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09 14:44:4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大學生的消費情況,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調查地點:------
調查對象:------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隨著經濟社會的縱深發展,我們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我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我們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對我們一生的品德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提高我們的財商,在當前就成為我們當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于大學生年齡較輕,群體較特別,有著不同于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后,都對大學生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群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為了調查清楚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們決定在身邊的同學中進行一次消費的調研。
二、問卷情況
見附錄一、
本問卷共發放150份,收回有效問卷146份。發放以我們周圍的同學為主。
三、數據統計和分析
1.總消費額
統計結果表明,消費額主要集中在400800,對純消費群體,我們覺得這個結果略低。我們認為,合適的人數分布峰值應該出現在500800區間,其他區間大概符合正態分布
2.恩格爾系數
由表中數據可看出,飲食方面支出居于250-350的人數最多,吃飯消費占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恩格爾系數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群體的特點。雖然考慮到,數據受限于學校的物價水平,但還是可以反映大學生消費支出的大概情況。
3、通訊開支
隨機問卷得到的結果,擁有手機的同學居然占到被調查總人數的100%,可見大學校園手機的普及率之高。月花費高于50元的占到43%,已經接近一半。以我們的感覺,似乎大一的時候電話方面支出較多,而大二除了極個別人外似乎這方面的支出銳減,而我們的數據也基本反映了這個特點,,接近八成的同學每月都很少打電話,或每
4.打工目的方面個電話時間較短。即使考慮到目前的手機普及率,大家這方面的消費還是比較的合理。
最高的選項是增長社會經驗,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經濟方面,而只是為增加社會閱歷,由這點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經濟狀況較好,有足夠的資金應付日常支出。
5.生活資金來源及家庭收入
九成以上的被調查者資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這個數據還是說明了一些問題,這種情況是大學生的普遍情況。很多社會因素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或是盡早經濟獨立,大家經濟獨立意識之差可見一斑。
6.自我評價
結果顯示,71%的被調查者認為花銷較大,與自己的預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著這種花費勢頭,這也算是大學生消費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現。
四.思考
綜合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目前正受到社會的影響,具有多種經濟狀況和消費能力的個體,區分程度相對穩定。但是大學生作為一個群體在消費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點。
A、當代大學生消費新概念
1.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了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我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 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2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我們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們不會考慮那些盡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我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2.追求時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話題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齡限制之后,20歲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學校園的絕對多數,我們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敏銳地把握時尚,惟恐落后于潮流,這是我們的共同特點。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手機的消費項目。本次調查中發現學生手機擁有率已達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電腦及相關消費也是我們的追求,小至一張幾十元的上網卡,大至電腦都是當代大學生的寵物,用計算機系同學的話來形容,我們簡直就把電腦當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發型、服裝、飾物、生活用品,大學校園中都不乏追新族。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占比例來看,是否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后,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B、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
1.儲蓄觀念淡薄,財商需培養和加強
財商一詞的提出者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財商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系,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調查中,當問及對財商概念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后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范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余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余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可見,當前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
2.消費差距拉大,出現兩極分化
在關于月平均消費一欄的調查中,有15.2%的同學在400元以下有點痛苦的生活線上堅持學業;有28.3%的同學在400-550元之間勉強過得去,有34.4%的同學在550-900元之間稍為有點爽,有14.6%的同學在900-1400元之間比較自由有7.5%的同學月消費 1400元以上可以說是跟著感覺走無憂無慮。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為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島地區的物價水平,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凈飲食費需300元左右。
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被調查的197名女生中,83.7%飲食費用在30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凈選擇廉價的飯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66.4%達到標準。當問及他們是否研究過自己的營養結構問題時,比如對一杯奶養起一個民族說法的認同時,90%的同學表示認可,但不怎么在意。當我們把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在調查中指出的時候,他們當中,尤其是女同學很多都承認自己對健康飲食知識了解不夠。
4.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調查中,一些同學指出,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愿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5.戀愛支出過度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達到1000元(比如送名貴禮物給對方)。他們大多承認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這是讓人感到憂慮的方面。有趣的是,傳統意義上談戀愛的費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擔的局面已經完全被打破,而出現三種情況,即男方全部承擔、男女方共同承擔和女方主動全部承擔,女生的戀愛支出甚至有超過男方的情況。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在當代大學生中被充分演繹。
C、當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偏頗的原因分析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系。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墻的校園里,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在校風建設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D、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建議
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激烈的社會轉型過程中,雖然社會經濟與以往比較已經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們離工業化發達國家的距離還很遙遠。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棟梁,引導大學生繼續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反對奢侈浪費、盲目攀比、過高消費等不良消費風氣,加強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在當前國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正確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從表面上看,消費是個人行為,但從更深層的意義上說,消費心理、消費意向、消費意識、消費嗜好是一種精神文化現象。從這一意義上說,校園里出現的不良消費所造成的消極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它不僅加重了學生家長的經濟負擔,影響了家長和學生的感情;還在某種程度上扭曲了校園人際關系,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對學生個人來說,這一時期形成的道德觀念可能會影響他一生的消費行為,并且與其人生觀、價值觀、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關。所以,正視中國當代大學生消費問題,刻不容緩!
本調查旨在分析大學生特別是貧困生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了解他們目前的消費情況,以期挖掘潛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有效的改善措施,促進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筆者對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汕頭大學、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廣東商學院、廣東工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等面向全國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學生進行隨機性匿名問卷調查和訪談。接受調查共320人,平均年齡20.8歲,平均年級為2.1年級。
2.方法:一是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內容是根據大學生消費的相關情況自行設計,經預試、反復修改后形成,問卷題型主要采用選擇題的形式。本次調查共收回問卷發145份,有效問卷138份;二是網絡問卷調查,通過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讓各大高校的部分學生網上答卷。填寫網上調查問卷的人數110人,問卷做到了隨機發放;三是一對一談話或座談會等形式獲取信息,進一步了解被調查者的消費心理和價值取向。訪談的方式隨機選擇了愿意接受訪問的65人.三種形式形成互補,相互促進,使我們的研究更具客觀性。
3.資料處理:全部原始數據采用exel xx進行分析和統計。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月消費總額貧富差距大。大學生總體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而備案貧困生的消費額基本是少于350元。貧困生的生活標準與消費能力與普通學生差距相當大。
2.飲食方面開銷大。無論是否貧困生,飲食開支在消費總額中占了絕大部分,這是符合健康的消費構成的。調查發現,大學生中還興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的熱潮,這方面的開支雖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學生消費高的一個原因,這說明大學生已經逐漸有了社會交際方面的消費。
3.通訊網絡費用過高。被調查人群中,對手機的擁有率為92%,其中70%的貧困生也擁有手機。調查發現,大部分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集中在50元~100元,貧困生的手機費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高達150元以上。
(一)理性消費仍是主流
質量、價格、外觀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的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了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商品的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他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 600-800 元之間,家境較好的能達到1000元以上,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動開銷的。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價比高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由于同齡人、城市時尚氣息以及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商品的價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質量。
(二)消費層次一定程度兩極分化
據調查,在大學校園中,月消費相對高的同學的月消費可比月消費相對低的的同學的月消費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對學生的經濟供給越多,構成大學生消費的一種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現在旅游、電腦、手機、社交娛樂等方面的消費上。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們也應該在大學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這一問題。
(三)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調查過程中顯示,一些同學為了擁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情愿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來滿足這一不切實際的愿望;有些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虛榮心,同時為了所謂的面子,大學校園里的攀比心理也是異常的嚴重,別人沒有的,自己得有;別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解決辦法:
構建節約型社會是我國xx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構建節約型的消費模式是解讀節約型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用節約型的消費理念引導消費方式的變革,在全社會樹立節儉、文明、適度、合理的消費理念,大力倡導節約風尚。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棟梁,加強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在當前構建節約型社會的大環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正確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大力提倡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在研究他們的消費心理與行為從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當然,調查研究是一個艱辛的過程,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首先培養自己刻苦鉆研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思維。針對不同問題的學生存在的不同問題,給出不同的解決辦法,有針對性的解決大學生消費觀念存在的偏差問題
(二)教育學生要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科學的消費意識
引導大學生在考慮個人消費時不忘傳統觀念,科學規劃安排,使自己的消費水平與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適應。當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從不斷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和繁榮市場這個角度看,需要鼓勵大學生進行積極、合理消費。如果不考慮個人經濟狀況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費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時客觀的分析社會上的消費主義現象,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心態,不依賴父母而進行奢侈消費而應該自強、自立的作一個清醒的消費者。
結尾: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基本掌握了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趨勢及現狀。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大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同時也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費、不理性消費,這主要是生源來自全國各地,由于家庭情況的不同和消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當代大學生一定會形成一種更合理,更現實的消費觀。
1.消費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與潮流已變成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與消費習慣,需要調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費的理性化需求。題目雖然說起來很大,但做起來卻需要我們從細處著手。比如對自己每天的消費情況進行記錄,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費的原因。也要同時做好對未來消費的計劃與打算,做到心中有數,不能由著興趣不加節制的擴大自己的消費,從而導致自己的消費脫離了自己的生活檔次。這兩點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證自己在個人的生活水平下有個盡量好的享受水平。
2.拒絕奢侈品的消費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對學生的經濟供給也較多,構成這部分大學生消費的一種比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現在旅游、娛樂以及電子產品等方面的消費上。這點在我們的調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可見,大學生的消費結構需要調整,當然這種情況的發生也是與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聯系。作為一個學生我們應該為自己、為家庭負責,減少那些只為虛榮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費。
3.調整消費結構
中國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20世紀的70年代至經濟高速發展的前幾年,有一個方面是一直在傳承的,即大學生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飲食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體。而在最近幾年消費結構的失衡,不僅反映了學習風氣的惡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與社會對于大學生消費心理的影響。我們必須加以調整來使之適應我們的消費水平。
4.杜絕攀比心理,不過分追求時尚
二、調查目的
大學生消費問題正逐年為高校及國人所重視,作為收入很少的學生群體其購買力卻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風日益增長,其消費結構和消費能力是否合理發人深省,我既是以此為出發點,以問卷調查及采訪等形式確定高校大學生奢侈品消費情況調查與分析為課題的社會實踐,其意義和目的在于通過對部分高校的實地調研及調查、研究、分析。
三、采訪概況及分析
為了對大學生奢侈品消費情況有比較全面準確地了解,我們開展了研究。并對商丘工學院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奢侈品消費情況的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5份,收回有效問卷45 份,有效率為100%。其中男性大學生占53%,女性大學生占47%。
調查問題主要包括客觀選擇題,設計費的經濟來源、月消費狀況、消費支出情況及其消費觀等多個方面。旨在讓同學們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理財。本次調查雖然抽樣比例較小,但我們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貌。
在購買類型方面,沖動型的占38%,理智型的占44%,盲目型的占18%,這說明大學生并沒有完全清楚自己的消費結構和狀況,沒有這個習慣的制約,使大學生的盈虧狀況不同,見到熱衷的東西,半數以上的人卻表現出較弱的自我控制性。當然畢竟是同齡人,消費中自然也表現出了不少相同點。
據調查,37.40%的同學在拿到一個時期的生活費時,不會做什么安排,隨意取用。占調查調查人數的大多數大學生無預期的計劃和目標。從未思考過錢應該怎么花、花多少,而且消費的隨意性很強,面對有獎銷售、打折等促銷手段容易沖動,不知不覺就把錢都花了。在調查中,只有24.39%的大學生選擇先存一定數額的錢,剩下的當作此時期生活費,所以說大學生儲蓄觀念并不強。
由調查不難看出,城鎮比鄉村的大學生消費要高些,但這主要決定于城鄉傳統的家庭收入落差,由此可以看出制約其消費的是家庭經濟狀況。另外,城市大學生遇到自己想買的東西但沒錢會向家里要或找朋友借,而農村大學生則干脆不買或存錢自己來買。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對不同物品的選擇反映了其不同的心理。在對消費的態度和顧慮方面,農村大學生的行為也體現了中國的老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消費原則多是能省則省,10人一個月要進行一次奢侈品的消費; 13人三個月會進行一次;9人一年進行一次;也有13人要經過長久的計劃后才會做出是否要進行消費的決定。
四、調查結果
我組也同時采取了訪談法的方式進行調查,對大一同學進行隨機采訪。我們其采訪內容包括月平均消費水平、經濟來源、消費用途、消費習慣、奢侈品消費理念以及對自身奢侈品消費的看法等。通過調查得知,他們平均一月消費大約在550元左右,這其中包括了日常生活用品、伙食費、零食費、電話費、交通以及上網的費用,其中三分之一人并沒有用于奢侈品的花銷。這是一種良好的消費心態,他們對消費奢侈品的看法是要堅持勤儉節約,該買的就買能省的就省,不買奢侈品,科學消費綠色消費。
五、大學生奢侈品消費狀況原因與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奢侈品消費觀念。當前大學生在奢侈品消費的錯誤觀念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有關。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墻的校園里,全方位的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家長老師及學校領導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潭門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更糟糕的是,有些家庭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及心理,做出一些有悖社會道德設置是違法的事。另外也有一些原因決定了當代大學生奢侈品消費的觀念與行為:
其一,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
其二,社會建設范疇中缺少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
其三,大學生深受社會影響其深、大部分學生消費屬理性
(一)在校大學生奢侈品消費結構的特性:
1)奢侈品消費結構的地區不平衡性
2)年級不同而導致奢侈品消費觀和消費結構的不同
3)性別不同導致奢侈品消費結構的差異
(二)大學生奢侈品消費結構中存在的問題:
1)消費差巨拉大,出現兩極分化
2)奢侈品消費結構不合理,存在攀比心理
3)人際交往奢侈品消費增多
4)奢侈品消費趨勢的不合理性 (例如:攀比心理作怪)
六、問題分析及解決
針對大學生奢侈品消費結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改善和解決:社會方面、學校方面、家庭方面、個人方面。
(一)社會方面
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我國大學生的理財仍是一個非常薄弱的環節。大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持幣的額度越來越大,支配金錢的空間愈來愈寬泛。然而,對于大學生而言,一方面他們絕大部分人還不能擁有更多的金錢,另一方面他們的消費欲望則越來越大。可這二者之間的矛盾以及理財觀念的淡薄,通常使他們對待金錢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于科學理財更是知之甚少。
(二)學校方面
學校重視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消費意識和理財觀念社會:
(1)學校可設立專門的理財教育課堂,對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進行輔導和培訓,讓他們早日樹立正確科學的理財觀念。
(2)對追求時髦和趕潮流的學生,應給予高度重視。
(3)對于貧困的學生,學校要多關心,多提供勤工助學崗位,多關注生活狀況,學習狀況。給予幫助,不歧視,塑造和諧校園生活。
(三)家庭方面
家庭應變無私奉獻為適度供給,父母擴無私奉獻助長了有些大學生奢侈浪費之風。過分溺愛,導致自理能力低下,過分依賴他人。做到勤儉持家。
(四)個人方面
強化大學生自身的管理和監控
(1)錢要花在刀刃上。
(2)學會記帳和編制預算。
(3)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費和理財原則。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人類文明傳承的重要方式,是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斷增長。當代大學生在掙脫了應試教育的羈絆后,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課外閱讀作為大學生自由學習的重要手段,不僅可以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鞏固所學專業知識,還可以開闊視野、增加內涵、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為了對當代大學生課外閱讀情況有比較系統的了解,我們對浙江省杭州下沙高教園區的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文主要針對大學生用于課外閱讀的消費支出情況進行分析探討。
1 調查基本情況
用于本文分析的數據來自對杭州市下沙高教園區11所高校學生的隨機調查。本次調查采用一對一訪錄式的問卷調查方法,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收回396份,其中有效問卷384份。樣本數據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從表1可知,在384份有效問卷中,男生190人,占49.48%;女生194人,占50.52%;城市學生120人,占31.25%;鄉鎮學生60人,占15.63%;農村學生204人,占53.12%。
2 大學生課外閱讀消費支出的現狀分析
課外閱讀消費支出是指大學生用于訂閱報紙、雜志、購買紙質圖書、電子媒介資料和網絡學習卡等方面的支出。大學生課外閱讀消費支出受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個人消費行為習慣和學習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本文僅從性別角度分析來自城市、鄉鎮和農村的大學生在課外閱讀消費支出方面的差異。
2.1 大學生每月總消費支出情況
學生家庭經濟狀況是影響大學生課外閱讀消費支出的主要因素之一,“每月消費總額”不僅可以直接反映大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還可以間接體現大學生的個人消費行為習慣。我們對大學生的“每月總消費額”的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可知,在接受調查的384名大學生中,每月消費在600元以下的有44人,占 11.5%;每月消費在600~800元的有168人,占43.8%;每月消費在800~1000元的有136人,占35.4%;每月消費在1000元以上的有36人,占9.3%。
2.2 大學生每月課外閱讀消費支出情況
根據調查,大學生用于訂閱報紙雜志、購買紙質圖書、電子媒介資料和網絡學習卡等方面的“課外閱讀消費支出”如表3所示。
從表3可知,在接受調查的384名大學生中,每月課外閱讀消費支出在50元以下的有116人,占 30.2%;在50~100元的有126人,占32.8%;在100~150元的有108人,占28.1%;在150元以上的有34人,占8.9%。
2.3 大學生課外閱讀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分析
利用表2和表3資料,分別計算來自城市、鄉鎮、農村男女生的“平均每月總消費支出”和“平均每月閱讀消費支出”,進而算出“閱讀消費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如表4所示。
從表4可知,從平均每月總消費支出的絕對額來看,全部大學生平均為785.42元,其中城市女生最高,為每月838.46元;農村女生最低,為每月744.44元。從平均每月閱讀消費支出的絕對額來看,全部大學生平均為82.81元,其中城市男生最高,為每月95.24元;鄉鎮男生最低,為每月75元。從閱讀消費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指標來看,全部學生的平均比重為10.54%,其中最高的是城市男生,為11.76%;最低的是城市女生,為9.17%。對比表4中的各行數據,可以發現:
(1)當代大學生用于課外閱讀的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普遍不高。調查顯示,有68%的學生表示大學期間用于課外閱讀的消費支出低于中學;有24%的學生表示與中學持平;只有8%的學生表示大學期間的課外閱讀消費支出高于中學。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學圖書館擁有豐富的圖書資料和網絡學習資源,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免費而便利的學習條件;另一方面是進入大學以后,許多學生覺得在學習上的壓力明顯下降,課余時間大多熱衷于交際和娛樂,讀書則呈現出功利化傾向,自由學習和自主閱讀的動力不足,導致用于課外閱讀的時間和消費支出都會減少。
(2)來自城市、鄉鎮和農村的大學生在課外閱讀消費方面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從總消費支出來看,城市女生最高,但她們每月閱讀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卻是最低的;農村女生的總消費支出最低,但她們每月閱讀消費支出總消費支出的比重卻與最高的城市男生十分接近,比最低的城市女生相對要高出26.17%。我們分析,來自城市、鄉鎮和農村的大學生在課外閱讀消費方面存在的這種性別差異,主要與他們升學前的學習環境有關。城市女生家庭條件較好,加上她們天生愛美,喜歡打扮,導致了她們的總消費支出較高。但由于城市女生中學時期的學習環境優越,課外閱讀條件與大學相差不大,她們在進入大學以后,對課外閱讀消費的心理需求不會很大。而農村女生家庭條件相對較差,受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的影響,她們在大學里的總消費支出相對較低。但農村女生在進入大學以后,學習環境發生很大變化,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同學,她們經常會感到知識面不廣,缺少興趣和特長,這時候沒有了高考升學的壓力,女生特有的自尊心會讓她們想方設法去彌補自身的不足,這無疑會導致農村女生在課外閱讀方面的消費支出增加。就男生而言,由于他們的人生價值取向不同,在課外閱讀消費方面則與女生具有完全相反的表現。從表4中可以看出,城市男生在課外閱讀方面的消費支出比農村男生相對要高出10.31%。根據我們的調查,有73%的城市男生表示最喜歡購買和閱讀的是政治人物和科普知識類書籍,而有69%的農村男生表示對專業書籍和教輔材料更感興趣。
3 思考與建議
閱讀是人類最普遍和持久的學習方式,大學時期是通過閱讀獲取知識的重要階段,課外閱讀對大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起著重要的導航作用。當代大學生由于學業和就業壓力,對于課外閱讀的目的存在偏差,功利性閱讀現象明顯,從眾心理強,選擇能力差。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循序漸進,培養大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首先,要形成良好的閱讀教育體制和有效的導讀機制。大多數學生反映,大學里圖書浩如煙海,不知道應讀什么書。大學生閱讀教育是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方面應該發揮積極作用,學校可以通過開導讀講座和開設導讀課程,鼓勵學生讀好書。
其次,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引領作用,提高學生自由學習和自主閱讀的積極性。學校應以團委、學生會牽頭組織成立各種讀書協會,定期舉辦各類讀書活動和讀書比賽,開展讀書交流會。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感受到學習知識的快樂,還可以讓他們認識更多志趣相投的同學,滿足他們交際娛樂的愿望,激發他們更為濃烈的閱讀熱情。
此外,大學生應該端正態度,淡化功利心理,改正閱讀方法。大學生自身的努力是改進課外閱讀狀況的根本,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和忙碌的學習生活,大學生應克服浮躁心理,加強自我管理,增強主動學習的意識,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努力使自己通過閱讀獲得心智的成長。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人類文明傳承的重要方式,是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斷增長。當代大學生在掙脫了應試教育的羈絆后,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課外閱讀作為大學生自由學習的重要手段,不僅可以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鞏固所學專業知識,還可以開闊視野、增加內涵、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為了對當代大學生課外閱讀情況有比較系統的了解,我們對浙江省杭州下沙高教園區的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本文主要針對大學生用于課外閱讀的消費支出情況進行分析探討。
1 調查基本情況
用于本文分析的數據來自對杭州市下沙高教園區11所高校學生的隨機調查。本次調查采用一對一訪錄式的問卷調查方法,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收回396份,其中有效問卷384份。樣本數據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從表1可知,在384份有效問卷中,男生190人,占49.48%;女生194人,占50.52%;城市學生120人,占31.25%;鄉鎮學生60人,占15.63%;農村學生204人,占53.12%。
2 大學生課外閱讀消費支出的現狀分析
課外閱讀消費支出是指大學生用于訂閱報紙、雜志、購買紙質圖書、電子媒介資料和網絡學習卡等方面的支出。大學生課外閱讀消費支出受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個人消費行為習慣和學習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本文僅從性別角度分析來自城市、鄉鎮和農村的大學生在課外閱讀消費支出方面的差異。
2.1 大學生每月總消費支出情況
學生家庭經濟狀況是影響大學生課外閱讀消費支出的主要因素之一,“每月消費總額”不僅可以直接反映大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還可以間接體現大學生的個人消費行為習慣。我們對大學生的“每月總消費額”的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可知,在接受調查的384名大學生中,每月消費在600元以下的有44人,占 11.5%;每月消費在600~800元的有168人,占43.8%;每月消費在800~1000元的有136人,占35.4%;每月消費在1000元以上的有36人,占9.3%。
2.2 大學生每月課外閱讀消費支出情況
根據調查,大學生用于訂閱報紙雜志、購買紙質圖書、電子媒介資料和網絡學習卡等方面的“課外閱讀消費支出”如表3所示。
從表3可知,在接受調查的384名大學生中,每月課外閱讀消費支出在50元以下的有116人,占 30.2%;在50~100元的有126人,占32.8%;在100~150元的有108人,占28.1%;在150元以上的有34人,占8.9%。
2.3 大學生課外閱讀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分析
利用表2和表3資料,分別計算來自城市、鄉鎮、農村男女生的“平均每月總消費支出”和“平均每月閱讀消費支出”,進而算出“閱讀消費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如表4所示。
從表4可知,從平均每月總消費支出的絕對額來看,全部大學生平均為785.42元,其中城市女生最高,為每月838.46元;農村女生最低,為每月744.44元。從平均每月閱讀消費支出的絕對額來看,全部大學生平均為82.81元,其中城市男生最高,為每月95.24元;鄉鎮男生最低,為每月75元。從閱讀消費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指標來看,全部學生的平均比重為10.54%,其中最高的是城市男生,為11.76%;最低的是城市女生,為9.17%。對比表4中的各行數據,可以發現:
(1)當代大學生用于課外閱讀的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普遍不高。調查顯示,有68%的學生表示大學期間用于課外閱讀的消費支出低于中學;有24%的學生表示與中學持平;只有8%的學生表示大學期間的課外閱讀消費支出高于中學。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學圖書館擁有豐富的圖書資料和網絡學習資源,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免費而便利的學習條件;另一方面是進入大學以后,許多學生覺得在學習上的壓力明顯下降,課余時間大多熱衷于交際和娛樂,讀書則呈現出功利化傾向,自由學習和自主閱讀的動力不足,導致用于課外閱讀的時間和消費支出都會減少。 轉貼于
(2)來自城市、鄉鎮和農村的大學生在課外閱讀消費方面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從總消費支出來看,城市女生最高,但她們每月閱讀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卻是最低的;農村女生的總消費支出最低,但她們每月閱讀消費支出總消費支出的比重卻與最高的城市男生十分接近,比最低的城市女生相對要高出26.17%。我們分析,來自城市、鄉鎮和農村的大學生在課外閱讀消費方面存在的這種性別差異,主要與他們升學前的學習環境有關。城市女生家庭條件較好,加上她們天生愛美,喜歡打扮,導致了她們的總消費支出較高。但由于城市女生中學時期的學習環境優越,課外閱讀條件與大學相差不大,她們在進入大學以后,對課外閱讀消費的心理需求不會很大。而農村女生家庭條件相對較差,受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的影響,她們在大學里的總消費支出相對較低。但農村女生在進入大學以后,學習環境發生很大變化,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同學,她們經常會感到知識面不廣,缺少興趣和特長,這時候沒有了高考升學的壓力,女生特有的自尊心會讓她們想方設法去彌補自身的不足,這無疑會導致農村女生在課外閱讀方面的消費支出增加。就男生而言,由于他們的人生價值取向不同,在課外閱讀消費方面則與女生具有完全相反的表現。從表4中可以看出,城市男生在課外閱讀方面的消費支出比農村男生相對要高出10.31%。根據我們的調查,有73%的城市男生表示最喜歡購買和閱讀的是政治人物和科普知識類書籍,而有69%的農村男生表示對專業書籍和教輔材料更感興趣。
3 思考與建議
閱讀是人類最普遍和持久的學習方式,大學時期是通過閱讀獲取知識的重要階段,課外閱讀對大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起著重要的導航作用。當代大學生由于學業和就業壓力,對于課外閱讀的目的存在偏差,功利性閱讀現象明顯,從眾心理強,選擇能力差。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循序漸進,培養大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首先,要形成良好的閱讀教育體制和有效的導讀機制。大多數學生反映,大學里圖書浩如煙海,不知道應讀什么書。大學生閱讀教育是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方面應該發揮積極作用,學校可以通過開導讀講座和開設導讀課程,鼓勵學生讀好書。
其次,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引領作用,提高學生自由學習和自主閱讀的積極性。學校應以團委、學生會牽頭組織成立各種讀書協會,定期舉辦各類讀書活動和讀書比賽,開展讀書交流會。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感受到學習知識的快樂,還可以讓他們認識更多志趣相投的同學,滿足他們交際娛樂的愿望,激發他們更為濃烈的閱讀熱情。
此外,大學生應該端正態度,淡化功利心理,改正閱讀方法。大學生自身的努力是改進課外閱讀狀況的根本,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和忙碌的學習生活,大學生應克服浮躁心理,加強自我管理,增強主動學習的意識,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努力使自己通過閱讀獲得心智的成長。
參考文獻:
一、通貨膨脹下大學生消費現狀
1.大學生生活費來源與支出渠道
根據調查發現,沈陽師范大學本科生的生活費來源主要有父母給的生活費,自己勤工儉學,獎學金和助學金,國家補貼等等。其中來自于家庭的占了96.53% ,而其它的各項收入之和不足4%。這充分體現了大學生生活費來源的單一性與依賴性。對大學生月生活費的統計調查顯示:月生活費水平在600到800元占35%,800元~1000元的占35%,1000元~1500元的占30%。目前大學生的月消費支出中,餐飲費為500元~700元;日用品花銷在100元~150元;購物花銷在200元~300元;交通通信商的花銷在:100元左右。
2.大學生日常消費存在的問題
(1)盲目攀比成風。隨著網上購物的興起,大學校園里的網購風已經吹起多時,比誰買的衣服多,買的鞋子貴,他買我也要買,一定要買大品牌。而海外奢侈品代購的興起,更是讓追求時尚的大學生們躍躍欲試國際品牌,香水,化妝品,首飾,鞋包等等動輒上千上萬元人民幣,在大學校園里已經彌漫成風。
(2)浪費現象嚴重。在走訪了沈師的三個食堂及各個小飯館之后,我們發現了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浪費嚴重。大量的剩飯剩菜被倒掉。
(3)娛樂花銷過大。如今KTV、酒吧等娛樂性設施遍布大學城,成為大學生們聚餐后娛樂休閑的首選場所。在一家中等檔次的KTV唱歌,少則一小時30元,多則50元往上,往往五六個小時的歡唱費額高達上百元。而酒吧里一瓶普通的酒更是賣到了40元以上。這對幾乎沒有收入來源的大學生無疑是一筆大開銷。
二、通貨膨脹下大學生就業選擇的機會成本分析
首先要分析經濟成本,包括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兩部分。顯性成本,是指一名大學生用于讀研費用的實際支出,包括讀研的學費實際支出、生活費支出、住宿費支出。隱性成本,是指所放棄的用于其他用途能夠獲得的最大收益。一般研究生要花費三年的時間,這三年的實際費用支出大約平均為4萬元,而畢業后直接工作在三年時間內可以收益4萬元左右,也就是說讀研的成本實際是8萬元左右。
其次是就業成本,研究生階段相當于放棄了三年的就業機會,有可能就錯過了最適合自己的崗位和機遇。三年畢業之后,國內外經濟形勢肯定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一定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位。并且研究生階段所學的知識理論都比大學本科期間更加精深,對自己的期望值更大,所以要求相應的回報越大。但是由于研究生大多希望從事與自己的專業相關的工作,由此工作范圍受到限制,找一個合適的工作也就越難,損失的就業成本也是巨大的。
第三個是時間成本,有兩種情況損失了極大的時間成本去考研。第一種是為了遠離現在巨大地就業壓力,逃避壓力,單純的認為學校是永遠安全的庇護所。其實實踐才是檢驗一個人才是否合格的標準,不經過檢驗永遠不知道自己的真實水平。另一種情況就是考慮到現在本科生的就業情況不樂觀,認為自己直接進入社會也不會有很好的發展,低廉的工資,底部做起的崗位,繁瑣的工作,現實都和理想差距太大。他們希望研究生畢業會得到一個更舒適穩定高收入的工作。殊不知,研究生現在也面臨著就業難的大問題。
第四個是心理成本,年齡增長就要考慮結婚生子。而這時研究生剛畢業,工作尚未穩定,用人單位也會考慮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也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三、通貨膨脹下解決大學生消費問題的一些建議
1.關于大學生自身的建議
最重要的是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做好個人理財計劃,養成理性消費習慣,提升個人理財能力。如果選擇考研,首先本科階段你可以將學習作為第一要務,爭取獲得獎學金助學金等等,保證了學習的質量,也為家庭減輕了一些經濟負擔。如果選擇找工作,大學期間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做兼職家教,促銷活動等等。一方面為以后找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另一方面經年累月下來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2.對學校的建議
學校應該控制食堂、超市、澡堂、水果店等校內的商品價格,減小大學生開支生活費的壓力。另外,可以為不同選擇的學生群體制定不同的輔助方案。比如,為立志考研家庭經濟又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學費減半,生活費補助等優惠措施,為優秀的學生提供深造的條件。對于畢業就選擇就業的學生,學校可以提供大量的勤工助學崗位。
3.對政府的建議
政府部門應該大力宣傳在通貨膨脹下的勤儉節約精神,號召大學生“低碳生活”。做好大學生消費情況的深入調查,出臺相應的政策保護大學生群體的切身利益,加大補助的力度。同時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便利條件,增加就業崗位。
大學生畢業期間將面臨多種就業選擇,要做出最合理的選擇就要學會機會成本分析。要對自身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理財規劃,并嚴格遵守,這樣才能從容的面對各種挑戰。
參考文獻:
[1]劉海燕.大學生就業選擇的機會成本分析[J].群文天地,2012(18 )
[2]張峻豪、丁倩怡、姜棋晟、陳其勇.通脹預期下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研究.商場現代化[J],2011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調查內容:學生收支情況,學習支出情況,一是消費情況,電子通訊情況,電子通訊消費情況,消費觀念。
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形式,針對在校大學生可能出現的消費現象設計問卷調查內容,并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
調查結果與分析:
1、 月消費總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城市占比重較小,大學生總體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這一幅度,少于400元或多于12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而備案貧困生的消費額基本是少于400元。貧困生的生活標準與消費能力與普通學生差距較大。
2、 飲食方面開銷大。飲食開支在消費總額中占了絕大部分,這是符合健康的消費構成的。調查發現,大學生中還興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的熱潮,這方面的開支雖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學生消費高的一個原因,這說明大學生已經逐漸有了社會交際方面的消費。
3、 平常購買學習資料的錢。在校大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錢,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見大學生平時買書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外,一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書。
5、 當手中有余錢時最愿意選擇的消費項目。吃喝,旅游,穿著打扮占比重最大, 30%選擇儲蓄,5%選擇買書,1%選擇其他。可見民以食為天,吃喝還是主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學生們也重視自己的穿著打扮,追求時尚成為部分學生的副業。女生中購買化妝品衣服的比重較大,男生用在交際娛樂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6、 在校大學生在購買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識有所增強,更多的學生愿意購買品牌較好的用品,特別是女生對衣飾化妝品方面。這也表明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整體上有所提高。品牌雖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們要結合自身的情況,以自身的需求為主,以質量為主。
分析結果:調查發現目前大學生消費情況呈現出這樣兩個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大學生消費水平的提高,表現為數量和結構兩方面的變化;二是大學生群體內部的消費情況存在明顯差異。
大學生的消費構成跟與社會發展逐漸接軌。從調查中可至,大學生外出聚餐、請朋友吃飯、外出旅游、通訊網絡方面的費用較多,儼然大學生圈子也成了一個小社會,大學生更多地意識到了要提早接觸社會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費方式,進而提早融入社會。而銀行卡、信用卡等消費方式逐步得到認可和接受,可見,大學生作為社會上一個活躍的群體,雖然在經濟實力上未能跟上社會,但消費意識上卻早已和社會發展同步。
理性消費仍為消費主流。大學生的絕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飲食方面,而娛樂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還是以學習知識為主,而不會沉迷于玩樂。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消費時都會較為謹慎,盡量精挑細選,不會一味求貴,或者只注重便宜的價格而不注重質量。所以較為理性的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消費呈現向多元化發展。大學生在實現溫飽的同時,也在服飾裝扮這一方面明顯消費。而作為飽讀圣賢書的天之驕子們,學習之余也會不忘逛逛學習用品店和書店,為取得各類證書的補課充電也成了大學生的一個消費熱點。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取向逐漸向多元化發展。
1.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消費觀是指人們對消費水平、消費方式等問題的總的態度和總的看法。消費觀作為一種觀念,是社會經濟現實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但它一旦形成又會反作用于社會經濟,并對其產生深刻而重大的影響。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其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大學生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對其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在當前就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課題。而大學生群體在飲食上的消費是他們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食堂是他們飲食的主要消費地點,所以研究大學生的食堂消費狀況是富有深刻社會意義的。本次調研旨在通過對部分全國重點高校大學生的食堂消費水平進行調查,統計大學生的消費數據,分析各層次不同類的大學生的消費水平,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承受力及消費觀念。同時通過了解同學們對菜價的真實承受能力以及消費喜好等各方面因素,為學校及食堂提供信息,對食堂制定菜價以及食堂的飲食管理方面起到引導性作用。
2.研究方法
調查小組成員均為中國礦業大學的本科生,本身作為大學生,成員對本校以及周邊學校大學生的食堂消費情況有所了解,也更容易了解其他大學學生的食堂消費情況。小組成員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實地調查采訪以及網絡調查等方式對眾多高校大學生進行調查,調查學校包括東北大學,廈門大學,西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南京大學等。最終匯集資料,分析大學生食堂消費情況。
3.研究結果
小組成員對多所高校大學生進行了調查,本文將以西南大學、東北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為例,將三所學校的大學生食堂消費情況進行對比分析,了解大學生的食堂消費水平。
在西南大學,75.35%的調查對象最愿意消費實惠的產品,52.44%的調查對象消費是有計劃的,生活費的60%用于飲食消費,飲食消費的65%發生在食堂。大學生沒有固定的經濟收入,經濟來源比較單一和穩定。大學生消費來源主要依靠父母供給,占88.97%,其次是獲獎學金,占4.14%,而勤工儉學占2.76%,助學貸款占2.07%,親朋資助占1.38%,其他來源占0.69%。另外,在大學生消費來源的相對比率中,城市學生依靠父母供給的相對比重偏高,農村學生相對比重偏低,而城市學生依靠獎學金等其他來源的相對比重偏低,農村學生相對比重偏高。
東北大學中83.3%的同學在被調查時表示,在食堂選擇菜品時較注重菜品的口味,56.67%的同學注重菜品的價格,50%的同學注重食堂的衛生。68.85%的同學偏好消費質量較高的菜品,73.33%的同學選擇實惠營養性的食物就餐。88.97%的學生消費來源為父母供給,少量同學的消費來源除了家庭供給以外,還包括獎學金以及勤工助學等,共占11.03%。從菜價方面看,46.67%的同學認為食堂菜價偏高,48.85%的同學認為食堂菜價合理,可以接受,4.48%的同學認為菜價較低,較為實惠。
從中國礦業大學的調查結果看,89.47%的同學注重菜品的口味,其次比較重視的分別是菜的價格與食堂的衛生情況。89.47%的學生消費來源為父母供給,少量同學的消費來源除了家庭供給以外,還包括獎學金以及勤工助學等,共占10.53%。在菜價方面,89.47%的同學認為菜價偏高,與物價水平不持平,10.53%的同學認為價格合理,可以接受,基本沒有認為菜價較低的同學。
通過分析調查情況我們發現,大學生的消費較為理性,沒有過多奢侈浪費的現象。大學生飲食喜好多種多樣,整體較為健康,多數愿意選擇營養實惠的食物就餐。大學生經濟來源多數是家庭供給,且城市學生相比農村學生更依賴家庭經濟支持。從對于學校食堂價格滿意度看來,不同學校的學生持有不同的態度。對此我們調查發現,不同學校食堂價格存在一定差異,主要由地區物價水平、學校補貼政策以及食堂經營模式等多種因素影響。但從整體上看,食堂物價水平在大多數學生承受范圍之內。
4.意見和建議
大學生應樹立良好健康的消費觀念。從調查看,大多數學生可以做到理性消費,但有少數同學消費盲目,沒有規劃,且存在飲食不健康的狀況。對此,學生應自覺樹立良好的消費和飲食習慣,注重飲食的合理健康化。學校也應作出相應措施促使學生樹立良好的消費和飲食觀念。學校可開展宣傳課程對學生的消費觀和飲食健康方面加以引導和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態度,避免消費過度,奢侈浪費現象。食堂應提供更加營養合理的餐飲搭配,不定期推出新的菜品種類,同時應該注重菜品的質量,不應一味強調便宜而忽視了營養價值。
學校應注重食堂的經營管理。食堂的食品衛生關系學生的身體健康,因此應確保食品安全衛生。此外,食堂應重視學生的意見與建議。食堂不應因此忽視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根據學生的喜好與建議提供更加新鮮、多樣且營養豐富的菜品。學校也應對食堂食品質量、服務質量、消費價格和硬件設施等方面加強管理建設。食堂管理者應參考這些因素,結合食堂的現狀,進行管理與改革。用制度規范加以約束,用嚴密的措施保證飲食安全,嚴把食品加工關,嚴把衛生預防關,嚴把督查獎懲關。食堂的服務也應更加到位,中晚餐時期大量學生在食堂易形成擁堵現象,食堂也應注重維持良好的就餐秩序,保證食堂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飲食環境。
在食堂價格方面,學校和食堂經營者應重視學生的承受能力,在保證菜品衛生健康的同時,合理制定菜品價格。對于學生的多重需求,食堂可以制定多種價位的菜品,以及多種款式的搭配。每月食堂消費額過低的學生很可能是家境貧寒的學生,應該引起學校關注。應對其進行必要的關懷與幫助,避免因過度節儉而生活質量過低,不利于其成長發展。建議食堂每天提供一些免費湯或其他免費食物供學生食用。
5.總結
作為特殊的消費群體,大學生消費受到社會的關注。大學生食堂消費水平可以從一個方面體現出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本文選擇了不同高校大學生的食堂消費行為進行研究。通過對數據的分析,我們不僅了解了大學生食堂消費的現狀,分析了影響大學生食堂消費行為的主要因素,并且發現了大學生食堂消費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應該引起學校和食堂管理者的注意,注重對學生消費觀念的引導,培養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注重對食堂的經營管理,為學生創造一個安全、衛生、菜品多樣且價格實惠的就餐場所,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隨著“花錢買健康”這種觀念的逐步深入,體育消費已經在人們的生活消費中占據了一定的比例,并且這種比例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作為我國未來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當代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況將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而在高校中,除了正常的體育課程以外,當代大學生還需要通過參加其他的一些體育活動,如觀看球賽、參加各種俱樂部等,來提升自身的體育素養。而這勢必會產生體育消費的問題。本文將就當代大學生體育消費過程中所存在的消費行為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進當代大學生體育消費效能的建議。
1 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特點
由于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及所處的環境,使得當代大學生的體育消費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1大學生體育消費的水平較低。由于大學生并沒有實現經濟上的獨立,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父母或者是自己打工,大部分大學生可自由支配的資金較少,因而使得當代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水平較低。根據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的每學期的體育消費在100元以下的占到了絕大多數。
1.2大學生體育消費信息收集渠道狹窄。消費信息的收集對于消費者消費行為的執行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當代大學生的體育消費信息收集的不夠專業,從而會導致體育消費質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證。
1.3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內容趨向多樣化。當代大學生的體育消費的內容,既有實物形式,如體育服飾、體育器械等,也有勞務消費,如參加籃球、體操、游泳等各類輔導班。但是總體而言,當代大學生主要的體育消費還是實物形式,這是由于各個高校在體育鍛煉的硬件實施上已日趨完善,為大學生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只需要購買相應的體育裝備即可。
2 大學生體育消費的供求分析
供給與需求是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對于大學生而言,在體育消費前,了解體育消費品的需求與供給是十分重要的。需求定律告訴我們: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當消費品的價格越低時,需求量越高,當價格越高時,需求量越低。
2.1 體育消費品的供給與需求。體育消費品需求及供給之間的關系能夠決定該產品的價格。在均衡狀態下,大學生所需要的體育消費品的數量和供給者所能供給的了數量是相等的,并且價格維持固定。如果對于某一體育消費品而言,大學生對其的需求量比能所供給的量還多,則會供不應求,此時,價格就會上漲;當供給量超過需求量時,價格就會下降。
2.2 當代大學生體育消費需求的決定因素分析。大學生的體育消費行為,反映了大學生對于身體健康以及精神享受的一種需求。決定大學生體育消費需求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體育消費品本身的價格;(2)其他相關產品的價格;(3)大學生對未來的預期;(4)大學生的偏好;(5)大學生的消費能力;(6)不確定因素。
對于大學生而言,由于本身沒有固定的經濟收入,因此其本身的消費能力并不高,這使得大學生在進行體育消費時,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體育消費品本身的價格及自身的消費能力。
2.3 當代大學生體育消費的決策模型。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決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認知――決策――反饋。在認知階段,大學生根據周圍的環境――決策――反饋。在認知階段,大學生根據周圍的環境以及自身的直觀感受來確認自身對體育消費品的需求;當需求得到確認后,大學生會對相關的體育消費品進行搜索,以確定備選對象,并根據一定的標準,做出選擇;在大學生對體育消費做出選擇后,就會進行購買和購買后的評價。這樣一個決策的過程可以看承是當代大學生體育消費的決策模型。
3改進當代大學生體育消費效能的建議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由于自身及社會環境的因素,使得當代大學生在進行體育消費時,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不能很好地完成體育消費活動。為了提升當代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效能,需要學校及社會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3.1 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知識的教育,正確引導學生的體育消費行為。對于高校而言,應定期組織相關的體育教師對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方面知識的教育和咨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消費觀,為大學生提供體育消費品詳實的信息,確保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經濟性和實用性。同時,各高校還應加強學校體育設施的完善工作,確保大學生體育消費能順利進行。
3.2 政府應做好體育消費品市場的監督和完善工作,確保大學生體育消費品的供給。各級政府應加強對體育消費品市場的監督力度,促進體育消費品市場的健康發展,提高滿足體育消費主體需求的能力,確保體育消費品對社會尤其是對大學生的供給。同時,應引導體育消費品市場圍繞大學生的需求,開發出適合大學生的體育消費品,既要追求經濟效益,又要追求社會效益。
4 結語
體育消費是社會文化現象和表征,是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產物。作為我國未來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當代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情況應該得到全社會的重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消費觀,不僅僅是學校的任務,更是社會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梁勤超.普通高校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決策過程[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8,24(4):45-47.
[2] 俞世軍.試論大學生體育消費特征及其消費動機[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7(3):2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