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07 15:56:1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醫藥行業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財務能力分析是企業施加于財務可控資源的作用力,指企業所擁有的財務資源和所積累的財務學識的有機組合體,是企業綜合實力的反映和企業活力的價值體現,同時,企業財務能力是企業能力系統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是由各種與財務有關的能力所構成的一個企業能力子系統,是企業整體經營活動在財務方面的集中體現,可通過財務分析計算的財務比率予以評價,具體表現為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盈利能力是指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通常可以用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來反映。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包括長期償債能力和短期償債能力,通常可以用流動比率、速動比率來反映短期償債能力;用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等來反映長期償債能力。營運能力是指企業經營的效率,通常可以用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和應收賬款周轉率來反映。發展能力使企業通過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不斷擴大積累而形成的發展潛力,他可以體現生產經營、銷售等的規模,常用凈利潤增長率和銷售增長率來反映。
二、云南白藥基本情況介紹
1.股票發行
1993年6月公司經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復(1993)139號文批準,并于1993年9月經中國證監會發審字(1993)55號文復審通過,于1993年11月6日至24日向社會公開發行每股面值1元的人民幣普通股2000萬股,其中,向社會個人發行1800萬股,向本公司內部職工發地200萬股,均溢價發行,每股發行價3.38元。
2.股權情況
根據2006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暨股權分置相關股東會議表決通過的《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在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實施后首個交易日,公司非流通股股東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即獲得上市流通權。實施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后,公司總股本變更為322700759股,云南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是本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主要業務和產品為中藥材種植、各類中西藥品及保健品的研究、開發、生產經營、藥用包裝材料、醫療器械的經營、經營本企業自產產品的出口業務和本企業所需的機械設備、零配件、原輔材料的進出業務。
三、云南白藥財務能力分析存在的問題
雖然云南白藥的財務能力在行業中處于有利的位置,其發展在行業中領先其他企業,公司管理水平高,公司的銷售收入和利潤都領先于其他企業,但結合前面的分析來看,公司仍然存在問題,云南白藥2011年~2013年的存貨周轉率低,存貨周轉天數長,占用的資金多,公司的銷量增長慢,會使公司的實現利潤也慢,雖然云南白藥近兩年加強了存貨的管理,但由于受內外部因素的影響,使公司的存貨增加,公司應該加大銷售力度,提高銷售水平,降低企業的庫存;在公司的成本問題上,云南白藥一方面應加強與原始廠家的合作,盡量使公司的采購渠道都通過廠家直接進行采購,減少中間費用,降低公司的成本,另一方面,公司應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和辦事效率,加強公司人事管理制度;在公司的融資問題中,公司的債務融資比例小,權益融資比例大,公司可以擴大債務融資規模,增加債務融資比例,充分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發揮債務融資的抵稅作用,同時在公司規模不變的情況下,提高公司的每股收益,提升公司的價值。
四、提高云南白藥財務能力的政策建議
云南白藥雖然在各方面發展較好,但不可否認的是醫藥企業的發展面臨著機遇與困難并存的復雜形勢,企業要想發展壯大,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控制成本。醫藥行業上游原輔材料、水電煤運價格一直處于高位壓力,使得醫藥生產成本也被拉高;國家連續對藥品實施調價,企業盈利能力下降,企業應該加強企業自身因素的控制,從內部挖潛,并開展成本分析工作,在充分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產品成本預測,確定目標成本,并控制包括采購環節、生產環節和銷售環節等各環節的成本費用。
一、醫藥行業壟斷協議背景介紹
遲延進入協議被細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不涉及利益交換的遲延進入協議,通常原因是仿制藥企業先前有濫用原研藥企業的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因而與原研藥企業達成無價值交換的協議。第二類是涉及價值交換的遲延進入協議,即反向支付協議,醫藥專利訴訟中專利藥權利人向仿制藥企業支付一定的報酬,作為回報,仿制藥企業同意在協商的日期之前,該仿制藥不進入市場的協議。在這兩種協議中,第二類協議體現出了更高程度的壟斷性,因而也受到了美國執法機構的密切關注和嚴厲打擊。
二、美國對原研藥、仿制藥企業壟斷行為調查的進展及案例分析
(一)調查進展
由于反向支付協議案件的對消費者利益和公共福祉的影響較大,美國對這一問題展開了有針對性的調查或審判。以下簡要概述。
相比歐盟對藥品行業競爭法問題近些年才開始的調查,美國在這一領域擁有較長的歷史。自1984 年美國國會通過《藥品價格競爭和專利期修正法》起,反向支付行為就在美國醫藥行業興起。原研藥廠商利用該法案的漏洞,以價值轉移為對價阻止首先申請制造仿制藥的廠商進入市場,從而將其他廠商排除在市場之外,以維持自己的長期壟斷利潤。在關于反向支付協議的案件中,美國具有豐富的經驗,在對反向支付協議的判斷上創造出不同的適用標準。其中由美國第11上訴巡回法院審理的FTC v.Actavis Pharmaceuticals案件,美國第3巡回法院審理的Schering案件以及美國第六上訴巡回法院Cardizem CD案最具代表性,三家法院分別對原研藥企業和仿制藥企業之間的專利協議的合法性進行了獨特的解讀,采用了專利排他權測試、合理原則、本身違法原則三種不同的標準,對于研究反向支付協議乃至于醫藥行業其他幾種限制進入行為的合法性都提供了極大的參考價值。目前,FTC v.Actavis Pharmaceuticals案件已經上訴至美國聯邦最高院,各方均期待聯邦最高法院能最終確定統一的判定標準。
(二)案例分析
1.美國Cardizem CD案
Cardizem CD 案是美國第一起適用本身違法原則進行判決的反向支付協議案件。涉案藥品Cardizem CD 是Hoechst Marion Roussel公司研制的、享有專利的一種治療心絞痛、高血壓以及預防心臟病和中風的原研藥。當仿制藥公司Andrx研制出Cardizem CD的仿制藥后,提出了對Cardizem CD專利的挑戰,與此同時,HMR為了阻止Andrx的仿制藥進入市場,對其提起了專利侵權訴訟,因而啟動了針對該仿制藥的30個月暫停進入期。然而,Andrx于1997年獲得了FDA的批準并意圖于暫停進入期限屆滿后進入市場,銷售其仿制藥。為了進一步阻止Andrx進入Cardizem CD的仿制藥市場,打破其壟斷高價,HMR與Andrx訂立了一項協議,HMR以每季度向Andrx支付現金為對價,換取Andrx的仿制藥在專利侵權訴訟結束前不進入市場,并且Andrx不得行使其180天排他權。這種行為引起了藥品零售商以及消費者的不滿,因而向密歇根州東部地區法院提起了反壟斷訴訟。在該案中,法院確認了原研藥企業與仿制藥企業之間互為競爭對手,使得Andrx遲延進入市場的協議是“橫向的劃分市場的協議”,違反了謝爾曼法第1 條。法院認定HMR通過反向支付協議暫停了首仿制藥企業Andrx為期180 天的排他權的適用,從而將其他仿制藥企業排除在Cardizem CD市場之外。在案例分析中,法院采用了本身違法規則。通過法院的判決可以窺見其背后的價值選擇,本身違法原則的適用,從反向支付協議這一壟斷行為本身進行了判斷,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卻忽略了HMR擁有專利權以及對專利權的延伸保護所帶來的對創新的保護,并未從其社會效果的角度來進行考量。
2.美國Schering案
1997 年6 月,原研藥企業Schering-Plough 以支付6000 萬美元及其銷售額的10%或15%的份額為對價,使得仿制藥企業Upsher-Smith承諾遲延將其仿制藥投放市場,并將5種藥品許可權轉讓給Schering。第11巡回法院在對本案的審理中適用了專利排他權測試的方法。法院認定專利權作為知識產權的一種,其本身就含有壟斷的性質,僅憑反向支付協議就認定是對專利權的濫用從而構成壟斷行為是不恰當的,應當適用以下方法來進行合理的判斷,即專利排他權測試。該測試由三部分組成,即專利排他權的可能范圍、反向支付協議超出專利排他權范圍的程度以及所導致的反競爭的效果。該案中仿制藥推遲進入的日期并未超出專利的有效期限,因而法院認為這一協議并未超出專利排他權的范圍,并且這一協議實質上會使得Upsher公司的仿制藥在原研藥專利期到期前即可進入市場,反而有促進競爭的效果。專利排他權測試方法的采用體現了第11巡回法院審判時的價值取向,即保護專利的壟斷性權力,對涉及專利的壟斷行為給予較為寬松的規制,保障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其目的應在于促進技術創新。
3.美國FTC訴Actavis案
2000 年Solvay 公司獲得原研藥AndroGel的專利,為阻止Actavis等仿制藥企業進入該產品市場,Solvay先通過專利侵權訴訟阻止仿制藥企業進入該藥品市場,隨后與Actavis等仿制藥企業達成反向支付協議,該案件被FTC 起訴到喬治亞地區法院。在初審中地區法院采取了專利排他權測試方法,認定Solvay 享有AndroGel 專利的全部排他權,并且在反向支付協議中禁止的進入期限在專利有效期內。與此同時,反向支付協議實際上促進了競爭,因為Actavis 可以在專利到期前進入市場,并沒有阻礙市場上仿制藥的競爭。最終駁回了FTC的訴訟請求。然而此案在上訴至第11巡回法院的過程中,巡回法院推翻了先前適用的專利排他權測試方法,并且承認其在Schering案件中適用該方法存在謬誤,轉而采用了合理原則進行分析。法院認為,反向支付協議具有很強的壟斷性與反競爭性,若不存在該協議,仿制藥反而可以更快的進入市場,結束原研藥的壟斷局面。合理原則的適用體現了第11巡回法院價值選擇的改變,單純的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創新的動力可能會以損害公共福祉為代價,綜合各方因素考慮適用合理原則是一種更為折中的選擇。此案件上訴至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后,最高法院判決中表示應當采取合理原則來進行,同時支持了聯邦貿易委員會的觀點,即反向支付協議應當適用反壟斷的審查,不能因其具有專利排他權而豁免。
三、反向支付協議的爭議焦點
針對反向支付協議的爭議主要在于以下兩點,即反向支付協議的合法性和判斷其合法性的方法。
(一)遲延進入協議的合法性
美國FTC認為從競爭法的角度來看,只有遲延進入協議約定的進入時間是一個更早的進入時間,且不包含價值轉移,這樣的遲延進入協議才具有其合法性。具體來說,進入的時間取決于仿制藥企業贏得訴訟勝利的可能性,例如原研藥公司持有的專利將在5年后到期,而仿制藥企業大致有40%的可能獲得訴訟勝利,那么合同訂立的遲延進入時間最多不應超過三年。FTC認為反向支付協議的唯一目的就是通過推遲應有的競爭日期而分享壟斷利潤,這種遲延避免了原研藥企業喪失更多的壟斷利潤,根據FTC的上述表述,其從根本上否定了反向支付協議的合法性。然而事實上,此類遲延進入協議通常是由于原研藥企業通過專利侵權訴訟與仿制藥企業達成和解,此時的遲延進入是原研藥企業通過正常途徑維護自身權益所取得的結果,若將此種遲延進入協議也定義為違法,則使原研藥企業喪失了維護專利權的可能,因而以遲延進入的時間來判定協議的合法性是有待商榷的。
(二)判斷反向支付協議合法性的標準
根據目前美國使用的標準,判定反向支付協議是否合法主要有三種標準,即本身違法原則、合理原則、專利排他權測試三種方法。
本身違法原則是反壟斷法適用的一個重要原則。根據這個原則,對市場上某些類型的反競爭行為不管其產生的原因和后果,均得被視為非法。適用本身違法原則對案件至少可以產生兩方面的影響:第一,原告極有可能勝訴;第二,審理案件的法院或者行政執法機關不必對案件作很多調查和研究,就可以認定某個違法行為,從而可以節約判案時間和費用。對于反向支付協議來說,適用本身違法原則過于簡單。從客觀行為來看,很容易構成擁有專利權的原研藥企業濫用支配地位劃分市場。然而,反向支付協議是一個復雜的協議,其訂立的目的可能是對專利權的延伸也可能是對專利權的濫用,本身違法原則不能周全地考慮到多種利益的平衡,因而不應適用于反向支付協議。
合理原則是1911年“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案”確立的原則。該原則要求法官在處理壟斷案件時采取謹慎的態度,認真權衡利弊得失,在充分考慮當事人的行為意圖、行為方式以及行為后果等因素后,在對當事人的行為是否夠成壟斷和是否違法做出判斷。合理性原則的優點是對個案行為進行實質性分析,有利于判決結果的公正性,彌補了本身違法行為原則的僵硬。缺點是合理原則具有很大的彈性,在增加法官裁量權的同時進一步增加了爭議解決中的非連續性和不可預見性,增加了訴訟成本。
就目前中國和世界醫藥行業的發展來看,總體說來,醫藥企業在數量上會逐年下降,但從質量來看,每年都在提升。因為現在醫藥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受到關注。要想更好的生存下去,必須要加大研發投入,不斷進行新產品的研發,不斷在生活中發現更具有實用性、針對各種疑難病癥的新藥,才會具有較好的競爭優勢,才會在市場戰爭中生存下來。因此,醫藥行業是否有前景,決定于醫藥企業會投入多少,這是關鍵。現階段我國的醫藥行業的研發資金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醫藥行業創新能力的提升,我國絕大多數制藥企業用于研發的費用僅占銷售收入的1%左右,國外領先制藥行業巨頭的研發投入讓國內制藥商難以望其項背。由于各方面原因,資金短缺已經成為制約醫藥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瓶頸”,很多醫藥企業陷入了“創新能力低-資金少-創新能力更低”的惡性循環,這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這就要求醫藥行業要不斷的加強技術和產品研發的能力,同時要積極的進行融資,為醫藥行業的運營和發展提供保障。
一、醫藥行業中的風險投資現狀
1.1 傳統資本已不能滿足資金需求
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簡稱VC,在我國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內涵的概念,其實把它翻譯成創業投資更為妥當。廣義的風險投資泛指一切具有高風險、高潛在收益的投資;狹義的風險投資是指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生產與經營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投資。從投資行為的角度來講,風險投資[1]是把資本投向蘊藏著失敗風險的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領域,旨在促使高新技術成果盡快商品化、產業化,以取得高資本收益的一種投資過程。從運作方式來看,是指由專業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資中介向特別具有潛能的高新技術企業投入風險資本的過程,也是協調風險投資家、技術專家、投資者的關系,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一種投資方式。
目前我國醫藥研發除了自籌外,主要融資渠道是傳統資本。傳統資本主要包括部門和地方政府資金、銀行貸款和股票市場。就目前現狀來看,政府部門資金畢竟有限,主要流向是基礎研究和重點建設項目,而醫藥行業的高風險性和行業中眾多企業的不良運行狀況,使得從十分注重資金安全性的銀行取得可觀貸款難度日益加大,而作為較理想融資渠道的股票市場門檻較高,雖然二板市場的產生是對中小企業的巨大鼓舞,但是目前大多數醫藥企業尤其是生物醫藥企業在規模等方面的要求遠未達到上市要求。
1.2醫藥行業的風險投資具有廣闊的前景
風險投資對醫藥行業的發展具有這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醫藥企業來說,其發展和運營時刻都需要資金的支持,無論是創新一個新的技術和產品,還是讓很多有潛力有技術的醫藥企業繼續生存和發展都需要資金作為保障。風險投資除了給醫藥企業帶來資金外,還能夠參與到企業的運行中去。風險投資者不僅僅要對風險投資企業的日常經營進行監督管理,同時還要參與到風險企業的日常經營決策、組織結構調整等高層次的重大問題的決策上。同時還要對醫藥行業的技術研發過程進行監督,提高研發的動力,為企業在管理和資本運營方面提供支持,從而來促進和引導企業的發展;協作企業不斷的開拓市場、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及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市場支持。風險投資在我國醫藥行業具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并且增長的速度也在逐年的提升。可以預測:隨著風險資本的日益壯大,我國較完善的風險資本市場形成在即,我國的醫藥企業也將迎來再次高速發展。
1.3風險投資的發展障礙
目前在我國運用于科技研發的資金來源不太合理,據統計統計局統計企業法人自籌的約占60.9%。國家科技計劃貸款占33.3%,風險投資僅占5.8%。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1)我國法律體系的不完善,沒能夠給風險投資的運作提供一個有利的制度保障。現階段,我國有關風險投資的法律制度極為形式化,不具備實際可操作性,無法滿足風險投資企業的發展需求;2)醫藥行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不足,這一定程度上使風險投資企業更加的謹慎,因此要不斷的加強醫藥行業的技術創新,以此來提高風險投資業對醫藥行業的信心。
二、醫藥產業吸引風險投資的優勢
2.1醫藥企業強有力的創新動力
創新動力其實就是風險投資機構對風險投資項目進行評價時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競爭日益激烈行業競爭為醫藥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了動力。現在在需求一定的基礎上,醫藥行業迅猛發展,企業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加強技術和產品方面的創新,這無疑成為了推動醫藥行業發展的隱形動力。
2.2相關的技術配套
醫藥尤其是制藥與其它學科的交叉使其發展受到很大制約,不論是上下游技術的相對成熟還是其它行業技術的支持,都將對其技術及產品能否具備產業化前景產生重要影響。我國的醫藥行業研發力量本身就不強,產業化環節還沒理順,而生物醫藥的上游技術與國際的差距并不十分顯著,而下游技術的差距卻很大,這種不均衡性嚴重制約了產業化進程。因此,風險投資項目選擇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就是相關技術的配套問題。相比于分散的醫藥企業,醫藥產業集群具有天然的優勢。集群包括了醫藥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由于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和彼此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企業間信息和溝通相對顯得便捷,產業鏈上的某個環節進行了技術上的變革和創新,其它技術相關的企業會被迅速地影響到并做出反應。一個企業進行某項技術創新研究,也會帶動產業鏈相關企業的關注和技術跟蹤,相關技術的配套問題也比較容易解決。因此,醫藥產業集群在技術配套方面占有很大優勢。
三、醫藥行業如何更多更好地引入風險投資的策略
1)對于國家和透支體系來說,首先應該逐步構建和完善知識產權市場和投融資素材的規劃化和多層次化,將技術、產品和資本市場有機的結合起來;其次應該避免過多的政府行為,給創新提供一個有利的環境。政府是市場的管理者,并不是產品創新過程中資金的投入者,政府的職責就是健全各種法律法規,制定合理優惠的稅收政策,對醫藥行業的市場流動做好后盾。
2)對于醫藥行業來說,一是加大投入的力度,形成具有創造力的項目,并對研發的項目進行科學性和經濟行的研究認證,因為這是吸引風險投資的關鍵因素;二是對醫藥行業加強管理和制度方面的創新,提高管理水平,逐漸的完善人才管理和財務管理制度,使企業實現制度化、規范化的運作;三是提高企業和經營者的素質,以此來增強企業的穩定性,為增加風險投資的資金渠道提供保障。
3)對醫藥行業金融管理部門來說,一是完善針對醫藥行業的金融中介服務體系,建立專門服務于企業的投資決策、咨詢服務機構,建立企業與風險投資機構之間有效溝通的紐帶,規避不必要的風險和損失。二是建立企業創新激勵機制,加大資金、人力、基礎設施扶持,大力倡導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同時建立高效的風險資本運作機制,合理引導資金流向,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總結】
風險投資在我國醫藥行業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醫藥企業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依靠風險資本的增加,在不斷成熟之后增加普通權益性的資本,這樣不斷發展。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現在的金融市場處于低谷狀態,全球經濟不太理想,但是醫藥的需求剛性較強,受到的影響較低,仍然是朝陽產業。根據以往的歷史經驗發現,醫藥行業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仍然還會保持一定的增長。資金會自主的尋找防御的地方,醫藥行業也理所應當的承擔了這個任務。所以在金融危機下,應該抓住時機,充分的發揮醫藥行業的優勢,積極的去吸引風險資本的加入,增強研發實力。
在現階段,我國政府以及各企業對此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為醫藥行業創造了良好的融資環境,國家利用減免稅收的有關優惠政策,管理風險投資機構加強對醫藥行業的投資。這對于醫藥行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充分的相信,風險投資在醫藥行業領域將大有作為,會讓醫藥行業籌集到更多的資金,更好的發展。
一、 社保基金投資的現狀分析
我國社保基金主要有四部分組成分別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省級統籌基金、個人賬戶基金以及企業補充養老基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在中國證券報獨家披露的年報顯示,2010年,基金權益投資收益額為321.22億元。其中,已實現收益額為426.41億元,交易類資產公允價值變動額為-105.19億元。當年投資收益率為4.23%。全國社保基金成立10年以來,累計投資收益額為2772.60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為9.17%。
年報顯示,截至2010年末,全國社保基金管理的基金資產總額達8566.90億元。其中,社保基金直接投資資產為4977.56億元,占比58.10%;委托投資資產為3589.34億元,占比41.90%。
自2009年6月執行《境內證券市場轉持部分國有股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實施辦法》以來,全國社保基金累計轉持境內國有股為917.64億元。其中,股票為695.22億元,現金為222.42億元。2010年,全國社保基金收到境內轉持國有股為319.80億元。其中,股票為196.63億元,現金為123.17億元。
2010年,全國社保基金收到境外轉持國有股為67.54億元。自2005年執行境外國有股減持改轉持政策以來,累計轉持境外國有股為500.36億元。
二、 社保基金的投資股市的現狀分析
2001 年,社保基金試點入市,獨獲中石化3 億股,成為其第一大戰略投資者。半年后,中石化跌破發行價30%,即使委托基金管理,仍于2003 年9 月每股跌至3.35 元,社保基金被深度套牢,浮虧2.61 億元。2003 年6 月,社保基金采取適度集中的投資模式正式入市。社保基金理事會委托給南方、博時等6 家基金管理公司每家約20 億-30 億元的資金額度進入證券市場投資。通過分析公開披露的信息,人們不難了解社保基金入市后的投資組合選擇的基本思路:
(1)綜合來看,社保基金在二級市場的投資相當謹慎,尤其注重資金的安全性。
(2)社保基金在股票市場投資組合的選擇上以低價大盤藍籌為主,注重中長線理念,適量參與一級市場的增發和配股。
(3)社保基金堅持分散投資的理念,對單只股票投資的規模一般不大,最少的不足200 萬元,最多的也不過3300 多萬元,并且投資對象涉及電力、鋼鐵、化工、煤炭、石油、有色金屬、物流、汽配、房地產、紡織等眾多國民經濟的景氣行業。
(4)社保基金也注意挖掘那些被市場低估,而其基本面預料不久會有根本改變的所謂“冷門股票”。
最近的有關分析表明,社保基金入市除獲得二級市場價格上漲帶來的收益外,還分享到逾600萬元的紅利收益。這至少表明,那些正式入市的社保基金在保證其安全性的同時產生了較好的盈利預期。對此,人們很容易發現,通過證券市場操作實現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必須至少堅持安全性和分散化的原則。
三、 社保基金投資醫藥行業的前景分析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健康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人們的醫藥消費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用于醫療保健的費用不斷加大,給醫療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機遇。
1、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新機遇
根據聯合國的標準,一個地區60 歲以上人口占到總人口的10%,或者是65 歲以上人口占到總人口的7%,這個地區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據統計,2009 年,我國40 歲~60 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5.76%,總人口超過2.1億人,這意味著未來20 年,我國平均每年將有1000 萬人成為60 歲以上老人,人口老化速度遠超前20年。人口老化程度的加劇,使得老年人的患病率大大提高,而與此同時老年人的消費能力也逐漸提升而儲蓄意愿明顯下降,這些都使得醫療保健需求快速增長,從而帶動健康產業的加速發展。
2、慢性病發病率增長較快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和致死率逐年降低,心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骨質疏松和內分泌系統疾病等慢性病的發病率上升較快。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15 年,中國慢性病造成的直接醫療費用將達到5000 多億美元。我國目前有高血壓患者1.6 億人,血脂異常患者1.6 億人,糖尿病患者9000 多萬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2000 萬人,每年新增腫瘤患者160 萬人,新增冠心病75 萬人,新增腦卒中患者150 萬人。
如果不實施有效的防控措施,我國40 歲以上人群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腫瘤的人數在未來20 年可能增加到現在的2~3倍。據衛生部報告,目前慢性病已經導致45.9%的全球疾病負擔,而中國已經達到60%以上。根據衛生部2010 年衛生統計年鑒,2009 年我國城市居民死亡率居前的疾病分別是惡性腫瘤、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另外神經系統疾病死亡率近20 年上升較快,由1990 年的4.99/10 萬上升到2009 年的6.89/10 萬。
3、政府和社會的投入持續增加
從政府投入上看,我國政府對于醫療衛生事業的財政投入力度在逐年加大,政府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從2000 年的4.47%提高到2009 年的6.18%,投入金額也由2000年的709.52 億元增長到2009 年的4685.6 億元,10 年增長了5.6 倍。
除了國家財政投入外,社會和居民個人在醫療衛生方面的投入資金也在持續增加。我國衛生費用支出由1990 年的747.4 億元增加到2009 年的17204.8 億元,20 年間增加了22 倍。但從衛生費用占GDP 比重這個指標看,20 年間僅由4%提高到5.13%。按照世界銀行的數據,發達國家的衛生費用占GDP 的比重超過10%,其中美國達到16%,部分發展中國家也達到6%-8%。我國人均GDP 已經達到4000 美元,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而我國目前的衛生費用占GDP 的比重剛到5%,發展潛力巨大。
4、醫改激發民眾釋放保健需求
國家在2009 年啟動新一輪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極大地激發了民眾醫療保健需求的釋放。從全國醫療機構診療人次來看,從去年底以來,全國醫療機構的月度診療人數的同比增速在快速提高,今年前8 個月,全國醫療機構診療人數達到13.9 億人次,同比增長了8.8%。從出院人數來看,今年前8 個月的出院人數為9332.9 萬人,同比增長4.2%。
四、 社保基金投資醫藥行業的投資建議。
結合醫藥行業的發展前景,可以看出醫藥行業在未來將穩健上行。考慮到未來整體經濟形式的不確定性和醫藥行業明確的增長趨勢,以及社保基金收益性安全性的特點對于醫藥行業的介入有以下幾個建議:
(1)基于前面的分析發現醫藥行業未來幾年的成長性是有保障的,可以選擇具有良好成長性的白馬股和長遠發展潛力較大的公司。同時選擇各子行業中具有良好成長性的白馬公司將會最大程度分享行業的高速增長。
(2)順應醫藥行業的結構性調整,建議布局大型醫藥企業集團。
(3)創新是醫藥行業的生命力,擁有潛力產品的創新型企業也可以作為投資的選擇。
(4)醫藥行業的長期推動力首先是老齡化,老齡化會帶來三大疾病的增長,分別是心腦血管疾病、腫瘤、代謝類疾病,因此對于生產這類藥品的企業將長期受益。
(5)順應醫改政策,我們認為主要是兩個方向,一個是投資基本藥物目錄,尤其是其中具有的獨家品種的上市公司將重點受益;另一個方向是選擇低政策風險的區域。
參考文獻:
[1]鄭軍,《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商業現代化,2006年8月,第243-244頁.
[2]楊愛玲,《淺析我國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運行狀況》[J],特區經濟,2007年3月第78-79頁.
[3]王宏,《對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探討》[J],經濟師,2005年9月,第283頁。
[4]匯川,林義著,《社會保險基金管理》[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2002年。
一、我國醫藥行業的現狀分析
醫藥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產業和現代產業相結合,一、二、三產業為一體的產業。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醫藥制造行業包括七個子行業:化學藥品原藥制造、化學藥品制劑制造、中藥飾品加工、中成藥制造、獸用藥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以及衛生材料及醫藥服務器制造七個子行業。
醫藥行業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具發展前景的國際化高技術產業之一,也是世界貿易增加最快的朝陽產業之一。從2003年至2011年,我國醫藥行業工業產值從3103億元增長到15382億元,平均年復合增長率達22.3%,高出同時期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年復合增長率近6個百分點。
2012年我國醫藥產業產值、對外貿易、經濟效益、完成投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總體呈現平穩發展態勢。我國醫藥產業總資產16408億元,同比增長18.4%;完成產值18255億元,同比增長21.7%。其中,化學原料藥3305億元,同比增長16.6%;化學藥品制劑5089億元,同比增長24.7%;中藥飲片1020億元,同比增長26.4%;中成藥4136億元,同比增長21.3%;生物生化藥品1853億元,同比增長20.5%;醫療器械1573億元,同比增長20.6%。
2012年,醫藥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950億元,同比增長20.1%;利潤總額1731億元,同比增長20.4%,繼續維持較高水平。在七個子行業中,化學制劑藥行業的毛利率和凈利潤率均高于行業水平;生物制劑行業雖然毛利率與行業平均水平持平,但由于得到高新技術稅收優惠的支持,其凈利潤率最高;同樣屬于中藥類子行業,中藥飲品的市場規模和盈利性均不大理想,而中成藥則表現較好;化學原料藥行業則由于競爭激烈,其毛利率和凈利率皆處于較低水平。
二、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分析
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2012年10月26日頒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中的劃分標準,選擇了A股上市公司中門類為“C制造業”,大類為“C27醫藥制造業”中的以化學制藥為主要經營業務的20家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其中上交所11家、深交所9家,研究樣本為:浙江醫藥、海正藥業、恒瑞醫藥、現代醫藥、天藥股份、聯環藥業、康美藥業、華海藥業、哈藥股份、西南藥業、華北制藥、東北制藥、普洛股份、新華制藥、北大醫藥、廣濟藥業、京新藥業、海翔藥業、萊美藥業、華仁藥業。
(一)數據來源及處理
本文上市公司基本數據來自于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上對外公開的上市公司年度財務報告、國泰安數據庫和證券之星等。上述20個醫藥上市公司樣本的15個財務指標均是根據指標公式,借助Excel軟件計算而成。
(二)財務績效評價指標的分析
1.盈利能力評價
(1)每股收益
從每股收益來看,20家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為0.338。收益最高的為浙江醫藥,每股收益為1.79;每股收益最低的為廣濟藥業,每股收益為-0.38。
(2)銷售毛利率
醫藥行業一直有著較高的毛利率。從銷售毛利率來看,20家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為31.2%。這說明醫藥上市公司在主營業務收入固定的前提下,考慮加入其他業務凈利潤的盈利能力、以及剔除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及財務費用對利潤的影響因素,每一元銷售收入對利潤總額貢獻0.312元。收益最高的為恒瑞醫藥,銷售毛利率為84%,銷售利潤率最低的為廣濟藥業,銷售利潤率為3.4%。
(3)銷售凈利率
從凈利率來看,20家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為5.7%。這表明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每一元主營業務收入能給凈利潤貢獻0.057元。凈利率最高的為恒瑞醫藥,凈利潤率為21.2%;凈利率最低的為廣濟藥業,凈利率為-26.3%。由于廣濟藥業的指標值為負,且絕對值較大,對醫藥上市公司整體凈利潤率的計算影響過大,故應剔除該特殊值點計算出相對客觀的行業數據,調整計算出的行業凈利率指標值為0.074。廣濟藥業該指標為負數的原因是本期發生了虧損。
(4)凈資產收益率
從凈資產收益率來看,20家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為7.8%。表明該行業上市公司的每一元凈資產能創造0.078元的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最高的為恒瑞醫藥,收益率為23.34%,收益率最低的為廣濟藥業,收益率為-14%。20家上市公司僅有廣濟藥業因當年出現虧損該指標呈負數,另外,華北制藥和東北制藥的凈資產收益率雖然為正數,但是僅分別為0.004、0.007,股東的投資報酬率不甚理想。
(5)成本費用利潤率
從成本費用利潤率來看,20家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為8.9%。成本費用利潤率最高的公司為恒瑞醫藥,為32.2%;成本費用利潤率最低的公司為廣濟藥業,為-20.3%。
2.償債能力評價
(1)流動比率
2012年20家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流動比率的平均水平為2.274,一般認為流動比率為2較為合適,相比之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2012年該指標略高。在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經濟部和中華財務咨詢有限公司聯合的“2012年中華工商上市公司財務指標指數”(以下簡稱“中華工商”)中,其流動比率參考值為1.68,醫藥行業的該指標也高于參考值。樣本公司中流動比率最高的為恒瑞醫藥,其流動比率為10.258;流動比率最低的為廣濟藥業,其流動比率為0.653;只有5家樣本公司的流動比率在平均水平以上,在平均值左右的公司有現代制藥,其流動比率為1.738,還有康美藥業,其流動比率為3.07。
(2)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是對流動比率的進行補充的一個比率,它比流動比率更能反映公司的償債能力,指標值越高,短期償債越有保障,該指標一般以1為宜,屬于適度指標。2012年樣本公司的速動比率平均水平為1.547,相比之下,醫藥行業該指標略高。在“中華工商”中,其速動比率的參考值為1.16,醫藥行業的該指標也高于參考值。樣本公司中速動比率最高的為恒瑞醫藥,值為8.685;樣本公司中速動比率最低的為廣濟藥業,值為0.329;只有5家樣本公司的速動比率在平均值以上;在平均值左右的公司有現代制藥,速動比率為1.127,康美藥業,其速動比率為2.01。
(3)資產負債率
反映公司償債能力的指標還有資產負債率,2012年樣本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的平均水平為46.2%。樣本公司中資產負債率最高的公司為西南藥業,其資產負債率為71.4%樣本公司中資產負債率最低的為恒瑞醫藥,其資產負債率為13.79%。在“中華工商”中,其資產負債率的參考值為35.53%,在這一水平左右的公司有康美藥業、京新藥業。
3.營運能力評價
(1)存貨周轉率
2012年,選取的20家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存貨周轉率的平均值為3.67。表現最好的公司為華北制藥,其存貨周轉率為7.06;表現最差的公司為華海藥業,其存貨周轉率為1.76。
(2)應收賬款周轉率
2012年,選取的20家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周轉率的平均值為7.38。表現最好的公司為天藥股份,其應收賬款周轉率為14.25;表現最差的公司為華仁藥業,其應收賬款周轉率為2.60。
(3)總資產周轉率
2012年,選取的20家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總資產周轉率的平均值為0.73。表現最好的公司為哈藥股份,其總資產周轉率為1.14,表明該公司的總資產周轉速度快,經營利用效果較好,公司的銷售能力強,利用全部資產進行經營的效率高;表現最差的公司為廣濟藥業,其總資產周轉率為0.26。
4.發展能力評價
(1)總資產增長率
2012年,我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成長能力表現各有千秋。在樣本公司中,2012年總資產增長率的平均值為25.83%。總資產增長最快的公司是普洛股份,增長率為99.21%;增長率最低的是西南藥業,增長率為-3.78%。
(2)主營業務增長率
2012年,樣本公司的主營業務增長率的平均值為20.06%,增長最高的公司為普洛股份,增長率為126.79%,增長最低的為廣濟藥業,增長率為-13.05%。由于普洛股份的指標值為正,且絕對值較大,對醫藥上市公司整體主營業務增長率的計算影響過大,故應剔除該特殊值點計算出相對客觀的行業數據,調整計算出的行業凈利率指標值為14.44%。在“中華工商”中該指標的參考值為5.98%,與之相比,醫藥上市公司的該指標值高了8.46%。指標值比參考值大表明2012年主營業務較上年的增長速度快,市場前景很好。
(3)凈利潤增長率
2012年,樣本公司的凈利潤增長率的平均值為-9.36%(由于普洛股份和廣濟藥業偏差明顯較大,因此在計算平均值時剔除了這2個數據)。凈利潤增長率最高公司為普洛股份,其增長率為4065.17%;凈利潤增長率最低的公司為廣濟藥業,其增長率為-13070.33%。
5.研發狀況
在樣本公司中,2012年研發收入比的平均值為2.86%。該指標最大的為恒瑞醫藥,研發收入比為9.84%,由此可見,恒瑞醫藥的研發能力突出,具有核心競爭力;指標最小的是北大醫藥,研發收入比為0.08%。
三、綜合財務績效評價
(一)基于沃爾評分法的評價體系及其指標選取
1.沃爾評分法
沃爾評分法,是由財務狀況綜合評價的先驅者之一,亞歷山大?沃爾在20世紀初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財務報表比率分析》中提出的。該評價方法,最初主要是用于信用評價,后來通過研究改進,較廣泛地應用于企業財務績效的比較評價。
沃爾評分法的操作步驟是,首先選取若干反映企業財務績效的財務指標,然后分別依據不同的標準設定標準數值,將實際數值與標準數值進行比較,并結合該指標的權重,最終確定分值來評價企業的財務績效。
2.指標選取
關于評價指標,基于相關性、可比性原則,本文分別從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四個方面,對公司的財務績效指標進行選取。對于償債能力,選取了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反映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資產負債率;對于營運能力,選取與營運成本相關的存貨周轉率以及與營業收入相關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對于盈利能力,選取了反映經營盈利能力的銷售凈利率,以及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對于企業發展能力,選取反映盈利增長能力的營業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以及總資產增長率。
(二)熵值法
熵反映了系統無序化程度。我們可以通過計算熵值,來判斷一個事件的隨機性及無序程度,也可以用熵值來判斷某個指標的離散程度。對于財務績效評價,如果某一指標對于不同的企業其差異程度比較小,這說明該指標區分和評價企業財務狀況優劣的作用也較小,差異系數小,相應的信息熵較大;反之,相應的信息熵較小。由此可見,某一指標下,不同評價對象的差異程度的大小,反映了該指標在財務評價指標體系中的評價地位的高低。因此,我們可以根據財務指標差異程度,以信息熵為工具,對各財務指標賦予恰當的權重。
熵值法的基本步驟如下:
a.指標預處理:在該指標體系中,除了償債能力指標,其他的都是越大越理想的指標。因此對償債能力指標做以下處理,將其轉化成越大越理想的指標。
(三)實證分析研究
分析中選擇樣本中的18家上市公司2012年的13個指標,進行基于熵值法確定權重的沃爾評分法財務績效評價。
第一,依據上文的方法步驟,數據經預處理,得出無量綱化處理后的指標數據。由于東北制藥和普洛股份數據偏差較大,故不列入表。
關鍵詞:生物醫藥;上市公司;實例研究;資本融資環境;資本市場
自1993年6月29日我國第一家醫藥公司—哈醫藥在上海交易所上市以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至2009年3月我國共有醫藥上市公司100家,醫藥板塊作為朝陽產業廣受投資者關注。醫藥上市公司已成為我國醫藥行業中具有一定規模和市場競爭能力的優勢群體,成為我國醫藥產業發展的主力。其中屬于生物醫藥領域的上市公司有18家,占醫藥行業的18%,代表了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利用資本市場的總體狀況。筆者將對這18家生物醫藥上市公司進行資本市場利用現狀的實證分析,以期對利用資本市場促進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1生物醫藥產業上市公司總體發展概況
生物醫藥是一個投入相當大的產業,前期的研究開發與后期的產業化都需要雄厚的資金作為保障。生物醫藥業的發展需要資本市場為其注入資金、專業技術和人才等多種現代生產要素。生物醫藥公司上市是走向資本市場利用的有效途徑,上市后的生物醫藥公司可成為龍頭企業,擁有組織制度優勢、市場組織優勢以及資金、技術和人才等優勢。
至2008年底,我國已有18家生物醫藥概念的股份公司上市發行股票,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籌集到大量生物醫藥業發展資金,同樣也說明我國生物醫藥業目前對資本市場的利用主要是通過股票市場進行的。自1993年第一家生物醫藥類公司—四環生物上市以來,深、滬A股市場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的數量不斷增加,迅速發展到2008年的18家,流通A股從最初的9億元增長至44.08億元,增長了3.9倍。可見,生物醫藥業類公司整體籌資能力在不斷增強,生物醫藥業的投入不斷加大,有力推動了我國生物醫藥業的發展。
2生物醫藥產業上市公司資本經營情況分析
生物醫藥類企業發行上市進入證券市場,打開了通往資本市場融資的道路,為生物醫藥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積極在資本市場上進行資本運營,為生物醫藥業的產業化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融資環境,企業實力不斷增強,業績穩定增長,為各公司上市后實施配股或發行債券創造良好條件。適時分析該類上市公司的資本運營情況,結合企業實際、經濟發展內在要求以及資本運營的規律,發現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適時進行資產調整與重組,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對于該類上市公司持續利用資本市場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2.1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分析
2002-2007年,我國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總體呈穩步增長趨勢(見圖1)。2002年平均每個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為3.267億元,占醫藥類上市公司平均值的31.87%;2007年平均每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已達到4.291億元,占的醫藥類上市公司的26.78%,年平均增長0.205億元,年增長率為5.89%。其中,長春高新、北海國發、交大昂立、錢江生化、星湖科技、誠志股份等6家公司的年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在4億元以上,收入增長幅度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3.842億元,年平均增長7.119億元;其余12家上市公司年平均主營業務收入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年平均增長僅2.102億元。由此可以看出,在主營業務收入方面,僅1/3左右的上市公司以較大幅度增長,而大多數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徘徊在2億元左右。
2002-2007年,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的平均每公司每年凈利潤為0.149億元,占醫藥行業整體水平的23.97%,變化范圍在0.01-0.31億元之間,年際間有較大的變化幅度。北生藥業、銀廣夏、深本實、四環生物、長春高新等5個公司的平均年凈利潤為負值,萊茵生物、達安基因、交大昂立、誠志股份、四環藥業、上海萊士、天壇生物、雙鷺藥業、華蘭生物、科華生物等10個公司的平均年凈利潤為0.519億元,是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3.48倍。由此可見,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年際間存在明顯波動,體現出一定的風險性特點,但超過一半以上的該類企業仍然可以獲得較大的凈利潤。
結合圖1來看,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在2002-2003年、2004-2007年分別是兩個逐年增長的過程。但在18家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中,1/3左右的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和一半以上的公司凈利潤都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這些公司應該屬于本行業的優勢企業。但其主營業務收入雖逐年增長,凈利潤卻依然存在年度間的大幅增減變化,說明其年際間存在明顯的成本增減變化。
2.2凈資產收益率分析
凈資產收益率反映企業自有資金投資收益水平和資本運營的綜合效益,是企業獲利能力的核心指標。該指標越高,企業自有資本獲取收益的能力越強,運營效益越好,對企業投資人和債權人權益的保證度越高。2002-2007年,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41%、9.02%、8.23%、2.41%、-3.74%和3.85%,年度間有明顯差異。但誠志股份、達安基因、天壇生物、萊茵生物、華蘭生物、雙鷺藥業、科華生物、上海萊士等8個公司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16.83%,公司之間的差異范圍在5%-35%之間,年際變化幅度為12%-22%,屬于具有穩定凈資產收益的企業。而四環藥業、北生藥業、深本實、長春高新、四環生物、星湖科技等6個公司的年際間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負值,屬于自有資本獲取收益能力和資本運營效益較差的公司。說明生物醫藥上市公司之間、年際之間其資本收益和資本運營效益存在差異,也是其經營風險的體現。
2.3每股收益和每股凈資產分析
每股收益反映企業普通股股東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受的企業利潤和承擔的企業虧損,是衡量上市公司獲利能力時最常用和綜合性較強的財務分析指標。每股收益越高,說明公司的獲利能力越強。2002-2007年我國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為0.13元,年際間變化范圍在
-0.06-0.23元之間,公司間變化幅度在
-0.76-1.01元之間;其中上海萊士、雙鷺藥業、華蘭生物、科華生物、萊茵生物、達安基因、天壇生物、誠志股份、交大昂立等9個公司的每股收益高于生物醫藥業平均水平,達到平均每股收益為0.45元,公司間變化范圍在0.13-1.01元之間,年際間變化范圍在0.33-0.47之間。但深本實、北生藥業、銀廣夏、四環藥業、長春高新、四環生物等6個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為負值,星湖科技、北海國發和錢江生化等3個公司的年平均每股收益僅0.02-0.06元,遠低于平均水平。
每股凈資產是上市公司年末凈資產(即股東權益)與年末普通股總數的比值。2002-2007年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的6年平均每股凈資產為2.16元,年際間在1.75-2.57元/股之間波動,公司之間的差異范圍在-3.24-4.23元/股之間。除了深本實和ST銀廣夏的為負值外,其余公司的均為正值,其中雙鷺藥業、交大昂立、華蘭生物等12個上市公司的每股凈資產高于生物醫藥行業整體平均值,年際間變化幅度在2.73-4.04元/股之間,公司間差異范圍為2.31-4.23元/股之間。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在2002-2007年間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資本運營,總體呈現出穩定發展的趨勢,但是生物醫藥公司之間和年際間存在明顯差異,其中50%左右的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和每股凈資產均比較高,顯示出穩定的高水平發展優勢,其資本經營狀況良好。
2.4我國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的市場潛力分析
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與其他行業類上市公司比較,其股票具有更大的市場增長潛力。因為投資者投資股市除了希望獲得眼前的穩定收入外,更多的是期盼企業的高成長性和具有良好的未來發展前景。因此,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高收益、高風險特征的生物醫藥類高新技術產業,必將是投資者投資追逐的熱點領域。
(1)生物醫藥業是典型的高新技術產業。生物技術是當前高新技術研究開發的一個熱點,生物醫藥作為生物技術開發應用的前沿之一,在生物醫藥研發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因此,高科技與資本對接,為生物醫藥類企業提供誘人的發展空間。作為典型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生物醫藥產業既有很高的投資收益和廣闊前景,技術創新活動又充滿風險性。但是風險往往與機遇并存,這也是風險投資的魅力所在。只不過在投入生物醫藥技術創新活動時,企業經營管理者注意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來進行風險控制即可盡可能地避免之。
(2)獲利能力與上市公司本身直接相關。從每股收益來看,2002~2007年有67%的生物醫藥上市公司具有獲利能力,50%的公司具有良好的業績,年平均每股收益達到0.45元,明顯高于醫藥行業的年平均每股收益0.23元。其余1/3的上市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為負值,盈利能力較差。說明年平均每股收益在公司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資本運營好的公司可以獲得明顯高于醫藥行業平均水平的每股收益,對于投資選擇來說這也是風險性的一種體現。
(3)資產負債率較低,凈資產收益率較高。除深本實和銀廣夏兩個公司外,其余16家生物醫藥上市公司2006年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41.62%,明顯低于醫藥行業平均資產負債率60.83%。2002-2007年醫藥行業的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0.64%,而生物醫藥業為3.53%,其中近半數的上市公司更達到了16.83%。可見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在醫藥行業上市公司中的突出地位。
綜上所述,約30%-50%的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在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凈資產等指標方面明顯高于該類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屬于本行業的優勢企業,具有良好的資本運營和獲利能力;除此之外,年際間的差異也是影響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資本市場利用潛力的因素之一。
2.5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的優勢分析
2003-2007年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9572.78萬元,是非上市生物醫藥公司的7.04倍;上市公司的年平均利潤為5624.29萬元,是非上市公司的29.73倍。我國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的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都比遠比非上市公司的高,充分說明生物醫藥類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的優越性。
3結語
目前我國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積極在資本市場上進行資本運營,為生物醫藥業的產業化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融資環境,企業實力不斷增強,業績穩定增長,為各公司上市后實施配股或發行債券創造良好條件。
2002-2007年,我國生物醫藥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資本運營,總體呈現出穩定發展的趨勢,其中約30%-50%的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在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凈資產等指標方面明顯高于該類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屬于本行業的優勢企業,具有良好的資本運營和獲利能力;除開公司本身因素外,年際間的差異也是影響生物醫藥類上市公司資本市場利用潛力的因素之一。
由于生物醫藥業是典型的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投資者投資追逐的熱點領域。年平均每股收益在公司之間存在顯著差異,資本運營好的公司可以獲得明顯高于醫藥行業平均水平的每股收益。大多數生物醫藥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較低,凈資產收益率較高。因此,我國的生物醫藥企業具有良好的市場潛力。我國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的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都比遠比非上市公司的高,充分說明生物醫藥類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的優越性。
參考文獻
1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期貨統計年鑒200……全8[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
2國家發改委.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2008[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9066
1抗腫瘤藥物市場環境
1.1宏觀市場
1.1.1人口與自然環境
根據1973―1975年全國人口死因回顧調查及1990―1992年1/10抽樣人口回顧調查資料,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腫瘤死亡率的變化見下表。
由上表可見,在過去30年間,我國腫瘤死亡率呈明顯上升趨勢;預計在未來20~30年,我國腫瘤死亡率將繼續上升[1]。
1.1.2經濟因素――社會消費者個人收入
分析宏觀環境中的經濟因素的主要目的是找出直接或間接決定、影響社會購買力的各種因素,社會購買力是制約企業營銷的關鍵,而消費者個人收入又是影響社會購買力的最重要因素。由于抗腫瘤藥的研發周期長,研發難度大,常常導致單價較高,這個特點要求社會具備較高的社會購買力。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準,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低于30%為最富裕。我國2005年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55%,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67%。由此可見,以2005年作為參考,抗腫瘤藥物雖然價格普遍較高,但在我國仍處于可接受的范圍[2]。
1.1.3科技因素――專利期之爭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體現在醫藥行業就是藥物的研發和創新上,這是一個技術壁壘。新藥可以申請專利保護,包括藥物產品專利、藥物制備工藝專利、藥物用途專利等不同類型。國家規定藥品的專利保護期限通常為20年。藥品市場的競爭也是科技實力的競爭。如2012年,禮來公司由于抗腫瘤藥健擇(Gemzar)及抗精神藥物再普樂(Zyprexa)專利到期,導致當季凈利潤同比下滑27%。
1.1.4政治與法律因素
醫藥行業作為一個對國家政策非常敏感的行業,其市場動向受政治和法律的影響非常之大。如限制藥品價格、醫藥分家、深化醫改等政策都使藥物行業發生了地震。
1.1.5小結
縱觀抗腫瘤藥物的宏觀市場,其主要特點為:一是患者基數大且增速高、社會購買力強。這說明抗腫瘤藥物有天然的很好的市場前景;二是技術更新快,新藥不斷推陳出新。這對于患者來說是一個利好,將使更多患者受益,并有可能通過個體化治療,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藥物,從而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而對于公司來說,將不斷處于藥物更新換代的壓力中,尤其是藥物即將專利到期時,如果不能升級產品或聯合用藥產品,將極大的影響銷售額;三是國家政策的變化。這要求企業在營銷時時刻用高標準要求自己,遵守法律、遵守合規,并且不斷適應政策變化,推出更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或產品組合,優化營銷策略,必要時做出市場轉型。
1.2微觀市場
1.2.1企業內部條件
企業內部條件涉及9個方面內容:目前的戰略運行效果、資源強勢和弱勢、企業價值鏈、核心能力、產品競爭力及市場營銷狀況、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狀況、經濟效益狀況、組織效能與管理現狀、面臨的戰略問題[3]。這些內因都影響著企業在微觀市場中所處的位置。
1.2.2競爭對手
抗腫瘤藥競爭對手之間存在著互利互節的關系。有的是純粹的競爭關系,如治療乳腺癌的長春瑞濱和多西他賽;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有的是合作關系,如治療結直腸癌的Xelox方案,就是卡培他濱和奧沙利鉑的聯合治療方案;如可以選擇聯合或不聯合細胞毒性藥物的分子靶向藥物西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等。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聯合方案中的藥品廠家通力合作,使患者最大可能的受益。
1.2.3營銷中介――醫療機構
在藥物行業,最終的消費和受益者是患者,而抗腫瘤藥物是處方藥,根據國家法律,必須由醫生開具處方,患者才可以購買。這是區別于其他行業的一個顯著特點,即產品的銷售要通過中介,即醫療機構。與醫療機構的合作關系直接影響著藥物的銷售,某些社會偏見通常會將藥品銷售與提成掛鉤,將合作關系與行賄受賄劃等號,而現實并非如此。藥品是涉及人類健康的特殊產品,尤其是抗腫瘤藥物更是關系患者的生存,無論是藥物公司,還是醫療機構,都會本著患者受益的原則選擇藥品,兩者的合作關系主要體現在藥品醫療信息的傳遞上。醫學信息傳遞的越充分,醫生理解的越充分,運用的越得當,患者的受益越大,此處所說的醫學信息包括:藥品的臨床適應癥、有效率、藥物相互作用,以及不良反應的發現和上報、臨床試驗的更新等。
1.2.4小結
在抗腫瘤藥物宏觀市場一片大好的景象下,微觀市場可謂險象環生。企業自身實力、競爭對手之間的互利互節、與醫療機構的合作關系強弱等,都影響著企業的營銷成績。企業需要不斷發展壯大;找到藥品的特點和適應人群,推出適合的營銷策略,以對抗競爭;加強客戶關系管理,使藥品被充分了解和正確使用;并保證物流配送的及時和有效。
2抗腫瘤藥物營銷策略分析
2.1調研與市場定位
通過對符合藥品適應癥的客戶群及醫院的調研,選擇目標市場。制定合理的市場定位是制定營銷戰略的關鍵組成部分,其將顧客作為細分為多個市場,利于藥品快速占領市場并維持市場占有率[4]。市場定位是企業市場營銷的重要內容,它的實質是突出企業及其產品的特色,給消費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從而取得目標市場的競爭優勢[5]。比如同為治療食管癌的藥品,可根據其治療有效率,選擇早期、中期或晚期食管癌患者作為其目標客戶群。
2.2競爭與合作
第一,差異化競爭。包括產品差異化、形象差異化、價格定位差異化、促銷戰略差異化、服務差異化等多方面的差異化,形成企業藥品的品牌價值。差異化既可以滿足患者個體化治療的需求,又為企業構筑了進入壁壘,降低了競爭的激烈程度[6]。第二,市場活動。企業通常開展科室級會議、區域級會議、全國級會議等,進行藥品的學術推廣。針對病情復雜比如涉及多學科合作的疾病,還可以通過開展多學科協作診療(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集合多個科室的醫生,討論病例并給出診療意見。另外還可以通過慈善贈藥活動,患者和醫生有機會使用更多藥品,從而更了解藥品的效果,為醫生改變處方習慣及患者后續持續使用奠定基礎。第三,“多贏”合作。立足于聯合用藥,企業之間可以展開合作,不但可以促進企業藥品營銷,也可以幫助醫生積累用藥經驗,使患者更大程度受益,從而實現“多贏”。由于藥品的研發周期長和投入大,企業間還可以共同投入研發,為未來長期的營銷收入做準備。如2012年,安進(Amgen)公司與阿斯利康(Astra Zeneca)公司合作協議開發和銷售安進公司在研的5種單抗藥物。
2.3客戶關系管理
第一,目標客戶的選擇[7]。在確定了市場定位之后,需要對各細分市場做細致入微的分析,發現問題的癥結,找到銷售的增長點,這項工作要具體化到科室、適應癥、處方醫生上。即藥品在相關科室、適應癥和目標醫生處方中所占的比例。如某一治療結直腸癌的藥物,其目標科室為腫瘤內科、肛腸科、普通外科、肛腸外科等,目標醫生常為制定治療方案的主任或副主任醫師。第二,客戶分級[7]。根據客戶的重要程度,即對處方的貢獻度或者對市場的引領度,可總結出客戶分級金字塔。根據客戶分級,來確定對不同級別客戶的拜訪頻率、資源投入方式及數量。第三,醫生處方行為分析。醫生在進行處方時,往往會有自己的處方首要原則,如某醫生相信某種抗腫瘤藥物是發病初期的最佳選擇,或者當病人不能用其他藥物得到控制時,這種藥物也是替代藥物的首選[8]。企業營銷策略應該包括改變醫生的處方行為,盡量使藥品成為某一類治療方案的首選,以爭取更多的市場占有率。第四,充分傳遞信息。包括藥物的正面和負面信息,以便使醫生更好的做出處方決策。[8]
2.4營銷人員管理
第一,銷售目標導向力度。目標導向力度是衡量銷售人員的一個方面,即銷售人員是否可以在接觸客戶的不同階段都牢記要實現的銷售目標,是否在不同階段都可以落實向成交目標努力的具體行動,以及這樣的行動是否具力度、執行落實是否到位等。[9]第二,過程管理。一個完整的銷售過程包括銷售探查、接觸前準備、接觸顧客、需求識別、商品展示、處理反對意見、完成銷售、售后。[10]表現在抗腫瘤藥物行業,即營銷人員通過探詢,了解醫生新收患者,患者疾病類別等信息,并在拜訪過程中,了解患者的用藥傾向,介紹自己藥品的適應癥及優缺點,必要時解答醫生或患者的提問,從而幫助醫生或患者正確選擇并使用藥物。完善過程管理,可以更好的向銷售目標進發。
3結論
由上所述,抗腫瘤藥物既處于形勢大好的宏觀市場中,也處于白熱化競爭的微觀市場中,這對企業來說既是利好,也是挑戰。企業需要從市場調研及市場定位、競爭與合作、客戶關系管理、營銷人員管理等多個角度出發,制定多維度的營銷策略,全面提升自身營銷實力,面對挑戰,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徐寧志,董志偉中國腫瘤流行狀況與防治對策述評[J].腫瘤防治雜志,2013(1)
[2]劉子安中國市場營銷[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
[3]劉冀生企業戰略管理[M].2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4]托馬斯?英格拉姆,雷蒙德?拉福格,雷蒙?阿維拉,小查爾斯?施韋普克銷售管理:分析與決策[M].李桂華,譯4版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
[5]上官方平醫藥銷售醫藥代表實務[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6]唐玲,邱家學試論醫藥企業的差異化競爭戰略[J].中國藥業,2006,15(17)
[7]蘇朝暉客戶關系管理――客戶關系的建立與維護[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存在的重要問題
當下的形式中國內很多醫院未設立總會計師,醫療專家通常負責擔任管理財務院長,這樣的團隊通常對財務管理的相關知識不能完全的掌握,使得一些醫院領導錯誤的覺得財務內控制度工作應該由財務部門來負責執行,在對醫院整體管理經常中無需過多的關注和建設。即便有的醫院依據自身工作的要求來編訂了很多財務內部控制制度,但涉及到真實的管理活動的時候做不到按照規章制度實施,既是實施之后相應的跟蹤檢查活動也不到位,致使財務內控制度根本就沒有辦法起到應有的作用。財務管理系統不健全,財務控制人員沒有充足的知識網來做基礎,無法實際的發揮財務人員在財務內部控制中應有的影響。財務部門必須要引導和協調各個格式組織的財務內部控制活動,對本應該擔當組織和控制的作用反而沒有多少影響。很多財務內部控制方式對一些科室來講通常是比較隨意的。會計職位設立的不規范,相關人員所具有的設備和真實的內部控制標準并不相合適,這樣會計人員自身的責任就無法做到明確,一些公立醫院財務相關職位的人員配備不充足,在職崗位人員只會對自己所負責的事情關心和處理,不會積極的對經濟活動做預先的調控。財務人員主要責任對財務內部進行控制,必須要有景榮、市場、法律等各領域相關的知識,但是當下財務人員自身所具備的素養并不完善,大部分都是在崗位上進行學習來獲得學歷,沒有實行財務內部控制必須要有的綜合素養,致使財務內部控制在切實的落實方面做的不完善。醫院財務管理的設施基礎并不完善,財務內控對其可以進行掌控的能力不足,這些狀況主要的體現在醫院在對物質做采選和管理上,這些方面都是需要醫院管理者進行加強與規范,在將資產進行驗收進庫的環節上,相關的手續在辦理中都不健全。當下時期,醫院通過政府集中招標來進行采選藥材、材料和設施活動,但是這些是過程對一些暗中的操作只能起到減少的作用,并不能完全的避免醫院在采購過程中仍舊存在著有些人員的不規范行為。醫院對很多活動費用支出的控制性不強,大多數的醫院沒有開展醫療成本預算控制制度,一些醫院雖然意識到這些也依據自身的特點對成功的經營加以借鑒,形成了自身特色的成本核算經驗和做法來進行相關的工作,但實際的情況還只是停留在可是核算上,具體的內容只是涉及到獎金分配憑據的核算信息,并沒有成立整體成本考核、成本分析評估和信息反映系統。醫院的費用支出情況也有著很大的不同,形成各家醫院成本獨立成體之間缺少可比性,對成本費用的操控并沒有具體的準則和憑據。在醫院內部的審計職員對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審核和核算工作進行的不徹底,對內部審計的基本職能功效并沒有充分的發揮出來,醫院內部控制體系始終的存在公立醫院日常活動和經濟活動的各各階段,這些十分需要內部審計職員對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做考察、審評和評估。在現階段的很多醫院都沒有成立內部審計單位和建立專業內審職位,在一些醫院既使成立了這些單位和部門,但是相關的在職人員自身素質卻并不過硬,設立的管理系統也并不能完全發揮功效,造成整體的內部財務控制審計評估工作。
3醫院財務內控制度創新觀念
在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追究產生的原因會發現這其中既有管理體制人員的因素也有領導方式上的不足,甚至是涉及到管理人員自身的手段和素質等方面。對這些問題出現的源頭也會有幾個方面來展開一些工作。組建完善合理的組織體系和職位,將在職人員的職能和職權明確。成立崗位授權和職位分工系統,要始終把不相關職務之間的聯系做混淆,這是基本的形式原則,相關人員的職責要有劃分和職權規劃,對崗位職責要格外的重視起來。完善財務系統,把財務管理系統整理通順,實施財務和會計統一融合在一起管理,這樣可以將財務會計職員素養加以提升,前提是對財務管理做到足夠的重視,充分的認識到其在醫院管理中的重要影響,完備和改善財會系統,科學設置財會職位以便合理的調配財會人才,做到使崗位之間的調節做到井然有序各負其責,盡可能的將財會人員在醫院財務內控中的實際作用和影響。對財會人員的教育要做到有計劃的進行和實施,以公立醫院經濟運行所具備的特點相結合,與之相對應的是對財會人員專業知識培訓要同步的進行,這樣才可以讓財會人員在最短的時間中得到整體的素質提升。成立資費成本考察指標體系,展開成本解剖評估,在成本計算的條件上做好對其操控的工作。最先要依據各種類型科室的工作性質和特色,來確定各種各樣科室之間的成本考核標準。在臨床科室組建單位工作量標準,像床位成本和診治成本等項目,更能形成科室之間成本之間的對比程度,最重要的工作是考核分析業務科室間的成本調節和制約狀況。藥劑部門組建藥品收入成本,要做到適合醫療付款方法、標準的變化,實施醫療項目成本和病種成本標準來做考察。還有在成本計算的過程中要做好操控流程。實施成本操控要根據整體的預算,要經過制作目標成本來實現對醫療工作中的全部消耗做考察和審核,做到對錯誤的及時發現和改正,讓整體費用控制在正常的界限中。在臨床科室的一次性材料成本做動態定向操控,對藥品和材料實施庫存限量制度,這樣可以將科室材料成本加以減少,對工料醫院運營成本的控制也更為的有利。對醫院的所有資產的保護和操控體系要考慮財產物資的采選、檢測和保管等階段。涉及到大量的采置、基本建設和維修等重要項目做到公開、公正和公平競爭,對內部開挖控制和社會監督做到全面的接受。首先是組建嚴謹的資產采購和付款流程,依據審核的預算和計劃規劃的使用方式來制定合理的方案,將適合政府來出面進行采購的范圍物品堅決由政府來負責采購。
一、醫藥行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影響因素分析――宏觀因素
1.經濟發展水平
經濟的快速發展將帶動資本市場的發展,從而為醫藥行業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好的融資環境和融資來源。當經濟增長率較高時,經濟處于高漲、繁榮時期,醫藥公司的盈利水平較高且有良好的預期,抵抗經濟周期性波動的力量就大,受宏觀經濟影響而調整資本結構的可能性就小,負債能力較強,這時醫藥公司會更傾向于債權融資,財務杠桿應較大。相反,當經濟增長減緩時,醫藥公司盈利的實際水平與預期水平都會降低,債權融資的優勢減弱,公司更傾向于股權融資方式,財務杠桿相應減小。因此從理論上講,企業財務杠桿的變化與經濟增長率的變化成正相關關系。
2.通貨膨脹率
一般認為在存在通貨膨脹情況下企業負債經營是有益的。因為公司將來償還的是更“廉價”的貨幣,但實際上公司在通貨膨脹情況下,情況下,負債收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盈利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負債率是伴隨著通貨膨脹率的增加而增加;而當企業的總資產收益率低于平均利率時,企業的負債率隨著通貨膨脹的上升而下降。因此,通貨膨脹率與醫藥行業資本結構正相關。
3.利率
利息率是決定企業債權融資的成本的決定因素,所以利率也是影響公司資本結構的重要因素。當利率下降時,借入資本的成本隨之下降,從而導致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公司可以適當提高資產負債率;反之公司應減少資產負債。總的來說,利率與醫藥行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負相關。
4.所得稅稅率
所得稅率是指所繳納的所得稅與利潤總額的比例。資本結構的債務稅盾固然可以降低所得稅費用,降低上市公司所得稅稅率;但過分利用這點會造成公司內部運行上的惡性循環,不利于公司的長遠發展。反過來,好的所得稅稅收政策既可以使上市公司的所得稅費和所得稅稅率能長期持續保持合理化,又可以促進公司的融資方式和資本結構的平衡,極大地優化改善企業治理機制。稅率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企業利用負債可以獲得減稅利益,因此,所得稅稅率越高,負債的好處就越多;如果稅率很低,則采用舉債方式的減稅利益就不顯著。總而言之,所得稅稅率與醫藥行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具有顯著的相關性。
二、醫藥行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影響因素分析――微觀因素
1.企業規模
資本結構理論認為,企業規模對資本結構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是公司規模越大,內部籌資的能力就越強,因此企業的負債率就越低,兩者應呈負相關關系;二是公司規模越大,多元經營可能性就越大,越能分散公司的經營風險,在其他同等條件下,公司易利用負債籌資,因此企業規模與公司資本結構影響因素呈正相關關系。表現企業規模的財務指標主要有:資產規模、銷售額規模等。
2.公司的成長性
呂長江和韓慧博(2001)以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為解釋變量,發現公司的成長速度越快,負債率越高。然而,根據理論,具有高成長性機會的公司較低成長性公司對將來投資具有更多選擇權,使股東更容易侵蝕債權人的利益,債務成本較高,取得債務融資的可能性就更低,所以具有更多成長機會的公司更傾向于股權融資,以免錯過正的凈現值項目。同時,對未來成本預期越大,企業就越要保持較低的財務杠桿比率。因此,成長性與債務水平負相關。肖作平和吳世農(2002)以資產增長率為解釋變量,研究結果也支持這個結論。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關于成長性對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研究并未得出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醫藥行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成長性具有密切的關系。
3獲利能力
陸正飛、辛宇(1998)以滬市上市公司樣本,通過相關和回歸的方法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獲利能力就短期而言對資本結構有著顯著影響(負相關),而對長期負債比率的影響不顯著。呂長江、韓慧博(2001)以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為樣本的研究也發現獲利能力與負債負相關。因此,通過理論分析可見,獲利能力與醫藥行業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負相關。
4.運營能力
公司運營能力對公司的償債能力與獲利能力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企業的運營能力越強,資產的管理效率越高,企業的財務狀況越好,抵抗風險的能力就越強,越有條件進行舉債經營。因此運營能力與負債呈正相關關系。
5.償債能力
償債能力是公司償還到期債務(包括本息)的能力,償債能力越強的公司說明資產變現能力越強,營運資金就越多,那么就減少公司因擴大規模等所需向外部籌借資本的額度,因此說償債能力與醫藥行業上市公司負債呈負相關關系。
6.非負債稅盾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5)06-0004-05
工學交替是高職院校一種全新培養模式,也稱為半工半讀,是指高職院校學生在企業學習與學校學習交叉交替進行。工學交替充分體現了“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辦學宗旨,是培養高素質職業型、技術型、技能型創新人才的有效途徑。我國工學交替教學模式的實施條件相對短缺,支持系統不完善,特別是在校企合作深度方面,由于現有的國家政策不足以調動企業接收學生實踐的積極性,而政府又沒有鼓勵學校實施工學交替的專項經費。因此,用人單位合作的積極性不高成為該模式實施的一大障礙。如何結合當地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的具體實際,提高濱海新區醫藥企業參與工學交替模式實施的有效性,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推動工學交替教學模式的深入開展,筆者組織開展了醫藥行業企業參與工學交替運行機制有效性的調查研究,先后用5個月左右的時間分別對濱海新區醫藥行業企業有效參與工學交替運行機制方面的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筆者與工學交替班級的教師、參與工學交替的學生進行了座談,對濱海新區、京津地區的醫藥行業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及訪談,其中包括參與工學交替的企業和其他相關行業企業,并查閱了大量資料,重點圍繞如何“有效提高行業參與工學交替運行機制的有效性”這一主題進行了調研,側重于查找問題、提出對策。
一、調研數據及分析
(一)參與工學交替的情況
1.在調研的企業中,關于接受高職學生進行工學交替實習的方式:有61.5%的企業選擇學生頂崗,師傅指導;23%的企業選擇學生旁觀為主,師傅操作示范;15.5%的企業選擇學生頂崗,師傅與學校教師聯合指導。
2.關于企業在參與工學交替教學模式過程中是否得到了政府的資金支持:69.2%的企業表示沒有得到支持;23.1%的企業表示得到了支持,但支持力度有待加強;僅有7.7%的企業表示得到了支持,且支持力度合適。
3.關于企業在參與職業教育過程中是否享受到了稅收優惠或其他經濟鼓勵:61.5%的企業選擇沒有享受到經濟鼓勵;15.4%的企業選擇享受到了經濟鼓勵,且力度合適;23.1%的企業選擇享受到了經濟鼓勵,但力度有待加強。
4.在企業為工學交替學生提供的待遇方面:69.2%的企業選擇愿意在工學交替期間向學生提供一定的生活補助;23%的企業選擇不愿意在工學交替期間向學生提供生活補助;7.8%的企業棄選。77%的企業愿意為學生提供工學交替期間的人身意外保險;15.4%的企業不愿意為學生提供工學交替期間的人身意外保險;7.6%的企業棄選。
5.企業認為制約其參與工學交替的積極性的因素(可多選)有:選擇政府缺少相關政策引導的占38.5%;選擇企業利益得不到保證的占38.5%;選擇缺乏合作機制的占69.2%;選擇學校缺乏主動性的占38.5%;選擇缺乏合作平臺的占38.5%;選擇缺乏系統保障機制的占53.8%。
(二)工學交替的運行情況
1.在參與高職院校工學交替教學工作方面,企業最擔憂的是會降低企業的生產效益,占61.5%;其次是學生管理和學生安全,分別占53.8%和46.2%;最后才是實習勞動報酬和設備損耗,分別占30.8%和23%。
2.在工學交替持續時間方面,46.2%的企業認為三個月較為合適;30.8%的企業認為半年以上合適,只有15.3%和7.7%的企業認為兩個月和一個月較為合適。
3.企業對實習生的專業、知識、技能、素質要求方面,所有企業均選擇所讀的專業要與企業提供的崗位有一定的關聯,且實際工作中更注重學生的實踐技能;在要求實習生注重的素質方面,溝通能力、學習能力和吃苦耐勞的選擇都是100%,其次是團隊合作能力占77%,專業知識占64%,創新能力占23%。
4.在工學交替“工”的環節中,有一半的被調查企業愿意高職院校派教師進駐企業,有一半不愿意;在愿意學校派駐教師的企業中,希望學院教師參與的形式有:參與實習學生管理,占30.8%;參與對實習學生的共同培訓和指導,占23%;參與共同制定考核項目、考核標準、考核方式,建立科學全面的評價方式,占30.8%;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及產品開發,占15%;崗位實踐鍛煉占7.7%。另外,在工學交替企業實習過程中,企業用來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提高技能水平的措施有:加大實踐考核力度,占30.8%;實行實習生輪崗制度,全面提高其技能水平,占38.5%;加大培訓力度,占38.5%;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充分參與工學交替實習生在學校的課程學習過程,占30.8%。
5.在工學交替“學”的環節中,73.2%的企業愿意派技術能手參與專業教學或專業建設,26.8%的企業選擇不愿意。在愿意派技術能手參與專業教學或專業建設的企業中,希望技術能手的參與方式排序依次為:來校講座、參與集中實訓指導、擔任兼職教師/來校講課、參與課程建設、參與教材建設。
(三)工學交替實施的滿意度情況
1.在高職院校實習學生的工作綜合表現方面,有11.1%的企業認為高職院校實習學生的工作綜合表現很好,66.7%的企業認為高職院校實習學生的工作綜合表現較好,22.2%的企業認為高職院校實習學生的工作綜合表現一般。
2.在高職院校實習學生的工作態度方面,有77.8%認為較好,有22.2%認為一般;在學生的工作紀律方面,88.9%的企業認為較好,11.1%的企業認為一般。
3.企業對工學交替實習學生素質及能力的評價結果如表1所示。
4.企業認為,實施工學交替后,高職院校實習學生進步最大的三項為實際操作、團隊精神和學習能力;無多大進步的三項分別是計算機能力、英語能力和理論知識。
5.在所有被調研的企業中,認為與以往招收的實習學生相比,實施工學交替教學模式的實習學生整體質量明顯優秀的占40%,比較優秀的占60%;所有被調研企業均愿意長期與高職院校進行工學交替實習的相關合作;40%的企業非常愿意聘用在學期間進行過工學交替實習的高職畢業生,60%的企業表示愿意。
二、調研結論
根據問卷調查的數據與實地訪談的情況,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工學交替的政策扶持不夠,企業積極性有待提高
超過60%的被調查企業在參與校企合作、工學交替過程中沒有得到政府支持和沒有享受過稅收優惠和經濟鼓勵。這說明在政策引導方面,沒有建立起社會層面的激勵機制,缺乏有效政策支持和長效合作機制,法律法規不健全,校企合作缺乏有效、便捷的服務平臺做依托,企業難以承受學生實習的安全風險,相關政策落實不到位,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付出難以得到補償。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工學交替只能是自發需求或者在高職院校的帶動下被動的參與。
據調查,制約企業參與工學交替的因素排在前兩位的依次是:缺乏合作機制占69.2%;缺乏系統保障機制占53.8%。這說明企業在參與工學交替運行時,更為關注的是政府、高職院校和企業能夠構建校企合作保障、激勵、合作機制,保證工學交替的運行和實施。另外,在調研中我們發現,部分企業認為工學交替的“工”就是把學生當作廉價勞動力,讓學生去從事一些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簡單勞動。企業對工學結合的積極性不高,要求企業給予學生合理報酬也是非常困難的。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工學交替學生沒有完成所有課程學習,學生不具備頂崗實習的能力,只能進行一些低層次的跟崗實習,學生的不規范操作還會影響正常的生產活動,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擾亂企業的正常生產秩序。
(二)醫藥行業企業參與工學交替的運行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需要提高其有效性
校企合作在現階段基本上呈現校“熱”企“冷”的態勢。校企合作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及學生就業的作用不言而喻,高職院校均積極推動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企業“冷”的原因首先是企業對校企合作的意義不甚明晰,甚至部分醫藥企業存有認識誤區,認為培養學生是學校和政府的事情,與自己沒有關系;學生出了校門進了企業后的成長才是企業的事情;參與高職學生的培養會增加企業的負擔,擾亂企業的正常生產秩序,尤其是醫藥生產企業,有GMP規范要求,大量學生進入潔凈生產車間,會對醫藥企業造成不良影響。其次,除了一些醫藥外企由于推廣自身公司理念和價值觀參與高職院校的工學交替合作外,很多國有、民營的醫藥企業參與高職院校推動的工學交替教學模式,最主要的還是高職院校能為其提供具有較高技能水平的一線操作人員。因為醫藥行業的特殊性和監管嚴格,醫藥企業更加注重自身員工的知識、技能和素質水平的提高。而高職院校除了提供畢業生外,在師資、科研等方面力量薄弱,很少能為這些醫藥企業提供其真正需求的東西,難以為企業培訓員工和提供技術支持,缺乏全方位的合作機制。
另外,在工學交替運行過程中,醫藥企業很難長時間、全面地參與專業建設或教學,企業雖然可以接收學校的專業教師下企業實踐,但因為技術和商業信息的保密問題,一般并不情愿學校教師深入企業。最終造成學校和企業不能共同指導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高職院校監管和指導不到位,直接把學生推給企業,缺乏全面的工學交替的銜接和統籌,使學生的培養質量參差不齊。眾多因素疊加在一起導致一些企業對工學交替持不積極的態度,這也為我們推廣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帶來了不少困難。
(三)醫藥行業企業急需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對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持歡迎和肯定的態度
醫藥行業企業參與工學交替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但在已經參與了工學交替運行的企業中進行滿意度調查顯示,實施工學交替后,高職院校實習學生實際操作、團隊精神和學習能力的進步最大。40%的企業認為與以往招收的實習學生相比,實施工學交替教學模式的實習學生整體質量明顯優秀,所有參與調研的企業均愿意長期與高職院校進行工學交替實習的相關合作,愿意聘用在學期間進行過工學交替實習的高職畢業生。這說明,企業對醫藥行業緊缺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現狀是十分清楚的,愿意在不影響企業生產的情況下提供工學交替實習機會,并且愿意優先錄用進行過工學交替實習的學生,尤其是在本企業實習過的畢業生。
三、對策與建議
(一)政府層面建立激勵保障機制
要解決企業有效參與工學交替運行機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勢必要建立長期、穩定、深度的校企合作關系,關鍵是要充分調動校企雙方,特別是企業參與的積極性。
一是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優勢,通過制定法律法規,明確企業對職業教育的義務,并強力推進行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通過政策激勵和稅收優惠,激發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熱情;建立政府牽頭、行業與協會參與的校企合作管理體系;制定和完善有關校企合作的法規,明晰校企雙方在合作中的權利、義務及相互關系,并積極扶植和發展校企合作的第三方服務機構,解除企業對學生安全、學生管理和企業利益保障等后顧之憂。
二是從長遠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形成校企雙方良性循環的保障體系,從根本上解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深層次矛盾。學習和吸取職業教育發展良好的國家的經驗,比如德國的“雙元制”、澳大利亞的TAFE職教體系等,最終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工學矛盾。
(二)高職院校應不斷提升教育教學和教學管理水平
1.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是提高企業參與工學交替運行機制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是適應市場進行課程改革的有效舉措。高職院校和企業人員共同在對專業職業崗位群的工作任務、對應的崗位職業技能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將其中不同的能力目標歸結為不同的模塊,合理組合教學模塊。通過工學交替、現場教學等教學模式,完成不同模塊的教學工作,使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最終實現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活模塊課程體系的構建打破學科體系,以企業對員工在實際工作中的期望為本,以崗位群為基礎,利于不同醫藥企業、不同崗位選擇切入工學交替運行機制的時機,最終保證醫藥企業參與工學交替機制的有效性。
2.建立與工學交替教學模式相配套、相適應的彈性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
開展校企合作、工學交替,必須安排好學生的學習和實踐環節。安排好這些環節的關鍵是時間安排問題,要恰到好處地合理安排時間,就必須考慮到企業的實際崗位需求和學校課程學習的安排,而企業的實際崗位需求是隨著整個行業、企業的發展不斷變化的,受到企業生產不固定、提供的崗位不固定的影響。在實施工學交替教學模式過程中,由于學校和企業對工學交替有著截然不同的利益訴求,在工學交替時間和崗位輪換以及管理方面均產生了錯位需求。并且,在校課程學習和企業崗位實習輪換過程中,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不能適應人才培養要求,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建立與工學交替教學模式相配套、相適應的彈性學分制的教學管理模式。
3.加強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形成企業參與的職業素養評價體系
職業素質教育就是通過全方位的教育模式來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以期在學生畢業后能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實現從學生到從業者的角色轉變,在工作中發揮個人潛力,不斷進步,真正把高等職業教育的理念落實到實處。職業素養的內容不僅是更衣、衛生、清場等內容,還包括職業道德、能力素質、文化素質等多方面內容,構建職業素養課程模塊,應將文化素質類課程、專業教育類課程和職業道德類課程有效融入理論和實踐教學環節,形成內容全面的職業素養教育。在傳統的教師評價學生的基礎上,應讓企業也參與到學生評價中,將企業崗位用人標準引入評價標準,同時兼顧形成性評級和終結性評價。
4.加強工學交替的企業實習管理
學生的實習管理和指導不能有效落到實處,這就直接或間接導致了一系列問題的產生,學校要重視學生工學交替的企業實習管理工作,設立駐廠教師,聯合企業共同管理學生,嚴格落實學生實習管理制度,把學生實習期間校企雙方綜合考核的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重要依據。
5.加強“雙師”素質的師資隊伍建設,嚴格落實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制度
高職院校為企業培養人才,但教師并不真正了解企業,對企業的了解多停留在表層和形式上,所以,很多時候對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空洞而蒼白。教師必須到企業去學習、調研、見習,必須根據自身專業特長,深入生產一線,參與現場技術問題研討,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為教學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親身體驗企業的管理和文化氛圍,收集與專業教學有關的項目任務,考慮與課程教學改革有關的問題,對課程教學改革提出建議,從而密切校企關系,為今后學生下企業工學交替實習與深度校企合作、專業共建打下良好基礎。
(三)高職院校可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
在行業發展基礎好的地區,高職院校與相關行業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專業共建,可以保證工學交替運行機制的有效性。但是,受經濟形勢和行業發展以及企業自身經營、生產狀況的影響,工學交替運行機制的可持續性也存在一定問題。在一些行業發展基礎差的地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工學交替運行機制就難上加難了。針對這一點,高職院校可以與相關企業洽談深度合作,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鼓勵高職教師參與科研和技術開發,從而徹底解決工學矛盾,有效保證工學交替運行機制的良性運轉。
參考文獻:
[1]李漢斌.職業院校“工學交替”辦學模式初探[J].職業技術教育,2006(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