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26 15:48:4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婦科手術后護理措施,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疼痛主要是機體受到對組織損傷或潛在性損傷產生的一系列本能應激反應,其是一種十分復雜的心理和生理反應過程,在臨床上非常常見[1]。腹腔鏡手術是一種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切口疼痛輕等優點[2]。雖然其有著一定的優勢,但是術后疼痛則仍然還是其常見的并發癥,為了減輕和控制患者的疼痛癥狀,減少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我院對收治的患者進必要的護理,取得顯著效果,以下是詳細報道。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收治的160例后腹腔鏡手術后疼痛明顯患者,是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7月期間收治。其中男性為70例,女性為90例;患者的年齡在32~56歲之間,平均為(45.0±2.0)歲。進行左側后腹腔鏡手術患者為100例,右側后腹腔鏡手術患者30例,腎囊腫去頂減壓手術患者30例。
1.2方法
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之后,對患者進行后腹腔鏡手術,讓患者處于健側臥位,在患者的腋后線肋緣下方A點位置做一個小型的切口,在1.5~2.0cm之間,并進行鈍性分離,進入到腹膜后間隙。使用筋膜擴張器將后腹膜腔進行擴張3~5cm。此外,在患者的腋前線肋緣下B點,腋中線髂棘上大約3.0cm處(C點)進行穿刺,腔內的操作器械從這3點置入,并在腹腔后間隙灌注一定量的CO2氣體,壓力維持在10~15mm水柱,在氣腹后腔被成功建立之后,再進行手術。
1.3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
2結果
在這160例術后疼痛患者中,其中切口疼痛患者為74例,占46.3%;非切口疼痛患者為86例,占53.6%;;其中非切口患者主要以臀部疼痛和腰背疼痛等為主。在對患者進行相關護理之后,152例患者的疼痛癥狀得到消除或減輕,占95.0%。詳細見以下表1。
3疼痛原因分析
3.1切口疼痛
腹腔鏡手術后的切口疼痛要明顯比開腹手術少,但是,由于受到手術種類和設備以及人員操作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切口數量和大小也存在差別。對于一些需要做較大切口患者,就會使得切口的疼痛增加。在此次的研究中,在手術后有74例患者發生切口疼痛,主要是由于腹腔鏡手術在患者的腰腹部置入戳卡而制作了切口,進而產生疼痛。此外,手術時間>2h的患者有22例,由于手術時間的延長,對切口造成一定的損傷,引起切口疼痛。
3.2非切口疼痛
非切口疼痛主要是指患者的腰背部和臀部等出現疼痛,導致患者腰背部發生疼痛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腹腔內壓力增加,進而使得膈肌抬高受到一定的牽引力而引起疼痛。此外,二氧化碳的刺激也是造成疼痛的原因[3]。
3.3心理因素
對于同樣的疾病和創傷而導致的疼痛,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可能反應出的疼痛就不一致,疼痛閥值會因人而異,主要呈現為個體化的特點[4]。比如兒童的閥值要比成人低,此外,對閥值有一定影響的因素為:患者的易怒和恐懼以及緊張等情緒。由于這些情緒會使得患者的疼痛閥值降低,進而加重患者的疼痛。
4討論和護理
4.1一般護理
減輕患者的疼痛,會使得患者在術后的并發癥得到有效控制。所以在手術中需要醫生有熟練的技術,同時要將手術時間盡量縮短,減少對切口的損傷。護理人員對引流管要做好相關的護理,在發現引流液減少時,要及時地將引流管拔除,減少和避免對切口的刺激。對患者使用適量的鎮痛藥物,能夠有效地緩解和減輕患者的疼痛。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職業以及文化程度等,對患者的隱私進行保護,同時要關心和鼓勵以及安慰患者,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術要熟練,要尊重患者,給患者提供一些幫助。根據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將相關疾病知識和治療方法以及發生的不良反應要及時地給患者進行講解,同時還可以將相關疾病治療的成功案例介紹給患者。適當地放一些音樂,使得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得到有效地改善。對患者采取正確的用藥方法,定時的給患者進行用藥。根據患者產生疼痛的程度來給患者進行同等級的用藥,疼痛分為輕和中以及重三種程度,針對性給予1;2;3階梯的藥物治療。第1階梯主要是針對輕度到中度疼痛的患者,給患者使用非甾體的藥物;比如阿司匹林等藥物;第2階梯主要是針對中度疼痛的患者,主要是使用弱阿片類的藥物,比如可卡因等藥物;第3階梯主要是針對重度疼痛的患者,主要是使用高劑量的強阿片類的鎮痛藥,比如芬太尼等。
4.2非切口疼痛
在術后,護理人員要將患者的吸氧時間盡量延長,將體內的二氧化碳盡量排出,減少其對患者膈肌的刺激,降低和控制頸肩疼痛的發生。在手術后,讓患者處于頭低腳高的,有效地緩解和減輕患者非切口疼痛情況。患者受到疼痛刺激以后,機體血小板的附著能力也會增強,降低纖溶功能,讓機體處于高凝狀態,使得患者的血壓容易升高和發生心臟病以及腦血管疾病。疼痛還會讓患者產生焦慮和抑郁以及緊張等情緒,使得患者發生失眠等情況,同時由于手術使得患者的肌張力增高,對患者的術后活動造成影響,同時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和康復進程。
4.3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地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及時地了解患者健康狀況和生活方式以及年齡等信息,同時對患者的需求進行及時掌握,仔細觀察患者的情感和行為等情況,對患者的心理活動進行及時有效的評估。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增強患者的自信心,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盡快地消除患者的焦慮和憂慮等情緒,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職業以及文化程度等,對患者的隱私進行保護,同時要關心和鼓勵以及安慰患者,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術要熟練,要尊重患者,給患者提供一些幫助。根據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將相關疾病知識和治療方法以及發生的不良反應要及時地給患者進行講解,同時還可以將相關疾病治療的成功案例介紹給患者。適當地放一些音樂,使得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得到有效地改善。同時給患者進行一些必要的健康指導,解決患者的一些實際性困難問題,語氣要平緩,態度要友善,讓患者感覺到親切和安全。
參考文獻
[1]楊瑩.術后疼痛護理現狀分析及對策[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05:3049-3050.
下肢靜脈栓塞是婦科手術后比較嚴重的并發癥,有報道發病率可達7~45%[1]。其主要癥狀為下肢疼痛、腫脹,淺靜脈擴張,皮膚色素沉著、濕疹、硬化等。如診治不及時可導致靜脈瓣功能不全,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對下肢靜脈栓塞的預防尤為重要,可降低下肢靜脈栓塞的發生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婦科收治的婦科手術患者366例。其中子宮根治30例、全子宮切除術93例、次全子宮切除術42例、子宮肌瘤核除術46例、卵巢腫瘤切除術68例、輸卵管切除術87例,年齡為22~71歲,平均年齡(45.6±5.2)歲,體重48~83kg,平均65kg,手術時間62~360min。所有患者手術前檢查心、肺、肝、腎功能均正常,且無凝血功能障礙及血栓史。將366例婦科手術患者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在年齡、體重、手術類型、麻醉方法、手術時間、臨床用藥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一般婦科手術后護理常規,手術后去枕平臥6h,囑患者多在床上活動,病情允許后盡早下床活動,未具體指導動作與協助。實驗組的綜合護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術前及時向患者及家屬講解下肢靜脈栓塞的病因和預防方法、術后注意事項和術后早期活動避免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重要性,解除其思想顧慮,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理解[2]。
1.2.2空氣波壓力治療儀的早期應用 患者手術安返病房后,及時應用空氣波壓力治療儀30min,1,/d連續預防性應用3d。治療儀系統用于在進行間歇式氣動壓迫的過程中,增加患者的靜脈血液流速,從而有助于防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
1.2.3手術后早期功能鍛煉 護士指導患者家屬應用棉墊墊于患者足跟下,患者小腿略懸空,從足部遠端向近心端按摩,雙手用力適中,每日早、中、晚進行按摩[3]。指導患者主動屈伸踝關節,動作要領:雙腿自然放平,盡最大可能向上勾腳尖,讓腳尖朝向自己,使得腳與小腿成90°,之后再向下踩,讓腳尖向下,繃直小腿,使得腳與小腿成180°,注意要在最大角度保持10s左右,這樣可以讓小腿肌肉能夠持續收縮,從而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回流。患者可以每2h進行10~20次,同時也需要進行膝關節的屈伸練習。鼓勵患者手術后盡早下床活動,以促進下肢靜脈回流,減輕下肢腫脹,預防下肢靜脈栓塞。
1.2.4加強病情觀察 手術后密切觀察雙下肢遠端的皮膚顏色、溫度、足背動脈波動情況,有無疼痛、腫脹等,發現異常及時治療。
1.2.5保護血管 手術后靜脈穿刺選擇上肢,避免在同一靜脈進行反復靜脈輸液,避免輸入高濃度抗生素、高滲糖等對血管刺激性大的藥物。
1.2.6飲食指導 手術后6h囑患者飲水2000~3000ml/d,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加快血液流速。手術后給予患者選擇低脂飲食,注意膳食平衡,多食清淡、易消化的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和新鮮蔬菜,降低脂肪攝入,以減少靜脈血栓的發生。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
2結果
實驗組患者下肢腫脹、疼痛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
3討論
下肢靜脈血栓是血液在下肢靜脈不正常的凝結、阻塞靜脈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而形成。靜脈血流滯緩、血管內膜損傷、血液高狀態是引起下肢靜脈血栓的三大重要因素。婦科手術創傷損傷靜脈壁激活血小板釋放多種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啟動內源性凝血系統,導致血小板聚集、粘附形成血栓;手術采用硬膜外麻醉,麻醉后周圍血管擴張及手術后患者對疼痛恐懼不愿早期下床活動,均使下肢靜脈血流瘀滯,下肢靜脈回流受阻,易形成血栓,重者可發生肺栓塞,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所以,下肢靜脈血栓的預防很重要。
為了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對患者術后早期采取綜合護理措施對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非常重要。了解手術后肢體活動的意義,從而主動配合,有效促進靜脈血液回流,減少血液瘀滯,預防靜脈血栓的形成。早期患者主動運動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利于促進靜脈回流,從而減少術后靜脈血栓形成。術后早期空氣波壓力治療儀的應用及按摩加速下肢血流速度,促進預防凝血因子的聚集及血管內膜的粘附,防止血栓形成。保護血管,盡量減少損傷,避免啟動內源性凝血系統,減少靜脈血栓形成。
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有顯著性差異,通過對患者進行綜合護理措施,實驗組患者手術后7d內下肢腫脹、疼痛及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說明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手術后空氣波壓力治療儀的早期應用、早期功能鍛煉等綜合護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婦科手術后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有效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手術后的疼痛時患者生理及心理上共同反應的結果,也是臨床中腹部手術后最為常見的臨床表現,手術后切口的疼痛時手術造成了組織損傷并引發了機體明顯出現的應激反應,嚴重的會影響患者的休息及生活質量[1]。以往我們在臨床中對于術后的切口疼痛主要是應用止痛藥物來解決,但是藥物對患者的機體具有一定的發作用。我院通過循證護理干預措施應用與婦科腹部手術后的患者中減輕術后切口疼痛,取得了較好的臨床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進行婦科腹部手術患者12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1例,所有患者均進行開腹手術,其中觀察組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36.25±4.87)歲,其中行附件切除患者32例,子宮部分切除患者18例,子宮全切術患者11例;對照組年齡23-67歲,平均年齡(35.88±4.12)歲,其中行附件切除患者28例,子宮部分切除患者19例,子宮全切術患者14例。兩組患者年齡、手術切除部位、疾病情況等一般資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產科常規婦科護理方案對患者進行護理。
1.2.2觀察組采用偱證護理方法對患者進行手術后護理,具體包括:首先,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護士要積極同患者建立好護患關系,爭取到患者的信任,采用親切言語、和藹態度、耐心傾聽等方式讓患者對護士產生信任感,向患者講解術后疼痛的原因與心理狀態的關聯,告知其不良的負面情緒會降低機體對于疼痛的耐受;其次,給患者營造一個舒適的病房環境,耐心觀察患者情緒變化,可采取聽音樂、聊天等多種方式為患者進行減壓,讓患者釋放不良的負面心理壓力,轉移并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第三,當患者出現疼痛時,要及時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評估,采取讓患者改變,減輕患者腹部肌張力,減輕切口疼痛,患者下床活動護士應在場,給予患者心理上的安全感,并指導正確的上下床姿勢,避免由于姿勢不正確引發的切口疼痛,必要時要及時通知醫生給予患者止痛治療。
1.3觀察指標在患者手術后清醒時及術后24h、術后48h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價,具體按照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評判,得分高的患者表明疼痛嚴重程度越高。
1.4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l5.0軟件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χ2校驗,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比較見表1。
3討論
術后疼痛屬于腹部手術的常見反應之一,其產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創傷、引流管刺激及心理因素或者環境因素等多方面引發的,這些不良的刺激會加重疼痛的程度[2]。腹部手術后的疼痛屬于組織損傷與修復的生理性過程,以往由于對于術后疼痛的重視不夠,導致患者產生了焦慮、恐懼等不良的負面影響,延緩了患者康復的進程。
以往對于患者出現術后的切口疼痛常給予患者止痛藥物進行治療,我院通過對婦科進行手術的患者采用了偱證護理的綜合干預措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所謂偱證護理干預,指的是護士進行有計劃地護理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結合科研依據及臨床經驗總結的護理措施,同患者的自身意愿結合,有效地實施臨床護理工作,是循證護理學必不可少的過程[3]。一般臨床上對于患者實施循證護理,要利用適宜的臨床護理依據、護士的個人技能與護理經驗及患者的個性化需求進行制定護理方案,實現真正的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觀念,從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4]。我院通過向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耐心有效地進行溝通,采取健康教育多種形式讓患者認識到疼痛藥物的作用,疼痛的分級情況,采取音樂治療、分散注意力等方法積極消除患者焦慮、緊張、恐懼的不良負面心理,有效地釋放心理壓力,減輕疼痛給患者帶來的痛苦,讓患者積極有效地配合臨床治療,發揮了患者的主觀積極性,有效地促進患者的早日恢復。本研究顯示,采用不同護理方案進行婦科手術后臨床護理,兩組術后24h、術后48h疼痛評分同術后清醒時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采用偱證護理模式對婦科進行腹部手術患者進行臨床護理,能夠有針對性地減輕腹部手術患者的切口疼痛,值得在臨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蔣立榮.上腹部手術后疼痛的護理干預[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18):170-172.
中圖分類號:R473.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0-177-02
1 循證護理的方法
1.1 研究策略
應用計算機網絡檢索有關文獻,確定婦科手術后尿潴留的相關護理問題,結合在臨床護理中遇到的問題,針對每一個婦科手術的患者,成立由護士長、責任護士和護士組成的循證護理小組制定出相應的護理決策。通過循證護理策略,達到了婦科手術后尿潴留的預防目的。在循證護理的理論指導下,針對婦科手術后尿潴留的特點,制定出相應的護理決策,決策的重點是心理護理、婦科手術前護理、尿潴留的護理。循證護理小組每日1次例會,就每天發現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集中討論,各抒己見,研究對策。
1.2 研究題目
以最佳證據為基礎的現代護理為指導,通過循證護理策略,將婦科腫瘤手術后并發尿潴留的原因及尿潴留的護理對策作為研究題目。
1.3 循證支持
通過文獻的檢索,分析婦科手術后尿潴留的相關護理問題,以及護理研究進展及護理要素,結合所觀察的結果和護理體會,并對資料進行綜合后,做出婦科手術后尿潴留的相關護理問題最有價值的判斷,針對婦科手術后尿潴留的相關護理問題實施最佳護理。通過文獻的檢索,綜合相關文獻后認為,婦科手術后尿潴留的護理要素主要是三大問題,這三個問題分別是心理護理、婦科手術前護理、尿潴留的護理。這三大問題是影響婦科手術后尿潴留的主要問題,處理好這三大問題是婦科手術后尿潴留成功護理的基礎。
2 循證護理的實施
2.1 婦科腫瘤手術后尿潴留患者的心理循證護理
2.1.1 心理護理的循證問題循證護理小組根據文獻的檢索和臨床觀察,提出婦科手術后尿潴留患者在心理上有較重的焦慮和抑郁情緒以及對導尿和保留導尿的恐懼感。
2.1.2 循證的依據文獻的檢索和臨床觀察發現,婦科手術后,患者由于手術和疾病而感到心理壓力大,易產生焦慮情緒。因尿管給患者帶來不適造成患者的抑郁,對今后是否能恢復正常排尿的擔憂,從而對尿潴留產生恐懼感。
2.1.3 護理干預循證護理小組根據患者心理焦慮、抑郁以及對尿潴留的恐懼感,分別制定相應護理對策:(1)進行心理護理宣教時應熱情主動,以端莊的儀表、和藹的態度與患者及患者家屬接觸,做到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不同時期,根據患者疾病特點及需求進行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并列為護理工作的重要環節。(2)讓患者對宣教產生信任感,消除患者顧慮,從而進行雙向交流,共同建立一種參與型的護患關系。使患者具備較好的心理狀況,患者能配合臨床的治療,幫助患者盡快恢復生理功能,防止各種并發癥,制定早日康復的目標和具體的實施計劃。(3)循證護理小組要安慰和鼓勵患者,盡量滿足患者需要,避免患者穿衣過緊,采取舒適以穩定情緒并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列舉成功病例,增強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認真解釋操作過程、術后注意事項及并發癥的預防,取得患者的信任與配合。
2.2 婦科腫瘤手術后尿潴留的護理
2.2.1 尿潴留護理的循證問題循證護理小組根據文獻的檢索和臨床觀察,提出婦科腫瘤因手術范圍大、對患者損傷重、盆腔內操作累及膀胱、麻醉和鎮痛的應用以及術后長期臥床,而影響膀胱的收縮力、反射性導致尿道括約肌痙攣,導致尿潴留發生。
2.2.2 循證的依據手術累及膀胱以及麻醉和鎮痛的應用影響膀胱的收縮力、反射性導致尿道括約肌痙攣,導致尿潴留發生。針對尿潴留的特殊護理方法輔以傳統的一般護理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調節了膀胱平滑肌與尿道括約肌的功能,而在去除導尿管前有效促使其正常功能的恢復,從而達到了防止尿潴留的目的。
2.2.3 護理干預婦科手術后尿潴留患者給予保留導尿,導尿后應固定好尿管,保持尿管通暢避免扭曲受壓。觀察尿液的顏色、量的變化并準確記錄。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保持會清潔,及時清除尿道外口分泌物。要合理使用鎮痛泵,應充分了解術后鎮痛泵的方法及使用鎮痛泵后可能發生的副作用,縮短患者使用鎮痛泵的時間。腹式全子宮切除術后2~3d拔掉尿管,觀察小便次數和量。次廣泛及廣泛全子宮切除術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后,持續留置尿管,觀察排尿是否通暢,仔細觀察尿管及尿袋的位置,妥善固定尿袋,每日更換無菌尿袋1次,術后3d進行膀胱充盈功能鍛煉,定時,每4h1次,每天用NS500mL加慶大霉素16萬u沖洗膀胱1次,連續3d后停止,拔管前定時夾放(4h左右),最后一次排空膀胱后,去除導尿管。在病情許可時,要經常變換,囑患者多飲水,及時排尿;拔尿管前,做好患者思想工作,消除其顧慮和緊張情緒,拔后0.5~1h讓患者試行排尿。使用α受體阻滯劑能使緊張的膀胱頸松弛,降低尿道閉合壓,可以改善排尿功能。所以,常規采用口服α受體阻滯劑哈樂0.2mgqd,或特拉唑嗪2mgqd,加上常規拔管前訓練膀胱功能及提肛功能的訓練,對預防尿潴留起到了積極作用。注意外陰及尿道的清潔,每天用1∶1000新潔爾滅溶液棉球擦洗外陰及尿道外口2次,從術后5d開始每天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每天3~4次,每次5~10min,水溫要求略高于皮膚溫度(不大于40℃),注意防止溫度過高發生燙傷,因未拔管,容量以浸潤到外陰尿道口周圍為度;術后5天開始用熱水袋或中藥熱敷散置于膀胱區域持續應用,3次/d。去除導尿管后,患者若仍不能排尿或排尿通而不暢,則可以采用心理療法、水流聲誘導、熱汽(水)熏浴、膀胱區熱敷或按摩加壓等處理,大多能自行排尿,若B超測殘余尿100mL,則診斷膀胱功能障礙,有尿潴留,繼續留置尿管,口服α受體阻滯劑哈樂0.2mgqd,或特拉唑嗪2mgqd,有泌尿系感染者加用抗生素,使用遠紅外線(或微波等)理療、針灸穴位、機械擴張尿道法等[2]。
3 討論
循證護理的實施改變了臨床護士憑經驗和感覺為主的習慣和行為。在進行護理實踐時,護士會展現更多的理性思維,尋求更多的科學技術支持,有助于護士的繼續教育,使其主動鉆研業務,以科學的研究來完成護理診斷、護理決策及護理過程[3]。本文應用計算機網絡檢索有關文獻,確定婦科手術后尿潴留的相關護理問題,結合在臨床護理中遇到的問題,制定出相應的護理決策。尿潴留是指膀胱內充滿尿液,不能自行排尿的一種癥狀,臨床表現為尿意窘迫感,但不能自行排尿,下腹脹痛、拒按,患者輾轉不安,十分痛苦。婦科腫瘤因手術范圍大,對患者損傷重、盆腔內操作累及膀胱、麻醉和鎮痛的應用以及術后長期臥床,而影響膀胱的收縮力、反射性導致尿道括約肌痙攣,導致尿潴留發生。婦科腫瘤手術后尿潴留的護理要素主要是三大問題,這三個問題分別是心理護理、婦科手術前護理、尿潴留的護理。這三大問題是影響婦科手術后尿潴留的主要問題,處理好這三大問題是婦科手術后尿潴留成功護理的基礎。使用α受體阻滯劑能使緊張的膀胱頸和前列腺組織松弛,降低尿道閉合壓,使術后盆腔內水腫減輕,改善排尿功能,常規采用口服α受體阻滯劑哈樂0.2mgqd,或特拉唑嗪2mgqd,加上常規拔管前訓練膀胱功能及提肛功能的訓練,對術后預防尿潴留起到了積極作用。針對尿潴留的特殊護理方法輔以傳統的一般護理方法,可以最大程度上調節膀胱平滑肌與尿道括約肌的功能,而在去除導尿管前有效促使其正常功能的恢復,從而達到了防止尿潴留的目的。循證護理轉變了護理觀念循證護理要求用發展的眼光去審視護理中的常規做法及理論,強調護理服務應建立在目前所能獲得的證據基礎上,要求護士必須通過臨床實踐和查找國內外相關報道,綜合分析以找到最佳的護理措施,而不是照抄照搬教科書及常規。通過循證,充分調動各年齡層面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把臨床經驗理論化、科學化。建立循證護理小組是受循證醫學觀念的影響,嘗試的一種新理念,力求擺脫以經驗為基礎的傳統護理觀念,向以最佳證據為基礎的現代護理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針對婦科疾病患者進行相關手術治療時易導致出現尿潴留疾病,而臨床上采取相應護理干預能有效減少術后尿潴留疾病的發生率,有較好的臨床意義[1]。本文通過比較單純常規護理、常規護理聯合預防護理干預的臨床護理療效,對婦科手術后尿潴留的預防護理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08年4月~2010年4月間采取婦科手術的患者32例作為對照組,其中宮頸癌患者11例,宮體癌患者12例,卵巢癌患者9例。臨床采取盆腔淋巴清掃聯合廣泛子宮切除治療的患者有23例,采取子宮切除術聯合盆腔淋巴清掃術的患者有9例。另選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間進行婦科手術的患者32例作為觀察組,其中宮頸癌患者12例,宮體癌患者11例,卵巢癌患者9例。臨床采取盆腔淋巴清掃聯合廣泛子宮切除治療的患者有24例,采取子宮切除術聯合盆腔淋巴清掃術的患者有8例。兩組采取婦科手術患者的病種、臨床手術方式、年齡及身體情況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有可比性。
1.2方法。對所選采取婦科手術治療的患者進行相應的臨床護理干預,其中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第一,對鎮痛泵進行合理使用,相關護理人員在了解患者的術后鎮痛泵使用方法及其副作用的基礎上,有意識的縮短鎮痛泵的使用時間[2]。第二,對于留置導尿管的患者,應對尿袋及尿管的位置進行仔細觀察,并且對尿袋進行妥善固定,定期進行無菌尿袋的更換,于患者手術結束后3d對患者進行膀胱充盈功能的鍛煉,并且定時,4h/次,使用500ml0.9%的NS加16萬單位慶大霉素溶液進行膀胱的沖洗,在持續3d后停止。在對患者進行拔管前應定時夾放,于患者膀胱排空后拔除導尿管。第三,每日采用1∶1000新潔爾滅溶液棉球進行尿道外口及外陰的擦洗[3]。
而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特殊預防護理,第一,于患者手術結束后5d開始采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坐浴處理,3~4次/d,5~10min/次,要求水溫在40℃左右。避免溫度過高導致出現燙傷情況。第二,于患者手術結束后5d后開始對患者采用中藥熱敷或熱水袋熱敷于患者膀胱區域,3次/d。后對兩組采取婦科手術治療的患者的臨床尿潴留疾病發生率進行記錄,并且進行分析比較。
1.3數據處理。采用SPSS18.0軟件包分析所得數據資料,采用例數(n)、百分數(%)進行數據表示,組間數據資料差異的比較采用X2檢驗。P
2結果
對照組中有9例患者出現術后尿潴留疾病,占28.13%,而觀察組中有1例患者出現術后尿潴留疾病,占3.13%,即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中婦科手術治療患者的術后尿潴留疾病發生率較低,P
綜上所述,在對婦科手術治療患者進行臨床護理干預時,在常規護理干預基礎上采取預防護理,能有效減少術后尿潴留疾病的發生率,且有較好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莊小星,凌燕芬.婦科大手術后尿潴留的預防護理措施探討[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5):795-797
[2]陳曉潔,汪永堅,嚴紅妹等.穴位溫灸法治療婦科術后尿潴留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0,29(8):519-520
現今,我國提倡“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以優質護理為患者進行服務。整體護理為現今新的護理服務模式,其注重患者所處的環境及心理情況等[1]。筆者所在醫院2010年3月-2011年6月治療56例進行婦科手術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在術后進行常規的術后護理,治療組患者在手術后實施整體護理,以探討整體護理在婦科手術術后實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筆者所在醫院2010年3月-2011年6月治療56例進行婦科手術治療的患者,所有患者的年齡為17~67歲,平均為(35.4±6.7)歲,經產婦46例,初產婦10例,子宮肌瘤切除術26例,卵巢腫瘤切除術30例。所有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兩組,各28例。對照組年齡22~67歲,平均(34.9±6.9)歲,經產婦22例,初產婦6例,子宮肌瘤切除術12例,卵巢腫瘤切除術16例。治療組年齡17~65歲,平均(36.1±7.2)歲,經產婦24例,初產婦4例,子宮肌瘤切除術14例,卵巢腫瘤切除術1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其所患疾病的診斷標準。兩組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術后護理 對照組行常規術后護理,治療組術后實施整體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 觀察記錄患者的一般情況 婦科手術后患者易于出現出血等并發癥,其對患者的影響很大,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一般情況以及時發現并及時給予處理。對患者的呼吸、血壓、脈搏等情況進行密切觀察,注意患者是否有陰道流血等表現[2]。
1.2.2 對患者進行心理方面的干預 患者因為疾病會有明顯的不良心理情況,育齡婦女害怕自身的疾病對日后的懷孕有影響,從而心情緊張,甚至有些患者出現絕望的心理表現。此時應對患者進行心理方面的干預,給予其關懷和照顧,對其解說手術治療的優點,醫生會盡可能保留患者的生育要求,只要患者積極給予配合,手術治療療效肯定,對其日后的生育要求沒有任何影響,現今醫療技術發展很快,故患者應保持樂觀的心理面對治療。進行心理干預措施前應先對患者的各項情況進行了解,包括其受教育程度、年齡、生育情況、疾病史等,再給予其制定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方案,患者的各項情況均有不同,故實施心理干預措施也應具有針對性。
1.2.3 疼痛護理 手術患者術后會出現疼痛,護理人員應給予重視[3]。應先對患者的疼痛進行評價,如患者可以耐受,盡量不給予其藥物鎮痛。緩解疼痛的方法很多,如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在病室中播放其喜歡的音樂,事前可詢問其家屬其喜歡聽的音樂,轉移其注意力可緩解切口的疼痛。如疼痛嚴重的患者可給予患者應用鎮痛藥物進行緩解。
1.2.4 并發癥的預防 婦科手術后患者易于出現出血、腹脹、尿潴留、切口感染等并發癥。實施有效的預防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并發癥的發生。建議患者早期下床進行鍛煉可有效促進患者的腸蠕動恢復,讓其可以早期排氣,早期恢復飲食,避免腹脹的并發癥發生。患者應注意會位的清潔,術后讓其聽流水的聲音,以讓其早期恢復排尿,避免尿潴留的并發癥發生。對患者的切口加強換藥,注意觀察切口的情況,出現問題及時給予處理,避免發生切口感染。
1.2.5 出院健康宣教 患者在出院時應對其做好各項知識的宣教,如患者術后不可進行性生活、盆浴等活動的時間,何時進行復查,復查對于疾病痊愈的重要性等。并囑咐患者及家屬應注意改善其的心理健康,以樂觀積極的心態恢復健康,注重健康的生習慣,回歸社會建立理想,其對疾病康復都有積極意義。
1.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出院時均進行護理滿意對的問卷調查,并對所有患者的住院時間進行整理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PEMS 3.1軟件包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 字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取t檢驗,P
2 結果
治療組護理滿意度98%,住院時間(6.2±1.1)d,對照組滿意度78%,住院時間(9.7±1.6)d。治療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整體護理是現今各級醫院都提倡的護理模式,其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也是一種優質護理服務。故有效地開展整體護理服務可促進患者的疾病康復,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從而提高醫院的整體形象。
參考文獻
[1] 任蔚虹.圍手術期患者健康需求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1999,34(8):459.
【關鍵詞】婦科腹部手術 術前護理干預 預防腹脹
婦科腹部術后的患者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脹,增添了病人的痛苦,因此臨床上對腹脹的處理極為重視。我們根據胃腸氣脹的原理,對婦科腹部手術患者術前進行減少胃腸道內氣體來源以及促進胃腸功能恢復等的護理干預和指導,對預防或減輕術后腹脹的癥狀收到滿意的效果,現將其方法及結果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187例,年齡27―60歲,均是婦科住院擇期腹部手術的患者,急診者除外。子宮切除120例,附件切除67例。子宮切除術者分成兩組,干預組和對比組,每組各60例。附件切除術者分成兩組,干預組和對比組,干預組34例,對比組3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身體營養素質均無顯著性的差異。
2 方法
2.1 對比組:按婦科腹部手術的常規護理,術前一日和術后在排氣前的飲食不限,術日晨禁食、禁飲水,術前灌腸不限臥位和保留灌腸液的時間,不給予術后活動指導,不強調作心理護理。
2.2 干預組:除按婦科腹部手術常規護理外,術前進行綜合性護理干預和指導。
2.2.1 術前飲食干預。手術前一日我們給患者低渣易于消化的軟食,當晚進食量要減半,禁吃牛奶、蛋、豆類以及高纖維的飲食。
2.2.2 術前灌腸。術前灌腸我們讓患者取右側臥位,盡量保留灌腸液5―10min后排便。
2.2.3 術后飲食干預。手術后在患者排氣前,我們囑患者禁食牛奶及含糖或蛋類的食物,盡量不吃水果和各種果汁,可飲用桔汁。
2.2.4 術后活動干預。術后待患者麻藥作用消失后囑患者勤翻身。術后當日或次日在護士或家屬協助下可下床活動,活動時間每次約10min,每日2―3次[1]。活動時特別注意腹部的保暖,防止受涼。對高熱、貧血、有活動性出血、心血管疾患者可緩遲下床活動的時間。
2.2.5 術后減少吞氣。術后當物作用消失后切口痛是正常現象,我們向患者解釋清楚,不必緊張,疼痛難忍時應告訴護士給予止痛,盡量少說話,避免和用口呼吸以減少吞氣[2],這樣對預防術后的腹脹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2.2.6 做好心理干預。術前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詳細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指出術中、術后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及預防措施。術后給予無微不致的關心、照顧和鼓勵,以此贏得患者的配合,讓患者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手術,主動按我們術前指導的方法去做。
2.3 兩組治療措施相同,當病人出現中度以上腹脹影響飲食和休息時,均給予對癥處理。
2.4 兩組做好術后的記錄,比較術后腹脹的情況。
3 腹脹指標
3.1 無腹脹:術后在排氣前,患者無腹脹感。
3.2 輕度腹脹:術后在排氣前,患者有輕微腹脹,感覺有氣體在腹內轉動,但無切口脹痛感。
3.3 中度腹脹:患者腹部膨脹,覺切口脹痛,但可忍受。
3.4 重度腹脹:患者腹部出現膨脹,切口脹痛,煩燥不安,,甚至出現呼吸困難。
4 結果
4.1 子宮切除術后兩組患者腹脹程度比較。干預組60例,無腹脹45例,輕度腹脹12例,中度腹脹3例,重度腹脹0例。對比組60例,無腹脹30例,輕度腹脹18例,中度腹脹8例,重度腹脹4例,統計學處理,X2=6.37,P<0.01。
4.2 附件切除術后兩組患者腹脹程度比較。干預組34例,無腹脹21例,輕度腹脹11例,中度腹脹2例,重度腹脹0例。對比組33例,無腹脹7例,輕度腹脹8例,中度腹脹14例,重度腹脹4例,統計學處理,X2=20.46,P<0.01。
5 討論
5.1 術前護理干預在婦科腹部手術后有效地預防或減輕腹脹的發生。通過術前指導,患者掌握術前術后防止術后腹脹發生的原因,特別重視術前術后的飲食和術后的早期起床活動,有效地促進胃腸功能的蠕動,達到預防腹脹的目的。在觀察中我們發現附件切除的干預組平均術后開始排氣的時間為31.8h,子宮切除術的干預組平均術后開始排氣的時間為36.5h,全部為自行排氣。而附件切除術的對比組平均開始排氣的時間為40.8h,子宮切除術的對比組平均術后開始排氣的時間為41.8h,中度以上的腹脹均采用人工肛管排氣及人為處理措施。因此附件切除和子宮切除術后出現腹脹的例數干預患者明顯少于對比組,而且腹脹程度明顯比對比組減輕,兩組比較有顯著性的差異,P<0.01。證明術前指導對預防和減輕婦科腹部手術后腹脹有顯著性的效果。
5.2 護理干預有效地取得患者的配合,減輕術后反應防止腹脹的發生。在臨床的觀察中,我們發現術后患者常出現程度不同的惡心、嘔吐反應,同時常伴有大量唾液分泌,對比組的患者為了減輕惡心多采用哈氣和用口呼吸,在傷口疼痛時發出大聲的聲,因而導致吞氣,造成腹脹。而干預組的患者通過術前的護理干預,認識麻藥過后切口痛是正常現象,首先安定了自己的情緒,在疼痛難忍心時告訴護士給予止痛,盡量少說話,避免和用口呼吸以減少吞氣[3],有效地預防和減少腹脹的發生。因此干預組術后出現腹脹的病例明顯比對比組減少。證明術前護理干預和指導,不但使患者在術后有正確的認識,而積極配合和參與,更重要的是預防和減輕婦科腹部手術后腹脹,有效地減少病人的痛苦,有利于術后的康復。
5.3 術前的護理干預有效地緩解了患者緊張的心理狀況。術前我們特別重視患者的心理護理,解除患者的疑問,順利進行飲食,灌腸配合,術后早期活動和減少吞氣的指導,由于患者解除了心理最大的障礙,積極配合護理指導,對預防和減輕術后腹脹有顯著性的效果,因此兩組術后腹脹發生及腹脹程度的比較,干預組發生腹脹例數明顯少于對比組,腹脹程度也明顯比對比組輕,P<0.01,證明術前的護理干預對預防和減輕婦科腹部手術后腹脹有著極其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新民 護理婦產科學(上) 濟南 山東科技出版社,1987:236
[2] 錢 臨床癥狀監別診斷學 第二版 上海科技出版社,1981:485―486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9-0094-02
婦科手術是治療婦科疾病的一種常規治療手段,多數患者出現腹脹的常見原因為手術中腸管受到激惹使腸蠕動減弱,而使腸腔內積氣過多所致,而腹脹為婦科患者腹部手術后的常見并發癥之一,需在圍手術期護理過程中預防。通常在手術后采取常規護理的患者,術后恢復效果一般,而采取綜合護理模式的患者恢復效果較好[1],我院現針對此類現象對婦科手術后的患者分別采取基礎護理模式及綜合護理模式,對比兩種不同護理模式下患者腹脹的情況,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婦產科在2012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擇期行婦科手術的患者(急診者除外),排除既往有神經精神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患者,均經家庭隨訪,隨訪時間為3個月,無脫落及不良反應的發生。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患者為行子宮平滑肌瘤切除術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滯麻醉的方式進行麻醉,對照組患者為行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采用蛛網膜下腔麻醉,對照組選取的50例患者,年齡36~64歲,平均(48.3±5.4)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為(3.2±1.1)年,文化程度:小學以下8人,初中21人,高中14人,大專及大專以上7人。觀察組選取的50例患者,年齡40~61歲,平均年齡為(46.3±6.2)歲,病程1~6年之間,平均病程(3.7±1.4)年,文化程度:小學以下10人,初中22人,高中9人,大專及大專以上9人。兩組患者在手術種類、麻醉方式、年齡、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模式,包括飲食護理、心理護理、術后恢復護理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模式上采取綜合護理模式,其主要護理過程如下:①根據患者地方飲食習慣,制定個性化的食譜以滿足患者所需的營養。②手術前向患者講解手術方式及步驟并幫助患者解答有關手術相關的問題,增強患者自信心,使患者保持情緒穩定。③術后耐心細致地指導并協助患者下床活動,向患者介紹下床活動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④術后生命體征平穩可對患者行足底熱敷,用溫度適中的熱毛巾將患者雙足包裹,注意毛巾溫度不宜過熱、過涼,每天1~2次至排氣。⑤根據患者不同的需要,可對患者貼心護理,包括空氣加濕、室內播放舒緩音樂等,降低患者的緊張情緒。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方式后的不同時間內排氣的情況及兩組患者的術后腹脹程度,其中包括重度腹脹、中度腹脹、輕度腹脹、無腹脹[2]。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 SPSS 15.0軟件分析,等級資料的差異性檢驗采取秩和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模式下的排氣情況
觀察組患者在術后48~72 h內排氣的人數較對照組高2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模式下的術后腹脹程度
對照組患者無腹脹的人數較觀察組少36.00%,P
3討論
婦科手術常見的并發癥有腹脹、排氣困難、泌尿系感染、傷口感染及裂開等,而術后腹脹和排氣困難是出現在手術后的最常見癥狀,嚴重時可影響患者正常的生理指標,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3]。根據相關資料顯示[4],導致術后腹脹的常見原因包括以下幾點:物對腸管的抑制作用;手術的操作直接刺激腸管及腸系膜可抑制胃腸道的正常功能,使腸管蠕動速度和頻率減弱;術后電解質紊亂等,均可影響到患者的腸道功能而造成腹脹[5]。女性患者對疼痛較敏感,術后緊張呼、吸頻率的增加和術后咽入大量氣體,導致腸黏膜因吸收氣體不暢而使腹脹加重,而行婦科手術的患者往往因懼怕疼痛而減少活動時間,延長恢復進程[6,7]。
研究表明,術后排氣是評估患者身體恢復的重要指標,排氣過晚會造成多種并發癥的發生,其中包括休息狀態欠佳、患者精神緊張、營養失調、傷口延遲愈合等,此類并發癥均可影響手術成功率[8,9]。我院現通過加強原有的基本護理模式,對實驗組患者采取綜合護理模式進行護理,所得臨床效果較顯著,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術后48~72 h內排氣的人數較對照組高。表明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完善護理措施是改善患者排氣不暢的必要手段。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輕度腹脹的人數較觀察組多。且經過圍術期的綜合護理之后,觀察組患者婦科術后發生腹脹的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發生腹脹的概率。此結果表明,在基礎護理模式下的患者易產生輕度腹脹,且更易給患者帶來身心上的痛苦[10-20]。
綜上所述,采用綜合護理模式護理婦科手術后的患者,可使患者腸蠕動恢復時間縮短,幫助患者早期進食,維持體內所需營養,縮短傷口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減輕患者及其家屬的經濟負擔,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敏,呂麗華,徐慶娜,等. 剖宮產術后腹脹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 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0):940 - 41.
[2] 王雪雪. 預防婦科腹部手術后腹脹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24):266-267.
[3] 李華. 婦科腔鏡婦女術后腹脹的手法護理[J]. 中國醫療前沿,2007,2(21):119-120.
[4] 宋春輝,李桂,崔樹星,等. 中藥敷臍療法對經腹術后婦女胃腸功能恢復及T細胞亞群變化的影響[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10(1):5-6.
[5] 梁雪芳,劉春麗. 婦科腹部手術后中醫證候分布規律聚類研究[J]. 陜西中醫,2008,29(3):259-260.
[6] 楊曉暉,楊曉玲,陳梅. 護理干預對婦科腹部手術婦女術后腹脹的效果分析[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0):43-44.
[7] 陳青,鄒芝香. 中藥熱敷包預防婦科腹腔鏡術后腹脹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 中醫藥導報,2011,17(7):99-100.
[8] 李俊艷. 護理干預對婦科腹部手術后腹脹的影響[J]. 中國實用醫藥,2010, 5(18) :184-185.
[9] 楊曉暉,楊曉玲,陳梅. 護理干預對婦科腹部手術患者術后腹脹的效果分析[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 8(10) :43-44.
[10] Knut Magne Augestad, Conor P Delaney, Postoperative ileus:Impact of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enhanced recovery pathways [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0 ,16(17): 2067-2074.
[11] Liao CY, Tasi RS, Ding DC. Gynecological surgery caused vesicovaginal fistula managed by Latzko operation[J]. Taiwan J Obstet Gynecol,2012,51(3):359-362.
[12] Wang B, He KH, Jiang MB, et al. Effect of prophylactic dexamethasone on nausea and vomiting after laparoscopic gynecological operation: meta-analysis[J]. Middle East J Anesthesiol,2011,21(3):397-402.
[13] Feng XM, Li J, Wu Y. Effect of combined electroacupuncture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in gynecological operation evaluated by bispectral index[J]. Zhongguo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2010,30(2):150-152.
[14] Barba E, Quiroga S, Accarino A, et al. Mechanisms of abdominal distension in severe intestinal dysmotility: abdomino-thoracic response to gut retention[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13,25(6):e389-e394.
[15] Brodie KE, Soccorso G, Bekdash B, et al. A 2-year-old with acute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pallor (Discussion and Diagnosis)[J]. Acta Paediatr,2013,102(6):661-662.
[16] Brodie KE, Soccorso G, Bekdash B, et al. A 2-year-old with acute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pallor Case Presentation[J]. Acta Paediatr,2013,102(6):562-563.
[17] Pinto JM, Cheung V, Zheng M, et al. Visual diagnosis: unremitting fever and right-sided abdominal distension in a 7-week-old girl[J]. Pediatr Rev,2012,33(12):e76-e79.
[18] Salgado BS, Monteiro L N, Grandi F, et al. What is your diagnosis? Ascites fluid from a dog with abdominal distension[J]. Vet Clin Pathol,2012,41(4):605-606.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的并發癥,主要是在婦科手術后發生的,發病率在10%~40%之間,病情較輕的患者出現肢體上的行動障礙,影響患者后期的康復,嚴重的將會引發肺栓塞,威脅到患者的生命[1]。因此,對預防婦科手術患者深靜脈血栓的研究很迫切,探討合適的護理手段以盡快解決此類患者的痛苦。對此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做出以下研究,選取本院在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進行婦科手術的患者,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有針對性的護理,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深靜脈血栓形成并況。將所得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現將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進行婦科手術的患者,以此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7~88歲,平均年齡為(542±96)歲。其中,有11例患有卵巢癌,10例子宮內膜癌,8例子宮肌瘤,19例卵巢良性腫瘤。
12 護理對策
121 對照組患者進行婦科手術術前術后常規的護理干預,主要包括術前的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術后的簡單藥物干預和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更全面、細致、有針對性的護理,具體如下。
122 心理護理 在術前與患者進行親切交談,觀察組患者均患有不同類型的腫瘤,患者容易對自己的病癥產生恐慌等消極心理,這不利于患者病情的穩定。因此,在手術前醫護人員應當積極認真的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多與患者進行交流,開導患者的消極心理并給予他們一定安慰和信心,幫助患者全身心放松擁有愉快心情,以保證患者能積極配合治療[2]。
123 早期觀察 所有患者在手術后的10~15 d內,詢問患者下肢是否出現疼痛,觀察皮膚顏色是否變深,只要呈現為青紫色,有淤血,表皮溫度上升到405℃左右,阻礙了下肢血液的正常流動;另外觀察患者是否出現水泡和水腫等情況。觀察患者有沒有出現呼吸急促,心痛,胸悶等肺栓塞癥狀。
124 溫度控制 患者手術后無法自由活動,保持時間太長可能會麻木。護理人員要定期給患者按摩。為維持室內溫度的穩定,本實驗患者均安排在空調室內,室溫在23℃左右。下肢采用濕熱敷,一般控制在39°左右,促進血液循環,來減輕患者的疼痛。持續護理15 d,觀察患者手術處是否疼痛感消失,皮膚是否恢復正常。
125 護理 全麻患者清醒后需改變,可以給患者墊柔軟的枕頭,2~3 h內抬高床頭大約20°,4 h左右抬高至30°~35°之間,5 h以后抬高至45°,此外,協助患者每隔15 h翻身一次,適當做按摩。
126 早期活動 患者手術后半月內鼓勵和提倡患者進行早期鍛煉,主要是屈伸踝關節的運動,2 h可以進行15次左右的踝泵運動,伸縮小腿肌肉,促進下肢靜脈血液的循環流動。
127 穿刺護理 對患者進行穿刺時,不能在手術處穿刺,挑選上肢靜脈的分支進行穿刺,這樣可避免下肢的疼痛,也保證了藥物能進入體內。穿刺力度控制適中,最好是以30°中速穿刺,進針要穩,不能發抖或者撤出,拔出針管后,用酒精棉球輕輕按壓,時間不能太長。對于經常穿刺的患者要選擇不同部位穿刺,以免同一部位腫脹。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經過一系列護理后,護理效果顯著,觀察組出現深靜脈血栓的例數為2例,并發率為833%,主要表現為下肢顏色變化,水腫,有疼痛感,對照組的并發率為375%,兩組患者的并發率有顯著差異。見表1。
3 討論
31 本次研究發現經過一系列護理預防婦科手術后的深靜脈血栓有顯著的效果,大大降低了深靜脈溶栓并發率,沒有出現死亡的案例,說明以上的護理是具有臨床意義的。患者的
康復不僅取決于合適的治療方案,醫護人員的悉心護理也是不可忽視的。從各種角度觀察和護理下肢手術患者能盡量避免深靜脈血栓的發生,因此,預防并發癥是重要的課題[3]。本研究給相關患者如下建議:第一,患者麻醉恢復后,可能患處會比較疼痛,但是要忍住,并堅持肌肉的拉伸運動,或者腿部的抬升運動,或者有護理人員協助運動,每天堅持1 h,可分成幾次完成。第二,雖然空調環境下,室溫很適宜,但不能一直臥床,要定時更換,促進各部位血液循環以免出現痙攣抽筋等癥狀[4]。15 d后最好下床活動,在家人或護理人員的幫助下慢慢行走,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破壞患處的組織。第三,保證水等流動液體的攝入量,既保證體內水分的充足,也可以清通腸胃,以此促進排尿排便的通暢。觀察尿液的顏色,如有異常或出血癥狀,趕緊通知醫生。第四,患病期間不允許吸煙,要保持良好的情緒,積極的心態,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早日恢復健康。
32 術前對患者和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中提及通過早期的活動可以促進血液回流,減少靜脈血栓[5],本院專門制定了一套足踝運動操,具體操作如下:雙腿平分,盡力勾腳尖,使腳尖朝向自己,逐漸讓足與小腿保持平衡,然后向下踩,使小腿肌肉緊張,繃直,然后讓小腿與足成平角,最好保持5°,時間越長越好,重復幾次,以此達到小腿肌肉的持續收縮,保證深靜脈血液的流通。這項足踝運動法效果明顯,在臨床中常常運用。
綜上所述,對婦科手術患者進行早期觀察后,根據不同的反應采用合適的心理護理、病情觀察、穿刺護理、護理、下肢主動和被動活動、早期的活動等各方面的護理,有效預防婦科手術患者的深靜脈血栓的發生,降低了并發率和死亡率,減少了醫患糾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患者的下肢的健康恢復具有重要意義。
參 考 文 獻
[1] 倪維多,劉艷,孫麗. 婦科患者手術后形成深靜脈血栓護理體會.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 3(19): 167168
[2] 劉海濤,孫愛香. 婦科腫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條件分析及護理. 中國實用醫藥,2013(3): 200201
[3] 蔣潔,葛永勤. 護理干預在預防婦科惡性腫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中的應用.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 9(12): 7172
腹腔鏡是近年來廣泛開展的微創手術,已廣泛應用于婦科臨床。但腹腔鏡手術后易出現腹脹,使病人難以盡早進食,影響胃腸功能恢復和切口愈合,重者膈肌上升和運動受限引起呼吸困難,下腔靜脈血液回流受阻,加重切口疼痛和誘發切口裂開[1]。為減少病人痛苦,促進術后胃腸功能早日恢復,我們采用向病人宣教的方法,對100例婦科腹腔鏡手術病人,分別于術后不同時間開始活動干預進行了臨床觀察。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3~9月婦科腹腔鏡擇期手術病人100例,年齡16~56歲,平均年齡34.5歲。其中不孕癥19例,子宮肌瘤35例,卵巢囊腫29例,卵巢畸胎瘤17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兩組病人年齡、受教育程度、手術種類、麻醉方式、手術時間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按照傳統方法進行術后常規護理;實驗組在術后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由專業護士制定詳細的早期活動計劃和方法,對病人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分別觀察記錄兩組病人術后活動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及腹脹情況。
1.3護理干預 實驗組病人術后(全麻清醒)回病房,由專業護士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腹腔鏡手術后易發生腹脹的原因,讓病人及家屬了解早期活動的重要性,督促指導病人進行有效的術后早期活動,至排氣、腹脹解除為止。①呼吸運動:指導做深、慢胸式呼吸。②四肢運動:未輸液的手進行握拳;上肢的伸屈,旋轉運動;下肢的伸屈、外展、內翻運動。③盡早下床活動:活動順序為床上坐起—床邊站立—扶床行走—室內行走—室外活動,以后逐步增加活動量。對照組按術后護理常規,于術后24h~48h拔除留置導尿管、更改護理級別后,逐漸進行下床活動。
1.4腹脹評定標準 ①無腹脹:術后在排氣前,病人無腹脹感;②輕微腹脹:術后在排氣前,主訴輕微腹脹感,可感到腹腔內轉氣,但切口無脹痛感;③中度腹脹:病人腹部稍膨隆,訴切口脹痛,但能忍受;④重度腹脹:病人腹部膨隆,傷口脹痛明顯,煩躁不安,陣陣,甚至出現呼吸困難等癥狀[2]。
1.5統計學方法 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2.1實驗組病人活動時間為術后12h以內,對照組病人活動時間為術后24h以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實驗組病人首次排氣時間為(28±12)h,對照組病人首次排氣時間為(42±12)h,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實驗組病人腹脹發生率為52.0%,對照組病人腹脹發生率為82.0%,實驗組術后腹脹發生率低于對照組(x2=5.09,P
3 討論
3.1腹脹是腹腔鏡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采取早期活動干預措施,促使腸蠕動功能盡快恢復,促進排氣,可有效預防和減輕術后腹脹癥狀。
3.2婦科腹腔鏡手術病人大部分胃腸功能正常,手術不觸及腸管,但由于手術前進行的腸道準備、腹腔鏡術中所使用的CO2氣體及藥物麻醉作用,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術后胃腸道功能從抑制到恢復需要一段時間。術后6~8h麻醉作用消失后,胃腸蠕動功能會逐漸恢復,一般在術后48~72小時整個腸道蠕動恢復正常,開始排氣或排便。若手術后數天不能自主排氣則會引起腹脹,導致病人腹痛腹脹不適,甚至呼吸困難等,不利于病人康復。縮短首次排氣時間,盡早恢復腸蠕動,是促進病人術后康復的重要環節。術后進行早期活動鍛煉,隨著氣血的運行,促進了全身血液循環,使腸運加快,促進排氣、排便,減輕腹脹。早期下床活動,因的變化可反射性引起腸道蠕動,有利于胃腸功能的恢復,加快腸內容物排出,減輕腹脹。
3.3本組結果表明,婦科腹腔鏡手術后病人在無活動禁忌癥的情況下,活動越早排氣越快。我們在對病人進行系統化護理中要重視對病人早期活動的宣教,督促和指導病人做早期有效的術后活動,以減輕病人腹脹的痛苦,減少各種并發癥發生,促進身體康復。在進行下床活動時先要評估病人身體情況,以免由于身體虛弱或改變,發生摔倒或暈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