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5-09 17:05:4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班級文化管理,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靈魂,是師生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形成班集體凝聚力和良好班風的必備條件。它通過一定的形式融會到班級同學的學習、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個學生的行為,使同學們形成一種良好的自覺行為習慣。本文將從班級文化建設的作用和意義;班級文化建設中的誤區;建設班級文化,服務班級管理三個方面探討班級文化建設對班級管理的輔助作用。
一、班級文化建設的作用和意義
班級文化是班主任管理理念的體現,是進行班級管理的有效途徑。班級文化創建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理念,在班級管理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得到班主任的認可。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努力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已成為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和促進學生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二、班級文化建設認識上的誤區
班級文化創建對班級管理的輔助作用,為越來越多的班主任所認同。許多班級結合自身的特點,以建設班級文化,但是,在建設班級文化的過程中,還有著這樣那樣的誤區:
誤區一,認識上的誤區:把班級文化簡單看做是對班級環境的布置,而認識不到班級文化是進行班級管理的有效手段。“思想有多遠,才能走多遠”,僅把對班級文化的認識局限于是對教室環境的美化,那么班級文化真正的管理效能是發揮不出來的。
誤區二,定位上的誤區:不同的班級應該有不同的班級文化,即使相同的班級,在不同的時期,班級文化也不盡相同。而這個不同文化的確定,主要是依據自己班級的特點。一個班級應該有長期的目標,也要將長期目標分解成幾個短期目標。同時,要考慮自己班級的不同情況,哪些地方有欠缺,就應該從哪些地方入手。比如班級學生缺乏信心,我們可將培養學生自信作為班級文化建設的重點;如果班級同學不團結,我們就可以將團隊協作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重點;如果班級同學普遍比較浮躁,那么我們的文化建設可能就是強調踏實認真;如果班級同學情緒好激動,做事愛沖動,那我們可能更多地會在意學生情緒的控制,等等。
誤區三,不能正確處理班級“軟文化”和“硬文化”之間的關系。硬文化是教室的環境及教室內的布置;軟文化是班級的制度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硬文化其實就是為軟文化服務的,如果沒有軟文化,硬文化也就沒有什么意義,也只是空喊口號而已。一些班級在建設班級文化時,過分注意顯性的文化,而忽略了班級文化建設的真正核心――精神文化的建設。
三、建設班級文化,服務班級管理
(一)班級物質文化的建設,是班級文化服務于班級管理的基礎。
班級物質文化包含教室內的環境布置及師生的儀表等,是班級文化的基礎及其水平的外顯標志,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基礎。
教室環境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陣地,蘇霍姆林斯基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班主任應注意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標、班級管理的理念等,通過具體物化的環境設計和布置充分表現出來,從而達到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教育人、培養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班級物質文化屬于班級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具有“桃李不言”的隱性教育功能與教育效果。教室內的圖片、黑板報、宣傳欄都是班主任用來宣傳自己管理理念的陣地。比如,我們班內張貼的我設計的以“德”“智”“體”“藝”分別為主題的四幅宣傳畫,代表了我對同學們在這四個方面得到發展的一種期望。教室后面的獎狀區則是展示班級榮譽的天地,可以增進學生的集體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
我們要利用好教室的每一個空間,精心布置,使教室環境成為班主任管理理念的“代言人”,使有限的教育空間變成無限的教育資源。
(二)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是班級文化服務班級管理的保障。
班級物質文化的建設對學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種“軟管理”。然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班集體如果要想健康地發展,僅靠環境對孩子們的影響,缺少有力制度的制約、束縛和規范,那是很困難的。
制度,《辭海》中解釋為“要求成員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辦事的規程”。班級制度對班級管理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是進行班級管理的保障。
1.班級制度是班主任班級管理理念的體現,對學生的發展起導向作用。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是在同學們的認可下,班主任班級管理理念的體現。各項制度提倡和禁止的行為,對學生們的發展起到引導的作用。健全的班級管理規章制度,使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得以徹底貫徹執行。
2.班級制度還能起到弱化班主任和學生矛盾的作用,健全的班級管理制度能夠使班級管理中那些不可避免的師生之間的矛盾,弱化為學生與制度之間的矛盾。
(三)班級精神文化的建設,是班級文化服務于班級管理的核心。
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全體成員在長期的交往過程中形成且共同擁有的思想觀念、心理傾向或情緒反應方式,其中包括價值取向、行為規范、倫理道德、審美情趣等多種內容,是浸潤在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中的一種隱性文化,它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和深層結構要素,也是班級文化建設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班級整個文化系統中占據核心的地位。
1.多彩的活動,起到統一學生的思想培養班級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的作用。
班級活動是一個班生命力的具體體現,根據班級建設的不同階段開展相應的活動,能使班集體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德育素質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2.創作、演唱“班歌”,形成班級主流精神導向。
“班歌”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能時時浸潤、感染每位學生,使他們體驗到作為班級成員的溫暖和自豪感;“班歌”可以營造班級特有的精神和文化氛圍。在班歌的創作、學習、演唱過程中,學生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凈化,他們對班級的摯愛和歸屬感在不知不覺中孕育、升騰起來。
3.樹立典型,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
典型示范方法是以典型人物、典型事例教育和鼓舞人們,以推動各項工作開展的一種方法,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結合班級特點,樹立典型,很容易得到學生的確認,使他們形成較為深刻的印象。通過生動直觀的典型事跡的影響,必然引起同學們思想感情上的共鳴,這種共鳴感又將潛移默化地促進同學們思想觀念的變化。
4.開展多層次的評比競賽,創造班級的競爭氛圍。
評比競賽法是組織同學相互競爭,激勵他們奮發向上的一種方法。因為它有一定目標的優劣之爭,可以激發人爭強好勝的心理要求。通過各種先進的評比,開展各種競賽,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灌輸班主任的管理理念。
實踐證明,文化即教育。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人。離開了文化,教育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本。一個班級的文化環境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學生的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對班主任的管理起到輔助作用。
在班級文化建設中,需要不斷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方案的實行,加強方案的規劃與設計,在完善校園文化的同時提升班級文化建設。讓每一個班級在文化的影響下,創建自身的特色,實現班級管理的提升。文化建設過程中可以實行文化建設評估方案,定期對文化建設以及班級管理效率進行評估。學校領導要加強對職業學校的重視,不斷完善自身的評估機制,實現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提升。
2學校的物質保證提升班級文化建設促進班級有效管理
班級文化建設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班級文化建設反應一定的精神文化,從物質層面出發,體現一定的職業特色。物質文化建設體現在座位以及教師墻壁板報的設計,例如在班級座位編排上,好的編排方式能夠使班級不失活力,學生還能夠遵守紀律。在班級黑板報的設計中,可以加入職業道德等內容,從而彰顯文化特色。
3完善文化建設的制度性為班級管理提供保證
針對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而言,他們都具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有了自身評價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在文化建設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提出一些有關文化建設的思想內容增強學生的歸屬感,也可以采用自我激勵的形式,加強學生公信力,提升班級的凝聚力。班主任是班級的核心人物,在管理過程中要發揮榜樣的作用,及時的幫助學生建立好自身的職業導向,為班級管理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2.完善班級文化建設促進班級管理的有效進行
班級管理與班級文化建設存在很大的關系,班級管理水平與學校的管理水平存在很大的關系。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場所。班級文化建設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精神文化發展,凝聚學生的潛力,推進班級發展的可持續進行,實現班級的管理的長遠發展。
2.1完善班級文化建設方案,提升學生的凝聚力在班級文化建設中,需要不斷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方案的實行,加強方案的規劃與設計,在完善校園文化的同時提升班級文化建設。讓每一個班級在文化的影響下,創建自身的特色,實現班級管理的提升。文化建設過程中可以實行文化建設評估方案,定期對文化建設以及班級管理效率進行評估。學校領導要加強對職業學校的重視,不斷完善自身的評估機制,實現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提升。
2.2學校的物質保證提升班級文化建設促進班級有效管理班級文化建設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班級文化建設反應一定的精神文化,從物質層面出發,體現一定的職業特色。物質文化建設體現在座位以及教師墻壁板報的設計,例如在班級座位編排上,好的編排方式能夠使班級不失活力,學生還能夠遵守紀律。在班級黑板報的設計中,可以加入職業道德等內容,從而彰顯文化特色。
2.3完善文化建設的制度性為班級管理提供保證班級文化建設具備更多的保證,文化制度建設是管理的基礎。針對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而言,他們都具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有了自身評價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在文化建設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提出一些有關文化建設的思想內容增強學生的歸屬感,也可以采用自我激勵的形式,加強學生公信力,提升班級的凝聚力。班主任是班級的核心人物,在管理過程中要發揮榜樣的作用,及時的幫助學生建立好自身的職業導向,為班級管理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2.精心布置班級墻壁,力求讓墻壁也會“說話”。在教室前后黑板上面布置班訓“德塑人生,技行天下”,“厚德精技,督學敬業”,在教室左、右面廊柱的空白處張貼名言條幅“業精于勤荒于嬉,學成于思毀于隨”,營造學習的氛圍,激勵同學們不斷地拼搏、進取。在教室的左面墻壁上設計了“光榮榜”,學生在學習成績、德育考核、寢室考核、運動會賽事、軍訓拉練、校園征文等比賽中獲得的獎項,都會張貼在“光榮榜”上,讓獲獎的學生有自豪感,并為他人樹立榜樣。左面墻壁后方是“班級團支部陣地”,引領班級團員緊跟組織前進。在教室的右面墻壁前方是“班級公約”,隨時監督言行舉止,后方是“班級風采”,將班級精彩瞬間定格為永恒。教室前黑板左面是“作品展示”區,展覽班級的優秀手工作品、書畫作品等。右邊是“成長心愿”,45位學生每人將自己的心愿貼紙張貼在一顆愛心中,寓意45位同學緊緊地凝聚在一起,共同實現班級目標。教室后面的墻壁上是德育考核表、榮譽欄,展示班級在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中取得的好成績,增進集體榮譽感,增強集體凝聚力和向心力。衛生工具整齊排放,板報期期圖文并茂,《班級記事》增添學生心靈感悟,加強了學生之間的相互認識和了解,營造坦誠、輕松的交往環境。師生共建的有形教室、無形班級文化,猶如一位含蓄而頗具風范的智者,時刻都在無聲勝有聲的教育著學生。
二、健全陽光的制度文化,營造和諧的班級管理氛圍
1.引導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無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班風的形成離不開教育,同樣也離不開嚴格的管理,“以嚴導其行”,才能鞏固已有的良好班風。心理測試表明,共同參與制定的決策、制度,最易于為參與者所執行。我讓學生自己參照《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以及學校的校規等規章制度,并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學習、紀律、衛生、班風四大標準,最后制定了《班級公約》,并輔之以德育考核量化標準,對學生日常行為評價規范化、具體化和制度化。自己制定的《班級公約》,符合自己的心理需求,內容簡明具體,具有可操作性,學生也樂于遵守和執行,有了制度作保障,班級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在組建班委時,摒棄傳統的任命制,而是采取競選制,并建立了相關的自律小組制度,大家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使管理真正落實到人。每周進行德育量化評比,定期對學習工作進行考核,并實行嚴格的獎懲制度。
2.力促評先評優透明公開,創建公平公正的管理氛圍。由于部分學生受家長及社會的影響,看到陰暗面就以偏概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障礙。抓住每學期評選先進這一好契機,在評選各項先進前,利用一節班會課宣讀各項先進的要求,讓班委羅列出符合各項先進的候選人,然后讓候選人上講臺總結自己一學期的工作和成績,再下發一張事先設計好的學生投票表格,班級投票,以得票多少評定先進。有計劃的民主評選很有好處。比如,得到提名的候選人,會認識到一學期來的工作學習得到了大家肯定,是一種莫大鼓勵;在民主評選中落榜的,也能看清楚為何落榜,“落”的明白,再給予正確的引導;對于全班同學來說,能夠體會到自己參與其中行使權利,本身就是一堂很好的德育課素材。當然,對于落選的候選人我會逐一談話,一方面肯定他的成績,另一方面幫助分析并給予鼓勵。每次評選后都沒有發生不開心、鬧脾氣的現象。評先評優透明化,還讓學生慢慢領會到公平競爭的激勵制度,也因班主任的公平公正而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
3.建立健全班級激勵機制,量化指標,展現風采。建立健全班級激勵機制,發揚先進,樹立榜樣,更好地發揮學生積極性。每周我會讓班長統計在各項考核中未扣分的同學,推薦為本周“文明標兵”,記載在“光榮榜”上,以此激勵。推出“積分兌換”獎勵制度,在“文明標兵”獲得次數多的學生中產生期末校級“文明示范學生”。套用學校寢室考核制度,每月在班級中評選“文明寢室”,獲得文明寢室稱號最多的寢室將獲得班級最高獎賞。班級學生個個都有期待,個個都很努力。建立健全班級激勵機制,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新型育人觀,使每個學生都進入管理和被管理者的雙重角色,讓學生成為班集體的主人,激發進取精神和工作熱情,增強學生的責任感、義務感和集體觀念,融匯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求得發展。
三、滲透多元的精神文化元素,傳遞積極的正能量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在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荷蘭教育家埃拉斯莫斯就率先使用了“班級”一詞。班級不僅是學生接收知識教育的資源、也是學生社會化的資源、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資源。而首次給文化作出完整定義的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B.泰勒,他在其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書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倫理道德、法律、風俗和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人通過學習而獲得的一切能力和習慣。而筆者對“文化”的理解是:文化是一種認同。即一定社會條件下對人類社會存在和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共同理解和認同。建設的本義是創立新事業、增加新設施或充實新精神。從詞義分析,建設的重要特征是一個“新”字,而“創立”“增加”“充實”這三個詞匯都同時表達了建設的人為特征,即建設是人們自覺的、有一定目的性的實踐行為。曾有人對班級文化建設作出以下定義:“以學生自我管理為主體,以建立班級精神為核心,以班級群體行為為基礎,以樹立良好的班級形象為目標的班級管理模式。”[1]該定義較好地詮釋了班級文化建設與班級管理之間的內在聯系,班級文化建設的確需要教育者的指導與管理,也要求學生具備自我管理的能力,但班級文化建設顯然不等同于班級中某一具體的管理模式或方式。
二、顯性層面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策略
1.班徽文化
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在其《人論》中提到:“我們應該把人定義為符號的動物animalsymbolicum來取代把人定義為理性的動物。”因為人是一種符號動物,人會對一個符號產生反應。為什么人類對姓名那么重視?見到小朋友,我們通常都會問“你多大?”、“叫什么名字?”說明人對名字有一種非常強的符號感。而班徽,是一個班級的標志,代表著班級的精神風貌和文化特色。班徽所蘊含的教育學意義、文化學意義是深遠的,它帶給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設計班徽,可以增加班級成員對班級的歸屬感、認同感,進而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對班級管理產生巨大的積極作用。同時,設計班徽還可以提升廣大學生的審美品位,豐富班級的課余文化生活。班徽的設計,是教育微觀環境的設計,也是教育資源和教育機會的設計。
2.班服文化
一般學校,都有代表各自學校精神文化內涵的校服,或者代表地區本土文化特色的市服(廣東省深圳市、惠州市等幾個城市)。校服一般是為了減少學校內同學相互攀比的情況,而市服則是為了減少不同學校的學生之間的攀比現象。也是為了樹立一個市區中小學生的統一良好的形象。但隨著學生自由開放、彰顯個性的呼聲日益強烈、中學生的生活條件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有越來越多的學校班級漸漸出現了極具班級特色的“班服文化”。“班服文化”具有自發性。在調查過程中,筆者發現了全部的“班服文化”都是由班級學生自主倡導、自愿自發形成的,基本沒有班主任或者任課教師的指導和參與。學生一般自行設計班服,并在班級同學中獲得認可后,由一兩名熱心班級事務的同學聯系社會上制衣的廠家,定制全班班服,以留作紀念。班級同學可以在校運動會、班級集體活動、半戶外素質拓展、班級紀念日著穿班服,既可以向外集中展示班級文化和精神風貌,也有利于班主任在人群中快速找到本班同學,極大地便利了班級管理。由于“班服文化”獲得了班級同學的普遍認可,增強班集體的文化認同,凝聚班級向心力和凝聚力,對中學班級管理具有積極有利的影響。同時,設計班服還能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性,提升廣大學生的審美品位,豐富班級的課余文化生活,且還具有極高的紀念意義,因此,學校也默許了學生“穿班服”這一代表班級集體精神和文化內涵的行為,也使得“班服文化”日益發展旺盛,成為當代中學生最彰顯班級個性的班級文化!但是,由于設計班服屬于學生自發行為,在設計、制作班服中要與社會接觸,在錢財安全、人身安全可能面臨存在的風險。因此,對于學生自主設計班服,班主任應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正確引導學生的審美趣味,培養學生的財務管理能力,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不可輕易打壓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一、班級文化的涵義
班級文化可分為“硬文化”和“軟文化”。所謂硬文化,是一種“顯性文化”,可以摸得著、看得見的環境文化,也就是物質文化。比如學生的宿舍文化、教室文化、教室廊道文化等。主要內容有名言警句、勵志人物、世界名人、中外著名大學、學法指導、勵志故事及各種標語。而軟文化,則是一種“隱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觀念文化、行為文化等。制度文化包括各種班級管理制度,構成一個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環境;觀念文化則是關于社會、人生、價值的種種觀念,這些觀念彌漫在班級的各個角落,是班級全體師生共同創造的財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因制度和觀念等引發出來,從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言談舉止和精神面貌,則是行為文化。
二、班級文化的內容
1.班級管理文化
“以人為本”是當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我在班級管理中注意開發全班每個學生的潛能,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創新班干部任命體制,對班干部的選任實行全員輪流制。由于“班干部全員輪流制”在班內小社會中創造了一個相對公平、相對自由的發展空間,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管理能力和責任感,更好地挖掘了學生的才能,培養和鍛煉了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管理能力,不僅班級管理效果得到了根本改善,而且學生的自我教育得到了根本實現。
2.班級精神文化
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因為歷史的原因,我們學校招收的學生多是一些“待優生”,為了徹底改變他們內心自信不足的缺憾,我在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別注重培養班級的凝聚力和學生的自信心。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種評比活動是增強班級凝聚力的主要形式。通過跑操、晨讀、內務、衛生等評比活動,提高學生思想修養,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參與,促進學生之間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協作,增進彼此友誼,進而升華為集體感情。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我通過班歌、班級誓言、班級口號等方法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開學初,經公開征集,我班選取《壯志雄心》作為我們的班歌。“我有壯志雄心,就算跌倒也不在意,世上再多風雨,我有壯志雄心”。班歌是一種無聲的力量,它時時在浸潤和感染著每位學生。“憑風借力,高掛云帆。我心不變,我行撼天。勇往直前,不負期望。非同一班,一一凱旋。必勝,必勝,必勝!”“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通過班級誓言和班級口號讓他們把自信喊出來,把自信唱出來,把自信做出來。實現了學生的自主轉化,提高了班級的凝聚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3.班級制度文化
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評定品格行為的內在尺度,而且使每個學生時時都在一定的準則規范下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著符合班級群體利益,符合教育培養目標的方向發展。因此,我結合本班級實際,充分征求班干部和學生代表的意見,相繼制定了《××班班干部全員輪流制實施辦法》《××班宿舍“比拼”評比辦法》《××班每周一星評比》《××班宿舍之間“對抗”辦法》等等規章制度,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了班級獨特的班級制度文化,規范了學生的行為。
4.班級宿舍文化、教室文化、廊道文化
一個整潔、美觀的班級環境能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它能提高學習效率,也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熱愛班集體,并努力為班集體爭光的情感,以此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與戰斗力。因此,學期初發動學生對宿舍、教室、廊道進行布置。從趣味性、知識性、實用性、獨到性等方面進行設計。通過創造最佳的教育空間,讓學生感受到這是一個學習、生活的幸福樂園。它能夠滋潤學生的心田,熏陶他們的心靈,讓學生踏入教室的第一天起就產生一種愉悅感,成為他們頑強拼搏、健康成長的一種強大的精神動力。
三、班級文化的作用
班級文化是班級管理中的重要內容,處于核心地位。它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班級文化的導向作用
班級文化是全班同學共同的信念、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引導著全體同學沿著正確的方向和道路前進。班級一旦確立了新的思想觀念及行為方式,置身其中的班級成員會不由自主地被班級文化引導,潛移默化地被班級文化熏陶并自覺遵守學校和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使學生具有自我約束力和自我控制力。
2.班級文化的凝聚作用
班級文化是班級內所有成員共同創造的群體文化,寄托著他們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它可以把學生緊緊地團結在一起,能激發成員對班級目標和準則的認同感、使命感、歸屬感,能把班級成員的個人利益與班集體前途緊密聯系起來使個人與班級榮辱與共。當學生高興時,班級為他分享快樂;當學生不開心時,班級為他分擔痛苦,及時為他送上關懷和幫助,這樣就會大大增強班級成員的凝聚力。
班級文化就像春天的陽光,學生如同陽光下的小草,沐浴在陽光下使他們感到溫馨、溫暖和快樂。重視班級文化建設必將成為一種潮流、一種必然、一項工作在學校出現。
參考文獻:
1.冀麗,《塑造班級文化完善班級管理》,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27
2.魏鵬吉,《淺談班級文化建設》,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6,3
3.王家云,《班級管理優化與良好班級文化培育》,江蘇教育研究,2009,2A
4.李瑩,《發揮班級文化建設在班級管理中核心主導作用》,網絡財富,2008,6
(一)內部因素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包括三點內部因素。
1.對班級文化概念存在誤解班級文化存在多種呈現方式,包括班級環境文化、行為文化、觀念文化等。環境文化是指如班級布局、教學設備、等物質構成的形態特點;行為文化指的是班級內開展的各項活動,反應出教師的管理水平及學生的意識水平;觀念文化是指班級成員逐步形成的,比較一致的理念、態度及價值觀,優良的班級文化需要這些內容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2.學生心理狀態不穩定處于中小學年齡階段的學生在生理、心理上均處于變化期,思維和行動上都存在不成熟的表現,因此其人格都存在暫時不平衡性,隨之出現各類心理問題,學習動力不足,自控能力差,各類抵觸心理等,都會影響到個人行為,而由此導致的負面情緒及行為若不及時給予疏導,甚至在班內產生從眾效應,則必然會影響到整個集體,造成不和諧的班級文化。
3.教師管理理念較陳舊部分教師理念上的落后必然也導致其在管理班級的方法上存在弊端,從而造成畸形的班級文化。如過度運用傳統的班級管理方式強制性控制學生行為或思想,甚至采取軍事化管理,雖然該種方法能夠約束學生遵守規章條例,似乎能達到嚴紀律、正學風的效果,但實際上這種效果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大部分情況下并未使學生內驅力得到提高。而且,用該種方法灌輸的潛意識“服從”遏制了學生自由發展空間以及寶貴的創新精神,對學生個人的健康成長是得不償失的。除此之外,還存在一切以成績論之,如按成績分配學生座位等情況,雖然其出發點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但實際上是對學生的一種隱性分層,而處于“下層”的學生心理則會受到不良影響,甚至出現功利化導致的惡性競爭以及傾向等。
(二)外部因素產生不良班級文化的原因還存在三點外部因素。
1.教學目的偏差雖然我國極力倡導素質教育已有許久,在學科理念、教學方法、教育結構體系、運作機制等方面也在嘗試改變,但縱觀我國整體教育結構,目前所實施的大部分教育依舊是應試教育,在此大環境背景下導致教學目標的偏差,將考試成績及升學率作為績效評估標準,將學生優秀與否單純以成績論之,則必然會造成班級文化從精神思想上被束縛,其構建成果也必然會錯失了原有功效。
2.教育公平問題目前我國依然存在教育不公平的現象,除去地域差異,單從教育組織的最小單位班級來看,部分班級內部也會存在由于學生的成績好壞,學生是干部與否,學生的智力高低甚至家庭條件背景而產生的教學不公平性,而該種不公平性會在導致學生個人人格缺陷的同時,令集體產生不良風氣,因此這種不公平既是班級文化的體現,也是令其發展偏差的因素之一。
3.社會環境影響在當前的信息化時代,科技成果日新月異,技術成就滲透入各行各業,由此帶來的信息泛濫令學生更容易接觸到各類不健康思想,而處于中小學年齡階段的學生還沒有成熟的明辨是非能力,因此造成的盲目跟風,陋習行為,精神頹廢等現象也會令班級文化沾染負能量。
二、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的路徑探究
如何構和諧優良的班級文化,主要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思考。
(一)轉變班級文化建設主體,融入“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
目前,以學生為中心已成為現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但在實踐過程中該理念卻難以完全實現,究其原因在于學校教育受到了我國宏觀教育體系的限制。教育體系離不開社會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中國的教育體制深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學生相較于人才,更像是用統一模具被批量生產出來的同類產品。雖然目前中國的教育理念在當前已有了先進發展,并在日益完善,但現實中產業結構的升級及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加上人口壓力的倍增,又使就業競爭局勢日趨嚴峻,重學歷現象逐漸嚴重,教育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不得不迫于現實的升學需求而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生中心理念。值得慶幸的是,雖然在宏觀教育體系中無法完全實現該理念,但從微觀上看,班級作為教育組織的最小單元,以學生為中心卻是能夠實現的。在建設班級文化的過程中,可以轉變傳統上的教師職掌地位,將學生作為班級文化構建的主體,能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同時鍛煉其各方面能力,加強師生交流。舉例來說,可令學生共同制定班級規章,必要時教師可與學生共同商討做出適當調整,如此相較于學校或教師的硬性規定條款,該方法必然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執行效率也會有所提高;又或讓學生自己布置班級環境,繪制黑板報,書寫學習標語,創立讀書角英語角等,讓自身創造性得以發揮的同時營造出和諧的班級氛圍,使學生在感官上受到正面感染力,覺得課堂學習不再是枯燥的事情,并提升集體觀念,從而為構建班級文化打下結實基礎。
(二)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將構建班級文化融入管理過程
教師的素質水平高低對于班級文化的優劣與否至關重要。《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也指出:“教師是教育的根本,師德是教師的靈魂,要創新師德教育,引導教師樹立遠大職業理想;加強師德宣傳,營造尊師重教社會氛圍;嚴格師德考核,促進教師自覺加強師德修養;突出師德激勵,促進形成重德養德良好風氣;強化師德監督,有效防止失德行為規范師德懲處,堅決遏制失德行為蔓延;注重師德保障,將師德建設工作落到實處。”教師作為構建班級文化的成員之一,其個人必須經過全班成員整體的認同,融合成班集體共同追求,才能真正成為班級文化的組成因素之一。由于教師依舊在中國大部分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因此教師的思想品德、言行舉止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班級文化的組成──學生個體的價值觀及行為特征,而在班級文化的構建過程中,教師也需要用其教育理念來引導班級文化的最終形成,使之符合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充滿正能量。具體到實踐中,班級文化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其自身也需要經歷時間的不斷打磨與調節而形成,因此在學校的日常班級管理過程中就需要融入構建和諧班級文化的思想。班級管理的過程包括計劃,實施,檢查和總結四個環節,在管理計劃階段教師就應開始思考要構建怎樣的班級文化,從而依據構思來制定具體目標及實施步驟,如在教學過程中,可適時改變傳統教學方法,通過運用主題教學、情境教學、快樂教學等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或在學生工作中,主動與學生溝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而非用制度條款束縛其行為思想,成為真正的引導者而非灌輸者,最終在檢查階段不斷調整,在總結階段去粗取精,從而創造優良的班級文化氛圍。
一、理念文化
班級理念文化也可稱為班級精神文化,它包含的是一個班級的價值觀、班級目標、班級精神、發展戰略、道德風氣等精神層面的因素。班級理念文化在班級文化中處于核心地位,他決定和支配著其它層面的班級文化要素,魏書生班級管理模式中的理念文化主要有以下內容。
班級目標:班級目標是班級文化的重要構成因素,是班級成員共同奮斗的方向,是師生群體共同意志的象征,也是實現班級整體價值觀的動力。在魏書生主導的班級文化中,培養的是主動發展的學生,這是魏書生班級管理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帶班的主要目標。
班級價值觀:班級價值觀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它指的是絕大多數班級成員共同的價值觀,是關于教書育人和學生發展的評判標準。學生的群體價值觀是在班級管理實踐中形成的符合班主任的班級價值觀要求的學生共同的價值觀念。魏書生的班級價值觀主要有以下要素。
1.學生主體觀。魏書生一貫主張,要培養主動發展的學生就應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在班級管理中,他堅持“干部能做的事,老師不做;普通學生能做的事,干部不做”的原則。
2.教師服務觀。為了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魏書生在師生關系上反對班主任的個人中心意識,反對班主任把自己擺在保姆、警察和監工的位置。他主張教師應該為學生服務,做學生的公仆。
3.學生助手觀。魏書生在十多年班級管理生涯中始終不渝的信念是:“堅信每一位學生都是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學生的助手。”他把學生放在助手的地位,不但有利于真正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有利于調動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就不再單純是班級管理的對象,而且是班級管理的主體。
4.主動發展觀。在學生發展問題上,他在具體實踐中堅持了“學生是主動發展的個體”的信念。這種觀念使他在班級管理中形成了先育人后管理的傳統。學生有了正確的認識之后,學習就會主動起來,這對班主任而言則是其管理工作的水到渠成。
二、行為文化
1.班級管理更多是從管理學的角度,應用管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的相關原理進行的對學生的心理、思想和行為進行教育、管理的活動。班級文化建設主要側重于班級環境的建設,用良好的文化氛圍達到對學生精神與思想陶冶、凈化的目的,以此促進班級管理工作。
2.班級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工作不僅要從學生的外部行為規范入手,更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精神境界、人格修養等方面入手。這需要教師準確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規律和思想認識狀況,及時根據其行為表現窺見其內在情緒、心理與思想變化。而班級文化是班級的軟實力,能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巨大影響力。
二、班級文化建設對班級管理的意義
1.有利于加強學生的人格修養
班級文化作為一種軟性管理力量,在無形中滲透于一切管理活動之中,尤其是對學生精神方面產生的影響力是其他任何管理措施都無法替代的。班級文化的具體載體有班風、學風等抽象的形式和以班級口號、標語、班級活動等具體形式為主的載體,因而可以說班級文化無處不在。學生在積極、健康的班級文化中會受到感染,從而形成健康、積極的精神面貌,并自覺地用班級的共同文化價值觀處處約束自己,使自己成為班集體中合格的一員。
2.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班級作為學校中的一種基本組織單位和學生在校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班級需要發揮一定的凝聚力,給予學生集體大家庭的溫暖,讓學生在班級中產生歸屬感和榮譽感,并最終用班級的力量加強學生的自我約束和進步。具體要求學生能在班集體內,與同學之間建立深厚的情誼;善于團結合作,彼此間相互幫助、共同進步;能一起為班集體的進步做貢獻,培養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 尤其是當一個班級有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時,班級就需要像一個大熔爐,能夠發揮其特有的凝聚力把不同性格特點、生活背景、價值觀念的學生融合在一起,使他們在各自發展的基礎上形成基本的認同觀念與價值觀。因此可以說,班級是學生在校生活的重要場所,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班級寄托著他們成長的希望。
3.發揮班級文化的激勵作用
班級管理一方面需要加強規章制度的建設與行為規范的約束,另一方面也需要從內在感化入手,加強對學生的感情投入,通過說服教育感化、激勵學生。但是班級的規章制度對學生的約束畢竟是有限的,甚至有時還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比如在過度的約束情況下,學生會產生逆反心理。因此班主任教師必須加強班級文化建設,重視精神陶冶與思想教育工作,特別應重視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引入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學生之間建設你爭我趕的學習氛圍。比如教師可以挑選優秀的學生為班級樹立模范典型代表,大力宣揚優秀生的良好學習習慣、行為習慣與道德品質。教師在樹立模范榜樣時,要避免使班級競爭勾心斗角化,應在團結合作的基礎上發揮和平競爭的優勢,以減少班級的矛盾、沖突,避免班級內耗,給學生營造一個愉快、和諧的班級環境,使學生在班級激勵機制下潛力的得到最大發揮。
三、發揮班委會及其他非正式組織的管理力量
班會放手讓學生策劃,由班干部主持,學生民主商議班內事務,班主任只是作為其中的一名參與者,對班會做總結發言,點評優缺點。
(二)加強組織管理,完善制度建設
制定出適合本校、本班特點的規章制度并根據實際不斷修改、完善。以制度管理學生,盡可能減少隨意性,使學生養成規則意識。發揮班干部的管理核心作用,并充分調動全班學生參與民主管理與民主監督功能,使學生養成民主觀念。
(三)利用多種載體構建班級文化,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墻壁都具有教育作用。基于此,我們的做法有:建立圖書角,用積極健康的讀物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鼓勵學生“比、學、趕、幫、超”,培養學生形成競爭觀念。提出“人有自信心,難事都變易”,利用學生各種閃光點激勵學生信心,幫助學生形成陽光自信的人生態度。提出“文明禮儀養大德,自主學習成大器”,每期進行文明禮儀演講活動,日常抓好文明禮儀監督、檢查,幫助學生提高個人修養。以“知恩、感恩”為主題,進行換位思考主題班會,讓學生站在社會、學校、父母、教師、同學,乃至于學校餐廳的不同角度,理解對方,知恩、感恩,樹立正確的公民心態。利用網絡進行班級管理。班級博客、QQ群空間開通,利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強了理解和溝通,樹立了學生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按照班規銷售收集起來的飲料瓶、廢舊作業本等,培養學生節約意識和環保觀念。班長負責書寫不同于上交學校的《班級日志》,記錄班級成長、發展的點滴過程,給學生美好的回憶,樹立珍愛友誼的思想情感。三年下來,《班級日志》成了班級豐富的生活學習縮影。比如,畢業時,住校生提出的押金問題在數額上產生了爭議,最后,從《班級日志》中找到了證據,化解了矛盾。班務欄設置“風采錄”“溫馨提示”等板塊,展示學生特長、獲獎、文明風采;給學生友好溫馨提示,養成良好習慣。每月進行手抄小報展覽,提高學生競爭意識與審美情趣。班主任自己書寫班級管理工作日記,示范、鼓勵學生也堅持寫成長日記,提高閱讀、寫作能力,同時,班主任通過查閱學生日記,發現教育契機,適時進行教育。為了鍛煉學生的膽識,提高交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大方得體的言行舉止,每天語文課前進行5分鐘演講。班級文化建設看似不起眼,卻對學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響,方方面面都在凈化和陶冶著學生的心靈,鼓舞著這些學困生的信心。
二、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
鑒于以上的教育實踐活動,我的感受是班級文化建設不能忽視。班級文化建設確實在民辦高中班級管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
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特點。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富有感染力和滲透力,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行為規范和生活方式,對學生人格塑造具有引導、提高的作用。
(二)培養現代公民素質的作用
班級文化把師生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緊緊聯系在一起,形成一種共同意志。在班級組織運行過程中,班級文化為班級成員提供了某些思想與行為的規范與標準,使每個成員都受到必要的制約,自覺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行為。所以,班級文化能夠激勵和強化學生的積極行為,調節和控制學生的偏離行為。通過引導學生制定和完善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并認真監督執行,使學生的行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遵章守法,按章辦事的良好輿論環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塑造現代公民素質的作用。
(三)凝心聚力的作用
班級文化具有很強的凝聚力量。班級文化是班級成員共同價值取向、心理意識、文化習性的體現,由此產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成員的個人發展與班級的群體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起到了集體教育、自我教育的作用。同時,班級文化建設又對學校文化大環境產生積極的影響,優勢互補,進一步增強了班級的外部形象,提高了學校的影響力。班級的這種良好外部形象反過來又會增強班級成員的自豪,正如我班口號“我為我班,驕傲自豪”。
(四)激勵作用
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鼓勵學生發揮每個人的特長和優點,有效地調動班級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形成了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心,成為班級成員自我激勵的力量之源。通過不斷的文化影響,班級中學生的責任心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每年五月份的校園藝術節,我班場地干干凈凈;植樹結束后,學生自覺地將食品袋整理放到垃圾點,等等。學生行為已經成為自覺的責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