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9 01:07:4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醫學,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中醫學對內丹醫學有重要的影響
內丹醫學與中醫學既然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中醫學對內丹醫學的形成和發展,無論從起源上還是發展過程中,也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方法上,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中醫學是內丹醫學之源。在遠古巫醫中,就有內丹思想萌芽,巫醫的“移精變氣”說就是典型的代表。《黃帝內經·素問·移精變氣篇》說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移精變氣”,就是在萬物有靈觀念支配下,巫醫用祝咒禱禳的手段來控制精氣神靈,得以驅邪治病。“移精變氣”說的特點,就是將“氣”與“神”聯系起來,作為決定人體生老病死、夭壽強弱的關鍵因素,正如《莊子》所言:“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因此,“移精變氣”說的巫醫思維方式和巫術,是內丹醫學重視精、氣、神思想的起源。
2.內丹醫學的許多名詞概念、修煉方法也來自中醫學。例如,《黃帝內經》就對內丹醫學有直接影響。《黃帝內經》大約成書于西周以后、秦漢以前,是已知最早的成系統的醫學著作,該書以樸素唯物論和自發辯證法思想為指導,對治病和養生做了系統全面的理論闡述,一直被后世奉為圭臬。其《素問》之《上古天真論》、《四季調神大論》、《陰陽應象大論》、《靈蘭秘典論》等篇,論述了飲食起居、調攝精神之道,尤其是揭示了不同時間、方位的養氣調神與人體器官的關系,成為后世內丹醫學具體修煉方法的重要理論來源。其《靈樞》之《經脈》、《本神》等篇,建立了經絡學說,將人體經絡系統結構分為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以及絡脈、孫絡等,認為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和臟腑器官聯系的紐帶,用意念或呼吸推動氣血運行,使之通暢條達,可以達到四肢百骸、五臟六腑的健康。這一經絡與內丹關系 的理論,是后世內丹醫學的重要根基。明代的著名藥物學家李時珍,也著有《奇經八脈考》,“以備學仙醫者筌蹄之用”,認為“醫不知此,罔操病機?仙不知此,難安爐鼎!《奇經八脈總說》他對奇經八脈的論述,可說是內丹醫學經絡學說的最好概括和總結。再如,“丹田”的思想也是醫家提得較早,“丹田”一詞最早數見于漢代,而東漢末年的醫學家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提到“丹田有熱”,已開始從內丹的意義上使用“丹田”概念。
3.許多中醫學家本身又是內丹醫學家或用內丹醫學治病,為內丹醫學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貢獻。如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華佗,采用導引吐納的醫術,華佗還編有《五禽戲》,為導引術經典。晉葛洪綜醫學家與金丹道教的創始人于一身。孫思邈既是醫學家,又是道教學者,他除著有《備急千金藥方》外,還有《千金翼方》、《攝養論》、《存神煉氣銘》、《攝養枕中方》、《衛生歌》、《保生銘》等,都有內丹醫學的內容。宋元四大醫家以及明代的李時珍、張介賓、清代的傅山等著名醫學家,都研究過內丹醫學并對內丹醫學作出過貢獻。
二、內丹醫學是中醫學的重要內容
內丹醫學屬中醫模式的一個子系統,并占有核心的地位。內丹醫學與中醫學的聯系是中國古代道醫一體的典型反映。道教與醫學的緊密關系,不僅表現為二者的起源同出于巫,以及道教外丹術即是中醫丹藥學,而且更為典型的是,道教的內丹醫學是中醫學的主要內容。王慶余、曠文楠著《道醫窺秘》概述了道與醫的總體聯系,認為:“所謂醫道一體,是指醫學與道教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曾經有過的極為密切的緊密聯系,這種聯系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出現許多著名的道家兼醫家,他們既是高道,亦是名醫,集醫道于一身;二是道家與醫學在醫學理論發展中互相滲透,對古代中醫重要理論的建樹起了較大的作用。上述二者總的結果是:道教與醫家的共生一體有力地促進了中國古代醫學的發展。”有人甚至認為“道家醫學是中醫學的根本”,這種分析對于說明內丹醫學與中醫學的關系,也是正確的。
1.內丹醫學是中醫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內丹術的前身即行氣、導引、吐納、房中等術, 一開始就是作為巫醫的治療方法。如《太平御覽》引《世本》所記巫咸,堯臣也,以鴻術為帝堯之醫”。所謂鴻術,就是行氣、導引、吐納的方法。可見在帝堯時代,這些方法就是醫學的主要方法了。再如,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古醫書,其中就有《導引圖》及《卻谷食氣篇》等。在內丹術的形成期和發展期,內丹醫學也一直是中醫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上面所列舉的那些道醫合一的人物,如葛洪、孫思邈、陶弘景、崔希范等,以及對內丹醫學有所研究和貢獻的醫學家如華佗、張仲景、李時珍等,他們的醫學都包含有內丹術。也就是說,內丹術與中醫學是互為源流、互為內容的,作為中醫學內容的內丹術就是內丹醫學。
2.內丹醫學對中醫學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例如,中醫學對人體經絡的認識,雖然有《黃帝內經》的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以及絡脈、孫絡的系統,并對內丹醫學的影響極大,但內丹醫學對任、督二脈的重視,以及對人體許多穴位的認識,是中醫學所沒有的,這是通過內丹的內煉所感覺出體內氣機運行路線而發現的。這些創新,極大地豐富和深化了中醫學對經絡的科學認識。再如,中醫學對命門的認識,就得益于內丹醫學的“丹田”理論。明代著名醫學家張介賓就是運用內丹醫學對丹田的認識來探索命門,充實和發展了中醫命門學說。他質疑《難經》“右腎為命門”的說法,認為命門“居于兩腎之中,即人身之太極”(《真陰論》〉,為“水火之府”、“陰陽之宅《三焦包絡命門辨》〉,實際講的就是丹田。清代名醫徐大椿也是按照內丹的丹田論來研究命門,他說:“所謂元氣者,何所寄耶,五臟有五臟之真精,此元氣之分體者也,而根本所在,即道經所謂丹,《難經》所謂命門,《內經》所謂七節之旁,中有小心。陰陽闔辟存乎此,呼吸出人系乎此,無火而能令百體皆溫,無水而能令五臟皆潤,此中一線未絕,則生氣一線未亡,皆賴此也。《醫學源流論》)中醫學中還有許多養生和醫病的具體方法,都是來自內丹醫學的貢獻。
3.內丹醫學最能體現中醫學的特點。首先,中醫強調治病應治“未病”,《內經》首先闡發的是治“未病”的理論,《素問·四氣調神論》稱:“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素問·八正神明論》也說:“上工救其萌芽”。煉內丹,就是保健預防、增強體質的方法,完全符合中醫治“未病”的醫則。其次,中醫主張治本,而內丹醫學從身體內部煉丹,不從外部取藥,最典型地表現了中醫治本的特點。《內經》提出“治病必求其本”;《素問·標本病傳論》說:“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熱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必且調之,乃治其它病。”中醫還主張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本就是人體自身的機能,煉內丹就是依靠身體自身的機能發揮作用,治病強身。再次,中醫最突出的基本觀念和方法是整體觀念和辯證施治,認為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和外界自然環境有密切的聯系,因而要采用稱為“八綱”的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種辯證方法,扶正祛邪。內丹醫學以先天氣和后天氣、內氣和外氣來調整人與外界環境的關系,以內丹的周流運行來調動人體的整體功能,以丹藥的溫養吸散來克服病灶,以內氣的消散發放來轉移、化解病氣以扶正祛邪,完全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和辯證施治的方法特色。最后,中醫認為經絡互通、臟腑相連,注重俞穴的主治性能,而內丹醫學也是以內丹在人體經絡中流通,遇氣穴而溫養,與中醫經絡俞穴學說相一致。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西安交通大學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陜西省西安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1-8883
國內刊號:61-1102/R
郵發代號:52-26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0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隨著醫院藥學的發展,特別是臨床藥學的興起,這種狀況正在發生根本的轉變。醫院藥學的發展在歷史上經歷了3個時期。①以調配為主的傳統時期;②以藥學服務為主的臨床藥學時期;③以改善病人生活質量為目標的藥學監護時期。臨床藥學的3個主要內容是:藥師參與臨床、治療藥物監測和藥物信息咨詢。作為藥師,其中心任務是保證病人用藥的合理、安全和有效。藥師參與臨床,將使藥師直接與病人建立聯系,直接參與制定藥物治療方案,這是藥師職能的一個根本性轉變,意味著藥師要承擔起對病人治療全過程用藥的監護責任。藥師的藥學監護與醫生的治療監護、護士的護理監護共同組成了全方位的“病人監護”過程(即藥物從采購到使用的全過程管理)。
藥物治療給許多病人解除病痛,帶來幸福,但同樣也會給許多人造成藥害,引起后遺癥,甚至死亡(藥學美學)。事實上多數問題不在于藥物本身,而是開處方、配藥或給藥過程中的不當引起的。因此藥師從道德上講有責任保護病人免于藥害之憂(藥學倫理學的要求,著重強調藥師的真正價值在于為廣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負責,而不是純粹的商品關系。藥學倫理教育內容,義務教育、責任心教育、保密教育、法制教育)。另外,隨著人們要求健康的水平提高,已不再滿足有藥可用,要求提高治療質量甚至生存質量,提供優質、高效、低消耗的藥學服務。PC應運而生則是一種必然趨勢了[1]。
1PC的定義
藥學監護(PharmaceuticalCare簡稱PC),也有稱為藥學保健或藥療保健。1987年由美國的Hepler和Strand提出PC,很快得到世界許多國家學者一致認可,在1988年新德里世界藥學大會加以明確并特別作了推薦。
1987年,Hepler在“藥學正經歷著第三次浪潮”報告中提出,在未來20a中,藥師應該在整個衛生保健體系中表明自己在藥物使用控制方面的能力,特別應該表明由于藥師的參與可以減少整個服務費用,如縮短住院期和減少其他昂貴的服務等。1990年Hpler等提出了PC定義:“PC是提供負責的藥物治療,目的在于實現改善病人生活質量的既定結果。這些結果包括①治愈疾病;②消除或減輕癥狀;③阻止或延緩疾病進程;④防止疾病或癥狀發生。PC是一種過程,藥師通過與病人和其他專業人員合作,設計治療計劃,其執行和監測將會對病人產生特殊的治療效果。它包括3種功能,①發現潛在的或實際存在的用藥問題;②解決實際發生的用藥問題;③防止潛在的用藥問題發生。PC是衛生保健的必要部分,應當與其他部分結合起來。但是,提供PC的目的是藥師的工作要直接面向病人,藥師直接對病人負責,以保證PC的質量。PC藥師與病人的基本關系是:病人把自己托付給藥師,藥師接受委托并承擔責任。PC的基本目標、過程和相互關系存在于所有的醫療機構中”。
對PC的統一定義是:“藥師的使命是提供PC。PC是提供直接的、負責的與藥物有關的監護,目的是改善病人生活質量”[3]。這一定義把醫院藥學的全部活動建立在以病人監護為中心的基礎上,以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身心健康為目標,藥師要承擔起監督、執行、保護病人用藥安全、有效的社會責任(社會藥學的要求,社會藥學是一門運用社會學、管理學、心理學、倫理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的理論與方法,來研究藥學問題,研究社會因素與藥學系統諸因素之間相互作用關系的交叉學科。社會藥學的內容1藥學與社會的相互作用2藥學系統內部的社會關系3藥學工作者在藥學系統中的作用4社會用藥的特點、規律及其所帶來社會問題)。
2藥學監護的主要內容
2.1把醫療、藥學、護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醫生、藥師、護士齊心協力,共同承擔醫療責任。
2.2既為病人個人服務,又為整個社會國民健康教育服務。
2.3積極參與疾病的預防、檢測、治療和保健。
2.4指導、幫助病人和醫護人員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藥物。
2.5定期對藥物的使用和管理進行科學評估。
根據藥學監護的上述內容,醫院藥師的工作方式將發生改變,他們不僅僅是調制藥品,而是要與醫生、護士一起直接面向病人,參與治療,指導用藥,工作在臨床第一線。
3藥學監護中藥師的職責
根據病人病情的輕重,藥學監護可分為一級、二級、三級監護。概括起來,藥師在藥學監護實踐中的主要職責是:
3.1與醫生一起決定病人是否需要進行藥物治療,明確治療目標,為這一目標設計藥物治療方案(即個體化用藥),監測病人用藥全過程,對藥物治療做出綜合評價,發現和報告藥物過敏反應及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藥物不良反應及有害的藥物相互作用的發生。
PC不僅涉及藥物治療(實際提供藥品),而且涉及每個病人的藥物治療決策。不光決定是否用藥,而且判斷藥物的選擇、劑量、給藥途徑、給藥方法、藥物治療監測和向病人提供與用藥有關的情報和咨詢服務。藥師必須綜合、分析信息,根據與其他服務人員交談所獲得的信息、病人情況、疾病類型和醫生提出的治療觀點拿出用藥方案。
3.2綜合管理所有的PC所必需的資源(包括人和藥品)。藥物使用管理包括采購、儲存、供應及藥物使用評價。對醫生、護士進行藥學指導,提供有關藥物的信息咨詢服務。對病人采取直接服務,包括用藥教育、臨床治療會診等。
3.3保證合理用藥,即安全、有效、經濟的用藥,根據病人的疾病種類、性質、發病時間、以往用藥史、有無藥物過敏等情況,選擇安全有效的藥物、適當的劑型、給藥途徑和給藥方法。
藥師提供PC的具體任務是發現、防止和解決與用藥有關的問題。如①藥物正確無誤;②用藥指征適宜;③療效安全,使用價格適宜;④劑量、用法、療程妥當(依據藥動學和藥效學知識決定劑量及療程);⑤用藥對象適宜(無禁忌證、不良反應小);⑥調配無誤;⑦病人遵從性良好[4]。
3.4建立病人用藥檔案,對病人生活質量的評價。
根據WHO對健康的定義,采用通用量表和特殊量表,健康問卷和健康效用測量方法,健康效用指數等,對病人生活質量作出客觀和主觀的評價[5]。
4醫院藥師在PC中的地位
4.1藥師的委托人是病人。
作為病人的委托人,藥師必須與病人建立“一對一”的業務關系。
4.2建立“處方者、藥師、病人”新型伙伴關系。
PC要求打破藥學內部的分工,如“普通藥師”、“臨床藥師”、“供應藥師”、“藥房藥師”和“制劑藥師”。要求所有藥師承擔為病人保健的職責,認為藥學部全體工作人員都是病人保健的提供者。其他醫務人員及病人可與藥師進行直接對話,起到醫師延伸者功能,成為治療隊伍的一員[6]。(與國際接軌監管藥師將從衛生系統分離,專門從事藥品的檢驗和有關藥品法規的檢查與執法)
5開展藥學監護的重要性
藥學監護在發達國家受到高度重視,從實踐情況看,效果是很明顯的。
首先,它促進了藥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藥物的治療效果;
其次,減少了藥物的不良反應,能夠預防某些藥源性疾病的發生;
第三,病人的疾病得以治愈,病癥得到消除或減輕,從而達到改善病人生活質量和延長壽命的根本目的;
第四,由于大幅度減少或杜絕了不合理用藥,節約了藥物資源,因而降低了醫療費用;第五,提高了藥師在醫院乃至全社會的地位和形象,同時也增加了藥師的收入。
我國臨床藥學工作起步較晚,有些醫院雖然也開展了臨床藥學工作,但仍停留在實驗室或信息資料收集階段,至于藥學監護工作則處于宣傳時期。但是,我國不合理用藥現象比較普遍,某些基層醫院不合格處方高達60%以上,問題十分嚴重。藥學監護是21世紀醫院藥學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我國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的深入發展,人民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對藥學監護的社會需求將日益增加,可以預見,藥學監護必將在我國逐步開展并形成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6我國實施PC的障礙[4~6]
6.1觀念上的障礙
6.1.1超越藥師的傳統工作實現由“對保障藥品質量和供應負責”向“對病人用藥結果負責的轉變”這一重大轉變藥師難以適應,特別是目前藥物治療決策是由醫生制定的,藥師不必承擔責任。實施PC,藥師授權參與用藥決策,負責監控給藥過程,觀測病人用藥反應并實行必要調整,追蹤藥物使用的最后結果,進行必要的評價。藥師傳統工作是面對藥物,一下改為面對有感情的病人,本身也得到施展專業才能,樹立嶄新職業形象的機會,在實踐中鍛煉提高。
6.1.2超越以治愈疾病為目標的觀念PC提供的服務不光是要把病人現有的疾病治愈,而且要恢復病人的健康,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身體機能和精神狀態,生活得健康幸福。
6.1.3超越生物學指標評價治療結果的觀念現在評價藥物治療結果的指標只是一些觀測到的數據,例如,對癌癥病人使用抗癌藥物時,以病人生命延長多少年為評價治療好壞的指標。但是,在抗癌藥物發生藥理作用的背后,病人因藥物嚴重的毒副作用遭受多少痛苦(生存質量惡化)并未考慮在內。開展PC工作,就要綜合評價藥物對病人整體功能、生存質量的影響等指標。
6.1.4超越具體醫療機構狹小的地域觀念實施PC,藥師應關心照顧各種醫療機構中病人的藥物治療,不光是對本單位住院病人,進行藥學服務,而是在整個疾病治療過程中持續不斷,甚至對已出院的病人也應負有關心的責任。
6.1.5超越現行的藥學業務分工醫院所有藥學人員,雖分工不同,總體目標都是通過藥品和藥學手段向病人提供改善生存質量的服務。
6.2藥學資源方面障礙
6.2.1時間不足目前我國藥師要花大量時間在常規的藥物供應上,即使是與臨床接觸最多的藥房藥師,也難把主要精力放在查房、參加會議、查閱病歷、提供藥物咨詢、開展藥物監測、建議調整和監察藥物不良反應等工作上,另外,藥師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保證在給藥后24h內看完所有病人的病歷及時發現用藥方面的問題。
6.2.2人員編制限制我國醫院的藥劑人員編制大多低于國家規定的8%,這樣原本人手就少,更無力進行費時費力的PC工作了。另外在有限的人員中,缺少提供PC必備的臨床知識、交際能力、工作熱情、自信心和業務素質。目前主要是藥劑科主任和骨干必須首先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培養人才,積極組織力量,克服困難,穩步開展PC工作。
6.2.3工作場所有限PC工作,登記病人病歷,向醫護人員和病人提供用藥咨詢服務,收集用藥信息等活動都需要在治療病人現場,這就必須在各病區都要設有PC藥師的工作場所。
6.2.4技術條件有限雖然許多自動化的醫療檔案管理系統已經啟用,但嚴格地講,還沒有完全適合開展PC計算機軟件系統可供使用,此外,目前,醫院的經濟狀況普遍無條件引進昂貴的新技術設備。
6.2.5勞動報酬得不到補償和回報藥師向病人提供PC付出了比常規工作更多精力和時間,但這種付出往往得不到經濟上的補償和回報,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藥師工作積極性和醫院的投資無法收回,難保此項工作的長久堅持下去。
6.3醫療體系方面的障礙
現有的醫療體系高度分工,門診病人和住院病人的醫療分屬不同部門,藥劑科也將藥師分為制劑、調劑、臨床,各司其責,互不相干,而PC的連貫性要求醫療系統是個完整的體系,必須改變這種分工。
6.4信息資源方面的障礙
6.4.1醫療信息不足向病人提供PC的藥師不僅要能及時獲得藥物的知識和最新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能夠取得病人的醫療文件(既往病史、病程記錄、治療單等),但藥師往往不易得到這方面的信息,因此,開展PC工作要解決醫療信息的共享問題(簡述電腦無紙化管理及局域網加以實現)。
6.4.2藥師缺乏編寫醫療文件的經驗藥師應當為每位病人建立正規的藥歷,詳細記錄病人的藥物治療情況(用藥時間等)和用藥前后化驗的結果(療效與反應等),但藥師一般缺乏編寫常規醫療文件的訓練和經驗。
6.5法規方面障礙
醫院藥師的傳統任務主要是,采購供應藥品和收方發藥,藥師只能在法規許可條件下,開展職權范圍內的業務活動(如藥品管理法、醫院藥劑科管理條例)。推行PC業務必須制定《藥師法》和在有關法規中增加相應條文(簡單介紹國外有關法規如醫院藥師拿出用藥方案錯誤使病人殘廢要負法律責任,把藥師的職責、任務,地位用法律形式確定下來,)。PC工作在我國還處于宣傳階段,沒有制度,尤其缺少一套客觀的、科學的、能為醫生、病人接受的評價標準,用來衡量藥物應當產生的結果,以及對病人生存質量的影響,即考察開展PC的真正價值,藥師應當參與制訂臨床藥物治療標準,明確規定合理用藥適應證、劑量和應該達到的治療效果。
6.6行政領導方面障礙
開展業務活動必然會增加基礎設施,人員、場所、儀器設備、活動經費的投入,PC的開展增大醫院財力投入,且無法收回。當然隨著法規、制度等的出臺,相信這些問題會得到妥善的解決。
開展PC絕不是藥師或藥劑科人員單槍匹馬能完成的,必須是:藥師與醫生、護士以及其他健康保健提供者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整體配合,首要的關鍵是藥師下臨床要取得醫護人員的理解和認同。醫生的傳統觀念認為,他們才是治療結果的主要責任者,藥師經常提出給藥醫囑或處方中的不合理用藥問題,可能會引起醫生的反感和抵觸,這樣醫生可能是反對藥師直接干預病人治療的最大阻力。另外,護士也會對藥師出現在治療現場不適應。一個單位臨床藥學開展成功的,這方面障礙會大為減少。但如果一個醫院的領導能充分肯定藥師在藥物治療方面的責任,重視PC活動,對醫院其它醫務人員改變觀念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還有一點必須指出,藥師開展PC并不是重復醫生、護士的臨床業務,而是對其工作的補充,不了解這一點就免不了會與醫護人員發生職權范圍的爭執。
7PC勢在必行[1,4]
PC在我國雖還處于宣傳介紹階段,實施的難度很大,雖然目前尚無實施的條件,但PC已得到藥學界和醫院藥學人員的普遍關注。理由(1)開展PC的客觀條件逐漸形成,隨著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對健康保健特別是對用藥的要求上升到提高治療質量,甚至生存質量的高度,因此開展PC的客觀條件逐漸形成;(2)醫院傳統供藥模式改變;我國制藥工業的大規模高質量的發展,醫院制劑將會逐漸減少、萎縮;加之醫院藥劑科現代化管理,根本改變醫院傳統供藥模式;(3)電腦的使用,藥劑人員剩余。因此,如果我們不思改革進取,固步自封,“下崗”的命運將會落到傳統的藥師頭上,人們需要PC,PC也是醫院藥學人員的下一步出路。我們應當從更新自己的觀念做起,正確宣傳PC,理解PC,自覺主動加強自身學習,適應PC,為在我國施行PC掃清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障礙,努力營造讓PC逐漸深入人心、健康發展的大環境。
8未來醫院藥學的展望
21世紀藥師的基本任務就是實施PC。許多藥學領域的領導者已經接受了PC的概念,并且正在計劃和實施使藥房從單純的調配功能向臨床專業的轉化[7]。未來的醫院藥師應該既懂藥又了解臨床,其基本工作內容有:血藥濃度監測與解釋、臨床治療咨詢與會診、單劑量作業、病人出院后藥物使用教育、門診病員藥物咨詢、藥物不良反應監察與鑒定、新型科研制劑開發、參與新藥臨床評價方案的制定等。通過發揮藥師的專業特長,保證理想的用藥結果,降低因藥物有關的醫療費用。盡可能使每一位病人在接受藥物治療后能夠保持正常的機體功能和精神狀態,生活得健康幸福[9]。
參考文獻
高世嘉.藥學發展的新階段——藥師監護.中國藥學雜志,1995,30(2):97
唐鏡波.藥學監護的發展與策略.中國藥房,1995,6(1):7
張新萍,郭海平,楊智敏.藥學監護與臨床.中國醫院藥學雜志,1996,16(10):469
陳秋潮.藥學監護是臨床藥學的重要內容.中國醫院藥學雜志,1996,16(9):393
胡晉紅,蔡溱.美國的藥學服務.中國藥房,1998,9(6):283~285
唐鏡波.藥品管供用的監督指導一體化.中國藥房,1998,9(5):198~201
對于一些大型醫院來說,實驗室都實現了自動化控制,從單個設備控制到組合設備控制再到連接整個實驗室設備進行控制,操作方式從手動式向自動化轉變,檢驗速度也在不斷提高。以往在顯微鏡下是用肉眼計量細胞數,其所有的程序都是手動式操作,簡單的血常規化驗都需要近半個小時,現在進入全自動化控制,只需要一分鐘就會檢測出十幾個項目,并且得出結論。而血培養在上個世紀需要好幾天時間才能完成,現在只需幾個小時即可。結核菌的培養從過去的幾個月得出結果到現在的幾分鐘就可得到結果,這都要歸功于自動化技術的應用。
1.2標準化技術的應用
過去檢測一種藥物的化學成分需要使用多種方法,即便使用同一種方法,也會存在誤差,所得到的結果和參考值不相同,給檢測人員和患者帶來很多麻煩和困擾。目前,國內外很多的學術研究組織,都在不斷地深入研究并且推行一整套標準,使得整個國家以至于全球都可以使用的一套標準。方法標準化會帶來很多的方便和好處,不但使得方法和結果的表達一致,而且有助于診斷的準確率,有利于藥物的生產,從而能更好的控制質量,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特別是進入全球化時期,不僅可以快速的檢測出各項指標,而且還能在不同的醫院和地區使用檢查結果,因此標準化技術的應用進一步使得醫學檢驗向著檢驗醫學轉變,
2.基于管理方面看醫學檢驗向檢驗醫學的轉變
2.1檢驗管理理念的更加科學化
檢驗醫學作為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是多個學科組合而成的。現在的檢驗醫學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體系,并且檢驗范圍也在迅速增大,包括數千種的實驗項目,每天就會生成成千上萬的檢驗報告。而如此龐大的檢驗體系就需要更加科學的管理方法,尤其是每一份報告的發出都是一項復雜的過程。上個世紀中期,幾臺顯微鏡就能完成常規檢查,一臺目測比色計就能夠完成基本的生化檢測項目,大多是根據醫生的經驗來對整個檢驗科的檢測質量進行管理。然而現在的檢驗科,基本上聽到的都是醫生說的專業術語。另外檢驗醫學的轉變主要是醫學理念的轉變,突出了檢驗醫學的科學化和自動化,目前已經建立了許多管理制度和體系,比如:檢驗方法的標準化、醫療人員的考核制度、檢驗人員的培養和教育、設備的檢測和質量控制等等,都有一套體系,有些已經形成了法律條款,為今后的檢驗醫學國際化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而這些轉變無疑都是檢驗管理理念更加科學化帶來的[2]。
2.2檢驗管理理念更加人性化
事實上,檢驗學科的發展主要是醫學理念的轉變。而當前的檢驗技術逐漸向小型化、床邊化發展。床邊實驗是檢驗人員坐在病人身邊檢測各項指標,然后得出結果,為病人和醫護人員提供了更大方便,這綜合體現了人性化服務[3]。上個世紀之前,檢驗科室的人員從事檢驗工作,醫生將采集的標本送到實驗室,等到檢測結果出來再送到臨床上,這個過程被叫做"醫學檢驗"。從那之后,檢測人員不單單只檢查標本,還要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醫學診斷,然后做出最后的判斷,并且向診斷醫生咨詢診斷結果,這一過程稱為"檢驗醫學"。從"醫學檢驗"到"檢驗醫學"的轉變,不單單是詞語順序的改變,更重要的是醫學管理理念的改變,服務模式的改變,工作內容和知識體系也受到深刻影響。
1.1.1醫學教育定位及培養目標偏離,人文醫學教育制度不健全目前對醫學生的培養往往只重視醫療技術方面,忽視了人文素質的培養。對醫學教育的定位不明確,將人文素質教育與人文醫學教育混為一談,認為加強醫學生的人文教育也就是開設一些基礎性課程,如文史哲、藝術欣賞等,完全背離我國醫學教育的實質。
1.1.2我國教育重理輕文,人文醫學教育未得到重視長期以來,重理輕文成為醫學教育中的一種普遍現象,這樣雖然培養了醫學生的理解、概括、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等智力因素,但忽視了開發醫學生的意志、興趣、情感、態度等非智力因素。現階段的醫務工作者,既要有過硬的醫學技術,又要有一定的人文素養。
1.2微觀因素醫學院校人文醫學教育的發展,有賴于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和諧發展,同時也離不開本身的教育觀念、體制、經費投入、師資力量、學生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響和制約。
1.2.1教育觀念體制落后調查研究顯示,53.03%的學校其人文醫學教育的阻力主要是教育部門重視不夠、教育觀念落后、教育體制改革緩慢;51.62%的認為人文醫學教育的最大阻力來自學校決策者;進一步分析發現,53.48%的認為來自學校決策層的阻力,是他們在觀念上認為人文醫學教育不重要,46.5%的認為他們認為很重要,但認為教育體制改革太麻煩了,不易做到。這些數據說明,教育觀念、體制是影響醫學院校人文醫學教育發展的最主要因素。
1.2.2經費投入不足經費的不足使人文醫學教師外出進修的機會少,影響著與其他院校的交流與合作,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教師水平的提高與人文醫學的發展。
1.2.3師資力量缺乏由于人文醫學屬于醫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交叉學科,具有鮮明的跨學科特點,對教師也有特殊要求,一些院校雖然主觀上希望多開設一些課程,但因師資缺乏不得不放棄,師資力量不足是影響醫學院校人文醫學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1.2.4醫學生自身重視不夠現在青年學生受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他們對社會現象,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認識誤區,新聞媒體的話說得更為嚴重,如“傳統文盲”、“價值認同偏頹”、“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失衡”等,導致他們對人文課程缺乏必要的重視。
2必要性分析
2.1強化人文醫學教育是醫學發展、醫學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當前黨和國家提出“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無疑將極大地促進高等醫學院校人文醫學的開展、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人文醫學教育是高等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醫學發展、醫學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
2.2強化人文醫學教育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的必然要求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迫切要求高等醫學院校除了要對醫學生進行生物醫學教育,使其掌握精湛的醫療技術外,還要對醫學生進行人文醫學教育,提高其人文素質和思想道德修養。
2.3強化人文醫學教育是培養醫學生人文醫學執業能力的要求如果醫學生僅僅憑借自然科學的理論來診斷和治療疾病,往往只重視患者的生物屬性,忽略患者的社會學屬性,導致醫患矛盾的發生。由此我們認識到創新人文醫學教育模式,強化人文醫學教育,培養醫學生人文精神,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注重醫學生德性和智慧的培養,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在當今醫學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3強化人文醫學教育的路徑
3.1轉變人文醫學教育理念,明確人文醫學教育目標醫學院校開展人文醫學教育,政策導向和觀念轉變是很重要的,因此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提高人文醫學教育的感染力和實效性,使教育教學更加貼近實際、貼近醫學生的成長。明確具體的人文醫學教育目標,是開展人文醫學教育的指引,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參照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所制定的《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中所強調的醫學生應具備的能力要求標準(醫學職業態度、行為和倫理;交流技能;具有人群和大衛生觀及相應能力;具備信息管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結合我國醫學教育的實際,確立我國醫學院校人文醫學教育的具體目標,為順利開展人文醫學教育提供保證。
3.2改革和完善人文醫學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醫學課程由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和醫學三大部分組成,人文醫學教育要持續貫穿其教學全過程,形成較為完整的人文醫學教育的核心課程體系,主要有醫學史、醫學哲學、醫學法學、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以及醫學社會學等。要求專業課教師在專業教學中傳授人文醫學知識,專業課教師應當具有廣博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開展實踐教學,擴展人文醫學教育的途徑。
3.3改革和完善人文醫學教育形式在人文醫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盡其所能采用各種教學形式和方法,包括課堂講授、課堂討論、課外閱讀、寫作訓練甚至是角色扮演等,改變人文醫學課程大班授課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采取以案例為基礎,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形式,以及交互式、小組討論式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情景分析的能力。將社會實踐納入理論課教學環節,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了解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的現狀、面臨的問題及對醫學生的期望,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增長見識、鍛煉認識社會的能力,激發學生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社會義務的使命感。
【Abstract】The oral cavity jaw face acute inflammation like acute wisdom tooth pericoronitis,tooth sockets alveol the abscess,the jaw face gap infection and so on,clinical sees very much.Is “the tooth pain” according to Chinese medicine dialectical it “a jaw wind” 、“the headdress to be inflamed” and so on the category.Its pathology,the mechanism are: The wind fire solid heat and warms up when poison and so on.The Chinese medicine “wipe off virus drinks”[1] the center medicine to have alleviates fever purging pathogenic fire,cool blood the disintoxicating,raises cloudyly promotes saliva or body fluids,relieves congestion lessens the swollen area,relieves sickness stops pain and so on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2].The Chinese native medicine along with sickness the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and the western medicine union treatment oral cavity jaw face acute inflammation,may play enhances strong points and avoid weaknesses,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role.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native medicine;Union;Doctor practicing western medicine western medicine;Inflammation1一般資料
統計2001年以來門診及住院急性口腔頜面部炎癥病人,有效完整病歷資料者共計300例。其中,采用西藥治療者120例,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者180例;年齡18~70歲,男172例,女128例。
2治療方法
2.1西藥治療組:根據病人病情酌情采取2~3種抗生素口服加肌注給藥,或靜注給藥。常用藥物有,青霉素類、大環內酯類、喹諾酮類、氨基糖甙類、頭孢菌素類及滅滴靈等,必要時做藥敏試驗后調整藥物。
2.2中、西醫結合治療組:根據病情及病理病機,以中醫“敗毒飲”為主方臨癥加減。急性炎癥早期局部癥狀明顯、疼痛較劇多屬實熱表癥者,重用生石膏、大黃、元參等以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瀉下攻積,涼血解毒為主,佐細辛以祛風止痛[2]。同時,配合西藥(常用藥物:阿莫西林、磺胺藥、滅滴靈、替硝唑、青霉素、慶大霉素等)1~2種口服或肌注。急性炎癥晚期膿腫形成屬熱癥多濕者,重用黃芩、生地等以清熱、燥濕,養陰、散結為主,佐以梔子,蜂房等以涼血除煩,攻毒殺蟲、消腫透毒等[2]。同時,配合西藥1~2種(同上)肌注或口服,必要時行膿腫開引流。
3治療結果
兩種治療方法中,西藥治療組用藥時間最短5天,最長20天,平均12.5天。其中,有30例出現不同程度的頭痛、頭暈、惡心;有15例對青素類、頭孢類、磺胺類抗生素耐藥;3例發生二重感染。中、西醫結合治療組用藥時間最短7天,最長12天,平均9.5天。其中,除14例患者出現輕度腹瀉及其它胃腸道反應外,均未出現其它不良反應。
4討論
單純西藥治療口腔頜面部炎癥,常常需要數種抗生素聯合應用,而且藥量大,療程長,費用高。加之抗生素可致敏,毒副作用大,易產生耐藥性,久用廣譜抗生素可致二重感染等,使不少患者經受很多痛苦。中、西醫聯合用藥可以減少西藥用量,一般僅配合1~2種抗生素肌注或口服即可達到確切療效,既減少了西藥耐藥及毒副作用的產生,又大大減輕了病人的經濟負擔。尤其適用于對抗生素過敏及對其毒副作用不能耐受的患者,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主管單位:上海市衛生局
主辦單位:上海市醫學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16開
國際刊號:0253-9934
國內刊號:31-1366/R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78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主管單位:吉林省衛生廳
主辦單位:吉林省衛生廳主管,吉林省醫院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長春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4-0412
國內刊號:22―1115/R
郵發代號:12―41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58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吉林醫學》雜志創刊于1958年,是由吉林省衛生廳主管,吉林省醫院主辦,吉林省醫學會承辦的綜合
性醫學學術期刊。CN:22―1115/R,ISSN:1004-0412,2008年起改為半月刊。為閱讀方便,上半月主要刊登綜合醫學論文,下半月主要刊登護理學論文。辦刊宗旨為面向臨床,突出實用性與綜合性,刊物以欄目設置活躍,提供多種服務為辦刊特性。
期刊收錄
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權威數據庫收錄期刊。
主要欄目
主管單位:包頭市衛生局
主辦單位:包頭市衛生局;包頭市醫學科技情報所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包頭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7-3507
國內刊號:15-1171/R
郵發代號:16-149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77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2-0179
國內刊號:51-1356/R
郵發代號:62-70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6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華西醫學》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主辦的綜合性醫學學術刊物。
辦刊宗旨
《華西醫學》報道醫學各專業以及相關學科的科研成果,臨床醫學各科診療經驗,醫院管理經驗,醫學教育與繼續教育研究與經驗,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促進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
報道內容
醫學專業和相關學科的臨床研究成果,以及與臨床聯系緊密的基礎研究、實驗研究成果與進展。以從事醫藥衛生工作的各級人員和醫學院校的師生為主要讀者對象。
主要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