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3 18:34:3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優勢科目學習經驗總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二、初中生物微課程視頻資源教學的應用優勢
一是微課程視頻資源教學能夠有效抓住學生對生物知識的關注心理.生物學科中有很多關于植物的組成結構、動物的身體構成、動植物的生長活動等知識內容,這些知識的學習如果能夠結合視頻播放教學的形式,就能夠在短暫的幾分鐘時間內向學生們展示生物界活動的情況,將或微觀、或抽象的生物知識用具體、鮮活的形式教授給學生,一方面給學生留下深刻的記憶,另一方面也能迅速引起學生對生物知識學習的渴望.二是微課程視頻資源教學能夠清晰分解實驗操作.在傳統的生物教學中,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生物實驗的器具準備、實驗過程、操作細節等知識點時,總是受到授課形式的限制,通常以書本教材為依據,使用板書輔助,學生對課本上過程的文字敘述會感到枯燥,難以理解;又或者教材中的實驗示范說明和配圖,具有抽象性,部分學生難以避免將對操作過程產生疑問,不清楚如何將生物知識運用到具體實驗步驟中.此時,微課程視頻資源的應用能夠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舉例說明,在筆者的講授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二單元的《觀察植物細胞》一課時,安排實驗活動課程內容,學生從家里拿西紅柿、蘋果、土豆等植物的果實和根莖,通過微課程視頻教學觀看了實驗操作的要點和正確使用實驗器材的方法,有效避免了部分學生由于不會正確使用實驗器材,而無法完成實驗活動目標,也觀察不到植物細胞的結構,從而對生物實驗課程失去學習興趣.
三、初中生物微課程視頻資源教學的設計策略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6-0110-02
很多人都認為在寬松的環境下,人的心情就會變得非常舒服,而且大腦會非常興奮,很多創新的思維就是在這種環境下產生的。如果一個人始終處于壓抑狀態下,那么他的創新思維和思考就會停止,甚至會發展后退現象。文章就個人的工作中積累的經驗,進行了詳細地闡述,為美術教學提供了一定指導。
一、零壓力狀態學習
據有關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右腦可以通過學習美術得到很多的鍛煉,而且學習美術還可以對人的智商的提高有非常積極的作用。眾所周知美術生大都能表現得活靈活現,為什么呢?這是因為美術學習讓他們變得靈敏和聰明,他們對于空間的理解和色彩的辨別能力要比普通人和其他學科的學生要強的多。美術學習對于學生將來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例如在教育和科學研究工作中,他們的思維非常活躍,創新能力也比較強,所以會成為受歡迎的人才。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壓力導致很多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這也就導致了美術教育邊緣化。所以為了改變目前這種現象,教育部門應該把美術學習納入學校的日常教學。同時教育工作者應該從自身找問題,學生對美術課沒興趣也有老師很大的責任,美術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學方法上多下功夫,讓學生發現美術的藝術美,來吸引學生的注意。零壓力學習狀態,就是說老師在課堂中創造一種輕松的氛圍,讓學生做課題的主人。這樣學生們就會把自己的想法坦露出來,這樣也非常有利于老師發掘這些學生的優點。雖然零壓力學習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學習狀態,但是這是為學生減壓的一種重要途徑。學生平時的課程讓他們喘不過起來,當他們來到了美術課堂,讓他們感覺像是呼吸新鮮的空氣一樣,感到非常的清新,這樣美術教學的零壓力教學目的就達到了。其他學科的老師也應該注意學生的無壓力學習方法,給學生創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發揮他們的優勢。這同時是學校和教育界應該反思的問題,為什么現在的學生失去了天真的笑,為什么他們害怕學習。這一切都是學習的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壓力是可以有的,適度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壓力過大,不但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更會對他們的心靈形成創傷,讓他們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二、活躍教學氣氛
美術教學同其他科目的教學一樣,要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這樣學生才會感興趣。老師的態度首先要做到親切、和藹,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老師的外表和言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外表利索,充滿氣質的老師,才是學生最需要的。其次是老師的個人能力,老師可以拿出自己較為滿意的作品,在同學面前展示,讓同學們感到老師很和藹的同時,還給他們一種學習向往。那么你的教學肯定就成功了,給學生營造了輕松的學習氛圍,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才是一個老師在教學中應該做到的基本功。其次是多媒體的應用,多媒體作為一種教學的輔助手段,在美術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師可以將大師的作品通過PPT來給同學們展示,讓他們對大師的作品進行欣賞,讓學生對大師作品有了更直觀的了解。然后老師還可以將同學們的作品做成課件,然后在課堂上逐一播放,老師對其一一做點評,之后讓同學自己來對自己的作品進行點評。這樣課堂就沒有傳統教學那么枯燥了,學生們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現出來,肯定會非常的激動,然后他們會努力下次畫的更好。開發學生的想象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前面說過多媒體在教學中有很廣泛的應用。老師可以找到一些比較抽象的作品,讓學生觀看,然后對其進行點評。眾所周之,不同人對于一幅畫有著不同的見解和認識,所以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盡情的對這些作品進行點評。老師通過對學生點評的總結,然后發現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不足和優勢,這樣對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師只有了解了學生,才能更好的去教育他們。
三、師生共同學習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切忌高高在上,要和學生能玩到一起,那樣才能有好的教學效果。老師不僅要表現出自己優秀的一面,更應該表現出謙虛的一面。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和同學共同學習,共同進步。老師可以在課堂中布置作業,同時老師也和學生一樣,在課堂上完成作業。這樣學生就會因為心情的興奮而努力學習,老師還可以對每一位同學的作品進行點評,同時讓同學們對自己的作品提出他們自己的見解,達到師生同時學習的效果。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推廣到任何學科,不僅適用與美術教學。老師不能把東西嚼爛了送到學生嘴里,只能授之于漁,教授學生學習方法,遠遠要比教他們一個問題好的多。教師在通過和學生共同學習,可以總結出很多有益于將來教學的觀念,學生的思維是不受約束的,所以他們在很多方面的見解可能比老師還要前衛,所以師生應該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結合和相關教育者的交流,我總結出很多能提高學生上課氣氛的方法,而且都對其進行了實驗。經過不斷努力,這些方法已經有很多應用到了日常的教學當中,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讓學生在無壓力的條件下學習,這是一個教育者最應該思考的問題,這里包含了非常多的學問,對未來教育也有著深遠的影響。作為一名教育者,我的責任不是教會某一個學生某一件事情,而是要教會每一位學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只有讓學生學會了學習方法,才是學生的最大收獲,同時也是老師最大的期望。
參考文獻:
[1]趙廣軍.初中美術欣賞課淺見[J].教學實踐札記.
自學考試“專本銜接”是指符合條件的高職高專院校組織在校學生,在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主考高校的指導下實施助學輔導,參加高等教育自學本科專業的考試,為高職高專在校生在接受普通教育的同時參加自學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取得高一層次學歷或第二專業學歷的機會。
一、“專本銜接”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做出貢獻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提出構建完備的終身教育體系的目標和任務,所謂終身教育體系,是指教育系統為個人提供一生參與有組織的學習機會,使其不斷學習,提高素質,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光靠全日制教育是遠遠不夠的,自學考試的出現恰恰為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方便條件和現實可能性。而高職高專“專本銜接”作為我們國家自學考試領域實施的一種新型改革舉措,由于其在實施過程中的時效性、可操作性等眾多方面的優點,正越來越受到高職高專在校生的歡迎。
二、當前專本銜接開展存在的幾點問題
1、學生認識不夠
目前很多學生對“專本銜接”認識不夠,經常聽到學生問“專本銜接”是什么”,“它與自考有什么區別”,“我們要參加專本銜接需要具備哪些條件”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2、“專本銜接”學生心理健康存在隱患
通過調查問卷對參加專本銜接學習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進行過調查分析,發現參加專本銜接學習的學生學習心理壓力較大,情緒壓抑。在本科內容的學習中,由于基礎較弱,學習過程遇到問題和困難較多,無形中在心理上產生了一種失落感,自卑心理油然而生。在學習過程中當考試失利的時候,尤其是首次考試未通過的時候,很容易產生心理波動、失衡,甚至悲觀迷茫。此外,由于專本銜接發展時間較短,許多用人單位沒有看到專本銜接學生能力的復合性和應用性,反而計較他們是“專本銜接”而非“一般本科”。這些內在和外在的壓力都使專本銜接學生產生矛盾的心理。
3、教學過程照本宣科,缺乏生動性
很多自考助學教師認為自考考核的大綱已經確定,輔導老師按照經驗將重點、難點給學生指出來,學生努力去背這就可以了。但是現代學生要求很“高”,他們很難再去聽那些平庸的老師為他們講解知識內容,如果那樣他們寧可睡覺,他們更喜歡人生經歷豐富又能娓娓道來的老師。
三、終身教育體系下實施專本銜接的幾個措施
1、進行切實有效的宣傳工作
這里是一個圖片自考“專本銜接”政策是為鼓勵專科學生積極提高學歷的一大優惠政策,學校在開展“專本銜接”工作時,需明晰“專本銜接”政策,通過召開自考政策宣講會、任課老師的專業引導、優秀學生影響和帶動、網絡信息及分發宣傳資料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和解讀,讓學生可以全面了解到自考“專本銜接”的優勢和特點。同時結合家校聯系工作,讓家長也鼓勵學生參加自考本科學習,達到雙向引導的目的。在宣傳內容上重點突出,例如,介紹“專本銜接統考科目的綜合成績按校考成績、統考成績四六比例折算而成”的優惠政策,什么類型的學生適合參加“專本銜接”學習等。
2、建立自考學生特殊群體,關注其心理健康
鑒于專本銜接學生的特殊思想狀態,建立專本銜接學生的特殊群體,加強對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導非常重要。專本銜接的班主任或輔導員通過適時和學生溝通,當學生考試失利時和他一起分析具體原因,樹立學生繼續學習下去的信心。同時向學生說明在校參加專本銜接的優勢學習成本低,學習時間短,如果畢業后參加工作或進入社會再進行學習,一方面受時間和精力的制約,另一方面缺少了在學校學習的氛圍。此外還通過多種渠道,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專本銜接學生的綜合素質。
3、利用現代技術手段進行自學考試教學科目的改革
一個負責任的老師應當對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充分進行挖掘,以適應現代學生學習要求為導向,提供優質的教學產品服務。在改革的過程中,建設標準的多媒體教室,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教學,配合使用錄像、電影、演示等方式來維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知識一目了然,既直觀又系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以汽車空調為例,在為同學們講解時候如果只是按照書本先念一下汽車空調的概念,再講一下原理,學生早已酣睡淋漓了。如果在講解該問題時教師能將學生領到一個擁有實物汽車的專業實驗室,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同時結合多媒體選取相關影像資料,每放錄像到一知識點時暫停錄像講解知識點,緊接著讓學生動手操作,這種方式不但能夠提高教學質量,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專本銜接作為時展過程中的一個產物,隨著不斷的實踐和經驗總結,將愈加趨于完善,能夠更好地為社會培養出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應用型、實用型、職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林玉瓊.淺談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本銜接”對高職高專學生的現實意義[J].出國與就業,2010,(5).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50-0246-02
近些年來,絕大多數的高等院校都對計算機、編程等方面的課程愈加重視,例如,C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操作系統、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等等。隨著現在學生的綜合素質逐年提高,在這些課程的教育上一些古老的方法已經難以滿足新時代學生的需要,在知識的教授方式、課程的合理安排和最后的考察方法上都需要一種新的更行之有效的方案來綜合處理上述問題,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面對社會的綜合競爭力。
一、存在的問題
由于原本枯燥而簡單的教學方式已經難以跟上知識系統的更新和學生的需要,使得教學環節無法真正發揮和理論知識之間的紐帶作用。基本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觀念已經無法在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課堂之間搭建一條合理的橋梁,這讓教學變得愈加困難,學生也無法從課堂中收獲更多的知識。這種不合理的教學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教學方法的枯燥與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之間的矛盾
隨著這個社會的發展,計算機學科以及一系列的附屬學科的知識系統都在不斷地更新換代,這對正統的教學系統發起了強烈地沖擊,而最主要的影響自然是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的動力問題。當下傳統的教學方式還是用大量的知識強迫填充學生的大腦,讓學生沒有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慢慢喪失了發現新問題的能力,對新奇事物強烈的求知欲也在慢慢退化,只能被迫地學習枯燥的書本知識和早已定式的內容,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中國有句古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點明,只有先提高了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點和求知欲,才能一步步的讓學生自然地進入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游。學生能達到主動地學習才是目前教育界提倡的最好的教育理念。所以,目前,高校最冗待解決的問題便是如何激發學生主動的學習欲望。
(二)教學形式的單一與學生缺乏“實戰練習”之間的矛盾
當前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主要還是依托課本作為基礎,課本上的課程目錄基本上就是教學的大致流程,大綱的知識點也基本都涵蓋在整個課本中,而學生聽授老師的教課并不僅僅是來獲取課本上的內容,這些內容有些自學能力強的學生已經可以迅速掌握,而更多的學生急迫地想要得到書本上不能得到的東西,即為這些知識真正的應用方法。就如面向對象程序設計這門科目來說,書本上的語法內容即使通篇背下也是作用不大,有些知識點需要在教師教課的過程中現場演示,才能讓學生明白如何在程序運行過程中體現這些知識的價值,這才是讓學生快速掌握知識點的最佳方法,而且更是現在教育教學方法中需要改進的問題,要讓知識點的教學與具體的實踐演示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過程的單向性和缺乏與學生進行互動的矛盾
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標就是用合理簡單的語言來讓學生掌握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這個目標看似簡單,卻需要合理的教學方法作為依托,可是目前的教育方法主要還是強調教師單向模式的講授,而作為受體的學生只能在課堂上機械被動地聽課,這樣不僅使學生的知識接受效率偏低,長時間單一的聽課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會導致學生昏昏欲睡的感覺,這是教學改革上一個相當重要的矛盾,也是現在教學理念上一個急需創新的環節。現在最新的教學目標需要教師與學生更好地互動,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能夠更好地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中,也能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掌握知識,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改革解決方案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眾所周知,面向對象程序設計這門科目屬于大學基礎教育課程,是一種“語言工具”型的教育課程,其教學內容與許多相似的課程都相互聯系、相互影響。電子類課程極強的相關性注定了不能僅僅對單一的一門課程精通,還要對相關的課程有所了解,這樣做才能成為一個更加全面的優秀人才。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我們創造性地提出了將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和嵌入式系統這兩門課綜合起來學習,理由如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這門課是一門“基礎工具”類型的科目,主要涉及的內容是一些關于基礎語法和基礎編程,可以讓學生的基本編程能力迅速地提高,對C++語法概念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可是面向對象課程設計這門科目難度較低,實際應用度不高,必須有一個更好的平臺來進行實戰演練,而嵌入式操作系統這門科目的設計便能很好地彌補這一缺憾。嵌入式系統課程是一門關于便攜式移動設備開發相關的課程,課程內容是基于嵌入式系統開發板,涉及到Linux操作系統的平臺的編程等相關問題,是應用C++編程語言進行實戰演練的最佳平臺之一。如果能通過對教學計劃的稍作變更,在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中后期后添加部分課程用來進行嵌入式系統相關代碼的編程練習,是對學生編程能力的一個相當不錯的檢驗和提高的方法,而且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寶貴的編程經驗,從而可以讓書本上的知識在學生的腦海中融會貫通。
(二)教學模式的改革
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育業內已經廣受國內外教育專家所詬病,傳統的教學模式單一乏味,會導致大學課堂氣氛壓抑,學生昏昏欲睡,直接導致其學習效率過于低下。而本文便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一個創新性的教學計劃:開放式教學理念。這一理念可以定義為學生和老師的雙向互動教學,由老師傳授學生的基本知識,由學生自己來處理問題和改進問題。例如,在課堂上老師講述C++課程中“for循環”這一語法過后,可以提出一個討論話題:如何用C++編程語言來解決著名的數學邏輯問題――“漢諾塔”問題,而后學生便可以分為若干小組,分別分析其中的數學模型,思考程序的大致運行流程圖,而后以組為單位在講臺上進行大致演示。不同小組的學生也可適當地進行競賽,在競賽中通過不同小組的展示來分析自己的思路中有什么優勢,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可以借助他人的思想來使自己的程序更加的完善,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來對自己的程序進行總結與分析,又可以讓老師知道不同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而且不會壓抑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這種模式的優勢來源于同學之間的思想交流,遠比單單從課堂或者書本上的知識來的更加直接,更加易于接受。而這種教學模式的最終裁定者仍然是老師,授課老師可以將學生反饋出的思想進行評判,褒獎其中的優點,指出存在的不足,這種有的放矢的評講模式更加貼近學生的思維理念,獎罰分明的評判方式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這樣的改變既可以加強課堂的趣味性,又可以讓學生充分享受到編程的樂趣,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也加強了互動,是有一舉兩得的功效。
(三)教學細節的改革
著名學者汪中求說過這么一句話,“細節決定成敗”,同樣,通常情況下,在教學過程中重視細節的老師會博得學生的喜愛,相應的教學質量也會提高。而這里我們就提出兩個仍需在教學中改變的細節:課堂藝術和課前準備。何為課堂藝術?就是身為授課老師,要盡可能用自己的課堂感染力來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要發揮學生學習編程語言的主觀能動性。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編程語言濃厚的興趣呢?這就必須要求授課講師在傳授知識時不能太過于書本化,多舉一些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系的例子。例如,在面向對象程序設計這門課上,可以通過課堂上提出上網安全密碼程序的設計問題,以及小型網絡病毒程序的開發等問題來提高知識的新鮮感,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做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能讓學生從中明白到語言的實用性和趣味性,讓學生能自發地坐在計算機前面來動手實現,設計自己的程序,而不是單純模仿書本上的程序。當有了學習的興趣自然而然地有了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效率自然便有了顯著的提高。細節的把握僅是提升學習的興趣還不夠,還需要在授課的準備過程中加以變化。目前還說,語言類課程的主要授課方式還是要以PPT作為輔助,而一套PPT的設計精美程度直接影響到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課效率,一副僅僅含有枯燥的文字和繁瑣的代碼的PPT是無論如何也吸引不了學生數個小時的聽課注意力的,所以在備課過程中,教師需要在PPT適當的地方添加一些有趣的動畫或者各種文字效果,這樣便可以盡可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課堂不至于太過枯燥乏味。
通過大量的經驗總結和學生反饋,本文總結了現階段教學方式存在的“三大矛盾”,而為了解決這些突出的問題,本文提出了一個解決這些矛盾的方案,即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細節三方面的改革方案。當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些方案還需要通過現實的驗證,不過,相信通過我們不斷的努力,改革后的高校教學成果一定會得到顯著的提高,學生也會愛學習,更愛上學習。
參考文獻:
[1]張迎新.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4).
[2]朱清華.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教學改革[J].教書育人:大學頻道,2005,(4).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b)-0157-01
制藥工程專業是教育部1998年在對高校本科專業調整時設立的專業,適應我國醫藥行業的需求[1]。制藥工程是涉及化學、藥學、生物學、醫學和工程學等的交叉學科專業。自制藥工程專業建立以來,設有該專業的高校就在不斷開展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教學改革、課程建設改革等,目的在于培養制藥工程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出醫藥行業企業需要的藥學人才。
藥物分析是制藥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也是職業藥師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2]。藥物的檢查、鑒別、含量測定是藥物分析的主要內容。制藥工程專業的學生必須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為了提高教學效果,牢固學生的藥學理論知識,更好地使學生掌握藥物分析的實踐技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我們必須結合課程特點在藥物分析教學過程中不斷查找存在的問題,總結經驗,對教學內容、方法和方式進行改革。
1 藥物分析的課程特點
有藥物的地方就有藥物分析。藥物分析貫穿著藥物的研究、生產、供應和使用的各個環節。實際的藥物分析包括取樣、藥物雜質檢查、真偽鑒別和含量測定等。這也決定了藥物分析是一門涉及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儀器分析、藥物化學、生物化學、藥劑學等多學科的強綜合性和強實踐性課程[3]。
2 藥物分析的教學改革
2.1 教學內容的實用性
考慮到基礎課和專業課知識點的承接,推薦人民衛生出版社的《藥物分析》第6版(劉文英主編)作為教材[4]。該教材擴展了藥典中的規律性知識,增加了分析代表性藥物的新方法和新技術,對利用特殊方法進行分析的藥物進行了重點介紹[5]。
藥物分析和分析化學、儀器分析這3門課程在教學內容上互為基礎,相互交叉。在藥物分析教學中加入分析化學和儀器分析基本原理的學習,使三者相互穿插,互為補充。
此外,在教學內容上應適應醫藥行業企業的需求,有側重點的選擇藥物分析的內容,結合實驗分析,重點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態度;強化檢查、鑒別和含量測定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掌握儀器分析中藥物分析的新方法和新技術。
2.2 教學方式的多樣性
2.2.1 設置課堂懸念
在藥物分析教學中設置懸念,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性,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還能增加授課魅力[6]。如果完全按照課本講,學生易厭倦,精力不集中,甚至睡覺。因此,老師需要把枯燥抽象的內容變得生動直觀。讓懸念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學,帶著急切想找到答案的情緒學,讓學生主動起來。
2.2.2 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案例剖析,引導學生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有針對性地研究討論,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點的教學方法[7]。
2.2.3 雙語教學
具有良好的國際交流能力可以更好的學習和掌握藥物分析新理論和新技術。雙語教學為學生創造與專業外語“親密接觸”的環境[8]。
2.3 教學手段的先進性
2.3.1 多媒體結合“板書”
圖、文、聲并茂的多媒體不僅可以將抽象的理論直觀、生動、形象的表達,還能增加信息容量,提高教學效率[9]。但有時多媒體會出現知識量過大而無從下手整理的問題。采用多媒體結合“板書” 教學[10],就是將生動、形象的動畫內容和簡練、突出的主線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加牢固。
2.3.2 網絡課堂
建立的網絡資源可以包括課程學習、儀器設備、相關知識、答疑測試等模塊[11]。在“儀器設備”模塊中提供大量的視頻和模擬動畫等多媒體資源。學生訓練時產生實訓效果,真實、形象、生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相關知識”模塊安排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儀器分析、藥劑學等學科內容,以擴展學習范圍,加深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2.3.3 混合式學習
混合式學習同時具有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的優勢,關鍵在于教學活動的設計。良好的教學活動設計能夠有效地克服課程教學時間和空間上的缺陷,促進師生交流,提高學習效率。在藥物分析課程教學中應用混合式學習模式,能夠激發并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能動性,提高教學質量[12]。
3 結語
藥物分析教學改革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教學方式的多樣性、教學手段的先進性上。因此,建議在藥物分析教學過程中以“加強基礎訓練,注重能力培養,貼近生產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為原則,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作為教學目的,突出教學重點,使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先進手段,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自主性,使制藥工程專業的學生熟練掌握藥物分析的實踐技能,具有較強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林貝.獨立學院制藥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陜西教育,2010,3:78.
[2] 何道航.淺議制藥工程專業藥物分析課程的教學[J].廣東化工,2007,34:93-94.
[3] 徐溢,郝敦玲,盧倩,等.藥物分析教學改革的思考[J].藥學教育,2007,23:40-41.
[4] 覃亮,路寬.探討制藥工程專業藥物分析課程教學[J].廣州化工,2011,39:151-152.
[5] 劉文英.藥物分析[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8.
[6] 黃海英.藥物分析課堂教學中“懸念”的設置[J].衛生職業教育,2007,24:53-54.
[7] 馬廷升.案例教學法在藥物分析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J].藥學教育,2006,22: 35-37.
[8] 陳紜,李俊,陳飛虎,等.藥物分析教學方式改革[J].安徽醫藥,2008,12:822-823.
[9] 鄭敏,侯玉華.藥物分析技術基礎[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6.
出生在農村的孩子,他們的生活貧窮落后,教育資源相對匱乏,見識也遠不如城市里的孩子,但是他們有一雙雙比城里的孩子更渴求知識的眼睛。他們更希望能開闊眼界,將來能走的更高更遠。這一切,都需要通過努力地學習才能達到。而美術這一門在農村地區常常被忽視甚至被遺忘的學科,卻是提高農村孩子審美觀念和審美道德情操的一個關鍵所在,也是幫助孩子們開發智力、發展想象力,開闊思維和眼界的理想途徑。作為一名農村地區的初中美術教師,我一直在思考怎樣能盡力去上好每一堂美術課,讓孩子們多一些收獲。現將我在農村工作5年來的經驗總結起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靈活運用
美術課不同的美術工具材料、不同的手法可以呈現出風格不一、多姿多彩的美術作品。千萬不要以為美術工具材料就只能去商店里買,農村地區的自然條件有它的優勢,能隨處見到找到很多好的天然的不花錢的美術材料和工具。如:蔬菜、樹葉、石頭、花朵、樹枝、廢舊的報紙或者瓦楞紙等等。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引導學生從身邊發現好的工具和材料,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些隨手可得的東西來嘗試創造不同的美術作品,在嘗試的過程中老師給予必要的指導,讓學生體驗創造的樂趣,理解美術的多樣性。例如,石頭畫、粘貼畫、撕紙造型,紙卷雕塑、拓印畫等等,這些花費少又漂亮的美術作品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想像創造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勤于動眼動手動腦,提高學生藝術綜合素質。
二、教學內容的選擇要切合實際
要上好農村初中美術課,僅憑教科書是不行的,因為教材內容往往與實際有差距,農村的教學也跟不上教材的需要,所以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順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結合本地區本學校的地方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對原有教材進行合理的增改。多補充一些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學生樂意去學、教師擅長教或具有某些特殊意義的內容。適當減少一些脫離學生實際,很難實際去操作的課程。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發現美,鑒賞美,并創造美。讓學生學以致用,能利用學到的知識來美化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這樣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自然會自覺主動的去學習美術,并喜歡美術課。
三、利用各種時機和方法,培養孩子們的藝術感覺和藝術氣質
美術教育要把孩子們帶到一個美的世界中去,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看多鑒賞,如講解大師的作品,農村孩子沒有機會看畫展,老師可以多收集一些圖片、資料給學生看,給他們講解相關知識,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組織學生到郊外觀察大自然,講述優美的童話故事,聽音樂等等,提高他們的對美的感受能力,同時也能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真摯美好的感情、陶冶他們的情操。 使孩子們感受到濃厚的興趣,從而愛好美術這門學科。這也是上好農村美術課的一個重要方法。
四、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和方法
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考慮到孩子的身心特點,努力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滿足他們愛玩、額動的心理需求,進而使課堂上妙趣橫生,生機勃勃。老師在課堂上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使學生充滿好奇和激情的學習。比如把學習和游戲結合起來,讓學生玩的同時把該學的知識都學會了。我經常會把我的教學內容編排成各種游戲,如分組畫畫比賽、圖畫接龍、自創服裝秀等等 ,有時候穿插一些其他科目的小故事或者是笑話等等。學生很感興趣也很開心,每次上完了都很期待下一堂美術課。農村初中的班級有的一星期只有一節美術課,這樣他們每個星期都很期待美術課的到來,這樣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很輕松,學生們學得也很愉快。教師要善于利用農村有很多優美風景的優勢,多帶領學生去戶外寫生。多畫畫自然的山水、花草樹木、蟲魚鳥獸,教會學生去觀察自然、積累繪畫經驗,提升學生的審美趣味。
五、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充分應尊重孩子、民主平等地對待他們,給予他們積極的指導性的建議,理解他們,尊重和傾聽他們的心聲 ,為他們創造一種自由、愉快和諧的民主氣氛,讓他們能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游戲狀態中無拘無束地學習和創作。從而讓他們養成樂觀自信的良好品質。
隨著國家對科技教育的高度重視和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中學科技教育類校本課程(以下簡稱“科技類校本課程”)實踐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目前,許多中學已經著手相關實踐,但由于科技類校本課程開發是一個新生事物,一線教師缺乏課程開發的理論指導和經驗積累,在實踐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和困難。本文對兩所中學的科技類校本課程進行了調查研究,意在了解中學科技類校本課程的實踐情況,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思考對策,以期充分發揮這類課程的教育功能。
一、中學科技類校本課程實踐的現狀調查
(一)調查的實施
調查采取了目的性抽樣,即根據研究的目的選擇有可能為研究的問題提供最大信息量的樣本。本研究選擇了重慶市J中學和w中學作為研究對象,一是兩所中學開展科技教育工作的時間長,經驗豐富,在同類學校中具有代表性,能為本研究提供最大信息量;二是出于對城鄉差異性的考慮,選擇了位于城區的J中學和位于農村的w中學;三是兩所中學都申請了科技教育的課題,與本研究有相關之處,有助于雙方更好地交流溝通。
本研究采取半開放式訪談、觀察和實物收集等方法。訪談提綱根據校本課程開發已有理論與實踐成果的總結,并結合中學科技教育的特點,主要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以及問題和困難等方面來擬定。實施時,我們邀請一線教師座談,盡量保證訪談在一種自然、輕松的氛圍中進行。另外,研究還輔之以非參與式觀察和實物收集,以補充、完善、驗證訪談材料。
(二)調查的結果
J中學是一所城區重點中學,科技教育開展較早,主要參與傳統科技項目的比賽。J中學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抓信息技術教育,到2000年成立了信息技術中心,近幾年又加入了機器人教學、無線電測向等項目。目前,J中學已將科技教育定位為學校的一個特色項目,科技教育的內容逐漸規范,目標逐漸清晰,科技教育活動的開展對促進學生的發展和學校文化建設、特色創建等起到了積極作用。
w中學是一所農村普通中學,科技教育從早期的課外活動內容擴展為科技教育課程模塊,并明確將科技教育作為學校的特色項目來打造,希望以此促進師生和學校的發展。近年來,w中學的科技教育更加注重挖掘和利用地方與學校資源,科技教育在生物學科方面成績明顯。
調查發現,兩所中學開展科技教育時主要采用活動和課程相結合的方式。科技活動以比賽項目為基礎,備賽期間,平時的常規活動完全為比賽服務,如培訓與制作、篩選作品等。同時,學校還開展了科技節、參觀考察、外出調研等活動。科技教育也以課程形式來展開,如兩所中學初二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高中的研究性學習等;也有教師自己開設課程,如J中學的輕松發明實踐課,而w中學正在組織編寫科技教育教材。
就學校方面來看,兩所學校都在盡量創造條件保證科技教育的開展:組織上由書記或副校長專門分管科技教育,建立專兼職教師構成的團隊并由經驗豐富的專職教師擔任領頭人,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物質上學校提供經費支持,購買相關實驗用品和器材;制度上做到年初有計劃,年末有總結,上課有教案。
在評價方面,J中學在初三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中有一個科技活動能力測試模塊,主要通過課題報告的形式來評價學生;學校每年舉行“科技之星”評選活動;中考、高考實行加分制度;此外,學校在中考招生中單獨投放指標,招收“科技特長生”。w中學把綜合素質評價作為初中生結業水平的評價項目,其中以非書面結業方式評價科技教育的成效,學生在科技比賽中獲了獎,高考時可以加分。
二、中學科技類校本課程實踐的經驗與困難
(一)取得的經驗
1.將科技類校本課程納入學校課程體系
在國家頒布的課程計劃中,對校本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比重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即由地方或學校選用或開發的課程占全部課程的10%-12%。調查發現,兩所樣本學校對這個部分的課程予以高度重視,將過去課外科技活動的內容提升到校本課程的范疇加以建設,通過對這些內容的“課程化”“校本化”改造,使之成為目標清晰、內容規范的課程,而且能夠更好地照顧學校的實際和學生的需求,從而提高了這類課程的適應性。
2.規范有序地開展校本課程實踐
校本課程實踐是一項目的性強、程序規范的工作,需要開展學情調查、學生需求分析、辦學經驗總結、課程開發可行性論證等準備工作,然后圍繞具體科目的科技教育課程,進行目標定位、內容選擇與組織、相應學習活動方式設計等各項工作,之后才是付諸實踐、效果測評等工作。以上所有環節都是規范有序的。
3.將科技類校本課程開發與學校特色創建有機結合
兩所樣本學校結合學校已有辦學成績和經驗,有意識地將科技教育作為學校的特色來打造,并通過規范地開展校本課程實踐來形成和彰顯這一特色。事實表明,這種扎根于學校土壤之中又建立在已有經驗之上的、符合學校傳統和特色定位的校本課程,往往具有內生性、適切性、穩定性、優良性等特點,能夠成為體現學校辦學水平的“亮點”。
4.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科技類校本課程實踐為學生認識世界、探求科學奧秘、鍛煉實踐能力、培育創新精神等,創建了一個生動活潑的“舞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能動實踐,極大地激發起學科學的興趣,不斷增強科學探究、創新思維的能力。學生在各種比賽中獲獎,他們的小發明、小創造還申請了專利等,這些都足以證明科技類校本課程實踐的成效。
5.帶動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從事校本課程開發的相關工作,需要更新課程意識、學習掌握與課程開發相關的知識和技術,而實際的課程開發實踐也使教師的課程開發、課程實施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這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會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調查中,一線教師的收獲體會也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二)面臨的困難
調查發現,兩所學校的科技類校本課程實踐還面臨以下困難,這或許也是其他一些學校開展科技教育類校本課程實踐所面臨的共性問題。
一是思想保守。受升學考試影響,中學對非統考科目的重視程度往往不高,科技類校本課程也屬此列。加之校本課程開發投入大、見效慢,難以得到教師的認同和支持,表現為教師參與校本課程開發的主動性不夠。由于對科技類校本課程內涵和價值的認識不充分,教師局限于教給學生一些實用的科技知識,忽視了這類課程本身的教育價值,導致科技教育處于低水平狀態。
二是經費不足。科技類校本課程實踐對物質條件要求較高,學校辦學經費有限,難以及時滿足相關需求,致使開展科技教育的設備、材料不足,許多項目無法開展,如J中學連最基本的制作工具都無法購置齊全。
三是時間不夠。由于學校一般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或周末開展活動和培訓,學生因為補文化課或參加其他活動而缺席的現象較為嚴重。
四是內容分散。由于科技教育涉及多項內容,其在內容的統整上還處于探索階段,致使課程內容較為分散;略顯形式化和表層化,內容的難度、體系等尚待完善。
五是師資有限。科技教育活動的開展需要專業知識豐富、動手能力強、有責任心和教育理想的教師,。但這樣的教師只是少數,在數量上遠遠不能滿足科技教育的實際需求。另外,對教師鼓勵政策的不明確也影響到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三、中學科技類校本課程的功能定位和實踐策略
(一)全面認識科技類校本課程的功能
1.科技類校本課程的育人功能
課程作為一種文化具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體現一定社會群體的文化;二是課程本身的文化特征。因此,課程不應僅是工具性的存在,還應是文化的主體性存在,而“一種文化作為課程的價值主要在于育人”。科技類課程既要再現人類已有的科技成果,更要為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創設一條“通道”。由此,這類課程的育人功能可包含四方面內容:知識技能及智力、能力層面;觀念精神層面,內含于科技文化中的平等、自由、求真等精神氣質,有助于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批判精神、民主觀念、獻身精神等品質;道德規范層面,科技負載著價值,科技課程要揚善抑惡,發揮道德教育的功能;審美層面,通過科技教育來培養學生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的能力。
2.科技類校本課程的文化建設功能
“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并促成學校文化的創生”,因此,科技類校本課程開發既是學校文化發展的需要,也是創新學校文化的途徑,具有文化品性的科技類校本課程,必定離不開學校文化這個大環境。這類課程需要經歷“校本化”的改造,必定浸潤著學校本身的“文化養分”,體現學校的教育哲學,承載學校的歷史傳統,彰顯學校的特色風格,最終校本課程本身又成為學校文化的特定“符號”和“載體”。同時,校本課程開發使學校真正享有自,帶動課程體制、課程觀念及學校文化的更新。
(二)正確處理科技類校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系
校本課程在學校課程體系中只占很小的比重,科技類校本課程又是校本課程中的組成部分,其比重更小,但任何課程之所以能夠成為課程體系中的組成部分,必定是因為這類課程具有其他課程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和作用,而不能視其比重的大小來決定重視程度和實施深度。首先,科技類校本課程由于是學校自己開發的,所以能適應學校的現實條件,也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其次,由于科技教育課程不以單純的實用知識技術傳遞為目標,旨在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科學素養,是其他課程所不能替代的。
既然科技類校本課程有著充分的存在理由,它就不應該被其他課程“湮沒”或“擠占”。在實踐中,學校要注意這類課程與其他課程類型的關聯。首先,國家課程中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與科技類校本課程之間應該實現有機結合。國家課程保證科技教育的基礎目標達成,如各科目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等;科技類校本課程則重點關注擴展性目標的達成,如及時補充新的科技知識,引導學生關心社會,綜合運用科技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其次,科技類校本課程與學校文化建設、特色創建的有機整合。學校澄清辦學理念、定位辦學特色,并以此指導和規范校本課程實踐是十分必要的。科技類校本課程作為學校的特色文化,不僅要符合學校文化的價值取向和目的要求,而且要充分挖掘和展示這類課程本身的文化特質,如民主、自主、合作、協商的課程開發制度,師生在課程實踐中所體現出來的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善于合作、追求創新的精神風貌,等等,這些課程文化要素必定有助于學校文化的完善和發展。
(三)保證科技類校本課程的質量和實效
針對中學開展科技類校本課程實踐所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學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提高這類課程的實效。
1.課程化
課程化的主要任務是整合,把科技教育相關活動如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課題活動、科技培訓、課外活動等統整為一個課程模塊,即科技類課程。這類課程首先從科技文化育人的角度設定總體目標,然后分解出子目標。內容上,學校應將科技活動與學科學習結合起來,以學科學習為主,通過學科內容的延伸拓展,開發一些既能體現學校特色又能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以滿足學生自主發展的科技類校本課程。在實施中,學校應將科技活動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以減少投入,提高效率。評價方面,學校應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為標準,采取他評與自評結合、書面與非書面評價結合等多種方式。
2.制度化
制度化是群體和組織的社會生活從特殊的、不固定的方式向被普遍認可的固定化模式的轉化過程。制度化能將成員的命運與組織的興衰聯系在一起,加強集體的內聚力,從而有助于形成團結進取的文化氛圍。學校科技教育團隊是由校長、教師和學生構成的共同體,經過長期交流與合作,團隊成員逐漸形成一致的價值取向,確立共同的教育觀念,形成相應規范以保證科技教育的有序開展。
3.個性化
個性化作為一種教育思想,強調尊重人和人的個性、提倡個性潛能的發掘和良好個性優勢的發展,主張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弘揚教育的特色化。不同學生、不同學校之間存在差異,差異顯示著個性。校本課程是體現差異、形成個性的重要路徑。對于學生,它滿足不同個體的需求,以促進其個性發展;對于學校,它立足學校文化而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就科技類校本課程而言,學校需要在具體項目的開發上認真分析學校內部需求,充分利用周邊課程資源,開發出個性化的科技類校本課程,以特色項目提升科技類校本課程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93
企業培訓良好外部條件的建立是提高培訓質量的根本保證,而培訓的各個環節則會直接影響培訓質量,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提高培訓質量。
一、做好培訓需求預測
需求分析的核心就是通過對企業及其員工的現有與應有狀況的差距分析,來確定是否需要培訓及其培訓內容。煤炭企業的教育培訓需求分析的方法具有多樣化,可采用全面分析的方法、工作任務分析法,也可采用績效差距分析法等來進行需求預測,從而保證培訓的針對性和科學性。許多培訓質量差,與培訓需求預測不精確有直接的關系。
二、開發適用的培訓課程
培訓課程在整個培訓活動中具有核心地位,但在實踐中企業培訓課程照搬普通學校教育課程的培養目標,教學計劃和評價標準成司空見慣的現象。培訓目標一經確定,就必須研究開發構建一個緊扣培訓目標的課程體系方案。確定這一方案,必須根據課程目標所界定的規格層次及崗位的職責任務,科學合理地組合課程結構、內容及其教學目標,并且做到:(1)以能力教學為核心。職業培訓的最大特點,是突破能力訓練,知識理論是能力的補充。課程開發必須圍繞職業能力這個核心,確保和項目有相應的課程或課程模塊。(2)以操作目標體系為框架。圍繞能力教學,以職業資格標準和企業需求為依據,按照項目的要求,強化操作比重,淡化概念和推理。課程目標的分解和具體化都要體現以操作為主的原則。
三、開發適用的培訓教材
培訓教材質量如何,在某種意義上講對培訓質量高低有決定性的影響,行業培訓教材 本來就缺乏,再加上各企業生產、經營、地質條件不同,更沒有現成的培訓教材可用。即使有現成的培訓教材,往往也不能緊密結合本企業的生產實際,必須對已有教材進行編輯修訂。因此開發培訓教材顯得尤為重要。
1.教材的開發的方法有:(1)科學歸納法。就是將與培訓專題相關的零碎不全的資料信息,按一定的模式歸納整理,并進行加工提煉后,形成序列和專題,并經反復加工,適用當媒介記錄下來論證后形成培訓教材,如安全培訓教材,有些就是對若干事故的歸納提升后形成的。(2)科技同步法。指培訓教材的開發要緊隨最新科技前沿發展,將業內公開的最新科技資料,如使用說明書,文獻資料,專利技術,操控說明,經過適當的修改,編輯或加工,就是一份很好的培訓教材,對煤礦企業的機電設備操作人員、維護人員使用的培訓教材開發可用此法。(3)科研法。對于一些前沿科技培訓教材開發,可采取組織科研攻關,參與科研攻關等方式進行開發。科技質量高。而又存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的內容,通過科學實驗予以確認,對科研過程進行較詳細的觀察、記錄、整理、歸納成為教材。(4)科學預測告法。通過組織專家、學者等權威人士,對某些培訓科目課題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廣泛的討論分析,最終達成共識,適應超前編寫所需材料。(5)經驗總結法。將工作生產崗位中的創造發明,及技能大獎獲得者的崗位技能經驗、案例、應急處理方法等進行系統整理、歸納,經過去粗取精后,整編成教材。(6)交流研討法。就某一培訓領域培訓內容展開雙向或多邊、多領域科學的經驗交流,將交流后的經驗、觀點理論、做法,經過分析論證,取其有關部分編輯成培訓教材。(7)案例轉型法。大范圍搜尋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各類案例,可以成為很好的教材開發素材,經專家加工后,形成有價值的系列教材。(8)網上收集歸納法。從網上收集世界各地的素材,下載收集后,再進行編輯,其做法可極大豐富教材內容,使之與時代保持同步。
2.培訓教材開發的基本要求。要查漏補缺,對培訓中急需而且又沒有現成教材可用的,要優先開發,保證培訓急需。做到:短,即教材要適應培訓周期短的特征和短期培訓特征,不斷開發出內容簡練的教材。快,即教材開發要快,注意時效性,要與生產活動保持同步。變,即教材內容要隨環境變,隨生產工作的重點難點變,隨科技、新設備在生產中的應用變。新,即教材的內容要不斷補充新知識、新技能。只要滿足這些要求,我們的培訓才能滿足生產與發展需要,才能保證培訓應有的效果。
四、加強培訓師隊伍建設
培訓課程確定之后,師資水平高低決定著課程的成敗。人員數量少,女教師偏多,業務素質較低,是目前煤炭企業培訓師資的突出問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專業技術人員不愿做教師,女教師按規定不能到井下鍛煉,因此缺少一線生產經驗,只能講解一些簡單的理論知識。業務進修機會少,導致培訓課質量差,一些教師甚至沒有學員的水平高。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培訓工作的當務之急。
由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不斷發展,對職工培訓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單憑專職教師隊伍已不能滿足培訓工作的需求,企業也不可能配置眾多門類的專職教師,建立一支兼職教師隊伍是企業職工教育發展的歷史必然,就必須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聘請廣大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逐步形成“專職教師要精、兼職教師要全”的新局面。在專家和拔尖人才隊伍中聘任兼職教師,是發揮資源共享優勢,是企業提高員工隊伍素質的必要保證。
五、建立科學的考核鑒定制度
培訓考核鑒定是培訓工作的最后一環,對培訓質量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沒有考核的培訓往往是無效的培訓。
(一)突出考核鑒定工作重點。在實施技能鑒定中,首先鑒定特有工種崗位的職工,然后在通用工種中推廣開。對技術工種職工首先進行初次定級鑒定,達到一定規模后再開始晉級鑒定。
(二)統一考核標準。結合單位實際統一職業標準、統一培訓教材、統一考核命題、統一考務管理、統一頒發證書。對不符合本企業情況的可以修訂。既能達到規定、規范要求,又突出單位實際,滿足企業實際要求。
(三)改進考核方法。在實際考核鑒定工作中,常常都是筆試,這是考不出實際技能的。專業理論考試可采用閉卷筆試考核。實際操作技能考試必須采用生產現場或模擬操作考核方法,當場確定考核成績。技能答辯由考評員根據技能與業績總結報告技術論文現場自述及解答問題的情況,綜合確定成績。
(四)逐步建立考核鑒定復評制度。為防止一評定終身,促進職工不斷學習技術,建立定期復評制度,淘汰技術落伍的。
總之,煤炭企業員工培訓要想發展中前進,在前進中謀求發展,就必須要面對企業現狀,根據生產實際,在新形勢下不斷的探索員工培訓的新方法、新途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員工培訓的質量得到不斷提高,效果得到不斷增強。
1.1教學方式影響課堂教學低效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大部分老師清楚地認識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學生是學習主體的口號,在教學過程中將知識傳輸與技能培養相結合,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積極向上的思維方式等要求和目標,但是受傳統初中地理應試教育和本位觀念的影響,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無法將自己是課堂的主角,學生僅是接受知識的工具等觀念摒棄。例如:在“全球氣候帶劃分”知識學習過程中,課堂講師把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當有學生問:為何如此劃分,劃分的依據是什么等問題,老師就用這是某著名地理學家經驗總結而來的予以解釋,久而久之,學生對老師傳授的知識全盤接受,并牢記于心以備應試之用,在本應緊張的課堂教學秩序中,學生的思考慢慢轉化為記住老師的話語。
1.2老師教學目標的影響學習過程中,老師是學生的模板,學生是老師的模仿者,老師制定的教學目標不僅關乎課程進度,還與學生學習效率息息相關。現今中國教育無法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老師需要教學結果,學生需要學習成績,老師在無形的壓力下在教學準備過程中只看重地理知識傳授,而忽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慢慢使初中地理教育變得枯燥乏味,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者在課堂教育提問這一環節,很多老師發起的提問大多是教材原文中可以找尋的知識,學生每當遇到提問環節首先做的不是思考,而是翻找教科書,同時提問過程中由于學生直接將教材上的語句論述出來,不摻和任何個人思考,老師聽到答案的時候為了趕課程進度,經常會中途阻止學生繼續回答問題。
1.3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二十一世紀的花朵,當今社會條件下的學生由于受到傳統教育思想觀念的影響,課堂上只要專心聽老師講解,牢記老師的授課內容,對自己的疑問、觀點等一帶而過。部分老師在學習新課程改革要求后,嘗試在課堂上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開始講課之前,為學生提供時間瀏覽本節課要講解的內容,然而效果并沒有老師想象的好,在自主學習的時間里,學生把這段時間作為課堂休息時間,有發呆看小說的,也有與鄰桌竊竊私語的,真正看老師要求的內容的同學相對較少。除此之外新課改要求中的合作學習在現今教育過程中無法完全體現,課堂上,當老師要求分組討論學習的時候,大部分學生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對老師所給的問題毫無興趣,無法找到問題的切入點和落腳點,為此出現部分同學組聊天,部分同學圍繞并非重點問題的“重點”展開討論和爭執,慢慢出現極端化,對地理這門科目相對喜愛,平時對相關知識進行積累的學生經常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展開激烈討論,而在平時學習生活中對地理相關知識有所忽視的同學則把合作學習時間當成課堂休息時間,默默聽取其他同學的觀點。
2.針對上述原因提出解決措施
2.1針對教育方式的解決措施教師在施教過程中為了提供高質量教學,應摒棄傳統教育中自己是“主宰者”的觀念,重視學生的學習觀念,對學生進行思維方式培養。備課的時候,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資源,如經典教學視頻、教學文檔并結合自身經驗,借助多媒體等工具將知識點以更好的方式展現給學生,以此從主觀和客觀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2教學目標解決措施中國教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頗深,短期內無法根除,因此老師應該換個角度思考,在應試教育條件下,為了讓自己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拿到優異的成績,老師應該積極響應新課改,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在課堂講解過程中將重點放在課程導入點上,短時間內有效使學生接受知識。除此之外,在課堂提問環節,老師應該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知識點掌握程度及教學進度的基礎上設置,使學生不僅可以在回答問題之前積極思考,回答問題后重拾自信,而且可以加強學生的素質培養。如講解“局部氣候”的時候,老師可以在講解途中設置類似“中國氣候類型分布與局部氣候類型的相關性”等問題,不僅可以檢驗學生的知識點掌握,而且可以加強新知識點記憶。
21世紀是一個以知識經濟和經濟信息全球化為主要特征的時代,世界經濟的日益全球化和一體化與中國對外開放進程的加速,現代社會科技、通訊、經濟、文化的進步,使世界變成了“地球村”,交往更加密切。語言人才不再單單只是能熟練運用一門外語的專才,而是能同時運用兩三門語言的通才。法國的高等教育水平堪稱世界一流,因此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法語二外課程,研究法語作為第二外語教學的工作,也就迫在眉睫了。
一、法語二外教學現狀
《法語大綱》明確規定:“大學法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一定的閱讀能力,初步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使學生能以法語為工具,獲取專業所需,為進一步提高法語水平打下較好的基礎。”蓋房子最重要的是搭地基,對于法語二外教學,打基礎就是最重要的。學過法語的人都知道,法語確實是一門很難的語言。如果給學生打好了扎實的基礎,激發出學生學習法語的興趣,那么一切都將迎刃而解。
二、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安排
在安排教學內容時,同時要將學習方法也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比學習知識本身更為重要。大學學習不像初中、高中那樣,不再以老師為主,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才占據主要位置。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見選好二外教材,提煉教學內容,是搞好二外教學不可忽視的問題。通常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有很大一部分學生要繼續研究生的學業,這樣二外就是研究生考試的必考科目。我們要結合時展的步伐,將最新的內容通過課本傳遞給學生。
三、采取多媒體教學,以直觀影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人作為法語二外授課教師,個人認為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就要求教師對以往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變抽象為具體,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給學生以直觀的感覺,激發出學生探索和研究的興趣與樂趣,從而實現教學目的。外語電化教學早在50年代就已產生,并在70年代后得以迅速發展,它以圖象和聲音傳遞信息,使語言教學的內容形象化。在本人的教學實踐中,這種教學方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反響與效果,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法語的積極性。
四、英法比較法——英語學生學習法語的最佳途徑
法語和英語同為印歐語系,兩種語言相互融合的歷史源遠流長,這充分體現在它們的詞匯體系中:英語和法語的詞形和詞義接近的比例較大,具有對比學習的特殊優勢和有利條件,便于相互參照、理解和記憶;另一方面,一般的法語學習者都已具備了相當的英語基礎,通過參照英語句子來學習法語,在法語學習過程中調動和轉換英語知識的潛在機能,通過對比來找出兩種語言和詞匯間相應的聯系和規律,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轉貼于
英法語言對比的范圍很廣,從傳統的語言結構,即語音、語法和詞匯到語義手段等方面都可以進行比對。
1. 語音方面:法語共有35個音素,其中15個元音音素,20個輔音音素。而英語共48個音素,由于英語各音素之間的差距較小,如果口型稍加變化發出來的就是另外一個音。法語在發音時,發音器官要比發英語音時緊張有力,同時一定要注意的是,在發法語音素時,在整個發音過程中發音器官應保持固定位置,絕對不能隨意變動。
2. 詞匯方面:兩種語言不僅有大量互相借鑒吸收的同形同義的詞匯,還有類似的構詞規律。英語詞匯中約有3萬多詞匯都來自諾曼第法語,而法語中四級詞匯與英語詞根相同,詞尾相同或有規律可循的詞匯占總詞匯量的56%。作好對比工作就會降低記憶單詞的難度,還能更好地理解詞義。
3. 時態方面:法語和英語在時態上都有三個基本的時間概念,即:現在時、過去時和將來時。這兩種語言在時態構成上也都有簡單形式,即依靠詞形的變化;和復合形式,即加助動詞之分。
4. 語態方面:都有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基本概念,用法和構成方式都大致相同。法語中被動語態的構成是:動作的承受者 + être + 過去分詞 + par / de + 施動者;英語中被動語態的構成是:動作的承受者 + be + 過去分詞 + by + 施動者。
五、師生互動
葉瀾教授曾提出:“人類的教育活動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 教育界人士提出了“人是教育的出發點”,“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要提高和擴展人的價值”等重要命題。而人的發展是多方面的,未來社會對人提出的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這就要求學生在最基礎的活動——課堂活動中積極地“動”起來。
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互相交流、互相溝通 、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在互動中,活動的雙方都處于一種積極的狀態,而沒有主動與被動之分,課堂活動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脫離靜止的狀態,始終處于最積極、最活躍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