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03 15:41:4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農村經濟管理知識,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現代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中常見的問題
1.1管理體制存在弊端
就目前的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開展的情況來說,其在管理定位上并不明顯,這就使得農村經濟經營管理體制存在很大的問題,在很多的鄉鎮中,都開始以農村經營管理為關鍵點,在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主要起到的就是調節的作用,然而,就管理上來說,問題還是存在,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問題,主要就是因為現代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中存在著內容矛盾,這些矛盾沒有得到良好的解決,比如,很多農村在進行土地承包上,相關的管理機制并不完善,而管理人員也相對匱乏,這樣就使得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無法正常的開展,管理體制的不完善,使得現代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的進展受到限制。
1.2基礎設施并不齊全相較于城市來說,農村的地理位置通常都較為偏僻,生活質量也并不高,而且工作人員相對來說較少,加上交通并不便利,受到這些因素的限制,就使得農村在建設上處于落后的局面,相關的基礎設施在建設的過程中,也存在很多的問題,由于工作環境差,基礎設施存在隱患,這就使得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大大地降低,經營管理人員在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也沒有較高的興趣,從而使得現代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的開展無法順利地進行。
1.3農村經營發展收益并不固定
很多的農村經營管理工作人員在管理工作中收入并不高,而且相比較其他地區的經濟管理工作中,收入更低,同時,農村的經營管理預算中并不存在工資、經費等,就這一點來進行分析,農村經營管理工作相關員工在工作中,無法提起很大的興趣,積極性也并不高,沒有相應的責任意識,在資金收入上并不固定,這就使得現代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無法高效的開展。
1.4經營管理人員本身素質較低
通常而言,現代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人員很多都是直接由政府進行安排,而且安排的這些人員并不具備專業的技能,這就使得其在工作的過程中,無法具備較高的專業性,從而使得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的開展受到限制。除此之外,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人員并不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相關部門沒有為其提供外出實習的機會,雖然這些工作人員本身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以及相關的技能,但是在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員卻無法高效的對社會的發展進行分析,無法掌握社會發展的趨勢,這就使得現代農村經濟經營管理無法滿足時展的要求,導致現代農村經濟在發展上出現了停滯的現象。
2現代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的實質
就現階段的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開展的情況來說,其本質上就要能夠使得農村居民的收入得到提升,使得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這樣才能夠使得農業發展的整體效益得到提升,就實質性的角度來分析,現代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是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平臺上開展的,有效的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使得三農問題可以得到良好的解決,奠定三農發展的基礎,從而進一步的加大新農村的建設力度。
3應對措施
3.1建立健全的農村經濟管理制度
在開展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如果相關制度并不完善,那么就會使得管理工作的開展受到限制,農村經濟發展也會更加的緩慢,為了避免這一問題,就需要在對相關管理制度進行制定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對該制度進行完善處理,合理的應用,實行分包到戶的執行手段,確保政策能夠順利的實行,切實有效的將相關的政策落實到實處,這樣可以使得經濟管理進一步的得到發展,從而使得經濟管理服務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完善,這對于推動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3.2不斷完善基礎設施
就現代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的問題,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對相關的基礎設施進行完善處理,加強建設的力度,提升建設的質量,使得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幫助工作人員適應環境,清楚了解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從而將其融合到基礎設施建設中,保障工作人員能夠有一個舒心的工作環境,從而進一步地提升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使得工作人員能夠積極主動地投身到現代經濟經營管理工作中,使得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能夠高效地開展。
3.3加大基層組織建設力度
以現階段農村基層組織的實際情況為根本出發點,培養優秀的經營管理工作人員,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并建立獎懲制度,使基層組織工作人員能夠真正意義上做到為人民服務,另外,在進行現代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農民的素質,為我國基層組織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基層組織管理人員的無私奉獻和履行自身職責,能夠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經營管理,促進農村經濟地發展和進步,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3.4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家庭聯產承包制將原有的集體生產制度取代,農村的生產力得到極大的解放,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在不斷地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的生產效率,使生產效率也在逐漸提高,農村經濟得到不斷的提高。現階段,我國農村生產力主要集中在和新型合作社兩種形式,這兩種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效率,有效地發展了農村的生產力,促進現代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
3.5提升現代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人員自身素質
現階段,我國的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人員本身的素質相對較低,面對這一問題,就需要合理的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對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進行提升,加大相關政府對工作人員的重視,為其安排相應的外出實習機會,確保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在不斷提升工作人員專業知識水平的基礎上,使得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也能夠得到合理的提升,在此基礎上,需要確保工作人員能夠對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從而適應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情況,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從而更好的使得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可以得到順利的開展,以更好的實現農村經濟的長遠可持續發展。
4結論
總而言之,現代的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還存在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會影響到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就需要在了解現代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工作實質的基礎上,針對農村經濟實行合理的規劃,不斷地提升農村的生產力,加大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基層組織,進一步提升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以此來更好的針對農村經營實施管理,不斷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解決,從而更好地加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作者:劉坤 單位:大慶市紅崗區杏樹崗鎮農村經濟管理中心
參考文獻:
[1]武衛敬.現代農村經濟管理的核心內容淺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2(2).
[2]馬克億.淺析農村經濟管理中信息化的應用[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1).
一、引言及文獻回顧
“空巢老人”通常是指子女因工作、學業、婚姻等原因長期離家或家中無子女而獨守“空巢”的老年人。伴隨著人口快速老齡化,家庭的核心化與小型化,中國空巢老人問題愈加突出。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中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共2.22億,占總人口的16.1%。國家衛計委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年)》則顯示空巢老年人已占老年人總數的一半,其中獨居老人占老年人總數的10%。空巢老人不僅經歷著身體機能衰退等生理障礙,同時由于子女不在身邊,也面臨著物質層面的贍養缺乏以及精神層面的寂寞與孤獨,這極大地影響了這部分人群的生活質量。因此,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比一般老年人更差[1-3],抑郁狀況更加嚴重[4,5],生活滿意度更低。[6]由于農村地區經濟水平相對落后,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相對匱乏,以及養老保障力度有限,農村空巢老人相對于城市空巢老人面對的養老難題更加復雜嚴峻。其中一點尤為明顯,即農村勞動力的大量外流使得農村家庭養老模式的基礎開始發生轉變,加大了農村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農業生產,撫育孫輩以及人情往來的壓力和負擔。
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還未完善,正式社會支持力度還有限的情境下,目前中國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方式仍是以家庭養老為主。家庭支持對農村老年人,尤其是農村空巢老人的主觀福利有不可替代的作用。[7]那么現階段提高農村空巢老人主觀福利更需要的是家庭經濟支持還是情感支持?何種類型的農村老巢老人對家庭支持需求最為迫切?接下來,本文將試圖回答上述問題。這對改進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提高空巢老年人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家庭支持是老年人接受的非正式社會支持的核心,可分為實際支持(receivedsupport)和領悟性支持(perceivedsupport),實際支持指家庭其他成員對老年人在物質和經濟上的援助及服務,領悟性支持則是指老年人接受家庭其他成員、精神和情緒上寬慰的主觀判斷[8],按照這種分類的含義,我們也可將家庭支持大致分為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前者是家庭其他成員對老人的轉移支付,后者則主要是家庭其他成員看望、通訊及生活照料等。主觀福利則是個體對其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評價[9],通常是指心理健康水平、主觀幸福感或生活滿意度。[10-11]其中,心理健康水平是對精神生活的主觀評價,而主觀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則表示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綜合評價。
目前在關于家庭支持與老人主觀福利關系的研究中,多數認同家庭支持的增益作用。張文娟和李樹茁(2005)指出,子女提供的經濟支持滿足了老人因經濟和生理狀況惡化產生的需求,從而有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滿意度。[12]王萍和高蓓(2011)發現,子女的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均能減緩老人認知功能的衰退,改善心理福利。[13]陶裕春和申昱(2014)認為,子女是家庭中的核心成員,其經濟支持是老年人晚年的基本生活保障,有利于降低老人的日常生活壓力,子女與老人的情感交流有助于減少老年人的孤獨感、分擔和排解老人的負面情緒。[14]張騎和王玲鳳(2010)對浙江的1250例城市空巢老年人進行調查,發現子女經濟支持以及情感支持對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均有顯著正向影響。[15]Leungetal.(2007)基于臺灣507位城市老年人數據統計得出,情感交流和精神寬慰比經濟上的幫助對老人心理健康的增益作用更加明顯。[16]吳海盛(2009)針對江蘇省農戶的微觀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經濟支持主要來源于配偶及子女,子女的精神慰藉令農村老人生活滿意度更高。[17]
概括而言,目前絕大多數研究顯示家庭支持對農村老人的主觀福利有正向影響,關于家庭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對老年人主觀福利影響差異的研究較少,以農村空巢老人為研究對象的文獻更為零星,且以上研究未考慮家庭支持與老年人主觀福利間的內生性,存在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問題。此外,已有相關研究所得結果多數基于區域性小樣本數據,其結果的適用性和地域代表性有限。因此,文章基于2011年和2013年覆蓋28個省150個縣的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數據,首先采用線性概率模型(LPM)初步判斷家庭經濟支持和情感與空巢老人主觀福利的關系,而后運用遞歸多變量Probit模型(RecursiveMultivariateProbit)加入相應工具變量進行估計試圖克服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進而得到家庭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對空巢老人主觀福利影響的一致估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在不同空巢老人特征上這種影響的差異,得出提高農村空巢老人主觀福利的有效措施。
二、數據描述與實證策略
(一)數據來源
文章所使用的數據來自2011年和2013年的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數據。CHARLS是目前我國唯一以中老年人為調查對象的大型家戶調查,其調查對象是隨機抽取的家庭中45歲及以上的居民,調查內容包括家戶信息、被訪者健康狀況和功能、醫療保健與保險、工作、退休和養老金以及收入、支出與資產等情況。CHARLS調查每兩年進行一次,全國基線調查于2011―2012年進行,覆蓋28個省150個縣,約1萬戶家庭中的1.7萬人,2013年CHARLS進行了首次追蹤調查。由于研究對象為農村空巢老人,根據定義,為體現子女的長期離家的特征,在數據中保留60歲及以上的不與子女同住且居住距離至少為本縣/市的其他村莊,或無子女的農村空巢老人樣本。剔除相關變量數據缺失嚴重的樣本后,最終得到樣本數量為8549個。
(二)模型設定與變量說明
1.模型設定
文章的基本回歸模型如下:
SWit=β0+β1FSit+β2ESit+β3Xit+εit(1)
式(1)中,SWit代表第i個空巢老人在第t期的主觀福利,選取有無抑郁癥狀和生活是否滿意。FSit和ESit分別表示第i個空巢老人在第t期家庭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分別選取有否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測度。Xit為一系列隨時間變化的控制變量。εit為個人層面的隨機擾動項。當因變量為虛擬變量時常用的計量模型包括Probit、Logit、LPM模型等。由于在面板數據中采用固定效應Probit或者Logit模型所得估計系數有偏[18],故采用線性概率模型(LPM)初步判斷家庭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與農村空巢老人的主觀福利的關系。
以上為不考慮內生性時的模型形式,如模型中存在內生性,上述模型的關鍵自變量估計量將有偏且不一致,因此采用帶工具變量的遞歸多變量Probit模型進行估計。一方面,由于農村空巢老人的主觀福利與家庭經濟支持以及情感支持并不相互獨立,因此這些方程組的誤差項極有可能相關,比如由于子女工作生活繁忙等原因,在其自身時間資源分配中,更多地將時間用于工作來獲取更多的經濟回報,以求更好地贍養老人及撫育下一代,因而在老人的家庭支持中,出現了經濟支持削弱、替代情感支持的現象。[19-20]如此,分別以家庭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為因變量的方程間的誤差項相關的可能性很高,而多變量Probit模型則允許方程之間的誤差項相關,可以很好地解決這方面問題。另一方面,考慮到家庭支持與農村空巢老人主觀福利間可能存在的雙向因果關系或者由其他不可觀測因素共同影響,參照已有研究的做法[21-22],對兩個關鍵自變量加入工具變量并進行聯立估計以求糾正這一方面的內生性。具體模型可以由以下方程組表示:
SW*it=β0+β1FSit+β2ESit+β3Xit+εit≥0[WB](2)
FS*it=β0′+β1′IV1+β2′Xit′+εit′≥0[DW](3)
ES*it=β0″+β1″IV2+β2″Xit″+εit″≥0[DW](4)
式(2)~(4)式的因變量SW*it、FS*it和ES*it為不可觀測的潛變量,當其大于0時,相應結果變量SWit、FSit和ESit等于1,否則結果變量等于0。所選取的工具變量需要滿足與其對應的內生變量顯著相關,但與誤差項無關的條件。通過上述遞歸多變量Probit模型,可以得到家庭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對農村空巢老人主觀福利影響的一致估計。
2.變量說明與描述
(1)因變量
文章的因變量為農村空巢老人的主觀福利,借鑒已有典型文獻的指標選取[23,24],采用有否抑郁癥狀以及生活滿意度進行衡量。抑郁癥狀由CHARLS問卷中包含10個問題的簡版抑郁自評量表(CES-D10)所得抑郁指數轉化得到。CES-D10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25],量表中每個問題均有四個選項代表相應程度的高低,一般從低到高分別賦值為0~3分,10個問題匯總即可得到最終的抑郁指數,其取值范圍為0~30分抑郁量表的10個問題包括:過去一周“我因一些小事而煩惱”“我在做事時很難集中精力”“我感到情緒低落”“我覺得做任何事都很費勁”“我對未來充滿希望”“我感到害怕”“我的睡眠不好”“我很愉快”[ZZ)]“我感到孤獨”“我覺得我無法繼續我的生活”。各個問題均有相同的四個選項,分別為:①很少或者根本沒有(
(2)自變量
家庭支持情況。CHARLS問卷關于家庭支持的變量包括子女經濟支持、孫子女經濟支持、子女看望、子女通訊聯系等,我們將家庭經濟支持變量設為虛擬變量,農村空巢老人去年收到過子女或者孫子女的轉移支付,則賦值為1,否則賦值為0。類似的,將家庭情感支持也設為虛擬變量,分為看望與通信兩類,按照兩者的特點進行區分,如子女看望頻率為每半年一次及以上,則賦值看望變量為1,否則賦值為0;如與子女通過打電話等方式通信的頻率為每月一次及以上,則賦值通信變量為1,否則賦值為0。具體變量說明和統計見表1,可見農村空巢老人接收的家庭經濟支持、家庭情感支持中的看望和通信的總體概率分別為76%、81%和56%。與2011年相比,2013年總體家庭經濟支持概率大幅提高,增加了29個百分點,而家庭情感支持中看望頻率增長有限,通信頻率提高了17個百分點。
控制變量。參考相關研究,選取的控制變量包括被訪者的人口統計特征、社會保障與家庭情況、初始健康狀況以及健康行為四方面。其中,人口統計特征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態、受教育程度、工資收入;社會保障與家庭情況包括有否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家庭人口規模;初始健康狀況與健康行為對應有否慢性病和是否參加社交活動。具體變量說明與統計見表1。
(3)工具變量
家庭經濟支持的工具變量。借鑒Young和Chetna(2012)的做法[27],將農村空巢老人健在子女個數作為家庭支持中經濟支持的工具變量。理論而言,空巢老人的主觀福利與其健在子女個數并無直接聯系,其福利取決于其子女的經濟和情感支持,而空巢老人的健在子女個數越多,其接收到的子女轉移支付的概率將更大。因此,健在子女個數理應滿足工具變量所需的相關性與外生性要求。
家庭情感支持的工具變量。為區別家庭經濟支持的工具變量,這里采用子女平均受教育程度作為情感支持工具變量。一方面,子女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更有可能樂于維系代際情感關系,提高看望和通信空巢老人的頻率。另一方面,空巢老人的主觀福利與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并無直接關系,而與子女教育所衍生出的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直接相關。如此,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也滿足工具變量的要求。
三、實證結果
(一)基準估計結果
表2報告了家庭經濟支持與情感支持與農村空巢老人主觀福利關系的LPM模型估計結果。第(1)―(2)列與(3)―(4)列分別為以看望作為家庭情感支持變量的LPM模型和LPM固定效應模型回歸結果,第(5)―(8)列與第(1)―(4)列所采用的模型相同,但選取的家庭情感支持變量為通信變量。
由基準估計結果可知,無論選取的家庭情感支持變量是看望還是通信,以及是否選用固定效應模型,家庭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均與農村空巢老人的抑郁癥狀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同時顯著與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滿意度正相關。從各關鍵自變量發揮作用的大小來看,多數回歸結果支持家庭情感支持對老年人的抑郁癥狀緩解作用和生活滿意度的增益效應相對更大,即農村空巢老人每年接受家庭經濟支持對其主觀福利的邊際促進作用可能并不如子女每半年的看望或每月的通信。
(二)遞歸多變量Probit模型估計
如前所述,單方程Probit模型所得估計量的無偏有效性依賴于模型設定不存在內生性問題,一旦出現這一問題,以上模型的估計結果將是不可靠的。因此,接下來采用帶工具變量的遞歸多變量Probit回歸模型進行估計以求解決這一問題。
表3報告了以看望作為家庭情感支持變量,最終因變量分別為抑郁癥狀和生活滿意度的兩個遞歸多變量Probit回歸模型的協方差矩陣及似然比檢驗結果,從該表數據可知,兩個方程組的似然比檢驗χ2值分別為18.02和13.36,均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表明兩個方程組中的各個方程間的誤差項存在相關性,這顯示了采用多變量Probit模型的合理性。同時,在方程間的協方差矩陣中,分別以看望與經濟支持為因變量的方程誤差項顯著相關,這也符合前述討論。
表4為以看望變量代表家庭情感支持,且帶工具變量的遞歸多變量Probit模型的回歸結果。在解釋回歸結果前,首先檢驗工具變量選取的可靠性。可以發現,不論是以何種主觀福利度量方式的方程組中,包括健在子女數以及子女平均受教育程度均與相應因變量有顯著的相關性,且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用于檢驗工具變量的有效性似然比檢驗結果顯示,最終因變量為抑郁癥狀和生活滿意度的遞歸多變量Probit模型的似然比檢驗χ2值分別為68.94和66.58,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原假設,說明加入工具變量有助于緩解內生性問題。
從遞歸多變量Probit模型回歸結果來看,家庭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均能顯著提高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滿意度,對比兩者系數可知,家庭情感支持生活滿意度促進作用更大。同時,家庭情感支持對農村空巢老人的抑郁癥狀有顯著的負向影響,而家庭經濟支持的影響并不顯著。該結果與基準估計所得結果基本一致。文章也以通信變量代表家庭情感支持限于篇幅,并未在文中報告,讀者如感興趣可向作者索取。下同。,采用帶工具變量的遞歸Probit模型進行回歸估計,發現方程組的各方程間仍存在顯著的誤差項的相關性,估計結果與看望作為家庭情感支持變量的結果類似,家庭情感支持仍是改善農村空巢老人的抑郁癥狀,提高生活滿意度的相對更重要的支持方式。
[HT4”F](三)穩健性檢驗:家庭支持影響的異質性
以上是將農村空巢老人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的研究,但不能忽略因不同個體特征形成的異質性,研究這一群體的異質性有助于提高認識問題的深入性和制定問題對策的針對性。因此,文章分別從性別、年齡、婚姻狀況等方面對樣本進行了分組子樣本回歸。其中,年齡分為65歲以下和65歲及以上,前者表示退休初期,而后者表示退休中后期。婚姻狀況分為已婚同居和其他(包括離婚、喪偶等)。
表5列出了以看望作為家庭情感支持變量,采用遞歸多變量Probit模型的各組子樣本回歸結果。從性別分組來看,家庭支持尤其是情感支持對農村女性空巢老人的抑郁癥狀改善和生活滿意度提高更明顯;從年齡分組來看,家庭情感支持對65歲及以上的農村空巢老人的抑郁癥狀有顯著負向影響,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正向顯著,而對65歲以下的農村空巢老人的作用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從婚姻狀況分組來看,家庭情感支持對農村離婚、喪偶的空巢老人的抑郁癥狀和生活滿意度有更加明顯的影響,且情感支持的主觀福利增益作用更大。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在于,在老人群體中,女性在教育程度、收入等社會經濟水平上往往比男性老人更低,且相對更可能成為孤寡老人,高齡老人常常伴隨著更惡劣的生理狀況,獨居老年人更加缺乏情感交流,這部分老人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滿意度相對更低[28,29],而家庭支持對心理壓力處于中高程度具有更大的增益效應。[30]因此,女性、高齡和鰥寡空巢老人更需要家庭支持,尤其是子女的看望和精神交流。
同樣的,以通信作為家庭情感支持變量,運用相同方法進行分組子樣本回歸估計,所得結論基本一致。
附件:北京市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管理辦法
一、為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發展我市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管好用好合作醫療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加強資金的監督,特制定本辦法。
二、合作醫療資金的籌集
(一)在鞏固現有合作醫療制度的基礎上,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擴大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建立以區縣為單位,個人、集體、政府參與的資金籌集制度,即:資金籌集采取以農民個人投入為主,村集體、企業參與,政府給予一定支持的原則。
(二)個人繳納基金:按每人上年度人均收入2%繳納,由各村民委員會收取。農民繳納的合作醫療基金不計入鄉統籌、村提留。已參加大病保險的中小學生可適當減少籌資數額。鄉鎮辦的“三資”企業農民職工和外出就業的農民應參加戶口所在地的合作醫療,并執行當地的政策和標準。
(三)企業繳納基金:鄉鎮、村辦企業、私營企業,鄉鎮辦的“三資”企業和股份制企業按本企業職工年計稅工資標準的3%繳納,可請銀行代辦。
(四)村集體繳納基金:村集體從公益金中提取6%作為村繳納的合作醫療資金。
(五)政府扶持基金:各區縣、鄉鎮政府按轄區內參加合作醫療的人數分別以每人2-3元的標準扶持本地區的合作醫療,具體由各區縣按實際情況確定。市財政局結合每年的財力情況,安排全市農村合作醫療補助專項資金,重點用于全市合作醫療工作的引導與管理,對實行大病、重病統籌的區縣給予部分補償。
三、合作醫療基金的使用
本著合理給付、節約使用的原則,確定合作醫療基金使用比例、醫藥費補償范圍和醫藥費補償比例。
(一)基金使用比例。總基金的75%-80%作為鄉(鎮)基金,用于門診及住院年支出3000元以下(含3000元)醫藥費的補償:總基金的15%作為區縣共濟基金,用于年支出3000元以上門診及住院醫藥費的補償;總基金的5%-10%用于農民預防保健、特種病的防治。
(二)醫藥費補償范圍。由各區縣結合本地區情況制定。
(三)醫藥費補償比例。門診及住院醫藥費累計在3000元以下的,在鄉鎮基金中補償,補償比例門診為50%-60%、住院為60%-70%。門診及住院醫藥費累計在3000元以上的在區縣共濟基金中補償,補償比例為60%-70%,但最高補償金額暫定為2萬元。
四、合作醫療基金的管理監督
1 中職校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建設校外實習基地的重要性分析
1.1 完善教學改革
遼中縣職業教育中心是經沈陽市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公辦學校,是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遼寧省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2012年學校被教育部納入國家中職改革與發展示范校項目建設單位,擔負著為上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和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培養實用人才的雙重任務。雖然遼中縣職業教育中心近年來獲得了較大發展,但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深入,仍需要進一步改革創新,以進一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深化教學改革是繼續發展并保持教學優勢的關鍵因素。構建校外實習基地,可以進一步豐富學校的實踐經驗,完善教學改革,促進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的學生不斷增強自身的專業技能,為我國的新農村建設做出更多貢獻。
1.2 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中職校建立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的實習基地,如遼中縣經紀人協會、沈陽市大光綠色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遼中縣龍灣寒富蘋果專業合作社、遼中縣養士堡鎮果蔬經濟區等,可以為中職學生提供專業實習基地,促使學以致用。面對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已經成為衡量學生競爭力的關鍵因素。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尋得立足之地,中職校就必須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建設。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是一個富有特色的專業,它更多地關注我國新農村的建設發展,對于我國“三農”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建立此專業學生的校外實習基地,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當前農村經濟發展情況,豐富自身地專業經驗,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更好地促進地方縣域經濟的發展。
2 中職農村綜合經濟管理專業建設校外實習基地的策略
2.1 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管理
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其走進中職校進行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以更好地面對社會競爭,而實習基地建設是中職學生進行實習的重要場所,對于學生專業實踐技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管理非常重要。
首先應當建立健全各項相關的實習基地規章制度體系,學校應當注重與合作企業之間達成協議,改善實習基地的教學條件,科學合理規劃實習基地的建設和管理。根據學生的專業實際情況及社會需求情況,加強學生實習全過程及實習教師的管理,并盡量做出詳盡規定,以確保實習順利進行,同時也要引導實習教師進一步積累豐富自身專業知識及專業經驗,促進教學相長。
其次,中職校與合作企業要對現有的監控和評價體系進行完善和革新,以免導致學生由于脫離學校管控發生實習考核失真的情況,應當實行學校與實習基地聯合考核的方法來考核學生的實踐情況,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兩者之間的溝通,同時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踐情況由校方和企業方及時對實習內容進行修正,調整相應的實習崗位,以爭取對學生的實習情況作出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對于表現出色的學生應當給予其相應的表彰,進而形成一種長效機制,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就業需求。
2.2 加大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力度
由于學生實習的需要,中職校與實習基地之間建立聯系。很多中職校對于將近畢業的學生都會建立相應的實習基地,引導學生逐漸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鞏固學習知識,進一步提高技能。但是大多數中職校為學生提供的實習基地都難以滿足其專業發展需求,而且未與實習基地進行良好溝通,使得學生實習專業不對口,如一些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的學生,會被學校安排到與所學主干專業課程不相干的崗位實習,或被安排到工廠的流水線上進行實習,由此導致學生難以將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影響實踐效果。
遼中縣職業教育中心對學生的專業實習基地建設則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學校根據學生的專業實際情況為其選擇適當的專業實習基地,同時與實習基地融洽溝通,盡量為學生提供最優良的實習條件,以促使學生充分運用自己所學知識進行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從而達到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的目的。
3 重點突出農村經濟綜合管理的專業特色
農村經濟綜合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更多的是面向農村,以促進“三農”經濟發展為目標,對于我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中職校在建設學生實習基地的過程中,應當重點關注實習基地是否能夠充分突出農村經濟綜合管理的專業特色,是否可以促使本專業學生學以致用,并能夠提高其專業實踐技能,更好地面對市場競爭。對于此專業的學生來說,其作為新農村的建設者,通過專業特色實踐,必然能夠促進其構建起新農村責任意識,以更好地促進自身與社會的同步發展。
4 結束語
對于中職校來說,實習基地建設是其培養優秀勞動者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遼中縣職業教育中心應當更多地加強與實習基地之間的溝通,與合作企業間建立起完善的規章制度體系,不斷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喬淑英,馬立源,王麗君.關于高職院校文科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7):47-48.
[2]李心剛.建立穩定校外實習基地的長效機制研究與實踐[J].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B12):59-62.
[3]張治國,趙志根,鄭永紅,等.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與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9(1):139-141.
[4]李遠會,張曉燕,向嵩,等.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 提高實習教學質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6):150-151,167.
委托管理的主要內容和要求:
一、依照《北京市外地來京人員租賃房屋管理規定》全面加強對本地區出租房屋的管理工作;
二、建章建制,配備經過區、縣房地局專業培訓的專職管理人員;
三、負責本地區向外地來京人員租賃房屋的調查摸底工作;
四、負責受理和審查出租人申請房屋租賃的有關證件和證明材料,并對出租房屋進行現場勘察;
一、農村經濟管理隊伍的現狀
由于國家政府的重視和農村經濟管理部門的努力,修建水泥路,實現村村通,開展“一村一名大學生”活動,鼓勵高等院校大中專畢業生深入農村,參與農村經濟管理,實施各項優惠政策,提高農村經濟管理人才的待遇等,使農村經濟管理隊伍不斷得到壯大和發展,近些年來,形成了完整的農村經濟管理隊伍的管理體系和農村經濟管理干部隊伍,特別是完善了村級管理隊伍,這些都為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在人才儲備的過程中也出現不少問題,本文就此展開分析。
二、農村經濟管理隊伍存在的問題
1.結構不合理。近些年來,由于歷史原因和種種政策原因,我國農村經濟管理隊伍得到擴大,但仍然難以滿足農村經濟迅速健康發展的需要,特別是村級經濟管理人才更是缺乏。
2.經濟管理人才穩定性差。由于歷史原因,農村條件較差,有些學子到了農村,經過幾年努力后,對農村經濟管理有所掌握,但選擇離開的較多,導致農村經濟管理人才流動性較大,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3.農村經濟管理人才知識單一不全面。人才中,大多數知識單一,懂農村就不懂管理,懂經濟管理不懂農村,復合型人才很少。
4.少數農村經濟管理干部在編不在崗。在農村經濟管理干部隊伍當中,極少數干部為了以后退休能領取退休金,為了以后謀取更大的經濟利益,一直將編制放在農村管理,但本人卻以外出謀職鍛煉或者招商引資為借口,外出經商賺錢。
三、農村經濟管理人才缺乏、不穩定的原因分析
1.觀念錯誤的原因。一是認為城市比農村好,受中國傳統觀念影響,總認為城市工作有臉面,要光彩,農村工作既吃苦又不體面。二是認為農村發展空間有限,認為在農村工作沒出息。少數管理者錯誤認為,農業始終比不上工業,農業經濟增長速度總比工業增長速度要低。他們認為要想發展一生的事業,到城市是個比較理想的選擇。
2.農村現實條件的原因。目前,盡管我國推行了各項惠農政策,在農村大力修建了水泥路,實行村村通的目標,但無可非議,農村交通條件相對城市而言還是比較差,生活購物也不方便,居住環境簡樸艱辛,冬天風大寒冷,夏天炎熱蚊子多,這些現實因素也極大地影響了農村經濟管理工作者的熱情及穩定性。
3.中國教育體系的原因。近些年來,中國大學教育得到迅猛發展,特別是三本民辦學院發展更是飛速,對中國中高級人才特別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起到極大作用,但中國教育大多數以城市工業化為主,農村人才的培養太少,特別是應用型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培養太少。
四、農村對經濟管理人才的要求
1.全能型復合人才。農村經濟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的非常復雜的工作,作為一名優秀的農村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必須全面掌握各項知識與技能。
(1)農村政策。農村經濟涉及許多政策性內容,作為一名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必須全面掌握農村方面相關法律法規,如土地承包、農村政策法規、農村環境保護、財政與金融(農村)等。
(2)農業技術知識。作為一名合格的農村經濟管理人才,除了應該掌握農村政策外,還應該能掌握農業種植技術、了解農作物特點等,要上能做文章,下能指導種田插秧。如植物生長技術、畜禽生產概論、農村衛生與健康等。
(3)經濟管理知識。優秀的農村經濟管理人才還要能夠掌握管理學、市場營銷、電子商務、財政與金融、農業資源經濟學、市場經濟學、經濟地理等相關知識,能積極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充分開發利用本地資源,還要能學會營銷知識,將本地資源產品加工推銷,為農民增收創造機會。
(4)財務會計與財務管理知識。作為一名農村經濟管理人才,要能精打細算,開源節流,提高農村經濟效益。
2.人才隊伍要穩定發展。要穩定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必須各方努力,才能取得實效。
(1)政府推行各項優惠政策。包括交通、養老、醫療保險、子女上學、生活福利等政策,使大學生村官有信心有勇氣有恒心搞好農村經濟管理工作
(2)要求經濟管理人才具有較好的品質。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是一項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大學生村官學歷高、懂理論,農村好青年素質好、品行端,但他們都缺少經驗的積累、工作的磨礪。
五、加強農村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思考
1.鼓勵大專學院開設應用型農村經濟管理專業,增多農村經濟管理專業人才數量。我國農村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地域廣闊,大有開發前景,是大學生就業的良好渠道,為了適應我國農村經濟管理人才的要求,國家應該鼓勵各高等院校,特別是三本民辦院校積極開設應用型農村經濟管理人才,使他們動手能力強、適應時間短、知識豐富,為我國解決“三農”問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與動力。
我國屬于農業生產大國,在開展農業經濟發展管理中,應該在新發展背景之下,進一步將開展農業經濟管理的方案進行科學的制定和規劃,同時在管理中應該針對經濟發展中具體的經濟建設目標,將農業經濟發展中對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占比進行有效的控制,通過強化新經濟時代的農業發展建設規范化管理目標,提升農業經濟現代化發展水平。并且在農業經濟發展中應該充分的結合國家的經濟發展政策方面的具體規定,將農村經濟建設中遇到的困難進行仔細的研究,通過經濟管理進一步的解決發展經濟中出現的問題。
1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農民對農業經濟管理認識不足。我國大部分農村還處在勞動力輸出階段,知識分子絕大部分流入城市和機關事業或企業單位,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的農民知識水平普遍不高,他們的勞作模式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傳統農耕時代形成的固有思維阻礙了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目前,雖然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種養大戶、農業合作社等現代化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但大部分農民的認知性、積極性和響應管理的意識并不是很強,加之農業經濟管理知識的宣傳教育和普及率不高,這樣就會導致在管理工作中農民不能夠積極有效地配合政府的農村經濟管理政策,進而導致許多好的政策在執行中出現問題,從而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提升。(2)新農村經濟發展制度下的經濟管理體制沒有有效的建立。在市場經濟體制發展能力和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之下,在經濟管理中,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受到市場經濟的發展影響會越來越嚴重,因此在管理發展中應該針對市場經濟長遠發展目標,對新時期農業經濟發展的具體規劃作出進一步的安排。在發展中應該在經濟發展管理的制度安排中,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尚未有效建立起來的市場經濟發展體制方面的管理需求進行制度方面的發展和融合,使得農業經濟在開展中能夠有效地和農業整體的社會發展結構進行適應,同時在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發展中應該對于體制滯后的發展問題進一步的引起重視,從整體問題認識上,充分的分析出農業經濟在發展中缺乏活力的真正原因,對農業經濟發展中影響可持續化發展的因素進行分析。(3)農業經濟管理人才隊伍沒有及時建立。面上來看,我國地大物博,農村農業生產總規模大,涉及面廣,農業發展主線不夠清晰;線上來看,農村長期處于粗放經營的現象一直沒有多大變化,地區發展差異化較大;點上來看,小規模、家庭式的農業生產模式居多,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低下,政府引導、指導力度不大。針對以上問題,農村經濟發展優化轉型亟須建立一支多層次、立體式、業務精通的農業經濟管理人才隊伍,首先從國家層面要有頂層設計,未來農業發展方向要有明晰的路徑。其次要有農業經濟專家把脈地區農業發展方向,通過成立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等形式,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實現一區域一特色,一鎮一品或一村一品。最后要明確政府農業專職人員,負責把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和現代農業管理理念推廣到千家萬戶,引導和帶領農民解放思想,加快農業增產、增收、增效。
2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開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方法
(1)強化現代農業經濟管理知識的普及。一是明確政府主體責任。政府在推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起著決定性作用,農業部門要轉變思想,變經濟的補貼為知識的灌輸,知識改變的是理念,經濟手段對農民來講有時反而會養成一種惰性———不想改變的習慣。二是強化市場引導作用。市場具有無形的宣傳力量,同時也最有發言權。國家主導方向,農業從業人員加強指導,市場負責開拓創新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三是加大農業從業人員的知識普及力度。從實際看,一個地區農業從業人員專業水平的高低決定著這個地區農業水平的高低。政府普及知識不能只盯著農民,而把農業從業人員知識普及好、培訓好,才能把現代農業管理理念推廣開來。四是做好農民的現代農業經濟管理知識的普及工作。農民處在農業經濟管理的末梢,是直接參與者,也是改革的受益者。只有把農民的思想做通了,知識普及了,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2)轉變農業經濟開展中的管理模式。在實際踐行中,應充分重視經濟管理發展和農村經濟建設方面的有效結合,同時在管理中應該充分地考慮到新農村經濟建設開展的各個環節中的具體經濟管理與農業經濟建設規劃的融合,在管理中應該充分地將農業經濟發展有效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作為農業經濟管理開展重要的控制標準,同時在管理中應該將經濟管理方面的注意力向食品安全和農業經濟綠色化發展水平方向進行轉換。所以,在農業經濟發展建設中,經濟的發展和建設不能夠單一的追求經濟發展的高效化和高經濟增長的發展要求,在管理中應該充分的認識控制農業經濟增長效益方面產生的作用,在農業經濟發展中應該重視控制商家經營發展的規范性,提高市場經營中農產品控制中的具體交易的公平性,同時在管理中應該從整體的農業經濟的發展目標方面進行有效的規范化目標制定,通過轉變新農村經濟發展之下的農業生產開展模式,進一步地將市場經濟發展中的農業經濟所占的經濟增長占比進行提高,實現農業經濟發展的高水平。(3)完善農村經濟建設管理體系。在農村經濟發展建設中,為了進一步的提高農業經濟發展建設的水平,就要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農業經濟的發展管理體系建設進行完善的發展,在新農村經濟發展建設的背景下,應該充分的重視經濟活動開展中經濟管理體制的健全發展和完善,同時在管理工作中應該通過制度體制方面的優化和發展,將順應市場經濟發展特點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建設起來,進一步的實現農業經濟發展的高速化增長目標。(4)加大農業經濟管理人才隊伍的培養、使用和儲備力度,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管理職責。在經濟發展中應該將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具體的工作開展質量進行有效的控制,在控制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上,應該明確經濟管理人員自身在管理工作中具體的工作職責,同時在管理中應該對管理的權利和職責進行有效的限定。農業經濟發展管理中重視管理工作開展效率和質量,應該明確管理中的利用管理方式實施中各項管理工作措施應用開展的水平,在新農村建設階段開展中,經濟建設應該重視經濟管理措施有效的采用,發展農業經濟農村經濟過程中應該積極地響應國家政策有關方面的領導,在開展農村工作建設中應該對農業經濟管理產生的價值有明確的認識,同時在管理中應該通過定期舉辦農業經濟發展交流的大會進一步的提升農業經濟管理,對于管理方式的創新發展能夠得到有效的應用和推廣,在農業經濟發展中,應該規范管理實施人員的管理資質,管理工作中人員應該通過正規的培訓合格之后才能夠參與到管理工作中,通過系統化的專業管理培訓,進一步的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對于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并逐步了解到農業經濟發展對于社會經濟建設產生的作用。
3結論
在新農村建設開展的背景之下,農村經濟建設想要快速化的發展,在管理中就應該重視在農業經濟管理中對管理措施的應用效果強化監督,并且在農業經濟管理中,應該在經濟管理隊伍的建設上進行嚴格的培訓,同時在管理中應該積極地向農業種植者宣傳農業經濟管理帶來的作用,使得農業經濟管理開展能夠得到有效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張晶.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措施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5,35(22):199.
一定意義上而言,農村經濟管理包含多方面的內容,如農村土地承包合同、財政審計、監督管理等。其內容復雜,任務量繁重且具有較強的政策性,所以實施起來必須有完善的配套管理制度加以保障。但是就我國目前現有法律法規而言,相應的農村經濟管理配套體系還不健全,職能管理權力并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效用,當農村經濟管理出現問題時,不能及時有效的處理,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管理水平的提升。
1.2管理體制不完善
全球經濟化的不斷變化發展,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逐漸完善,正促進著我國農村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與發展。農村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農村利益結構逐漸復雜化;農村收入來源逐漸多元化等這些現象的出現都對農村經濟管理提出了新的機遇與挑戰,管理制度的落后以及市場觀念的不敏感是阻礙農村經濟管理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管理制度在協調利益關系、農民權益保障、矛盾糾紛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1.3專業管理人員缺乏
農村經濟管理人員作為農村經濟管理建設的主體,對農村經濟管理發展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現有農村經濟管理中,大部分的管理人員都不能履行其職責,缺乏專業的管理知識素養以及對農村經濟發展多元化需求不熟悉,思想管理觀念相對比較落后,對市場經濟如何推動農村經濟建設發展也缺乏一定的認識與了解,這些人為因素的存在也是影響農村經濟管理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
1.4資金管理不規范
在農村經濟管理發展中,資金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卻因多種因素影響,使得資金難以發揮有效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集體資金、固定資產規范不明確,承包過程中因承包資金租賃等矛盾的出現,造成了大量集體資金及固定資產的損失。二是,對于農村經濟資金使用、財政管理公開透明度比較差,資金存在不合理使用等現象。三是,農村經濟管理干部對于資金固定增產認識比較差,對于國家財政政策的理解與落實也不能給予充分的認識與理解,缺乏資金管理意識,進而造成資金使用率低,回報性差。
1.5涉農政策配套差
近年來,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的逐漸完善與加強,對我國農業發展來講也提出了新的挑戰,相比較而言,我國農業生產力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處于落后狀態,基礎農業配套設施不健全,相應的政策法規也不完善,這些因素的存在都是制約我國農業發展向規模化以及產業化的不利因素。
2農村經濟管理的創新措施
2.1宣傳農經管理理念
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現階段重要的任務之一,為了確保其得到有效地執行,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調動其生產的積極性,增強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農民的收入,實現農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對相關的農口部門進行專業培訓,加強農經管理理念的學習,使其對農村經濟管理有更加深入地認識,制定并恰當貫徹執行相關政策,這樣才能為農村經濟管理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2.2健全相關規章制度
其一,健全農經管理規章,對其施行法治化的管理監督。對管理執法責任權責體系進行明確的規定,使其形成一個完成的系統,建立完善的追責體系、激勵體系。其二,完善日常工作規范,為了更好地提升農村經濟管理的效率,無論是土地承包責任制的落實、村級財務工作管理機制的完善,還是農民經濟負擔的降低等工作都應該設立規范的工作體制,使其得到更好的規范。
2.3提升管理人員素質
其一,完善管理人員知識結構,當前的農村經濟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比較單一,對于農業經濟業務、理論知識、科學技術等都不是十分了解,使農村經濟管理的有效性下降。其二,促進管理人才流動,為了更好地保證農村經濟管理人員的素質,使其和諧穩定,應該創建人力流動管理方案,這樣才能使其能力結構更加均衡,對于整個農村經濟管理系統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好地為農民辦實事、辦好事。
2.4拓展農民增收渠道
其一,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當前的農村的生產資料還比較落后,這制約著農業水平的提升,直接影響了農民的收入,為此應該對當前的農業生產資料進行更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其二,創造增收機會,為了更好地使農民增收,農業部門應該設立網絡農業咨詢,供農民查詢,并將這些信息及時反饋到村一級,這樣就讓農民可以有更好的就業選擇,調整農民的收入結構。
(二)鄉鎮企業中的經營管理人才城市化的全面推進,不僅有效促進了鄉鎮企業的崛起,使得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同時還促進了一大批新型農民和農民企業家的產生。然而,當面我國大部分的鄉鎮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相對較小,組織管理仍然比較落后,在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方面有待提高。隨著鄉鎮企業模式的多樣化發展,創業就業型鄉鎮企業、產業集群型鄉鎮企業、科技創新型鄉鎮企業等模式的鄉鎮企業,若想提升企業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必須依靠大批的具有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知識的經濟管理類高端人才,無私的投入到鄉鎮企業經營管理工作中。
(三)創業型的現代化農業經營者近幾年來,農業多功能的全面發揮,使得一些農業經營戶從過去的養殖種植行業脫離出來,以地方性、區域性的自然資源及環境優勢作為條件,進一步開發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將農業經營者的職業進行了細化。在這種情況下,經營者必須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經營能力,在充分的掌握農業生產技術的同時,還必須對安全生產和產后商品化處理技術有深入的研究,了解農產品成本核算知識與市場信息收集處理技術等多方面的經營管理內容。
二、農業產業化背景下新型農村經濟管理職業人才培養對策
(一)充分認識農村職業教育對“三農”服務的作用從當前我國國情上看,農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一方面是為了將農村勞動力轉向非農化人才,另一方面是為了培養掌握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與經營管理技術的新型農民。在我國全面推行城鄉一體化的形勢下,農村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掌握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與經營管理技術的新型農民。自我國加入WTO以來,農業發展一直都面臨者嚴峻的挑戰,而若想從整體上提升我國農業的市場競爭力,則需要將農村職業教育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以此增強職業農民的經營決策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國的農村職業教育必須明確自身對服務“三農”的本質內涵與作用,以培養新型農民為主要任務,造就一批“懂技術、懂經營”的復合型農村職業人才,從而為推進農業產業化更好的發展奠定人力資源基礎。
(二)重視農村職業教育,培養農村經濟管理人才首先,政府部門應重視農村職業教育,增加對農村中等職業學校的資金投入,充分認識農村職業教育對社會發展的意義,盡可能地改善農村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條件,從而為農村人力資源培養基地的建立提供教育基礎。其次,通過“百萬中專生計劃”的項目平臺,增強農村經濟管理職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各個地區通過這一計劃項目,借助各類中、高等農業職業學校的教學條件,系統、全面的對新型農村經濟管理職業人才進行培訓,以社會實踐、產研結合等方式,增強學員的積極性,順利實現培訓目標。
(三)建立以經濟管理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對農村職業人才進行培養時,應正確認識職業教育的特殊性,盡可能的走出傳統學校教育的陰影,把知識技能培訓、職業資格技術培訓與學歷教育相互掛鉤,從而實現職業教育互補的人才培養策略,確保農業技術人才隊伍的持續發展壯大。首先,各個農村職業學校應加強與有關行業協會、區域性的農業產業化發展企業以及各農民合作組織的協作交流,通過合作辦學的方式,為農業職業人才的就業提供導向,從而使這些職業人才能夠滿足當前農業產業化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其次,農村職業學校還可以創辦校辦產業、構建農業產業化實習實踐基地等,主動地參與到農業產業化經營服務中,為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農業發展中的產業化發展不斷全面推進,我國政府重新調整農業產業發展以及農村經濟發展思路,不斷創新農業產業化與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理念,解放農業勞動生產力。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專業的農業技術人才,同時也需要農村經濟管理職業人才以及具有豐富經驗的人才。本文就農業產業化發展與新型農村經濟管理職業人才培養進行分析。
1農業產業化與新型農村經濟管理職業人才
目前,農業產業化發展與新型農村經濟管理中需要的職業人才主要為三種類型:
1.1鄉鎮企業經營管理者
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鄉鎮企業不斷崛起,這就有效提高了農村勞動力的整體素質,同時也能夠產生許多的新型農民以及農業企業家。但目前我國鄉鎮企業中大多數是中小型企業,其組織管理落后,生產經營規模較小,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還有待提高。隨著多樣化的管理模式在鄉鎮企業中的運用,一些產業集群、創業就業以及科技創新型的鄉鎮企業不斷涌現,為了能夠更好地提高鄉鎮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這些企業需要不斷引進具有豐富經驗并且具有現代企業管理經營知識的高端管理型人才,進而在鄉鎮企業中發揮作用,更好地管理經營企業。
1.2新型農村組織經營管理者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新型的農村組織機構需要不斷加強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在經營模式以及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要求下,新型農村專業合作組織需要在生產中實現“產銷一體化”,有效拓寬農業市場,生產中實現規模化,經營組織中實現品牌化,為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提供相應的平臺,為農民提供更好的服務。隨著農業產業化的不斷發展,新型農村組織需要具有豐富技術知識且善于管理、懂管理的領導者,提高組織的管理和經營水平。
1.3創業型農業管理者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農業在發展過程中全面發揮農業的多功能性,能幫助農業經營者從傳統的養殖種植業中脫離出來,根據他們所在地的環境、自然資源進行開發,形成鄉村與農業旅游業,更加細化了農業經營者的職責。對于這些創業型的農業經營和發展來說,具有經營和管理能力、掌握豐富的農業生產技術、了解市場信息收集以及成本核算知識技術、能夠對生產和產后商品安全技術進行研究的管理經營者是十分必要的。
2培養農業產業化發展與新型農村經濟管理職業人才的對策
2.1正確認識農村職業教育
從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看,通過農村職業教育進行人才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其能將農村的勞動力轉變為非農化人才,同時培養更多具有經營管理技術和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新型農民。城鄉一體化全面推行背景下,農村職業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為農業發展培養更多具有經營管理技術和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新型農民。目前,為了能夠提升農業在市場上的整體競爭水平,我國需要發揮農村職業教育的主導作用,加強職業農民的經營能力和管理決策能力,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農村職業教育需要充分了解“三農”的作用和本質內涵,明確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新型農民,提高農民人才的技術能力,使其能夠在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基礎上,學習如何進行管理和經營,繼而更好地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培養更多的人力資源。
2.2重視農村職業教育
政府相關部門要從思想上重視農村職業教育,在行動上要加大對農村的職業學校資金投入,在認識農村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和對社會發展的意義基礎上,改善學校的辦學環境和條件,建立農村人力資源的教育基礎和培養基地,同時通過一些項目或者平臺,加大對農村經濟管理職業人才的培養,改善不同農村職業學校的設備,對職業農民進行系統、全面的培訓,實行產研結合、社會實踐等教學方式,提高學員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實現農村職業教育的目標。
2.3創新農村經濟管理職業人才培養模式
首先要認識到農村職業教育的特殊性,不僅要注重學歷教育,還要對學院進行職業資格技術的培訓以及知識技能的培訓,采取職業教育互補的方式進行職業人才培養,保證農業技術人才的壯大和發展。創新農村職業教育模式,要與各個農民合作組織、行業協會、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區域性企業等進行合作和交流,采用合作辦學的方式使學員們能夠通過就業指導進行實習體驗,滿足目前農業產業化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同時農村職業學校也可以創建農業產業化實習基地、校辦產業等,幫助職業農民進行實踐,使學員們主動參與到實際的農業產業化管理和經營中,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3結語
在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過程中,培養新型農村經濟管理職業人才是十分迫切的,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需要大量有經驗的、有技術知識的和管理經營才能的人才,所以在實際的培養過程中,農村職業教育要充分認識到自身的職能和作用,政府和地方要重視農村職業教育存在的重要性,為農業發展培養優秀的農村經濟管理職業人才,創建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職業農民的經營管理能力,從而幫助鄉鎮企業、農村合作組織等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