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16 16:22:3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民營企業發展狀況,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精神,按照“強攻外向抓招商,壯大內源抓民營,優化環境促發展”的總體思路,大力扶持壯大中小民營企業,全縣中小民營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呈現出三個明顯的特點:
(一)市場主體不斷壯大。在全縣民營企業中,中小企業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截止年底,全縣共有個體工商戶12288戶,從業人員45484人,注冊資金3.6億元;共有民營企業1454家(含規模工業),注冊資金31億元,資產總額94.6億元。
(二)行業覆蓋不斷延伸。目前,我縣中小民營企業主要從事機械汽配、塑料新材、建筑材料、紡織服裝、生化醫藥、農副產品加工、造紙包裝、交通運輸、餐飲商貿、文化游樂等,廣泛涉及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行業。至年,中小民營企業共為我縣群眾提供就業崗位99121個,已成為我縣就業和再就業的“主渠道”。
(三)經濟貢獻不斷提升。年,全縣新增產值的85%、縣級財政收入的70%以上、鄉鎮財政收入的90%以上來自中小民營企業。年,我縣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05億元,完成營業收入103億元,實現利稅總額11.2億元。剔除規模工業,中小民營企業三項指標所占份額比例分別達到62.8%、64%、59.3%。
二、我縣中小民營企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外部環境看:一是部門“輕小重大”。中小民營企業作為民營經濟的一部分,雖然也享受了政府和各職能部門提供的服務,但長期以來,一些職能部門仍然沒有轉變對中小民營企業“歧弱”、“輕小”的觀念,片面地把管理和服務的重點放在規模工業上,對中小民營企業關注不夠。二是政府職能缺位。促進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行政職能被分割在多個部門,存在著職能交叉、政出多門、城鄉分割、服務不夠的問題,使有限的行政資源沒有得到有效的整合,沒有形成促進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合力。同時,由于過去對中小民營企業缺乏長遠的發展規劃和明確的扶持措施,中小民營企業出現了重復建設、盲目發展等問題,加劇了市場的無序競爭。就農副產品加工來說,全縣現有大米加工廠210多家,棉花加工企業接近200家,兩個加工行業真正具備資質的均不到三分之一。三是企業融資困難。企業貸款難,中小民營企業貸款更難。從調查的85家中小民營企業來看,年需要資金支持的企業就高達68家。通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商業銀行貸款“門檻”高,對中小民營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小,且貸款手續繁瑣,成本高;中小民營企業項目包裝能力弱,盡管有的企業有好項目,產品有市場,也具備還貸能力,但缺乏自身包裝和與銀行的溝通;中小民營企業的資信程度低,不能達到信貸要求;銀行普遍存在對大企業“爭貸”而對小企業“惜貸”的問題,對大企業“錦上添花”有余,對小企業“雪中送碳”不足;民營企業信貸擔保體系尚不完善,而我縣民營擔保公司至今只有一家,遠遠不能滿足中小民營企業貸款擔保的需求。四是涉企檢查收費頻繁。由于近年來我縣只對規模企業的檢查收費程序進行了規范,少數執法執收部門便把檢查收費的重點轉嫁給中小民營企業,強行收費、搭車收費,以收費代服務,以罰款代管理的現象時有發生。過多的檢查、收費,不僅加重了中小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負擔,而且干擾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業主對此反映十分強烈。
從企業自身看:一是企業管理有待規范。目前中小民營企業多數實行家族式管理,主要依靠“夫妻店、父子兵”式的企業組織形式和家庭作坊式的生產模式,企業的決策權、管理權、經營權集中;在用人上,以血緣、親緣、地緣為紐帶,唯親是舉。雖然大部分企業建立了管理制度,但多數情況下,親情戰勝了制度,使管理制度形同虛設。二是創新能力有待提升。我縣中小民營企業總體水平不高,多數集中在投資少、風險小、技術簡單、勞動密集的領域,科技投入普遍不足,產業關聯度不高,配套能力差,產品檔次偏低,缺少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能叫響的“優質產品”、“名牌產品”不多。同時,企業普遍缺乏人才,調查顯示,目前我縣中小民營企業大專以上學歷和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占從業人員總數的比例不足3%和1%。三是業主素質有待提高。主要是守法經營意識較差,誠信缺失,少數中小民營企業主甚至將偷稅漏稅作為賺取利潤的主要手段;法制觀念淡薄,不懂得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經常成為詐騙的犧牲品,或者成為亂收費、亂罰款的主要受害者;“小成即滿,小富即安”,取得一定成績后就自我滿足,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四是團隊精神有待增強。調查中,企業主普遍反映企業間缺乏團隊協作精神,沒有形成相互溝通、互幫互利、共同發展的氛圍。有些企業主缺乏合作意識,只看到競爭的一面、沒有看到合作發展的一面,部分同行業企業之間相互壓價,形成惡性競爭。一些中小民營企業主“寧作雞頭,不做風尾”的舊觀念根深蒂固,行業壟斷,閉關自守,各自為政,嚴重削弱了中小民營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三、加快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發展的建議
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推進公平準入,改善融資條件,破除體制障礙,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當前,我縣政治安定、社會穩定,對發展中小民營經濟十分有利,只要全縣上下來一次思想大解放、環境大改善、素質大提高,動真格,下真情關注中小民營企業的健康成長,我縣中小民營企業就一定能夠有一個大發展。
(一)全力營造中小企業發展氛圍。目前,全省各地發展縣域經濟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形勢咄咄逼人,我們一定要看到發展的大趨勢,解放思想,放開手腳,大力發展中小民營企業。要對中小民營企業給予“國民待遇”,和其他規模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真正做到少干預、多服務,少限制、多支持。要切實加強領導,改進工作方法,創新工作機制,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宏觀調控、部門全力支持、全社會積極參與、企業自主發展”的格局,促進中小民營企業健康成長。
(二)全力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一是加強發展引導。積極引導中小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促進中小民營企業向高科技發展、向規模化發展,使企業上檔次上規模,全面提高中小民企的整體素質和效益。二是優化政策環境。切實規范部門涉企檢查收費程序,參照縣優經辦對全縣規模企業規范服務管理模式,將年產值在3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和年銷售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商貿流通企業按屬地管理原則,納入鄉鎮優經辦進行管理,執法執收部門對中小民營企業的檢查收費實行嚴格的申報審批制和“企業安寧日”制度,并將兩項制度的執行情況作為部門和鄉鎮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考評工作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實行“一門式”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盡可能為企業排憂解難。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為全縣中小民營企業營造公平、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三是鼓勵技術改造。中小民營企業的重大技術研發項目,應納入縣科技發展規劃予以支持。中小民營企業技術創新項目及為大企業產品配套的技改項目,應享受政府的貸款貼息政策支持。設立中小企業科技獎勵基金,對推動中小企業科技進步有貢獻的人員和集體進行獎勵。
關鍵詞:
縣域經濟;民營企業;協調發展
中圖分類號:
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04-0033-02
1 壯大縣域經濟有助于促進民營企業的發展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11年,全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包括市轄區)2853個,全國縣域內人口總數達到了8.85億人,占全國人口的65.72%;全國縣域生產總值達到24.14萬億元,占全國生產總值的51.04%。縣域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縣域經濟的發展又是民營企業發展的基礎和重要保障,壯大縣域經濟可以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更為充足的資金支持和政策保障。壯大縣域經濟在促進民營企業發展方面的作用表現如下:
1.1 縣域經濟是民營企業發展的基礎
縣域經濟的發展,是民營企業發展的基礎和重要保障。首先,縣域經濟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完善的基礎設施。壯大縣域經濟必然要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這可以完善民營企業的服務體系。縣域經濟的發展,拓寬了民營企業的融資方式和融資力度,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形成了資金優勢;縣域經濟的發展,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形成了制度保障優勢。另外,縣域經濟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資源保障,因為大多自然資源集中在縣域,縣域資源是國家資源的基本構成部分,而民營企業發展需要資源,這就離不開縣域資源的支撐。同時,縣域中大量的勞動力為民營企業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資源。民營企業發展離不開縣域經濟的支持,縣域經濟是民營企業發展的基礎。
1.2 壯大縣域經濟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新機遇
縣域經濟的出路在于工業化和城鎮化,而推進縣域工業化和城鎮化,會給縣域民營企業提供發展機遇。縣域經濟中大部分企業是小企業,而大部分小企業又是民營企業,因此壯大縣域經濟,推進縣域工業化為縣域民營企業提供新的發展機遇。縣域的民營企業離農業農村和農民近,可以以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為突破口,通過產業化推進縣域工業化和現代化,這就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更大的市場。同時,縣域城鎮化為民營企業的發展增加了新領域。縣域城鎮化建設必然需要大量的投資,而在縣域中有能力投資的主體就是民營經濟,這就給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市場需求,帶動了民營企業的發展。
1.3 發展縣域經濟是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我們從縣域經濟發展的成功模式和成功經驗可以得出,縣域經濟實力比較強的縣,城鎮化進程就比較快,民營企業發展就比較迅速。縣域經濟發展能夠能為當地的富余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充足的勞動力資源。隨著縣域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勞動力逐漸向非農產業和民營企業轉移,這就會增加農民的收入,農民的購買力也會隨之提高,從而拉動縣域經濟更快的發展。只有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繁榮農村經濟,才能帶動第二、第三產業和特色經濟,才能促進民營企業的發展。
2 民營企業的發展帶動縣域經濟的發展
民營企業雖然不是縣域經濟獨有的經濟形式,但卻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基本力量,縣域經濟的發展是伴隨著民營企業發展而壯大起來的。民營企業規模小、數量龐大、行業分布廣泛、經營靈活,具有可以同大企業建立分工協作關系等特點,這就決定了民營企業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和中堅力量。民營企業對縣域經濟發展的突出貢獻至少可以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2.1 民營企業是縣域經濟財政的主要來源
由于民營企業大都具有創業投資成本低,所需技術相對簡單,原材料容易取得,產品接近消費市場,布局上點多面廣,滲透能力強等特點,因而民營企業容易形成產業集群,實現專業化分工和規模化生產,是縣域經濟的主要財源。民營經濟上繳稅金逐年增長,對地方財政的貢獻越來越大,成為增加財政收入的重要途徑。2011年,民營企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5.8%,民營企業上繳稅收1.5萬億元,同比增長39.4%,對稅收增長的貢獻率為52%。民營企業不僅是縣域財政的主要來源,而且由于民營企業自身管理、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又是實現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
2.2 民營企業是解決城鄉就業的主要渠道
我國是發展中的人口大國,每年新增勞動力達1000萬人以上,社會就業壓力巨大,解決好就業問題是保持社會穩定和經濟持續發展的頭等大事。縣域民營企業的存在為擴大城鎮就業,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了重要的途徑和機會。一方面,民營企業數量眾多,分布于一、二、三各個產業之中,且大多處于縣域城鎮中,便于吸收當地的富余勞動力;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多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就業容量非常大。據統計,2012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66萬人,其中城鎮民營企業吸納就業人員占到83%。民營經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民營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就業就越充分,如江浙地區不但當地就業率高,而且能夠吸引大量的外地勞動力。因此大力發展民營企業有利于吸納城鄉富余勞動力以緩解就業壓力,促成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進而為縣域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提供保障。
2.3 民營企業發展狀況是縣域經濟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民營企業產權清晰,經營靈活,能夠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自主決策,在市場競爭中可根據需要自主決定和調整用工制度,這使得民營企業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是最具生機活力和增長潛力的經濟成分。據統計,2010年,民營企業實現增加值130億元,同比增長1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58%。民營企業的發展狀況在很大程度上還決定著整個縣域經濟競爭力,這從浙江溫州和義烏、珠江三角洲地區、福建晉江等地區的實踐就可以看出,當地縣域經濟之所以十分發達,主要是由于民營企業發展較好,創業活動十分活躍。從下表可以看出,全國百強縣(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在18個省市區有分布,其中江蘇、山東、浙江、遼寧、福建等五省份數量最多。東部地區民營企業占GDP的比重比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要高,“百強縣”個數也比中部和西部地區多。這充分說明民營企業是縣域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增長點,凡是民營企業發展好的地方,市場發育就越快,市場機制就越活,綜合實力就越強,經濟體制就越成熟,縣域經濟競爭力就越強。
數據來源:第十二屆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概況,http://。
3 推進縣域經濟與民營企業協調發展的對策
(1)完善各項政策措施,為縣域經濟與民營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壯大縣域經濟有助于促進民營企業的發展,反過來民營企業的發展又推動了縣域經濟的發展。要實現二者的良性互動,必須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各項政策措施,為縣域經濟和民營企業更快更好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而寬松的環境。第一,加強政策指導,把促進民營企業的發展納入到縣域經濟發展規劃。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盡快制訂和完善發展民營企業的政策、法規和配套措施,制定出符合各自縣域特色的發展戰略、發展思路,把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列入到縣域經濟發展規劃。第二,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服務質量。各級政府和部門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變管理為服務的功能,實行一站式辦公,一條龍的服務,加強群眾監督,切實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第三,充分發揮政府的指導作用。各地政府要結合本縣域的現狀和本地的資源、氣候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發揮各地的特色和優勢,及時向民營企業提供相關的指導信息,給予民營企業必要的支持。
(2)廣辟融資渠道,建立和完善縣域經濟和民營企業的融資體系。
廣辟融資渠道,充分發揮金融工具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縣域經濟和民營企業的融資體系。第一,允許建立民營商業銀行。民營企業大多數是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額度較小,民營商業銀行可以滿足民營企業小額融資需求。第二,建立和完善各地政府管理下的民營企業擔保體系。由各地政府出資成立民營企業擔保機構,對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實行貸款擔保,降低有關金融部門的貸款風險。第三,各地政府要發揮財政和稅收政策的引導作用,增加對民營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進一步擴大專項資金扶持范圍。
(3)引導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縣域經濟和民營企業的競爭力。
民營企業是縣域經濟發展中最有生機、最具活力和潛力的組成部分,因此大力發展民營企業,既能提高民營企業的競爭力,又能增強縣域經濟的競爭力。要發展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建立明晰的產權制度。按照公司法要求組建民營企業,規范股東的出資行為,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市場和政府的推動,建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民營企業。二是建立科學的組織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各自獨立、權責分明、相互制約的法人組織結構,由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給予確認和保障。三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民營企業要建立健全市場化的營銷、研發、生產、財務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同時,民營企業要樹立和培育企業文化,增強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意識,形成完善的民營企業內部管理機制。政府也要加強對民營企業改制的督促和指導,幫助民營企業盡快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F27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3-0042-02
自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經濟的發展形勢多變,但是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一直穩居世界前列。然而,自2008年秋,隨著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引起金融危機,進而引發全球性的金融風暴,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從國家內部來看,由于人民幣升值以及大范圍內物價上漲,也造成經濟運行成本大幅上升。
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與挑戰。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最快最外向的經濟重地之一,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的民營企業在對外貿易中受到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本文以長三角民營企業為載體,對民營企業在金融風暴這個特殊時期里的發展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
一、長三角民營企業外貿的發展現狀
長三角地區涵蓋了蘇浙滬三地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蘇州在內的16個城市,是我國民營經濟最為集中和發達的地區,在長三角經濟的持續強勁發展中,民營企業發揮了強大的作用。2008年,僅浙江一省就擁有45萬余戶私營企業,注冊資本高達8 663億元。而就整個長三角地區來言,民營資本則高達數萬億元。這樣一個龐大的經濟實體在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分布于長三角地區的民營企業主要是面向加工出口的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分布在傳統紡織服裝、皮革羽絨、鞋帽等行業。2008年特別是下半年,由于受到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全國上下外貿發展勢頭都有所減緩,長三角民營企業對外貿易總體上也表現出上半年穩定增長,下半年增速顯著回落的特點。
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我國外貿進出口情況,2009年首月進出口總值為141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29%。其中出口904.5億美元,下降17.5%;進口513.4億美元,下降43.1%。在這種全國外貿形勢不佳的情況下,長三角的外貿形勢也很不理想。2009年1月份,江蘇、浙江和上海的外貿進出口值分別為212.4億美元、146.4億美元和181.3億美元,分別下降32.2%、17.4%和29.5%。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長三角民營企業的外貿發展現狀不容樂觀,形勢很嚴峻。
二、長三角民營企業自身問題分析
近年來,雖然長三角民營企業對該地區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已經成長為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新的增長點,且對于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推動技術進步、擴大就業、適應多層次市場需求等方面發揮了尤為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不斷蔓延和加劇,長三角民營企業所面臨的外貿形勢也是每況愈下。這其中除了上述重大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其自身內部存在的問題也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規模有限、經驗不足。雖然我國總體經濟實力已有巨大的提升,民營企業的總體實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與國際企業比較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目前,長三角民企中資產額500萬以下的占多數,這很難與國際大企業相競爭。因為后者擁有巨大的生產規模效應、全球化的資源配置能力和雄厚資金的保障,以致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具有先天性的優勢。此外,由于我國改革開放晚,我們的企業與國際接軌滯后,從而導致了我國民營企業從事國際貿易的經驗不足,意識和思想行為上也存在巨大的差距。
(二)經營管理水平欠缺。目前,長三角民營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也比較粗糙。在很多民企中有家族親情式經營管理的痕跡或者是企業的管理制度上不科學合理,沒有完全建立現代型的企業管理制度。同時,經營方法和策略不夠準確和明確,缺乏科學合理的中長期企業發展規劃等等,這些都影響到了一個企業的健康持久發展。
(三)產品技術缺乏創新。長三角地區的民營企業經營的產品技術含量比較低下,產生的附加值也不高,這也是企業缺乏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的結果。另外,還可以了解到,目前長三角大多數的民營企業主要是經營初級產品,這勢必會在對外貿易中增加我們內部的競爭。這種競爭是重復的,也是無必要的。因為我們的產品出口后還要面臨國外同種或類似產品的競爭,所以我們要極力避免國內的自我競爭。要想避免重復競爭,那么我們的企業就要開動腦筋,要積極調整自己的產品結構或者是進一步優化自己的產品結構,使我們的產品在國際競爭中更具有競爭力。
(四)對人才缺乏利用和培養。人才是一個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根本。目前,長三角民營企業在人才問題面臨三個問題。其一,人才短缺。民營企業的壯大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特別是外貿人才。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大學的擴招,我國的外貿人才數量大幅上升。然而,由于一些社會機制的原因,如畢業見習制度不健全,社會給予大學生的實踐鍛煉不夠,致使我國大學教育每年培養的外貿人才很大一部分被分散流失掉了。其二,缺乏對外貿人才資源的合理利用。即便人才被引進來,但沒有對他們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使用,比如沒有考慮他們的優點與習性,從而使他們不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這樣也就影響了企業的工作效率和效益。其三,缺乏對外貿人才的培養。在目前很多的長三角民營企業中,仍然存在人事行政部,而不是人力資源部。這些充分表明它們對人才的培養不夠重視,缺乏對人才的高效管理。以上三個問題已能夠充分說明長三角民營企業在對待人才方面的不足。
三、長三角民營企業發展對策研究
面對當前內憂外患的形勢,長三角民營企業更應該勇敢面對,迎難而上,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少自身受到的沖擊。
(一)企業應當根據當前狀況從以下方面入手制定應對方案:
1.節省企業的支出。面對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可以進行適當裁員,把不符合公司要求的人員排出公司之外。這樣可以降低人力成本,還可以借機對公司結構進行優化,達到“精兵簡政”和提高公司效率的目的。此外,也可減少出差、旅游等活動計劃和壓縮日常用品開支,增強員工的節約意識,進一步達到節省開支的目的。
2.尋求政府和銀行的支援。企業利潤的下降勢必會影響到企業資金的周轉,此時企業要積極開動腦筋,利用自身的優勢去獲取政府部門的各種支援,比如,政府補貼,稅率優惠和貸款支持等。還可以通過涉足新的商業領域,使自己加入政府扶持的領域,從中分享扶持的成果。
3.尋求企業之間的合作。面對金融危機,企業的單一應對顯得力不從心。此時,應當積極尋求合作,利用企業的優勢互補,齊心協力共渡難關。比如,強強聯合,互利聯合以及多家企業共同聯合等等。總之,企業要學會利用自己的優勢和他人的優勢,學會“抱團取暖”,共抗經濟寒潮。
4.轉變經營思路尋求發展。除了“節流”之外,還要同時“開源”。雖然目前企業面臨著困境,但不應該裹足不前,坐以待斃,而是要敢于迎難而上,更加堅定進取求變的決心。企業應當積極轉變經營策略,全力改進不足,努力開拓新的市場和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如以前是從事外貿,就把目標轉移到國內,積極開發國內市場;以前是從事輕工業領域,就轉為投資重工業領域或者是高新領域;以前是粗放式經營,就升級為集約化經營等。
(二)企業要從自身弱點入手,解除老問題對企業長久發展的影響:
1.建立現代型的企業制度。許多民營企業中都有家族式或親情式管理經營的痕跡。這可能會導致企業運行松散、缺乏合理有效性,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企業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因此,企業首先要在經營管理制度上加以改進,努力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實施科學化經營管理。
2.提升企業的信譽和形象。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自身的信譽和形象很重要。信譽和形象是企業的無價之寶,是企業的無形價值,擁有它就等同于擁有了巨大的財富。反之,如果企業不講究信譽,不注意形象,那么它將失去市場,失去生存的土壤,最終被淘汰。因“奶粉事件”從而導致三鹿公司倒閉就是一個慘痛的教訓。因此,企業越是在困境中越是要建立更高的信譽,越是要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從而實現危難中不倒,甚至會出現“嚴寒獨自開”的奇跡。
3.加大技術引進和品牌創新。企業在困難中要節省其他的支出,也要敢于投入資金,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不僅可節省人力、物力和時間,還可提高附加值和時間價值。同時應當加大自主品牌和技術的研發力度,努力提高創新水平,從而不斷提升外部競爭力。
4.做好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人才是一個企業的命脈,擁有適合公司的人才,是一個企業成長和發展的動力源泉。企業要用人不任人唯親,憑能力和實力說話,著力發現和培養自己需要的人。換句話說,企業要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根據人才的優勢和特點去開發和利用他們。同時也要給予相匹配的待遇和發展空間。總之企業既要做到能發現和合理利用人才,同時也要留得住人才。
(三)企業要在危機中積累經驗和教訓,為企業發展作一個長遠的規劃:
1.總結教訓和彌補不足。盡管現在全球金融危機還未見底,也不知道它將在什么時候結束,但是身處困境之中,企業尤其需要及時總結此次危機帶給自己的教訓,比如如何提高自身抵抗外來風險的能力。從而可以一邊總結不足一邊積極改進,以不斷健全自己。
2.做好長久的發展規劃。企業管理者要具有長遠的眼光,為自身的發展做好5年、10年、30年乃至100年的短、中、長期規劃,要為自己確立每一階段的目標,并朝向這些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地堅實的走下去。同時企業可以把自己的目標與自己的員工共享,讓員工與自己共同為這些目標而不斷努力。只有如此,企業才能實現做大做強的最終目標。
3.積極走國際化道路。有了自身不斷的改進和階段目標的實現,企業還要大膽地走出國門,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不斷增強國際競爭力,拓展自身的國際化影響,從而實現企業的終極目標――全球化經營。
總之,在金融危機肆虐全球的時候,長三角民營企業一定要想方設法將危機對企業的沖擊降低到最低點,先要在困境中生存下來,然后要趁機進一步開拓企業的生存空間,利用當今國內外經濟和金融的形勢變化,抓住有利時機,為企業實現更好地發展積蓄力量。
參考文獻:
[1]2008長三角城市發展報告.江蘇省城市發展研究院,2008.
一、不同時期民營企業經營預算管理的特點
對于不同時期,民營企業的經營管理特點是不一樣的,就目前民營企業的發展狀況和現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主要對民營企業的創業期、成長期以及成熟期三個階段的民營企業經營預算管理的特點進行了比較細致的分析和論述。
(一)民營企業創業期的經營預算管理的特點
在民營企業的創業期,其經營預算管理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家族式管理,這種管理模式下,公司的上層領導都屬于一個大家庭,所以在實際管理中存在很多優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了民營企業的競爭力
在家族式經營預算管理過程中,由于都是一家人,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由于管理成員互相不信任而為了個人利益出現不正之風的現象,這樣一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民營企業的內在風險,而且當公司對重大問題進行決策時,由于領導間有著共同的利益,而且互相信任,所以就加快了決策的速度,提高了決策的質量,有利于相關工作的順利運行和開展,這樣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民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的發展和進步。
2.人力資本低廉
對于民營企業來說,由于起步較晚,相比國有企業和外資跨國企業來說,發展的歷史不夠悠久,相關的制度體系也不是很完善,所以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很大風險和挑戰,而利用家族式管理模式可以在公司遇到困難時不計成本、盡己所能的去幫助公司合理的進行預算管理,度過難關。
(二)民營企業成長期的經營預算管理的特點
在民營企業的成長期,經營預算管理的模式逐漸在創業期家族式管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得到了完善和發展,主要采用的是制度式的預算經營管理模式,主要從基層管理人員開始通過考核來提拔能力比較強的優秀管理人員,之后在對中層管理人員進行調整,最后在對高層的管理人員進行一定的調整,這樣就能夠在保留了創業期家族式預算管理模式中的優點的同時還能夠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這樣就能夠在保障決策迅速及時的基礎上為企業營造一個良好工作氛圍。
(三)民營企業成熟期的經營預算管理的特點
民營企業成熟期通常采用完全的制度式管理模式,而對于我們民營空調有限公司來說,現階段處于比較成熟的時期,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市場競爭壓力比較大,而且現在處于經濟低迷的發展狀態,所以面對這種發展狀態民營企業的產業鏈雖然比較完善和健全但是沒有明確的管理目標,使得在當今的市場環境下顯得壓力特別大,發展特別緩慢,所以為了避免民營企業存在的各種風險和挑戰,就要積極的引進適合自己企業發展的預算管理體系,并且按照相關的制度要求嚴格的執行,這樣能夠促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二、戰略導向下的民營企業經營預算管理
(一)戰略導向與預算管理
1.企業戰略對企業經營的作用
企業戰略是企業經營發展的基礎和保障,是企業發展的總體目標,企業戰略決定著民營企業經營的目標,民營企業要想在現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取得更快更好的發展,首先就要制定戰略目標,這樣能夠使企業進行預算管理時有據可依,根據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企業文化不斷的改變和完善自己的戰略目標,能夠引導企業在向更快更好的方向發展,避免各種潛在的風險和不必要的彎路,有了一個正確的前進方向,能夠讓企業在制定預算體制時更加準確具體,進一步促進企業的發展和進步。
對于我們民營空調有限公司來說,通過制定合理的戰略目標,就能夠讓企業更加明確市場對空調的需求量,包括數量和質量等各種數據的調查,能夠引導企業進一步的發展和進步,還能夠根據戰略目標制定自己企業下一步的計劃,比如就現在的市場環境來看,我們民營空調有限公司可以通過轉型升級來突破現在市場經濟低迷的狀態,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某求更好的發展。
2.經營預算管理對企業戰略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企業自身制定的戰略目標只是根據企業自身的文化和特色以及相關管理者的意見和建議來制定的,而企業是要在市場中生存和發展的,尤其在現在得市場環境中,民營企業由于自身體制的不健全和發展的不成熟面臨的風險和挑戰都比較大,所以如果自己制定的戰略目標不適合當今的市場環境,強制企業依據戰略目標的方向發展,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破產,所以經營預算管理對企業戰略目標的制定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制定戰略目標之前,根據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先進行經營預算管理,包括對產品原材料以及生產過程的預算管理,對相關工作人員的薪資的預算管理以及市場需求量和需求方向的預算管理等,這樣就會使得在民營企業的內部,使得各個部門之間有著共同的目標,共同的努力方向,進一步能夠明確分工,將責任能夠落實到個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在民營企業外部,通過合理的經營預算管理,能夠從根本上降低產品的成本和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風險,避免資金的浪費,這樣就能夠在強化公司經營預算管理水平的基礎上,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的發展和進步。
(二)戰略導向下民營企業經營預算管理的核心
在社會體制不斷完善和發展的今天,市場經濟給民營企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風險和挑戰,現在好多民營企業的領導都發現了預算經營管理對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也逐漸對這項工作投入了更多的力度,所以明確戰略導向下民營企業經營預算管理的核心能夠對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和運作提供很大的力量。
1.戰略目標是民營企業發展的方向
戰略目標是指導一個企業發展和進步的方向,是戰略導向下民營企業經營預算管理的核心之一,戰略目標會隨著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逐漸的改變和發展,這樣就能夠引導企業民營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導向,相應的預算管理的方法和規章制度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共同促進企業向更快更好的方向發展。
2.企業自身的需求是民營企業發展的前提
上面提到根據企業自身制定的戰略目標不一定符合市場的需求,所以要先對市場進行預測在擬定自己的戰略目標,那么同樣道理,僅僅依靠市場的需求和社會的發展狀況制定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也是不合理的,強制發展下去也會是民營企業由于預算管理做的不到位,導致資金鏈斷裂或者其他問題導致企業破產,所以在擬定戰略目標時大部分重要的內容都要依靠企業自身的需求,之后對市場進行一定的經營預測管理后,才能正式擬定戰略目標,而且要根據企業的發展變化而不斷的完善。
3.以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全面預算為目標
可持續發展是現代各個企業發展的最終目標,所以對于我們民營企業也是如此,在保證自己眼前利益順利實現的基礎上,要不斷的為實現企業的長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努力,在這個過程中,要根據企業的實際發展狀況用發展的眼光和可持續發展的策略來制定企業的預算方法和策略,還要在保證企業正常經營的前提下做好與自己企業相關的科研工作,還要對其做好相關的預算工作,使企業能夠不斷的注入新的力量,加速民營企業的發展,還要做好營銷網絡建筑等方面的預算工作。
就拿我們民營空調有限公司來說,要根據企業的實際發展狀況,要做好關于新產品的研制工作,通過對市場的調查研究確定市場的需求,進而根據企業的實力研制新的空調產品,做好相關的預算工作,為了擴大企業的知名度,還要做好宣傳工作,可以采用網絡營銷的辦法,但是要適度適量,通過預算管理使用于營銷的花費能夠在公司的承受能力之內。
三、民營企業經營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各個企業中領導對預算經營管理的重視,企業的經營預算管理工作也在不斷的完善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企業的發展和進步,但是據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民營企業經營預算管理中依舊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具有表現形式如下:
(一)民營企業預算管理的基礎比較薄弱
相比產業結構比較完善,歷史比較悠久的國有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來說,沒有完善的產業機構,而且相關的制度法規也不是很健全,所以預算管理工作的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相關的經營預算管理人員,只重視眼前的利益,不重視長遠的目標,而且資金儲備量不是特別的充足,再加之自身的約束條件,本身就沒有完善的制度和規范,沒有專業的設計和調研人員去調查和規范自己的預算管理制度,缺乏專業的高素質的工作人員。
(二)相關的機構不健全
由于民營企業在創業的初期采用的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所以在進行預算管理時也是家族的成員,沒有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和規章制度來制約,而且當民營企業的預算管理工作出現一些問題時由于沒有準確的、完善的規章制度,也就無法嚴格的追究責任,這樣一來,即使預算管理工作出現任何的問題都得不到及時的解決,也就失去了民營企業進行預算管理的作用,雖然后期民營企業的管理模式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和進步,但是還是沒有優秀的專業人員進行管理和預算,在民營企業的不斷發展過程中會存在很多問題和挑戰,而且隨著新產品的問世以及企業規模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導致預算管理工作變得越來越復雜,所以缺乏健全的機構是關鍵的問題。
(三)相關的編制方法與民營企業的發展不適宜
好多民營企業在進行預算編制時往往采用的是固定預算法,簡單的說就是在每一年的預算基礎上做稍微的調整和變動,沒有實質性的改變,所以很難適應企業的發展和進步,固定預算方法沒有根據市場的變化和公司的實際需求以及戰略目標的變化而變化,就會導致相關的預算管理工作缺乏可靠性和準確性,進而會導致產品的成本居高不下的狀態,不能達到降低產品的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目標。
四、解決民營企業經營預算管理工作中存在問題的方法
(一)引進相關的專業性人才
人是一個企業發展和進步的關鍵,在整個企業中占主導的地位,所以為了民營企業的經營預算管理工作能夠高質量的開展和運作,需要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定期對相關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和教育,在此基礎上還要引進專業知識比較豐富,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都比較高的專業人才,共同做好民營企業的預算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相關的制度法規
健全的制度法規能夠讓民營企業的經營預算管理工作有據可依,能夠起到最終的保障作用,健全規章制度不僅包括準確、細致的預算管理的條例和規章制度,還要包括相關的獎懲制度和監管機制,這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業的經營預算管理工作,在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的同時還能夠實現工作人員的個人價值,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做好相關的內控工作
要想讓企業的經營預算管理工作能夠順利的開展和運作,需要做好相關的內控工作,包括在購買原材料時的內控工作以及產品生產過程的內控工作,以及后期產品宣傳的內控工作,做好內控工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預算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做好監督工作
雖然健全的規章制度中包括監督的條目,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監督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在依據相關的制度規范的基礎上組織相關的監管部門,對監管部門的員工進行定期的培訓和考核,讓其嚴格的執行監管工作,避免各種潛在的風險,促進企業的發展。
五、戰略導向下強化民營企業經營預算管理的現實意義
依據自己企業的戰略目標,制定既符合社會的發展方向又符合自己企業生存和發展戰略目標,根據擬定的戰略目標嚴格的進行企業經營預算管理工作能夠從本質上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好的預算管理工作還能夠減少資金和相關財產的浪費,優化了民營企業的資源配置,這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加強民營企業抵御現代社會各種風險的能力,在提高員工工作熱情的基礎上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促進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更快更好的發展和進步。
六、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經營預算管理工作一方面能夠服務于企業戰略,另一方面又能夠調整企業戰略的先進性,所以已經被好多民營企業所廣泛使用,而且就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企業經營預算管理已經成為了一個衡量企業的管理模式是否先進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就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成功運用預算經營管理的民營企業相比其他企業來說更能夠應對現代社會的各種挑戰,所以我們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戰略目標不斷的為完善和發展經營預算管理工作而努力。
參考文獻:
一、財務戰略矩陣探索
1.財務戰略矩陣概述
所謂財務戰略矩陣,其指的是以業務單元能否創造價值,其創造的價值(現金流量)是否能夠以支持自身企業發展為基礎建立,最主要為了制定和評價戰略。
財務戰略矩陣將企業的發展利用象限圖的方式分為圖1中的四象限。如下圖所示,縱坐標所代表的是價值創造率即經濟增加值 EVA,進而對企業的價值增長狀態進行評價。橫坐標則表示的是銷售增長率與可持續增長率間的差額,進而對企業的現金流狀況進行具體的評價。
2.財務戰略矩陣分析
在財務戰略矩陣的分析中,主要根據圖1中所劃分的四象限具體指標特征,將企業分為成長期(第Ⅰ象限)、成熟期(第Ⅱ象限)、衰退期(第Ⅲ象限)以及撤退期(第Ⅳ象限)四種類型。由此可知,企業不管任意處于哪一時期,其發展的特點所代表的均是四象限之一,以此將企業的特點、階段進行具體的分析,以便更加完善的掌握企業的發展狀況,為制定發展戰略提供一定的參考,以下為四個時期指標特征的具體闡述。
(1)成長期:當企業處于成長期,其業務在增值企業價值的同時,現金流量出現不足支持企業業務增長的現象發生,進而企業現金短缺。其主要財務特征為現金投入增加、投資加大、進而企業的價值也隨之增加,但現金流量逐漸處于負值的狀態。在該時期,企業逐漸被市場所接受,進而生產規模在隨之不斷地擴大,但由于現金短缺嚴重,企業各方面的不確定性也逐漸增大。
(2)成熟期:當企業處于成熟期,企業業務在增值企業價值的同時,現金流量已經足以支持企業業務發展的需求。該時期企業的財務特征主要表現為企業現金出現剩余,現金流量充足,進而企業的價值在持續的增加,財務的資本結構構建合理,企業發展風險降低。企業在逐漸發展中達到成熟期的指標,其產品在行業中有了較大的競爭能力,活動也相對穩定,企業目標明確,但新產品的研發能力逐漸降低。
(3)衰退期: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步入衰退期,在該時期企業的現金流量雖然能夠持續維持發展,但是企業的價值反而隨著業務的增大而降低。處于衰退期的企業,投資逐漸減少,價值也在不斷的開始降低。這一時期,企業的發展已經處于一個后退的節奏,企業的發展能力降低,市場占有率也在不斷的下降當中。對于這一時期,企業應當盡快對企業業務進行重新評估,優化結構。
(4)撤退期:撤退期的企業,發展趨勢已經明顯降低,企業價值既不能夠出現增值,企業自身發展也得不到保障。該時期的現金流量已經接近于零或已經成為負值,企業管理人員開始變賣資產。
二、民營企業發展戰略分析
1.民營企業發展戰略概述
所謂企業發展戰略即指的是關于企業在整體行業中的發展規劃以及如何提高自身存在感以及競爭力的計劃。民營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如何選擇正確的企業發展戰略直接影響到了該企業在社會市場中的生死存亡,就企業的發展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我國的改革開放初期,民營企業逐漸興起并隨著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其迅速在市場上形成一定的規模,占據市場的地位。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民營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其逐漸陷入發展和萎縮的矛盾之中,民營企業的缺點隨著不斷暴露,并且不斷出現民營企業在發展戰略的選擇上出現了嚴重的失誤,進而導致不少民營企業的壽命縮短。由此可見企業發展戰略選擇在民營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
2.民營企業發展戰略誤區
根據相關的研究資料得知,民營企業在長久的發展以來,其憑借著靈活的市場機制以及敢于拼搏、不怕苦不怕累的創業精神,在不斷優勝劣汰的市場中,對自身的產品質量以及企業的經濟效益進行不斷的提高,為我國的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發展等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盡管如此,民營企業其發展過程中仍然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比如:抗風險能力弱、發展趨勢浮動較大等,最重要的民營企業在發展戰略的選擇上過于落后,并不能夠科學、理性的看待問題,進而導致企業的困境。其主要方面如下。
(1)缺乏戰略性思維,民營企業起步于改革開放初期,因此科學的發展觀念上較為缺乏,造成企業內部在整體的知識水平上較為缺乏,并且民營企業在整體思維素質上也較為缺乏。進而導致企業發展戰略的規劃與選擇難以被納入重要的會議討論中;除此之外,民營企業在管理機制上,尚未形成科學化的現代管理制度,多數企業仍然以企業家的個人意圖與意見作為企業的決策;民營企業在利益面前僅僅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長久的考慮,因此在企業整體的發展中缺乏整體性的規劃。
(2)決策隨意性大,在目前的大多數民營企業中存在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即企業決策隨意性較大,并沒有很好地集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盲目的對部分企業戰略規劃進行決策,缺乏科學眼睛的態度。并且部分企業管理者在對投資以及投到哪里等重大的決策時,沒有準確的多投資風險做一個評估,僅僅依靠自我感覺或隨大流,便對企業的問題進行決策,嚴重增加了企業發展的不確定性。
三、民營企業發展戰略選擇的對策
1.堅持持續健康發展的理念
民營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只有將健康發展的理念堅持持續的融入到企業的發展當中,企業才能夠更加健康、長久的發展下去。就我國龐大的社會市場來說,民營企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自身實力與體制環境等,均是影響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因素。與國有企業相比,民營企業其抗風險能力較弱,在發展的過程中常常存在許多突發的危險,基于此企業管理人員通過財務戰略矩陣理論,了解大企業在各個發展階段所面臨的財務以及投資等方面問題。因此,民營企業在堅持持續的健康發展理念過程中,懂得規避風險才是企業制定發展戰略的關鍵之處。
2.把握發展戰略決策的時機
無論是哪個行業,把握正確的時機一定是發展的關鍵。就民營企業發展而言,正確的時機做出正確的事情,才能將之稱之為正確的發展戰略。民營企業在制定企業發展戰略的過程中,所需要評估和考慮的因素較多,比如:企業目前所處的階段、人才、資金以及管理能否支持企業的發展等。在企業將問題進行科學的正確判斷后,應當抓住時機、在機遇面前進退得當,以此才能使企業發展能夠長久、穩當。
3.學會優勝劣汰的經營方式
二、民營企業改革“三步走”戰略方向
民營需要準確抓住發展切入點進行改革,才能夠實現企業順利轉型。這一般要經過三個階段。
(一)將市場營銷方面作為民企改革主要切入點
改革開放后,市場競爭加劇,大量民營不能適應市場競爭而破產。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民營企業沒有掌握產業資源的上中游市場,只能在國內大型企業集團與外資企業制約下分享下游市場的邊角利潤;二是,民營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與大型企業集團爭奪社會市場資源控制權。
實現民營企業的穩定快速轉型,關鍵在于企業營銷理念的更新。民營企業營銷改革關鍵點在于立足原有優勢產品,開發自主產品,使產品體系煥然一新,并集中力量,利用有限資金迅速掌握上游市場資源渠道,逐步擺脫國內大中型企業對民企發展的資源限制。
(二)推進行政人事管理現代化改革,實現民營企業穩定快速轉型
高效能的行政管理可使企業運轉有序,增強公司整體執行能力,在行業竟爭中占據優勢地位。目前,大多數民企都普遍存在著權力集中缺乏制約、行政組織機構設置比例失調、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等問題。因此,實現公司穩定快速轉型,必須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健全人事制度。民企在管理層面要根據公司發展狀況健全企業行政工作人事制度,增強公司在人才引進和儲備方面的競爭力;實行和完善管理人員負責制。這要求公司職能部門明確管理人員的職責,建立現代化的企業約束機制;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公司要結合企業發展實際,確立正確引導、準確評價與適當獎勵相結合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強化公司行政執行力。民營企業發展必須合理設計行政組織機構,實現行政管理科學化, 強化公司行政執行力;更新企業發展觀念,用心眼光看待市場發展,形成與時俱進的企業創新文化。
(三)推進公司管理的系統化建設,尋求有效運行機制
目前,民營企業發展雖然不可能與大型國有企業獲得相同的政策機會和財政支持,因此民營企業要更加細心汲取大型企業發展經驗,更加深入的進行企業改革,堅持“以改革沒發展,以創新求效益”的思路”。完善企業管理的系統化創建及運行,實現人力調整到位,人員執行力提高,認識得以統一,系統的建立定然將對于企業的利益的提升起到極大化的效果。這一系統要求高級專業管理團隊協作建立,實現企業更加開放的發展模式。
(一)轉變觀念,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寬松的政策體制環境
政府部門應盡快調整其思維方式和行為規則,使一些經濟活動如融資、市場準入等,改變過去由政府部門進行審批和監管的行政機制,使民營經濟發展擺脫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制約,為民營經濟發展創建一個符合時常經濟規則的“公開、公平、公正”的體制環境和政策環境。同時,政府應將民營經濟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系統規劃中,使相關產業政策、金融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對外合作政策等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并能夠對民營經濟發展進行統籌規劃和科學安排,從而創造一個有利于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所需的科學合理、自由寬松的環境。
(二)放寬民間資本的投資領域,降低民營經濟的市場準入門檻
民營經濟作為市場經紀主體,根據市場公平原則來進行資源的交易和配置是其應有的權利。“十五”計劃綱要明確提出,取消一切限制企業和社會投資的不合理規定,在市場準入、土地使用、信貸、稅收、上市融資、進出口等各方面,對不同所有制企業實行同等待遇。凡是對外國資本開放的領域,民營資本均可進入。這為我們實行公開、公正、公平的投資政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據和制度保障。
(三)建立健全民營經濟發展的法律體系,給予民營經濟必要的法律地位和法律保障
目前,由于沒有明確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合法權益被侵犯時法律不予保護,或按民事糾紛處理。從立法的指導思想上來看,有關民營企業立法缺乏系統觀念。近年來,我們逐漸革除了計劃經濟的立法模式,以企業的組織形式和責任方式來制定民營企業法,這在立法的指導思想上是一大進步。但是由于立法觀念的改變并未反映出民營的特點,結果導致本應由法律法規特別予以保護的內容從已經頒布的法律文件中遺漏。例如:民營企業的財產權問題一直是困擾民營經濟發展的頭等難題。現代公司的資本構成以私有財產為一般,以國有財產為特殊,所以有必要強調對國有財產給與特殊的法律保護。1999年,哈爾濱市人大制定《哈爾濱市私營企業條例》,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也應及早制定《黑龍江民營企業保護條例》,使民營企業主敢于放膽放手從事生產經營。
(四)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財務融通體系,為民營企業提供必要的金融、財政扶持
借鑒沿海發達省份及國外中小企業的成功經驗,對民營企業予以以下各方面的政策優惠與扶持:
一是稅收優惠。稅收優惠是最直接的資金援助方式。政府可利用降低稅率、稅收減免、提高稅收起征點和提高固定資產折舊率等方法來給予民營企業進行金融支持。二是財政補貼。補貼是政府為使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及社會的某些方面(如吸納就業、科技進步和出口等方面)充分發揮作用而給予的財政援助。政府可以采取就業補貼、研究與開發補貼、出口補貼等形式對民營企業進行金融扶持。三是創立直接融資渠道。設立“(二板市場)”和創業投資基金,直接為民營企業融通資金。
二、健全社會化服務支持體系
(一)公共服務體系
建立民營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包括紫荊融通、創業指導、技術支持、政策咨詢、管理診斷、信息服務、市場開拓和人才培訓為主要內容的公共服務體系,政府應給予經費扶持和政策優惠。此外,政府要鼓勵和支持行業協會、商會等機構為民營企業進行法律、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咨詢服務,發揮政府于民營企業之間橋梁作用。一些地方政府在構建民營企業服務體系上一些做法值得借鑒。
(二)互助合作體系
建立互助合作體系的目的是通過創造良好的合作環境和更多的合作機會,擴大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民營企業整體的競爭力。民營企業合作輔導中介機構,使促進企業間綜合流與合作的有效途徑,該種機構通過宣傳合作觀念,舉辦合作資訊交流和管理經驗交流會,策劃各項合作方法并辦理實質性合作,可在民營企業之間形成廣泛的合作關系,造就富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群落。群落的形成可以促進民營企業之間的專業分工與協作,又能積少成多形成產品規模優勢,從而對民營企業整體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生產交易成本的降低帶來助益。
(三)研發體系
黑龍江民營企業正處在關鍵的發展期間,民營企業研發輔導體系對于提升民營企業的科技水平、促進企業升級、集團化發展和國際化發展至關重要。民營企業談發福到體系應由重點的支持民營企業科技的發展,可設立民營企業轉向科技發展基金,將高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有重點得像民營企業轉移,以盡快改造民營傳統產業,改變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企業裝備落后、工藝落后、產品檔次比較低的現狀。研發體系在將成果迅速轉化為民營企業產品的同時,還有利于加強民營企業與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溝通交流,促進產學研相結合。
(四)育成體系
中小企業育成輔導體系起源于0年代的美國,后經日本和臺灣進一步完善,已發展成為一種較成熟的高科技中小企業輔導制度。虞城中心是對中小企業提供可利用的空間(土地、辦公室),共同的志愿服務(開放實驗室和圖書館)以及金融、營銷、經營管理等綜合服務,主要隊創樂器的高科技中小企業提供西扼住,預成中西醫頒布以營利為目的,所以通常為官助民營性質。育成服務在黑龍江尚屬空白,非常值得借鑒。
中圖分類號:F27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7-0279-1
1 淮安民營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1.1 生產要素成本不斷提高
勞動力、土地、原材料、環境保護等生產要素價格不斷上升,人民幣升值壓力依然存在,油價、電力、煤炭價格不斷走高,用地供應日趨緊張,這些成本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民營企業的發展。
1.2 融資渠道不暢,民營企業貸款難度大
民營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靠自我積累和銀行貸款,渠道相對比較單一、各種限制較多,在爭取國家、省專項資金方面處于劣勢。國家當前實行的是貨幣從緊政策,各級信貸權限紛紛上收,在抑制物價過高過快增長的同時,也使民營企業獲得貸款的難度增大。
1.3 對政策的研究還需進一步加強
政府往往更注重重點支柱產業的發展,政府與民營企業的信息交流渠道還不夠通暢,對民營企業產業指導力度還不夠,民營企業還不能用好用足各項鼓勵政策,產業發展方向把握不好。
1.4 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實力薄弱
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市民營企業與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產學研結合嚴重不足,大都處在自我探索發展階段。多數民營企業缺乏高科技人才、產品科技含量低,部分企業只注重眼前經濟效益,忽視對人才的引進和長期的培養,科技投入嚴重不足,致使我市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實力不強。
2 加快發展淮安民營企業的有利條件
2.1 外部環境不斷完善
為促進淮安民營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發揮政府政策引導,市政府相繼出臺了《關于建立服務全民創業和民營企業發展長效機制的意見》等文件。淮安市出口加工區、留學生創業園、高教園區、軟件園、物流園、海關監管點及公共保稅倉庫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日趨完善,這些都為淮安發展民營企業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
2.2 區位和交通優勢明顯
淮安緊靠長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有較強的互補性,淮安發展民營企業可以充分利用長三角地區豐富的科技、教育、人才、信息資源,拓展發展空間,接受發達地區經濟和產業輻射。同時,淮安地處江蘇北部中心地域,處在南下北上、東出西進重要位置,京滬、同三、淮連、寧徐、宿淮鹽、寧淮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京杭運河貫穿全境,新淮鐵路運力不斷提高,淮安民航機場已于2009年建成通航,水陸空運輸條件優越,交通優勢明顯。
2.3 發展成本相對較低
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宏觀調控的新形勢下,淮安在土地、電力、勞動力、礦產資源、農副產品等生產資源和生產要素成本與發達地區相比,目前擁有相對較低的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優勢比較明顯,能為淮安民營企業提供巨大的發展空間。
3 加快發展淮安民營企業的一些建議和思考
3.1 加強民營企業產業規劃和引導
充分利用淮安自然資源、勞動力優勢,結合我市經濟發展狀況和產業發展趨勢,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規定的行業準入條件,規劃并大力發展適合淮安實際的支柱產業。政府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資金,做好產業研究、規劃編制工作,及時出臺相應管理制度和指導意見,使民營企業發展既有重點也有方向。要著重培育大型民營企業,引導民營企業將優勢資源向產業積聚區集中,培植支柱產業,壯大產業規模。
民營企業不能永遠停留在技術含量低、產品檔次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上,要逐步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移,要多上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項目,要做好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工作,達到可持續發展。
3.2 圍繞三大千億元產業,做好產業延伸配套
要加快發展民營企業,必須把握好淮安產業發展重點和方向,主動做好產業鏈延伸和項目配套。除冶金、機械、紡織、化工、煙草、食品、建材、醫藥等傳統支柱產業外,民營企業要重點圍繞三大千億元產業,即電子信息、鹽化工新材料、特鋼,展開項目引進和延伸配套。通過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以現有大企業、大項目為中心,加快產業集聚,強化協作配套,發展特色產業群,形成一批亮點企業和產品。
3.3 建立擔保體系,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
當民營企業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轉移時,對資金的要求越來越高,融資相對也越來越困難。淮安要建立與民營企業發展現狀相適應的融資體系,拓寬擔保方式,積極鼓勵民營企業通過股權融資實現大規模擴張和產權重組,引導有條件的民營企業積極推進企業整體上市或主業資產上市,吸引更多非國有商業銀行入駐淮安,擴大金融機構對民營經濟的信貸投入并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多種渠道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3.4 加強人才引進,提高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淮安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總體薄弱,科技投入明顯不足。民營企業要做強做大,必須立足現有產品,加強產學研聯合,加大對科研和技術開發的投入,在競爭中掌握主動,贏得發展先機,要建立長遠的人才戰略,加強科技人才引進和培養,健全人才選擇和培養制度,完善人才成長機制。
3.5 改進政府服務理念,提高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要加大服務力度,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技術、管理、人才、政策咨詢服務,著力抓好新經濟增長點的培育,健全和完善企業幫扶制度,及時協調解決各種問題和矛盾。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服務水平。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的基本制度是所有制主體和利益主體的多元化,這一基本制度使我國民營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并日益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已經被普遍認同的觀點是:民營企業的發展狀況將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未來的整體競爭力。
一、民營企業發展的現狀
經過近30年的改革和發展,我國民營經濟克服了基礎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勢,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GDP中民營經濟所占比重已達到61%,擁有的資產占全社會資產的比重已超過20%,民營企業產值已“三分天下”甚至“二分天下”,并逐漸顯露出它在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以及維護供需平衡、擴大就業、穩定社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成為國民經濟中最為活躍的經濟增長點。目前,民營企業的發展正從發展初期向發展中期轉變,正向著更合理、更科學的方向發展。從民營企業的形成來看,目前我國的民營企業主要有如下幾種形式:一是從個體戶起家,逐漸積累發展起來,或直接由家庭成員投資興辦的家庭式企業;二是朋友、同事參股合資開辦的合伙企業;三是國營或集體企業通過買斷轉型的企業等。其共同的特點是企業的所有權歸一個或少數幾個投資者所有,其企業股份不斷分散化、社會化。從現實情況來看,民營企業還是企業中的弱勢群體。在經濟潮起潮落中,少數民營企業能夠抓住機遇,決策得當,從而越過了初創期的艱難,實現了超常規的發展,一躍成為企業明星。但是,多數民營企業還處于創業后的成長期,有待于在競爭中壯大和發展。與此同時,有不少民營企業成立后不久就消失了,也有一些企業雖一時赫赫有名,但卻并未逃脫曇花一現的命運,如“三株”、“巨人”、“飛龍”、“太陽神”等,更有為數不少的民營企業在市場的夾縫中慘淡經營。因此,民營企業從總體上看,雖然有其市場化程度高、經營靈活、社會負擔輕等優勢,但中國民營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也的確存在一些問題,并且生產周期都不長。國內理論界對這種“短壽”現象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中國民企易“短壽”的更深層次的原因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法人的發展思路,因為企業家的發展思路是企業的靈魂,這對民營企業來講是十分重要的。
二、影響民營企業持續發展的原因
1.管理水平低下
我國目前的許多民營企業都選擇了家長式管理模式,管理體制主要表現為“家族”和“親緣化”特征,實行集權化領導、專制式決策,經營者既是資產所有者,也是資產經營者。一項研究資料顯示,家庭式企業的壽命一般為2-3年左右,在延續第二代的家庭企業只占39%,而能延至第三代的企業更少,只有15%。在制約家族企業長盛不衰的諸多原因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家族式企業的產權結構妨礙著家族式企業的發展。國有企業最大的問題是產權不明晰,而家族企業卻不存在這個問題,但是他們卻面臨著另外一個同樣十分嚴峻的問題,即產權的過度集中或是說單一化。產權單一不利于企業形成一種開放的系統,從而使社會資源不能有效地進入企業,企業很難借助于外力實現根本性的進步。產權單一的另一個弊病是決策的非民主化。由于產權的高度集中,事實上沒有人有權也沒有義務糾正企業決策人可能出現的錯誤。
2.人才機制不靈活
大多數民營企業家都非常重視人力資源,但現實條件下大多數民營企業卻面臨著嚴重的人才危機和信任危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業家落后的“資本雇傭勞動力”觀念和強盜邏輯,認為員工和企業的關系只是勞動力的雇傭關系,很多民營企業家認為只要有高薪,市場上多的是優秀人才,而沒有從思想意識上真正重視人才和維護他們的人格尊嚴。加之一些民營企業任人唯親的用人方式,使優秀人才難以真正融入民營企業。因此,在民營企業工作的人才通常持打工心態,只關心眼前利益,對企業沒有認同感和長期扎根的觀念。經濟學家吳稼祥在《體制保障還是人格保障》中指出:“有多大的人格辦多大的企業。”對于一個民營企業來說,要想羅致真正的人才,民營企業家自身首先必須有一個博大的胸懷、遠大的目標和分利于民的境界。民營企業家應主動拋棄“江山為我打,企業為我有”的陳舊觀念,充分確立“智力資本”在企業的地位,通過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建立企業內部的共同利益平臺,使那些能夠為公司創造價值的人才能夠在公司處于“顯著”地位。這是民營企業家走向成熟的一個標志,也是民營企業走向長盛不衰的必由之路。
3.決策盲目,增加了企業經營風險
民營企業的發展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幫助,這在一個曾經長期以公有制為基礎的計劃經濟一統天下的經濟社會中是非常正常的,但卻使一部分成功的經營者因此而淡化了風險意識。過分自信導致無法正確地評價自己,也無法正確地評價企業的成功。在多元化問題上摔跟頭的民營企業之所以先后走進了多元化的陷阱,首先與這些民營企業家的成功經歷和個人心態有很大的關系。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之下,一些民營企業沒有經過認真論證,一拍腦袋便進入了另一個自己并不熟悉的領域,在很“風光”地投入巨資后令人遺憾地大敗而歸。
4.設備科技含量低,技術改造相對滯后,導致企業發展后勁不足
民營企業大多為勞動密集型生產企業,這種生產模式注定了企業的戰略與企業能夠相互調動的資源不能相互支撐,戰略與資源無法形成一個有機結合的系統。從抽象的意義上講一個戰略其本身實際上并無所謂對錯,而只有對本企業適合不適合之分。同樣一個戰略,對于一個企業可能是致勝的“法寶”,而對于另一個企業則可能是跌進萬丈深淵的“陷阱”。當一個企業制定了一個與自身不適應的戰略時,其戰略越宏大將會使企業越被動。
5.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政策環境的局限阻礙了多數民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融資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瓶頸”。由于種種原因,國有商業銀行主要服務于政府項目和國有企業,對民營企業的融資要求,不論企業項目如何,大多都為防范風險而較少介入。
三、民營企業持續發展的路徑選擇
無論在我國還是在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家族式民營企業的存在和發展都與一定的歷史階段、社會發展狀況、社會文化特征密切相關。家族企業作為現代市場經濟中企業生態群體的母體和重要的企業組織形態,其治理結構優劣并存。全盤否定民營企業的家族治理模式,就等于推翻了當前我國民營經濟的基礎,這是不可取的。民營企業內部治理結構的演變有一個特定的歷史過程,根據其發展階段采用相應的治理結構,才能使其生命力不斷延伸,而現代企業制度并不適合我國大多數民營企業的現實狀況。
創新體系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在創新體系中,制度創新以理論創新為前提,而其本身對其他各方面的創新具有保障作用。目前,我國民營企業制度環境很不完善,制度環境的改善將使我國民營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得到很大的改善。只有堅持制度創新,積極改善現存體制和企業內部治理結構中的各種制約因素,使民營企業的創造力和生產力與制度框架在交互作用中不斷演進,才能使企業跨上新的發展平臺,順利完成企業形態的轉變,實現可持續發展。當前,我國民營企業的制度創新應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培育企業家精神
由于企業家的素質決定了我國廣大民營企業的素質和發展,因而民營企業制度創新中最重要的就是企業家自身的創新。企業家創新的途徑有三個:第一,加強對企業家的人力資本投資。企業家可以通過系統學習先進的管理知識來提升自己的經營、管理能力,如主動參加培訓、進修MBA、自學等。第二,堅持“干中學”,不斷地用科學的方法歸納總結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從實踐中體會、感悟企業經營管理之道。第三,適時引進職業經理人。民營企業家可在時機成熟時引進職業經理人,給予其一定的資本所有權,自己則保留控制權和剩余價值索取權。
企業家精神能對民營企業的經營哲學、價值理念產生極大的影響,因而培育企業家精神是民營企業制度創新和企業家創新的核心內容。進一步強化企業家的實干精神、創新精神、不屈不撓、逆流而上的精神,對民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十分重要。
2.進行產權制度創新
眾多學者的研究表明,清晰合理的產權制度是企業制度創新的突破口,產權不清會導致人們熱衷于瓜分企業而喪失關注企業效率的責任心。我國民營企業產權制度創新的重點是:第一,明晰企業產權。這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要在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的框架下逐步實現與公有產權的分離,即創業初期采用集體企業形態的民營企業要在科學核算的基礎上真正“摘帽”;另一方面,是要逐步實現企業產權與企業家或家族財產的分離,為引入家族外部投資、鼓勵人才以技術和管理才能入股、實現企業形態的進一步轉變創造條件。第二,實現產權多元化。封閉式的單一產權結構雖然使民營企業保持了高效的激勵機制與決策效率,但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其弊端也日漸顯現。單一產權使企業家或其家族承擔了很高的經營風險,限制了企業的規模,不利于企業實現企業形態的轉換,更不利于企業向現代企業轉變。而積極引入外部投資,實現產權多元化,是民營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第三,實現企業內部產權結構合理化。目前,我國大多數民營企業內部產權的“分散”仍局限在家族成員之間。通過在企業內部合理分配股權,吸納職業經理人和技術骨干的股份并適當送股,進行股權激勵,能使其增強主人翁意識;實行員工持股,能使員工獲得勞動收入之外的資本收益,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業家或家族則能在相對股權降低的同時增加股份的絕對份額,從而提高收益的絕對額度。
3.健全企業運行機制
真正優秀的企業不是依賴優秀的企業家,而是依靠讓企業家、經理人各司其職的企業運行機制。健全的企業運行機制,能使民營企業更換數代企業家而經久不衰。健全機制有兩方面內容:一方面,要健全企業內部運行機制,通過董事會、職代會、監事會等機構強化對企業家的約束,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并建立一套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企業管理機制,如財務機制、技術創新機制、人力資源管理機制等;另一方面,要健全企業外部約束機制,包括產品市場、要素市場、資本市場等,加強對企業的約束。有效的市場機制能迅速反映企業任何合理和不合理的行為,并對企業進行“糾錯”,增強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4.改善企業經營的外部制度環境
民營企業的發展應順應市場需求,加強民營企業的發展需要保證基本財務的管理。民營企業大都是以家族企業為主,這種依照家族資本經濟為基礎,促進企業經濟發展建設,拓展社會經濟市場發展需要良好的管理標準,民營企業需要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標準。加強民營企業的財務管理,將民營企業管理模式進行規模化、市場化、規范化的整合,分析民營企業發展基本原則,認識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解決,提高民營企業財務規劃建設。
一、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發展現狀
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因各種經營原因造成壽命低、生產效率低的現象。民營企業如何提高經濟綜合快速增長,確保生產規模的發展水平,逐步提高管理規范性作用是需要研究的問題。民營企業為了有效提升企業綜合發展素質水平,依照企業發展標準,對企業財務進行有效管理,提升企業的財務經濟管理能力,確保企業財務發展良好,減少現金支付管理過程,逐步提升企業規模化發展,降低企業破產風險。依照企業財務管理標準,對企業財務進行管理層的核心內容分析,審查民營企業財務的管理制度,選用合理的方法,提高企業創新改革發展狀況,加強企業綜合競爭發展實力,實現企業發展水平穩步提升,確保民營企業快速穩定的發展。
二、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融資問題。資金的支持是企業長期穩定生存的基礎。企業高效運轉,可以確保企業內部資金的合理分配。依照企業從外部引進的資金,對企業內部的資本進行借貸工作,提高民營企業經營發展范圍,完善民營企業發展過程,確保企業財務資本標準。在融資過程中,因企業融資借貸數量實力不足、融資數量較小、成本高,企業無法實現資本結構的融合。依照財務杠桿原理,提高企業自身經濟發展實力,確保企業經濟財務管理。企業財務管理的資本缺陷無法滿足銀行規定的基本標準。民營企業的信用等級較低,企業與銀行之間的不對稱關系直接影響企業的財務經營。民營企業抵押擔保困難,無法依照公正調查方法實現企業的融資規劃管理,這直接影響民營企業的綜合成本增加,企業的資本負擔增大。
(二)財務成本管理不足。企業的成本依照企業發展標準進行融資分析,依照資金耗費管理標準,逐步完善企業成本。成本管理的弱化造成企業資本水平降低。民營企業成本資產的嚴重缺乏,直接影響企業成本的有效規劃和控制。成本的發展制約企業的發展。民營企業的核算標準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核算分析,成本支出不健全,財務資本或大或小,直接影響企業成本管理,企業失去了基礎資金控制標準。民營企業通過削減利潤,提高運營資金,造成財務管理活動成本無法有效控制,最終造成企業資產危機。
(三)財務管理制度不規范。財務規范制度的管理是企業資本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良好企業的發展需要對財務進行管理,逐步提高資金籌集的發展水平。通過資金標準的運用,提高資金消耗,確保資金收回、分配。良好的外匯評估、資金管理有利于提高企業的財務清算管理。我國的民營企業主要缺乏財務管理制度,企業無法依照財務管理標準,完成記賬、核算。一些民營企業甚至無法看懂財務報表數據,對企業財務利潤沒有具體的分析和整理,這都影響企業會計標準無法正常發揮。沒有良好的財務管理水平,財務控制標準受到影響,受市場競爭的壓力很大,民營企業只能重視企業的財務管理,將企業的財務進行規劃,確保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合理性,提高民營企業發展速度。民營企業的財務管理不是紙面上的規劃和數據分析,而是企業內部財務的有效管理和規劃。依照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主客觀發展原因,分析企業提高財務管理的規范標準,逐步提高企業項目的有效規范作用,確保企業發展的階段性調整。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如果沒有良好的決策管理制度,就會受到企業財務、監督、法人等各方面的影響,影響企業健康成功的發展。
三、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有效對策
(一)加強資金的有效使用。有效控制企業財務的核心內容,分析企業資金管理標準,確保財務管理效果。逐步提高企業的資金規劃,按照企業資金效率標準進行有效數據分析。逐步加強企業資金的估算和分析,確保企業收入的提高,保證支出標準,盡可能地提高企業資金需求,確保企業資金效果。另外,企業應當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對賒銷過程進行規劃,建立良好的評估規劃評測標準。如果應收賬款已經發生,就需要企業對所需要回收的資金進行管理,確定企業賬款的回收標準。在基礎存貨管理中,需要重視企業的現金規劃管理,不可讓過多的存貨留在企業中。企業應當確定有效地存貨標準,分析最佳訂單量,防止出現資金流失過多的現象。在融資過程中,需要對融資渠道進行拓展,確定融資意識管理標準。采用間接和直接相互結合的方法,在籌資活動中建立合理的融資渠道,分析融資意識管理標準,確定可融資水平。在籌資過程中,實現資金的循環利用,建立良好的資金管理機制,分析企業的籌資風險,提高企業的融資效率,建立良好的投入產出比,確保投資效益標準。分析企業決策失誤的原因,降低企業資金投入低、效率差的問題。加強民營企業的財務管理標準,改變企業的經營狀況,實現企業內部價值的有效提升。依照企業財務變更水平,分析企業價值信息,采用多項收集企業外部信息的方法,研究市場變化,實現對企業投資項目的有效測算。注重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資金價值和風險規劃,對項目投資回報率進行有效分析,控制預算財務管理標準水平。
(二)提高財務成本建設。提高財務成本建設標準,確保企業競爭優勢水平,提升企業核心價值標準。企業為了提高市場利潤率價值,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調節財務成本,盡可能多的實現產出。成本控制是保證企業綜合收益的最好方法。做好企業財務的成本核算,確保收集方法和處理效果,運用企業財務分析的方法,測定企業最適合的保本銷售比例,確定企業的銷售價格,減少無效的勞動問題。尋找合理的經營產品,分析適合企業產品功能發展的標準,降低企業成本的同時,提高產品核算原則。利用企業核算確定產品水平,為企業提供合理的改進措施。對嚴重影響企業效益的產品進行對比分析,確定適合企業生產發展的產品,分析現有成本效益。拓展成本核算的考核標準范圍,實現企業成本現有管理和超越管理的綜合控制。拓展企業成本、利潤和費用,實現成本考核體系。通過分析企業的經濟效益,確定可加大的成本標準。在企業內部設定有效的成本財務管理,利用財務信息的全面分配管理,逐步提高企業各個部門的工作效率,在企業內部設立成本考核中心,充分利用企業財務信息的全面客觀性,加強成本績效考核管理。
(三)培養引進財務管理人才。企業的財務管理需要管理人才提高企業經濟發展。依照民營企業經濟發展標準,制定合理的財務管理結構,逐步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確保企業財務管理的效果。提高企業財務會計人員的素質水平,定期組織民營企業參加會計培訓活動,提高會計人員的財務知識水平,完善財務管理信息內容,提高會計職能標準認識水平,確保企業會計職能標準的轉變。因此,有效地提高企業財務發展,需要培養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水平,加強經濟管理能力培訓,制定以人為本的經濟發展理念,堅持科學人才規劃,制定有效地企業財務培訓活動,提升他們的綜合經濟發展素質,確保財務管理人才的成長。另外,可以聘請有資歷的財務管理人員,提高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綜合水平,實現民營企業財務人員素質水平的提高。引進國外財務管理人才,通過財務人才交流活動,提高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技術水平,及時分析我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與國際上財務管理方法的不同之處,分析適合我國民營企業發展的有效方法,依照國外財務管理標準,對我國的財務管理進行分析,提高我國財務管理水平,縮短與國外財務管理技術之間的差距。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的培養,快速地提升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四、結語
綜上所述,民營企業的財務管理需要民營企業認識發展中的不足,有針對性地對企業發展進行規劃,制定合理有效的財務管理策略,逐步提高應對財務問題,提高解決財務問題的能力,確保民營企業可以依法規范企業財務管理,有效地提高企業財務管理實力,實現企業整體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順應市場發展原則,有效地加強民營財務管理的發展。
作者:陳思宇 張淼 單位:大連財經學院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研究中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