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03 14:48:1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教學實習內容,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642.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0)18-0054-03
Some Improvements on Teaching Content of Electronic Practice//Zhao Cheng
Abstract This essay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specific improvement measures on teaching content in the college where the author works, for the purpose of making an improvement on training students’ abilities of designing, practicing and bringing forth new ideas. Moreover, some explorations into the connection between electronic practice and its follow-up subjects in this article has also been made.
Key words electronic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 electronic products; improvements
Author’s address Beijing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Beijing, China 100070
1 教學目的和意義
電子實習是工科院校相關電子專業的重要教學實踐環節,是一門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了解電子產品制造過程的實踐活動課。通過電子產品設計、焊接、裝配、調試、檢驗過程的實踐鍛煉,使學生了解電子產品的生產全過程,并初步具備設計、開發電子產品的能力。通過電子實習不僅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而且能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現代電子產品的先進制造工藝,為其在后續專業課的學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以及以后從事實際工作打下良好的實踐基礎。在電子實習中,學生可以有效地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把課本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之中,從而完成由理論知識向實踐操作能力的轉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增強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 教學內容的現狀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電子實習時間為2周,實習內容主要有:安全用電;電子元器件的認識和測試;焊接練習;印刷線路板的設計;萬用表、直流穩壓/充電電源和表面貼裝SMT調頻收音機等產品的裝配和調試。
安全用電主要使學生明確安全用電的概念及規程制度,掌握防觸電技術,學會使用安全用具,掌握設備安全用電技術,掌握觸電急救及其他急救方法,學會分析、處理用電事故等。電子元器件的認識和測試主要是要求學生認識和識別電阻、電容、電感、二極管、三極管和集成芯片等的材料類別、型號、規格、功能、參數和符號,掌握一般元器件的選用原則以及各類型元器件的測試方法。焊接練習主要是讓學生在了解焊接機理,熟悉焊接工具、材料、操作步驟和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掌握一般的焊接技能,可以實現手工焊接小規模的電子產品。焊接技術影響著電子產品的質量和效果,因此,焊接練習在電子實習中是一個基本功練習,是非常重要的實踐基礎環節。
印刷線路板的設計也是電子實習中重要內容。印制線路板的設計過程包括用EDA工具軟件設計出電路原理圖,然后將其轉換為印刷線路板PCB版圖。由于實習時間較短,教學中要求學生學習EDA工具軟件并畫出電路原理圖。
電子產品有萬用表、直流穩壓/充電電源和表面貼裝SMT調頻收音機等產品,學生通過掌握這些產品的基本原理,自己測試元件,進行裝配和調試,實現對產品的效果要求。收音機的組裝與調試中采用清華大學的SMT實習系統和FM微型收音機。SMT是將片狀元器件直接貼裝在印制板銅箔上,用再流焊或其他焊接工藝焊接,實現電子產品組裝的高密度、高可靠、小型化、低成本以及生產的自動化。SMT現在已成為現代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的核心技術,學生對這項新技術和新工藝興趣很大。通過對產品的組裝與調試,讓學生了解并體會電子產品商業化生產的全過程,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3 教學內容的不足
不足之一:電子產品的制作過程應包括電路原理圖設計、PCB版圖設計和PCB板制作、元器件檢測、組件的焊接與安裝調試、產品質量檢驗等,但是由于實習時間較短,制作費用偏高,對于PCB版圖設計和PCB板制作還沒有引入電子實習教學中,使得學生對電子產品的制作過程沒有完整體會。
不足之二:學生體會不到先進的、完整的現代電子工業產品制作的過程。電子實習中一些電子產品的制作只是現代電子工業產品制作過程的縮版,學生不能夠體會到大型電子自動化設備流水線式的工作方式。
不足之三:在電子實習中,模仿式訓練比重較大,不強調產品的原理和設計,只是按照給定的電路圖,把電子產品組裝、焊接起來,學生實習過程中對所遇到的問題也不知從何下手,從而導致實習興趣不高,在實習過程中很被動,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設計、綜合和創新能力。另外,有些實習的產品實用性不高,很多學生做完后沒有去使用它,產品沒有得到很好的再利用。
4 教學內容的改進
改進之一:增加PCB版圖設計和PCB板制作的內容。印制線路板的制作是電子實習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電子類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印制線路板圖的制作采用相關EDA工具軟件進行設計,設計完成后,可采用清華大學生產的“印制板快速制作系統”,由學生進行復印――鉆孔――腐蝕等全過程操作,制作出印制線路板,再進一步焊接和安裝產品。這樣可以讓學生體會到電子產品制作的整個過程。
改進之二:通過多媒體介紹電子工藝的發展,包括現有的焊接技術的發展和新的設計方法,展示工廠里的電子產品制作工藝流程;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工廠電子產品的制作過程,這樣使學生對現代電子工業產品的生產有一個比較完整直觀的認識。
改進之三:更新電子產品的內容。為了使學生從電子產品中了解盡可能多的電子相關知識,應該使該電子產品能夠涉及更多的技術領域,而且能和后續課程的學習緊密聯系起產。讓學生查找資料,自主設計、制作電子產品,來形成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主的實踐教學模式。因此,學校在實習中增加AVR單片機實驗板和可編程器件實驗板的制作,其設計流程如圖1所示。
AVR單片機實驗板采用ATmega16的最小系統,它包含電源電路、復位電路、串口轉換電路、晶振時鐘和一些旁路電容。實驗板如圖2所示。
此實驗板具有以下特點:整板采用單面布線,使連接關系簡單明了;板上的電容電阻均標識大小,元器件采用分立元件與貼片元件2種封裝相結合,便于練習焊接;ATmega16所有的管腳全部通過芯片兩側的插針引出,并且每個管腳都做有標識并引出1個插孔、2個插針,留有電源和地接口插針,便于擴展連接;板上有1個LED測試燈,可通過觀察LED是否閃爍判斷實驗板是否正常工作;留有MAX232串口轉換電路,以后調試使用時可再焊接;USB電源供電,可直接從計算機USB口取電;USB下載方式,下載線可直接接計算機USB口使用。實驗板將以散件套裝的形式提供,學生根據所給的電路圖等文檔自行焊接實驗板,并且提供的ATmega16芯片已經預先燒好測試程序,在焊接完成后插好ATmega16芯片,通過觀察測試燈是否正常閃爍便可測試核心板的焊接是否有誤。為了簡化板面,應用電路沒有在其中,也附有擴展板,學生以后可根據應用情況自行設計應用電路。
可編程器件實驗板采用的主芯片是EPM1270T144C5N,實驗板由主芯片電路、電源電路、JTAG接口電路、復位電路、時鐘電路等幾部分組成。實驗板如圖3所示。
此實驗板具有以下特點:整板采用雙面布線;板上的電容電阻均標識大小,元器件采用分立元件與貼片元件2種封裝相結合,便于練習焊接;將EPM1270T144C5N芯片的大部分管腳引出,并且每個管腳都做有標識,其中有84個I/O口可定義,留有電源和地接口插針,便于擴展連接;板上有1個LED下載燈,可通過觀察LED是否閃爍判斷實驗板下載是否正常工作;下載板上包括4個LED數碼管、8個發光二極管、8個撥動開關,便于以后的應用。實驗板將以散件套裝的形式提供,學生根據所給的電路圖等文檔自行焊接實驗板,并且提供測試程序。
這兩種實驗板空板目前給學生提供,等引進PCB板制作工藝后,準備讓學生自行設計制作完成,這樣讓學生實現整個產品的制作過程。這兩種實習產品不僅可以讓學生熟悉單片機、EDA等課程的內容,還可以供這些課程的實驗、后續的電子設計競賽、課程設計、畢業設計使用。這些產品體積小,方便攜帶,可以隨時使用,不受實驗環境的限制,跟以后課程緊密相連,因此,這樣的實習產品學生很喜歡。其制作過程不僅能培養學生設計、綜合、創新能力,更能激發其學習和探索知識的興趣,也能很好地、有效地發揮實習產品的價值。
5 結束語
電子實習不僅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更是通過對產品的設計、制板、焊接和測試等來了解現代工業產品的生產全過程,鍛煉學生主動設計、主動探索的精神和創新意識。優化電子實習的內容,使其能和先進技術和后續課程緊密聯系起來,為進一步的學習拓寬知識面,打好基礎。因此,不斷改進和完善電子實習內容才能進一步提高實習教學質量,也有助于培養適合新時展需要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關宗安.電子工藝實習教學內容的研究與改革[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24(7)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0817-01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醫療服務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我國的高等醫學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高等醫學教育擔負著培養數以萬計的高素質的醫務工作者和一大批拔尖醫學人才的重要使命。
護理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性學科.臨床教學是護理教育的關鍵環節,是護生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過程,也是護生向護士角色轉化的必經途徑[1]。護生要完成護理工作、履行護士角色必須具備一定的臨床實踐能力。所謂臨床能力(clinical competence)就是完成醫療保健活動所需的特殊能力[2]。因此,中醫本科護生培養的重點應該是臨床能力的培養,本文對我校在校本科護生,有過實習經驗的本科生進行整群抽樣調查,對教學內容偏離度進行狀研究。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2年12月,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實習的本科護生1024名,其中女性為981名,男性為43名,年齡21~23歲,課間實習0-28天以上,每次實習1周,均經過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主要科室進行實訓練習,見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參考長春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本科醫生臨床能力測試反饋教學內容偏離度》的問卷進行修改[3],并參考文獻自制《中醫本科實習護生臨床能力測試反饋教學內容偏離度》的問卷。問卷經過25位護理專家及教師進行修改,從社會因素中各具體因素的影響、學校因素中各具體因素的影響、教學因素中各具體因素的影響、學生因素中各具體因素的影響、影響臨床能力的相關測試等5個方面設計,共包括43個為題,每項能力劃分為4個等級,最高分172分,最低分43分問卷的信度Cronbach' 為0.921,內容效度為0.854。
1.2.2 研究方法
采取整群抽樣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前對帶教老師進行問卷填寫的培訓,于實訓練習結束后由帶教老師進行問卷填寫要求說明發放,確保問卷填寫的完整性。發放調查問卷1024份,回收1024份,問卷回收率100%。
1.3 數據統計
對于所收集的資料及時錄人計算機,采用SPSS 17.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分析。
2 結果
對《中醫本科實習護生臨床能力測試反饋教學內容偏離度》問卷的各維度采用應量化分值是1、2、3、4分,均為正向賦予分值。調查結果經模糊數學和量化的處理后,通過表格的形式,據影響值大小比較各因素的影響作用,并將各維度中因素進行排列。
2.1 社會因素中各具體因素的影響
3 討論
本次的現狀調查研究中,分別對五大維度的具體因素進行影響值的排序,根據影響值的排序若欲減小中醫護理本科教學與臨床實踐之間的偏離度,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發揮較大的主觀能動性。在護生的人文思想和行業責任感上影響值都是較高的,而在搶救能力、假期實踐活動及科研活動等影響值較低。臨床見習和臨床實習是護生將護理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途徑,也可以通過臨床見習和臨床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很好的反饋教學內容的偏離度。
為了適應社會對合格中醫護理專業人才的需求,完成中醫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既有深厚理論知識,又有較高實踐能力,能夠從事中醫臨床護理和科研的實用型、專門型高級人才,中醫護理專業臨床實踐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本調查結果分析出影響中醫本科護理教學與臨床實踐之間偏離度的主要因素,由于樣本量的局限,僅作為有關院校教改的參考,使其從影響作用較大的方面人手,提高教改的效率,并使中醫學子更快更強的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G642.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03-0048-01
高職院校學生實習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一個重要渠道,同時也是實踐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環節。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轉軌,企業面臨市場競爭壓力和保護知識產權等核心競爭力的需要,視學生實習為企業負擔,這無疑增加了學生實習的難度。此外,實習費用逐年上漲,學校的投入又十分有限,許多高職院校已無力安排學生到校外實習。雖然有的高職院校具備一定的實習條件和一定規模的實習實訓基地,但是實際效果并不理想,未達到應有的水準[1]。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現有的高職教育活動培養的學生能力離“零距離”就業尚有一定距離。搞好這方面工作責任重大,因為其關系到學生的就業,甚至學生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是重理論輕實踐,無論是已經畢業或就業的學生還是用人單位,都很明確地認為目前高職教育的弊病主要集中體現在缺乏職業技能實踐。因此,當前教學的核心應該是實踐教學,應始終圍繞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學生就業來進行。教育活動應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只有學生、教師、教輔人員相互配合、相互協調,才能把實踐活動搞好、搞活、搞出成效。其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發揮其指導作用,教輔人員提供適當的幫助來共同完成。如何更好地發揮這個團隊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成為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以面包生產為例,對高職院校學生模擬實際生產教學實習做了以下的探索,現總結如下。
1 實際生產教學實習模式內容
1.1 結合生產工藝,講授理論知識
在正式生產之前,教師應給出詳細的生產工藝。以面包生產為例,工藝流程為:原料配料和面壓面整形醒發烘烤冷卻包裝成品,學生容易理解。然后結合生產工藝分步具體講授,如配料中面粉、糖、油等的使用比例,即配方,和面的目的以及在和面過程中涉及到的有關物理、化學變化,壓面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醒發時間的判斷,烘烤中面火、底火的控制等。結合實際生產工藝來講授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內容,增加了直觀性,可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避免枯燥的講授使其產生學習厭倦情緒,效果比較好[2]。
1.2 自行采購原料,使學生深入接觸社會
由于學生是全員、全過程參與,為了充分鍛煉學生,要求他們實習所用的原材料全部由各個小組自行購買,教師跟隨指導,包括原材料的選擇、價格、品牌等。要求學生事先對所用原料的多少、好壞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在實際購買中才能有的放矢。既要符合生產要求,又要降低產品成本。通過這項活動,學生可以深入地了解社會及生產行情,增加社會實踐機會,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增長知識和才干。
1.3 嚴格要求學生,確保產品質量
由于學生參與的是實際生產,在具體操作前要將學生分組,以便對比。教師要講清生產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操作要點以及安全問題,明確在生產過程中各小組組長應負起的責任,并且落實到每一個人,實行責任制,嚴把質量關,務必使每一個成員對產品質量做到心中有數,了解每一個步驟應達到的要求和產品最后的質量標準,只有這樣才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
1.4 明確崗位職責,合理發揮想象
學生通過頂崗形式直接參加生產,在實際操作中要定崗定人,每一個崗位的學生都要明確其職責,保質保量地完成其任務。為此,必須給學生規定“硬”的指標,即必須按照要求完成負責的工序,保證下一道工序順利進行。加強團隊意識的訓練,這也是以后實際生產所需。同時,要避免學生長時間工作而產生疲勞感和厭倦感。允許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不影響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把面包制作成自己設計的外形,以區別于他人,在最后品嘗時才能享受到成果。
1.5 學生崗位輪換,最后評比打分
學生雖然固定崗位,但只能熟悉整個生產工藝中的某一部分。在面包生產中,學生應學會和面、壓面、整形、烘烤等步驟。因此,必須讓學生進行崗位輪換,熟悉不同崗位的具體要求,才能真正掌握操作的技巧。各小組生產結束后由評委進行評比,具體考核內容包括勞動紀律、工作表現、技能掌握程度和出勤情況等指標。不僅考察學生的能力和水平,還考核其工作態度和勞動表現。最后,由評委綜合給出最后分數,并指出其優點及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措施。
1.6 搞好維護保養及室內衛生,養成良好習慣
當天的生產全部結束后,需要對所用工具、儀器等進行清洗、整理和機械保養等,同時要對場所進行清掃,保持清潔,這項工作由所有同學輪流進行。同時,應主動配合輔助教師做好損壞物品的登記、注冊、儀器的清洗、擺放等工作,最后應拔掉電源,鎖好門窗。
1.7 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學生除了要有一定的技能之外,同時也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因為社會需要高素質的勞動者,高職院校就是要定向培養,即培養有較強的自控能力、與人交往能力、堅強的意志、樂觀的信念等能力的人才。學生在參加頂崗實習的過程中,環境迫使其學會生活、學會工作、學會待人,學生會變得更加有自信、有計劃、有朝氣。
2 存在的問題
在學生頂崗實習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例如:在實習中,個別學生不能堅持到底,存在怕苦、怕累、怕臟的思想;有的學生有遲到、早退的現象,在實習過程中精力不集中;學生制作的產品質量不穩定,影響銷售;部分學生的銷售經驗不足,生產經驗也不足,導致最后的利潤不是很理想等。
3 建議
一是加強學生管理,強化紀律要求,注重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二是到有一定規模的生產單位去參觀;三是聘請有經驗的企業生產人員來學校講課,傳授經驗;四是教師和教輔人員也要深入社會實踐,加強培訓[3-4]。
4 結語
通過這種模式的實習,鍛煉了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應變能力和人際關系處理能力,縮短了其與實際生產的距離,提高了其動手操作的能力,加深了其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強化了其實踐技能。在此過程中,學生接觸社會,了解市場行情,學會如何區別原料的好壞,也感受到實踐的重要性,對其以后的發展會有一定的幫助。另外,從畢業學生反饋的信息來看,這種模式對提高學生在市場的競爭力有較大的幫助,有利于學生的就業。
5 參考文獻
[1] 劉建明,劉慶海.崗位認知實習:高職實習模式的探索與創新[J].學理論,2011(16):205-206.
一、合理選擇室內課教學內容的必要性
1.課程標準要求
根據《普通高中體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要掌握有關身體健康的知識和科學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識,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氣候特點限制
根據我國氣候特點,我國南北緯度大,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東南沿海地區易受臺風暴雨侵襲;北部地區冬季極寒,甚至有些地方四季常冬,終年積雪;長江中下游地區又會受到梅雨的影響,有長時間的連綿雨季。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適合上體育室外課的天氣逐年呈現遞減的趨勢。
3.國情的影響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很多初級中學特別是農村學校,還不具備足夠適應教學的體育場館,然而教材上所給的教學內容又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
二、選擇初中體育與健康室內課教學內容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
教學循序、系統、連貫地進行,能夠保證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獲得對客觀世界的規律性的認識,并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作為教師,在選擇體育室內課的教學內容時要考慮到知識的梯度,由淺入深,由簡入繁。
2.科學性原則
室內課的內容要符合體育教學的指導性綱領《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要求。在選擇內容時還要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要向他們介紹科學實用并能使他們終身受益的知識。同時,學校和地區的特色也是在選擇內容時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3.多樣性原則
初中學生是一個年輕而有活力的群體,他們對周圍產生的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感和濃厚的興趣。教師在考慮每一個內容自成體系的同時,也要考慮這些體系的多樣性和交叉性。這樣教學才會生動,這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4.時代性原則
近年來,隨著國家開放程度的擴大,網絡的普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項賽事全球直播,新興體育運動層出不窮。體育教師要有高度的敏銳感,善于捕捉一些符合時代特征、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教學。
5.急需性原則
每年的體育教學中我們都會遇到一些特殊的事件,這時候學生對某一類知識有迫切的渴求。體育教師在此時就應根據此原則選擇內容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
三、初中體育與健康室內課參考內容
&nb
sp; 1.課本同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教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體育與健康》7~9年級全國體育與健康教材中,體育室內課有四個章節的內容,分別是“你的身體健康”、“積極自覺地參與體育鍛煉”、“體育與心理健康”、“體育與社會適應”。這些教材中規定的內容是我們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們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我們還要適當增加其他的教學內容。
2.常見的運動損傷初期處理和常見疾病的預防
在中學生活中最常見的運動損傷有擦傷、扭傷、挫傷、肌肉痙攣、骨折和腦震蕩,學生不會正確地處理很容易造成損傷加劇或二次損傷。通過教學生了解發生損傷的原因,可防患于未然,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對損傷的實際處理能力。
3.室內基本體操和素質練習
體育課的主要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健康。為保證學生每天的體育活動時間,也為了室內體育課教學需要,教師可以自編一些室內廣播操,還可以自編和選用一些其他徒手操或輕器械體操。
4.傳統運動項目的介紹及技戰術的講解分析
室內課也可以是室外課知識的補充,通過對室外課學習的運動項目的起源、發展、規則、裁判法等進行介紹,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體育運動。
5.體育比賽的欣賞與新興項目的介紹
體育室內課還可以選放一些精彩的體育競賽錄像片段,組織學生觀看討論,激發學生對室內體育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熱愛體育運動、為國爭光的高尚情操;還可以介紹一些國內外新興的體育項目,拓寬學生的視野。
6.體育時事及游戲、競賽
體育室內課還可以結合各年度的體育時事進行介紹,例如通過奧運會、各種聯賽等的介紹,讓學生對體育賽事、體育明星有更多的了解和接觸。在學生追求偶像的同時還可以介紹一些體育明星背后不為人知的拼搏、奮斗故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移動教學為傳統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力的補充。課堂教學是有時間限制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遇到困難或者是對課堂知識還沒有完全理解的話,都可以通過移動教學的手段向老師和同學進行請教和討論(比如:目前較為流行的微信、QQ、大學城空間等專業學習社區)。通常這些移動技術都是可以隨時隨地實時交流的。所以,對于一門使用傳統教學方式開展的課堂,任課老師可以開設一個專門的課堂微信群或者QQ群、大學城空間討論組,為學習了這門課的學生提供一個問題的提出、討論和解決的公共網絡環境。
移動教學最大的優勢就在于能隨時隨地地學習,并且在資源、環境、地點、內容上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目前比較常見的移動教學手段如:云計算、互聯網、視頻公開課、微課等。這些途徑提供了海量的資源,學生只需要運用手中的移動終端便可以獲得,而不會增加他們額外的開銷。學生如果對教學中的某部分內容不甚了解或者希望更深入地了解學習,就可以通過移動學習這類多渠道的信息查找來開展自我學習。
二、對頂崗實習教學和校內教學深度融合的教學試點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筆者于2015年下半年,在部分頂崗實習學生和部分校內學習學生中進行了移動教學的試點。教學試點的背景如下:20名在廣州鐵路集團總公司實習的大三學生(其中,這20名學生又被分別安排到了總公司下屬的各電務段,并且實習工作正好與本學期大二所開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相關),20名在校進行正常學習的大二學生。開展教學的課程是大二本學年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區間閉塞自動控制。在教學試點的前期,任課老師建設了相關的課程微信群和課程專屬的微信公眾訂閱號,將學習這門課程的在校生和實習生全部納入該微信群。此外,在大學城空間中,專門開辟了針對這門課程的教研苑。一方面,校內的課程教學如期按授課計劃在大二學生中開展;另一方面,在每個學習任務講解完成后,會將該任務的內容以訂閱號的形式定期進行推送。通過這兩年的教學試點,我們對于把移動教學應用到校內教學與頂崗實習教學的這種教學形式有下面幾點體會。
1.移動設備將會越來越多地進入課堂,成為學習的重要工具
不管教育研究者認不認同,目前的事實是移動設備已經越來越多地進入課堂,成為老師教學、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對于學習信息的下達、反饋,已經越來越多地依賴移動設備。作為教師,我們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好使用移動設備開展教學的度是非常重要的。這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的深思,但是這個問題的解決必須要在實踐教學中不斷地嘗試和摸索才能得到答案,光靠理論的假設永遠只能是紙上談兵。
廣播電視大學類院校的大學物理課程所選物理知識必須要有體系,概念、規律間的邏輯體系就是教材中的知識體系,它雖然不是完整的物理知識結構,但卻是物理知識結構中的核心部分,是進一步理解完整知識結構的前提和基礎。學習概念、規律間的邏輯體系,就是要弄清各個基本概念和規律在一個整體中以何種方式結合起來的,并在基本知識體系中占據什么地位,它們怎樣決定著知識整體的功能。
一、廣播電視大學類院校的大學物理內容選擇
(一)根據專業特點選取教學板塊
由于物理學習領域相當廣泛,內容十分豐富,而且許多領域在一定意義上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因而學習中若刪去某些領域或略去一部分內容,不會影響整個學習內容的邏輯結構和學生的學習。這與數學學習內容不同,數學的學習內容一般是不容人為地做較大取舍的。所以大學物理授課內容可以根據各專業的特點有選擇地講授,如機電系各專業可以選擇力學、電學作為講解內容;生物工程類的專業重點介紹熱學、熱力學、液體、流體等部分內容。
(二)根據專業特點制定不同的課程標準
選擇了物理教學板塊后,還要在板塊里根據專業特點進行不同內容的教學側重,克服學科本位,刪除難、繁、偏、舊內容。如有的內容從物理角度來說很重要,但從專業角度來說卻是不實用、相關性不強的內容,為了避免專業上需要的可能沒教,物理課上教的可能不太需要狀況的出現,所以有必要根據專業需要再制定一個課程標準。課程標準制定時,可請專業課教師提建議,讓他們從所教專業的角度指出哪些物理知識點是他們專業迫切需要的知識,在他們建議下制定課程計劃,制定后還請他們修改。同時大學物理基礎課教師最好能參與專業方面的實驗和實踐,了解專業的教學實習和生產實習狀況,了解學生畢業后所要從事的工作領域和專業方向。在制定課程計劃時還要注意的是既要考慮專業需要,又要考慮學科需要;既要考慮物理知識的“實用、夠用、管用”,又要考慮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
二、電大類院校大學物理教學對策
(一)大學物理教學與中學物理的銜接
大學物理在力學部分的重點應放在教會學生用微積分和向量來解決物理學問題上,讓學生學習如何用向量和微積分的概念和方法來研究、處理運動學和動力學問題,利用微積分的方法來推導出他們早已熟悉的動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定律。這樣,不僅大大節省了教學時間,而且使學生清楚了解到大學物理力學課程中的新任務,也使他們對力學分析研究方法有全新更深的理解。用矢量表達物理概念和規律,既簡潔,又表示了大小及方向,但開始學生不太習慣,要使學生逐步適應。
中學物理以研究簡單特殊基本運動為主,用初等數學描述分析物理問題;大學物理以研究復雜一般運動為主,抽象性加深,用高等數學微積分思想方法與矢量代數描述分析物理問題。大學物理雖然上了一個層次,但是我們要將比較復雜的問題最終轉化為我們學習過的比較簡單的問題,這個轉化是極其重要而且關鍵的,教師一定要反復強調,使其在學生頭腦中不斷強化。例如我們求非勻強電場中的兩點的電勢差,雖然是用微積分來算,但無限分割的含義就是在分割的小范圍內認為是勻強電場,根據勻強電場與電勢差的關系求出這個小范圍的電勢差,然后求出兩點間的電勢差,微積分思想就是這個思想的體現。再如矢量,研究物理矢量時,還是將矢量在坐標系通過分解成我們比較熟悉的標量來解決的。
(二)關注物理學與專業交叉的前沿動態
講每個基本概念時可以爭取涉及一些現代物理知識的應用或介紹一些前沿的知識,使教學內容能點燃學生學習物理學的激情。如講磁場時,可以講霍爾效應測磁場,磁性材料在信息存儲方面的應用,巨磁阻效應在硬讀取硬盤信息上的應用等等。還可以通過網上查詢資料、下載科技視頻,結合學生的專業方向,以科技快餐的方式充實到課程內容中,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如可以在網上下載的《激光及其應用》這段視頻,在五分鐘不到的時間里,通過動畫形式演示了激光的原理,以視頻的形式展現激光的特性,以及激光在照排印刷、激光手術治療、激光準直、激光機械切割等方面應用的內容。要選擇一些與大學物理內容自然連接,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能激發學習興趣的主干過程和主要結論,突出其中蘊含的物理學新思想、新方法,突出介紹成果的現實意義和科研意義。在教學“度”的把握方面,應以介紹和滲透為主,注重的是思想、方法的熏陶而非繁雜公式的推導和超出學生數學水平的結論介紹。
(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展開教學
目前有大部分學生不參加物理學科的高考,使得大學物理教學面臨著學生的基礎知識參差不齊的嚴重現象,這種現象在電大類院校尤其普遍。因此在上大學物理內容時,教師需要給學生補充相關的中學物理內容。剛入學的學生,高等數學知識還不具備,即便學完了微積分,在物理上建立數學模型還是有一定困難,所以理解微積分思想,熟練運用微積分方法來分析物理對象應用要貫穿在物理教學的整個過程中。
三、結語
選取與專業聯系緊密,有結構的知識體系,作為教學內容,同時把物理學內容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密切相結合。科學合理取舍內容、安排教學,爭取在少學時的情況下保證教學內容的深廣度,發揮大學物理的基礎作用,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甘肅中醫學院中西醫臨床醫學本科專業自從2001年開設并招生以來,學生畢業前一直采用畢業論文答辯的考核方式。通過對近5屆學生畢業論文質量及答辯成績總結和分析,發現本科學生的畢業論文部分是理論探討性文章,部分是簡單病例的分析或診療體會,論文答辯偏重于對畢業生理論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價,不能全面反映畢業生對臨床技能的掌握情況,也不能很好地反映臨床實踐教學的成果,同時,這種考核方式比較簡單,畢業班學生重視程度不夠。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實習期間對臨床技能的掌握情況,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臨床實踐能力的重視程度,我們從2010年起,對畢業生畢業考核方式進行嘗試性改革,具體方式是在原有畢業論文答辯的基礎上,同時結合臨床技能考核,以檢驗學生對臨床技能的掌握及應用情況,以探求更加符合我院中西醫臨床醫學本科專業特點的畢業考核模式。
2.考核內容及方法
結合醫學教育模式,以及學生畢業后參加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現實需要,為進一步鞏固臨床實踐教學成果,課題組加強了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前臨床實踐技能的考核工作,在現有畢業論文答辯的基礎上,對2010—2011屆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學生相續進行了臨床技能考核。
2.1 動員宣傳和組織管理
分別在2屆畢業生進入實習基地之前,進行畢業前臨床技能考核的動員與宣傳,使學生帶著任務走向實習崗位,重視臨床技能的學習和知識儲備。學生畢業實習結束時,中西醫結合系統一組織部署臨床技能考核事宜,包括制定考核方案、遴選主考成員、組織考前培訓會、監督考核過程及考核成績分析等。同時,根據國家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大綱,發動全系中、西醫副高以上職稱教師組織考核題庫,系部主任親自把關,保證題庫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適用性。
2.2 考核學生范圍
中西醫結合系2010—2011屆全體畢業生,共計434人。包括:中西醫臨床醫學本科2005級154人,中西醫臨床醫學專科起點本科2008級82人,中西醫臨床醫學本科2006級134人,中西醫臨床醫學專科起點本科2009級64人。
2.3 考核內容和方式
本次考核參考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多站點考核方式。因本專業學生畢業時要進行論文答辯,同時上交20份不同病種的大病例,因此,我們不再組織臨床答辯和病歷書寫環節。結合我系學生的實際狀況,經過專家對考核方式多次分析、論證,最終決定采取最能反映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實際能力的2站式考試。第1站考試為基本操作考試,考查學生西醫臨床技能操作能力和規范程度,學生現場任意抽取2道試題,每道試題思考時間不超過5分鐘,現場演示或作答,監考教師當場給分,滿分50分。第2站考試為辨證論治考試,考查學生中醫臨床思維能力,要求考生依據中醫四診等臨床資料,進行中醫辨證分析(病因、病機、病位、病性等),完成中醫診斷、鑒別診斷、治法、方劑名稱、具體的藥物處方(藥物,劑量、煎服法等),針對病情,提出中醫預防、調護方面的措施與注意事項等,考試結束后由中醫教師根據評分標準評分,滿分50分。技能考核總分為100分,達到60分為考試合格。
3.考核結果及分析
2005級本科、2008級專升本、2006級本科、2009級專升本第1站考試平均成績分別為40.91、42.78、42.62和43.17分。第2站考試平均成績分別為31.73、30.35、31.46和32.00分。總評成績分別為72.64、73.13、74.08和75.17分。
以上考核成績顯示,2011屆總評成績高于2010屆。2011屆普通本科生平均成績較2010屆提高了1.44分,2011屆專升本平均成績較2010屆提高了2.04分。同屆畢業生專升本學生考核成績高于普通本科生。4個班共同特點為:第1站考核成績較高,平均成績達到良好(40分),而第2站考核成績偏低,平均成績只達到及格(30分)。
4.討論
4.1 學生重視考核程度有待加強
2010屆畢業生第一次進行臨床技能考核,學生重視程度不夠高,2011屆畢業生考試前準備相對較充分,部分學生向往屆學生探聽有關技能考核的方式和內容,無形中增加了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所以,考核成績總體上升。但是,總評成績上升幅度不大,則說明2屆畢業生臨床技能的掌握程度基本持平。此外,專升本的總評成績高于同屆普通本科班成績,原因在于,專升本的同學已經經歷過一次畢業和就業以及專升本考試的歷練,他們更加珍惜這種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能認真對待畢業前臨床技能考核,這一點在我系學生論文答辯時也有所體現,即專升本的同學對待論文答辯比普通本科班學生認真,論文書寫質量較好。所以,今后要進一步加強宣傳和動員工作,引起學生對畢業前臨床技能考核的足夠重視。
4.2 學生中醫辨證思維能力亟待加強
從考核結果看,學生對于西醫臨床基本操作技能掌握較扎實,對常規的檢體操作都能應付自如,考核平均成績良好。但是,中醫辨證論治平均成績只達到合格,說明學生已基本具備中醫辨證思維能力,但是,傳統中醫辨證思維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培養和提高。考核結果也提醒我們,對于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的培養方案應根據專業實際繼續進行調整,適當加強中醫經典課程學習,培養學生扎實的中醫辨證思維能力。
4.3 考核達到了以考促學的目的
以往我系畢業生只進行畢業論文答辯,大多數學生的論文書寫比較規范,認真,但也有少部分學生隨便摘抄一些文章內容,甚至從網絡上東拼西湊應付了事,只要論文答辯過關,就能畢業。我系組織的除論文答辯之外的臨床技能考核,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也增加了學習的動力,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臨床技能的熱情,達到了以考促學的目的。
4.4 為參加國家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核做好鋪墊
目前,國家已推行執業醫師考試、注冊制度,這是醫科類畢業生從業的必經之路。我們目前所采用的方案可以看作學生畢業后參加全國執業醫師考試的提前預演,學生切身體會考核的方式和難度,對其今后參加國家執業醫師考試有一定的指導和幫助。
隨著我國社會醫療保險體制改革的全面深化,以及商業健康保險的迅猛發展,市場對醫療保險專業人才的需求激增,全國各相關高校每年輸送的醫療保險專業人才總人數也在逐年增加。但遺憾的是,近些年相當一部分專業學生畢業后沒有走上與醫療保險相關的崗位,而是被動地選擇了其他行業,造成經過多年精心培養的醫療保險專業人才嚴重流失。根據社會醫療保險單位和商業醫療保險公司的反饋,醫療保險專業畢業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走上相關工作崗位后,動手能力差、適應周期長,導致用人單位新人培養成本高。
造成這一系列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一味強調理論知識的灌輸和考核,忽略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造成專業學生培養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從專業性和實踐性上來看,醫療保險專業應該被定位為應用型專業。
尤其是本科層次的醫療保險專業人才培養,不應以學術型和研究型人才培養為目的,而應定位于實踐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以滿足社會需求為專業發展目標,強化學生的相關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與實踐能力。其中,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然而現有的醫療保險教學模式長期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多數院校至今仍主要側重于書本理論知識的傳授,實踐教學極為薄弱。
1 醫療保險專業本科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缺乏實踐操作能力強的專業教師、實操指導性強的教材和模擬軟件。
(1)缺乏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專業教師。
首先,目前大部分醫療保險專業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由于目前的就業問題嚴峻,很多醫療保險專業的畢業生都選擇通過繼續深造以留在高校, “躋身”高校教師行列。
因此,這些教師是沒有在專業實際部門工作的經歷或實踐的,雖然具有很高的專業理論水平,但是實踐領會與操作能力則明顯不足。在這方面,國外政界和教育教師界人力資源的自由流動為專業教育實踐環節的師資問題提供了較好的解決通道。[1]而在我國,由于體制原因、學歷要求等,有實踐能力的人才或有政策實踐的專家由于沒有高學歷而無法從教。
其次,醫療保險專業的交叉性造成了教師專業能力與實踐教學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醫療保險需要教師既具有扎實的保險專業知識,又具有深厚的醫學底蘊。而某些院校醫療保險專業教師主要來自臨床醫學專業,這些教師有著深厚的醫學知識,但只有少數教師有過保險公司實踐經歷,多數教師對醫療保險專業知識了解有限,缺乏醫療保險的實踐經驗;另一個極端是,專業教師都來自于金融保險專業,有著深厚的金融保險學功底但缺乏一定的醫學知識。這些教師都很難將醫學知識和醫療保險實務有效結合。
(2)缺乏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教材和模擬軟件。
目前,醫療保險專業的核心課程中一般涵蓋了保險學、醫療保險學、社會保障學、人身保險學、健康保險學、醫院管理等課程。這些課程教材數量多,更新速度快,但是偏重于理論知識的介紹和管理條例的羅列。有些教材雖然名為“××理論與實務”,但是實務部分一般僅陳述某省市的醫療保險政策或者某商業醫療保險公司的條例、細則,缺乏實際操作內容的介紹和指導,缺乏相關案例的討論啟示與實踐延伸。
此外,醫療保險專業在許多高校并未配備實驗室或者與其他專業共用實驗室,并且各大高校在醫療保險實操模擬軟件的引進和開發方面投入過少。
1.2 缺乏專業教育基地和實踐教學基地。
由于醫療保險專業的特殊性,其專業教育基地和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目前,醫療保險專業理論教學體系發展較為完善,而實踐教育教學體系建設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其主要表現就是缺乏專業實踐教育教學基地。學生在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后無法在實踐中得到進一步的認知和領會,這是各大高校普遍面臨的問題。專業實踐教育教學基地的匱乏造成了培養出來的學生理論知識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理性認知和感性了解與實際情況存在較大差異,從而造成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較快地適應市場發展和需求。
1.3 實踐課程設置層次不清、實踐內容缺乏連貫性和遞進性實踐課程教學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必須按照教學發展的規律循序漸進地開展組織實踐教學,為學生提供相互承接、相互聯系的實踐課程。然而,現在部分高校開設的實踐課程沒有統一的、相互聯系的、遞進的、完整的實踐計劃和安排,造成教學混亂的局面,實踐課程教育的重點容易被學生和教師忽視,造成實踐課程被“混著過”,這些不利于實踐課程核心價值的體現和拓展,進一步造成了學生應付實踐課、教師胡亂安排實踐課的現象。[2]為了進一步培養符合市場要求的復合型人才,各大高校紛紛開設與醫療保險業相關的實踐課程,如去醫院醫保科、商業保險公司等實操性實習單位熟悉相關專業崗位的職責及辦事流程,開展醫保政策實操手冊的學習,進行數據處理軟件的上機實驗等。而這一類的實驗操作課程由于沒有統一、完整的教學安排,大部分支離破碎、流于形式,實際教學質量并不高,也未達到預期的目的。
2 醫療保險專業本科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設計思路。
2.1 醫療保險專業本科實踐教學應具備的條件。
(1)“雙師”隊伍建設。
醫療保險專業教學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傳授,同時包括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要求授課教師既精通醫療保險專業理論知識,同時又要熟悉醫療保險業務,如醫療保險產品分析、醫療保險計劃設計、醫療保險核保理賠、醫療保險產品營銷等。然而,由于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的雙重壓力,一般的專職教師很難達到這樣的要求。所以,在師資配備時,可以考慮安排“雙師”教學,即醫療保險專業理論課程部分由專業教師承擔,而實訓教學,尤其是課外實訓教學部分由保險公司相關專業人員負責。[3]“雙師”教學既有利于專業教師專心負責和深化理論教學、從而減輕壓力,也有利于讓學生接受一線專業人員最直接、最權威的指導,親身體驗醫療保險實務操作流程,加強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避免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另外,各院校要考慮培養具有“雙師”特征的專業教師。例如,將現有的專業教師分批送到相關崗位去接受一定時間的培訓,回校后便可勝任醫療保險專業相關課內實訓教學活動的開展,同時也有利于避免完全依賴外界師資力量的尷尬局面。
(2)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社會醫療保險實踐教學可以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建立校內實踐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在校內通過對現有資源的整合利用,建立包括實訓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進行崗位模擬、現場討論、計算機模擬操作等教學。在校外,各大高校應當積極與企事業單位(如醫院醫保科、政府醫保局、商業保險公司等)、民間團體(如醫療保險協會等)合作,將其建設為長期實踐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去參觀、學習和交流,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實物參與度和社會問題認知程度。另外,還應當聯系相關企事業單位,了解相關單位在未來發展的知識需求和人才需求,根據市場需要培育滿足企業發展目標與學生發展目標的人才。此外還應加強與外界交流,建立多種渠道,及時為專業學生提供更全面的市場信息和社會信息,以便學生在大學四年的時光里做出更好的安排和計劃。
(3)實踐教學資料的準備。
實踐教學需要有與之相配套的實踐教學指導教材、實踐模擬操作軟件等資料。體現出各部分實踐教學的目的和要求、實踐的方式及手段、實踐教學效果的考核和評價辦法。根據需要編制實踐教學指導教材一部,教學軟件可以通過外購或其他途徑取得。
2.2 醫療保險專業本科實踐教學的形式。
(1)課堂實踐教學。
醫療保險專業本科課堂實踐教學內容分為基礎理論和基本制度兩個部分。在介紹基本理論知識時,由于側重于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可以采用案例討論的形式進行,具體形式可以小組討論,也可以雙方辯論的形式進行;在基本制度運用階段,其實踐內容應側重于加深學生對基本制度的理解以及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這部分內容著重培養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基本的工作能力。因此,在內容設計上應能夠體現社會醫療保險職位的特點。可以按照醫療保險的職位設計實踐內容,在實踐過程中運用模擬實際職位手工操作與軟件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4]具體做法是:提供固定場所建立模擬職場和實訓室,引進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制度進行課堂教學企業化管理試點,裝備模擬保險流程各環節的專業教學軟件。
(2)校園實踐教學。
在學校模擬保險企業等開展有關活動,培養學生的保險文化和職業素養。組織辯論會、演講會等,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公關能力,培養其團隊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增強學生獨立處理問題和適應保險市場的社會競爭能力。通過各種公開和內部的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知識競賽,普及相關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5]還可以組織專業學生在校內向同學開展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政策咨詢服務。
科研和創新活動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競賽也是醫療保險專業本科實踐教學的一種形式,是實現創新教育的有效載體,是展現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平臺。[6]科技競賽特別是國家教育部等主辦的學科競賽,對于推動醫療保險專業教學建設和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與科研的結合,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協作精神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等諸多方面具有積極意義。醫療保險專業要倡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挑戰杯”、“新苗計劃”、“未來學術之星”等校級大學生科研課題、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等各類科研比賽項目。
(3)社會實踐教學。
校外綜合實習部分結合學生畢業實習進行。
目前,醫療保險專業社會實踐中的醫學實踐未受到足夠的重視。醫療保險專業開設醫學課程是專業工作的需要,但實際教學中總認為知道一些臨床醫學知識即夠用,忽視臨床操作技能訓練。因此,作為一個完整的校外實踐,醫院臨床實習是必不可少的。醫療保險專業本科的社會實踐部分應建立醫院臨床實習和保險公司、醫保部門“雙實習”制度。[7]社會實踐教學的具體做法是:根據醫療保險專業的課程特點可以選擇醫院、醫保中心、商業保險公司作為其校外實習基地,由實習單位教師指導學生從事具體的工作。其內容應體現社會醫療保險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一般按照實際的工作程序安排實習的內容,以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為主,具體內容和程序可與實習基地教師合作確定。力求使學生在實習期間有良好的實習效果,獲得實習單位好評,為畢業生就業創造條件,實現實習后直接與實習單位簽約就業。
(4)各實踐環節可以相互聯系、相互滲透。
實踐教學課程設置應當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按照不同年級學生的能力特點和專業知識水平進行安排,可將醫療保險專業理論教學環節、實踐教學環節、畢業論文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專業認知實踐、課程實踐教學、獨立實驗課、專業課題調研課、相關職業技能培訓、畢業實習等形式,開展課內外相關實習課程,課程內容層層遞進、相互聯系,形成整個專業實習課程整體流程,培養出實操能力強、學習能力強、專業與市場對口的學生。[8]
1)理論課程與實踐結合。如《社會調查方法》這門課主要由操作性和綜合設計性實訓項目組成。綜合設計性實訓項目要求學生完成一項實驗課題,主要目的是運用所學理論知識,針對醫療保險改革中的熱點問題,設計問卷并進行統計分析。每學期的第 1 周布置下去,第 1 7 周上交,學生可自行組成小組、自行選擇課題方向、設計問卷、發放和回收問卷、做統計分析,最后撰寫實驗報告。
2)畢業論文與實踐的結合。如:承擔了校級科研項目的同學,由于有科研項目任務,因此會組織其他學生作為小組成員,利用暑期或平時的實踐課程進行問卷調查,然后進行統計分析,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和對策,最終各位小組成員完成這個項目的子課題并分別作為各自畢業論文的選題,從而較為成功地將學生科研與畢業實習、畢業論文有機結合起來。
2.3 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對課程的考核應當體現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兩個方面。可以結合課堂內外的教學采用“過程評價+考試考核”綜合評價模式,考試考核學生對醫療保險學基礎理論、基本制度的掌握情況,其中過程評價主要對學生活動過程中綜合表現情況進行評價,可以根據具體的內容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在評價過程中,可以選擇相鄰兩屆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結果進行對照,以此來評價其教學效果。
3 結語。
一個完整的醫療保險專業本科實踐教體系應包括實踐教學條件、形式和評價,而開展該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研究,將有益于全面實現專業教學目標體系,并為教學條件和實踐管理提供較為具體的科學指導。充分挖掘醫療保險專業實踐教學內容,擴展實踐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計劃中的比重,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使課堂實踐教學、校園實踐教學、社會實踐教學相互補充,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有機的整體,為學生能力的拓展和將來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杜樂勛,張文鳴。2007 年中國醫療衛生發展報告[M].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59-60.
[2] 況成云,楊江林。公共事業管理醫療保險專業學生的素質[J].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l(8):478-511.
[3] 藤航。我國本科醫療保險專業的課程設置及教學安排[J].西北醫學教育,2002(3):10-11.
[4] 袁杰,鄭先平,等。我國醫學院校醫療保險專業建設的理性思考[J].中醫教育,2007(1):11-13.
[5] 鄭先平,劉雅。對健康保險專業核保理賠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7):86-88.
Reform and practice on chem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
Yang Ronghua, Cao Xiaoqun, Cheng Yueshan, Wang Hai, Wang Fang, Liu Xin
Taishan medical college, Tai’an, 271016, China
Abstract: Starting form the curriculum, test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experimental teachers and other aspects, explor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reform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s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 with chemical experiment platform. Build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practical skills and innovative ability.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m to meet the needs of high-quality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construction advanced equipment, resource sharing, open environment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servic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s, and training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personnel of “thick foundation, wide caliber, emphasize practical, pursuing innovation”.
Key words: chemical experiments; platform; experimental curriculum;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 reform
2010年9月,我校化工學院將化工原理實驗室和化工專業綜合實驗室劃歸化工專業教研室管理,邁出了化工專業教學改革的關鍵一步。為充分發揮現有資源的功用和進一步完善實驗室建設,加強化工專業實驗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參照“化學化工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成功經驗,從課程體系、實驗內容、教學方法、師資隊伍4個方面對我校化工專業實驗平臺建設、實驗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革和建設,著力提高化工專業實驗教學質量,取得了顯著成效。
1 化工專業實驗教學課程體系
培養創新型應用人才,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具有創新性、實用性的實驗教學體系,以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化學實驗基礎及技能訓練的前提下,設置“基礎訓練、綜合設計、創新研究、仿真與計算機應用”4種實驗類型,形成體現化工專業特色的“一體化、多層次、開放式、重基礎、求創新”的化工專業實驗教學體系;并從“化工原理實驗—化工專業綜合實驗—化工仿真與計算機應用訓練—創新性研究實驗”4個方面構建和管理實驗室。
化工專業實驗教學課程體系(以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為例)(如圖1所示)。
圖1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2 化工專業實驗內容
根據化工專業實驗教學課程體系的規劃,本著“重視基礎訓練,加強綜合,突出設計和創新研究訓練”的目的,對每一階段的實驗教學訓練在基礎實驗訓練之上,增加綜合設計性、研究性和自助式實驗內容,以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探索、訓練學生科學思維方法,引導學生創新,充分體現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創新性實驗內容建設。擬開設的主要實驗課程和所選實驗內容包括:
2.1 化工原理實驗
對化工類專業學生,化工原理實驗課程以單元操作中的流體流動與輸送、傳熱、精餾、吸收、萃取、干燥、過濾、蒸發、結晶等傳質過程為主線,實驗設備及裝置能夠開設基礎訓練性、綜合設計性和創新研究性3類實驗項目24個,其中基礎訓練性實驗5個,綜合設計性實驗13個,創新研究性實驗6個。在基礎訓練性實驗基礎上,根據學時要求和第二課堂形式,通過自主設計、綜合搭配化工過程實驗裝置,以必做和選做結合的方式,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創新研究性化工過程綜合實驗。上述實驗項目中必做實驗8個,選做8個,其他實驗項目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利用第二課堂、開放實驗室、科技創新項目等形式選擇。
2.2 化工專業綜合實驗
將化學工程與工藝相關核心專業課程的實驗內容,綜合歸類為化工專業綜合實驗,單獨設課,其內容以熱力學基礎數據測定、傳質數據測定、化學反應工程實驗技術及設備、化工分離技術及設備、化工工藝、計算機數據采集與控制等實驗為主,能開設綜合設計性專業實驗項目25個,其中必做項目15個,選做項目10個。通過實驗方案的擬訂、實驗方案的實施、實驗數據的處理與評價,綜合應用相關專業知識進行綜合、設計類實驗,目的是應用所學專業知識,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2.3 化工仿真與計算機應用訓練
為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采用化工過程及單元操作仿真實訓方式,不僅使學生領悟到單元操作的核心,也可以使學生進行模擬和控制可能的化工工藝及優化操作,實現工廠現場無法實現的環節,同時可結合生產實習進一步得到訓練。借助計算機在化工生產中的應用,結合相關專業知識訓練化工過程設計軟件應用、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化工過程與系統模擬優化等環節,為將來從事化工設計、工程實踐打好基礎。現有設備、裝置及軟件能夠開設11個訓練項目,其中必做基礎訓練項目6個,選做綜合訓練項目5個。
2.4 創新性研究實驗
堅持教學、科研與新技術應用的有機融合,將教師的特色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驗教學內容,將部分畢業環節的課題實驗訓練與專業綜合實驗融合,開發創新性、研究性實驗,充分體現化工專業綜合實驗訓練和科研訓練,現有10個創新研究性實驗項目供學生選擇。另外,每年有十多個項目采用開放實驗室的方法,結合大學生科技創新計劃,鼓勵學生開展科技創新項目訓練。
3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
3.1 開放式實驗教學與第二課堂活動
為激發學生對實驗課的積極性,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解決實驗裝置套數少、實驗人數多的問題,化工專業實驗平臺實施開放式實驗教學,并開展多種形式的第二課堂活動。對基礎訓練部分的實驗采用分組集中實驗的方式,將每班學生分成3~4個大組,每組15~20人,安排不同的時間進行實驗。實驗時再將每組學生分成3~4個小組,每小組4~6人,同時開設幾個實驗,各小組輪流進行實驗訓練。對于綜合設計性實驗,要求學生提前選好所做項目,預習并準備好實驗內容,在指定的時間內有計劃地進行實驗。
創新研究性實驗,多來源于教師的科研課題或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選題,跟隨指定的指導教師進行實驗。重視引導學生參加研究項目實踐,一方面,教師積極參加科研,從科研工作中選出學生可以參與的項目;另一方面,有效地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研究實踐中來。創新研究實驗按照選題、文獻檢索、設計實驗方案、實驗、撰寫論文或實驗報告、報告答辯會的順序進行。
在課外時間,實驗室向學生全天開放,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新意識培養提供空間,為大學生科技創新計劃提供訓練場所;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引導優秀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和節假日進入教師的科研課題組,使學生盡早接觸本學科最前沿知識,得到科研訓練。
3.2 化工實驗課與化工設計相結合,體現工科特色
為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和工程設計能力,充分利用化工專業實驗平臺,在工程實踐教學過程中,借助豐富的實踐教學資源,通過一系列教學安排,使學生除學習各種工藝知識,掌握各種工藝方法外,還可以培養嚴謹的科學作風,增強綜合素質。例如,將部分化工實驗課與化工設計相結合,通過化工實驗課,讓學生全面掌握某一單元操作或化工過程的實驗基礎理論與技術、實驗裝置的使用、實驗技能及科技小論文的寫作方法;在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化學反應工程課程設計及化工設計中,結合某一單元操作、某一裝置或化工過程,訓練學生的設計能力。也可以將兩者直接結合,給出某一化工過程,先進行流程及裝置設計,然后根據設計的數據進行實驗操作驗證,最后分析討論及對設計或實驗裝置進行改進(如乙酸乙酯的合成及精餾實驗)。這種有機結合的方式,能將多種知識及能力訓練綜合運用,使學生印象深刻,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3 采用多種現代化手段輔助實驗教學
針對學校開設的實驗項目,動員教師開發和研制適合學校實驗教學特點的集實驗原理、實驗流程、實驗演示、實驗結果數值計算、誤差分析及實驗綜合思考為一體的多媒體教學軟件,或實驗操作過程錄像,如精餾、吸收等,提高教學質量。使用與實驗裝置配套的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引導學生掌握實驗設定、軟件使用、數據處理等技能,為將來應用現代化生產裝置打下基礎。
借助化工仿真軟件和化工過程模擬計算機軟件,開展化工裝置及過程自動控制模擬操作訓練或對化工設備、過程進行模擬、設計、計算等,彌補實習過程現場無法操作的不足,也為將來從事化工過程模擬或設計起到訓練作用。
3.4 開展實驗競賽活動
化工專業實驗平臺每年舉行1次全校規模的化工原理實驗競賽,以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強化實驗技能,培養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同時,在實驗競賽中加入實驗流程設計、設備設計訓練、數據處理等環節,起到綜合訓練的目的。組織學生參加2年1次的全省或全國大學生化工實驗大賽,拓寬學生視野。
3.5 建立多元化實驗考核體系
化工實驗考核方式,采用平時單元成績累計計分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的多元化考核方法。平時單元實驗按基礎實驗和綜合設計實驗制定相應的評分標準,客觀記錄學生的實驗預習、基本操作、實驗結果、實驗報告和綜合素質等環節的成績;期末考試采用筆試加實際操作2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基礎訓練實驗占50%,綜合設計實驗占20%,期末考試占30%。
基礎實驗階段評分依據:實驗紀律和秩序、預習和回答問題、基本操作規范性、實驗記錄規范性、實驗數據及處理正確性及實驗報告等。綜合設計實驗階段評分依據:文獻調查與總結、實驗方案、實驗操作及實驗報告等。對于創新研究實驗,可根據實際情況,單獨考核。
4 制度和教學隊伍建設
要提高實驗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必須建立現代化的、高效運行的管理機制并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在管理機制和制度方面,做到“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教學帶頭人和科研帶頭人,教學成果與科研成果,教學研究項目與科研項目”一視同仁,以調動和鼓勵教師參與實驗教學工作,提高實驗教學的師資素質。在實驗室設置教學重點崗位并實行競爭上崗;建立健全青年教師培養制度,在教學與科研實踐中培養梯隊。加強“實驗課教學團隊”建設,實施實驗室主任負責制。實驗課教學團隊設立實驗室主任(教師)、相對固定的教師和實驗室管理人員,并按照專職教師:實驗技術人員:兼職任課教師為1:3:6的比例配置師資隊伍。
5 化工專業實驗平臺建設展望
化工專業實驗平臺建設要進一步發揚自身特色,優化實驗教學體系,深化實驗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改革,延長校內工程實踐教學的時間,彌補工業實踐難以到位的現狀,從整體上優化實踐教學的安排;要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教師必須先具備工程實踐能力,要繼續深化實驗室管理體制改革,提升實驗教師隊伍的水平,建立一個高水平的教學團隊;加強實驗教學平臺與企業的交流與合作,推進產、學、研一體化改革,為進一步建立中試實驗基地和產業化生產服務;建立“以人為本、有利于實驗室開放和實驗教學的文化環境”,激發學生實驗與科研興趣,培養實驗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善于協作。
二、教學理念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目標的設置、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應用、課堂形式的組織、對學生的關注、對課堂的把控、課后的總結分析等等,每一個環節都影響著教學的效果,而這些都與教師的教學理念有關,可以說,教師的教學理念決定了教學的整個過程。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是承載教學理念的載體,是教師教學理念的外在表現形式;教學理念是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內在實質,依托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反映出來。有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就有什么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什么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就反映了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延續了一個多世紀的傳統的外語教學法,即語法翻譯法,受當時機械語言學的影響,認為教師是外語課堂的中心,主導整個課堂,教學應以教材課本為導向,教學內容圍繞課本展開。教學形式上,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聽教師講解。這種授課方式使學生掌握扎實的語法知識,擅長分析和理解長句、難句,培養學生的翻譯和閱讀能力,但卻忽視了外語口語能力的培養,也較為枯燥,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為克服語法翻譯法的這些弱點,產生了直接法。直接法即直接學習、直接理解、直接應用,認為語言與客體應直接聯結,因此,課堂上,教師通過動作和圖片等方式直觀的解釋句子和詞義,課堂上將母語排除在外。由此可見,教師受不同的教學理念的影響,所采取的授課形式和內容都有所不同。目前,隨著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的發展和完善,人們認為應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形式。認知主義者和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生的學習是其在腦中主動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知識體系是以已學描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為基礎,彼此聯系形成的,因此,學習應聯系已學知識,從已學知識到新知識,從熟悉到陌生,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此外,他們還認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才是最有效的學習。基于此,教師在教學內容上不僅注重相關已學知識的導入,而且重視相關知識的傳授,擴展課堂教學內容;形式上,也不在局限于“教師一言堂”的傳統形式,而是更多的讓學生參與課堂,如討論式、小組式、兩兩合作式等。但正因為如此,教學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就是擺在教師面前的另一個難題。
三、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的統一
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統一指的是: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在一定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以教學效果為導向,采用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形式組織課堂,完成教學內容的教授。可見,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統一的標準包含這幾點:第一,教學目標的實現;第二,突出的教學效果;第三,教學形式適應教學內容。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是重點。作為教師,應清晰明確每堂課的教學目標,一堂課教師要教授什么,要教授多少,學生要掌握什么,掌握多少,都需要進行統籌規劃,循序漸進,而后根據所要教授的教學內容來確定課堂授課形式。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都要根據教學目標來確定,才能完成教學任務,否則一切不過是空談,未完成教學目標的課堂絕對是失敗的課堂,無論他講授多么的出彩,形式多么的有趣。突出的教學效果是目的。教師在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后,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實現最終的教學效果,理想的教學效果是教師采用多樣的有趣的教學形式教授教學內容,完成教學目標。因此,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都是為了最終的教學效果。教學內容決定教學形式,教學形式適應教學內容。教師依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而后根據教學內容選取適當的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是實質,教學形式是教學內容的外在實踐,因此,教學內容決定教學形式。而教學形式多種多樣,選取何種教學形式,既受教師本身能力和經驗的限制,更受教學內容的限制。空有形式,授課內容反而退居其次,是本末倒置的做法;然只有枯燥的授課內容講解,而無吸引學生主動學習的形式,同樣受人詬病,學習效果讓人置疑。所以,教學形式的選取要以適應教學內容的教授為前提。如語法的教授,大多采取歸納或演繹法,這是教學內容決定的。而語法講解后的鞏固練習卻不局限于書本或翻譯等傳統方式,可以采取游戲、小組練習、小競賽或利用圖片、影像、幻燈片等現代多功能教具,豐富課堂形式,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這樣的趣味練習過多或過度娛樂化,而忽視語法本身的練習,只會適得其反,這要求教師做到課前計劃、課堂把控和課后反思,在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關系的處理上找到平衡點,做到教學內容為主,教學形式適應教學內容。
四、教師能力的培養
教師恰當處理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的關系,與教師本身的能力培養和經驗累積是分不開的。教師能力的培養不僅包含專業知識的培養,也包含教師人格魅力、教育能力、課堂組織能力、教學法能力等多方面的內容。第一,專業知識能力是教師基本能力。教師對所教授的教學內容理解清晰透徹,脈絡分明,體系完整,才能呈現給學生清晰的認識。第二,教學法能力的培養。對教學內容的把控,教學形式的選取和使用,是對教師教學法能力體現。一個具有較強教學法能力的教師會綜合考慮課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堂反饋和學生情況等多方面,采取最適當的教學形式,使其適應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能力,刺激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第三,教學經驗的積累。理論轉化為實踐是一個過程,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在實踐中反復試驗,最終達到教學內容與形式的平衡與統一。這樣的經驗積累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最后,教師人格魅力的培養。這既來自于教師性格,更多的來源于教師對教師崗位、教學事業以及學生的熱愛。一個熱愛教師崗位、教學事業和學生的教師會主動探索和實踐各種教學形式,擴展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