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26 15:48:4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電氣工程背景,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指導高等工程教育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復旦大學召開,并了《新工科建設復旦共識》。教育部高教司在指導新工科高校建設時提出主題為“新工科建設:愿景與行動”,目的在于加速發展新工科建設,緊密結合高校工科實踐教學改革所面臨的問題、解決途徑進行深入探討,最終提出新形勢下新工科建設行動計劃(“天大行動”)。同年4月28日CDIO聯盟年會在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召開,大會提出“專業認證、建設新工科背景下的CDIO工程教育改革與發展”這一主題,并展開充分交流和研討,經大會決議正式開展工程教育專業委員會的“千生計劃”。5月11日,在湖南工程學院由全國地方高校卓越工程教育校企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聯合主辦的“全國地方高校新工科發展高峰論壇”召開,論壇指出應高度凝聚地方高校發展新工科建設。新工科建設是高等教育為適應產業發展而提出的新的教育改革,是未來提升國家綜合競爭力和國際市場競爭力的保障,能夠有效改變目前高校工程教育現狀,為適應我國新型產業經濟發展需求培養創新人才。目前我國正朝著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經濟發展轉型,這就需要培養能適應新產業的大量具有創新能力的高水平工程人才,從而我國高等教育改革面臨著培養高等工程人才的轉變。筆者作為一名從事多年高校電氣工程專業一線教師,結合自身的經驗與新工科的內涵,提出對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院校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現將思考總結如下。
一、普通電氣專業人才培養
電氣專業本科生的培養已經具有了比較成熟且模式固定的培養方式,就專業骨干課程為例,通常是以第一、第二學年進行通識基礎課學習,第三學年度完成專業基礎課學習,第四學年度對開展專業課及畢業論文的設計。傳統培養模式的優點在于依托完備的教學體系完成知識傳授的過程,以課程知識為中心、學生掌握為目的。然而在全面展開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中,這種傳統授課方式存在知識結構簡單化、教學方法單一化的弊端,很難與現代高等教育發展需求相適應。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單聲道授課,簡單、枯燥的形式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缺乏與學生的互動過程,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考核機制的單一,過度重視卷面成績,也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新工科背景下課堂改革應以學生作為主體,應當充分發揮學生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過程中利用多種手段和方式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成為符合產業經濟發展需求的合格人才。
二、新工科背景下適應產業發展的人才培養
高等院校工程人才培養應與產業發展需求密不可分和相互支撐。只有培養出既掌握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又具有工程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工程科技人才,才能在未來國際市場新技術和新產業的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才能適應產業發展的需求。目前信息技術的應用已與傳統行業完成相互融合,尤其是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迎來了“互聯網+”“工業4.0”時代的到來,促進了智能電網、數字工廠、電子商務、生物信息、智慧城市等新興產業發展。傳統和相對單一的技術創新正轉化為具有商業模式的設計、制造、流通、消費等全面式的技術創新。高等工程技術人才的核心是實踐能力,并具有研發核心技術、組織管理等素養的綜合性創新型人才。在電氣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應注重知識傳授與技術創造的緊密結合,應注重技術資源整合與創新能力的緊密結合,使工程技術人才充分全面地理解社會產業的需要,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
在產業發展形勢轉變的背景下,應充分地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首先要將人才的培養定位在創新層面,注重具有工程意識的技術人才,為未來產業發展培養具有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的科學家、工程師和企業家。其次是人才的培養質量。合格的具備工程素養的人才應具備多維知識與能力結構,能夠滿足未來產業發展在技術運用、創新等方面的需求。適應產業發展的新工科創新人才的培養核心在于創新能力的提高,涉及專業知識、創造意識、創新思維等多方面,同時還要求具備整合與開發、團隊合作、組織領導、相互交流和終身學習等能力,因此培養具有開拓進取創新能力的人才勢在必行。
三、新工科背景下交叉開放的創新人才培養
現有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可能會限制教師和學生的思維方式,應充分地發揮專業基礎知識支撐作用,并與多學科相互交叉結合,形成專業開放狀態。為改變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養的現狀,加快創新人才培養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改進。其一,開放課程。精減專業核心課程,優化課程內容,同時輔助開設多學科課程,在專業知識中融入新知識要點和技術要點。改革專業知識結構設計,制定跨學科課程融入機制,借助網絡信息手段擴展多學科專業知識的輔修,打破傳統單一專業學習,以需求為導向,建立多學科交叉課程群,擴大輔修課程覆蓋面。其二,開放環節。努力實現開放課堂以外所有環節,特別是不同學科間的交流互動環節,形成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培養模式。多學科不同專業的跨界融合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最終實現工程復合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其三,融合要素。新工科背景下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應注重創新和創業要素的融合。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通識課程的融合,將創新意識、創新思維融入課程教育,加強創新創業實踐能力訓練,依托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和科研院所等機構拓展發展空間。其四,多維時空培養。新工科背景下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應全方位思考、實踐。從時間節點上看,本科階段界于基礎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之間,具有重要的承前啟后過渡的作用;從空間節點上看,本科階段處于理論聯系實際階段,是將課堂理論知識如何應用到實踐中的重要時期,是實現產學合作和科教融合的過程;從內涵角度上看,倡導“開放、合作、創新”的指導理念,實行“全人教育”,實現產學研協同育人。新工科背景下工程人才的培養過程是從“工學交替”向“工學交融”的轉變,是科技信息、市場和社會需求、專業知識的集成體現,是培養兼具多學科背景和社會使命感人才教學模式重要效果體現。
四、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協同的人才培養
前言
淮浙煤電公司顧北煤礦礦井設計年產量4.0MT,建井工期28個月,要求2007年7月1日投產,靜態投資12億元。中央回風井是礦井建設主要矛盾線上的關鍵工程,又是臨時改絞工程,顧北建設項目部要求井筒務必于2005年3月1日前正式開工,在中煤五建三處、安徽煤田地質三隊、中煤河北四處、華夏監理公司、中煤合肥設計研究院、顧北礦井建設項目部的共同努力下,顧北風井井筒掘砌工程于2005年2月5日正式開工(提前23天),經過項目部和施工單位河北四處265天(比合同工期提前23天)的艱苦奮斗,風井井筒于2005年10月27日到底,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到底的目標。
1 風井井筒工程施工概況
1.1 地質水文情況
1.1.1 地層及其特點
風井井筒位于顧橋勘探區八線、九線之間,井口標高25.6m,井筒實際施工深度為682.95m,巖性以松散的砂、粘土及砂質粘土為主,在井深300m以下巖性主要以粘土為主,粘土含量85.3%,在井深373.6~419.2m見厚為45.60m粘土層,粘土具有吸水膨脹。在新生界底部見一層2.65m厚的細砂,該層含有大量成窩狀的礫石。新生界地層與下伏二疊系地層呈不整合接觸關系。
1.1.2 構造
總體來講,井筒附近地層平緩,傾角3~7°,地層走向趨勢穩定,為南北向,煤巖層發育正常,13-1煤底板花斑泥巖標志層明顯,未見斷層,地質構造簡單,在井深620.70~642.60m處,巖體受力明顯,高角度裂隙及滑面極發育,但未造成層位錯動。
1.1.3 煤層
風井見煤6層次,主要為13-1煤、11-2煤及9-2煤三層,煤層的厚度、結構、層位正常。
1.1.4 風化帶特征
風井井筒風化帶起止深度465.95~490.56m,發育厚度為24.61m,接觸面為風化泥巖,接下來為風化細粉砂巖、花斑泥巖及風化粉砂巖,以風化花斑泥巖為主,占65%。雖然巖體的完整性較好,但其強度整體性較低。
1.1.5 瓦斯
井筒過13-1煤、13-1下煤、11-2煤和9-2煤時,均采取“四位一體”綜合防治突措施,經測壓及對所取的瓦斯吸附與突出指標樣分析,13-1煤、13-1下煤及9-2煤層無突出危險性,11-2煤具有突出危險性。
1.1.6 涌水情況
由于井筒施工前對各含水層及風化帶進行地面預注漿,因此在井筒施工過程中,僅在井筒過11-2煤頂板砂巖時,出現少量淋水及累深580m處井壁有一出水點,水量為1.1m3/h。
1.2 井筒設計情況
1.2.1 風井凍結情況
風井凍結采用三圈凍結孔,設計總工程量55676米,設計鉆孔119個,其中凍結孔112個,水文孔3個,測溫孔4個。內圈孔:18個,鉆孔深度465米,孔間距2.374米,布孔直徑13.6米。中圈孔:48個,采用深淺孔間隔布置,鉆孔深度:深孔502米;淺孔470米,孔間距1.23米,布孔直徑18.8米。外圈孔:46個,鉆孔深度465米,孔間距1.707米,布孔直徑25.0米。水文孔:3個,深度分別為:85米、225米、350米。測溫孔:4個,2個深度464米,2個深度500米。凍結壁預計交圈時間82天,達到試挖條件凍結時間90天。
1.2.2 風井井筒主要設計概況
風井井筒設計凈直徑Φ7.0m,設計深度為682.6m。表土段497m采用凍結法施工;表土段井壁采用雙層現澆鋼筋混凝土支護,外壁隨井筒深度壁厚分別為450mm、600mm、800mm、950mm,內壁分別為500mm、750mm、1000mm。鋼筋型號隨深度增加由Φ16mm至Φ28mm,壁基為整體澆筑壁厚1950mm,三層鋼筋。支撐圈壁厚800mm,雙層鋼筋。基巖段185.6m采用鉆爆法施工。壁厚450mm標號C30素混凝土支護,在與硐室連接部進行井筒加固壁厚為500mm。井壁最大厚度為1950mm。設計標高在-44.4m、-144.4m、-254.4m、-349.4m、-459.4m處內壁周圍均勻布置4根注漿管,在內壁成井后,完全解凍前進行壁間注漿。
1.2.3 風井井筒質量按《煤礦井巷工程質量評定標準》中優良等級要求進行施工。
2 風井井筒工程進展和完成情況
風井掘砌工程于2005年2月5日正式開工,表土段施工于6月22日結束;6月23日開始套內壁,并于8月8日結束;經過工序轉換8月12日正式進入基巖段施工至2005年10月28日到底,從正式開挖至井筒到底歷時265天,完成表土段外壁掘砌485m;壁基及支撐圈12m;套內壁480.8m;基巖段掘砌185.6m。表土段最高月進尺120m,綜合月進尺83m/月。
井筒于2005年1月試挖16m風道口,至2005年10月完成基巖段76m,上風道口2m,合計井筒工作量3576.0984萬元,相關硐室工作量80萬元。
3 井筒施工期間安全情況
風井井筒掘砌工程從施工隊伍進場開始至井筒到底,僅在2005年3月由于井壁片幫發生了一起輕傷事故外,在整個井筒施工期間未發生其他輕傷以上安全事故,實現安全生產。
4 風井井筒工程質量情況
中央回風井井筒自正式開挖到竣工,承建單位中煤河北四處嚴守招標承諾、嚴格按照優質工程標準組織施工,施工中嚴把工序質量,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把不合格工程隱患消滅在施工過程中,同時認真做好自測自檢工作。井筒工程量682.6m經項目部相關部室聯合月度驗收評定結果38.8m合格,643.8m優良,工程優良品率94.3%。表土段497m豎直程度測量,整體驗收已完成,井筒整體驗收質量評定為優良。
5 工作經驗與不足
5.1 經驗
(1)利用凍結水文孔冒水后,施工大斷面風道口為正式開挖后實現快速掘砌創造了條件,贏得了寶貴時間,是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技術上創新的范例。
(2)采用凍結溫度場信息化指導施工,利用凍結壁發展信息,充分了解凍結壁發展情況。使掘進盡量挖塘心,為加快施工進度提供了技術保證。
(3)凍結單位、鑿井單位密切配合,監理單位嚴格把關,建設方充分履行服務職能,及時平衡施工中的問題,是顧北礦井風井井筒掘砌工程取得好成績的基本保障。
(4)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實行了勞動競賽辦法,有獎有罰,充分調動了作業人員的積極性和工作主動性。
(5)施工單位施工嚴密組織,質量嚴格要求,在監理單位嚴格把關,建設方服務監督下,緊緊抓住每一個分項的施工,保證了工程的進度和質量。
5.2不足
1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發展現狀
建筑工程管理是指在有限時間和資源條件下,管理人員充分運用管理科學技術、信息科學技術等,組織、協調、控制,從而順利完成建筑工程的建設施工。通過合理的組織,建筑工程管理能夠實現合理的分工、有限資源的有效利用,能夠降低建筑施工的成本,并且節省大量的時間,進而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在我國,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建筑行業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將越來越受到建筑企業的重視。
新時期背景下,建筑行業幾乎能夠涉及到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我們需要一套先進的管理模式來合理地調配這些因素。另外,建筑工程管理必須與時代的發展共同進步,充分利用各種先進技術。新的市場需求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
建筑工程管理在我國的發展歷史較短,因此還沒有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模式。雖然建筑工程管理在我國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在新時期背景下,面對新的市場需求,建筑工程管理的發展出現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阻礙了建筑工程管理在我國的發展。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法律體系不健全
由于建筑工程管理在我國的發展歷史比較短,還沒有形成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是一項涉及多種崗位、甚至多個行業的工作,其自身的復雜性決定了其自身的發展需要很多法律法規的規范。否則,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便猶如一盤散沙,不僅不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設效率,還有可能由于各個方面不合理的工作步驟和程序而造成施工工期的延遲或者利益的糾紛。
2.2缺乏專業人才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項綜合型管理工作,這要求管理人員必須具有過硬的專業素質。他們需要掌握管理、經濟、建筑工程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對這些專業知識的掌握,有助于管理人員發現建筑工程的問題,進而很好的界定問題、解決問題。目前,我國建筑工程管理行業出現嚴重的人才脫節。對于一些老員工,他們習慣了傳統施工管理方式,認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是一項可有可無的工作。
2.3建筑工程管理意識不強
由于適應了長期的粗放式的建筑工程管理管理方式,很多企業以及企業領導沒有充分認識到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由于得不到重視,企業內部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由于缺乏資金等,很難有效的開展。
3 發展建議
3.1完善建筑工程相關法律法規體系
目前,我國與建筑工程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夠健全。造成很多工程管理中出現的糾紛問題無法可依的現象。因此,我國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應該充分重視建筑工程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
另外,我國的建筑工程管理具有明顯的地區差異。我們不僅要形成全國統一的建筑工程法律、法規體系,也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能夠適應不同地區發展狀況的法律、法規。法律、法規體系的完善使我國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并且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自身優勢。
3.2培養高素質專業建筑工程管理人才
建筑公司、高校以及其他相關部門都應該注意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養。建筑工程管理在我國的發展時間比較短,還沒有形成科學、規范的人才教育模式。我們應該積極克服這個難題,爭取在較短時間內滿足社會對于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建筑工程管理人才是一種復合型綜合發展的人才。他們需要掌握管理、經濟、法律領域的相關的知識,需要有一定的工科背景,能夠應對工地上的一些工程問題。此外,在新時期,一些新的科學技術也逐漸被應用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因此,對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員而言,他們要想勝任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新技術。當今時代,新技術更新換代越來越頻繁,這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人員必須有很好的心理素質來應對這些改變,同時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尖端科技,順利完成工作任務。
此外,對于公司已有的相關建筑工程管理人員要組織定期的培訓。公司可以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對員工進行科學的培訓。使管理人員能夠不斷地學習、補充新的知識。
3.3學習國外先進管理方法
世界上的很多發達國家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發展模式,這些模式在多年的實踐中逐漸被繼承和發展,到目前已經相當成熟。有效的利用這些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提高管理工作的質量。例如,項目管理承包模式(PMC)、項目管理服務模式(PM)等,這些模式能夠進行合理的分工,把建筑工程中涉及到的招標、設計、采購、施工等進行合理的安排,使整個項目運營成本盡可能降低。
另外,在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模式時,我們還需要注意一個重要的問題。國外先進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發展是建立在國外不同的經濟發展體制之上的。因此,在建筑市場化率、投融資主體方面都有很多不同。我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與很多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私有制的經濟發展制度不同。因此,如果將國外的先進管理模式未加改進的應用到我國建筑工程管理中,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因此,我們在學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時,應該立足于我國實際情況,合理借鑒國外的發展模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不斷學習中逐漸形成自身的建筑工程管理經驗和優勢。
3.4運用當前的先進的科學技術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進步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發展要緊密結合當前科學發展技術,比如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科學技術。這些科學技術能夠有效地幫助管理人員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綜合人力、財力、物力的統籌管理,同時也能時時監督工程的進度,以實現在最短時間內、用最少的投入(人力、財力、物力)獲得最大的收益。
3.5要勇于創新
首先是技術上的創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應該充分利用信息科學技術,例如大數據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等,然后根據建筑工程管理的自身特點進行技術上的創新,使得技術的應用更加得心應手。另外,建筑工程管理也要充分結合科學管理技術,如動態規劃、智能優化算法等,一方面這些先進的科學管理技術可以推動建筑工程管理的進步,另一方面,這些技術與建筑工程的結合可以實現新的技術創新和突破。另外是企業文化的創新。企業文化的創新是企業戰略層面的比較全面的創新。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形成強有力凝聚力,能夠促進企業不斷克服困難、敢于創新、敢于承擔風險。因此,在企業文化層面上的創新能夠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創新提供良好的環境,例如,可以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和技術支持等。另外企業文化的創新有助于企業與時俱進、基業常青。企業的連續發展能夠促使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在長期的發展形成獨特的體系,從而獲得比較系統的發展。
4 總結
新時期背景下,建筑行業在我國經濟的發展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在我國發展時間比較短,還沒有形成具有中國特色、適應中國建筑市場發展的發展模式。對此,我們應該積極應對各種挑戰,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自己的優勢。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42.4?搖 文獻標志碼:A?搖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4-0110-02
通過《汽車電器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領域情境教學實踐,從典型任務的分析到學習領域向行動領域的轉化直至學習情境的設置到最后的教學設計,整個教學過程中引發思考,主要通過兩大方面來說明,一個是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體系開發的環節;另一方面是與傳統教學相比較所呈現的優勢。
一、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領域課程體系開發的關鍵環節
(一)課程定位
《汽車電器設備構造與維修》是汽車電子技術專業一門重要的職業核心課程。職業主要是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核心是指該課程在汽車電子技術專業所起到關鍵性作用,汽車電器課程的學習要以汽車電工電子技術、汽車文化等前修課程為基礎,通過汽車電器的學習可以對前修課程所學知識進行運用和深化,同時該課程對后續課程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如汽車發動機電控、汽車綜合故障診斷以及企業頂崗實習、畢業實踐。所以說該課程與前后續課程共同形成完整的職業能力培養體系,是實現汽車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
(二)確定專業培養目標
為了使學生畢業即能上崗,我們結合職業能力培養設定課程目標,其中包括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知識目標主要指通過汽車電器各系統的學習應掌握相應的組成與功用、工作原理、電路圖識別、檢測維修與調試及故障分析與排除方法。能力目標主要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專業能力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制定維修計劃的能力、電路圖識讀能力、各系統故障檢修能力、維修質量檢驗能力、汽車維護與保養能力;方法能力主要是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客戶溝通能力、安全防護能力及成本控制能力;社會能力主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信息資料搜集與運用能力及改善能力。通過汽車電器各系統的學習過程達到知識的儲備和能力的培養,來實現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最終達到課程培養目標。
(三)確定典型工作任務
學習領域課程開發的基礎是職業工作過程。其基本思路是從與職業教育相關的職業行動體系中的全部職業行動領域導出相關的學習領域,再通過適合教學的學習情境使之具體化。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我們將課程內容情境化并以故障現象為載體設計實施教學情境,把課程內容五大系統電源系統、起動系統、照明與信號系統、儀表與報警系統及輔助系統,通過十個教學情境(見表1)作為工作任務來完成課程目標。
典型工作任務來源于企業實踐,通過學習情境的形式描述職業工作,同時確定工作任務的難度等級和教學先后順序。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主要是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活動,旨在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多是教學的咨詢者和主持者。
(四)課程設計
學習情境的載體設計,要體現出基于職業崗位的真實再現,要與職業崗位對接,要源于真實,高于真實。課程開發的目的不單是對專業工作的吸收,而是基于專業工作,有邏輯性、結構性、清楚的工作過程的提取,即將真實情境轉化為教學情境。通過情境實施,使學生自覺學習與練習,獲取知識與技能,并在實施過程中,注重學生團隊協作、溝通、自學等能力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行動導向的課程結構,使課程具體化和有形化,教學情境在一體化實訓場地實施,體現出課程設計的實踐性。情境教學的具體實施是按照資訊、決策、計劃、實施、評價、總結等六步工作法開展教學情境的實施,注重工作系統化、完整化。
企業人員參與課程建設的全過程,根據需要,部分教學情境安排在企業實施,由企業人員指導,體現出課程設計的開放性。企業人員參與課程建設的全過程,特別是對于工學結合“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課程開發與實施,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進行課程開發,共同制定頂崗實習計劃。對于《汽車電器設備構造與維修》課程,將部分教學情境安排在企業進行,由企業人員指導和評價,實現了教學場所由學校向企業遷移,體現出課程設計的開放性。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情境教學與本課程過去傳統教學體系的不同
1.課程編排體系不同。基于工作過程的情境教學是從工作過程的每個環節和程序入手,劃分不同的行動領域,對具體的職業行為而言情境教學編排的內容是完整,體現了職業教育的實用性和技能性。而過去傳統教學體系的課程內容編排,一般都是把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安排在不同學期,實習往往安排在最后一學期,這樣學生的知識體系是完整的但是對于將來從事的職業行為而言卻不完整。這就導致學生畢業后職業行為較差,企業不得不對其進行上崗培訓,使職業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2.課程內容不同。基于工作過程的情境教學讓學生可以緊密聯系目標工作崗位進行理論學習和實踐,從而能夠全面有效地掌握一門職業技能,幫助他們完成進入職業崗位前的角色轉換工作。過去傳統教學體系由于過度強調和重視學科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強調基礎的重要性,導致實踐教學環節相當薄弱,使學生的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嚴重脫節,違背了職業教育的本意和宗旨。
3.課程的傳授方式不同。情境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活動的,教師不再是施教的主體,更多時候是學生學習行動的組織者、咨詢者、協調者。過去的傳統教學是教師用心地灌輸知識,學生只能認真地復制知識,容易導致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同時還抑制了學生的職業能力。
4.課程的考核方式不同。基于工作過程的情境教學追求的不只是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職業能力的提高。完成工作任務過程中解決問題的方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樣化的,所以評價標準不是對與錯,而是好或更好。傳統教學體系課程評價標準是固定的兩種可能,要么對要么錯,注重結果的評價而不是過程的評價,考核的重點是知識而不是能力。
參考文獻:
[1]姜大源.德國職業教育學習領域的課程方案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47-54.
中圖分類號: U468 文獻標識碼: A
1.項目簡介
項目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清河鎮,東至安寧莊東路,西至毛紡廠西路,南至清河北路,北至清河北二路。地上由8棟高層住宅樓,1棟獨立底商及配套底商組成,建筑面積14.01萬m2,地下兩層,為設備用房、機動車庫、自行車庫、管理用房、庫房及人防用房,建筑面積6.34萬m2,地塊總建筑面積20.35萬m2。居住戶數694戶,停車數1100輛(全部地下停車),大概為兩戶3輛的標準。
總平面圖見下:
2.地下車庫設計
1.設計標準的確定
車位尺寸:車位按停小型車考慮,按規范《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JGJ100-98中規定,一個車位的尺寸為2.4m(寬)X5.3m(長)。
行車通道:停車按垂直后退方式,按規范《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JGJ100-98中規定,通道最小寬度為5.5米,最小轉彎半徑6米,最小凈高2.2米。
軸網尺寸:采用8.1mX8.1m軸網布置,柱尺寸0.7mX0.7m。
搬家車尺寸:這個尺寸咨詢了業主物業管理部門,可以按輕型車考慮,按規范《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JGJ100-98中規定,最小轉彎半徑6.5米,最小凈高2.8米。考慮到設備、標識等設施,凈高確定為3米。
搬家車路由:與業主物業管理部門討論確定,小區的三個汽車坡道出入口均考慮搬家車入庫,搬家車僅在地下一層停留,且僅允許停在入單元大堂(地下也設了入單元大堂)門外附近。不需要搬家車經過的路徑,凈高滿足規范要求的2.2米即可。
2.平面設計優化
有了設計標準就可以優化車庫設計方案,下圖是優化前后的對比:
地下一層平面(優化前)
建筑面積:21827.64m2,停車數:532輛,平均41m2/輛
地下一層平面(優化后)
建筑面積:20872.64m2,停車數:531輛,平均39.3m2/輛
紅色表示可減少的建筑面積,計955 m2,綠色表示搬家車路由。
地下二層平面(優化前)
建筑面積:20639.47m2,停車數:543輛,平均38m2/輛
地下二層平面(優化后)
建筑面積:22361.7m2,停車數:569輛,平均39.3m2/輛
紅色表示可減少的建筑面積,計989 m2,藍色表示增加的面積,計2981m2
綜上,優化后,地下總建筑面積增加767.23m2,但停車數增加了25輛,經濟效果還是很顯著的,并且停車面積利用更加合理、經濟。
3.管線綜合及層高優化
地下一層層高的確定:
上面提到的設計標準凈高要求3米,結構形式采用板柱結構,并與設備專業進行管線綜合設計,成果見下圖:
層高3.9m,內含結構板厚占0.45m,設備管道占0.45m(排風管單層的高度),搬家車凈高3m。
地下二層層高的確定:
同樣的辦法,管線綜合成果見下圖:
層高3.55m,內含上層墊層0.05m,結構板厚占0.35m,設備管道占0.7m(考慮風管與水、電專業兩兩交叉翻彎的空間),車道凈高2.45m。
[
關鍵詞 ]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校企合作;高職院校;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4)35-0086-0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蘇省高等職業院校計劃資助項目“高級訪問工程師” (編號:FG13①的科研成果。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教高[2006] 16號)明確指出“高等職業院校要緊密聯系行業企業,廠校合作,不斷改善實訓、實習基地條件。要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師資支持,以企業為主組織實訓。”還提出了“高等職業院校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要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校內成績考核與企業實踐考核相結合,探索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
在國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背景下,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學院(以下簡稱“學院”)與多家電子企業合作建立以生產性實訓為主體的實戰實訓環境,建設以校企“混編師資團隊”為主體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積極探索《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課程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經過近五年的教學改革與實施,在實訓環境、師資隊伍、課程標準、教學資源、教學模式、考核機制等方面進行了探索與研究,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課程性質及定位
《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課程是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無線電技術等電子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 陶在學院“新四塊”課程體系中屬于崗位能力課程。課程依據電子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相關職業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設置的,對專業所面向的電子產品制造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素質目標的達成起支撐作用。課程以高職教育的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教學內容依據企業調研、行業發展需要并參照“無線電裝接工”的國家職業標準,實踐操作從企業真實生產案例獲得,注重操作規范、裝配技巧和檢測流程,充分展現職業教育教學的基礎性、實用性、操作性等特點。
《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具備高素質勞動者和高級技術應用性人才所必需的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通過任務引領的項目活動,掌握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的技能和相關理論知識。使學生能夠承擔各類電子產品的裝配、生產工藝和管理的工作任務,同時通過電子生產與管理的過程培養學生查找、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的理念。增強職業變化的適應能力,為發展職業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努力實現高等職業教育與企業崗位人才需求零距離。
二、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
1.引企人校,建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自2009年起,學院與南京新聯電訊儀器有限公司、南京泰之聯無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內建立“電子產品生產性實訓基地”。學院調整原有的焊接裝配實訓室、調試與檢驗實訓室和維修實訓室,按照企業生產實訓要求設立了產品裝配生產車間、產品調試維修車間、倉庫、管理辦公室,由公司出資裝修和營造企業氛圍。
同時,企業提供了頻譜分析儀、邏輯分析儀、掃頻儀、失真度測試儀,數字存儲示波器、高頻信號發生器、頻率計等電子測量調試儀器設備59臺套,總價值約320萬元。“電子產品生產性實訓基地”不僅承擔學院的教學任務,保證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質量,而且還要保質保量、按期完成企業的生產任務。
同時, “電子產品生產性實訓基地”為專任教師進行企業實踐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學院每年安排2-3名專任教師到“電子產品生產性實訓基地”進行企業實踐,截止目前已經有14名教師在“電子產品生產性實訓基地”完成企業實踐,專業教師在“電子產品生產性實訓基地”中學習了企業的文化、管理模式、新工藝、新產品、新技術,同時在基地指導學生完成各項實訓任務,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提供了保障。
2.引企人教,構建校企混編師資團隊。根據“電子產品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實際情況,學院派出H名專職實訓教師、2-3名企業實踐專任教師、1名管理人員,企業派出1名副總工藝師、3名助理工藝師、3名工藝員、1名助理工藝員、2名檢驗人員、2名管理人員、3名生產輔助人員,形成了一支20多名教師和企業人員構成的混編師資團隊。 閩混編師資團隊構成后,校企聯合對混編師資團隊進行培訓,提升專任教師在實際生產流水線上的時間指導能力,提高企業技師,工程師的教學技能與水平。
在課程教學中,企業工程師主要負責企業文化、裝配工藝、調試工藝、測量與維修的工程實訓等實戰教學,校內教師主要負責基本裝配焊接技術、元器件的識別與檢測、常用焊接工具的使用等基礎教學,兩種師資根據各自優勢,通過實訓項目相互結合,協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校企合作,編寫教材并實施教學。通過深入南京新聯電子、泰之聯、愛立信、三寶科技等企業,與公司管理人員、技術人員訪談以及畢業生問卷調查,明確了電子制造類崗位對學生電子產品生產技能的要求,并確定了課程內容。根據課程的教學要求加強校企合作教材的建設,通過與企業深層次、全方位的合作,以企業真實典型產品(如數傳電臺、信號發生器、示波器、計數器、無線信號屏蔽器等儀器設備)為載體,選取滿足工程性、實戰性實訓要求的項目內容,將企業生產工藝及管理、調試測試知識融人教材,撰寫校企合作教材。
《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課程是實訓類課程,總學時為56課時,實訓2周。課程教學第1周安排在校內電子產品裝配實訓室,主要進行電子產品裝配技能的基礎訓練,第2周安排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主要進行企業文化的學習及以企業真實產品(如數傳電臺、信號發生器、示波器、計數器,無線信號屏蔽器等)為載體的生產工藝、調試工藝、測量與維修的工程實戰訓練。
4.校企共評,完善課程考核機制。課程考核改變以往學校教師作為單一主體對學生進行評價的考核機制,形成校內教師考核和企業工程師考核相結合的課程考核機制,問根據實訓環節,按項目完成情況、操作規范性分別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工程師在不同實訓環節進行評分,制定合適的校企合作考核方案,并通過2年的實施情況進一步完善了考核比例的分配和考核指標的細化。
《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課程考核按階段進行,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職業素質、職業能力的考核。第,周學生在校內實訓室實訓的基礎能力考核,占50%。由校內專任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實訓項目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其中,平時表現占5%,元器件識別與檢測考核占20%,焊接質量考核占加%;實習報告占5%。第2周學生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實訓的綜合能力考核,占50%。由企業工程師根據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給出。其中,工作態度、團隊合作占10%,安全文明生產占5%,裝配工藝文件制作占5%,裝配工藝過程占15%,規范操作占10%,交驗合格率占5%。
關鍵詞:
電氣工程;智能化技術;自動化
0引言
電氣工程自動化智能化技術的科學應用,能有效提高電氣工程的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在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下,只有充分重視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才能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在通過加強電氣工程和自動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研究下,就能為電氣工程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理論基礎。
1電氣工程自動化中智能化技術應用背景和特征
1.1電氣工程自動化中智能化技術應用背景
現階段的科學技術發展較快,一些新型的技術不斷涌現,對電氣工程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持。電氣工程自動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能從整體上提高電氣工程的生產力水平。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主要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在這一技術應用下能對人類思想進行模擬,可實現自動化的控制操作[1]。在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下是以計算機為基礎,從而展現出精密的傳感和定位技術,智能機器人當中對智能化技術應用對操作人員的操作環境能大大優化,對設備的使用性能也能有效提升。電氣工程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下,對電氣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也比較廣泛,實現自動化的技術應用目標,就能從整體上提高電氣工程自動化生產水平。
1.2電氣工程自動化中智能化技術應用特征
電氣工程自動化當中對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有著諸多的優勢特征體現,在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下,能對傳統系統控制流程進行簡化,這樣就大大提升了電氣工程系統的整體運行效率。在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下,對電氣工程系統的安全穩定性能得到有效控制,對系統的整體工作效率能得意有效提升,使得操作系統變得簡單化,這對系統的工作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再者,電氣工程自動化當中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對電氣工程自動化能進一步的完善,這樣就能加強系統運行的安全可靠性[2]。電氣工程自動化的發展過程中,智能化技術應用能實現人工智能目標,這樣在對電氣工程系統的運行數據的收集分析處理能力就比較強,對系統的控制效率能有效提高。這樣就能減少系統發生故障的次數。
2電氣工程自動化智能化技術具體應用及發展趨勢
2.1電氣工程自動化智能化技術具體應用
電氣工程自動化智能化技術的具體應用當中,由于電氣自動化工程系統相對比較復雜化,這樣就比較容易出現各種各樣問題,在系統的運行前,相關的工作人員在對故障的診斷以及檢測等方面就有著很大難度。通過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下,就能對電氣工程系統的運行實時性的進行監控以及診斷,在出現故障的時候,通過變壓器當中滲漏分解氣體,就可對其故障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從而找到故障點[3]。結合故障點找到故障的原因,針對性的進行解決。在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下,就能減少故障維修的時間,對系統的運行穩定性能有效保障。電氣工程設備中智能化技術的應用,能對設備進行優化,提高電氣設備的運行水平。在電氣設備的設計研究方面,能對電氣工程自動化系統的優化起到促進作用。而傳統的方式對電氣設備的研究設計周期比較長,效率也不能有效提高,對電氣設備設計人員也有著比較高的要求。而智能技術的應用下,就能解決傳統電氣設備中的諸多難題。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的應用,能大大縮短電氣設備設計的時間,在設計的質量上也能有效提高。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中CAD技術的應用,對電氣設備的質量就能有效保證[4]。電氣設備優化設計中,比較常用的就是遺傳算法,在這一方法的應用下,對設計的整體效率水平就能提高。對設備的遠程監控以及減少系統運行當中的材料損耗,從而達到設備優化的目標。智能化技術中故障診斷技術的應用比較重要,在電氣工程的實際運作當中,會受到諸多層面的因素影響,使得電氣設備出現故障。在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下,對電氣工程故障分析后,故障診斷效率比較快,能及時找到故障點,也能大大縮小故障影響的范圍。對電氣工程自動化系統的運作安全性能有效加強,從而提高了整體企業經濟效益。
2.2電氣工程自動化智能化技術應用發展趨勢
隨著新技術的升級,電氣工程自動化智能化技術應用將會得到進一步發展,向著集成化的目標實現。通過高度集成化CPUGISC芯片以及大規模可編程集成電路等運用,就能提升電氣工程自動化數控系統軟硬件系統運行速度,在集成度上能大大提高。通過對LED顯示技術的應用,對電氣自動化顯示器性能也能大大提高。集成化的目標實現,使得相應的設備生產成本也能大大降低,在產品的使用性能上能有效提升。另外,電氣共車行自動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也會逐漸向模塊化以及網絡化的方向發展。其中在模塊化的發展方向上,主要就是結合功能要求,能把基本模塊以及通信模塊實現系列化的生產,這樣就能形成標準化的生產,構成不同檔次的數控系統[5]。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下,對電氣工程智能化的整體水平就能有效提升,從而保障了整體系統的運行效率。
3結語
總之,電氣工程和自動化的智能化技術應用發展,要以實際的工程生產需要為基礎,在對智能化的技術應用層面加強重視,只有從這些基礎層面加強重視,才能保障電氣工程的進一步發展。希望能通過此次對電氣工程的智能化技術應用研究,有助于實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磊.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智能化技術分析[J].無線互聯科技,2016(03).
[2]農高海,吳再群.智能化技術在電氣工程自動化中的應用[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15).
[3]何美瓊.試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的智能化技術應用[J].江西建材,2015(11).
1引言
在市場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的背景下,各行各業都迎來了良好的發展趨勢。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更是給行業建設模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為了充分利用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價值,需要掌握相應的技術特點,并制訂切實可行的推廣方案,促進該項技術的廣泛應用。
2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技術的優勢和特征
(1)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技術的優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技術涉及到諸多信息技術,與互聯網設備的聯系密不可分,因此具備多種優勢。首先,該技術的實施效果十分可靠,在技術研發人員的不懈努力下,技術應用已經達到穩定的程度,能夠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在各領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充分體現自身的應用價值。例如,應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技術,能夠促進電力系統正常高效地運作,從而實現繼電保護系統的功能,保障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有序。這無疑減輕了電力系統維護人員的負擔,優化了整個維護過程,對于電力系統的可靠運行而言具有積極意義。此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技術還能夠檢測到系統中的異常現象,一旦系統運行過程出現故障,該項技術的應用能夠幫助維修人員及時定位故障發生位置,提高了維修效率,降低異常情況造成了損失,也節省了大量的資源和時間。(2)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技術的特征。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技術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其高度的集中控制性。電氣工程系統在發揮作用時,涉及到的各種設備和裝置處于較為集中的位置,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方便對其進行統一管理,盡量提高技術的實施效率。此外,這一設計也為集中監控提供了可能性,對于系統運行的高效性有顯著的促進作用。監控工作的有效開展,全面提升了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同時,借助相關設備,例如計算機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技術還能夠實現遠程控制。在此背景下,技術人員不用耗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就能夠對電氣設備進行控制管理,靈活地進行日常維護工作,打破了空間的限制。
3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現狀及技術在生活中應用體現
中圖分類號: F40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前言
當代社會發展的標志就是各種電力工程的廣泛應用,特別在人們生活現代化、國民經濟發展高速化的背景下,電力工程更顯現出重要的價值和作用,成為人們、社會生產重要的物質基礎。當前電氣工程在建筑施工中位置逐步突出,創造出的價值、功能正日益明顯,成為建筑施工的重要環節,特別在人們追求智能化和網絡化的背景下,電氣工程對人們需要的差異化和復雜性有著更加重要的價值,人們對電氣工程的追求,建筑行業對電氣工程的應用正在不斷深化和提升。電氣工程不但關系到建筑的整體功能,而且還對整體建筑過程的造價有著直接的影響,為了控制建筑工程總體的成本,就必須對電氣工程的各項過程采用更加有效的預算管理,形成電氣工程施工的科學預算控制,在降低電氣工程造價的同時,確保電氣工程對整個建筑施工價值和功能。電氣施工預算是建筑電氣工程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過程和關鍵,應該在做好電氣工程施工準備過程中對施工圖紙識讀、準確計算工程量、合理應用電氣工程施工機械和設備、電氣工程材料價格控制等環節工作的基礎上,形成電氣施工預算的科學管理措施,進而達到在控制建筑電氣工程施工成本,提升建筑電氣工程預算管理的質量,高品質地完成電氣工程的施工工作。
1、電氣施工圖紙的識讀
應該將電氣工程的圖紙進行有效識讀,將圖紙的內容進來以簡潔、抽象的形式表達出來,通過科學計算確定電氣施工的預算關鍵和細節,實現科學的預算控制。
2、準確計算電氣工程的工程量
2.1計算電氣工程圖紙中不明確的工程量
電氣工程施工圖紙往往沒有直接和真正反映電氣工程真實的工程量,這就要求電氣工程造價人員一定要建立系統調試的概念,明確對于相關標準條文對于調試系統的劃分說明。工程量的計算要對圖紙材料表、設計說明進行有效解讀,找到隱藏的電氣施工工程量。電氣工程造價管理人員應該具備一定的電氣部分的基礎技術知識,手提高電氣工程造價的準確性。
2.2加強電氣施工預算與施工人員的溝通
通過及時、有效的信息溝通與交流,及時掌握工程設計變更的具體情況,使造價值能夠更好的反映工程實際情況,提高造電氣施工造價的準確度,以便制定電氣施工預算的管理措施。
2.3發揮材料設備表的重要作用
編制電氣施工預算材料設備表的過程中應該對線纜、配管量有一定的余量,而對于燈具、開關量、配電箱的數量則應該力爭做到準確、無誤。
3、合理應用電氣工程施工材料和設備
熟練區分電氣工程施工機械和材料,由于電氣工程中材料和設備的種類眾多,價值比重大,特別是各種電力變壓器、互感器、調壓器、感應移相器、電抗器、高壓斷路器、高壓熔斷器、穩壓器、電源調整器、高壓隔離開關、裝置式空氣開關、電力電容器、蓄電池、磁力起動器、交直流報警器、成套供應的箱、盤、柜、屏及其隨設備帶來的母線和支持瓷瓶均為設備。而各種電纜、電線、母線、管材、型鋼、橋架、梯架、槽盒、立柱、托臂、燈具及其開關、插座、按鈕等均為材料。此外,刀型開關、保險器、桿上避雷器、各種避雷針、各種電扇、鐵殼開關、電鈴、照明配電箱等小型電器,各種絕緣子、金具、電線桿、鐵塔、各種支架等金屬構件均為材料。電氣工程施工機械有張線設備、動力設備、運輸設備。電氣工程施工設備和材料是制定電氣施工預算管理的基礎,應該控制其應用和使用,以便在確保電氣施工質量的基礎上,將電氣施工預算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4、掌握電氣工程材料的價格
材料費用大約是電氣施工費用的2/3,可見設備和材料的價格對整個電氣工程造價的影響重大。由于市場上,建筑設備、材料型號不一,品牌繁多,各生產廠商之間的競爭比較激烈,從而導致了同種型號材料價格差距交大,沒有形成統一的規范市場。具體要求造價人員在編制預算過程中,應當認真了解材料的價格信息,及時收集有關價格資料,做到心中有數,才能使預算價格真實可靠,才能提高工程造價值的準確性。準確編制電氣設備安裝工程預算既是電氣設備安裝工程造價人員的基本工作要求。也是進行造價控制,提高投資效益的要求,如果工程造價人員不能保證造價的準確性,工程造價人員也就失去了存在價值。做好電氣工程施工圖預算工作,就是要求工程造價人員熟悉電氣專業專業知識,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術知識,同時要掌握造價業務知識,不斷學習,及時掌握最新的清單規范,達到合理控制電氣施工的預算。
5、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電氣工程包括變配電系統、照明系統、弱點系統、動力配線系統等眾多部分,是建筑形成設計功能的重要物質和系統基礎,在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背景下電氣工程對于建筑的價值和作用正在逐步顯現,電氣工程占比建筑整體投資的比例也逐步升高。應該利用加強電氣施工預算管理對電氣工程的控制,這不但對于建筑整體施工造價控制有著重要的價值,而且有利于電氣工程施工企業取得在市場競爭中的價格優勢,形成電氣工程的重要管理和控制方式。應該在電氣工程施工準備過程中做好施工圖紙識讀、準確計算工程量、合理應用電氣工程施工機械和設備、掌握電氣工程材料價格等環節的管理工作,提升電氣施工預算管理的水平,為電氣工程的集約化施工,確保電氣工程質量,發揮重要的功能和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東飛,劉曉鋒.淺議如何提高電氣單位工程預算的準確性[J].華章.2010(12)
[2]黃琛.淺談電氣安裝預算編制電動化系統的實現[J].中國住宅設施.2011(01)
引言
目前,電氣工程自動化已經成為反映一個國家整體發展水平、體現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發展的重要標志。所以,在我國科學技術水平不斷進步的當下,注重良好發展電氣工程自動化是非常必要的。但從當前電氣工程自動化的發展現狀來看,電氣工程自動化還存在諸多問題,使得電氣工程自動化良好發展受到一定影響。對此,應當從當前電氣工程自動化發展現狀出發,分析電氣工程自動化發展前景,從而有計劃的、有針對的調整和優化電氣工程自動化。
1 電氣工程自動化的發展現狀分析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之下,傳統電氣工程的生產效率已經不能滿足逐步擴大的市場需求。此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電氣工程自動化受到人們青睞,并被廣泛的應用于工業生產、日常生活當中。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的背景下,電氣工程自動化的發展現狀主要表現為:
1.1 電氣工程自動化中融合了信息技術
目前我國所應用的電氣工程基本實現了自動化,而這一目的的實現是依賴多項科學技術整合而成,比如信息技術。信息技術作為支撐電氣工程自動化的重要技術之一,其主要是依靠計算機的巨大數據庫存儲進行全面化、自動化管理,例如將其應用到企業中,可以自動化的收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等方面的數據,為企業做出戰略決策提供幫助。但由于信息技術水平有限,使其在電氣工程自動化中應用并不是非常完善,因此計算機網絡信息傳送的實時性不佳,導致電氣工程自動化的遠程管理水平不高。因此,電氣工程自動化中信息技術的應用還需要優化和調整。
圖1 融合信息技術的電氣工程自動化
1.2 電氣工程自動化中融合了軟件技術
電氣工程自動化的本質是實現電氣工程的智能化運轉。然而,要想實現這一目的,就要求電氣工程自動化中融合現代計算機軟件技術。利用現代計算機軟件技術來創建電氣工程自動化的精準語言,并規范設計其應用程序,使電氣工程自動化在接到指令后,可以自動的、智能的進行運作,完成指令要求。但目前電氣工程自動化中融合的軟件技術,并沒有實現人、機器設備、計算機在統一指令下互動、互作模式,這就要求科學技術人員在這一方面上予以調整和處理,以提升電氣工程自動化水平。
1.3 電氣工程自動化與分散控制系統相結合
電氣工程自動化的實現,還需要與分散控制系統有效結合,促使電氣工程可以有效的協調整個工業生產或日常生活,使其形成不同形式的生產、生活活動,從而提升人們的生產、生活水平。目前我國電氣工程自動化與分散控制系統的結合應用,已經取得一定成果,可以通過模擬數字來控制電子儀器、電氣設備,使其有效運作,逐步完成控制目標。但因為所使用的電子儀器裝置比較復雜,使用的電氣設備容易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因此在電氣工程自動化與分散控制系統控制電子儀器裝置或電氣設備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致使電氣工程自動化效果不佳。因此,加強分散控制系統處理和優化是非常必要的。
2 電氣工程自動化存在的問題
2.1 電氣工程自動化設計成本高
電氣工程自動化的有效應用,需要多種科學技術作支撐,并且采用質量高、功能強、性能佳的電氣設備及其他設備,這必然會造成電氣工程自動化成本增加。而之所以說電氣工程自動化的設計成本高,是因為在利用科學技術及設備來規劃設計電氣工程自動化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聘用不同類型的技術人才給予技術方面的指導和支持,還要采用專業知識強、電氣工程自動化設計經驗豐富、設計能力佳的設計人員系統的進行電氣工程自動化設計,最后要聘請相關專家對電氣工程自動化設計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分析。這使得電氣工程自動化設計需要支付較多的人工費。
2.2 電氣工程自動化運行效率低
電氣工程自動化運行效率不高,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在電氣工程自動化中并未得到充分應用,導致電氣工程自動化設備難以有效處理實際工作,電氣工程自動化運行效率低。另一方面是電氣工程自動化的結構設置不夠科學、不夠完善,導致電氣工程自動化運行效率同樣受到影響。
3 電氣工程自動化的發展前景分析
綜合以上內容的分析,筆者認為電氣工程自動化應朝著以下方面發展。
3.1 電氣工程自動化中加強新技術的應用
電氣工程自動化在生產生活中具有廣泛應用,可以促進國民經濟良好發展。但要想使電氣工程自動化可以切實有效的應用,則需要針對當前電氣工程自動化現狀,有針對性的、有計劃的研究相關技術,推出新型技術,將其規范、合理的應用于電氣工程自動化中,使其得到創新,為規范和發展電氣工程自動化創造條件,以使電氣工程自動化在生產、生活中真正發揮作用。
3.2 加強電氣工程自動化的標準程度
實現電氣工程自動化標準的應用,可以將電氣工程自動化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切實有效的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而對于電氣工程自動化的標準程度提高,則是對電氣工程自動化設計、測試、試行、調試、維護、運行等方面都進行標準化處理,使電氣工程自動化從設計到實施都非常標準,如此必然會提升電氣工程自動化的運行效果。
3.3 提高電氣工程自動化的節能水平
在我國政府大力提倡節能環保理念的當下,電氣工程自動化作為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也應當認真貫徹節能環保理念。因此,在優化發展電氣工程自動化之際,注意在電氣工程自動化中規范、合理的應用節能技術,如選用節能型變壓器、低能耗的照明設備等,從而提高電氣工程自動化的節能水平,促使電氣工程自動化朝著節能化的方向發展。
4 結束語
在我國電氣工程自動化應用越來越廣泛的當下,電氣工程自動化發展現狀并不是非常良好,其還存在設計成本高、運行效率低等問題,使得電氣工程自動化設備的運用與實際要求不符。對此,筆者建議通過加強新技術的研發、節能技術的應用、標準化的設置等促進電氣工程自動化的發展,為使電氣工程自動化可以智能化、節能化、標準化、先進化的發展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