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4 15:44:4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文化藝術中心建設,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基層群眾文化藝術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點項目。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現代化進程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在隨之迅速發展。中國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前提下,大力發展群眾文化藝術,有利于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對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要意義。
1當代群眾文化藝術的獨特屬性
1.1公益性
當代群眾文化藝術的公益性主要表現在活動場所、設施等均為公益開放。政府制定的群眾文化的相關政策有利于鼓勵群眾文化的發展,無論是在人力、物力、財政方面,還是活動政策及場所設施維護建設等方面,都為群眾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因此,政府的政策、投入與市場經濟運作積極結合起來,公益性就成了群眾文化藝術的第一屬性。
1.2群眾性
首先,群眾藝術內容通俗易懂。群眾文化藝術是最貼近人民生活的藝術形式,其內容一般通俗易懂,具有簡約的知識性和趣味性,同時具有教育功能。群眾藝術內容上的通俗性有利于拉近藝術和群眾之間的距離,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其次,群眾基數大。群眾文化藝術參與的主體是人民群眾,龐大的基數決定了文化活動形式的豐富多彩。另外,群眾藝術是博眾人之長,所以應該注重民間藝人的挖掘和培養,加強民間藝術的傳承和保護。第三,形式多種多樣。群眾文化藝術是形式最為豐富的藝術,廣場舞、健美操、書畫、體育運動、群眾藝術館、唱戲等都屬于群眾文化藝術的種類。最后,傳導方式更溫和。群眾文化藝術是群眾自發式的藝術形式,其傳導方式更溫和,一般是潛移默化,潤物于無聲之中。在群眾中傳播的時候,用溫和的、群眾容易接受的語言和方式進行疏導宣傳。
2群眾文化藝術建設與發展的途徑
2.1發展群眾文化藝術的多樣性與空間
新時期的群眾文化藝術活動對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塑造文化意識以及提高國民素質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群眾文化藝術活動應趨向多樣化發展模式,不拘泥于一個環境模式,拓寬活動空間,豐富活動內容。例如,校園可以作為社會群眾藝術文化發展的空間之一。校園里有濃厚的學習氣氛和藝術氣氛,校園之間應該注重交流與合作,舉辦“校園機器人大賽”“足球聯賽”等活動;同時,校園文化可以走進社區,與社區文化相結合。有效利用這些空間發展群眾文化藝術,可以使群眾文化藝術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
2.2注重通俗文化發展
通俗文化,是指內容通俗易懂,接凡人生,易于被人民群眾接受和吸收的文化藝術形式。通俗文化能更貼近民生,親切反映普通人民群眾的思想和情感。例如,社區內舉辦關于離退休老人的藝術活動,紅歌會、戲曲比賽、老年人舞蹈等都是通俗的藝術形式。同時,通俗文化中往往包含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文化建設過程中,要注重這些非遺的保護和傳承。例如,皮影戲、當地戲曲等都是我國寶貴的文化元素,將其建設和發展為群眾文化項目,不僅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傳承了文化技藝。另外,當地文化館應該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如讀書活動、體育競賽、人民書畫展、組織開展群眾文化藝術節等,這些藝術形式多姿多彩,妙趣橫生,不僅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也弘揚了我國傳統文化。
2.3文化場館和文化中心建設要緊跟文化發展的步伐
群眾文化氛圍的塑造,藝術活動的參與形式,除了人民群眾自發參與之外,還可以通過文化場館和文化中心的建設,對人民群眾積極引導,起到培養和教化作用。各個城市通過建設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展覽館等,社區和單位通過建設活動室、報告廳、閱覽室等,為群眾文化藝術活動提供了足夠且多樣化的空間。同時,在這些活動場館和活動中心的建設開放過程中,要注重公益性,避免彩色過濃和過于功利化,否則便失去了輔助群眾文化建設的意義。
2.4引進專業藝術人才
基層文化藝術者是群眾文化藝術活動建設和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對于人才的引進要堅持“走出去,引進來”戰略,為當地的基層文化工作者提供“走出去”學習的機會,從而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例如,開設聲樂、舞蹈、書法、美術等專題培訓講座,提高文化工作者的專業能力;面向高校和社會,采用積極的就業政策,引進新人才,為群眾文化建設注入新鮮血液,帶來活躍因子;不斷吸收民間文藝人才,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加強城鄉之間、社區之間以及社會各界之間的人才交流,讓文化流動起來;深入開展文化進村、進社區、進軍營等交流活動,不斷提高文化工作者的服務意識和專業水平。
3群眾文化建設創新性思考
無論是何種形式的文化,都應該保持與時俱進的狀態。群眾文化藝術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創新,這是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在思想觀念方面,在汲取前人經驗和智慧的基礎上要有創新意識;在活動形式方面,根據群眾需求,不斷更新活動形式和活動內容,給人以新鮮感;在文化傳播方面,積極適應“互聯網+”的社會模式,用“互聯網+文化”的形式,傳播群眾文化意識,提高群眾文化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創新建設群眾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一代代人共同的努力和不斷的探索,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4結語
群眾文化藝術,是以人為本的藝術,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無論從藝術形式、宣導方式、場地建設還是思想傳播,都應該充分考慮人的因素。同時,將實踐與創新相結合,不斷探索和嘗試,促進群眾文化藝術的蓬勃發展,提高國民綜合素質,是每一個基層文化者應盡的義務。基層群眾文化工作者應該以群眾文化發展為己任,用自己的努力,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鄭子儒.淺談新形勢下群眾文化藝術的建設與發展——以廣東省英德市連江口鎮為例[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5(3):212.
一、數據中心虛擬化的基本概念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化校園乃至智慧校園是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必然趨勢,學校規模的擴大和管理要求的提高迫切需要綜合、高效、實用的信息系統支撐。作為整合學校各類信息資源的有效手段,數據中心的建設是高校信息化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信息處理的綜合系統,數據中心的建立不僅可以消除信息孤島現象,還有助于提高數據的安全性、易用性和可靠性,作為信息化建設中的公共基礎設施,數據中心為其他信息化系統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撐,能夠有效促進高校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
由于校園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涉及了網絡應用、事務管理、周邊模塊等多個子系統,需要一個部署簡便、聯通快捷、便于擴展的硬件平臺。在大多數情況下,硬件系統在整個數字化校園建設的資金投入中占據相當大的比重。因此,在規劃數字化校園系統硬件平臺時,必須合理考慮硬件設備的選型,在滿足應用系統需求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系統擴展需求的情況下,盡可能避免潛在的資源浪費。如果在解決這一問題上繼續沿用傳統的思維模式,往往會引出服務器的增加、部署、互通互聯等問題,有限空間內物理設備數量的不斷增長、巨大的布線壓力、設備運行及運行環境的高耗能、頻繁部署應用程序引發的兼容性與維護等問題都將長期困擾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進程。隨著虛擬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日益完善,越來越多的高校在數字校園建設中開始采用虛擬化技術對服務器進行整合,簡化資源管理方式、提高數據的能效和資源利用率,提升服務器的利用率,減少宕機時間,降低總體運營費用,保持業務的連續性等。因此,虛擬化技術以已成為當前各高校信息化建設中最為令人關注的技術領域之一,數據中心的虛擬化建設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數據中心的虛擬化建設作為一種新的模式,主要是在思路上以平臺建設為核心,在手段上注重于資源及其相關應用的管理和控制,最終目的是為使用者提供快捷、簡便、優質的服務。數據中心虛擬化建設涵蓋了信息化平臺建設的多個方面,包括服務器虛擬化、存儲虛擬化和虛擬化環境安全等。
二、數據中心虛擬化的實際應用
1.服務器虛擬化——對物理服務器資源進行整合,實現高效利用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各種應用如辦公系統、郵件系統、財務系統、科技管理系統等等均對現有數據中心的硬件資源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如果將用不同技術開發的網站及系統應用放置在一臺服務器上,相互之間容易互相沖突。與此相對應,數據中心中的某些獨立服務器的利用率不高,而這些利用率不高的服務器造成資源閑置浪費又占據了機房空間,為避免沖突又不能投入其他應用,對信息化建設發展非常不利。
通過虛擬化技術,實現了需要不同運行環境的業務系統在同一臺物理服務器中進行部署的可能性,令物理服務器的物理資源能得到更充分的共享利用,減少了物理服務器的數量。服務器虛擬化的核心觀點就是整合,將所有虛擬化的服務器作為一個資源池進行管理,因此在同一個資源池內的操作,無論是遷移還是平衡負載,都不會出現服務中斷的情況,網絡管理員只需要登錄單一的管理控制臺即可管理及監控全局網絡環境中的虛擬環境。
具體來說,就是將服務器物理資源抽象成邏輯資源,讓1臺服務器變成幾臺甚至上百臺相互隔離的虛擬服務器,或者讓幾臺服務器變成1臺服務器來用,不受物理上的界限限制,讓CPU、內存、磁盤、I/O等硬件變成可以動態管理的“資源池”,從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簡化系統管理,實現服務器整合,讓IT對業務的變化更具適應力。例如網站、辦公系統、防病毒系統等集中部署在同一臺服務器后,服務器硬件資源將可被上述系統充分利用,系統管理員只需集中確保該服務器硬件正常,即可基本保證業務系統硬件環境正常。
同時,業務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可能存在業務變更、地點遷移、系統升級等各種迫使應用有潛在中斷服務可能性的維護管理工作。由于虛擬服務器的應用系統具有可復制性,即在多個虛擬服務器上建立同樣的服務,還可以在不停機、不中斷服務的狀態下,遷移至另一臺物理服務器上,在出現問題時,極短時間即可恢復服務,這無疑為確保業務系統可用性和服務連續性提供了一種有效手段。
2.應用層虛擬化——降低設備管理難度,提升工作效能
通過虛擬化技術,數據中心的硬件部署工作大大簡化。在實際操作中,通過應用虛擬化,具體應用程序與操作系統脫開關聯,為應用程序提供了一個相對獨立、虛擬的運行環境。在此環境中,不僅包括應用程序的必備文件,還包括它所需要的運行環境。從本質上說,應用虛擬化是把具體應用對底層系統和硬件的依賴抽象出來,從根本傷解決了版本不兼容的問題。同時,通過使用虛擬機模板可以避免重復的安裝和配置工作,可重復使用的虛擬機映像使得部署新服務器工作變得方便快捷。創建一臺新的虛擬機的工作變得極為簡單,只需選擇合適的虛擬機模板,通過短短幾分鐘時間,便可完成一臺服務器的部署工作。
3.存儲虛擬化——簡化操作程序,方便數據恢復
在數據中心的虛擬化過程中,將實際的物理存儲實體與存儲的邏輯表示分離開來,應用服務器只與分配給它們的邏輯卷(或稱虛擬卷)打交道,虛擬化的存儲資源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存儲池”,用戶無需接觸具體的磁盤、磁帶,也不必關心的數據存放在哪個具體的存儲設備中,極大的簡化了使用者的操作程序。而邏輯卷與服務器之間的映射關系,是由服務器的卷管理軟件、存儲子系統的控制器及存儲網絡SAN的專用裝置等負責管理。
在災難保護方面,網絡應用系統故障包括誤操作、數據丟失、應用系統損壞、黑客破壞等等。數據應用保護要求在發生任意一種事故時,都能快速地恢復到最近的正常工作點。通常采用的容災策略有:應用日志恢復、磁帶備份、陣列快照等,這些措施雖能實現一定的保護,但在程序和時間上都難以令人滿意。相比之下,虛擬服務器是與硬件無關的獨立體系,在虛擬機完成部署后,虛擬機軟件將業務系統獨立生成一個對應的虛擬機文件,任何一臺物理服務器,均可通過讀取該虛擬機文件,實現相應業務系統的恢復。
實現數據中心的虛擬化后,虛擬機軟件將整個系統,包括硬件配置、操作系統以及應用等以文件的方式保存在普通的存儲介質中,并且可以通過自定義時間間隔執行一次快照的方式不斷更新虛擬機文件,乃至復制多個副本。一旦虛擬服務器由于中毒、被黑或人為操作不當而導致操作系統不穩定甚至宕機,無須重新進行系統部署,只需復制克隆與業務系統環境相對應的虛擬化文件,即可迅速恢復業務系統應用環境的運行,配合生產數據備份,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業務恢復。
三、數據中心虛擬化應注意的問題
1.數據中心虛擬化不等于網絡系統應用集成
雖然在硬件層面上,數據中心在建設過程中,服務器虛擬化技術通過將硬件層抽象化,在主機上同時運行多個虛擬機,將分散的應用系統在硬件層面上進行了整合,但并未改變各業務平臺在獨立的系統環境中運行的狀態。虛擬主機將整個系統,包括硬件配置、操作系統及應用程序等封裝成一個文件,每一個虛擬機都與同在一臺主機上的其他虛擬機相隔離。虛擬環境下的各個業務系統對應獨立的虛擬硬件資源環境,各系統仍然保留原有的應用架構。因此,從實際應用的角度來看,業務應用系統仍然保持分散部署、分散運行的狀態,并未改變技術架構標準不統一、運行環境復雜、系統間信息“孤島”現象明顯,并非完全意義上的應用系統整合。
2.數據中心虛擬化后物理主機的安全問題更加突出
虛擬化之后,承載數據中心任務的多個虛擬機運行在同一臺服務器主機上,意味著“多個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雖然提高了服務器資源的利用效率,但同時也增加了因單臺服務故障導致更大損失的可能性。一旦物理主機存在漏洞或者受到攻擊,所有運行在這臺主機上的虛擬機都將面臨安全威脅。另外,虛擬化后每一臺物理主機上都會運行多個應用程序來對外提供服務。這些應用程序將會爭奪同一臺硬件服務器的處理器、內存、帶寬和存儲等資源,在這個過程中一些關鍵的應用程序可能會遇到網絡瓶頸和性能問題,嚴重時會因服務器負載過重而導致系統崩潰。
3.承載虛擬化任務的服務器對網絡傳輸有較高要求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1)02-0064-02
文化機構已經被經濟化和商業化,新媒體藝術作為一種文化生產力,嵌入到經濟體系的運作之中,必然包括了文化生產者的能力和所接受的教育,包括了技術之政治與經濟,包括了文化生產的社會意義與文化意義,還包括了各門科學、藝術及其機構的關系。所以,新媒體藝術的生產最終將是“妥協、交易和實現”的過程。
新媒體藝術文化生產是由各種力量相互作用的“場過程”,他們的行動通過組織有關行事慣例手段的整體知識,生產出藝術作品,分析單位就是場內各子系統之間的整體性運作和不斷配置組合過程,甚至就是“社會世界”本身。
新媒體藝術被溫迪?葛瑞斯伍德的“文化鉆石”模型與布爾迪厄的“場域”理論所暗示,旨在闡明一種文化技能和實踐的集體生產,文化生產者以創造性的能力積極和局部得在明顯的結構中再生產,在社會構建的同時也進行著物質化的實踐,他們主動介入到文化的生產世界中去,目的是使“文化或技術產品穩定了它們于其中被生產的運作場域,穩定了生產它們的實踐以及包含在它們的生產和使用之中的社會關系”。
一、文化生產場與權力場
生產的國際性系統決定了中國新媒體藝術的誕生離不開國外先進新媒體藝術的催化和參照,但中國特殊的文化環境和社會語境產生了不同的文化消費觀。
文化生產者通過市場和資本來爭取自己工作的合法性,以至于在一個由奇怪的平行現實――體制與體制之外――構成的中國,當代文化生產者在市場空間里獲得了相對自由的發展。
新媒體帶給文化生產者的是一種超越中國的意識,權力循環在機構與話語的環境中,它能使系統產生特定的結果,文化生產者需要考慮如何將中國的政治、文化的特殊性所造成的影響降到最小值。同時,對權力的運作進行建設性發展,而不是強調權力如何阻止乃至壓抑“真實的”自我或烏托邦式觀念,有助于擺脫中國文化生產中存在的尷尬。
二、文化生產的積累與替代
創造性的傾向滿載著積累性的老發明、老發現及其組合,批判性的傾向承載著交替性的發明或發現及其斗爭。文化生產者總是在積累與交替的探索過程中,推進著媒體藝術的進化,他們不斷探索新的行為模式與媒材,企圖發掘創造新思維、新的人類經驗,甚至新世界的可能性。
(一)積累
文化生產者總是在新、舊的積累和替代矛盾關系中斗爭,新媒介、新技術和新理念的產生,往往是把之前的媒介、技術和理念變為一種藝術的形式。麥克盧漢認為“新媒介是新的原型。剛問世時,它們似乎是舊媒介的降格形式。新媒介必然把舊媒介當做內容來使用。這樣做可以加速它們自己粉墨登場、成為藝術形式的過程。”
創造性文化生產者重現形式和成規,以期在其中重現注入殘存至今的原始動力,在這樣的情境中,文化表達第一眼看上去可能在形式上是保守的。但經過近距離的觀察或聆聽之后,就會發現古老的東西已經在新形式里被重新建構,而熟悉的秩序和成規的模式已經悄然安排妥當,舊有價值在形式的激勵下又重煥光彩。
所以,創造性藝術家比發明家或科學家更像是未來的后嗣。他們致力于讓一種媒介利用或釋放出另一種媒介的力量,往往在融合媒介的時刻沖突碰撞,產生一種由新聚合物創造出來的強烈應力,誕生新的媒體樣式,同時為舊媒介確立新的形態和位置。在這一點上,媒介表現出了先鋒性。
(二)替代
文化藝術與科學一樣,當認識到某種現存的手段已不再能夠產生有意義的觀念時,便會出現一種危機狀態,接著會被具有競爭力或可替換的手法所取代。采用替代手法是緩解危機狀態的一個重要力量。
現代人開始普遍適應技術加載在身上的感覺,文化生產者需要把他們從機器人的狀態中解放,需要打破感官的既定模式,充分喚醒人的官能,打破平衡和恒溫的奴役狀態。于是,文化生產者們被迫去開發新型的感知判斷方法,并尋找新的辦法來閱讀多重文化和多重學科的環境語言。
技術變化在文化傳輸史上始終是最重要的,它改變了文化傳輸過程所依靠的物質基礎以及生產與接受手段,促成新的文化形式和體裁的涌現。高新技術為媒體藝術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它突破模擬世界的限制,將世界帶入一個可預見的、正在擴張中的、似乎具有無限潛力的數字化領域,為文化創造者提供了更多的對形象和聲音生產的控制,使得新媒體藝術在表達方式、造型手段和藝術形態上實現突破。
三、有限生產場與大規模生產場
布爾迪厄認為,在文化生產場中,存在著兩個不同的部分,一是所謂的“有限的生產場”,生產者和消費者是同一種人,即文化人;另一個是所謂的“大規模生產場”,生產者和消費者是兩類人,供求雙方是不同的群體。
(一)有限生產場
1、競爭
文化沖突、文化革新都可以看成是對既定的文化合法秩序的懷疑和顛覆。一個群體或一種文化形式只有在體系中獲得位置,受到認可,它才可能擺脫“無名份的狀態”。 媒介與外部世界的新結合所建立的形式法則,避免了淺薄的驚訝以及隨之而來的麻木,對那些離開但同時進入媒體藝術的文化生產者來說,這種結合便成其為進一步的挑戰。
文化生產者或機構在生產場中為占據位置,控制場域特有的合法邏輯,相互競爭而形成了關系空間。以爭奪文化制品的命名權,確立各自的品牌和象征資本,在文化市場中獲得社會地位和認可,從而產生連鎖的經濟效益和相對權力。任何文化生產行為絕非孤立的、任意而為的,它必須在場內的拼搶中受到同行的關注和認可。
每個新來的文化生產者必須尋找途徑,通過“生產時間”本身來取代對手。新生產者也必須展示他具有革新和獨創性的文化關鍵價值,來證明對手因為落伍而被取代。另一方面,資深的文化生產者必須尋找途徑,通過產品的可靠性維護自己的地位。這樣激進的革新者面向未來尋找支持和擁護者,而今天的保守分子則必須面向過去找到與自己同時代的人物。
2、交流
文化產品的創造和發明是一種集體作業,文化生產者之間交換連續不斷的發明,他們的頭腦就結合成集體的思維。
藝術家已不再以思潮和創作觀念結合為群體,而是以使用的媒體組成交流的圈子,形成一定的亞文化話語圈,出現商討的、妥協的和主體間對話交往的新格局,在合作對話中,文化生產者追求的是不同利益間的均衡。
新媒體藝術家之間的共同語言超過了地域、民族和文化的差異,他們磨合出合適的創造環境,同時可以增加彼此的文化資本。在創意高漲的年代,社會風氣、物質技術和市場條件會以累積的方式共同作用,創造和支持多產藝術家間的交流。
(二)大規模生產場
文化生產者與接受者之間存在著供需關系,從供給方面看,技術使藝術家擁有了將創意轉換為可銷售產品的新方法;從需求方面看,財富創造了購買力,可以為小眾藝術作品提供資助,雙方通過交換不一樣的東西實現共同利益。
文化生產包括文化產品自身的生產過程和文化產品到達消費者后的再生產過程,文化生產者與接受者之間的交互作用是一種辯證過程,不能說一個是主動的主體,一個是被動的客體,傳、受雙方都是主動的。
首先,文化生產者是影響市場趣味、嗜好、主題及美學觀念的主體,但不得不考慮市場的迫切需要,這些需要通常既影響文化產品的內容,也影響文化產品的形式。在后工業文明的文化語境中,文化生產者竭盡最大可能令其發展告別孤芳自賞的創造。他們通過對方法的精心琢磨來做到這一點,這種方法在概念上對于作品形式刻意安排及其挑剔,因為藝術品還會將重要的分析引入接受機制中的作品概念和配套操作,而這種接受機制是典型的社會大眾化。
其次,文化產品的消費者總是與社會階層的流動性,與藝術家地位的不穩定及其形成整體機會的增加,與生產者和消費者同時介入的搖擺不定的文化市場聯系在一起的。
總之,文化生產場的最大特征,即越是傾向于自主的一端,生產越是自為的,其生產者也是消費者,但在文化場域里處于被支配的一端的文化生產,頻繁地受外部權力干涉,其生產是非自律的。文化消費者對生產者的關系經歷了永久的雇傭者、奴隸主、封建領主到贊助人、顧客、買主、鑒賞家、藝術之友、拍賣參與人和收藏家的變化,趨于自由和客觀。
注釋:
①大衛?布萊恩,作為“形成著的社會”的文化生產:建筑作為文化制造物的社會建構的一個范例,提出“文化生產的二重性”,見戴安娜?克蘭.文化社會學[M].第170頁.
中圖分類號:G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4)15-0251-01
一、群眾文化藝術
群眾文化即除職業外,人們進行自我娛樂、自我參與的社會性文化。是以人民群眾的活動為核心的,滿足人們身心放松的需求。但是,人們對群眾文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術界缺乏對群眾文化基礎理論的研究,缺乏對群眾文化實際工作的研究,不利于群眾文化的發展。
二、群眾文化藝術的重要性
群眾文化藝術具有娛樂交流的功能,群眾文化藝術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自娛自樂,因此,它的藝術要求不高,適合各個層次的人參加;娛樂休閑是當代群眾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群眾文化為人們的交流提供了平臺,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要想塑造民族良好的文化形象,就要找到自身的符號,而群眾文化藝術就是符號的最好體現,城市群眾文化藝術就是塑造形象城市的標志;具有團結的功能,通過群眾文化活動可以將人們聚集在一起,進而起到凝聚社會成員的作用。群眾文化藝術的建設,有利于促進主導文化、精英文化及文化產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三、建設和發展策略
(一)不斷拓展群眾文化藝術發展的空間
群眾文化不受任何方式和環境的制約,因此,要不斷拓寬群眾文化的利用空間,發展多種形式的文化。對于群眾文化而言,像商業文化、青少年文化、老年文化、街頭文化等多種形式都可以作為它的發展空間,對這些空間加以利用,就能充分發展群眾文化;另外,立足本民族群眾文化,吸取外來的優秀文化,開展各種方式的群眾文化藝術的表演,像中國的皮影戲、廣場舞和廣場話劇等,加強宣傳優秀的群眾文化,既要做到豐富多彩,又能發揮群眾文化的重要作用,不斷鞏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二)充分發揮群眾文化的相關功能
政府要加大投入,建設群眾文化藝術表演的基礎場地,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例如:建設廣場街、群眾文化站等。要大力宣傳群眾文化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促使大眾積極參與進來,培養他們審美觀,促進優秀文化及文明教育,不斷提高大眾的知識素養,有利于傳播科學文化知識,促進大眾之間的和諧關系得以形成;要大力組織群眾文化站的活動,倡導青少年、學生、老年人等積極參與其中,豐富了大眾的文化生活,使人們在輕松的文化活動中得到熏陶,有利于身心愉悅,有利于促進人們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化解或減少不必要的矛盾,進而促進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做出了貢獻。
(三)協調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
城市具有人力、財力的優勢,各種文化設施基礎齊全,文化場所也很多,像圖書館、科技館、少年宮等,同時,還有各種類型的文化團體的演出,文化生活豐富而多彩,人們可以享受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盡情的遨游在文化的海洋中。
(四)加強通俗文化的發展
群眾文化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參與,所以要大力發展通俗易懂的文化,比較接近普通人的心態,直視平凡人的人生。要向著大眾化、通俗化和潮流化方向發展,使中國通俗易懂的文化得到快速發展。
(五)將群眾文化加以創新
要想讓我國的文化得以繁榮,就要進行創新。要從群眾生活中尋找素材,尋找現實生活中積極向上的事跡,然后進行加工、創新,形成群眾喜歡的優秀文化產品,因為這樣的文化作品更加貼近生活,更能體現群眾文化的活力;同時還要對傳統的群眾文化加以創新,加入一些現代化新元素,例如:跳廣場舞的時候,可以編一些具有現代特點的舞蹈,配上積極、舒緩的音樂;開展各種群眾文化活動,例如:書法展、繪畫、文化展覽、征文比賽、草根藝術演出等,這些活動的開展,都有利于優秀文化的傳播,對人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六)提高群眾文化工作人員的素質
為了促進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就要加強培訓群眾文化工作的人員,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并不斷吸收具有創作能力的群眾文化愛好者;建立群眾文化發展的有效機制,轉變對群眾文化愛好者的培訓模式,不斷提升他們的創作質量;對于基層社區的文化工作者,也要加強培訓,只有不斷提升群眾文化工作者的素質,才能更好的組織和輔導文化活動,才能更好的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結語
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發展面臨著機遇和挑戰,要想建設和發展群眾文化藝術,就要認真貫徹和落實我國對文化事業的各項政策,發揮群眾文化的功能,在群眾文化的基礎上注入新元素,加以創新,綜合各方面的力量,促進群眾文化的大發展,進而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繁榮。
該工程地處福清市,是一個多功能的文化藝術中心建筑。在該文化藝術中心內,主要有前廳、休息廳、觀眾廳以及舞臺等部分。在該建筑內,整體建筑為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地上4層,地下1層,建筑高度為30.884m,地上總建筑面積為17247m2,地下建筑面積為4261m2。同時,在本次福清兩館一中心之文化藝術中心的空調設計中,需要將原設計預留的150mm預埋管改成110mm,這樣才可以與甲方訂制的座椅配套。文化藝術中心內,每個風口的風量為50m3/h,送風支管使用100mm的金屬軟管,支管上設風量調節閥,并做好相應的消聲處理,預埋口定位由廠家提供。空調系統中送風口預埋件的結構圖,如圖1所示。
2合理劃分藝術中心內的空調系統區域
由于該文化藝術中心建筑的功能復雜,在投入使用之后文化藝術中心的隸屬單位較多,對此,在優化設計文化藝術中心內的空調系統時,需要做好分區的空調系統設計方案,可以根據文化藝術中心內不同廳使用功能的不同[4],優化設計不同的空調系統設計方案。2.1觀眾廳空調系統。應用一次回風低速全空氣集中式系統。計算冷負荷為343.7kW,運用2合組合式空調機,單臺空調機制冷量是176kW,送風量為30000m3/h。2.2舞臺空調系統。應用一次回風低速全空氣集中式系統。計算冷負荷為248.2kW,運用2合組合式空調機,單臺空調機制冷量是132kW,送風量為25000m3/h。2.3展廳空調系統。應用一次回風低速全空氣集中式系統。計算冷負荷為284.4kW,運用1合組合式空調機,單臺空調機制冷量是286kW,送風量為45000m3/h。
3優化設計文化藝術中心的空調設計方案
3.1優化舞臺空調設計。在福清兩館一中心之文化藝術中心空調設計中,舞臺面積約1100m2,舞臺至三道天橋處高度約為19.5m,舞臺上空燈光和幕布縱橫交錯,火災危險性很大。因此,在舞臺的室內空間內,有4臺排煙風機,單臺排煙風機的排煙量達到28400m3/h。所以,在設計文化藝術中心舞臺空調系統中,可以合理設計安排空調系統設計與排煙風機的布局,合理設計空間布局,節省舞臺空間,也可以進一步降低舞臺發生火災的危險性。在建筑的空調系統設計及舞臺空調設計中,噪聲會影響演出效果,氣流會使幕布晃動影響舞臺視覺效果,對此應該處理好噪聲與干擾氣流的問題【5-7】。實際進行舞臺空調設計時,空調、通風系統均采用高效率、低噪聲設備,并設置減震裝置,提升舞臺內人員的舒適性。還應用定風量全空氣系統,并且還設置空氣處理機組,可以根據室外空氣狀態調節空調系統新、回風閥開度控制新風比,并根據新風比數據進一步控制排風機的運行速度。還可以采用側送風、下送風的方式,可以將嵌入式、風管式等吊裝式空調室內機與吊裝式風機設于吊頂內,還需在四周設活動吊頂或檢修口,以便在日后對設備進行檢修。在空調系統設計中,通過信息化智能設備,控制好空調系統的主風管與出風口風速,就能夠很好控制空調溫度,使空調風速可滿足舞臺要求,有效規避氣流對舞臺幕布的擾動現象。3.2優化設計文化藝術中心觀眾廳的空調系統。在初始的觀眾廳空調系統設計方案中,經對觀眾廳設計安裝好的空調系統進行冬季調試運行,證實在觀眾廳內一層、二層溫度可以達到16~20℃,僅觀眾廳前幾排與后排相比溫度略顯低。分析可能與觀眾廳前部側壁沒有設置回風口有關。本來設計中在觀眾廳前中后部分別留有回風口,但由于內裝單位與安裝的施工配合出現了一點問題,致使漏設一處風口,導致無法有效控制觀眾廳溫度。在福清兩館文化藝術中心中,優化設計觀眾廳的空調系統,需要聯合觀眾廳實際情況,考慮到該廳是觀眾較多的廳,因此,需要提升空調送風量,可以合理調控觀眾廳的空氣環境質量。由于文化藝術中心觀眾廳高度達到16.3m,且觀眾廳吊頂下凈高達10m,室內面積達1100m2,觀眾廳的人員密集,若是采用常規的空調系統下送風方式,將很難達到滿足觀眾需求的空調效果,且也會在無形中增大空調能量的消耗。在設計中也需要考慮相鄰廳的發熱量,不同廳的溫差傳熱會導致空調房產生冷負荷,而冷負荷又不隨時間變化,因此,在實際中,可以優化設計觀眾廳空調系統方案,確保可以降低能源消耗[8]。在計算冷負荷中,能夠按下式進行計算:Qc(τ)=AiKi(to.m+ta-tR)式中:Ki表示文化藝術中心觀眾廳內維護結構傳熱系數(如觀眾廳內墻、樓板的傳熱系數);Ai表示觀眾廳內維護結構面積大小;to.m表示夏季觀眾廳空調室外的日平均溫度;ta表示附加溫升。在文化藝術中心的觀眾廳空調系統設計中,可以在一層觀眾廳內運用置換式送風;在觀眾廳二層,采用空調旋流風口下送風的方式。在實際運行中,能夠運用組合式的空調機組,開啟新風管的電動調節閥,關閉排風管的電動調節閥,就可以對文化藝術中心觀眾廳進行補風,從而維護好觀眾廳的空氣環境,調整觀眾廳溫度。3.3優化空調系統的冷源設計。考慮到整個劇場空調系統很少同時使用,供冷系統設計了一大一小兩臺電制冷機,可以根據文化藝術中心內不同文化廳的實際情況和使用需要開啟空調系統。這樣的設計方式,可以很好地滿足用戶在各種情況下的需求,避免了單臺機組過大,大部分時間處于低效率運行情況的發生。最初考慮了外部蒸汽熱源供熱或自備燃氣熱水爐的方案,但考慮到劇場在冬季的使用頻率并不高,使用外部蒸汽熱源需要很大一筆增容費,每次使用時又要負擔大量的管網損耗,且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較大,經濟上相當劃不來。使用燃氣熱水爐,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由于用氣時間短,用氣總量小,燃氣公司的增容費也居高不下。在文化中心的空調設計中,空調冷凍水回水溫度為7~12℃冷凍水系統配3臺循環泵,其中1臺為備用設備,并運用變頻啟動方式,低負荷時運用變頻運行。同時,本設計中冷凍水管運用冷卻塔調節空調的供水溫度。此方案幾乎無需額外增加電增容費,這就省掉一大筆初投資,另外利用了峰谷電價差,供電部門提供了很好的電價支持,使得運行費用也占有很大優勢。由于劇場的使用特性決定了空調的開啟具有很大的可預約性,完全可以通過變頻的方式提前調控文化中心內的溫度。3.4節能減耗設計。在本次設計的福清文化藝術中心空調系統中,為滿足藝術中心內公共場所的消防安全,也應該合理對防火分區與排煙分區合理劃分,減少設備占用空間,減小排煙風機容量與耗電量,實現節能減耗。在文化藝術中心通風空調設計方面,需要在排煙系統的排煙風機入口位置,安裝排煙防火閥,若是排煙溫度達到280℃,則需關閉排煙防風閥,并使排煙風機停止運行,確保文化藝術中心內消防排煙安全。在設計空調系統中,將空調系統與建筑空間內其他設備有機結合起來,從而能夠在文化藝術中心內形成一個綜合的空調系統設計方案,使本次設計的空調系統整體能夠體現出安全、節能、減耗的優勢,使空調設計方案滿足實際使用需求。3.5設計研究小結。在本次設計的福清兩館文化藝術中心空調系統中,從多個方面結合文化藝術中心各個文化廳的實際情況,優化選用空調系統設備,并優化設計空調系統方案,確保能很好地滿足房間舒適性要求。同時,在本次設計的文化藝術中心空調系統中,形成復合的空調系統設計方案,將空調系統與文化藝術中心的排風系統、消防系統結合在一起,提高了文化藝術中心內的有效空間,滿足文化藝術中心建筑的舒適性要求,也滿足實際在文化藝術中心使用空調系統的要求,并且空調系統也可滿足文化藝術中心內的節能要求與消防安全要求,是經濟合理的空調設計方案。
4結語
綜上所述,優化福清兩館一中心之文化藝術中心空調設計方案,提升空調設計方案的質量,可以確保為文化藝術中心內的人員帶來良好的通風體驗,也可確保文化藝術中內空調系統正常運行,為人們營造良好的館內環境,發揮積極研究意義。
作者:陳寧 單位:北京華巨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
參考文獻
[1]曾憲幗.新鄉文化藝術中心空調排煙系統設計方案[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8):355-355.
[2]岑建智.平輿縣文化藝術中心空調設計[J].土木建筑學術文庫,2011,15(1):636-637.
[3]鄭坤,徐俊杰,孫淑萍,等.泰山文化藝術中心空調設計[J].暖通空調,2011,41(10):22-24,64.
[4]周敏.高大空間建筑暖通空調系統的節能設計[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6):541-541.
[5]王小波.高層建筑暖通空調設計要點分析[J].工程建設標準化,2014,(11):28-28.
2現代文化藝術中心設計展現傳統文化與人性化、藝術化的結合
我國傳統文化要素能夠在現代文化藝術中心設計中得到很好的運用,一方面是因為傳統文化具備強大的生命力,能夠為文化藝術中心設計提供很好的幫助;另一方面,傳統文化對藝術、自然和人性的尊重,是傳統文化要素存活的關鍵。所以,必須要把傳統文化要素與人性化設計、藝術化設計完美結合,這樣才能得到更好的設計效果。具體的,在遵循現代設計理念與手法的基礎上,現代藝術中心的設計要將古代中國傳統的建筑設計哲學充分運用其中,形成了較為創新的藝術中心設計模塊,也進一步提升了藝術中心之于城市發展的促進作用。但是,在傳統設計風格的主導下,現代藝術中心的設計并未失去其最重要的訴求和功能,即滿足城市文化藝術發展的需要,為城市居民提供高容量、大空間、便捷快速的學習、休閑與體驗的場所。也就是說,新時期現代藝術中心的設計必須滿足“人性化”“、實用性”這兩個原則,滿足人們的需求,同時提升建筑設計的實用性與務實性。要知道,新時期的現代藝術中心的設計必須嚴格遵循人性化的基本原則,必須體現建筑物設計的實用性與務實性,即實用而不浮夸、人性而不浪費,這樣才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踐行。例如,現代藝術中心的綠化設計與建筑物區域的分割,無論是綠樹成蔭中的寬闊道路還是垂柳下面的休憩地域,都要考慮該藝術中心在設計中關于行人、游客與參觀者的需求,盡可能的為人民、游客、行人提供舒適、便捷與健康的環境。此外,根據現代文化藝術中心建筑物局部設計的傳統文化要素的滲透要求,實際的設計工作也要凸顯實用性的訴求,將空間充分利用,體現出傳統建筑設計的簡約理念。再如,我國傳統建筑設計要求設計必須體現功能的多元化。因此,建筑物占地面積要基本上集中在中心區域,范圍極為有限,這為其他服務型功能的拓展與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可能。廣場區域的設計力求符合行人、游客的需求,與外部空間貼合度較高,綠化的設計圍繞整個中心的內部和外部展開,可以確保現代藝術中心的環境質量、空氣狀況與良好的美化效果。此外,停車場的設計也要十分實用而耐用,要連接文化藝術中心與外部空間,同時開闊的停車場區域規劃能夠滿足海量人群的停車、取車的需要。總體來看,新時期現代藝術中心的功能布局和設計不僅要充分考慮到現代藝術中心的設計品質和規劃質量,而且以人性化和實用性為指導原則,以傳統文化要素為設計理念,力求發揮出現代藝術中心的最大功能,實現傳統建筑設計與現代建筑設計的結合。此外,新時期現代藝術中心設計還要具備一個很大的特色,即設計空間內大量水、湖泊和植物的應用,這也是傳統文化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設計學的角度分析,水、湖與植物的大量運用,是設計造景的最佳選擇,一方面可以提升設計的品質;另一方面彰顯出現代藝術中心的獨特吸引力。可以想見,在湖光山色之間,品味鳥語花香與潺潺流水,一定可以將人們帶進人山人海的美化境地,從而進一步凸顯現代藝術中心的特殊文化氣質與藝術內涵。
文藝事業 攜手并進
吳天南先生來自繁華的“大上海”,在香港已經度過了近二十年的時光,這二十年他一直專注于做一件事――投身香港藝術文化事業,培養青少年一代,弘揚中華藝術文化。演員出生的他,喜愛唱歌,熱情活絡,盡管只是業余方面的演出,卻時常能在香港翡翠電視臺、亞洲電視臺、無線電視等上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吳天南先生于三年前成立了中國文化香港愛心藝術中心,這里不僅有舞蹈、歌唱、書法等方面的專業老師教授青少年,吳天南先生還誠邀香港文化總會的其中幾位副會長兼“愛心藝術中心”的理事長、監事長以及顧問共同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文藝活動。“‘愛心’就是關懷青少年,引導他們走上正路,將有技藝的一批人培養成新時代的人才。”吳天南先生說。
這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扶持支持,努力團結香港一切愛國愛港并愿意弘揚中華文化之社會團體和人士,弘揚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促交流,為發展,真正實現人心和文化的回歸。
今年年初,吳天南先生便帶領中國文化香港愛心藝術中心和青少年體育舞蹈訓練學會協助香港青少年舞蹈總會,在香港伊麗莎白體育館舉辦了“2012亞洲精英舞蹈節(香港)公開賽”,“是次舞蹈節以舞蹈藝術文化交流為主要目的,為亞洲各地區的舞蹈愛好者提供一個嶄新的平臺,并且跨越年齡的界限,讓所有對舞蹈藝術充滿理想、熱誠的表演者,展現他們的活力與技術,也讓香港和亞洲各地區的舞蹈愛好者因舞蹈而緊密聯系在一起。”這是他們誠摯的愿望和美好的目標,而“展舞蹈技術,傳世代友誼”是吳天南先生的心聲。
以往的藝術節,除了邀請國外的團體,便是香港本地的專業團體,而民間的舞者,甚少有機會參加。“我們主辦這個舞蹈節,就是希望所有的舞者都參與進來,與國內外的朋友一起討論、學習、進步,有了這個平臺,各個舞團、舞蹈學校就不再是獨立的。在比賽中,我們提倡本地特色、本地文化為主題思想去創作,并且貫穿始終,讓比賽變成吸引人的故事。”
除此之外,吳天南先生還分身忙于眾多其它的交流工作,不辭辛勞,令人敬佩。最近他剛剛參加了香港歌唱家的演唱會;亦前往深圳,“深圳市政府為響應廣東省委書記的號召――和睦社區,和諧社會,邀請我要去開會,準備負責香港的演出活動,讓香港的文藝演出團體,也參加到深圳市政府的隊伍里面去,政府將聯合民間社團,共同開展社區活動,政府和民眾和諧共樂,親如一家。”吳天南先生高興地說。
他也在準備前往某部隊和惠州電視臺參加文藝演出;計劃籌辦個人演唱會,并將邀請總政歌舞團和中央歌舞團的老朋友助陣;他還將與深圳愛心藝術劇團的團長一起合作。他介紹道:“該團長是一名為人民服務的公安警官,他收留了一些殘疾人、流浪人,我們將攜手護養他們、教育他們、培養他們,并爭取讓這些殘疾、流浪兒童走上舞臺,幫助開啟他們的另一段生命旅程。”吳天南先生忙忙碌碌的背后,是一顆溫熱的心和一份誠摯的情。
近期,吳天南先生與內地的交流越來越頻繁緊密,他表示:現在如果要做全國性的活動,就要將深圳打造成一個平臺,初賽在深圳,決賽在香港。如此高強度的工作,必須要承受來自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壓力,當問及吳天南先生為何堅持如此時,他說:“自己的年紀逐漸大了,趁著還可以活動活動的時候,為培養下一代盡一點力,讓他們的各項技藝、能力有所鍛煉和提高,無論是唱歌、跳舞、樂器、書法等等,給他們一個舞臺去展示他們的才華。”這就是吳天南先生不畏辛勞、始終如一的簡單而堅定的理由。
傾情奉獻 一生不變
“將來既可以在各個省市展示他們(青少年)的才華,我們還將選拔優秀青年,將他們推向世界,將中華文化帶向世界。”這是支撐吳天南先生對藝術文化一如既往的信念,也是對他的辛勞與付出最好的安慰,亦是他畢生從事文化藝術事業的意義所在。
中國文化香港愛心藝術中心正是吳天南先生實現自己平生愿望的舞臺,藝術中心成立三年,他忙碌的背影總是匆匆,卻也樂此不疲。“準備和元朗的一個管樂隊的主席合作,計劃在文化中心或者大會堂籌辦個人演唱會,可是香港資源有限,申請主辦場所有一定的困難,不過,我仍然在繼續努力。”前方困難重重,卻總也不能讓他卻步。
“他希望自己的文化藝術中心可以在各方面爭取做到最好,包括人才也應是一流的,因為我的愿望是向全國發展,所以人才要是精英,然后再培養精英,走向世界。對于未來,吳天南先生心中已經有了規劃――爭取演出場地,將更多的人推向舞臺,將五彩繽紛的中華文化藝術推廣開來。
“現在,廣東省已經幫助深圳市政府申請了一個演出場地和教育場地,位于深圳市中心,有五層樓,千余平方,今后的演出都將在深圳市政府地領導下展開,自己負責籌劃,專業老師教授課程。有政府支持更好,因為個人的經濟實力確實有限,需要一些資金和人脈。”吳天南先生說:“現在香港政府也想開發西部演出,建設一個香港文藝演出的場所,那么,我們則爭取邀請有名望的演員出來演出,義務協助政府籌款,建設西部演出場地,今后我們自己也有條件好好發展。”言辭之中透露出他的難處,亦流露出他將堅持到底的決心。
在膠南職教中心的藝術館里,記者遇見了墨澤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負責人趙勇,對膠南文化產業的探究由此開始。
“墨澤原本在北京,我們因制作動畫片《少年徐福》開始和膠南的接觸,多次接洽后發現這里很不錯,所以就把公司總部和教育中心搬到膠南。”對于這次影響整個企業戰略性發展的大調整,趙勇直言,是因為看好膠南文化軟環境:“膠南是很有文化和歷史底蘊的城市,這里有傳承千百年的歷史,有豐富的人文,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再加上當地政府相當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思維也相當超前,所以促使我做出這個決定。此外,膠南人也非常熱情,他們不排外,這讓我們這些外來人感到很舒服。”
墨澤與膠南職教中心合作動漫專業學院,既填補了膠南動漫產業的空白,又為墨澤儲備了可用之才,新開發的動漫教育教材,簡單、實用更讓學生們具備了較強的動手能力。此外,墨澤推出的以國畫、油畫兩種體裁為主的數字繪畫,也與膠南的地域文化完美“接軌”――他們正繪制12幅融合膠南地域文化的風景油畫,并針對膠南的歷史文化開發了一套22米6幅的徐福東渡圖,這些創意很好地結合膠南的文化和旅游。于此同時,墨澤的電子沙盤、空中翻書等多媒體技術也即將運用到展館、博物館等相關項目。談到墨澤將來在膠南的發展,趙勇信心滿滿:“在我看來,以膠南文化產業的軟實力,她完全可以成為青島的龐大基地。膠南是個很好的平臺,會吸引更多的人才前來。”在趙勇眼中,膠南會成為墨澤的推廣基地――與膠南合作的項目將成為范本被“推銷”到其他城市。
如果說,墨澤的到來證明了膠南文化產業軟環境和政府政策支持的強大吸引力,那么,膠南“軟實力”的不斷提升,則是當地文化產業發展最實在、最有效的支撐。達尼畫家村被命名為“全國文化(美術)產業示范基地”;綠澤畫院榮獲“2009―2010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稱號;高峪畫苑被命名為“中國美術創作基地青島基地”;黃海職業學院被命名為“中國書法家膠南創作培訓基地”……幾年來,膠南把發展美術品創作生產作為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的突破口,逐步培植起了以達尼畫家村、高峪畫苑、龍馬畫院、藏馬畫院等為龍頭,以油畫、年畫、國畫、剪紙等為主導產品,集創作、生產、制作、交易、培訓、旅游等為一體,具有膠南地方特色的美術品創作生產產業集群。以畫院為主導的美術產業集群發展顯現出又好又快的旺盛發展勢頭,同時,在畫院的帶動下,美術相關產品的生產經銷和服務得到快速發展。
膠南文化產業經營項目也日趨多樣化、現代化,形成了文化娛樂、圖書報刊、文物等綜合性市場體系,全市文化市場繁榮有序,目前,全市各類文化經營單位達到近500家――它們作為膠南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膠南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此外,膠南影視演藝產業初見端倪:和潤時代國際影院、藍海影院等院線的相繼落戶,令膠南電影市場煥發了新的活力;膠南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底蘊,也吸引來多家影視公司在此拍攝影視作品,這些都更好地宣傳推介了膠南;農民導演拍攝了多部影視劇更是開創了膠南農民自費拍攝影視作品的先河。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自身的不斷提升中,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膠南文化產業已經碩果累累,然而這只是一個開始,膠南的腳步已經走得更遠。
隱珠文化藝術中心,現代而充滿朝氣。前往展廳的路上,記者巧遇一群扭秧歌的老年人,他們都是附近的居民,自發組織排練就為圖個樂呵。實際上,不僅藝術中心的廣場對外開放,就連中心的展廳也是免費開放的。“隱珠文化藝術中心先后開辟了年畫、剪紙、油畫、攝影、根雕等多個展廳,每月都有一兩個新展,這些展覽也都是公益的。”膠南市文化局副局長孫仕喜介紹,文化藝術中心非常支持當地藝術家的創造和發展,為他們免費辦展,還經常邀請海內外名家來此辦展、交流,“藝術中心也時常組織和接待中小學生前來參觀,這里的書畫、舞蹈、聲樂、樂器等培訓班也非常受歡迎。”藝術中心為藝術家和愛好藝術的人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豐富著膠南的文化。相信不久的將來,這里會聚集更多人氣,漸漸成為令創作者和市場都關注的文化流通集散地。
像隱珠文化藝術中心這樣的項目,在膠南還有很多。近年來,膠南陸續引進和儲備了一批帶動性強的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為膠南的文化產業發展壯大增添了動力和發展后勁:大眾報業集團依托半島傳媒的品牌優勢、傳媒影響力和資源,投資7億元建設“半島高端會務商務交流中心”、“半島圖書音像發行交易物流中心”和“半島新媒體及影視制作中心”為一體大眾報業文化產業園,將容納動漫、影視傳媒、出版、設計咨詢等各類文化機構500多家,成為山東乃至國內知名的特色文化產業園區;山東科文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投資10億美元興建的小珠山綜合旅游開發項目涵蓋動漫體驗區、地景藝術區、萬國小鎮區和創意產業區四大區域,將大大優化膠南文化產業結構、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由今典集團總投資60億元建設集度假會展酒店、電影院、美術館、會展中心、溫泉館、餐廳、商業街、兒童游樂城等于一體的電影文化藝術中心、會議會展商業中心、休閑度假生活中心,極大促進膠南旅游文化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對于促進膠南市產業結構優化、提升知名度和競爭力具有積極作用……顯而易見,這些文化大項目的開工建設,不僅會帶動新一輪膠南文化投資和文化旅游的熱潮,還將令膠南更具文化氣質和國際品位,這也意味著膠南與青島“同城時代”的來臨。
1、文化惠民工程實施有力。一是鄉鎮綜合文化站穩步推進。截止目前,全縣23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任務,實際完成21個,完成比例91.30%。二是農村文化“三項活動”豐富多彩。2012年送戲下鄉任務完成132場,占全年任務的100%;農民自辦文體活動任務完成122次,占全年任務的106%;農村電影放映任務完成4820場,占全年任務的160%。三是農家書屋建設順利進行。農家書屋建設點完成352個,村村都有農家書屋。
2、基層“兩館”公共文化服務有效提升。有效利用影劇院和廣場,在重大節日開展文藝演出;充分發揮文化藝術中心小報告廳、多功能廳、源書畫院的作用,開展“源講壇”講座、青少年藝術培訓班等活動。堅持向業余文藝團體開放,源藝術培訓學校、古文、京劇、源合唱團、采茶戲等團體及群眾免費開放,建立了棋類、牌類娛樂活動室。
3、品牌群眾文化活動精彩紛呈。每年12月在工業園舉辦“新市民之歌”農民工文體活動周;連續舉辦10屆“之歌”合唱藝術節;連續舉辦12屆的“源之春”元宵文化廣場活動暨農村特色文化展演;每兩年舉辦一屆“放歌源”歌手大賽、一屆“源之星”少兒才藝大賽、一屆“舞美源”健身操大賽。
二、縣委政府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縣委、政府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歷屆縣委政府班子都高度重視對文化事業的投入。上世紀90年代,我縣就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縣,也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目前縣文化館、圖書館都是一級館。在全市最早建設文化藝術中心,于2006年開始使用。在全省最早開通縣城數字電影院線影院。目前又在貢江新區規劃建設“四館一中心”文化綜合區,已經完成外形設計和征地工作。
二是高位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以縣政府名義下發了一系列文件,強化推動此項工作。2006年縣政府印發了《關于印發<縣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實施意見>的通知》69號;今年3月縣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通知》;5月縣政府又印發《關于開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項督查的通知》,并以政府辦督查科牽頭組織進行逐個鄉鎮的督查。7月中旬,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還分別負責帶隊對部分鄉鎮進行專項督查。6月以政府名義行文召開迎接驗收工作動員會,鄉鎮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文化站長參會。對三館的軟硬件建設查遺補缺,在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除去其他經費,僅安排圖書館購書經費一項就達近50萬元。
三、重視文化資源整合,打造特色文化
黃澤順依然像往常一樣回到越秀區文化館辦公。“元旦期間文化館一樓有展覽,我必須回來看看。”作為越秀區文化館的館長,越秀區群文戰線上一位富有責任感的群文干部,他對自己要求得很嚴。
更重要的是,他想在假期里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工作思路。 2007年2月6日的“越秀區各界人士迎春招待會”、2月9日的“越秀區宣傳文化干部聯歡會”……工作簿上的計劃排得密密麻麻。2007年,越秀區文化館的工作如何開展?黃澤順的目光頓時變得很深沉。
“黃館在哪里?”
“搞群眾文化工作不容易!”這是在群眾文化奮戰多年的老同志們的感慨。群眾文化工作多,煩、雜、累,很多人都怕干這個活,要把群眾文化工作干好,就得付出實實在在的汗水和努力。從事群眾文化事業這一路走來,黃澤順深深體會到這一點。
“多少次了,我們裝臺裝到十一二點。”聊起群文工作,黃澤順非常感慨地說了這么一句。
在擔任文化館館長的五年多來,越秀區文化館共舉辦大大小小演出活動四百多場。每一次,黃澤順都工作在現場第一線。從節目策劃案出臺開始直到演出結束的那一刻,黃澤順腦子里那根弦都繃得緊緊的。
“我們舉辦過很多大型的文藝演出,獲得了很多榮譽,這與我們越秀區群文干部的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是分不開的。”越秀區文化館舉辦過許多大型文藝演出,如2004年的“歡樂東山”“春之歌系列”“千人管樂文藝晚會”,2005年的“情系東山歡樂夜”大型晚會,2006年的粵港澳“粵劇日”廣州推廣活動,2007年“公益文化春風行”“情暖越秀、計生為民”“羊城之夏”系列活動……黃澤順把每一臺演出都看作一次挑戰,“失誤隨時可能發生,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地檢查、不斷地改進,把發生失誤的幾率降到零。”黃澤順這樣說。
越秀區文化館的文化干部說起黃館都是“不容易”。每一場演出,從策劃到組織,黃澤順都是親力親為。由于活動現場人多事雜,人們通常問得最多的一句就是“黃館在哪里?”黃澤順是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是一個有責任感、有奉獻精神的領導干部。每一場演出,都能在前臺后臺看到他高大的身影不停忙碌著。
2005年,廣州市原東山與越秀合并成新的越秀區,區劃調整后,區委、區政府對群眾文化事業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支持。作為越秀區宣傳文化干部的一員,黃澤順與其他宣傳文化干部一樣,感覺到肩上的責任更重了。特別是區委、區政府投資興建了耗資六千多萬元的越秀區文化藝術中心大樓,又撥款近千萬元作購置設備之用,黃澤順深感責任重大。
“幾千萬的家當交到我們手上,我們就得想盡辦法把這份家業管好。”
從越秀區文化藝術中心落成那日起,黃澤順就樹立了一個明確思想,一定要把越秀區文化藝術中心打造成越秀區知名的文化品牌, 2006年11月,越秀區文化藝術中心里轟轟烈烈卷起了一股“西部風”――陜西省咸陽市文化館帶來了獨特的西部剪紙藝術、書畫藝術,大氣磅礴地掛在燈火輝煌的越秀區藝術文化中心一樓展廳。在展覽的開幕式上,區政府分管文化的有關領導對于此次交流活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黃澤順親自到陜西、四川等地跟地方館聯系業務,積極爭取館際間開展各種交流活動,充分利用好越秀區文化藝術中心大樓這塊場地。
“2007年,藝術中心打造四個基地:一個展覽基地、一個展演基地、一個培訓基地、一個創作基地。” 黃澤順說起自己的計劃擲地有聲。因為他從來都不是空談,他說過的,一定會去做。
一份事業,一份責任
從事群眾文化事業的人都知道,群眾文化是一份長期而艱苦的事業。從事群眾文化的宣傳干部,不應是坐在辦公室里喝茶看報,而是要積極地為群眾辦演出、辦展覽、辦輔導。
對此,黃澤順覺得是一份責任,一份義務,“群眾的快樂就是我們的快樂。”
為了這份責任,他與越秀區其他文化宣傳干部多年來櫛風沐雨,辛勤工作,將每一場演出辦得有聲有色,將每一場輔導辦到實處。
越秀區文化藝術中心落成后,很快辦起了歌舞廳,每場每人只收三塊錢。明眼人都看到,這是根本不賺錢的活。但是大家也都看到了,文化館附近的老頭老太太們天天早上七點多就等在歌舞廳門口了,他們天天都來跳,跳得很開心。
借用廣東省文化廳社文處陳小明處長的一句話說,“這是公益性事業,文化館的大門是永遠為群眾敞開著的。”
“為人民服務不是一句空口號,而是要真正落到實處。對從事群眾文化的干部來說,就是要從群眾的需要出發,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群眾有了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自然就會遠離封建、遠離愚昧、遠離庸俗。”黃澤順是這樣理解群眾文化的。擔任越秀區文化館館長以來,黃澤順一直要求館內業務干部積極辦培訓,為區內群眾提供書法、繪畫、曲藝、舞蹈等良好的藝術熏陶,積極辦展覽,為群眾節假日休閑娛樂提供好去處;積極創作好作品,讓群眾真真實實感受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內涵和意義。于是,越秀區文化館才有了一年到頭不斷的各種藝術培訓,有了書畫藝術展、攝影展、錢幣展,有了《珠江河畔歌聲揚》《花城俏姨》《培種育苗》等許許多多表現時代新風、宣傳社會主義精神文化的好作品。
“從事群眾文化工作是一項光榮的事業,作為越秀區的群眾文化宣傳干部,我們任重而道遠。”在2006年的越秀區文廣局工作總結會上,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陳健秀局長如是說。她多年來一直工作在群眾文化事業第一線,每次重大活動之前,都會親自給群眾文化干部打氣,每年的工作總結會上,她都強調“任重而道遠”。
“任重而道遠。”黃澤順認為,自己所做的遠遠不夠,自己將來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我用人堅持公正、公平!”
越秀區文化館是事業單位推行聘用制的試點單位。2006年3月,越秀區文化館首次實行了競爭上崗,全館21名干部職工全部競爭上崗。
越秀區文化館的機制改革在全國來說都算是早的,早在2004年,黃澤順就組織文化館進行了兩次內部改革,設置了文化館內“三部一室”的職能部門劃分(社會文化部、創作調研部、藝教培訓部和辦公室),使各部門工作職能更符合群眾文化工作的要求和特點,同時也是給予專業干部一個更好的發揮空間。在科學的機制改革和管理的促進下,文化館內部上下一心,齊心協力,工作面貌比過去有了很大的改觀。
“做領導,千萬不能懷著私心。誰有本事,誰上。”黃澤順說起自己的用人原則,也是斬釘截鐵、毫不含糊的。“我用人堅持公正、公平!”
早在2004年,黃澤順的論文《注重人力資源管理、創建精良群文隊伍》發表在《中國文化報》上,受到了行內行外很多人的好評。他在擔任館長的幾年工作中總結出“人才興文”的理論,認為建設文化館,必須要走人才專業化道路。
從2004年開始,越秀區文化館就陸續引進了一些專業化人才。文化館在文學創作、舞蹈編導、電腦音樂等領域一直人才缺失,但黃澤順相信,伯樂必然會找到千里馬,千里馬也需要伯樂。從2004年起,越秀區文化館先后引進了三名文學人才,彌補了文化館過去文學力量不足的缺憾。
“2008年,我們打算成立一個館長獎勵基金。對奮戰在工作第一線、業務精通、責任感強的干部給予更高的獎勵,打破過去干多干少一個樣,吃大鍋飯的局面。”說到未來的人才管理,黃澤順又醞釀了一個新計劃。
黃澤順本身也可以說是專業化人才,他從事教師事業二十多年,會吹薩克斯、能唱男高音。在擔任館長期間,他硬是從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來進行理論學習、創作。四年來,他先后創作了《我心中的太陽》《同是龍的好傳人》等獲獎作品,2006年,他創作的相聲《“八榮八恥”趣談》還獲得廣州市相聲小品大賽二等獎。黃澤順鼓勵文化館的宣傳干部平時多加強業務學習。“不學習,沒有進步。”黃澤順希望,在文化館公正、公平的用人機制下,有理想、有干勁、有能力者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文化館要有自己的特色
對黃澤順的采訪一點都不困難,他熟悉業務,精通管理,談起群眾文化發展滔滔不絕。在越秀區文化館擔任了四年多的館長后,他對文化館的發展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見解。
“文化館本身就是一個品牌。我現在所想的,就是怎么樣樹立這個品牌,這是越秀區文化館2008年的工作方向。”
2006年12月,越秀區文化館承辦了全國館際會議培訓班,來自全國近二十個地區的館長參加了這次培訓。與過去的培訓班相比,本次培訓一個很大的特色是,請來了廣告公司總經理為館長們講如何發展文化品牌,從商業的角度透析群眾文化事業,以品牌樹立的方式思考文化館發展道路。這對于在場的群眾文化干部來說,是一次嶄新的思維體驗。
2007年11月,越秀區文化館承辦了“中韓情緣?城市之光”――越秀區與韓國光州廣域市東區友好交流十周年慶系列活動。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參與了高檔次、國際化的文化交流活動,提升了品牌,鍛煉了隊伍。