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0 15:39:0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學情分析在語文教學的作用,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一、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中學情分析的重要性
學情分析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在教學當當中通過學情分析,能夠有效的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對于教師選擇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建立師生管理也有著重要作用。其實對于學情分析來說,當前已經(jīng)有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仍然沒有得到姣好的處理。每每談到學情分析,大多數(shù)研究都認為是教師的事業(yè)不夠開闊、學生知識、認識水平不高的原因,其實這是一種較為狹隘的學情分析,沒有從更廣闊的角度、科學的進行學情分析,以至于忽視了對學生內心的關注與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學情,從字面意思來看就能夠直觀的了解,即學生情況。在具體的教學活動當中,學生情況不僅僅包括學生的認知水平,其中學生的學習方法、習慣、興趣和期望也是學情中重要的一環(huán)。
眾所周知,學生并不是一張白紙,因此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是必須要對學生有一定的了解。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老師的要求是從講課到教學,通俗來講就是要從老師的單項傳授轉變?yōu)閹熒?。師生互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課堂應該成為兩個部分,一半屬于學生,另一半屬于老師,互動的基礎應該是學生熟悉且有一定興趣的,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課文無非是一個例子”,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告知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應該用教材而不是遵循教材,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并在此基礎上完成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走入生活,才能夠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并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和價值觀。
一直以來,語文這門學科的教學受到了一般教學論的嚴重影響,以至于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中的學情分析停留在對學生基本特征上的分析。而教學設計作為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基礎,必須要做好準備,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同時這也是解決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問題的一個關鍵因素。
二、學情分析
(一)了解學生對語文教學的期望
眾所周知,語文教學是母語教學,因此不論是對于哪一年齡段的學生而言他們都具有了一定的母語水平。小學生雖然認知水平并不高,但是他們在母語的口頭表達和應用上已經(jīng)有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在這一前提下,小學生的語文教學不應該是零起點。孩子們在語文學習中,其識字量和語文能力會得到快速的發(fā)展,除此之外,他們也更加渴望閱讀,更希望語文課堂能夠更加生動。但是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很多小學語文老師都忽視了孩子們在學齡前所具備的口語能力,認為學生們的能力需要重新開始培養(yǎng)。
這一情況在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中體現(xiàn)的尤為明顯,由于老師們沒有利用小學生已有的口頭作文能力,而直接教小學生們寫書面作文,甚至出現(xiàn)了老師讓孩子們在寫作文的過程中用拼音代替不會寫的字。因此極大的挫傷了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很多小學生都感到本來趣味無窮的作文成為了一種負擔,以至于不僅使得學生口頭作文能力浪費,甚至在沒有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書面作文能力就已經(jīng)讓孩子們感到害怕。
(二)分析學生的知識和生活視野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中的學情分析,教師除了要分析學生已經(jīng)具備的書本知識,還應該對學生的知識和生活事業(yè)加以分析。我們在這里提到的知識事業(yè)主要是之學生在課外通過其他獲取知識的渠道所得到了的,而生活事業(yè)則是指學生在不同生活環(huán)境中所得到了知識。比如,具體的某一學段而言,城市學生和農(nóng)村學生的知識生活事業(yè)是截然不同的。就農(nóng)村學生來說,他們主要是來自于學校附近的農(nóng)村或山區(qū)地區(qū),他們的知識視野和生活事業(yè)也有較大的區(qū)別,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當中要對這一點加以充分的考慮,進而確定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因為城市學生同農(nóng)村學生相比,他們的家庭條件往往優(yōu)于農(nóng)村學生,能夠從各種媒體、課外讀物、網(wǎng)絡中獲取到各類型系,因此老師在教學設計中也應該考慮這一點,從而方式由于教學拓展不合適,和他們已有的知識重合而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喪失興趣。
(三)分析學生的學習習慣
另外,在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中的學情分析上還應該注重分析學生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通常來說,學生的學習習慣對教學效果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必須要得到教師的高度重視??梢哉f,不論任何課程的教學,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會學習。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不能急于求成,而應該在集合學生已有的基礎上順應學生學習習慣和方法,從而讓學生認同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同時,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老師還應該有意識地對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加以督促和矯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習的方式來讓學生學會學習。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注意自身角色的轉變,應該從以往單純的知識傳授者想學生學習的引導著和促進者加以轉變,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分析學輕視對學生現(xiàn)有的學習習慣加以分析,并倡導多種有效的教學方式,針對性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是學習活動中的主題,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中的學情分析要求教師對學生有著全面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是教師教的更好、學生學的更好。這一點正如我國特級教師于猗所說的“學生的情況、特點,要努力認識,悉心研究,知之準,識之深,才能教在點子上,教出好效果。”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中的學情分析,教師必須要保證教材內容與學生經(jīng)驗的有機結合并應用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去。不論是偏離了這二者之間的哪一方,都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的下降,教學質量的難以提高。
參考文獻:
眾所周知,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在大眾眼中被認為是普通高中的棄兒,有的學生只是不得已踏入職校大門,被動接受教育,以達成父母育兒的心愿;有的學生只為了在學校長長個頭,以避免在街頭晃悠生事端;有的學生稍好一點,屬于初中階段沒有好好念書,想在職中謀求一門專業(yè)技術,為自己將來在社會上打拼奠定基礎;還有的學生要更好一點,他們懷揣著與普高學生一樣的夢想,決心在職中努力上進,考上理想的大學。
因此,職教學生的學情可分四種情況:一是那部分缺乏理想、學習目標尚不明確的學生,在進入對口升學班后,放松自己,甚至不能完成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最終成為班級里的中下等學生;二是一部分有理想、愛學習,但反應遲鈍、初中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對口升學班級里逐漸成為中等生;三是那部分理想遠大、目標明確,且基礎相對較好的學生,成為升學班級里的優(yōu)等生;還有那部分立志掌握專業(yè)技術的學生通常在就業(yè)班里會潛心學習,鉆研技術。在這種學情下,我們面向全體的語文素質教育到底應本著什么原則呢?
二、新課程體制下職業(yè)學校的語文教學原則
首先是堅持語文性原則,重知識采擷,重文思養(yǎng)成,重語感表達。這是語文教學永遠不變的根本原則。
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4(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學情分析:
經(jīng)過高一上學期的磨合,學生基本適應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大多數(shù)同學擺脫了初中時段機械地、死記硬背地學習語文的思維定勢,大體上能感覺到高中語文學習與以往有所不同,懂得了主動學習、主動選擇和確定學習內容,最起碼有了這種認識、這種欲望了。
在上學期期中考試中,許多學生摸不著頭腦,從不知考什么中反映出不知學什么,很迷茫。到期末考試時,大多數(shù)同學知道高中語文學什么,以及怎么學了。當然,迷惘的同學也還有不少。這需要我們進一步激發(fā)和引導他們學習語文。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學習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3和必修4兩本書的內容。
必修3的“閱讀鑒賞”部分所選的課文既有古代詩歌散文名篇,也有中外小說和科普科幻作品。四個單元分別是:人物與環(huán)境(小說一),感受與共鳴(唐宋詩),質疑解難(古代議論散文),啟迪與想象(科普科幻作品)。
“表達交流”中的寫作部分主要訓練一般議論文的寫作,寫作專題分別是:多思善想——學習選取立論的角度;學會寬容——學習選擇和使用論據(jù);善待生命——學習論證;愛的奉獻——學習議論中的記敘??谡Z交際專題為議論。
“梳理探究”設計的專題為:交際中的語言運用;文字作品的個性化解讀;語文學習的自我評價。
“名著導讀”介紹《紅樓夢》和《高老頭》。
必修4的“閱讀鑒賞”部分所選的課文,有中外戲劇,宋元詞曲,古代人物傳記及社會科學論文。四個單元分別是:性格與沖突(中外戲劇),情思與意境(宋元詞曲),理清思路(社會科學論文、隨筆),知人論世(古代人物傳記)。
“表達交際”中的寫作部分主要訓練議論文的寫作,寫作專題分別是:解讀時間——學習橫向展開議論;發(fā)現(xiàn)幸?!獙W習縱向展開議論;確立自信——學習反駁;善于思辨——學習辯證分析??谡Z交際專題為辯論。
“樹立探究”設計的專題為:邏輯和語文學習,走近文學大師、影視文化。
“名著導讀”介紹莎士比亞戲劇和朱光潛的《談美》。
四、教學目標和要求:
擬在期中考試前完成必修3內容的學習,其中安排3次寫作訓練,2次月考或單元測試;期中考試后完成必修4內容的學習,其中安排3次寫作訓練,1——2次月考或單元測試。
教學中要求做到:
1、依據(jù)新課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力求獲得的教學效果。
2、認真鉆研、領會新教材和新大綱,提高課堂效益,向45分鐘要質量。
3、本學期要完成必修3和必修4兩部書的教學任務,時間緊,任務重,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強化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與提高。
4、本學期在寫作上,著重培養(yǎng)學生寫作議論文的能力。先了解議論文文本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生議論說理的興趣和能力,訓練學生的理性思維。
五、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做好學情分析,面對高一下學期文理分科的現(xiàn)狀,認識并了解新的學生,盡快熟悉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到因材施教。
2、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圍繞學法設計教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3、講究提問設計,板書設計,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歸類、梳理。
4、利用課外時間給學生解疑答難,加強輔導,補學補差。
5、強化基礎知識的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6、在集體備課和教學中,以培養(yǎng)閱讀能力為中心,在作文備課和訓練中做到系列性、科學性、實效性。
六、教科研設想:
1、充分認識到教科研工作在實施語文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主要性。
2、認真學習、鉆研新課程理論,切實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用科學的教育理念來指導語文教學。
3、堅持集體備課制度,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用群體智慧和力量,提高整個高一年級組各位語文同仁的語文教學水平和能力。
4、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發(fā)揮筆記本電腦在備課、教學、輔導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5、課外認真學習有關語文教學的雜志,如《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學習》等,廣泛吸收,不斷充電,以期高屋建瓴地實施教學。
總之,不能做經(jīng)驗型語文教師,而要做科研型語文教師。
語文課有其獨自的特色,語文書上的大部分文章學生都能看得懂,但是看得懂并不等于能理解和掌握。老師應該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深層次掌握文章的內涵,這是教師在處理教材時首先應考慮的。其次,我們的教師也別忘了學生在上課時,腦子里并不是一片空白,教師在上課時到底如何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激起學生對新學知識的強烈興趣,筆者認為要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并且要讓學生切實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師應該帶著教材走向學生。
一、對當前高職語文教學的基本情況的分析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文化基礎相對較差,沒有學習信心,更不能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在課堂上,老師就是一個“光桿司令”,自說自話,只要將所有備課內容填鴨式的塞給學生就完成任務了。反觀學生,不積極思考,不積極發(fā)言。師生雙方?jīng)]有互動,課堂如一潭死水。課堂上學生不愿聽,那么課外呢?經(jīng)過筆者調查,大多數(shù)學生不喜歡課外閱讀,沉迷在有聲有色的電腦、手機等高科技產(chǎn)品中不能自拔。總之,像這樣的古老的教學實踐,學生沒興趣,老師沒熱情,惡性循環(huán),學生的閱讀能力越來越差。
現(xiàn)在的職業(yè)學校中普遍有這樣一個現(xiàn)象,那就是重視專業(yè)課,輕視文化課。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的功利性非常強,即畢業(yè)后找到一份較好的工作,因而重視專業(yè)課的學習,不重視文化基礎課,認為語文這門課可有可無,從而嚴重地影響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以前的學習生涯中,語文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職業(yè)學校中,學生們認為專業(yè)課對自己以后的就業(yè)非常重要,于是這種“重專業(yè)輕文化”思想愈演愈烈。大家都抱著學好一門技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思想,忽視了文化課的學習。而學校也是紛紛斥巨資購置大量的實訓設備,但對文化課的投入則相對不足。長此以往,語文閱讀教學質量越來越差。
高職語文教師沒有職業(yè)教育的特點,不能夠結合職業(yè)技能進行授課。雖然大多數(shù)高職教師都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但知識結構卻存在著嚴重的局限性,很多教師不清楚高職語文同其他專業(yè)課的關系,所以很難在教學中將語文知識同其他專業(yè)知識進行有機的結合,只是單純地教授語文知識,所以學生更會覺得學習語文沒用,教師很難營造出比較活躍的課堂氣氛,師生互動很少,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而且高職語文教師自身也不重視閱讀教學,把閱讀教學放在課外,讓學生自己主動去閱讀書籍,這對高職學生來講,根本不可能,他們沒有積極主動性。
教師語文教學方法滯后、僵化。其實將閱讀教學納入課堂,朗誦比賽、閱讀競賽、校文學社團這些都可以達到提高閱讀能力,優(yōu)化課堂質量的效果。還有,大部分老師思想禁錮,認為教科書上的答案是唯一的,大大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對高職學生閱讀方法的學情分析
有位著名的學者曾說過:“教師是學生心靈的耕耘者,教師教的內容應該讓學生記住,并且要記在心上。如果不認真研究學生的需求,上課往往只教在課堂上,那么學生就不會記在心上,課堂教學質量也不會高,要提高語文教學的實質,必須要撥動學生的心弦,讓學生記在心上?!惫P者從調查的一些課堂閱讀教學上看,有的教師只是一味地對教材進行分析,很少見到高質量的學生互動閱讀活動,這樣的課堂教學,最多只是使學生記住了教材上的一些知識,而學生的閱讀能力根本就沒有得到提高。針對高職學生專業(yè)的特點,教師應該注重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比如應用文單元,可以讓學生每人做一份應聘材料,課堂上開一個小型招聘會。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再比如,學習詩歌單元,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先了解學生對詩歌常識的掌握情況。在上課前,老師可以事先設計幾個關于詩歌常識的問題,而從調查的情況看,學生對詩歌常識知之甚少。掌握了這些情況后,教師在備課授課時就能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分析,培養(yǎng)學生讀詩的興趣,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對于小說單元的閱讀教學,同詩歌相比,大多數(shù)學生非常喜歡,但是學生喜歡的只是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而這種“閱讀”法常常只是“門外漢”的閱讀做法,老師在了解了這些情況后,就應該在分析講解課文時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
此外,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也不一樣。比如,機械專業(yè)的學生,應該培養(yǎng)他們閱讀的理解能力,讓他們能看懂深奧的專業(yè)書;旅游專業(yè)的學生,應該培養(yǎng)他們閱讀后的口頭表達能力等。
實踐證明,老師只要對學生進行詳盡的學情分析,明確學生應該采用哪種具體的閱讀方法,有針對性地教學,才能上出好課,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對學生參與教學的分析
上文所述是要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而不是帶著教材走向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前提下,切實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讓學生對于課文有話可談,有問題可以考慮。而要做到這點,教師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創(chuàng)建寬松的環(huán)境,開放提問時空,讓學生敢問。
教師可以運用討論式教學,讓學生參與到解決問題中來,在討論中完成教學,訓練學生的口才;可以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求知欲;可以運用情景式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參與表演;可以運用自主式教學等等。實際上,一個教學活動往往是幾種教學方法的相互配合,相互補充,我們應該努力追求多種教法的和諧統(tǒng)一,這樣才會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新式的課堂應該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學生的智力、能力、創(chuàng)造力的全面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轉變觀念,轉變角色,由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創(chuàng)造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在具體組織學生學習時,要注意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近年來,筆者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中就嘗試著改革課堂教學,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閱讀,自己去提問題,并就提出的問題分組討論,讓學生自己上講臺講解,最后老師點撥,收效不錯。當然,確保學生實質性地參與教學還需要三方面,一是教師對教材要有獨到的感受和領悟;二是教師要有開放的心態(tài);三是教學要有應變的機智。
四、倡導師生的互動教學
在倡導師生互為主體,語文閱讀教學要回歸生活的理念指引下,語文閱讀教學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的課堂上,學生認真讀書;新的課堂上,充滿了智慧的討論、情感的交融;新的課堂上,洋溢著生命的活力體驗……面對這些可喜的變化,筆者對新課程理念下語文閱讀實踐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實踐的形式多種多樣,其中讀是最常用、最重要的實踐形式。因此,每篇課文都應讓學生充分地讀,要讓學生以讀為手段掌握課文。如何讓學生認真讀書,理解讀書,針對當前“讀”的現(xiàn)狀,筆者談幾點思考。
(一)要重視朗讀
在閱讀教學中,老師可以要求學生積極朗讀課文,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而且能帶學生進入情境,情入學生之心。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對好的語句進行反復朗讀,這樣學生就能產(chǎn)生語感,把握語句的停頓和情感,并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好的篇目,老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背誦,讓學生與作者的作品心靈相通,教師還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通過美麗的畫面閱讀作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閱讀能力。
(二)要以情導讀。
(1)入境悟情。在朗讀之前,可以先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熱情。(2)想象生情。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把想象帶入到閱讀中來。(3)指導抒情。情感的抒發(fā)離不開朗讀的技巧。教師應指導學生如何朗讀。如教學《長江三峽》一課時,筆者先讓學生通過電視畫面,領略長江三峽的雄偉瑰麗、激流澎湃……最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自己心中的長江三峽。學生興趣盎然,效果更佳。
朗讀教學不要在朗讀的技巧上徘徊,要把重點放在情感體驗上,讓學生融入課文的情景中,老師要相信任何一個學生都能把課文朗讀好,哪怕他的嗓音不是很甜潤,只要用心朗讀,用情朗讀,全身心投入,學生就能讀出濃濃的情意。
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我們應該倡導師生互為主體,共同融入到課堂上來,課堂應該是知識的海洋,應該有熱烈的討論,應該有情感的交融……
綜上所述,教師要轉變角色,要擺正“教什么”和“怎樣教”的位置,調動學生實質性地參與課堂教學。同時還要善于引導,因為語文教學歸根到底是解決學生讀和寫的問題,語文老師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也就是為了解決學生的讀和寫,鑒于此,課上的引導就顯得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現(xiàn)在的學生對中國革命戰(zhàn)爭年代以及時期的生活與經(jīng)歷有很大的距離感,對當時的戰(zhàn)爭場景很難理解與體會,更談不上情感上的觸動與共鳴,然而,體會中國工農(nóng)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又是學生回避不了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門檻。于是,兩篇設計中都通過多媒體手段營造出途中的情境,讓學生在虛擬體驗中感受到生活的氣息。例如,兩篇設計都試圖通過情境描述、路線圖、音樂渲染、“飛奪瀘定橋”視頻、高山峻嶺圖片、故事等全方位地展現(xiàn)與學習內容一致的文本情境,使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游離于生活體驗之外的語言理解,而是有血有肉的生態(tài)學習。這既是學生學習興趣的生長點,也是學生得以順利展開其他學習活動的基礎。當然,兩篇設計中個性化的情境營造還有所欠缺,特別是對于途中的困難,學生的感受還不到位。建議篩選出中面臨艱難險阻的畫面,再配以動情的描述,甚至撼人的一連串數(shù)字,來觸動學生想象中九死一生的驚險,從而情由心生,情意相融。只有建立在這樣的基石上,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與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才能水到渠成地凸顯出來。
品析經(jīng)典語詞源自語文教師的功力
這兩篇教學設計都體現(xiàn)出參加這次NOC活動的語文教師的語文教學功力。語文教師,必須要有對經(jīng)典語詞和語言文字的敏感,并能將其轉化為語文學習活動。不管是游府西街小學的設計還是蓮花學校的設計,都無一例外地對詩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作了精心的教學設計,對“暖”和“寒”字作了對比與學習鋪墊,通過故事與視頻再現(xiàn)了“巧渡”與“奪取”的感人一幕,把對“暖”和“寒”字的品析既作為學習語言文字準確性的切入口,又作為展現(xiàn)途中的風貌,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突破口,在抓實工具性的同時實現(xiàn)了人文性的要求,在實現(xiàn)人文性的過程中加強了工具性的落實。因此,在新技術不斷走進課堂的時代,語文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新技術的使用,更要提升自己的語文基本功,形成在扎實的語文基本功基礎上對新技術應用的融會貫通。只有這樣,才會有更有說服力、更典型的創(chuàng)新教學案例。
微課程的系統(tǒng)思維也表現(xiàn)在設計中
微課程是從課程的高度來系統(tǒng)規(guī)范要求的,所以微課程教學設計不僅需要注重自身的整體構建,還要注重與資源開發(fā)、微視頻、學習單、學習平臺、實施與評價等系統(tǒng)的組合,更高位、更系統(tǒng)思考是微課程設計的重要表征。這兩篇教學設計承前啟后,前后貫穿,一氣呵成。在游府西街小學的設計中,“教材分析”部分能以整組課文的視角來審視本篇課文,繼而強調了“全文短短56個字中出現(xiàn)了五處地名”,體現(xiàn)了團隊對教材的獨到理解與利用?!皩W情分析”部分不僅剖析了學生的能力現(xiàn)狀與認知現(xiàn)狀,而且強調了“讓學生學會借助地名背后的故事品味本文語言的獨特魅力”。承襲前面的分析,在確定“教學目標”時,“了解中相關地名背后的故事及其在詩句中的表達效果”也就是應有之義了。在“教學過程”部分,設計能夠更加突出和利用“地名”在教學中的紐帶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依次用“地名”來貫穿,如“以地名為抓手理解古詩,走進偉人內心”“以地名為抓手學習寫作手法,感受偉人創(chuàng)作才華”以及填寫地名的鞏固練習。
蓮花學校的設計則更全面、周到些,不管是在“教材分析”部分,還是在“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部分,都力求體現(xiàn)出《七律?》這一課應有的教學要求,特別是“教學目標”部分,其中的生字新詞、詞語理解以及體會精神品質都設計得具體而全面。蓮花學校的設計也有貫穿全篇的重點,即通過抓住詩眼“不怕”來開展重點學習環(huán)節(jié)的活動。例如,“教材分析”部分指出,“開端言‘不怕’,結尾壓‘更喜’,強化了主題,升華了詩旨”;“教學目標”部分也指出,“通過抓住重點詞語‘難’‘不怕’,反復誦讀和品評詩句”;“教學重點”部分又再次強調了前一教學目標;“教學過程”部分的“深入感悟,體會精神”環(huán)節(jié),則具體呈現(xiàn)了緊扣詩眼“不怕”所展開的教學活動。
兩者對微課程的理解差異是顯著的
在近幾年的語文教育教學的發(fā)展過程中新課改的力度較大,因此在導入新課之后給語文的教育教學策略和教師的教學理念都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這就要求教師要以不同的方式方法來展現(xiàn)教學內容、提取教學重難點,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教育教學模式,拋棄原先的那種收效甚微、漫無目的的教學狀況。因此如何在新課改的挑戰(zhàn)中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來確定教學的重難點是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主要問題,具體的情況的探索如下:
一、據(jù)教材和課程標準確定重難點
依據(jù)教材來確定語文教學的重難點顧名思義就是依據(jù)教學的內容來確定教學重難點,以語文閱讀為例:注重內容就是指要注重τ鏤腦畝戀睦斫夂土煳潁也就是說要讀懂所學課文的內容并且理解其中心思想。眾所周知語文閱讀教學的本質就是要理解內容,這也是課改新大綱對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要求,也強調以理解閱讀內容為核心。因為只有做到正確的領悟了閱讀內容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甚至提升自己的語文功底。只有像學習語文閱讀的態(tài)度來對待語文教學才能滿足在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就課程標準來說就是要了解新課改的內容和目標設置吃透新課標,據(jù)此來確定教學重難點,只有明確了語文教學系列的知識框架和和教學目標的完整性,并且把新的課程標準和語文教材一起整合起來,才能更加科學明確地提取語文教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結合教學實踐確定重難點
總結多年的教育教學的實踐經(jīng)驗可以看出學生感覺學習困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針對學習的內容來說,教材中一些綜合性較強、時空跨越較大、變化較為復雜的內容,使學生一時難以接受和理解,而這些內容往往非一節(jié)課所能完成,這些問題講好了,可以循序漸進地完成教學任務,講不好則成為生硬的說教。學生缺乏對語文知識的感性認識、缺乏開展抽象思維活動的動力,不能做到又快又準確的理解學習內容。二是在學習新的概念和新的技術軟件模塊時,缺乏基礎的操作知識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基本操作掌握不準確、不清晰,使學生陷入了認知的困境。且由于新知識認知的不清晰形成了學習的障礙,并且傳統(tǒng)的舊知識在其中也起了干擾作用,因而在已知向新知的轉化中,注意力常常集中到對過去概念、操作的回憶上,而未能把這些概念、操作運用于新的學習之中,反而成為難點。所以在新課改的標準設置下 要求教師要進行實際分析,了解學情,分析學情,根據(jù)學情來確定重難點。因此要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和技能的狀況,了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了解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備課時,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對可能出現(xiàn)的教學難點做出判斷,并采取有效措施。教師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做出預見,預見學生在接受新知時的困難、產(chǎn)生的問題,以便對癥下藥。避免教學中的主觀主義和盲目性,切實做好理論聯(lián)系實際。從而確定好自己的課堂教學科學切合實際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重點難點。從教育學的活動要求來看,培養(yǎng)學生能力,掌握學習方法是教學重點難點;從情感教育和品德養(yǎng)成來看,激發(fā)學生積極的情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是教學重點難點。
三、確定重難點要體現(xiàn)時效性
新的課改標準中對教材中的重難點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確定不便的,但是在我們的實踐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學習的情況和教學課程的進展來靈活的確定我們語文教育的重難點。我們要知道教材是死的但是教學方法和教學環(huán)境以及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是靈活多變的,我們要根據(jù)實際發(fā)展情況,完善教學環(huán)境、改變教學方法、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我們要把教材的固定性和學生的能動性做到有效的整合,因為我們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面對的對像是學生,所以作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特別是在進行教學學情分析以及挖掘教學重難點時就要求教師要有學生的心態(tài),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換位思考,這是時效性的要求也是對現(xiàn)代教學中教師的一個挑戰(zhàn)。同時在對教學內容的了解以及提取重難點的時候,要與時俱進,緊跟時展的潮流和方向,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真正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在學習重難點問題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一、初中語文詩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初中語文詩歌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方面讓學生對詩歌鑒賞失去了興趣,阻礙了教學有效性的發(fā)揮;另一方面對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和人文情懷的培養(yǎng)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具體來說,在現(xiàn)代初中語文詩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第一,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yǎng)不高?,F(xiàn)代語文詩歌教學中,因為語文教師對詩歌作品閱讀量不夠,并對詩歌的研究不夠深入,文學素養(yǎng)不高,導致詩歌教學中存在著分析不到位和不深刻的現(xiàn)象。第二,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因為教師的文學素養(yǎng)不夠,只能按照教材和教輔對詩歌內容介紹和感情分析照本宣科,導致學生缺乏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性不高。第三,教學過程枯燥。現(xiàn)在的初中詩歌教學還沒有完全向互動教學轉入,還停留在單項傳授的模式上,這種枯燥的教學過程因而導致了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對詩歌的感悟。第四,課外知識拓展有限。語文教師在進行詩歌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在課堂知識的基礎上進行適當延展,這種閉關式的教學方式使得詩歌教學處于不樂觀的狀態(tài)。
二、初中現(xiàn)代詩歌教學的策略
為了解決初中現(xiàn)代詩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應該采用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詩歌教學有效性的發(fā)揮。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教師要充分運用網(wǎng)絡資源和圖書館資源等提高自己對詩歌的領悟能力和鑒賞能力,為教學內容的充實打好基礎。教師要想發(fā)揮詩歌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作用,就要增加中外詩作的閱讀,平時多閱讀詩歌理論專著,利用網(wǎng)絡資源訓練自己的讀詩、寫詩作詩能力,提高自己的詩歌理論素養(yǎng),增強教學的技藝。第二,帶領學生走進詩歌營造的氛圍中,讓學生學會鑒賞詩歌。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詩歌誦讀的作用,帶領學生在誦讀中感悟詩歌的音樂美,通過學生有感情地誦讀,體會到詩歌本身的節(jié)奏和韻律,增強學生對詩歌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出自我國古代兵家鼻祖孫武著的《孫子?謀攻篇》。意思是說,在軍事紛爭中,既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百戰(zhàn)都不會失敗。同樣的道理,我們在教學中也要做到“知彼知己”,尤其是要“知彼”。這里的“知彼”側重于學生這一學習主體,也就是教學中常說的“學情”狀況。
著名的特級教師靳家彥曾經(jīng)講過:“順應學情,是教育的生命線。”因此教師關注學情和針對學情的變化發(fā)展靈活組織教學,就成了課堂教學藝術的靈魂。那么,在新課程背景下怎樣關注“學情”呢?
一、課前預測學情,優(yōu)化教學設計
課前預測“學情”,是指教師根據(jù)已掌握的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學習習慣、心理規(guī)律等宏觀的、共性的、靜止的學情,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作一個預先推測。然后,針對這些預測制訂相應的應對措施或策略,以便對學情作出及時調整和引導。老師在備課時必須研究學生情況,充分了解學生。備課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就應依次包括文本解讀、學情分析、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案的確定。在這個流程中,文本解讀是基礎,學情分析是關鍵。所謂學情分析,就是分析學生的學習起點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教師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儲備,預料學生學習的困難和需要,再結合文本內容和語文課程的性質及特點,來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制訂出來的教學目標才會對教學有指導性。
但現(xiàn)實的情況是,備課時我們很多老師都跳過了“學情分析”這一環(huán)節(jié)。只注重于教師的教,少關注學生的學。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考慮的往往是:“我要教什么?我要怎么教?”而忽略了:“學生需要學什么?學生最好怎么學?” “教學內容是否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可見,沒有“學情分析”準備的課,肯定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只有在備課時做到心中有學生,根據(jù)學生的實際來設計教學,才能科學地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的方式方法,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扎扎實實地有效學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能有不同層面的收獲。
二、課中關注學情,適時調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jié),而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作出相應地變動?!痹谡n堂上,教師要善于分析處理學情。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生命狀態(tài),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準確地了解學生的思維動態(tài),捕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呈現(xiàn)和生成的各種有價值的信息資源,吸引學生更好地參與、經(jīng)歷、體驗和反思學習過程,讓課堂不斷創(chuàng)造出未曾預設的精彩。如果教師不能切實地關注學情,不能做到“對癥下藥”,甚至無視學情及其發(fā)展變化,只是一味機械地套用教學預案,教學活動極有可能落得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的結果。
我們先來看一個教學片斷。一位教師教《心聲》一課,師生之間有這樣一段對話:
師:李京京的心聲是什么?
生:渴望有機會朗讀《凡卡》這篇課文。
師:還有嗎?
生:李京京地心聲是想回到爺爺?shù)纳磉?,或者希望爺爺能來看他?/p>
師:還有嗎?
生:老師,我也有過和李京京類似的遭遇。
師:我問的是李京京的心聲,不是你的心聲,答非所問。
在這段對話中,第三個學生的回答,被老師一句“答非所問”全盤否定,與程老師忽視學生的需要和發(fā)展有什么區(qū)別?這位老師一心關注教案,而極少關注學情,學生成了課堂的擺設與陪襯,忽視了學生的切身感受和獨特的體驗,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思維,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顯然只有表面的關注,并未用心傾聽、思考,并及時予以點撥。如果老師不關注學情,一味機械地套用教學預案,這樣的課堂不但低效,甚至還會適得其反。
特級教師于漪在教《宇宙里有些什么》時,課文中有一句話:“宇宙里有幾千萬萬顆星星。”這時,一個學生提出了問題:“老師,萬萬等于多少?”大家都笑起來,有一個學生說:“萬萬不等于億嗎?”在大家的笑聲中,提出問題的學生只好灰溜溜的坐下了。于老師覺得他的積極性受到了打擊,于是她問:“既然萬萬等于億,那么這里為什么不說宇宙里有幾千顆星星呢?”這一問,學生都啞了。過了一會兒,一個學生站起來說:“不用萬萬有兩個好處,第一,用“萬萬”聽起來響亮,“億”卻聽不清楚,第二,“萬萬”好象比“億”多。這時,學生們又笑了。其實這個問題是對的。于老師當場給予了肯定,并表揚說:“你實際上發(fā)現(xiàn)了漢語修辭中的一個規(guī)律,字的重疊可以產(chǎn)生兩個效果,一是聽得清楚,二是強調數(shù)量多。這時,學生們都用欽佩的目光看著那個學生,而于老師卻說:大家可以想一想,我們今天學到的這個新知識,是誰給予我們的?這時,大家才將目光集中到第一個提出問題的同學,這個學生十分高興,這對于他以后敢于大膽提出問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這堂課上,于老師以其睿智的眼光敏銳的發(fā)現(xiàn)這一動態(tài)的教學資源,并及時營造寬松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因勢利導,創(chuàng)造性的組織起適合學生參與自主創(chuàng)新的教學活動,既讓學生學到了新的知識,更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培養(yǎng)了學生敢于提問的精神,使原本尷尬的課堂又煥發(fā)出勃勃生機,收到了不可預約的精彩。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真正地去關注學情,從學生的表情、質疑、朗讀、答問以及精神狀態(tài)等多方面去關注每一位學生,用心去感受學生的一點一滴的變化,不斷地從學生身上覓到新的課程資源,適時調控,因學施教。
三、課后反思學情,明得失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有一句名言:“教育是靈魂的回頭,是頓悟的藝術”。 課后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chǎn)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fā)展的途徑。課后反思絕不是一般的教學回顧,更不是教學檢討給別人聽(看),課后反思是思維過程,是追問過程:學生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現(xiàn)?其根本原因在哪里?我的教學存在哪些問題,急需解決的關鍵是什么?怎么進行嘗試性解決?
總之,關注學情是打造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基礎,我們只有深入研究學情,密切關注學情,才能“以學定教”,打造高效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一、準確把握,悉心挖掘
語文教材是一個承載多種情感信息的載體,是一個儲滿情感的倉庫,因此語文課最易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依據(jù)文章創(chuàng)設的情境對文章進行教學,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要先體會文章,有自己的真切感受,用豐富的知識、飽滿的情感、豐富的語言積累,對文章進行深刻的領悟,把握文章的情感脈搏,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并把這種情感保留到課堂上,激起學生的共鳴。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情感
我們都知道,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的。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收錄了古今中外許多優(yōu)美的篇章,“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凄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豁達、“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的悲壯、濟南冬天的溫情、北京春天的寒冷、孔乙己的可悲……這些都是作者感情的結晶,只要我們教師深入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并把學生帶入到文章中去,就能使學生真正融入到文中去,和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
三、激情朗讀,抒感
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個別教師往往忽略了朗讀在教學中的作用。其實我們都知道,文學的語言是優(yōu)美的,情感是豐厚而感人的。這就要求我們通過自己的朗讀把這些美的東西表現(xiàn)出來,把學生帶入到文章的意境,使學生感受到文章中活生生的形象,領略文中壯闊美麗的風光,感受作者的情感,從而收到“聞聲現(xiàn)義”的效果。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手段,以情發(fā)聲、聲情并茂,讓濃郁飽滿的激情進入學生心中。例如:《春》、《小巷深處》、《風箏》等文章都是極適合朗讀的文學作品。當然,除了教師的朗讀之外,更要重視學生的朗讀,使學生在朗讀中和作品及作者進行交流,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情感。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呼喚學生發(fā)揚主體情感,所以我們對待學生不能僅僅是把他們當成是我們教師進行個人表演的道具,而應把他們當作是有獨特個性的個體,尊重他們的精神,尊重他們的情感。反觀我們的課堂教學,恰恰因為過分強調基礎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學生創(chuàng)造性人格的培養(yǎng),致使課堂教學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少生氣和樂趣,缺少對智慧的挑戰(zhàn)和好奇心的刺激,缺少對文字所描寫生活的興奮和激動,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只是做知識的保持、再現(xiàn)等枯燥乏味的勞動,缺少真正的感情投入,導致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創(chuàng)造欲得不到滿足,厭學情緒潛滋暗長。試想,如果我們把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成就感、緊張感等積極的情感因素引入課堂教學之中,我們的課堂勢必會出現(xiàn)一個嶄新的面貌。
一、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1.調節(jié)作用。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情感能有效調節(jié)學生思維,改變學生的行為。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這一重任,成功的情感教育能調節(jié)學生學習動機的傾斜,使學生明白社會的要求,祖國的期望,讓自己得到最大的自我肯定和心理滿足,從而轉化為報效祖國、報效社會的內在動力和具體行動。同時,當學生受到外來不良影響,或家庭缺少溫暖,學生思想發(fā)生偏差或出現(xiàn)“空白帶”時,教師適時的情感教育就能調節(jié)感情天平的傾斜,彌補感情的“真空”,使其精神生活充實,思想品質高尚,避免錯誤行為的發(fā)生。
2.感召作用。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積極情感可以喚起學生的良知,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賴,使學生更加熱愛、尊重教師,樂于聽從教師的教導,增強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意識,積極配合教師,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
3.求知作用。教師對學生的積極作用,是師生間建立起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教師的主導地位得到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xiàn),即可以充分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同時利于融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使師生間的活動增加,學生樂于向教師請教各種問題,從而獲得更多知識。
4.益志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積極情感能使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學生心情愉快、情緒高漲、思維活躍、想象力強,教師的意圖就會很容易轉化為學生的行動,且學生的內在潛力得到充分發(fā)揮,從而優(yōu)化了學生智力因素。
二、如何抓好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1.準確把握,悉心挖掘。語文教材是一個承載多種情感信息的載體,是一個儲滿情感的倉庫,因此語文課最易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依據(jù)文章創(chuàng)設的情境對文章進行教學,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要先體會文章,有自己的真切感受,用豐富的知識、飽滿的情感、豐富的語言積累,對文章進行深刻的領悟,把握文章的情感脈搏,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并把這種情感保留到課堂上,激起學生的共鳴。
2.創(chuàng)設情境,激感。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的。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收錄了古今中外許多優(yōu)美的篇章,“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凄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豁達、“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的悲壯、濟南冬天的溫情、孔乙己的可悲……這些都是作者感情的結晶,只要我們教師深入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并把學生帶入到文章中去,就能使學生真正融入到文中去,和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
3.激情朗讀,抒感。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個別教師往往忽略了朗讀在教學中的作用。文學的語言是優(yōu)美的,情感是豐厚而感人的。這就要求我們通過自己的朗讀把這些美的東西表現(xiàn)出來,把學生帶入到文章的意境,使學生感受到文章中活生生的形象,領略文中壯闊美麗的風光,感受作者的情感,從而收到“聞聲現(xiàn)義”的效果。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手段,以情發(fā)聲、聲情并茂,讓濃郁飽滿的激情進入學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