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8 12:19:0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英語電影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在英語教學中巧妙引入英語電影素材,能夠一改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中簡單羅列大量詞匯與句子的教學方法,改變英語學習在學生以往印象中的枯燥乏味的印象,實現寓教于樂的目的,幫助學生重新建立起學好英語的信心與運用英語的熱情。英語電影片段中,精彩的劇情、生動的畫面、形象的人物刻畫、悅耳的背景音樂等元素的有機結合將真實英語環境重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帶來了豐富的視聽體驗,從而激發其模仿沖動與學習熱情,逐步培養起學習英語的興趣。
(2)英語電影能夠展現真實場景,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
語言環境在任何語言學習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要想練習一口流利的英語口語,必須創造條件,營造良好的英語語言環境。英語來源于生活,電影亦如此,采用英語電影教學,能夠展現真實自然的英語對話情境,學生可在觀看過程中不自覺地將有聲語言與人物所處環境、面部表情、手勢、語態等無聲語言進行整合,最大程度上體會英語語言的感染力。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學生帶著任務去觀看,著重注意任務語言中的用詞、句型、語音、語調、節奏停頓、思維方式和思想感情等要素,提高學習效率,自然習得純正英語,克服掉“中國式英語”的弊端。
(3)英語電影能夠提供得體的語言
課堂教學中提供的英語知識往往是書面語,如果照搬運用到口語交際中,可能會出現表達歧義、晦澀難懂等問題阻礙彼此交流。另外在英語日常交流中,一些俚語、方言也需要特別注意,如果運用錯誤可能就會貽笑大方,英語課堂教學中,這方面內容涉及卻相對較少。而將英語電影恰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就能有效彌補以上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點,在表情、手勢、體態以及音樂等配合下,學生能快速地、深層次地理解常用英語語言的內涵,進而學習到地道得體的語言,加強口語交流技巧學習。
2基于英語原聲電影開展的口語教學活動
(1)角色扮演與模仿
結合高職學生心理特點,教師可充分發掘其模仿能力,為學生播放英語原聲電影片段后,選取特定場景,提出任務要求,在解決詞匯、語法障礙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自由結組,課下完成角色分配,對電影場景進行模仿,課上學生自愿表演,并由班上其他學生評價,教師補充,對優點加以贊揚,對缺點恰當分析,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發現問題并及時改善,以求提升。
(2)配音活動
當前許多英語原聲電影可利用調整聲道等方式將原對白聲音消去,只留下影像與背景音,教師可安排學生進行配音活動,由學生自主選擇人物角色,完成配音練習,使學生在充分體驗表演樂趣的同時學習到實用的語言知識。
(3)口譯活動
口語翻譯是英語學習中難度相對較高的內容,能夠對學生的詞匯積累量、語法運用能力、語言組織能力進行全方位考量。高職英語口語教學引入英語原聲電影時,教師可鼓勵學生先根據原文字幕進行翻譯,練習一段時間后,根據學習效果決定是否進行語音口譯,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劃下,逐步達到英語學習能力的全面提高。
(4)基于電影片段討論
教師將全班學生根據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標準進行科學合理地分組,播放英語原聲電影后,基于電影片段組織學生討論,討論內容可涉及歷史背景、語言特點、口語知識等,但要求用英語完成討論交流。
3英語原聲電影資源選用原則
英語原聲電影資源豐富,高職英語口語教學應遵循以下原則對其進行選擇:以教學內容為導向,不可脫離教學主題,電影片段中要包含教學目標中要求掌握的常用詞匯、語法等;電影主題要積極向上,摒除暴力血腥場面,注重通過電影欣賞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符合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特點,不可進行拔高教學,應做到夯實基礎,循序漸進。
在中國,數百部英語電影和電視劇每年如洪水一般涌入,對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由于文化元素嵌入在電影和電視節目,中國文化已經受到英語文化入侵。作為國內享有頗高知名度的影視平臺,豆瓣電影在外文電影的翻譯上具有相對較高的參考價值。電影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其片名的翻譯會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和語言的差異,不可能完全實現源語和譯語的對等。恰當靈活地使用歸化和異化理論,能達到體現異域文化和符合譯入語觀眾審美情趣的目的。歸化是以目的語文化風俗為指導,要求譯者向目的語讀者靠攏,采取目的語讀者所熟知的表達形式,來傳達原文的內容,以盡量減輕譯文讀者對譯入文化的異質感。異化是指以源語文化為導向,要求翻譯者向作者靠攏,采取目的語讀者所習慣的表達形式來傳達原文的內容。
一、影視翻譯回顧
音像制品的翻譯歷史只有幾十年,但是從全球的角度來看,它的介入和參與已經變得足夠寬廣。對于電影制作及電視行業來說,西方國家無疑是優于其他地域的,尤其是美國和歐洲。歐洲的研究人員已經做了很多優秀的影視翻譯作品,若干論文已發表在這個領域,且論文研究涉及各個學科的各個方面。翻譯中有一個特殊的部分“藝術與娛樂”,在那里出現了許多影視翻譯的名人,如博士Karamitroglou、芭芭拉·施瓦茨教授和丹尼斯·波特。此外,許多科研院所的視聽翻譯也已被發現,像歐洲媒體的獨立電視委員會和歐洲屏幕取詞研究協會研究所。這些機構努力的進行影視翻譯研究,并奠定了他們對這一領域的指導方針。在所有研究結果上總結的問題便是:從質量控制與評估方法上出發,對視聽作品翻譯的教學與培訓進行優化,從而優化視聽翻譯的語言問題和視聽翻譯的文化因素問題。
影視翻譯的研究在中國才剛剛開始。中國影視翻譯的開發和研究上的往往更加實在,根據翻譯研究經驗構成了兩種主要問題:一個是集體的字符,而另一個被進一步分成兩個分支:審視和回顧。回顧我們所做的工作和研究,并重視他們的理論和歷史,再進一步進行影視翻譯。這些程序可以讓我們清楚那些我們一直在做的,并告訴我們接下來需要做些什么。例如,馬正在他的翻譯中提供了五個原則;提出影視翻譯的重要性,呼吁翻譯更注重回顧。其分析書面語言和電影語言的差異,并介紹了四大特點,就是可聽性,即時性,全面性和不拘小節。該研究點出中國的影視翻譯的發展方向和潛在的研究問題,為今后的研究鋪墊了音頻視頻翻譯的文化路徑,也重建、修改和轉讓了電影翻譯中文化意象,有了自己豐富的文化,獨特的涵義和不同文化的溝通。
二、歸化和異化
(一)歸化
歸化具體指的是表達接受TL文化,讓本地和翻譯文本理解受體TL為導向的文化。主張讓源語言向譯入語的語言習慣和文化背景靠攏。“書面翻譯文本可以以這樣的方式,他們可以以一個完美的替代或更換影響到一些密切合作。”譯者應被用來作為歸化策略,目的是在于翻譯的文字流暢和透明,就像本身就是為譯入語境打造的一樣。同樣,每一種語言表達思想,目的是最大可能的翻譯其他文化到了譯入語熟悉的和可識別的文化中,從而使讀者很容易的接收異地文化。
(二)異化
異化是翻譯SL文化導向,為了留住外地人的SL文化盡可能保持原有的風味。沖著異化翻譯的風格,抵抗當代風格,文化和習慣規范,故意破壞目標慣例保留原點。不像歸化,異化往往注重一定SL文化相關的元素被標記為由文本所傳達的基本信息。所通過思想的立場是,翻譯是等于異端。最大數量的詞匯和結構的SL文化是借來的,并引入到TL文化,盡可能的保持原來的語言的精髓。
(三)歸于與異化歷史回顧
“在20世紀50年代和20世紀60年代,面向語言的翻譯方法開始出現翻譯研究”。異化和歸化的重點一直都是在語言水平上。“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文化又出現爭議,且已經有了一個全新的角度-文化,歷史和社會。”。異化在競選中反對霸權主義,帝國主義和民族優越感,從而對影響目標語言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人們不應該走極端,尤其是在翻譯的平滑度或透明度上。此外,意識形態是是影響翻譯的另外一個因素,如果它確實是必要的,你不應該過分強調異化的重要性。“相反的翻譯策略歸化和異化之間的沖突可以擔任免費翻譯和直譯時間磨損爭論的政治和文化以及語言的擴展。”1987年,劉應凱在他發表的論文中指出,中國翻譯領域在異化翻譯上有錯誤,主要體現為以下五種形式:優雅經典的話濫用;四字成語的濫用;典故的濫用;抽象圖像的濫用和濫用更換。另外許淵沖主張歸化,他清楚地看到了東方和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并提出了文化競爭的理論來處理這些文化差異。也就是說,為了使TT更美麗,譯者應充分利用TL的實力。例如,使用四個字符的短語被廣泛承認為一體的特點,以及中國語言的長處。許淵沖使用了大量的四字詞在他的翻譯中,也喜歡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短語在他的翻譯作品中。其實,歸化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歸化翻譯使觀眾更容易得到意思。然而,自然和平滑度往往達到不惜犧牲消息的ST的風格和文化。異化翻譯保留了ST的形式特征,從而知會SL文化的讀者,但語言功能和外來文化的圖像可能會導致信息過載。綜上所述,無論是異化和歸化都會在翻譯過程中有所損失。這是很難判斷哪種方式更好的。
三、電影片名翻譯中的歸化和異化的應用
(一)電影片名翻譯中歸化的應用
兩種語言之間的文化差異注定了電影片名翻譯和原來名稱的偏差。不同的文化背景會導致部分的語義變化和文化的損失。大多數觀眾并不了解源語言文化,或知之甚少,難以跨越溝壑。在電影片名翻譯中,源名需要根據目標語文化和適度歸化的標準進行適當的調整。即使翻譯與原來的名稱不同,但只要它忠實地傳達整體的原意和功能,那就是一個成功的翻譯。例如《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被翻譯成《廊橋遺夢》,這個目的是圍繞主題突出中國人的習慣。顯示的中文字符“遺”,“夢”的悲劇故事;廊橋的位置和描述的英雄,暗示“橋”,是指“橋”的標志是古代中國情人怨氣聚集的地方。四個中國字放在一起,既簡單又簡潔,足以揭示主題,啟發群眾的想象力,更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情趣和觀影視野,給觀眾描繪了一個婉約凄美的愛情故事。如果直譯為“麥迪遜之橋”,中國的觀眾不會立刻明白電影的目的,從標題上來看,這部電影將不會吸引中國觀眾走進影院。另一個例子是美國電影《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描繪了一個智商低于75并在1950-1990的美國社會變革中成功的美國青年。這部電影非常幽默和嘲諷。翻譯為“阿甘正傳”,忠實地傳達電影的視角和真實意圖,考慮到了中國觀眾的審美情趣。在中國文化中,“阿”,通常用在前面的名字作為一個昵稱,以示親密,這仍然運用在今天的浙江,福建南部,江蘇,廣東,香港,澳門和臺灣。這種高度的歸化翻譯對觀眾有著很好的提示,中國觀眾會很容易猜的出來從標題的內容。
其他的例子,如愛情電影《Milk Money》被翻譯成“風月俏佳人”,《Speed》被譯為《生死時速》;科幻電影《The Tracker》被翻譯成《閃客帝國》,扣人心弦的電影《The Sixth Sense》翻譯成《靈異第六感》或《陰陽眼》,就像著名電影《Gone with the Wind》被譯為《亂世佳人》,《My Fair Lady》譯為《窈窕淑女》等。
(二)電影片名翻譯中異化的應用
“在電影片名翻譯,異化策略應該也不能低估。放棄預先存在的不合時宜的表達異化翻譯的目標語言文化,語言的表達和追求創新的陌生感。它主張翻譯的源語言或原作者的目的,保持原來的含義,并盡可能地傳達原文的異國文化。在異化戰略的指導下,翻譯可以被解釋為一種直接方式的翻譯和音譯。與此同時,觀眾充滿了好奇,并積極理解和感受的電影可以帶來的外域文化。例如,《Casablanca》,現在翻譯的《卡薩布蘭卡》已經被中國觀眾所接受。還有《Troy》,《Babel》和《Seven》,這些電影的片名強烈的宗教色彩和神話意義與外文化交流的深度,現在廣大的中國觀眾已經非常熟悉,分別譯為《特洛伊》,《巴別塔》和《七宗罪》。另外一個例子,《The Silence of the Lambs》被翻譯為《沉默的羔羊》,讓中國觀眾知道很多關于羊肉和圣經中的神。產生于1955年的電影《The Seven Year Itch》直接譯為《七年之癢》,現在中國人已經熟悉并牢記在他們的腦海里。電影片名翻譯的異化翻譯方法促使中國觀眾在陌生的環境中,細細地品味和感受外來文化。它延伸經驗的視野,豐富形式的語言和目標語言的表達都充分體現了外來文化的浸入。其他的例子也是一樣,《Shrek》譯為《怪物史萊克》,《The Godfather》譯為《教父》,《A Beautiful Mind》譯為《美麗心靈》這些異化翻譯中國觀眾都熟悉。因為語言群體之間的文化差異,溝通變得復雜,Ventuti指出,翻譯是純粹的游戲,是隱藏和參與偶爾露出有時強調的差異。異化是承認和容忍的差異,并提出他們的目標語言。洋化的源文本翻譯仍然是異域的,但打破了目標語言的文化習俗。這樣的背叛是強制性的,目的是忠實于源文本的翻譯。
四、結語
電影是一種流行的藝術形式和文化交流的形式。電影和原題翻譯過程中,為了滿足觀眾的精神需求,譯者應充分理解其中的含義,使得翻譯結果接近目標語言,并確保影片的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片名的英文翻譯被譯的更完整,不僅有方法,還要有堅實的語言功底,豐厚的文化底蘊和長期的實踐。譯者應該努力探索大量的外國電影片名翻譯實踐的規律,再揚長避短的應用在新的英文電影片名翻譯當中。
電影的體現了美國社交場合或交際活動的多樣性,而教科書只能教美國的一些理論。當我們在享受翻譯成功的動態影像時,我們不應該只被其出色的演員和精湛的情節吸引,更應該注重對話的本質,把它們轉化為我們國家的某種文化。例如如何選擇一個更好的詞或短語,在相同的情況下,達到同樣的溝通和文化的影響?在建設中的社會現實的電影語言功能如何?這些都是問題,我們需要牢記。但無論譯者運用歸化法還是異化法,最終目的還是恰到好處的譯出原題的文化。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促進各國之間文化的交流,才是對歸化與異化翻譯法在英文電影名稱翻譯運用上最好的詮釋。(作者單位:江漢大學)
參考文獻
[1]Venuti, 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1世紀是充滿機遇又富有挑戰的世紀,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國際交往越來越頻繁,英語作為對外交往的必備工具,其地位日益凸顯。語言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寫照,文化的差異會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互相理解帶來困難,甚至導致交際失敗。鑒于此,英語教學除了講授英語基礎知識和訓練學生的英語基本技能之外,還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1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必要性
英語教學作為高職教育學科中的必修課,以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為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使學生真正能夠將英語作為交際工具,為未來職業奠定良好的基礎。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不僅包括語言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一一聽、說、讀、寫、譯方面的能力,還包括實際涉外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掌握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實際技能是未來社會就業者的必備能力。然而,要有效地進行國際合作與商務交流,實現跨文化交際,僅靠語言是不夠的,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人們對異域文化背景的理解程度,也就是說文化方面的因素至關重要。鑒于此,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應該從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角度著手,深入探索提高學生語言文化素質,加強學生對英語語言文化內涵的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
文化背景知識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作用舉足輕重。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語言扎根于不同的民族文化之中,反映不同的社會生活方式、行為準則和道德觀念。只有基本了解西方社會家庭、教育、科技、法律等當代生活及歷史淵源的各個方面,才能從根本上掌握英語語言的實質。
2英文電影的文化價值
電影包羅萬象,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涉及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藝術、體育、軍事等各個領域,體現了很多文化現象。電影源于生活,再現生活,它提供了英語民族如何進行交際的真實情景。如影片《阿甘正傳))(ForrestGump)里,Jenny初次見到丹上尉時主動和他輕輕擁抱,并貼一下臉。親吻和擁抱是西方的常見禮。但在中國,初次見面的人是不會有此舉動的。通過影片學生可以體驗并了解到中西禮儀的差異,在以后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就不會驚訝于異域朋友表現出來的友好行為。
電影語言內容豐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每部影片都有其獨特性和哲理性,電影語言藝術主要靠造型語言來完成形象塑造,每個角色的語言也有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文化修養,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語言以及各自的性格特征。中外在風俗、習慣、人情、環境、傳統、民族性格等方面存在著客觀差異,這種差異也相應地在語言上體現出來。電影,作為文化的傳播者,則是體現其文化價值的手段之一。例如《羅馬假日》中的諸多影片情節反映了西方女士優先的文化習俗。這一習俗至今在西方和國際交際場合仍然是廣泛遵循的原則。但在中國,就沒有女士優先這一習俗,交際場合通常遵循兩條原則:第一,需要照顧者優先,即老弱病殘孕幼優先;第二,受尊敬者優先,如上級、長輩、貴賓、英雄模范等優先。
英文電影是了解西方國家文化的重要媒介,不同的電影的背景包含豐富多彩的異域文化的語言思維習慣、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等內容。例如:影片《教父》,學生看到的并不是美國社會生活中漂浮于表面的璀璨奪目的現象,而是隱匿于深層的陰森恐怖的本質,這部影片挖掘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靈魂。
3英文電影在高職英語教學文化意識培養中的優勢作用
英文電影反映了英語寓言國家的社會狀況、生活情景、文化教育,提供了地理歷史、城市風光、鄉村地貌、民族習慣、民俗風情及價值觀念等方面的知識,有利于學生拓寬知識面,彌補課堂教學難以展示的文化知識。單純的文化背景知識講授令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影視作品聲形并茂、逼真地再現了語言交際的場景,英文電影能夠營造生動有趣的動態效果,極大地刺激學生視、聽等感官機能,讓他們擁有鮮活的體驗,恰到好處地彌補了背景知識教學中學生吸收難地問題。因此英文電影必將成為英語教學中涉及文化背景知識方面的優秀教學材料,它是語言學習和提高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有效途徑。
英文電影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了解英語文化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傳統的英語文化課堂上,課堂氣氛沉悶,教學的公式化和重復性使學生缺乏興趣和學習動力,挫傷了學生了解英語語言文化的熱情和積極性。英文電影以其直觀的表現手法,豐富的內容和藝術感染力,聲音和圖像結合,語言和情景結合,刺激學生的感觀,使他們在學習英語語言文化的過程中能夠產生愉快的學習體驗,釋放了心理壓力,使學習異域文化不再是望而生畏、死氣沉沉的學問,而是妙趣橫生、鮮活靈動的實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文電影有助于英美文學課的學習。英美文學課中有很多課文都是從一些名著中節選的。盡管有的課文附有作品簡介、作者介紹等,但要讓學生較為全面地掌握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還比較困難,因為節選只是原著中被割裂的片斷,如果在閱讀原著節選的基礎上再欣賞由原著改編的影視片,那么,收效就更為顯著了。因為影視片不僅能全面介紹文學作品,重現原著的風格,還為文學作品提供了直觀的藝術形象,使課文變得更具體、更實際、而且更生動。讓學生在饒有情趣的狀態下不斷加深對文學作品的認識和理解,更有利于增加語言學習的力度、深度和廣度。些世界名著片主題突出、語言規范、內容健康。藝術水平高,有豐富的表現力和較強的感染力。如《霧都孤兒》,影片中的奧利弗最貼近于小說中的原型,影片畫面如同古香古色的英國油畫,而演員們的對白中明顯帶有l9世紀的英國口音,服裝和道具都堪稱頗具匠心,盡管原著中的一些人物和情節未能悉數展現,但影片未嘗不可稱為狄更斯小說的再創作,一部所謂“升級”后的《霧都孤兒》,一次對原作的成功呈現和領悟。
4英語教學中運用英文電影的步驟和建議
4.1英文電影選材
電影類型多種多樣,選材的適當與否直接決定學習效果的好壞。所以選材是教師應該首先考慮的問題。一般遵循以下三個原則:(1)影片主題具有時代感、思想內容健康向上,有利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擴大知識面;(2)根據高職學生現階段的語言水平選擇難易程度適當的影片。如果學生在初級水平,可以選取題材輕松,內容簡單,畫面對語言的說明作用強的影片,如:Ⅸ音樂之聲)(Sound ofMusic)、《獅子王))(LionKing)、《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Beast)等,如果學生是中級水平,可以選取具有一定文學性的經典影片,如:《亂世佳人))(Gonewith thewind)、Ⅸ傲慢與偏見)(PrideandPrejudices)等。(3)依據教學目的,如果想簡單地了解英美國家人士的日常生活,可以選取輕松快樂的生活片,如果想進一步掌握法律、商務談判等學術性較強的知識,可以選取較多講述這方面內容的影片。
4.2準備參考資料
在組織學生觀看影片前,教師應充分搜集材料,精心準備教案,材料包括:英文影評、學術研討等文字材料,還包括電影任務的照片、電影海報等圖片材料,甚至還包括與電影有關的相關產品。這樣有助于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氛圍里理解影片內容,在愉悅的狀態下學習英語語言國家的文化。
4.3組織好課堂活動,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
看英文電影只是一種了解英語文化的輔助方法,學生不能只顧看電影,教師要引導學生,精心組織課堂活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堂講解,與學生共同探討片中臺詞、精彩對白,引導學生表達出對片中人物、內容、情節、寓意的感受;(2)開展小組活動,根據影片中反映的文化現象讓學生自由選擇影片角色,重新設計臺詞,改編劇情,排練短劇;(3)就影片中反映出來的社會文化問題進行專題探討,可以采取陳述,辯論,演講等多種形式。
4.4開展課外活動
美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可以說人類產生開始就有了美術,它包括了繪畫、雕塑、建筑等形式,并通過二維空間或者三維空間來還原瞬間的動作、場景、事件。人們以線條、結構、色彩為基本元素,去通過聯想、思考來創作主觀或者客觀的意境。相比較歷史悠久的美術,電影可以算是一門嶄新的藝術,從產生至今不過百年歷史。電影利用人們視覺殘留原理將許多運動鏡頭進行分解,將這些被分解的畫面一一呈現在觀眾面前,形成運動狀態。從本質上來說,電影就是一門動態的藝術,將運動的畫面集合,再引入時間,就形成了電影。我們從美術與電影內涵來看,這兩者有差別也有聯系。美術可以通過特定的媒介材料,來擺脫現實世界中時間性的約束,由于自身具有二維或者三維空間性屬性,可以將觀賞者引入到脫離作品的意境之中,讓美術作品獲得了藝術的自由。而電影具有特殊的四維空間屬性,可以展現出空間的造型性,也具有時間的流動性特征。這種特殊屬性讓電影美術設計師們在進行環境設計與布局時,需要以劇本為基礎,并且具有深厚的美術設計與造型功底,根據故事情節需要,借助攝像機鏡頭特點,不斷變換角度,幫助導演將電影的主題內容具象化。然而這兩者又是相互融合的,它們都具有可視性與相通的造型語言。我們說美術是電影藝術的母體,一切電影創作都要從美術作品中獲得營養。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部獲得成功的影片就是一部優秀的美術作品,例如著名導演張藝謀就偏好于環境形象的美術塑造,他的電影中環境造型經常會給觀眾帶來巨大的視覺沖擊力,例如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絢爛之極的皇宮建筑、雕欄玉砌等環境造型,對電影的成功起到推動力量。縱觀中西方電影史中,美術的造型設計、色彩運用、燈光照明等技法與創作思想都為電影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養料。只有遵循美術中的構圖原則、色彩運用原則等理念,才能制作出優美的畫面,展現出電影作品獨特的藝術風格。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電影作品都與美術相關聯,例如法國早期的電影短片《水澆園丁》、美國電影《超人》、日本動畫電影《千與千尋》等都是根據漫畫改編的。正是由于兩者的親密關系,使得美術很自然地成為電影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術對電影的作用分析
(一)美術保證了電影形象的藝術性與典型性對于觀眾來說,看電影接觸到最直觀的層面就是形象,其中包括有人物形象、動物形象、景物形象等。從這一方面來說,形象是電影藝術中最核心的元素。美好的藝術形象會給觀眾們留下美好的感受與深刻印象。當一部優秀影片結束后,總會有一些良好的形象印在觀眾腦海中。例如《十面埋伏》《冰山上的來客》《讓子彈飛》《葉問》《風聲》《一個都不能少》等眾多優秀電影作品,其中典型的藝術形象都會讓觀眾難以忘懷。而這些經典的形象,是導演與電影演員在劇本基礎上,對人物形象的美術化“第二次創作”的結果。我們留戀《讓子彈飛》中張麻子的英勇果敢,《天下無賊》中傻根的憨厚老實的形象,雖然這些電影中的經典形象都是讓演員扮演的,但是當演員開始扮演角色時,導演與化妝師會按照劇本的要求來對演員進行美術處理。否則即使演員演得再好,也不會給觀眾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同一個演員在扮演不同角色后,都會給觀眾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例如功夫巨星甄子丹在電影《葉問》與《錦衣衛》中分別扮演的武術名家葉問與錦衣衛青龍的形象,雖然兩個人物形象相差甚遠,但是都會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受,這就是美術造型的神奇之處。
(二)美術保證了場景空間與服裝道具的美感我們看到,在電影創作中,人物形象都是活動在固定的場景空間內。即便是舞臺劇,也需要工作人員布置必要的背景與道具,例如下雪的道具景觀、屋內的家具擺設、河上的小橋等。許多故事片中,布置場景空間就更加重要了。這些場景空間需要符合角色身份、性格、活動時間及行程變化。通常電影中場景空間的選擇、設計、制作是由電影美術師來完成,優秀的電影作品中,人物形象、環境空間、道具等相互配合協調,并融合成一個整體,實現情景交融的審美效果,使觀眾欣賞電影后感覺真實自然,并且獲得美的享受。電影《水滸傳》中,場景空間占地共達到650畝,包括了人工建筑、自然環境等。經過導演與美術工作者討論與協調,根據劇本內容,將實際拍攝場景分成州縣區、京城區與梁山區三部分。州縣區多數是當時社會中下層環境,例如衙門、牢獄、刑場、街道等,許多古建筑塑造得十分逼真,例如武大郎餅店等建筑古色古香,還原度較高,不但再現了宋朝的社會環境,還給后面故事情節奠定了環境基礎。京城區的建筑物相對而言就氣勢雄偉許多,給高俅、蔡京等皇宮貴族塑造了許多富麗堂皇的活動場景。城樓內外的環境布局設計,是按照宋朝著名風景畫家張擇端創作的《清明上河圖》擴大一定比例建造的,讓觀眾看了電影之后感覺逼真生動。梁山區是選擇了依山傍水的環境,再現了小說中水泊梁山的威嚴氣勢,分布在不同場地的碼頭、山寨門、戰船等道具都是仿照宋朝樣式制作而成,不但逼真還富有藝術性。電影中,所有演員穿著的服裝、使用的道具都是由電影美術師按照小說中還原,尤其是服裝設計師們將自己的主觀情感融入服飾設計中,將大量的灰色系應用在人物服飾之中,可以很好地展現出《清明上河圖》中淡雅自然的民眾風格。然而電影中李師師與燕青見面的情節中,李師師每次都穿著暖色系的服飾,圖案艷麗但是并不濃烈,讓觀眾感受到這個雖然身陷風塵但是內心有情有義的女子氣概。
所謂電影構圖,主要是指電影畫面中物體的布局與構成方式。雖然電影是一種“活動影像”,它的畫面時刻都處于運動中,但在時間的流程中,如何通過每一幀畫面中各部分的布局和安排,來達到視覺上的愉悅感并傳達出創作意圖,則是每個導演都要斟酌的藝術問題。
面對這一極具挑戰性的難題,很多電影導演迸發出了令人驚嘆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世人奉獻了很多構圖精妙的電影作品。
前蘇聯/普多夫金·《母親》:劃時代的“蒙太奇”構圖
在蒙太奇理論誕生之前,電影只不過是一種“活動照相”或“銀幕戲劇”,自然也無法奢求這個時期的導演在構圖方面有什么追求。只有從蘇聯電影學派開始,導演才開始探索電影所獨有的美學特性,構圖自然也是其中一部分。這種探索在普多夫金的代表作《母親》中留下了令人難忘的“腳印”。
在《母親》中,不僅單個畫面的構圖顯得飽滿而富有表現力,最可貴的是導演開始注意到每個鏡頭畫面構圖之間的關系。根據蒙太奇理論,正是通過連續的鏡頭組接,不同畫面的構圖才能產生出單個鏡頭畫面構圖所不具備的意義。這才是電影構圖的獨特魅力所在。
在影片開始不久,巴維爾的父親酗酒后回家,一個仰拍鏡頭,畫面中父親的背影撐出了銀幕的邊框,接下來母親一個俯拍鏡頭,畫面中母親卻佝僂著身子縮在畫面中央偏下的位置,這組蒙太奇鏡頭就通過構圖暗示出母親受壓迫的地位。在影片最后,導演將母親犧牲的畫面和一些高聳雄偉的建筑畫面剪輯在一起,構圖上的“崇高感”很好地渲染了革命者犧牲時“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的悲壯氛圍。
中國/陳凱歌·《黃土地》:內蘊深遠的“極簡主義”構圖
作為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作之一,《黃土地》在整體的美學追求上烙上了深深的時代印跡:影片中極強的視覺因素實際上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積淀進行深刻揭示和沉重反思。“黃土地”作為影片的主體意象,象征著厚重、封閉、隱忍的中國內陸文明,而這些通過電影的構圖得到了反復的渲染與強調。
《黃土地》的攝影張藝謀在談及這部電影的構圖時說到:“就是注重視覺的表現性,突出黃色,用高地平線的構圖法,使大塊黃土地占據畫面主面積……構圖取單純,不取繁復……”這種構圖的表現手段,正是通過在畫面中占據了主體地位的黃土地和在其中顯得微不足道的人形成的強烈對比,暗喻了這種封閉的生態文化格局對渴望自由發展的人性的束縛與制約:面對這樣深遠遼闊而又無比厚重的黃土地,人顯得那么渺小而又無助。
影片中的外景構圖都在著力強調黃土地的主體地位,而在拍攝內景時構圖卻有另一番意味,那就是顯得十分均衡整飭,四平八穩。如果畫面主體是一個人或物品的特寫,就讓它穩穩居于畫面正中央;如果鏡頭中有多個被攝物,畫面構圖也安排得十分妥當,被攝物的形狀大小和光影強弱都得到了微妙的平衡。這種穩當的構圖也暗寓了影片中黃土高原上人們生活狀態的死板與壓抑。
法國/讓·雅克·貝漢《鳥的遷徙》:渾然天成的“自然流”構圖
同樣是電影紀錄片,與里芬斯塔爾《奧林匹亞》中充滿了人類創造力、洋溢著人體之美的“雕塑式”構圖不同,讓·雅克·貝漢的《鳥的遷徙》(又譯《鳥與夢飛行》)卻向世人展現出另一種唯美的構圖功力:那就是看上去沒有絲毫的人工雕鑿痕跡的“自然流”構圖。當然,這種看起來渾然天成的畫面,實際上也是導演苦心經營的成果。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這部紀錄片中,導演充分地挖掘了大自然本身所蘊含的美感:在構圖方面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動靜結合,用色彩飽滿、層次豐富的地球表面作為畫面背景,遷徙著的飛鳥則在這片美麗的畫布上留下生命的痕跡,運動著的鳥類和靜謐的自然所構成的電影畫面,無不洋溢著郁勃的生機。
“候鳥的遷徙是一場生命的搏斗。”導演卻把這場生命的搏斗拍得如此唯美,通過精心設置的各種機位與角度,成就了一幅幅曼妙和諧的畫面構圖。于是,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不論是丹頂鶴在覆蓋著茫茫白雪的草原上翩躚起舞,還是斑頭雁在喜馬拉雅的冰天雪地中休憩,抑或是白頭海雕在崇山峻嶺間翱翔,都像是一曲曲對大自然生命的禮贊。
美國/羅伯特·羅德里格茲·《罪惡之城》:刺激眼球的“表現主義”構圖
隨著世界一體化和國際交流的增強,英語越來越體現了它的重要性。學習英語的方式多種多樣,英文電影便是其中一種有效的學習資源。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源于視覺,11%源于聽覺。所以,電影是英語學習中一種非常有效的獲取信息的方式。
1.英文電影對英語學習的作用
1.1創造生動逼真的英語學習環境
語言環境對英語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學習者能親身融入英語國家的環境中,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機會。但是很多學習者并沒有真正出國學習體驗的機會,電影恰恰能夠營造一個特殊的“外國化”環境。電影是一種集聲、色、形、情于一體的藝術形式,它漸漸成了當今社會很多人的娛樂方式。英語學習者應該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在欣賞精彩的電影情節的時候全身地融入電影帶來的特殊語言環境中。當電影情節和語言環境相結合的時候,它會帶給英語學習者巨大的感官沖擊,使之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和興趣,從而產生積極的學習效果。
1.2提高聽說能力
1.2.1提高聽力。“聽”是一種輸入性的過程,也就是大量獲取外界信息的過程。以前學習者主要靠上課老師播放的磁帶或者自己購買的其他有聲資料練習聽力,長期下來會覺得枯燥乏味,漸漸失去了興趣。英文電影能夠讓學習者在生動有趣、情景交融的語言環境下練習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遇到發音清晰標準的好電影可以反復看反復聽,掌握本土人英語的發音規律和特點,逐步提高聽力水平。
1.2.2加強口語。“說”是一種輸出性的過程,只有在積累了大量輸入信息之后才有可能和有能力輸出,所以“說”通常和“聽”是密不可分的兩個方面,它們互相促進,互相影響。通過長期大量的影片輸入,學習者在提高聽力的同時,可以掌握最地道的詞匯語法,采取跟讀的方式,模仿影片中人物的發音,練習最地道的語音語調,從而提高口語能力。在練習過程中,一定要通過反復的模仿,才能有所突破,實現質的飛躍。
1.3擴充詞匯量
詞匯量是英語學習的基礎,擴充詞匯量是英語學習者必不可少的任務。英文電影涉及英語國家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涉及豐富多彩的詞匯,這是任何一本教科書都無法相比的。很多電影中還有一些地道的俗語和俚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下賦有特定的含義。如果學習者能夠盡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這些詞匯,就既能夠在語言的理解上更深一層,又能夠在以后的語言運用中得心應手。
1.4提高中英互譯能力
隨著電影行業的發展,現在很多英語電影都帶有中英雙字幕。我們在欣賞電影的時候不能光注意內容和情節,還應多注意屏幕下方的字幕,這其實就是英漢對譯活生生的教材。很多翻譯人員的水平非常高,翻譯的字幕既能正確表達語意,又能保持原語言的原汁原味。很多字幕翻譯都精彩絕倫,英語學習者應該盡可能學習和掌握這些靈活的翻譯技巧,如果遇到一些精彩的翻譯,就可以做一些記錄和整理,多吸收、多積累、多總結,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1.5增加文化背景知識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要學好一門語言,就必須了解這門語言的文化背景知識。電影就是西方生活的一個縮影,英語學習者能夠在看電影的過程中了解到英語國家人們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思維特點等方面的特征。比如說電影《27套禮服》和《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能讓我們對西方婚俗方面的特點有一個直觀全面的了解。再比如反映西方宗教文化的電影《三個火》,我們可以看到天主教和新教之間的斗爭。還有《十誡》、《耶穌受難記》等,這些電影都有很濃的西方宗教色彩。若長期耳濡目染,就會對語言本身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把中西方文化融會貫通,真正掌握到英語的精髓。
2.利用英語電影學習應把握的原則
2.1合理選擇英文電影
選擇合適的電影至關重要。很多人選擇電影的時候都是以自己的興趣愛好為前提的。有些人只圖感官的刺激,只喜歡一些情節緊張,視覺沖擊強烈的影片。但這些電影由于音效和場景的吸引,會讓人忽略語言方面的特點。如果是為了學習英語,就一定要選擇發音標準,清晰,語言有活力的影片。特別是一些反映西方現代生活的影片,里面有很多常見的生活用語,既有時代性,又有實用性。能幫助學英語的不一定只局限于電影,很多電視劇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值得推薦的電視劇,如《老友記》、《摩登家庭》等。
2.2練習方法要得當
要帶著學習的目的看電影,并且要注重看電影的方式。情節可以忽略,重點應落腳在語言上。要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開始選擇情節簡單,語速慢的電影,再循序漸進,逐漸選看一些語速快,難度較高的電影。好的電影可以看兩遍、三遍,甚至多遍,要不厭其煩。覺得有用的詞匯、句法可以用筆記錄下來,以便之后反復回味,加深印象。如果練聽力的話,第一遍就可以暫時不要看字幕,考查自己能聽懂多少。第二遍看字幕,了解自己沒聽懂的是哪些,反復多次后,逐漸達到不看字幕就可以聽懂的程度。
綜上所述,英文電影彌補了傳統英語課堂教學資源的匱乏,是英語學習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電影是一門藝術,學習是一門技術。在看電影中學習英語,在學習中體驗生活,每一個英語學習者都會感受到學習英語的無窮快樂。
參考文獻:
服裝作為獨特的藝術種類反過來推動電影發展。電影創作中,作為表現出電影作品最基礎的語言系統,能夠影響著電影的發展。我們創作的電影是一門欣賞的藝術,在電影中,服裝會隨著人物的思想變化而塑造,服裝的成功造型設計能夠直接征服觀眾,并且這種服裝視覺效果能夠深入到思想深處,進而能夠引發觀眾對于電影作品的喜愛與思考。
電影藝術與服裝藝術之間的關系。可以說,電影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在發展的百余年中,通過自身的獨特魅力與視覺技術鞏固了自己的藝術形式地位,擴大了在人群中的影響,并且逐漸帶動了服裝藝術的發展。電影的迅猛發展能夠推動服裝的多元化發展,而優秀的服裝設計也能夠表現出電影的角色,兩者是相互制約的關系。
電影中服飾語言的作用
第一,渲染出戲劇效果。德國著名電影史學家洛特•艾斯納曾經說過,“在一部電影中,服飾永遠不會是獨立的藝術元素”。電影從開始發展一直到大規模傳播過程中,逐漸變為一種獨立的藝術,雖然與戲劇不同,但是獨特的戲劇性特點依然在電影創作中占有主要的位置。在去年上映的電影《杜拉拉升職記》中,不僅是職場白領們的服裝秀,電影中的服裝也不僅僅是人們的裝飾,而是與其他語言系統一樣,能夠表達出更多的信息。徐靜蕾在電影創作中,刻意地去降低原作中對于職場的沖突,而著力去制作一部愛情時尚電影。在電影中,王偉的舊愛是玫瑰,而杜拉拉則是王偉的新歡,但是這三個人又在一個公司上班,因此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尷尬氣氛就形成了電影的戲劇性,尤其這部電影擅長用分割屏幕的方式同時來表現出玫瑰與杜拉拉服裝造型。在這樣的對比之下,戲劇效果就會突出出來。對著劇情的開展,第一個場景是杜拉拉第一次來公司上班,左邊的畫面是杜拉拉穿著一件格子襯衫來彎腰將自己的運動鞋換成了皮鞋,而右邊的畫面卻是玫瑰穿著精干的職業裝,穿著高跟鞋大步走來。這時候,杜拉拉的職場菜鳥的形象瞬間凸顯出來,與玫瑰精銳的職場精英形象形成了強烈反差,可以說有著真實與戲劇性的效果,能夠引起觀眾們的共鳴。第二個場景是在同樣的場所,有著同樣的情節,不過杜拉拉將自己的平底皮鞋更換成為高跟鞋,而玫瑰神情落寞地走出來。通過這個場景的展現,表示杜拉拉已經適應了一年的職場生涯,習慣了白領的生活,并且能夠融入這一階層,也可以暗示了她的自信與對事業的更高追求。第三個場景是玫瑰對杜拉拉說公司將要解雇了王偉,讓她暫時能夠保密。這時候杜拉拉穿著淡黃色的斯文有余但是氣場不足的花苞型連衣裙,她戴著的金色與天藍色兩種不同風格的項鏈顯得十分多余與繁瑣,但是玫瑰卻穿著一條貼身的連衣裙,有著華麗與優雅的氣質,讓杜拉拉瞬間嫉妒起王偉前女友的身份。
第二,襯托時代背景,能夠渲染整體電影的氣氛。觀眾是通過直觀的形象來觀看電影的,屬于視覺的藝術,而這種藝術主要是通過色彩表現出來的。而色彩是最抽象化的語言,在電影中色彩不僅能夠有著獨特的審美性,也有著裝飾性的特點,恰當地使用色彩能夠體現出電影的時代背景。而我們在電影創作中服裝的主要元素由三部分組成,也就是色彩、款式、材質,而其中的色彩能夠給觀眾帶來最直接的視覺沖擊。電影中的服裝就像無聲的語言來對觀眾講述著故事的內容與畫面,將電影情節的年代與背景直接地給觀眾展現出來。一般在電影中,不同時代的服飾都能夠讓演員穿著,來演繹當時的時代背景,服裝能夠在電影藝術中展現出一個時代的文化與生活方式,反映出電影中的時代背景。在創作的影片中,可以根據故事的發展脈絡,與電影中的服裝相互照應,烘托電影作品中的氣氛,能夠給觀眾帶來沖擊力,增強影片的感染力。
第三,塑造逼真的人物形象,烘托襯托電影演員的心理變化。在電影創作中,服裝能夠推動電影創作的效果。除了需要電影中演員的表演,演員只有穿上電影中的服裝才能夠扮演出來角色,更形象地表現出主人公的性格與形象。在電影中,服飾也是人物內心特征的反映,它是人物心理性格轉化的載體,能夠逼真生動地展示出主人公的情感變化與內心世界。在扮演人物過程中,能夠表達出角色的性格特征與審美心理的影響。在電影中,外在的人物形象要與內在的心理與氣質相符合,而電影服裝能夠作為獨特的藝術形式,在塑造人物形象中展現主人公的內心活動。電影的服飾能夠對電影人物內心世界直觀闡述與形象的外化顯現,成為一種獨特的角色塑造載體,可以說電影服裝對于人物形象塑造的功能是電影中其他道具難以比擬的。我們所謂的“衣如其人”,就是說服飾可以作為一種具象的手法,成為最直接反映穿著的人們的形象特點與性格特征,使角色的特征更加典型化與鮮明。在電影《霹靂嬌娃》中,三個形象鮮明的女特工為了能夠獲得重要情報,一會兒化妝成為甜美可人的糖果女孩,一會兒化妝成為熱辣的機車女郎,甚至還有彪悍的女強人的造型。可以說每一次的造型都能夠展現出不同的特點,而這些特點都離不開服飾。在電影《秋菊打官司》中,鞏俐扮演了一個農村婦女,身穿碎花棉襖與緬襠棉褲,瞬間給人展現出一個善良樸實的農村婦女形象。
第四,反映出電影角色心理。我們在塑造電影中的人物時,需要有著心理深層次的內涵表現,才能夠刻畫出生動的人物形象。而電影中的服飾能夠成為角色的隱性特征的表現載體,生動地表達出人物的內心世界。不僅能夠外在地裝扮角色,也能夠刻畫出不同的人物特征。隨著電影內容的展開,角色的外在形象也會隨著心理變化而變化,并且能夠為電影情節的脈絡發展提供具體的條件。例如在電影《雷雨》中,不同的服飾變化,能夠將女主角繁漪由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姑娘轉變為心理受到嚴重摧殘的老婦人的心理展現出來。在她少女時代的時候,采用的是少女裝扮,通過淡紫的色調展現出少女的幻想,而在進入到周家之后全身的深紫色能夠表現出繁漪的孤獨寂寞,旗袍的外形也用了修身的款式代表著她走向成熟后的風韻。同樣地,在電影《花樣年華》中,張曼玉被幾十件旗袍包裹著,有著矜持而又雍容華貴的氣質,每件旗袍都能夠表現出女主角的不同情緒。而觀眾也能夠被旗袍的美麗所吸引,進而為女主角的情感變化而欷歔不已,可以說整部電影中張曼玉不同的旗袍變化表現出她坎坷的心路歷程。我們中國俗話說,“人靠衣裝。”可以說,服裝能夠體現出一個人平時的品味與情緒,因此在電影中依靠變化服裝能夠對角色的心理轉換凸顯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引競爭戰略與定點超越營銷觀念,以往的傳統營銷理念是以消費者為中心,但忽視了競爭者的營銷略與行為。今天,市場營銷內涵實質不僅是滿足人類的需要和欲望而是企業的沖突。因此,現代營銷應樹立一種既考慮顧客需要,又考慮競爭者的營銷戰略,在其指導下,去觀察競爭者分析競爭者所謂“知已知彼、百戰不殆”進而制定了并實施一系列制勝的營銷措施,最終取得勝利。為了有效地爭奪市場,我們采用定點超越的最新理念。所謂定點超越理念,就是當今很多知名企業采用的一種嶄新的戰略營銷方法,以有效地與競爭者爭奪市場。我們將自己與競爭者進行分析對比,將其中的領先者作為我們的發展目標,并通過考察將其先進的經驗移植到我們日常管理中去。我們先后考察了上海的多家五星級的酒店,通過學習,加強各部門對工作程序、操作流程的細化、獎勵銷售等,并進行質檢監督。同時,我們還考察了周邊地區的同級酒店,利用我們自身餐飲的強項,首先隆重推出具有滬上大規模的海鮮城,并舉行了整個集團公司聯動的“三百萬餐飲大派送”活動,通過餐飲促銷,讓各界人士對大酒店有客觀的認識。這樣一來,以餐飲帶動了客房,形成了客房、餐飲“兩翼齊飛”的經營態勢。初步實踐證明,定點超越的營銷觀念在現代酒店營銷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再次,顧客滿意(CS)戰略與服務營銷:CS(CUSTOMERSATISFACTOIN)在營銷學中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它是由日本企業率先提出的經營戰略,意即顧客滿意戰略,其宗旨在于促使企業努力探索有效的經營途徑。改善經營方式,針對需求個性化的發展趨勢,采取相應的經營措施,在顧客滿意中樹立良好企業形象,增強競爭能力,使營銷取得成功。就飯店而言,要使服務成為行之有效的營銷戰略,就要讓顧客滿意。顧客滿意不僅增加營業額,而且因為有良好的口碑,使顧客轉化為潛在的業務廣告員,節約了大量促銷費用。
CS戰略是借助于服務營銷來實現的。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飯店間的競爭將日趨激烈,顧客的需求將日益多樣化,從而必然引起產品結構和使用方法的復雜化,顧客對產品的“感覺風險”(購買前的疑慮)不斷增加,而消除顧客“感覺風險”,提高顧客滿意度的最好辦法就是飯店為之提品實物形態以外的一系列服務。服務營銷既是產品概念的延續,也是CS戰略實現的手段。因此,服務營銷的內容、形式要與CS戰略的要求相適應,這就需要飯店在產品售前、售中和售后以及在產品生命周期的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各階段都要采取相應措施,并以服務營銷質量為中心,施以全方位、全過程的控制。具體講,全新的服務營銷質量觀,通常有以下四個方面:
1.贏得顧客一顆心。這是新服務質量觀的基點,它要求顧客消費服務產品時無后顧之憂,主要包括在實施上沒有不安全的顧慮,財務上沒有風險,在服務的過程中及服務過后不讓顧客產生困憂,得到享受。
2.追求無缺陷。所謂無缺陷(ZERODEFECT)未必缺陷絕對是零,而是以零為最終目標,來制定目前的目標,以便努力去實現,并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對目標作出進一步的修訂,這樣看來,無缺陷非指技術而是一種管理哲學。服務質量的提高和保證是一個永恒的目標。因而,飯店不應浪費時間去推斷能夠達到何種水平,質量工作的目標永遠是100%完美無缺陷。
3.三位一體的質量提高。這是新的服務觀念的基本內容。這種思想在于確認強化服務質量貫穿于飯店營銷全過程。實際上,許多飯店未意識到服務質量的保證是分三種類型的:一是預防性的,如長期需求信息的調查、競爭對手及顧客評估等;二是監測性的,如產品質量的檢驗、服務的安排等;三是補償性的,如重新設計產品和飯店形象等。傳統的做法強調補償,而新觀念卻主張預防性、監測性和補償齊頭并進,從而形成良性循環的服務質量保障系統。
4.服務質量是飯店全員的職責。新的觀念認為,服務滲透于飯店生產經營的全過程,要使飯店上下充滿讓顧客滿意的飯店文化,要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的服務質量管理。
由于我們是一家新的酒店,并且由杏花樓集團自行管理,我們缺少的是經驗豐富的酒店專業型的管理人才。因此,我們面向社會招聘了一批具有在四、五星級酒店管理經驗的干部充實了我們的中、高級管理層,加強了管理的力度。另外,我們還缺少自己的網絡,正因為如此,CS戰略對我們來說尤為重要。為了樹立大酒店在社會上的口碑,我們先后舉辦“微笑服務月活動;發放“客人意見征詢表”;發揮大堂副理記事簿的作用。在實踐經營中,我們對現代營銷逐步有了新的認識,酒店的經營狀態日趨穩步上升,通過不斷努力,我們又提出了創造需求與創新營銷。
在當前高校的英語教學中,英語老師常常把英文電影欣賞作為自己教學的一個重要輔助手段。電影是國際性的重要文化傳播媒介,其中有很多優秀的英美電影經典作品,已經成為英語教師有效的教學資源。而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成為廣大大學英語教師樂于采用的一種教學手段,這也為廣泛地在大學課堂上操作英文電影欣賞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利用英文原版電影資源進行大學英語教學,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極大地豐富學習者各方面的知識,從而顯著提高教學效率。
一、英文原版電影對于大學生人文修養的提升
通過對優秀英文原版電影作品進行欣賞和分主題的解讀,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和鑒賞與閱讀能力。電影是一個魔術盒子,投影燈一亮,人間的悲歡離合躍然于幕布,我們也不由自主地歡笑、哭泣、嘆息或是激憤;電影又是一場夢,游離、回蕩在現實與理想之間,一旦沉醉其中,就總也不想醒來。看電影不僅可以作為一項享受的休閑娛樂,也能讓我們學到很多知識和道理。電影本身作為一門綜合藝術,它是劇本創作者、導演、演員、美術師、音樂師等等的藝術設想和人生觀念的大集合、大展示,我們觀看電影,也就是在賞析創作者的靈魂,在與他們進行思想間的交流。
如果時間允許,教師在欣賞英文原版電影的過程中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從文學作品到電影的嬗變之得失,重點從主題的散佚和思想深度的削弱入手展開隨篇點撥。當前把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已經不足為奇,隨著電影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文學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作。電影的改編必須在忠實于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但是,在把文學作品搬上銀幕的過程中,必定會對其中的諸多因素進行刪減或改動。同時,人們對歷史的解讀會隨著時代觀念和價值取向的變化而變化,而電影作為一種特殊藝術形式,也毫不例外地用時代的眼光去觀察歷史文化。特別是在處理重大歷史題材時,其觀察的視角更緊扣著時代的思想脈搏。被搬上銀幕的故事,既記載著某個主體(個人或一個國家)的誕生、成長、發展與繁榮,也是該主體歷史的縮影和思想文化發展史。電影導演在對素材或原著進行加工處理時,一方面體現了他們對歷史的接納、認同和反思,一方面也會不自覺迎合特定時代里民眾的審美趣味和時代情緒。媒介轉換的“平面化”往往使得文學作品原先所具有的歷史深度和批判力度大大削弱,這也正是我們在面對大眾文化媒介時所應當時刻警醒的。
例如對于電影《李爾王》的欣賞。欣賞過程中就要引導學生思考并掌握李爾王的形象價值。李爾的形象有高度的認識價值,他的性格在劇中一直處于發展變化之中。最初他是一個極權的暴君,驅逐忠良,寵信奸小。遭到兩個女兒遺棄后,他起先只是痛恨她們的不孝,看不出他自己正是這場悲劇的制造者和悲劇的必然性。及至衣衫襤縷,病餓交加,在暴風雨中無家可歸、四處流浪時,他才認識到強權和唯利是圖是造成社會不公平的根源,他開始同情人民,在不斷自我否定過程中實現對社會的再認識。通過轉變后的李爾所表達的思想,即莎士比亞提出的以真誠、仁愛原則來對抗冷酷、丑惡的現實。
二、英文電影對于大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提升
電影語言內容豐富、地道、通俗,是最接近生活的會話語言,它彌補了一些課本、語言教學篇等刻意為教學編排的語言材料的不足,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泛、生動、逼真的視覺直觀情景,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了學生視聽說的積極性,進而達到提高學生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目的。
1.英文電影能提供較真實的英語學習環境
電影故事情節取材于生活,其中的場景、道具及其他方面充分展示了生活的真實,電影以多種信息傳播介質為手段,融視、聽、說于一體,學生有親臨其境的感覺,這等于把語言學習放在真實的交際情景中進行。
2.英文電影能為學生的語言習得提供條件
語言學習和語言習得是大學生學習英語的兩種途徑,語言習得是類似于兒童習得母語,是置身于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通過大量的語言信息刺激,并且通過實際的語言交際獲得的,是一種高效的語言學習途徑。電影為學生語言習得營造了良好的環境,這種接近自然的獲取信息的方式就是一種語言習得的過程。
3.英文電影能對英語聽說進行綜合訓練
英語學習中,“聽”是接受能力(receptive skills),“說”是表達能力(productive skills)。表達能力和接受能力的發展具有內在的聯系,所以兩種能力的訓練應該綜合進行。但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最大困難就在于缺乏真實的使用英語的環境,導致“聽”、“說”這兩種能力難以綜合訓練。而借助于英語電影,能夠創造最佳英語學習環境,最大程度地降低這個困難。
心理學對人類記憶特點的研究也表明:單靠視覺記憶其效率為27%,單靠聽覺記憶其效率為16%,視聽并用其效率則為66%,而不是二者簡單相加的43%。“眼耳結合,視、聽覺并用”比傳統的、單一的以課本為主的傳播方式更能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4.英文電影能極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說:“教學藝術就在于設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有了興趣就能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學習興趣分為由學習過程本身及知識特點直接引起的“直接興趣”和由學習目的任務等對學習結果引發的“間接興趣”。這兩種興趣對學習者都是必要的。缺乏直接興趣,會使學習成為枯燥無味的負擔,缺乏間接興趣,又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毅力與恒心。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都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在各種學習環境、條件中逐漸培養起來的。電影豐富的內容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可以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能刺激學生的模仿行為以及語言實踐的熱情,使“間接興趣”轉化為“直接興趣”,使語言學習成為一種精神享受,進而成倍地提高學習效率。
三、英文電影在教學中使用的注意事項
電影是生活的縮影,是最貼近生活的教材,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英文電影能激發大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使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由被動變主動,增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真正做到“愉快學習”,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有效促進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是提高英語聽說的極好教材,但在使用它時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考慮電影題材及思想的健康性,根據大學生自身的情況,考慮語言的適合性。電影語言是十分接近生活的語言,語速快,口語表達方式豐富,有些很難懂。因此,我們要選擇通俗易懂、語言清晰的影片,并遵循由淺入深,從易至難的原則。
2.根據自身英語水平,選擇電影字幕類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不斷提高自身的聽力水平。
3.對好的電影要反復看,直到徹底理解為止。看的電影越多,英語的聽說能力會更好。
4.英文電影對大學生的英語聽說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應該知道,語言學習沒有捷徑,無論有怎樣好的學習資源,學習者的個人努力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在這部影片中,新疆的戈壁沙漠等只是一個假借虛構的“奇特環境”的虛殼,只是為了使演繹這個故事的環境似乎更可信而已。這部影片并沒有挖掘出新疆這一地域獨有的文化內涵。所以,《無人區》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獨具新疆地域性的影片,新疆本地人看了也會感到陌生奇特的。由此可見,要想真正表現出一個地域獨特的地域性,導演在創作中還必須挖掘出這個地域深層次的地域文化。所以說,在電影藝術中,展示電影的地域性不僅僅在于呈現表層次的自然地理環境,還在于展示孕育于這片地理地域之內的地域文化,這些更為深層次的地域性的展現與表層次的自然景觀、地域民俗等共同構成了電影藝術展示出的迥異于他的地域性的本土元素。雖然自然景觀、地域民俗與地域文化都是展示一個地域獨特地域性的本土元素,但是,在電影藝術的“聲畫—視聽視閾”下,展現這些元素的方式卻不盡相同。“如果說我們通過影像去欣賞某地域的自然景觀,這種自然景觀帶給人的標志與差異性是直白的,顯而易見的,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輕而易舉地感受到自然景觀中可能包含的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和地域差異。那么在按照導演意圖融入故事情節的自然景觀背后蘊涵的文化內涵往往需要更多的經驗才能夠正確地領會感受。”所以說只有體會到導演在電影中展示的地域文化,才能夠真正體會到電影的地域性。“在電影作品中,真實的地域文化能夠超越地域的限制,在更為廣泛的空間中達成地域形象的標簽化效果。”所以,挖掘出一個地域獨特的地域文化是電影藝術展現地域性更為重要、更為深刻的環節。那么,如何去挖掘這個地域的地域文化呢?
二、電影藝術表現地域文化的方式
地域文化是人類與自然結合的結果,“地域特色是人性和自然結合的成果,人類的一切活動和文明的一切成果都打上了地域的烙印,認識和發掘地域特色對于認識人生和藝術都是非常有益的”⑦。所以,導演要展現這個地域的地域文化就是通過電影的鏡像語言,立足于“人與自然結合”中折射出的“人性”的展示,也就是要挖掘出這一地域“人”所特有的價值觀念、人生哲學、民族心理、美學取向、文化傳承等生命智慧層的信息。在電影藝術的“聲畫視聽視閾”下,導演竭力將這一地域生命智慧層的信息縫合進表層次感性形態的“本土元素”———自然地域與民俗事象之中,通過聲畫手段對這一地域人民生活情態的呈現,運用多種電影化表現技巧挖掘出這一地域獨特的地域文化。電影藝術通過一個地域獨特的“本土元素”來展示這個地域的地域性,這些本土元素在電影敘事過程中承擔著一定的話語敘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