擇單獨使用迎隨補瀉法,其余徐疾、呼吸、開闔補瀉法無單獨使用者。多選中,包含提插選項的89人,占78.8%,合計97人,占85.8%;包含捻轉選項的89人,占78.8%,合計97人,占85.8%;包含提插、捻轉兩項的88人,占77.9%,其中42.5%(48人)的醫師只選擇這2種補瀉法;部分醫師選擇包含迎隨補瀉法的30人,占26.5%,合計31人,占27.4%。提示補瀉手法中提插、捻轉是臨床的主要手法。詳見表4。表4 補瀉手法的臨床應用情況(略)
2.2.4 輔助手法使用情況
針刺輔助手法是行針基本手法的補充,是為了促進針刺后得氣和加強針刺感應的操作手法,臨床常用的針刺輔助手法有:循法、彈法、刮法、搖法、飛法和震法。調查顯示,臨床單獨使用某種行針輔助手法的醫師很少,選擇最多的為循法也只占8.0%;多項選擇中,選擇最多的為包含循法的42人,也只占37.2%,合計45.1%;其次為包含彈法的,合計為40人,占35.4%;再次包含刮法的,合計為28人,占24.8%。行針的輔助手法在臨床使用率不高。詳見表5。(略)
3 討論
本研究所選取的4類醫院為專業人才較為集中的醫院,研究對象性別比例接近,從年齡、工作年限、學歷、職稱等綜合因素來看,研究對象具有以下特征:以中青年為主,具有一定工作經驗,本科及碩士研究生學歷為主,各級職稱分布均勻,因而能代表北京地區針灸從業人員的總體水平。
綜合看來,臨床醫師大部分(89.4%)采用了單手進針法進針,其他進針方式很少使用;多數醫師(67.3%)是在進針后即刻行針,但行針應當貫穿針刺的全過程;雖然就“進針后是否行針”這一問題,大部分醫師選擇了“是”,但進一步分析顯示,補瀉手法中多數(77.9%)以提插捻轉為主,其他補瀉法很少使用,行針的輔助手法中雖有一定比例的醫師使用循法(45.1%)、彈法(35.4%)及刮法(24.8%),但使用率也不高,其余輔助手法也很少使用。不難看出,傳統針刺手法在臨床的使用種類在減少,使用率在減低,使用時間在縮短。這種狀況應當引起相關部門和業內人士的關注;否則,長此以往,傳統針刺手法面臨消亡的危險!
就“您不行針的可能理由是什么·”這一問題的回答來分析,絕大多數醫師認為針刺手法是有臨床意義的,認為收費問題影響行針手法的使用,部分醫師認為工作狀況影響傳統針刺手法的使用,少部分醫師認為患者的接受程度影響針刺手法的使用,揭示出傳統針刺手法在臨床使用減少的部分客觀因素。
而傳統針刺手法本身存在的諸多問題,特別是補瀉手法[2],如補瀉手法與刺激量如何規范統一,補瀉的效應如何明確衡量等等,這些也都影響傳統針刺手法的臨床使用。
本研究關于傳統針刺手法使用頻率的結果高于最近的相類似的調查研究[3],但反映出的問題是基本一致的,即傳統針刺手法在臨床的使用情況正在萎縮,需要進一步尋找原因,予以解決。其深層原因可能涉及價值評判(如收費問題)、繼承與創新(如新技術與傳統方法的問題)、宣傳教育及公眾認知(如何宣傳的問題)、科研(如機理揭示及臨床療效評價)等方面,所以需要各方努力方能有所改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