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30 15:26:0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道德與法治中的勞動教育,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蘭州市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公開征求意見稿)》在去年12月3日公布之后,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3月21日,在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之后,《蘭州市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試行)》正式出臺。這次蘭州市中考第三次改革將改寫2018年初中新生的中考命運,計分科目增加;英語聽力與口語人機測試;物理、化學、生物三科增加實驗操作考試;綜合素質單獨成為錄取前置;命題減少機械記憶等將使未來中考更趨向于靈活。
12門考試科目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共12門課程,分為全市統一考試和考查兩類:全市統一考試科目共10科: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物理、化學、地理、生物、體育與健康;全市統一考查科目共2科:藝術(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統考總分740分
確定錄取計分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物理、化學、地理、生物、體育與健康等10科,各科目考試成績以分數形式計入錄取總分,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的依據。其中,語文、數學、外語、體育與健康等4科分卷考試;道德與法治、歷史、物理、化學、地理、生物等6科實行相近學科合卷考試。統考以原始分計入,總分740分。
各科分值為語文、數學、外語各120分,物理90分,化學60分,道德與法治、歷史各50分,地理、生物各40分,體育與健康50分。其中外語分值中包含30分的口語與聽力測試分值,物理、化學、生物的分值中包含10%的實驗操作技能考試分值。考查科目藝術、信息技術各50分。
筆試與實踐結合
考試方式根據學科特點,采取不同的方式: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6科實行書面紙筆閉卷考試,其中外語加試聽力與口語測試,實行人機對話的考試方式;物理、化學、生物三個科目實行書面紙筆閉卷考試和現場實驗操作技能考試,每科兩項考試成績合并計為該學科總分;體育與健康實行現場測試考試;信息技術教育實行無紙化上機操作考查,藝術(音樂、美術)、勞動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采取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考查相結合的方式,考查結果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相應維度。
分卷與合卷組考
各科目考試時間為:紙筆考試科目語文、數學各120分鐘,外語90分鐘,物理、化學合卷共150分鐘,道德與法治、歷史合卷共100分鐘,地理、生物合卷共100分鐘。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操作各15分鐘,外語口語與聽力30分鐘,信息技術30分鐘。
地理、生物合卷八年級即考
考試按照“學完即考”的原則,地理、生物(含實驗操作)、信息技術教育的考試安排在八年級第二學期6月底前進行,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物理、化學的紙筆考試安排在九年級第二學期6月中旬進行,體育與健康測試、理化實驗操作技能考試、外語聽力與口語測試、藝術(音樂、美術)考查、勞動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考查安排在九年級第二學期5月底前進行。
綜合素質1A4B是省級示范“底線”
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實行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計分、綜合素質評價結果計等的招生錄取模式。綜合素質評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五個評價維度,評價結果以等級形式呈現,分為A、B、C、D四個等級,依次對應優秀、良好、合格、待提高。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水平和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
綜合素質評價五個維度均達到c等及以上者方可畢業,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之一。綜合素質評價2A3B及以上作為享受優質高中對口分配名額、“雙優助學班”和“珍珠班”等優惠政策的基本依據,其中思想品德維度必須為A等;1A4B及以上作為享受自主招生錄取政策和省級示范性高中統招錄取的基本依據,其中自主招生具體的A等維度由各招生學校擬定;5C及以上作為其他普通高中學校統招錄取的基本依據。沒有綜合素質評價的考生,高中階段學校不予錄取。
四條控制分數線保“底線”
新中考政策確定實行最低錄取控制線制度,市教育局根據當年普通高中招生計劃和考試成績,分別確定城區優質普通高中最低錄取控制線、城區其他普通高中最低錄取控制線、城區民辦普通高中最低錄取控制線、遠郊縣(區)普通高中最低錄取控制線,實現學生的合理分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升學需求。
對口分配比例不低于75%
堅持和完善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招生政策,對口分配比例不低于75%。進一步完善名額分配辦法,適當向薄弱初中、農村初中傾斜。進一步嚴格分配名額的享受條件,小升初不按規定入學的學生不得享受優質高中對口分配名額。
5%自主比例不得跨界招生
取得自主招生資格高中學校,自主招生范圍與普通生招生范圍一致,不經允許,不得跨市(州)自主招生,自主招生人數在當年下達的招生總計劃內執行,一般高中原則上不超過5%。自主招生所有方案,錄取過程以及各類預錄取,錄取結果都要公示。
中考改革方案“六變”
根據省教育廳的要求,蘭州市于2018年啟動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七年級學生開始實施。這意味著本次中考改革招生方案將于2021年中考執行。記者注意到,和現行政策相比,新方案最重要的變動有六個方面。
01
將科目Ⅱ四科由等級變為計分納入中考錄取總分
按照目前的招生方案,中考考試科目分Ⅰ和Ⅱ。科目Ⅰ的考試結果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科目Ⅱ的考試結果是普通高中招生錄取的前置條件。科目Ⅰ:語文、數學、英語(德語/法語)、物理、化學、體育6科,總分720分,成績以分數形式呈現。科目Ⅱ: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生物4科。各科成績均以等級形式呈現,分A、B、C、D四個等級。
此次中考改革方案調整了部分科目的成績呈現方式。將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生物等四個學科的成績由以等級形式呈現作為中考錄取的前置條件調整為以分數形式呈現納入中考錄取總分。統考計分科目增加4科。
02
實行聽力口語人機測試,實驗操作從筆試變“動手”
目前的中考外語考試實行閉卷筆答,含聽力。而新中考方案將改革了部分科目的考試方式,
其中,增加了外語口語考試,將外語聽力測試從筆試中分離出來,實行外語口語與聽力測試人機對話的考試方式。同時,更加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將物理、化學、生物學科的實驗操作技能考查從筆試中分離出來單獨進行實驗操作技能考試。
03
各科卷面分值均有調整
今年中考語文、數學、英語三科卷面分值均為150分;物理卷面分值為120分;化學卷面分值為100分;道德與法治、歷史兩科合場分科合卷考試,卷面分值為100分,地理、生物兩科合場分科合卷考試,卷面分值為100分。
而新中考改革方案調整了卷面分值設置:語文、數學、外語各120分,體育與健康50分,物理90分,化學60分,道德與法治、歷史各50分,地理、生物各40分,總分740分。外語的分值包含30分口語與聽力測試分值,物理、化學、生物的分值各包含10%的實驗操作技能考試分值。
04
實行計分計等結合錄取
改革了普通高中錄取辦法,實行計分計等相結合的招生錄取制度。由現行的“將科目Ⅱ的等級和綜合素質評價的等級作為普通高中招生錄取的前置條件,在符合前置條件的基礎上,根據考生志愿,按照科目Ⅰ的總分從高到低依次錄取的辦法”調整為“以綜合素質評價五個維度評價等級為前置條件,在符合前置條件的基礎上,根據考生志愿,按照10科錄取計分科目的總分從高到低依次錄取的辦法”。
計分計等結合錄取,使得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五個維度的評價結果作為初中畢業資格認定和普通高中錄取的重要依據,以及作為普通高中自主招生的參考依據。
05
命題將加強能力考查
從中考改革方案可見,未來中考命題將更加注重對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考查,更加注重發揮對課程與教學的導向作用,更加注重減負增效,切實提高命題質量,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密切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系,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中考方案的命題要求上可見,未來中考將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內容,試卷難易適度,難、中、易比例原則上定為1:2:7,充分體現學科課程標準要求,杜絕偏題、怪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一體化發展和文化多元化及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人才培養的素質要求不斷提升,但是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著部分大學生道德危機和法制意識淡薄的現象,引起了國家和社會的關注和重視。
一、社會發展趨勢要求實行一體化的德育與法制教育
大學生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的關鍵,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未來市場體系建設的規范化、科學化以及法制化依賴高等院校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與德育教育[1]。大學生整體法律素養及道德水平的提高對于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起著積極的影響和作用。我國自古以來都非常注重對學生的德育,在長期的實踐和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技巧,形成了整體上正面積極的社會風氣。然而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國外一些文化及風氣的負面影響也給新一代的大學生帶來了消極的影響,造成部分大學生對社會有抵觸心理,價值觀不正確,過分追求功利目標,道德水平整體下滑。傳統的說教式的德育教育在一些年輕人眼中過于古板守舊,需要與法制教育相結合,突出意識形態的宣傳,進行新時代的德育教育。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我們要多關注當代大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發展,從說教的方式中發展出具有生命活力的法制和德育教育。比如在課堂上可以借助社會熱點案列,首先上學生小組討論,各抒己見,教師加以引導,這樣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德育和法制教育能夠產生最佳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借鑒國外的德育和法制教育方法,關注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和完善,并結合政治因素進行教育,既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又能灌輸法制意識,使學生成長為守法公民。
二、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內容呈現出一體性
(一)大學生德育和法制教育的內容交叉
學校德育是一門系統的科學,是指教育者根據社會的發展需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學生施加思想道德方面的影響的活動[2]。高校德育不僅體現在德育課堂上,它滲透在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與其他教育如美育、體育和智育密切相關,具有相互促進的積極作用。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內容除了關注學生的道德發展之外也具有一定的政治意義,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教育、勞動教育、自覺紀律教育、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民主與法治觀念教育、民族精神與尚武精神教育、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等等。大學生法制教育是實現依法治國戰略目標的基礎,對構建社會主義法制體系,完善社會主義法制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近年來,法制教育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在我國的經濟發展、政治穩定和社會治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國大學生法制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對學生進行法律常識的教育,學習相關法規政策,教導學生自覺遵守法律,理解法的內涵及作用;對學生進行民主教育,讓學生懂得民主的真正含義,學會正當行使民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教育學生懂得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辨證關系,更加積極、主動和富于創造性的促進社會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對學生進行國家根本大法憲法的教育,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夠運用憲法最為武器行使權利及保護自己,同違法行為進行堅決的斗爭。由此可見,我國高校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內容上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合,具有一體化的內容基礎[3]。
(二)大學生德育和法制教育的功能互補
目前我國高校教育體系中,進行德育和法制教育的課程主要是思想道德與法律修養,這種課程設置方式體現了法制教育與德育的功能互補性。首先大學生德育教育是進行法制教育的基礎。人都能思考有感情,特別是大學生情感意識非常強烈,對于生活中和社會上的事物易形成主觀性的認知和看法,從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入手,法制教育才能更容易被接受和學習。其次大學生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成果的檢驗和保障。雖然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都具有一定的約束效力,德育教育的約束范圍也比較寬泛,但是法制教育才能體現出現實意義上的強制性,為學生踐行德育提供了標準和支撐。
三、法治教育與德育教育一體化的途徑方法
(一)以人為本的基礎上進行法制與德育的一體化整合
以人為本是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理念。在對大學生進行德育與法制教育一體化整合時一定要注意人本理念的運用[4]。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工作中要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公正平等自主的原則,激發大學生自我發展的主觀能動性,培養未來社會主人翁意識。這樣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日后的社會工作中才能更清晰有效地進行規劃和執行,并對一些社會中的不良現象和風氣自覺抵制,從而促進社會的健康和諧有序發展。
(二)建立長期有效的約束和監督機制
首先高校要制定關于大學生德育與法制教育一體實行的章程和治理細則。高校按照章程嚴格執行和治理,促進教育內容的科學性和全面性,確保教育程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高校要制定符合本校情況的特色章程,也可以適當引進外校的治理模式,幫助高校更好地開展德育與法制教育工作。其次,高校要建立相應的激勵和監督機制。現代高校的發展呈現出“去行政化轉市場化”的趨勢,我國可以借鑒歐美部分高校的經驗,與現代企業管理機制相結合,建立德育與法制教育一體實行的約束監督機制,對相關的權利運行機構設置進行分權和制衡,防止教育決策中的個人過度自由裁量,從而保證高效德育與法制教育工作的有序實施[5]。
(三)提高德育教育與法制教育的質量效果
從內容上說,高校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規劃。大學生法制教育與德育的有機整合需要進行系統的規劃,結合高校所在地區、不同類型院校以及各個年級層次特點來進行。從形式上說,大學生德育和法制教育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由于法制教育和德育跟實際生活聯系緊密,教師可以采用滲透式的教育方式,通過點點滴滴方方面面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從師資上說,高校要建設專業化的教師隊伍。不僅要求教師所學專業與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對口,還應加強其在職期間的法制教育與德育教育培訓,促進整個教師隊伍的不斷學習和成長[6]。綜上所述,加強高校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實行法制與德育的一體化整合,是關系到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為社會培養出真正意義上法德兼備的高素質人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建設貢獻力量。
作者:程曉麗 單位: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駱小婷,何秋霞.大學生法制教育與德育教育一體化研究[J].科教導刊,2013(4):96-97.
[2]李楊.大學生法制教育與德育教育一體化研究[J].才智,2013(8):46.
[3]黃瀅.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基于德育與法育融合互動的角度[J].大學教育,2014(3):4-6,21.
關鍵詞:
大學生;法制教育;德育教育;一體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一體化發展和文化多元化及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人才培養的素質要求不斷提升,但是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著部分大學生道德危機和法制意識淡薄的現象,引起了國家和社會的關注和重視。
一、社會發展趨勢要求實行一體化的德育與法制教育
大學生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的關鍵,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未來市場體系建設的規范化、科學化以及法制化依賴高等院校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與德育教育[1]。大學生整體法律素養及道德水平的提高對于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起著積極的影響和作用。我國自古以來都非常注重對學生的德育,在長期的實踐和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技巧,形成了整體上正面積極的社會風氣。然而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國外一些文化及風氣的負面影響也給新一代的大學生帶來了消極的影響,造成部分大學生對社會有抵觸心理,價值觀不正確,過分追求功利目標,道德水平整體下滑。傳統的說教式的德育教育在一些年輕人眼中過于古板守舊,需要與法制教育相結合,突出意識形態的宣傳,進行新時代的德育教育。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我們要多關注當代大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發展,從說教的方式中發展出具有生命活力的法制和德育教育。比如在課堂上可以借助社會熱點案列,首先上學生小組討論,各抒己見,教師加以引導,這樣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德育和法制教育能夠產生最佳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借鑒國外的德育和法制教育方法,關注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和完善,并結合政治因素進行教育,既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又能灌輸法制意識,使學生成長為守法公民。
二、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內容呈現出一體性
(一)大學生德育和法制教育的內容交叉學校德育是一門系統的科學,是指教育者根據社會的發展需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學生施加思想道德方面的影響的活動[2]。高校德育不僅體現在德育課堂上,它滲透在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與其他教育如美育、體育和智育密切相關,具有相互促進的積極作用。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內容除了關注學生的道德發展之外也具有一定的政治意義,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教育、勞動教育、自覺紀律教育、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民主與法治觀念教育、民族精神與尚武精神教育、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等等。大學生法制教育是實現依法治國戰略目標的基礎,對構建社會主義法制體系,完善社會主義法制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近年來,法制教育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在我國的經濟發展、政治穩定和社會治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國大學生法制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對學生進行法律常識的教育,學習相關法規政策,教導學生自覺遵守法律,理解法的內涵及作用;對學生進行民主教育,讓學生懂得民主的真正含義,學會正當行使民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教育學生懂得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辨證關系,更加積極、主動和富于創造性的促進社會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對學生進行國家根本大法憲法的教育,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夠運用憲法最為武器行使權利及保護自己,同違法行為進行堅決的斗爭。由此可見,我國高校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內容上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合,具有一體化的內容基礎[3]。
(二)大學生德育和法制教育的功能互補目前我國高校教育體系中,進行德育和法制教育的課程主要是思想道德與法律修養,這種課程設置方式體現了法制教育與德育的功能互補性。首先大學生德育教育是進行法制教育的基礎。人都能思考有感情,特別是大學生情感意識非常強烈,對于生活中和社會上的事物易形成主觀性的認知和看法,從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入手,法制教育才能更容易被接受和學習。其次大學生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成果的檢驗和保障。雖然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都具有一定的約束效力,德育教育的約束范圍也比較寬泛,但是法制教育才能體現出現實意義上的強制性,為學生踐行德育提供了標準和支撐。
三、法治教育與德育教育一體化的途徑方法
(一)以人為本的基礎上進行法制與德育的一體化整合以人為本是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理念。在對大學生進行德育與法制教育一體化整合時一定要注意人本理念的運用[4]。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工作中要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公正平等自主的原則,激發大學生自我發展的主觀能動性,培養未來社會主人翁意識。這樣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日后的社會工作中才能更清晰有效地進行規劃和執行,并對一些社會中的不良現象和風氣自覺抵制,從而促進社會的健康和諧有序發展。
(二)建立長期有效的約束和監督機制首先高校要制定關于大學生德育與法制教育一體實行的章程和治理細則。高校按照章程嚴格執行和治理,促進教育內容的科學性和全面性,確保教育程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高校要制定符合本校情況的特色章程,也可以適當引進外校的治理模式,幫助高校更好地開展德育與法制教育工作。其次,高校要建立相應的激勵和監督機制。現代高校的發展呈現出“去行政化轉市場化”的趨勢,我國可以借鑒歐美部分高校的經驗,與現代企業管理機制相結合,建立德育與法制教育一體實行的約束監督機制,對相關的權利運行機構設置進行分權和制衡,防止教育決策中的個人過度自由裁量,從而保證高效德育與法制教育工作的有序實施[5]。
(三)提高德育教育與法制教育的質量效果從內容上說,高校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規劃。大學生法制教育與德育的有機整合需要進行系統的規劃,結合高校所在地區、不同類型院校以及各個年級層次特點來進行。從形式上說,大學生德育和法制教育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由于法制教育和德育跟實際生活聯系緊密,教師可以采用滲透式的教育方式,通過點點滴滴方方面面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從師資上說,高校要建設專業化的教師隊伍。不僅要求教師所學專業與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對口,還應加強其在職期間的法制教育與德育教育培訓,促進整個教師隊伍的不斷學習和成長[6]。綜上所述,加強高校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實行法制與德育的一體化整合,是關系到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為社會培養出真正意義上法德兼備的高素質人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駱小婷,何秋霞.大學生法制教育與德育教育一體化研究[J].科教導刊,2013(4):96-97.
[2]李楊.大學生法制教育與德育教育一體化研究[J].才智,2013(8):46.
[3]黃瀅.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基于德育與法育融合互動的角度[J].大學教育,2014(3):4-6,21.
[4]李麗娜.德法兼濟情理交融———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法制教育的思考[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10(8):12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