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29 17:49:3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語言在文化中的重要性,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英語的歷史淵源與歷史地位
人類社會一直在不斷變化,語言作為人類表達思想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在不斷發展變化。英語是當今文化交流的主要語言,尤其在跨文化交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歷史背景及藝術特征是人類語言的寶貴財富。
英語與世界的融合主要是通過被三次語言入侵及后來兩大英語國全方位的擴張形成的。三次文化入侵分別是公元6世紀末基督教會(Christian church)及拉丁語的傳入――第一次文化入侵。第二次文化入侵:從公元793年開始,北歐的維京人(Viking)開始入侵不列顛島,英語的詞尾變化逐漸消失。1066年,法國的諾曼底(Normandy)公爵入侵不列顛島,使得法語對英語產生了極其巨大的影響。這是英語受到的第三次文化入侵。
英語語言的歷史發展和其特征具有美學藝術(Aesthetics art)的魅力。其文學與藝術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階段:古代、中世紀時期、文藝復興時期(Renaissance)、新古典主義時期(Neoclassicism time)、維多利亞時代(Victoria time)、20世紀初期、兩次世界大戰時期和現代及當代的文學與藝術。早在中世紀的杰弗瑞•喬叟(1340-1400;Geoffrey Chaucer)到文藝復興的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時期,英語就已經奠定了其文藝和藝術語言(Art language)在歷史上的地位、影響與作用。所以,英語在近、現代社會完全扮演了名副其實的世界語的角色和聯合國主要的官方語言(English as a world language and United Nation official language)。更為重要的是,英語語言文化的歷史地位是在世界及歷史的發展與變遷中吸取了其他先進語言的藝術精華而發展和確立的。這也使得它能夠成為世上獨一無二的通用語。
二、英語及語言藝術
英國人歷來以紳士風度聞名于世。言行舉止得體、溫文爾雅,語言談吐文明優雅而有感染力則為一名紳士所必備的條件。這要求人們在平時講究語言談吐和言行舉止,注意藝術語言及語言藝術的應用,包括言辭措詞的修飾與表達,以增強語言的藝術表達及語言的藝術感染力。在英語的藝術美中,修辭是一門生成的藝術,修辭是通過包括言語在內的符號傳遞,有意識地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影響他人決策與行為并打動他人取得預期效果的言語交際。這種能夠引起共鳴的修辭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如高級英語中的一些句子就是很好的證明:(1)We shall fight him by land, we shall fight him by sea, we shall fight him in the air, until,with God’s help, we have rid the earth of his shadow and liberated its peoples from his yoke.這個句子的表現力非常強。三個排比句氣勢恢宏,顯示了丘吉爾打敗納粹的堅強決心。而后面兩個暗喻,將希特勒的影響比作陰影,納粹的壓迫比作牛軛,恰當而生動。(2)Ship in the Desert.“沙漠之州”是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題目,船停泊在沙漠中是人們很少見過的景象,因此能夠有效地喚起讀者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興趣。(3) You pass from the heat and glare of a big, open square into a cool, dark cavern which extends as far as the eye can see, losing itself in the shadow distance. 作者用heat, glare與cool, dark 形成對比寫出了中東集市的特點,繪出了一種從外向內的動態美。人們從日常生活中開始發現與挖掘語言的美學價值,甚至在各種藝術創作中也嘗試并充斥著這種美學價值觀念。英語的藝術語言和語言藝術也由此相應發展了起來。這正是英語語言美學藝術及其美學價值(Aesthetic value)的集中體現。而英國語言的全球化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大英帝國之后又是美國的雄霸世界,隨之而來的就是英語國家對世界經濟的入侵及思想文化的加速傳播,以至英語文化成了世界文化近幾百年來溝通與交流最重要的主流文化。英語的語言藝術和語言美也體現在高級英語中的一些句子上面。
(1)Then as you penetrate deeper into the bazaar, the noise of the entrance fades away, and you come to the muted cloth-market.
句子中動詞penetrate十分生動,包含了要刺破隔膜,即穿過人群才能走到市場深處的意思。
(2)The very act of stepping on this soil,in breathing this air of Hiroshima, was for me a far greater adventure than any trip reportorial assignment I’d previously taken.
這個句子用詞非常謹慎細致。Soil是個有情感味的單詞,比country, land更能表達作者心中的感受。
(3)In what conceivable way dose our car concern you?
公爵夫人在這里用了一個反問句,對Ogilvie進行尖銳地反擊,加強了語氣的同時更凸顯了她的嚴厲及其對對方的厭惡。
(4)I knew more about retreating than the man that invented retreating.
這句話馬克?吐溫說得極為幽默,具有諷刺的意味。眾說周知沒人發明撤退,撤退是一軍隊用語,指畏懼對方或考慮到戰略的需要而后腿,這里充分說明了當時馬克?吐溫所在的軍隊是一支紀律松懈和腐敗的部隊,所以馬克?吐溫選擇了離開。
三、英語藝術語言和語言藝術對英語學習與文化交流的影響
由于英語的特殊社會歷史背景及其獨特的發展歷程和文化內涵,使得英語思想文化演變成了人類近現代和當代的主流思想及文化。人類只要還有對美的向往、愿望與追求,就永遠不會失去對生活的追求與勇氣。通過英語美學藝術語言及語言藝術的欣賞、學習與交流,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營造英語學習的最佳環境,提高學習者的自身語言意識、語感與情感交流以及審美觀(Aesthetic standard)、思想情操 (Thought sentiment)、道德觀念(Morality),拉近各民族與國家間的距離,更使得我們在追求民族與社會發展過程中處于積極主動的地位,在與世界各國、各民族的競爭中能走在世界與時代的最前沿并立于不敗之地,成為一名真正的世界公民。這也是世界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下邊以一首中國古代詩人杜甫的《登高》中英文對照來反映英語藝術語言的音美、形美、意美特征。
登高The Height Climbed
風急天高猿嘯哀,The wind is swift, the sky is high, and gibbons sadly sigh;
渚清沙白鳥飛回。The isle is clear, the sand is white, and birds to and fro fly.
天邊落木蕭蕭下,The boundless falling leaves are rustling down and down;
不盡長江滾滾來。The endless Youngtze waves are rolling on and on.
萬里悲秋常作客,Many miles from dear ones grieve me oft in fall as stranger;
百年多病獨登臺。Many years of illness see me here a lonely climber.
艱難苦恨繁霜鬢,Hard and troubled times have made my temples frost white;
潦倒新停濁酒杯。A poor and anguished heart has stopped my drinking of wine.
這首詩語言簡潔洗練、節拍緊湊、音韻和諧。譯詩幾乎都是選用單音節、快節奏的單詞,構成兩行七音步抑揚格的詩句。除句尾押韻外,還有行內的sky, high, white都和sigh, fly同的。此外,第一行的頭的“s”(swift, sky, sadly, sigh)都能產生優美的音響效果。而且像wind和swift,sadly和sigh連用,以及fro和fly的連用本身就能傳達出一種特別的語境效果,使人由聲音產生聯想,似乎身臨其境,感受到那急速的風聲,那哀嘆的猿聲。(鄭詩鼎P185)在“poor”和“anguished”一起用來修飾“heart”的句子中,使人聯想到精神上的痛苦和身體上的疾病導致了詩人心力交瘁。總之從詩中可以看出英語言的藝術美的特征。
故而,學習或是欣賞英語的語言文化,促進并提高、民族間文化的交流,從而使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得以發揚光大,這恰是思想開放與先進的表現。世上任何國家與民族的強盛都是在開放思想與溝通交流中走向世界甚至引領世界的。英語如果沒有被多次的文化入侵(Cultural invasion),并依托先進而強大的經濟、政治與思想文化為動力基礎,在發展中實現與世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也不會有今天的歷史地位。
四、英語藝術語言及語言文化與學習動機的激發
由于英語的世界語言主導地位,導致全世界范圍的英語學習熱潮。連創建“瘋狂英語”的李陽也不禁驚呼“整個亞洲都是英語學習的海洋!”但同時他也提醒英語學習者:“英語首先是一項技能(English is a skill.)。第二,英語只不過是一種工具(English is just a tool.)。只有熟練掌握并運用這個工具去學習、交流、談判、推銷,我們才能在全球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第三,英語很簡單,類似中國的拼音。(English is easy, just like Chinese pinyin.)第四,英語不是外語(English is no longer a foreign language.),是全世界各個民族用來交流的國際語言。中國人應該把它當作第二母語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英語。第五,英語能讓中國人更加聰明、更加有智慧和氣質。
所以,英語學習無論是教還是學,關鍵是寓樂于教與學中。在學中享受對美與追求的快樂,在快樂中收獲知識的樂趣。故而,教與學不必拘泥于傳統的嚴肅教學氛圍,而是應該開放思想,大膽嘗試,讓學生去欣賞并享受藝術語言的快樂氛圍與魅力。不必只為教而教,更不應該只教而不育;學生也不須只為學而學,而應樂在其(學)中,學而樂得其所。
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的語言,已充分顯示了它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它的藝術特征是語言學習中的寶貴財富,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其藝術特點,指導學生分析和理解,從中獲取語言隱含的文化內涵,提高跨文化交際學習的意識。
參考文獻:
1.李賦寧,《英語史》[M].商務印書館,1998.
一、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目標要求――應用型人才培養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高職教育的首要教學目標。作為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程也必須圍繞這個目標來進行教學。教師要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使學生具備用英語進行涉外交際活動的語言應用能力,成為用人單位歡迎的應用型人才。實用英語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語言習得中的文化導入教學。
二、文化導入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
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是需要在文化教學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交際能力。在學生實際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培養過程中,不能割舍與英語語言密切相關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內涵,有了良好的“跨文化意識”,才能利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如果在交際過程中,犯了與語法、語音和詞匯相關的無意識錯誤,這只能說明說話人語言能力不足,是情有可原的。但如果能說一口標準流利的英語,但卻出現了用語錯誤,就會被認為沒有修養、沒有素質,是對他人的有意觸犯或侮辱。所以,隨著畢業生涉外工作機會的增多,使用者應該能在實際應用中遵循一定的社會規范和道德標準,恰到好處地同他人交往,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不侵犯別人的隱私和忌諱,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解和矛盾。
三、進行高職高專英語導入的教學的策略
1.制定相應的課程標準。高職英語文化導入的教學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一為淺表文化,它涉及英語言語行為和非言語行為中的文化差異;二為深層文化,涉及人們在日常生活交際過程中語言的隱含指示意義以及句法、語篇結構中所蘊藏的文化;三為文化對比,即對中西文化相同文化主題的對比,增強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敏感度。將這些內容在課程標準中標出,使老師授課做到心中有數。
2.提高教師的跨文化意識。高職英語的指導思想是以語言運用為本,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為宗旨。教學能力與文化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好的英語教師應具備較強的跨文化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英語詞語義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并能在教學內容中有意識的進行中西文化對比,讓學生理解兩種文化的異同點。引導學生在使用英語時自覺地排除母語文化的干擾,遵循英美國家或民族的文化習俗。
3.文化教學方法的改變。傳統的文化教學單純地將文化導入的教學內容作為知識來講授,難以讓學生產生切身體驗,所傳授的文化知識容易形成思維定式,不利于學生獨立地思考問題,學生在真實的交際中無法應對各種不同的場面和對象。同時,傳統單一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不能滿足高職英語文化導入的教學需要,要采取提問法、旁白法、角色扮演法、小組討論法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英語文化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還可以使用多媒體和課件等現代教學手段,讓學生接觸真實的英語場景,讓學生學會有用的表達方式。這樣,高職學生才能在將來的涉外活動中,不會產生文化障礙從而影響與目的語國家人的交流。
4.開設專題講座和選修課。教師在教學實際中,可以結合課堂教學的內容,有意識地對英語語言國家的價值觀、語言規范、思維模式、審美趣味、道德情操、、民族性格進行專題講座,幫助學生克服文化障礙。有條件的學校,可開設一些與“跨文化交際”和“文化比對”相關的選修課,幫助學生了解相關文化知識,增強文化交際的意識,同時也能增強學校跨文化交際的學術氣氛。
5.進行“文化欣賞”。可以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讓學生觀看錄像錄影,并通過這些手段與中國文化進行比較使學生欣賞到目的語國家實況,了解豐富多彩的目的語的文化。
總之,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必須有文化導入。文化導入的教學有助于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加快語言習的進程,為社會培養更優秀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胡文仲.英語的教與學[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2]劉靜,韓放.高職英語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J].職業時空,2007(6).
一般意義上,每一門外語的學習都離不開對其文化背景進行研究和學習。就拿現在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來說,其中很多試題不乏有反映英美當地風土人情、、藝術追求、婚喪嫁娶和節日慶典等文化方面的考點。然而在實際英語教學中,卻嚴重缺乏這些知識點的講解和傳授,所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要始終穿插這些知識點的傳授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
1 西方節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動力來源于喜愛和興趣,學習熱情的長久保持離不開學習興趣的培養。英語這門異國語言,它與西方文化息息相關。語言文化的內涵和魅力來源于生活意境,學生通過感受生活,能夠深深地體會到英語對他們來說所包含的意義,只有身臨其境學生才能對英語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對異國文化的憧憬和新奇是在所難免的,學習文化背景是學習語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國門”的打開,“國人”紛紛崇尚和迷戀國際潮流,西方節日備受“國人”追捧,然而我國本土傳統節日卻越來越“低迷”。[1] 在我國充斥了各色各樣、形式各異的中西方節日。據我國社會調研所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在接受調查的年輕人中,大約有90%的人表明今年有過圣誕節的意愿,有近40%的人表示每到12月份就開始籌備圣誕節的相關事宜,與籌備元旦和春節幾乎沒有兩樣。此項調查共選取了14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像北京、上海、廣州等,采取電話訪問的方式,其中受訪者大約有兩千余人,而且大部分受訪者都是年輕人[2]。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方式逐漸西方化,西方節日在我國也日漸流行和風靡,節日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很多西方節日深受我國國人的追捧和熱愛,像圣誕節、愚人節等。大學生也不例外,他們對西方節日表現出了癡迷和熱衷。西方節日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了西方人的民族信仰、價值觀、道德觀、審美觀和精神意志[3]。通過中西方節日的傳授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不乏是一個上上之策。
2 中西節日文化比較可以加強學生求知欲
節日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著不一樣的習俗,它同各個國家、民族以及地區之間的經濟、政治及宗教等方面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通過對中西方不同節日文化的了解,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對英語這一學科產生學習興趣。雖然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傳統節日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同,但是不可避免的都存在著共性,那就是都和宗教、慶典以及聚會等活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背景,大多數節日都會伴隨著一個美麗動聽的故事或傳說,同時也會通過不同的物質形式表現出來,比如中國元宵節的元宵、春節的春聯、中秋節的月餅等。中國傳統節日所傳達的精神內涵大多數都具有家庭團圓、和睦、紀念先祖等意義,比如春節和中秋節的內涵就是家人團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西方人和中國人的過節方法存在著差異性,他們過節的目的就是為了放松身心。他們或者是和全家人一起過節享受團圓所帶來的樂趣;或者是獨自外出旅游,追求個人身體和心靈上的解脫,對于西方人來說節日等同于開心和快樂。西方文化的構成離不開各種各樣的節日和紀念日,人們的文化情感需要節日和紀念日這些寄托載體。雖然中西方節日的主題存在著差異,但是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國家,每一個節日都為家人或朋友的團聚提供了一個平臺,同時也傳達了相互間美好的祝福
求知欲是對學習、了解、掌握新知識的渴望,是促使學生為了滿足自身需求而進行學習的助推力,對學生是否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起著關鍵性作用。求知欲同學生在學習期間所產生的趣味性或者是所學對象的特點有著直接的關系,它能夠使學生將學習看做是一件有趣的活動,而不會把學習當做一種負擔。只有對所學對象產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欲望,才會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求知欲。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的讓學生通過了解中西方傳統節日的不同來培養學生學習英語文化的學習興趣。總而言之,只有學生對所學對象產生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才能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利用中西方傳統節日文化來吸引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一定的興趣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
3 節日文化活動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老師利用中西方節日文化的差異成功引起學生對所學對象產生學習興趣、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后,要及時的引導學生對所學對象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從而達到學生以學習為主的目的。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首先引導學生對節日文化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利用熟悉的詩詞歌賦對所掌握的節日文化內涵進行鞏固,然后讓學生利用各種渠道、各種方式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節日文化進行了解,通過比較來發掘中西方節日文化的差異性。老師可以通過三步走計劃即由“聽說中學”發展到“活動中學”最終實現“探究中學”來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來了解西方國家的節日文化,比如互聯網搜索、文獻查詢等。英語教師也要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法來吸引學生的眼球,提高教學成效,比如利用多媒體教學、情景教學等方法將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轉變為生動有趣的圖像欣賞。為學生提供溝通交流的平臺,通過對不同國家所具有的不同文化習俗和不同節日文化所具有的不同內涵的探討,培養學生團結合作意識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4 結論
總而言之,在進行英語教育時穿插中西方節日文化內容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彰顯了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完美結合。同時,對于大學英語教師來說,在注重在英語教學中融會貫通中西方文化,一方面有利于凸顯節日的魅力瑰寶,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體會節日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曉敏.淺談中國的西方節日熱[J].改革與開放,2009(6):15-16.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b)-0000-00
繼先生于1997年在社會學人類學高級研討會上就中國人如何保持文化認同問題提出了文化自覺概念以后,相關學者就這一問題,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視角展開相應的研究。其目的主要在于使大學生在西方文化不斷沖擊我國民族文化的背景下,讓大學生保持應有的文化判斷能力,堅定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保持大學生對于民族文化的文化認同。同時尊重西方文化,正確選擇西方文化中值得學習的精華變成世界性的東西,植入我國文化之中,使我國的民族文化得以創新并文化發揚光大。因此,在各種文化相互激蕩著走進大學校園的今天,培養大學生文化自覺意識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1 西方文化對大學校園文化的沖擊
隨著多元文化時代的到來,各種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一方面豐富了以學校氛圍和傳統為基礎的校園文化,一方面也使生活在校園文化中的大學生的思想文化價值觀受到強烈的沖擊。
西方文化以個人為本位,主張通過個人努力奮斗來發展自我,強調個人自由和個人的權利。將個體的利益放在比集體利益更重要的位置。導致了大學校園中,出現了大學生缺乏集體觀念,責任心不強,道德感削弱,過分追求個人利益等消極思想。過分注重個性發展的傾向往往易于割裂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無視個人對社會依賴的一面,不顧社會發展規律社會合力對個人的制約作用。【1】還有一些西方國家,利用其全球經濟地位的優勢向我國傳播許多與我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發展相悖的文化。大學生由于受到的傳統文化教育有限,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使得大學校園成為西方發達國家傳播霸權思想的有利土壤。再加上由于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發展過程中顯現的一些社會問題,使大學生容易對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懷疑,造成理想信念認同危機。
2 文化自覺與大學生文化認同
大學生從西方文化中所獲得的價值觀,與大學傳統文化教育中的價值觀產生的差異與碰撞,使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不明確的大學生在理想與現實的沖突中,容易出現錯誤的文化選擇。對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片面的以經濟發展狀況衡量文化的優劣,導致了大學生文化認同感的缺失,造成文化認同危機。
先生在《文化與文化自覺》書中說到,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他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認識自身文化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礎”。[2]在全球文化一體化的過程中,我們要與異文化平等對話,確保我國千百年來博大精深的中化文化不被“西化”,必須用文化自覺意識去認識我們的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激烈競爭的今天,我們不能在西方發達國家面前,再被“洋槍”、“洋炮”嚇得腿軟,而應該用我國傳統文化中積極向上的思想道德,呼吁世界各國建立符合全球共同和諧發展的核心價值體系。
要培養文化自覺意識,需要對民族文化有深刻地認識,用理性的眼光來看待我們所生活的文化。同時,面對西方文化,我們也充分的尊重,從西方文化中選擇有價值的東西,通過學習借鑒應用于解決我國現實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思考如何避免將民族文化“西化”,而是將西方文化中適合全人類共同發展的優秀文化“中國化”。大學生作為國家知識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自身文化自覺意識,努力學習認識傳統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擔任著尤為重要的角色。
3 加強大學生文化自覺意識培養的實效性
(一) 營造良好的大學文化氛圍
多元文化時代的到來,打破了大學校園的封閉狀態,使各種先進文化優秀思想不斷地在大學校園中涌現,不容忽視的是其中也摻雜著一些極端的消極思想。要想使大學生在高校生活中避免受到不良文化的侵害,需要凈化校園的文化空氣。營造健康、和諧的大學文化氛圍需要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努力。因此,大學生要養成良好的文化自覺意識,教師也要加強自身對文化自覺的認識,以更好地向大學生傳授文化知識。同時應該在大學教育中,多做傳統文化的宣傳,使大學生正確分辨傳統文化中需要客觀認識的封建糟粕和積極向上的應該世代傳承的優秀精華。避免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片面否定。
(二) 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自覺主要指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在文化上的覺悟和覺醒,包括對文化在歷史進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3】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大學生的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更加認可。因此,在大學校園中應該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將理論聯系實際,實現大學生對思想道德、理想信念走向生活,真正融入大學文化氛圍之中。
(三)客觀認識西方文化
大學生之所以容易對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大學生對西方文化并不是真正了解。多數只是通過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表象來認識西方文化的合理性。同時,民族文化要發展,要通過文化轉型適應世界文化的發展節奏,也需要向不同的文化學習,取其精華作為我國民族文化新鮮血液。因此,對西方文化我們也應該有相應的學習和客觀的認識,實現與異文化和而不同。真正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5】
參考文獻
【1】【5】,文化與文化自覺[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1語言和文化的關系
1.1 語言和文化的定義
Larry A.和Lisa A. Stefani給出了文化的定義:文化是知識、經驗、信念、價值觀、行為舉止、態度變化、會話含義、等級制度、宗教、空間關系、觀念和手工品的集合,經過某個集體認可并進行了文化傳承。
語言是人類用來交際的任意性的語音符號體系。語言的一個區別性特征就是用于交際,人們使用語言進行聊天,思考,閱讀、寫作、打招呼、進行買賣。在總結了大量關于語言的定義基礎之上,Unsworth這樣定義語言:
“All people put language to certain types of use in so doing they all learn a linguistic system which has evolved in the contexts of such language use. But which parts of the language system they deploy and emphasize…are significantly determined by the culture by the system of social relations in which people are positioned and the roles they learn to recognize and adopt.”
1.2 語言和文化的關系
語言和文化的關系十分密切,語言能力是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的逐漸獲得的,著名社會語言學家古迪納夫認為語言是社會現象的一種表達方式。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社會文化的一方面,更是學習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如果不能深刻了解某一文化就無法真正掌握一門語言,從廣義上來說,語言是一個民族的表達形式,它包含著歷史和宗教背景知識,同時也包含著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要想掌握兩門語言,那么必須要掌握兩門文化。總之,語言和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英語學習者要想真正學好英語,那么必須要進入特定的文化氛圍,或者說要掌握一定量的英語文化知識。
2英語學習中文化意識的培養
語言學習是基礎,文化學習是為了語言更好地應用,因此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要分配足夠的時間在語音、詞匯、語法上,同時也應該分配相應的時間來學習英語文化知識,因為一定量的文化背景知識會極大地促進英語的學習。英語文化意識的培養也是需要師生的配合和互動才能達到最佳效果。而最好的接觸一門語言的方式就是進入語言使用的語境中,從而可以抓住每個機會去了解其內在文化,學生們也需要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幫助學習語言和文化。
2.1教師文化意識的培養
一方面教師在講授課文時要提供相應的文化信息,讓學生掌握課文中所體現的文化背景知識,從而可以有效改善課堂教學。另外教師應該選擇真實教學材料,真實教學材料是指選自真實交流語境的材料,因為教學材料的好壞一定程度上決定課堂教學效果,在選擇真實的外語材料時,對話部分選擇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對話更加真實地反映了交際者之間的關系,加上指導教師有目的地講解文化背景,從而使交際活動更加真實。
2.2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
學生要意識到文化意識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學生們一定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廣泛的閱讀,包括原著小說,雜志和英文報紙,逐漸培養起文化意識和對文化的敏感性。對于大多數中國英語學習者來說,通過閱讀文學作品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來培養其文化意識,因為文學作品反映了西方人的心理,文化性格,風俗習慣和社會關系,通過閱讀這些文化只是都會潛移默化地接收。另外英語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把握說英語的機會,尤其是和英國人或者美國人聊天,在越是輕松的環境下反而更容易獲得更多的文化知識,而這些知識在課堂上是永遠學習不到的。
3結語
通過上文的簡單論述,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文化學習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語言和文化關系密不可分,語言和文化是互相依賴的,學習一門語言也是學習一門文化,認識到這一點之后,教師應積累更多有用的文化常識,因為文化知識的掌握程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英語的學習狀況。而且每一種文化都有其自己特性,起到其他文化無法取代的功能。總而言之,英語學習者對文化知識掌握得越是深入仔細,交際越是流暢。
二、非語言符號在展示設計中應用
(一)圖形符號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圖形是視覺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眾多設計元素中,圖形以其瞬間產生獨特印象的視覺魅力、一目了然的視覺傳達效果,在展示設計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圖形的可識別性是其作為視覺語言的本質原因,也是圖形在展示設計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原因之一,能否應用好圖形的可識別性這一特質是展示設計成功與否的關鍵。每個國家都有自身的文化背景,在此背景下提煉出來的符號手法更具識別性。如世博會山東館是集科技、文化、創意為一體的綜合性展覽設計案例,館體以雄峙天東的泰山為主視角,側面是抽象的大海浪涌形象,形成“青山連綿不絕,綠水長流不斷”的文化意境,勾勒出“海岱文化”的山東地理形態。可見,文化意味的傳播離不開館體的可視性視覺形象,山、水圖形的可識別性成就了山東館的文化性。以世博會展館為例,每個國家和地區的展館都成為展現其近幾年發展情況的展示場所,其中包含這個國家的文化理念的展示及品牌文化的展示等。在這種大規模的展示活動中,如何區別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文化背景就取決于圖形符號的裝飾效果。根據不同國家與地區的文化屬性和風俗習慣,在絢爛奪目的眾多會館中,即便在沒有文字解釋的情況下,也可以很容易地區分出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文化以及不同的宗教的各個國家場館。
(二)聲音、手勢、動作等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隨著現代傳媒的發展,用于陳列的裝置中,采用幻燈、視頻、音頻、錄像電視等技術應用到展示設計中,聲音講解、視頻演示等手段隨之出現。讓觀眾參與到展示設計當中,交互技術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展示設計逐步針對觀眾的行為進行了系統的設計,觀眾因此產生了更多的互動活動。例如2005年日本世博會的韓國館,利用多媒體互動技術使觀眾和展示載體之間有了更多的接觸。通過高科技感應技術,感應觀眾的行為動作,據此計算并演示一顆水墨形式的樹的生長過程。觀眾通過手臂的動作,以方向及速度控制樹枝的成長方向及茂密程度。可見,非語言符號中的體語(人)、聲音等在展示設計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引言:英國文學發展歷史比較深遠,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和歷史演變,在演變的過程中,文學也受到了各種現實理論和外界力量的侵蝕,受到了歷史、政治以及文化的熏陶和影響,發展到現今,也逐漸成熟。隨著世界經濟貿易的發展,當前英語文學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高職院校在英語教學中也要引起重視,開展英語文學教學研究,對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英語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一、英語文學的內涵分析
所謂的英語文學(English literature)主要指的就是用英語寫成的文學作品,作品的創作者不一定是來自英格蘭。在美國文學中的英語作品,也可以將其納入到英語文學中,但一般情況下美國文學都是按照一個獨立的重要學科進行處理的。英語文學發展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價值。其中包括了古代文學、中世紀文學、文藝復興、新古典主義文學等,其中包含了詩歌、散文、小說、戲劇以及字典等。其中最具代表作品也包含了很多,例如莎士比亞的戲劇、《哈姆雷特》、《李爾王》,喬治?查普曼的《荷馬史詩》、詹姆士一世的英皇欽定本《圣經》等,都是英文作品中充滿智慧的結晶。
二、在英語教學中貫穿英語文學的重要性分析
(一)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一件事物比較感興趣,就會積極的投入學習中,主動的去了解事物、認知事物。因此,高職英語教師在實施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文學是語言藝術性的表現,具有生動、形象以及凝練的特性,文學可以作為學生學習英語的材料;文學語言有生活化的特征,其是來源于生活,又體現生活的一種作品,具有通俗易懂、自然的特征,將其應用于英語教學,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吸收,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人們對于美麗的事物總是充滿著好奇與好感,向學生展現英語中的美,有助于吸引學生的目光。英語和漢語一樣,在語言中也處處有美的存在,是世界上最豐富的語言之一。在英語文學作品中,莎士比亞的戲劇、馬克吐溫的小說等都是歷史上不朽的佳作,在為學生講解的過程中,向學生揭示其中存在的美,可以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審美意境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投入到英文文學的閱讀和研究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英文水平。
(二)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在英語文學中,富含了豐富的文學作品,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詞匯、句式等,學生通過對英文文學作品的學習,可以將其中的知識吸收,并將其應用于生活實踐。學習英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學生不斷的努力和學習。但是當前很多高職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接觸到英語交際的情況比較少,其學習的知識也就不能用于實踐,不能在實踐中得到良好的鍛煉和成長。因此,學生可以借助閱讀和學習英文作品的機會,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在閱讀和翻譯的過程中,可以收貨到更多的知識,讓學生逐漸養成英語思維形式,提高學生英語思維的能力。
(三)有利于實現跨文化交際。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文化需要用語文來表達出來,語言也承載著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學習語言的目的不是單純的學會使用,而且還要了解語言中的文化。高職英語教師在實施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可以將英美國家的不同文化介紹給學生,也是學生掌握英語文化的一種有效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進入英語學習中,感受豐富的文化內涵。文學也是一個民族的思想文化精髓,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也蘊含著一個民族的經濟、政治、文化以及風俗習慣等,學生通過對英語的學習,在學會聽說讀寫的基礎上,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思想。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往也越來越頻繁,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更需要對其思想、文化以及風俗習慣等進行了解,避免在交流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誤解和沖突。因此,對于學生的培養,不僅需要培養基本的語言能力,還要加強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此引起重視,利用多種教學形式,通過文學作品鑒賞、光盤以及網絡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加強對英語文學的學習,同時也可以通過聘請外教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有效地語言學習環境。
(四)有助于素質和德育教育。加強對英語文學的學習,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素質和德育教育。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表現形式,在英語文學作品中,可以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和豐富多彩的語言輸入;文學是反應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發展的軌跡,學生在大量閱讀文學作品中,可以對其英語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學生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和欣賞,可以學習英文中的知識,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同時,在一些經典文學中,包含著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學生通過對這些文學作品的閱讀,在潛移默化中會受到作品中一些觀點的影響,在提高自己語言能力的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總結
總而言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如果采用英語文學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英語思維能力,感受語言文化和魅力,刺激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不僅能夠很好的促進學生的語象、心象和情象境界的形成,還能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僅使得英語教學更加有魅力,同時也使得教學效率和質量得到提升。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認識到英語文學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將其融入到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 張文璐. 新課程標準下口語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11:399+402.
[2] 李昆峰. 論英語文學在大學生公共英語教學中的融入效應[J]. 大學教育,2014,05:118-119.
第二,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歷史、文化和政治,其背景有著非常大的差別,所以,學生只有對這些內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將自身的英語語言能力進行相應的提升。在高職英語的教學中,跨文化語境教學可以實現這一目標,讓學生對國外的歷史和文化等內容有一定的認知,使其語言交際能力有所提高。
第三,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是不同的,并且每個國家的文化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并不都是完美無缺的。正是由于缺陷的存在,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對跨文化語境教學方式進行充分應用,讓學生能夠正確地看待國外的文化,發現其優點和缺點,同時,還要充分尊重各國文化,引導學生在進行各國文化學習的過程中,將其中優秀的部分轉變為自己的積累,但要剔除其缺點。
第四,在高職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跨文化語境教學方式進行充分應用,不只能讓學生了解英語語言學習的重要性,還要將英語語言學習的方法傳達給學生。教師要通過跨語境教學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相應的提高,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他們進行英語語言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培養學生獲取學習資料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跨文化語境的學習,同時,將一定的學習資料和信息提供給學生,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使學生的英語語言理解和掌握能力得到相應的提升。
二、跨文化語境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實施
第一,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要對跨文化語境教學方式進行充分應用,就要重點分析國外文化語境中的詞匯,從而實現高職英語教學目標。在高職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對英語學習中所出現的語言現象和交際用語進行相應的比較和分析,應讓學生對國外的文化有一定的認知和了解,同時,讓學生對跨文化語境有更深的了解。
第二,不同種類的語言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但也有共同之處,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所以,教師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可以將漢語和英語中含義相同的詞語和句子的表達方式進行相應的對比和分析,從而找出其中的規律,然后進行相應的分類和總結,@對學生提高認知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漢語和英語之間有著一定的相同之處,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基于這樣的特性,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不同語言表達方式的共性和差異性的比較和分析,對其中的規律進行相應的總結和歸納,將這些內容向學生進行詳細講解,讓學生對其中的規律有一個全面的把握。
第三,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多媒體運用已經非常普遍,教師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應通過多媒體將國外的優秀影片進行播放,讓學生從中了解國外的文化和歷史等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多多運用這種方式,將相關的教學內容潛移默化地帶入學生的生活中,讓學生更容易了解這些內容,從而對跨文化語境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從而促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三、結束語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將文化教學和語言教學進行更加深入的結合,充分發揮兩者的作用。對語言教學和跨文化語境教學都要足夠重視,將跨文化語境學習的方式融入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不同的途徑讓學生對國外的文化和歷史等內容有基本的了解,掌握英語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對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也有著很大的作用。所以,高職英語教學必須突出跨文化語境教學的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4)01-0094-01
一、大學英語閱讀的重要性
英語閱讀是衡量大學英語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我國大學生英語素質的重要體現。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閱讀是掌握語言知識、打好語言基礎、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時也是他們將來直接運用外語能力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根據教育部關于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寫、譯能力,使他們能用英語交流信息。”從大學英語四六級的分值上看,閱讀理解占有40%,這一分值比例的安排明顯突出了閱讀理解在大學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在教學和閱讀學習中應找到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和措施。
二、大學英語閱讀的障礙
1.課程設置不合理,對閱讀課不重視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目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中,主要開設大學英語課。大學英語課教材兼顧聽、說、讀、寫、譯。學生平時學習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記憶單詞或語法知識上,而忽略了英語閱讀的重要性。
2. 學生基礎知識不牢固,不良閱讀習慣過多
大多數大學英語的學生不如專業英語學生的基礎好、詞匯量太少、閱讀量偏低。他們在英語學習中能夠自由使用和支配的詞匯量很少,同時加上不重視英語這門課程,隨著英語學習的深入,基礎越來越不牢靠,加上不良的閱讀習慣,就更容易導致閱讀速度下降,閱讀水平較低。
3.教師授課方法陳舊,學生學習積極性差
多數大學英語的授課方式比較傳統老套,老師在講臺上講解,學生在下面安靜的聽講。長期以來形成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占據了大學英語的歷史舞臺。陳舊的教學方式的使得學生學習不活躍,學習英語積極性不高,對閱讀就更不感興趣了。
4.中英兩種語言存在文化差異,文化意識不一致
由于漢語與英語屬于不同的語系,不如許多歐洲國家的語言和文化與英語那么接近。英漢文化在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語言習慣等都存在著截然不同的差別,兩種語言的交際活動中存在明顯的文化差別。這也導致了閱讀的正常進行。
三、提高大學英語閱讀的對策
1.充分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熟悉閱讀類型
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強調大學英語閱讀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閱讀能力是英語綜合能力的核心之一。并且閱讀又是大學英語四六級試題中比例最大分值最高、分量最重的部分。同時,學生在老師的正確指導下,正確了解閱讀理解題的類型。一方面,分析大學英語四六級中的各類題型主要考查學生的什么能力及對待閱讀理解材料的常見設題類型進行講解。另一方面,對閱讀課本和課外閱讀材料的題材進行分析。
2.加強基礎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
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首先,必須加強對學生的閱讀訓練,開辟英語閱讀第二課堂。俗話說“熟能生巧”只有通過對學生進行反復的閱讀訓練,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意識和閱讀能力水平。其次,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還應全面地講解、培養、指導、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和技巧,將學生所學會的知識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閱讀水平。例如:將略讀、跳讀、找關鍵句、總結大意等閱讀技巧貫穿于閱讀教學當中,鍛煉學生獲取關鍵信息和篇章理解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
3.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改變不良的閱讀習慣
德國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學生積極參與閱讀教學活動,成為閱讀活動的主體,就能在最大限度上刺激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閱讀的興趣。同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創設合適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加強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同時始終把學生放在閱讀教學的中心地位,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多啟發引導,讓學生積極地參與,享受閱讀的樂趣,才能提高學生閱讀水平。有效的閱讀與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分不開的,培養學生正確的的英語閱讀習慣應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
4.培養文化意識,注意在英語閱讀中進行文化滲透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語言受文化的深刻影響,又反映了某種文化的獨特之處。離開了特定文化背景的語言是不存在的。英語教師在教授英語閱讀基本技能、提高學生閱讀積極性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文化意識。只有幫助學生掃除了文化因素的干擾,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才能大幅度地提高由于跨文化背景知識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日常閱讀教學中,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必須加強語言文化導入,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學手段,創造一個文化語言環境,能使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化驗異國的文化氛圍。當然,也可以通過收集和利用一些有關英語國家的物品和圖片,讓學生獲得較為直接的文化知識,了解外國藝術、雕刻、建筑風格和風土人情。總之,學生不可能在課堂上談及所有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因此必須指導學生擴大閱讀,重視文化之間的差異,進行文化意識的培養,使閱讀學習和文化學習并行,在增加閱讀量、拓寬知識面的同時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的水平。
閱讀水平的提高并不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靠教師和學生長時間的不懈努力和堅持,教師要運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和鼓勵學生,使學生充分意識到英語閱讀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同時,刺激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把閱讀指導落到實處,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英語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教育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然而,英語教育的現狀尚不能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與時展的要求還存在差距。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一、小學英語文化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1)重要性
1.從新課程標準談英語文化教學的重要性一方面,在小學階段實施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要求。英語《新課程標準》規定了在起始階段應使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學中涉及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應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并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由此可見,在小學階段重視英語文化的教學非常的重要。
另外,課程標準中對情感態度目標也作了明確規定,情感態度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祖國意識和國際視野。而所謂的國際視野肯定不只是教授給學生一門外語,還應該讓學生了解國外的文化知識。
2.從圖式理論談英語文化教學的重要性
其次,根據心理語言學中的圖式理論 (SchemaTheory),“語言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 ,不斷地用已知的本民族文化 ,來解釋未知的外國文化 ,發現不同和沖突時 ,圖式必定調整 ,學習者相應產生一種‘文化多面性’ ,以便克服原有的文化狹隘知識 ,適應新的文化環境” 3。因此教授語言不能光是注意語言結構 ,為了培養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 ,我們還要向學生提供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 ,使其建立起正確的文化圖式 ,并培養他們使用語言知識和頭腦中的圖式一起對語言進行正確的理解。
(2)可行性
現今的小學英語教學中,人們普遍忽視了文化教學。原因有二:其一,人們認為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語言知識的傳授,同時也是為了應試;其二,認為跨文化教學太深奧、復雜,而且還不容易操作。可事實上并非如此。
從教材的設計和教學談英語文化教學的可行性
首先,跨文化教學是可以在語言教學的各個階段、各個層次上進行。現今小學英語教材不僅涉及了英語國家的語言還涉及其文化背景。“其鮮明特點就是文化滲透,即在教材中逐步介紹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識,有意識地讓學生了解英語文化和漢語文化的差異,增強其跨文化意識” 。教師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挖掘,就會發現英語中的文化教學并不是深不可測,它存在于語言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
二、小學英語教學方法探討
英語作為一門外語課程,兒童剛接觸、初了解。開始具有新鮮感,隨著詞匯量的增加、句子的加長,孩子們會覺得越來越難,越來越感覺課堂乏味。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一點看法:
(1)繪畫法:
這種方法對于低年級的英語教學很實用。如:apple, banana, mouth, cry在進行這些單詞教學時,教師可當堂給學生畫出簡筆畫,而使單詞的意義不言而喻。學生對這種方法很樂于接受,因為他生動,形象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或者,教師可以反過來讓學生模仿繪畫,并加注單詞的寫法,而后在課堂上將學生作品展示,這種方法用來識記單詞的效率,無形中比反復的書寫背誦要好很多。
(2)表演法:
英語是語言的載體、交流的工具。不同功底語言其表現形式也不同。作為小學生,他們的模仿力很強,英語課堂上,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激發學生的表演欲望。如:What do you want to eat? I want to eat…在教授過程中可以由學生結合表演會話,在此過程中,學生會精心準備,認真表演,發揮自我極限,學生對句型語境理解的運用更加準確,記憶時間更加持久。
(3)游戲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的求知欲來自于需求。對于年齡小的學生來說,濃厚的興趣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他們頑強拼搏,努力學習。采用游戲教學法可使學生好玩、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得到極致的發揮,寓教于樂,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不再是死板的讀書、寫字而成為孩子們的樂園。
英語教學的過程,是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習感受文化、發展思維、學會交際的過程。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教師常常會組織各種課堂游戲和活動。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有些游戲和活動已不能滿足他們學習的需求,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由生活情景、具體人物和起伏的情節組成的故事,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因此,將教材中的語言材料進行切割、整理或再加工后以故事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能讓學生在聽故事、講故事的過程中學習英語、掌握英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