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11 15:58:3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財稅大數據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016年上半年,區審計局財稅審計科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扎實開展審計項目,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較好的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現將財稅科2016年上半年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財稅審計科組織科室人員進行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積極參加局黨支部“兩學一做”活動,樹立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意識,在審計工作中做到了廉潔自律。
為了更大發揮財政預算執行審計在財政審計大格局背景下的作用,我們采取了四項措施進一步深化財政預算執行審計工作。一是科學立項,確定預算執行審計單位。參考區人大會議關注的議題和熱點問題,選取了有代表性的單位作為審計重點,通過審計進行綜合分析,為人大加強預算監督提供審計依據。本次區本級預算執行情況審計對象包括:組織2015年度區本級預算的區財政局,以及區民政局、區經濟促進局、清水河街道辦事、區委宣傳部、區科技創新局等5個部門預算執行單位。二是集中力量,形成工作核心。抓住財政預算執行審計工作重點,重點關注財政支出績效、專項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使用情況、存量資金盤活,促進減少財政資金沉淀,推動財政資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部門單位預算執行情況重點檢查預算編制與執行管理、中央八項規定等系列規定精神的落實情況、政府采購情況、內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情況、機構編制管理情況等。三是加大審計力度,創新財政預算執行審計的方式和方法。探索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加大數據綜合利用力度,提高審計工作能力、質量和效率。四是提高審計挖掘分析的深度。進一步加大審計分析和核查的深度,按照財政資金籌集、分配、撥付、管理、使用以及績效評價等各個環節開展審計,將深度和廣度有機的結合起來,確保宏觀分析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為確保審計整改工作取得實效,財稅審計科積極落實審計整改工作,并確定誰主審、誰負責的辦法,由承擔審計項目的主審人員,負責整改落實工作,督促被審計單位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整改工作,幫助被審計單位建章立制、完善內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2015年財稅審計科完成了5個審計項目,截止目前已有3個審計項目全部整改完畢,2個審計項目還有部分問題正在整改,對暫時未整改到位的問題,審計組要求被審計單位制定整改計劃,明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大量創業型企業涌現,對會計的需求越來越多。但是,未來隨著人工智能在財會行業的應用,以及電子發票的發行,以往貼發票、做報表等每名會計都要干的基礎活兒將由人工智能取代,那些處于最基層的普通會計將面臨失業的風險。
當然,這也為會計人員轉型提供了新的機遇。一部分與時俱進的從業者將從傳統的信息處理業務中脫離出來,通過學習和充電后,從事財務管理分析和輔助決策工作。就目前而言,這是人工智能無法完全取代的領域。
閃貓CEO楊振對記者說,“面對即將到來的行業洗禮,我們要做的就是擁抱變化,主動創新。”
閃貓是一家在財稅領域做深度垂直服務的提供商,迄今為止,已為5000余家創業型企業與創業投資孵化機構提供了工商財稅服務。這些企業與機構包括創新工場、聚美優品、車庫咖啡、創業邦、青松、將門、神策數據、翠湖科技園、中關村生命園等等。
做第一個“吃螃蟹”的財稅服務企業
“有人說:人工智能來了,整個世界會為之改變。但從目前來看,還為時過早。”楊振強調,“在中國,人工智能的擁簇者僅僅是一群科技公司和互聯網公司。而在財稅服務行業,應用新技術決心最大的恐怕就是閃貓了。這是由閃貓的自營服務屬性決定的。”
在企業財稅服務領域,有數十萬家機構在分食這一市場。其中,大部分是傳統的工商財稅機構。這類機構采用線下服務,一般而言,員工少,業務不透明,規模也不大。除此之外,也有幾家企業提供互聯網服務,這些企業有做平臺和做自營兩種類型。平臺型企業主要以搭平臺為主,本身不提供財稅業務。自營型企業提供深度垂直的財稅服務內容,直接面向企業用戶。閃貓就是其中的代表。
就自營型財稅服務企業而言,用戶體驗是其安身立命之本。
用戶體驗又從哪里來呢?技術驅動是一條重要路徑,這也是楊振從業多年的經驗之談。
八年以前,楊振創辦了第一家財稅服務公司――五牛創業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線下工商財稅業務。古語有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果斷決定與合伙人研發互聯網財稅服務系統,于是北京閃貓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閃貓1.0系統上線,匯聚了數千家創業型企業和創業投資孵化機構。楊振團隊也從傳統的財稅服務提供者轉型升級為“互聯網+財稅服務”提供商。一年以前,為了更好地提升用戶體驗,楊振團隊又成功研發了閃貓2.0系統,并于幾個月前正式上線,新版本對服務內容和服務流程做了改進,客戶反饋還不錯。
楊振對記者強調,“迄今為止,我可以很驕傲地宣稱,閃貓有兩項硬指標,令同行難以望其項背。第一個指標是,在閃貓注冊的企業用戶中,有28%的企業順利拿到了融資。第二個指標是,閃貓已幫助數百家企業從誕生沖刺到B輪后,其中的一些企業還成長為細分領域的獨角獸。”
除此之外,閃貓客戶復購率保持在95%以上,這在業內也是遙遙領先的。因為閃貓不單純地以客戶數量增加為主要目標,而是把提升用戶體驗放在首位,為后者提供高品質的工商財稅服務內容。
總而言之,用戶體驗是閃貓存在的起點和初心。
如今,閃貓為了這一初心,再一次身處行業前沿,融匯人工智能、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推動企業財稅服務轉型升級。
可以說,楊振的觀點與獵豹移動CEO傅盛不謀而合,那就是“互聯網上一代是認知紅利,下一代就是AI。”
打造“人工智能+財稅服務”重量級應用
任何一個技術紅利都要與應用相結合。
這是楊振與管理團隊的共同認知:“閃貓之所以能迎合潮流,實現一次次轉型升級,與閃貓內部的可持續戰略是分不開的。”
早在2016年9月,閃貓團隊就已著手研發閃貓2.0服務系統,歷時幾個月,于2017年上半年上線。在財稅服務領域,閃貓2.0貢獻了三項創新性成果。首先,新的版本將服務精準到每一項流程、每一個細節,來解決工商、財稅等創業難題。其次,新的版本更加強調交易與流程的標準化和透明化,用戶可以隨時查看業務進度和賬務明細,隨時下載公司賬目及財務報表。再次,新的版本推出“二對一服務”模式,兩個專員同時服務一個客戶,從而提升服務品質。
而所有創新內容都是由大數據技術做支撐的。
“閃貓從一年前開始,由技術總監帶領團隊提升企業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充分地踐行大數據戰略。因為我們相信,人工智能革命是以數據作為驅動的。”楊振強調。
未來,閃貓要用數據說話,結合人工智能,打造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信息化管理使得傳統財政監督“邊緣化”。借助于管理信息系統技術的發展,財政管理業務流程不斷優化,原有各專業部門系統間存在的標準不一、關聯復雜和流程過長等問題將被“看板式”的及時反應所取代(如國庫集中支付),系統間信息壁壘將被逐漸打破,財政監督跨專業、跨部門、跨地區的綜合視角優勢也就會被信息管理系統所取代。公共財政業務不斷拓展又導致各類信息爆炸式增長,這些信息數據既是財政管理、監督的對象,又是優化管理的重要信息源,以樣本式抽查為主的監督模式顯然已難以應對大數據的挑戰。比如隨著近年來社會保障全覆蓋的推進,社保基金信息量越來越大,既包含積年累月的基金征繳管理信息,還包含日積月累的基金償付信息,傳統管理模式和以樣本抽查為主的監督模式已不堪重負。傳統的財政監督模式面臨著被“邊緣化”的危險。信息化管理使得公共預算資金風險點及其分布發生轉移。財政管理業務的縱深發展使得公共預算資金管理所面臨的風險的關聯性更強、表現形式更復雜,危害程度也隨之加大。以管理信息系統支撐的業務流程的再造與優化,又改變了傳統風險點的表現與分布,傳統監管手段無法應對系統性風險的急劇擴張。比如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后,原多環節多部門的管理風險幾乎都聚集到了招投標、政府采購環節和集中支付環節等。再如社保基金規模、險種與覆蓋人群的增加導致重復參保、騙保和精算失衡等風險。財政管理與監督面臨嚴峻挑戰,公共預算決策更需要對公共行政部門所面臨的風險分布作“全景式”的俯瞰。
(二)信息化大數據為財政管理與監督帶來的機遇
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財政管理與監督工作效率。利用信息技術與管理信息系統,可以將有限的力量從繁重的樣本抽查與現場檢查中解放出來;利用數據分析軟件及風險評估模型,著眼于全局系統,通過信息系統提高財政管理的即時性、精準性;通過對管理與監督成果資源積累形成的數據的分類統計、匯總分析與歸納提煉,實現對管理與監督成果的解讀、共享與再利用,及時反饋、跟蹤,在監管糾偏的同時向預決算管理反饋咨詢建議。同時,還可以利用持續性管理與監督信息,為后期預決算管理形成一整套風險識別、決策和考核的量化標準。所有這些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能擴大工作縱深效能。比如在醫療保險基金監管中,就可以依據信息系統的全面數據分析,不僅可以規避樣本式抽查的繁重工作量,還可以發現系統性的安全性問題和合規性問題,更能通過對人均住院次數、人均住院費用、單病種醫療費用乃至地區性、行業性疾病發病率、藥品價格、同病種處方等指標進行綜合分析,為今后費用報銷政策甚至整個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提供較為精確的數據支撐。全面與可持續性監督管理成為可能。全面與可持續性監督管理更能實現對決策的執行糾偏,并為后期決策提供持續性的管理知識積累。財政管理與監督最大的障礙來自于信息不對稱。管理信息系統、互聯網為財政管理與監督提供了更為豐富更為開放的信息源,這使大數據的產生與應用成為可能。大數據技術將使得財政監督可以常態化開展對機構和業務的持續監測、風險評估、專項分析、跟蹤問效,動態掌握預算執行情況、風險變化態勢等整體情況,通過全面、持續的監控不斷積累監督與管理信息知識經驗,實現對各類風險的“全面、深入、持續”的有效覆蓋,并以此達到對各風險環節及其隨環境變化情況的持續關注與快速反應,及時優化管理流程。
二、大數據信息化條件下財政管理與監督現狀分析
(一)信息化程度不高。
一是財政管理相關數據采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數據庫建設滯后。財政管理與監督涉及到公共財政覆蓋的各行各業,這些領域的信息數據采集不夠詳盡完善,宏觀管理層面所需的數據庫建設尚未提上日程。二是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滯后。當前公共行政業務部門管理信息系統、“金財”系統以及財政監督管理信息系統等建設相對滯后。尚未建立起公共行政業務與“金財”系統的有機銜接,以及各業務系統的相接與信息共享。
(二)數據“碎片化”難以整合,使得財政管理與監督面臨廣泛的信息孤島效應。
一是技術原因使得數據信息整合難。因早期開發水平與層次的千差萬別,信息系統各自為政、互不兼容在我國電子政府系統中表現比較突出,不僅諸如金財、金保等信息系統內部的兼容性差,各系統間的兼容與溝通共享也不暢。二是安全原因導致信息共享與數據整合困難。政府電子信息系統涉及到國家安全隱患遠遠大于社會主體。在未建立后臺備份共享數據的情況下,安全隱患制約了監督數據的整合。比如,出于系統安全和私人信息保護考慮,目前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財政監督、稅務稽查等與銀行系統的完全兼容與對接。
(三)財政監督管理面對大數據信息化變化準備不足。
一是大數據信息化條件下的財政監督管理理念與實踐模式尚未真正成型。當前財政監督管理對持續性監測與評估的考量不足,忽略了持續性監測職能的設立與發揮,無法支持財政監督信息化的運行構想;風險評估與排查等信息化技術僅作為輔助手段,在整體性的工作規劃中未能規范運用,從而造成財政監督時序性邏輯斷裂;信息技術只運用于點和局部,尚未形成一個全面、嚴密、整合、高效的管控信息化管理模式等。二是財政監督軟硬件建設滯后。當前的信息化財政監督不論硬件設備還是功能軟件的開發應用,都難以高效率地完成對各項繁雜業務、海量數據、結構化與非結構化信息的讀取、傳輸、檢索和核對,難以支持高頻度的大數據分析。三是財政監督業務與信息化業務的綜合性人才短缺。財政監督部門缺少業務與技術融會貫通的復合型人才,已成為當前財政管理監督信息化和增值服務推進工作的基礎。財政監督信息化急需熟悉業務又具數據分析挖掘能力與前瞻性理論探索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三、大數據背景下加強財政管理與監督流程的路徑選擇
(一)實現財政管理與監督業務流程的信息化再造
1.全面實現公共預決算管理流程信息化。現代財政制度建設,既要有政策制度層面的改革,也要有管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層面的革新。當前,以云計算為代表的新技術方興未艾,大數據時代悄然降臨。應首先將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應用于預決算管理,推進數據標準統一、充分收集信息、實現信息系統整合,“融會貫通”所有信息,并以此為基礎,將信息技術內嵌于運營管理的每一個環節,以提高預決算的精細化、科學化水平。
2.解決信息碎片化、信息壁壘和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實現全景式信息管理與應用。要做到信息產生、獲取、應用等信息流程與財政管理與監督工作的有機融合,一是打通不同業務部門間、不同管理流程環節上的信息壁壘,二是打通預算管理對象,即各行業、各領域、各區域等外部環節的高效能綜合數據庫接入(包括軟件、權限),解決信息在部門和行業間、地區和政府間的碎片化,消除信息壁壘與不對稱,實現全景式、持續性的數據收集與整理,構建強大的預決算管理數據倉庫與知識庫。在此基礎上,通過數據的整合、挖掘和傳導,從風險、業務等各個視角對信息進行開發、篩選和加工,使整個預決算信息流結構清晰、粒度細化、動態更新地展現出來,做到調用順暢,更敏銳、準確捕捉預算決策執行中的隱患,前瞻性地預判系統性風險,為財政預決算管理和監督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提高預決算的精準性和科學性。
3.消除財政管理與監督信息共享的壁壘。當前我國尚未建立國家統一規范的信息制度體系以及獨立的社會經濟綜合信息資料庫,關聯信息共享困難。不僅財政管理信息系統內部要實現信息共享,還要實現財政部門和其他相關業務領域的信息共享,必要時還需要企業、稅務、銀行等的相互銜接與融通。這需要從制度建設層面呼吁建立相應的信息建設與共享機制,并逐步著手建立國家宏觀層面的獨立數據庫,將各系統的數據備份到獨立的數據庫中,滿足國家治理的信息需求。
(二)財政監督信息化建設
1.強化財政監督信息化技術的開發與應用。首先,搭建開放、整合的預決算管理與財政監督服務平臺,逐步建立具備大數據處理能力的云計算平臺,建立監督審計信息云,構建結構化數據庫和非結構化信息庫,打破業務系統之間的隔離墻,緊跟業務發展,不斷擴充數據信息資源,實現各類信息資源的有效管理、充分共享和靈活檢索,實現對預決算管理與財政監督管理活動全流程、全方位覆蓋,為預決算管理與財政監督管理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提供數據信息、計算能力和軟件應用等高度共享的云審計服務。其次,在數據平臺基礎上,打造財政監督專屬的自動化持續監測平臺、智能化數據分析平臺,為實現持續性監督、數據分析與挖掘等核心功能提供技術工具和系統支持。
2.以信息化技術創新財政監督方法與理念,增強財政監督的增值服務能力,真正實現績效性管理與監督。對公共預算管理流程內部,強調財政監督監控對決策執行全流程的參與,強化財政監督對各項業務“友好性”,以業務思路為出發點重構財政監督業務流程,突出財政監督的同步性、時效性和協同性。財政監督人員可以借助財政監督信息系統與內外業務信息系統的對接,隨時查詢業務數據,開展線上分析,隨時掌握風險動態,同時將大量監督知識積累納入財政監督信息系統,逐步建立從數據信息出發的審計分析技術體系,利用聚類、關聯、群集等分析方法,對海量數據進行深層次分析,揭示其本來特征和內在聯系,獲取審計線索、發現線索疑點,準確定位風險,快速形成財政監督思路,促進財政監督由事后查處與事中控制并重,逐漸向事前預防、事中控制為主轉變。
關鍵詞:科技發展;稅務管理;數據管理
0引言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許多國家削減了稅務部門的經費預算,使稅務部門在工作量和工作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可支配資源不斷減少。這也促使稅務機關必須思考如何在提升工作績效的同時,降低稅收征收成本的問題。在此背景下,充分利用新技術改進業務流程和工作方式,將成為稅務部門應對資源不足問題的重要手段。麥肯錫咨詢公司通過大量分析研究發現,銳意改革的稅務部門領導都深刻理解“好鋼用在刀刃上”的道理,他們正圍繞當前科技主要發展趨勢,有針對性地投放資源。目前科技發展有四大趨勢:一是移動互聯網正呈噴薄式增長;二是在大數據時代,復雜數據統計分析技術的使用日漸廣泛;三是電子貨幣逐步取代現金,電子支付方式日益普及;四是數字化使能技術(digitalenablement)不斷應用于各種業務之中。與此相應,科技發展的成果也被廣泛應用于稅務管理方面。
1移動互聯網呈噴薄式增長
1.1利用移動設備加強與納稅人聯系
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10億人擁有移動通訊設備,并且這一數字仍在不斷攀升。2013年5月,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詹姆斯•馬尼卡等人在其合著的《顛覆性技術:改變生活、商業和全球經濟的先進技術》一書中所做的一項統計表明:2007年到2013年,全球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銷量增長了六倍多,而且年輕一代納稅人通過智能手機進行幾近全部的互聯網交流。稅務部門可以利用移動設備以低廉的成本接收納稅人的信息和反饋意見,為納稅人提供自助服務以及向納稅人提供稅款催報催繳提醒等服務。因此,手機溝通方式極易適合移動通訊設備使用者,尤其是年輕納稅人群體的需求。在新興市場國家中,移動互聯網有助于稅務部門與未被納入稅收征管系統的納稅人加強聯系與溝通。稅務部門與其他政府部門應順應時代潮流,積極改變溝通和交流模式,從利用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等設備進行傳統互聯網交流,轉向利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設備進行移動互聯網交流。多年前,世界范圍內一些創新型稅務部門已經開始借助移動互聯網為納稅人提供服務。例如,瑞典稅務部門給大部分自然人納稅人發送預先填制好的《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納稅人可通過手機回撥或回復短信對申報表內容進行確認。又如,愛沙尼亞稅務局為納稅人提供了一系列移動服務,其中手機支付稅款服務特別受納稅人歡迎。伊萊•伯科威茨和布萊斯•沃倫在《愛沙尼亞是怎么變成電沙尼亞的?》一書中,對愛沙尼亞稅務部門的這些創新舉措,給予了高度肯定。此外,美國聯邦稅務局開發了應用程序IRS2Go,納稅人在移動設備中安裝這一程序后,可以查詢其納稅申報的狀態,查閱納稅小貼士,還可鏈接到聯邦稅務局推特新聞網頁面,查看稅收新聞資訊。2014年申報季,查詢聯邦稅務局官方網站“我的退稅”模塊相關信息的納稅人,半數以上是通過登陸移動客戶端來完成操作的。
1.2開發美觀、方便的手機界面官方網站
目前,絕大部分稅務部門官方網站是基于傳統互聯網模式開發的,這些網站功能完善、設計精美、界面友好,但是當客戶用智能手機登錄時,很多網站的界面無法自動轉換為美觀、方便的手機界面。因此,政府部門必須不斷提高移動互聯網服務水平,以適應移動終端使用者的需求。1.3智能手機的稅款支付移動設備使用者對互聯網服務的需求早已超越了發送信息和提醒等簡單服務的范疇,已擴展到支付功能。2012年6月,麥肯錫公司的《手機支付發展的路線圖》報告指出:2012年,全球的手機支付總額較2011年將翻一番;預計到2015年,該項支付總額將比2012年增長9倍。在一些發達國家,銀行業已經開始推出全套手機銀行服務。美國的阿肯色州和堪薩斯州等具有開拓意識的州,已允許使用手機支付財產稅。在部分新興市場國家,銀行業也將手機支付作為拓展業務的有效途徑。以肯尼亞為例,該國已有將近90%的人使用移動服務商Safaricom開發的移動貨幣(M-Pesa)手機支付平臺。平臺是一個功能豐富的虛擬銀行,允許用戶使用手機進行支付和轉賬等。
2日漸廣泛的復雜數據統計分析技術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復雜數據統計分析技術方興未艾,并將在未來持續影響包括政府部門在內的各個行業。目前,全球各網站、社交媒體和移動設備生成的數據量每20個月翻一番,而數據存儲成本持續下降。私人機構和政府部門都期待更好地利用復雜數據統計分析技術來為重大決策提供充分的數據支持。大數據時代對于稅務部門的影響不言而喻。稅務部門開展業務工作需要海量數據的支撐,并利用這些數據來評定納稅人的稅收遵從風險等級,從而將有限的資源投向具有高、中風險等級的納稅人,避免對低風險納稅人不必要的干擾。絕大多數國家的稅務部門非常重視數據分析技術,特別是有的國家的稅務部門已經利用最前沿的數據分析工具來提高工作效率。例如,一些國家的稅務部門利用集群技術在大數據樣本中分辨出具有類似行為特征的集群,以有效識別具有稅收欺詐行為的群體。集群技術作為最先進的大數據分析技術之一,正幫助稅務部門有效遏制退稅欺詐蔓延。在稅款征收方面,部分國家的稅務部門利用最新信息技術對納稅人風險特征進行分類管理,綜合考慮納稅人的個體特征(包括行業、地理位置和納稅遵從歷史)、應繳稅款特征(如稅款大小、來源和時間長短)以及其它標準,針對不同群體的納稅人實施相應的征管策略,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澳大利亞稅務局在《2012—2013財政年度工作報告》中指出,近年來澳大利亞稅務局正在積極嘗試利用大數據統計分析技術來提高稅務管理質效。該局通過對100多萬份中小企業報送的《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和《經營活動報告表》數據進行了深度分析,確定了各行業利潤率等關鍵指標的風險控制的基準值,以幫助澳大利亞稅務部門迅速識別出異常申報納稅人,例如少申報應稅收入的餐館或者加油站。該項創新舉措實施一年以來,澳大利亞稅務部門已識別出3萬多家異常申報企業。該局在發出《稅務事項通知書》后,有17%的企業在申報表中進行了納稅調增,調整后申報的應稅所得戶均增長了68%。總之,大數據分析技術促使了稅務部門增加稅收收入,并幫助其更加精準、有針對性地識別稅法高遵從度的納稅人,減輕不必要的遵從負擔。
3電子支付方式日益普及
當今世界,電子貨幣正逐步取代現金,電子支付也逐漸成為人們普遍的支付方式。據麥肯錫咨詢公司對全球支付行為的研究表明,2012年到2017年全球范圍內人均金融交易額預期將增長33%,即從671美元增長到894美元,其中現金支付方式的比重將大幅下降,尤其在新興市場國家,這一比重下降將尤為明顯。有人把未來將出現的以電子貨幣支付為主的社會經濟模式,稱為無現金社會模式。電子支付相對現金支付而言,具有交易成本低、終端用戶風險小以及交易過程易于追蹤等優勢,因而被大部分國家包括中央銀行及各類商業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大力倡導。金融機構、稅務部門以及其他政府部門不斷推動電子支付手段廣泛應用,從最初的電匯支付到信用卡支付,再到使用智能手機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的近場通訊(NFC)方式支付,減少了收付雙方對現金的需求。對于稅務部門而言,電子支付方式的不斷普及,不僅有助于實時追蹤納稅人稅基軌跡,還有助于分析納稅人的稅收遵從度。目前,一些國家通過給予納稅人稅收優惠的手段,鼓勵納稅人使用電子支付方式。例如,韓國為使用信用卡消費的納稅人提供稅收減免優惠,全年信用卡消費額占年收入比重高于25%的納稅人可以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為充分利用電子支付方式的優勢,自2011年起,美國通過立法明確要求銀行和電子支付服務商,向聯邦稅務局報告所有通過借記卡、信用卡以及貝寶(PayPal)等第三方支付平成的交易。這從立法角度保證了應稅收入足額申報,從而有效地提高了納稅人的稅法遵從度。OECD的《關于經合組織成員國、其他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稅務管理的比較信息報告(2013版)》顯示,在開展對比研究的52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有12個國家和地區將電子支付方式作為主要稅款繳納方式。顯然,全球的稅務部門在電子支付方式繳稅領域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4數字化使能技術不斷應用于業務流程
當今時代,信息技術終端產品的價格與計算能力往往呈反方向發展,同時信息存儲的成本也在大幅下降,這客觀上促使數字化使能技術廣泛應用于業務流程。例如,1975年一臺超級計算機的售價為500萬美元;40年后的今天,一臺蘋果手機售價僅為400美元。盡管后者價格不足前者的萬分之一,但其計算能力反而遠超前者。許多大企業已經從數字化使能技術應用于業務流程中獲利。這些大企業將數字化使能技術應用于業務流程,將各供應鏈納入統一的企業資源計劃(ERP)管理系統,并采用即時庫存(just-in-time)等新型管理技術,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節省成本和費用。
4.1利于稅務部門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納稅服務
數字化使能技術不斷應用于業務流程,也為稅務部門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納稅服務創造了良好條件。在稅務部門的業務流程中,積極推廣應用數字化使能技術,將主要帶來以下兩點變化:一是從大量使用紙質表格向使用電子申報方式轉變。例如,2013年申報季,美國約83%的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采用了電子申報方式報送,這也說明聯邦稅務局在推廣電子申報方面成效卓著。二是使用全數字化自動填報。一些國家的稅務部門已經將從第三方獲取的納稅人收入和消費數據,用于幫助納稅人預填納稅申報表。例如,OECD的《關于經合組織成員國、其他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稅務管理的比較信息報告(2013版)》顯示,2011年有7個國家的稅務部門為其國內大多數納稅人預填了《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新加坡稅務局2012—2013年度報告》指出:2012年新加坡稅務局通過直接從雇主處取得雇員的工資薪金等收入信息,為超過100萬名自然人納稅人預填了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所入庫稅收占該國個人所得稅總額的58%。
4.2利于優化稅收征管流程
數字化使能技術有利于各國稅務部門優化稅收征管流程。例如,未來稅務部門可以考慮整合內外部數字化平臺,選取部分稅務案件,集中開展稅務稽查和稅務審計,這將有助于節省稅收征納成本,盡早讓納稅人獲得稅款繳納的確定性。
4.3利于加強與外部溝通和第三方信息共享
長期以來,許多私營機構都通過獲取和利用外部數據來提升工作績效。例如,企業通過對第三方數據和系統的整合和利用,來提高經營效率和客戶滿意度;零售商與供應商之間也會通過加強信息傳遞,來提高信息對稱度。稅務部門應該借鑒私營機構的成功經驗,切實加強與外部的溝通和第三方信息共享。例如,稅務部門的征管軟件系統設有既定的檢測程序,當納稅人填寫申報表時,如果出現身份信息前后不一致或相關信息不完整等情形,則該份申報表將難以通過征管軟件系統的驗證。這樣一來,既推延了納稅人的報稅時間,給其帶來不便,又增加了稅務部門的服務成本。如果我們能在稅務部門與第三方稅務軟件供應商之間建立一種實時數字化聯系,即通過與第三方稅務軟件供應商進行數字化整合比對,在納稅人填寫納稅申報表的過程中,對填報的錯誤信息給予及時的預警提示,必將大大減少驗證通不過的次數和征納雙方的后續工作量,進而提高納稅服務水平與工作績效。例如,美國曾力推稅收征管信息系統的升級改造,實現了征管數據實時更新的目標。2012年1月,聯邦稅務局納稅人賬戶數據引擎正式投入使用,數據更新周期由40多年沿襲的每周更新縮短為每日更新,打破了聯邦稅務局信息化建設的瓶頸。綜上所述,從長遠來看,稅務部門將資源合理地投入到新技術的應用中,并使其與納稅服務和稅收征管有機融合,將促進稅收工作的開展。同時,稅務部門應當妥善處理科技創新帶來的伴生問題,例如保障網絡安全、保護納稅人隱私等。
[參考文獻]
[1]秦勁松.環境規制、技術進步與我國科技稅收政策優化[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
[2]克里斯蒂安娜•麥克法蘭,邁克爾•帕加諾,余英.美國城市財政狀況2014年調查報告[J].地方財政研究,2015(4).
[3]梅春國,丘永政,唐煒,等.稅收競爭是當代稅收鼓勵經濟發展的基本形式[J].稅務與經濟:長春稅務學院學報,2004(2).
[4]方瑞德.德國的財稅管理體制及對我們的啟示[J].上海財稅,1994(3).
[5]張青,魏濤.促進我國稅收可持續增長的政策建議[J].經濟研究參考,2015(18).
1大數據的概念
此處的大數據是在多元化背景下,來源于各個龐大數據組并且具備相當真實性的數據,企業在經營以及管理中,會不斷產生數據信息,通常是在社交網絡以及電商網站中產生的,也有些是顧客的訪問數據,涉及諸多的數據來源。但是這些數據并不是涉及顧客關系的常態化數據。[1]從技術的層面上看,大數據與先進的云計算是有關系的,大數據不能使用單獨的計算機來實現充分的數據處理,而是需要借助加固分布的計算框架,要進行的是海量數據的處理和挖掘。在大數據的挖掘中,分布式云計算會產生基礎的內容,在信息時代大數據是非常流行的詞匯。
2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企業經營管理面臨的挑戰
(1)結合多樣化數據。經營管理涉及諸多的數據信息。如今經濟在快速發展,導致大數據成為諸多企業要面臨的問題。[2]企業需要借助現代化以及傳統兩種技術方式,對數據信息進行采集以及處理,需要在廣泛的網絡中完成數據的收集,并且電商在迅速發展中出現大量的數據,也是需要進行收集的。同步對各類信息開展廣泛的收集,需要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做出突破。多數的企業在數據庫處理方面,僅僅是對結構信息有所要求,但是內部的一些非結構信息則無法在經營管理中實現充分的利用,沒有將數據整理到位。另外是一些半結構數據,也是在經營管理中非常關鍵的部分,也缺乏有效的處理。(2)對數據實時分析。經濟在迅猛發展,從企業的內部以及外部進行分析,可以看出企業在不斷轉變,自身經營管理的數據處理任務迅速增加,對經營管理的狀況進行判斷,要借助及時采集到的各類信息。在這種局面下經營管理需要做到各類信息的及時處理。任務量是非常大的,對數據處理的質量以及效率都提出新的要求。[3]企業需要依據及時性原則,對數據展開及時的處理,這對經營管理的影響是直接的。(3)根據數據進行決策。企業各類的經營管理決策受到各類數據的嚴重影響,這對數據處理的速度以及質量都是有非常高的要求。數據分析是科學決策的前提,可以讓決策準確性有所提升,防止數據模糊造成的決策錯誤。同時一些企業在業務拓展中對數據的處理有所不足,對數據僅僅是盲目匯總,忽視了數據的準確性以及合理性。只有對數據展開充分深入的分析和處理,才能讓經營管理的實際問題得到解決。對數據進行準確把握的情況下,進行科學的決策,讓企業實現健康發展。[4](4)關注數據安全問題。大數據使經營管理變得更加科學化,但是也帶來諸多的數據安全的隱患,因為數據是要經過網絡進行傳遞的,在數據的存儲以及傳輸過程中,很多的數據風險是存在的,一旦企業的經營管理數據被竊取或者是篡改,對企業造成的影響就會是非常嚴重的。
3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企業經營管理模
(1)運營和決策以數據為基礎.面對如今的時代背景,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需要加強信息的整合以及體系的建設,要形成企業業務往來以及數據分析,都是在真實數據的情況下才能完成。在大數據時代下,經營管理不僅僅是在內部數據的基礎上,也是要借助系統性平臺,讓數據管理更加具備質量和效率。企業需要盡量提升社會網絡以及企業之間的連接,在不同的平臺上實現對數據的整合,從而對企業管理的各類數據內容進行深層次地挖掘,完成后續的信息數據分析。企業要加強數據搜索力度以及強度,并在企業聲譽上對多種營銷的對策進行制定,然后在數據分析的前提下,為企業經營奠定基礎。(2)培養數據管理人才。知識經濟在不斷發展,企業要重視人才隊伍的建設,尤其是大數據下,企業需要在激烈市場中提升競爭力,要從內部人才的角度入手,對內部人才的素質以及知識提出要求。為了讓數據管理的效率以及質量實現全面的提升,完善數據處理人員的數據敏感性以及反應能力,要在數據業務方面具備極強的分析能力,企業要對人才加強儲備,并定期對相關人員展開能力的培訓,然后建立數據考核的制度,促進人才分析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的提升。(3)企業網絡需要合理科學建設。為了實現數據分析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企業需要建立全面化的網絡,為數據建立系統化的存儲平臺,將內部數據鏈條化,并加強供應商以及相關下屬工作的資料的分析。企業網絡需要建立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結合企業的實際發展,并重視企業的網絡建設以及網絡服務。
4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發展策略
(1)大數據推動企業變革。大數據下企業發展是在不斷產生變化的,企業改變本身資本的結構,原本是資本計量以及轉移需求比較大,需要科學的經營管理模式,企業有了新的轉機。數據成為另外的一種產業以及資本,以往的經營管理僅僅是將數據作為參考信息,但是現代化的發展中,數據信息是經營管理的重要基礎,數據甚至是一種資本,是企業的新資產,為經營管理的進步以及客戶需求提供更多的價值以及信息。(2)大數據企業決策變革。以往經營管理需要諸多的人力物力,整合各類資源的情況下,對事件的因果進行合理地推算,為解決經營管理中的各類問題提出意見。如今經營管理有更加先進的技術以及平臺,可以對廣泛的數據進行整合,充分滿足經營管理的需求,在原本的管理基礎上,對進行適當的優化和發展。現代化經營管理的重要任務,就是掌握數據先進性,對數據展開合理的管理以及利用,讓企業上升到更高的層面。(3)人力資源的開發和管理。大數據的信息管理以及運作模式,都是管理資源的一部分,在大數據下需要在人力資源方面改變管理的模式,對內部結構進行適當的優化,對企業資源展開更加充分的利用,避免各類資源的浪費以及損耗。網絡上有諸多的負面信息以及無效信息,真正對經營管理有著利用價值的,是少部分的數據,這需要的是技術上的提升,也需要相關人員具備更強的素質和能力。
5結論
總之,大數據下企業的經營管理要迎合時代的趨勢以及技術的優勢,促進經營管理模式的改進,實現管理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吳淵,林慧龍.基于“互聯網+”的草業企業經營管理模式———以草都易牧連鎖超市為例[J].草業科學,2018,35(4):933-939.
與此同時,內蒙古、河南、廣東等省、自治區擴大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今年4月,金稅三期工程第一階段工作進入驗收期。
金稅工程是我國國家電子政務“十二金”工程之一,它的實施提高了納稅服務的水平和稅收征收率,規范了稅收執法,加強了稅源的專業化管理。金稅工程從1994年到2001年先后經歷了一期和二期的建設。在2001年之后近10年的時間,一直是三期工程的籌備期,正式啟動建設的時間是在2010年的4月。
國家稅務總局電子稅務管理中心王浩處長表示,在總結前兩期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金稅三期無論從需求調研,頂層設計,項目規劃以及措施保證,都是事無巨細,做好了十二分的準備,并充分借鑒國內外各行業先進的信息科技管理理念,以保證項目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力保投資的價值最大化。王浩舉了個例子,金稅三期的工程管理辦法有7個,項目管理規范有9個,而工程管理指南達到了20個,無論是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都是史無前例的。因此在王浩看來,金稅三期的成功是必然的。
根據最新數據,近十年來,我國納稅人的數量增長123%,到2013底在3500萬戶左右;我國稅收收入增長了近500%,達到2013年的11萬億元。而近十年來,全國稅務系統的隊伍的人數維持在75萬人左右,也就是說人均管護130個納稅人。
上面的數據傳達出兩個重要的信號:第一,稅收涉及千家萬戶,已經成為整個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第二,有限的征管力量與日益重要的稅收職能、日益擴大的納稅人群體形成了尖銳的矛盾,如何做好稅收工作,顯然是擺在稅務部門面前的一場不容忽視和嚴峻的挑戰。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信息采集與利用,是提高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的根本之道。
總體來說,金稅三期的目標是統一全國征管數據標準,統一國稅局、地稅局征管應用系統,實現全國征管數據的兩級集中,進而為統一全國稅務系統的稅收執法和納稅服務,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提供有效的信息化支撐。而建設內容可以概括為: 三項基礎設施、四大業務系統、七類數據庫以及四大保障體系。三項基礎設施包括網絡平臺、硬件平臺和系統軟件平臺;四大業務系統是指稅收征管執法應用系統、稅務行政管理應用系統、外部信息交換應用系統、稅務數據分析和輔助決策支持管理應用系統,基本涵蓋了所有稅收業務;七類數據庫包括法人涉稅數據庫、自然人涉稅數據庫、發票信息數據庫、稅務機構數據庫、人力資源數據庫、稅務風險管理數據庫和稅收法規數據庫;而四大保障體系是指信息化標準體系、信息化安全體系、運維體系和災備體系。
金稅三期有兩個突出的特點,或者說關鍵詞:集中統一和與時俱進,而這兩點也是整個工程的關鍵和難點所在。
統一主要體現在統一全國征管數據標準和口徑,集中管理全國征管數據和應用,統一國稅和地稅征管應用的系統版本,統一規范納稅服務系統,統一網絡發票系統。涉稅數據“大集中”是整個金稅三期工程的核心,將徹底改變過去依附于傳統行政管理架構的“金字塔”形的涉稅數據配置結構,而形成某種“倒金字塔”形的結構形態。通過全國統一的信息化平臺,實現全國稅收業務統一、稅務行政管理規范、強化稅收執法權和管理權的監督制約,推動稅收事業全面發展;同時建立全國集中管理的統一性、規范性的涉稅數據庫,涉稅信息在各部門、各涉稅環節可以順暢流轉、多次復用,并能夠實現各數據間的交叉審核和流程監控。在數據“大集中”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統一集中的稅收征管業務平臺、納稅服務平臺、數據分析利用與輔助決策支持平臺和行政管理平臺,實現各級管理人員對全國稅務信息的實時查詢和監控、分析,為決策分析提供完整、準確、及時的數據源,為各級稅務機關稅收決策提供依據。
一、引言
國家審計是指國家審計機關對各級政府及其相關公共機構的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合理性,運用公共資源的經濟效益及提供公共服務的質量進行的審計。國家審計的模式和方法隨著外部信息技術環境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我國審計部門根據信息環境的變化,相應的啟動了“金審工程”一期和二期工程,并且取得了顯著成效。如今人類信息化進程已經邁進了大數據時代,并且大數據已經在互聯網等行業得到運用。為了緊跟時代步伐,我國審計機關積極組織實施“金審工程”三期工程,國務院在2014年10月9日印發了《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開始著力部署國家審計全面覆蓋的相關工作。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全面提高數據采集、分析、共享的能力,進而提高審計決策質量,在關注被審計單位業務真實性和合法性的基礎上,更好地發揮國家審計在保障經濟社會健康運行中的抵御和預防功能,是國家審計未來的發展方向 。
二、大數據理念在國家審計中的應用
大數據時代下國家審計機關面對的是海量、高速增長和多樣化的數據信息,需要用全新的思維理念,采用全新的大數據技術,對這些信息資產進行分析,挖掘其潛在的價值。因此大數據時代下的國家審計,要充分發揮其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必須要實現三個轉變,即隨機樣本向全體數據的轉變,精確性分析向相關性分析的轉變,事后審計向持續性審計的轉變。
(一)隨機樣本轉變為全體數據
根據交易費用理論,傳統的審計模式下之所以使用樣本數據,是因為對全體數據進行分析存在較高的成本費用。因此只能依靠對樣本數據進行審計,來推斷被審計單位整體的情況。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審計帶來了全新的技術,降低了處理全體數據的成本費用,為實現全體數據審計提供了可能。例如MySQL和Oracle等關系型數據庫可以處理全部結構型數據,Hadoop可以用來處理非結構性數據,通過大數據采集工具,國家審計機關可以采集到過去沒法收集到的信息。在大數據分析系統的支持下,從可視化分析、數據挖掘算法、預測性分析等角度進行分析,高效快速地掌握審計對象的整體狀況、內在聯系以及存在的問題和潛在風險,這種從整體到局部的思維模式必將有助于國家審計的發展。
(二)精確性分析轉變為相關性分析
大數據拓展了審計機關的數據來源,使得國家審計工作可以利用的數據更加豐富。之前,國家審計機關擁有的相關紙質資料和電子資料,一方面來自審計機關審計工作的積累,另一方面來自從被審計部門獲取的資料。大數據時代下,國家審計機關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盤活歷史積累數據,同時獲取與被審計單位相關的外部資料,例如可以通過金融系統獲取被審計單位資金往來狀況,也可以依靠統計部門獲取被審計單位所在的行業數據等。廣泛的數據來源,使數據越來越具有混雜性,給傳統的挖掘數據因果關系的精確性分析帶來了困難,使國家審計開始關注數據的相關性分析。相關性分析就是國家審計機關在開展審計工作時,利用分布式處理、云計算等技術將不同的數據庫連接起來,在控制系統的管理和控制下,提取與審計對象相關的特征數據,利用大數據分析平臺、海量數據,根據模型判斷被審計對象相關業務的合理性。傳統的關注因果關系的精確性分析是信息匱乏時代的產物,主要面對的是“小數據”,這就要求減少錯誤,保證質量,確保收集到的數據絕對精確。相關性分析是建立在海量數據和大數據技術基礎之上,通過Hadoop等技術進行相關性分析,適當地降低在微觀角度上對精確度的要求,節省出大量的時間,站在全局的角度分析審計對象,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從根本上防范潛在的風險。
(三)事后審計向持續性審計轉變
隨著金審一二期工程的完成,基本完成了AO和OA應用系統和聯網審計系統的建設,一二期工程下國家審計側重發揮“免疫系統”的揭示功能,免疫系統的發揮更多的是依靠事后審計的模式,對發現的問題進行糾正。大數據背景下的金審三期工程更多的是在前期工程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管理等,注重發揮抵御和預防功能,這就要求國家審計必須由事后審計向持續性審計轉變,以盡早地發現問題和風險,做好抵御工作,更好地發揮其治理功能。另外,國家審計是對政府相關機構的受托責任的履行進行評價和監督,大數據時代下國家審計機關以及審計對象面臨更加復雜的外部環境,國家審計機關為了更好地履行這種控制職責,必須掌握更加全面及時的信息。從技術角度來看,金審一二期工程已經初步完成了數據中心的建設,并且成功嘗試了預算執行聯網審計。大數據時代為國家審計提供了全新的技術平臺,不斷拓展聯網審計范圍,促進了跨部門、跨行業聯網審計。例如審計部門可以借助XBRL、Web Service、ETL等獲取審計對象及時的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平臺進行及時分析,發現潛在的問題,從而實現對被審計單位的持續性審計。
三、大數據理念為國家審計帶來的機遇
(一)大數據有助于實現國家審計全覆蓋
大數據為擴大審計范圍,實現國家審計全面覆蓋提供了理念支持和技術支持。一方面,大數據技術有助于擴大國家審計的廣度范圍。大數據環境下,國家審計工作是對跨部門、跨機構、跨區域的數據信息進行整合,擴大了審計數據的來源,從不同角度和高度對被審計單位的業務狀況進行聯合審計;審計抽樣由過去樣本數據過渡到了全體數據,從整體的角度進行審計,實現了被審計單位數據信息的全面覆蓋,從內部和外部實現了審計對象數據信息的廣度覆蓋。國家審計的廣度覆蓋還體現在被審計對象的擴大,早期的財政性審計不斷地向外拓展,審計機關利用大數據技術,通過總體分析、系統研究、發現疑點、分散核實,將國家審計拓展到反對腐敗、生態資源審計等領域。另一方面,大數據技術有助于國家審計從時間范圍實現全覆蓋。聯網審計的進一步運用,審計機關可以通過被審計單位的數據終端獲得有關審計對象的實時信息,實現對被審計單位業務進行實時監測,對潛在的風險進行及時的評估,進行常態化信息化跟蹤審計,從時間上實現對審計對象的全面覆蓋。大數據為國家審計全覆蓋提供了技術支持,使國家審計發展迎來了好時機。
(二)大數據有助于發揮國家審計的預防功能
金審三期工程的目標是充分發揮國家審計的抵御和預防功能,大數據的核心是預測,因此金審工程的建設迎來了新的機遇。抵御和預防功能體現在對潛在的問題和風險進行識別,并及時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傳統審計模式下,由于技術有限,不能搜集到全面的相關數據,對問題和風險的發現往往是在問題大量出現后,根據數據樣本進行分析研究,導致傳統的國家審計很難實現抵御和預防功能。大數據的到來,使國家審計實現了全覆蓋,國家審計機關可以通過廣泛的數據來源,形成一個大數據平臺,這個數據平臺包括整體經濟形勢、行業數據、社會行為等,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結合相關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及早發現審計對象存在的異常變動數據,并進行實時跟蹤。同時,大數據技術有助于國家審計從時間上對審計對象實現全面覆蓋,在開展審計工作時,可以結合被審計單位的歷史數據,對審計對象進行趨勢分析,最終實現抵御和預防的功能。
(三)大數據有助于提升國家審計工作效率
大數據給國家審計帶來了全新的思維理念和技術支持,有助于降低審計工作的負擔,提升工作效率。傳統的依靠樣本數據進行因果關系分析,這種精確性分析降低了工作效率。大數據環境下,審計工作的開展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通過對全體樣本數據利用關聯原則進行相關性分析,發現相關特征數據,以最快的速度發現審計線索,在降低了審計成本的同時,提升了審計工作效率。另外,隨著國家審計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大數據技術將不斷的發展,在聯網審計的基礎上,必將進一步推動國家審計工作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從而提升國家審計工作的審計效率。
四、大數據時代下審計機關的應對策略
(一)轉變國家審計人員的思維方式
大數據的時代特征,要求國家審計人員必須加快轉變審計思維方式,抓住機遇推動國家審計工作的變革。大數據給國家審計帶來了一個海量混雜的數據集,通過利用關聯原則進行相關性分析發現審計線索,分析潛在問題和風險,基于海量數據支持做出科學、合理的預測,發現被淹沒的有價值的數據資源和細節信息,從而提出科學合理的審計意見。同時放棄傳統模式下的精確性,站在整體和宏觀的角度看待問題,對傳統的審計方式、手段和思維方式進行全面的轉變,使國家審計真正實現抵御和預防的功能。
(二)建立統一共享的數據平臺
要想實現國家審計的全覆蓋、預防功能以及提升審計工作效率,就需要建立依靠由政府主導、審計部門主推、相關部門參與的大數據共享平臺,為國家審計部門全面有效的開展審計工作提供重要的后臺支持。數據是大數據平臺的源泉,因此要構建大數據平臺首先要做好數據的采集與積累,這就要求審計部門自身要做好審計數據的積累,充分利用幾十年審計工作的原始數據,同時還要求審計分支機構對審計業務數據報送制度化,強化中央和地方的數據共享。其次要實現與其他部門的協作,加強與金融、財政、稅務、工商等部門的合作,實現與這些部門的數據共享,條件成熟時可以實現所有相關部門的數據共享,最終建立國家數據中心。最后還要積極建立和完善聯網審計,通過與被審計單位建立信息系統的連接,實現平臺信息的實時采集與更新。在建立統一共享平臺的過程中必然面臨的兩個困難是技術問題和“信息孤島”問題,這就要求相關部門積極進行技術研發,以滿足大數據時代下數據采集、存儲、分析等要求,同時要轉變思維、推動組織變革以加強協作,推動信息共享。國家審計機關通過中央與地方的審計數據傳遞,與財稅金融等系統的信息共享,以及與被審計單位的聯網,最終實現統一共享平臺上各部門的聯動,推動海量復雜的業務數據橫向和縱向的整合,構建跨行業、跨區域、跨部門、跨年度的大型數據共享平臺。借助這個平臺可以對相關業務數據信息實現全方位、深層次的分析。
(三)提高國家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大數據技術是一種新型技術,在進行國家審計分析時需要一定的計算機基礎。同時,大數據加強了各個部門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強化了部門與部門之間的聯系。因此,這就對審計人員提出新的要求,掌握扎實的審計專業知識是前提,除此之外還要精通計算機、信息技術,例如學會利用分布式數據庫等技術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和分類匯總,利用Hadoop進行數據挖掘等。與此同時,審計人員還要提升自身的溝通協作能力,積極與國家審計人員隊伍成員、與被審計單位各部門進行交流和溝通,以獲取更多的審計線索。審計人員要跳出傳統的賬本審計,積極投入到大型數據庫當中去,挖掘數據價值。只有具備綜合的專業知識和業務素質,才能夠更好地理解、把握和運用大數據,推動國家審計事業的不斷發展。
五、結論
大數據是人類社會信息化發展進程中的一次重大技術進步和思維創新,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它從技術和思維角度對人類工作和生活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國家審計機關要充分認識大數據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積極參與大數據時代的變革,才能進一步實現國家審計工作的全面覆蓋,發揮國家審計在經濟社會運行中的預防功能,更好的參與到國家治理工作中來。J
參考文獻:
1.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大數據時代(中譯本)[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吳承虎.大數據思維在審計中的應用[J].中國審計,2014,(10)
3.嚴暢.實現審計全覆蓋的初步探討[J].審計月刊,2014,(3).
4.李厚喜.推動國家審計監督全覆蓋的思路與建議[J].審計月刊,2014,(2).
5.周憲.淺談大數據時代的大變革[J].科技信息,2013,(26).
高職教育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為目標,這也決定了高職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實踐教學是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財會類專業綜合性較強,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有利于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一、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實踐教學重形式、輕目標
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時間三年,除半年的實習時間外,在校時間大多是兩年半。多數學校在學生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制定時,強調“寬口徑、厚基礎”的教學思想,大大壓縮了實踐課時,雖然高職院校一般都建有專業的實訓室,但由于課時壓縮,實踐教學的目標和質量都無法保證。
(二)實踐教學綜合性不強
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的實踐教學一般是按照各科單獨開設的實踐課程,所涉及的內容較單一,課程與課程之間往往相對獨立難以進行業務交往,且實踐教學大都在校內實訓室進行,涉及的實踐內容往往以制造業某一個月的經濟業務為主,這使得企業中一些重要的實際經濟業務和環節難以真正模擬,不能滿足不同行業企業對財會類專業人才的綜合性培養。
(三)實踐教學效果缺乏科學有效的考核方式
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一環,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缺乏全套的實踐教學方案、沒有完善的考核機制,對學生實踐學習成績的評價主要取決于實踐教師的印象,主觀性較強,又因實踐教學課時一般安排比較集中、實踐教學往往流于形式,教學目標難以實現。(四)實踐教師的實踐經驗不足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師往往是由青年教師擔任的,而青年教師往往是從“學校”到“學校”,專業理論扎實但缺乏社會實際工作經驗,對一些不常見的問題甚至會指導錯誤,在實踐教學中難以做到對出現的問題根據實際工作進行全面分析和指導。
二、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對接“1+X”證書制度,確立實踐教學目標
為了貫徹落實“職教20條”,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本文簡稱“1+X”證書制度),希望通過促進“1”和“X”的有效銜接,將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有機融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通過培養高質量的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縮小和就業崗位所需專業技能水平間的差距。高職財會專業實踐教學是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學生職業素養以及專業技能的重要途徑,也是重要的教學環節。以往高職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目標的確立主要是依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及職業崗位所需的職業素質、專業知識與技能要求,現在需要對接“1+X”證書制度,對接行業、企業、崗位最新動態,依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確立實踐教學目標。根據教育部所公布的“1+X”證書名單中財會類專業相關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主要有:智能財稅、智能審計、財務共享服務、財務數字化應用、大數據財務分析、業財一體信息化應用、數字化管理會計、企業財務與會計機器人、銀行網點業務處理、智能估值數據采集與應用、業財稅融合成本管控和業財稅融合大數據投融資分析等,承擔這些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的機構都是有著豐富的職業培訓經驗和雄厚的培訓師資,他們能捕捉到業內最新動態,能借助各種仿真實訓系統幫助學生進行崗位工作模擬訓練,比如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培訓就包含票天下、財天下、金稅師、政務仿真、供應鏈系統等,在進行會計職業基礎、財務會計、納稅實務、會計信息化等課程的實踐教學以及會計技能綜合實訓時,就可以對接智能財稅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確立實踐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運用智能財稅平臺從事財務相關工作,能熟練準確地完成發票處理、記賬憑證等工作,以及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相關稅種納稅申報等工作。
(二)聚焦“職業人”培養,重構實踐教學內容
財會專業是一個綜合性比較強的專業,要完成相關工作,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比較多,學生需要學習相關法律、經濟、稅務、企業經營管理、會計信息化、會計制度、成本核算、審計、資產評估等相關知識。畢業以后面臨的崗位有可能是管理會計崗位、出納崗位、成本核算崗位、稅務會計崗位、往來結算崗位、財務數據分析崗位等,這些崗位需要掌握的核心專業技能有所不同,這也導致我們在設置實踐教學內容時要考慮到這種專業的綜合性。事實上,很多高職院校由于實踐教學師資缺乏,所設置的實踐教學內容多偏向于會計基本技能,比如票據的處理、會計憑證的制作、納稅申報、財務報表制作與分析、會計電算化等,這些技能只能滿足基本崗位要求,并不深入,并且難以適應財務崗位上的新變化,比如2021年教育部公布的最新專業目錄中,財會類專業的專業名稱變化比較大,比如會計專業更換為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審計專業更換為大數據與審計專業、投資與理財專業更換為財富管理專業等,專業名稱的變化反映了市場的新需求,為了保證學生走上社會能順利就業,就需要將學生培養成合格的“職業人”,那么我們在重構實踐教學內容時,就要對接行業、企業中出現的新標準、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新要求,使學生的個人發展和社會、市場、企業的發展需求相匹配。
(三)提升綜合職業素養,創新實踐教學方法
財會專業對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要求較高,除了財會專業方面的知識與技能以外,學生還需要掌握經濟法、稅法等相關法律知識,具備誠實守信、團隊合作、精益求精等職業素質,具有財務數據分析處理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財務報表或其他財務報告的撰寫能力等。學生通過一系列公共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的學習,對財會專業會有基本的認知,但是如何將專業認知轉化為職業的體驗,就需要通過實踐教學的形式使學生將知識與技能運用于解決實際專業問題,職業道德、職業精神的培養更需要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去內化。目前,很多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在開展實踐教學過程中多采用用友、金蝶、ERP沙盤、VBSE綜合實訓等仿真軟件進行專業技能的訓練,采用的實踐教學方法以任務驅動法為主,教師實訓任務,學生通過實訓軟件來一步步操作,完成各個階段的任務,最終學生通過實操熟悉了整個財務工作流程,會計專業技能也得到了訓練,但是這種只借助實訓軟件進行實踐教學的方法比較單一。因此,高職院校還應進一步加強和不同行業的企業間的合作,豐富實踐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讓學生提前接觸到真實的工作環境,了解典型崗位工作內容,了解學生知識與技能的薄弱點,調整實踐教學計劃,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四)強化激勵導向功能,加強實踐教學考核
教學考核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也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檢驗。教學考核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態,查漏補缺,全面提升自我。教學考核評價可以使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考核結果可以作為教師下一階段教學行為調整的依據。目前,很多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實踐教學考核多傾向于結果型考核,考核標準一般是根據財會類相關知識與技能模塊的要求確立,比如會計憑證的編制與制定、資金往來結算、出納實務、納稅申報、票據處理、財務報表制作等,每個模塊都會有確定的要求,考核點大多是可量化的,并且學生在實訓軟件上進行實操,系統會有自動計分的功能。這種考核方式可以很直觀地體現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但是無法考核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團隊合作意識、誠實守信的態度等。因此,我們應該從職業素質的提升、專業知識的掌握、專業技能的熟練程度三個維度來制定詳細可行的評價標準,并且不同的專業技能模塊采用獨立的考核評價標準,每個模塊的考核評價標準要體現出對學生能力培養的側重點。評價過程中,采用“過程性考核評價+結果性考核評價”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方式,用增值性評價的思維去評價學生的發展與變化,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多鼓勵引導,少批評打擊。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觀察記錄學生的學習行為,建立學生評價檔案,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強化校企合作,構建“雙導師”師資體系
財會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決定了實踐教學的效果,教師則是構建實踐教學體系過程中的重要參與人員,決定著實踐教學的高度。高職院校教師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從“學生”角色轉換成“教師”角色,特別是很多年輕的教師由于缺乏教學經驗,大多時候是將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搬到高職課堂上,但是因為高職教育培養目標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養目標,高職學生和普通高校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特點,高職教育更具實踐性和職業性,這也就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師要有較強的專業實操技能,教師自己要熟悉工作崗位流程,要能切實指導學生解決實際工作中可能會碰到的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紙上談兵。財會專業的實踐教學對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要求較高。同時,要使實踐教學真正實現和工作崗位要求無縫對接,就需要教師要有一定的企業崗位工作經驗,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建立了教師下企業掛職鍛煉的制度,希望教師通過企業掛職鍛煉了解相關崗位工作流程,能將企業中的新標準、新方法、新技藝、新要求等帶入課堂教學。對一個企業而言,財務工作要求較高,專業性很強且帶有一定的私密性,教師下企業掛職鍛煉很難接觸到核心的財務工作,掛職效果不是很明顯,因此,要想真正解決高職財會專業“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就需要強化校企合作,引進一批企業財務人員,作為財會專業實踐教學的企業導師。
(六)政行企校融通,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
高職院校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實踐教學,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場地無法滿足實踐教學的開展,對高職院校而言,校內外實訓基地是學校開展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重要場所。校內實訓基地一般是根據專業教學的需求而有針對性地建設,所采用的設備和實訓條件符合各專業實踐教學的基本需求,一般用來開展日常專業技能訓練、職業技能培訓、職業素質訓導或者承擔部分社會服務功能。校內實訓基地因為建設與維護成本較高,一般使用周期較長,更新較慢,而社會科學技術進步很快,企業所采用的設備、技術、方法、標準、軟件等更新快,所以僅僅依靠校內實訓的設備和條件是無法滿足社會發展變化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以后,會有一種“學校學的和工作中要用的不吻合”的感覺,面對突如其來的新的挑戰,很多學生會覺得無所適從。目前,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多以實訓機房為主,通過一系列實訓仿真軟件或系統來進行實踐教學,造價較高,如果軟件系統不經常更新就會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對財會專業來說,還需要加強和行業企業的聯系,爭取政府部門的支持,建設一批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作為校內實訓基地的補充,校內實訓基地無法完成的實踐教學環節,則可以安排到校外實訓基地去進行。
結語
近幾年,高職教育發展速度較快,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三教”改革成為所有職教人關注的重點,因為高職教育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復合型人才為主,而開展實踐教學對于學生素質和技能的提高是全方位的,它有利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實踐教學的改革引人深思,如何構建完善的高職實踐教學體系也已成為討論的焦點。整體來看,我們可以從實踐教學目標、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方法、實踐教學考核評價、實踐教學師資、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去思考,當然,這些并沒有包含實踐教學的全部,還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去探究,比如實踐教學教材的開發、教學資源的建設、實踐教學質量監督體系等。
參考文獻
[1]張穎哲.探究高職財會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中外企業家,2020(17):185.
[2]鄧明然,余毅.獨立學院財會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優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08):160–161.
[3]錢瑜.基于“互聯網+”背景下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財會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9(01):136–137.
[4]萬廣偉.淺論高職財會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9):117.
[5]李穎.高職分層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思考——基于財會類專業[J].廣東蠶業,2018(10):42–43.
IBM第六代企業級X架構中國首發
本報訊 1月16日,IBM在北京正式推出適用于System x和PureSystems服務器的第六代企業級X架構。該架構針對大數據分析和云計算工作負載而優化,能夠顯著提高x86系統的性能及經濟性,達到業內領先水平。對于內存需求較大的應用來說,X6能夠提供3倍的可擴展內存容量,以支持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新一代X6架構首次采用eXFlash 內存通道存儲,并采用模塊化、可擴展的設計,是業界首個能夠支持多代CPU的x86架構,幫助客戶把基于云的交付模式擴展到關鍵業務領域。新型X6架構目前支持的服務器包括System x3850 X6 四路系統、System x3950 X6 八路系統,以及 IBM Flex System x880 可擴展計算節點。
佳能激光打印機結緣太平洋咖啡 打造智能商務空間
本報訊 1月9日,佳能激光打印機攜手太平洋咖啡,正式宣布開展深度跨界合作,雙方將共同在華北、華南、華東和華西的20家商務人群密集的太平洋咖啡核心門店內,通過佳能5S彩色智能激光打印機的入駐,為商務人士打造“智能商務空間”。
佳能(中國)有限公司商務影像方案部高級總經理江原大成表示,此次佳能激光打印機同太平洋咖啡的合作,基于雙方都希望通過自身的產品和服務,來為商務人士帶來更加輕松,方便的辦公氛圍。
華為、思博倫完成新型組網測試
本報訊 近日,華為聯合思博倫通信共同完成了華為CloudEngine 12816(CE12816)數據中心核心交換機基于TRILL協議的組網規模測試,以及基于TRILL轉發的整機Full Mesh性能測試。測試結果進一步驗證了CloudEngine 12816交換機對TRILL標準的支持,以及業界領先的高速轉發性能。
Acronis全面呵護中小企業安全
本報訊 Acronis 公司近日宣布,其Acronis備份和恢復解決方案11.5版將針對中小企業客戶提供所有環境和平臺的全面保護。鑒于當前數以萬計的關鍵業務應用程序均依賴于活動目錄進行身份驗證和用戶授權,其新增的微軟活動目錄支持,確保了中小企業的IT基礎設施的安全。
首款百度云ROM通話平板亮相
一、“大智移云”背景下企業管理會計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大數據給管理會計帶來的影響
大數據又稱海量數據,大數據數據類型多、體量大,價值密度低,數據處理速度快。在互聯網和云技術的支持下,大數據技術相對于現有其他技術具有“廉價、迅速、優化”的特點。互聯網的普遍運用產生出海量數據,大數據分析即對海量數據進行存儲和分析,從中尋找有用的信息,規律和模式,運用大數據的關鍵并不在于數據量的巨大,而在于如何對數據價值進行挖掘。在“大智移云”技術快速發展和應用背景下,迅速從海量互聯網數據中獲取有價值信息是企業長久生存和發展的必然要求,企業應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做出更加合理的決策,適應市場變化。企業管理會計主要職能是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濟決策、規劃經營目標、控制經濟過程以及考核評價經營業績等,注重企業的整個管理過程及行為影響,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可以為管理會計提供更全面的、更準確、更及時的數據,有利于企業挖掘商機取得競爭優勢。不過傳統管理會計系統基于內部統計數據和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在處理數據的效率和效果上,達不到大數據分析處理的要求。
(二)人工智能給管理會計帶來的影響
人工智能的本質是對人的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能夠代替人類進行各種技術工作和腦力勞動,在各行各業帶來巨大的宏觀效益,對會計行業而言,人工智能快速而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提高了會計數據處理的效率,避免了人為失誤,提高了數據的準確度和及時性,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目前人工智能在會計行業的運用更多的是財務會計的核算方面,財務會計的主要功能就是核算與監督,當財務會計的大部分工作量由人工智能替代以后,企業會計工作的中心更加向管理會計傾斜。在人工智能的應用下,管理會計要為企業科學制定短期經營決策和長期投資決策等發展戰略,為企業提供更高管理效益,管理會計人員在掌握會計知識的基礎上,必須能夠對經營數據進行動態分析。傳統管理會計運用的數據處理手段很難滿足人工智能環境下的會計質量要求。人工智能技術在核算和報銷環節目前已經廣泛應用,這種廣泛應用讓管理會計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人工智能在管理會計領域的應用還有更多的發展空間,企業需要把握人工智能技術在會計領域的發展趨勢,開發基于人工智能的管理會計信息處理系統,進一步提高管理會計的效率和效果,使管理會計為企業決策提供科學及時的指導。
(三)“互聯網+”給傳統管理會計帶來的影響
“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使得信息在業務處理過程中被全程、自動、實時收集成為可能,“互聯網+會計”實踐上就是業務活動與財務活動的交互運行,即目前熱門的業財融合,通過對業務過程產生的數據進行加工與轉換,形成會計數據庫,實時、精準與高效的融合業務層、資金層和數據層。資金流信息是按會計記賬規則自動下沉到數據庫,數據庫的信息收集自動完成所有的會計處理,財務完全融入業務,是業財融合發展的趨勢和目標。在此趨勢下,構建企業“業務管控平臺”將財務會計融入管理會計是會計應對信息技術挑戰的大的方向策略。優化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使之能夠達到業財合一甚至業財稅合一,完成信息的互聯、互通與共享是移動“互聯網+”對管理會計提出的新要求。
(四)云計算給傳統管理會計帶來的影響
云計算是一種包含了虛擬化技術動態可擴展的具有高度靈活性和可靠性的全新的網絡應用技術,通過云計算,可以在幾秒種完成數以萬計的數據處理,同時相對成本低廉,性價比高。云計算在會計領域的使用,改變了傳統會計的應用程序。對企業而言,云平臺的應用可以低價獲得海量信息,通過云計算,企業可以不必購買價格高昂的處理器就能取得有價值的財務和非財務信息,大大降低了數據處理成本,同時提高了信息獲取的效率。云計算在管理會計工作中的應用,提高了管理會計獲取信息的效率和效果,結合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使用,提升了管理會計在管理流程優化、經營規劃,預測與長短期經營決策方面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二、“大智移云”背景下財務會計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人工智能在會計中的運用提高了財務會計人員的可替代性
財務機器人在會計行業的運用已成趨勢,智能財務、智能財稅的發展如火如荼,人工智能在財務會計中的應用有兩個突出的優勢:1.減少會計基礎核算工作的人工,節約人力成本和時間;2.提高了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財務機器人軟件通過編訂程序或者模板,將發票掃描后進行業務歸類然后自動生成憑證。隨著電子發票越來越普及,甚至可以達到一鍵生成憑證,無需掃描工作,主要的數據對接完全由電腦完成。
(二)財務會計不能很好地滿足企業內部需求
財務會計工作要根據會計準則進行,會計準則針對各行各業企業制定,就單個企業而言缺乏針對性,所以大多數情況下財務會計核算數據并不能直接滿足企業管理需求。
(三)財務會計信息在部門間溝通不順暢
第一,會計主體是企業,財務會計主體是企業整體,沒有分層,不能滿足企業不同層級不同部門的管理需求。第二,財務部門人員依據準則要求核算得出財務會計信息,其他沒有財務基礎部門人員,可能很難準確解讀和充分利用財務信息。
三、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
(一)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大智移云”的逐步應用,財務會計的基本職能是基于歷史成本法的核算與監督,關注過去時態,缺乏對未來的合理預測功能,同時對不同部門的績效評估效果不明顯,對企業決策的影響力有限,不足以幫助企業應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管理會計工作側重點是企業內部管理“內部會計”,工作時效包含過去、現在和未來時態的算“活賬”的“經營型會計”,是通過對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的收集、加工處理,協助管理者完成企業經營過程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責任考核評價等活動的一整套信息處理系統。在“大智移云”背景下,將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內賬”與“外賬”融合使用,可以幫助企業更好的適應經濟技術的發展和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
(二)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的可行性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同屬現代會計,是企業會計的兩大領域,兩者最終目標一致:確保企業資源收益最大化。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互享部分信息。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在實踐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網絡平臺做好信息共享,兩者的工作過程和成果就能相互補充、共同完善,實現交叉融合,更好的服務于企業經營管理。例如,針對企業現金流動問題,財務會計依據企業會計準則核算監督企業的現金流量,形成財務會計報告,為管理部門履行投資決策職責提供了必要的、重大的信息;在成本核算階段,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通過信息資源共享,科學合理選取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成本核算方法,更好的滿足企業管理和發展需要。
四、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有機融合發展情況
(一)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信息共享性有限
財務會計需要對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負責,工作依據是公認的會計原則,工作過程上有固定的會計循環程序,必須遵循企業會計準則,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是公開信息、定量資料,對精確度和真實性的要求較高,有統一規定的載體。管理會計所依據的會計假設和原則不具有權威性,僅有指導性,工作程序性較差,沒有固定的工作程序,信息運用上定量資料和定性資料,因為涉及未來的信息,不要求過于精確,也不需要向社會公開發表,沒有統一規定的載體。這些原則、工作過程、信息規范要求的差異致使部分財務信息無法實現有效共享,對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有機融合發展有所影響。
(二)會計人員素質無法有效協調
會計工作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道德素養都有較高要求,將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工作進行融合,對財務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要求更高。在傳統的財務工作設定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分開設立,在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工作融合實踐中要重新設定崗位人員配置。目前我國會計人員總體職業表現參差不齊,會基礎簡單核算的人員過剩,而擅長管理會計、能參與管理決策的人員稀缺,會計人員素質還需進一步提升協調。
(三)財務系統模式尚未充分適應“大智移云”發展
在目前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經濟與技術的雙重發展,對企業的財務系統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有不少企業引入現代化財務管理模式,建立運用“大智移云”技術的財務系統平臺,總的來說,我國目前的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系統運行模式結合度不夠,從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融合運用的工作實踐來看,容易發生財務數據互享后,一方對另一方工作的過度依賴,現行財務系統模式下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并未完全發揮雙方各自最大管理能效,未能達到成本上的一加一小于二和效果上的一加一大于二。
五、“大智移云”背景下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有機融合與創新發展
(一)充分利用“大智移云”技術,提高信息共享性
1.業財融合,注重原始數據信息管理。會計工作的數據信息來源于企業的經營業務。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工作的一致目的是實現企業資源收益最大化,盡管二者目標一致,但是傳統的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服務對象不同,信息來源也不完全相同,在數據采集方式和信息匯總形式上差別較大,要實現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工作的融合那么首先要統一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原始數據的來源。業財融合,通過業務數據下沉取得經營管理所需的管理與財務信息,業務層、資金層與數據層的融合可以為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提供統一的原始數據來源,促進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有機融合。2.樹立大會計理念,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業財深度融合趨勢下,業務流、資金流與信息流三流合一,企業需要有將財務會計融入管理會計,將會計工作同步業務進行的大會計理念。構建企業“信息化業務管控平臺”,原始業務數據輸入經過信息化管理平臺識別、計算、分類、匯總,生成會計信息輸出,為企業決策提供真實、準確、及時的信息,業、財、管深度融合,提高企業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企業競爭力。3.充分利用“大智移云”技術。目前“大智移云”技術已經在理論上可以實現資金流信息按會計記賬規則自動下沉到數據庫,在財務工作中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構建財務信息數據庫及數據資源共享平臺,通過數據平臺進行數據的傳輸、共享及儲存,減少重復勞動,避免人工核算錯誤,提高數據準確性和工作的效率效果。人工智能平臺技術的運用,將數據采集工作從線下轉移到線上,提高了原始數據的及時性、充分性與準確性。“大智移云”技術的應用,對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工作的有效融合提供了技術上的便利。4.進一步加強數據共享性。利用計算機技術編制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信息目錄,在大數據背景下建立會計信息數據庫與數據管理系統,充分利用財務機器人、智能財稅等人工智能減少數據收集和憑證編制的工作量。要實現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工作的有機融合,需要提升數據的共享性,利用“大智移云”的發展,進一步完善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信息系統的對接,加大數據共享性,可降低企業信息收集整理成本,提高管理決策的全面性和準確性。
(二)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1.轉變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目前我國人力資源市場基本的財務會計已經飽和,而高級的財務人才和管理會計人員呈現緊缺,在“大智移云”背景下,業財融合是會計發展大趨勢,也是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有機的融合要求。“懂”業務、“會”技術成為時代對財務人員的基本要求。要達到“懂”業務,要求能夠通過會計的學習:掌握業務、掌握業務流程、掌握企業的商業運作模式和掌握企業的資金運動;要達到“會”技術,要求通過相關技術的學習掌握數據的挖掘與分析。因此,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目標需要結合“大智移云”技術的發展進行調整。教與學的重心要從會計本身的技術處理轉向對業務及其資金運動的把控,就目前而言在開設“Excel數據處理與數據分析”課程的基礎上,可以安排財務專業學習數據庫技術、管理信息系統、C++語言、數據挖掘與開發技術等技術課程。2.會計人員自主提升綜合能力。首先,要轉變思維。傳統的會計的重心是記賬、算賬和報賬,在“大智移云”背景下,業財融合,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融合,會計的重心是業務,要樹立業務導向的思維。傳統的財務會計基本工作很多都由財務機器人代勞,從埋頭核算與記賬工作中解脫出來的財務人員要有業務導向思維,向管理人員的思維轉變,對接管理會計的思維體系。其次,要拓展業務能力。對傳統財務會計人員來說,在“大智移云”背景下會計關注的重心從會計本身的技術轉變到業務、業務流程和業務的資金運動處理上來。管理會計本就是內部經營管理會計,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有機融合,要求會計人員能夠制定科學合理的操作流程作為業務人員的經濟業務活動的指導。對傳統管理會計人員來說,管理會計報告的財務數據很多基于財務會計報告,財務會計知識要扎實,在“大智移云”背景下,目前處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階段,管理會計不能只拘泥于企業內部管理的范疇,要關注企業戰略、產業鏈等,同時也需要關注宏觀經濟形勢、企業外部市場環境、競爭對手情況等方面,形成比較全面的戰略管理體系。在管理會計與財務有機融合的情況下,會計人員有業務基礎,能夠搭建合理的企業戰略體系,有助于企業在產業轉型階段取得競爭優勢。最后,要提升信息化技能。在大數據時代,財務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應用已經日趨成熟,數據處理系統的運用可以高效的處理會計信息核算,相對于人工核算也避免了人為錯誤,提高了核算準確率,大量的節約了時間和減少了勞動力耗費。市場情況瞬息萬變,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具備及時性,有用是數據需要及時的處理,為管理決策所用,所以在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融合背景下,會計人員必須要熟悉相關數據處理系統,熟練掌握系統的操作規程,有效利用系統快速完成數據分析,為企業發展把握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