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20 16:43:3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農貿市場智慧化監管,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改善民生首抓“菜籃子”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如果說對中心城區批發市場實施外遷是鄭州站在可持續發展高度的重大戰略布局,那么,對全市農貿市場進行集中綜合整治,并重新進行科學規劃,分步驟實施提升改造工程,則是緊扣百姓民生,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指數的必然選擇。
河南省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進才認為,農貿市場是與河南省現階段經濟發展水平和民眾消費習慣相適應的流通業態,在今后相當長時期內仍是城鄉居民“菜籃子”供應主渠道、農產品消費的重要場所。
調查數據顯示,普通居民“菜籃子”所需近八成來自農貿市場。但目前鄭州市農貿市場發展現狀與民眾的需求和期盼還存在一定差距,部分農貿市場存在規劃布局不合理、市場硬件設施落后、環境條件較差等“瓶頸”問題。與此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對農貿市場的綜合環境要求不斷提升,建設“整潔、放心、平價”的農貿市場體系是市民共同的期盼。
近年來,鄭州市將農貿市場綜合整治及改造提升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鄭州市市場發展局曾組織相關人員到上海、杭州、紹興等地考察農貿市場學習先進經驗,并多次召開座談會專題研究。為切實加強城區集貿市場綜合整治,鄭州市專門成立集貿市場綜合整治指揮部,迅速掀起綜合整治工作,使全市市場衛生面貌煥然一新。該指揮部選擇有代表性的中原中路菜市場、緯四路農貿市場、百順農貿市場、祭城農貿市場等作為樣板市場,全面帶動全市集貿市場整治工作。
放眼未來,鄭州市擬用三年時間對市區建成區及納入城市管理區域的農貿市場,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規范標準、便民利民、分級指導、屬地管理”工作思路,通過完善提升硬件建設、提升服務保障功能、健全長效監管機制等措施,為市民打造規劃布局科學、配套設施健全、服務功能完善、經營秩序良好、衛生狀況優良、商品質量放心的農副產品交易平臺和購物場所。
農貿市場悄然“變臉”
近日,筆者在經八路農貿市場看到,不少市民正在攤位前選購新鮮蔬菜。農貿市場內設施齊全,衛生環境條件良好,保潔人員對垃圾進行及時清理,市場內車輛停放有序,活禽宰殺均實行隔離,整個市場內整潔有序,每個攤位前都有一個由市農委農產品質量檢測流通中心監制的“鄭州市農產品市場準入標示牌”,牌上寫著品種類別、來源、檢測項目、監督電話及檢測結果等內容。
走進位于鄭密路與淮河路交叉口南的百順副食品農貿菜市場,映入眼簾的是:豐富的貨品,光潔的經營臺面,堅固的地磚,統一的排水設施。據該市場經理閆俊才介紹,去年,他們投資600萬元對市場進行了升級改造,目前配有專職管理人員和保潔人員,在日常管理中加強商戶衛生意識教育,同時嚴格落實食品追溯制度和檢測制度,努力讓群眾買上放心菜。
值得一提的是,打造“智慧市場”這一創新理念正在鄭州市生動實踐。筆者在部分農貿市場發現,不少攤位前設有二維碼標簽,顧客掃描二維碼,市場名稱、攤位號、攤主姓名和各種蔬菜檢測日期及結果可以馬上看到。在這樣整潔優美的環境購物后,不少市民點頭稱贊:“整改后的農貿市場干凈衛生,農產品檢測結果一目了然,讓人非常放心。”
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
與中心城區批發市場實施外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鄭州市計劃對農貿市場重新科學布局,并新建一批新型農貿市場。這“一減一增”和“一出一進”生動折射出市委、市政府對民生問題的高度關注。
據了解,目前,鄭州市城區現有農貿市場80多個。按照15分鐘便民生活圈要求,以一個農貿市場輻射半徑一公里、輻射人口2-3萬來推算,全市需規劃設立240個農貿市場,目前還應新建農貿市場100余個,不少現有農貿市場還將改造提升為標準化市場。放眼未來,按照全市新型城鎮化推進目標,為滿足城市發展和居民生活需要,鄭州市將在新建大型社區、舊城改造區等處新建大型農貿市場。
深入貫徹落實系列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緊緊圍繞“一個高水平建成、六個顯著”發展目標,從群眾需求出發,通過規劃布局合理化、設施建設標準化、長效管理精細化、改造投入常態化等措施,補齊短板、完善功能、強化管理、提升品質,實現農貿市場硬件設施和精細化長效管理同步提升,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生活消費需求。
(一)基本原則
1.以民為本,體現公益。把農貿市場提檔升級、精細化長效管理工作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落實公益性保障機制,發揮政府宏觀調控的積極作用,使農貿市場提檔升級、精細化長效管理工作成為關注民情、回應民心、滿足民需的民生工程。
2.屬地負責,部門配合。負責制定本區域“行動計劃”的具體實施方案,切實履行組織協調、統籌實施、督查督辦的職責,及時解決轄區內農貿市場提檔升級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市各有關部門要按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協同做好項目推進工作。
3.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以農貿市場主辦者建設和管理為主,市、區兩級政府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引導社會各投資主體主動參與農貿市場提檔升級工作,建立農貿市場滾動改造機制。
4.建管結合,全面提升。堅持農貿市場建設改造和長效管理并舉,通過建章立制實現管理的精細化、長效化,破解農貿市場“臟亂差”管理難題。加大對農貿市場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投入力度,推動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及檢測工作順利開展,全面提升農貿市場管理專業化水平。
(二)工作安排
1.在全面梳理農貿市場現狀的基礎上,按照“完善類、改造達標類、新建類”三類,分三年對全市農貿市場進行提檔升級,建立健全農貿市場管理和資金投入長效機制,打造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秩序井然、內外整潔、制度健全、管理到位的農貿市場。
2.2017—2019年完成230家農貿市場提檔升級工作任務。其中,2017年進行調研評估、試點建設,制定“行動計劃”,完成81家農貿市場提檔升級工作;2018年全面推進,完成101家農貿市場提檔升級工作;2019年完成48家農貿市場提檔升級工作,并對整體工作進行終期評估,總結農貿市場提檔升級工作經驗,全面落實農貿市場精細化長效管理機制。
3.完善農產品零售終端網點布局規劃,探索農產品零售終端建設新模式,建設農貿市場和生鮮連鎖超市為主,O2O和其他農副產品零售終端為補充的多元化農產品零售終端市場體系,推進農產品銷售進超市、進社區,確保在2018年底每個行政社區平均建有4個以上“菜籃子”產品零售網點。
二、重點任務
(一)農貿市場提檔升級建設改造
1.落實規劃建設。根據《市商業網點規劃(2016—2030年)》和《市商業網點規劃建設管理辦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落實農貿市場規劃建設。新建地區必須按照建設標準明確農貿市場的位置和面積;建成區農貿市場未達標準的,應按照規劃標準組織改造、擴建;因城市建設發展需要拆除的農貿市場,應就近選址復建。同時,加強對各類“菜籃子”產品零售網點的合理布點及建設。(責任單位:市商務局、規劃局、國土局、環保局,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2.加快提檔升級。制定《市農貿市場提檔升級規范》,明確農貿市場提檔升級類別和建設標準。鼓勵農貿市場實行信息化管理、統一電子結算,促進轉型升級。加快商品交易市場遠程信用管理系統應用及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提高農貿市場信息化管理水平。(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工商局、食藥監局、城管局、財政局、發改委、國土局、建委、衛計委、農委、環保局、公安局、安監局,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二)推進生鮮超市換代升級及其他農副產品零售終端建設
3.推進商超換代。引導大型連鎖超市鞏固生鮮經營優勢,擴大生鮮經營面積,加快門店升級改造,推進生鮮倉儲物流基地建設。推進大型連鎖超市、農產品流通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延伸服務,在新建小區、離農貿市場相對較遠的居民區開辦連鎖生鮮超市或生鮮農產品直供店(點),便利居民購買生鮮農產品。(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工商局、農委、公安局,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4.強化電商應用。積極引導有條件的市場主體應用“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技術,建立或依托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網上交易,通過開設網上商城、實體經營門店等方式,擴大本地農產品銷售范圍。支持連鎖超市、生鮮電商企業、農貿市場等采取網上訂購、短距離送貨上門、門店取貨、自動提貨柜等方式發展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實現實體與網絡深度融合,推動線上線下互動發展。(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工商局、農委,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5.發展社區商業。鼓勵和引導農貿市場、新型商超增強服務功能,實現一店多能,積極拓展代繳代購、代收、家政家居、早餐快餐等服務功能,打造社區生活廣場、社區鄰里中心等模式,為周邊居民提供便利服務,實現社區商業集聚發展,滿足社區多元消費需求。(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工商局、規劃局,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6.加快品牌建設。引導企業提高品牌化發展意識,強化經營主體品牌建設的主體作用,積極培育1—2家大型生鮮農副產品經營龍頭企業。支持農貿市場加快轉型發展,提升綜合服務功能和核心競爭力,增強連鎖經營能力,培育農貿市場品牌管理公司,塑造農貿市場品牌形象。引導品牌農產品經銷企業入駐農貿市場及超市,推進產銷對接,提高豬肉、熟食、半成品、豆制品等主副食品品牌企業經營比重,推進產品標準化、包裝化、冷鏈化、品牌化,滿足高品質消費需求。(責任單位:市商務局、農委、工商局,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7.創新流通渠道。著力提升農產品流通組織化程度,減少流通環節,提升流通效率。鼓勵和支持生鮮農產品流通企業加大對集貨集配、統購分銷、冷鏈物流等新模式和新技術的應用,完善農產品采購和物流配送功能,引導物流企業建立標準,推動形成行業規范。加強與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的產銷對接,注重新模式的農副產品零售終端布點,進一步推動市場業態的豐富和升級,實現服務優質化、個性化、便捷化。(責任單位:市商務局、農委、供銷社,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三)提升農貿市場精細化長效管理水平
8.健全管理規范。以鞏固“國家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成果,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等活動為契機,以城市精細化建設管理為抓手,對標找差、爭先進位。按照農貿市場提檔升級與管理提升相統一的要求,抓好農貿市場標準化、制度化、精細化長效管理,建立農貿市場日常管理和年度綜合考核相結合的等級評定制度,推行星級化管理。試點引進、培育有經驗和社會責任感的專業化農貿市場管理團隊參與農貿市場建設和運營管理工作,形成一套符合實際的科學管理標準,落實“三分建設,七分管理”的工作要求。(責任單位:市工商局、食藥監局、城管局、質監局、衛計委,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9.構建食安保障體系。農貿市場要按照《農貿市場食品安全快檢室建設實施要求與規范》,建設食品安全快檢室,對規定品種、批次進行快速檢測,公示檢測結果,發現不合格農產品及時進行銷毀或退市處理。推廣使用智能追溯秤,完善肉菜追溯體系建設,健全食品安全可追溯機制。(責任單位:市食藥監局、商務局,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10.增強經營管理能力。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在各相關部門的指導下,由市農貿市場協會對農貿市場開辦者、管理人員及經營攤主開展精細化管理培訓,提升市場管理人員崗位履職能力和經營攤主規范經營水平。充分發揮農貿市場協會橋梁作用,建立健全行業自律準則,開展行業信息統計工作,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據,為農貿市場經營決策提供服務,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責任單位:市工商局、食藥監局、城管局、質監局、農委、商務局,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11.提升信息化水平。強化信息化手段在生鮮超市、農貿市場等農副產品銷售終端的應用,提升農副產品經營主體信息化水平。進一步創新市場監管模式,通過網絡實時掌握市場菜價行情、安全檢測、追溯管理、內部管理、商戶信譽等信息。推進智慧農貿市場建設,城區農貿市場基本實現場內WiFi全覆蓋,推廣O2O銷售技術和方法。(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工商局、食藥監局,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市“菜籃子”工程領導小組的領導下,設立兩個專項工作小組:一是提檔升級改造組,由市商務局牽頭,主要負責“行動計劃”的組織協調和任務推進工作。二是精細化長效管理組,由市工商局牽頭,主要負責指導各區農貿市場提高農貿市場專業化、標準化和規范化管理水平。市各相關部門要指定分管負責同志,具體落實專項工作小組交辦的事項,建立部門掛鉤聯系制度。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要成立農貿市場提檔升級、精細化長效管理領導小組,統籌推進“行動計劃”的組織實施。(責任單位:市商務局、發改委、建委、公安局、財政局、國土局、環保局、物價局、工商局、質監局、食藥監局、安監局、規劃局、城管局、農委、衛計委、國稅局、地稅局、供銷社、鹽務局,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二)提高思想認識。農貿市場是城鄉“菜籃子”商品供應的主渠道和農產品消費的重要場所,農貿市場提檔升級和精細化長效管理提升工作是集公益性和市場性于一體的民生工程。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和市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到農貿市場提檔升級對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質、建設“強富美高”新的重要意義,切實履行好工作職能,攻堅克難、加快推進,真正把這一民生工程辦實、辦好。(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建委、公安局、財政局、國土局、環保局、物價局、工商局、質監局、食藥監局、安監局、規劃局、城管局、農委、衛計委、國稅局、地稅局、供銷社、鹽務局,新區管委會、各區政府)
長期以來,非法占路經營一直是困擾城市管理的老大難問題。這些非法占路經營攤販群在方便周邊居民的同時,存在妨礙交通、破壞環境衛生、食品安全無法保障等一系列問題,一直是居民投訴的熱點問題。從2016年國家衛生城市復審工作來看,該問題也是各城市創衛的一大難點。對此,本文從工作實際出發,對非法占路經營攤販群的規范管理進行了思考。
一、非法占路經營攤販群存在的問題
(一)非法占路經營攤販群妨礙周邊道路交通安全
有些多年以來自發形成的非法占路經營攤販群,數量龐大、時間持久,疏于管理,極易造成交通堵塞、環境臟亂,影響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還會釀成嚴重的后果。2014年,我市某居民樓起火,由于僵尸車、攤位堵塞道路,消防車無法進入現場施救,造成較大財產損失,危機人民生命安全。當地多家主流媒體都進行了連續報道,多次見諸報端,甚至被國外媒體所報道。特別是早夜市所在的位置,一般來說都是早高峰和晚高峰擁堵程度相當高的路段。
(二)非法占路經營攤販群所售生鮮、蔬菜缺少安全監管,食品安全無保障
近幾年來,我市一直在致力于農貿市場的標準化升級改造和肉菜追溯體系建設,農貿市場形象、管理、設施都有了巨大的變化,非法占路經營攤販群市場與正規農貿市場最主要的區別就是是否建立了有效的監管、檢測機制。正規市場內有健全的“肉菜追溯系統”和蔬菜農藥殘留檢測設備,有專人負責食品安全檢測。其目的就是嚴把進貨渠道,確保百姓食品安全,及時查處、化解消費者投訴,保護消費者的各項權益。而非法占路經營攤販缺少有效監管,容易出現以次充好、缺斤少兩等欺詐行為,侵害了廣大消費者的權益。
(三)非法占路經營攤販群對周邊正規農貿市場的經營造成嚴重沖擊
據統計,全市至少1/3以上的農貿市場周邊,都存在不同規模的非法占路經營攤販群,有的常年存在規模越來越大,直接沖擊和影響周邊正規農貿市場的經營秩序,造成經營業績下滑、同類業戶難以生存、市場攤位空置率呈現上升趨勢。為此,2013年我市某農貿市場部分業戶堵塞交通、聯名要求政府取締非法占道經營攤販群的事件。農貿市場經營者也多次通過各種渠道向政府反映,強烈要求取締周邊的非法占路經營攤販群。
二、非法占路經營攤販群管理困難的原因
(一)非法占路經營攤販群有其存在的客觀需要
非法占路經營攤販群之所以能夠持久存在,證明還是有需要它的群體。其最大的特點是便民,加之商品便宜、種類全、蔬菜水果新鮮,具有普通超市無法比擬的優勢,受到中老年人和低收入群體的歡迎。另外,在占路攤販中近郊農民、本地下崗職工、無業人員、外地商販占絕大多數,馬路上的每一個攤位,都支撐著一個家庭的溫飽。早市一般都是12點前就結束了,這樣擺攤的人下午還可以去干另一份活兒,兩份收入才可以更好的養活家里人。如果盲目取締這些攤點,將直接影響這些困難群體的生活。
(二)集貿市場規劃方面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室內市場準入門檻較高。據統計,根據地段不同、攤位大小不同,室內市場一個攤位一年的租金一般少則兩三萬,高的達十幾萬,對于大量從事小本經營的外來流動人員、本地困難群體等難以承受。二是室內市場有的因設施不完善或面積狹小市場容量有限或者在室外人流量更大等原因,導致很多攤販更愿選擇在場外、商貿區、居民區經營。三是臨時性民生市場也不能解決一般攤販的生計問題。如我市很多民生市場主要是早夜市,非全天性市場,早市閉市后和夜市開市前這段時間,攤販為了生計,往往選擇繼續在次干道兩側或社區內占路經營。
(三)對非法占路經營攤販群的管理機制還不夠健全
一是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不完善。我市曾出臺過多個集貿市場、早夜市的管理辦法,對占路經營的規劃、審批、管理等,都作了不同角度的規定,對有關部門的職責也予以確定。但從實際情況看,這些管理辦法已不適應當前飛速發展的形勢,許多條款已失去可操作性。二是部門職責不夠明確。存在著職能交叉、銜接不暢、主體不明、責權不清、監督缺失等現象,部門參與機制形同虛設,導致大多數占路市場實際處于管理的“真空”狀態。
三、規范非法占路經營攤販群管理的幾點建議
如何處理百姓需求與城市規劃之間的矛盾,在非法占路經營攤販群的“便民”和“擾民”之間找到一條“中間道路”,真正讓其成為解決市民生活便利的重要場所,成為考驗城市管理者智慧的重要考題。從民生的角度出發,顯然不能對其一味取締了事,如強制取締或關停,忽視居民的意見或聲音,勢必會造成新的社會矛盾,這在我市前期多家非法早市的整治工作中已得到驗證。因此,必須充分調研,分門別類,采取有針對性的系統措施。
(一)加強調研,摸清底數,聽取民意
對于自發形成的非法占路經營攤販群,可以由各街道辦事處在轄區范圍內全面開展摸底調查,摸清底數。摸清情況后,街道辦事處組織論證,廣泛征求周邊居民、單位的意見,要落實清楚這些攤販群是否存在擾民問題,安全是否達標,是否有消防通道,居民是否對該處攤販群有迫切的現實需求,以及部分攤販群分布是否過于密集可以合并等問題。經過充分論證,對于擾民和占路經營問題嚴重,不應該繼續設立的占路經營攤販群,由所在街道辦事處、城管執法、公安機關等聯合清理。對應該繼續保留的,可以統一設置規范的城市便民攤點群。
(二)積極設置城市便民攤點群,引導占路經營
城市便民攤點群是經各級政府批準設立的合法的攤點群。設置城市便民攤點群,引導非法占路經營攤販統一到規范的便民攤點群經營,能夠在繼續方便周邊居民購物的同時,較大程度上減少非法占路經營的弊端,同時又沒有切斷這些攤販的生活來源,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治理非法占路經營的手段。對其設置和管理,一是要規范設置。經批準設置的城市便民攤點群,要在現場設置標志,注明占用區域、經營項目、經營時間、攤點編號、安全提示、現場管理責任人等內容。依法設置臨時設施的,要劃行分市,整齊規范,閉市撤除。二是要規范準入。應當建立業戶準入(退出)制度,優先保證轄區困難群體的就業需求。如城市便民攤點群因定點調整或建設需要,需要撤銷的,應當及時辦理撤銷手續。三是要規范管理。各街道辦事處負責制訂城市便民攤點群的日常管理制度,明確以下內容:區域范圍、經營品種、收費標準、環境衛生保潔和垃圾清運、市政公用設施和綠化保護措施、消防和安全措施等。四是要規范場地。城市便民攤點群的設置事先要廣泛征求相關部門和周圍居民的意見,在保證正常通行秩序、避免擾民、不影響正常網點單位營業、嚴禁占用消防、救護等應急通道。五是要規范項目。城市便民攤點群應主要銷售日用小百貨、服裝鞋帽、蔬菜瓜果等農副產品、文化產品等商品以及提供修(擦)鞋、配鑰匙等一般性便民服務項目。控制現場制售熟食、餐飲和水產品等易造成污染的攤位數量,禁止現場宰殺家畜活禽以及從事違反食品衛生、治安、文化等管理規定的經營項目。
(三)部門聯動,加強協調,建立長效機制
攤點群的審批、設置、管理涉及眾多部門,要本著“守土有責、屬地管理”的原則,加強對各部門的協調調度,盡快明確主管部門,界定各部門相應職責,理順工作機制,制定具體工作方案,配套解決相關保障措施,促進各部門依據各自職責,積極配合開展工作。同時,要倡導多元化的便民攤點群管理理念,有效整合各類社會資源,有效發揮各類社會資源在攤點群后期管理和升級改造中的積極作用,增強市場管理部門承擔的日常管理職責,減輕執法部門的工作壓力,理順管理和執法的關系。
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積極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將食品安全工作列入政府議事日程,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明確各級監管責任。食安辦與各行政村簽訂食品安全工作目標責任書,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對各村綜合考核,同時要求各利用村干部會議、集中開會等機會,加強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及食品安全知識宣傳學習。全年共召開領導班子食品安全工作研究會議2次,食安辦會商會議7次,主要領導開展檢查4次,分管領導開展專項檢查7次,聯合執法5次。
二、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專項行動和日常監管有機結合。
鎮食安辦緊盯食品安全年度計劃,聯合市場所在做好食品安全日常工作同時,積極組織開展各項專項整治工作,同時結合平安檢查,加強對轄區內的食品加工銷售攤點、超市、農貿市場、學校等重點區域監管。
1.開展重大節假日、重要時間節點食品安全專項檢查行動。為保障元旦春節、“兩會”、“五一”、國慶等重要節點食品安全,鎮食安辦、市場監管所聯合村級網格員對轄區內的涉食單位開展專項檢查排查,及時消除食品安全隱患,切實保護消費者飲食安全。全年共開展專項檢查行動11次,涉食單位檢查全覆蓋5次,出動檢查人員778人次。
2.開展春季、秋季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為保障新學期師生飲食安全,進一步落實“食安校園”行動要求,鎮食安辦聯合市場所、綜合執法中隊開展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聯合整治行動,同時定期對小學、中學、幼兒園食堂及學校周邊餐飲單位、副食店進行檢查,實現“食安校園”常態化監管。
3.開展打擊農村假冒偽劣食品、“保健”市場亂象整治工作。鎮食安辦、農辦、市場所對鎮域范圍內農貿市場、小作坊、雜貨店、超市等食品經營主體進行拉網式排查,集中查處方便食品、休閑食品、酒水飲料、肉及肉制品、保健品等品類,重點打擊食品假冒、侵權“山寨”、“三無”劣質、超過保質期、非法添加、虛假宣傳等重點違法違規情形。活動期間出動檢查人員400多人次,檢查場所182處,檢查人員密集型場所5處。
4.鞏固省級食品安全縣成果、平安創建工作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檢查。鎮食安辦、市場監管所、綜合執法中隊等多部門聯動,結合智慧掌心網格員隊伍,對鎮轄區范圍內各經營單位進行全面排查,持續加強食品安全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治理。對前期整改問題、整改單位進行回頭看,進度一步防治食品安全問題反彈。期間共排查問題214處,整改率實現100%。
5、加強農產品種養殖環節監管。全面掌握本轄區內食品種養殖業底數,深入開展農產品種養殖環節監管,進一步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全年共抽檢各類農產品農殘定性快速檢驗860批次,抽檢合格率達100%。
6.完成“廚房革命”建設驗收工作。按“廚房革命”五類餐飲建設規范,指導建設單位落實硬件設施改造、可視廚房安裝、燃氣報警裝置安裝、餐廚廢棄物處置、軟件完善等相關工作,同時推廣“廚房革命”APP安裝使用,發動公眾積極參與,提高公眾知曉率、支持率和滿意度。截止11月底,25家建設單位均已完成驗收工作,完成“廚房革命”APP安裝1500人。
三、強化宣傳,廣泛引導,做好社會共治和監督工作。
1.開展集中宣傳活動。圍繞今年食品安全宣傳活動實施方案,通過開展宣傳咨詢、食品安全講座等活動,以懸掛橫幅、設立展板、現場咨詢、印發宣傳材料等形式,進行全方位、多視角、多角度的宣傳,以吸引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最大程度的擴大宣傳面,大力營造“人人關心、重視食品安全”的良好社會氛圍。今年共開展尚德守法食品安全周活動3場,家庭廚房入村宣傳5場,食安安全科普知識宣傳4場。
1.商貿運行平穩有增。社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實物網絡零售額實現平穩增長。1-10月份,新增限上企業21家,占市年任務(12家)的175%,1-9月份(市里實行季通報制)完成社消品零售總額45.98億元,同比增長0.4%,總量和增幅分別列全市第7、第2位。預計全年完成61.3億元,同比增長4.2%。1-10月份完成實物網絡零售額6.28億元,同比增長33.81%,總量和增幅分別列全市第3、第7位。預計全年完成10億元,同比增長28.2%。4月23日,全市促進商貿流通業發展經驗交流會在我縣召開。
2.發展蓄能動力有增。一是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有力。城市風情街商貿綜合體、四星級酒店、贛派風情街、文化藝術中心等已建成封頂,引進全國快消品連鎖企業前30強步步高集團經營商貿綜合體;商會大廈城市未來廣場2.5萬平方米商業主體已建成,與橙天影視、快樂玩家動漫游戲體驗中心等品牌商家達成進駐意向;城東家居建材城開工在建,綜合體驗館已完工,引進品牌運營商“北京居然之家”運營建材商貿綜合體。二是城鄉商貿體系不斷完善。城區農貿市場建設加快,城南智慧農貿市場元月21日開業,68家商戶入駐,引進世紀華聯超市,在今年全省農貿市場建設改造績效考核評價中列全省第一;城北農貿市場主體建成,預計年底投入使用。鄉鎮商貿綜合體建設有序推進,麥?鎮中塘小鎮綜合商貿市場、農貿市場建成運營,界埠鎮商貿綜合體在招商中,三湖鎮商貿綜合體在進行基礎建設。三是商貿促銷活動開展有色。我縣先后舉辦了“暢享生活樂購”電子消費券促銷活動、“品牌建材家居進萬家”消費節、海木源清涼一“夏”大型融媒體直播等一系列大型促銷活動,活動引流商家受益成效明顯。
3.產業跨界融合有增。箱包產業電商步伐加快,全縣171家成品箱包生產企業有近一半的企業(85家)實現電商轉型。紅金鯉箱包、麥點箱包、古茗箱包等9家企業網店,進入拼多多平臺拉桿箱網銷量全國前10,世紀行箱包新增列入省電子商務示范企業。糧油企業電商規模壯大,糧油工業城有6家企業成功實現電商轉型(琴聯米業、皇城糧油、友泉食品、港達米業、洋峰糧油、康善源油脂),其中年電商交易超千萬元的企業有3家(皇城糧油、琴聯米業、洋峰糧油),1-10月份,6家企業實現電商交易1.05億元元,同比增長36.8%。社區新零售逐步興起,以“爆買社區”為代表的社區新零售電商平臺網絡已覆蓋全縣各大住宅小區,1-10月份平臺實現電商交易261萬元,其中銷售貧困戶和扶貧產品80.5萬元,在央廣網報道推廣。
二、存在的問題
在看到發展成效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一是消費升級攻堅力量薄弱。消費升級受市場主導的因素較多,抓與不抓難以在短期內見成效,加上政策體系的不完善和上級考核關注度不高,造成促商貿消費升級工作僅停留在少數幾個職能部門,攻堅力量薄弱,成效不明顯。二是商貿基礎有待進步提升。缺乏大型商貿綜合體的帶動,城市風情街等重點項目尚未建成,鄉鎮商貿綜合體存有較多空白點,傳統商業呈“散、小、亂”發展狀態,夜間經濟消費、中高端消費、假日消費等供給不足,造成本地消費外溢流失。三是網銷品牌發展意識不強。今年,我縣箱包電商企業為了保生存、保資金流,90%以上都是通過拼多多平臺上線銷售,“39元包郵”成為箱包在電商平臺打“低價格戰”的代名詞,對我縣箱包產業發展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三、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縣堅持以促商貿消費升級三年攻堅行動為抓手,著力構建以電子商務、商貿流通為主要支撐的內貿大循環,力爭新增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18家以上,總數突破120家以上,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7億元,增長10%,實物網銷零售額達到13億元,增長30%,持續鞏固“全國電商示范百佳縣”發展成果。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做好“三篇文章”。
1.做深產業融合文章。與實體產業深度融合是我縣電商產業發展的最大特色,要進一步深化推進。一是要引進龍頭示范帶動。重點對接上海百秋電子商務、浙江金華美晨商貿、廣東澤柳貿易、網庫集團等一批龍頭企業落戶,引進新模式、跨界人才帶動我縣電商產業發展升級。二是要做大糧油電商規模。推動糧油電商企業帶動網銷訂單農業的發展,并利用國家和省消費扶貧網資源擴大產品銷售。要招引1-2家專業化的農產品電商龍頭運營企業,對全縣初級農產品資源進行整合,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三是要打造直播示范基地。抓住視頻直播發展新趨勢,將城東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打造成直播基地,引導企業利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提升產品價值,緩沖拼多多平臺低價競爭。四是要提升網銷品牌。重點推動箱包、糧油產業龍頭企業在網銷產品研發、智能標準化生產、網銷品牌創建、包裝功能設計等方面取得突破,以好的產品、好的品牌,提升網銷產品附加值。注重引導企業用“網紅直播”等互聯網新模式,唱響企業品牌。同時,加大對箱包上線產品的質量監管,嚴厲打擊低質濫價等擾亂市場經營的行為。
2.做實消費升級文章。推進商貿消費升級是打通“內循環”的關鍵環節,要進一步抓牢抓實。一是要推進高檔商業集聚區建設。力促城市風情街、商會大廈城市未來廣場明年投入運營,大力招引名企入街、名品入店,打造我縣夜間消費集中地標,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建議適時拆除商貿中心小商品市場建設大型商貿綜合體,與商貿中心夜宵街聯動發展夜間經濟。二是要推進鄉鎮商貿綜合體建設。力促界埠、三湖商貿綜合體建成并引入多業態運營,荷浦、桃溪、洋峰街道辦等地商貿綜合體啟動建設,形成梯次推進的格局。三是要推進“十四五”加油站網點建設。重點推動高鐵新區、城上鄉等空白網點建設,滿足群眾消費需求。四是發展連鎖經營。引進國內知名品牌商家落地發展知名“首店”。鼓勵縣城商貿龍頭下鄉發展連鎖經營,提升鄉鎮墟街商貿形象。五是要打造促銷活動品牌。大力舉辦海木源漂流節、城上桃花節、神政橋采摘節、箱包節、贛酒文化節等一系列具有本土特色的促銷活動,培育區域性活動引流促銷品牌。
3.做強要素保障文章。電商方面,重點突破人才、物流成本的制約。要加強與省內大學院校合作,想辦法招引一批大學生專業人才留在我縣發展。通過外埠商會及時企業電商人才需求,吸引一批本土人才回流。鼓勵電商人才與生產企業合作,搭建“前店后廠”營銷模式,通過代運營方式幫助企業緩解人才短缺的問題。加強快遞行業的規范管理,堅決打擊行業內價格壟斷,逐步降低電商物流成本。積極動員企業將注冊地不在本縣的網店遷回我縣,減少電商交易數據流失。商貿方面,建議出臺商貿服務業專項發展扶持政策,支持招大引強、品牌引進、商貿綜合體建設、夜間經濟集聚區發展、商貿促銷活動、限上企業入規入統等,充分調動全社會推動商貿消費升級的積極性。
四、“十四五”期間的工作打算
“十四五”期間,我縣電子商務暨商貿服務業工作思路是:以構建全領域大商貿大流通實現新跨越為目標,到2025年,力爭全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突破8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6%以上,實物網絡零售額突破38億元以上,年均增長30%以上,使我縣發展成省重要的現代商貿服務業中心。圍繞發展目標,重點抓好三個方面工作:
蔬菜流通體系的合理性及存在的問題
從終端入手考察蔬菜的產業鏈我們發現,農村居民消費的蔬菜基本處于“自給自足加自產自銷”狀態,需要從市場購買蔬菜的主要是城市居民。這就決定了蔬菜流通體系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城市居民,也決定了蔬菜流通體系的任務主要是實現“三個保障”:保障城市供應,保障食品安全,保障應急需要。保障城市供應,就是保障城市蔬菜的日常供給和價格穩定;保障食品安全,就是保障城市居民吃到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放心菜;保障應急需要,就是保障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發生時的城市蔬菜供給。目前,蔬菜流通體系在產銷兩地以蔬菜批發市場作為核心組織形式,例如產地山東壽光的蔬菜批發市場直接與北京的新發地蔬菜批發市場對接,經過菜販的長途運輸,最終進入城市中廣泛存在著農貿市場、菜市場、早晚市等多級零售市場。這種“大車變小車,小車變板車”的流通方式實際上扮演著集中菜源,按需分銷的重要作用,基本符合中國傳統的小衣生產方式和注重生鮮食品的生活方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短期內恐難有實質性改變。
蔬菜產業鏈從田間地頭到零售終端盡管信息并不完全對稱,但競爭是比較充分的,基本沒有進入壁壘,也就不存在暴利的可能。山東卷心菜價格8分錢一斤,經媒體曝光無人不知。從將分散種植的卷心菜集中到壽光蔬菜批發市場,再販運到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再分散到北京大小菜市場和超市,賣到8角錢一斤,看似上漲了10倍,但由于地頭菜價基數較低,城市零售終端的菜價其實是合理的。城市居民所付出的菜價,是由從零售終端上溯到田間地頭甚至育種專家各個環節共同分配的,再加上需要交納各種名目的稅費,實際進入菜農、菜販口袋的利潤是十分微薄的。那么為什么面對媒體“暴利”的指責,蔬菜產、運、銷各環節的從業者都保持沉默呢?這是因為他們普遍處于“弱勢加弱智”的狀態――“弱勢”是說他們基本上都是分散的衣戶,屬于弱勢群體;“弱智”是說他們中較少高端從業者,在市場中缺乏群體效應,也沒有話語權。這就決定了他們在價格波動面前處于被動地位。加之目前我國經濟通脹壓力加劇,CPI屢創新高,“控通脹”成為宏觀調控首要目標。食品在CPI構成中占比最大同時漲幅最大,更是成為政府行政干預的重點。而政府頻頻出手干預,導致蔬菜價格波動頻率加快,波動幅度加大,波動周期縮短,使得蔬菜產業鏈從業者的處境進一步惡化,處于“兩頭哭,中間欲哭無淚”的尷尬境地,而絕非是許多專家和媒體所說的“兩頭哭中間笑”。
按照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一個健康的產業鏈,處于首尾兩端的生產和銷售環節應該獲得較高的利潤率,中間環節的利潤率相對來說較低。而目前我國蔬菜產業鏈的利潤率曲線卻是一個“蹺蹺板”型:當城市零售終端菜價大幅度上升時,政府部門就往下“踩”銷售價格,其結果就是銷售價格下跌,進而帶動蔬菜收購價格下跌,菜農生產積極性降低,蔬菜供給減少。而這又將導致蔬菜變得相對稀缺,收購價格上升。農民按照價格信號的指引增加供給的同時,政府再“踩”生產環節的“翹翹板”,收購價格下跌之后,加上運輸成本、分銷成本的銷售價格又變得相對較高,再次引來政府的干預。這樣周而復始,呈現出明顯的發散蛛網形態。由于農民增加供給和政府打壓收購價格往往同時發生,就使得政府的調控變為“順價格波動周期”調控,從而加劇了價格波動幅度。
與此同時,蔬菜的運輸和終端銷售環節也存在自身的問題。由于同等貨物的運輸成本大體相同,而蔬菜的價值較低,且運輸途中的消耗較大,蔬菜運輸者只能靠提高加價率來獲取平均收益。一旦政府控制蔬菜運輸成本,無利可圖的蔬菜運輸者將會退出市場,造成蔬菜產業鏈斷裂。這時,菜價下跌的風險只能由菜農承擔,而菜價上升的成本則轉嫁給城市居民。此外,“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在蔬菜產業鏈中體現的尤為突出:在“農(農貿市場)改超(超市)”、“農超對接”的拉動下,攤位費等成本大幅上升,進一步推高了蔬菜的銷售價格。
保障蔬菜產業健康發展政府大有可為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以產銷兩地批發市場對接為中心的蔬菜流通體系是目前中國的蔬菜等農副產品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決定的。雖然蔬菜產業鏈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仍有許多不合理之處亟待改善。特別是,蔬菜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為了保障民生,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特征。這是市場化運行的蔬菜產、運、銷環節無法保證的,需要政府采取相應的措施。這些問題的解決,不能靠用“看得見的手”取代“看不見的手”,而是需要政府更加尊重市場,從糾正市場失靈、促進市場資源配置功能發揮的角度出發,采取一系列具體的措施。
首先,“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要落到實處。應建立市長菜籃子基金,并編制城市基本蔬菜的價格指數。當指數上漲超過警戒線時,利用基金給予城市低收入階層補貼,提高他們的價格接受能力;當指數下跌超過警戒線時,則對蔬菜生產者予以補貼,保證菜農的基本收益。這種補助應該是“明補”而不是“暗補”:“明補”一方面可以傳達政府對于價格的態度,另一方面也能使消費者和生產者切實得到政府干預的益處,使“看得見的手”真正起到“幫扶之手”的作用。對一些大城市來說,依靠本地生產解決蔬菜供應是不切實際的,這就需要利用基金對外埠的蔬菜產地進行轉移支付,彌補蔬菜產地的環境成本,保證其經濟利益,從而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保障城市供應,保障食品安全。
第二,保障蔬菜應急需要也要借助市場手段。由于蔬菜的生產消費具有不易儲存的特殊性,再加上南北方的氣候差異較大,使得建立蔬菜儲備機制并不可行。當雨雪災害、地震等突發事件發生時,只能通過市場手段在外地組織貨源來保障本地蔬菜供應。這也需要動用市長菜籃子基金來實現。
第三,借鑒糧食生產中的政府補貼制度,建立蔬菜生產的季節性補貼。由于蔬菜的生產易受季節影響又不易儲存,導致蔬菜價格的季節性波動很大。蔬菜生產季節性補助的建立也是城市反
哺農村的具體體現,將對緩解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發揮積極作用。
第四,將“綠色通道”制度落到實處,降低蔬菜運輸成本。在高油價的背景下,菜販為了維持日常運營只能將增加的運輸成本轉移給上游的菜農或者下游的消費者,否則只能選擇退出市場。政府可通過減免過橋費、過路費等手段變相為菜販提供補貼,降低他們的成本壓力。需要強調的是,“綠色通道”應該是雙向的:進城和出城都應該費用的減免,應避免“有來無回”的情況。針對蔬菜在運輸途中損耗較大的情況,政府應投入一部分資金,對現有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進行升級改造,加強批發市場的軟硬件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冷鏈物流,在保證蔬菜販運者利益的同時,也減少了蔬菜質量的不穩定因素。
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黨的十七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與貫徹省、市委全會精神結合起來,與繼續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促進環衛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結合起來。要廣泛開展“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努力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活動。要從戰略高度和世界眼光謀劃未來,進一步解決好影響環衛事業發展的突出問題。當前我市的市容環境衛生工作存在著突出問題:一是生活垃圾終處理設施雖然起點很高,但容量不足,特別垃圾焚燒能力嚴重滯后,給今后我市的生活垃圾處理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要從改革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入手,鼓勵我市國有企業參與垃圾焚燒設施的建設。二是我市餐廚垃圾每日高達1000噸,未能集中收集,統一處理,對環境影響很大,也落后國內一些城市。要盡快研究餐廚垃圾處理設施的立項和收運體系的問題,加快餐廚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三是我市市政主干道的保潔水平很高,但“城中村”、內街內巷的保潔由于經費不落實,保潔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要在各區保潔作業逐步市場化的基礎上,研究街道的環衛體制和環衛作業市場化后的監管問題,保持環衛隊伍的穩定,保證保潔作業質量不下降。
二、實現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目標,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打好基礎
針對國家愛衛辦技術評估組在穗期間指出的問題,加強對存在問題的整改,為考核驗收打好基礎。要加強“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和內街內巷的市容環境衛生管理,防止環境衛生問題的反彈和出現新的衛生死角。要加快南沙、番禺和花都區垃圾處理設施的整治,使生活垃圾盡快達到無害化處理標準。要加強公廁免費開放后的管理,確保公廁衛生潔凈。垃圾中轉站要進一步完善除臭設施,疏通排污渠道。要抓好垃圾的收運工作,盡量縮短生活垃圾的滯留時間,對垃圾裝運點和廢物箱周圍要加強清洗。要加強農貿市場周邊環境衛生的管理。
三、建立和完善環衛長效管理機制,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
一是重新修訂《*市環境衛生質量標準》,完善市容環衛質量標準,全面落實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制。二是完善全市重點區域衛生保潔責任監管體系。要以城市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堅持屬地、業主和區域保潔隊伍三結合,確保對重點區域衛生保潔監管到位。三是認真總結海珠區的改革經驗,加快推進環衛作業市場化改革,推進清掃保潔作業公開招投標,實現管理層與作業層分離。要解決好環衛作業市場化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保持環衛隊伍穩定。四是探索改進環衛收費方式,落實環衛保障經費。五是深入開展“雙競賽”活動,充分發揮“市容環衛網”、局領導接訪日等,及時處理群眾對環境衛生的投訴和意見。六是進一步整合宣傳資源,加大環衛法規和先進典型的宣傳力度,增強市民保護環境意識。
四、以大型環衛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快環衛基礎設施建設
鄉鎮食品安全工作計劃1一、抓好隊伍建設,強化責任追究
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是一項常抓不懈、不能放松的工作,鎮村兩級要高度重視和認真抓好食品安全綜合治理,切實為民辦實事,保障人民群眾生活安全,對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要嚴格實行責任追究。
二、營造宣傳氛圍,擴大宣傳覆蓋
積極探索食品藥品安全宣傳的有效途徑,利用村級網絡力量和宣傳園地,拓寬宣傳陣地,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啟發。同時積極開展誠信宣傳教育和培訓教育,創新宣傳形式,比如說開展知識競賽活動,讓更多的人來參與食品安全宣傳。
三、加強檢查次數,加強查處力度
認真組織好轄區內食品質量監督檢查,對餐飲單位、校園食堂和衛生機構多監督多抽查,發現有質量問題和安全隱患的,立即要求改正,同時對無證無照、安全條件差的餐飲業和小作坊,對客觀原因造成的一般性質量問題,督促糾正,同時給予幫助和指導,對主觀造成的問題,追究負責人,并移送相關部門進行處理。
四、突出監管重點,確保市場監管到位
為確保全鎮人民飲食用藥安全放心,我們將重點進行農家家宴和建筑工地食堂衛生專項整治,開展保健品、藥品市場專項整治等多項整治活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戶,查處違法食品、藥品廣告,沒收銷毀假劣食品。
五、組織相關職能部門扎實開展“元旦”、“春節”、“五一”、“十一”節期間的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嚴厲打擊食品違法行為,有效地保障人民群眾的飲食消費安全,確保全鎮20--年無一例食品安全事故發生。
(六)加強食品生產經營行為專項整治。
鎮食安辦要聯系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結合打擊重點食品藥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和食品藥品“四小”整治等專項行動,進一步加大對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監督檢查力度:
一是要強化生產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要嚴格實施食品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加大對獲證產品和企業發證后的監管,在全面排查的基礎上,加大對食品小企業、小作坊相對集中區域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地下食品加工點以及為其提供生產經營場所和運輸、保管、存儲等條件的非法行為。
二是要加大流通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要重點做好商超、食品市場、校園及其周邊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嚴厲查處銷售不合格、假冒偽劣、“三無”、過期變質食品等違法行為。
三是要重點加大對餐飲服務環節食品安全的監督檢查。要結合節日期間聚餐場次增多、餐飲消費量增大可能導致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幾率增大的特點,加大對旅游人群聚集場所及周邊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力度,加強對易引發食品安全事故的重點產品和關鍵環節的監督檢查。要對集中承辦團圓飯、“年夜飯”、群體性聚餐的餐飲服務單位進行專項檢查。
重點檢查含鋁食品、熟食鹵味、涼菜、海鮮等高風險食品加工過程和原料進貨驗收、索證索票制度落實情況,嚴厲打擊采購、使用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動物及其制品、劣質食用油、“地溝油”、不合格調味品、非食用原料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等違法行為,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堅決防范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確保節慶期間餐飲服務食品安全。
四是要嚴厲打擊保健食品生產經營違法違規行為。重點整治經營假冒保健食品文號、標志以及未經批準聲稱特定保健功能產品的;經營保健食品產品質量不合格或來源不明的;以會議、講座等形式違法銷售保健食品等的違法違規行為。五是要加強節日期間體驗式經營行為檢查力度,不斷鞏固和深化整治成果。
(七)加強流動攤販管理。
城管整治辦要設立流動攤販疏導點,統一管理標準,規范經營秩序,要結合便民服務設施建設,引導經營者進市場、超市等場所規范經營,逐步取締疏導點。要采取積極措施推進露天燒烤、涼鹵菜攤點的取締工作進程,實行退路進店。
要按照“主干道嚴禁、次干道嚴控、背街小巷規范”要求,取締主次干道流動商販,依法查處突出店外經營。
鄉鎮食品安全工作計劃2為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提高食品監管水平,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促進社會穩定,特制定食品安全工作計劃。
一、加大宣傳
1、在主街道、路口、菜市場等醒目地段設立較大食品安全宣傳牌或標語,開展以保障食品安全、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宣傳活動。
2、每村都設立一塊以上食品安全宣傳欄,一幅永久性宣傳標語;
每季刊出一次食品安全知識、圖片等。
3、開展食品安全知識進千家萬戶活動。
印制食品安全知識小冊子,發放到各村、單位、學校、企業中。上街開展一次食品安全咨詢宣傳活動。
4、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培訓,邀請縣食品藥品監督局等有關部門專家來輔導講解。
5、把食品安全知識納入中小學校健康教育課。
二、開展專項整治
1、1至5月份,開展對流動攤點、小飲食店的食品衛生專項整治,重點對建城區流動攤點檢查、整治。
2、6至12月份開展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專項整治,重點整治無證照小作坊、小企業、使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逐步實現規范化管理工作,確保從生產源頭上的食品安全。
三、加強食品監管力度
1、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規范農資經營市場,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2、開展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質量監管,組織衛生、工商、質監等部門對豆制品、面包、飲料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進行食品衛生檢查,保證合格食品上市。
3、開展對流通領域的食品安全監管。
加強“食品安全一條街”工程示范建設,實行食品統一配送,爭取食品配送率在95%以上。對食品市場、超市、農貿市場、學校小店等開展經常性的食品安全檢查。
4、開展對消費領域食品安全監管。
經常性開展對賓館、飯店、小食店的食品衛生檢查;加強對學校食堂、民主食堂的食品衛生管理。對學校食堂、民工食堂等每月一次進行食品衛生檢查,保證學校食堂、民工食堂的食品安全。加強對農村自辦宴席及大型集會群體性聚餐的食品衛生管理,保證大型聚餐點的食品安全。
鄉鎮食品安全工作計劃3為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實施條例》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抓好我鄉食品安全工作,以食品市場準入為載體,明確分工、廣泛宣傳、嚴格管理、加強巡查、落實目標責任,打造我鄉良好的食品安全環境,進一步提升我鄉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根據市食安辦的具體要求,特制定--年度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計劃。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我鄉政府成立由鄉長為組長,鄉分管領導、派出所所長為副組長,經濟發展辦、社會事務辦、農業服務中心、綜治辦、安監辦、工商所、衛生院為成員的食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如發生食品安全等級事故,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同時向市食安辦報告。
二、明確職責
(一)食安所負責組織食品經營、餐飲單位負責人、個體工商戶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和食品安全日常工作,并進行食品安全日常巡查。
(二)我鄉與場鎮上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農貿市場管理委員會、小學、幼兒園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嚴查整治無證無照經營戶和小作坊,每季度至少巡查1次;開展違法使用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違禁藥物定性檢測工作;強化餐廚垃圾管理;加強農村群宴管理,保證轄區內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食安所、衛生院將定期組織流動廚師進行群宴知識學習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
三、健全工作制度
切實抓好工作檢查落實,為深入做好我鄉“食品放心工程”,實現本系統食品安全目標監管工作,將采取經常性檢查與突擊性檢查相結合的辦法。經常性檢查,組織相關職能部門,按季開展不少于一次的檢查活動,每逢重大節假日期間,加強值班,開展食品安全檢查。專項整治檢查,主要是重點、熱點、難點工作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的開展。
四、加大監管力度
我鄉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政府工作目標,加大食品安全工作監管,要求各村(社區)認真履行組織協調的綜合監管職能,各監管部門各司其責,在加強日常巡查和整治上加大力度、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有效杜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年,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努力將食品安全工作提升一個新臺階。
鄉鎮食品安全工作計劃420--年是“十x五”規劃開局第二年,也是全面實施食品安全戰略的關鍵之年,全鎮食品安全工作要堅持以黨的十x大和十x屆x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縣食安委和鎮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黨政同責、標本兼治,加強統籌協調,加快完善監管機制,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全年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責任網絡建設為抓手,夯實監管基礎
1.嚴格落實鎮食安辦、各村工作責任。
鎮食安辦、各村要切實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要求,通過層層簽訂責任書,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黨委政府年度工作綜合考核內容并實行“一票否決制”。
進一步加強對食品安全工作的統一領導和組織協調,研究解決工作實際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加大檢測檢驗能力建設、基層責任網絡建設、智慧監管、監督抽檢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確保監管部門有足夠力量、足夠資源履行職責;加強鎮食安委、食安辦建設,完善協調機制,加大督查力度,切實發揮好統籌協調、督查考核作用。
2.進一步完善基層網格化管理。
深化基層責任網絡建設,繼續在“用網”、“強網”、“管網”上下功夫。按照“定網格、定人員、定職責、定制度、定重點、定考核”的要求,調整和充實協管員隊伍,落實網格日常監管措施,加強定期巡查,做好工作記錄,發現問題及時報告監管部門依法查處。
發揮鎮食安辦統籌協調作用,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凝聚相關部門合力,共保基層食品安全。激勵基層監管人員不斷通過工作實踐提高業務能力和崗位技能,筑牢食品安全第一防線。
二、以治理整頓行動為突破,解決突出隱患
3.扎實開展“三大一嚴”行動。
根據市縣統一部署,精心組織全鎮食品安全大抽檢、大排查、大整治和嚴打擊專項行動,建立食用農產品和食品各環節“風險清單”,實施綜合治理,加大行政處罰和刑事打擊力度,堅持問題導向,加制品、食用油、酒類及熟肉制品等高風險隱患食品的監督檢查頻次,加強主要商業街、旅游景區、校園、農貿市場、食品市場及村鎮結合部等重點區域食品監督抽檢和整治規范,強化對問題食品的核查處置工作,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食品安全風險的底線。加強小餐飲、食品攤販綜合治理,強化部門協作,探索長效監管機制。
4.深入實施餐桌安全治理行動。
繼續推進餐桌安全治理行動,圍繞“五大提升工程”,研究措施突破整治難點,加快推進小作坊、小餐飲、小攤販和農貿市場治理等工作,及時總結推廣工作經驗,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風險隱患突出的食品安全問題,著力落實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
5.認真開展農村食品安全治理。
按照省市縣工作部署,認真開展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一推兩打三嚴控”行動、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清源”行動、農村食品安全“凈流”、“掃雷”,打擊食品違法犯罪“利劍”行動,加強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凈化農村食品安全環境,提升農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三、以完善全程監管為要求,強化風險管控
6.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
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建設,擴大各類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開展產品追溯,啟動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食用農產品監測樣品批次達到省定要求,不合格食用農產品處置率達到100%。完善初級水產品生產經營主體數據庫,30畝以上主體信息全部納入省漁業主體調查信息系統,完成3個初級水產品質量追溯點建設任務。
7.強化食品生產經營環節監管。
推行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負面清單和申報登記制度,開展小作坊整治、改造、提升行動。堅持“線上線下一致、社會共治、手段創新、以網管網”原則,強化網絡食品經營監督管理。
全面推行餐飲單位食品安全狀況自查、量化分級自評制度,提升餐飲量化分級動態管理質量,持證餐飲單位量化等級公示率達到90%以上。
學校、養老機構食堂陽光廚房建設率達到45%。加強網上訂餐管理。餐飲具集中消毒企業產品抽檢覆蓋率每季度不低于100%。深化千萬學生飲食放心工程建設,完善校園食品安全長效監管機制,公辦中小學校食堂AB等級覆蓋率達到90%以上。
8.建立食用農產品準出準入對接機制。
抓緊建立以食用農產品質量產地證明為核心內容的產地準出管理與市場準入管理銜接機制。依托基層執法監管和技術服務機構,加強督導巡查和監督管理,確保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過程中的產地證明真實、有效。規范農貿市場農產品準入及索證索票制度,探索開展農貿市場實施出場出票制度試點。
9.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始終保持高壓嚴打態勢,加大對食品領域違法犯罪行為打擊力度,形成強大威懾力。拓展案件信息來源渠道,實行案件信息舉報獎勵機制,加強在案件查辦、信息通報、技術支持、法律保障等方面的協作配合,健全完善線索通報、案件移送、檢驗鑒定、危害認定等工作機制,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形成工作合力,確保打擊到位。加強打擊食品犯罪專業化隊伍建設。
四、以強化宣傳教育為途徑,推進社會共治
10.落實社會監督各項措施。
按照《食品藥品安全信息管理辦法》,全面實施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行政處罰、違法廣告、黑名單等監管信息的公示工作,通過信息公開進一步引導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加快推廣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健全保險工作事前、事中、事后服務體系,落實風險防控“六個一”措施,推動承保機構設立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公益資金。探索推廣農村食品安全金融誠信體系建設試點工作。
支持行業協會制訂行規行約、自律規范和職業道德準則,監督生產經營活動,交流食品安全風險信息,加強行業自律。充分發揮專家智庫在食品安全領域的參謀和智囊作用。
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嚴格落實舉報獎勵制度。繼續推進“四個你我”活動,著力深化、拓展和鞏固公眾參與監督機制。
11.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宣傳教育。
深入開展以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科普常識為重點內容的宣傳教育工作,進一步增強全社會食品安全意識,引導公眾健康理性消費。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宣傳直通車“四進”活動。繼續推進校園食品安全教育,加強食品安全讀本教學情況的督查。
各監管部門要加強與媒體溝通,妥善做好突發事件和熱點問題輿情引導,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加快食品安全科普平臺建設,全面建立食品安全公眾微信號,切實重視和做好媒體陣地宣傳工作。
12.落實社會監督各項措施。
按照《食品藥品安全信息管理辦法》,全面實施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行政處罰、違法廣告、黑名單等監管信息的公示工作,通過信息公開進一步引導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加快推廣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健全保險工作事前、事中、事后服務體系,落實風險防控“六個一”措施,推動承保機構設立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公益資金。
探索推廣農村食品安全金融征信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支持行業協會制訂行規行約、自律規范和職業道德準則,監督生產經營活動,交流食品安全風險信息,加強行業自律。充分發揮專家智庫在食品安全領域的參謀和智囊作用。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嚴格落實舉報獎勵制度。繼續推進“四個你我”活動,著力深化、拓展和鞏固公眾參與監督機制。
13.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宣傳教育。
深入開展以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科普常識為重點內容的宣傳教育工作,進一步增強全社會食品安全意識,引導公眾健康理性消費。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宣傳直通車“四進”活動。繼續推進校園食品安全教育,加強食品安全讀本教學情況的督查。
各監管部門要加強與媒體溝通,妥善做好突發事件和熱點問題輿情引導,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加快食品安全科普平臺建設,全面建立鄉鎮(街道)科普宣傳站和食品安全公眾微信號,切實重視和做好自媒體陣地宣傳工作。
鄉鎮食品安全工作計劃520--年,為進一步加強我辦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切實解決食品安全存在的隱患和難題,努力創造一個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費環境,同時引導食品經營單位進行規范、有序營商,根據區食安委和街道黨工委的總體工作要求,現結合我辦工作實際,特制訂工作計劃如下:
一、工作目標:
有效遏制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風險隱患,確保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輿情事件,人民群眾飲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二、工作要點:
(一)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做實做強食安委及食安辦,充分發揮街道食安委統一領導和食安辦協調指導作用。按照街道食安辦的職責,充分發揮食安辦職能作用,加大成員單位的綜合協調和監督檢查力度,抓好成員單位目標責任的落實并由食安辦牽頭,每季度召開一次食品安全工作會議。
(二)與村(社區)簽訂《--街道辦事處20--年食品安全責任書》并根據責任書的要求對各居(村)食品安全工作進行考核評議,考評結果作為綜合考核評價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
(三)加快推進家禽“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積極預防和控制H7N9等流感疫情的發生和傳播;貫徹實施《--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規范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生產經營行為,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及協助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東湖隆生廣場建設市級食品安全示范街,迎接--省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街的建設考評工作。
(四)突出重點,大力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以食用農產品、肉及肉制品、植物油、糧食、面制品、兒童食品、學校周邊食品添加劑等為重點產品,以農村地區、城鄉結合部、學校及學校周邊、小作坊聚集地等為重點區域,深入開展食品安全綜合治理。著力解決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假冒偽劣、虛假宣傳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1、集中整治小企業、小作坊,堅決取締無各相關證照的生產加工企業,堅決打擊食品制假售假“黑窩點”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食品的違法行為。
2、狠抓重點場所的整治,加大對各類食品批發市場、超市、校園及校園周邊、城鄉結合部的各類食品批零點、小雜貨店的監管力度以及對節日、季節性食品市場集中開展專項整治。
專項抽查水產品、植物油、肉及肉制品、兒童食品等品種,查處無證無照、超范圍經營以及經銷過期、霉變、有毒有害和其它不合格食品行為以及打擊制售注水豬肉和病害肉等不法行為。
3、深入排查治理集體食堂、餐飲企業的食品安全隱患、原材料進貨臺賬、索票索證制度的執行情況及從業人員健康管理情況,預防群體性食物中毒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
通過重點場所專項治理,進一步整頓規范小作坊、小雜貨店、小餐飲單位等薄弱部位的食品生產經營行為。
(五)加強各環節食品安全日常監管。做好各個企業的監督和服務及加強流通領域的監管,有針對性地加強對食品經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信用動態監管,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
(六)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加強業務培訓力度,提升監管人員綜合素質、業務能力和事故調查處理能力。加大經費投入,保障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
(七)全面宣傳貫徹新修訂《食品安全法》、《--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提升食品安全意識。
積極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宣傳進社區活動,大力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引導群眾樹立食品安全觀念和消費方式;舉辦食品安全培訓,提高各社區(村)協管員、食品行業從業人員,特別是企業負責人、質量安全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意識,進一步加強行業自律。
為貫徹落實好全市大干300天環境綜合整治總體要求,圍繞打造標準化誠信文明市場這一目標,按照整治管理并重、管理提升結合、形成長效機制、彰顯市場特色的思路,在年大干200天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緊急動員,全員動手,對中心所轄市場衛生秩序、交易環境、車輛停放及周邊環境進行進一步整治提升,同時結合整治和“星級管理員”、“星級業戶”、“誠信經營戶”等創建活動開展,積極探索做好市場管理模式的創新,做好業戶經營檔次提升的引導,并建立完美相關制度,形成長效機制,全面創建市場衛生秩序及周邊環境的清新形象,全面提升市場經營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業戶的經營服務水平,讓市場整體形象和經營管理有一個質的提升,為廣大消費者和經營業戶創造舒適、和諧、優美的購物環境,為我市打造幸福和美做出積極貢獻。
二、整治目標和方法步驟
(一)整治目標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結合中心市場規范化管理的實際,這次市場環境整治行動主要任務是在全力做好路農貿市場、綜合市場標準化改造同時,集中做好轄區內市場衛生秩序和市場內外亂搭亂建、亂貼亂畫、亂拉亂掛、冒市越線經營、車輛亂停亂放及市場周邊相關環境衛生的整治等。
一是落實好年政府實事,全力做好農貿市場標準化升級改造工作。對市場、路市場等實施標準化改造,主要改造吊楣、柜臺、地面、給排水,安裝強弱電、監控系統,統一裝修門頭,優化市口布局等。
二是加強市場周邊環境整治。根據辦發號文件及《國家衛生城市標準項目分解》要求,各市場要做到衛生制度嚴格落實,市場秩序井然,商品劃行規市,攤位擺放整齊,市場內清潔衛生,設施齊全;各攤位證件齊全,從業人員衛生、健康狀況符合相應的衛生要求。經營食品的攤點要符合《食品安全法》和《集貿市場食品衛生管理規范》的規定;嚴格控制活禽的銷售,有活禽銷售的市場設立相對獨立的區域,污物(水)處置和消毒設施完善,實行隔離屠宰,保持環境清潔衛生。市場無違禁野生動物銷售;落實好病媒生物防制各項任務,各市場要按標準要求設立滅鼠屋。定期對市場及周邊進行消殺;嚴格做好入市蔬菜檢測及豬肉索票工作,并按照要求每日予以公示。
三是加強市場周邊環境整治。積極協調好有關部門,做到市場周邊道路通暢,市場外觀整齊、美觀、衛生,標示清晰無缺字無破損,墻面無亂貼亂畫,周邊無積存垃圾等,切實解決市場周邊環境臟亂差等問題。
四是加強對市場及周邊衛生和交易秩序清理整治。各市場要做到市場垃圾及時清除,地面整潔,無衛生死角,貨物擺放整齊,交易有序;市場內無私扯亂拉線路、無亂貼亂畫,無越線占道經營;市場廁所衛生無異味,切實解決市場內環境秩序臟亂差等問題。車位統一劃線、專人管理、停放有序,切實解決車輛亂停亂放等問題;同時,加強對市場門口冒市攤點的整治管理,特別是上下班后錯時時段的管理,切實解決市場冒市經營問題。
五是加強農村集貿市場交易環境和經營秩序整治,做到經營劃行規市,無占道經營,經營秩序有序;集貿市場散市后,垃圾及時清運,市場地面平整整潔、無遺留垃圾和塑料袋等,切實解決農村集貿市場衛生秩序問題。
六是加強市場周邊流動攤點和違法設置小市場群的清理整治。市城管市場中隊要加強市場周邊違法設置攤點和小市場群的清理整治,對部分占道攤點可引導入室經營,切實解決試產周邊亂設攤點的問題。積極協調市場城管執法大隊,對城區馬路市場予以取締。
(二)方法步驟
這次集中整治工作時間為300天,分四個階段:
1、宣傳發動階段(3月1日至3月15日)。根據《市關于開展大干300天,城鄉環境十大整治行動的工作方案》進行廣泛發動,利用廣播、明白紙等形式對市場業戶進行宣傳動員,讓每一名業戶都明了整治活動的目標和意義,對市場存在的臟亂差現象進行排查清理,營造整治活動的良好氛圍。
2、自查清理階段(3月16日至3月31日)。按照整治活動的要求,明確各市場清理重點和責任分工,做到層層發動,落實責任。先由各市場管理所對各自市場衛生、經營秩序和亂搭亂建、亂擺亂占等問題進行清理整治,城管市場中隊協助各市場所對重點問題進行清理整治,市場派出所要對車輛停放秩序進行清理整治。
3、重點整治階段(4月1日至10月31日)。在自查自糾的基礎上,對問題突出的市場和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進行重點整治。中心督導檢查領導小組組織相關科所對問題進行會診,制定整改方案,落實責任,對相關問題進行整改,并研究制定維護良好秩序的長效機制。
4、規范完善階段(11月1日至12月20日)。在全面清理整治的基礎上,根據各市場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規章或制度,抓好長效機制落實,明確責任、任務和分工,一抓到底,形成長治久安的局面,同時做好迎接全市檢查驗收的準備工作。
三、工作要求
在大干200天的基礎上,認真落實好十大整治行動要求,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出發,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勇于負責,敢于實施,善于落實,把整治行動當作重中之重的大事抓實抓好。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切實組織好這次市場集中整治活動,中心成立同志任組長,同志任副組長,辦公室、市場科、基建科、消防科、市場派出所、城管市場中隊和各市場管理所負責人為成員的整治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場科),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抓好這次集中整治工作的組織、指導、調度和檢查,做到精心部署,扎實深入,成效明顯。
(二)加強組織協調。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與市城管執法大隊、市工商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及各街道辦事處等有關單位搞好協調配合,定期通報分析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突出抓好農貿市場綜合整治工作,切實解決好市場冒市、市場占路、亂擺攤點等問題,確保整治工作的有序進行。
(三)搞好督查指導。中心督查小組要加強對清理整治工作的督促檢查,要采取明查暗訪和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相結合形式,加強對該工作的督查力度,確保各項整治落到實處,整出實效。
(一)消費者消費習慣的特殊性
近幾年國家出臺了大量的支持“三農”的政策,農民也相對富裕起來,但由于受到多年消費習慣及生活方式的影響,富裕起來的農民不是將錢花在了如何更好的享受生活之上,他們更多想到的是如何在吃飽飯的基礎上讓自己的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住上舒適的房子。因此,農村零售市場產品消費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藥、種子等。二是對建筑裝飾材料的需求比較多,三是對家電等耐用消費品日益提升。與此同時,多年來形成的購物習慣,使得農民在購買方式的選擇上更傾向于農貿市場和農村集會,更愿選擇價格低廉的產品。嚴格意義上來說,農村的零售店鋪雖然冠以超市的名頭,但實質上更像是雜貨店。其更多是以家庭為單位的作坊式的產品銷售,在店鋪選址、店鋪裝修、產品結構、產品陳列及促銷等方面與城鎮仍有很大差距。
(二)消費者需求產品的差異性
由于受到信息等條件的限制,使的農村消費者對產品品牌認知度不高,產品偏好不明顯,更談不上忠程度。但是,對于農村消費者而言他們更看重產品的美譽度,更注重親朋好友的推薦和介紹。因而,對于零售企業而言,一方面要保證產品質優價廉,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口碑效應。
(三)消費者選擇的局限性
雖然隨著城鎮零售業競爭的越演越激烈,很多零售商已開始把目光投向三四線市場,但是就目前來看,真正在農村安營扎寨,規范化投資經營的零售企業少之又少,因而,農村消費者在購物的過程中只有到多年形成的農貿市場或“趕會”完成購物,即使有所謂的超市也只不過是冠以超市之名,很難見到正規零售超市的身影。業態的單一使得農村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選擇性大大受限,最常見到的都是夫妻店、家庭店,很難看到都市中大型超市的身影,更別提多樣化的購物中心。
(四)消費者質量意識的欠缺
筆者曾調查過農村市場,深感農村產品價格低廉,但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很多產品都是假冒偽劣產品,甚至有些產品已經過了保質期,但是由于農民質量意識的淡薄,使其不太注意產品質量更多關注的是價格。同時,在農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產品是由村子周圍附近的一些小廠所生產的,這些企業在資金實力、生產環境、安全管理等方面都有不到位的地方,但因其產品價格低廉,銷售異常火爆。
(五)農村基礎設施的滯后性
據資料顯示2012年我省企業網絡銷售額逾30億元,電子商務的發展助推了零售業的進程。但是,落后的網絡設施設備,滯后的物流配送體系,使得在農村市場,電子商務發展緩慢,很多消費者對網上購物更是知之甚少。即便有所關注,但昂貴的物流費用也打消了其購物的初衷。
二、SWOT對河南農村零售市場的分析
(一)優勢(slxength)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穩步增長,農村居民的購買力不斷提升。國家統計局曾進行過測算:農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費支出,將對整個國民經濟帶來2元的消費需求,在農村人口中對任何家電產品的普及率增加一個百分點,就可增加238萬臺(牛)消費需求。河南是人口大省且有多半的人口在農村,如何開啟龐大的消費市場,對于零售企業而言既是機遇也需要智慧。
(二)劣勢(weakness)
1.基礎設施的落后
就目前來看,基礎設施的落后仍然是阻礙農村零售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交通不便、電力供應緊張、信息建設滯后等現象在廣大農村表現仍比較普遍。而基礎設施的滯后增加了商品流通和管理的成本,限制了農民的消費和購買,成為農村零售業長足發展的絆腳石。
2.經營者觀念的局限
酒香不怕巷子深。傳統的農村零售經營者更多是把精力放在了如何降低產品的價格,如何通過渠道的取巧來使得成本更低。但是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隨著農民消費觀念的日益改變。零售經營者也必須轉變觀念,既要注重成本核算,還要在產品結構、產品陳列、店鋪選址、產品促銷以及服務理念上下足功夫,才能更好的適應發展的需要。
(三)機會(opportunity)
城鎮化進程的加速,為開啟農村零售市場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在城鎮化進程中,大量的農村居民轉化為城鎮居民,職業角色從農民轉變為勞動生產率更高的第二、三產業的勞動者,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提升。城鎮化不僅引起社會需求總量的擴大,而且促進消費層次的提升和消費結構的優化。零售企業如何通過對消費者心理的分析和把握,結合自身制定適合的營銷策略,才能夠在城鎮化進程中分一杯羹。
(四)威脅(threat)
目前,蘇寧、國美等大型零售企業一開始關注并搶灘三四線市場,未來的競爭不僅僅是對城市市場的角逐,更多還要看如何更好的去開啟農村市場。未來農村零售市場的競爭不僅僅是國內零售企業的較量,更多企業將會參與進來。尤其是對于世界500強企業,其經濟實力和經營理念都要更勝一籌。沃爾瑪就是成功實施農村包圍城市的成功典范。因而,對于零售企業而言如何在新一輪的競爭中跑馬圈地,占領先機,既是策略更是戰略。
三、開啟河南農村零售市場的策略
(一)監管力度的增強
要加強市場監管力度,使我省農村零售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首先要加強法律宣傳,提高廣大消費者的法律意識。尤其是對產品質量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知識的普及,讓更多的消費者能夠更好的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其次。政府監管部門要提升執行力。工商行政部門要走出去,多檢查,多抽查,本著對老百姓負責的態度,認真貫徹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真正發揮監督管理的作用。最后,要加大對農村零售商的支持和培訓。積極轉變其經營思想,關注產品質量,努力為其提供良好的、公平的競爭環境,多渠道全方位解決其在經營中出現的問題,并力爭取得金融機構的支持,為廣大農村中小型零售商的成長壯大提供幫助。
(二)商品結構的調整
相對于城市消費者來說,農村消費者的需求有其特殊性,這就要求農村零售超市既要能提供滿足農民需求的日常用品和食品,還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銷售農副產品,如化肥、農藥等。與此同時還可以同生產廠家合作,加大對農民的引導和培訓,科學合理的使用農副產品。只有真心站在消費者立場,讓消費者獲益,企業才能蒸蒸日上。
(三)業態的更新完善
夫妻店、雜貨店在農村隨處可見,雖然其方便了農村消費者,但是業態的單一和落后制約和影響了農村零售市場的發展。一方面需要政府的牽線引導。2012年我省全年共舉辦各類促銷活動236個,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達10787.62億元,比上年增長15.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市場規模繼續保持在全國第5位。在加強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方面,我省持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規劃建設了80家鄉鎮商貿中心、20家配送中心、500個直營店,對2000個農家店進行了信息化改造。我省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連鎖農家店突破5萬個,全國第一,覆蓋90%以上的行政村,銷售額占農村消費的近30%,安排農村勞動力就業20多萬人。另一方面。要立足長遠,規劃好業態類型和網點布局,使零售店鋪的建立更加規范化和科學化。
(四)促銷手段的多樣化
促銷對于城鎮消費者而言并不陌生,但是在農村零售市場難得一見。通過加大促銷力度,讓更多的農村消費者了解認識零售,在促銷中得到更多的實惠。另一方面通過促銷手段的多樣化,讓消費者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方式,切實感受零售就在身邊,并與其利益休戚相關。而促銷的有效開展還需要物流配送的有力支持。現代化的配送中心除了要具有存儲、集散等傳統功能外,還應具有采購、加工、調運、信息等功能。我省的農村商品配送中心總體看現代化程度不高,特別是信息化水平不高,而信息化水平是配送中心各種職能得以發揮的關鍵。因而對于企業來說既要做好臺前的“促銷”更好搞好臺后的“物流”,打好組合拳。
(五)加大人員培訓,提高經營管理人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