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7 22:04:3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一學習計劃書,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具體做法如下:
1、早上6:20按時起床,做到像在軍訓期間一樣,動作快捷洗漱完畢,開始早讀和上學,做到上學不遲到;
2、在校期間,上課做好筆記,認真聽講,不開小差,不做小動作,積極主動思考、提問、虛心請教、不懂就問,記錄好每堂課的筆記;
3、在校下課后,不與同學吵鬧、打架,與同學團結友愛、互幫互助,起到團員帶頭模范作用。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德、智、體三方面全面發展;
4、下午放學回家一定要及時,不在別處逗留,更不要與同學一起在外玩耍或買小攤上的東西吃。要嚴格要求自己,回家后快速做作業,做題之前,首先復習當日所學知識點和例題,然后一鼓作氣吧作業做完。晚上做題時,適當每隔1小時休息五至十分鐘,保證高效率做作業;
5、有時間當晚提前預習第二天的課程,并養成自己檢查作業的習慣,同時將筆記整理好(仔細認真看一遍和補充不足);
6、保證每天中午午睡1小時(中午放學也要及時回家吃飯和午睡)。晚上睡覺前將書包與校服整理好,以便早上上學。
三、作息時間表:
1、早上6:20-6:30起床、洗漱。
2、6:30-6:50早讀(分別讀語文和英語)
3、6:50-7:00早餐(一定要快速吃完)
4、7:00后上學(在學校早讀一定要有效率)
5、12:10-12:40吃午餐。
6、12:50-1:50午睡。
7、1:50后上學。
8、晚上6:00-6:30吃晚飯。
9、6:40-10:00做作業(其間可以休息或洗澡)
10、10:00-10:30預習功課。10:30-10:40清書包。10:40睡覺,最遲不超過晚上11:00睡覺。
2、知己
作戰講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學習也是一樣。所以要制定出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學習計劃,必須要“知己”。“知己”包括三層含義:明確學習奮斗的目標,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做到“知己”后,我們就可以制定計劃了。
3、要求
列計劃本身并沒有太多的要求,你只要抓住兩個字——“詳、實”就足夠了。
首先,要讓自己知道,每天你具體干些什么,知道每周、每月的安排等。我們應該去計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做到自己對自己心中有譜。一份計劃上只出現時間和科目是不夠的,最起碼還要有具體的章節的安排,包括做哪些習題,看哪些筆記都應當有,這樣才能真正地發揮計劃的優勢。所謂“實”,就是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適當地高一些也可以,但絕不可過高或過低。太低了,計劃的內容松松垮垮,反而不如沒有計劃;但大多數人可能更容易把計劃列得偏高,開始還能拼一拼堅持一下,但很快地就敗下陣來。如果總是列這種過高過緊的計劃,常常完不成,那么時間一久也就會對列計劃失去信心了。一份好的計劃絕不在于它的起點有多高,而在于它是不是能幫你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讓你的能力得到最好的發揮。
其次,計劃的安排應合理、科學,盡量不要讓你的時間浪費。應該說明的是,不浪費時間并不是把所有時間都用來學習,也不是說打球、洗衣服等時間都是浪費。如六、日的時間,如果你的學習黃金時間在上午,而你卻在整個上午做一些洗衣服、打掃房間等雜事,而中午、下午才來做作業的話,這就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了。很多事不能不做,但要放在合適的時候做,黃金時間都應用來學習。
4、注意
①必須強調的是,制訂計劃必須按自己的特點自己制訂,不能仿制別人的計劃,別人告訴你的方法最多只能充當一個指路標的作用,是很難完全套用的。只有自己去試著做,摸索出自己的完整方法,才是最有用的。
②列計劃只是一種手段,絕不要為了列計劃才去列計劃,只要是能達到目的的計劃都是好計劃。不管什么時候,列計劃都只是為了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
③剛開始列計劃的同學,可能不太容易掌握好難易的尺度,列的計劃過高過低都是自然的,只要不斷調整,不斷改進,很快就會適應這種方法。
④任何學習計劃剛執行起來都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但你應該知道為了執行這份計劃而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能夠適應這份計劃是保證你的遠程學習以及未來事業成功的重要步驟。
⑤“堅持”是計劃實施過程中最難的。由于缺乏毅力與恒心,很易虎頭蛇尾。而學習是一個周期比較長的過程,今天的努力,并不能在明天就得到回報。它是量的積累引起質的飛躍。半途而廢,最浪費時間與精力,并對人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動搖。所以在實施計劃時,一時看不到進步不要心焦,更不要氣餒、不要輕言放棄。堅持!堅持一定能產生奇跡。
四、好處
嚴格遵守學習計劃有很多好處:
1、學習計劃表可以幫助你克服惰性和倦怠,尤其是當它配合一個自我獎勵制度時會更加有效。
2、如果你能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完成你的學習,那么學習便不會給你帶來太大的壓力。
3、學習計劃表可以確保你不會浪費時間,使你有時間做其他該做的事。
4、學習計劃表可以使你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讓你清楚地知道哪些事等著做, 又可以幫助自己對先前的學習做個評價。
五、努力養成以下幾個好習慣:
1、按計劃學習的習慣
2、專時專用、講求效益的習慣
3、獨立鉆研、務求甚解的習慣
首先,自己要想提高語文成績,就必須提高對基礎知識的積累,平時我會多掌握一些詞匯的讀音和字型。
然后,課本上必背的詩句一定背過,多讀一些文言文和散文,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最好,好好寫BLOG,嘿嘿!鍛煉自己的寫作的能力。
高考目標:100分以上
數學
其實初中時的數學成績還算OK了,中考時還考了100多分,不過初中時的函數就學的不太好,以至于高中的數學成績會直線下滑,高中數學函數知識應用的比例很大,所以自己在很多章節里學習都很吃力。
今后我上課時一定好好聽講,課下多做一些針對性的練習,將函數這一部分的內容弄懂、弄透,并且在最后的系統復習里,抓住重點,讓自己的數學成績有一次飛躍般的提高。
高考目標:80分以上
英語
英語一直就是一門很讓我頭痛的科目,不過自覺得還是一門很好學的科目,只不過成績一直不理想罷了。初中時的英語糟糕透了,中考竟然還不到50分,其實初中時在英語上花的財力和精力很多,只不過自己不喜歡背東西。從初2起,我就經常請Home teacher上課,畢業的那個暑假里,更是天天看英語,用2、3個月的時間搞定了那6本English,不過高中的英語學起來還是那么吃力,但我明白最根本的問題就是不背單詞。
高考目標:80分以上
地理
可以說是我認為最好學的一門課,上課不曾認真聽過,考試也都會,成績也不差。不過話說回來,這種學習態度可不好。
今后在地理課上認真聽講,課下認真復習,多做題,將題與圖結合起來,用思維在大腦里編制一個地球,便于自己更好的學習地理。
高考目標:90分以上
歷史
我對古代史和外國近代史的學習還算OK,只不過對中國近代史的學習還不夠透徹,大腦里沒有一個系統的結構,對中國近代史的理解很理解很混亂。而且自己在材料題和簡答題上丟分很多,主要是課本上需要背的東西總是記得不牢固。
今后著重對中國近代史進行系統的復習,課本上需要背誦的知識點一定記住。
高考目標:80分以上
政治
中圖分類號:G632.3;G6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3-0034-01
數學教學所追求的目標是最終的考試成績,還是解題的速度與質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呢?從當前的全面發展理念來看,上述目標都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所應當追求的,也是衡量數學教學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當然,成功的數學教學所能夠實現的效果遠不止上述幾個方面,總結起來一句話:所追求的是教學效益。這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詞,也為教師們預留出了更多優化課程設計的空間。
一、立足實際生活,激發學習興趣
很多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學習提不起興趣,原因在于認為數學學習枯燥、乏味。而經過長時間的觀察與調研發現,學生們的這種學習感受主要來源于過于理論化的課堂教學。對于數學學習來講,理論性的知識內容固然重要,但若是始終讓數學停留在紙面上,必然漸漸成為學生眼中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樓閣。因此,要結合現實生活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對一元二次方程的內容完成了初步教學之后,向學生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每年一月份,小張所在的公司都會給員工一次性提高全年月工資。小張2008年的月工資是2000元,到了2010年已經增長到了2420元。如果2011年的月工資仍然按照2008年至2011年月工資的平均增長率繼續增長,那么,小張2011年的月工資是多少?這個問題非常實際,雖然看似復雜,但當學生們運用一元二次方程之后,求解過程十分簡明順利。由此,大家感受到,學習這部分知識,并不是只能用于解方程本身,而是可以解決很多實際問題。當數學知識立足于實際生活之后,原本懸于半空的內容便在學生心中生根了。同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讓學生們看到了數學的來源和出處,也讓大家感覺到,學習數學是有用的,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更是有趣的。如此一來,何愁學生對知識學習沒有興趣呢?
二、精心準備問題,靈活學生思維
問題對于數學課堂教學來講,是一個“常客”。很多時候,無須教師們去刻意計劃,也會在教學過程中隨口提出一些問題來讓學生們回答。對于大多數教師來講,在課堂上提問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甚至已經成為了與學生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這里想要強調的是,問題對于數學知識的有效學習來講,具有非凡的推動作用,更是優化教學設計的絕佳突破口,教師們有必要加強對這個環節的關注。例如,在對函數知識進行復習時,可為學生設計這樣一個連續性的問題:矩形ABCO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A、C分別在x軸、y軸的正半軸,OC=3,OA=4,拋物線頂點在BC上,且經過點O、A,與直線AC交于點D,則拋物線解析式是什么?點D坐標如何?若點M在拋物線上,點N在x軸上,是否存在以M、N、A、D為頂點的平行四邊形?難度遞增的問題串中,綜合考查了學生在函數圖景里解答四邊形問題的能力,教學效果遠比單純的理論講解理想得多。不難發現,經過精心準備的問題,在內容質量和思維導向上所發揮的作用都是讓人眼前一亮的。這樣的問題可以單獨出現,也可以構成一個連續性的系列出現,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與預期達到的目標效果靈活調整。教師們一定要意識到,數學課堂上的問題不是隨便提出的,要努力做到有提問就要有效益。
三、創新設計活動,揭示數學本質
想要完成對課程設計的優化,除了將原有的教學環節加以強化之外,教師們還應當拓展思路,在基本的課堂教學之上添加一些新的環節,讓數學教學在創新中提升效益。其實,這也無須教師們投入過多精力去開創新的教學形式,只要適當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入一些活動設計就可以。例如,在對正方形的特點與性質完成教學后,可以在課堂上設計這樣一個活動:在只有筆和尺子的情況下,如何最快地畫出一個正方形?問題一提出,學生們馬上動手操作起來,并相互討論,氣氛十分熱烈。很快有學生提出:畫兩條相等、垂直且互相平分的線段,順次聯結四個端點,得到的圖形就是正方形。教師和學生們就此開始推敲,結合四邊形知識得出如下推理思路:從對角線互相平分推得平行四邊形,從對角線相等推得矩形,從對角線相互垂直推得菱形,從既是矩形又是菱形推得正方形。新穎的活動形式下,學生們領悟到了知識的本質。課堂活動的開展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只要設計得當,便可以與教學過程相得益彰,相互融入。與此同時,課堂活動的加入,也從形式上讓學習過程靈動了許多。在活動的帶動下,數學課堂煥發出了嶄新的生機,學生們也得以在活動的輔助下更順利地抓住知識的本質。
四、結束語
完整的數學教學,不是教師一人的獨角戲,而是需要師生互通配合,并同時兼顧雙方感受的交流過程。為此,教師在對課程設計不斷進行優化時,應當時刻將學生對于教學過程以及知識內容的接受效果放在首位。以此作為教學創新與調整的依據,才能使得教學效果朝著師生所希望的方向發展,促進教學效益穩步提升,促進學生成長。
當今社會處于信息時代,計算機早已深入人們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全新的學科,必須有新的教學方法,體現出新的學科特色。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滿足他們求知欲的同時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信息技術教師一方面要善于引導學生學習,另一方面要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雙管齊下,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
一、把信息技術應用于數學課堂,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
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的靈感。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在數學教學中如果把數學知識放在一個生動、活潑的情境中學習,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引入《四種命題》時,通過flas設計一個故事情節:有一個主人很熱情地約了四個朋友一起過生日,結果只有三個朋友赴約,主人見人沒來齊,便說:“該來的沒來。”過一會兒,有一個朋友走了。主人又說:“不該走的走了”。這時另一位朋友也走了。主人見情形不對,對剩下的一位朋友說:“我又沒說他。”結果三個朋友全走了。提問:主人的朋友為什么會走?
教學模式應從教師講授為主轉變為以學生動腦、動手自主研究、小組學習討論交流為主。把數學課堂轉為“數學實驗室”,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得出結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大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大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把信息技術和數學學科特點結合起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數學教學過程,事實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研究、探索的過程。《新課程標準》規定教學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一種知識的再發現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處于主體地位。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正可以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增設疑問,巧設懸念,再現知識發現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學習,積極配合課堂教學,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利用《幾何畫板》數學軟件探究對數函數圖像及其性質,通過親自動手繪制對數函數的圖像改變a的大小,認識指數函數的變化規律,總結出了對數函數的性質;還有的學生通過探究出了指數函數圖像與對數函數之間的關系。在此過程中,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高,求知欲望非常強,都主動地學習。
三、把信息技術應用于數學課堂,有利于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關鍵詞:
信息技術;高中化學;教學應用
化學是學生進入高中后學習的重點課程之一,高一化學學習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后期發展,決定著學生未來的專業發展。因此,高一階段做好化學教學工作,對于學生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教學中如何熟練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化學教學質量,是化學教師應該掌握的一項技能。本文將對高一化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進行論述。
一、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按照教學改革的要求,信息技術在當前各學科教學中應用廣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不容樂觀,以化學教學為例,教師受教學觀念和方法的影響,信息技術的應用出現了兩個極端。
1.教師過分依賴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深入,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都感受到信息技術應用的優點,它有效地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化學教學中有較多的實驗課,課堂演示占用時間較多,還比較麻煩,但是使用信息技術教學則可以減少這種麻煩。因此,教師過分依賴信息技術,不利于教師基本功的發展。
2.教師排斥應用信息技術
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過分依賴信息技術,而有的教師則因為教學觀念的影響不愿意運用信息技術,他們認為運用信息技術會弱化化學教學,許多化學實驗盡管繁瑣,但是只有經過自己親自動手才能更好地讓學生觀察細致掌握其原理。基于這樣的原因,部分教師在教學時排斥應用信息技術。
二、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1.做好初高中銜接,打好學習基礎
高一化學不同于高二、高三的化學學習,學生剛剛進入高一,對于高中快節奏的生活可能還有些不適應,而相比于初中階段高中學習的難度更大。初中時沒有打好基礎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高中學習很容易就會對化學學習產生反感。因此,高一初始階段的教學必須要做好初高中銜接,讓學生盡快適應不同學段教學理念的轉變。從初中化學教材與高中化學教材內容設置可以看出,前者是基礎,后者是深入,兩者有必然的聯系,高一化學教材中的許多知識都是對初中化學知識的延伸。
2.優化演示實驗,吸引學生注意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化學教學中,有許多定義需要通過化學實驗來進行論證,有許多假設需要用實驗加以證實。因此,在教學中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和實驗現象的清晰度至關重要。傳統的化學課堂,實驗多以教師課堂演示或者是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來完成。這兩種方式都有一定弊端,在課堂上教師演示實驗的時間有限,因此,他們常常是以較快速度來完成實驗,有些學生還沒有完全弄明白實驗的步驟,沒有看清實驗現象,實驗操作就已經結束了。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學生自己進行實驗操作時必然存在差距,導致實驗效果不佳。如果適時采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通過多次播放演示實驗課件,直到學生弄清為止。例如,在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一節時,教材提到了“有關金屬化學性質的一些實驗”,教師在課堂上可能沒有那么長時間去展示,但是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觀摩相關的視頻,弄清其原理,記住實驗現象。再如,在《元素周期律》一節,為了比較堿金屬單質與水反應劇烈程度的不同,同時規避實驗的危險性,可以通過同時播放從鋰到銫與水反應的實驗視頻,堿金屬的活潑性就一目了然。這就是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重要體現。
三、化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注意事項
1.教學中不可盲目使用信息技術教學
信息技術應用于化學教學是時代的進步,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化學知識都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講解,教師必須明確信息技術只是化學教學的輔助工具,教師在教學中不能被信息技術局限自己的思維,過分依賴這種教學技術,而是要學會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
2.信息技術不可替代學生實驗
在化學課堂上信息技術雖然可以輔助教師進行一些較繁瑣的實驗,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所有化學實驗都可以用信息技術來代替,實驗是學生探究化學知識的主要方法,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會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該讓學生動手的要親自動手。
總之,當今是信息的社會,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只會越來越廣泛,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要牢牢把握時展所帶來的機會,用好信息技術,做好化學教學工作,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提供動力。
作者:張博 單位:山東省淄博第十七中學
(1)文化水準偏低。藝術設計范疇內的專業學生常常缺失了根本的文化水準,基礎科目表現出來的水準仍偏低。這是由于高職錄取進來的學生并沒能擁有穩固的文化課根基,文化素質不佳。日常教學中,高職也沒能側重人文類的多樣科目,很難提升水準。進入院校以后,沒能明晰應有的認知目標,自身定位含糊,缺失必備興趣。如上的要素造成:缺失自主接納知識的熱情,認識也很淡薄。學生在畢業后,沒能適應多樣態勢下的崗位要求。
(2)缺失了新穎模式。高職院校調配的平日授課時段偏短,時間十分緊張。為了發掘潛能,要變更慣用的授課程式,讓它能吻合新時段的市場進展。但從現狀看,藝術設計側重去應對測試,應試壓力之下,師生注重去增添學術范疇的認知,沒能注重技能。現有模式之下,擬定課程顯出了偏大的隨意傾向,忽視主體素質。日常考核依循的流程偏僵化,應用特性不佳。為了順應就業,盲目累加日常流程內的授課負擔,沒能側重某一技能。
(3)師資及現有教材的弊病。針對藝術設計,科目配有的師資仍偏少,缺失高素質這樣的師資。藝術設計之中,教學水準緊密關聯著配有的師資數目。雙師型特有的師資偏少,數目嚴重缺乏。選出來的教材沒能涵蓋著新穎的設計技能,高職教材常被看成本科特有的壓縮校本,缺乏新式內涵。如上兩類缺陷,都阻礙著長久進展,影響教學進步。
2信息化路徑下的授課流程
借助信息技術,拓展了授課必備的新穎資源,便利日常授課。信息技術配有數字化這樣的足量資源。信息時代之內,網絡不斷延展,教學設計擁有了穩固的技術根基,二者彼此融會,借助數字資源,創設新穎的程式。信息化設計中,就要摸索去增設新的程式、探析新的流程,整合并予以運用。
(1)初始講解時,要讓學生明晰這一課節內涵,識記必要內容。例如,解析設計概念,就要明晰對應著的職業特性、藝術設計依循的總理念、常規設計習慣。與此同時,可以延展至工業設計、常用空間設計、視覺傳達特有的設計。藝術設計應被融會在更大范疇的文化之內,了解生活聯系,從全方位這一視角來識別概念。
(2)欣賞及解析時,要借助篩選出來的某一案例,創設適宜的情境。解析的側重點為:體會空間設計、解析這樣的設計、提煉得出概要的必備元素。經過這種探析,藝術設計可被整合于實踐,達到授課目的。
(3)后續討論之中,要明晰教學場景,尋找出設計依循的主旨。可把班內同學細分成學習組,以便分組探究。課余時段內,可以預設這一作業:經由上網搜索,搜集得出藝術設計特有的多彩作品、關聯的視頻等;在這之后,帶到班內以便供應師生分享。擬定后續評價,要兼顧這一科目的綜合水準。
(4)在理論授課外,還應增設課余時段的實踐。藝術設計常常用到的實踐流程含有:參觀并且學習、模擬某一作品、課余調研訪談。依照某一課節特有的內涵,靈活調配課余時段的實踐。借助于多媒體,小組以內的成員應能彼此協同,歸結得出珍貴的探析成果,制備成幻燈片。可以創設數據庫,用于留存探析得來的實踐成果,提供學習參照。在實驗室之內,也可靈活予以應用。
3摸索適宜的運用路徑
(1)緊密銜接多重的環節。藝術設計特有的專業內,教學流程應被緊密銜接在一起,側重于多樣化。設定出來的授課程式要增添多樣性,同時尋找出某一契合點。藝術設計細分出來的環節含有:基礎類的授課、日常專業授課、畢業時段的設計。詳細而言,要側重基礎課,累積必備的技能,吻合新的市場走向。熟識專業方向,才能尋找出最適宜自身的某一崗位,提升設計技能。專業教學流程應能兼顧總體架構內的市場狀態,緊密銜接著院校及基地。這樣做,延展了獲取認知的渠道,強化實踐環節,增添了親手去操作的必備技能。充分發掘潛能,明晰自身的弊病及優勢,以便揚長避短。畢業設計之中,側重考量應有的綜合水準、增添實踐技能。設計出來的新作品可增添就業之中的籌碼,贏得企業喜愛。
(2)凸顯信息化獨有的優勢。信息化狀態下,高職要變更慣用的程式,增添新的流程。借助網絡來促動彼此的互通,分享各類信息。借助于校內網,讓學生隨時明晰這一時段的就業走向,明確現有的弊病,協助同學去著力改進,更加適應就業。課余時段中,搜集可得典型特性的多樣設計作品,摸索設計技巧,累積珍貴的經驗。及時查驗新近的信息,跟緊市場動向。校企應能緊密協同,依循合作育人這一根本指引,構建新的模式。側重培育技能,深化原有的認知水準。經由密切接觸,培育出最為優良的這種認識,善于動手設計。密切接觸企業,也為后續時段的就業供應了穩固的根基,面對著劇烈態勢下的競爭,也不至于慌亂。
(3)顯示亮點及特色。依照設定好的大綱,凸顯高職獨有的亮點。編排好的科目大綱應緊密銜接著授課之中的細節,顯示學科特性。適當予以調配平日的常規安排,密切結合邏輯。凸顯實踐指引,兼顧動手技能。對于動手設計時的各類疑難,應當耐心去供應指引。合理去調配各時段的學時,真正做到活用。日常授課中,側重添加交叉科目的新內涵,藝術設計特有的科目要被融會至更廣的科目之中,靈活掌握知識。師生密切互動,為學生預留足量的消化時間,規避偏集中的授課,也要規避多重科目脫節的弊病。
漆畫具有非常豐富多彩的表現力,除了具有特殊效果的材料美和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外,漆畫的創作還應該強調特色和創新。在目前高校的漆畫課程教學中,教學方法還是相對單一,一般都是采用“蛋殼拼貼”和“色漆平涂”為主要表現形式。當然,在漆畫的創作中,“蛋殼拼貼”自然是個亮點,能夠為漆畫的創作增添一種天然龜裂的美和韻味。不過,除了蛋殼之美以外,漆畫還可以通過材料和手法達到水彩畫的透明感和中國畫的大氣,甚至工筆畫的細膩和豐富的層次。如去年獲得“首屆中國工藝精品博覽會”優秀作品金獎的漆畫作品《海上布達拉宮——媽祖神廟》,恢弘大氣,可見一斑(見圖1),“第四屆全國青年美展”漆畫獲獎作品《記憶片段》,視角獨特,層次豐富(見圖2)。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多種方法的嘗試,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另外,學生對于漆畫的認識,只是單單通過教師課堂上的傳授還是過于片面和單一,應該給學生更多接觸大師漆畫作品的機會,并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才會使學生真正愛上漆畫這門藝術。
二、藝術設計不同專業方向的漆畫課程教學發展方向探索
目前,國內各地高校普遍開設藝術設計專業,而該專業又下設很多不同的專業方向,比如視覺傳達藝術設計方向、環境藝術設計方向、工業造型設計方向、服裝設計方向等等。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科建設和課程設置自然有很大的不同,都是根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來進行制定的,但是他們在專業基礎課程和一些公共學科的設置上卻基本相同,比如藝術設計各個專業方向均開設素描、色彩、三大構成、計算機輔助設計等課程。現在,越來越多的高校教育者意識到基礎課的教學不應該再像過去那樣一味守舊,而是應該和專業相結合來進行教授。以素描教學為例,裝潢專業的學生更加注重畫面構圖形式及裝飾味的設計素描表達,而環藝的學生則更加注重空間感的營造和質感的表達。同樣,各個專業開設漆畫課程的目的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做到針對不同學科制定相應的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學重難點安排。
(一)視覺傳達藝術設計方向的漆畫教學
漆畫制作手法中的豐富技法、神秘肌理等視覺美感與裝飾畫中利用材料特點、工藝技術來進行裝飾性表達這一點比較吻合,因此,視覺傳達專業的漆畫教學應該偏重裝飾畫的表達。對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進行漆畫教育,可以用啟發其創造性思維、培養其創作能力、拓展其表現技巧為教學目標,這也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與設計素質的一條重要途徑。1.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一幅漆畫作品首先是畫,所以要求學生要具有一定的繪畫造型能力和繪畫創作能力,但更重要的則是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裝飾設計基礎和對形式美的敏感認知。在漆畫教學過程中,有意地要求學生根據漆材質本身變幻莫測的材質美特點來進行創意,比如“蛋殼拼貼”的天然龜裂營造的神秘感、松節油和腰果漆稀釋產生的類似水彩撞色效果、金箔與鋁箔制作襯托出的精美大氣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學生創作過程中的創意亮點。2.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目前的高校漆畫教學中,學生的作品大部分來自于臨摹,這主要是由于學生對于漆畫過于陌生,對于制作工藝流程等方面尚顯力不從心,更何談創作。在漆畫教學中,引導學生創作應立足本鄉本土,挖掘地域方面的特征。對于本土文化,大部分學生還是有所了解的,并且有很深的感情因素在里面,因此創作起來會更加用心。在漆畫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本土文化方面去進行選材(見圖3),這也是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專業漆畫教學的發展方向之一。3.拓展學生的表現技巧。漆畫的創作材料與表現技法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教學上除了常用的一些創作手法之外,還應該鼓勵和引導學生在手法上進行創新,而不要只是拘泥于一種或幾種表現方法。在漆畫教學過程中,要非常注重引導學生進行不同方法的嘗試,突破傳統的局限和束縛,大膽吸收和借鑒其他畫種的長處,從而使得我們的漆畫教學更加多元化。比如,運用中國畫工筆的暈染手法圖4)和油畫的堆砌手法來進行漆畫創作,也常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二)環境藝術設計方向的漆畫教學
環境藝術設計的教育由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設計課程兩大部分構成,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應根據環藝專業的特點去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研究方向,讓學生明確發展方向,從而順利完成從基礎向專業進行過渡。作為建筑物附屬部分的壁畫,其裝飾和美化功能使其成為環境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壁畫的表現形式中就有漆畫創作形式,比如湖北荊州博物館的大廳壁畫就是采用的漆畫創作形式。因此,環藝專業的漆畫教學應偏重壁畫創作方向,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漆畫教學中,要增強學生藝術想象力和創新能力以及團隊意識的培養。具體到教學過程中,則要求學生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命題壁畫創作。壁畫與裝飾畫相比,首先畫幅較大,因此學生獨立完成不太現實,而且單幅的壁畫創作是沒有效果或者效果不好的。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分組,3—5人一組,創作內容給學生確定一個主題,如中原文化、民族特色、地方文化、體育精神、校園文化等等。一般說來,壁畫屬于大型繪畫,甚者可稱為繪畫工程,因此就要求具有與其畫相當容量的藝術內涵,要求有與空間感相適應的視覺意象。在這一點上,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的師生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他們曾為亞運會開幕式大型團體操設計和制作背景,完成數萬平方米的圖像。
有了技術支持和理論指導,高中語文教學完全可以調整課程的內容和目標,變革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形成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所以,網絡環境下的高中語文閱讀課應運而生,“以信息技術優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提出也水到渠成。觀點的核心就是“優化”,即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主要是網絡技術,改變以往語文閱讀教學的模式,預期取得學習過程科學合理化、學習效果顯著提高,探究合作系統化,學習觀念自主化的最終效果。
這種教學模式起步較晚,新興事物總引來不少關注的目光,躍躍欲試者不少,但真正實踐的人不多,經驗和成功的示例較之更少。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只重眼前利益,忽略長遠發展
對學生的部分能力發展漠然。作為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績,更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教學只為了高考,而忽視學生應該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以至于學生進入高校或社會,不懂得如何自學。所以功利地將信息技術拒之門外,這是不付責任的應試教育。
對學生能力的發展沒有系統規劃,網絡教學零星點點,未成系統。高一、高二、高三在閱讀教學上的要求基本一致,差別化教學不明顯。個人、教研組在學期與學年教學計劃中對網絡教學的要求是可有可無,不夠重視,更沒有系統性。適合學生網絡學習的網站太少,搜索網絡上關于高中語文閱讀的資料,絕大部分是教師用的教案,且使用有限制,沒有適合學生用的學案。網絡上很難找到一個平臺能夠真正系統而全面地引導學生去自主探究式學習。這說明教師沒有想到如何讓學生學,而關心的只是如何教。
(二)工具優勢先行,學科目標置后
整合課淪為形式的奴隸。設計課件時,首先考慮的是體現網絡的優勢,而非課程完成的目標。實踐中,表現為呈現了豐富的資源,卻只是呈現,利用率不高。為顯示民主自由的氛圍,交互討論看似熱鬧,卻有放任自流之嫌;網絡有利于合作探究,但合作探究的內容卻和語文課程的目標相去甚遠;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多樣化,注重“閱”,但忽略了“讀”的重要性,語文味不夠濃。
(三)個人素養薄弱,影響范圍較小
計算機素養突出者不多。在網絡風靡時代,能與時俱進,又有銳意進取的,在老中青三代教師梯隊中,也只有少數的年青人了。語文功底與計算機素養兼具者更是鳳毛麟角。
眼明手快、應變靈敏者不多。網絡的全民參與,交互的快捷及時,使課堂生成的多樣性遠比傳統課堂復雜,所以對課堂生成的內容,教師有時無暇顧及所有學生的回答,及時思考出其中的共性,更何況要及時作出反饋,所以指導針對性不夠強。
以上問題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反映出來的意識比較明確: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教學整合的過程,應該立足于學生的能力發展,體現以人為本的宗旨上;應該以語文閱讀的教學目標為主,網絡優勢應該服務于學科。而要實現這些,就對教師的個人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何優化?本文就個人的實踐經驗提出一些嘗試策略。
(一)全面系統,分步分層,分類設計高中閱讀教學中的網絡版學習課件
根據能力培養目標,選擇網絡的優勢。學生語文素養包括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鑒賞能力、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如培養速讀能力,可借助資源優勢;如激發學生個性鑒賞,可借助交互等;如專題式學習,可借助相關搜索等。
根據班級、年級水平,統籌兼顧。設計問題應以班級學生整體水平為主,同時兼顧兩頭。整個高中階段,年級不同,信息資源的處理利用能力要求也不同,從基本素養到應試能力,需要全面地把握。如高一可借網絡對某些單元拓寬視野,深入探討主題、藝術形式等;高二在高一的基礎上側重激勵學生個性表達,深刻理解;高三復習閱讀散文、小說方面的技巧,可以建立資源庫,關于體裁知識、解題方法指導等。
根據體裁、內容、單元,選擇合適的學習模式。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要求對不同文學體裁有初步鑒賞的能力。散文、小說、戲劇等不同體裁應有不同的學習模式。選擇典型的內容,針對不同的體裁,建立不同的網絡教學范例,以期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
根據學習需要,建立一個純粹的學習樂園。隨著江蘇省教育廳提出的“五嚴”規定的實施,學生每天、每周都有了自己支配的時間,還有完整的寒暑假。應該建立一個學習網站,彌補課堂上的空白,拓寬知識視野,引導學生健康學習,終身學習。
(二)精細預設,關注生成,靈活整合閱讀教學和信息技術
預設周到、精細是前提。計算學生瀏覽與精讀的速度;估算資源的數量、質量、呈現形式、利用率,酌情選取,討論的問題應在學生的認知結構中,一般3個為宜;計算討論每個問題可能占用的時間,不拘交互渠道,但必須固定反饋形式,以確保探究集中、持續、有效;設置獎懲機制,以激發探究的熱情。
關注生成,促成有效教學。密切關注學生的反應和態度,注意調整節奏;密切關注學生的反饋,發現其中的真知灼見,給予表揚;挖掘影響學生探究的障礙,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
靈活整合,確保語文滋味。因此增加“閱”量時,還要確保“讀”量、“思”量。因為“讀”能讀出語文的文字之韻、文章之美、情感之真。如詩歌教學過程中,可讓學生在線討論朗讀技巧,這關系到內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煉字的妙處,然后實施朗讀,以促進理解。討論時,給予充足“思”,不加思考、膚淺思考,對提高語文素養作用都不大。
(三)充分發揮師生之間、教研組的合作精神以及相關部門的組織效應
師生合建博客團隊。博客是極具個性化的空間,學生主動積極反映閱讀感受,教師更多地明白教學得與失,你來我往的交流,使教學有效性得以延伸,也引導吸引學生將網絡學習不斷更新,促使學習觀念的轉變。
教研組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制作精細科學的網絡學習課件需要大量的時間,要在三年內實現學生的能力發展目標,需要教師間的合作,需要依靠教研組的力量。可根據年級的教學任務,集體備課,建立相關的教學資源庫,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這樣使得教學效果得以擴大。
2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即傳統課堂結構的翻轉,是指把“學生白天在教室聽講,晚上回家做作業”的教學結構翻轉過來,構建“學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識吸收與掌握的內化過程,晚上回家學習新知識”的教學結構,形成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知識吸收與掌握的內化過程、在課堂外完成知識學習的新型課堂教學結構。
3數字化學習環境下的醫學高校翻轉課堂初探
作為醫學高校,我校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并重,課程繁雜,課堂內容難度大,不易理解,課業繁重,課堂結構急需改革。基于此,根據翻轉課堂的理論以及系統化教學設計理論,筆者對醫學院校課堂結構的設計提供了如下思路:
3.1課前設計
3.1.1設計學習主題
將預設計課程按“知識塊”分成若干個學習主題,每個學習主題可以由一個或多個課時完成,以便教師開發課程視頻。例如解剖學骨學模塊中可以分為骨的形態、骨的構造、骨的理化特性等。此外,利用“最近發展區”的理論設計課前針對性練習測試,幫助學生利用原有知識完成學習新知識。
3.1.2制作教學視頻
在翻轉課堂中,知識的傳授一般由教師提供的教學視頻以及網絡的相關學習資源來完成。教學視頻可以由任課教師親自錄制或者使用網絡上優秀的教學資源。組織資源,收集學習資源,準備適當的學習材料,制作學習視頻和探究式案例。①根據教學內容(尤其是課程的難點重點內容),構建完整的學習體系。②以模塊設計學習視頻,視頻中增加導讀環節,通過導讀內容和單元知識測試,向學習者提出問題,引導學習者自主思考。在醫學課程中,我首先將每次課的課程重點內容置于PPT之中,然后通過話筒講解相應的知識點,同時進行圖片或者模型演示,這樣屏幕捕捉軟件可以錄制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講解,會記錄下演示的每一個步驟,同時每一個點都會有同步錄制老師的音頻講解。之后是將視頻上傳到數字化學習平臺上,學生只需要注冊學習賬號密碼即可以自行觀看并進行該課程的學習。
3.1.3課前針對性學習
觀看完數字化學習平臺中的相關教學視頻后,學生可以完成學習平臺里相關知識點的測試,如果測試過程中有困惑的話,可以反復觀看視頻,進行深度的強化。
3.2課堂活動設計
在前期學生自學之后,可進入接下來的學習活動。
3.2.1確定問題
教師需要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通過學習平臺的學習之后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有價值的問題,確定教學策略,如“講授”、“自學”、“討論”、“探究”等。如遇見學生普遍不明白的問題,可進行針對性的講授。在具體教學中,也可以根據所選問題對學生進行分組,小組人數可以根據具體教學條件而定。
3.2.2協作學習
如果問題比較單一,可以采用頭腦風暴法、知識競答方式組織教學;如果問題復雜,可以將問題分成若干子問題,并要求不同小組負責不同的子問題,然后,采用拼圖學習法完成學習任務,最后,各小組進行組間的協作式、探究式的學習討論,形成最終的答案。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通過“探究式案例”,組織學生以小組協作形式進行討論并實施,考察學生的課前視頻學習情況、綜合應用能力、團結協作及創新力。在探究式實驗的設計中,此環節主要結合不同專業將會使用到的具體應用系統進行設計,設計思路是通過項目的形式體現專業特色、實現基本功能、內容循序漸進、考察課程基本知識點的學習掌握情況。以“探究式案例”、“探究式實驗”和“課程視頻”為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自主學習動力和探究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以協作學習形式,進行自主探究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學習實踐的過程。根據課程內容和實施環節,設計體現專業特點的項目任務,引導學生完成項目,達到培養學生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
3.2.3學習評價
在學生學習活動結束之后,進行學生成果的交流,學生可以將學習成果上傳到數字化學習平臺的數據庫中,進行成果的分享,也可以通過課堂匯報、交流學習體驗、小組比賽和辯論會等形式進行評價。其中教師要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及時、有效的反饋,真正做到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個人評價和小組間評價、組內評價的有效結合。教師評價的內容包括問題的難易度、獨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小組學習中的個人表現、學習進度、小組學習計劃安排、成果展示情況等。評價要側重對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情況的考核,同時,強調考核學生在完成實驗過程中形成的實驗記錄、原始數據、活動記錄、交流情況、學習體會等內容。
4課程結構改革目標
借助信息化網絡環境下的數字化學習平臺,構建翻轉式教學課堂,實現學生之間互動、協作學習;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真正的以學生為主導地位,而自己則扮演“啟發者”角色的“引導關系”;教師之間可以動態交流教學經驗并及時獲取學生反饋的教學環境。最終實現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為核心,將理論知識、臨床實踐、人文素養、科學精神的教育與培養融為一體,形成統一整合的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殷旭彪,陳琳,李凡,王永花.基于設計的數字化學習環境有效性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2(1).
[2]周蕾.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經濟管理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設計[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