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6 14:58:1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數學學習的感悟,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是兩個轉化過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識結構向學生的認知結構轉化;二是由學生的認知結構向智能轉化。這種轉化過程只有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才能實現。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是沒有辦法學會數學的。因此,數學教學應力求體現知識拓展的階段性,讓學生經歷嘗試、假設、操作、探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動,調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心態,使數學學習成為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內在需求和追求。如“一位數除兩位數,除整百整十數”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口算“60÷3= 15÷3= ”有了“好算”的體驗后,再讓學生猜想自編好算的除法式題“80÷4= 60÷2= 90÷3= 40÷2= 24÷3= 18÷6= 12÷4= 48÷6= 72÷8= ”這一極富挑戰性的活動。在學習中,我多次組織學生進行猜想活動,并不在于學生是否能猜想出正確的結果、結論,重要的是通過猜想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并使學生從中學到探究知識規律的科學方法。從而使學生發現“75÷3= 65÷5= 84÷4= 42÷3=”的多種計算方法。而學生對口算的感悟過程是思維不斷深入,不斷發展的過程,是主動建構自己知識結構的過程。學生享受到探索活動的樂趣,對枯燥無味的口算也會產生了濃厚興趣。因此,在進行數學規律探知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大膽地讓學生進行猜想。
2、實踐探索,在操作情境中“體悟”學習。
數學學習只有通過學生的探索、發現,在發現中體驗認知、情感、技能、態度,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數學學習。讓學生自己去參與數學活動,在動態的過程中感悟知識的生成,從而在這些過程中獲得積極良好的體驗。比如,在《什么是周長》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初步理解“周長”的概念,我設計了(1)比一比、畫一畫、評一評三個環節,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感知周長。讓學生在比較中給圖形分類,揭示封閉圖形與非封閉圖形。這樣,抽象的數學知識有了媒體的直觀演示,便于學生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交互使用,發展了思維能力。請同學評一評,并指出所畫圖形的周長,使學生獲得一種滿足感,進一步體會到在同一平面內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2)通過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體驗周長。這樣,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過這些活動,拓寬了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初步認識周長的意義,體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教師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經歷實物操作,再到畫圖表征,充分體驗周長的意義,并感悟周長的實質。激起學生的思維振蕩,放射出欲罷不能的情感元素,從而使學生有的放矢地展開學習討論。
《新課程標準》也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面對新的問題,雖然沒有現成的經驗,不同的學生也能依靠各自的知識能力形成對問題的解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發現,在發現中加深對圖形周長的感受、體驗。
3、溝通聯系,在遷移同化中“體悟”學習。
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反復強調: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讓學生本人把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與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以往我在“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中先讓學生把一個蘋果或蛋糕平均分成2份,引導出“1份可以怎樣表示”。在學生無法用整數表示分得的結果時再引出分數。顯然這種教學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建構完整,牢固的數學知識,不利于學生面對問題、主動搜索、溝通聯系去解決問題。
學習的本質是學習者用已有的經驗來解釋同化新知的過程,也是未知與已有的經驗之間建立實質性聯系的過程。現在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首先讓學生用1、2兩個數字組成盡可能多的算式并計算出結果。這一開放的教學情境,有效地溝通了數與式之間的內在聯系。在學生探究“1÷2是什么意思”時,老師巧妙地提供8÷4、4÷2這兩個算式。學生借助它們,通過類比思考,發現了1÷2與8÷4等算式的本質聯系。這樣的教學善于把握學生學習的挈入點,引導他們著力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學生在捕捉聯系,發現竅門的“頓悟”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經歷著知識經驗的遷移與同化,認知矛盾趨于平衡,認知結構得以拓展。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獲得知識,又發展思維,同時也在解決問題的成功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4、引導深究,于反思總結中“體悟”學習。
我認為學習者必須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自我監控,自我檢查,以診斷和判斷自己在學習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設置的目標。通過反思,讓學生把解決問題的思維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定的認知策略,學到數學思想、方法,從而提高認知能力。我認為課堂上教師應“導在所當導,放在不得不放處”。上面的教學中,當學生暴露口算除法有多種想法時,教師創造性地提供了一個變式,讓學生深究,從而強化對口算方法和轉化思維的認識,又孕伏了優化的策略思想。這樣的課堂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學生的主體建構。
關鍵詞:數學;教育;感悟;認知
首先,我想說數學無所不在,生活中無處不應用著數學,不只是單純的計數以及算賬,數學更是與思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記事起,第一次入門應該是在小學一年級時候數學老師的教導中,開始了解數學,懂得了數學的重要性,更是明白了學習數學有著怎樣巨大的幫助。在不斷的接觸和運用中對數學越發感興趣,這也是我大學選擇數學這個專業的主要原因。從最開始的十以內的加減法到后來的算術題,父母都能感覺到我對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感覺到我學習數學得心應手的一種狀態,從小時候的奧數班到后來選擇理科都是基于這樣的原因,我可以毫不猶豫的說:“我是真的愛這一門課程。”
下面講一下我學習數學的幾點感悟。
從小學時老師對于我的教導就使我懂得了學好數學的重要性。那時期末考試第一次將一百分拿回家,父母相當高興。后來流行起報奧數班,在父母都沒有意識的情況下我主動和母親說我想報班。對于父母來說,孩子想要學習多少錢都愿意花,上午說的,下午便帶我去奧數班報名。在此也非常感謝父母的支持,雖然當時家里家境比較貧寒,但是母親義無反顧的讓我去學習。一個好的環境對于學習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因此在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學習成績有了顯著的提高,數學更是從來都沒有低于九十五分。
后來上了初中,進了全城區最好的班,班中高手云集。那時我記得有的同學說男生在理科上有天生的優勢,比較好笑的是班里女生幾乎都很認同這一點,甚至老師教育一些學習成績相對比較差的男同學時候也是說某某女孩學的那么好,你一個男孩子腦袋這么好怎么能如此差勁等等,當然我也沒少當老師的激勵人物。當時我記得在八年級時老師在一次數學小考時候說了一句話讓我一顆不服輸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那一次我考了全班第二,第一是一個男孩子,老師拿著我倆的試卷與其他人對比,之間說了一句話,原話是這樣的:“其實男孩子在理科上的學習能力是要比女孩子強的,也不知道為什么,歷年男孩子整體要比女孩子理科的成績好一些,所以趙金榮同學已經是相當優秀了。”或許老師的話是當時對我的一種認可,可是我卻不能理解,同樣是學生,為什么大家都會那么理解呢?我不服輸,在以后我更是對于數學加大了學習力度,在九年級的最后一次月考,我終于如愿的考過了那個男孩,但是內心卻在想,有什么意義,當時偏科是有一些,導致只有數學比他高倆分,總分卻要低一些,最終說服自己的理由很堅定,我數學比他強…
中考其實并不是很理想,但是在父母的幫助下再一次進入當地重點高中,班里有本地的同學也有有外地的,各個班更是群雄并起,學習壓力可想而知。公認的最難最煩最頭疼的科目就是數學,也是因為這樣很多同學在分文理時選擇了學習文科,當時我進了理科的一個中等的班,按當時母親的說法應該是實驗班里比較差的一個班,其實反過來想想,班的好壞按當時人們的說法應該是決定于授課的老師。高中不同于初中,競爭環境相當激烈,但是我從未放棄,雖然不是全校前幾名,但也在全校前100名之內,整個高中三年里,對于數學的執著從未減弱,更是被數學的奇妙深深的吸引著,期間數學也有過全校前幾名的時候,但是奈何大神在民間,更多的是驚訝于一些奇才的解答方式,有些時候讓你耳目一新,實為感嘆。
到后來高考,依然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數學專業,這個選擇與小學時候老師的啟蒙有密不可分的原因,如果當時不是老師的詳細講解和毫無保留的付出,或許現在的我完全是另一個樣子,所以我堅定的選擇了數學。
第一次回家母親檢驗我的學習成果的方法是教弟弟數學,當時弟弟正在讀高中,男孩子比較貪玩,弟弟更是將貪玩這倆個字解釋的淋漓盡致,常常使母親犯難,但是弟弟的頭腦卻是相當好的,在母親的威逼利誘下弟弟終于拿出課本向我“求教”,好笑的是當時我為了激勵弟弟居然把中學老師說的天生優勢說給弟弟聽,弟弟也是莫名其妙的有了動力,母親知道后也非常高興。再后來我在閑暇時間找了兼職做起了家教,當然也是輔導小學和初中的數學,雖然每一次拿到的錢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卻為自己的舉動感到非常自豪!
數學學習心得感悟1一、嚴格要求,培養良好習慣。一年級知識講授內容不太多,關鍵是養成習慣的培養。課堂上應重點抓學生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磨刀不誤砍柴工,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課堂教學就會得心應手。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
新課程實驗教材注重了兒童心理學,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對任何事物的興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如杜曉夏老師的《垂直和平衡》就創設一個學生非常直觀的情境引入教學內容,這一直觀的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的活動,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動地探索、發現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二、學習內容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于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小數除以整數》時,老師以自己逛商店買蛋糕入手,引導學生去找解決問題,這樣使學生對學習不陌生,又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三、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
1、重視操作活動。
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于"學玩"結合的活動中,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如杜老師的《垂直和平衡》中安排大量的動手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在折一折、畫一畫、擺一擺中認識感知平行四邊形的形狀。
2、重視游戲活動。
愛做游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小學生通過游戲能激發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欲望,積極主動地學習。
3、關心學生,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我會將學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數學學習心得感悟2青島版小學數學培訓結束了,如果要說學習體會的話,那就是學習到了許多教學的方法,解決了一些在教學中的困惑,受到了較大的啟發。學習到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同時也是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課,感覺受益匪淺,收獲頗豐。
1.要懂得欣賞與愛的藝術。
作為一名教師只有會欣賞孩子、愛孩子,才會贏得孩子們的愛與尊敬,“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生動、幽默的講解,新穎、獨特的教學方式。孩子們那發自內心的笑聲,亮晶晶閃爍著求知欲的眼睛,下課后意猶未盡、戀戀不舍的表情,就是對教學的評價。要讓孩子們真正的喜歡,真正地想要學習,真正的想要跟隨老師進入那奇妙的知識殿堂。
2.營造具有吸引力的學習背景。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數學教學情景的創設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力形式,能充分調動學生學數學的“情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的思維進入狀態,并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內容中的情感,使他們的數學學習變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3.給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空間。
這樣才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利于學習能力的提高。每節課的教學力求做到:先嘗試后講解,先猜想后驗證,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用數學的眼光去思考、去傾聽、交流、歸納,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動力,獲得可持續性的發展。數學老師應著眼于方法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等各方面的訓練,而不能只盯著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學中關注了、注重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性,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培訓結束了,我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因為小學數學教師應具備數學思想、數學意識、數學精神和數學美感等品質,才能將數學知識生動形象地傳授給學生,以達到教學的高效率。而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并勇于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我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有所收獲,有所感悟的。
數學學習心得感悟3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一節課,使師生的生命有了怎樣的變化;收獲了那些知識與思考;獲得了怎樣的身心體驗,是考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三個重要指標。客觀地說,師生從走進課堂到走出課堂,總要發生一些變化,收獲一些東西,好像每節課都是有效的。但是課堂的有效程度是很不一樣的,有的課堂能對師生產生終生的影響;有的課堂只給學生留下一些機械的記憶,日積月累的差異就導致人的素質的差異,人的生活狀態的差異。因此,每一節課的效果都不可忽視。
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教師都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關這方面的文章也有很多,從我的經歷和體會來說,我認為最重要的有以下三點。
一、教師要有吸引學生的本事
首先要放正心態。當我們拿著教案走進課堂時,如果心里想著:我講課來了,學生必須坐好認真聽我講課!那么這節課一定不會太精彩!如果你微笑著走進課堂時心里想:我和大家一起學習來了,我一定讓我們每個人學得愉快。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半。人坐在飛機上和坐在自行車上想問題角度是不一樣的,老師站在講臺上和走進學生中間想問題也是不一樣的。因此走進課堂時,就要把自己的角色擺正,當成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引導者,忘記師道尊嚴,全身心投入,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學習氛圍。
其次,老師要學會美化目標。任何一節課都有預定的目標,但是如何讓目標具有吸引力,就不是每個老師能做到的了。上課前,老師要善于用最美好的語言描述達到教學目標后的美景,吸引每個孩子向著目標前進。
第三,要關注學習過程中的身心體驗。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師生是快樂還是痛苦,是主動還是被動,是評價一節課有效性的重要指標。比如去看大海,如果我們只管看到大海就行了,旅途中吃不好,睡不好,難受極了,等欣賞到大海的美景時,一定會大打折扣。對于師生,學習過程是生命的常態,是我們生活的重要內容,讓學習過程充滿快樂是提高我們生存質量的重要問題,不可忽視。
第四、精心準備每一節課。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備好課和沒有備好課走進課堂時,心情是不一樣的。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要用一生來準備一節課。真的是這樣,課堂的高效率來自于精心的準備!課堂的魅力也來自于精心的準備!能夠吸引學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保證。
二、努力拓展課堂的寬度
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要達到的目標是一定的,如果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多了解一些相關的知識,增加課堂的寬度,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會提高。
達到這樣的境界,需要教師有深厚的知識儲備,需要教師留心身邊的一切事物,更需要不停的思考,精心的設計。課堂的寬度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決定因素。
三、挖掘課堂的深度
決定一個容器大小的是它的容積,容積的大小跟它的深度成正比。一節課的有效性,也與知識的深度成正比。我們的課本知識都是很淺顯的,一般智力的學生自己看幾遍就能明白,如果老師像傳聲筒一樣,只傳授課本知識,很難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適當的挖掘知識的深度,是提高教學效率有效途徑。
其實,每節課都應該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有所加深,增加課堂的容量,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延伸課堂的長度
學生走出課堂時,如果覺得課堂上的東西都學會了,那這節課決不是完美的課;如果學生還愁眉不展,在思索還沒有解決的問題,這樣的課堂絕對是精彩的。課堂上高懸的永遠應該是問號,而不是句號。所以,下課的時候,一定要讓學生帶著思考走出教室,延伸課堂的長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跟課堂教學有效性相關的因素太多了,只要我們勤思考,肯探索,把自己當作學生探求知識的同行者,一定會找到更好的辦法。美國教育家帕爾墨說:“教學就是要開創一個實踐真理的共同體空間,在這個共同體中,我們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求真理。”讓我們共同努力,不斷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吧。
數學學習心得感悟4學習數學,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像其它科目一樣死背下來.數學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舉一反三”.做會了一道題目,就可以總結這道題目所包含的方法和原理,再用總結的原理去解決這類題,收效就會更好.學習數學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從基本的下手,穩穩當當的去練,不求全部題都會做,只求做過的題不會忘,會用就行了.在做題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粗心大意.往往一道題目會做,卻因粗心做錯了,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在考數學的時候,一定不要太急,要條理清楚的去計算,思考;這樣速度可能會稍慢,但卻可以使你不丟分.相比之下,我會采取稍慢的計算方法來全面分析題目,盡量做到不漏.學習是一生的事情,不要過于著急,一步一個腳印的來,就一定會取得一想不到的效果.
我一直認為數學不是靠做題做出來的.方法永遠比單純做題更重要.在第二天講課前,最好先預習一下.用筆劃出不懂的地方.在老師講課時認真聽講,并在原先預習時不懂的地方加以解釋,寫好步驟.在課上,有選擇的聽和記老師所講的例題.首先要聽懂,然后再記下些重要的步驟和方法以及易錯的地方和自己不容易想到的地方.還有,重要的定理和結論一定要熟記.課后要善于總結本堂課的內容,并在腦中梳理自己不懂的但經老師講后才明白的例題的步驟,梳理1至2遍.課后要按時完成作業.一般先看老師鉤的題目,看完后再自己動手做一遍.至于那些老師沒有鉤的題目,可選擇性的做一些.若想的時間太久,就需要"放棄"了.
數學的學習是一個積累和運用的過程,因此,學好數學的一個必要前提便是要注重平時的積累和運用。而在日常時對于數學的學習還是有許多方法的。
數學學習做題是極為必要的,因此做題之后的總結工作也是極為重要的,否則只能是雜而不精,無法將知識融會貫通,合理運用。總結工作具體而言我們可以這樣做:一,常備改錯本,將自己做錯的題目摘錄下來,并將自己的錯誤做法和正確的作法一同記錄下來,,以此警惕自己;二,正確把握考點,抓好典型,以此舉一反三,我們在做題的過程中應該對題目考察的知識點有一定的認識,不可盲目做題,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提取一些具有某知識點的典型考法的題目,將其擬于一個標題之下記錄,以此不變而應萬變;三,對于許多學有余力的同學而言,僅有以上兩點,想要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對解題方法有一個思辯的理解,從許許多多的解法中選取適于自己的解題方式,而對于一些靈活的題目而言,我們還應該在做題中對許許多多的情況進行總結,以便在考試中將方法靈活運用,防止死做與定性思維的產生。
許多同學報怨數學很難學習,但我認為,學數學是有方法的,只要你掌握了方法并加以運用,相信學習數學將成為你的樂趣。
學數學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思考。例如有的同學上課認真聽,能將老師講的內容全部接受,卻不去消化和吸收,最終還是不能舉一反三,最主要是他沒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不能進行分類整理,更不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當然就無法靈活運用了。有的同學就做的比較好,他們在上課不僅專心聽講,他們在老師講某一題的解題方法時就思考,思考出這樣解的道理,雖然后再推出解這一類題的方法。這樣就把老師交的融會貫通了。所以我們在學習數學的同時,要注意培養自己善于思考的好習慣,學會靈活運用,舉一反三,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成績。
數學是利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未知的問題。學習數學要有毅力、有耐心、有恒心。解答數學題時,細心也是很重要的。計算中只要有一丁點兒的疏忽,就可能整題錯誤。正如下棋,只要走錯一步,可能導致全盤皆輸。大意失荊州,不要等到做錯了再后悔不已,世上從一為就未曾有過后悔藥。
有主見,有信心,也是學習數學必不可少的。不要總認為老師講的課本上寫的一定是正確的,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人云亦云。每個人都要對自己有信心,一個人不可能永遠成功,在面對失敗時,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我是高一(10)班的朱薇,很高興能有機會在這里和大家探討學習經驗,希望能在交流中總結好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成績。在這里,我就以數學為例,談談我在數學方面的心得體會。
學習數學其實是一個對知識理解、掌握、運用的系統過程。這就要求同學們課前預習,課上理解,課后練習、復習,還要善于總結。
課前預習是學習數學的一個基本環節,預習新課時,針對不同的疑難問題,做不同的記號必要時作些批注,避免遺漏。預習完后,能在腦子里描繪出本節知識網絡結構。比如說在預習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過程中,欠缺的畫波浪線,計算問題就畫圖,諸如此類,這樣可以激起對知識的興趣,使上課心情舒暢,精神愉快,接受也就更輕松。
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聽講,不能放過分秒,因為一個疏忽錯過的可能就是高考的內容。那么,怎樣集中注意力呢?這就要因人而異了。在這個睡意綿綿的季節里,上課困乏的現象時有發生,那么,有美好憧憬的同學想想美夢成真的幸福和愉快是要現在付出努力的,克服睡意,我管它叫“憧憬提神法”,如果媽媽是護士的同學,你可以想想“非典”的可怕,如果爸爸是司機的同學,你可以想想交通的無情,刺激神經,看能否克服“打野的心理敵人”。這是刺激法。還有就是站立上課,驅逐睡意。
課后的復習與練習應有機結合,復習是鞏固知識,牢記于心的重要環節。有些同學拿了題就動筆,慌慌張張,擺出的姿態就是“求快”。實質不然,先看一遍課本,回憶一下知識點。運用知識點是解題的關鍵,留心的同學都會發現,題目看完思路就明明白白,這就是找到了“突破口”,對學習內容有結構性的印象。
練習,是熟練運用知識,掌握解題技巧,提高速度的根本途徑。某些人做同樣的題,有的很快,而有的很慢,同樣都對了,但效率呢?這就是對知識運用熟練程度的差別。平時練習要培養好的習慣,仔細認真,檢查作業必不可少。有的同學平時很隨意,認為只要考試在意就行,這是一種僥幸的心理,是不可取的。
我認為完成以上幾個環節,就是成功的一大半。最后還要善于總結歸納。數學題是做不盡的,只要我們分門別類,總結一類題型的解法思路,以不變應尤變,基本公式是三角函數一章里的重點,繁多的公式讓有些同學腦袋發脹,其實這沒必要,數學講究對稱美,正弦、余弦函數的圖象就可以徹底的反映出它們的誘導公式。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出現的對稱關系更是明顯,這都是有助于我們簡單記憶較多公式的神來之筆。在練習的時候,將習題與圖象有機聯系起來就事半功倍了。有些同學之所以學得好又學得輕松,訣竅就在這里吧!
數學學習心得感悟5學習數學最大的敵人就是粗心。有人馬馬虎虎,可你說了他,他就會說:“辦事何必太認真”。是呀,辦事何必太認真,似乎現在不認真影響不大。如果不認真,這個社會將是什么樣呢?老師講課,丟三拉四,學生聽不明白;學...
許多同學報怨數學很難學習,老師講的總是聽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認為,學數學是有方法的,只要你掌握了這個黨閥并加以運用,相信數學將成為你的朋友。
學數學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思考。如果把數學比作一把鎖的話,那思考就是一把開鎖的金鑰匙,為你打開這把數學之鎖。
例如有的同學上課認真聽,能把老師講的內容全部吞下去,卻不去消化,不會吸收,最終還是“營養不良”。掌握是因為他沒養成思考的好成績,不能將老師講授的東西再加工,不能進行分類整理,更不了解道路的來龍去脈,當然就無法掌握知識的真面目了。
我們要學習蜜蜂那樣的工作方法,既會采蜜,又會釀蜜。在這方面,有的同學就做的比較好,他們在上課不僅專心聽講,他們在老師講某一題的解題方法時就思考,思考出這樣解的道理,雖然后再推出解這一類題的方法。這樣就把老師交的融會貫通了。
我們在學習數學的同時,要注意培養自己善于思考的好習慣,學會靈活運用,舉一反三,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成績。
有人說:“數學是深奧的,變化摸測的,讓人搞不懂,猜不透”。但在我眼里,數學至多是一套打滿結的繩索,你必須耐心地解開一個又一個的死結,終有一天你一定能解開所有的結。
數學是利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未知的問題。學習數學要有毅力、有耐心、有恒心。正如一個挖井的人,挖了很深,就快接近水源時,卻放棄;了,先前做的就都白費了,功虧一簣。
解答數學題時,細心也是很重要的。計算中只要有一丁點兒的疏忽,就可能整題錯誤。正如下棋,只要走錯一步,可能導致全盤皆輸。大意失荊州,不要等到做錯了再后悔不已,世上從一為就未曾有過后悔藥。
培根曾經過說:“只見大海就以為沒有大陸的人,不過是拙劣的探索者”,“拙劣的探索者”就注定會失敗,而失敗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們沒有探索精神。科學發明需要探索精神,數學同樣也需要探索精神。不要總是認為每一道題就一定只有一種解答方法,“條條大路通羅馬”,要試著去探究,去思考,去發現。
有主見,有信心,也是學習數學必不可少的。不要總認為老師講的課本上寫的一定是正確的,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人云亦云。每個人都要對自己有信心,一個人不可能永遠成功,在面對失敗時,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正如可爾德斯密斯所說的:“人生最大的光榮,不在于從不失敗,而在于能屢仆屢起。”
俗話說:“一勤天下無難事”。唐代文學家韓愈說:“業精于勤”。學業的造詣來源于勤。
正如這些道理,學習數學,一定要先預習,上課便可以輕松許多。在老師講課時,認真聽好自己在預習時不懂的問題,課后要進行有規律的復習,然后完成好課后作業,在空余時間多做些練習,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
我學習數學,除了平時的預習,還會在開學之前,先把數學課本從頭到尾略看一遍,抓到一些知識,大概了解數學課本的一些內容。了解哪些內容簡單,哪些復雜。每當老師講完每一節課,我還會認真地看一次該課的內容,在挖掘一些什么出來。這時我的看書心得。
聽好課,獨立思考完成好作業,這是必然不可少的。我還會擠些課余時間做些相關練習,更好的理解、掌握、鞏固所學知識。雖然現在學習是很累,但如果我們能以自己的理想為目標,以學習為樂,那就可以變累為樂,快樂的學習數學了。現在不吃苦,將來肯定會吃更多的苦,現在多吃苦,以后可以免掉許多苦,所以我們應該現在吃苦。
“自主課堂學習”的模式結構,由“學習目標――知識鏈接――新知導學――合作探究――檢測反饋――知識拓展――自我評價”等基本學習環節構成。目的是貫徹因材施教原則,面向全體學生,有的放矢地分類指導。最終使學生會學、善學、樂學,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分析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動口、動手、動腦等能力。
二、“自主課堂學習”教學模式的特點
自主課堂學習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一種新的學習模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各地各學校都意識到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本文提出的“自主課堂學習”教學模式是以“自主課堂學案”為載體,明晰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及時自我評價,以利于教師矯正、進行補償訓練。
三、“自主課堂學案”的設計要求
1.學習目標的確定。學習目標是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現有的知識水準,通過自主學習能夠達到的學習要求。在進行學習目標設計時,應注意結果性目標,更注重過程性目標(體現在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與態度三方面)。
2.知識鏈接。知識鏈接不只是舊知識的再現,而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引出新知識,即由新舊知識的聯系將本課的知識問題化。問題的設計要抓住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提出關鍵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與當前要研究的問題的沖突,同時還要注意基礎性、針對性、指導性、銜接性及趣味性,分層設問、層層遞進。
3.新知導學。教師在設計過程中,一定要熟悉“標準”,明確“標準”中的具體要求,將“標準”中的具體要求與教材中內容反復對照,形成“標準”要求與知識點的一一對應。當然我們不能過分強調概念的良好記憶,甚至要求學生背誦或默寫概念,也不能一帶而過,而不去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以及和其它概念的聯系。因此,學案的設計要靈活采用適當的策略。
4.合作探究。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做數學學習的主人。而對這一新的數學學習方式,我們教師要從根本上轉變觀念,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束縛,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上動腦筋、下功夫,讓學生熱愛數學、理解數學,進而去鉆研、去探索、去想象,使他們在濃厚的興趣中認識新知、感受新知,掌握技巧,形成技能。
5.檢測反饋。檢測反饋是在完成練習題的過程中,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得到反饋。它既是學生的自我評價,同時也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6.拓展延伸。這是對部分學習內容的延伸和提高,鼓勵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探索和研究,拓寬學生的視野;也可以涉及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的介紹,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7.自我評價。這是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對知識的產生過程的理解、掌握及能否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完善自我評價,同時也是教師改進教學的評價。
四、對“自主課堂學習”建構的幾點感悟
能夠讓我直面自己的內心缺失,直面自己的短處,看清自己往后的方向。所有的思考,讓我不得不調整自己的生活態度和腳步,深感自己缺失的部分,必須加快提升才能更好處理接下來的事情。
考和學習。這些天的專家報告,讓我們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提升,對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了進一步分析和解決的對策。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做到:堂堂清、節節明、小步走、快節奏、錯不放。課堂上讓學生聽一遍 ,不如讓學生寫一遍;讓學生寫一遍,不如讓學生說一遍。讓學生說:說給教師聽,說給同學聽,說理由、說思路,說錯誤的原因。通俗易懂又句句樸實可行。這些內容的學習不管在班主任的工作上,還是數學課的教學上,讓我都有了很深的理解。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各個方面的學習,讓我更能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研究的重要性。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升,不斷地加強修養,才能更加勝任教育這項工作。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要不斷總結自己工作的得失,不斷深化自己的認識,不斷修正自己的策略。從中獲得待續的專業成長。如果一名教師僅僅滿足于以有的經驗而不進行思考,那么他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我們專業發展所需要的大量理論知識、實踐和智慧都是靠平時日常教學中不斷學習、反思、探索和創造中獲得的。我們一線的老師反思的方法很多,如寫隨筆記錄下日常的教學靈感,編寫論文積累日常教學經驗,案例分析研究教學中的典型問題等等,逐漸養成反思的好習慣,成為一名反思型的教師。
社會壓力、待遇低下等現象讓部分教師逐漸丟失了教師的幸福感,出現職業倦怠的現象。幸福感的尋找會讓更多的教師樂于此事。那么幸福應該從哪兒來?可以是學生成績的提高;可以是差生的轉變;可以是學生對老師的牽掛……其實老師的幸福是可以從自我完善中得到,從自身精神的升華中得到。一位有平常心,對工作有事業心,對學習有責任心的教師是可以擁有很多的幸福的。
為了實現新課程目標,對于我們教學前緣教師課程改革也同時開始 。改革不僅僅是“換本子”更重要的是轉變廣大數學教師的教學觀念,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在《課標》理念下進行創新。教師行為變化是:由單純知識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行為的轉變是:從單純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和平臺,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數學學習評價由單純情的考查學生的學習結果轉變為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以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和個性頃向。
這次《課標》修訂,除了從目標和理念上進行完善,同時也從具體內容上作了一些調整和變化。主要從數與代數、圖形與空間、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等四個方面進行調整。以便讓學生在新課標理念的支撐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以便更好適應將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1、先講后練。如在復習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時,一般教師總是先讓學生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再強調一下面積和周長的不同,使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這一塊知識的系統、輪廓,更加地清楚明了,然后再讓學生進行練習,做到胸有成竹。一般復習課上,既要對知識歸納、總結、強調,使學生了解知識的系統、輪廓,更重要的是要舉例說明知識的運用、考法,要多練,有些重要題型先由教師舉例說明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再讓學生練。
2、先練后講。如在學習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前可以給學生三張數字卡片1,5,8,然后同桌合作擺出十幾減幾的兩位數減一位數的算式,另一位用筆記下所擺的算式,準備匯報。之后教師問:今天的挑戰是兩位數減一位數,如果遇到個位數字不夠時應該怎么辦?下邊那道題你們會算嗎?師;現在請小朋友觀察下邊那道題“15-8”,怎樣才能利用學過的知識來計算出15-8的結果,能夠直接口算的,要用口頭語言表述自己的口算過程:無法直接口算的,可借助小棒擺一擺,看誰的方法最多?
3、邊講邊練。如在給一年級的小朋友上完解決問題這一課內容后可以先出示如下圖示①讓學生先用三句話來說一說,再列式計算,再請學生說說圖①為什么用加法算?待學生理解求一共有多少朵用加法算后教師隨即將大括號下面的“?”改成6,而將“?”移至左邊的4朵紅花上邊,再讓學生用三句話說一說這副圖的意思,然后再列式計算,說說為什么用減法算?即圖②,接著把“?”移至兩朵綠花上面,再說說三句話,怎樣列式計算?即圖③。三副圖學完以后,讓學生仔細觀察,總結一下為什么第一題用加法算,后兩題要用減法來算,你是怎樣想的?從而得出:大括號下面是“?”表示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算,而大括號下面總數已經知道了話,要求一部分就要用減法來算,要求紅花有幾朵就要用總數減去綠花的朵數;反過來也一樣。通過邊講邊練,加強對比,讓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更上一層樓。
二、根據內容,巧妙設定練習類型
一、 瞻前顧后――看教學內容的聯系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一些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方法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知識背景,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進行編排,但應避免不必要的重復。蘇教版課程標準數學實驗教材很好地體現了這一觀點,科學地處理了數學知識的邏輯關系。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瞻前顧后,通過關鍵問題處的追問、處的比較,使學生深刻理解知識間的聯系。而要及時把握教學中的這些細節,則需要教師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以及準確地把握教材內容和學生心理的能力。這既是專業知識的問題,也是教學實踐智慧的問題。
一位教師在教學二年級(上冊)“確定位置”一課時,當學生總結出可以用“第幾排第幾個”、“第幾組第幾個”、“第幾層第幾本”確定物體的位置后,教師請學生找出這些方法的相同點,引導學生認識到這種確定位置的方法需要用到兩個“第幾”。在此基礎上,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小結出“幾”就是數,初步認識了用兩個數就能說清物體的位置。
這是一個課堂總結處的細節處理,這個細節體現了教師對數學知識前后聯系的準確把握,既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與數學中確定位置方法的聯系和區別,又初步滲透了用兩個數可以確定位置的意識,為學生在第二學段學習用數對確定位置做好了鋪墊。
二、 洞察玄奧――看解題思路的引導
一位教師在教學“3的倍數的特征”一課時,先出示百數表,讓學生圈出其中3的倍數,再引導學生觀察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學生豎著看發現:3的倍數的個位數可以是0~9;橫著看發現:相鄰的3的倍數相差3。這些發現都是學生主動觀察和思考的結果,但都沒有涉及到3的倍數的特征。就在這時,教師及時介入,巧妙引導:有序觀察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在豎著看、橫著看都找不到有關3的倍數的特征時,我們還可以換個角度來觀察。經過啟發,學生斜著看發現:相鄰的3的倍數相差9;十位與個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
教師的及時介入、精妙提問引發了學生對探究思路的靈活調整和更深層次的思考,很快發現了兩位數中3的倍數的特征,為類推出3的倍數的特征奠定了基礎。當學生探究受阻時,教師巧妙點撥,引導學生嘗試換個角度來思考問題,保證了學生探究的效率,使學生體會到應該學會靈活地思考,從而解決問題。
三、 將錯就錯――看錯誤資源的利用
一位教師教學一道分數應用題:一項工程,甲隊單獨做要12天完成,乙隊單獨做要10天完成。甲隊的工作效率比乙隊低百分之幾?正確的列式是(1/10-1/12)÷1/10,但有一個學生列出了這樣的算式:(12-10)÷10。其他學生都認為是錯的,理由是應該用甲隊比乙隊低的工作效率除以乙隊的工作效率。這位教師并沒有就此結束,而是微笑著問:“誰能在這個算式的基礎上改一改呢?”學生討論后將算式改為(12-10)÷12,并給出了下面兩種解釋:一是工作總量一定,工作效率甲隊比乙隊低百分之幾與工作時間乙隊比甲隊少百分之幾是相同的;二是工作總量一定,工作效率與工作時間成反比例,因此甲隊和乙隊的工作效率比是10∶12。這位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設問,巧妙地把學生的錯誤發展為關鍵性教學細節,使之成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教育資源。這就啟發我們,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錯誤,給學生創設廣闊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審視題目中條件、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系,從正、反兩個方面去分析問題,發展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四、 前后貫穿――看知識結構的完善
一、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性
人的活動是豐富多彩的,因而數學活動的對象也是豐富多彩的.教學中數學活動的對象基本有兩類:一類是以實物存在的客觀事物和客觀環境,另一類是以心理映象或符號存在的心理表象.根據高中學生的思維特點,數學教學活動應適當應用雙重編碼即形象編碼和語義編碼.通過將靜態對象動態化,抽象概念形象化,激發學生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能動性,從而在對活動對象的占有、改造過程中主動實現主體的發展.
“導數在函數中的應用”的第一節復習課,著重是復習導數在研究函數的單調性中的應用.它包括利用導數求函數的單調區間,已知函數的單調性,用導數法求參數的取值范圍,約束條件下求參數的值等幾個模塊.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安排了如下四道題目作為學生的課前小練.(1)函數y=x3-3x2+4x的單調性為;(2)函數f(x)=xlnx的單調減區間為;(3)函數y=ex?sinx在[0,π]的單調增區間是;(4)已知a
二、學生參與活動的整體性
數學活動的整體性,一方面是指數學活動的結構具有整體性,即學生主動的活動應該由外部活動和內部活動兩個部分組成.另一方面,數學活動的整體性是指數學活動過程的整體性.從教學活動的運行機制來看,教學過程正是學生主體的外部活動與內部活動的雙向轉化過程.具體地說,數學活動既是一個操作活動數學化,又是數學材料邏輯化、邏輯材料實踐化的過程.這三個過程轉化正是一個由外而內、由內而外的物質活動和觀念活動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過程,是學生主體活動外化和內化的統一.
已知函數的單調性,用導數法求參數的取值范圍的復習,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參與活動的整體性,設計例2:函數f(x)=ax12xlnx在(0, +∞)上是增函數,求a的范圍.變題:已知函數f(x)=4x+ax2-23x3在區間(0,1]是減函數,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而在例2的變題中,學生意識到f′(x)=4x+2ax-2x2≤0對x∈[-1,1]恒成立,即不等式x2-ax-2≥0在x∈(0,1]要恒成立.如果采用例2求最值的方法,比較煩瑣,故要求學生想出其他解法.學生經過討論,想出參變分離的方法.在例2及變題的設計中,筆者并未一味地將解法灌輸給學生,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而是由學生自己總結出參變分離的方法,并指出這種方法與求極值方法的各自適用情況,適用的條件及題目中關鍵詞對參變分離方法的暗示等.由此,體現了數學活動教學的特點.
三、學生參與活動的開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