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4 20:34:3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研究生個人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個人誠信檔案是每個公民在社會活動中是否誠信的真實記錄,是公民個人是否誠實守信的真實憑據。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在社會生活中,“信”是一個人立身之本,如果沒有誠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條件。作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是社會的高素質人才,是未來國家生存發展的主力軍,理應具備誠實守信的優良品質。但是,目前大學生的誠信狀況并不十分樂觀,無論是在招生人學還是進校求學以及最后的求職、就業等各個階段都存在著種種欺詐失信行為,令人不禁扼腕痛惜。這不僅站污了大學生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也給國家和社會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失。對此,本文就高校大學生誠信檔案的建立問題作些初步探討。
一、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的必要性
首先,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是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有效手段。誠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我國信用記錄雖然剛剛起步,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的信用意識會逐步增強。學生誠信檔案的建立,將有助于督促學生重視信用,自覺地維護自己良好的信用,意識到誠信是一一筆無形的資產,這筆資產無論對于將來出國深造,還是在國內發展都至關重要。可以說,誠信檔案是大學生的第二張身份證,是大學生步人社會的通行證,也是關系大學生未來前途的公證書,它警示大學生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關注自己的誠信形象,切莫為貪圖一時的蠅頭小利而斷送自己的大好前程。川建立誠信檔案可以對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誠信教育,可以使大學的“終極產品”—畢業生成為適應現代社會需要、講信用、負責任的復合型人才。
第二,建立誠信檔案是信息時代大學生求職就業的客觀需要。目前社會上大量假文憑、假證書、虛假求職簡歷的出現,使得用人單位不得不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調查真偽,擔負起打假的重任。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把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大量信息以動態的形式記錄下來,并對學生的在校行為作出信用評分,出具個人信用評估報告,使大學生在畢業時,除了成績單和各種資格證書外,信用檔案的內容將作為用人單位的主要參考資料,讓畢業生帶著個人信用檔案踏上求職之路。從而將學生的信用記錄延伸到了社會。對個人來說,有了一張良好的信用記錄就等于大學生在激烈的人才竟爭市場上多了一份舉足輕重的竟爭優勢;對用人單位而言,也就等于有了一份清晰可信的關于應聘者品質的鑒定。
第三,大學生誠信檔案的建立有利于國家助學貸款的償還。為了使大學生能按時償還貸款,各高校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但實際效果都不理想,而且做起來又缺乏依據,顯得底氣不足。要徹底解決這一間題,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不失為上策。通過這一舉措把學生的貸款情況與個人檔案一并輸人微機,將學生步人社會之前的第一張信譽卡公布于眾,讓他們接受社會的監督。這樣不僅能使銀行及時了解學生學籍變動情況和畢業后的去向,而且方便了銀行與學生的準確、快速聯系。同時,大學生誠信檔案的建立,將有助于督促學生重視信用,自覺維護自己的良好信用,以及時還貸為榮、惡意拖欠為恥,在有償還能力的情況下積極主動地歸還貸款。這樣就能較好地保證國家助學貸款的償還,有利于助學貸款的繼續開展。
第四,大學生誠信檔案的建立有利于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人是組成社會的單個細胞,沒有個人的誠信,也就談不上整個社會的誠信,個人信用度之和反映了全社會的信用度。對一個人而言,誠信乃安身立命之本。不講信用,無異于自殺,害人害社會,最終害的還是自己。對一個地區、一個國家而言,信用環境是衡量其競爭力高低的重要標準,也是經濟發展之本。綜觀歷史,橫看世界,沒有一個不講信用的人能夠長久立足;沒有一個不講信用的企業能夠發展壯大;也沒有一個不講信用的國家能夠興旺發達。目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各界已越來越意識到信用問題的重要,對建立個人信用體系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但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目前只有少數地區建立了個人信用體系。而大學生信用檔案的建立有利于推動社會的個人信用體系的建立,社會的個人信用體系也會對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發揮積極作用,從而更好地促進國家的助學貸款工作。
二、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的構想
個人檔案是檔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大學生誠信檔案的建立尚處于起步階段,應當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逐步建立健全大學生個人誠信檔案制度。就目前而言,剛人校園的絕大多數學生,無論是在金融信貸、投資保險方面,還是在獎勵、懲罰等方面幾乎是空白。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可以為他們今后完善自己的個人信用檔案奠定基礎。為此,大學生誠信檔案的建立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第一,要將人事檔案作為個人誠信檔案的載體。在我國,無論國家干部還是普通工人,都有一個與其一生相伴隨的人事檔案,大學生也是如此。在他進人大學校門以前就已經建立了自己的人事檔案,隨著時光的流逝,檔案的內容也在一點一點地充實。在人事檔案的工資之后再加上一項個人信用的內容,這樣既符合中國國情,實行起來也比較容易。因為幾十年來,我國各行各業都形成了一種共識,只要涉及、了解并證實有關個人履歷等方面的情況,都習慣查閱相關人的個人人事檔案,因為它記錄著個人在社會主體活動中的原始情況。檔案的原始性和憑證性是任何東西都不能取代的。在人事檔案中增加個人信用檔案的內容,是對人事檔案的進一步完善,也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對于一名大學生來說,人生剛剛掀開精彩的第一頁,最絢麗的藍圖要靠自己去描繪,個人的信用也是如此。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搖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2-0209-03
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愈演愈烈,其存在與泛濫造成了諸多不良影響,因此,這一現象已引起研究生教育參與各方和學界的高度關注,成為了亟待改善的問題。我國眾多學者對這一問題發表了各自的看法。對檢索到的文獻進行整理分析發現,我國學者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現狀、產生原因和對策。
一、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表現形式研究
國內學者們對于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表現形式的總結各有不同:王翠玲認為在高校研究生群體中,學術不端行為主要表現在抄襲、剽竊、篡改和不當署名四個方面。[1]林美指出當前研究生學術不端包括三個:抄襲剽竊,假冒偽劣;即偽造論文、數據,引用別人文章不注明出處。低水平重復,花錢買文章、買版權。研究生為了使自己的文章更容易發表,往往在第二作者上掛上導師的名字或者把導師的名字放在第一的位置。[2]李建偉將研究生論文寫作過程中的不端行為和過程中的不端行為歸納為:抄襲剽竊;偽造、篡改實驗數據和引文不實;一稿多投和署名不端。[3]
對以上學者提出的多種表現形式,可以看出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主要存在于日常的學術研究活動中以及學術論文的寫作與發表中,主要有:(1)抄襲、剽竊他人研究成果;(2)偽造或篡改實驗數據;(3)一稿多投;(4)請人論文或為別人論文;(5)虛擬參考文獻;(6)署名不當。
二、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原因研究
研究生教育的質量關系著我國人才培養的整體水平和學術研究的傳承與發展,然而近幾年來,在研究生當中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屢見不鮮。研究生學術不端事件被推至風口浪尖,引來一片口誅筆伐。有學者專門探討過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原因,并以此為依據提出治理對策,以期改善和提高我國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促進我國學術的健康發展。綜觀已收集到的文獻資料發現,國內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原因進行了研究,且主要集中在導師、研究生、培養制度以及社會環境幾個方面。
1.導師原因。根據教育部1997—2008年我國博、碩士生及導師人數統計數據,不難發現平均每位導師指導的研究生數逐年遞增,到2008年平均每位導師要指導8名研究生,實際上有的導師指導的人數遠遠不止8名。導師的精力有限,面對眾多的研究生以及繁重的科研、教學壓力難免顧此失彼。[4]另外,由于導師遴選、聘任制度等仍不完善,缺乏對導師思想品德方面的考察,且監督不嚴,個別導師的學術道德素養自身存在一定的問題,對科研的不嚴謹態度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學術道德素養的培養,導致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產生。[5]
2.研究生自身原因。學術道德是研究者在進行學術研究時應遵循的原則和底線。在學術研究中,文科研究生日益普遍的學術不端行為歸根結底是學術道德意識淡漠。此外,研究生自身研究能力不足導致了學術不端行為的產生。[6]當前,部分研究生求學的功利趨向增強,為了獲得文憑增加就業機遇,或以學歷謀求升遷、追名逐利,缺少嚴謹治學的態度,這一類學生自然耐不住“板凳須坐十年冷”的寂寞,急功近利,對學術道德不屑一顧。[7]
3.培養制度原因。我國高校歷來偏重于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研究生教育重“能力”輕“素質”,對“德育”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視。此外,研究生監督、懲戒機制不健全。大部分高校和研究生培養單位沒有制定專門的學術誠信道德規范。即使教育部于2009年4月了《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也只是著眼于“事后懲戒”,不能真正起到教育和預防的作用。[8]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原因還與研究生課程質量低下、沒有統一的學術規范體例有關。[9]
4.社會環境原因。李志巧認為互聯網、資源共享為學術不端行為提供了便利的平臺。任何人在互聯網上都可以搜索到大量與所研究的內容相關的參考文獻和素材,這些都為學術不端的產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10]王璐認為就業單位招考政策也是導致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原因之一。就業單位往往將研究生的數量及等級作為其科研能力的表征,動輒要求在研究生期間必須發表幾篇以上的論文,否則不予錄用。[11]
三、對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治理對策方面的探討
關于如何解決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所提出的對策和建議方面,根據個人研究的側重點不一樣,所提出的對策和建議也不盡相同,各有側重。
1.加大對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教育、監督和處罰力度。一是加強對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健全研究生自我教育系統,使高校、家庭與社會教育有效契合,注重研究生導師為人師表的示范作用。二是強化對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監督和處罰力度。加強研究生培養階段的檢查、監督、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12]
2.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提高導師本身的學術道德素質,注重言傳身教,培養研究生優良的學術道德和團結協作精神,注重導師教學理念的轉換和提升,樹立創新教育理念;同時應改革評聘制度,發揮導師的主觀能動性,使導師能夠盡心盡責,全心全意地投人研究生教育,并指導研究生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研究生的創新科研能力。[13]各研究生培養單位對已聘任的導師應定期進行學術誠信考核,不斷提高導師隊伍素質。[14]通過建立導師責任追究體制,研究生發表的論文必須經過導師審核同意,使導師真正對研究生的學術行為負起責任,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遏制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15]
3.加強研究生培養制度建設。明確培養目標,多層次培養。為適應社會的多樣化需求可適當擴大職業類研究生的培養規模,例如工程碩士、研究生班、MBA等,這類研究生的培養主要傾向于實際應用,對于課程和學位論文的學術性要求就弱一些。[16]深化學術評價制度改革,改進學術評價方法,建立科學合理的學術評價體系。最大限度減少單純的“量化”政策導向等學術管理體制的負面效應。要根據學術型研究生、專業應用型研究生不同培養目標,建立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以質量而不是數量為主要評價標準,引導研究生完成高質量、創新性的學位論文。[17]
4.提高研究生個人修養。研究生應自我樹立正確的學術價值觀和研究目的。研究生的學術成果是伴隨終生的,只有具備學術道德意識,才不會在學術海洋中翻船。研究生應對自身的研究能力有清醒的認識,結合自身優勢加強研究性學習、關注有意義的實際問題,多練筆從而逐漸提高研究能力。[18]
四、已有研究簡評
毋庸置疑,現有文獻不乏具有理論和實踐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為解決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提供了一些富有啟發性的觀點和建議。經過梳理發現已有文獻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從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上來看,已有研究的主觀性和經驗性較強,內容較零散,多為經驗性的描述和總結。
2.從研究方法來看,已有研究方法上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為思辨上的探討多,缺乏相應的數據分析。尤其是目前的相關研究多從個案出發進行思考,理論推理得出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運用定量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較少。今后可從多個角度對研究生科研活動中學術不端行為產生的影響因素進行驗證,以及對不同影響因素與研究生的性別、專業、年級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進而為治理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提供依據。
3.從研究內容來看,首先,沒有將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與高校教師、學者的學術不端行為進行區分,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有其特殊性,應對此進行研究分析,進而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建議以提高我國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其次,在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產生的影響因素方面,涉及到各個方面,并主要集中在學術道德和現行體制上,關于研究生個人因素方面的學術興趣、態度、主動性等方面的研究分析較少。最后,在治理的對策上,我國學者從學風建設、研究生自律、導師綜合素質、完善獎勵懲戒機制、學術篩選和淘汰機制等方面提出遏制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對策,但所提對策都只停留在較低的層面,缺乏普遍性、規范性、專業性、可操作性、適應性和嚴厲性等特點。
參考文獻:
[1]王翠玲.“誰動了傳統優良學術風氣”——以研究生學術不端為視角[J].公民與法(法學版),2012,(03).
[2]林美.端正學風?搖凈化象牙塔——透視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A].首屆農林院校教育管理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9.
[3]李建偉,馮偉光,劉昌磊.研究生學術不端現象透視[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0,(08).
[4]李華.研究生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淺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05).
[5]趙琴琴.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原因及其對策[J].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01).
[6]高杰.淺析文科研究生的學術不端行為[J].科教導刊,2011,(03).
[7]鄭龍章.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分析[J].高等農業教育,2011,(06).
[8]畢曉燕.研究生學術不端現象及其誠信教育[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10).
[9]李建偉,馮偉光,劉昌磊.研究生學術不端現象透視[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0,(08).
[10]李志巧.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規避[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02).
[11]王璐.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中“學術不端”問題探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
[12]康建山,劉燕.構建有效預防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機制[J].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12,(06).
[13]許偉.于立君.蘭海.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的規避[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02).
[14]畢曉燕.研究生學術不端現象及其誠信教育[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10).
[15]李建偉,馮偉光,劉昌磊.研究生學術不端現象透視[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0,(08).
二、存在功利主義的教育理念
目前,國內高校為應對各種專家或機構排名,對教師和在讀研究生在評職與申請學位(答辯)過程中都提出了較高的科研成果數量與影響因子,對研究生導師更是提出較多的項目要求,學校這種或多或少的學術功利現象,表現出來就是硬性規定研究生要完成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學術成果才能申請答辯,授予學位。巨大的學術壓力,使得一些研究生在入學初期就不斷通過各種手段和渠道,東拼西湊,投機取巧,目的就是以期能順利畢業并獲得學位,很容易造成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此原因造成的主要失范行為包括抄襲、剽竊、侵吞他人學術成果;篡改或偽造、杜撰實驗數據;未參加創作在他人成果上署名;用不正當的方式影響學術評價;請人論文或為別人論文、等。
三、研究生自身能力不足
研究生的學科專業、入學方式、個人創新能力、政治面貌以及學習目的等都對研究生的學術道德養成有一定影響。相同的學術要求,對不同的學科、不同的院校、不同層次和不同經歷的研究生看來會有不同的壓力,而個人的學習目的、創新能力、知識儲備又決定了研究生自身對學業及學術研究積極探索與主動追求的能力。如果研究生個人對學術要求不高,學業基礎不牢,對新知識的渴望不大,很難讓其養成良好的學術道德,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就會有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做出有違學術道德的行為。目前,大多數高校對研究生在學期間都要求在公開刊物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否則不能畢業獲得學位。而且發表較高水平的期刊論文更是成為研究生評獎評優的硬性條件。過高的學術要求產生的巨大壓力客觀上容易造成研究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發生學術失范和學術作假行為也就不難理解了。此原因造成的主要失范行為包括抄襲、剽竊、侵吞、篡改他人學術成果;偽造或杜撰實驗數據;在自己未參與研究工作的論述中署名;未經導師或項目負責人許可將集體研究成果私自發表;承擔助教、助研、助管工作中以職謀私;利用他人重要的學術認識、假設、學說或者研究計劃;請人論文、等。
四、管理制度與評價機制存在缺陷
在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過程中,雖然有相關的國家、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學術道德規范教育的文件、制度和辦法,但是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并沒有體現出制度和規范的權威性,并且有些制度又不能完全覆蓋和適用于所有的學科專業門類。對于不同的研究生教育層次、培養流程和學科結構缺乏有針對性的學術道德規范細則和失范行為情節描述。高校對研究生獲取學位與在讀期間發表的論文數量與質量掛鉤的舉措,雖然有積極的方面,但是也相應地促成了研究生為了獲得學位而無心集中精力從事扎實有效的科研創新工作,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發表較高水平的學術論文上。造成部分研究生盲目追求論文的發表,忽視了專業興趣和專業精神的培養,忽視了學術道德的要求。另外,在研究生培養教育過程中較為注重學術評價。對研究生的學術評價更多的是重視研究生在各種學術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忽視其基本品德與綜合素質評價,經常用易于量化的學術評價標準作為研究生獎學金、各種評優以及保送更高層次學習的主要評價指標,造成部分研究生片面追求學術利益的最大化,忽略了學術道德,對違背學術規范后的不良后果沒有深刻認識,不可避免地造成學術道德失范行為。此原因造成的主要失范行為包括未參加研究工作在他人成果上署名;一稿多投或者重復發表;用不正當的方式影響學術評價;或;偽造或涂改相關專家的推薦信、鑒定評閱意見;采取非正當手段影響和干預研究生學習研究過程中的成績評定、評獎、論文評閱及答辯等。
五、缺乏完善的學術審查監督與懲治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研究生,顧名思義,就是通過研究工作來進行學習的學生”。研究生畢業后將成為我國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領域的主力軍,我國科教文衛等方面的創新、發展、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加強研究生學術規范教育顯得至關重要。
“所謂學術規范,是指學術共同體內形成的進行學術活動的基本倫理道德規范,或者根據學術發展規律制定的有關學術活動的基本準則。”①它不僅涉及到學術研究的全過程,而且包含了學術活動的各個方面如學術規范研究、學術批評規范、學術評審規范、學術管理規范。有些學者對學術規范做了橫向的概括,認為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術規范研究中的具體規則,如文獻、標注使用的規則性;二是高層次的規范,如學術制度方面。
“所謂學術失范,就是指從事學術寫作的作者故意違反學術寫作規范,制造學術偽劣之作,并試圖通過作品的發表從中獲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它是關系到學術道德的重大問題。” ②
1 學術失范的原因
(1)對研究生學術規范方面的教育不夠。中國教育更多的是注重結果,而非規則、制度,在我們的大學里嚴重缺乏學術規范方面的教育,因此學術失范現象嚴重。“有學者指出,相當多的本科生、研究生,分不清適當借鑒、征引與抄襲剽竊的區別。問老師,老師也不清楚,因為老師也沒有受過這種專門訓練。”③此外,我國學術界并未對各領域的學術規范有統一的標準。而在西方國家規則的制定由來已久。“如在美國,每個大學的學生手冊上,對作業或論文的抄襲及其處罰都有明確規定;各學科還有專門手冊,如美國法學院的法學手冊,教給學生如何檢索文獻、如何引用他人論點。”④
(2)研究生個人學術規范意識薄弱。在我國的學術傳統中自古就缺乏引文意識。本科期間的教育極少涉及到論文規范,研究生階段的學術規范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如一些專家學者雖然發表了許多論文和專著,但其實并不真正知道如何做研究、如何寫論文和專著。
(3)缺乏對學術規范的監督。“目前我國對學術監督機制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都還很少,即使有的提到要加強學術監督也是寥寥數筆,沒有作進一步深入的思考。而建立學術失范監督機制作為對道德教育的必要補充,更可以看作是有效地抑制學術失范的重要手段。加強監督應當引起足夠重視,并借鑒國外先進經驗, 切實建設好這一機制。”⑤
(4)對學術失范現象懲罰力度不夠也是造成當前學術不規范的重要原因。在我國,違背學術道德行為準則所受到的懲罰很輕,甚至會因為名利原因而免受處罰,僅僅會以一句“下不為例”的俗語作為警告。而在西方國家,對剽竊和其他學術劣行的懲罰是極為嚴厲的,常常導致當事人失去工作或被剝奪職業資格。因此,中國的政府和學術界必須設立嚴格的紀律。
2 學術失范的危害
2.1 影響學生的發展成才
學術失范與學術規范是相對應的,究竟應如何規范呢?“研究生如果不懂、不顧基本的學術規范,無視起碼的學術紀律,拋棄應有的學術尊嚴,其結果不僅有損道德操守,而且還將嚴重地踐踏學術形象。在學術研究、學術寫作的過程中,應該切實尊重知識產權和學術倫理,剽竊、抄襲、占有他人研究成果,論文重復發表,或者偽造、修改研究數據等的學術腐敗、學術失范行為時有發生,這都嚴重影響學生的發展成才。”⑥
2.2 敗壞社會風氣 阻礙中國學術事業的繁榮發展
“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會抄不會抄”的錯誤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研究生在校期間為了獎學金、助學金、評優、畢業等門檻,經常會利用各種已發表文獻,通過剪輯拼湊的手段來杜撰論文。研究生作為日后的社會精英、人文精神的傳播者,他們的這種學術失范現象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遏制,甚至會導致嚴重的學術腐敗現象;走上社會之后這種不良風氣的蔓延會毒化整個社會空氣、侵蝕我們的民族精神,造成整個社會的誠信危機。
“研究生如果不講學術規范,就不能提高學術水平,這就像不懂體育比賽規則就不能提高競賽水平一樣。有人認為,學術規范是與學術自由相悖的,講學術規范會妨礙學術自由,從而影響學術創新。”⑦其實,“學術自由與學術規范,是學術活動的兩大基礎,缺一不可。我國目前學術界的問題,恰恰在于存在著相互矛盾著的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由不夠,規范泛濫;另一方面是規范不夠,自由泛濫。”為此,必須加強制度建設和道德建設,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學術自由與學術規范。而規范的是為了“加強學風建設和職業道德修養,保障學術自由,促進學術交流、學術積累與學術創新,進一步發展和繁榮中國學術事業”。
3 學術規范的重要性
近些年的高校擴招對學生的質量有很大的影響,這也直接造成了學風建設的亟待性。從學生的角度來看,自身的學習質量、學習水平以及學習能力都有所下降,在規范的遵守上往往不那么重視;從教師的角度來看,自身表率作用沒有發揮,一些出名教授的學術腐敗現象時有發生、教育資源有限,也導致了學生對規范的漠視。
首先,從學科角度分析,醫學專業有其特殊性,如學生的學制長、課程多、實驗室教學與理論教學并重等。醫學生在校期間的時間越來越短,需要在醫院或者實驗室實踐的時間在變長,但這并不能成為放松學生在理論素養上提升的警惕。學術規范被看作是突破學科發展瓶頸的有效手段。
其次,學術規范作為高校教學基本建設的重要內容,它的地位尤其重要。優良的學風是提高教學質量、建立良好校風的重要條件,只有加強學風建設,科研型學校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對學術規范的注重可以讓我們更好更快地成為醫學名校。
再次,二級學院作為加強學風建設的具體執行和監督單位,它的作用不可忽視。二級學院承擔著具體的教學任務、科研申請以及教師的職稱評定,學術規范與否影響著學院的整體風氣,嚴謹、認真的學風是帶動學院發展的良好動力。
最后,學生和導師作為學風建設的主體力量,必須加以嚴格的制約和規范。學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現狀,導師面臨著課題、職稱的壓力,在學習和工作中會遇到外界的各種干擾,大家需要認清形勢。學術規范作為學風建設的重要方面對個人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4 加強學術規范的舉措
4.1 加強學術規范教育
重視對研究生進行學術規范方面的教育,讓學生把樹立學術規范意識作為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教育學生要有社會責任感,要保證科研成果的質量;要對自己的科研成果提出質疑,不斷創新,與時俱進;要求提高道德素質,樹立學術規范意識,自覺規范自身在科研活動中的道德行為,嚴格自律,不斷提高個人的品格和修養;要求社會科學工作者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受不純凈學風和歪門邪道行為的腐蝕,要抵制得住社會誘惑,維護學術的純潔和神圣。
4.2 增強學生學術自律
楊玉圣先生曾說:“我可以負責任地講,包括北大在內,沒有一個高校的教師沒有發生過抄襲剽竊的問題的,沒有一個高校的學生不存在抄襲剽竊的情況的。”因為學術腐敗行為涉及到個人的學術道德品質,道德重建與道德自律成了建構學術規范的必要平臺。我們可以通過宣傳、教育、說服、引導等方式,使學者們自覺接受和認同學術規范;要大力提倡學生不斷地自警和自律,不斷把外在的準則轉化為內在的要求。假如每個學人能夠把道德規范轉化成一種內在的自律,則抄襲剽竊之類的學術失范定會大大減少。
4.3 增進失范監督懲罰
“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需要建立誠信檔案。要想從本質上來改變研究生學術不端的風氣,高校要對研究生加強誠信教育特別是建立權威的學術誠信檔案。研究生的學術誠信檔案應當與他們以后的工作、生活以及銀行的信用等方面息息相關,如果研究生有違背學術誠信的行為就會被權威機構記錄在案。通過完善學術不端行為處理機制,中國應該逐步建立起國家、省和學校三個層級的專門機構來處理學術不端行為和建立學術不端行為舉報和獎懲制度,來健全監督懲罰機制來加強學術規范。”
*賈彬為本文通信作者。
基金項目: 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項目(SKZD2 011207);河北省科技廳軟科學計劃項目(12457201D-29)
注釋
① 張積玉.學術規范體系論略[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1.1:80.
② 鞠德峰.應當加強對學術寫作不良規范的遏制[J].廣西大學學報,2002.6:87.
③④張保生.從學術失范到學術規范[J].社會科學論壇,2005.3:33.
⑤ 藺全麗.我國學術監督及懲戒機制的建立[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2005.2:923.
⑥ 楊玉圣.學術腐敗、學術規范與學術倫理―關于高校學術道德建設的若干問題[J].社會科學論壇,2002.6:30-32.
⑦ 張保生.從學術失范到學術規范[J].社會科學論壇,200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