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5 23:59:1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電子信息教學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生產實習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直接參與到電子信息及其相關企業的生產環節中。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國營企業被兼并或調整,無暇接收學生的實習;而合資企業、獨資企業由于害怕技術和管理方法泄漏以及實習會給企業帶來不便,也不愿意接待學生實習;再者由于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很難給企業直接創造利潤,因此,企業不愿意也沒有義務接收學生實習。而電子信息企業多屬于民營、外資或者合資企業,愿意接受學生實習的就更少;其次,組織學生到專業對口的大型企事業單位進行參觀是一般工科專業生產實習的傳統模式。但是對于電子信息專業,簡單的參觀模式效果并不理想。以往跟班作業或代崗勞動是生產實習的主要內容,但是對于電子信息專業,跟班作業或代崗勞動幾乎不可能。一是一般電子信息企業規模不大,即使能安排跟班作業,人數也十分有限;二是電子信息企業屬智力勞動密集型企業,跟班作業必須有指導教師,這些指導工作校內老師不能勝任,而企業為其自利益所慮,一般不會指派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三是軟件開發是一個特殊產業,按照軟件工程原理,研發小組中途增加新的成員不僅不能提高生產效率,可能還會增加軟件開發的復雜性,更何況是增加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學生;隨著高校擴招,高校實習學生人數急劇增長,加之目前企業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實習收費標準,使得實習所需的費用上漲,而學校對實習經費的投入遠遠滯后于企業收費增長的速度。實習經費不足嚴重影響了實習單位接納學生生產實習的積極性;另外高校連年擴招,導致學生人數不斷增加,要安排如此多的學生實習,在組織上和管理上都是十分困難的。
2校企聯合生產實習新模式探索
目前有些企業成立了專業化的實訓基地,其按照生產實習的本質要求,嚴格從看、學、做三個環節組織教學,為高校解決生產實習問題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這些實習基地依托大企業,面向高等院校,既有濃厚的現代企業氛圍,又具有一定的教育培訓經驗,是連接企業和學校的紐帶。
這類實習基地依托大企業,能很好解決學生到生產一線參觀學習的問題;實習基地有專門的培訓老師,他們來自企業研發和生產的第一線,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他們所采用的教學方式與高等院校有很大的區別,比如有的專業化實訓基地采用1:3:6的教學模式,即10%的時間針對實訓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對學生進行答疑式的理論培訓;30%的時間對實訓基地所依托的企業曾經開發的實際項目進行案例分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60%的時間組織學生參觀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生產流程,并進行項目開發實踐或代崗勞動;這些的實習基地通過自建研發實驗室或模擬生產線對企業已完成的項目進行再現開發訓練,保證學生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項目開發,體驗項目開發和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到實習基地進行實習可以促進學生擇業、就業觀念的轉變,促進學生從專業知識向專業技能的轉化,從學生身份向員工身份的轉化,最終實現大學生就業“零適應期”的培養目標。在實習的過程中學生將逐步樹立企業意識、責任意識、團隊意識、資源意識、效率和效益意識、競爭意識;同時老師會注重學生職業精神和團隊精神的培養以及實際動手能力、崗位適應能力、資源運用能力、協同工作能力的培養;實習基地還會幫助學生了解兩個產業背景,即:電子信息產業的背景,以及電子信息行業服務對象的行業背景。
基于這種優勢和現狀,我們提出了校企合作共同建設實訓基地的設想,基地的硬件建設由企業投資,實訓內容由學校與企業根據理論教學與企業生產實際共同制定,實訓指導由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共同承擔,保證了學校到企業、學習到工作的平滑過渡,學校的學生實習時支付一定的費用。這種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依據學校的要求,量身訂做實習方案,針對性強。
3校企聯合生產實習新模式實踐
近五年來我們一直與成都某實訓基地合作,經過多年的合作與探討,學校與企業共同摸索出了一個適合電子信息專業學生生產實習的實習模式。通過幾屆實踐,取得了較好的實習效果。
其實習流程如下:(1)報到;(2)統一領取工作牌、實習指南、實訓資料、辦公設備等;(3)參觀熟悉工作環境;(4)集中實習;(5)分組實踐;(6)總結。
項目開發主要流程有(根據不同項目裁減,SQA貫穿始終):(1)立項:明確項目目標、范圍及內容;項目質量要求;項目備案及啟動。(2)計劃:劃分里程碑并確定里程碑目標;明確項目跟蹤與監控機制;明確項目的資源配置;確定角色、參與人員并分配職責;劃分及分解工作任務;確定項目進度。(3)需求:確定項目的目標和范圍;明確項目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明確項目的其他要求。(4)分析設計:對需求進行理解、轉化,并抽象出系統中各個對象的屬性及行為;對抽象出的系統對象進行設計,形成設計方案。(5)實施:使用工程化的方法,采用適當的開發工具生成滿足需求、符合設計方案的目標系統。(6)系統測試(驗收測試):檢驗開發的系統是否符合需求。(7)質量保證:向實訓中心提供項目驗收報告;(8)結項:完善各類文檔;提交結項報告。
在實訓過程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推薦一名項目經理,然后項目經理按照軟件項目的開發流程合理地安排小組中的各成員的任務,項目成員通力合作完成整個項目的開發任務。這種小型項目的開發完全是按照軟件公司的軟件開發模式來進行的,并得到企業軟件工程師的現場指導。
4結束語
校企結合的電子信息專業生產實習的教學改革已經進行了五年,初步解決了以往生產實習中的問題和矛盾,該模式能讓學生將所學理論更好地與電子信息工程實踐結合起來,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感性認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依托專業化實訓基地的校企業聯合的電子信息專業生產實習模式,能夠滿足本科電子信息專業生產實習教學要求,并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作為一門技術基礎課,其中需要記憶的內容較多,而且比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學生普遍反映難學,隨著所學內容的增多,越學到后面越覺得亂,理不出個頭緒來,更談不上好好理解并加以應用了,經常是顧此失彼,窮于應付。我們認真地分析了學生所反映的問題,從本專業的特點、學生的素質及教材系統性出發,主要以8086/8088為主,從CPU的組成、內存單元的存儲原理、尋址方式入手,講述指令的組成及應用,實驗部分強調基本接口電路的原理與編程及系統設計的基本方法。
在每一章節講授之前,先指出重點和難點,重點部分精講,要求學生全面掌握。例如:在講8086/8088結構一節時,存儲器地址分段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講課時應配以大量圖表形式進行重點闡述并輔以例題和練習題加深理解,而關于計算機硬件和軟件一節,學生在前修課程中已經學過,只是粗略復習一下即可。其他章節也采用類似的方法。這樣,學生知道每一章節的重點、難點,學習有了目標,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增加了學習本課程的積極性。
1.2有選擇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基礎,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課堂教學的效果決定了授課過程是否成功,決定了這門課程能否達到授課目的,也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加強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采用邊理論教學邊進行演示實驗的方法,使學生在輕松有趣的學習中掌握理論。例如,在講解芯片引腳圖和芯片的內部結構圖時,可在課件中通過點擊相應文字或按鈕來控制這些圖片的顯示或隱藏,并在圖片旁邊顯示文字說明或語音提示,從而增強圖片的可讀性;又如,匯編語言指令和數據尋址方式是課程的基礎知識,可在課件中用動畫效果來模擬原本無法看到的指令執行過程和數據流動方向。在此課程中,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采用多媒體教學一方面可以加快教學速度,彌補教學時數的不足,另一方面圖文并茂,動感演示,無疑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后閱讀時容易產生聯想。
1.3利用形象比喻法,加深內容理解
本課程有一些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初次接觸時會覺得很難弄明白,例如:堆棧、存儲單元、寄存器、各種尋址方式等等。在教學時,不妨把這些內容和現實中的事情聯系起來,比如:在講解堆棧“后進先出”工作方式時,可以將“堆棧”比喻成火車站,先到的火車排在最后,最后到的火車排在最前,出站時,后到的火車必須先走,先到的火車才能出發。又如,在講存儲器物理地址和邏輯地址時,可用學校的教室做比喻,每一個教室是一個存儲單元,有且只有一個唯一的教室編號,而該教室又屬于某一個教學樓,即存儲器的段,在該段里通過偏移量找到該存儲單元比喻成在該教學樓里找到該教室。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實踐證明,凡是比喻恰當的地方,學生就容易掌握,只要我們認真地去探索和聯想,課本中許多枯燥、抽象的問題都能與生活中的事情聯系起來,從而使它們變得生動形象,易于理解和接受了。
2實驗教學
微機原理與接口實驗是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今后從事系統設計、研究、開發和應用的一門重要實踐課程,學習最終結果是要求學生具有開發嵌入式系統能力。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除了課堂講授原理外,還要靠實踐加深理解,要通過對一些典型軟件、硬件進行設計,編寫程序、調試,直到正常運行,才能讓學生具有基本的微機開發能力。我們在實踐環節上主要作了以下一些探索:
2.1注重實驗的選擇
在傳統教學中,匯編語言的實驗占用了大部分課時,而實際效果卻并不理想。為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匯編語言的調試過程即可。重點學習與輸入輸出相關的指令,并通過實驗熟練掌握。中斷和接口技術對于電信類學生而言,可在今后的實際中直接進行應用,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需要有重點的學習。
2.2注重實驗方法的運用
在實驗課程中,適當采用逆向教學方式,例如在中斷技術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先做實驗。在實驗中,學生們只要將電路按規定連接好,并輸入預先編好的程序即可。然后再在課堂教學中在對實驗的原理和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和分析,學生參與共同討論。由于學生通過實驗已經建立起感性認識,因而在理論學習上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2結束語
從我系學生的平時反映及成績來看,本文所提倡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過對“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只有通過教學改革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培養出能盡快適應社會的應用型人才。我們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不斷總結,相信一定可以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馮博琴.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陳靜.淺談《微機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的幾點體會[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22(增刊):187-188.
[3]何乃淇,屈莉莉,鄺小磊.《微機原理與應用》課程改革與實踐環節教學探索[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4,(5).
[4]周自強.面向工程應用的微機原理教學方法[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5,(11).
1.1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教學理論與實踐不相適應,所講理論知識與現場應用中的實際問題有一定的距離,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許多學生理論基礎尚可而動手能力較差,參與意識較強而工程素養不足,這反映出這些學生平時重理論而輕實踐、重軟件而輕硬件,理論設計正確卻無法在工程上實現。
1.2教學方法和能力培養要求不相適應主要體現在我們的教學方式仍然是以教師講為中心,學生的內在動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它注重了完整的教學體系和規格化的培養模式,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培養。教育學家多年來提倡的因材施教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1.3考核方法和素質提高不相適應目前我們實行的考試方法仍然是以課本理論知識為主,以閉卷筆試為主,注重死記硬背,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1.4實驗教學內容陳舊由于長期使用傳統的電子技術實驗教學內容,形式單一,實驗安排過多過細,重復性實驗、驗證性實驗太多而自主設計的實驗少,單科性實驗多而綜合性實驗少,采用傳統的方法多而應用最新的技術少。這樣的教學模式削弱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揮和實踐能力的提高。1.6缺乏實踐經驗豐富的高水平教師競賽的成績是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綜合表現,不同學校學生實踐能力之間的差別,反映出教師教學水平之間的差距。而西部地區高校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就是缺乏高水平的師資。
2以電子設計競賽促進教學改革
電子設計競賽的舉辦為電子信息教學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契機,下面就從教學計劃調整、課堂教學改革、實驗教學改革、課外活動安排、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探討電子信息教學改革。
2.1重新制訂教學計劃重構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揮個性特長以及協作能力為重要依據修訂專業教學計劃。教學計劃修訂的主要內容有:調整理論教學學時,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壓縮課內學時數,減小必修課程數量,增大實驗學時數,加強實驗環節,從而減輕學生負擔,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實踐,提高其動手能力。
2.2改進教學內容,適應電子時代要求首先應調整電子技術課程內容。隨著集成技術的飛速發展,集成器件的廣泛應用,對課程內容必須不斷充實和更新。在教學中,在強調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時,應注意增講新器件,增加有應用前景的專用集成電路,使基本原理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例如,在功率放大電路部分可以增加介紹應用廣泛的LA4100~LA4102集成功放,從連接方式說明如何根據要求將芯片分別構成OCL和OTL功放。在電源部分增加介紹三端直流穩壓電源CW78、CW79系列,可調式三端穩壓電源CW317系列,以及擴展輸出電壓、電流的方法。通過對新器件和專用集成電路的介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將來從事本專業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3改革實驗課程體系、內容和方法注重提高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質量,激發大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盡可能多地安排設計性、綜合性和開放性的實驗,修訂實驗大綱,將單一驗證性實驗逐步轉向科學驗證、分析設計、系統綜合相結合。(1)改進基礎實驗教學,加強應用實驗環節。基礎實驗主要由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路分析等專業基礎課的配套實驗組成,以基本電子器件的驗證實驗為主,實驗內容覆蓋理論教學課程中的重要知識點。整個實驗過程學生處于被動的驗證實驗原理的狀態,盡管有些收獲,但成效不顯著。因此,以電子設計競賽為契機,改革傳統的驗證性實驗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掌握了驗證性實驗方法的基礎上,在應用實驗環節中增設應用性實驗、集成電路實驗,讓學生通過安裝調試,學會在實驗中調試元件參數,以滿足實驗要求。通過簡單的設計使學生熟悉常用元器件,并掌握快速查閱元器件手冊及通過網絡搜尋所需資料的方法,使他們能正確選擇所需器件,并能進行器件之間的參數匹配。并通過電子實習,安排學生裝配收音機,使他們熟練使用電烙鐵和萬用表等工具和儀器儀表,對電路的制作、安裝和調試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2)增加設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由老師擬定設計題目,提出設計要求,給出主要參考器件,由學生設計電路原理圖、焊接實際電路、測試電路數據、繪制電路波形、撰寫設計報告,這些設計性的實驗的完成,能促使學生實現由知識到技能,再由技能到素質的躍變,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鍛煉學生的系統思維能力,建立一定的工程意識,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動手能力。(3)在實驗教學中引入一些新器件(如CPLD、FPGA等)和新技術(如EDA、電子電路軟件仿真、虛擬儀器技術等),從而豐富實驗內容和手段,提高實驗課的技術含量。EDA是電子器件與電子設計發展的技術潮流,由此掌握EDA技術是對當今電子工程師的最基本要求。學院建立了EDA實驗室,積極開展EDA的教學,提高了學生電子設計自動化的水平。(4)在實驗教學中使用計算機仿真系統,推動教學改革。隨著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教學中知識點在大量增加,教學時數要求壓縮,課時資源緊張是一大難題。計算機仿真系統彌補了傳統硬件實驗的不足,解決了上述矛盾。另外也解決了經費緊張、器件品種和數量少等現實問題,有些不能實現的復雜實驗,則可以用仿真軟件進行實驗仿真。
2.4改革考試方式采用理論閉卷考試、實驗開卷考試、實物設計考試等綜合考核方法。例如讓學生獨立完成一個規模不太大的電子系統,讓他們在課下先設計好,然后來實驗室安裝調試或用有關電子虛擬軟件進行仿真,根據所設計的系統能否達到題目要求、電路是否合理、花費時間長短來確定成績。
2.5加強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第二課堂)學院所有的實驗課都對學生課外開放。另外建立專門的電子創新設計實驗室,在開放實驗室里除了配備信號源、示波器、萬用表等常規實驗設備外,還應配備單片機開發器,DSP實驗板,計算機等實驗設備,為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提供實驗場地和儀器設備,為部分優秀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環境,提供發揮創新思維、展現創造力的廣闊空間。
在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的更新下,一系列先進的教學成果展現在教育者面前,通過實踐證明教學改革下全新的教學方極具科學性,值得借鑒與推廣,因此,基于現有的優勢教學資源能夠為信息資源整合的實現奠定基礎。加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教學資源日益豐富化,并能夠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有效的資源基礎。在此過程中,實現信息資源的整合需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要確保這一教學資源的引入適合專業教學需求,同時也要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
1.2構建信息資源庫
要想實現對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就要求高校要建立完善的信息資源庫,而從當前高校信息資源庫建設的現狀看,由于重視程度不足致使信息庫建設資金投入等受限,信息化教學還停留在視頻教學等初級階段。而實現信息資源整合不僅要求要建立完善的教研資源庫,同時還需要針對學習資源進行高度的整合,進而才能確保信息資源在教學中得到高效利用。
2電工電子專業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作用與基礎
2.1實現二者整合的作用
當前,實現中職院校電工電子專業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教改下該專業教學的必然發展方向,同時也是落實教學目標與提升人才質量的基礎。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該專業教學中,能夠以全新的教學模式來實現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落實,即通過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激發來確保學生實現對專業知識的自由構建。與此同時,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教學活動的開展突破了時間、地點等條件的束縛,進而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此外,以信息技術為媒介能夠為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等提供基礎,強化師生交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能夠以EAD技術將仿真軟件應用到教學中,同時,基于當前中職院校學生的實際特點,可以進一步實現Protel軟件在教學中的應用,以強化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確保教學模式的有效更新。
2.2實現二者整合的基礎
要想確保信息技術與電工電子專業課程的有效整合,首要基礎條件是具備相應的信息化軟硬件基礎設施,同時需要具備專業能力素質高的師資隊伍,確保該專業的教師能夠具備信息化教育的理念,能夠基于信息化技術下運用全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此外,在實現二者整合的過程中,需要通過每一階段教學成果的總結來制定相應的改進與實施計劃,進而才能夠確保基于信息技術下的專業教學能夠實現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
3實現信息技術與中職電工電子專業課程教學整合的有效途徑
3.1更新教學理念,積極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
在中職院校電工電子專業課程教學中,要想實現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以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確保專業學生的能力素質滿足當前社會對人才的實際要求,就需要教師更新教育理念,積極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應用在課堂教學中,進而通過信息技術的優勢作用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積極性,確保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自我建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在素質教學下,需要打破灌輸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比如:將多媒體教學設備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將電工電子專業課程內容以“圖+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能夠實現對學生注意力的吸引,進而使學生帶著興趣走進知識,為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礎。
3.2因材施教,實現教學課程與內容的合理設置
對于中職院校的學生來講,其本身的知識基礎差,缺乏主動性,自身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加上電工電子專業課程內容的理論性相對較強,傳統的教學方法下學生對專業不感興趣,也就無法具備相應的能力。與此同時,這一專業教學內容過于陳舊,與高職院校的教材內容相近,而中職生與高職生本身的知識基礎是不同的,一概而論的教學內容定然不符合中職生的實際狀況與需求。同時,相應的課程設置不合理,缺少實踐課程內容。因此,在實施信息技術與專業課程整合的過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以學生的實際特點需求為切入點,并要實現課程的合理設置,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確保學生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鞏固理論知識,并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滿足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實際要求。
3.3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
信息素養是當今時展對人才素質的必然要求。實現信息技術與電工電子專業課程相結合,要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教學方法加以創新,只有這樣,才能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來切實提高人才的綜合能力素質。比如:教師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的指導來確保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的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逐漸融入到信息技術下的教學范圍中。再如:為了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教師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來實現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是要確保案例要具備可操作性,這樣學生才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實現自身的進步與成長。此外,教師還應該以信息技術為媒介來構建仿真模擬實驗,將知識立體化、形象化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以在調動學生主觀積極性的基礎上,確保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信息化教學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2強化教師綜合能力,創新教育教學方法
教師作為人才培養的實施者,應當具有較強的專業綜合能力。因此,基于CDIO的電子信息專業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人才培養模式構思角度,教師應當具有扎實、寬廣專業知識,了解本專業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方向,以完成人才培養總體方案的設計。作為工程項目實施過程的監控者,需要教師及時指導學生發展,評價學生能力培養完成的質量,這都要求教師具有更加全面的知識、豐富的工程實踐實施經驗以及更高的責任心。另一方面,為更好地實施CDIO工程教育理念,應組建穩定的指導教師團隊,根據不同年級、不同時期的學生有針對性地制訂目標任務、指導計劃、措施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甚至理解工程技術的經濟價值[5];建立教學質量網絡信息管理平臺,強化過程管理;推進知識的傳授者變成了知識的構建者,實現全程、全員、全面的育人。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成為電子信息專業教學改革的另一項重要內容。創新教育教學方法首先在講授應用理論與工程技術類課程時,可引入項目、案例以及現場教學等方法,通過理論知識與企業實際項目相關聯的學習化被動為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學生課堂參與、課堂反饋、教師傳授知識系統性和知識更新性等作為評價標準;定期邀請相關企業的專業人士圍繞某一工程技術應用領域舉辦針對性強的知識講座或專題研討會,承擔工程實踐性較強課程的教學任務,以強化企業聯合辦學的積極性和參與度。第二,推進本科生導師制,以項目的形式將課題布置給學生,由學生在課堂上闡述項目的研究方案、技術路線、可行性以及研究預期成果,教師對學生成果進行講評,將課堂教學由傳統的教師主導型轉變成學生主導型。通過項目的設計、構思、實施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工程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觀察、數據分析、發現知識的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
3推進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和科技創新項目實施
實施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和科技創新項目是推動創新教育體系建設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和科技創新項目也是基于當前大學教育現實的、可操作性強的、探索構建創新教育體系的一種重要方式。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不但是一個全新的高校教學形式,也是一個綜合性的教學活動,更是一個牽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推進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和科技創新項目實施首先應當促進形成一支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指導教師隊伍。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循序漸進地安排他們的學習和創新實踐。使學生在經歷創新項目的實踐中,按照項目的進度安排,在不同階段實現與項目相關的各種技能都得到明顯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使參與項目的學生從中感受到創新的樂趣,獲得挑戰自我的成就感,從而增強不畏常規、敢于超越、繼續創新的意識,增強完成項目任務的毅力。第二、注重大學生創新實驗平臺的建設,平臺是創新實驗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創新環境才能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申請創新實驗計劃項目。通過這些平臺的建設以及項目資金支持為學生廣泛開展科研創新訓練等活動提供良好的硬件條件。第三、在課程教學中,滲透科研思維和方法。老師課堂上可以適當地介紹相關課題的研究內容、進展、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問題等,引出一下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或角度,逐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為他們參與申請大學生創新項目計劃做些前期的鋪墊和鼓勵;老師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同,也可將相關領域課題研究最前沿的專業知識和理論及時傳遞到課堂上讓學生有目的地吸收,令學生知識、思維和意識緊跟社會前進的步伐。
1引言
隨著我國微機事業的發展,目前微型機在我國工業過程控制、智能化儀器儀表、機電一體化、辦公自動化等領域已得到迅速發展。許多現代通信設備都融合了當今最前沿的計算機技術,這就要求我們培養的通信類人才必須了解和掌握計算機在通信領域的應用技術。為培養綜合性人才,我系將《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作為電子信息類專業的主要課程,主要闡述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組成結構和應用系統設計,以及匯編語言程序設計。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獲得微機軟硬件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培養學生工程應用能力,為深入學習計算機控制技術、智能儀器的設計打下良好基礎。但是,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普遍反映該課程“難”、“活”、“繁”,屬于“困難課程”之一。從如何提高微機原理課程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促使學生個性化發展等方面,談談在教學上的一些體驗和認識。
2課堂教學
2.1明確教學內容,突出重點難點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作為一門技術基礎課,其中需要記憶的內容較多,而且比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學生普遍反映難學,隨著所學內容的增多,越學到后面越覺得亂,理不出個頭緒來,更談不上好好理解并加以應用了,經常是顧此失彼,窮于應付。我們認真地分析了學生所反映的問題,從本專業的特點、學生的素質及教材系統性出發,主要以8086/8088為主,從CPU的組成、內存單元的存儲原理、尋址方式入手,講述指令的組成及應用,實驗部分強調基本接口電路的原理與編程及系統設計的基本方法。
在每一章節講授之前,先指出重點和難點,重點部分精講,要求學生全面掌握。例如:在講8086/8088結構一節時,存儲器地址分段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講課時應配以大量圖表形式進行重點闡述并輔以例題和練習題加深理解,而關于計算機硬件和軟件一節,學生在前修課程中已經學過,只是粗略復習一下即可。其他章節也采用類似的方法。這樣,學生知道每一章節的重點、難點,學習有了目標,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增加了學習本課程的積極性。
2.2有選擇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基礎,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課堂教學的效果決定了授課過程是否成功,決定了這門課程能否達到授課目的,也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加強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采用邊理論教學邊進行演示實驗的方法,使學生在輕松有趣的學習中掌握理論。例如,在講解芯片引腳圖和芯片的內部結構圖時,可在課件中通過點擊相應文字或按鈕來控制這些圖片的顯示或隱藏,并在圖片旁邊顯示文字說明或語音提示,從而增強圖片的可讀性;又如,匯編語言指令和數據尋址方式是課程的基礎知識,可在課件中用動畫效果來模擬原本無法看到的指令執行過程和數據流動方向。在此課程中,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采用多媒體教學一方面可以加快教學速度,彌補教學時數的不足,另一方面圖文并茂,動感演示,無疑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后閱讀時容易產生聯想。
2.3利用形象比喻法,加深內容理解
本課程有一些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初次接觸時會覺得很難弄明白,例如:堆棧、存儲單元、寄存器、各種尋址方式等等。在教學時,不妨把這些內容和現實中的事情聯系起來,比如:在講解堆棧“后進先出”工作方式時,可以將“堆棧”比喻成火車站,先到的火車排在最后,最后到的火車排在最前,出站時,后到的火車必須先走,先到的火車才能出發。又如,在講存儲器物理地址和邏輯地址時,可用學校的教室做比喻,每一個教室是一個存儲單元,有且只有一個唯一的教室編號,而該教室又屬于某一個教學樓,即存儲器的段,在該段里通過偏移量找到該存儲單元比喻成在該教學樓里找到該教室。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實踐證明,凡是比喻恰當的地方,學生就容易掌握,只要我們認真地去探索和聯想,課本中許多枯燥、抽象的問題都能與生活中的事情聯系起來,從而使它們變得生動形象,易于理解和接受了。
微機原理與接口實驗是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今后從事系統設計、研究、開發和應用的一門重要實踐課程,學習最終結果是要求學生具有開發嵌入式系統能力。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除了課堂講授原理外,還要靠實踐加深理解,要通過對一些典型軟件、硬件進行設計,編寫程序、調試,直到正常運行,才能讓學生具有基本的微機開發能力。我們在實踐環節上主要作了以下一些探索:
3.1注重實驗的選擇
在傳統教學中,匯編語言的實驗占用了大部分課時,而實際效果卻并不理想。為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匯編語言的調試過程即可。重點學習與輸入輸出相關的指令,并通過實驗熟練掌握。中斷和接口技術對于電信類學生而言,可在今后的實際中直接進行應用,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需要有重點的學習。
3.2注重實驗方法的運用
在實驗課程中,適當采用逆向教學方式,例如在中斷技術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先做實驗。在實驗中,學生們只要將電路按規定連接好,并輸入預先編好的程序即可。然后再在課堂教學中在對實驗的原理和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和分析,學生參與共同討論。由于學生通過實驗已經建立起感性認識,因而在理論學習上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4結束語
從我系學生的平時反映及成績來看,本文所提倡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過對“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只有通過教學改革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培養出能盡快適應社會的應用型人才。我們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不斷總結,相信一定可以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馮博琴.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陳靜.淺談《微機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的幾點體會[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22(增刊):187-188.
1.AfterEffects界面的構成,影視相關概念;2.圖層的管理和使用;3.關鍵幀動畫的制作;4.影片制作流程,輸出選項設置等;5.文字特效;6.三維空間中的合成;7.鍵控和蒙版的應用;8.調色技巧;9.穩定和追蹤,表達式的運用;10.基礎內置特效。
(二)根據項目實時添加外掛特效的應用學習。
(三)根據項目要求添加藝術賞析內容。
二、合成教學改革模式
(一)課堂教學
按職業崗位要求組織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創設特定的“情境”,將理論與實例結合,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實現由“單一性的教學”向“行為引導型教學”轉變,由“課堂教學”向“車間教學”轉變。除了課堂教學以外,學院還提供了精品課程網站,避免了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學生可在網站上進行自主學習。
(二)實習實訓的真實性
實習、實訓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實踐課時比例,實踐課占到60%以上。以多媒體機房為主要教學場所,將企業中的實際工作任務拿到實訓中來,加強對工作過程的具體參與,增加感性認識。將學生分配到校企合作的企業中去實習,讓其接觸實際,體驗真正的工作流程,還能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在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中去培養職業能力。學院單獨配備一個多媒體機房作為影視后期工作室,同時也作為校企合作的項目制作工作室。為實習、實訓提供一定的硬件環境。
(三)提高雙師型素質
影視后期特效合成軟件應用技術的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教師深入企業實踐的時間不多,對崗位的要求不是十分了解。為了能夠勝任“理實一體化”教學任務,對企業和市場有必要的了解,能夠有效開展實踐教學,就要定期到企業實習、實踐、兼職、輪崗等,提高自身素質。
(四)聘請兼職教師
聘請企業中知識經驗豐富和實踐能力較強的名師專家、高級技術人員等作為兼職教師,著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性、實用性和實踐性,了解企業一線崗位的要求,增強學生就業的競爭力。定期聘請技能水平達到行業要求的兼職教師做專業技術發展動向和企業人才需求信息的學術講座,讓學生獲得相關信息。
(五)學習能力的發展性
學習能力是終生的,學習能力可以通過專門訓練來提高。教師通過理論和實踐教學將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
(六)教學評價
評價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學生成績總評=50%平時成績+50%期末總評。平時成績=10%考勤+30%實踐+10%學習態度,期末總評=40%作品+10%團隊協作。在實踐環節采用過程性評價,從學生學習態度、知識掌握程度、作品完成情況等評價,期末作品從技術層面和藝術層面等進行考核。鼓勵學生作品去參賽,對獲獎的作品給予肯定與激勵。在企業中實習的學生,需要企業技師給予指導評價等。
三、加強實訓設施建設
學院分批引進先進的實訓設備,圖形圖像設計對于硬件的配備要求很高,所以實訓室的設備實時地更新、換代。同時,學院的寬帶網及無線網遍布于教學樓、實訓樓、宿舍樓,方便學生隨時利用網絡資源自主學習。
四、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逐步引進學徒制
加強學校與企業的聯系,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定期派學生到企業參觀實習,體驗真實的工作情境。同時,逐步引進現代學徒制教學思想,使企業成為第二教學場地,學生以學徒的身份進行培訓、學習。
1.涉及知識領域紛繁復雜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原電子工程、信息工程、應用電子技術、廣播電視工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無線電技術與信息系統、電子信息工程、電子與信息技術、公共安全與圖像技術等10多個專業重新調整后新的寬口徑專業。隨著社會信息化的深入,電子信息技術已滲透到國防、工業控制、交通、家用電子、農業、電子商務、通信等諸多應用領域,涉及到的應用相關專業知識也越來越多。如何在如此紛繁復雜的知識領域中抽絲剝繭,提取當代前沿技術最需要的共性專業基礎知識及專業技能,合理設置課程體系,兼顧學生的專業技能與人文素質培養,有效拓展就業渠道是專業建設必須考慮的問題。
2.教師隊伍工程素養不高
教育教學活動的變革本質上是教師角色的變革。培養具有良好工程素養的工程師,教師應首先了解工程需求并善于做工程項目。我國高校引進人才多為剛從本專業畢業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現代企業中電子信息類相關職位可提供豐厚薪酬,而高校收入則與科研產出密切相關。
不同的激勵機制使得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畢業生優先選擇在企業工作,并逐步成長為優秀的工程師;擅長科研工作的畢業生選擇在高校就業,并迫于考核壓力專注于科學研究與論文撰寫,工程能力逐步退化。因而高校教師隊伍自身工程素養的提高刻不容緩。
3.項目驅動的主動式教學阻力巨大
對于電子信息工程,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應用于特定領域的電子系統。電子系統設計是電子系統工程教育的核心內容,依賴于專業知識的篩選、梳理、整合和應用,整個系統的設計、制作、調試周期十分漫長,因此在有限的授課學時內貫穿電子產品開發的全過程是極具挑戰的課題。此外,受近年來本科擴招影響與行業發展需求的驅動,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年級學生人數不斷增加,而教師工程素質的培養與具有工程素質的人才引進相對緩慢,這使得特定項目驅動的主動教學實質上可能只有非常有限的教師來完成,項目的引導、實施、監督與評價都帶來巨大的困難。
二、電子信息創新教學方法的研究
1.職業學校需要加強電子信息創新教學綜合能力的有效培養
在電子信息創新教學過程中,需要以有效的寫作標準進行分析,明確實際操作流程和操作環節,分析適合學生的規范意識標準,不斷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升教學發展過程。在電子信息創新發展研究過程中,需要充分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能力,增強學生的理論知識實踐操作過程,幫助其充分的理解實踐操作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和困難。面對這些問題,需要及時的分析和解決,合理的引導電子信息相關理論內容,引發學生對實際理論的深入思考和分析,結合各項理論知識,找出有效解決問題的辦法。在電子信息實訓操作過程中,學生可以有效的培養其實踐操作能力,充分調動自身的行動力,鼓勵學生與其他人進行合作,充分解決各種問題。
2.創新教學的提高
二、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我校是一個財經類的高校,身處在這樣環境中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實力相較對薄弱。我校在推進實踐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關鍵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適應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設施短缺落后,實踐教學手段和方法仍顯落后。
長期以來,我校的電子實踐教學主要依附于理論教學,大多實驗設備都未得到及時的更新,現有的實驗教學條件和環境遠遠不能滿足教學計劃中培養目標的要求。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夠充分。實訓模擬場地限制了學生更多的培養動手能力的機會。現有的實訓設施還遠未能滿足教學實踐的需要。
2.教學計劃仍需進一步調整和完善。
當前在教學計劃中,盡管實踐環節的教學課時已有較大提高,如在我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在強調理論教學的同時,一直加強與實踐教學有機融合,精心設計實驗、實習、實訓、課程論文(設計)、畢業論文(設計)、課外科技文化活動、素質拓展、社會實踐等實踐教學內容。增大了實踐性教學環節課時比例,但除去一定量的停留在計劃中的名義實習課時后,實際可用于學生實踐、或動手的學時仍顯不足。
3.實踐教學師資力量有待提高。
教師中能夠適應滿足實踐實訓的總體上比重不高,大量年輕教師從高校畢業后進入學校從事教學工作,缺乏實踐教學環節的專門訓練,自身尚不能成為行家里手,難以勝任相關的實踐指導工作。
4.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薄弱,遠遠不能滿足教學實踐的需要,校企間的合作更是匱乏。
許多校外實習基地常常依賴老師們個人在社會建立起來具有較緊密關系的親朋好友關系,勉強維持、勉強接受。有些學生甚至需要自行聯系實習單位,實習效果堪憂。
三、實踐教學改革總結
針對我校電子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諸多關鍵問題,主要在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實踐改革。
1.結合專業特點不斷改革更新實踐教學內容,適應企業用人需求。
根據電子專業特點,對本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和模式進行調整和補充。在傳統電子實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安排了最新的電子技術發展及電子技術應用情況介紹。例如在萬用表、直流電源、示波器、信號發生器、功率表等常用電子儀器的使用實習基礎上,還適當增加了單片機、電工、設計、嵌入式設計等實踐教學單元,并不斷緊跟電子技術發展的趨勢等,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設計新的實踐教學模式 突出創新訓練的重要地位,以滿足新形式下創新教育的要求。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開發實踐教學質量源泉。
實踐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與結構。首先,學校制訂了相關政策,加強實踐教學師資培養力度,加強對有豐富實踐教學經驗的工程師、技師引進等工作。其次,建立實踐教學激勵和約束機制,充分調動教師參與實踐教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并分批安排教師走進企業進行實踐訓練和素質拓展,為我校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強有力的隊伍保障。
3.產學研結合、加強校內外基地建設,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實踐教學基地是培養創新型人才必備的硬件設施條件,是對大學生進行技能訓練的基本保證。根據地理位置的優勢,我們廣泛與周邊相關電子企業和公司建立聯系,不斷健全校外實踐基地,為學生大學學習期間創造更多進入企業公司實習鍛煉的機會,我們與企業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并建立校企聯合培養基地,建立學生創新實驗基地,共同承擔人才培養,科技合作,成果轉化,創新實驗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研究,大大促進了人才培養和專業的發展建設。也為學生今后的自主創業奠定基礎。
4.創造條件激發學生實踐創新積極性,使學生較早的參與到競賽和科研活動中。
近年來我們加強了學科競賽的指導和投入,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創新活動,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鼓勵學生參加挑戰杯、程序設計、電子設計、飛思卡爾智能車和機器人、全國數學建模等競賽為代表的國家級及省級競賽活動,并給與一定的獎勵。學生們在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也得到了充分調動和激發。
5.充分利用我校特有的素質拓展周教學安排,不斷改革素質拓展周的內容,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4)06-0066-02
近年來,在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校實驗室項目支持下,我校有效整合實驗室資源,建立了功能集約、資源優化、開放充分、運行高效的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實驗實訓基地。
一、建設思路與定位
根據學校“十二五”事業發展規劃和本科教學質量提升舉措,結合國家提出的“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的重大決策和重慶市《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我們確立了“注重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注重綜合學科背景融合和系統思維培養,注重工程能力訓練和科研思維啟迪,注重共性培養與個性化引導,強化實驗實訓體系的開放性和適應性,強化實踐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強化知識和能力培養的有效性和創新性” 、“四注重、三強化” 的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思路。同時,充分發揮我校信息科學技術的特色和優勢,特別是“控制科學與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等省部級重點學科和“網絡化控制與智能儀器儀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高校網絡控制與智能儀器儀表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在人才培養中的綜合優勢,大膽實踐,探索實驗實訓教學的新模式,組建了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產品從產品構思、原理設計、生產制造、測試檢驗到運行改良乃至終結廢棄生命全過程的工程教育實驗實訓平臺;構建了適應現代信息技術人才培養需要的三個層次、四個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并在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手段、環境改造、設備更新、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探索新的建設思路。
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互為依托,相輔相成,其主要任務是夯實基礎理論、培養工程實踐能力、激發創新精神、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根據我校的人才培養規格要求,我們將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的目標定位為:以學生為本,努力把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成教育理念先進,教學體系科學,實訓教材系統,實訓設備完善,實訓裝備精良,隊伍結構合理,管理科學,特色鮮明的現代化開放式的電子信息技術人才培養綜合性實驗實訓基地。
二、建設目標
按照學校“建設成為中國西部信息科技創新與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的目標,堅持“整體布局、突出特色;打造平臺、集成發展;加強建設、注重實效”的工作方針,依托學校在信息科技的辦學基礎和特色優勢,通過優勢學科的交叉、教學科研的融合、學校企業的協同、優質資源的整合,完善符合現代工程教育理念的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實驗實訓教學體系,建設具有真實工程環境的全工程鏈綜合實踐平臺,構建與企業(社會)無縫連接的工程教育模式,引導學生系統性地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和協同工作的團隊精神,實現知識傳授、能力提升、素質培養協調發展,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在3-5年內,將實驗實訓基地建成為具有一流師資隊伍、一流實驗環境、一流教學質量的開放式的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基地。
三、主要建設內容
(一)進一步整合資源,構建一個高水平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實驗實訓教學平臺
1.貼近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產業生產狀況,讓學生在真實的工業環境下,透過多樣化的生產流程、工藝過程和工序,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使學生掌握工程實踐和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2.科學研究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以學科建設帶動實驗室建設,依托“網絡化控制與智能儀器儀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高校汽車電子與嵌入式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智能儀表及控制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技術創新平臺在人才培養中的綜合優勢,形成教學科研緊密結合、設備先進、成果突出的高層次、多功能實驗平臺,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3.多對象和多途徑,針對多培養對象,以本科生實驗教學為主,向研究生等不同層次培養對象的實驗教學輻射,建立適合于本、碩、留學生、現場培訓、短期培訓及其他多種形式的學生培養模式。針對不同層次的培養對象,合理設定培養目標,實行目標式教育(結合國家需求、按層次設定培養目標)與訂單式培養(依據生產及科研工作需要,提供訂單式教育服務)。同時,依照不同實驗類型,采用多途徑培養方式:基礎型、驗證型實驗采取集中講解、集中實驗的方式;科技創新實驗、綜合和設計型實驗采用分散預約方式;交流與單一目標型實驗、科普型實驗采取集中預約方式等。
4.綜合性和開放式,基地實驗室將按照校內與校外實踐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基礎教學與創新實驗相結合的原則,構建集電子信息技術基礎、電子信息技術產品設計、制造、測試和應用教學于一體的綜合性實驗教學平臺。各實驗室面向本、碩學生實行全面開放,學生可以在實驗室進行自主實驗研究、科技小發明等活動;實驗室還提供多種電子信息技術測試手段,面向社會和公眾提供服務。
(二)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建立滿足現代電子信息技術人才培養需求的實踐教學體系
建立有利于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基地從學校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出發,構建了3層次、4模塊,科學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服務于全校四大學科門類、30個本科專業和研究生。在教學體系設計中,注重遵循教育規律,積極引入現代技術平臺,努力適應科技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革新實踐教學體系內涵,整合公共實訓資源,建立了包括工程基本技能訓練、工程綜合技能訓練和工程創新能力訓練三個層次,貫穿工程創新能力培養全過程,滿足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學生需要,以學生為本、以實訓為主、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師資隊伍業務水平
采取“外引內培”的方式,加大引進和接收實驗室人員的力度,繼續從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引進高素質博士和專家充實到實驗教師隊伍;為實驗教師創造和提供培訓、進修的機會,鼓勵在職攻讀學位以改善隊伍結構。探索專職管理人員的聘任方式、職稱、待遇的自主運行機制,進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促進實驗課程改革與建設的管理和保障機制。
(四)進一步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完善運行機制
按照“統一管理、統籌規劃、資源共享、有效利用”的總體原則,合理規劃各實驗室設備和人員配置,建立由院系領導及校內外資深實驗教學專家組成的實驗教學指導委員會,負責實驗課程教學大綱、實驗課程內容和實驗項目審定等工作。同時,進一步完善實驗室崗位設置和人員定編。在管理機制方面將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1.建立實驗室信息化管理運行平臺,提高實驗室運行效率;2.進一步擴大教學資源的共享和開放,促進大型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3.完善實驗室管理規章制度,推進實驗教學創新;4.加強實驗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四、建設效果
近年來,在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校實驗室項目經費支持下,建立了符合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產業人才培養需要的實驗實訓平臺,面向全校理、工、經、管四個學科門類,30個本科專業及研究生開展實驗實訓教學。測控技術實驗室和先進制造技術實驗室分別于2009和2010年獲得重慶市實驗教學示范實驗室稱號。近五年來實驗室老師承擔省市級教改項目12項,發表教學論文35篇,教學獲獎6項,主持或參與各類科研項目50多項,發表科研論文100余篇。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獲得國家級獎勵60人次、省部級獎186人次。
五、結束語
實驗是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實驗室建設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和保障。在全社會強調素質教育、呼喚加強創新人才培養的形式下,我校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在實驗室建設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實驗室的硬件條件和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我們將不斷改進和完善實驗室管理,充分合理地利用實驗室資源,為師生開展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提供更好的平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