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25 14:52:5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視覺傳達設計的意義及價值,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 J0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05-0057-01
一、視覺文化語境與審美嬗變
人類進入信息社會以來,由于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圖像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日常生活資源,一種近乎狂熱的圖像崇拜成為新人類的生活方式。正像美國哈佛大學丹尼爾?貝爾教授在他的《資本主義文化矛盾》一書中指出的那樣:“當代文化正逐漸成為視覺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一般來說,無論何種文化形態都蘊藏著某種審美意義與價值,而文化形態的變化又必然導致審美文化的嬗變。視覺文化對當代審美文化的嬗變同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視覺文化培養了大眾敏銳的視覺鑒賞能力,為審美進入大眾生活創造了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填平了大眾與精英之間的鴻溝,模糊了雅俗之間的界限。另一方面,由于在視覺文化中,審美范圍的無限擴展,審美大眾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審美泛化、引誘人們失去自我的盲從。在高度緊張忙碌的現代商業社會中,大眾已經習慣于在視像信息傳播的洪流中不加思索地被動接受、隨波逐流。而視覺文化或形象文化則消除了主體與對象之間原本應有的心理距離,主體直接進入對象,一目了然、一覽無余,理性主義的原則在這里都失效了。
在以形象為中心的當代視覺文化語境中,視覺形象、視覺符號的生產、流通和消費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視覺形象、視覺符號的創造則主要通過藝術設計中的視覺傳達設計來實現。視覺傳達設計是指利用視覺符號來傳遞各種信息的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的直接功能主要是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向社會信息,向受眾傳播信息。
在視覺傳達語言中,圖形語言是最具表達力的,一幅優秀的設計作品,可以讓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域的人們跨越地域的限制、突破語言的障礙、超越文化的差異,順利實現信息的有效溝通并共享其藝術魅力;色彩也是極富感染力的語言,由于人的心理會對色彩產生不同的聯想,色彩能影響到人的情緒,因此,色彩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合理應用與巧妙搭配,可以給作品增添更豐富的藝術語言,使其更快、更好地達到視覺傳達的最終目標;然而,最為重要的是其文化創意,文化可以給予設計作品內涵、表達先進的設計理念和藝術主張,而創意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形態,是視覺傳達設計的精髓與核心。
為了最大程度地影響受眾,當代視覺傳達設計集科學、藝術、文化于一身。設計師們更多地關注讓設計成為一種能夠融合多種學科的載體,使視像作品由以往形態上的平面化、靜態化、單一化逐漸向立體化、動態化、綜合化方向轉變。
三、視覺傳達設計的價值審視
由于視覺傳達這種以媒介作為載體的傳播方式所具有的傳播對象的社會廣泛性、巨大的傳播效果和對受眾的普遍影響,使得我們在研究視覺傳達設計時不能僅僅停留在視覺文化技術層面上,而應該進一步深入研究視覺文化的深層內涵,這對于設計者本身和社會和諧都有無可言喻的意義。
從這個意義上說,作為視覺傳達設計者,不僅要有杰出的藝術才能還要有正確的設計價值觀和對社會無私奉獻的精神。然而,現在有許多藝術工作者喜愛標榜“為藝術而藝術”,他們主張在藝術創作中保持“價值中立”的原則。真正的設計師不僅應該從藝術上關心作品本身的完美性,從技術上關心作品的傳播效果,更應該從內容上、人文價值上關心作品對人們心靈的凈化、提升作用和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
當我們審視當代視覺傳達設計時,其實不難發現,它雖然要運用許多技術方法和手段,具有相當復雜的科學和技術的背景,但從本質上來說,它是一門以技術科學為基礎,卻具有深厚的價值論背景的人文學科。那么企圖擺脫“價值觀”的支配而自詡為“價值中立”的純粹藝術,就顯得忸怩作態了。一個思想健全的視覺傳達設計師,只有首先知道自己“應當”“做什么 ”“應當”“如何去做”才有可能設計出為社會所認可的杰出視覺形象,也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為社會所尊敬的真正的藝術家。
四、結語
一、視覺傳達的文化內涵
視覺傳達是以某種目的為前提,通過可視的視覺符號或藝術形式傳達某種特定的信息,并且能夠對被傳達對象產生影響的過程。視覺傳達的價值是利用特定的視覺符號傳遞信息,設計師既是信息的傳遞者,也是信息的倡導者,使人們獲取信息,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著人們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設計是人類改造生活和創造生活的活動,對人類的衣食住行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設計,人們的生活變得卓越、優雅,改善著人類的一切活動。設計追求實用性、美觀性及經濟性,設計也要合理利用資源,達到設計為生活、社會盡善盡美的服務的目的。由于設計在人類的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設計本質上與現實生活又具有非常復雜的關系,導致視覺傳達設計具有復雜性和多元性、古典而現代、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1.復雜性和多元化
視覺傳達從本質上屬于生理交流的現象。這種現象是老百姓從日常的現實生活中經過各種復雜的因素影響最終形成的一種具有共同集體特征的現實文化。視覺傳達的形成就是由于民族地區的生活、勞作等內容不斷地重復,不斷地人為歸納,最終形成一整套價值觀體系。因此它的存在體現了復雜性和多樣性。視覺傳達是從生活中提煉出的抽象概念,但是又屬于活生生的現實生活。它既是一種現象,又是一種本質。總的來說,視覺傳達主要分為精神類和物質類兩種。精神類有民間小曲小調的舞臺表演、美術工藝品的形象設計等;物質類有飲食、生產、建筑等。但是通常這兩種文化都呈現出相互融合的一面。比如扭秧歌,它既是精神類也是物質類,而且具有高度的統一性。我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民族生活呈現出區域性、地域性、聚居雜居的特點。總的來說,這種特點都是以農耕文化為基礎,然后根據階級、民族成分、區域成分等因素展現出多樣的特點。進入現代以來,隨著現代多元文化的發展,視覺傳達也開始有了改變。隨著科技時代的發展,視覺傳達更加呈現出多元性的特質,再加上各種高科技技術的發展,對于視覺傳達的整理和劃分更加難以進行,這種關系也愈發復雜。
2.古典而現代
視覺傳達是社會生產方式的主要基礎,也是最為基礎的文化。進入現代以來,我國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現代文化層出不窮,但是視覺傳達依然具有不可撼動的作用。它幾乎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就對教學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視覺傳達成為社會日益討論的話題之一,它可以為社會發展帶來最直接、最有效的思路和靈感。的確,只有視覺傳達才能真正作為社會文化發展和創新的核心源泉。在我國傳統的視覺傳達文化中,講究隱晦地傳達。這和民間的有很大關系。我們知道原始宗教講究萬物皆有靈,這對于古代的勞動人民而言,極具誘惑性。由于人們長期受這種觀念影響,在許多勞動、生活中,充滿了隱晦的色彩,比如過鬼節、燒紙等,這種敬神敬鬼的思想仍然存在。另一面,這恰恰反映了視覺傳達中的實際一面。過去孔子說,鬼神可以敬而遠之,就是強調鬼神不要得罪它就可以了,現實生活才是最重要的。這種思想影響了人們的心靈,因此我們在視覺傳達中,能夠看出這種實際性。總之視覺傳達的實際性體現了生產、生活、娛樂等各個方面,滿足了人們的現實需求。
3.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在信息化環境中,視覺傳達作為最直接有效的符號名片,把一個信息的內容元素進行了有效的歸納整理,形成了傳達內容的具體源泉,比如在具體的形象設計中,這些符號名片填充了某種形象的框架,讓其變得豐滿有肉,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二、視覺傳達教學改革的主要問題
視覺傳達教學目前存在諸多問題,最為重要的是理論與實踐脫軌,也就是教學實際效果不明晰。很多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定位不準確,導致培養的人才不能和現實接洽,使得很多學校的畢業生畢業就面臨失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也使傳統的教學理念受到沖擊,是視覺傳達專業在教學改革中應重視的問題。
1.教學實際效果不明晰
實際效果是指教學在實踐中的社會效果,它偏向于視覺傳達的正確導向的效果。目前來看,對于視覺傳達教學的實效性現狀不容樂觀,主要問題在于實效性不足。毋庸置疑的是,視覺傳達教學對于社會的正能量很大,視覺傳達教學對于互聯網文化的繁榮、社會公眾整體素質的提高具有積極的意義和價值。但是就我們所搜集的資料來看,目前關于視覺傳達教學的成效甚微,比如在過度商業炒作、信息欺騙等方面很難甄別和管理,有關部門也很難對其進行有效治理。首先,在制訂視覺傳達的問題的制度上面,缺乏有效的治理制度和管制約束,對于視覺傳達教學的導向性的界定和管理,也是眾說紛紜,難以統一。其次,在治理的有限手段中,很難跟得上視覺傳達教學發展的速度,因此對于視覺傳達教學的治理往往捉襟見肘,鞭長莫及。比如過度的商業炒作和包裝是否值得推崇,這本身是一個深刻的人性問題。它的實效究竟如何,值得探討。
2.教學理念難以統一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物質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物質決定意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豐富的物質形態讓人們的精神思想也發生了巨變。隨著互聯網科技的廣泛應用,虛擬技術、高科技技術的普及,我國公眾的文化理念和觀念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這極大地沖擊了人們的傳統思想觀念。“物質主義、唯美主義、精致主義、個性主義、自由主義”等觀念比比皆是,深刻地影響了當前社會的文化價值觀念,尤其在視覺傳達教學領域,也不同程度地夾雜了這些觀念。眾所周知,視覺傳達教學屬于藝術教學領域的一門學科,它早在互聯網媒體成為常態之前就被廣泛地研究,只不過研究的理念有所不同。傳統的視覺傳達是在美術館、會所等地方進行傳播,這種傳播受到了時空等條件的限制,無論是寬度還是深度都不能滿足當前人們的需求。或者說,傳統的視覺傳達教學具有限定性和不對稱性,傳播者和被傳播者在傳播信息的層面上不具有公平性。互聯網媒體變革后,為視覺傳達教學提供了新的場所,它不再受時空的限制,或者說限制的幅度大為縮短,這也為雙方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更加公平對稱的機會。這是客觀條件所導致的。主觀來看,互聯網文化對當代人群的文化觀念和價值體系影響頗深,人們所追求的美學價值和審美層次多種多樣,這也一定程度促進了視覺傳達教學的主體多元化態勢。
三、視覺傳達教學在信息化環境下的實踐
視覺傳達充滿了強烈的視覺符號和視覺元素。這些符號和元素是我們視覺傳達教學的主要切入口,也是本文寫作的重點所在。通過分析視覺符號,可對以后視覺形象的傳達設計提供支點作用,現分析如下。由于本文篇幅有限,能夠代表通常意義上的視覺傳達視覺符號又過于龐大,因此經過整理,按照三大類籠統敘述。
1.寓意型視覺傳達
這類視覺符號具有寓意的功能,它的出現通常具有一種形象性特點,如東北地區的熊、梅花鹿等。尤其是梅花鹿,它的全身都是寶貝,古代名人李時珍就把這種動物的鹿茸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藥物寫入了《本草綱目》里面。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梅花鹿當作教學內容的設計之一,通過在歷史的發展過程里面發掘人們對于梅花鹿具有的一種特殊感情和寓意認知,進一步讓學生明白視覺傳達的內涵。教師可以拿東豐制藥集團舉例,讓學生看到他們的一些藥品的圖案被設計成了鹿,進一步讓學生明白這種寓意本身就代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希望,同時也可以穩定人們的情緒,對生活樹立美好的信念。另外,鹿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祿”,這兩個字是同音的,因此有時候鹿也代表功名利祿。這就是寓意的效果。學生通過這種學習,更直接更快速地明白視覺傳達的真正內涵。
2.精神象征型視覺傳達
視覺傳達教學的創新必須要結合人們的時代精神的轉向,不同的精神視覺符號在信息化環境下有著不同的表達內涵。東北地區最具有精神含義的民俗視覺符號恐怕就是歲寒三友。關于歲寒三友的典故不勝枚舉,簡直就是家喻戶曉。在古代眾多文人的渲染下,歲寒三友早已成為精神類的象征。它們用來象征人類的精神品格,人類以此為榜樣鞭策自己。東北的歲寒三友和哈爾濱的冰燈節一樣,為世人所知,幾乎成為了城市的名片,并且可以體現出東北地區的文化特色。教師通過這方面的引導,可以提升學生對視覺傳達的更高層次的理解。
3.直觀型視覺傳達
在教學改革中,要利用好直觀型視覺傳達方式。直觀型視覺符號大多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視覺符號,其類型很多,比如大秧歌、二人轉、農家飯等。通常可以在視覺圖案當中直觀地表現出來并為人所懂。農家樂就是典型的直觀型視覺符號,通過視覺的描述,幾只雞、一個籬笆扎的院子、一口大鍋、簡單的幾個符號,就可以讓人浮想聯翩。這就是直觀型視覺符號的優勢。相比前面兩種類型,直觀型視覺符號更加適合于視覺傳達教學。教學中的創新,并不是否定傳統的直觀型視覺元素,而是將老話題弄出新花樣。在進行視覺傳達教學時,我們應該傳承和弘揚民族藝術文化,挖掘現代大信息環境最具價值的文化體系。重點將具有互聯網氣息的藝術類題材選入視覺設計的范圍中,將具有代表性的色彩、圖案、人物的藝術形象納入平面設計中,讓互聯網環境下的視覺設計具有更高的藝術與推廣價值。比如東豐縣就把農民畫作為東豐縣品牌形象設計發展的源泉,開展地區農民畫文化展、主題文化周等活動。視覺設計和平面設計從本質上屬于藝術手段。在視覺傳達教學中,通過藝術手段的結合可以很好地創新視覺傳達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理念非常現代,符合現代潮流,它面對的人群不同,更加具有朝氣和時尚感,對學生具有吸引力。
中圖分類號:C9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0)21-0117-01
苗族是我國西南人口較多、分布地域寬廣的少數民族之一。苗族人民在不斷適應環境的過程中,經過反復的篩選和積淀,創造了多元而豐富的文化。
苗族原生態節日文化便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
原生態節日是指人類在歷史上創造并傳承至今的,未經外來文化(特別是官方和學界)刻意改變過的傳統節日。
在現代藝術設計領域中,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設計的民族性問題,對少數民族傳統符號歷史意義與創新應用等問題的研究也在不斷增多。事實上,中國眾多的少數民族,包括古老的苗族,所形成的豐富的視覺符號,絕大多數同該民族原生態的節日慶典有關。例如,節日中雍容、華貴、講究的節日盛裝;盛裝上的各色紋飾;用以祭神祭祖的食物;具有特殊意義的器皿;源于娛神的戲劇、歌舞及各種民俗表演等。
一、苗族原生態節日文化原生視覺表現
(一)圖形表現
人是使用圖形符號表達意義的動物,苗族人民尤喜愛使用象征型的審美圖形來表達節日文化的原始意義。在這些象征型圖形中,有的是為了表達自己的,為了獲得神靈的庇佑。如苗族盛大祭祖節日“鼓藏節”的禮服百鳥衣,用象征祖神的圖騰符號楓葉紋和鳥紋裝飾,整體呈現錦雞狀,穿有這種禮服的使者,被認為可以獲得與神圣世界中的祖神溝通對話的能力。
有的圖形則是對歷史故事的視覺化記憶。譬如在苗族“花山節”上,苗族婦女頭戴象征苗族皇帝皇冠的銀飾,身穿象征苗族皇帝大印的錦衣,外加一種名為“遷徙裙”的裙裝,這些均是對九黎部落歷史的圖形象征。
(二)器物表現
在苗族原生態節慶中,伴隨著原始思維的推動,以及實際活動的需要,形成了大量而豐富的視覺化器物表現形式。
在這些慶典祭祀專用器物中,有的從苗族祖起之時,便富含了自己獨特的信仰含義。如銅鼓,在苗族人民的宇宙觀、生命觀中認為,銅鼓是象征祖宗安息的地方。
而另一些器物可能在節日形成之初具有實際的作用及功能,而當儀式隨著時間的流逝凝固為民族節日時,這些器物形象便自然轉變成獨具象征性與紀念性的符號。譬如苗族“花山節”中的花桿,以前是為了方便散居各方的人民明確團聚地點,而今人們則是圍著花桿載歌載舞,以表達懷念、慶賀之情。
(三)色彩表現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色彩觀,在西南少數民族色彩體系中,由于傳統的農耕經濟的影響,多為時空色彩觀,其特點是以東方主青色、西方主白色、南方主赤色、北方主黑色、中央主黃色的空間色彩組合及春青色、夏紅色、長夏黃色、秋白色、冬黑色的時間色彩組合為主。在“姊妹飯節”中一個獨具特色的食品――姊妹飯,分別由黃、青、紅、黑、白染制成的五色糯米飯便充分體現了這樣的色彩觀。
另外,作為以母系為社會主要支柱的苗族,與他族色彩觀最大的不同在于苗族婦女對于色彩意象性的運用。譬如苗族節日盛裝上的織繡中,為了突出喜慶,畫面通常以紅色為主,無論是飛禽走獸、樹木花草都可以用紅色描繪。
二、苗族原生態節日文化衍生視覺表現
(一)平面視覺中的表現及應用
苗族原生態節日文化在平面視覺中的表現形式主要分為三類:即當地農民藝術家的農民畫、民間美術家的壁畫陶藝創作以及影像工作者的民俗攝影作品。
其中,農民畫的創作者多是直接來自于當地的苗族婦女,她們將自己對本民族原生態節日的信仰,結合自身從小到大在苗族刺繡、挑花、剪紙中培養出來的圖形色彩審美觀念,借助手中的畫筆直接描繪出來,從而形成一種獨具審美意味的嶄新視覺表現形式。
而設計工作者參與較多的,則在民間美術家及影像工作者中。民間美術家有的確實來自于傳統工藝間,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接受過正規的藝術設計教育。他們多是靠自己對于苗族原生態文化深入而細膩的考察認知,加上自我的主觀意象性來創作作品。他們的作品往往在滿足藝術性的同時,也充分兼顧了商業性。
影像工作者的民俗攝影作品,被廣泛的運用在民俗專題報道中,因為其要求嚴格遵循事物的真實性,所以多是對苗族原生態節日文化直接的視覺再現,但由于攝影藝術直觀、真實、生動的獨特魅力,往往能產生新的審美及藝術價值。
(二)歌舞戲劇中的表現及應用
剪輯,體現出一種視覺交錯的速度美感,在融入了攝錄及編輯者獨特的視覺角度之后,畫面通常更多的呈現出強烈的歷史感與使命感,如貴州旅游宣傳片《多彩貴州》。
三、原生態節日文化與視覺傳達設計的結合
中國擁有豐富的少數民族原生態節日文化,這些文化又孕育出多彩的視覺表現形式,如何有效的運用這些資源,在保護與傳承民族文化的同時,將之更好的應用結合在設計領域,從而使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審美價值,使中國的設計更具民族特色,是每一個中國設計人員都應該努力鉆研與探索的方向。
通過對苗族原生態節日文化視覺表現的探索與研究,在少數民族原生態節日文化與視覺傳達設計結合上,我認為首先一個族群文化的視覺設計應建立在對于這個民族內部信仰崇拜等核心價值觀的深入了解之上。其次,在運用視覺傳達設計方法表現少數民族信仰崇拜等文化時,要善于將抽象的精神意念轉化成視覺形式,在紛雜的外在視覺表現中抽取最合適的元素傳達主題,具體可以通過該民族的圖騰、族標等視覺元素進行改造,也可以選用能表達主旨意義的視覺符號以表示。
此外,在充分運用民族民間工藝技術的同時,還需要努力創造有自己特色的新的表現形式與之相結合,在繼承前人審美意念的同時進行自我發展,而不是單純的復制挪用。而那些源于民間的原生視覺表現形式,我們可以保留其中一些較有特色與識別性的部分,替換剩余部分來表達新的涵義與思想,使之煥發新的意寓。
最后,少數民族原生態節日文化視覺表現中經常運用單純卻極有張力的色彩搭配,將這些具有強烈對比與不協調感的配色方法進行提煉,再運用于現代視覺傳達設計領域,將會有效的形成具有鮮明地域氛圍的設計新風格。
四、結語
在這樣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外部世界變得越來越相似,民族在淡化,地區文化也在淡化。然而,任何民族的傳統文化,其本身并不能自然地轉變成緊跟時代步伐的新的藝術形式。所以,用現代人的眼光和觀念解構少數民族原生態文化資源,轉化成新的思想和表現形式,運用新的技術進行新的嘗試與創造,才能對一個民族文化身份進行確認,并在多元文化中顯現他們獨特的自我價值。
中圖分類號:TB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17-0061-01
一、藝術設計與方法
藝術設計與方法,是設計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設計方法論是設計方法的深層次的研究。從某種意義上講,設計方法是單獨的、經驗的、初級的方法。而設計方法論是群體的、理論的、高級的方法,是在方法基礎上的提升。
手工業時代,以師傅帶徒弟的經驗傳授,沿襲著言傳身教的古老方法,使設計方法的形成具有強烈的經驗主義色彩和偶發性實驗的特征,對于設計方法的研究往往由于傳承的突發性中斷和行業、門類的認為阻隔而顯得支離破碎且封閉局限。
進入工業化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設計方法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契機和手段,為現代設計的研究和推廣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對于設計方法,我們應該認識這樣一個原則:科學的設計方法與創造性思維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創造性思維方式,是創造思維最主要、基本和典型的方式。各種各樣的創造思維方法是建設性思維規律在創造思維形成過程中的不同條件下的具體表現。每個創造性思維都是自成體系的,但他們的本質屬性是一致的,其區別主要是不同創造思維方法各自的可行性不同。實踐創造思維方法的應用,實際上是加強創造思維結果的可行性。
二、視覺傳達設計創新思維
視覺傳達設計包括“符號”與“傳達”兩個基礎概念。就“符號”而言,他是實現信息保存和紀錄的工具,同是表達思想情感的物質手段。今天的傳達設計不僅注重視覺方面,還加入了聲音、感覺等要素,但總的來說,設計師就是信息的發送者,而傳達對象則是信息的接受者。
視覺傳達設計的主要目的是信息傳送,有別于直接使用功能為主的產品設計和環境設計。它是依靠視覺符號進行傳達,不同于憑借語言進行的抽象概念的傳達。視覺傳達設計的過程,是設計者將觀念和思維轉變為視覺符號的進程,而對接收者來說,則是一個反向的過程。隨著現代傳媒技術的迅速發展,視覺傳達設計也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傳達媒體有印刷、影視向多媒體領域發展;視覺符號形式由平面為主擴大到三維和四維形式;傳達方式從單向信息傳達向交互式信息傳達發展”。在未來的高級的信息社會,視覺傳達設計將有巨大的進步,發揮無限的作用。
視覺傳達設計是用形態和色彩將具有某種意義的內容表達出來的造型活動,它要依靠圖形、文字、符號等媒介來表現。由上可知,視覺傳達這種憑借視覺性符號進行的傳達,是相對靠語言進行抽象概念傳達而言的,其本質是感性的形象表達。無論科技如何進步,視覺傳達設計師的首要任務仍將是創造嶄新的“視覺形象”,這種突破平庸的與眾不同的“新形象”可以是內容上的,也可以是形式上的。創造一切沒有獨創性和新意的設計作品是很難引人注目的,而設計作品如果沒有人關注,則很難在紛繁復雜的視覺信息沖擊中被突顯出來,達到傳達的目標。所以設計只要沒有遠離對信息的訴求,創新性會極具價值。
其次,在此平面設計作品中色彩通常也是傳達語義的一種重要的要素,就觀看效果而言,其傳達甚至更優于圖形和文字的傳達。色彩作為一種部分符號所能引起的意味極大地加強和擴展了整個設計語義的取向和構成。作為平面的設計語言主要構成之一,它豐富的語義內涵和外延通常表現在不同的層面上,即視覺大于美的印象,通過顏色刺激情感和審美。在圖形和文字符號的引導下,機體總會通過聯想、擬喻、象征等各種方式,自覺不自覺地隨著色彩的變化而引起情感的波動。只要有明亮的顏色,眼睛就會被吸引住。
圖形語義的形成源自人類對現實世界的不斷認識和體驗,是對客觀世界物象和意義的直觀感受與理解,包含著人類認知與體驗上豐富深厚的信息內涵,具有重要的語言和文化意義,擁有巨大的應用與研究價值。把圖形通過形態、色彩、肌理等傳達信息,具有符號性和語義性雙重內涵。 符號性擔負著指示及識別功能,主要是通過形象的部分或全部視覺信息直接指涉,將信息告訴觀者,比如windows界面中的圖標,用活頁夾來代替成組的文件,用垃圾桶來代替裝刪除的文件;曲線體現優美,直線更多剛直,圓形圓滿、完整,而不同粗細、巧拙的線條又表現出性格、氣質完全不同的樣貌。再比如,紅色在不同的視覺環境里會形成熱烈的、激情的、愛的、暴力的等等不同語義變化,這種變化成為設計作品重要的表情和信息導向;而相同形態放置畫面中不同位置也會因畫面力場分布的差異呈現墜落的不安的或上升的飛揚的不同感覺狀態。這些因“形式”差別而造成的微妙語義變化和感受波動,其實這恰是圖形符號一種獨特的語言價值。
對于圖形意義的產生還要借助于精神領域的活動、恰當的表現形式和觀者的解讀,這決定了圖形語言的多義。如:在圖形創意過程中,“隱喻”是重要的設計手法,文化內涵、意象、心理感覺、價值取向等更需要通過隱喻來表達。我們根據主題所要表達的內涵,積極主動去理解、認識和把握人們所熟知的普通形象或故事的本質特征,并通過一定的構成原理和表現形式對圖形元素進行構建,以此作為圖形創造聯想的契機,并依賴“隱喻”將深層次的意念凝練成富有個性和藝術美感的形態,以便讓大家明確而輕松地接受和理解信息。
圖形形態與其語義是相互依存、辯證統一的關系。在設計創作和解讀中,如果我們過于陷入純粹形式的分析和關注,就可能導致削弱或消解作品語義深刻的人文內涵,割裂時間和歷史,割裂社會聯系和作品環境,忽視符號作為人類文化積淀的豐富信息和內涵。如果把形式混同于語義,因強調形式而弱化內涵,就容易造成我們的藝術教育忽視人文修養和綜合素質的培育,造成視覺傳播設計中文化和溝通的核心評價標準長期得不到正視和反思,導致漠視受眾環境,曲解視覺信息語言和意義
一、引言
中華民族有著燦爛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廣大炎黃子孫用自己的聰明智慧和勤勞的雙手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作為我國歷史文化的智慧結晶,傳統文化符號已經逐漸演變成為能夠充分反映我國文化特質風貌的重要標志。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傳承性,而視覺傳達設計則是建立在文化基礎上的平面藝術形式。對傳統文化的審美追求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現代視覺傳達設計的理念,與此同時,現代的視覺傳達設計理念也能對傳統文化審美產生影響。如何能夠更好地將傳統文化符號應用并融入現代視覺傳達設計,在豐富作品內涵的同時,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發揮傳統文化強大的文化整合力是極具研究價值的課題。為此,本文將以傳統文化符號在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具體的應用價值與策略為研究對象,以期能給視覺傳達設計者一些借鑒和啟發。
二、傳統文化符號與現代視覺傳達設計
(一)傳統文化符號
通常來講,凡是能夠反映地域風貌、展現地區傳統文化特征的符號均可以被稱之為傳統文化符號。傳統文化符號是傳統文化的載體,一方面具有傳統文化的特征,另一方面還可以展現獨特的地域特色。目前,從來源上,傳統文化符號可以大體分為兩大體系,即以人與天地為基礎的自然之符號和人為化的人造之符號;從題材上,傳統文化符號則可以被劃分為人物、動物、植物、圖騰、宗教符號等類別。中國傳統文化符號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瑰寶,是中華人民在生產勞動與改造世界實踐中產生的智慧結晶和文化精華。
(二)現代視覺傳達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是指通過圖形、文字等視覺形象向接受者傳達某種信息的平面藝術設計形式。在這一過程中設計師是信息的發送者,傳達對象是信息的接收者。視覺傳達設計所覆蓋的范圍十分廣泛,包括廣告設計、包裝設計、企業形象設計、標志設計等。作為一種創造性活動,視覺傳達設計具有審美性特征;由于其在商業領域的廣泛應用,視覺傳達設計又兼具經濟性特征;當前,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視覺傳達設計又具有個性化與民族化特征。
(三)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對現代視覺傳達設計的影響
包含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現代視覺傳達設計是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橋梁。傳統文化符號是傳統文化的精華。在現代設計中巧妙融入傳統文化符號,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國魅力與特色,才能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認識中國;中國傳統文化也是現代視覺傳達設計成長發展的土壤。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尤其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只有根植于傳統文化的土壤,向世界呈現自己獨特的文化視角,現代視覺傳達設計才能具有成長發展的動力。因此,只有深入研究傳統文化及其背后所隱藏的深厚意蘊,并著力探究傳統文化符號與現代視覺傳達設計的融合點,才能創造出獨具生命力的現代視覺傳達設計。
三、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在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
(一)傳統吉祥圖案在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
具有民族特色與鮮明地域特征的中國傳統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經過不斷的沉積與凝練逐步形成各種具有典型文化內涵的圖形與紋飾。這其中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各種吉祥圖案。這些吉祥圖案最早起源于部落圖騰,處于惡劣環境中的人們在面對各種災難和疾病的威脅時,便將對于平安幸福的渴望和向往寄托于圖騰之上。當深入人心的傳統吉祥圖案與現代視覺傳達設計發生碰撞之時,奇妙的化學反應就此產生。例如,在傳統文化中,牡丹是富貴、繁榮的象征;紅色和祥云具有喜慶、吉祥之意;蓮花代表“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之氣;竹則具有“凌驚風,茂寒鄉,籍堅冰,負雪霜”的尊嚴與不屈風骨;龍是炎黃子孫的象征;月圓是團圓的象征……在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根據設計主題,充分借鑒傳統吉祥圖案,并在原有基礎上加以改造和創新,可以極大提升作品的意蘊及內涵。
(二)書法、篆刻藝術在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
篆刻與書法是中國所獨有的藝術門類,成為最具標志性的民族符號,具有十分深刻的歷史內涵和藝術價值。印代表權利,更是責任的象征,既是鄭重的約定,更是對誠信的承諾。書法則以其獨具動感與力量的線條和筆墨,向世人傳達深遠的意境。當他們被應用到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時,極大地豐富了視覺傳達設計的視覺語言,傳遞著中國古老藝術的魅力。2008年北京舉辦了舉世矚目的奧運會,在會標“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中,書法與篆刻兩種古老藝術得到了極致的發揮。其中,印章作為標志的主體圖案,寓意著有數千年誠信傳統的華夏古國對于世界的莊嚴承諾;字體則選擇了書法這一藝術形式,將“京”字變化成為舞動的人形,瀟灑飄逸,充滿著張力;色彩上選擇了極具喜慶吉祥意味的中國紅,并且這也是國旗的顏色。這一設計集漢字、篆刻、書法于一體傳遞著深刻而厚重的東方文化底蘊,彰顯著中國精神、中國氣派和中國神韻。
(三)中國瓷器藝術在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
瓷器是中國古代人民的偉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杰出貢獻。其優美的器形和精湛的技藝體現中國古人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偉大成就以及對美的不懈追求。中國瓷器,從隋唐時期便開始向外域流傳,宋、元、明、清各代,瓷器都作為重要商品走向世界,為中國贏得了“瓷國”的美譽,完美地體現了中國文化的面貌。當傳統的陶瓷藝術與現代視覺傳達設計融合時,極致的美便就此產生。同樣是在北京奧運會上,頒獎禮服設計的靈感來源于中國陶瓷藝術中最為經典和最具代表性的青花瓷。青花造型淡雅但色彩強烈,極具民族風情和東方意蘊,青花瓷禮服極好地體現了東方女性的柔美身姿和淡雅氣質,為中國贏得了世界的贊譽和掌聲。
(四)中國傳統色彩在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
色彩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國家文明的重要表現。在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探究傳統色彩符號的應用與融合,一方面可以橄執的視覺傳達設計增加表現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傳統色彩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中國古人對色彩的解讀帶有極強的人文主義特征。古人用陰陽五行來解釋萬事萬物,其中的青、赤、白、黑、黃所構成的五方正色則成為吉祥的象征,是傳統藝術用色的基本準則和華夏審美的最高標準。五色同時與圖騰化神o相合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中央黃色,與人格化神o相合即東方青帝、西方白帝、南方赤帝、北方玄帝、中央黃帝,具有極強的象征意義和民族特征。中國國旗和國徽的設計在色彩上就采用了傳統的大紅色和金黃色,并合理相間,互為襯托,完美地表現出中國瑰麗的色彩和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特征,成為傳統色彩在視覺傳達設計應用中的典范。
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視覺傳達設計無時無刻不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將傳統文化合理地融入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能夠帶來創新的理念和靈感。但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這一融合并不是簡單的重復、照搬,而是創造性的改造和借鑒,其本質還應是以設計為主體。同時,還應對傳統文化符號的象征意義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考慮,才能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同時將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與世界性的視覺設計語言相融合,共同引導現代設計藝術的潮流,中國的現代視覺傳達設計藝術才能以新的姿態和文化意義在國際設計舞臺上彰顯中國風采。
產品符號可以理解為一個物質形式或產品的外在表述特征,依據特定的原則而構成,其表現主要指能對人們產生刺激的視覺、觸覺直至聽覺形象,是由產品的形態、結構、色彩、肌理、裝飾、界面、聲音甚至是情境等要素構成的。可以是靜態,也可以是動態,是一種存在的特種和認知的表達面。
2.產品符號的意義
每個符號都有代表的心理表象和特定意義,也就是指表現出來的內容及其在符號系統中的作用。產品符號意義一般可以認為是人們對產品實體的理解內容,是人們接受上述刺激后形成的心理概念及印象,即產品的語意(價值)。對它的把握,可以是直覺的,也可以是經驗或思考的結果,可引起共鳴、情感的激發或行為的反應。
3.產品符號的解釋
包括產品符號的制造者(設計師)和接受者(使用者)。這兩者必須就產品符號有大致相同的認識,否則兩者之間就無法建立溝通的關系。對產品符號的解釋性也是通過設計師和使用者在各自編碼中產生的意義所決定的。因此,產品符號的制造者方面對符號的解釋如果不能為使用者理解接受,那么這種產品符號就是無效的。
二、產品符號的要素構成
產品符號是一個符號要素構成的系統,是形態、色彩、材質等要素經由句段關系和聯想關系,圍繞特定的意義結構組合而成,而這些產品的要素,本身也具有特定的符號性意義和研究價值。
1.形態
形態是產品中最具視覺傳達力的要素之一,也是產品信息的重要載體。產品形態雖然是審美的創造,豐富多樣,但是它們首先都是為了表達產品的功能或其他概念,是一種“特有視覺形式”。因此現代產品或建筑的形態豐富而獨特,都是功能、結構、技術、美感等在抽象形態的集中表現。形態作為產品功能的合理存在,并非一種功能只有一種形態對應,如同轎車,同樣是代步工具,但是形態卻多樣。產品的形態也是藝術符號的創造,它在一般美學的特征基礎上結合了設計師的藝術趣味和審美理解,從而創造出獨特的意義價值。對于具體產品而言,具有相同特征的形態,帶給人的感受往往是類似的;而同類產品的不同形態,也會使人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形態的比例關系、運動變化的節奏、制作手段的變化、抽象與具象程度的不同等,都會使人在視覺整體上產生不同的意象和情緒的體驗,例如柔和的或陽剛的感覺。形態不僅具有土相性,也具有指示性和象征性意義。產品符號形態也是受人的愿望和行為控制而形成的人為形態,因此其形態價值并不在于它的自然質料,而是它的形式性,即用它來顯示傳達各種意義。此外,還應注意到,每個形態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都有特定的象征意義,通過某種形態常使人產生歷史或文化的概念。這種意義概念是建立在特定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等約定的關系上的。探討這些形態的語意,會發現它們背后的廣泛的文化內涵。
2.色彩
色彩是產品要素中視覺感受方面最為感性的,變化豐富且感染力強。色彩不僅能夠理性地傳達某種信息,更重要的是其以特有的魅力激發起人們的情感反應,達到影響人、感染人和使人容易接受的目的。阿恩湯姆在說到色彩時有這樣一段論述:“說到表情的作用。色彩卻又勝過一籌,那落日的余暉以及地中海的碧藍色彩所傳達的表情,恐怕是任何確定的形狀都望塵莫及的。”由于不同的色彩會使人產生不同的刺激效應,引起不同的視覺經驗和心理感覺,并帶動不同的情感聯想,進而左右人的情感。人們共同的生活體驗,帶動產生了一些共同的色彩情感。此外,色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成為特定的文化象征。產品的色彩通常也成為產生聯想、表達功能、傳達語意的符號要素,或具有直接的功能指示性,或以色彩結合形態對功能進行暗示,或以色彩制約和誘導使用行為。通過特定的設計色彩,可以表現產品的屬性(例如消費電子或機械設備等);建立與環境的關系,突出或融入;與產品的品牌形象建立一致的聯系;還可以成為縱橫系列中的產品群標示并體現企業的品質。色彩作為一種視覺符號,也是一種文化符號,它的選擇和使用反映了使用主體———人的精神和情感,并折射出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歷史性等特定的社會內容。這使得產品中的色彩符號同樣承載了豐富的文化、歷史的意義,體現象征特性。此外,色彩符號在現代產品設計中的意義表達還必須注意到其流行的特性。色彩符號的流行性被認為是“最具心理學特征的時尚表象”,代表了時代的潮流和要求色彩變化的渴望,極大且極快改變了大家對產品色彩的傳統認知和喜好,它更多代表了一種選擇,一種趨勢,一種走向。
三、產品符號的設計傳達模式
產品符號真正的設計過程不可能是一次性單向傳達就完全完成的,而是要經過設計師和用戶之間多次的反饋和調整,最后才會達到一致的效果。由于產品設計是一種復雜的心智活動,如果不從傳播的整個過程來進行了解,僅僅從以往設計師的部分角度來研究如何進行設計編碼的過程,則會備受局限,不利于真正了解產品造型語義有效傳播的本質。例如很多后現代設計引發的過度形式化,也正是由于設計師對于用戶的解碼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用戶的反饋是設計的重要一環,設計后期的原型和修改即是使設計取得最佳效果必不可少的環節和方法。產品符號的語境極大地影響了符號的設計和傳達效果。如今產品的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設計變得更大了,產品設計所關注的視野已經遠遠超過了產品基本的視覺造型美學或傳統的功能使用:一方面設計產品周圍環境、市場、生活方式、社會文化等因素,這些關聯性因素的介入影響到設計師的思維和用戶的接受和評價;另一方面,由于智能產品的大量出現,以屏幕為主的虛擬操作已經成為主要操作行為模式,在極小的視覺空間中改變了傳統的可用性和易用性原則。
四、裝飾的視覺傳達
造型是一種物質性的介體,而裝飾是附于結構與造型之外的表征性符號。與造型相比,裝飾則具有更強烈的表意性。以圖案和色彩為例,中國傳統器物和建筑在裝飾圖案和色彩上的表意性最為強烈。裝飾受到現代設計近四五十年的打壓后,又再度活躍起來。而在后現代多元審美觀下,這種裝飾,并非為了裝飾而裝飾,往往通過圖像性符號的有意識提煉、加工、變形或重新組合等,來實現對文化性、民族風格、傳統工藝和時尚性的較好聯想和表達。裝飾的手法,并非只停留于表面的裝飾,它往往可以通過裝飾構件、裝飾圖案、雕刻、色彩等多種途徑來實現和隱喻。而裝飾的來源也較為廣泛,來自傳統文化、歷史典故、卡通或神話故事、社會時尚等。因而可以表達各種豐富的意義,在重視視覺圖像和重情感或消費心理的今天,在現代簡潔風格的消費電子產品設計上尤為多用。日常實際生活中有很多具有意義的產品符號或圖形,其中也蘊含著人們的情感體驗、生活意義。這些符號以平面裝飾的方法進行符號的表達,無疑自然傳達出一種生活的感覺,或一種熟悉的使用習慣,或一種久違的情景。五、界面符號的構建界面是最后形成的產品符號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視覺構建涉及產品功能意義的認知并影響具體的操作,影響產品整體的意義以及產品符號的效果,對于當代數字產品而言,更是設計的關鍵。對于界面符號的形成,原先只是從操作實踐出發的可用性和美學的感知,從德國的烏爾姆設計學院開始將美學、造型開發、符號學等知識應用于設計,在造型開發上進一步融合了心理學、符號學、文化研究等理論知識。烏爾姆設計學院相當重視界面指示(標志)功能與符號構建的研究,并指出對界面溝通指示功能始終是設計的重點。與產品造型主要傳達形象識別、情感等意義不同的是,界面的符號主要表達實用的功能。因此,這種符號構建的方向必須是使產品的技術功能在視覺上得到正確、恰當的表現,解釋其如何進行處理和操作,告訴用戶如何去使用產品。在界面符號中,硬件界面符號和軟件界面符號具有相同的特點,即可感知性、可理解性、藝術性、效率、體驗性。其中可用性設計中的認知是關鍵。
1.可感知性
即界面的內容易于察覺,包括產品硬體上涉及功能操作的部分應突出、易于發現,確保界面符號作為前景信息與所在背景或者背景圖像畫面相分離。要實現“可感知性”最終的就是要充分考慮單一感官的對比或多感官途徑的互補。一般的界面主要通過視覺層面的對比加以凸顯,而多感官的加入,例如材質的不同感觸、光感、振動、聲音等與符號視覺的結合與協動,也將減輕單一通道認知的符合,提高用戶對界面符號的信息感知能力。
2.可理解性
即界面符號的內容和意義必須可認知、可理解、“直觀”。具體指界面符號的內容要被正確地解讀,以及相關控件能以可預期的方式作出協同反應。可理解性對于最后的界面實現至關重要,涉及可用性的評價,以往設計師多基于藝術美學,從傳統平面設計或廣告設計的經驗來進行設計,追求視覺美感醒目或夸張效果,而忽視了不管何種界面符號,它們的重點都是“功能性”。例如對于一些手機上網功能符號,盡管圖標效果新穎,但要理解如何真正實現此功能卻不容易,因違背了“可理解性”而使得這個符號沒有價值。
3.效率
即“容易使用”,用戶在理解符號及流程的基礎上正確實現預期功能與所投入的資源(時間、精力等)的比例。界面符號的認知不僅包括單個符號意義的認知,而且還包括符號系統性的認知,某些具體功能的操作必須經過建立在過程性和順序性認知基礎之上的一系列符號認知理解,雖然沒有可用性設計理論的相關性和適用性強,但實際上符號學認知理論與使用的效率密切相關。
4.藝術性
即界面的整體美感。界面符號是產品符號整體表現的一部分,因此它必須配合產品整體的藝術表現。界面符號同樣需要注意美感和協調性,這對于用戶的認知興趣和界面吸引力的營造都是必需的。加入創造性元素的界面符號,有時還會成為產品符號的亮點。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在20世紀以后,科學技術的運用越來越廣泛,藝術設計也將科學不斷地融入進去,從而使得藝術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越來越優秀與成熟。很多設計師將自己的思想和設計理念用科學技術表達出來,都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效果,就出現了新材料、新技術所形成的視覺世界,它是藝術與科學的相結合,并且得到了人們的共識。藝術設計不是個性宣揚的藝術創作,不是說教的科學圖解,忽視和過分地看重設計會造成不尊重受眾的現象。我們都應該負起與文明社會同步的責任,尤其是藝術設計者,更要在自己的藝術設計中加入社會的需求,來傳達社會文明的價值理念。藝術上所倡導的人性化設計、綠色環保概念設計、倫理道德責任設計,全部都加強了設計自身的價值,并將藝術設計賦予了人類文明的責任。
二
工具理性應用在視覺傳達設計里有很多的方法,例如:利用圖表進行信息設計的方法、對系統進行統一設計的方法、用符號進行設計的方法、網格和模數的設計方法、設計構成主義的方法等。為消費者提供展示信息、組織、選擇的工作就是信息設計,它既有改變頻率的信息設計,移動某種事物的方向,又有特殊實際用途的信息設計。現在使用了很多圖表設計,并借助信息符號化和科學技術的支持來傳達現代社會視覺設計。信息圖表設計的種類有很多,如:三維立體截面展示設計、網頁設計、多媒體控制顯示器截面設計等交互屏幕信息的設計;電子控制面板設計、駕駛艙內控制界面設計等輸入控制信息設計;制作程序、安裝說明圖、結構和運動演示圖、醫學圖表、統計表、流程圖、操作說明等信息傳達設計;電子導航系統設計、道路交通指示系統導游信息的標識系統、科普推廣設計等現代設計。信息圖表設計的標準是要高效生動、準確、清晰地將復雜的意念和構想傳達出來。伯丁認為,傳達的內容一定要符合現實意義:科學、運動、時間和空間都要有現實感、質感、色彩和光要和現實接近等。伯丁還認為,將科學方法應用到藝術設計里,它的價值十分的強大。所以,信息圖表設計能將科學的知識表達得更為清晰和易懂。
將雜亂無章的環境用有秩序的設計調整為統一的互相關聯的整體,這就是系統設計,社會責任感、功能主義以及理性主義是它的核心。在很多世紀中用來識別的就有視覺記號。中世紀時,管理貿易就已經使用專賣標記,商人或貿易者都有自己的印記或商標。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視覺商標和識別加大了重要性和價值性,但是統一識別系統的設計要比標識和商標的用途更大,應用也更為更廣。進行設計時統一規劃要傳達的信息,形成機構形象,也達到可識別的目的。統一識別對結構主義理念和邏輯方法有嚴格的要求,因此要有一套針對性的使用條件,原則和設計規范。設計方法的理性化對品牌概念和企業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統一識別系統的嚴謹、規劃的管理在商業活動中同樣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語言中存在著很多的符號,也有很多的學者對此做過研究,隨著研究的深入它變成了一種理解視覺世界的方法。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會使用到符號,我們的認知過程也與符號有關系,人類的語言和思維也需要符號的指引,符號的演變和組織同時構成了思維的認知。信息的傳達也是通過符號實現的,它是一種媒介,實現了人類的信息交流和存儲。經過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變化使得符號也隨之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慢慢地形成它自有的標準化,幫助人類解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視覺傳達設計里符號有著不同的意義,大眾在進行消費生活時,設計師可以通過符號來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意愿,這也是一種最為有效的溝通工具。消費者是通過想象、聯想和直覺來獲取符號含義的,而設計者是進行編碼的,因此使用的符號要讓消費者理解和接受。
設計中所存在的問題可以用和諧、準確的模數系統進行處理,它包括普通版面組織和網格設計系統。設計師可以用兩種方法將形式變成和諧美感,一是創作時所使用的是人類自然本能的比例感,二是將建筑師、藝術設計師、數學家在設計過程中的系統原則應用到一起進行創作。很多設計師在設計問題上都使用直覺的比例進行設計,而最終的評估設計質量和空間恰當地劃分由比例的規則做決定,這也是對設計作品質量的判定。網格設計在不斷地發展,它不是由某一個人所發明和研究出來的,它有具體的實驗基地。很多設計師靈活而巧妙地應用了風格設計方法,讓普通的觀看者都可以看出模數系統與機械形式有著關聯性。近幾年新發展的分形幾何學與模數系統相似,這種新的設計方法在研究對象上有很大的區別。這種設計方法的理念形成了現代非線性科學的基礎概念。在視覺傳達設計中,圖形結構也有不規則的圖像出現,這就是在設計里面要創新和研究的價值。
構成主義覺得藝術的功能是面、線、點這是一種抽象的表現造型,這是內心的一種抽象想法,不是客觀世界所表現出來的。這種語言的抽象形式有內在的秩序和結構,產生的美感情緒是事件傳達的秩序和作品的秩序結構的統一。康定斯基是構成主義運動的代表人物,在視覺傳達設 計中他對人類心理的研究、分析與精密的反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視覺元素包括肌理、形狀、文字、比例、色彩,視覺傳設計是借用了這些而形成了視覺語言,從而達到信息的影響和傳達的效果。讓·皮亞杰是瑞士最著名的心理學家,他認為這樣的結構有它的特點存在,就是功能的轉換和整體性。各元素有著有機的聯系,這在整體結構中的表現就是整體性,這種性質都是不同的,結構里也有著秩序、法則、規律之間的構成的功能轉換。又因詞匯與語法之間的含義不相同,從而就有了各種各樣的語句,并且組成了語言,語言是人類交流的溝通工具,這是因為“語法”和“詞匯”的秩序、法則和規律的關聯性而形成了有價值的語言藝術。構成主義作品影響到我們的就是傳達和表露出來的消息及思想,用以傳達思想和表露情感的方法就是形式和形式之間所存在的關系。這種有工具性的設計是人類對藝術的解讀與了解,并形成了新的視覺風格。
三
工具理性的發展越來越成功,價值理性也在走向成熟,這種設計理念有對道德倫理方面的設計、綠色設計和人性化的設計等。人們希望將人的精神寄托到設計里,得到慰藉,綠色設計和人性化的設計是當今設計的主題。人性化的設計就是以人為本,刺激性的消費造成了生態失衡,資源被破壞了,能源也浪費掉了。所以,要對綠色設計和人性化的設計重點進行研究,這種設計方法的重點就是與環境有關系,以人為本,資源合理充分的利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變化,人們對消費的觀念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刺激消費從很多方面在綠色設計和人性化的原則之間都保持著不變的現象。如果只是一味地將個人的利益放在前面就會影響設計的完善和發展,同樣社會也會受到影響。因此,現代社會中綠色設計和人性化設計有著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很多國家就出臺了很多規范視覺傳達設計活動的措施。綠色設計也可以說是環境設計和生態設計等,不同的叫法,內容和含義是一樣的,基本的概念就是:在產品設計里表達出預防污染環境的問題,設計的出發點和目標就是為了環境更好,減輕環境的污染。生態設計相比于綠色設計,更在乎自然環境系統里包括人類在內的個體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藝術設計的最高要求。
除綠色和人性化的設計之外,道德倫理的設計理性也是視覺傳達設計中的價值體現,更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多商家為了得到更高的利潤刺激消費所使用的不道德手段,使得倫理道德設計成為社會的責任,視覺傳達設計者對消費者對委托人都有相應的責任所在。消費者受設計者的影響和引導其生活方式和消費行動,使得社會價值得到滿足。社會發展過程中,視覺傳達設計的力量是有限的,社會的問題不能單靠設計者來解決,也不能為大眾如何行動和思考做出明確的指引,將視覺設計者的影響力過分的擴大,將建構者的身份強加到設計者身上這是不現實的表現。過分的忽視或看重視覺傳達設計,這是不尊重消費者的行為,但是對它所產生的潛在和顯性影響力的忽視都是不正確的選擇。互動運動的相互促進,需要價值理性的方法和思想進行指導。這種價值理性的內容是要可持續發展的,從而達到視覺傳達設計的要求和效果。
四
現代設計歷史里理性概念的視覺傳達設計,因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的不同,從而使理性模式不同。科學理性隨著社會文化的理性概念的深入和外延,藝術生活與精神追求再不斷地融合,日益加大的全球性商業競爭,使得理性設計逐漸應用到生態環境學研究、價值哲學以及思想追求和人文精神的領域里;將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進行結合,這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必然性,這樣的發展也是合理健康的發展過程,也體現了設計者的社會責任和職業德道,創造力的挑戰和開掘設計智慧的開拓。理性價值在視覺傳達設計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對其領域的設計具有借鑒和參考的重要性。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方法和觀念是在不停發生著變化被總結和變化的積累過程。人類最高的理性是它追求的目標,視覺傳達設計的整個過程都是永無止境的過程,它的內容更在充滿意義和價值的發展中不斷變化、不斷充實。視覺傳達設計的理性求索過程要完全實現有著很多的困難,在職業態度上設計者過于片面的追求效益、忽視質量、急功近利,在消費者方面也受到了制約,在需求層次上也有階段性,這些都是視覺傳達設計的使命和發展趨勢。理性價值在視覺傳達設計上將會成為非常重要的步驟。
參考文獻:
[1] 劉立維:《論包裝平面漢字造型的視覺傳達設計藝術》,《藝海》,2011年第1期。
[2] 尚曉明:《信息時代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的新語境》,《包裝工程》,2009年第11期。
一、書法海報的表現和要素
(一)、造型層面
(1)形態與留白
作為一種平面藝術,書法的表現中大多以非幾何的抽象形態展示。在現代設計中書法表現大部分是以毛筆反映出的自由抽象形態。這是與現代主意的代表形的幾何學抽象形態正相反的概念。一般來說抽象被解釋為形態的變形。留白因作者的意圖可以分為“自然留白”與“意圖性留白”。留白的功能是一種連接素材形與形的無聲力量,具有將素材以任何形式布局來強調其視覺性,從而幫助觀者理解海報的內容。
(2)版式
在設計上以視覺傳達為目的并考慮造型美,將素材的構成有效的排列出來,被稱之為版式。基本來說需要充分考慮注目型,可讀性,明快性,創造性等,并且還要求能夠產生新空間的綜合性構成和組合。在組合上,具有各構成要素的獨立性作用和整體上統一的秩序感布局,又能夠考慮到符合其目的的視覺效果。
(3)比例
比例就如對比一樣是將書法的視覺階級構造現實化的重要要素。在書法上的比例指的是充分考慮各要素或要素集團之間的大小,使之能夠有層次感。
(4)色彩
顏色是一種可以直接影響我們情緒、思想、心理狀態、行為以及健康的視覺語言。一般來說視覺傳達主要使用的是色彩及形態等視覺語言手段,色彩與其說是倫理性的理解意義內容,不如說在直覺認識上發揮著巨大作用。色彩不僅是視覺性的傳達,也是刺激我們最深刻感情的感性語言。色彩作用在無意識的內部,產生的感覺會馬上轉移至意識而產生反應。色彩的暗示力量占據著信息傳達巨大的比重,如果錯誤的應用會因為色彩微妙的差異帶來與初衷不同的結果,因此選擇的色彩必須符合海報設計的內容所要傳達的目的與意義。
(二)、內容層面
(1)可讀性
可讀性是一種是否能夠輕松理解所傳達內容的問題,因選擇恰當的詞語、字間行間的調節等而被左右。可讀性是能否輕松解讀某些個別文字形態的問題,字體的設計,大小,組合等被左右。這樣的要素在廣告,編輯設計等利用活版印刷的視覺設計領域,被應用于誘導讀者視線停留在需要的信息上。可讀性跟單純性相一致,從而要符合不同階層的喜好。對于書法海報,可讀性需要作為作品的文字被表現出來,應當讓大眾閱讀時被看成圖像。
(2)注目性
在布局上為了強調某種特定的圖像或要素需要比其他要素更具注目性。通過對比鋼筆書法因機器而產生的機械化缺少了人性的感性情感及書法的自然性。另外在說明性表現上,畫面上書法具有注目性的原因就像書藝筆法一樣,書法表現是用一條線或一次的表現,通過輕快的速度感與單純的形態等,相對與具體形態或描述性性格的圖形更快的集中視線,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另外,書法表現減少了幾何學表現給人的僵硬感與緊張感,同時與人類自然的根本情緒相呼應,可以期待其表現效果的意義。
(3)差異化
作家創造出了各種表現方式不同的作品。因此為區別于其他作品,需要對差異化的創造具有格外的意義。與精巧化且僵硬的活字體相比書法更為單純而自然。書法的表現的形式更能夠使作品與其他作品區分開來形成差異化,并帶來視覺上的矚目效果。書法的表現可以是為塑造作者的個性與某種印象而自然地呈現出來,也可以是展現作者個性的一面。書法的表現形式形成了作者與作者之間的差異化,在強調獨特藝術的單一性商業里,書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價值與商業價值。布局層面的表現技法上書法可以結合僵硬感的幾何學素材相結合,使其自然而柔和從而產生視覺上的協調感,這也是書法作為表現要素具有充分的價值和意義的所在。
(4)表現的合理性
在書寫文化上西方和東方有很大的文化差異。除西方是硬筆文化東方是軟筆文化這一差別外東西方的造型感也不同。比起硬筆,毛筆在感情上更具豐富的表現功能,書法表現會比其他表現更加人性化、感性化,差異化。缺點是其便攜性及需要一個準備過程。在現代平面設計中書法表現作為一種重要的造型要素,其功能在于符合我們情緒和美感的美學價值。另外,在設計上的差異化和注目性層面也具有很高的價值。
二、結論
二十一世紀將依靠數字化的信息‘傳播技術’視為信息化社會的唯一核心是非常危險的,信息的‘傳播表現’仍然是我們當前更關心的事情。書法的根本屬性雖然沒有變化,但是隨著時代與文化的變遷以及環境的變化,表現的多樣形態占據著自己的地位。書法作為語言交流,首先需要對言語性的形態表現進行更充實的技法研究。其次需要強調作者的個性以及正確的傳達圖像。第三,需要更加忠實于書法的本質意義。從觀者的角度以更加深刻的表現形式來改變對文字的理解。第四,為了達到視覺效果,需要對書法的種類、字體、工具、尺寸、版式、色彩等層面的項目進行更多嘗試。第五,需要以傳達內容的本質問題為前提來表現,并且對書法特有的特性持續不斷的關注和嘗試進行藝術研究。想要在數字圖像的洪流中創造出具感性又忠實的書法海報,需要尋找獨創且全新的表現方法。
作者簡介:金千(1986――),男,吉林延邊人 主要從事藝術設計研究。
參考文獻:
[1]Michael Beaumont 《Typography
& Color》,1993
[2]Philip B Meggs, 《圖形設計史》,月刊設計出版社, 1985
[3]金紅蓮, 《文字設計》,美真出版社,1995
[4]李在國,《設計美學》,青州大學出版社,2000
[5]Rudolf-Arnhime ,《Art and Visual Peroeption》,1981
[6]伊達千代、內藤孝彥,《文字設計的原理》,中信出版社,2013
[7]朱里,《什么是文字設計》,中國青年出版設計,2007
視覺是人的主要感知覺,據研究表明,通過視覺輸入人腦中的信息占人腦處理信息的70%以上。隨著社會信息的不斷豐富和發展,視覺信息的內容與表現形式也得到了豐富和發展。視覺傳達包括視覺信息的制作、視覺信息的表現和傳達。它得益于我國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對各類視覺信息需求擴張,視覺傳達在理論發展和實踐發展上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從我國社會的整體水平上看,我國的視覺傳達水平不但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差距較大,甚至在面對泰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在視覺傳達方面的創新創意也有所差距。因為視覺傳達作品涉及到各類教育、廣告、宣傳等方面,為了保證宣傳的話語權和巨大的經濟市場,我國視覺傳達專業需要通過教育改革,以期更好地培養優秀的人才、更好地發展中華文化,滿足國家面對國際社會競爭的需要。
目前我國視覺傳達專業的相關內容中,最為突出的是廣告設計。通過公益V告對國家的政策、思想進行講解,對不文明、不道德的現象進行譴責,對法制進行宣傳,可以提高社會的整體文化素質水平。通過商業廣告對產品進行宣傳,可以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告設計在國家改革開放后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從面對的發展任務上看,還存在著吸引力較低,消耗資源較多,宣傳效果不足等缺點。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國家網絡建設的不斷發展,各類新式的平臺層出不窮,在巨大的市場推動下,我國視覺傳達方面的工作總量在不斷地提升,但是相對地能夠以經典稱著的作品卻較少,這反映了視覺傳達在市場方面的落后。培養優秀的視覺傳達人才,不斷地提高現階段的視覺傳達水平成為新的目標。總結當前在視覺傳達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就具有了重要的意義。
一、?視覺傳達在理論基礎上存在的不足及對策研究
傳統的視覺傳達技術多以紙張為載體,以靜態的圖片、文字為主要宣傳材料,通過顏色、形狀、質地等圖形或者文字的組合與變化來實現宣傳效果的內容,一旦定型就難以更改,且更換內容費時費力周期長。隨著科技的發展,特別是多媒體技術的出現,視覺信息的載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視覺傳達的信息種類與形式得到了增加。同時在新載體的支持下,與視空間有關的信息,比如:速度、位置、方向等;與語音有關的信息,比如:語音、語調、背景音等,均可以進行有效的交流。在這種發展狀態下,傳統視覺傳達的理論漸漸無法解決新媒體下視覺的傳遞遇到的新問題,呈現出落后于時代需求的現象,因此需要加強動態視覺信息制作與信息傳遞的視覺傳達理論研究。此外,在信息技術時代下,視覺信息的受眾已經由以往的單純接受信息向提供信息的方向發展,視覺媒體也開始向交互式方向發展,而當前的視覺傳達對此的相關理論極為缺乏[1]。
針對視覺傳達的理論不足問題,需要加強對動態視覺的研究,做到以動促靜,動靜結合,以意為先,形意結合。傳統的視覺傳達理論對靜態信息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只是對隨著新媒體技術出現的動態視覺無法進行有效的解釋和指導。這需要視覺傳達研究者對動態視覺進行信息表現、信息傳遞等方面的研究,完善視覺傳遞的動態理論。在動態理論形成體系之后,通過理論的指導要能夠做到視覺傳遞的靜態和動態相結合,自由設計與把握。但是,無論靜態還動態只是視覺信息的表現形式,視覺傳遞的核心是意義的傳達,沒有意義作為核心,所有的視覺表現形式就沒有任何價值。對于意義傳達,不同的意義內容其適應的形式也往往不同,不可同一而論。具體的形式確定還需要結合受眾的信息,如年齡、文化、地域等,通過不斷地調整形式表現的細節實現意義和形式的有機結合。而當前,在圖片加工過程中,單純地追求美感,采用過度的美化手法,片面追求渲染而忽略內容與表現的有機結合是錯誤的發展方向。同樣,僅僅重視內容,忽略表現,無法引起受眾興趣與注意也是錯誤的發展方向。采用有效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做到簡約而不簡單,絢麗而不花哨,需要一定的美學基礎。
二、作品的抽象和創新水平不足及對策研究
當代的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的極大豐富使人很容易得到自己所需求的信息,但是,隨之而來的信息污染也降低了人們獲得有效信息的效率,這就造成了人們對信息的厭倦,對視覺傳遞設計以及內涵的更高要求。而目前視覺傳遞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作品缺乏吸引力,原因有多個,首先是社會需求的不斷提高與創作時間有限的矛盾。當前的信息社會以效率為先,為保證創作和制作的作品數量,作者往往在極短的時間內要求被創作多篇作品,為達到數量,作者在制作時往往按照流程進行,造成了作品缺乏創新性。其次是視覺傳遞創作的高昂代價與作品價值無法對位的矛盾。以往視覺傳遞的作品是手工制造,載體成本高昂,價格自然高,作者可以得到豐厚的回報繼續進行創造。現在視覺傳遞可以依靠計算機輔助制造,載體成本較低,作品的主要價值在于創作性。而優秀的作品在信息化的時代極其容易被模仿甚至盜版,導致創意極容易失效,這就使作者面對巨額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卻無法得到正常的回報。第三,創新與抽象水平要求不斷提高與知識學習能力有限的矛盾。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信息交流方式的不斷進步,社會對視覺傳遞的創新和抽象水平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促使制作者不斷地從新的思路、新角度出發進行創新,而穩定創新除靈感外,必須不斷地豐富自身的知識,增加知識的種類。隨著對創新和抽象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穩定創作需要在理性思維指導下,需要更多的知識。而知識增長的幅度和程度是由時間、個人天賦等決定,需要較大的時間、精力投入,在要求的增長超過知識的增長時,矛盾就產生了[2]。
解決抽象和創新能力不足問題的主要方法有兩個:首先,可以從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著手,通過提高學習效率,調整學習的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現能力提高。采用這種方式對教育資源的要求較高,時間消耗相對較長。其次,可以通過組成工作小組,充分發揮不同組員之間的知識,通過討論不斷地完善和整合思路從而解決問題。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使各人員專攻某一方面的知識,節約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并且小組合作可以通過不同的人員組合實現對不同任務的解決,這是現如今一個非常適合社會發展的高效模式。
三、作品的接受性不足,缺乏對受眾的考慮及相應對策研究
作者要提高視覺傳達的作品品質,除創新創意外,還需要具備有效的表達方式。如果一個作品,作者的抽象表現為受眾所不能接受,那么無論在理論方面有多么先進,專家評價有多高,其藝術價值均無實際意義。我國視覺傳達作品在設計時,作者的主觀意向決定了作品的風格和表現形式。作者的這些意向是否能夠為受眾所接受,是否符合社會的需求,需要作者自身進行取舍和判斷。如果作者缺乏判嗍苤誚郵苣芰Φ木驗,缺乏相對應的信息交流渠道,就造成作品設計出來后才發現存在較多問題的局面。我國視覺傳達作品的品質不高,重要原因在于作者缺乏實踐經驗,導致作品過于理想化,脫離受眾接受范圍。這種不足表現在進行制作、專家評定、甚至委托方評定時,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投入市場反饋后,效果相當不理想。除了作者實踐經驗缺乏造成這種現象外,對作品的評價方式和效率不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缺乏客觀、準確、科學、系統地作品評價方式,導致作者無法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饋,從而無法進行改進。
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改變視覺傳達工作者的工作模式,做到邊做邊查,查做結合。在進行作品創作時,需要按階段進行,在每個階段尋找一定數量的受眾進行調查,每個調查確定在該階段是否存在的問題以及哪里存在問題。在調查時,要注意受眾的客戶體驗,讓其能夠準確反饋自身的感受,總結受眾感受中的共性,進而不斷地改進作品。在改進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受眾感受與作者設想相沖突的情景,此時就需要作者進行客觀的判斷和取舍。
視覺傳達的制作與品質提升,需要從理論到實踐多個方面的改進才能取得成功。在改進過程中,社會的需求和受眾的感受是衡量改進成功與否的第一標準。為取得更佳的改進效果,應當有效利用多門學科知識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多種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