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5 15:06:5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數據通信方式,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概述:數據通信是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新的通信方式。要在兩地間傳輸信息必須有傳輸信道,根據傳輸媒體的不同,
有有線數據通信與無線數據通信之分。但它們都是通過傳輸信道將數據終端與計算機聯結起來,而使不同地點的數據終端實現軟、硬件和信息資源的共享。
1 數據通信的交換方式通常數據通信有三種交換方式:
1.1 電路交換
電路交換是指兩臺計算機或終端在相互通信時,使用同一條實際的物理鏈路,通信中自始至終使用該鏈路進行信息傳輸,且不允許其它計算機或終端同時共享該電路。
1.2 報文交換
報文交換是將用戶的報文存儲在交換機的存儲器中(內存或外存),當所需輸出電路空閑時,再將該報文發往需接收的交換機或終端。這種存儲―轉發的方式可以提高中繼線和電路的利用率。
1.3 分組交換
分組交換是將用戶發來的整份報文分割成若干個定長的數據塊(稱為分組或打包),將這些分組以存儲轉發的方式在網內傳輸。第一個分組信息都連有接收地址和發送地址的標識。在分組交換網中,不同用戶的分組數據均采用動態復用的技術傳送,即網絡具有路由選擇,同一條路由可以有不同用戶的分組在傳送,所以線路利用率較高。
2 各種交換方式的適用范圍
2.1 電路交換方式通常應用于公用電話網、公用電報網及電路交換的
公用數據網(CSPDN) 等通信網絡中。
前兩種電路交換方式系傳統方式;后一種方式與公用電話網基本相似,但它是用四線或二線方式連接用戶,適用于較高速率的數據交換。正由于它是專用的公用數據網,其接通率、工作速率、用戶線距離、線路均衡條件等均優于公用電話網。其優點是實時性強、延遲很小、交換成本較低;其缺點是線路利用率低。電路交換適用于一次接續后,長報文的通信。
2.2 報文交換方式適用于實現不同速率、不同協議、不同代碼終端的終端間或一點對多點的同文為單位進行存儲轉發的數據通信
由于這種方式,網絡傳輸時延大,并且占用了大量的內存與外存空間,因而不適用于要求系統安全性高、網絡時延較小的數據通信。
2.3 分組交換是在存儲―轉發方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它兼有電
路交換及報文交換的優點
它適用于對話式的計算機通信,如數據庫檢索、圖文信息存取、電子郵件傳遞和計算機間通信等各方面,傳輸質量高、成本較低,并可在不同速率終端間通信。其缺點是不適宜于實時性要求高、信息量很大的業務使用。
3 數據通信的分類
3.1 有線數據通信
3.1.1 數字數據網(DDN)
數字數據網由用戶環路、DDN 節點、數字信道和網絡控制管理中心組成。DDN 是利用光纖或數字微波、衛星等數字信道和數字交叉復用設備組成的數字數據傳輸網。也可以說DDN 是把數據通信技術、數字通信技術、光遷通信技術以及數字交叉連接技術結合在一起的數字通信網絡。數字信道應包括用戶到網絡的連接線路,即用戶環路的傳輸也應該是數字的,但實際上也有普通電纜和雙絞線,但傳輸質量不如前。DDN 的主要特點是:
1) 傳輸質量高、誤碼率低:傳輸信道的誤碼率要求小。
2) 信道利用率高。
3) 要求全網的時鐘系統保持同步,才能保證DDN 電路的傳輸質量。4) DDN 的租用專線業務的速率可分為2.4-19.2kbit/s,N×64kbit/s(N=1-32);用戶入網速率最高不超過2Mbit/s。
5)DDN 時延較小。
3.1.2 分組交換網
分組交換網(PSPDN) 是以CCITT X.25 建議為基礎的,所以又稱為X.25 網。它是采用存儲―轉發方式,將用戶送來的報文分成具用一定長度的數據段,并在每個數據段上加上控制信息,構成一個帶有地址的分組組合群體,在網上傳輸。分組交換網最突出的優點是在一條電路上同時可開放多條虛通路,為多個用戶同時使用,網絡具有動態路由選擇功能和先進的誤碼檢錯功能,但網絡性能較差。
3.2 無線數據通信
無線數據通信也稱移動數據通信,它是在有線數據通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線數據通信依賴于有線傳輸,因此只適合于固定終端與計算機或計算機之間的通信。而移動數據通信是通過無線電波的傳播來傳送數據的,因而有可能實現移動狀態下的移動通信。狹義地說,移動數據通信就是計算機間或計算機與人之間的無線通信。它通過與
有線數據網互聯,把有線數據網路的應用擴展到移動和便攜用戶。
4 網絡及其協議
4.1 計算機網絡
計算機網絡(Computer Network),就是通過光纜、雙絞電話線或有、無線信道將兩臺以上計算機互聯的集合。通過網絡各用戶可實現網絡資源共享,如文檔、程序、打印機和調制解調器等。計算機網絡按地理位置劃分,可分為網際網、廣域網、城域網和局域網四種。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網際網;廣域網一般指連接一個國家內各個地區的網絡,全國公安系統的信息中心互聯起來,也是一個廣域網。廣域網一般分布距離在100~1000 公里之間;城域網又稱為都市網,它的覆蓋范圍一般為一個城市,方圓不超過10~100 公里;局域網的地理分布則相對較小,如一棟建筑物,或一個單位、一所學校,甚至一個大房間等。
局域網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計算機網絡,一個單位可使用多個局域網,如財務部門使用局域網來管理財務帳目,勞動人事部門使用局域網來管理人事檔案、各種人才信息,公安刑偵部門使用局域網來管理犯罪信息系統、交警部門使用局域網來管理機動車輛、駕駛員信息等等。
4.2 網絡協議
網絡協議是兩臺計算機之間進行網絡對話所使用的語言,網絡協議很多,有面向字符的協議、面向比特的協議,還有面向字節計數的協議,但最常用的是TCP/IP 協議。它適用于由許多LAN 組成的大型網絡和不需要路由選擇的小型網絡。TCP/IP 協議的特點是具有開放體系結構,并且非常容易管理。
TCP/IP 實際上是一種標準網絡協議,是有關協議的集合,它包括傳輸控制協議(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和因特網協(InternetProtocol)。TCP 協議用于在應用程序之間傳送數據,IP 協議用于在程序與主機之間傳送數據。由于TCP/IP 具有跨平臺性,現已成為Internet的標準連接協議。網絡協議分為如下四層:
1) 網絡接口層:負責接收和發送物理幀;
2) 網絡層:負責相鄰節點之間的通信;
3) 傳輸層:負責起點到終端的通信;
4) 應用層:提供諸如文件傳輸、
電子郵件等應用程序要把數據以TCP/IP 協議方式從一臺計算機傳送到另一臺計算機,數據需經過上述四層通信軟件的處理才能在物理網絡中傳輸。
2數據通信設備自動化
隨著設備產品種類的不斷增多,客戶對于設備質量的要求也隨之增長,數據通信設備測試技術作為保證設備質量安全的專業技術,應提高測試質量與效率。為了更好地進行設備測試,提升自身質量,企業必然會應用測試工具,引用自動化測試,以帶動企業整體發展。
2.1自動化的基本概念
自動化測試,通過一些測試工具、腳本等方式,對設備、產品本身進行自動測試。自動化測試不僅可以為企業帶來便利,還可以獨立完成人工測試無法完成或難以完成的工作,實施自動化測試有助于對產品進行全方位測試,提升產品質量,節省人力、科技經費,相對縮短時間周期。由于自動化測試涉及較為寬泛,除了測試技術與測試工具的整合,還包括企業整體文化問題的層面。企業要提高自身產品質量與相應工作效率,就要做好準備工作,例如擁有自己專業的測試團隊,而組建自動化測試團隊的前提,是企業予以資金與管理上的強大支持,讓測試團隊研發的科研成果得以大施拳腳。自動化測試的最大優勢在于它可以代替人力進行測試工作,避免出現重復現象,同時還可以完成人工測試無法完成的工作,提升數據的可靠程度。自動化測試還具有以下優勢:
(1)程序回歸方便。在測試程序修改頻率比較頻繁時,測試效果尤為顯著。因為回歸測試程序都是設計好的,所以測試結果也是可以預料的。企業可以利用回歸測試的自動運行,來提升數據通信設備的測試效率。
(2)更好運行繁瑣測試。在企業進行數據通信設備測試時,繁瑣的工作程序會讓人產生排斥心,從而導致數據出現錯誤。而自動化測試的出現,恰好解決了此事的困擾,自動化測試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運行大量的繁雜測試,成功解放了人工測試。
(3)進行人工測試無法完成的工作。當數據數量過大,種類過多的時候,人工測試會出現一定弊端,沒有足夠多的工作人員同時進行設備測試。但自動化測試可以滿足這一點,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達成測試目的。
(4)增加測試結果可信度。通過推行自動化測試,所以執行過程中不存在人工走神或者數據錄入錯誤的現象,使得測試結果保質保量,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和測試可信度。
2.3自動化的局限
在自動化測試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在實踐應用中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這也決定了自動化測試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測試的地位。
(1)項目周期短。在項目周期本就不長的前提下,沒必要去投資在自動化測試中。建立測試腳本需要資金的支持,在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的基礎上使用,是浪費企業資源的行為。
(2)測試軟件不穩定。測試軟件不穩定容易出現中斷或界面性錯誤,從而造成自動化測試失敗。
(3)測試運行少。一些測試項目很少進行,所以如果使用自動化測試就意味著浪費資源。而自動化測試的存在意義就在于反復運用。
3數據通信設備的具體實施方案
自動測試平臺是決定自動化測試成功與否的重要保障,也影響著工作回報程度,所以構建良好的自動化測試平臺不僅有利于測試腳本的開發,還能夠進行測試工作記錄并統計測試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縮短工作周期。合理完善的自動化測試系統與流程,是自動化測試整體工作的基礎,同時也為企業帶來數據通信技術的革新,從而促進企業自動化的發展。
3.1自動化測試設計方案
(1)自動化測試套件。測試腳本、測試協議、測試模塊與測試組的綜合稱為自動化測試套件。測試腳本本身是自動化測試的執行者,是通過自動化的相關測試來達到預期效果,是具有相同屬性測試腳本的集合體;測試協議是項目協議下測試腳本的結合體,測試組則緊跟測試協議存在,每個測試協議至少要擁有一個測試組;測試模塊是對測試協議的重新整合,形成指導測試進行的有效領導者。
(2)測試工程。在數據通信設備的測試方案設計過程中,測試工程是一個管理與動態層面的新概念,是通過將相同屬性以及相同測試環境的測試腳本進行整合銜接,再進行管理與運行的過程,使相關從業人員可以在測試工程基礎上通過管理自己喜歡的測試腳本,從而滿足測試要求,有助于調動測試人員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
3.2自動化測試實施流程數據通訊設備的自動化測試流程大體上分為三個部分:
(1)初始化環境。數據通信設備的初始化環境需要放在Allhiit.tcl中才能夠實現其真正作用,與此同時也要將初始化名字空間配置到相應名字的空間設備下,才能更好地控制并處理好全局配置文件與支持庫。
(2)記錄日志。數據通信自動化測試通過初始化環境后的創建日志,在測試運行過程中記錄相關日志,并在測試腳本運行完成后統計測試結果,錄入報告文件,關閉日志和報告文件,釋放數據通信系統資源。
(3)運行測試腳本及其相關配置。數據通信設備要根據運行參數的運行次數在相關區域內進行反復提取,并加載測試協議、測試組和測試腳本的配置文件,以達到自動化測試完美完成的效果。
【關鍵詞】數據通訊設備 自動化檢測 實施方案
1 數據通信設備測試基本概念
路由器、衛星導航等中間數據承載設備隨著數據通信的整體發展,而變得格外重要。在市場經濟影響下,各大數據通訊設備制造商為了在國內外市場中謀取更大的市場比重,就運行市場以及網絡市場展開行業競爭。企業希望通過研制高質量、高性能的數據通信設備來占得市場先機,這時數據通信設備的測試作用在產品研發過程中顯得格外重要。
2 數據通信設備自動化
隨著設備產品種類的不斷增多,客戶對于設備質量的要求也隨之增長,數據通信設備測試技術作為保證設備質量安全的專業技術,應提高測試質量與效率。為了更好地進行設備測試,提升自身質量,企業必然會應用測試工具,引用自動化測試,以帶動企業整體發展。
2.1 自動化的基本概念
自動化測試,通過一些測試工具、腳本等方式,對設備、產品本身進行自動測試。自動化測試不僅可以為企業帶來便利,還可以獨立完成人工測試無法完成或難以完成的工作,實施自動化測試有助于對產品進行全方位測試,提升產品質量,節省人力、科技經費,相對縮短時間周期。
由于自動化測試涉及較為寬泛,除了測試技術與測試工具的整合,還包括企業整體文化問題的層面。企業要提高自身產品質量與相應工作效率,就要做好準備工作,例如擁有自己專業的測試團隊,而組建自動化測試團隊的前提,是企業予以資金與管理上的強大支持,讓測試團隊研發的科研成果得以大施拳腳。
2.2 自動化的優勢
自動化測試的最大優勢在于它可以代替人力進行測試工作,避免出現重復現象,同時還可以完成人工測試無法完成的工作,提升數據的可靠程度。自動化測試還具有以下優勢:
(1)程序回歸方便。在測試程序修改頻率比較頻繁時,測試效果尤為顯著。因為回歸測試程序都是設計好的,所以測試結果也是可以預料的。企業可以利用回歸測試的自動運行,來提升數據通信設備的測試效率。
(2)更好運行繁瑣測試。在企業進行數據通信設備測試時,繁瑣的工作程序會讓人產生排斥心,從而導致數據出現錯誤。而自動化測試的出現,恰好解決了此事的困擾,自動化測試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運行大量的繁雜測試,成功解放了人工測試。
(3)進行人工測試無法完成的工作。當數據數量過大,種類過多的時候,人工測試會出現一定弊端,沒有足夠多的工作人員同時進行設備測試。但自動化測試可以滿足這一點,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達成測試目的。
(4)增加測試結果可信度。通過推行自動化測試,所以執行過程中不存在人工走神或者數據錄入錯誤的現象,使得測試結果保質保量,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和測試可信度。
2.3 自動化的局限
在自動化測試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在實踐應用中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這也決定了自動化測試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測試的地位。
(1)項目周期短。在項目周期本就不長的前提下,沒必要去投資在自動化測試中。建立測試腳本需要資金的支持,在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的基礎上使用,是浪費企業資源的行為。
(2)測試軟件不穩定。測試軟件不穩定容易出現中斷或界面性錯誤,從而造成自動化測試失敗。
(3)測試運行少。一些測試項目很少進行,所以如果使用自動化測試就意味著浪費資源。而自動化測試的存在意義就在于反復運用。
3 數據通信設備的具體實施方案
自動測試平臺是決定自動化測試成功與否的重要保障,也影響著工作回報程度,所以構建良好的自動化測試平臺不僅有利于測試腳本的開發,還能夠進行測試工作記錄并統計測試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縮短工作周期。合理完善的自動化測試系統與流程,是自動化測試整體工作的基礎,同時也為企業帶來數據通信技術的革新,從而促進企業自動化的發展。
3.1 自動化測試設計方案
(1)自動化測試套件。測試腳本、測試協議、測試模塊與測試組的綜合稱為自動化測試套件。測試腳本本身是自動化測試的執行者,是通過自動化的相關測試來達到預期效果,是具有相同屬性測試腳本的集合體;測試協議是項目協議下測試腳本的結合體,測試組則緊跟測試協議存在,每個測試協議至少要擁有一個測試組;測試模塊是對測試協議的重新整合,形成指導測試進行的有效領導者。
(2)測試工程。在數據通信設備的測試方案設計過程中,測試工程是一個管理與動態層面的新概念,是通過將相同屬性以及相同測試環境的測試腳本進行整合銜接,再進行管理與運行的過程,使相關從業人員可以在測試工程基礎上通過管理自己喜歡的測試腳本,從而滿足測試要求,有助于調動測試人員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
3.2 自動化測試實施流程
數據通訊設備的自動化測試流程大體上分為三個部分:
(1)初始化環境。數據通信設備的初始化環境需要放在Allhiit.tcl中才能夠實現其真正作用,與此同時也要將初始化名字空間配置到相應名字的空間設備下,才能更好地控制并處理好全局配置文件與支持庫。
(2)記錄日志。數據通信自動化測試通過初始化環境后的創建日志,在測試運行過程中記錄相關日志,并在測試腳本運行完成后統計測試結果,錄入報告文件,關閉日志和報告文件,釋放數據通信系統資源。
(3)運行測試腳本及其相關配置。數據通信設備要根據運行參數的運行次數在相關區域內進行反復提取,并加載測試協議、測試組和測試腳本的配置文件,以達到自動化測試完美完成的效果。
4 結束語
隨著我國數據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自動化測試已經逐漸得到了相關企業的關注與重視,自動化測試的廣泛應用不僅使人工測試工作人員從長時間、繁雜且重復的測試工作中得到了解放,還提升了工作效率,減少了數據錯誤的出現。從自動化本身特點出發,進一步說明自動化測試及實施方案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江勝文.通信設備自動化檢測系統的研制[J].電子測試,2012,2:56-59,64.
1 引言
隨著技術完善和業務運營模式逐漸成形,數據增值業務給運營商及內容商帶來豐厚的利潤[1][2]。增值業務系統的網元結構常運行在多個不同的遠端服務器,使用的操作系統差異較大。若采用系統相關FTP函數[3],則需針對不同系統分別開發,將帶來繁重、復雜的系統兼容性難題。本文提出一種基于管道編程技術的數據傳輸方案,適用于多操作系統。
2 需求分析及關鍵技術
2.1 系統需求分析
數據增值業務系統包括業務系統、內容系統、信令終端、BOSS系統、短信/彩信網關等,組網結構如圖1所示。增值系統涉及接口包括:(1)內容系統與業務系統接口;(2)業務系統與底層數據系統接口;(3)短信業務系統與短信網關接口;(4)業務系統與BOSS接口;(5)業務平臺和網關接口。所提數據傳輸方案作用于上述接口,并由數據同步線程實現。
3 基于管道機制的數據傳輸方案
本方案涉及的關鍵技術包括文件傳輸協議FTP、管道編程機制。
3.1 關鍵技術
FTP是TCP/IP協議的一種具體應用,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七層,TCP模型的第四層[4]。FTP支持兩種工作方式[3]:主動模式、被動模式,如圖2所示。主動模式中FTP客戶端發送PORT命令到FTP服務器,被動模式中FTP客戶端發送PASV命令到FTP Server。
管道是一種允許信息傳遞的通信機制[5],從管道“寫入端”寫入的數據可從“讀取端”讀回,從管道讀取的數據總保持被寫入時的順序,可用于進程、線程通信[5]。
3.2 數據傳輸模塊實現步驟及關鍵代碼
所提基于管道編程機制的數據傳輸方案的關鍵步驟及其核心代碼如下:
3.3 應用部署
4 結束語
本文方案基于管道編程機制,無需針對不同操作系統單獨開發,適用于不同網元模塊中多操作系統協作工作環境,運行穩定可靠,易于維護和擴充。
參考文獻
[1]劉曉軍,馬睿,許建宏,增值業務綜合網管系統的數據管理及數據采集方案,郵電設計技術,2009(11): 44-46.
[2]趙國峰,鄧中亮,數據增值業務管理平臺的設計, 計算機系統應用, 2007(5): 53-55.
[3]劉斌, 淺談FTP服務器與安全研究, 消防界, 2016(4):76-78.
[4]張藝頻, 張志斌, 趙詠, TCP與UDP網絡流量對比分析研究, 計算機應用研究,2010(6):2192-2197.
[5]吳元保, 李桂香, 劉記平, 命名管道實現網絡通信的編程方法, 微機發展, 1999(2): 15-18.
一、前言
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數據庫管理系統是Oracle,因其具備完整的數據管理功能而被作為一個通用的數據庫系統。它適應于大、中、微型計算機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早期的版本比較低,版本升級強化后的很多新功能它都不具備,而且公司對這些舊的數據庫版本不再提供技術支持,因此,很多客戶都面臨著信息系統數據庫的升級問題。
以往,當某一個系統軟件更新或者升級以后,系統維護人員都要在網上將新的升級軟件拷貝下來,重新安裝到客戶機硬盤當中。這種辦法遇上節點較多的情況,工作強度就會非常大,靠這種原始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因此,客戶需要一種新的方式,例如系統自動更新升級的辦法來解決這個難題。
二、升級的必要性
數據庫升級能夠解決很多問題,舊的數據庫負荷過重,單純靠調整硬件和軟件不可能解決問題。另外,新系統的操作平臺操作起來更便捷。系統的安全性有待加強,而新的系統不斷在安全性能上進行強化。隨著新版本的發展成熟和不斷更新,Oracle對舊的數據庫停止了技術支持,那么,升級后就能繼續獲得他們的技術支持。新的系統經過改良,擁有更好地擴展性,應用性能加強。
三、升級前期準備
(1)數據庫系統升級所面臨的風險是巨大。試驗前期需要制定周密的計劃安排,包括開發中的反復測試與驗證,各個階段的不斷調試,這樣才能保證產品數據庫的安全性、合理性,確保升級成功。
(2)熟悉新數據庫的新特性也是升級前要做的必備工作。例如,數據庫的內存,數據庫回閃性能,儲存設置,SQL的優化和各種參數的變化等。
(3)當前期工作都準備好了之后,要考慮一下升級的路徑是什么。這涉及庫的發行號,有的不能直接升級到最新的版本。這種情況下,可以先將原來的版本升級到一個中間版本過渡一下,然后再向最終版本升級。
(4)最后接下來就是升級方法的選擇、Oracle home的選擇和數據庫備份。
四、升級方法討論
實現數據庫系統升級的方法有很多種,包括有數據庫升級助手、手工腳本升級、表空間傳輸特性升級、exp/imp工具、table copy和實體化視圖升級等技術方法。
(1)手工腳本升級在升級過程中為SQL和工具的運行進行了更多的控制,如果升級過程沒有嚴格按照它的步驟進行,就很容易出現錯誤。同DBUA一樣,手工腳本升級只能在相同的操作平臺間跨數據庫版本升級,并且有嚴格的路徑需要遵循,對于不同的操作系統平臺不能使用。
(2)exp/imp工具是數據庫升級過程中最常用的工具,它能夠跨越不同版本的數據庫和不同的操作系統平臺。針對某些新的系統版本,還可以使用最新的工具,數據的轉移速度比舊的工具更迅速,速度存在很大程度的提高。
(3)表空間傳輸升級數據庫雖然也是利用的exp/imp工具,但是與exp/imp工具的速度有一個更大的跨越。它在數據遷移的過程中導入導出表空間的是更新過后的數據,也就是源數據,數據文件可以整體拷貝到更新后的數據庫中。它也不需要像exp/imp一樣,需要全部的數據庫數據和數據庫對象,對于一個十幾G容量的數據庫,只需要幾分鐘就能夠完成,數據庫的可利用率得到極大的提高,同時還降低了停機的時間。當然,我們還不能找出一個非常完美的方法,這種方式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使用該方法需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因為并不是所有的對象都能傳輸到新的數據庫,因此事先要對不能傳輸的對象生成預定的腳本。另外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數據庫前后數據要保持一致。
(4)實體化視圖在分布式的數據庫中應用比較廣泛,一般是數據庫的管理者對數據庫進行遷移時使用,在數據庫不斷更新,數據量大的情況下,它不會影響數據總庫的運行,系統的可用性提高。但是,這兩種方法也存在缺陷,除了能夠拷貝表數據,對于其他的數據庫對象都需要手工創建,因而只能用于不同數據庫之間對部分數據進行遷移。
六、結語
本文論述了Oracle數據庫升級的必要性、前期準備工作、各種方式方法及其優劣性討論,指出了數據庫升級工作的復雜性,因此強調工作過程中嚴格按照指定的方案執行計劃任務,升級后做好調試工作,反復試驗調整。只有做好這些基礎工作,才能成功完成數據庫的升級,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
參考文獻:
[1]梁昌明,袁功智,秦占偉,陳彬.Oracle數據庫升級或遷移的方法探討[J].醫療衛生裝備,2008,1(29)
中圖分類號:P2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8-0385-01
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中國的出現和發展已經經過了近20年的歷程,國內外著名的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在中國的各個行業均得到了廣泛應用,在所有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建設的應用系統中,地理信息系統的一個最基本職能就是管理數字地形圖,讓用戶能夠輕松地利用它快速地檢索所需要地區的地形數據,并按照用戶需要的格式進行輸出。我們目前接觸過的地理信息系統有多種,但對其數據管理方式有所了解的并不多。
1 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管理方式
1.1地理信息系統定義
地理信息系統是近十幾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門綜合應用系統,它能把各種信息同地理位置和有關的視圖結合起來,并把地理學、幾何學、計算機科學及各種應用對象、CAD技術、遙感、GPS技術、Internte、多媒體技術及虛擬現實技術等融為一體,利用計算機圖形與數據庫技術來采集、存儲、管理、處理、檢索、分析和輸出地理圖形及其屬性數據,從而為土地利用、資源評價與管理、環境監測、交通運輸、經濟建設、城市規劃以及政府部門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識,為工程設計和規劃、管理決策服務。此多種應用系統應用到地質測繪業,就可以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管理水平,同時也是地質測繪服務業的重大創新和革命。
1.2空間數據的描述方式和特征
測量工作的主要成果是與地理位置相關的信息,這種信息稱為空間信息或空間信息的描述信息。如果這些空間信息是以一系列X、Y、Z點串表現的點、線或多邊形,這種形式為矢量形式;還有一種以像素陣列方式表現的點、線或多邊形,如圖片、圖像等,這種方式稱為柵格形式。現在測量的成果多為矢量形式,矢量形式是空間數據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矢量數據庫的管理方法與空間數據的特征密切相關。空間數據主要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
(1)每個空間對象都具有空間坐標,即空間對象隱含了空間分布特征;
(2)非結構化特征使它不滿足關系數據模型的范式要求,因而空間圖形數據難以直接采用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
(3)空間關系特征要求記錄拓撲信息以表達多種空間關系,因而增加了問題的復雜性;
(4)分類編碼特征,明確每一個、每組空間對象;
(5)海量數據特征等都對矢量數據的管理方法大大增加了難度。
1.3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管理方式
基于空間數據具有自身的上述特殊特征,國內外對空間數據的管理進行了大量研究和開發,長期以來,地理信息系統空間數據的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4種類型。
1.3.1文件與關系數據庫混合管理系統
由于空間數據具有其自身的上述特殊特征,這種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難以滿足要求,因而大部分CIS軟件采用混合管理的模式。即用文件系統管理幾何圖形數據,用商用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管理屬性數據,它們之間的聯系通過目標標識或者內部連接碼進行連接。
1.3.2全關系型空間數據庫管理系統
全關系型空間數據庫管理系統是指圖形和屬性數據都用現有的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管理。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的軟件不作任何擴展,由CIS軟件在此基礎上進行開發,使之不僅能管理結構化的屬性數據,也能管理非結構化的圖形數據。
1.3.3對象――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
由于直接采用通用的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效率不高,而非結構化空間數據對GIS來說又十分重要,所以人們在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中進行擴展,通過定義操縱各種空間對象的API函數,使之能直接存儲和管理非結構化的空間數據。
1.3.4面向對象空間數據庫管理系統
目前,面向對象數據模型是最適應于空間數據的表達和管理,因為它不僅支持變長記錄,而且支持對象嵌套、信息的繼承與聚集。面向對象的空間數據庫管理系統允許用戶定義對象的數據結構以及它的操作。因而可以將空間對象根據GIS的需求,定義出合適的數據結構和一組操作。
2、空間數據的無縫管理
現在的測量均是將測區按某種比例尺劃分成若干圖幅進行,在測區表現和瀏覽方面不直觀。地理信息系統可以管理多種測量數據之后,通過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數據的無縫管理,也就是將測量的成果成片的管理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提供作體系,在地質測繪的工作中,使我們可以直觀的了解整個測區,以達到最為理想的工作效果。
實現無縫空間數據庫有兩個不同的階段:
一是在邏輯概念上的“無縫”組織階段。所謂邏輯要領上的“無縫”組織,只是從用戶的視角來看待空間數據庫,它基于Morton碼的瓦片式大型地理空間數據庫設計思想,并建立了一個“無縫”GIS數據庫。然而,它們仍然只是一種邏輯概念上的“無縫”組織,能夠完成地理數據的幾何接邊和邏輯接邊,但物理上仍然按照圖幅的概念進行存儲管理,對同一地物實體在多個幾何標識和同一地物標識間進行后臺關聯處理,對用戶來說是不可見的,因而說是邏輯上的“無縫”組織。
優點:在用戶視點上,系統便于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地理空間數據庫的組織弱點。
缺點:因為其物理底層依然是分幅方式管理地圖,其分割地理實體的機制依舊,通過多個幾何標識進行后臺關聯處理使系統的靈活性降低;查詢檢索依然不便(通過關聯涉及多圖幅或多專題):地理實體的完整性與一致性維護;數據分步管理等對“關聯機制”的“壓力”;插入或修改數據庫會使“關聯機制”不得不作相應的變動。所以邏輯上的“無縫”在本質上依然沒有解決問題。
二是在邏輯上和物理概念上真正的地理空間數據庫無縫組織階段。物理概念上真正的地理數據無縫組織是從底層、從設計者的視角解決了傳統GIS的分幅管理的問題使客觀對象在地理數據庫中以唯一的幾何和物理標識被記錄,這樣從本質上(物理結構)使客觀世界中的完整地物對象得以在計算機中被存貯。這樣,不但從用戶視角看,其在邏輯上是無縫的,同時從設計者視角看,其物理地層結構也是無縫的。
優點:從內到外統一了邏輯與物理的“無縫”概念,從本質上解決了GIS數據組織上的弱點問題。
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隨著微電子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信息網絡不斷更新換代,這些新技術、新器件在通信網絡中的廣泛應用,使雷電的防護更加困難,使通信系統對防雷、防強電、防靜電等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雖然對通信局(站)建筑物的防雷接地進行了大量的改進,但雷電產生的浪涌電流對通信設備的損壞,雷擊使通信中斷的事故時有發生。雷擊造成的通信設備損壞事故的大部分都是雷電過電壓引起的,因此,加強對通信局(站)雷電過電壓的防護是建設一個好的防雷接地系統、保障通信暢通、提供優質通信網絡的基礎。
1 通信局(站)浪涌產生的途徑
通信網絡是由無數個本地網組成,每個本地網根據通信局(站)的規模大小,又由不同數量的通信樞紐樓、綜合接入點和通信基站匯聚而成,不論通信局(站)的規模大小,通常都是由市電引入設備、發電機組、市電油機轉換設備、低壓配電設備、通信電源設備、通信網絡終端設備等各個通信環節組成,如圖1所示。由于通信局(站)遍布各種不同的復雜環境,各種通信網絡終端設備的鏈接又紛繁復雜,使通信局(站)遭受浪涌過電壓的幾率都很高。浪涌又稱為突波,就是超出正常工作電壓的瞬間過電壓。通常可以把浪涌電壓產生的途徑簡單地分為:雷擊與線路浪涌,這也是平常產生浪涌電壓最多的現象。
1.1 雷擊的渠道
雷電是一種大氣中放電現象,具有很大的破壞性,產生于積雨中,積雨云在形成過程中,某些云團帶正電荷。它們對大地的靜電感應,使地面或建筑物表面產生異性電荷,當電荷聚到一定程度時,不同電荷云團之間,或云與大地之間的電場強度可以擊穿空氣,開始游離放電,我們稱之為“先導放電”。云對地的先導放電是云向地面跳躍式逐漸發展的,當到達地面時(地面上的建筑物,架空輸電線等),便會產生由地面向云團的逆導主放電。在主放電階段里,由于異性電荷的激烈中和,會出現很大的雷電流,并隨之發生強烈的閃電和巨響,這就形成了雷電。對于通信局(站)來說,通信建筑物或通信設備遭受雷電或過電壓侵入的途徑不外乎以下幾種。(1)雷電直擊或在附近閃擊供電線路,雷電波沿電力線路侵入機房電源設備,損壞通信設備。(2)雷電直擊或閃擊在通信架空光纜上,在線路上產生瞬間過電壓,沿光、電纜金屬外皮或加強芯迅速向線路兩端擴展進入機房,損壞與光纜直接相連的設備。(3)雷電直擊通信基站鐵塔,雷電波沿天饋線迅速侵入通信設備,直接損壞與饋線相連的通信單元,造成通信中斷。(4)雷擊建筑物,雷電流泄放入地時,在其接地電阻上產生很高的電位升,使地電位驟然升高,容易引起地電位反擊,該電位升能夠導致和外部有線纜連接的設備絕緣擊穿,導致設備損壞,并且沿著連接線纜傳導到其他建筑物的設備,導致其他設備損壞,如圖2所示。
1.2 線路浪涌
1.2.1 故障浪涌
在電力線路中由于人為或自然因素造成相線與地線短路、一相開路等會產生過電壓,以及其它故障原因也會引起過電壓。
1.2.2 系統開關過電壓
當大的電感性負載如空調壓縮機等開關時會產生過電壓,當開關大電容負載自動功率因數補償器會產生過電壓,當迅速切斷電流也會產生過電壓,如熔斷器等保護負載裝置因短路或過載而熔斷,高能的瞬變電壓就會在供電端出現。
2 通信局(站)防浪涌電壓的防護措施
2.1 通信配電系統的防護措施
電源來自于供電網絡,供電網絡綿延千里,不論是雷擊還是線路浪涌發生的幾率都很高,為防止浪涌過電壓沿電力線路侵入機房,通信局(站)一般要求在電源變壓器的初級、次級、低壓電纜進入機房交流配電屏前加裝相應的避雷器,即三級雷電保護。盡管三級雷電保護對來自供電網絡的浪涌進行了相應的防范,但其能量仍足以毀壞設備,更何況還有線路浪涌的產生。為了更好的防范浪涌電壓,還應將電力線穿鐵管埋地引入室內,并在來電入室處安裝一較大容量的避雷器,此避雷器的作用是提供一低阻抗電路使大能量的閃電電流安全地流回大地。但一般的入室避雷器的鉗位電壓都較高,未必能提供足夠的浪涌保護,因此需在保護的設備之前再加裝相應的具有反應速度快的保護裝置,以確保電壓被鉗位到設備可接受的程度。因此,通信配電系統的防雷是一個系統工程,其基本理念為“逐級限壓限流和絕緣配合”。
2.2 光纜線路的防護措施
通信局(站)的各種引入線纜在進入機房前,其金屬外護套及其光纜金屬加強芯在靠近機房的最后一個接頭處以及末端等兩處都要可靠就近接地,否則往往會在線纜與設備連接的終端產生火花放電,甚至出現雷擊故障。因此,架空應避開易遭受直擊雷的特殊地段,雷害特別嚴重地段應在架空光纜上方設架空地線,光纜進站時盡可能埋地引入,進入機房后,可增加光纜終端盒,并將其中的加強芯就近入地,而不能接在均壓環上,若增加光纜終端盒有困難時,光纜加強芯可通過傳輸機柜中的加強芯固定板接地,固定板用16平方銅線就近連接到接地端子上。
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中國的出現和發展已經經過了近20年的歷程,國內外著名的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在中國的各個行業均得到了廣泛應用,在所有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建設的應用系統中,地理信息系統的一個最基本職能就是管理數字地形圖,讓用戶能夠輕松地利用它快速地檢索所需要地區的地形數據,并按照用戶需要的格式進行輸出。我們目前接觸過的地理信息系統有多種,但對其數據管理方式有所了解的并不多。
1、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管理方式
1 .1地理信息系統定義
地理信息系統是近十幾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門綜合應用系統,它能把各種信息同地理位置和有關的視圖結合起來,并把地理學、幾何學、計算機科學及各種應用對象、CAD技術、遙感、GPS技術、Internte、多媒體技術及虛擬現實技術等融為一體,利用計算機圖形與數據庫技術來采集、存儲、管理、處理、檢索、分析和輸出地理圖形及其屬性數據,從而為土地利用、資源評價與管理、環境監測、交通運輸、經濟建設、城市規劃以及政府部門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識,為工程設計和規劃、管理決策服務。此多種應用系統應用到地質測繪業,就可以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管理水平,同時也是地質測繪服務業的重大創新和革命。
1.2空間數據的描述方式和特征
測量工作的土要成果是與地理位置相關的信息,這種信息稱為空間信息或空間信息的描述信息。如果這些空間信息是以一系列X. Y. Z點串表現的點、線或多邊形,這種形式為矢量形式;還有一種以像素陣列方式表現的點、線或多邊形,如圖片、圖像等,這種方式稱為柵格形式。現在測量的成果多為矢量形式,矢量形式是空間數據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矢量數據庫的管理方法與空間數據的特征密切相關。空間數據主要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
(1)每個空間對象都具有空間坐標,即空間對象隱含了空間分布特征;
(2)非結構化特征使它不滿足關系數據模型的范式要求,因而空間圖形數據難以直接采用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
(3)空間關系特征要求記錄拓撲信息以表達多種空間關系,因而增加了問題的復雜性;
(4)分類編碼特征,明確每一個、每組空間對象;
(5)海量數據特征等都對矢量數據的管理方法大大增加了難度。
1.3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管理方式
基于空間數據具有自身的上述特殊特征,國內外對空間數據的管理進行了大量研究和開發,長期以來,地理信息系統空間數據的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4種類型。
(1)文件與關系數據庫混合管理系統
由于空間數據具有其自身的上述特殊特征,這種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難以滿足要求,囚而大部分CIS軟件采用混合管理的模式。即用文件系統管理幾何圖形數據,用商用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管理屬性數據,它們之間的聯系通過目標標識或者內部連接碼進行連接。
(2)全關系型空間數據庫管理系統
全關系型空間數據庫管理系統是指圖形和屬性數據都用現有的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管理。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的軟件不作任何擴展,由CIS軟件在此基礎上進行開發,使之不僅能管理結構化的屬性數據,也能管理非結構化的圖形數據。
(3)對象——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
由于直接采用通用的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效率不高,而非結構化空間數據對GIS來說又十分重要,所以人們在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中進行擴展,通過定義操縱各種空間對象的API函數,使之能直接存儲和管理非結構化的空間數據。
(4)面向對象空間數據庫管理系統
目前,面向對象數據模型是最適應于空間數據的表達和管理,因為它不僅支持變長記錄,而且支持對象嵌套、信息的繼承與聚集。面向對象的空間數據庫管理系統允許用戶定義對象的數據結構以及它的操作。因而可以將空間對象根據GIS的需求,定義出合適的數據結構和一組操作。 2、空間數據的無線管理
現在的測量均是將測區按某種比例尺劃分成若干圖幅進行,在測區表現和瀏覽方面不直觀。地理信息系統可以管理多種測量數據之后,通過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數據的無縫管理,也就是將測量的成果成片的管理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提供作體系,在地質測繪的工作中,使我們可以直觀的了解整個測區,以達到最為理想的工作效果。
實現無縫空間數據庫有兩個不同的階段:
一是在邏輯概念上的“無縫”組織階段。所謂邏輯要領上的“無縫”組織,只是從用戶的視角來看待空間數據庫,它基于Morton碼的瓦片式大型地理空間數據庫設計思想,并建立了一個“無縫”GIS數據庫。然而,它們仍然只是一種邏輯概念上的“無縫”組織,能夠完成地理數據的幾何接邊和邏輯接邊,但物理上仍然按照圖幅的概念進行存儲管理,對同一地物實體在多個幾何標識和同一地物標識間進行后臺關聯處理,對用戶來說是不可見的,因而說是邏輯上的“無縫”組織。
優點:在用戶視點上,系統便于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地理空間數據庫的組織弱點。
缺點:因為其物理底層依然是分幅方式管理地圖,其分割地理實體的機制依舊,通過多個幾何標識進行后臺關聯處理使系統的靈活性降低;查詢檢索依然不便(通過關聯涉及多圖幅或多專題):地理實體的完整性與一致性維護;數據分步管理等對“關聯機制”的“壓力”;插入或修改數據庫會使“關聯機制”不得不作相應的變動。所以邏輯上的“無縫”在本質上依然沒有解決問題。
二是在邏輯上和物理概念上真正的地理空間數據庫無縫組織階段。物理概念上真正的地理數據無縫組織是從底層、從設計者的視角解決了傳統GIS的分幅管理的問題使客觀對象在地理數據庫中以唯一的幾何和物理標識被記錄,這樣從本質上(物理結構)使客觀世界中的完整地物對象得以在計算機中被存貯。這樣,不但從用戶視角看,其在邏輯上是無縫的,同時從設計者視角看,其物理地層結構也是無縫的。
優點:從內到外統一了邏輯與物理的“無縫”概念,從本質上解決了GIS數據組織上的弱點問題。
現代政府工作環境、工作需求與早期已經有很大的不同,這就給統計調查工作增添了難度。現如今,我國政府正在逐步的轉變工作職能,以便更好的服務于人民群眾。但是由于統計調查結果不夠科學精確,因此政府所做出的決策難以發揮出實質性的效應,在這種情況下,加強政府統計方法的改進與革新很有必要。
1 統計方法介紹
目前關于統計方法的定義有很多種,一般概括性的講,統計方法就是指通過收集、整理相應的統計數據,同時對這些統計數據反映出的問題作出相應結論的方法。因為統計資料較為復雜,多種多樣,因此統計結果極易受各種因素影響。既便是相同的統計資料,如果選擇的統計方法不同,也會得出不同的結論,而結論不同,用來指導實踐所帶來的結果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通常情況下,選擇統計方法需要遵循如下原則:首先,按照研究目的進行選擇,以此確定研究因素、研究設計類型;其次,按照數據特征進行選擇,數據是否屬于正態分布,同時還需要確定供研究的樣本量大小;再次,按照判斷統計資料種類進行選擇,而后按照統計方法相對應的條件來進行計算;最后,按照統計人員的專業知識以及所收集的統計資料的具體情況來進行選擇,所選擇的統計學資料必須符合統計學原則。
2 數據時代下統計方法改進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統計結果能夠為政府作出某項決策提供參考數據,政府工作人員通過數據分析,對所要統計對象的具體情況有所了解,以便發現其中的問題,并且依照實際情況找到解決問題的原因,以此采取有效的手段加以解決。由此可見,到統計對政府工作來講的確非常重要。但是在大數據時代下,早期應用的統計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政府工作者的需求,這是因為傳統統計方法所需要的統計時間長,統計結果也不夠精確。因此在數據時代下,對統計方法進行必要的改進以及革新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只有統計方法與政府現實工作需求相匹配,才能夠得出精確的數據信息,也才能夠指導政府工作人員作出科學的決定,以此來更好的控制研究對象。另外,數據時代下,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發展水平已經很高,完全有能力進行現代化的統計方法革新。也就是說,數據時代下統計方法的改進與革新,既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3 數據時代下的統計方法的改進與革新要點
第一,轉變傳統觀念,樹立新型理念。應對數據時代,首先需要有一種大數據思維。針對海量即時數據,絕對的精準不再是我們追求的主要目標,就像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所認為的,適當忽略微觀層面上的精確度會讓我們在宏觀層面擁有更好的洞察力。所以,大數據思維提倡接受混亂,接受不精確性。其次,我們要改變長久以來固守的因果關系律。在數據時代,我們無須緊盯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而應該尋找事物之間的相關關系,因為在海量信息中尋找因果聯系,往往會徒勞無功。再次,在數據時代,信息交流的渠道增多,信息傳遞的效率提高,要樹立關口前移的統計觀念,促使統計管理真正從事后轉向事前和事中管理,從靜態走向動態。
第二,按照現代政府的工作需求,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調查方法,以此轉變原有的復雜報表制度,以此讓統計方法向著更加方便、更加精確的方向發展。既可以讓政府工作者執行統計更安全有效,也能夠保證統計結果的準確性。在傳統的報表制度中,有很多報表指標并沒有必要,對于這樣的指標要立即刪除。若周報表、月報表以及季度報表都存在著報表指標多余的情況,政府工作人員要選擇季度報表,對于周報表、月報表要給予適當的刪除處理,以此確保統計指標不發生重復。
第三,可以結合當今的高科技手段,實現統計信息的資源共享。在數據時代,要充分利用數據技術的優勢,建立健全統計信息網絡,在做好數據存儲處理的基礎上,通過專業分析提升數據信息的附加值。如推廣統計調查元數據系統的控制,減少數據的冗余,實現數據的惟一性,提高信息資源的共享與利用率,及時地為政府和行業統計部門提供必要的統計資料。同時國家也要加強對統計的協管力度,在統計方法上,將原本的全面統計調查方法變為重點調查以及專項調查等形式。并配合科學預測等方式。這樣的改革可以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從而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查管控。同時還能與當今國內經濟環境更好地適應,并且由于國家政府的協助管理,也大大保證統計結果的準確性,增加其可信度。
第四,由于以往的統計方法主要是采用逐級匯報的模式,雖然這種方式可以保證達到各個部門的要求。但是其中的不定性人為因素也隨之增多。導致最終統計結果與實際不相符。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將最終統計結果進行分類,將不同類別信息只送到相關部門進行匯總,而不是將所有統計結果在每個部門都逐級匯總。這樣不但可以使統計數據直觀清晰,還省去了原本的多道程序,進而大大減少了人為因素對于統計結果準確性的干擾。
第五,創新統計工作的體制和機制。現行我國的統計體制還是比較落后,比如以企業為對象的數據統計的生產方式,各個企業的數據層層匯總,再上報縣、市、省、國家,這種數據的生產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統計的效率和統計數據的質量。處在"數據"時代浪潮中的政府統計需要與時俱進,借助大數據時代的先進科學技術手段,在體制、機制建設上規范統計程序,提高統計效率,提升數據質量,真正以洞察時代先機的眼光,扎實推進統計體制、機制的創新。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知數據時代下統計方法的改進與革新是必然的選擇,尤其是對政府工作者來說,更顯重要。因為統計工作范圍非常廣,所以要想真正的完成統計方法的改進與革新,不僅僅需要統計人員作出努力,也需要政府部門的配合。最為重要的就是政府工作人員要對此給予高度重視,應用多種方式方法,加以綜合作用,以此提高統計效率。
參考文獻
[1]韓之農,林風,韓青.統計方法在學生成績管理中的應用[A].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
按照國網公司“大運行”建設的要求,壽光市供電公司建設完成了“地縣一體化系統”。該系統的建設將遵循國網《地區智能電網調度技術支持系統應用功能規范》,結合“大運行”工作需求,根據地、縣級調度機構的職責定位,通過對地調原有調度技術支持系統進行新建和升級方式,實現調控一體化系統建設和地縣一體化系統建設,加快地縣調度數據網建設。同時按照“責任分區、信息分流”的原則,支持地調對110、220千伏變電站、縣調對35千伏變電站集中監控,滿足地調、縣調對電網調度運行、設備集中監控大運行業務需求。調度數據網的建成,滿足了電網數據的網絡化傳輸。在縣調系統方面,對其系統進行地縣一體化改造,不再新建調度自動化系統,主要服務器硬件設置在地調,在縣調部署地調系統的廣域采集服務器和地調系統的遠程工作站,各個廠站通過雙匯聚的數據網絡和分布式采集設備向地縣調一體化系統傳輸實時運行信息,完成35千伏站數據的分布式采集和監控。正常情況下各個縣調采用遠程工作站的形式,瀏覽廠站畫面執行調控職能。
2、調度數據網的基本要求
電力調度數據網是為電力調度和生產服務的專用數據網絡,其安全、穩定、可靠的運行是整個電網安全生產的基礎保障。同時要求電力調度數據網之間的業務交互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網絡專用,安全分區,橫向隔離,縱向加密”。
3、調度數據網的實現方案
名詞解釋: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數字體系(2M傳輸)
PTN: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組傳送網(網口傳輸)
3.1根據國網公司的相關要求,我們對調度數據網的網絡拓撲設計如下:
設計說明:
地調側設計為兩臺核心路由器(核心路由器A/B)、兩臺核心交換機(S-A/S-B),另外在奎文備調設置一臺核心路由器(KW),其中對于市局直管變電站的信息進行直采,變電站信息直接經SDH和PTN接入核心路由器A/B和KW路由器。
縣調側設計為兩臺匯聚路由器,縣調管轄所有變電站信息經過縣調路由器匯聚后接入濰坊地調核心路由器A/B和KW路由器。
通信方式說明:該設計方案中,變電站側可以同時使用SDH和PTN設備使用2M通信和網絡通信的方式進行連接。同時縣調匯聚路由器與地調直接的通信方式使用2M和PTN兩種通信方式,這樣能滿足N-1的需求(在一路出現故障時,另一路能正常工作)。
廠站側調度數據網的實施方案:廠站側路由器的1E1接口配置使用DB15通信設備與SDH網絡使用西門子頭進行通信。同時,如果廠站側提供PTN設備,那么該變電站同時可以使用4FSW(以太網接口模塊)與PTN設備進行通信。
變電站業務的相應配置:目前變電站側的VLAN劃分為VLAN199(實時業務)、VLAN299(非實時業務)、VLAN499(應急業務),
4、基于調度數據網的配網自動化直采
由于配網自動化需要對變電站的10kV出線線路進行“三遙”的采集,在對10kV線路“三遙”信息的配網采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兩種方式:
EMS系統轉發數據到配網前置機,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總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轉載須注名來源該方式需要將EMS系統的10kV“三遙”信息使用相應的調度規約轉發至配網前置機,實現對配網自動化的變電站支持。
變電站信息直采接入配網自動化前置機,該方式可以使用變電站的遠動機作為配網業務的支撐機器,基于電力調度數據網的通信網絡,將相關的信息上傳至配網前置機,實現對配網自動化的變電站支持。
同時根據“三集五大”的相關要求,對縣公司現有的EMS系統要逐步清退,因此對變電站10kV信息的直采成為了首要選擇。
縣調調度數據網需要單獨劃分pw VLAN,vlan號:1499。配網業務只涉及到廠站側和縣調核心側的連接,不上傳地調。pw VLAN信息只限制到縣調中。
如果變電站部署縱向加密裝置,pw VLAN業務應加密。縣調核心側可以通過調度數據網原有縱向加密實現。即在縣調核心縱向加密上新增加密隧道和加密策略,縣調核心調度數據網交換機配置pw vlan接口,連接配網前置服務器。此網段只接入配網相關業務,其他的變電站業務不得接入。
配網主站前置服務器與變電站遠動機通訊,可以通過pw vlan通訊。
4.1、核心網絡拓撲
兩臺核心路由器與PTN設備通過單模光或者6類網線連接,用于通過PTN連接變電站調度數據網路由器使用。縣調核心路由器通過PTN與變電站路由器通訊,使用vlan號: 3000-4000。
4.2、廠站側網絡拓撲
在廠站側從PTN設備上FE電口連接到站端路由器,然后在交換機vlan1499的接口連接到廠站側的OTL設備上,OTL連接ONU,ONU連接DTU。
由于帶寬原因,如果配網DTU通過調度數據網與配網主站通訊,則調度數據網廠站側路由器應通過PTN鏈路承載相關業務。在新建的廠站側調度數據網也可以通過PTN設備組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