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15 16:48:5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海綿城市建設問題,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城市建設經過數年的發展,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在享受城市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要不斷提升城市的發展質量和生態水平。近年來,隨著降水的增多,城市內澇愈發嚴重,我國城市不得不面對水災,為了應對這種局面,我們要建設海綿城市,緩解城市的內澇,提升城市的生存環境。但海綿城市建設畢竟才剛剛起步,人們對海綿城市的建設還不夠了解,因此,在建設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怎樣解決這些問題,提出應對對策是至關重要的,只有解決好這些問題,才能為我國的城市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1海綿城市的內涵和作用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的概念,是指城市在面對環境的變化和大量雨水所帶來的自然災害時,能夠像海綿一樣具有一定的彈性,當城市的地面徑流豐富時,地面能通過吸水、滲水、凈水把這些水資源合理有效的儲存起來,當城市水資源缺乏時,能把水資源釋放出來,加以利用,滿足城市生態系統對水資源的合理應用,既緩解了城市的內澇,又有效保障了水資源的供給,合理有效地使城市的生態發展得以平衡。我們建設海綿城市的作用主要有幾點:第一,緩解了城市的內澇問題,海綿城市最初建設的理念是解決城市降水過多的問題為出發點,我們要改變單純靠市政排水管道和泵站排水的現狀,要更好地依靠城市生態系統存儲,排放降水,合理利用人為調節和生態調節兩方面來緩解城市的內澇問題。第二,形成良好的水循環系統,保持城市的水土,不僅有效緩解了城市的內澇,也能解決我國水資源不足、水質惡化的問題,為城市建立良好的水循環系統。第三,改善城市的綠化和自然景觀,在建設海綿城市時,要對道路及居住的小區道路進行合理分割,加大綠地的使用面積,在道路上采用透水式鋪裝的辦法,增加城市內部的水循環系統。此外,海綿城市的建設也會增加濕地、公園的建設,為城市增添美麗的自然景觀。
2海綿城市建設中出現的問題
2.1綠色海綿體的數量很少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開發商為了賺取更多的利益,不舍得在土地上開發公共綠地,建設園林景觀,這就使得樓房越來越多,而綠化園林幾乎沒有,街區瀝青路蔓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如果城市在多雨季節,就會發生內澇,沒有可以吸收多余水分的綠色植被,導致海綿城市中最基本的滲水功能得不到實現。
2.2海綿城市建設缺少國家政策法規支持
海綿城市的建設是今年我國提出的一個新的城市建設目標,只是在一部分城市進行實施和試點,還沒有實現全國海綿城市的統一要求。我國土地遼闊,跨度很大,每座城市因為所處的位置不同,自然條件也不一樣,政府提出的關于建設海綿城市的法規政策需要一點點推行和完善,不斷總結和歸納海綿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如果沒有國家政策法規的支持,海綿城市建設就沒有標準的硬性規定,還會因為無法可依出現管理的混亂,這樣使得城市建設也會受到影響。
2.3人民群眾對于海綿城市缺乏一定的認識
在遇到降雨或是內澇等自然災害時,人們的普遍想法是如何把雨水加快排出去,不影響人們正常的生活,卻意識不到如果把這些雨水存儲起來會變成一種可以利用的水資源。政府部門依照上級的安排積極建設海綿城市,卻沒有讓老百姓了解建設海綿城市的重要意義,這不利于創建海綿城市。
2.4科研水平和技術較為落后
在國外,海綿城市的建設是比較常見的城市規劃,且國外有建設海綿城市的一系列規劃,我國的海綿城市建設比較晚,在該領域的技術又相對落后,沒有相關的理論知識指導,一直是政府在不斷摸索和研究,因此,我們要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學習它們先進的建設思想,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更好地建設城市。政府部門對建設海綿城市的投入資金有限,這也對海綿城市的發展建設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3解決海綿城市建設問題的對策
3.1種植大量的綠色植物
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加快,城市的土地大都被開發商占用,可用的綠地過少,我們要想使城市更好的發展,就要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政府應減少城區樓盤的建設,不斷增加城市綠色植物的種植。可以在馬路上合理加大樹木的種植,擴大綠化帶面積,盡可能多創建帶有大量植被的公園和風景區,盡量減少不透水的瀝青路面,只有這樣才能在城市一旦發生雨水較大或是城市內澇時,城市里的大量植被可以滲透吸收雨水,把這些雨水吸收起來,進行水資源的再利用。如果城市的綠化不能利用,我們還可以進行屋頂的綠化,這也是我們推行綠化建設的關鍵,它能夠起到很好的蓄存雨水的作用,生態環保,節能減排,可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我們要大力推行,實現更好的綠化建設。
3.2政府要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
我國政府在建設海綿城市的同時,要有章可循,要出臺相關的法規政策引導海綿城市的建立,使海綿城市的建立能夠比較正規化。政府要加強監管力度,出臺硬性的法律法規,使各個城市都能按照規章政策創建海綿城市,最終把創建海綿城市當成終極目標,更好地實現城市化建設。政府要鼓勵海綿城市的建立,緩解我國部分城市缺水的現狀,讓水資源能夠很好的得以循環利用。
3.3做好宣傳,讓群眾更好地認識海綿城市
人們習慣了城市發展的最初模式,思想上比較保守,這阻礙了我國的城市化建設,群眾對于海綿城市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到底什么是海綿城市,它有什么作用,它的實現到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新的改變,這些問題人們還不是很了解,政府應安排專業的人員進行講解和宣傳,讓百姓充分了解海綿城市的定義、意義和作用。政府在宣傳時,要讓人們了解水資源循環利用的重要性,這對發展海綿城市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有了廣大群眾的支持和理解,海綿城市的建立才會更加快速實現。
3.4提高我國科研水平,加大資金投入
我國海綿城市的建立還處于初級階段,還要不斷學習和借鑒先進國家的經驗。政府在認識到海綿城市重要性的同時,要給予大力支持,在資金方面,要投入一定的研究資金,培養更多的專業人員學習先進的經驗和技術,做好人才儲備。海綿城市的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的努力。
4結語
海綿城市的建立從長遠來看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事,是為子孫后代造福的好事,想要建設這種新的城市體系,就要更好地了解海綿城市。海綿城市的建立是城市發展的機遇,也是挑戰,我們要迎難而上,做好各項工作,處理好水資源的循環合理利用,人們要從思想上轉變,國家要給予一定的財力、物力支持,社會各方相互配合,才能實現海綿城市的建立。
參考文獻:
[1]周建國.我國“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問題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6.
2012年,海綿城市這個概念首次被提出,就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海綿城市(LID)指的是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降水時,利用一些綠化植物的保水功能和蓄水池等收集雨水,實現放內澇及蓄水抗旱等功能。從而有效緩解城市水資源短缺與城市內澇之間的矛盾,并助力于修復城市水生態環境。構建海綿城市的經濟效益不可小覷。海綿城市建設非常注重對天然水系的保護利用,相比于建設排水管道和鋼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海綿城市建設在勞動力成本上又有了一大突破,調蓄設施往往與城市既有的綠地、園林、景觀水體等相結合,“凈增成本”減少。倘若海綿城市概念能夠得以廣泛實施,必然是現代社會的一大生態革命。
一、海綿城市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1新舊觀念的對抗
從資源利用角度來看,不難發現,傳統城市建設大都采用“以求應供”的模式,導致大量資源的不合理堆滯浪費。而海綿城市的建設模式卻如它的名字一般,有彈性地“以供應求”。從根本上與傳統的城市雨洪管理模式區別開來,也就使得大部分企業難以適應,從而成為海綿城市建設中的一大阻礙。傳統的城市雨洪管理建設設施在社會生活中隨處可見,地面下縱橫交錯的下水道正是最好的體現。仔細想想,我們不難發現:雨水直接變成了廢水。事實上,隨著溫室效應的加強,全球氣候變暖,水資源的逐步稀缺,雨水——資源回收率及其低的天然水資源,是具有超能的創造力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效益,生態上帶來的益處簡直是國人的福音。所以,深入貫徹落實“海綿思想”不失為一個好方法。海綿思想,即有彈性的思想,以海綿城市為出發點,不拘泥與時代,不拘泥于生活。以此逐步構建生態和諧的社會。
2規模化系統的建立難題
此規模化系統大抵可以定義為建立在全國各地的完善的雨水濕地、下沉式綠地、植被緩沖等具有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功能的海綿城市系統和城市雨水管渠系統及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但是就目前來說,大多中小型城市都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及管理意識,加之很多中小企業根本沒有能力來試水,前期投入資金的缺乏,相關技術經驗的不足,市場行情的不確定性都為海綿城市的持續推進構成了一種隱形障礙。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中心,從政府出發,企業為輔。借鑒于以往的“先富帶動后富”,依舊可以采用“公帶私,大帶小”的管理經營策略。正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盲目跟從,在發展中創新才是根本。
3各領域間的配合問題
生態建設的促進與利益的分工化及其合理化。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戰略正在生態文明建設道路上顯得越發不可忽視,而海綿城市這種概念直觀地體現了“循環”的意義。這是一場傳統與新治的較量,各個領域。各個企業間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海綿城市由于落實的反差性,在城鄉規劃具體實施中不占優勢,使它成為了一種單一的概念。國家鼓勵中小企業的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相關技術捐贈、開設海綿城市專題討研會、項目外包、組織交流溝通等均可以嘗試一番。
二、海綿城市建設相關技術問題及解決辦法
1科技研發的滯后性
海綿城市建設在中國是一個新生事物,現有的雨洪管理經驗和技術利用率不高,從“零”開始研發,需要大量的實驗積累與經驗海綿城市建設及相關技術問題分析楊振雷西安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陜西西安710075分析,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專業研發人才卻很少,以致海綿城市的持續推進受阻。培養人才是關鍵,可以先從教育界入手,新增大學生生態文明建設之類的專業,加強對環境維護、給排水等專業的重視,注重實踐。
2低影響開發技術的選擇
一般情況下,規劃定位的目標是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的關鍵因素,從徑流峰值控制、徑流污染控制等條件中篩選,開發出系統海綿體。既是要點,更是難點。因地制宜,分析各個城市的區域位置、氣候特點、降雨規律、水文特點等,作出不同的規劃定位目標,并在此過程中,遵循資源節約、經濟適用、環境保護的原則,合理選擇低影響開發雨水技術,例如,針對降水較多的南方城市,側重點應該在雨水的儲蓄與排放,而較之降水較少的北方城市,側重點則是雨水的凈化與利用。
3突襲式建設的挑戰
作為一種新概念,我們可以親切地把海綿城市叫做一個時代的衍生物,生態文明建設的促進與利益的分工化及其合理化一直是一項有意義的挑戰。接納新事物的同時也就意味著舊模式的沒落,反之,舊模式的正常運行,就是新模式最大的阻礙。政府及時制定出有關海綿城市的政策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鼓勵海綿城市的推進,出面籌集資金等都行之有效。
海綿城市在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道路上一抹清泉般驟然沖擊到社會這股浪潮中,是時代的戰利品,也是時代的附屬品。在國土、排水、道路、交通等各個方面都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面臨的挑戰不少。但是,一旦成功覆蓋實施,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襯映下,對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也必然會使綠色生態家園在這個時代火樹銀花般精彩綻放。
作者:楊振雷 單位:西安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
【參考文獻】
1、導言
建設海綿城市是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一場重大綠色變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促使城市提高生態治理和生態智慧水平,確保城市綠色宜居和可持續發展,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安全型和人口均衡型社會,都突出了海綿城市建設的價值意蘊。建設中將雨水作為城市水資源的重要補充形式與研究對象,設計城市降雨過程控制與管理方案。
2、海d城市概念的提出及含義
我國的傳統雨水處理觀念是“快速集中,末端處理”視資源為災害,這必然會引發“遇水必澇,逢旱必干”等一系列環境問題。海綿城市理念立足長遠,不再以征服者的態度對待自然,而是尊重自然,向大自然學習采用“源頭處理,分散集中”的方法,將雨水“滲”在原地涵養水源,“蓄”在原地方便調用。從2014年至今,我國政府連續出臺了多部指示文件,為各地的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區提供了理論指導,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城市的“海綿化”進程,這也是我國繼園林城市、低碳城市、生態城市等一系列政策引導的城市建設理念后出現的全新概念。我們要將雨水資源化,而不是迫不及待地將其排走,要考慮把有限的水資源截留下來,利用自然的力量去凈化雨水,從而優化城市排水系統。無論如何“灰色”剛性的給排水系統已經暴露出了其嚴重的自身局限性,阻礙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引發了社會各界對城市水危機新一輪的關注和對傳統城市給排水系統建設的反思。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城市雨洪及水環境的整治問題,在政府“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生態城市”的理念指導以及學術領域和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的努力推動下,我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提出了“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
3、海綿城市建設中出現的問題
3.1新舊觀念的對抗
從資源利用角度來看,不難發現,傳統城市建設大都采用“以求應供”的模式,導致大量資源的不合理堆滯浪費。而海綿城市的建設模式卻如它的名字一般,有彈性地“以供應求”。從根本上與傳統的城市雨洪管理模式區別開來,也就使得大部分企業難以適應,從而成為海綿城市建設中的一大阻礙。傳統的城市雨洪管理建設設施在社會生活中隨處可見,地面下縱橫交錯的下水道正是最好的體現。仔細想想,我們不難發現:雨水直接變成了廢水。事實上,隨著溫室效應的加強,全球氣候變暖,水資源的逐步稀缺,雨水――資源回收率及其低的天然水資源,是具有超能的創造力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效益,生態上帶來的益處簡直是國人的福音。所以,深入貫徹落實“海綿思想”不失為一個好方法。海綿思想,即有彈性的思想,以海綿城市為出發點,不拘泥與時代,不拘泥于生活。以此逐步構建生態和諧的社會。
3.2建設規劃碎片化
當前我國海綿城市建設已經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績,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和矛盾,城市建設規劃的碎片化就是最近一段時間經常被提及的一個突出問題。在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中,有些城市不注意或不善于對城市綜合問題的梳理和把握,也沒有制定科學系統的建設方案,僅停留在簡單盲目地上一些支離破碎的項目上。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任南琪認為,海綿城市建設的實質應該是城市水資源和水環境的綜合整治,而不是一個點一個點地進行治理,采取碎片化方式推進。海綿城市應該以自然為先導,以循環為關鍵,以功能為切入點。海綿城市建設并非“治水”“堵水”,而要與水為友,以水養人。
4、海綿城市建設措施
4.1轉變城市建設理念
變原有城市建設中只注重開發的強度而不注重生態環境轉變為以生態環境約束城市開發建設的強度;轉變原有城市生態環境單靠“治理”轉變為“源頭減排、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統籌設計”的建設模式。從源頭減少雨水的徑流量,提高地表的滲透率;徑流過程中設置滯留帶延緩徑流洪峰,從而降低降水的排量;對集蓄的雨水進行凈化、治理,提高雨水的再生利用率;對海綿城市建設中的城市綠地、城市水面進行統籌設計,避免重復建設與資源浪費。
4.2創新海綿城市建設的體制機制
科學的體制機制在海綿城市建設中起著規范化、制度化和定型化的作用。建設海綿城市不能簡單地從工程技術層面去理解,而應該將其看作是涉及體制改革的重大系統工程,要著力破除舊體制,創設新體制,將生態技術與行政管理體制設計、管理部門的優化重組、管理文化創新等結合起來,統籌協調好各方面的復雜關系,在生態理性、生態智慧、生態制度、生態技術、生態文化等緊密聯系和相互作用形成的整體合力中予以協同推進。第一,在整體性思維指導下整合相關部門形成合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建設海綿城市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自然界對城市的影響關系以及城市的生存空間規劃、建設方式以及組織管理等諸多復雜性、交織性和系統性關系,需要破除條塊分割各管一攤的傳統行政管理體制,注重加強城市各個管理部門之間的聯系、溝通和合作,消除要素不協調而阻礙城市有機體系統發展的各種因素。第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規劃的制度化。規劃是為了使海綿城市建設的目標能按預期目標有效實現而制定的計劃。海綿城市建設應規劃先行,而規劃應制度化,杜絕主觀性、隨意性和短期性。要通過有關部門組織、專家論證、專業技術人員設計、城市居民參與、可行性和不可行性的評估論證,從環境戰略評價的高度科學編制規劃,建立海綿城市空間規劃體系,注重規劃的連續性,以確保海綿城市建設規劃的前瞻性、整體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4.3加強海綿城市的規劃、管理、控制及落實
海綿城市在建設之前,首先要明確海綿城市的總體規劃與控制目標,制定實施原則與實施策略,規劃重點實施區域,并將建設海綿城市的要求落實至各項相關規劃中。其次,海綿城市建設、修護的實施要通過相關規劃予以落實。其要著重實施的規劃包括:地塊的規劃、交通道路的規劃、城市綠地的規劃、城市水系統的規劃等。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海綿城市建設理論的沉淀與發展,如今已到了理論發展的攻堅階段,我們要做的是如何準確、高效地將理論付諸實踐,并從實踐中吸取經驗進一步升華完善理論,這也是海綿城市建設推進的重點和難點,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襯映下,對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也必然會使綠色生態家園在這個時代火樹銀花般精彩綻放。
參考文獻
[1]方世南,戴仁璋.海綿城市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7,01:88-92+99.
隨著世界環境的逐漸惡化以及城市建設的需要,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建造海綿工程,提升城市應對雨水的能力,留住雨水資源,為城市供水做出貢獻。但是,我國的海綿工程建設的能力還存在不足,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較多,為此,本文結合筆者的工作經驗,闡述海綿城市給排水建設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和相應的建議,以期為我國的城市建設做出貢獻。
1 海綿城市給排水建設的意義
1.1 提高環境適應能力
眾所周知,我國土地面積廣闊,既有較為干旱的西北地區,又包含雨水充足的沿海地區,同時,隨著氣候環境的不斷變化,我國城市大多會經歷雨水的考驗,當雨水量較大時,城市的排水壓力會比較大,大多數城市會出現內澇問題,為此必須要做好給排水建設工作,提升城市應對風險的能力。我國目前開始建設海綿工程,其主要的作用是提升環境適應能力,降低雨水的不良影響,保留雨水資源,利用防、排、蓄、滲、滯等方法,不但可以減少內澇問題的產生,同時還可以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1]。
1.2 恢復受損害水體
海綿工程的作用不僅在于提升環境適應能力,其還能有效地恢復和凈化受損的水體,在海綿工程中,通過利用專業的技術和自然途徑,能夠將自然水文特征維持在城市開發前狀態,提高對城市原有生態系統的保護效率。海綿工程中的生態手段對粗放式城市建設環境進行優化,能夠恢復前期受損壞的水體,使其能夠降低污染程度,在海綿工程的給排水建設工作中,應當首先對城市的水體情況進行細致的檢查,找出問題較為嚴重的區域,并集中加快海綿工程建設,提升水體的恢復速率,政府部門應當將海綿工程與其他的工程進行聯合。
1.3 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由于客觀環境的限制,我國大多數地區處于缺水的狀態中,但是,我國城市建設正處在高速發展的階段,對水資源的需求非常強烈,如果僅靠地下水源,很難滿足發展的需要,為此,我國城市需要更多的水資源供應渠道,保障城市建設順利進行,其中,海綿工程能夠有效地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讓水資源通過自然滲透、自然積存以及自然凈化等過程,重新被人們所利用,從而降低城市建設的成本,提高城市發展的速度。
2 海綿城市給排水建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依據科學性低
目前,我國在海綿城市的建設方面經驗較少,發展的思路主要來源于少數的科研單位和政府部門,因此導致我國海綿城市的科學性較差,這也導致我國海綿城市在運營過程中出現諸多問題,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并沒有明顯的提高。這說明,科學程度對海綿城市的建設尤為重要,每個城市在建設過程中,要結合自身城市的特點,做好給排水的規劃和方案,掌握各項建設指標,尤其是要做好水量預測與水平衡分析。
2.2 排水體系不合理
雖然現如今我國城市的建設速度不斷加快,但是,我國城市發展的時間較短,發展的經驗相對不足,其中給排水建設工作一直為社會所詬病,例如我國大多數城市使用的雨水分流機制應用效率非常低,尤其是在西北地區,雨水管道長時間閑置,而且雨水資源往往是直接排放到目的區域,造成資源嚴重浪費。因此,我國的海綿城市應當避免上述問題,實現對雨水的分流儲存,使得雨水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2]。
2.3 給排水體系影響大
我國的城市建設者已經認識到地下設施建設的必要性,隨著時代的發展,地下的構筑物數量逐漸增加,城市的給排水系統更加優化,但是其對城市的影響也隨之增大,同時現有供水管道長度、 質量以及建設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不能完全滿足城市建設需求。因此,在海綿城市的建設過程中,應當對給排水系統的規劃設計進行優化,降低其建設對已存自然水體系的影響。
3 對海綿城市給排水建設提出的建議
3.1 基于具體情況進行給排水建設
我國土地面積廣闊,這也導致我國城市的具體情況各不相同,為此,在海綿城市的建設過程中,應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避免盲目地學習其他城市的成熟經驗,要做到因地制宜。例如濟南海綿工程中,其主要的海綿道路分布在城市的南邊,這是因為濟南以“泉城”而聞名,其需要雨水作為補充,而且濟南的南邊地勢較高,海綿工程中的水資源能夠逐漸滲透到泉水聚集區,從而滿足泉水噴涌的需要。
3.2 注重專業性技術方面的研究
海綿城市的給排水建設工作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為了提高建設的質量,相關單位應當加強專業性技術的研究,提升技術的科技水平,保證建設出的海綿工程具備較好的質量,使用更長的時間,尤其是在海綿城市的建設目前處于初級階段,一定要一邊建設一邊摸索著前進,無論是相關政策還是施工經驗均比較少,對系統設計提供的依據支持較低,因此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
3.3 落實責任體系機制
海綿城市的建設過程比較漫長,而且我國在這方面的經驗較為缺乏,在建設工作中,一定要將責任進行明確,落實責任體系機制,以現有的基礎設施為對象,對其進行統籌分析、規劃與設計,提高各類基礎設施運行的安全性,且滿足其與給排水系統協調運行的要求。
總之,海綿城市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城市建設的主要方向,其中給排水工程是最為重要的建設內容,每個城市在建設工作中,要立足自身的實際,以城市自身發展基礎為依據,統籌各項影響因素,提升海綿工程的技術水平,對其中的難點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通過海綿工程的建設,提高雨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為城市的健康發展提供建設的基礎。
圖26.該小學最有可能在( )A華北平原B黃土高原C云貴高原D東南丘陵7.最近該地利用GPS對土層進行定位,其目的是為了監測( )A滑坡B泥石流C洪澇D臺風8.該地為了穩固巖層土層而采取的措施中短期內效果最不明顯的是( )A排水B建抗滑擋墻C植樹種草D清除土方減載分值: 12分 查看題目解析 >4抽水蓄能電站是利用電網負荷低谷時的電力,由下水庫抽水到上水庫蓄能,待電網高峰負荷時,放水回到下水庫發電的水電站。我國規劃建設了數量眾多的抽水蓄能電站。圖3為抽水蓄能電站組成示意圖。據此回答9~11題。
圖39.華北地區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的最主要目的是( )A增加水資源的儲存量B循環利用水能資源C提高電網運行的穩定性D增加能源供給10.一天中,把下水庫的水回抽到上水庫的時間段主要是( )A0:00~6:00B8:00~11:00C14:00~18:00D19:00~23:0011.近幾年,我國在西北地區規劃建設多座抽水蓄能電站,主要因為西北地區( )A經濟發展較快,常規能源短缺B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發展快C全球變暖,降水增多D水資源短缺分值: 12分 查看題目解析 >5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向日葵對溫度的適應性較強,在花盤盛開時段(夏季)其葉子和花盤在白天追隨太陽從東轉向西。在緯度相同的情況下,高海拔的向日葵種植區的種子含油率比低海拔種植區高。烏克蘭是世界上的葵花籽油出口國,其葵花籽油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25%。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烏克蘭南部因開墾土地,多次發生“黑風暴”現象。圖7為烏克蘭向日葵種植區分布圖。
圖712.在向日葵花盤盛開時段,比較烏克蘭較低緯度地區和較高緯度地區花盤隨太陽轉動角度的大小,并說明原因。(6分)13.簡要分析同緯度地區向日葵高海拔種植區種子含油率高的原因。(6分)14.指出烏克蘭成為世界上的葵花籽油出口國的條件。(6分)15.你是否贊同烏克蘭繼續擴大向日葵種植面積?請說明理由。(6分)分值: 24分 查看題目解析 >6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 R河為西班牙的第三長河,全長657千米,是西班牙境內可以通航的大河(現在的通航段只到塞維利亞S地)。圖8為伊比利亞半島示意圖。
圖8材料二 塞維利亞(S地)是安達盧西亞自治區首府,人口約200萬,是南部第一大城市和商業中心,也是西班牙擁有內河港口的城市。附近谷地農牧業較發達,盛產谷物、葡萄、油橄欖、棉花、煙草和羊。塞維利亞的主要工業有造船、飛機和機械制造、棉毛紡織、卷煙與食品加工等。地理大發現時期,西班牙的船隊從新大陸運來大批黃金、白銀,經過塞維利亞(古稱巴羅斯港)轉運往歐洲各地。16.簡述安達盧西亞自治區地理位置的特殊性。(6分)17.分析塞維利亞作為商業中心的有利條件。(8分)18.西班牙是全球清潔能源使用的典范。列舉其廣泛使用的三種清潔能源并說明理由。(8分)分值: 22分 查看題目解析 >719.博斯騰湖是我國的內陸淡水湖,由大小兩個湖區組成,總面積接近1100平方千米,是西北地區重要的旅游資源。博斯騰湖水體在博湖縣境內,但湖濱的岸地則由博湖縣與和碩縣管理,其中和碩縣境內的金沙灘、銀沙灘以水上娛樂、特產美食為主;博湖縣境內的大河口、蓮花湖、阿洪口、揚水站、白鷺洲等景點以觀光游覽為主。圖9示意博斯騰湖主要旅游景點分市。
圖9推測目前博斯騰湖景區旅游業發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分值: 10分 查看題目解析 >820.“海綿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在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在需要時將蓄存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圖是某城市局部區域模型圖。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結合所學地理知識描述該區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做法。(10分)8 正確答案及相關解析正確答案
修建湖泊、濕地公園,增加地表水面積,提高調蓄洪水的能力;種植樹木、草坪,擴大綠地面積,增加雨水下滲,提高吸水能力;修建污水處理廠,凈化水源;建河流攔水壩,攔蓄洪水;改造地面鋪設狀況,增加雨水下滲;改造城市小區,增加蓄水、滲水能力。(答對5點即可,10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解析
讀圖,根據圖中的注記分析,該地為建設海綿城市,主要措施:修建湖泊、濕地公園,增加地表水面積,提高調蓄洪水的能力;種植樹木、草坪,擴大綠地面積,增加雨水下滲;修建污水處理廠,凈化水源;修建攔水壩,攔蓄洪水;改造地面鋪設狀況,增加雨水下滲等。考查方向
中圖分類號: TU984 文獻標識碼: A
近30年來,中國的城市化突飛猛進,甚至超越了常規的速度,必然帶來一些無所適從的問題,城市內澇已成為我國諸多城市遭遇強降雨后的普遍問題。據統計,2008年至2010年間,全國62%的城市發生過城市內澇,內澇災害超過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個。特別是2012年北京“7.21”暴雨事件,造成77人遇難,直接經濟損失達116.4億元。城市管理體制的弊端,城市建設的無序,造成“逢雨必澇、逢澇必癱”的現實。“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城市排水系統建設問題拷問著城市建設管理水平。
一、國外城市排水系統發展趨勢
世界上發達國家的著名大都市之所以擁有先進而完善的排水系統,也是在自然災害的慘痛教訓中逐步獲得的認識,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經歷了諸多災難教訓后應運而生的。
世界上許多大城市都曾經遭受過排水系統建設滯后引發的災難。200多年前,法國巴黎是世界聞名的“臭都”,這座城市大部分的用水來自塞納河,大量廢水未經收集凈化就流入河中,造成河水污染。日本東京的地下管網建設也是走的先發展后治理的道路。19世紀末,人口日益增多的東京因為沒有排水設施引發霍亂,導致人員嚴重傷亡。
1.法國巴黎:下水道博物館
1851年,工程師歐仁尼?貝爾格蘭為巴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術。他發明了清除下水道垃圾和沉沙的機械,利用流水的沖刷效應將垃圾集中到定點以便清除。在小斷面排水管道上游,他還設計了蓄水池,以增強沖刷力,避免堵塞。到1878年,巴黎已經在距地面以下50 m,擁有長600km的排水管道網。
1935年~1947年,巴黎又修建4條直徑為4m、總長為34km的排水渠,以便通過凈化站對廢水進行處理,處理過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或流入塞納河;另一部分則通過中水管道循環使用,洗刷城市街面。1999年巴黎完成了對城市廢水和雨水的100%的完全處理。今天的巴黎下水道總長2347km,約2.6萬個井蓋,6000多個地下蓄水池。清淤系統配備了電腦控制,還有專門針對雨季塞納河水的漲水站以及安全閥門。
巴黎人甚至在塞納河阿爾瑪橋畔建了一個下水道博物館,向世人介紹他們的成就。下水道博物館已成為巴黎除埃菲爾鐵塔、盧浮宮、凱旋門外的又一著名旅游項目。
2.德國柏林:做足地下功夫
柏林近百年沒有發生過內澇,盡管柏林在地理和氣象上不屬于強降雨覆蓋地區,但是設計者還是預想了柏林可能面臨的極端情況。目前柏林雨污合流制管道占25%,雨污分流制管道占75%,既可以防止內澇又可以合理利用雨水。柏林全市還有160多個緊急出水口和暴雨溢流口,以及1000多個水庫和蓄水池。除了在地下設施上下功夫,柏林還利用地上景觀減輕排水壓力,將部分公園做成起伏的地形和人工濕地,并鼓勵社區建立利用雨水的景觀和人工湖。此外,柏林地下管道十分寬闊,施工人員可以直接將工程作業車開進管道中進行修繕和維護。有些進不去的管道就通過閉路電視系統進行監控,即使是150mm的排水管道也能輕松地檢查。
3.日本東京:巨型分洪工程
19世紀末的霍亂推動了東京第一條近代意義的排水設施神田下水道的建成。從1908年東京公布排水管道的基本計劃到1994年,東京地下排水普及率幾乎達到100%。目前,東京都23個區下水道總長1.58萬km,相當于往返東京與悉尼的距離。排水管徑從0.25m~8.5m,有效減少了內澇的幾率。
為了徹底消除水患,從1992年起,日本耗時14年,建設了巨型分洪工程――東京排水系統。該工程堪稱世界最先進的下水道排水系統,不僅全程使用計算機控制,而且規模極其宏偉,由一連串混凝土立坑構成,地下河深達60米。目前東京排水系統每年運行5次~7次。盡管耗資巨大(約人民幣192億元),但有效地減少了內澇。
4.荷蘭鹿特丹:地上“水廣場”
荷蘭鹿特丹的海拔低于海平面,卻沒有發生過內澇災害。鹿特丹開創了其獨有的“水廣場”防澇及雨水利用系統。水廣場順地勢而建,由形狀、大小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組成,水池間有渠相連。平時是市民娛樂體閑的廣場。暴雨來臨,就變成一個防澇系統。由于雨水流向地勢更低洼的水廣場,街道上就不會有積水。雨水不僅可在水池間循環流動,還能被抽取儲存為淡水資源。“屋頂綠化計劃”更是讓屋頂發揮“吸水海綿”的作用,減緩雨水進人地表的速度。
5.美國芝加哥:就地滯洪蓄水
以芝加哥為代表,美國鼓勵興建地下隧道蓄水系統,以解決城市防洪和雨水利用問題。其他很多城市還建立了屋頂蓄水和由入滲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組成的地表回灌系統。美國早已有強制性防城市內澇的法律,城市新開發區域必須實行強制的“就地滯洪蓄水”,并制定了詳盡的城市內澇防范、治理措施以及問責手段。這些條例規定新開發區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過開發前的水平。
二、我國城市排水系統建設現狀
我國大多數城市在開發建設過程中,缺乏科學規劃,城市建設存在重地上輕地下的傾向。對花費多,卻看不見、用得少的城市地下排水系統長期投入不足,歷史欠帳較多,城市排水管網的建設明顯滯后城市化進程。
1.排水管網標準偏低
相比發達國家,我國城市排水管網采用的建設標準明顯偏低。來自國家防總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省會以上城市的排水標準一般只有一年一遇至兩年一遇,其他城市的排水標準更低。雖然近幾年北京排水管網的建設力度位居全國前列,成績顯著,但北京排水系統標準一般地區采用一年一遇,重要地區采用三年一遇,基本都是按國家規定標準的低限來建設的。隨著城市人口不斷增加,面積不斷擴張,房屋建設越來越多,排水管網屢屢超負荷服役。城市管網建設標準滯后是導致城市排水受困的根本原因。
2.排水系統建設滯后
城市排水工程系統通常由排水管道系統、污水處理系統(污水廠)和出水口組成。由于污水廠建設難度相對較小,而廠外收集系統建設難度較大,尤其是老城區排水系統改造難度更大,所以建設單位往往先建設污水廠,然后根據道路改造或資金情況逐步建設收集系統。這就造成了污水廠建設規模和進水水質難以合理確定,投入運行后實際值與設計值往往相差太大,導致進水量沒有達到設計規模,水質濃度偏低,污水廠沒有獲得投資效益和環境效益。
對于老城區來講,雖然污水截流干管已經敷設,但由于規劃接入的排水系統未進行改造或改造不徹底,故污水未全部進入干管,形成不了完整的排水系統。對于新建區來講,雖然按照規劃埋設了污水管道,但污水干管未事先埋設,這使得已經埋設的污水管道的污水沒有出路,形成不了完整的排水系統。
3.調蓄能力日益縮減
武漢水務局調查顯示,上世紀80年代以來,武漢湖泊面積減少了228.9平方公里;近50年來,約100個湖泊人間“蒸發”。湖泊被填占,調蓄能力大大降低,一旦出現較大降雨,漬水沒有出口,自然便會淤積陸地。
在傳統的建設模式下,城市硬地面積快速增加的同時,綠地、池塘、河道、洼地、濕地等面積大量萎縮,致使城市用地性質和下墊面條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地面下滲能力大幅減弱,河道縮窄,行洪斷面減小,雨水徑流量急劇增加,城市排水壓力驟增,內澇風險加大。
4.管理維護投入不足
由于污水中包含大量纖維、塑料、廢紙等各種各樣的沉積物與懸浮物,容易導致管道擁堵損壞,大大增加了污水管道清理和維護作業的工作量和難度。城市雨水口的大量垃圾污物不僅造成雨水通道堵塞、市區水澇外,對城市環境和水體也構成嚴重污染。然而,據《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統計,目前用于市政基礎設施的財政性資金僅有4%投入到排水系統維護;養護維修資金90%依靠地方財政投入,難以按標準進行定期養護維護。
三、我國城市排水系統發展思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在城市化進程中,我們要借鑒世界各國城市發展的經驗教訓,針對我國城市排水系統存在的問題,高度重視城市排水系統的長遠規劃和科學設計,加強排水管網的建設和維護。本文從加強和完善城市排水建設方面給出幾點建議和應對措施。
1.提高排水管網規劃設計標準
過去采用的設計標準低是因為經濟因素的制約,而現在是因為理念的落后和對災害重視程度的不足。城市地下排水系統的建設與其他市政建設密切相關,影響面大,如果在建設時不具備超前性和前瞻性,在隨后的變更中就要耗費更多人力、物力、財力。因此,在建設之初,就要有前瞻性,要充分考慮歷史雨量、未來城市發展帶來的新增量和極限雨季的可能峰值。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提高排水設施的設計標準是必然趨勢。
2.合理選擇城市排水體制
城市排水體制有三種:雨污分流制、雨污合流制、分流與合流并存的混合制。
在我國,合流制管道大多是早期在舊城區修建的,標準較低。即使在新建排水管網時采用截留式合流制系統,截流干管采用的截留倍數也較低,一般都在1~2左右,這樣就造成雨季大量的雨污混合水直接溢流進入環境。現階段城市的污水處理率比較低,污廢水都難以100%處理,更不用說早期雨水了。因此,發展雨污分流更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雨、污水的分流有利于對不同性質的水采用不同方法處理和控制,有利于雨水的收集、貯存、處理和利用,避免洪澇災害,增加城市可用水資源,同時也有利于減輕城市面源污染。采用雨污分流制是我國城市排水系統通常選擇的發展趨勢。
當然,在降雨量較小和對水體水質要求較高的地區,也可采用全處理式合流制,將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降水全部送到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排放。這種方式對環境水質的影響最小,但截流管管徑大,污水處理廠的規模大、投資大。
3.改善城市地表攔蓄能力
城市內澇形成的重要原因不是排水出路不暢,而是調蓄能力不足。單純提高排水系統的建設標準還是不夠的,需要改善整個城市地表的攔蓄能力。主要的辦法就是加強綠化,減少硬化面積,即使硬化也盡可能采用可以下滲的材質。結合公園綠地水系的建設設置人工濕地,在洪水時可以起到緩洪、滯洪、錯峰的作用,還可以改善城市小氣候,減輕污廢水對環境的影響。在地下,要加大管網的密度,使地表徑流盡快進入排水管網,在低洼和地勢平緩的地段,有條件時應在其上游建地下調節水池,在暴雨時調節削減洪水,而在旱季可以沖洗下游管道,減少淤積。
對于新開發建設區,應按照低影響開發的理念采用透水鋪裝、低綠地、建調蓄水池等方式,盡可能使得開發建設后該用地的徑流量不增加(徑流系數維持在開發建設之前的水平),做到在源頭削減徑流量、減輕城市雨水系統的負擔。
雨洪控制與利用既是解決城市防洪排水問題的一項重要措施,還能夠充分有效地利用雨洪資源,緩解城市水資源短缺危機,可謂一舉多得。
4.加強管理和清淤維護力度
首先要明確各管理部門的權責,加強排水設施及工作的監管,有針對性地制定一些法規,使排水管理部門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理有據;其次,加強市政排水管道的維護清淤,完善排水系統的功能;第三,政府應加大管理及維護資金的投入,對排水管網進行徹底的專項整治;另外,城市建設部門應制定城市防汛排澇預案,市政管理部門應具體安排防汛措施并制定防汛制度。同時應加大宣傳力度,讓市民進一步了解城市排水設施現狀和管理所面臨的問題,增強市民愛護城市排水設施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張晉峰.城市排水系統初探[J].山西建筑,2012.10 Vol.38 No.29:152-154
[2] 韓高峰,黃儀榮.城市安全視角下排水系統建設的探討――基于福壽溝的啟示[J].現代城市研究,2013.12: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