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4 01:33:2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人大調研匯報材料,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是以經濟工作為中心,大力發展古城經濟
自縣委、縣政府搬遷紅果后,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制約,我鎮經濟發展有所滯后,基礎薄弱。通過近幾年的摸索,我們認識到要加快古城的經濟發展,只有立足古城的資源,大力發展資源型經濟,才能促進古城經濟發展。今年來,我們主要做好如下幾方面工作:一是重視培植新稅源工作,著重以招商引、吸引商家到我鎮興辦各行業,以發展我鎮第三產業和旅游業為工作重點,確保我鎮經濟快速持續發展。二是注重政策上的優惠,以鼓勵各界人士到我鎮投資。
二、是多方籌集資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一)重視基礎教育,充分發動民資民力,多渠道加大教育投入。今年以來,對文筆小學的建校工程,我鎮多方協調,在下個月就能正式啟動。建設完成后能改善我鎮教學環境,優化辦學條件。
(二)改善交通環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大海村2、5、7組、對門山村環城路至三組通組公里,則群眾投工投勞,政府多方籌集資金補助20余萬元。大海村七組至太陽廟、二組至七組修建工程正在準備實施階段。
(三)加快古城市政設施建設,為群眾創建較好的生活、生產環境。今年以來,一是多渠道籌資110萬元,將長112米的河濱路拆遷改造成休閑石板街,有利于市民休閑及零星攤位的規劃;二是投資30余萬元對盤新路實施石板街改造,現一期工程已結束,二期工程拆遷補償也全部付清;三是水洞河堤二期工程于2007年10月18日張縣長已召開了有關單位現場辦公會,我鎮力爭及啟動二期工程;四是配合有關部門對古城原有路燈進行升級改造,使古城夜景煥然一新,既方便了群眾,同時優化了鎮區環境;五是由黨委書記朱映泉同志主持召開商貿城、駕駛員城初步啟動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并明確了由政府副鎮長錢正剛為項目負責人。
三、社會發展其他情況
禁毒主體工作明顯得到好轉。1、擺上日程,明確責任。禁毒工作堅持黨政一把親自抓。一是健全組織。因人動及時調整禁毒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并且領導小組成員由原來的單一禁毒辦公室人員,擴展為由綜治、司法所、武裝部、共青團、婦聯、農業中心、兩基辦等單位為成員單位,工作開展更為全面、深入。在全鎮范圍內建立了幫教小組,具體落實跟蹤幫教。二是保證禁毒工作經費。為搞好禁毒工作,鎮黨委政府規定禁毒工作經費隨用隨支,保證禁毒工作順利開展。三是明確禁毒工作責任。鎮黨委、政府把禁毒工作列入各村(社區),鎮屬各單位年終考核目標責任制中,明確規定,社區禁毒工作由工作組長和村(社區)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強化了基層一線禁毒工作的領導。2、強化管理,實施跟蹤幫教。為了確保禁毒工作落到實處,全街實行了重點管理、跟蹤幫教。一是對大部分涉毒人員實行建檔管理。村(社區)對轄區內涉毒人員建立幫教檔案,包括涉毒人員的幫教成員名單、幫教措施、幫教活動記錄。使幫教情況、進度一目了然。二是嚴格落實“四位一體”的幫控。按照家庭、片警、工作組、村(社區)“四位一體”抓幫控的原則,對吸毒人員采取幫控措施,落實包保人員。要求幫教對象做到“五知”即知基本情況、知主要社會交往范圍、知家庭經濟狀況、知現實理想狀況、知異常的活動時間和方向,通過采取(不定期家訪,幫助吸毒人員從心理上擺脫對的依賴,幫助他們解決工作生活問題,凈化周圍環境,杜絕新生吸毒人員和減少復吸現象發生。三是實施跟蹤監管,落實對吸毒人員的動態管理。吸毒人員流動性大,而且大部分吸毒人員是無工作、無住所、無生活來源的“三無”人員,增加了幫教管理的難度。我們采取對吸毒人員的跟蹤監管,力爭減少失控的吸毒人員。
下大力氣,采取措施迅速掀起年末計生。通過級級動員,層層落實責任制,獎勤罰懶,堅決兌現一票否決等措施,促使計生工作的全面開展。至9月底,已落實結扎70例,上環382例,女性健康檢查率91.2%,人口自然增長率3.03‰,死亡率6.4‰,出生率9.43‰,一孩上環及時率93%二孩結扎及時率%87,計生信息卡健全,社會撫養費征收工作正在抓緊進行中;
(三)加大工作檢查督促力度,深入落實“整臟治亂”工作。在整治工作中,把“整臟治亂”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城市美化、秩序良好相結合。并以此作為重要建設內容,著力整治了“五臟”(公共廁所臟、車站臟、飲食攤點臟、集貿市場臟、街巷院落臟)、“五亂”(亂吐亂扔、亂貼亂畫、亂排亂倒、亂搭亂建、亂停亂行)。鎮政府還通過劃定整治區域,明確了各單位的職責和主要任務,使各單位能自覺認識并參與到活動中來,形成“整臟治亂”良好格局。此外,鎮政府采取了有力措施,擬定了xx鎮鎮“門前三包”責任制管理暫行辦法,與鎮屬各單位、各村(社區)簽訂了xx鎮“門前三包”責任書,由城市建設綜合管理辦公室指導村(社區)與其轄區內的住戶、縣駐城關各企事業單位及外來戶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使“整臟治亂”工作具體化落到了實處。
(四)以為民辦實事為宗旨,“惠民行動”見成效
一是認真抓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對4050人員深入管理。二是把城鎮居民嚴格管理的基礎上,把符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條件農村絕對貧困人員862戶1461人納入低保。提高“五保”供養的保障水平。三是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積極開展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參合9094人,參合率82%。1-9月門診136人次,發生醫藥費11452.44元,減免8032元,住院269人次,發生醫藥費65.3萬元,減免28.4萬元。
(五)安全生產措施得力,綜治、維穩責任到位,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安全生產常抓不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堅持安全發展,全民的安全意識不斷增強,全鎮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人口與計劃生育綜合治理得到加強。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工作進一步加強,教育衛生、廣播電視、婦女兒童等各項事業不斷發展。
扎實開展干部作風整頓教育活動,廉政工作有實效
以開展開展干部作風整頓教育活動為契機,加強對黨員、干部教育力度,在全鎮大力營造“用心想事,用心謀事、用心干事”氛圍。主要做法是:一是抓好“馬籠頭”,一切先從班子做起,為干部職工樹好良好形象,堅決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二是堅決杜絕弄虛作假,一經發現嚴格查處;三是嚴格全鎮干部職工考勤制度,做到領導職工全部到位的新格局;四是加強干部職工的思想教育,以觀看《警世錄》為輔,正面教育干部要自我廉潔自律,告誡領導干部,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勤政。
存在問題
1、鎮財政匱乏,保機構運轉困難,對各項工作的投入極為有限。
2、基礎配套設施方面存在著古城的基礎設施陳、舊、破,無法適應新形式下的城市建設。一是街道狹窄、路面老化;二是綠化配套跟不上,硬件設施陳舊,或是沒有(如沿街的果皮箱);這些原因給城市的管理及臟、亂、差治理工作帶來了較大困難。
3、古城的文物保護及改造建設問題。古城的發展及定位,就古城的文物保護及改造建設至關重要。要把古城保護好,就得把古城的文物保護好、修理好、完善好,同時也得把古城改造建設好。要做好此項工作,就需要上級有關部門及領導的重視、支持和關心。
4、禁毒工作。我鎮的涉毒人員基數大,這是歷史遺留問題,這給我們的禁毒工作帶來極大困難,要全面搞發我鎮的禁毒工作得需要一個時限和過程。
5、城市公廁及垃圾處理場的配套設施問題。要搞好古城的整臟治亂和提升古城形象工作,建設古城公廁和垃圾處理場是迫在眉急的工作方案,但由于古城城市擁擠,征地較為困難,所以該工作十分的棘手。建議上級有關部門特別是現搬遷到紅果的有關單位,把下留在城關的國家固定資產,讓出部分給予改造建設公廁及垃圾場建設使用。
6、在解放南路人行道改工程中,由于管理不善、監督不到位,施工方責任感不強等問題,造成工程出現一些細節性的問題,該問題同時也是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需進一步落實。
按照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行政調解工作意見,市人民政府將行政調解作為依法行政工作重要組成部分,列入了績效考核內容,成立了行政調解工作協調指導小組,制定了行政調解工作部門聯席會議等制度,建立了全市行政調解網絡,協調指導小組日常聯絡工作由政府法制機構負責。各成員單位設立了專(兼)職行政調解員,建立行政調解中心或行政調解室,承擔本單位及職責范圍內的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和信息上報工作,有效提升了社會矛盾糾紛排查預警調解處置能力。同時,積極發揮行政調解職能,強化盡職盡責和服務意識,嚴格落實首問責任制,開展調解和疏導,力求在本部門職責范圍內解決行政爭議和相關矛盾糾紛。
近年來,市人民政府堅持三大調解既相對獨立、各司其職,又相互銜接、整體聯動的原則,暢通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銜接流程。針對與民生工作相關的常見性、多發性矛盾糾紛,以預防化解作為工作重點,找準爭議糾紛的焦點和各方利益的連接點,充分發揮行政調解專業優勢,開展耐心細致的說服疏導工作,積極引導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經調解達成協議的,行政機關制作調解書;對不愿進行行政調解或未達成協議的行政調解,積極引導當事人運用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方式依法解決;調解不成功或對行政復議和裁決結果不服的,主動告知并保障當事人的法定救濟權利和渠道,有效防止了非正常上訪、重復上訪、集體上訪,以及的發生。自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行政機關共調解各類案件1625件,其中,成功調解1592件。
行政復議作為解決群眾訴求的重要機制,已成為有效解決行政爭議,化解矛盾糾紛的法定機制,為加強行政復議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市政府法制辦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切入點,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制度在解決行政爭議中的作用,依據《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規定,對符合調解條件的,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則,以行政調解為首選。兩年來,共受理行政復議案件12件,其中,通過運用行政調解新機制先后使3件行政爭議實現了“定紛止爭,案結事了”,為合理運用行政復議調解機制解決行政爭議積累了實踐經驗。
一是以綜合中心為平臺的糾紛化解機制。整合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和調解四種職能,構建各負其責、相互銜接、相互協作的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機制,發揮化解矛盾糾紛的基礎性作用。二是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第一道關口作用。行政調解機關與社區居委會及人民調解組織,相互協調,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調解工作。特別是在土地使用權的征用、征收土地房屋的安置補償爭議等方面,行政調解和人民調解共同參與,較好的發揮了聯動調解作用。三是在執法培訓中邀請法官、律師講解有關行政法律、法規,并接受行政機關個案咨詢;同時參加法院旁聽案件,了解和學習掌握庭審式調解程序和調解技巧。對群體性案件或重大復雜案件,視情況邀請法官、律師在解釋法律的同時,開展人民調解和行政調解共同組成的聯合調解,及時化解矛盾糾紛。
1.有些應由
行政管理部門解決的矛盾糾紛,相關部門對調解缺乏主動性,調解力度和工作細致程度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對一些歷史遺留的涉及行政管理政策的矛盾,不愿多做深入了解和分析,總認為與自己無關而回避矛盾,往往以“走法律渠道”、“依法解決”為由,把矛盾推向社會,推向法院,而當事人又以打官司“成本大、耗時長”為由不愿接受,從而造成不斷。2.個別部門調解人員依法調解水平不高、技巧性不強,掌握法律、政策不嫻熟等原因,造成一些行政調解不能達到預期目的。
3.一些部門在行政調解中缺少必要的調解材料,調解程序尚不規范,認為只要是雙方自愿調解,調解成功便是目的。
4.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的銜接方面,還缺乏密切的配合和聯動機制。
黨的十報告及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建立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完善制度,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工作體系,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對____市做好今后行政調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現結合調研情況,提出如下意見:
一、隊伍建設
1、庭室內團結、勤政務實、開拓創新、廉潔自律、隊伍有凝聚力、戰斗力,積極帶領干警完成院黨組、上級法院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2、部門工作崗位職責明確責任到人,及時量化分解簽定責任書。
3、對本院或上級對口業務部門部署的工作及時研究,做到工作年初有計劃,季度有小結,半年、年終有總結。
4、認真履行職責,遵守本院各項規章制度,重大問題和情況及時匯報。
5、堅持每周五下午政治、業務學習制度,認真組織干警學習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學習法律、法規及相關的司法解釋,提高政治業務水平,做到部門有學習記錄,個人有學習筆記,并且按規定及時完成心得體會等寫作任務。
6、組織干警參加上級法院、院黨組或相關部門安排的政治業務培訓、技能培訓、管理系統培訓等。
7、嚴格遵守各項司法禮儀,按規定著裝佩徽掛牌,保持良好的儀表和文明的舉止,維護人民法院的尊嚴和法官的良好形象。
8 、開庭時,準時出庭,不缺席、遲到、早退、隨意出進、不使用通訊工具,集中精力專注庭審,不做與審判活動無關事宜。
9、積極參加院里組織的集體活動、會議、勞動、公益活動,對院內抽調、安排人員及時到位,服從安排。
10、嚴格執行考勤和請銷假制度,無遲到、早退現象
11、嚴格執行值班備警制度。節假日安排的值班、突發事件安排的備警,能按規定執行。
二、司法為民
1、工作中文明禮貌,杜絕“四難”問題和“生、冷、橫、硬、推”現象,樹立法官的良好形象。
2、按規定實行訴訟權利義務告知,訴訟風險告知,審案程序和期限告知。
3、定期或不定期的征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及相關單位的意見,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對群眾提出的問題進行整改。
4、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和宣傳報道工作,按規定完成全年調研、宣傳任務。
5、嚴格執行29條優化司法環境措施中便民、利民內容。
三、內務管理
1、規章制度健全管理規范、有序,崗位職責明確。
2、部門環境整潔有序,無臟、亂、差現象。
3、嚴格車輛管理制度及電腦、警械等設備的管理。
4、按時報送各類報表和有關材料,報送及時,數據真實,材料符合質量要求。
四、民商事審判 (民一、民二庭)業務工作
1、嚴格執行《審判流程管理辦法》的規定,及時上報案件排期表,填寫電子信息表。
2、全年依法公開開庭率達100%,民一庭案件結案率在96%以上,民二庭結案率達100%。
3、全年民一庭被上級法院發回、改判的案件不超過10件,民二庭不超過6件,服判率民一庭達到80%以上,民二庭達到85%以上。
4、加大調解力度,調撤率民一庭在65%以上,民二庭在45%以上。
5、對傷害、交通肇事、醫療事故案件,雙方責任明確的,及時采取保全措施,案件即時清結率達15%。
6、擴大簡易程序審理范圍,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民一庭達到75%以上,民二庭達到40%以上。
7、速裁案件占結案數的30%(以審監庭統計數據為準)。
8、案件評查一類案件在96%以上,二、三類案件民一庭不超過8件,民二庭不超過6件。
9、人民陪審員參與案件審理不低于適用普通程序審理案件總數的25%。
10、按照院審判委員會的要求及時向有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
11、民一庭對各基層法庭的業務指導全年不低于4次,民二庭深入企業開展法制講座全年不低于4次(有文字記載、單位回執憑證,報政工科備案)。
12、
法律文書規范,用語準確。案件登記內容填寫齊全,報表報送及時,案卷裝訂規范,及時移送歸檔。
13、及時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年內無涉法上訪、纏訴案件。
五、附則
1、為確保考核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證考核質量,實現考核目的,成立考核領導小組。考核領導小組由院領導、紀檢組、政工科、辦公室、立案庭、審監庭相關人員組成,院長任組長、副院長任副組長,具體工作由政工科承辦。
2、考核領導小組根據責任書制定百分考核細則。
3、考核工作每半年進行一次,采取對照責任書規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以紀檢、政工、辦公、立案、審監等部門提供的相關記載為依據,聽匯報、查資料等形式進行。
4、本考核辦法的量化打分在當年的半年、年終工作總結前進行,其成績作為各部門當年的綜合業績考核、評優、受獎、記功的主要依據。
5、本責任書由分管副院長與民一庭庭長、民二庭庭長分別簽訂。
為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實現“公正與效率”的主題,落實“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指導方針,全面做好審判工作,確保全年各項工作任務、目標地實現,特制定本責任書。
一、隊伍建設
1、庭室內團結、勤政務實、開拓創新、廉潔自律、隊伍有凝聚力、戰斗力,積極帶領干警完成院黨組、上級法院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2、部門工作崗位職責明確責任到人,及時量化分解簽定責任書。
3、對本院或上級對口業務部門部署的工作及時研究,做到工作年初有計劃,季度有小結,半年、年終有總結。
4、認真履行職責,遵守本院各項規章制度,重大問題和情況及時匯報。
5、堅持每周五下午政治、業務學習制度,認真組織干警學習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學習法律、法規及相關的司法解釋,提高政治業務水平,做到部門有學習記錄,個人有學習筆記,并且按規定及時完成心得體會等寫作任務。
6、組織干警參加上級法院、院黨組或相關部門安排的政治業務培訓、技能培訓、管理系統培訓等。
7、嚴格遵守各項司法禮儀,按規定著裝佩徽掛牌,保持良好的儀表和文明的舉止,維護人民法院的尊嚴和法官的良好形象。
8 、開庭時,準時出庭,不缺席、遲到、早退、隨意出進、不使用通訊工具,集中精力專注庭審,不做與審判活動無關事宜。
9、積極參加院里組織的集體活動、會議、勞動、公益活動,對院內抽調、安排人員及時到位,服從安排。
10、嚴格執行考勤和請銷假制度,無遲到、早退現象
11、嚴格執行值班備警制度。節假日安排的值班、突發事件安排的備警,能按規定執行。
二、司法為民
1、工作中文明禮貌,杜絕“四難”問題和“生、冷、橫、硬、推”現象,樹立法官的良好形象。
2、按規定實行訴訟權利義務告知,訴訟風險告知,審案程序和期限告知。
3、定期或不定期的征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及相關單位的意見,主動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對群眾提出的問題進行整改。
4、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和宣傳報道工作,按規定完成全年調研、宣傳任務。
5、嚴格執行29條優化司法環境措施中便民、利民內容。
三、內務管理
1、規章制度健全管理規范、有序,崗位職責明確。
2、部門環境整潔有序,無臟、亂、差現象。
3、嚴格車輛管理制度及電腦、警械等設備的管理。
4、按時報送各類報表和有關材料,報送及時,數據真實,材料符合質量要求。
四、基層法庭(城關、暖泉、立崗、金貴)業務工作
1、嚴格執行《審判流程管理辦法》的規定,及時上報案件排期表,填寫電子信息表。
2、全年依法公開開庭率達100%,結案率在100%(城關法庭在98%以上)。
3、全年被上級法院發回、改判的案件不得超過4件(城關法庭不得超過6件),服判率達到85%以上(城關法庭達到80%以上)。
4、加大調解力度,指導鄉鎮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每年不少于4次,委托調解案件不低于20%,案件調撤率達70%以上。
5、對傷害、交通肇事、醫療事故案件,雙方責任明確的,應及時采取保全措施,未及時采取保全措施的,案件即時清結率達到25%(城關法庭達到15%)。
6、擴大簡易程序的審理范圍,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占收案數的80%以上(城關法庭占70%以上)。
7、當年案件執結率達到85%以上(城關法庭案件執結率達到80%以上)。
8、速裁案件占結案數的40%,巡回開庭率年內不低于結案數的30%,人民陪審員參加案件審理不低于適用普通程序審理案件總數的30%。
9、協助轄區鄉鎮、各單位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履行法制副校長職責,全年講法制課不少于3次(以講課內容、單位簽章憑證為準,報政工科備案)。同時,按照院審判委員會的要求及時
向有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
10、基層法庭應當自己立案,案件評查一類案件在96%以上,二、三類案件不超過4件(城關法庭不超過6件)。
11、庭內管理規范、有序,崗位職責明確,嚴格執行款物和查封、扣押物品管理制度。
12、法律文書規范,用語準確,案件登記內容填寫準確,報表報送及時,案卷裝訂規范,及時移送歸檔。
13、做好涉訴工作,及時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確保年內無涉法上訪、纏訴案件。
五、附則
1、為確保考核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證考核質量,實現考核目的,成立考核領導小組。考核領導小組由院領導、紀檢組、政工科、辦公室、立案庭、審監庭相關人員組成,院長任組長、副院長任副組長,具體工作由政工科承辦。
2、考核領導小組根據責任書制定百分考核細則。
3、考核工>!
4、本考核辦法的量化打分在當年的半年、年終工作總結前進行,其成績作為各部門當年的綜合業績考核、評優、受獎、記功的主要依據。
5、本責任書由分管院領導與庭室負責人分別簽訂。
6、本責任書由分管院領導、各基層法庭、政工科各保存一份。
20*年以來,我所各項工作在縣局、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以全面加大耕地保護力度,強化國土資源監察,規范基礎業務和內部管理為重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縣國土局和鎮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堅持保護與利用、服務與管理并舉,狠抓機關效能建設,深科學發展觀教育活動,嚴格履行法定職責,扎實推進國土資源管理各項工作,較好的完成縣局和鄉鎮黨委、政府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20*年*國土所被評為全縣國土系統先進單位,一名同志被評為優秀公務員。
一、抓學習強素質、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近年來,我所不斷完善學習制度,年初制定具體的學習計劃,認真組織開展學習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進一步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在學習方式上堅持采取集中學習和自我學習相結合的方式,一是狠抓了政治理論和國土資源管理法律法規知識學習,開展了以《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國家賠償法》、《行政復議法》、《土地管理法》、《礦產資源法》、《測繪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和國土資源業務知識為內容的學習,通過加強學習。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強化了工作作風、紀律作風的轉變,增強了責任心、事業感,提高了工作主動性、積極性,不斷增強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工作能力。進一步增強發展意識、機遇意識、競爭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通過學習教育,增強了干部職工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增強了責任心、事業感,提高了工作主動性、積極性。二是認真扎實開展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按照縣局關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要求,積極參加了縣局舉辦的專題輔導講座、通過學習交流、專題討論進一步增強了對科學發展觀內涵的理解、認識和踐行科學發展觀的主動性。認真落實各階段的學教任務,認真查找自身在工作作風、思想作風、紀律作風、履行崗位職責、依法行政等方面存在的各種不足和差距,制定了整改措施。采取了“三查、三強化”措施來提升和樹立國土工作人員的良好形象。一查服務態度,強化群眾服務理念。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二查工作態度,強化責任意識。端正工作態度,樹立高度責任感,切實履行工作職責,變被動為主動,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好每項工作。三查執法水平,強化依法行政能力。把法律、法規學習作為一項長期任務不斷深化,切實做到學用結合,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質量。三是把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國土所作為國土部門最基層的服務窗口、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國土部門的形象。我們要把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著力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把為民、利民、便民作為基層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做到熱情服務,要求全所人員必須端正服務態度,講文明禮貌,對來所辦事人員要做到接待熱情,耐心告知辦事程序,主動提供有關政策法規依據,同時告知能否辦理及原因,真正做到禮貌接待,辦事認真,服務周到。
二、夯實基礎、完善制度、狠抓國土資源所規范化建設。
近兩年來根據國土資源所規范化建設要求,我所堅持以隊伍建設、軟硬件建設為抓手,以精細化、規范化建設為主要目標,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以“提高人員素質、增強工作能力、提升服務水平、樹立國土資源新形象”為宗旨,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提高服務能力,以人民滿意國土資源所創建活動為契機,切實履行工作職責,努力做好各項服務、全力打造“人民滿意國土資源所”,基層國土資源管理各項工作均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為確保國土所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我所先后建立、健全了《國土資源所工作職責》、《財務管理制度》、《學習制度》、《考勤制度》、《勤政廉政制度》、《接待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并將國土資源所職責、所長職責、工作人員職責以及服務項目、服務標準、服務承諾等上墻公示,主動接受各方監督。同時,我們還建立了接待、土地巡查、勤政廉政、檔案管理等制度,并定期檢查制度落實情況,形成了以制度建所,用制度管人的長效機制。用制度規范日常行為,注重預防與教育并重,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重點從三個方面規范國土所各項管理工作:一是規范了所里的地籍檔案管理。建立了各項設施較為齊全的檔案室,做到地籍資料和其它材料及時整理歸檔,妥善保管。二是規范了行政執法行為。組織開展經常性的法規政策學習,增強依法行政觀念和能力。在執行公務時嚴格執行國土部門“五條禁令”,嚴禁、吃拿卡要。三是規范了用地審核報批程序。對各類用地,堅持做到一到現場,二把關,三跟蹤。將違法違規用地遏制在萌芽狀態。
三、認真履行崗位職責,抓各項基礎業務工作、一是認真做好各項建設用地的報批工作,嚴格按照土地管理的法規制度和程序、嚴格審核把關,經審核對符合條件的各類建設用地戶按程序上報縣局審批。兩年來國土所共為全鎮審核上報事業單位、鄉村二三產業、農民宅基地、農業設施等各類建設用地178宗、面積59422.6平方米。二是認真做好建設用地地籍調查工作,對依法審批的各類建設用地逐戶進行了丈量核實,完成了土地登記的表、卡、冊、圖的填寫繪制工作。兩年來國土所共為全鎮各類建設用地戶發放國有土地使用證67本、集體土地使用證89本。三是全面開展第二次土地大調查工作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根據縣局的要求從20*年11月開始,我鎮的土地大調查工作全面展開,在鎮、村、組干部的大力協調配合下,(1)從20*年12月17日開始利用42天時間,對全鎮轄區內的八個村、八個個體小農場村與村、村與個體小農場之間的土地權屬界線實地逐村逐組進行了調查。(2)從今年3月9日至5月25日開始對全鎮八個村、八個小農場、六十二個村民小組的所有耕地按照土地大調查的技術規程,逐村逐組逐地塊、在衛片影像圖上標注了種植戶戶主的姓名、全鎮共調查耕地面積8.6萬畝、耕地地塊29752塊、為今后進一步加強耕地保護工作奠定了基礎。(3)開展了全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按照技術規程,對鎮區規劃、各村、組居民點、新農村建設、公益建設、二、三產業建設用地情況經過調研實地查看測算,為今后各項建設用地預留了較為寬松的空間。
四、強化監管、加大國土執法監察力度。兩年來我所結合本鎮實際、建立“事前防范、事中監督、事后查處相結合”的全程跟蹤管理機制,完善了動態巡查制度,一是全面實行土地執法監察動態巡查責任制和執法責任制,將所轄區域分片、明確巡查責任人,切實加強監察力度規范新增建設用地行為。二是健全鎮、村、組國土資源執法監察信息網絡建設,加大土地執法檢查和動態巡查力度,著力加強日常監管,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制止,嚴肅查處土地違法案件的發生。兩年來、全鎮共開展執法監察39次。根據縣局安排部署,依法對各類建設用地情況進行了檢查,結合鄉鎮實際,對每年新建、擴建、改建的集體、個人156宗、建設用地情況逐村、逐組、逐戶認真細致地進行了巡查,查處個人建房的違法違規案件7起,均按法定程序進行了處理,有效地遏制了違法用地可能漫延的苗頭,規范了用地行為;對全鎮亂開荒地的違法行為不定期的開展次巡查,依法查處隨意擴地、亂開荒地違法行為11起,全部及時制止處理;建立健全了基本農田保護各項制度,按照縣局要求,每年對基本農田變化,各類表、卡、冊及臺帳重新進行了調查核實,及時掌握全鄉耕地保護動態情況。在此基礎上,全面落實責任制,按照保護基本農田“五個不準”,非農業建設用地“六個不批”等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及時制止土地違法行為。截止目前,未發生毀壞和占用耕地的違法行為,基本農田保護率保持在92%以上。
五、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增強國土資源法制意識。我所近兩年來緊緊圍繞每年各個活動日主題,充分利用“12.4”法制宣傳日、“4.22”地球日、“6.25”土地日、“8.29”測繪日期間組織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充分采取多種形式,結合轄區工作實際,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通俗易懂的原則,廣泛深入地宣傳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和政策,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在集鎮設立了“土地法律法規知識咨詢臺,現場答復群眾提出關于土地承包、宅基地、土地征用,等法律法規、政策知識,國土資源管理的提問121個,二是采取了積極有效的宣傳措施,采取張貼標語刷新永久性宣傳標語,掛橫幅、散發宣傳資料等宣傳渠道和宣傳方式開展宣教活動,在近兩年的宣傳活動期間、共掛橫幅5條,張貼標語137條,板報7塊,舉辦咨詢活動11次,散發宣傳手冊和宣傳資料1600多份,通過深入廣泛的宣傳,使全鎮廣大干部群眾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國土資源法律、法規教育和土地市場法制教育。增強了守法觀念,“依法合理用地,促進科學發展”,這一觀念,部群眾普遍接受,依法有償使用國土資源的意識也部群眾理解和支持,為依法管好用好土地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三是結合基層實際、充分利用村組會議見縫插針的對干部群眾進行土地管理法規、農民宅基地、各類建設用地審批、基本農田、保護禁止無序開荒和無序采砂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活動7場次,受教育干部群眾達到2300多人次、進一步推動了全社會遵守國土資源法律法規的自覺性。四是以每年6.25”土地日活動為契機,強化土地執法巡查、對發現的土地違法行為及時進行制止,配合鄉鎮黨委、政府開展的新農村建設、環境衛生整治,依法拆除個別村組農戶臨時亂搭亂建的違章建筑。在此基礎上采取查處與教育相結合的辦法,對我轄區內依法查處的,受到處罰的農戶,做為典型違法案件,在不同的鄉村組會議上進行宣講,達到查處一人教育一片的目地。及時制止、為依法規范土地市場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和良好的社會宣傳效果,依法行政、依法征用土地,群眾依法維權的意識牢固確立,各類違法用地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六、落實責任制、狠抓土地糾紛調處工作。兩年來、我所根據縣局關于進一步土地糾紛的安排,認真推行首問負責制、完善了接待制度、限時辦結制等,做到來訪有記錄,來信有答復,處理有反饋。積極做好上訪當事人的思想工作,穩定來訪人的思想情緒,從源頭上防止群訪、越級訪、重復訪的事件發生。兩年來、針對群眾反映的有關土地問題,國土所積極與鎮司法所、村、組等協調配合,加大了對土地糾紛的查處調解力度,兩年來共受理各類土地糾紛49起,調處結案49起,共接待群眾來信來訪371人次、做到了小事不出組、一般糾紛不出村、較大糾紛不出鎮,從源頭上制止了群訪、重復上訪事件的發生,有力的維護了轄區內社會的穩定秩序。
2009年以來,我所各項工作在縣局、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以全面加大耕地保護力度,強化國土資源監察,規范基礎業務和內部管理為重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縣國土局和鎮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堅持保護與利用、服務與管理并舉,狠抓機關效能建設,深科學發展觀教育活動,嚴格履行法定職責,扎實推進國土資源管理各項工作,較好的完成縣局和鄉鎮黨委、政府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2009年**國土所被評為全縣國土系統先進單位,一名同志被評為優秀公務員。
一、抓學習強素質、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近年來,我所不斷完善學習制度,年初制定具體的學習計劃,認真組織開展學習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進一步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在學習方式上堅持采取集中學習和自我學習相結合的方式,一是狠抓了政治理論和國土資源管理法律法規知識學習,開展了以《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國家賠償法》、《行政復議法》、《土地管理法》、《礦產資源法》、《測繪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和國土資源業務知識為內容的學習,通過加強學習。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強化了工作作風、紀律作風的轉變,增強了責任心、事業感,提高了工作主動性、積極性,不斷增強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工作能力。進一步增強發展意識、機遇意識、競爭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通過學習教育,增強了干部職工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增強了責任心、事業感,提高了工作主動性、積極性。二是認真扎實開展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按照縣局關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要求,積極參加了縣局舉辦的專題輔導講座、通過學習交流、專題討論進一步增強了對科學發展觀內涵的理解、認識和踐行科學發展觀的主動性。認真落實各階段的學教任務,認真查找自身在工作作風、思想作風、紀律作風、履行崗位職責、依法行政等方面存在的各種不足和差距,制定了整改措施。采取了“三查、三強化”措施來提升和樹立國土工作人員的良好形象。一查服務態度,強化群眾服務理念。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二查工作態度,強化責任意識。端正工作態度,樹立高度責任感,切實履行工作職責,變被動為主動,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好每項工作。三查執法水平,強化依法行政能力。把法律、法規學習作為一項長期任務不斷深化,切實做到學用結合,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質量。三是把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國土所作為國土部門最基層的服務窗口、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國土部門的形象。我們要把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著力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把為民、利民、便民作為基層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做到熱情服務,要求全所人員必須端正服務態度,講文明禮貌,對來所辦事人員要做到接待熱情,耐心告知辦事程序,主動提供有關政策法規依據,同時告知能否辦理及原因,真正做到禮貌接待,辦事認真,服務周到。
二、夯實基礎、完善制度、狠抓國土資源所規范化建設。
近兩年來根據國土資源所規范化建設要求,我所堅持以隊伍建設、軟硬件建設為抓手,以精細化、規范化建設為主要目標,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以“提高人員素質、增強工作能力、提升服務水平、樹立國土資源新形象”為宗旨,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提高服務能力,以人民滿意國土資源所創建活動為契機,切實履行工作職責,努力做好各項服務、全力打造“人民滿意國土資源所”,基層國土資源管理各項工作均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為確保國土所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我所先后建立、健全了《國土資源所工作職責》、《財務管理制度》、《學習制度》、《考勤制度》、《勤政廉政制度》、《接待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并將國土資源所職責、所長職責、工作人員職責以及服務項目、服務標準、服務承諾等上墻公示,主動接受各方監督。同時,我們還建立了接待、土地巡查、勤政廉政、檔案管理等制度,并定期檢查制度落實情況,形成了以制度建所,用制度管人的長效機制。用制度規范日常行為,注重預防與教育并重,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重點從三個方面規范國土所各項管理工作:一是規范了所里的地籍檔案管理。建立了各項設施較為齊全的檔案室,做到地籍資料和其它材料及時整理歸檔,妥善保管。二是規范了行政執法行為。組織開展經常性的法規政策學習,增強依法行政觀念和能力。在執行公務時嚴格執行國土部門“五條禁令”,嚴禁、吃拿卡要。三是規范了用地審核報批程序。對各類用地,堅持做到一到現場,二把關,三跟蹤。將違法違規用地遏制在萌芽狀態。
三、認真履行崗位職責,抓各項基礎業務工作、一是認真做好各項建設用地的報批工作,嚴格按照土地管理的法規制度和程序、嚴格審核把關,經審核對符合條件的各類建設用地戶按程序上報縣局審批。兩年來國土所共為全鎮審核上報事業單位、鄉村二三產業、農民宅基地、農業設施等各類建設用地178宗、面積59422.6平方米。二是認真做好建設用地地籍調查工作,對依法審批的各類建設用地逐戶進行了丈量核實,完成了土地登記的表、卡、冊、圖的填寫繪制工作。兩年來國土所共為全鎮各類建設用地戶發放國有土地使用證67本、集體土地使用證89本。三是全面開展第二次土地大調查工作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根據縣局的要求從2009年11月開始,我鎮的土地大調查工作全面展開,在鎮、村、組干部的大力協調配合下,(1)從2009年12月17日開始利用42天時間,對全鎮轄區內的八個村、八個個體小農場村與村、村與個體小農場之間的土地權屬界線實地逐村逐組進行了調查。(2)從今年3月9日至5月25日開始對全鎮八個村、八個小農場、六十二個村民小組的所有耕地按照土地大調查的技術規程,逐村逐組逐地塊、在衛片影像圖上標注了種植戶戶主的姓名、全鎮共調查耕地面積8.6萬畝、耕地地塊29752塊、為今后進一步加強耕地保護工作奠定了基礎。(3)開展了全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按照技術規程,對鎮區規劃、各村、組居民點、新農村建設、公益建設、二、三產業建設用地情況經過調研實地查看測算,為今后各項建設用地預留了較為寬松的空間。
四、強化監管、加大國土執法監察力度。兩年來我所結合本鎮實際、建立“事前防范、事中監督、事后查處相結合”的全程跟蹤管理機制,完善了動態巡查制度,一是全面實行土地執法監察動態巡查責任制和執法責任制,將所轄區域分片、明確巡查責任人,切實加強監察力度規范新增建設用地行為。二是健全鎮、村、組國土資源執法監察信息網絡建設,加大土地執法檢查和動態巡查力度,著力加強日常監管,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制止,嚴肅查處土地違法案件的發生。兩年來、全鎮共開展執法監察39次。根據縣局安排部署,依法對各類建設用地情況進行了檢查,結合鄉鎮實際,對每年新建、擴建、改建的集體、個人156宗、建設用地情況逐村、逐組、逐戶認真細致地進行了巡查,查處個人建房的違法違規案件7起,均按法定程序進行了處理,有效地遏制了違法用地可能漫延的苗頭,規范了用地行為;對全鎮亂開荒地的違法行為不定期的開展次巡查,依法查處隨意擴地、亂開荒地違法行為11起,全部及時制止處理;建立健全了基本農田保護各項制度,按照縣局要求,每年對基本農田變化,各類表、卡、冊及臺帳重新進行了調查核實,及時掌握全鄉耕地保護動態情況。在此基礎上,全面落實責任制,按照保護基本農田“五個不準”,非農業建設用地“六個不批”等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及時制止土地違法行為。截止目前,未發生毀壞和占用耕地的違法行為,基本農田保護率保持在92%以上。
五、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增強國土資源法制意識。我所近兩年來緊緊圍繞每年各個活動日主題,充分利用“12.4”法制宣傳日、“4.22”地球日、“6.25”土地日、“8.29”測繪日期間組織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充分采取多種形式,結合轄區工作實際,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通俗易懂的原則,廣泛深入地宣傳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和政策,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在集鎮設立了“土地法律法規知識咨詢臺,現場答復群眾提出關于土地承包、宅基地、土地征用,等法律法規、政策知識,國土資源管理的提問121個,二是采取了積極有效的宣傳措施,采取張貼標語刷新永久性宣傳標語,掛橫幅、散發宣傳資料等宣傳渠道和宣傳方式開展宣教活動,在近兩年的宣傳活動期間、共掛橫幅5條,張貼標語137條,板報7塊,舉辦咨詢活動11次,散發宣傳手冊和宣傳資料1600多份,通過深入廣泛的宣傳,使全鎮廣大干部群眾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國土資源法律、法規教育和土地市場法制教育。增強了守法觀念,“依法合理用地,促進科學發展”,這一觀念,部群眾普遍接受,依法有償使用國土資源的意識也部群眾理解和支持,為依法管好用好土地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三是結合基層實際、充分利用村組會議見縫插針的對干部群眾進行土地管理法規、農民宅基地、各類建設用地審批、基本農田、保護禁止無序開荒和無序采砂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活動7場次,受教育干部群眾達到2300多人次、進一步推動了全社會遵守國土資源法律法規的自覺性。四是以每年6.25”土地日活動為契機,強化土地執法巡查、對發現的土地違法行為及時進行制止,配合鄉鎮黨委、政府開展的新農村建設、環境衛生整治,依法拆除個別村組農戶臨時亂搭亂建的違章建筑。在此基礎上采取查處與教育相結合的辦法,對我轄區內依法查處的,受到處罰的農戶,做為典型違法案件,在不同的鄉村組會議上進行宣講,達到查處一人教育一片的目地。及時制止、為依法規范土地市場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和良好的社會宣傳效果,依法行政、依法征用土地,群眾依法維權的意識牢固確立,各類違法用地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六、落實責任制、狠抓土地糾紛調處工作。兩年來、我所根據縣局關于進一步土地糾紛的安排,認真推行首問負責制、完善了接待制度、限時辦結制等,做到來訪有記錄,來信有答復,處理有反饋。積極做好上訪當事人的思想工作,穩定來訪人的思想情緒,從源頭上防止群訪、越級訪、重復訪的事件發生。兩年來、針對群眾反映的有關土地問題,國土所積極與鎮司法所、村、組等協調配合,加大了對土地糾紛的查處調解力度,兩年來共受理各類土地糾紛49起,調處結案49起,共接待群眾來信來訪371人次、做到了小事不出組、一般糾紛不出村、較大糾紛不出鎮,從源頭上制止了群訪、重復上訪事件的發生,有力的維護了轄區內社會的穩定秩序。
縣委、縣政府一直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為加強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基礎工程、招商引資的環境保障工程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治本工程來抓,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和部署,“六五”普法依法治縣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局面。
一是加強領導,健全組織體系。我縣成立了由縣委副書記任組長,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分管領導,以及縣法院院長、縣檢察院檢察長、縣人武部部長任副組長,縣直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六五”普法依法治縣工作領導小組,并及時進行調整充實。各鎮(街道)和縣直各部門、單位也相應成立了由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六五”普法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2012年建立了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按照“誰執法、誰普法”原則,制定出臺了《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檢查考核辦法(試行)》,明確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責任主體及獎懲措施,改變了過去普法工作中“小馬拉大車”的局面,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各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普法”組織領導體系和工作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
二是科學規劃,全面部署啟動。研究制定了縣“六五”普法規劃和“五五”依法治縣規劃,經縣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31次會議通過,作出了《關于在全縣公民中深入開展第六個五年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和《關于縣2011—2015年依法治縣規劃的決議》,并以縣委文件轉發和印發了這兩個“規劃”,為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有效指導。2011年10月,召開了全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會議,對全縣“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進行了總結表彰,對“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進行了動員部署。各鎮(街道)、各部門、各單位根據縣里要求,也迅速啟動“六五”普法。及時組織開展了“六五”普法、“五五”依法治縣啟動宣傳周活動,掀起了“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
三是專兼結合,壯大普法隊伍。組織抽調司法及行政執法部門專業法律人才,成立“六五”普法講師團,鎮、村、學校設立法制宣講員、法制輔導員,同時,大力加強普法志愿者隊伍建設,全縣普法隊伍不斷壯大。采取舉辦培訓班和以會代訓等形式,加強對普法講師團隊伍、法制輔導員和骨干宣講員的培訓,“六五”以來,共舉辦各類培訓班30多期,培訓普法骨干5000多人。
四是明確職責,狠抓工作落實。縣委、縣政府定期聽取主管部門的普法工作匯報,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納入全縣工作重點和黨委、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內容,與經濟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了狠抓落實的工作合力。“六五”普法以來,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黨政聯席會研究普法依法治理工作6次,召開普法領導小組會議10次,召開全縣普法依法治理和法治工作會議3次,縣人大先后20多次對有關法律法規的實施和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情況進行視察審議,有力地指導和促進了全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開展。縣委、縣政府把法制宣傳教育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普法經費由原來的2萬元增長到目前的17萬元,為全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經費保障。
二、圍繞中心工作,服務發展需求,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高起點推進
“六五”普法以來,我縣按照規劃要求,緊緊圍繞全縣工作中心和大局,立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廣泛深入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
一是開展“弘揚憲法精神、服務科學發展”活動。深入開展憲法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弘揚法治精神,牢固樹立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的觀念,教育和引導公民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在全社會形成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圍。
二是加強市場經濟法律法規宣傳,服務招商與轉調創工作。組織全縣各相關部門加強市場經濟和宏觀調控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加大對節能減排、生態環境保護、土地流轉、知識產權、對外貿易等方面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力度。組織全縣相關職能部門深入企業,開展“送法”活動,幫助企業提高防范能力。“六五”以來,共舉辦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法制講座200余次,解答法律咨詢6000余次,為企業辦理訴訟法律事務3500余件,有效地促進了企業依法生產經營和管理,推動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三是加強社會管理創新法律法規宣傳。組織開展“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促進社會穩定和諧”主題宣傳活動。大力宣傳憲法及與社會和諧穩定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配合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加強了《人民調解法》的宣傳教育,提高公民依法辦事、依法表達訴求,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的發生。“六五”以來,共開展“平安之夏”、“嚴打整治”等維護社會穩定宣傳活動20多次;舉辦調解員培訓40多期次。
四是關注民生,認真開展社會熱點、難點問題法制宣傳活動。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大力宣傳與改善民生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有關的法律法規。針對征地拆遷和城鎮建設,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有關房地產、土地轉讓、房屋拆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規定;利用“消費者權益日”、“全國土地日”、“全國法制宣傳日”等主題活動日大張旗鼓地開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職業病防治法》、《土地管理法》和校園安全等法律法規集中宣傳活動50多次,有力地增強了人民群眾的依法維權意識。
“六五”普法以來,全縣共開展大規模法制宣傳活動70多次,舉辦各類法制講座、培訓班500場次,法制文藝演出300多場次。組織各類宣傳月(周、日)活動75次,為全縣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三、突出重點對象,堅持“分類施教”,法制宣傳教育的針對性不斷增強
我縣把領導干部、公務員、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進城(鎮)務工經商人員和農民作為“六五”普法的重點對象,立足對象特點,堅持“分類施教”原則,深入開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單位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普法成效。
一是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為著力點,深入開展“法律進機關、進單位”活動。我縣積極發揮領導干部學法用法的龍頭帶動作用,建立健全了黨委(組)中心組學習、法制講座、普法考試和任前考試等一系列制度,堅持機關學習日集中學習制度,積極組織行政執法人員參加法律知識培訓,進一步增強各級領導干部學法用法的積極性。縣里重大決策出臺前都要從法律角度進行科學論證,確保了我縣經濟建設和各項工作的依法進行。“六五”以來,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法4次,舉辦法制講座3次,以縣委黨校為主陣地舉辦縣鎮領導干部法制培訓班17期,培訓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2500多人次,組織行政執法人員參加法律知識培訓4000人次,農村干部參加法制培訓班1700人次。利用“大講堂”,邀請專家對全縣科級以上領導干部進行依法行政、突發事件應對等法律知識培訓2300人次,縣普法辦每年都組織全縣干部進行普法考試,成績及格率達100%。
二是以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著力點,深入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認真落實《關于加強農民學法用法工作的意見》,深入開展送法下鄉活動,在全縣推行“一村一法律顧問”工程,村村設立法律顧問和法律援助聯絡員,宣傳法律法規,解答農民法律咨詢,受理法律援助。充分發揮農村遠程教育、普法一條街、農民夜校、法律圖書室(角)作用,利用宣傳欄、標語、編演普法文藝節目等形式,宣傳與農村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六五”以來,利用群眾工作日、鄉鎮大集日開展送法下鄉活動110次,發放宣傳材料10萬多份;利用鄉鎮黨校,對各村法制宣講員和調委會成員進行法律知識培訓36次,受訓人員8000多人;組織農村莊戶劇團自編自演法制文藝節目52塊,演出350多場次。通過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提高了農村干部依法管理水平,廣大農民法律意識明顯增強,自覺依法行使權力履行義務。
三是以和諧社區建設為著力點,深入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大力加強社區普法陣地建設,認真落實“六個一”工程(每處社區設立一個法制宣傳櫥窗,一個法律圖書室,一個法制學校,一支專兼職人員相結合的法制宣傳教育隊伍,一套居民學法制度,每季度開展一次義務法制宣傳活動)。每個社區都設立法律服務室,部分社區建立了法治文化廣場,為村民學習法律知識、咨詢法律問題、尋求法律服務提供了便捷平臺,完善了農村普法宣傳網絡。“六五”以來,共深入社區上法制課200場次,贈送法律書籍5000余本,解答法律咨詢7000余人次,受教育群眾達8萬人。
四是以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質為著力點,深入開展“法律進學校”活動。把法制教育作為全縣中小學必修課,做到“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四落實。縣綜治辦、普法辦、教育局下發了《關于規范學校兼職法制副校長管理工作的意見》,為全縣227所學校全部配備了法制副校長,積極組織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縣關工委深入校園組織舉辦“學法、懂法、守法,爭做四有新人”專題報告會。“六五”以來,全縣法制副校長上法制課500多場次,縣關工委共組織學校法制報告會30多場次,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制教育體系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五是以誠信守法經營為重點,深入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全縣企業普遍建立了法律培訓和法律顧問制度,縣普法辦會同有關部門每年都聘請法律、經濟專家舉辦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班,組織律師、公證員、法律服務工作者開展“企業服務月”活動,送法到企業,為企業免費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六五”以來,舉辦企業法制講座400多場次,受教育人員達2萬多人次,提高了企業依法經營、依法管理水平。
四、依托地域特色,創新宣傳形式,法制宣傳教育的實效性日益凸顯
“六五”普法開展以來,我縣立足文化優勢、地域特點,積極創新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宣傳教育形式,大力加強法治文化建設,普法效果日益凸顯。
一是開展法治文化活動,加強滲透宣傳。注重挖掘我縣“小戲之鄉”、“書畫之鄉”的文化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動,創作編排了一批緊扣時代主題、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高質量法治文藝節目。組織開展了“縣十大法治人物”評選活動、創作展播法治宣傳公益廣告、舉辦法治文化攝影書畫展,共征集書畫、攝影作品500多幅,評出參展優秀作品150多件。組織優秀普法劇《東鄰西舍》和《穿警服的親兄弟》等進行巡演300多場次,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治效果。“六五”以來,全縣共舉辦法制書畫展120余次,群眾自編、自演的各種法治類題材文藝節目達450多個,參加調演、匯演100余場(次),基層群眾在享受藝術審美的同時,法律素質、法治意識和依法辦事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是在新聞媒體開設學法用法專欄,加強直觀宣傳。整合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資源,設立法治專欄、法制欄目,普及法律知識,協助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涉法問題。縣電視臺開設的《民生在線》、《百姓茶館》、《新聞女生組》欄目,現已播出300多期;方言欄目《百姓劇》由普通老百姓表演現實生活中的涉法小故事,現身說法,深受群眾歡迎;“普法網”,傳遞法治動態,解答群眾咨詢,方便快捷。新聞媒體以其獨特的親和力和影響力,成為廣大群眾學法用法的熱點陣地。
三是深入開展調研活動,加強推介宣傳。針對新時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出現的新特點、新問題,我縣組織廣大普法工作人員圍繞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基層民主法治建設、平安建設、法治建設等專題開展了調研活動,有力地指導和促進了全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開展。“六五”普法以來,共撰寫上報調研文章60多篇,其中《搭文藝舞臺唱普法大戲》、《推行“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維護農村和諧穩定》等,被全國普法辦《普法依法治理通訊》等國家級刊物采用。《健全機制豐富載體推動法治文化蓬勃發展》、《新形勢下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調查與思考》、《創新理念凸顯特色扎實推進新時期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等文章被省司法廳、省普法辦及有關新聞媒體采用刊載推廣。此外,300多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信息、簡報被國家、省、市普法部門、有關新聞單位采用。
五、全方位推進,“普、治、創”并舉,“法治”建設水平穩步提升
我縣堅持以基層依法治理、區域依法治理、行業依法治理為主線,全面開展法治創建工作,不斷推進依法治縣進程。
(一)突出創建重點,注重示范引領,法治創建工作不斷深化。
一是突出依法行政。實施依法行政五年規劃,制定出臺行政執法責任制實施意見,推行政務公開,實行持證上崗,著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積極組織開展“行政程序年”活動,對行政權力進行梳理,共梳理執法單位50多個,梳理執法依據500多項,清理執法人員1600多人。加大行政執法檢查力度,對全縣50個行政執法部門履責進行全面檢查,到目前,已開展執法檢查活動300多次,有效地規范了行政執法行為。“六五”以來,全縣未發生重大行政執法違法和徇私枉法案件。
二是突出公正司法。實行司法公開,政法和司法部門全部設立公開欄,將辦案程序、收費處罰標準等張貼公示。執法司法部門普遍建立了執法質量考評制和首案負責制,定期開展執法檢查和案卷評查,規范司法執法行為,提高辦案質量。縣人大定期聽取“兩院”工作報告和專項工作報告,先后組織23次部門法和行業法的視察檢查工作。全縣政法部門深入開展“三評三查”活動(“網評”評單位、“社評”評工作、“聯評”評班子,執法行為抓督查、執法過錯抓倒查、社會形象抓檢查),從全縣社會各界聘請監督員1000名,對司法工作進行全方位、多渠道監督。
三是突出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組織開展了以“法德教育、綜合整治、建章立制、雙約管理、文明創建”為主要內容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活動,不斷健全農村群眾自治機制。完善以“四民主兩公開”為主要內容的村級組織管理制度,開展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依法按程序撤銷了原有的937個行政村(居),重新組建了345個中心村(居),設立村居法律顧問,村民依法辦事和村級班子依法管理能力明顯提升,村居法治化水平不斷提高,涌現出了一大批民主法治示范村。城關街道粟山村被司法部和民政部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辛寨鎮大峪等9個村被評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依法治校示范校和誠信守法企業創建活動也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已申報3個省級示范校,54個市級示范校。
四是突出全方位依法治理。圍繞民本民生和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以社會、群眾的需求為方向,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依法治理活動,鞏固法治建設取得的成果。每年圍繞群眾關心的安全生產、食品安全、交通秩序、環境衛生等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項依法治理活動50多次,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及時處理,提高了群眾參與法治建設的積極性。
(二)構建“一八三四一”工作模式,健全完善“大調解”工作機制,著力提升社會管理依法治理水平。
她的家是座兩層的小樓,坐落在人和鎮政府對面的山嶺高處,二層住人,一層開了個鄉村茶樓。時近正午,茶樓里除了一張張布滿灰塵的桌椅,空空蕩蕩。
一年前,政府要在此地建植物園,她所在的人和鎮大坡村六組的土地被政府全部征用,她一家與鄉親們同時轉為城鎮戶口。楊家共有三口人,丈夫早已農轉非,她和未成年的孩子獲得征地補償近10萬元。
對于將來的生活,楊亞山很迷茫。她本來希望能參加“重慶市征地農轉非養老保險”,每月領210元生活費,但因征地時她年齡差五個月不足40周歲,未能實現。
根據重慶市的規定,凡征地農轉非人員,在征地時男性超過50周歲、女性超過40周歲的,可從征地補償費中取出2.35萬元交給當地人壽保險公司,然后每個月按照210元的標準領取生活費,直至終老。這個保險計劃就是“重慶市征地農轉非養老保險”。
對楊亞山來說,每月210元不算多,“每天才有7元錢,現在糧食、豬肉漲價,連一天的生活費都不夠”;但是較之把2.35萬元存入銀行,“還是劃算”。因為目前銀行五年期定期存款的利息不過5.49%,而上述保險計劃每年可以保證10%的收益,利差由政府來補貼――所謂每月210元的“生活費”,其實就是這些本金10%的年利息。
據重慶保監局人身保險監管處處長劉詠介紹,重慶市自1992年實行“征地農轉非養老保險”,至今已有14.3萬“失地農民”參加了該項計劃。參與該保險計劃的保險公司有四家,分別是中國人壽、新華人壽、泰康人壽等重慶分公司和中新大東方人壽。截至2007年6月底,該業務覆蓋了重慶市18個區縣,累計承包本金 27億元。
作為農民,楊亞山對自己未能擠入這個“征地農轉非養老保險”略有遺憾。但她不知道,由于中央政府近年來對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多次出臺政策,重慶市政府正在研究建立失地農民整體性養老保障政策。上述曾被譽為“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的“重慶模式”也面臨重大調整,甚至牽動了農民、政府、保險公司甚至保監會各方的神經。
社保部門質疑
上世紀90年代后,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失去土地的農民與日俱增。據勞動保障部門統計,目前中國有失地農民4000多萬,每年還以300多萬的速度遞增。重慶市作為最年輕的直轄市也不例外。
1998年至2004年,重慶市僅農轉非的失地農民就有43.78萬,1982年后所有失地農民總量可能超過100萬人。這些人大多缺乏生存能力,征地后“就業無崗、生活無著、社保無份”,成為社會穩定的威脅。
為解決失地農民基本生活,重慶市早在1992年就出臺文件,要求區縣政府作為投保人,把“征地農轉非退養人員”(男50歲以上、女40歲以上)的安置補助費作為保險費,向當時的中國人保公司投保;或者交由民政部門、建設銀行、鎮政府等機構進行養老安置,執行個人養老保險條款,預定利率為8.8%。這是重慶“征地農轉非養老保險”之始。
該做法后來屢經調整,從前期的強制參加變為自愿參加,逐漸形成了目前“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的“重慶模式”:征地農轉非者,只要征地時男超過50周歲、女超過40周歲,都可自愿選擇參保;由農民與當地人壽保險公司簽訂五年期參保協議,國土部門把農民所獲征地補償安置款中的2.35萬元一次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按投保本金每年10%的利率每月給農民支付保險費。
按照現行政策,上述10%的利息中,商業保險公司只承擔同期五年期銀行存本取息利率,不足部分的利差由當地政府補貼;如果農民生活困難、患重病、遭受重大災害或死亡,經批準可以取回本金。
由于該模式限定了參保人員的年齡,而在征地后陸續達到該年齡條件的,并不能參加,據重慶市社保部門統計,該模式目前只覆蓋了全市現有征地農轉非人口的21%。
2004年以來,失地農民保障日益受到決策者重視。2006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文件,要求各地政府必須盡快建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凡是在城市規劃區內的,要納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規劃區外的,可參加社會保障部門主辦的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參見《財經》2006年第9期“4000萬失地農民社保懸念”)。
根據上述文件要求,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必須由社保部門負責。重慶“商業保險參與農民養老保險”做法受到挑戰。
2007年1月底,新華社內參正面報道了重慶的做法。此后,有關重慶模式的爭議浮出水面。
勞動保障部農村社會保險司司長趙殿國對《財經》記者表示:“重慶的做法并沒有覆蓋全體失地農民,既非真正的保險產品,也不是真正的社會保障,不過是政府貼息、保險公司經辦而已。”
在趙殿國看來,重慶各保險公司參與失地農民保險的做法,并未經過嚴格的市場招標程序。農民交付本金后,商業保險公司可用于投資;政府不但要補貼利差,還要一次性向保險公司支付5%的管理費。“重慶各級政府為此支付巨額財政成本,商業保險公司獲利甚多;政企合作還容易滋生腐敗”。
重慶市勞動保障局農保處處長向東則認為,農民所得甚少。他對《財經》記者說:“目前重慶市參加上述商業養老保險的有14萬多,由于參保時間不同,每月只能領取數10元到210元不等的生活費,即使按照最高標準,也僅僅與城鎮低保持平。”
向東認為,被征地農民享有社會保障,是農民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而重慶歷史上保險公司參與農民的養老保險項目,只是在中央政策不明確的前提下,對部分失地農民所進行的一種試驗。目前,應該按照中央的政策,重新設計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
保監會“力挺”
面對社會保障部門的質疑,保險業監管部門顯然并不認同。保監會認為,“重慶模式”是一種制度創新,是保險業參與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的成功嘗試,可以借保險公司的管理、精算、網點優勢,節省政府的行政成本,開創“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新模式。
中國保監會重慶監管局副局長秦士由認為:“商業保險公司參與征地農轉非人口養老保險,不僅可以減輕政府新設經辦機構和人員的壓力,節省財政成本,而且由于保險公司獨立于政府,可以有效抵御外部干擾,降低社保資金挪用、擠占等風險。”
在秦士由看來,“重慶模式”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商業保險公司參與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管理后,政府社保部門可實現“管辦分開”,從此“集中精力于籌集社保資金、政策調研和業務監控,把自己從事務性工作中脫身出來,實現從‘辦農保’到‘管農保’的職能轉變。”
重慶保監局人身保險監管處處長劉詠告訴《財經》記者,重慶市政府當初之所以選擇商業保險公司參與征地農轉非養老保險,就是因為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并不健全,且政府財力有限,不可能一次性把失地農民的養老問題解決到位,因而通過商業保險的運作,以利息補貼的辦法,分步到位,確保參保農民的基本生活。
“當時政府搞建設要征地,但一時又拿不出那么多錢。政府既然不能依靠社會保險解決被征地農民的安置問題,只好先借助商業保險的力量,給那些年齡偏大、就業困難的農民辦理養老保險,保障其基本生活。這是基于現實可能的選擇。”劉詠認為。
按照目前重慶的做法,征地農轉非養老保險本金,一般由負責征地的國土資源部門從農民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中直接提取,然后交由商業保險公司。同時,區縣政府按照參保本金給予保險公司一次性5%的管理費。每季度區縣財政按照當時的銀行利息與10%的利息之間的差額,給保險公司補貼相應的利息。
重慶相關區縣政府每年要承擔多少的利息補貼?據重慶市農辦等部門2005年3月的一份調查報告:當時重慶“全市有15個區縣開展了儲蓄式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107319人,占被征地人數的14.7%,投保總金額達到11.21億元,財政月貼息金額791萬元”。
也就是說,2005年初,財政每月的貼息接近800萬元,一年的利息補貼則接近1億元。如果按5%的管理費計算,對于這11.21億元的本金,政府還要一次性支付給商業保險公司共計5605萬元的管理費。
經辦的保險公司是賠還是賺?重慶保監局人身保險監管處處長劉詠認為,保險公司最多也是微利經營,不可能賺很多。在劉詠看來,保險公司只不過是提供一種社會服務,而服務是要成本的,政府提供的管理費補貼可以視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價格。
她同時認為,“這比政府重新‘建廟召和尚’要省錢”。 據劉詠介紹,隨著四家保險公司參與競爭,一些區縣保險公司收取的管理費已降至1%-2%。
不過,據一些保險業業內人士估計,保險公司把這筆巨額資金存入銀行,自然不可能賺很多錢;但如果把這筆錢用于投資,尤其在最近一年市場如火如荼時,收益就相當可觀。
又據記者了解,中國人壽重慶分公司這十多億元的保險本金,可能已由中國人壽總部掌握。
針對社保部門關于保險經辦機構沒有招投標的意見,重慶保監局官員回應說,過去長期是中國人壽獨家代辦,確實是個問題;但2002年7月后,重慶市政府已同意新華人壽參與該業務。2005年后,重慶市政府已發文明確,對經辦機構可實行招投標。
記者了解到,中國保監會領導層對重慶模式相當推崇,并曾組織力量做過多次調研。2006年初,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曾把重慶的做法視為保險業參與農村社會保障建設的成功模式,向國務院主要領導作過專題匯報。
保監會的調研報告認為,重慶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本質上是商業保險公司為被征地農民提供的基本養老保障服務。“有人認為這種做法是讓商業保險搶了社會保險的飯碗,不應成為一個發展方向,因而不值得提倡。事實上并非如此。”
保監會認為,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均是整個社會保障體系的一部分,應該是一種合作互補的關系,并非相互排斥。尤其是在當前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不足一半的情勢下,商業保險參與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可彌補現行社保制度的缺失,節省財政成本。
“重慶模式”何去何從
在當前社會保障基金管理體制下,社會保障部門與保險業監管部門的爭論,顯然具有部門利益的色彩。
但是如果超越部門利益的表象,“重慶模式”爭議問題恰恰在于:在政府財力有限的前提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模式應如何選擇?
按照“重慶模式”,農民其實只能保障基本生存。記者在渝北區人和鎮采訪時,48歲的參保農民邢庭芳認為,每月210元生活費前兩年甚至比城鎮低保還低。而據重慶市保監局官方材料,由于參保時間的不同,農民交納的保費差別很大,當然每月能夠領取的生活費也相差很大。
具體而言,自1992年到1994年參保的農民,由于本金只有數千元,每月只能領30多元;1994年到1999年參保的農民,交納本金約為1.2萬元到1.5萬元,每月可領取100多元;1999年至2005年,農民所交本金為2.2萬元,每月可領取175元左右;2005年至今本金調整為2.35萬元,目前標準是每月210元。
另外,迄今為止,該制度也只是覆蓋了重慶市征地農轉非的五分之一左右。應該說,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應該更為廣泛。據記者了解,自去年至今,重慶市政府多次召集財政、國土、社會保障等部門,研究如何調整“重慶模式”,建立更全面的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據知情者透露,勞動保障部和保監會都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采訪中,大多數人認為,目前停止“重慶模式”并不現實;而與此同時,政府必須承擔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責任,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確保失地農民基本生活。
記者采訪的一位公共政策專家認為,從歷史看,重慶模式確實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但是也存在諸多制度性缺陷。比如,農民獲得的征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是失去土地的財產性補償,農民自身應該具有自由支配的權力,并可擁有投資收益的權利。但是重慶模式1999年前卻是強制失地農民參保的。雖然政府給予利差補貼,其實是農民喪失了資金使用的權利。
更重要的是,農民交付本金后,這些本金的實際價值并沒有隨著通貨膨脹同步調整。而1997年的1萬元與2007年的1萬元差別懸殊。如果參保農民自1997年參保,30年后終止,農民拿到的本金其實已經大大縮水。
剛才,同志就工業園區的工作進行了總結,同志宣讀了園區建設先進單位和優秀工作者的表彰決定。在此,我謹代表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向受到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個人表示熱烈地祝賀!向支持參與工業園區開發建設的廣大干部群眾表示衷心地感謝!
下面結合這次會議,我講兩方面的意見:
一、肯定成績,正視差距,增強園區建設的奮斗干勁
自2010年工業園區正式啟動實施以來,特別是全省工業發展大會召開以來,全區上下積極唱響主基調、主攻主戰略,按照市委、市政府“大調整、大開放、大實干”的總思路,把園區建設作為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團結一心、奮發向上、自我加壓、破解難題,戰勝了雪凝災害、金融危機等一個個困難,實現了基礎設施與產業項目建設的大提速,掀起了園區建設的新。最近我也到園區進行多次調研,總體來講,給我的感受有四方面。
一是投資規模大。在國家銀根收緊的情況下,我們按照“抓項目、上投資、擴增量”的要求,狠抓有效開發投入,注重資金平衡調度,兩年來園區共完成投資近150億元。其中,2011年達79.86億元,占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的55%,園區每畝投資強度高達320萬元,遠遠高于全省50萬/畝的水平。在投資的拉動下,全區生產總值和工業總產值保持快速增長,分別達到80.6億元和175億元,實現了新的歷史跨越。
二是工程總量多。2010以來,園區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截至目前共完成征地10253畝,拆遷335戶近10萬平米,平場2500余畝,開挖回填土石方1228萬立方米,園區綠化11萬平方米,建成通車的道路達到4860米,園區的中心區域基本實現“八通一平”,配套更加完善,形象更加優美,活力更加彰顯。
三是建設速度快。按照“五個一”的要求,明確時限,倒排工期,責任到人,項目建設加速推進,如開發大道三期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就建成通車,重工、等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僅用了8個月的時間。項目引進的效率高,除了目前正在實施的46個項目外,園區新簽約的項目有11個,重點在談的項目34個,其中為項目配套的就有4個,開創了開發區開發建設的新速度。
四是受到關注廣。園區建設以來,中央、省、市領導多次到調研,據統計,書記到調研就達到8次,省長在去年五月的園區現場觀摩會和年初的十一屆人民政府五次全體會議上,給予了園區“項目引進水平高、形象進度好、投資強度大”的評價,李軍書記也多次到現場辦公,這在以往是從未有過的,充分說明了我們的園區建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從取得的成績來看,自己跟自己比,進步很大。但如果與東部發達地區和周邊的一些優秀園區相比,無論產業規模、產業層次、經濟總量,還是配套設施、要素聚集、單位產值等,都有較大差距。如緊鄰我們的長沙經開區近年來工業產值的增速保持在35%左右,去年他們已經超過了1000億元,每平方公里達到20億元,我們按300億大數計算,每平方公里只有3.75億元,并且他們還提出用3年時間再造一個長沙經開區;又如重慶經開區去年工業總產值也實現近600億元,我們加上煙廠的全部產值才是他們的一半。從省內來看,這次園區發展大會雖然沒有到觀摩,但是我們也感受到像興仁工業園、平壩夏云工業園這些園區趕超非常快,比如興仁就提出要打造“千億級、第四代”的綜合工業園區。從全市十大工業園區排名來看,去年我們也只拿了個二等獎,像息烽工業園、開陽磷煤化工基地這些二類園區發展非常迅速,讓我們也感到了差距和壓力。從這些差距中不難看出我們自身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目前,園區基礎建設由于受政府財力有限、融資渠道較少等因素影響,建設資金嚴重缺乏,項目建設工期拉長,嚴重影響了新企業、新項目的引進。二是產業關聯度不高。近年來,雖然引進了客車、重工、等龍頭主機企業,但由于園區內配套不完備,產業鏈不長,項目資金到位率、開工率、投產達產率低,龍頭企業難以在短時間內發揮作用,致使產業關聯度小,整體效益偏低,稅收也很有限。三是要素保障能力不強。融資方面,主要依靠政府投入、銀行貸款和上級補助,市場化運作機制尚未完善。用地方面,一些儲備土地與工業建設項目用地之間存在矛盾,建設用地不足,發展空間不夠。在電力保障方面,重點項目電力線路遷改進展緩慢,電力供應設施不配套、不完善,也成為制約項目推進的要素之一。四是一些干部的主動性不夠。對上來說,一些涉及園區建設的相關部門主動對接、主動協調、主動思考的力度還不夠,要項目、跑項目的意識較差。對下來說,服務企業、保障村民的工作等做得還不夠,甚至一些擋工堵路的情況都是業主方自己協調。同時,園區辦功能的作用還未有效發揮,工作的實效性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特別是對園區的統計數據、建設情況基本數據還有待完善,到目前我都還沒有看到關于園區主要經濟指標的準確數據。
二、搶抓機遇、苦干實干,推進園區發展取得大突破
今年是“十二五”的推進之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進一步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支持經濟技術開發區擴區和調整區位,提高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率”。年前的全省產業園區(開發區)發展大會也對“如何建好、管好產業園區”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措施,市里也提出要把開發區打造成綠色發展高地,這些為園區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我們必須趁勢而上,用好用活這些政策和機遇,奮力推進園區發展取得大突破,努力把工業園區打造成全省第一個千億元產業園區。
一是搶抓機遇,實現園區大突破。一要用好政策。特別是要抓住國發〔2012〕2號文件提出支持開發區擴區和調整區位的機遇,提前做好擴區推進工作,加快園區項目建設,努力破解園區發展空間瓶頸。這里我想講的是,開發區即使將來擴區,我們也要以工業園區為基地進行拓展,因此,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把做大做強,這樣擴區后才能帶動其它區域發展。二要主動對接。就在上周,我和汰甬區長與省發改委十多個處室進行了對接,他們表示愿意支持開發區,支持工業園區加快發展,各相關部門要提前做好準備、主動與省發改委等省、市相關部門對接,力爭把園區的更多項目納入國家支持的盤子。
二是加快項目進度,提升園區建設形象。要把重大項目作為
推動園區建設的重要抓手全力推進。一要扎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今年要重點確保開發大道四期,園區3號、4號、5號道路建成通車。要積極對接,配合市里加快推進桐蔭路的建設,加快布局開發大道四期兩旁項目,做到項目、道路、管網建設并聯推進。特別是要讓省、市領導調研時,感受到我們有明顯的建設形象進度,如果每次調研時都把作為建設的終點,我們就對不起省市的關心和支持,也對不起開發區的這塊牌子。要確保完成、安置房的建設,盡早讓拆遷村民住進新房。二要加速推進產業項目建設。今年要重點確保客車、產業園、機床、重科等項目建成投產,重工易地技改、創新鋁業、環宇電器等產業項目開工建設。三要加快培育新興產業。特別是要大力引進培育動漫創意、網游開發、工業設計、總部經濟、服務外包、IT技術等企業,為構建開發區擴區后“一區多園”發展模式打下良好基礎。四要加大園區環境建設。按照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的標準,同步推進道路綠化和項目綠化,充分依托山體建設山體公園,打造園區綠化精品,讓林和園相互掩映。
一、認真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
一年來,鎮黨委政府以******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大力實施“科教興鎮”戰略,把教育事業的發展納入黨政工作的重要日程,列入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目標,為實施素質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健全領導機構,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的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定了《****鎮教育發展總體規劃》《****鎮關于實施義務教育的規定》《****鎮創建和諧教育園區和百姓滿意學校實施方案》《創建校園文化aaa級學校實施方案》《20*年教育工作計劃及實施意見》等,確立了黨委會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制度,重大問題及時研究制度,領導干部包學校制度,人大政協視察教育制度,義務教育工作報告制度,并且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實行目標責任制,圍繞教育的投入和發展,鎮政府與各管區、村委簽定了目標責任書,并把目標完成情況,作為村鎮各級主要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主要內容,形成了“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民以支教為榮,師以從教為樂”的良好局面。
二、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
近年來,我鎮不斷加大教育資金的投入,泰安*中、****二中、中心小學等九處學校的專用教室和內部設施齊全,各類實驗儀器,多媒體等電教器材,圖書、音體美器材等,均達國家一類標準,其它各校均達國家二類標準,各儀器設備利用率達98%以上。實驗教學、電化教學開設率100%,實驗考試優秀率99%,各校都建立了校園網,教育工作指導中心建立了教育網站、設立教師博客,各中小學均可及時查看教育工作指導中心的通知,并進行在線交流。
去年,八中、中心小學、**小學等12處學校添置計算機、音美、實驗器材、圖書等共計投資128萬余元;各校配備遠程教育專用計算機,建起了遠程教育網絡;各中小學教室全部安裝了電風扇。
今年,****學生公寓也已經破土動工,預計投入170萬元,8月份竣工啟用。
通過聯誼幫扶,與友好單位對接,給予我鎮辦學的支持。“六一”期間,區農村信用聯社為中心小學捐贈12臺計算機;暑假期間,區技校又為八中運來了100套桌凳;農大生命科學院給我鎮送來了2萬余元的教學儀器和辦公桌櫥;社會人士李昌峰一次性捐獻了價值20余萬元的理化生實驗器材;各管區、村繼續加大對學校的投入,今年累計捐資助教69.34萬元,很好的改善了辦學條件,提高了素質教育實施水平。
在加大投入上硬件的同時,我鎮還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根據《校園環境管理評估細則》的標準要求提出了“把學校建成花園式校園”的具體要求,各中小學校園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觀:****二中的園林式學校,山陽小學的石刻景點,石樓小學的花園式校園,西****小學的凈化管理,突顯特色;****還啟動了“保護民俗文化遺產”的校園文化構建工程,建起了民俗文化展室。鎮指導中心每學期兩次對學校評估,納入學校的量化考核,有力的促進了各校辦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我鎮有8處學校被評為市“校園文化建設aaa級單位”,9處學校被評為區“百姓滿意學校”。
三、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保證
(一)以制度為標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兩辦《關于進一步深化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見》,按照區《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出臺了《****鎮20*年教職工聘任實施方案》,由鎮教代會通過并實施。嚴格落實校長競聘制、校長負責制和教師聘任制。全面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出臺了《****鎮教職工隊伍管理意見》,確立了《教師向學生宣誓制度》《教師評價方案》等一系列制度,規范教師隊伍,充分地調動了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
(二)以活動為載體,強化師德作風建設。
1、在教師隊伍中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總書記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認真落實了“教師行為十不準”,嚴格執行“一票否決制”,認真開展師德民主評議活動和百姓滿意教師考評活動,建立了科學高效的師德評價體系和運行機制,實行學生評教制度、家長評教制度、教師互評制度等,使廣大教師真正樹立了“育人為本”“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的理念,為人師表,教書育人。
2、各校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思想、作風、紀律”三整頓活動,圍繞“校榮我榮”展開大討論,讓廣大教師明確認識到——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教師的行為就是“為人師表”,教師的偉大在于“關愛學生”,讓我鎮教師升華自己,有力的加強了全鎮教職工思想作風建設。
3、在全鎮范圍內開展了“十佳師德標兵”評選和“第六個師德建設教育月活動”,制定了《****鎮第六個師德建設教育月活動實施方案》,要求各校深入開展這項活動,并在去年10月份,由教育工會發起,組成師德報告巡講團,到全鎮各校進行巡回演講,使廣大教師從“廉潔從教、為人師表、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尊重家長”等方面提高了認識,促進了我鎮師德水平的不斷提高。
4、我們經常開展“參觀身邊名校,開設校長論壇”活動,組織全體校長,到****、十中、十五中等學校實地參觀學習,就“如何加強學校管理,創建和諧校園”做了深入的交流,開闊了校長的管理視野,強化了創建品牌化學校的意識。
5、我們結合全市開展的“繼續解放思想,推進科學發展”教育活動,組織全鎮教師認真學習、查擺問題,為教育提出合理化建議,進一步增強廣大干部職工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努力形成樹正氣、求上進、干事業、促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以培訓為手段,促進師資水平提高。
結合我鎮實際,研究制定了《****鎮教師培訓工作計劃》,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類培訓和進修學習。去年,全鎮中小學教師都參加了新課改培訓,先后組織14名校長到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參加了《全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培訓班》,16名教師參加了區級骨干教師培訓班,12名教師參加了區組織的班主任培訓,12名校長和20名學校中層干部參加了為期一周的計算機、校產和學校管理培訓,70名幼兒教師參加了為期兩周的業務培訓。通過函授和自學考試,我鎮小學、初中教師高一層次學歷分別達到47%和42%以上,為打造一流教師隊伍打下基礎。
以上措施的貫徹執行,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建立一支“目標統一、團結一心、一身正氣、一股干勁”的干部隊伍和一支“敬業愛校、精業愛生、樂業愛崗”的教師隊伍,以保證我鎮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
四、不斷強化安全意識,細化安全管理,為實施素質教育保駕護航
1、嚴格落實學校安全工作制度,鎮教育工作指導中心與各中小學、幼兒園簽訂了《安全工作目標責任書》,全鎮中小學都完善了安全制度、檢查制度、匯報制度,建立了應急預案機制,健全了安全檔案,責任明確,落實到人,堅持做到安全工作“細抓、實抓、嚴抓、常抓”。
2、要求各校配備必要的安全器材,不斷檢查,及時更換,定期對整個校園進行徹底檢查,發現安全隱患,限時整改,不留死角。
3、充分利用壁報欄、黑板報、廣播等手段,對學生進行安全常識教育,定期進行安全逃生演練和艾滋病“換水游戲實驗”,讓廣大師生牢記“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的古訓。
4、*年11月30日,全鎮中小學校長、成教中心校長、幼兒園園長和指導中心全體成員在省級規范化學校石樓小學召開安全教育現場會,通過學習石樓小學的安全教育創新課題、檔案材料管理和安全自救逃生演練,有效的提高了學校領導的安全教育意識。
5、不斷完善學校安全保衛工作。****和鎮二中,專門從保安公司聘請保安員,對門衛、校院輪流值班、巡邏,并積極與派出所聯系,設立校園警務室,有效的凈化了校園環境。
五、努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歸宿
(一)依法規范辦學行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1、認真貫徹落實《山東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范》40條和各級素質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做到了“五個堅決杜絕”:堅決杜絕體罰和變相體罰;堅決杜絕雙休日、節假日加班加點補習文化課;堅決杜絕隨意增減課程、增減課時;堅決杜絕不按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增加學生課業負擔;堅決杜絕說做不一,弄虛作假,嚴重違犯辦學規律和有關法律法規的功利主義思想。
2、充分發揮教代會作用,進一步加強學校民主建設,成立了教育工會,建立健全了學校工會組織,學校每學期召開一次教代會,鎮教育工會每年召開一次教代會。進一步完善了工會網絡組織,細化了工會職能,完善了《****鎮教育工會崗位目標責任制度》,并逐級簽定工會工作目標責任書,重大問題由教代會或全體教職工討論通過。
3、我鎮按照義務教育保障機制改革的要求,全部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雜費和部分課本費,嚴格落實“一免一補”,嚴格執行山東省一費制收費標準,規范收費行為。*年下半年,免除了所有在校生的課本費,貧困學生救助面積達到上級標準,義務教育經費全部納入“區教育財務管理中心”管理,確保到戶到校,專款專用,分別核算,各學校都及時公布校務、財務狀況,接受社會的監督。同時鎮教委人員實行包保責任制,專人負責,每學期兩次檢查學校財務,學校的民主建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二)狠抓過程性管理,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鎮指導中心不斷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制定了《****鎮中小學評估方案》并把管理制度落到實處,切切實實地抓好教學管理工作。
1、建章立制,確立了《例會制度》《升國旗制度》《學生跑操宣誓制度》等,為規范學校管理提供了統一的尺度。
2、鎮教研室每月對各校進行一次教學視導,各校實行“日查周評月匯總”制度。要求各校每周檢查一次教案、作業,做到有檢查,有記錄、有總結。要求教師備課要規范,上課求實效;作業批改要認真及時,善于在批改中發現教學上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認真抓好聽課、評課活動。
3、加強教研教改力度,向課堂要質量。我鎮中小學成立了教研會,制定了《教研會職責》,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帶動作用,結合教師讀書成長計劃,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動,通過讀書學習、設立課題、聽課評課、外出考察、撰寫論文等各種教研活動,讓教師認識到了教改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在教學教研中不斷進行教學改革。積極爭取了“德育教育學科化”區級實驗課題,成功的召開了現場會,市教研室和泰山區教研室的領導對本課題給予了高度評價,現已正式立項為省級課題;八中開展的“語文主導式教學模式”成效顯著;教委制定的“主導、自學、檢測式教學模式”已經立項為省級課題,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4、為加強薄弱學科的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鎮指導中心加大調配力度,認真落實新課程計劃,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全鎮小學在開全音、體、美等課程的基礎上,為英語、計算機課配備了專職教師。
5、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制定大課間活動方案,認真實施區教研室提出的“十個好”、“五個一”和“興趣小組”活動,保證無體育課的當天,學生集體體育鍛煉不少于1小時,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6、各校利用“六一”、“十一”、“老人節”等重大、傳統節日,開展多種形式的慶祝活動和德育教育活動,舉行家長聯誼會,建立了社會、家庭、學校三維一體的教育網絡。在去年十月份結束的區校園文化藝術體育節活動中,我鎮總評第四名,并獲得優秀獎;在區慶“七一”藝術展演中,參賽作品分獲一、二等獎;在區拔河比賽中,獲男子組第一名,女子組第二名;在泰安市中學生第十六屆運動會上,高飛、徐杰分獲800米和1500米銀牌,為****增光添彩。
7、在各級組織的教學能手、優質課評選活動中,有5人被評為市級教學能手,4人獲市級優質課一等獎,24人獲得區級一二等獎;有7人被評為區學科帶頭人,12人被評為區骨干教師;有2人被評為市級教壇英才、教壇新星;有260余篇論文獲得國家、省市區獎勵。
8、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去年中考升入重點高中349人,升學率為95%。去年高考,我鎮有198名同學金榜題名,進入大學深造,其中李運猛、禇昌鵬等60余人考入清華、中國海洋等全國名牌重點大學。這與我鎮的義務教育基礎是分不開的。
六、抓好幼教,發展成教,做好素質教育的準備和延伸
在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下,我鎮的成教、幼教事業也有了長足的發展。
1、成教中心立足實際,積極走好長短班結合、產教結合、農科研結合、聯合辦學的路子,舉辦了農、林、水等各類科技培訓班十余期,共計2000余人次;先后舉辦了電子、服裝、食品加工等培訓班,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300余人;暑假期間,對70名幼兒教師進行了業務再培訓。
2、認真貫徹市區關于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我鎮制定了《****鎮關于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施方案》,相繼出臺了《****鎮幼兒園督導評估方案》《****鎮幼兒園常規管理要求》,每學期兩次對幼兒園進行綜合督導評估;在全鎮范圍內公開競聘園長,狠抓幼兒教師的培訓工作,利用暑假,聘請專家,進行了為期兩周的業務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