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1 14:45:2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教育技術學的研究方向,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初中數學比較重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對于思想方法教學,不是特別重視和關注.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進行,思想方法教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漸漸成為初中數學重要的教學內容. 從函數角度來說,從初二學習一次函數開始到初三復習教學中的壓軸函數綜合性問題等,無不蘊涵著數學思想. 初中生對思想方法的認知,基本停留在淺顯的地步,以分類討論為例,大多是比較明顯的、常態的、習慣的討論,而對陌生問題的討論,切入點存在分析不足和認知不夠,筆者認為,對數學思想的教學應立足兩點:一是對中考常見問題板塊進行典型數學思想的學習和探究,增長學生在常態問題上的熟悉程度;二是利用數學思想請學生對函數問題進行思考、辨析,如何將數學思想牢牢地駐扎自己的腦海,以提高學生運用數學思想的深刻度. 下面來看看中考應試中的常見思想.
數形結合思想
數形結合思想一直是初中數學壓軸題考查的數學思想方法之一,以形輔數,即用圖形的方法研究函數問題,是數形結合思想優秀的體現. 在初中復習教學中,函數教學的圖形一直是初中生函數復習教學的重點、難點,這主要基于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如何從函數圖象中迅速找到突破口,將問題轉化為能利用數形結合思想的思路和方法;其二是函數往往含有變量,是初中生應試最懼怕的考點與題型. 筆者的建議是,對函數圖象的分析要充分,要將函數充分轉換為圖象語言,這值得教師教學研究和關注.
研究與反思
上述案例告訴我們,數學教學的研究要立足思想方法,不能以題論題. 中考試題的考查都是將數學思想方法運用到具體問題中的一種形態,教師要將分析、研究的過程在課堂中給予學生講解和展示,才能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為此,有兩方面的認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4-057-02
一、引言
線性代數是大學理、工、管等學科的共同開設的一門重要基礎理論課,在大學數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計算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的普及,線性代數作為理工科的一門基礎課程日益受到重視,如何使線性代數的教學內容與各個學院專業相結合一直是研究熱點。由于線性代數內容的偏抽象性,而各個學校一般課時安排偏少,如何提高線性代數課程的教學方法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傳統的線性代數教學偏重于自身理論體系,強調線性代數的基本概念、定理和證明,對線性代數的數值計算方法和應用重視不夠。對于軟件學院學生來說,將來的培養目標是應用性開發人員,更多的學生將從事一線軟件開發工作,這與計算機學院以及其他一本理工科院系學生有很大不同。所以,如何更好的將線性代數課程內容與后期計算機專業課結合起來,如何將線性代數中的抽象數據處理與數學模型建立方法應用到軟件開發過程中,是線性代數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思考的問題。
數字圖像直觀的說就是計算機和各類智能機上顯示的圖片,這些圖像如何實現?和線性代數的哪些內容有關系?把這些聯系融合在教學內容中,既增加學生對線性代數課程的興趣,又降低了課程的抽象性。線性方程組是學習線性代數課程的基本內容,也是學生中學時代學習過的內容,在線性代數教學課程中以線性方程組組求解為主線進行教學,可以更好的降低學習難度,提高教學效果。
在新課標下,高等數學的核心內容微積分知識學生在中學已學過,而且微積分的導數可以理解為切線的斜率、運動的速度,定積分可以理解為求圖像的面積、由速度求路程,這都比較自然,容易理解。而線性代數核心概念矩陣對學生來講是陌生的,有關矩陣的知識讓他們感到不好理解,比如線性相關、線性無關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所以抽象是線性代數學習的攔路虎,由此導致學生學起來困難,對該課程不感興趣。
本文以我校軟件學院的線性代數課程教學為基礎,以我院二本學生作為實驗對象,結合數字圖像處理概念和線性方程組求解問題,對線性代數課程進行教學研究。通過實際教學測試,結合了數字圖像和方程組的線性代數課程教學效果有很大提高。
二、線性代數概述
線性代數(linear algebra)涉及的運算主要是稱為加減和數乘的線性運算,這些線性運算須滿足一定的性質進而構成線性空間。線性代數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求解來源于實際應用問題的線性方程組。從廣義的角度看,線性代數研究線性科學中的“線性問題”。矩陣和向量是重要的代數工具,在一定的意義上,它們以及其上的一些運算本身就構成線性空間。因此,線性代數的主要內容分別是線性方程組、向量空間、矩陣代數,以及與線性變換密切相關的方陣的特征值和二次型這種線性空間之間特殊的雙線性函數等。線性代數的特點是內容較抽象、概念和定理較多,前后聯系緊密,環環相扣,相互滲透。
為何要學習線性代數?線性代數是一種數學建模方法,科研工作者必須掌握。線性化是重要的數學方法,在高等數學特別是優化問題的討論中會用到。在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特別是MATLAB中,矩陣是最基本的數據結構。在微積分(高等數學)、微分方程、離散數學、算法分析與設計、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及數字信號處理等課程中,矩陣、向量、線性變換是經常要用的知識。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線性代數在理論和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這使得諸如計算機專業、電子信息專業、自動控制專業以及經濟管理專業等對線性代數的內容從深度和廣度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線性代數教學探討
1、數字圖像與線性代數關系
數字圖像學生并不陌生,在智能手機普遍使用的條件下,學生基本人手一部,智能手機的拍照功能基本每一個學生都在用,拍出來的照片就是數字圖像。數字圖像恰恰以矩陣的形式存儲,當我們說一副灰度圖像 的像素為 時,實質指的是這幅圖像有一個 的矩陣組成,即
而在某些討論中,可用傳統矩陣表示方法,即
矩陣中每一個元素的值從0-255之間取。所以我們在介紹線性代數知識的時候將數字圖像作為例子加以引入,會讓學生覺得知識不再那么抽象,讓學生感覺到知識用在什么地方,從而對這門課增加興趣。
當介紹線性代數運算時,有矩陣的加、減、乘和數乘,以數乘為例,其定義為,
若 為常數,則
每當學生學到這個定義的時候都會問,這個定義有什么用?這時我們以數字圖像為例來給學生解釋。假設 是一個灰度圖像, 則是將 中每一個元素的值變為原來的 ,反應到圖像上則是變暗。例如A為下圖
另外向量組的線性相關性、極大線性無關組及向量組的秩是非常抽象的概念,一個向量組對應一個矩陣,而現在基于低秩稀疏理論的圖像處理正是建立在這些概念之上,我們可以以圖像去噪或圖像分割為例告訴學生這些概念的用處,從讓這些概念不再那么抽象。當然,將這些概念用在圖像處理上,還需要知道別的知識,學生只需了解這些概念在圖像處理領域是怎么處理的就可以了,至于如何建模去解決問題,則是另外的知識點,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看到抽象概念的實際應用,從而激發他們對線性代數知識的興趣。
2、線性方程組與線性代數關系
線性方程組是線性代數課程研究的基本內容,以此為主線,我們把行列式、矩陣運算、矩陣初等變化以及向量組的線性相關性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行列式只能求解一類特殊的線性方程組,矩陣行初等變換可以求解所有的線性方程組,向量組的線性相關性對方程組無窮解的解空間進行描述。所以,利用線性方程組這條主線,能夠更好的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從而降低學習難度,提高教學效果。
3、具體教學方法探討
(1)在學習線性代數過程中,常有學生問到這門課的作用以及和本專業的關系,我院教授本課程教師過程老師多為計算機專業。利用這個特點,我們將線性代數課程內容與后續專業課緊密聯系,如各類計算機語言編程、數據結構、算法分析等課程,真正給學生講清線性代數與專業課的關系,從而增加學生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
(2)根據數字圖像在智能機上存儲和實現,結合線性代數課程中的矩陣、矩陣運算、向量組線性相關性等知識點,將線性代數課程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激發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降低課程抽象性,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數學建模的思想和方法,使學生體會到運用線性代數的知識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學會數學建模的方法,從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根據二本學生特點,簡化教學內容,利用線性方程組求解為主線,將線性代數基本內容,即行列式、矩陣及其運算、矩陣的初等變換和向量組的線性相關性完美地結合起來,從而建立新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更好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運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體包括:將數學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線性代數的課堂教學中,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實際應用和日常生活相結合,用建立的數學模型描述客觀事物的特征及其內在的聯系,從而為將來進行軟件開發打下深厚基礎。
(4)改革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實用性。在一般數學課程內容中有大量的定理證明與推演,但對于軟件學院二本學生來說,提高實用性顯得更加重要,因此線性代數課程內容不應過分強調定理的證明與理論的完整性,而應將注意力集中于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方法的應用。基于此種理念,線性代數課程將重點放在基本概念和計算以及與本專業其它的應用上。
四、結束語
本文結合軟件學院教學和辦學特點,通過對數字圖像和線性方程組求解討論,對線性代數課程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同時,通過本屆學生的課程改革試驗,線性代數課程的教學效果有了較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一定提高。
以前的教學模式基本是以教師為中心。這種模式的優點是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便于教師組織、監控整個教學活動進程,便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統的科學知識的傳授,并能充分考慮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弊端是完全由教師主宰課堂,忽視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不利于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材的成長。
二、多媒體教育技術下的教學方法的優勢與不足
多媒體課件特有的大信息量、大容量的特點,能增加課堂教學容量,優化教學結構,突破空間限制,節約教學時間,擴大學生知識視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是單一使用或使用不當也有弊端,如備課費時費力;操作比較機械;不便教師的臨場發揮;不利于教師教學基本功的全面提高和個人特長的全面展示;某種程度上阻塞了學生的想象空間,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過于注重形式,容易喧賓奪主,影響對教學內容本身的學習和消化等。
三、網絡新教育技術的優勢與不足
現代網絡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學的有機結合,能為學生創造一個積極能動的自主學習、自我反思的心理體驗過程。首先,網絡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方式靈活,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其次,教學內容呈現多層次與多樣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并實現學習的個性化;再次,提供大量教學資源,動靜結合的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視頻和音頻信息,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聲情并茂的信息情景,并且還能多角度、多形式、多方面地表現同一事物的多個側面,有助于促進學生左右腦功能的協調發展,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和創造思維。
信息技術的應用拓展了教育的時空界限,為學生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資源,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學習內容,提高了教育資源的傳播速率和教育的效能。但也存在不足:中小學生德育為先的教育目標不能很好地體現,對學生元認知水平也要求較高;缺乏有效管理會導致學習效率較低,在系統性和操作性較強的知識學習上缺乏優勢;缺乏情感交流等。
四、網絡新技術對學科教學方式的影響
1.教育觀念的變化
在現代教育認知規律的影響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注重知識自主建構過程的理念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認同。
2.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手段的變化
從傳統、單一的以學校教育為主要途徑、以班級授課制為主的教學形式向多元的組織形式轉變。
3.教師職能的變化
教師根據網絡媒體的特點重新考慮、設計教學活動,而不是直接把傳統教學活動搬上課堂。
4.師生關系的變化
教師變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學生學習的幫助者、課堂教學的引導者、過程實施的促進者。
5.教學方式的轉變
轉變之一是教學設計以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多樣化為主;轉變之二是創設支持學生學習的環境;轉變之三是實現協作學習。學生們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起討論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學習群體并成為其中一員。在這樣的群體中,共同考察各種觀點、假設等,進行協商和辯論,整個學習群體共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轉變之四,多樣化解決問題;教學方式轉變策略之五——靈活選擇評價方式。評價主體多元,可分為教師、學生、家長、同學;評價方式多樣,在體現評價的指導性、尊重性、激勵性原則下,可由書面考試、口試、課堂觀察、課后訪談、作業分析、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實施口頭評價等方式組成。
五、網絡新技術對學科教學方式轉變的意義
一、中西方傳統數學思想
中國古代數學思想受儒家文化和經世致用、追求功利的思想文化的影響,表現出實用性的特征,其典型代表為《九章算術》一書。整書的全部理論是以尋求各種問題的普遍解法為中心,是由個別到一般的推導方式建立起來的。其表現出的數學思想主要有:開放的歸納體系、算法化的特點、模型化的方法。《九章算術》一書的出現,同時也奠定了我國古代數學思想的基石,之后的一千多年里,中國古代數學思想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得到了充足發展。到宋元時期,中國古代數學發展到了全盛時期,創造出許多光輝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成就。[1]但是在宋元之后,由于種種原因,中國數學發展幾乎處于停滯狀態長達四百年之久,直至1607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和中國徐光啟合譯了歐幾里得《幾何原本》,才使得中西數學開始交流。
西方傳統數學的發源地是古埃及和古巴比倫,但從公元前600年開始,古希臘數學在西方傳統數學中占據了主導地位。而古希臘時代又是邏輯盛行的時代,形式邏輯由柏拉圖開始,經亞里士多德的研究達到極盛,形式邏輯的思想方法被運用于數學研究當中。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幾何原本》所反映的思想方法特點主要有:封閉的演繹體系、抽象化的內容、公理化的方法。《幾何原本》是古希臘數學思想的集中表現,它把古希臘數學的特點發揚光大了,可以說是古希臘數學的最高成就。多少年來,千千萬萬人通過對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的學習受到了邏輯的訓練,從而步入科學的殿堂。
二、比較研究與啟示
從中西方古代數學思想的發展來看,注重歸納與注重演繹分別代表了中西方古代數學思想的兩種傾向。下面以中西方古代兩本代表作為比較的對象,來分析中西傳統數學的差異。
《九章算術》體現了中國古代數學的“經世致用”原則:從人類生產與生活的實際問題出發,經過分析綜合,找到解決一類問題的一般方法,然后將此方法應用到實際生產生活中去。[2]這種“數學為大眾”的思想把數學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了數學的應用價值,推動了各行業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數學的發展,但同時也存在缺陷,它把數學作為一種解決問題的技術技巧來對待,沒有充分注意數學嚴密的邏輯系統性和高度的抽象性。所以,認識只能停留在經驗型的直觀感悟層次上,這種直觀的感悟經驗也阻礙了中國數學的進一步發展。
《幾何原本》則注重數學的抽象性與嚴謹性,強調對數學的邏輯結構的整體把握和理性的認識,追求嚴密推理,力圖通過數與形的思維抽象地去理解現實世界的本源和實質,并強調演繹推理,堅持一切數學結果必須根據公理加以演繹證明。雖然這種抽象性與嚴謹性反映了對探求真理的追求,從而造就了強大的民族創造力和大批優秀科學家,極大地推動了科學的發展,但同時,其排斥數學應用的思潮也潛伏著內在的危機,這種危機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的到來終于暴發出來。
簡言之,中國古代的數學思想注重“問題解決”,而古代西方的數學思想強調邏輯思維能力。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到,這兩種數學思想表現出不同的優勢和缺陷,可以說中西方傳統數學思想是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中西方數學教育思想也表現出類似的發展方向。中國是從實用走向了演繹,而西方則從演繹走向實用。在我國這種傾向體現在建國初期數學教育主要是移植蘇聯模式,注重邏輯思維的訓練,從而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關注雙基和強調三大能力的數學教育模式。特別是在高考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強調基礎知識,對形式邏輯和思維的訓練愈演愈烈,學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消耗在了解題當中。在這種考試文化的影響下,學生對應用數學的能力沒有很好地體現出來,出現了高分考生而實際能力低下的情況。隨著新世紀的到來,我國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在數學的課程改革中提出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形成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中國古代重視數學應用的優良傳統再一次被人們所重視。從我國的數學教育思想的演變來看,思想的輪回仿佛給人以更多的啟示。到底怎樣的數學教育思想才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和應該倡導的呢?我們認為,單純地強調實用或演繹都是不可取的,兩者適當的結合才是數學教育發展的正確道路。[3]正如顧泠沅教授在他的《尋找中間地帶》這本書中這樣寫道:“事實上,在如上述的觀察、介紹、借鑒乃至思考中,我們必將發現我國今天所發生的許多數學教育的進展情況甚至問題,都已與國際社會……能從中體會到中西數學教育實踐與研究的互相交融與互補,從而產生對尋找中間地帶更深層的思考。”也許正是對尋找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新的教育地帶才是我們時代的呼喚。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11-11
基金項目:河北省教育廳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SQ151150)。
近年來,一種集獲取信息、分享信息及傳播信息為一體的平臺――微博(Microblog或 Twitter)迅速興起,因其即時性強、傳播形式多樣、互動性好、覆蓋面廣等特點,在網民尤其是大學生中迅速普及,成為大學生中最熱門、最常用的手機APP應用。但微博也存在著容易傳播不良信息等問題。同時,輔導員、教師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微博的認識和使用也不夠,這些都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實踐證明,大學生是使用微博應用最為廣泛的群體之一,微博對他們的影響很大。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正在使用或使用過微博的大學生比例近90%,而不了解微博和沒有使用過的學生僅為10%左右。微博載體對大學生的影響具有雙重性,也就是說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作用。如果高校能恰當地處理,是可以通過微博載體來優化高校教育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的。
一、創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新課改理念倡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也是如此。目前,學習的途徑更加多元化,但課堂作為主要的學習場所,依然起著核心作用。因此,在新形勢下,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做到與時俱進,在強化和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基礎上,自主引導學生拓寬學習途徑,做好常規課堂教學和日常生活教育。
作為思想政治教師和管理人員,首先要了解微博,了解與思想政治學習、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相關的微博知識、相關的網站、微博視頻和信息等。微博內容其實并沒有好壞之分,關鍵要看學生如何利用。
一些大學生自控力不強,他們在網上開展微博交流和閱讀的時候,往往會情不自禁地去瀏覽小道消息,過度地相信他人的言論,也會被一些惡意炒作的視頻所影響,甚至是被其左右。
微博的消息有好壞之分,也有真假之分,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明辨是非,辨別真善美假丑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時候,要向學生介紹微博的重要性以及相關的網絡言論注意事項。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時,課堂的教學內容畢竟是有限的,所以教師也要充分利用課外教學時間。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目的并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所有的思想政治知識,這在有限的時間內也很難實現;其主要的目的還是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微博資源強化思想政治教育
當下,學習和教育的途徑是非常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也是非常多的,但日常教育和常規課堂教學依然是主要陣地,而微博已經成為新興的、也是學生較為喜愛的交流和學習方式,并且微博上所涉及的知識和資料又非常豐富,如感人視頻、價值觀教育案例、心靈雞湯故事、身邊的感人事跡等,這些直觀的教育資源的教育效果要比傳統的理論教育效果來得快、來得好。
在日常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思想政治教師和管理人員要做好引導工作,利用微博平臺,再結合教育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思想政治內容進行輔助教育。雖然素質教育開展了多年,但是很多思想政治教師和管理人員在授課的過程中仍然采取傳統常規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如總是先把知識灌輸給學生,把理論化的思想政治內容只通過講授的方式進行傳授。殊不知,教師在灌輸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的時候,學生并沒有聽進去多少;在講授理論的時候,學生由于觀察不全面,理解不透徹,他們的價值觀和思想并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在使用微博的過程中,如果教育者能巧妙地利用微博資源開展教學,是可以大大提升學生思想水平的。
三、廣泛利用微博平臺,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微博已經成為高校學生經常使用的社交媒介,也是了解信息和發表見解的窗口,那么,為了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校可以開設校園微博,及時地宣傳相關的內容;也可以發動教師開設微博,在宣傳專業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寫一些思想政治教育類的文章,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當前世界是多元化的,西方的一些思想在高校大學生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面對西方思潮的涌入,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對社會的認知也發生了變化。
在這種新形勢下,面對西方文化的沖擊,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調整學生的社會認知態度,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微博,正視西方文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非觀。一些大學生對西方文化的向往,或者在網絡上受到不良文化的蠱惑,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學生對社會和對自己的認知不到位,對社會充滿抱怨;并且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抗挫折的能力不強,容易自暴自棄。大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過程中,也參與了一定的社會實踐,他們在就業、戀愛、人際交往、日常生活中有了對社會的直接感悟,并且處在象牙塔與社會矛盾之中:一邊是理想天真純潔的象牙塔,一邊是功利殘酷現實的社會。在這種矛盾之中,許多學生變得郁郁寡歡,如果再經歷一些挫折或者失敗的話,他們就會變得消沉,價值觀念也極易發生變化。
改革開放后,中外交流越發頻繁,西方的許多東西都被引進到我國,在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制度的同時,一些糟粕思想也一同引進來了,這對我國的主流思想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和腐蝕。中華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精髓,可以幫助大學生解決這些問題。比如,可以用孔子的“仁者愛人”、孟子的“舍生取義”、韓非子的“尚法不尚賢”、墨子的“兼愛、非攻”等思想來激發大學生的生活熱情。
對于大學生來說,很多心理挫折問題的出現都與自身的成長和利益有一定的關系。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高等院校大學生的心理調節方式其實也有很多。比如認知調節法,就是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改變自己對問題的想法和看法;理智控制法,就是指高等院校的大學生作為知識分子,要擁有理智的頭腦,不能沖動和感情用事,要用理性武裝頭腦等。
四、高校教師應該關愛學生,關注大學生的發展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高校教師要以身作則,要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給學生樹立典范。而微博就提供了這樣的平臺。
高校學生人數眾多,老師不可能一個個都認識和了解,那么關愛學生的數量就十分有限。為此,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微博這個平臺,關注學生的發展。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是可以通過自我調節來舒緩心理問題的。但是對于性格內向、家庭環境出現變故、家庭生活條件較差、自尊心較強、自主意識較強的學生,有時候就必須借助老師的心理疏導才能解決心理問題。這就需要高校教師主動地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
作為一個個體,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贊許。在遠離家鄉的求學路上,雖然沒有高中生活有那么大的升學壓力,但是也面臨著其他壓力,也需要對人傾訴,也希望獲得別人的關愛。
大學生活自由安排的時間較多,雖然有班級、系別和學院的集體生活,但是凝聚力和歸屬感明顯較弱。而大學生時間充足,更喜歡過群體性的交流生活,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滋生一些心理問題。所以高校老師一定要多關注和關心學生,了解他們的生活、學習和心理變化,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特別是對于性格內向及有困難的學生,應盡可能地采取實際性的措施給予他們幫助,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溫暖。
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時都會有種種跡象,也會有各種行為反應,只要老師細心觀察學生,抽出時間去了解學生,就能及時發現問題并能及時地做出調整,這樣一定更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老師也可以借助微博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和宣傳相關的心理輔導方法,進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五、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的篩選及及時的評價
微博已經成為當下社會發展的潮流,但是網絡世界又是復雜的,很多的網絡內容可謂是魚龍混雜,真真假假很難判斷。
在微博上,涉及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料是非常多的,真真假假,好好壞壞,使人很難分辨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做好知識的篩選。筆者經過調查發現,有的微博資料還存在一定的錯誤,如果學生不能很好地將其篩選出來,就會將錯就錯,最后鑄成大錯。這樣就會對學生造成消極的影響,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和管理人員,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要強調好資料閱讀的甄別和篩選,要做到有選擇性地引導學生學會充分利用微博,做好正反兩個方面的資料選取,明辨是非。
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化和信息化已經成為當下社會的主要特點。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到與時俱進,巧妙地運用網絡化平臺,正確甄選網絡上的知識,實現網絡課堂和常規課堂的最大整合,確保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的提升。
微博因其即時性、互動性強等特點,成為大學生常用的交流平臺,但也容易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同時,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微博的認識和使用還不夠等,都是當前工作中亟待解決的新問題。本文以地方院校的大學生群體為研究對象,通過調查研究,分析了微博對大學生各方面的影響,同時調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微博的使用情況,探討了高校中微博平臺的構建及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希望能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高等數學 定義與定理 教學 數學素養 數學能力
在現今很多領域中,數學的身影無處不在,高等數學作為非數學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與地位。而在高職教育中,因為生源大多是來自技校或高考落榜的學生,其數學基礎比較薄弱,但高等數學中部分定義與定理內容較抽象,不好理解,這對于授課的教師來講,是一個不好處理的難點,以至于在高等數學教學中,出現了“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現象。針對這一難點,很多數學教師在對這些抽象、不好理解內容的處理時,進行了刪減,把大量的抽象的理論知識一句話帶過,甚至直接刪除,而把教學的重心完全放在了高等數學的計算方法與計算技巧上,以直接教會學生數學的計算為目的。這樣一種教學方法承接了一些中學的“應試”教育,數學的潛在價值沒有真正體現出來,同時也違背了開設高等數學這門課程的初衷。
一、學習定義定理的重要性
1.教學大綱需要抽象的定義定理
高職高專的高等數學教學大綱,明確地說明了學習高等數學的目的:培養學生運用數學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訓練他們用數學思想、概念、方法并結合自己的專業把所學理論和方法運用于實踐,為后續各課程的學習奠定較好的數學基礎,形成一定的數學思想。
從大綱可以看出,該課程除了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收獲能終生受益的數學素養和數學思維,從而提高應變能力與創新能力。由于很多數學思想都在這些抽象的定義與定理中有所體現,所以大量地刪減這些內容,只注重于學生的解題方法的教學,不能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真正價值,使學數學成了應付期末考試的一種途徑。并且,高等數學的學習一旦結束,學生也將會把這門知識拋到九霄云外,這樣完全沒有形成教學大綱里提到的應有的數學思想,也就更談不上應變能力與創新能力的提高了。所以要滿足大綱的要求,學習抽象的定義定理必不可少。
2.培養數學能力需要抽象的定義定理
雖然定義與定理知識較為抽象,但它對于學生數學意識的形成和數學能力的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無外乎是要把現實中的問題抽絲剝繭,轉化為數學問題,然后再用數學知識解決,也就是所謂的數學能力。關于抽象定義定理的學習,例如定理的證明,都有其具體的推理過程,對于這些推理過程的理解,可以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嚴謹性,進而形成思考問題時思維的縝密性,以利于在對現實問題進行分析時,能準確無誤地將其轉化為恰當的數學問題;而對于這些定義定理知識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又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也是在分析問題時必不可少的一種思維能力。正如一位大學老師所說:“學數學其真正目的是為了驅逐大腦中愚蠢的想法,讓我們的大腦真正地聰明起來。”
3.實際生活需要抽象的定義定理
很多抽象的定義定理知識,它的出發點就是實際生活的典型例子,例如常見的某一個變速物體的速度,學生覺得求這個隨時都在變化的速度成了一個不容易解決的難點,但從高等數學的角度來看,就是求變化率,也就是抽象的導數定義學習的切入點。所以對抽象定義定理知識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興趣,并讓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和過程進行合理的簡化和量化,建立數學模型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二、高等數學教學中定義定理知識的處理方法
不少數學教師反映,不是不想授課時強調這些定義與定理,只是因為它們太過抽象,講解的過程花費的時間長、精力多,但學生理解的效果還是不好,典型的“吃力不討好”。筆者多年擔任高級班高等數學的教學工作,對于這些抽象的定義定理的處理有一些個人的看法,總的歸納為以下四個
關鍵詞 :引—化—啟—控。
1.“引”——引數學史,豐富內容
高等數學中很多定義定理知識抽象,讓學習的人容易身陷迷津,而數學史卻如指引方向的“路標”,給人以啟迪。在課堂上教師適時適當地引用數學史的知識作為補充和指導,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課堂內容豐富起來。
例如在學習解析幾何時,教師給學生介紹解析幾何之父笛卡爾,以及他的經典心形線的相關軼事,讓學生明白數學可以神奇地讓單調的式子變成美麗的圖形,并且體會到數學不是枯燥的,它也可以創造浪漫。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數學中的代數與幾何的緊密關系,為后續的解析幾何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數學史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知識的邏輯源頭,體會數學家的創造思想,這為緊接著數學概念及定理的學習提供了必要的準備。
另一方面,數學史里記錄了很多數學家為了得出正確的定義與定理,如何排除萬難、歷盡艱辛的。學生學習數學史,除了了解定義與定理得出的過程,還會為數學家不畏艱辛、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而感動,這將讓學生在精神層面上得到一次提升。
我們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歷史,能使那些看似抽象的定義、定理變得豐富生動起來。
2.“化”——化繁為簡,重視直觀
對于抽象、繁瑣的定義定理知識,為了能讓學生易于接受,教師只有把知識直觀化、簡單化。
如在講解微分這一概念時,可以從其字面意思上下工夫,舉例地球本是一個球體,其表面應該是曲面的,可為什么我們站在地球上看到的大多卻是平面呢?答案是人肉眼看到的范圍同地球的表面相比,簡直是微不足道,也就是微分概念中的以直代曲的思想:曲面上微小的局部可以認為是一平面,一條曲線微小的部分也可以認為是直線。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具體的想象的空間,使他們懂得用無數個簡單的平面代替復雜的曲面,利用微分這一數學概念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加深了學生對這一概念的理解。又如對數列、函數極限概念的處理,教師可改變教材中的定義方式,注重直觀,采用通過畫數列或函數的幾何圖形,利用圖形直觀性的特點來解釋定義,從圖形中得到極限定義的本質,讓學生對極限定義有了更準確的認識。
此外,我們通過多觀察實際生活中與數學有聯系的例子,把數學概念盡量與周圍實事聯系起來,讓學生能感覺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也便于理解。比如在講解定積分定義時,介紹美國著名麻省理工學院的圓形大禮堂,從外形看它的屋頂是一個巨大的不規則的半球,但實際上仔細看是由一個個近似矩形(曲邊梯形)的小玻璃窗構成的,這個看似不容易求的表面面積,實際上就是定積分的基本概念——求曲線下面積的辦法,即“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極限”,同時也巧妙地表明了數學知識的應用無處不在。這樣使學生對抽象的定積分的定義,即求曲線下面積的方法加深了理解。
3.“啟”——啟發引導,自主討論
對于很多知識的掌握,學生自主探索要比教師一味灌輸要來得好。在教學時,教師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來安排討論課,通過合理有針對性的引導,啟發學生分組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
例如,微分中值定理的內容抽象、內容理論性強,對初學的學生是一個不容易處理的難點,如果單憑教師的講授,教學效果一定不好,這時可以選取一些難度適當的典型習題,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讓學生按組自由討論。在思考討論過后,學生對微分中值定理中的構造輔助函數的方法有了深刻的印象,以此加深了對這一抽象定理的理解。同時,學生的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主動參與課堂的意識和創新的意識也得到了增強。
又如,在學習洛必達法則時,很多學生都知道這個法則的作用是求無窮大比無窮大或無窮小比無窮小的極限,卻并不理解它為什么會與導數有關,是利用分別求導來解題的,但如果引導學生從無窮大增長的趨勢來進行分析,同時得到導數的定義其實就是與增長趨勢密切相關,問題就可以解決了,這就是洛必達法則的本質所在。
采用教師啟發引導和學生自主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在討論探索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體會到發現的快樂,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增加了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
4.“控”——掌控有度,注重嚴謹
數學課不同于其他課程,其嚴謹性非常強,教師在支持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的同時,要注重掌控好想象的“度”。一些教師為了讓課堂更加活躍與生動,讓學生漫無邊際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一些理論知識的理解學生想怎樣解釋就怎樣解釋,這樣的結果必定是歪曲了知識的本意。所以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思考學習,首先教師要有正確的引導方向,并且要適時糾正一些學生錯誤的偏離事實軌跡的想法。
比如學生在學習極限時,對于其中的一個零比零的極限類型,學生誤認為高等數學里的分式的分母是可以等于零的,這時應強調此時出現的零是在某一條件下一個趨于接近的結果,并非真正等于零,強調出極限的定義,突出語言表達上的嚴謹性。
三、小結
大量的實踐證明,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們不能為了追求教學上的所謂教學效果而忽視了數學教育的本來意義。數學的影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潛移默化的;數學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是數學教育的根本目的。在高等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真正理解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和目的,注重各方面的理論知識的教學,把學生從做題、解題的“題海”中解放出來,讓數學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成為他們關注的對象,并且能努力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增強自身的數學應用能力,真正體會到數學的實際價值,為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才是我們每一個數學教育工作者應該做的事。
參考文獻:
[1]張宏偉,淺析高等數學教學方法[J].科技經濟市場,2007(6).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06)11―0056―02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由于計算機和互聯網的發展與普及,教育信息化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現代教育技術被教育部列入《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教育技術學專業也如雨后春筍般在很多高校發展起來。
有學者指出,教育技術學科的發展速度已接近或達到汁算機學科的發展速度,教育技術學專業是目前高校中發展最快的專業之一。有如此快速的發展,根本原因在于它作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點”已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
一、教育技術學的定義及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教育技術學是教育科學的分支學科。關于教育技術學的定義由于國別的不同和社會的不斷發展而有多種界定。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AECT)于1994年的定義是“教育技術是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2004年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又提出了關于教育技術的最新定義,即教育技術是通過創造、使用、管理適當的技術過程和資源,促進學習和改善績效的研究與符合道德規范的實踐。可見,人們對教育技術的認識在逐步深化。
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不僅使教育領域需要大量的教育技術專業人才,而且使與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電視電影技術、網絡技術等相關的公司企業對教育技術人才的需求也較人。現代教育技術越來越多地在各類學校、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中得到應用。
然而,教育技術學科在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問題:一些學校對該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定位不明確,課程體系的設計存在一些問題,學校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招生人數較多,社會需求規模很難估計,學生面臨較大的就業壓力。針對這些問題和現象,為了最終能向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教育技術專門人才,對學生進行職業定向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明確職業定向的重要意義
1.職業及職業定向的含義
職業是人們為了謀生和發展而從事的相對穩定的、獲得經濟收入及報酬的、專門類別的社會勞動。隨著社會的發展,職業根據人口所從事的工作性質和內容不同,劃分的種類越來越多。在1995年我國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中,有1838個職業。職業定向是指確定對自己來說比較適合的、理想的、將來要去爭取從事的職業類型,選擇職業目標,并為達到預期的目標采取各種行動的過程。可以說,職業定向是一個長期準備的過程。
2.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明確職業定向的重要意義
對于大學生來說,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較早地進行職業定向,是畢業后能夠找到理想職業的主要途徑。如果學生在大學期間就選好了職業方向,那么他的學習目標就會非常明確,能夠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條件,針對將來的職業需要進行鍛煉,有的放矢地進行學習,通過“克服缺點”或“揚長避短”,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與潛力,增加自己的求職資本。具體到教育技術學這一專業,因為學科的綜合性很強,需要學生掌握較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要求學生既要掌握利用信息技術、教育科學和影、音、視頻技術及手段,掌握進行教育、培訓、宣傳和開發設計的技術,又要具有系統規劃和設計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案與開發相關產品的能力。但學生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識和技能,這就需要學生進行職業定向,根據自己的職業理想,著重學習某方面知識,培養這方面的技能,增長在這一專業方向上的就職能力。如果學生的職業理想與所學的專業有些出入,還可通過學校專業課程計劃、選修課和第二學位進行選擇性學習,在較寬的知識范圍內充實學識,增加自己的職業適應性,以實現職業理想。
三、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職業定向的影響因素
1.專業培養目標和研究方向對職業定向的影響
對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學生進行職業定向教育,首先需要學生了解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研究方向對職業定向的影響。培養目標和研究方向主要由各個學校根據自身的特點來確定,但為了更好地促進本專業適應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提出了五個建議性方向(或稱五種類型的培養目標):一是教育技術學方向,主要偏重于教育技術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研究;二是遠程教育方向,培養從事遠程教育事業的專門人才,要求學生r解遠程教育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如何進行項目管理等;三是教育軟件工程(或知識工程)方向,偏重于計算機技術,培養與教育領域相關的軟件開發或知識管理的專門人才;四是教育媒體技術方向,偏重于教育領域中的電視“攝、錄、編”或數字電視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五是信息技術教育方向,主要培養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師及在企業中進行信息技術培訓的教師和管理人員。此外,“人力資源與績效技術”也可作為教育技術學專業的一個方向,它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人才市場需求較大。因為高校一般是根據自身的具體特點選擇相應的專業培養目標和研究方向,設計科學的培養方案,所以學生們應在學校總的培養標和研究方向下,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進行規劃,這樣才能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資源和條件,有針對性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2.自身特點對職業定向的影響
在了解了專業培養目標后,學生們還要考慮自身因素對職業定向的影響,可概括為三方面:一是個人能力,主要指專業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學生要清楚自己在專業學習上能勝任哪些課程的學習,如有些學生學習影、音、視頻方面的專業課程比較容易,學習計算機技術方面的課程比較吃力,而有些學生正好相反。因此需要學生總結自己具備和比較容易掌握哪些專業知識,具有什么樣的知識能力結構;學生也要清楚自己具有哪些綜合能力,如是否善于語言表達、人際交往、組織管理等。二是個人興趣、愛好與特長。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動力,從某種程度上說,是興趣、愛好增長了學生的特長,直接或間接地提高了學生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學生要了解自己比較喜歡哪方面的知識,有什么愛好,善于做什么,如有的學生喜歡攝影、攝像,有的學生喜歡平面設計,有的學生喜歡制作電視節目等。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是明確職業定向的重要因素。三是人生價值觀。現代工作理念認為,不應當把工作僅僅局限于一種謀生的手段,它是人們對生活方式的一種選擇。學生們應客觀、辯證地看待人的價值是體現在對物質利益的追求上,還是對精神世界的追求上。大學生關注的職業應是自我需要的實現,這包括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因此,學生們應慎重地選擇能夠體現自己人生價值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的職業。
根據我國社會發展的現狀,可以把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學生從事的職業歸納為以下方面:一是從事各種社會教育機構及大學、中.學、小學有關現代教育技術、信息技術的教學和教輔工作;二是從事涉及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軟件、網頁、課件的設計和制作工作;三是從事電化教育、計算機網絡教育設備的使用和維護工作;四是從事影視攝、錄、編和電視節目制作工作;五是從事企業和公司員工的教育培訓和宣傳工作;六是從事各級電化教育館的電化教育工作;七是從事企業人力資源與績效技術工作;八是教學、管理的應用性軟件研究和開發工作;九是從事教育技術創新活動,開發思維資源;十是其他方面。學生應結合自身的情況,及時、準確地對自己進行職業定向,把教育技術這種教育生產力因素注入到學校和社會中去,主動地用教育技術為各種可能的對象服務,開辟專業就業市場。
四、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實現職業定向的素質要求
學生們在明確自己的職業定向后,要為實現目標采取切實的行動。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成為學生們的主要共識。由于社會對大學生的素質要求定位在“高級專門人才素質”上,因此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學生要具備這一專業所要求的專門素質。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馬約爾博士在20世紀90年代末提出的論點:“要教育學生,讓學生不僅要學知識,而且要學做事,學做人,學會與他人相處”,可將素質教育的內容表述為以下四個方面,即學習做人、學習知識、學習處世、學習做事。所以,為實現職業定向,對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的素質要求也要從這四方面出發:
第一,學會做人。知道怎樣做人是對每個學生最根本的要求,學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質,具有公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在此基礎上,學生要根據自己所選擇的職業,了解自己應具備哪些職業道德素質,進而培養自己的職業操守、責任感、事業心和吃苦耐勞的品質。
第二,學會處世,學會與他人相處。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的原則是學生們必須掌握的功課。學生畢業后與社會的聯系將更加密切,具備較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掌握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是對學生素質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學生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三,學會做事,掌握基本技能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技術學需要學生掌握多種技能,如教學媒體的使用技能、計算機應用技能、運用教育技術理論進行教學設計的技能、項目培訓設計技能、影視音頻節目制作技能等,但是如果要求每個學生都能熟練、全面地掌握這些技能是不太現實的,學生可按照自己的職業定向著重學習某方面知識,充分利用實驗、實習、實訓等實踐教學環節培養自己的專業技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學會學習,具備掌握知識和獲取信息的能力。作為教育技術專業的學生應具有的優勢就是信息素養能力,也就是說他們應比其他專業的學生學得更快,因為專業本身要求學生們特別關注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訓練。因此,學生們要能夠利用所學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同時具備通過媒體快速獲取信息的能力。
教育技術學的綜合性對學生的專業素質要求很高,學生在提高自己的素質時,要堅持文理并重,不僅要學習基礎較厚的理科知識和專業技術知識,還要多學習涉及文化、藝術、管理等方面的人文科學知識。這樣才能全面完善自己,適應職業需要。
一、重技術運用――摒棄傳統教學手段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能將一些原本抽象的知識以聲、視、圖的立體形式形象表示出來,大大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如《地球的公轉》,利用Flas展現地球公轉的軌道、方向等,使學生變抽象理解為直觀獲取。但也存在直觀知識簡單呈現的現象,如《自然資源》,有的教師把最基礎的問題――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呈現在
PPT上,重復講解,學生被動地觀看PPT來學習。
二、純技術運用――束縛師生發展
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目前在一線教師中主要表現為課件的應用,教師在設計課件時,往往趨向于一節課或一課時的設計,精細到開篇和結尾,我們稱之為純技術運用型課堂。
如,在一節《農業》公開課上,教師精心設計PPT課件,從情境導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全方面運用課件完成。當完成一個任務后,教師點擊鼠標,課件上就出現既定答案。教師的點撥者、引導者身份完全是為課件服務,當學生出現回答錯誤時,教師又極力引導回課件中的標準答案。學生本應是課堂的創新者、探究者,但最終成為這種技術運用下的被動接受者。當課堂進入尾聲,教師讓學生總結本節收獲時,學生的回答一是零散式的知識點,二是對課件上已有知識的復述。我們會扣目標、會扣課堂,這節課就是我們所稱之為的純技術運用型課堂。
三、炫技術運用――局限特殊的課堂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是目前許多公開課、優質課評選中所必
需的一條。因此,許多教師都在意這項技術,在展示課中努力追求技術的運用。我們知道課件的設計和制作往往是耗時、耗力的工作,因此普遍存在一個現象,公開課等展示課時大量運用現代技術,而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不使用的現象。因此,目前一線教師存在使用技術不熟練的現象,往往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個負擔。
二、視覺教育是教育技術學的邏輯起點
利用視知覺可以大大的促進多媒體教育的發展道路。多媒體教育技術起源于視覺教育,人們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借助工業技術的產品幻燈機、投影機等呈現視覺影像輔助學習,同時視覺教育使用了建立在教育心理學基礎上新的教育方法。再者,由于多媒體的教育技術體系中的基本矛盾是由教育的工業技術的限定以及其靈活性的制約,因此,要解決人機矛盾,就必須要求個人在學會的過程中自覺自主的來進行規范和控制。只有這樣才能讓現階段多媒體的教育技術體系更加地趨向完整。盡管現在的機已經是智能化的計算機和無所不在的網絡,但基本的矛盾關系沒變。第三,它構成體系對象的最基本單位,就像生物學的最基本單位是細胞而不是化學元素一樣,借助工業技術的學習是多媒體教育技術學的最基本的單位,不能再往前追溯。最后,它也是完善整體多媒體的教育技術體系最本質的基礎部分。多媒體教育技術的本質是什么?是對學習過程的控制,這個控制隱藏在教育最優化和提高教學效率的背后,這個控制在早期的使用教學機器的程序教學和今天的績效技術中表現得最為充分。教學設計的步驟為什么那么詳細那么嚴格?從上述可知,多媒體的教育技術體系的完整是需要對工業技術等進行控制的,這也是其在發展過程中的關鍵所在。要研究邏輯學的起點等問題,是離不開對視覺教育等在內的多媒體的、多方位的教育技術體系的研討的。
二、教育技術學數字化實驗教學中心建設現狀
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我國高校教育技術學數字化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現狀,本文對“十一五”期間評審出的502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進行篩選、分析,選取出4所含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從實驗教學體系、實驗室、信息管理平臺、實驗教學資源四方面進行研究(見下頁表),以期獲得啟示。
可以看出,教育技術學數字化實驗教學中心從建設規模、設備配置、智能管理等方面都較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前有了很大的發展。各高校都加大了實驗教學條件建設的技術含量,如華南師范大學信息傳播實驗教學中心根據技術發展趨勢和實驗教學內容更新,不斷引進采用最新技術的實驗設備[3]。各高校還依據教育部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要求,形成層次清晰、責權明確的現代化管理體制和高效率、智能化的運行機制,注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積極創設各種有利條件支持大學生研究創新型實驗項目的開展。
但是受本學科專業發展水平和我國教育發展現狀的制約,目前高校教育技術學數字化實驗教學中心建設仍有改善和發展的空間,如應加大各實驗項目的虛擬實驗室建設的力度[4],增加精品實驗視頻數目,強化教學設計、遠程教育方向的實驗資源配置。另據統計,達到國家級標準的教育技術學數字化實驗教學中心僅占總數的約0.797%,因此,研究教育技術學數字化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是必要的。筆者將從實驗教學體系、實驗室系統、信息管理平臺、實驗教學資源四方面探討研究教育技術學數字化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
三、教育技術學數字化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研究
(一)構建“課程實驗+綜合設計+創新實踐”三結合的實驗教學體系
教育技術學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是學科專業建設的核心部分,應在加強和改革實驗教學中以學.多層面的實驗教學對象。數字化實驗教學中心在支持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進行實驗教學、科研實踐的同時,面向全校師生和社會培訓人員開放5,為全校公共課和選修課實驗、社會人員培訓、教師教育技術技能實訓、其它專業實踐教學等修師會員進教社人實!基本型h常規基礎實驗、課程單項|實驗等綜合設計型課程綜合實驗、專業設計1研究創新年項目研究實驗、競*創新|實驗等
2.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按照基本型實驗、綜合設計型實驗、研究創新型實驗分層次實施實驗教學,體現實驗教學的系統性、科學性和創新性。
(1)基本型實驗。主要是以常規基礎實驗、課程單項實驗為主,目的在于鞏固學生對專業基礎知識的理解,促進實驗基本技能的掌握,提升實驗數據處理的能力,強化實驗儀器的靈活使用,為學生開展綜合設計實驗打下扎實的實驗基本功[6。如常規基礎實驗之一的數字音頻實驗,主要是進行音頻采樣、編輯、格式轉換等技能訓練,通過實驗,學生掌握了使用各種設備進行聲音信號采樣的技能,并熟練運用軟件編輯樣本和進行各種格式的轉換,為往后進行網頁綜合設計、多媒體軟件設計與開發或數字電視作品創作等綜合設計實驗中音頻的設計制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綜合設計型實驗,包括課程綜合設計型實驗和專業綜合設計型實驗。課程綜合設計型實驗安排在課程理論學習和基本型實驗后,學生進行教師精心設計的體現該課程綜合技能的設計型實驗,如在掌握了圖形圖像處理、音頻、視頻處理、動畫制作等基本型實驗后,可進行多媒體軟件設計與開發的課程綜合設計型實驗。專業綜合設計型實驗是指教育技術學專業不同研究方向的學生在三、四年級,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完成與專業相關的專業綜合設計型實驗,如數字媒體傳播方向的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數字影視作品的綜合設計實驗。
(3)研究創新型實驗。包括由學生獨立承擔創作的項目,或參與導師的科研課題項目,或參加國家級、省市級的競賽項目,或參與校外實習單位的實踐項目等。以項目設計為依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獨立研究能力和自主創達到培養應用型、創新型復合人才的目標。如以參加國家級和省級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為契機,讓學生組成團隊,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專業中找出有創新研究價值的課題項目,利用開放性研究實驗室和中心實驗資源,開展資料收集、數據分析、內容挖掘、報告撰寫和項目研發等研究創新型實驗工作。
3.以學生為中心,形成自主開放式、合作探究式、創新研究式的實驗方式。學生可自主選擇實驗教師提供的實驗選題,也可使用開放性實驗室自主設計實驗,也可自行組成團隊,參與導師的科研課題或自主承擔創新型項目。通過形式多樣的實驗方式,活躍求知思維,挖掘創新潛能,培養學生鉆研新知的興趣和創新研究的能力。
(二)構建以專業方向為引導的多功能實驗室系統
通過調研我國六所國內教育技術學專業發展較完善的高校教育技術學實驗室的建設及設備配置情以專業方向為引導的多功能實驗室系統針對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發展,我們注重產學研實驗室、開放性實驗室和虛擬實驗室的建設,促進實驗室建設朝著多媒體化、網絡化和高科技方向發展。實驗教學中心管理員通過實驗室網絡控制平臺對各實驗室進行實現網絡化的智能管理,各實驗室配置相應的實驗信息管理平臺和實驗教學資源,開展多層次的實驗教學,既支持本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同時支持交叉性課程的實驗教學,為本專業師生、全校師生和社會培訓等所用,實現多層次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