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03 14:48:2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保護動植物的好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認知:
1、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珍稀動物是全社會的財富,要愛護它們。
2、懂得保護珍稀動物是國家的政策,保護它們人人有責。
情感:
1、喜愛動植物。愿意為保護動植物盡力。
2、對傷害動物的行為感到氣憤。
行為:
1、自覺愛護動植物。注意保護珍稀動物,不傷害它們。
2、見到有人傷害動物,加以勸阻、批評,或向有關部門報告。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三至五年級“遵守公德”德目中“自覺愛護動植物,注意保護珍稀動物”的要求編寫的。這個年級段的學生,一般都喜歡玩小動物,但卻不懂得愛護它們,因而,捕捉和傷害它們的現象常有發生。本課課文針對兒童這一特點和實際,從正面對他們進行愛護動物的教育。
教法建議:
1、大自然中有益動物很多,各地的有益動物也不完全一樣。本課中提到的,只是各地常見的幾種。教學時,教師可結合當地的實際和兒童對有益動物的態度,進行教學,使教學更有針對性。
2、為什么說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這一問題是本課教學必須做出回答的問題。可從以下兩方面說明:(1)象啄木鳥、貓頭鷹、青蛙等這些動物以害蟲為食幫助人類做好事。(2)動物和人類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友好相處,它們給人類帶來了快樂。(3)珍稀動物是人類的財富,受國家法律保護。
教學設計示例
第十課保護人類的朋友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珍稀動物是全社會的財富,要愛護它們。
2、懂得保護珍稀動物是國家的政策,保護它們人人有責。
情感:
1、喜愛動植物。愿意為保護動植物盡力。
2、對傷害動物的行為感到氣憤。
行為:
1、自覺愛護動植物。注意保護珍稀動物,不傷害它們。
2、見到有人傷害動物,加以勸阻、批評,或向有關部門報告。
教學重點:是學生認識到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要保護動物。
教育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主題。
1、同學們,你家有小動物嗎?說說你和小動物之間的事好嗎?(同學之間交流)
小結:在家庭中,在與小動物的親密接觸中,我們和小動物之間已經結下了比較深厚的感情,可以說成為了好朋友。
板書:朋友
2、你還知道哪些野生動物,分小組說一說。
動物真是數不勝數、千奇百態。
3、大自然中如果沒有了動物會怎樣?
小結:世界上如果沒有了動物,就會變得死氣沉沉,更重要的事,人類也會隨之滅亡。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板書:保護人類的……
二、聯系實際、深化認識。
1、讓我們來看看動物們是如何幫助人類的吧。
(1)捕鼠能手----貓頭鷹(錄像片)
(2)森林醫生------啄木鳥(錄像片)
(3)壁虎捕捉蚊子的錄像片。
2、你還知道哪些?請你跟周圍的同學說一說。
小結:象同學們說的這些能夠幫助人類做事,對人類有好處的動物我們稱它們為有益動物。可別小看這些動物,它們真是給人類幫了大忙了。
錄像資料片:《鳥小作用大》。
3、除了我們常見的這些有益動物,世界上還有一些稀有動物,我國有哪些珍稀動物呢?
(1)活化石----國寶大熊貓(錄像)
(2)金絲猴錄像
(3)丹頂鶴錄像
……
4、你認識圖中的珍稀動物嗎?為什么稱他們是珍稀動物?
(1)叢林之王——東北虎、華南虎,數量很少。
(2)金絲猴——全國只有60多只。
(3)揚子鱷——生活在淡水里,數量很少。
(4)丹頂鶴——全世界僅存1200只左右。
(以上內容邊指圖邊講。)
小結:所有的珍稀動物都是人類的寶貴財富。它們是全社會的財富。它們和我們人類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給我們的家園帶來勃勃生機,但它們卻面臨著瀕臨滅絕的危險,森林被毀,剝奪了它們的棲息地;環境污染,破壞它們的生活環境;還有人類的大量捕殺……現在保護野生動物,尤其是珍惜的野生動物,已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1988年11月8日我國頒布了第一部野生動物保護法,人們已經認識到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那些傷害珍惜野生動物的人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5、看了這些珍稀動物的錄像片你有什么感覺?跟周圍的同學說一說。
小結:人們欣賞珍稀動物,人們喜愛珍稀動物。動物給人們帶來了快樂。珍稀動物是人類的瑰寶,一旦失去,不可再得。
6、人類為什么要保護動物呢?學生自由發言
擴展資料展示:
(1)研究動物可以研究人類生存的環境。(科研人員利用動物研究地質的變化錄像)
(2)由于大量捕殺麻雀帶來的蝗蟲災害。
(3)大熊貓傳友誼(大熊貓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
(4)有益動物是人類的“功臣”
……
7、前些日子,英國首相布萊爾到中國訪問,收到了一封信,這封信的部分內容已刊登在一些報紙上,老師給大家讀一讀信的大概內容:
一些不法分子偷盜我國珍稀動物——藏羚羊。據說,在貴國把披藏羚羊的皮毛被看作有身份的象征,而藏羚羊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希望閣下回國后同有關組織部門協調,制止這種違法行為。
(1)你知道信的結果怎樣呢?
*那些偷盜者受到了懲罰。人們不在以穿此皮衣為榮。
(2)這個叫做梁從誠的人為什么要寫這封信呢?
小結:從這封信中,可以看出不論是中國的平民百姓,還是外國的元首,對捕殺珍稀動物的行為非常憎恨,同時引起人們的重視。這個寫信的人是個非常有勇氣的、勇敢的人。提起勇敢的人,索南達杰就是眾多為保護藏羚羊而獻身的勇敢的人之一。
(介紹索南達杰及他的事跡。)(略)
小結:正是有許多索南達杰這樣的英雄,才使珍稀動物有生存的希望,逃脫災難。我們雖然不能向英雄們那樣直接參加保衛珍稀動物的戰斗,那我們能不能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做呢?動物對于人類來說至關重要,人類離不開動物。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大家行動起來共同保護人類的朋友吧!
三、辨析導行
1、遇到下面的情況怎么辦?
(1)、春天,你家的屋檐下有兩只燕子搭好了窩,可大人怕臟想把它捅下來,不讓它們在你家住。
*想辦法既不影響衛生,也不趕走小鳥。
(2)、夏天,鄰居家的阿姨看見窗戶上有只壁虎就讓叔叔把它捅下來。
*勸阻他們不要捅,
(3)、秋天到了,一些農民怕小鳥吃麥子就在地頭支起粘網抓小鳥。
*告訴他小鳥是有益動物。
(4)在集貿市場你發現有人倒賣國家保護動物。
*報告有關部門
2、同學們都去過動物園,你們可曾想過動物園里的動物,是不是免遭一難呢?(放錄音:管理員叔叔的話。)
(1)你聽了管理員叔叔的話后,心里怎么想的?
(2)我們今后再去動物園,應該怎樣做到文明觀賞?
(學生回答中穿插提問:這些東西是誰扔的?若喜歡動物該怎樣做?)
3、幫一幫:
(1)小紅到動物園,在熊山,見幾只黑熊正抬手向游客討吃的,她真想扔點吃的逗逗它們,請你告訴小紅應該怎么做?
小結:小紅應該遵守園內的規定,不隨便投喂食物,從而愛護動物。
(2)小軍家的湖面上飛來幾只白天鵝,請你告訴小軍要注意什么?
小結:小軍要愛護珍稀動物,不要傷害它們。
板書:不傷害它們
前些天,媽媽買回來幾盆綠色植物,有仙人球,富貴竹,還有一盆文竹。可最引人注目的要數那盆看似最為丑陋的仙人球了。
仙人球翠綠翠綠的,遠遠望去,像一塊正在發亮的翡翠。可走進一看,全身疙疙瘩瘩的,中間有一條條綠色的深溝,還帶著密密麻麻的小刺,長得那么均勻,不留一點空隙,小刺們向周圍散開,又尖又硬,如果你不小心碰到,一定會讓你尖叫的。那它為什么滿身長滿刺呢?媽媽告訴我,它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吧!這不禁讓我想到刺猬,當它受到威脅時,就是用刺來保護自己的。原來動植物們也像我們人類一樣很聰明的。
今天放學回家,我意外地發現仙人球開花了,我興奮地叫起來,那是幾朵不起眼的紅色小花,只見,它的花瓣已經綻放了;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胞脹得也快要裂開了,多么可愛的花兒啊!
我們別看仙人球這么難看,它可是有很多功效的。放在電腦旁,它能吸收電腦釋放出來的輻射;如果我們的手不小心弄破了,它還能止血;還能做成美味的菜;還能泡茶喝,可香了!
海口一日游分為“文化經典旅游線”“生態旅游線”和“夜游海口線路”等,每條線路游程不緊不慢至少也要玩一天。今天我選擇體驗“生態游”,導游介紹,生態游路線主要有萬綠園――西海岸帶狀公園――火山口――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文明生態村等。
西海岸帶狀公園:陽光、沙灘、椰樹、大海
西海岸帶狀公園包括當地著名的西秀海灘和假日海灘等,位于海口市西面慶齡大道沿線,呈現出典型的海岸線風景特色。中巴車沿慶齡大道輕快行駛,公路兩旁不時掠過一片片木麻黃林帶和漂亮的椰子樹,左邊的綠色山坡還有海景別墅、度假村、賓館等等,錯落有致;右邊是碧波萬頃的瓊州海峽,海天一色,白帆點點。導游說這條路就是電影《非誠勿擾》葛優和舒淇開車經過的一段取景地。
西秀海灘集國際帆船帆板訓練及比賽基地、國際游艇俱樂部、大眾海濱游泳場和水上運動中心等旅游配套服務為一體,尤其是岸邊一片亂象環生的礁石,成為海口年輕情侶海景婚紗攝影的最佳去處。旁邊的假日海灘是海口市最具代表性的海濱旅游休閑勝地。陽光、沙灘、椰樹、大海相映成趣,每逢周末或節假日,大家都會選擇來這里放松一下,燒烤、游泳、看風景。
火山口公園溫泉魚療:
小魚兒咬得我腳心癢癢
離開西海岸,旅游車直奔火山口國家地質公園,一路上看見盛開的淡黃色荔枝花。這里離海口鬧市區約20公里,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全新世火山噴發活動的休眠火山群之一,蘊藏豐富的優質飲用礦泉水和療養地熱水,保存有被喻為海口城市“綠肺”的熱帶原生林和獨具特色的玄武巖石器古民居。
由于地質結構原因,這里土地貧瘠,缺乏地下水,相傳過去當地姑娘不嫁金不嫁銀,只嫁男方大水缸。因為家家戶戶需要用水缸儲存天然雨水,家里有幾口水缸可以直接顯示這家人的經濟條件好不好。姑娘想出嫁,先得數一數男方家有幾口水缸。
喜歡火山口公園的石板小徑,喜歡這里的涼爽和清靜。入園不遠,走進名為“玄武池”的溫泉魚療所。看著這么多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忍不住坐在岸邊的竹涼席上,光著雙腳丫伸進水池里。各色各樣的魚兒蜂擁而至,用滑溜溜的小嘴兒咬我的腳趾頭,腳心腳趾癢癢的。工作人員介紹,這種奇特的魚療對人體健康好處多多,可以吸食人體皮膚表面新陳代謝的死皮,并能把殘留在人體表皮毛孔中的垃圾和細菌吸出,使皮膚呼吸通暢,達到保健功效。真希望就這樣成為火山口公園的居民,可以經常感受這些魚兒給我帶來的樂趣。然而,時不我待,起身朝下一站出發。
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多姿多彩動植物奇觀
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號稱中國首家集珍稀野生動植物科普博覽、保護繁殖、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為主題的國家4A級景區,是中國唯一一家全景式展現島嶼熱帶雨林野生態系統、濃縮海南島動植物精華的天然博物館。它座落在風景秀麗的東山湖畔,距海口市區27公里,是海南省重點旅游項目,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園內景觀自然天成,莽莽林海和茂密的植物為動物營造了良好的野生環境;而人工開辟的叢林小徑和種植的各種奇花異草,又使游客置身于鳥語花香、生機盎然的大自然中,進入一個奇麗多姿、驚險有趣的動物世界。園區占地2000余畝,其中動物觀賞區面積達1300畝,內有各種珍禽異獸200種,4000余只。跟其它城市動物園高墻鐵籠的囚獸格局不同,在這里野生動物擁有熱帶叢林自由生活的空間,動物野性得以淋漓展露,而入園參觀的游客,反而被“囚禁”在門窗緊閉的車廂中,“提心吊膽”欣賞“群獅爭食”、“天下第一猴山”、“釣鱷魚”、“獅虎獸”等,刺激而充滿新奇。
在海南熱帶雨林,有一種可怕的植物叫“見血封喉”樹,導游說皮膚有傷口的人摸一下這種樹,兩分鐘之內就會over,聽著讓人身上起雞皮疙瘩。好在這里沒見到這種樹,倒是看見另外一種聞所未聞的奇異植物“地不容”――種在地里無法存活,栽種在石縫間卻會生機勃勃的罕見名貴中草藥,據傳有止痛特效。
1、成立林業聯合執法領導小組
為了更好地開展我縣林政資源管理工作,加大林業執法力度,成立林業聯合執法領導小組。
林業執法督查組主要對林業執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不定期地對有關林木采伐、木材運輸、木材加工企業、苗圃、野生動植物保護、征占用林地等進行監督檢查,并對違法行為進行嚴厲查處。
二、規范森林資源管理
(一)加強林木采伐管理
采伐林木必須申請采伐許可證,按許可證的規定進行采伐。單位申請采伐許可證時,必須提交伐區調查設計文件,提交有關采伐的目的、地點、林種、林況、面積、蓄積、方式和更新措施等內容的文件,還須提供林權證、林權所有者(單位法人)身份證。
1、公益林采伐管理
禁止商業性采伐公益林。因撫育、更新或者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因素影響,需要采伐國家重點公益林和省級公益林中非天然闊葉林的,應當報省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批;需要采伐公益林中的毛竹的,應當報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批。
2、非林地林木采伐
非林業用地上的林木以及苗圃地內人工播種或扦插繁育的苗木,不納入采伐限額管理。非規劃林地上營造的楊樹、泡桐等速生林,經營者提出采伐申請的,經縣林業局核實后予以審批。由縣林業局實行即申即批,滿足生產需要。禁止山上天然闊葉樹充當山下非林業用地的闊葉樹或苗圃地內人工培育的闊葉樹,辦理放行手續,且不納入限額管理的違法行為。
3、樹木的采集(挖)
(1)禁止在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進行經營性采集林木,在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因科學試驗、征占用林地等采集林木(含毛竹)的,需提交試驗方案或《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按規定報省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審批。
(2)采集(挖)國家或省級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含山上移植到山下的),由林權單位(個人)向縣級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提交身份證明和采集作業工作方案、林地植被恢復措施等材料,報縣林業局審批。
4、闊葉樹的采伐審批
以提高森林質量、改變林相為目的的低產林改造、重點工程造林,以及自然災害、征占用林地等涉及的少量、或零星闊葉樹,由經設區市林業局統一核實后,單報省林業廳審批。申報采伐對象包括:
(1)人工闊葉樹;
(2)遭自然災害死亡的闊葉樹;
(3)低產林改造時,林相差、林分郁閉度0.3以下,或林木基本停止生長、畝均蓄積量3立方米以下,且闊葉樹所占比例在三成以下的闊葉樹。
5、嚴格禁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核心區內林木的采伐,特別要加強對國家級靈山風景名勝區森林資源的管理。
(二)進一步加強木材運輸管理
為了加強木材運輸管理,維護木材運輸秩序,保護合法流通,控制森林資源消耗,各木材生產單位在安排下達木竹生產任務時,必須嚴格按照林業部門下達的采伐計劃和調查設計的采伐山場進行生產。
木材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所列的全部木材;省定企業標準所列的全部木材;木制成品和半成品、商品柴、炭;原竹、篙竹及竹籬笆板、竹跳板、竹杠、竹片等;其他以消耗木竹為原料的產品。
木材生產單位銷售的木材運輸時,憑有效的木材采伐證、森林植物檢疫證書和國家、省人民政府規定的林業規費交納憑證辦理。
凡運輸木材,必須持有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簽發的木材運輸證。運輸證從起點到終點全程有效,實行一車一證、貨證同行。、等林區鄉鎮貨主在本鄉鎮內短途銷售運輸木材時,必須憑林木采伐許可證根據所銷售木材(毛竹)的樹種、材種、規格、數量、運輸方式、收發貨單位、起止地點、期限向本鄉(鎮、場)寫出書面報告,然后到轄區林業工作站開具木材運輸調撥單方可運輸木材,各生產銷售單位憑調撥單進行發貨。各木材(毛竹)加工(經營)單位銷售產品時,須憑木材運輸調撥單和林木采伐許可證辦理木材運輸證。如有違犯上述規定操作的,一經發現途中運輸無木材運輸調撥單的按無證運輸處理。在運輸途中,因特殊情況不能在規定期限內到達目的地的,應當在運輸證(或木材運輸調撥單)有效期限內向所在地的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委托的單位辦理新的運輸證(或木材運輸調撥單)。所持運輸證件已過期的,將視為無證運輸。
林業工作站要認真做好林木采伐證、木材運輸證和木材運輸調撥單的管理,做好核銷臺賬。
(三)加強森林資源“源頭”管理
1、林政股負責編制森林采伐限額,下達年度森林總采伐量計劃,對森林采伐實施監督管理,負責林木采伐許可證審批、核發,組織有關股室對伐區山場進行抽查驗收,加強木材加工企業的監管,加大對森林資源、木材運輸的監督管理。
2、野生動植物保護站要建立健全野生動植物經營戶經營利用臺賬,采集、利用野生植物和繁殖、經營利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要嚴格按法律規定程序上報上級林業主管部門審批,加強對野生動植物經營利用的管理,不定期組織有關部門對市場、餐館非法經營野生動物及非法馴養繁殖野生動物進行查處,幫助、引導、規范野生動植物馴養及經營利用行為。
3、調查設計隊主要負責全縣伐區木材調查設計任務、參與采伐跡地抽查驗收和破壞森林資源案件發生的各種鑒定工作。
4、林業工作站主要做好源頭管理工作,要加強伐區管理,認真做好伐前拔交,拔交時,工作站必須有2人在場,伐區山場四至交代清楚,有原始記錄,伐中不定期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在職權范圍內處理,超出職權范圍內及時上報林業局處理,伐后跡地驗收工作應有記錄并存檔。
5、木材檢查站要對過境木材以及野生動植物進行認真檢查,做好臺賬登記,對違法運輸木材及野生動植物嚴格按法律法規程序處理。木材流通巡查大隊和巡查中隊要認真做好流動巡查工作,堵住非法運輸木材及野生動植物的漏洞,杜絕無證運輸現象的發生。
6、林業執法隊主要負責對全縣林木采伐的監管,依法對轄區內的盜伐、濫伐林木案件進行查處;對非法運輸木材行為進行查處;對侵占用林地案件進行查處;對野生植物的無證采集、野生動物的亂捕濫獵、收購販運野生動物及其制品案件進行查處,對竹木加工企業的非法收購等違規行為進行查處。
7、森林公安局主要受理和查處法律授權以及部門委托的盜伐、濫伐、森林火災等林業案件以及林區治安管理,配合其它單位打擊破壞森林資源和妨礙林業行政執法的違法行為。
(四)加強對木材經營企業的管理
進一步規范木材經營許可證的管理。單位或者個人在林區經營(含加工,下同)木材,依照《省森林條例》規定,應當向縣林業局提交申請書、法人或者非法人其他組織資格證明、公民個人身份證復印件等相關證明材料,由轄區林業工作站核實后,報林政股實地調查審核,具體負責辦理木材經營許可證及其年審、換證、注銷,建立健全各加工單位原材料收購、木材運輸證登記、產成品銷售臺賬,并對全縣木材經營加工企業實施監管。
誤區二:精煉才是植物油質量的保證提煉(包括精煉和脫臭)過程可以去掉植物難聞的氣味,還能去掉由于保存不當而進入種子中的有毒物質。但是在去除這些雜質的同時,許多維生素等對身體有益的物質也隨之失去了。
誤區三:永遠告別動物油人們認為吃動物油易引發冠心病、肥胖癥等,因而青睞植物油,其實這很片面。
動物油(魚油除外)含飽和性脂肪酸,易導致動脈硬化,但它又含有對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白等,可起到改善顱內動脈營養與結構、抗高血壓和預防腦中風的作用。豬油等作為脂質還具有構成人體飽腹感和保護皮膚與維持體溫,保護和固定臟器等功能。
光吃植物油會促使體內過氧化物增加,與人體蛋白質結合形成脂褐素,在器官中沉積,會促使人衰老。此外過氧化物增加還會影響人體對維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結腸癌發病率。過氧化物還會在血管壁、肝臟、腦細胞上形成,引起動脈硬化、肝硬化、腦血栓等疾病。
根據上述原則,各WTO締約國對外國的產品不能存在不統一的貿易措施,也不能對相同的產品進行歧視。一般情況下,一個國家不會對來自不同國家的轉基因產品進行差別待遇。但對于“同類產品”的界定,情況卻相當復雜,這涉及到對“基本等同”原則的解釋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美國主張轉基因產品與一般傳統產品是一致的——只要不產生明顯的危害物質,就是基本等同,而不論該產品中是否存在轉基因成分;歐盟則以是否含有轉基因成分為標志,只有不存在轉基因成分,才是“基本等同”產品。
WTO最終會接受那種解釋,將直接影響到各國在轉基因產品上的義務。如果WTO認為轉基因和非轉基因產品沒有本質區別,因而是同一種產品,那么各國就不能強制要求對轉基因產品加注任何標簽。因為,貼上標簽的轉基因產品可能受到消費者的區別對待,從而構成對“同類”產品的歧視。
如果WTO接受了歐盟的觀點,那么強制性標簽要求就不會構成任何歧視,消費者享有了充分的知情權,而貿易量完全有市場偏好決定。由于對食品非常敏感的歐盟是美國農產品的主要出口地,而加貼標簽將會影響到產品的出口,不可避免,美國和歐盟將會在“基本等同”和最惠國待遇原則上繼續爭論下去。
2.GATT(1994)第20條a款:出于非健康原因的進口限制。在現有的WTO框架下,一些國家可能援引GATT(1994)第20條a款對轉基因產品進行貿易限制。根據該條的規定,締約國可以采用貿易壁壘,以便防止由于進口而引起的公共道德問題。轉基因問題已經引起了一些倫理、道德和宗教方面的爭議,有些國家可能利用這一條款限制轉基因產品的貿易。但是,WTO爭端解決機構如何判決可能出現的爭端,還是個未知數。
3.PPM標準與轉基因產品的貿易前景。PPM標準指的是加工和生產標準。在轉基因產品的貿易上,有的國家可能會以轉基因產品的生產過程對生物界產生了不良影響而對轉基因產品貿易進行限制。這個理由有其合理性,因為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強,地球已經變得很小,各國的活動必然對其他國家產生影響。
但是,WTO協議本身似乎不支持這種觀點。首先,從其基本原則出發,WTO是一個貿易性組織,它的宗旨是促進自由貿易。它管理的對象是產品本身,不是生產過程。只要生產過程沒有影響到產品本身,如產品的營養成分、產品本身的安全等,進口國就不能行使“治外法權”限制該產品的進口。這樣,又回到“科學依據”原則上,即進口國必須能夠證明產品會對本國的環境造成損害,而不是證明在生產過程中曾產生過損害。
二、SPS對轉基因產品貿易的約束
《實施衛生與動植物檢疫措施協定》(SPS)的主要目標是防止各國采取的SPS措施對國際貿易造成不必要的消極影響,防止以保護主義名義濫用SPS措施。按照SPS的宗旨,締約各方“為保護人類、動物及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目的,有權在必要時采取貿易限制措施,但要符合三條原則:
1.科學證據原則。SPS規定,各成員有權采取為保護人類、動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衛生與動植物檢疫措施(第2條);各成員所采取的SPS措施應以科學原理為依據,而且這樣的科學依據標準應該不斷的進步;各成員國采取的SPS措施可以高于國際標準、指南和建議,但這些SPS措施必須以科學為依據(第3條)。
一國可以實施比國際標準高的標準,條件是能有適當的科學證據證明這些標準是合理的。換句話說,雖然SPS協定明確允許WTO成員建立自己的食品安全、動植物健康標準,但它要求該措施是建立在科學風險評估基礎上。但是,基因技術的現狀是短期內還無法就該技術的長期影響達成一致意見,因此無法做出符合要求的風險評估報告。以美國與歐盟之間激素牛肉案為例,美國引用SPS協定,提出歐盟對激素飼料飼養的牲畜的肉及肉類制品實施的進口禁令與歐盟的WTO義務相沖突,根據就是歐盟不能出具該肉類制品對健康具有威脅的科學風險評估證據。
2.風險評估和適度保護原則。SPS允許各國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可承受危險程度,制定本國的標準和規則,同時還需考慮國際組織制定的國際標準(第5.1條)。在風險評估時,各成員應考慮可獲得的科學證據、加工和生產方法、相關生態和環境條件因素等(第5.2條)。
3.國際協調原則。從本質上,SPS的目標是通過要求各成員國采取國際標準,從而達到協調各成員國之間SPS措施的目的。SPS要求各國采取的SPS措施應該依據國際標準、準則和建議(第3.1條),并應盡可能參與相關的國際組織及附屬機構,以促進在衛生和動植物檢疫方面的協調。
如果成員國采取的措施高于現行國際標準,那么該國必須承擔證明該措施合理性的責任。即它必須能夠證明該措施有“科學證據”。同時,即使成員國能夠證明他們所實施的措施是以科學證據為基礎的,還必須考慮“將對貿易的消極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這也就是說,現有的SPS協議框架下,歐盟的謹慎原則是不成立的,而與美國的要求基本一致。
三、TBT對轉基因產品貿易的約束
技術貿易壁壘(TBT)是指一些國家或組織為維護國家基本安全、維護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生態環境等采取的技術法規、標準、認證等技術性措施。這些措施對其他國家商品的進口構成了壁壘。根據TBT協議規定,成員國在實施上述強制性產品標準時不得對國際貿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礙。基于TBT在一定程度上會對貿易造成影響,因此各成員國在采取TBT措施時要遵循下列原則:
1.盡量采用國際標準。TBT敦促各國政府朝使用國際標準方向努力。TBT第2.4條責成成員國使用現存的國際標準,除非這些國際標準或其中的相關部分對達到其追求的合法目的無效或不適當。合法目的包括“保護人類健康或安全、保護動植物的生命或健康”。
2.合理的TBT措施成本。TBT規定,產品標簽的成本一般應與制定該產品標簽的目的相符,即產品標簽的成本不應過分加重生產者的負擔和影響消費者從標簽上獲得的利益。各國對標簽、包裝都有詳細的規范,這些規范有些是必需的,但也有些國家認為這些TBT措施大大增加了出口商的成本,有些特殊的要求難以做到。此外,食品轉基因成分檢測等待結果的過程漫長,費用過高,一般出口商難以承受。由于各國檢驗標準、方式不統一以及工作效率低、甚至是人為的破壞、阻撓都可能會造成貿易技術壁壘。
3.產品標識管理體制。WTO成員國之間已有有關轉基因產品標識問題的爭論。1998年,歐盟向TBT委員會提出了實施轉基因產品強制標識制度。其理由是含有基因改變的DNA或蛋白質的食品和食品成分與傳統同類產品不同,因此,必須標識,向消費者提供相關信息。美國認為歐盟沒有提供證據支持轉基因產品與傳統方法生產的產品不具有實質等同性,如果本質特征沒有什么變化,那么就不應該僅僅依據生產方法而對產品貼加標簽。美國等轉基因產品出口國認為,利用轉基因技術開發的食品和食品成分在成分、質量、安全方面與利用其他育種方法生產的產品在本質上沒有不同。
轉基因標識管理體制要符合TBT的精神,盡量采用國際標準。但是,根據目前在WTO框架下多邊協商的進展來看,TBT在其后續管理過程中是否能夠解決轉基因產品標識問題,仍然有待觀察。
在轉基因產品的貿易問題上,可能適用TBT協議,也可能適用SPS協議。其區別在于爭端的起因是否是基于人類健康的考慮。如果在食品問題上,出于人體健康問題而限制添加劑的使用,則屬于SPS協議的管轄范圍。如果采取的措施是出于保持食品成分的完整性,則適用TBT協議。其管理范圍的劃分之所以重要,是因為SPS協議對成員國的要求標準更高一些:SPS協議要求SPS措施要以科學為根據,而TBT協議僅僅要求締約國采取的TBT措施符合協議目的并且是依照有關國際標準制定的既可。
四、TRIPs對轉基因產品貿易的約束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是一項管理知識產權的重要國際立法體系。其宗旨是確保WTO成員所有參與國際貿易的產品有最低限度的知識產權保護。在國際社會,轉基因活生物體及其產品已經是多種知識產權保護的主題,如專利權、植物品種權和商業秘密等。
根據TRIPs協議規定:一切領域的任何發明,無論產品發明或是方法發明,只要其新穎、含創造性并可付諸工業應用,均應有可能獲得專利(第27.1條)。但是,為了保護公共秩序和公德,成員國可以排除某些發明于專利保護之外(第27.2條)。除微生物之外的動、植物,以及生產動、植物的主要是生物的方法(生產動、植物的非生物的方法及微生物方法除外),排除在專利保護之外,但要求成員國給植物品種以專利或其它有效的專門制度或以任何組合制度加以保護(第27.3b條)。
TRIPs協議沒有特別提到基因或基因技術專利權問題,成員國似乎可以對此加以如下解釋:某一經過基因工程修飾過的基因可能是新的、含創造性并可付諸工業應用。顯然,該基因符合TRIPs協議中有關發明的條件,可以作為一項發明賦予專利權,受TRIPs協議保護。雖然TRIPs協議中排除專利保護條款包括“除微生物之外的動、植物”,但基因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生物體,因此,不能僅僅依據基因和生命形式有關就拒絕對其進行專利保護。或許可以借助用公共秩序和公德條款來拒絕對基因予以專利保護。但很難說這是否符合TRIPs規定,比如某一基因,可以使大米富含豐富的維他命,但是如果沒有確切的科學證據證明該基因或是該種大米對人類健康或者環境具有損害,那么就不能以此為依據拒絕授予其專利權。如何在WTO框架內對轉基因產品及技術進行知識產權保護將是WTO需要討論的重要問題。
同時,TRIPs協議在其導言里明確知識產權是一種私有財產權。目前,全球貿易制度都承認在一定的標準下,轉基因產品可以被私人擁有。這一貿易制度的實施引發了一系列的道德、經濟問題。
在研究領域,轉基因技術基礎領域的研究人員發現,他們需要使用的技術往往掌握在私人手中,它們之間的技術信息交流需要通過許可證。這是公共研究機構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他們如果要獲得那些私人技術的使用權,就不得不進行討價還價。更重要的是,未來基因技術發展的決定權在市場而不在公共機構手中。
根據TRIPs協議,獲得專利權的轉基因微生物、轉基因植物、基因或生產工藝至少可以獲得20年壟斷權。這正是農民所擔心的,在這種情況下,農民支付特許權使用費以后才可以在自己的農田里種植轉基因作物種子,而且在下一個年度如果還要種植該轉基因作物的話,需要重新購買種子。
當前,有關轉基因活生物體及產品和生產技術大多由發達國家的私人掌握。所以,一些發展中國家認為TRIPs協議內容主要適合那些以糧食出口為特征的國家,并不適合所有國家,發展中國家希望采取更加靈活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
參考文獻:
[1]朱欖葉.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貿易糾紛案例評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2]薛榮久.世貿組織與中國大經貿發展[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1999.
[3]夏友富.術性貿易壁壘體系與當代國際貿易[J].中國工業經濟,2001(5).
[4]SeanD.Murphy,BiotechnologyandInternationalLaw,42Harv.Int''''lL.J.47l,2001.
本文通過人和其他動植物共同擁有一個家園的角度,從生態平衡被破壞及人類生存壞境的高度,深刻分析加強冶勒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的對策和措施。
人類和其他動植物共同擁有一個地球,人類保護野生動植物就是保護人類自身生存的環境。
野生動植物是自然界賦予人類的寶貴遺產,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中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自己生存環境的危機。為此,人們把保護生態環境放在首位。許多珍稀的野生動植物受到人類不同程度的保護,使其與人類和諧相處在一個動態平衡的生態環境中。但由于人類經濟活動,特別是現代工農業飛速發展,盲目利用自然資源,大面積砍伐森林和延伸農業耕地,嚴重毀壞了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平衡,使許多珍稀野生動物處于瀕危滅絕邊緣。由此,建立自然保護區,對保護瀕危物種和合理利用生態資源有及其重要的意義。經國務院同意,國家計委批準了林業部關于建立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工程總體規劃,于一九九三年設立冶勒省級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成立以后開展了積極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管理經費不足,保護意識差,對建設和合理利用保護區資源,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本著對如何加強建設管理和合理利用自然保護區生態資源作初淺的分析。
1 建立冶勒自然保護區為大熊貓等野生動物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利用生態資源創造了條件
冶勒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大熊貓等珍稀野生動物及其生態環境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冶勒自然保護區地處橫斷山脈中段小相嶺南麓,是小相嶺大熊貓唯一集中分布區,該區域氣候溫和,森林植被茂密,為大熊貓等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息繁衍條件。它的建立,對保護大熊貓物種基因的多樣性,避免大熊貓在該區域滅絕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保護區自然生態環境優越,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保護區的建立也為區域內其它動植物的生息繁衍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使它們免受人類活動的干擾和破壞;保護區除保護大熊貓外,還將保護區域內的牛羚、豹、小熊貓、林麝、獼猴、斑羚、金貓、綠尾虹雉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及油麥吊杉、紅豆杉、垂枝香柏等珍稀植物。同時還有效地保護了大渡河支流南埡河源頭的重要高山水源涵養林,對現有南埡河電站、冶勒水庫和梯級電站的蓄水保土,調節大渡河及南埡河流域的氣候,穩定發展工農業生產起到重大的作用。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自然資源持續利用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環境與發展”的熱點研究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自然保護區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主要形式之一,它不僅為研究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基地,運用科學區劃及有效管理手段,充分利用保護區中試驗區和緩沖區的資源,是保護區獲得較高綜合效應。務實的態度,發展經濟,增強活力,縮小保護與利用的態度,發展經濟,增強活力,縮小保護與利用的矛盾。把保護管理與持續利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對促進保護區的建設和發展尤為重要。
2 冶勒自然保護區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保護區的現狀:保護區曾是古代生物的庇護所,保存了一些比較特殊原始古老種類。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獸類有大熊貓、扭角羚、云豹、豹、雪豹五種。鳥類有綠尾虹雉、金雕、雉鶉、斑尾榛雞四種。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小熊貓、黑熊、獼猴、紅腹角雉、白腹錦雞、血雉等28種。屬省重點保護動物有豹貓、毛冠鹿、赤狐等9種。此外,區域內還分布有上千種昆蟲,確是一個物種資源十分豐富的基因庫。
保護區管理處為副科級事業單位,核定編制19人。保護區內設機構“綜合股”,下設三岔河、石灰窯、拉馬街托三個保護護站,負責保護區的巡護監測、日常保護管理等工作。在石灰窯的拉利塔和牛場溝的朱細腳巴分別建有一個監測小屋。
冶勒自然保護區的建立是以保護為主,正確處理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的綜合效益,開展主動性保護管理。
自保護區建立以來,開展了很多保護管理工作,完成了總體規劃設計、綜合科學考察、管理處址建設、巡護監測、林權發證等項工作。管理處主要以巡護檢查、林業行政管理和協調各方面的關系為主,將資源保護與管理放在首位,下設的綜合股、保護站構成了一個保護區的管理體系。
管理處對下設的各機構的管理范圍進行明確的劃分,各保護站分管相應劃定的片區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和管理工作;綜合股配合各保護站及相關部門,每年對周邊社區進行森林防火、野生動植物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社區居民和學校的防火、保護意識。案件查處、巡護監測、項目申報及實施等由保護區管理處統一組織實施。
冶勒自然保o區基本工作
2.1 按照國家林業局新制定的《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監測技術規程》的要求,安排專人負責指導,并對監測人員的工作進行目標責任制管理,納入年終考核。定期按時進行野外監測工作,并完成數據庫的輸入工作。
2.2 按照天然林保護工程的要求完善和落實了管護責任,加強巡山護林,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人員落實到山頭地塊,近年來未出現破壞森林資源和野生動物資源的行為,有效保護了區域內的森林資源。
2.3 為了把冶勒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工作搞得更好,提高冶勒自然保護區的整體能力,近年來積極爭取到了國際組織的項目資助,所有爭取到的項目都實施得非常好,特別是紅外相機陷阱監測項目取得了顯著成效。2008年在野外用紅外相機拍攝到兩張赤狐照片,這在四川的紅外相機監測中尚屬首次,2010年更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10年11月2日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牛場溝安置的紅外相機拍攝到了活體野外大熊貓照片。根據專家鑒定,拍攝到的大熊貓為亞成體。繼10月份用紅外線相機拍攝到野生大熊貓照片之后,冶勒保護區于12月6日再次利用紅外線相機在另外一個地方拍攝到了野生大熊貓照片。這次拍攝到的是一只正在獨自嘻戲玩耍的大熊貓的連續動作照片,共19張,經專家鑒定,是一只成體大熊貓,該大熊貓與10月份拍攝到的大熊貓不是同一只,在野外利用紅外相機監測拍攝到野生活體大熊貓照片,這在涼山州大熊貓保護區尚屬首次,連續兩次拍攝到野生大熊貓照片,表明在冶勒保護區的牛場溝區域大熊貓的分布密度相對其它地方較高。
2.4 2015年冶勒自然保護區爭取到省財政建設項目,完成了保護區標樁、標牌建設。
2.5 2016年7月,冶勒自然保護區完成了國家林業局保護司下達的,重點區域大熊貓種群動態監測野外調查,以及數據庫錄入工作,為今后掌握冶勒野生大熊貓分布現狀及動態變化提供了最新信息。
2.6 2016年冶勒自然保護區制定了《保護區巡護監測實施方案》,并協調相關NGO組織,為冶勒自然保護區安裝了一套野外視頻監控系統,提高保護區的巡護覆蓋面和頻度,有效管控保護區內人類活動,從而降低保護區內放牧、采集、偷獵等人為干擾,進一步加強該區域棲息地的保護力度。
存在的問題
保護區目前除人員經費由縣財政解決外,其余開展工作的經費沒有渠道來源,由于經費的緊張不能很好地開展各項工作,嚴重制約著保護區的保護與發展。同時還存在社區及周邊居民扶持跟不上,導致他們利用資源發展當地經濟對保護區構成嚴重威脅。
另外,冶勒自然保護區人為破壞比較嚴重,保護區內放牧、采藥、盜伐等現象嚴重影響保護區的建設。人類對動物棲息繁衍環境的改變和破壞,是導致物種瀕危和滅絕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由于人口的不斷增加,人類不斷擴展,以及亂砍濫伐、毀林開荒、森林火災等因素的影響,動物的棲息環境不斷遭到破壞和肢解,棲息地面積不斷縮小,導致種群數量迅速下降,形成 數量極小的小種群。如:四川境內的大熊貓,在七十年代至吧十年代中期的十余年中,其棲息地面積和數量均下降50%,棲息地有原來的五大片被割裂成十八小片,形成十八個小種群。其中有一些種群個體數量不足十只,它們的瀕危狀況已經引起人類的極大關注。
3 加強冶勒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對策及措施
3.1 增強保護意識,保證管理經費,加大管理力度
加強冶勒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首先要提高廣大群眾的保護意識、自覺性和責任感。加強宣傳,提高公眾對保護區的認識,爭取社會各方面對保護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全社會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不斷拓展宣講的領域,豐富宣傳內容。
其次要搞好保護區的管理工作,必須要解決資金問題。加速保護區建設與發展,作為社會公益性事業的保護區建設,地方和國家應列入計劃預算,保證有限資金的投入,切實提高保護管理水平,要扶持周邊群眾,讓周邊群眾富裕起來,減少保護區的人為破壞。加大社區扶貧工作,讓群眾得到實惠,使保護區群眾充分體會到保護區建設帶來的好處,進一步調動他們參與保護的積極性,主動配合保護區搞好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管理,讓冶勒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發展,更上一個新臺階。
為此,冶勒保護區2008年和2009年已向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申請了冶勒鄉共120口節柴灶試點項目,并按項目要求全部建設完成。該項目的實施為當地保護森林資源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經縣能源辦實地測試驗收,每年可節18萬公斤木柴。并且通過試點項目的實施當地社區群眾反響極大,通過對傳統耗能相比,既節約了資源以節省了勞動力,同時極大地改善了家庭的衛生條。冶勒鄉全鄉共有農戶229戶,之前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資助下已建成120口節柴灶,沒有建的農戶由于經濟條件太差,自身沒有能力修建,但他們都極積要求修建成節柴灶。據調查,全鄉都修建節柴灶后,每年可為保護區及其周邊節約森林資源近200萬公斤,將會有效地保護這一區域的生態環境和森林資源。因此,現特向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申請冶勒鄉節柴灶第三期項目35口,該期項目實施后,冶勒自然保護區周邊社區節約更多的薪柴,保護更多的森林。
3.2 正確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
要搞好冶勒自然保護區建設,減少大熊貓等野生動物滅絕的可能性,環境因素很重要,當種群失去賴以生存的基本環境條件(如空間、隱蔽、食物生境),致死因素的引入(如過多的捕食者),或自然災害等都必定會對種群構成危害,導致其縮小,對種群來說,這類災害性因素是不可預計的,無論種群大小,遭遇災害都受到影響,而對小種群來說,就極可能導致其滅亡。七十年代中期和八十年代初期,大熊貓主食的高山箭竹兩次大面積開花枯死,造成許多大熊貓因缺食病餓而死亡。局部地區的死亡率達80%,有的小種群已經滅絕就是一例。
自然保護區保護與利用的矛盾在于如何利用,要合理利用好保護區內的資源,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再生是生物資源的特點。但再生的基礎要求保留一定的資源儲備,保持“需”與“供”的平衡,是保護與利用生物資源的一條重要原則,要讓生物資源持續較高的生產力,就必須讓環境能源源不斷地得到物質與能量的補償,只有持續供給生物所必須的營養和空間,才能是生物得到正常地生長,發育和繁衍。否則,生物資源質量就會退化,資源就會枯竭。
第二,生物生長發育的快慢和繁衍數量的多少,除了需與供的平衡關系外,還取決于環境條件質量和生物自身的基礎數量,要合理利用自然保護區內野生動物資源,就必須保持種群的一定數量和適宜的年齡。
近些年來,江淮地區的濕地公園有了很大的發展。就安徽省來說,省內國家級濕地公園已經有8個,在全省濕地中,共有26處被列為重點濕地,安徽省主要的濕地公園有太和沙潁河、蚌埠三汊河、淮南焦崗湖、太湖花亭湖和太平湖濕地公園。濕地公園的修建帶來不少的好處,但事物的產生發展都是雙方面的。它帶來價值的同時也帶來不少的弊端。像巢湖湖泊圍墾,環境污染嚴重,過度地捕魚捕獵導致生物鏈遭受到嚴重的破壞,城市化的發展導致自然景觀越來越少。再者來說:1濕地公園的修建有可能會破壞江淮地區原始濕地和生態景觀。2 有可能帶來江淮地區環境的污染,不利于游客的旅游和觀光活動的進行。3 濕地帶來的蚊蠅等昆蟲有可能傳播給游客或附近居民動植物疾病。4 設施不當,游人誤入沼澤易帶來人員的傷亡。5 對于處于缺水地區的城市居民而言,濕地公園的修建必然增加水資源的耗費。
城市濕地公園會產生以上等諸多問題,那會不會跟現在濕地公園的大規模建設相矛盾呢?經過分析和歸納,我認為:經過合理的規劃,加上完善的配套設施,管理得當,安徽省濕地公園是可以發揮很好的積極作用的。
1.通過合理的設計,可以既能實現保護濕地,也能給帶給市民更多旅游,娛樂觀光,休閑,科普和鍛煉身體等的好去處。人們閑暇之余,可以到濕地公園內進行旅游觀光等等,消除一天的疲勞,最大地享受大自然所帶來的美好。
2.有效地保護生物種類的多樣性,與濕地聯系的比較密切的就是濕地公園內的動植物等生物了。濕地是它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有利于科學的研究。
3.濕地具有美化環境,調節氣候,減少和緩解城市中的環境污染,并且有利于城市得到優質的空氣喝到優質的水資源等等有利因素。
4.作為城市的安全地帶,當有不可控制的自然災害等災難發生時,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
5.可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濕地公園的建設可以帶動周邊地區房地產業的發展,帶動當地的經濟且擴大當地的影響,促進招商引資。另外濕地公園帶動相關產業經濟的發展:像公園出售門票或者出售濕地相關產品等等,都能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但通常,依靠公園出售門票收入難以維護濕地自身正常運轉的需要,對于濕地還是應該以保護為主要目的,創造經濟效益為次要條件,不應該過度強調出售相關濕地產品所帶來的經濟價值。
對于城市濕地公園的積極方面,有著許多的相關資料。即使是非專業人士也能列出很多關于濕地的好處來,這里就不再進行一一陳述。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知,從整體考慮,建設城市濕地公園還是利大于弊的。只是從積極保護和利用濕地的資源方面考慮,就值得我們去開展這項事業。
在《總體設計》中凱文·林奇寫到:我們已經學會對濕地進行重新估價,它們一度曾被認為只適宜傾倒廢物或者改建成有用的建筑地皮,現在卻實現著調整水循環系統以及為人類提供極為重要的動物棲息地的作用。對一般市民而言,人們關心更多的是濕地能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好處,或者精神層面的或者物質層面上的。人們在繁忙之余,更多的是找一個娛樂休閑的避風港帶來輕松的感受。
在健康的層面上: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競爭壓力變大,不斷要面臨這樣和那樣的挑戰。隨著這種壓力,人們需要一種環境去緩解壓力,使自己的身心都能得到凈化。在繁忙之余,也能享受到一種安逸的生活和休閑狀態來解壓。通常情況下,接觸大自然是能夠緩解這種壓力的。另外,一些人經常在寫字樓里面對著各種的輻射,呼吸新鮮空氣可以是自己的心肺得到休息,十分有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濕地公園等景觀的建設是十分必要的。
在文化方面:自古以來我們的祖先就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甚至可以看到很多原始的設計都體現到了這一點。比如說圖騰崇拜等等。古人歷來主張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人與天地共榮正是其目標。中國人自古就十分崇尚大自然。在古代文明發達時代,我們的祖先信服自然崇拜的原始宗教,進行大型的祭祀活動,把自然界中的天地山川作為供人們用來祭祀對象,為明年的風調雨順進行祈福。
從設計理念方面考慮:園林實現的是人類對天堂的幻想,不同地理、氣候條件下,不同的民族和宗教對天堂有不同的的理解。古埃及的尼羅河水常年泛濫,但當地氣候卻是非常干燥,人們渴望庭院里有樹蔭來遮擋,期盼洪水發生時可以有效地預防并且改善現有的生活狀況和生活條件;像伊斯蘭園林就是經書中對于天國的描繪所創建的,幾條水渠在綠樹成蔭的園林內連接到一起;法國古典園林著重的則是君權至上的理念,著名的法國哲學家和作家伏爾泰曾寫到:路易十四統治之下的法國人,絕大部分都把國王當做神一樣地去膜拜。政治決定文化,我們可以感受得到,這位國王是希望他在人世間統治秩序也能保持到天國時啊。比較而言中國人更加務實,不是去幻想美好天堂,而是去觀察、理解、改善現有的生存環境。比如武陵的桃花源,比如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詩意而現實。(作者單位:煙臺南山學院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俞青青.城市濕地公園植物景觀營造研究-以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為例.浙江大學,2006
[2]李學偉.城市濕地公園營造的理論初探.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4,5
農業“七大體系”按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設計。通過構筑宏觀層次的“七大體系”,明確“體系”的發展和建設方向;通過組織中觀層次的26個工程,形成支撐體系的骨干;通過選建一批微觀的建設項目,明確工程的建設內容,形成“項目構建工程,工程支撐體系,體系保障發展”的總體架構。
跨越,從源頭開始
從2003年7月開始到去年底,農業“七大體系”建設的規劃工作一直在緊張而又縝密地進行。有關專家認為,農業“七大體系”建設是新階段鞏固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繁榮、農民富裕的戰略舉措。在農業部制定出臺的農業“七大體系”建設規劃中,種養業良種體系從一開始就被排在各大體系之首,始終處于基礎和先導的位置,格外引人注目。
提起農業良種,很容易讓人想起歷史上一次又一次種子革命所引發的農作物產量的“核裂變”。據世界糧農組織(FAO)統計分析,近十年來,良種在全球單產提高的作用率占25%以上(美國已占40%)。專家預言:“種子將成為今后國際農業競爭乃至國際經濟競爭的新焦點”,“種子戰將取代產品戰”,“誰掌握了種子誰就掌握了世界”。正因如此,世界各國都把種子改良和良種推廣作為發展國民經濟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戰略予以實施。
種子是生命之源,種子是農業之本,種子是農業生產中最基本的、特殊的、有生命力的、不可缺少和替代的生產資料。把良種體系作為“七大體系”的基礎和先導工程進行規劃,實際上是農業部黨組“源頭興農”戰略思想的一個重要體現。可以斷言,任何時候,如果沒有種養業良種發展的新突破,就絕對不可能有整個農業發展的新跨越。
經濟學上著名的“路徑依賴”理論認為,昨天的經濟安排會影響到今天的經濟制度選擇。這次農業部制定的種養業良種體系建設規劃,毫無疑問受到了歷史的啟發,但采訪調查之后,記者發現,在規劃制定的過程中,人們的思想更多地統一到了如何應對新的形勢挑戰上來。
據權威測算,全球農作物種子市場總價值量約500億美元,目前的貿易額為300億美元。我國農作物種子常年用量在125億公斤左右,市場潛在價值超過800億元人民幣,而目前我們的商業供應能力只有45億公斤左右,貿易額僅約250億元。正是看到國內巨大的良種市場潛力,世界大型良種企業紛紛搶灘我國良種市場。問題的嚴重程度遠不止于此。種子在農產品貿易中還表現出鮮明的技術性壁壘特征,并把農產品貿易與良種貿易直接掛鉤。顯而易見,如果我們不能夠迅速提高良種競爭力,農業發展的主動權必將授之于人。
無論是站在農產品競爭力提高的角度,還是站在良種這一特殊商品自身經營的角度,《規劃》始終都是站在市場的高端“診脈”。
針對我國良種的產業集中度低,企業數量多、規模小、機制不活,難以適應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的要求等問題,《規劃》認為,建設新型種養業良種體系要以市場為主導、以科技為支撐、以企業為主體,政府要給予扶持,并依法進行管理。規劃確立至2010年的具體目標主要有四點:一是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全國商品良種覆蓋率提高20個百分點;二是做大做強一批良種企業。種子出口貿易地位由現在的世界排名第16位躋身前10強;三是建立統一開放的良種市場;四是形成監管、調控和保障有力的體制。
據農業部有關方面透露,這次與《種養業良種規劃》同時配套出臺的文件還有《種子工程二期建設規劃》、《畜禽良種工程二期建設規劃》和《漁業良種工程二期建設規劃》。并且,由于三大工程建設屬于公益性、基礎性、創新性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WTO規則,該部已正式建議中央將其列入國家基本建設計劃,在資金上予以重點扶持。
《規劃》還提到將要堅定不移地推進良種的行政管理與企業經營徹底脫鉤的改革。一方面,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公正的現代化執法隊伍;另一方面,將盡快會同其他有關部門,研究提出深化種業改革和促進良種發展的若干意見。適時實施種養業良種推廣使用的直接補貼制度,盡快完善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制度。在全面履行加入WTO的有關承諾前,利用寶貴的緩沖期,加大對國內重點良種企業的扶持力度。
可以預見,通過種養業良種體系建設規劃的實施,我國農作物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的資源保護利用、引育擴繁、生產經營和推廣使用,以及與其相適應的政府管理、公共支持、社會服務等各方面的工作必將躍上一個新的臺階,也必將有力地推動我國種植業、畜牧業和漁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科技,鑄造農業新輝煌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對于有13億人口的我國來說,更是無農不穩,缺糧則亂。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將減少至0.08公頃,糧食安全面臨著新的壓力。
農業最終要靠科技解決問題。我國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后,新目標、新任務要求農業科技提供更強大的支撐力。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體系建設正適應了這一客觀要求。《規劃》要求,通過整合資源、優化主體,構建起布局合理、效能統一、運行高效的新型體系,快速地提升我國農業科技綜合實力。
科技生產力,是基礎研究實力、技術創新能力和科技轉化效力的綜合體現。《規劃》統籌考慮到了“三力”的建設,顯示出科學全面、客觀務實和可行實效的特性。
創新,是靈魂,是動力。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是主導和支撐整個體系的動力工程,成為了《規劃》建設的第一重點。開展該工程建設,就是為了農業科技領域重大原始創新與突破。它以改善農業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為重點,實現農業科技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形成與農業產業發展、區域規劃和農業科技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創新群體,不斷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該建設突出政府投入,同時,積極吸引企業和其他社會資本,按照合理布局、扶優扶強、政府主導和分步實施,以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產品創制三個環節為建設內容。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是,沒有應用于生產實踐并產生經濟效益的科學技術或科技成果,就沒有現實的生產力。《規劃》將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作為整個體系建設的關鍵工程來部署。有人把它形象地比喻為鵲橋工程,一旦對接成功便會產生強大活力。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工程建設,正力圖解決目前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要在改革與完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制度、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系統集成及二次創新和加強對農業科技轉化應用的支持力度上有所作為。
該建設優先扶持四大糧食作物最新成果的有效轉化,同時兼顧其他成果組裝集成與創新發展。建設包括農業科技成果中試熟化基地、轉化促進服務中心和產業化示范基地三方面內容,分別起到解決重大農業科研成果二次創新、開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廣及信息服務和培養一批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的作用。
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事關農業科技能否在廣大農村和農戶中落地、生根和結果。因此,《規劃》將農民科技培訓作為整個體系的基礎工程。這是為了落實總理的有關指示精神,培養造就一大批覺悟高、懂科技、善經營的新型農民,將科技興農戰略落到實處的具體體現。
雖然,近年通過實施“綠色證書培訓”、“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和全國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系統遠程教育等,農民培訓成績斐然。但當前農民科技培訓還存在投入不足、基礎設施簡陋、手段單一而培訓水平低和農民培訓面廣量大四大問題,亟待加以改進與完善。
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的實施,等于建立起了農民科技培訓的長效機制。該工程建設將遵循因地制宜、資源整合、機制創新和突出重點的原則,構筑起中央、省、縣、鄉相銜接的農民科技培訓網絡。其具體建設內容為:一是農民科技培訓媒體資源與傳播能力建設;二是農民科技培訓基地建設;三是農民科技書屋建設。
《規劃》總體預計,到2010年,我國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能力將明顯提高,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由目前的45%提高到50%。科技將鑄造中國農業的新輝煌。
監控,讓“動植物”免遭侵害
據有關部門測算,近三年中,我國病蟲草鼠害年均發生面積達54億畝次;多種動物疫病時有發生,而且,近年來,我國農業和林業每年因外來有害生物的入侵造成的直接損失超過570億元。
正是在這種形勢下,農業部籌劃出臺了動植物保護體系建設規劃。作為新時期農業“七大體系”建設規劃之一,動植物保護體系將為中國農業打造一道安全綠色屏障。
顯然,《動植物保護體系規劃》是農業部高層統攬全局,經過了深刻考量之后出臺的,而這種考量是有依有據的,這便是我們國家動植物生長環境目前面臨著的挑戰。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發生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植物病毒、有害昆蟲和螨類、農田雜草、農田鼠類等農業有害生物災害發生頻繁,危害嚴重,作物受害損失巨大。據統計,全國范圍內危害農作物的病蟲鼠種類高達1600多種,可造成嚴重危害的有100多種。我國是世界畜禽業養殖大國,每年僅動物發病死亡造成的直接損失近400億元,相當于牧業總產值增量的62%。另外,近20年來,全國發現新傳入動植物疫病近20多種,水產養殖病害100多種,危險性植物有害生物20多種。我國每年因動植物病蟲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640億元。
農業部在制定《規劃》的過程中沒有回避這些問題,而是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分析。
據《規劃》的制定參與者介紹,為了抗御農業自然災害,實際上,我國從上個世紀50年代起,就致力于農業動植物保護工作。到目前初步制定出動植物保護的法律和標準系統,建立了從中央到省、地(市)、縣動植物保護機構和行政管理機構,基本控制了重大動植物病蟲害的蔓延,畜禽的死亡率分別由建國初期的32%和40%下降到目前的8%和18%以下。
但是,去年的禽流感發出了明明白白的警示:形勢依然是嚴峻的。農業部在《規劃》中首先列舉了當前動植物保護業存在的“四大癥狀”:一是管理體制不順,機構有所削弱;二是防治系統不健全,技術手段落后;三是動植物保護隊伍不穩定,知識更新慢;四是法律制度和標準不健全。
農業部有關部門指出,必須盡快健全我國的動植物保護體系。
在《規劃》出臺之前還處在運作中的時候,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在一次有關農村防非典、動物防疫工作的調研中就指出:“投入機制建設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基本建設投入,一個是財政投入。農業部尤其是畜牧局要好好研究到底哪些是最關鍵、最緊迫的,我們應該上的,對全局、全國起作用的。”同時,他還指出:“在加強衛生體系建設的同時,動物防疫體系也要掛上號、排上隊……建設要爭取標準高、起點高。”而2003年國務院16號文也指出,加強動物防疫設施建設,所需資金從基本建設投資中安排。
可見,國務院對動植物保護體系建設一直是非常重視、非常支持的。正是在上述精神之下,沒多久之前,《動植物保護體系建設規劃》在農業部常務會上破殼而出。
《規劃》設計的動植物保護體系建設,涉及工程技術、組織管理、社會服務、機制變革和技術創新等內容,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經濟系統工程。主要內容便是實施植物保護、動物保護和水生動植物保護三大工程。三大工程猶如三條腿,相輔相成地構建起整個動植物保護體系的基本架構。
種植業是農業的“本業”,植物保護也就成為農業領域中最重要的防災減災體系之一。在未來幾年,《規劃》植保二期工程安排了5個項目:重大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優勢農產品有害生物非疫區建設、農藥與農械安全監管、有害生物治理綜合示范和技術創新與支撐。同樣,《規劃》也詳細地“給出”了接下來的幾年中,動物保護工程建設和水生動植物保護的主要內容。看得出,這是一個全方位建設的大工程、實工程。
可以肯定的是,國家是要下決心結結實實地構筑起中國農業的安全網絡。《規劃》繪就的是一幅樂觀的宏圖,務實而讓人振奮。
質量,塑造農業健康之軀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當前政府重視、社會關注和全球矚目的熱點問題,也是農業發展新階段,提高農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必須著力解決的關鍵問題。農業部在新近推出的農業“七大體系”建設規劃中,將《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規劃》作為要件之一,成為新時期農業發展綜合支撐力的重點建設內容。有分析認為,該規劃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在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上,已經有了更為成熟和全面的戰略安排,在保障城鄉居民身體健康,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我國,人們在解決了溫飽之后,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廣大消費者關注的突出問題。《中國青年報》報道,根據一項調查,有82%的中國民眾擔心食品安全問題。調查還發現,有超過90%的受訪者表示,曾經在生活中遇到過食品安全問題。據統計,僅2000年全國累計發生150余起報告的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中毒6237人,死亡135人。研究證實,人類常見的癌癥、畸形、抗藥性及某些中毒現象都與食物中的有害殘留有關。事實上,不安全農產品給社會帶來的危害遠不止健康問題。2003年的“非典”事件、去年的“禽流感”事件、安徽阜陽的“假奶粉”事件等等食物中毒事件的相繼出現,造成的是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失。
除此之外,由于我國一些農產品質量達不到一些國家的要求,直接影響了出口貿易。據估計,僅2004年,由于國外的“綠色壁壘”造成農產品出口的直接和間接損失就在100多億美元。而由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引起的隱性損失則更加難以估計。
《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規劃》是中國農業直面現實的必然選擇。農業部下大力氣制定此《規劃》就是要使其成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本手段,這也是實現農業“三增”的關鍵舉措,更是現階段我國農產品參與國際競爭的迫切需要。經過近些年的努力,尤其是2001年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以來,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有了顯著進展,但問題也比較突出。
讓人欣喜的是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規劃》出臺同時,還制定了《優勢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規劃》和《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對2004年至2010年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作了具體部署。兩大工程支撐起體系,從而確保戰略目標的實現。農業部領導形象地比喻:兩大工程就是要扼住生產和流通的“咽喉”,鑄造從田間到餐桌的安全鏈條。
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從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全程控制的理念看,該體系建設應當堅持源頭管理、過程控制、市場準入相結合的思路,抓住關鍵的影響因子和制約環節不放松,逐一加以規范、規定和細化。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規劃》的制定正是遵循了這一原則。
《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規劃》按照“鞏固、健全、提升”的方針,明確提出,以抓源頭管理,推動過程控制能力的建設;以體系建設,推動行政執法能力的加強;以試點示范,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措施的全面落實;以例行監測,推動穩定的制度化建設;以進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推動整體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同時《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規劃》還提出了九大保障措施使其更加完善。
面對挑戰,《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規劃》給我們指明了努力方向:到2010年,我國基本形成與國際水平對接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基本做到基礎支撐有力,保障措施配套,全程監管規范,應對國際競爭成效顯著。可以想象,當《規劃》目標實現的時候,不僅僅是國人的健康狀況與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提高,更是我們民族自信心和聲譽的大跨越!
信息,讓農民聯接大市場
現代農業是建立在現代信息和市場基礎之上的。這是我們在農業工作過程中形成的重要判斷。農業部在農業“七大體系”中提出了要在全國建立農業信息和農產品市場體系的戰略構想,顯然,此舉將進一步推動農業市場化改革。
按照《規劃》,國家將全面實施“金農”工程和農業遙感監測工程。以農業信息采集傳輸、儲存開發、服務為重點,建立部、省兩級農業數據中心,開發整合信息資源,完善信息服務網絡,選建遙感監測地面樣方縣,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升級改造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農產品新型流通方式,建設和完善農產品營銷促銷服務平臺。
從目前的農業、農村形勢看來,農業信息和農產品市場體系的建設確實是極為必要的,體現出的是一種遠見卓識,是新的改革思維使然。
2004年10月17日,《農業信息和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規劃》在杜青林部長主持召開的農業部常務會議上,經審議后獲原則性通過。至此,農業信息和農產品市場體系被正式列入了我國農業進一步發展的基本保障措施之一。大思維終于“催生”大體系。
現在,農業部正在做的,就是試圖從體制上加以創新。根據國家“政府先行,帶動整個信息化發展”的信息化發展戰略要求,農業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出發,結合自身管理職能,在認真總結推進農業信息化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以“金農”工程建設為突破口,通過加強農業電子政務建設,全面提升農業信息化水平的工作構想。這種構想是有針對性的。
自從商業社會的理論奠基者亞當·斯密闡述了“市場”的種種好處之后,市場便風靡開來,到今天,它已經被大部分國家當作調控經濟的最主要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市場這一“國際手段”是依靠“農業國內支持”來實現的。而且這應該也是“國際慣例”。
按照農業部的規劃,近期,將改造一批農產品批發市場,包括中央扶持的30個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完善市場基礎設施和質量監測設施。同時,建立現代物流配送中心,發展連鎖經營和電子商務,推進大宗農產品期貨交易和新型流通方式。該規劃強調,要加強農產品公共營銷促銷服務系統的基礎設施和組織建設,開展國內外農產品營銷促銷服務。農業部出臺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的相關規劃,正是說明農業部把它看作“份內”的事兒,從政府這一塊兒再切切實實地“加把勁兒”。
農產品市場是農業信息的重要來源和傳播渠道,信息化是農產品市場改造升級的重要內容。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這種相互關聯的密切關系,才使得農業信息與農產品市場共同組成一個完整有效的農業支持大體系。而且,從制度績效來看,農業信息和農產品市場體系《規劃》包容了近期、中期和長遠這三類政策目標。
杜青林部長在一次專家座談會上指出,建設“七大體系”,更多的是著眼于農業基礎設施的強化,著眼于實現工作由抓點的突破到抓整體提升的轉變,著眼于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系統性、可操作性和工作的穩定性。杜部長為體系建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這就需要花大氣力去落實。
農業信息和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作為公益性、基礎性事業,屬于“公共財政”支持范圍,應當作為政府當前優先、重點支持的事業,推動其快速發展。政府要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投入農業信息服務和農產品市場流通領域,形成政府主導、扶持下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資格局。實際上,這也是這一《規劃》的基調。
據悉,農業部已經在研究建立以《農產品批發市場法》為核心的農產品流通法律法規體系的問題。
迎戰,捍衛“生存之本”
進入21世紀以來,各種各樣的資源和環境問題對人類生存空間提出了挑戰,人與自然的關系第一次出現了總體性危機。農業是基礎產業,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更加有賴于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有賴于生態環境的改善。從這個長期戰略要求出發,農業部制定了《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建設規劃》。該規劃的出臺,預示著一種新的更為全面、科學的農業發展觀,必將在全國很快確立起來,并推動中國農業的健康發展。
據農業部《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建設規劃》資料顯示,我國人均耕地僅為世界平均的1/3,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國天然草原大面積退化,漁業水域“荒漠化”日趨明顯。農業生物資源破壞和流失加劇,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問題日趨嚴重。與此同時,工業“三廢”污染使農業環境整體惡化,農業自身的面源污染也日益突出。
毫無疑問,扭轉農業資源退化和破壞的趨勢、整治農業環境污染,這不僅是一個世界性的大問題,同樣更是我國農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兩大緊迫任務。
前不久,杜青林部長在談到農業“七大體系”建設規劃時曾經指出:“我國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面臨著資源與市場的雙重約束、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雙重任務……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更加有力地推進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綜觀《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建設規劃》的全部內容,應該說它給人的最強烈感受就是處處體現了科學的農業發展觀。面對這一規劃,有人感慨:長期以來,人們的兩眼更多盯住“增長”,對于全面的發展往往有意無意地被人“忽視",農業部能夠花費這么大工夫,專門制定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實屬大善之舉。該規劃在一定意義上,實質也就是新時期中國農業的“可持續行動”計劃,必將對今后的農業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里早已明示:環境的惡化是文明的喪鐘,而敲響這一喪鐘的,恰恰是人類自己。造成我國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破壞的原因固然很多,而急功近利、盲目追求“高速度”、不惜以破壞、浪費資源和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發展、把資源和環境保護排斥于經濟發展之外的“短視”行為卻難逃其責。
正因為有了眼前利益的驅動,所以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相對于其它體系的建設,在很多地方更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需要國家在法律法規、組織機構、政策、資金和科技、宣傳教育等方面給予必要支持,采取綜合性措施,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規劃》提出,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關系到農村經濟發展和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是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是農村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各級政府管理部門要有危機感和責任意識,真正把這項工作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為農民辦實事的重要舉措來抓,切實加強領導。要逐步建立農業資源環境保護的目標管理責任制,使規劃的任務落到實處。
與此同時,《規劃》還在健全機構、強化管理,制定政策、加大投入,創新科技、開展合作,宣傳教育、公眾參與等方面釋放出了明確的信號。按照這些“信號”,規劃實施期間,從國家、省到重點地區(縣),農業部門將要建立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管理和監測預警機構,形成職責分明、運轉協調、反應迅速的組織保障系統,明確責、權、利,防止職責“缺位”;積極爭取擴大國家對退耕還草、農村沼氣、漁業轉產轉業等建設的投入,并將其作為長期的支農項目。借鑒國外經驗,利用WTO“綠箱政策”,對農業資源保護、面源污染防治等給予必要補貼,逐步完善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補償機制。
面對來自于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挑戰,應該說,《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建設規劃》就是我們主動迎戰的路線圖。捍衛“生存之本”,真誠地希望并堅信規劃能帶給我們更美的山、更甜的水、更長久更健康的農業發展!
能力,在強化與創新中提升
《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建設規劃(2004—2010年)》是農業“七大體系”建設規劃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這份規劃以構建和完善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系統體系為藍圖,明確了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建設目標和基本思路,提出了改革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農業行政執法體制、體系建設投入機制等幾項具體的保障措施。
我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基礎。早在1991年,國務院就下發過《關于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通知》。作為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在計劃經濟時期就已初步形成。近幾年,農業執法服務建設也獲得很大進展,國家已出臺了29部農業法律和行政法規,在農業經濟活動的主要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
然而,問題的癥結在于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還很薄弱,與農村改革發展需要比,與發達國家水平比,還存在差距。體系本身還存在著定位不準確、結構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的現象。
實踐證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增強的迫切要求,需要政府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以及轉變政府的扶持方式。而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建設,形成扶持載體,便于更好地實施“綠箱政策”,是政府支持保護農業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增強農業的整體競爭力和提升國家對農業的支持保護水平。可以說,建設和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與管理體系,是我國農業在WTO時代的必然選擇。
從這種意義上說,《規劃》正是承擔了這一功能。
隨著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政府機構改革、部門職能轉變不斷向前發展。改革與轉變的著眼點既有“硬件”也有“軟件”,主要是提供基礎設施、公共服務。
過去的半個多世紀里,國家農技推廣體系在動植物新品種和重大技術推廣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基本形成了以專業為主的事業型推廣網絡,完善了適合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的推廣方式。然而,由于服務網絡斷層、服務功能不全、服務設施落后、經費保障不力、人員素質不高、法制建設滯后等問題,致使農技推廣體系的服務功能弱化、服務方式落后、服務水平不高,嚴重影響了推廣機構公益性質的履行。
全體市民:
濕地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很高的利用價值,素有地球之腎之稱。保護濕地,實現和-諧發展,既是一項惠及子孫的宏偉大業,也是一項需要全社會積極參與的系統工程,今年2月2日為第13個世界濕地日,主題是從上游到下游,濕地連著我和你。保護濕地,人人有責。衡水湖是華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澤、水域、灘涂、草甸和森林等完整濕地系統的自然保護區,為華北地區最具有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之一。衡水湖濕地內野生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有鯽魚、鯉魚、鰱魚、鯰魚等魚類;有綠藻、藍綠藻、硅藻、蘆葦、蓮、黑藻等水生植物;有兩棲綱、爬行綱、哺乳綱野生動物共30多種;還有丹頂鶴、金雕、東方白鶴、白肩雕、黑鸛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7種;小天鵝、黃嘴白鷺、灰鶴、白枕鶴、白琵鷺、鷹猛禽類等國家二級保護珍貴鳥類40種;鳥類多達300種。我市有如此寶貴的生態財富,但是最近幾年以來,面對著建房建廠、生產、生活廢水的大量注入以及濫捕濫獵等情況,衡水湖的生態系統面臨著嚴重的威脅。因此,我們鄭重向全社會發出倡議:行動起來,保護濕地,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1. 要隨身攜帶垃圾袋,不亂扔垃圾,看見垃圾,請彎腰拾起,爭做文明人
2. 不隨便摘花采葉,保護濕地生態環境
3. 作為游人,要愛護鳥類,關愛生命,保護野生動物,不干擾它們的生存環境
4. 衡水湖周圍農田不過量引水灌溉,不圍湖造田,以防造成湖水減少
5. 在施用化肥、使用農藥時,要防止其隨雨水流入湖中,引起對魚類的傷害
6. 湖邊的居民,不往湖中傾倒垃圾、廢水
7. 不過度捕魚,不捕獵鳥類和野生動物
8. 湖區中游船要用電動船,不用燃油船,以防水污染
9. 請衡水湖周圍及上游工廠不要向湖中排放污水,保護衡水湖水源質量
10. 積極參與綠色環保活動,倡導綠色消費理念
11. 要節約用水,合理用水,循環用水
倡議人:衡水中學《衡水湖濕地的環境現狀與保護措施的研究》課題組
2019世界濕地日倡議書二
XXX:
保護濕地,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為此,我們鄭重向大家發出倡議:
一要普及濕地知識。走進自然,認識濕地、了解濕地。采取多種方式,合力推動濕地知識的普及與傳播,促使人們更深入了解濕地生態價值,認識濕地的功能和作用,關注濕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懂得保護好濕地對促進新區生態文明建設和四個銅川建設的重要意義。二要提升保護意識。要通過宣傳教育,提升廣大干部群眾保護濕地、關愛家園的意識。積極組織和參加各類濕地保護活動,鼓勵更多人們積極投身濕地保護的行列,自覺愛護濕地里的每一種生物、珍惜每一寸水土,全力保護生存環境,共同創建和諧家園。三要摒棄破壞行為。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規定》和《陜西省濕地保護條例》,舉報、制止、打擊一切破壞濕地的違法行為,維護濕地生態平衡,造福子孫后代。同時,要引導鼓勵更多人們,從我做起,愛護環境、親近自然,積極保護野生動植物,為其創造適宜的棲息環境。
保護濕地功在當代、生態平衡惠千秋。保護濕地,不僅是為珍禽異鳥提供一個棲息地,也是保護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保護濕地,為建設綠色生態、文明和諧的美麗新區而努力!
倡議人:XXX
時間:XXXX年XX月XX日
2019世界濕地日倡議書三
濕地是一種重要的領域的環境保護、濕地和森林、保護濕地倡議書海洋和稱為三個全球生態系統的構思和全球生物多樣性豐富,被人地球之腎,2月2日是一個14歲的世界濕地日,今年的世界濕地日的主題:濕地、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鄂爾多斯yiou國際重要濕地位于鄂爾多斯高原由典型草原向荒漠草原的多樣性,獨特的地理條件、分布很多淡水湖泊濕地,鳥類保護濕地倡議書有豐富的資源,是世界上yiou分布最集中的地區和主要繁殖地。但人們一直濕地生態價值缺乏認識的一個大型水利工程建設,而不是盲目地科學的水,這造成水資源環境的變化,濕地是急劇縮水,濕地生態系統退化功能、降低生物多樣性。
更好的履行國際濕地公約,應該借鑒的科學發展觀,加強濕地保護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建立強大的城市生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